关于小满的民间谚语

2024-09-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小满的民间谚语(精选11篇)

关于小满的民间谚语 篇1

麦黄不喜风,有风减收成。

小满十八天,不熟自干。

小满十八天,青麦也成面。

小满十日刀下死。

小满十日见白面。

小满割不得,芒种割不及。

大麦上场小麦黄,豌豆在地泪汪汪。

大麦不过小满,小麦不过芒种。

麦前治住蜜,过麦沉着气。

堵门蜜,治仔细,日后再治沉住气。

蜜蜂采粉把粉传,粮棉瓜果菜都增产。

蜜蜂分有三类型,蜂王、雄蜂和工蜂。

蜂王、雄蜂司生殖,工蜂日夜忙做工。

工蜂累,工蜂忙,采粉蜜,轮站岗,喂小蜂,造王浆。

晴暖无风天,寻找粉蜜源。

发现粉蜜源,回巢舞翩翩,群蜂得信息,蜂拥齐参战。

蜂找蜜源,平地五千(米),升高一千,在此范围,奔波来回。

四月、蒲月花源广,放蜂酿蜜好时光。

放蜂地点,当真挑选,蜜源中央,交通利便,避风旭日,切忌火烟,不能积水,离人畜远,臭气农药,不能沾边。

受螫痛难忍,迅速拔螫针,氨水来点涂,效果挺敏捷。

小满花,不归家。

小满种棉花,光长柴禾架。

小满种棉花,有柴少疙瘩。

小满不见苗,庚桃无,伏桃少。

堵门蜜,治仔细,日后再治沉住气。

治蚜晚,棉叶卷,即使治下也减产。

麦前不治蚜,麦后棉“烫发”。

防治地老虎,喷药撒毒土。

现蕾一开始,陆续把杈擗。

早发棉田要擗杈,过麦再擗杈一拃。

杈子擗得早,养分跑不了。

地蛋勤摘花,挖时拿车拉。

施肥早,就主动;苗期追,蕾期用;蕾期追,供花铃。

根据苗子强和弱,是否追肥要斟酌。

有粪串粪苗儿壮,无粪空串好保墒。

弱苗要追肥,重施有机肥。

底肥不足苗不长,追肥不足苗不旺。

苗期不壮,越长越黄。

苗子长得壮,桃多有但愿。

关于小满的民间谚语 篇2

水瓮穿了裙, 出门就淋人

从前乡村没有自来水, 家家户户都用大水瓮当储水器具。水瓮是用陶土烧制而成, 阴雨天一到, 水瓮就“未雨绸缪”, 在四周渗出细密的水珠, 就好像套了一层灰黑色的裙装, 颜色越重, 说明雨水来得越快, 也下得越大, 这时候就不要出远门了。

春分东南风, 当时就搬兵

春分一到, 气温逐渐升高, 风向渐变, 由常刮西北风转而常吹东南风, 伴随着雨水也日益充沛, 并且开始有雷声出现, 老百姓称雷声为“雷公搬兵”。

交了七月节, 夜寒白天热

这里的七月节是指七夕节, 与立秋节气前后相差无几, 这时的天气白日还有几分夏日的余威, 而到了夜晚, 寒意渐显, 需要加盖被褥了。

先下牛毛没有雨, 后下牛毛不晴天

夏日, 若是天空中先是飘起淅淅沥沥的牛毛细雨, 那十有八九下不了大雨;而若是大雨过后, 细雨如织, 则肯定会阴雨连绵, 难以放晴。

一麦顶三秋, 过晌就难收

俗话说, 抢麦夺秋, 小麦成熟后若不及时收割, 一场小雨就可能导致麦粒发芽, 辛苦多半年的果实就泡汤了;再则, 这时节经常下冰雹, 冰雹过后, 颗粒无收, 造成绝产。

冬天麦盖三层被, 明年枕着馒头睡

这里的“被”是指雪, 冬季降过几场大雪, 既冻死了麦苗上附着的虫卵, 又保护了根系免受寒风的侵袭, 明年一定是个丰收年。

庄稼重了茬, 不如戳狗牙

农耕文化下的河南民间谚语举隅 篇3

关键词:河南地区;农耕文化;谚语

提到中原地区,谈到中原文化,就离不开“农耕”二字。黄河流域是中华农耕文明的最早发源地之一,从距今约八九千年的河南裴李岗文化考古发现中我们就可以判断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已经开始了农耕实践。农业生产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人类通过农耕创造出生存所必须的物质资料,从此我们摆脱了大自然的完全主宰,摆脱了茹毛饮血的生活,如恩格斯所言:“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河南地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了农耕文化并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大粮仓。直至今日,河南省仍是农业大省,农耕文化依旧深深影响着这片热土,实实在在的庄稼人也一直传承着这份文化,其最鲜明最直接的表现就体现在人们日常交流时随口拈来的民间谚语之中。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是最适合口头流传的通俗性语言载体。祖祖辈辈在农耕生产中积累下来的经验是通过语言来传授给后辈,而这种简约却不简单的语言形式是最佳选择,他们短小精悍便于记忆,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封建时代曾为农耕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作出过巨大贡献,直到今天这些谚语依旧有其现实价值,辅助现代化的农耕生活。

一、体现以农为本,珍爱土地的谚语

早在汉代我国就已经提出了“以农为本”的经济政策,历代统治者也多会在春季举行“亲率耕”的仪式以求来年的风调雨顺。对封建统治者来说农业上的丰收对维护其统治有重大意义,而对于真正在土里劳作,在土里刨食的庄稼人来说,其对土地的热爱则更加具体和真切。

“地是聚宝盆,有地才有人;地是黄金板,有地就有脸。”

“田地是庄稼人的命根子。” “一亩地,三头牛,孩子老婆热炕头。”

“穷人三件宝:老手,薄地,破棉袄。” “人勤地不懒。”

“生意钱,三两年;衙门钱,隔夜完;庄稼钱,亿万年。”

肥沃的土地是万物生发的基础,大地如母亲般孕育了庄稼,并为其萌芽、发荣、结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没有土地就不会有农业生产的收获。“笑脸求人,不如黑脸求土”在进入农耕文明之后,劳动者几乎所有的生存、生活资料都取自于田地,他们深信“人哄地皮,地哄肚皮”的道理,因而辛勤劳作。大地对劳动者的丰厚馈赠又使得人们对土地无比敬仰,并在一种膜拜心理下创造出了土地神的形象,他们深信土地爷的存在并会举行隆重的参拜仪式。农民将丰收归功于大地的慷慨无私,土地便是他们的信仰,也正因为农耕文化中对土地的依赖,所以民俗谚语中也就自然而然的保留了许多此类谚语。正如“饮水思源”,填饱了肚皮自然也不能忘记了大地的恩惠。

二、丰富的时令气象农谚

春种秋收,农业生产是时令性非常强的劳作,要想获得丰收就必须严格遵守时令节气。“年”字从本是表示谷物一年一熟的意思到现在变成为专有的时间名词,可见在农耕文化的影响下,古人观察并记录时间的参照物即是粮食作物的生发状态,因此有关时令气象的谚语自然也是农谚中的大家族。

“菊花开,该种麦。” “嘴哈气,麦下地。”

“枣芽发种棉花,谷雨前后把种下。” “处暑不种田,种田也枉然。”

“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馍锅跑了气。” “布谷声声小麦黄,五月端阳吃新粮。” “清明节后一场雨,胜似秀才中了举。”

中原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对庄稼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在农民眼中小麦就是“怕正月暖,二月寒、三月霜,四月雾”的娇娘子。如在春暖地热时没有及时撒种播种,或是在该浇灌时错过了灌浆时机,都会导致粮食的减产。地是命脉,粮食是庄稼人的命根,所以勤劳朴实的农民将千百年来积累的经验化作这一句句生动形象的谚语来做后辈人种粮的指明灯。“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馍锅跑了气”就形象地道出了不守农时带来的不良后果,即粮食颗粒不饱满,像跑了气的馒头一样又瘪又小。即使一年兢兢业业,闯过风风雪雪,到了收获的时节也还是不能掉以轻心,“芒种立夏,会见亲家不说话”即是描绘了收获时节忙碌的场景。“紧张庄稼,消停买卖,节令不等人”,这些丰富的时令气象农谚既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同时也为农耕文明的发展与传播做出了贡献,它们就相当于庄稼人的《论语》、《孟子》,是一部部农业生产的千年经书。

三、河南地区的饮食谚语

在饮食上河南人是随意自然,注重实惠,不过分讲究外在精美的。河南特色的郑州烩面和开封灌汤包都是比较大众化的食品,很多美食形成的历史传说也颇有种乱炖成佳品的意味。细探这种饮食习俗的形成无不与农耕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面条热三遍,拿肉都不换。” “肚是一磨盘,躺下就不饿。”

“不冷捎衣裳,不饥带干粮。” “起脚饺子落脚面。”

河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因而其饮食文化中离不了面食,但河南人不仅爱吃面,更具有的是一种农耕文化影响下的节约意识和未雨绸缪的精神。这种饮食习俗就如河南人的性格一样,豪爽质朴且不拘小节。河南人的节约意识深入骨髓,面条已经剩了又剩,但人们却在吃剩饭中品出了美味与乐趣;河南人未雨绸缪,提前准备的精神也极佳,“不冷捎衣裳,不饥带干粮”,总会碰到的问题不如提前想到与准备。不同于南方地区的游耕文明,中原地帶的农业生产稳定性很强,农民被土地所束缚很少有休闲时光,农忙时妇女小孩也要下田干活,如“说不完的闲话,摘不完的棉花”、“焦麦炸豆,皇姑也下楼”就是讲妇女参与农业生产的,因而普通百姓家没有时间研究饮食和制作精美细致的食品这是其饮食习俗形成的原因之一。其二,中原地带较少山林,气候条件也不如南方,一进入深秋隆冬,大地就一片萧索,无法进行农业生产。“肚是一磨盘,躺下就不饿”,“穷人最怕过四五月”(四五月份为青黄不接的时段)可见在传统农耕生活下人们忍饥挨饿是常有之事,因而其饮食上就更加在意实惠,没有物质条件去过度关注食物的精美,人人都有节约粮食,储备粮食的精神。“麦盖三层被,枕着蒸馍睡”能吃上白白胖胖、热热乎乎的馒头已经是庄稼人最大的欣喜了。

四、体现勤俭持家的生活谚语

“春天不下力,秋来饿肚皮”是残酷的现实,农耕生活要求劳动者必需勤劳节俭才能从田地中得到更加丰厚的回报,因此前辈们创造了大量的此类谚语来相互勉励并以此来告诫后辈人,如:

“贪吃贪睡,添病减岁。” “冬不节约春上愁,夏不劳动秋无收。”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天冷不冻下力汉,黄土不亏勤劳人。” “一顿省一口,一年剩一斗。” “雪怕太阳草怕霜,过日子怕的是铺张。”

农民只有靠自己的勤劳努力才会取得丰收,而在农业生产上又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气象灾害或战争危害等。中原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旱灾也较为频繁,再加上封建时期科学技术相对落后,农民多是靠天吃饭,由气象因素引发的减产自然不可避免;在政治格局上,长久以来中原都是封建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战争一旦爆发逐鹿中原是必然的,这些天灾人祸都直接关系着农民的生存与生产,因而他们十分节俭不肯浪费一针一线一粒粮。这些谚语体现出的勤俭节约精神不仅是祖祖辈辈河南人身体力行的美德,更是我们中华民族所必须传承下去的中华美德。

综上,在封建社会农耕文明较为发达的中原地带,其生产生活都是以围绕农耕劳作为中心和主轴的,农耕文化不可避免地浸染着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更是如活化石般记录着曾经的辉煌与艰辛。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交流交际离不开供给其穿衣吃饭的田地和生产,所以来自于大众文化底层的民间谚语深受农耕文化的影响。它们短小风趣却蕴含哲理,作为民众智慧的结晶和民俗语言的精华折射出了中原民众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特色的风土人情,也体现出了中原人豪爽质朴的性格特征。

【参考文献】

[1]周广川,张巨保,贾兵强.中原地区先秦农耕文化述论[J].农业考古,2009

[2]马克思,恩格斯.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72

[3]周扬.中国谚语集成[M].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

关于卫生的谚语民间谚语 篇4

2、饭后走百步,永不进药铺。

3、睡前烫烫脚,胜服催眠药。

4、饮食要卫生,一热二鲜三干净。

5、一顿吃伤,十顿喝汤。

6、预防肠道传染病,要把蚊蝇消灭净。

7、要讲卫生得清洁,要获本领得勤学。

8、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9、奉洁身体净,不得皮肤病。

10、烟伤肺、酒伤肝,色刮骨、气伤神。

11、灭虱无窍,洗衣换袄。

12、不喝隔夜茶,不饮过量酒。

13、不干不净、吃了生病,干干净净、吃了没病。

14、饱吃萝卜饿吃葱,不饱不饿吃花生。

15、饭吃八成饱,到老胃肠好。

16、节食以去病,寡欲以延年。

17、脑子不怕用,身子不怕动。

18、四害除净,人畜无病。

19、六月六,晒衣服。

20、食不言,寝不语。

21、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

22、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23、病好不谢医,天下无人医。

24、人橱先洗手,饭后要漱口。

25、少吃长寿,多吃多灾。

26、吃了省钱瓜,害了绞肠痧。

27、体弱病欺人,体强人欺病。

28、从小爱劳动,老来药不用。

29、讳疾忌医,难求良药。

关于小满的民间谚语 篇5

2、小寒寒,惊蛰暖。

3、小暑有雨旱,小寒有雨冷。

4、小满不满,麦有一险。

5、春风有雨万物收。

6、压砂换土,冻死害虫。

7、秋禾夜雨强似粪,一场夜雨一场肥。

8、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9、先下大片无大雪,先下小雪有大片。

10、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

11、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

12、头秋旱,减一半,处暑雨,贵如金。

13、四月八,冻死黑豆英。

14、芒种不种,过后落空。

15、夏至大烂,梅雨当饭。

16、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17、星星稠晒死牛,星星稀淋死鸡。

18、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

19、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

20、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

21、立春早,天气暖;立春晚,天气寒。

22、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23、春分西风多阴雨。

24、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25、四季东风四季下,只怕东风吹不大。

26、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

27、冷惊蜇,暖春分。

28、立秋雨淋淋,来年好收成。

29、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

30、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

★ 二十四节气春分谚语

★ 民间谚语

★ 春分的谚语

★ 关于二十四节气小满谚语合集

★ 二十四节气农业生产谚语

★ 二十四节气的经典谚语

★ 二十四节气寒露谚语

★ 民间生活谚语合集

★ 关于民间俗语谚语

的小满节气的谚语俗语 篇6

古时,人们把蚕视做天物。为祈求天物的宽恕和有个养蚕的好收成,于每年的四月放蚕时,举行祈蚕节。因而祈蚕节没有固定的日期,只根据各家放蚕在哪一天就在哪一天举行。但前后相差不过两三天。养蚕人家会到“蚕娘庙”、“蝉神庙”供上水果、美酒、丰盛的菜肴进行跪拜,尤其是要把用面制成的“面茧”放在用稻草扎成的稻草山上,以祈求蚕茧丰收。 相传小满为蚕神诞辰,因此江浙一带在小满节气期间有一个祈蚕节。我国农耕文化以“男耕女织”为典型。女织的原料北方以棉花为主,南方以蚕理为主。蚕丝需靠养蚕结茧抽丝而得,所以我国南方农村养蚕极为兴盛,尤其是江浙一带。

蚕是娇养的“宠物”,很难养活。气沮、湿度,桑叶的冷、熟、干、湿等均影响蚕的生存。由于蚕难养,古代把蚕视作“天物”。为了祈求“天物。的宽怒和养蚕有个好的收成,因此人们在四月放蚕时节举行祈蚕节。

祈蚕节没有固定的`日期,各家在哪一天“放蚕”便在哪一天举行,但前后差不了两三天。南方许多地方建有“蚕娘庙”、“蚕神庙”,养蚕人家在祈蚕节均到蚕娘、蚕神庙前跪拜,供上酒、水果、丰盛的菜肴。特别要用面粉制成茧状。用稻草扎一把稻草山,将面粉制成的“面茧。放在其上。象征蚕茧丰收。

族长约集各户,确定日期,安排准备,到小满黎明嫌起火把吃麦糕、麦饼、麦团,等族长以鼓锣为号,众人以击器相和。踏上事先装好的水车,数十辆一齐踏动,把河水引灌入田,至河洪水干为止。

相传小满节为蚕神诞辰之日,所以在这一天,我国以养蚕著称的江浙一带祭蚕神也很热闹。小满节时值初夏,蚕茧结成,正待采摘缫丝。

栽桑养蚕是江南农村的传统副业,家蚕全身是宝,是乡民的家食之源,人们对它充满期待的感激之情。于是祭蚕神便充满着浓郁的丝绸民俗风情。

据记载,清道光七年(1827年),江南盛泽丝业公所兴建了先蚕祠,祠内专门筑了戏楼,楼侧设厢楼(相当于剧院之包厢),台下石板广场可容万人观剧。小满前后三天由丝业公所出资,宴请各班登台唱大戏,不过演戏也有个行业忌讳,即不能上演带有私生子和死人情节的戏文,因为“私”和“死”都是“丝”的谐音,以故三天所演的戏目都是丝业公所董事们反复斟酌点定的祥瑞戏,讨个吉利。

【谚语】

小满小满,麦粒渐满。

小满未满,还有危险。

小满小满,还得半月二十天。

小满不满,芒种开镰。

小满天天赶,芒种不容缓。

麦到小满日夜黄。

小满三日望麦黄。

小满十日满地黄。

冷收麦,热进仓。

灌浆足墒,粒饱穗方。

麦黄不喜风,有风减收成。

小满十八天,不熟自干。

小满十八天,青麦也成面。

小满十日刀下死。

小满十日见白面。

小满割不得,芒种割不及。

大麦上场小麦黄,豌豆在地泪汪汪。

大麦不过小满,小麦不过芒种。

风刮小麦倒,自己把头翘。

风刮麦扑地,如若人工立,根断茎受损,籽粒变瘦秕。

麦倒似地毯,绑竖大减产,等待三五日,就能见好转。

临近收割麦扑地,抓紧收获莫迟疑。

今年乌麦拔得净,来年地里就干净。

枪杆乌霉拔个遍,来年地里就少见。

麦种去杂在田间,运到场里难分辨。

去杂务必连根拔,大穗小穗莫剩下。

去杂用镰砍,低穗剩田间。

去杂去了,深挖细找,无一漏网,质量提高。

麦套棉两亲家,收了麦子又摘花。

麦套花生能增产,技术措施要把关。

小满节气到,快把玉米套(串)。

麦田把水浇,快把玉米套。

小满后,芒种前,麦田串上粮油棉。

先种后浇较牢靠,先浇再种遭鼠咬。

挖得深,盖得薄,结得棒子像牛角。

播时拌种,幼苗喷药,防治技术要配套。

干热风,风热干,要有条件三个三(湿度低于30%,气温高于30℃,风速大于3米/秒)。

热干风,风干热,三管齐下就是祸。

树木成了林,沙窝不起尘,能防干热风,小麦高产稳。

提纯复壮,单打单放。

串种技术严,苗足苗齐是关键。

串种技术严,苗子难保全,株距难掌握,割麦不方便。

串种时间要把关,低产麦田早,丰产麦田晚,一般麦收前十天。

割前一日串,玉米也增产。

麦前就把玉米套,麦后遇雨抗芽涝。

麦后才把玉米耩,大雨来临就够呛。

麦后才把玉米播,遇上暴雨就啰嗦。

串得早,收得早,下茬小麦种得早。

种得晚,收得晚,玉米小麦都减产。

小满花,不归家。

小满种棉花,光长柴禾架。

小满种棉花,有柴少疙瘩。

小满不见苗,庚桃无,伏桃少。

麦前不锄不长苗,麦后不锄不长桃。

麦前不锄地,麦后草来欺。

麦前锄上三遍地,麦后雨多沉住气。

麦前治住蜜,过麦沉着气。

堵门蜜,治仔细,日后再治沉住气。

治蚜晚,棉叶卷,即使治下也减产。

麦前不治蚜,麦后棉“烫发”。

防治地老虎,喷药撒毒土。

现蕾一开始,陆续把杈擗。

早发棉田要擗杈,过麦再擗杈一拃。

杈子擗得早,养分跑不了。

根据苗子强和弱,是否追肥要斟酌。

有粪串粪苗儿壮,无粪空串好保墒。

弱苗要追肥,重施有机肥。

底肥不足苗不长,追肥不足苗不旺。

苗期不壮,越长越黄。

苗子长得壮,桃多有希望。

早追长根,晚追长身。

施肥早,就主动;苗期追,蕾期用;蕾期追,供花铃。

地蛋勤摘花,挖时拿车拉。

麦前把炕换,砸碎堆田边。

苹果梨子早疏果,免得日后舍不得。

果树怕大风。

小满大风,树头要空。

好蚕不吃小满叶。

小满节气谚语 篇7

枣芽发,种棉花。

三月清明榆不名.二月清明老了榆。(榆:指榆钱)

麦收八、十、三月雨。

三判无三卯,田间米不饱。

春雨来得早,粮食吃不了。

一年两头春,带角贵似金。

春雨贵如油,有雨人不愁。

清明早,立夏迟,谷雨种棉正适时。

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以后刨红薯。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小满耩花(棉花),十年九瞎。

四月芒种前熟麦,五月芒种麦不熟。

五月端午雨生虫.六月六日雨灭灾。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夜里下雨白天晴,打的粮食没处盛。

交了六月节,龙王不得歇。

伏里豆儿,指不就儿。

头伏罗卜二伏菜,三伏天里种荞麦。

庚桃、伏桃收白花,秋桃好坐常秕拉(指棉花桃)

伏雨歪,伏雨抠(读k6u),有了伏雨收愁。

立秋十八天同,寸草结籽粒。

七月十三,枣红半边。

七月十五枣红腚,八月十五打个净。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时。

立秋下雨,百日无霜。

二八月打雷,遍地招贼(虫)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

立冬不倒股,个如土里捂。(指小麦)

稠谷稀麦恼煞人。

重茬谷,守着哭。

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

锄头扒得勤,棉花白如银。

深耕加一寸,顶上一茬粪。

扫帚响,粪堆长。

24节气之小满节气谚语 篇8

小满节气时,黄河中下游等地区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小满不满,麦有一险”。这“一险”就是指小麦在此时刚刚进入乳熟阶段,非常容易遭受干热风的侵害,从而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粒籽干瘪而减产。防御干热风的方法很多,比如营造防护林带、喷洒化学药物等都是十分有效的措施。

江南地区:“动三车,忙得不知他”

这里的.三车指的是水车、油车和丝车。此时,农田里的庄稼需要充裕的水分,农民们便忙着踏水车翻水;收割下来的油菜籽也等待着农人们去舂(chong)打,做成清香四溢的菜籽油;田里的农活自然不能耽误。可家里的蚕宝宝也要细心照料,小满前后,蚕要开始结茧了,养蚕人家忙着摇动丝车缫(sao一声)丝。《清嘉录》中记载:“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可见,古时小满节气时新丝已行将上市,丝市转旺在即,蚕农丝商无不满怀期望,等待着收获的日子快快到来。 此外,小满节气期间江南地区往往也是江河湖满,如果不满,必是遇上少雨年。这方面的谚语很多,如、、3省有“小满不满,无水洗碗”的说法;、、等地区有“小满不满,干断田坎”的农谚;四川省还有“小满不下,犁耙高挂”之说。这里的“满”字,不是指作物颗粒饱满,而是多的意思了。

长江中下游:“小满不下,黄梅偏少”、“小满无雨,芒种无水”

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来说,如果这个阶段雨水偏少,可能是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位置偏南,意味着到了黄梅时节,降水可能就会偏少。因此有民谚说“小满不下,黄梅偏少”;“小满无雨,芒种无水”。

华南地区:“小满大满江河满”反映了这一地区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

农业谚语民间谚语 篇9

2、要想庄稼好,管理要趁早。

3、寒露到,割晚稻;霜降到,割糯稻。

4、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甲。

5、好谷不见穗,好麦不见叶。

6、地里谷茬拾干净,来年少生钻心虫。

7、早黍晚麦不归家,从来不收晚地瓜。

8、白露身勿露,赤膊当猪猡。

9、夏至风从西北起,瓜田园里受熬煎。

10、羊喂盐,夏一两,冬五钱。

11、寒露十月已秋深,田里种麦要当心。

12、猫怕过冬,狗怕过夏。

13、先打雷,后下雨。

14、噶厦粮仓若想满,要为禾苗多除草。

15、抢秋抢秋,不抢就丢。

16、立夏到夏至,热必有暴雨。

17、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砣。

18、乌云往东,有雨稀松。

19、马牛猪羊都爱吃,还可节省精饲料。

20、白露水,卡毒鬼:白露雨水性毒。

21、深耕再耙透,麦子收得厚。

22、谷雨栽早秧,节气正相当。

23、春到三分暖。春天三日晴。

24、过腹还田禾苗壮,经济效益大提高。

25、立夏日晴,必有旱情。

26、买种省了钱,减产后悔晚。

27、白露防霜冻,秋分麦入土。

28、冬雪一条被,春雪一把刀。

29、水荒头,旱荒尾。

各地的民间谚语 篇10

来得不明,去得糊涂。

财主再富汤浇雪,穷人虽穷硬如铁。

钱字头上一把刀。

金钱造不出好汉。

有钱难买一身安。

百万金银财宝,不以带进棺材。(佤族)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财主离穷人,寸步也难行。

狼和狗一样,嘴不同;贼和人一样,心不同。

朋友当面说得你流泪,敌人当面说得你笑嘻嘻。(柯尔克孜族)

敌人发一千次誓,你也不能相信半句。(维吾尔族)

毡房里的火苗危险,内部的敌人危险。(柯尔克孜族)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真正可怕的不是高喊的敌人,而是微笑的敌人(柯尔克孜族)

不声不响的狗,比张牙舞爪的更危险。(维吾尔族)

表面凶恶的敌人,容易制服;表面善良的敌人,难以战胜。(藏族)

狼子野心。

不放牛奶的熬茶是黑的,不透光线的毡包是黑的,昧良心的人的心是黑的。(蒙古族)

泥鳅滑难捉,坏人心难摸。

野兽的皮毛好辨别,坏人的心眼难捉摸。(维吾尔族)

狼肚子里没有好心肝。

木炭的乌黑露在外表,坏人的污黑藏在里头。(蒙古族)

老虎吃人不吐骨。

墙缝里的蝎子,螫人不显身。

强盗也喊家里来了贼。(维吾尔族)

蛇无大小,毒性一般。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腥。

再狡猾的狐狸,也洗不掉一身臊。

是狗就会吃屎,是蛇就会咬人。

蛇死三天尾还动,虎死一七不倒威。

长将冷眼观螃蟹,看它横行到几时。

善恶不同途,冰炭不同炉。

别把豺狼当猎狗,别把敌人朋友。

别让朋友恨你,别让敌人笑你。(哈萨克族)

认识了毒草,等于找到了一剂良药;看清了敌人,等于找到了一位老师。(藏族)

敌不可纵。

对敌人要拿出刀来,对朋友要拿出心来。(傣族)

别把敌人当羊,要把敌人当狼。

冰火不同炉,敌我不同路。

恶狗怕揍,恶人怕斗。

蚂蝗怕烟屎,坏人怕揭底。

龙怕揭鳞,虎怕抽筋。

恶狗到处碰到木棍。(白族)

见了坏人要拔刀,见了野兽要放(景颇族)

对狐狸要下夹子,对敌人要动刀子。(维吾尔族)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轻敌者必败。

捕捉狐狸时,要作好捕捉老虎的准备。(哈萨克族)

打狗要拿出打虎的本领。

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铜钱眼里翻跟斗。

和尚经钱经也卖。

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人心。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一兔在野,百人逐之;一金在野,百人竞之。

除了割肉疼,就是出钱疼。

要钱不要命,抱了元宝去跳井。

得钱不拣主。

见钱就下跪,有奶便是娘。

说尽黄河只为水,磨破口舌尽为财。

世间若要人情好,惟有钱财却是亲。

非关道德合,只为钱相知。

财主有良心,河水向上流。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发财一家,苦死千家。

不穷千家,不富一户。

不毒不成财主,不饿不成骷髅。

下不得毒手,成不了财主。

人心吊吊高于天,越是钱多越爱钱。

愚蠢的人,幸福是钱和官,聪明的人,幸福是劳动和贡献。

一荷包金钱,一麻袋苦恼。(维吾尔族)

钱迷眼睛发昏,官迷心窍能作恶。

民间的芒种谚语 篇11

麦茬无早豆。

豆不隔宿。

晚种一宿,秸矮二指。

晚种一天,秸矮粒扁。

豆子播上大雨下,不管黑白快套耙。

豆子就怕急雨拍,抓紧划搂莫懈怠。

豆勒脖,一个豆粒打不着。

豆子当宿就翻身,再下大雨就无损。

要吃豆腐,泥里咕嘟。

阴种豆子晴种棉,种菜宜在连阴天。

高地芝麻洼地豆,沙岗坡上种绿豆。

浅播豆,半边露。

埋麦露豆,提耧耩谷。

埋麦露豆晒芝麻。

提耩谷子,按耧麦,皮上豆子播下来。

种子要齐,下种地皮。

上一篇:文明交通行动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下一篇:关于美丽的风景作文三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