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装业的swot分析

2024-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国服装业的swot分析(精选9篇)

我国服装业的swot分析 篇1

一、我国服装出口的现状

2008年1月到2月,中国服装出口总额较2007年同期上涨百分之九点七,这是自2002年以来增幅最低的一年。据中国服装工业协会提供的海关数据显示,2007年一月份中国服装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同期有所增长,但二月份中国服装出口金额同比减少。2008年全年服装出口增长放缓趋势没有改变,究其原因主要有受次贷危机(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人民币升值、我国宏观调控力度加大、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原油期货价格上涨。使得当前中国服装行业增速水平将有所回落,与之前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出口增速相比,服装出口将有增幅放缓的态势。但尽管全球经济有不确定的因素,特别是美国经济的影响,但世界贸易不会大幅萎缩,在没有出现大的国际事件的情况下,中国服装品出口也不会出现大幅下降的局面。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国内服装品的消费将持续增强。中国服装工业要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进一步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加快结构的调整,转变行业的发展方式,使中国服装工业登上新台阶。

二、我国服装产品出口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属于管理学范畴的,其涵义是在既定内外条件下通过对本系统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进行结构化的平衡系统比较分析,找出并发扬内外部有利因素,规避不利因素,为系统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指导本系统向良性方向发展。SWOT方法自形成以来,广泛应用于战略研究与竞争分析,成为战略管理和竞争力分析的重要工具。对服装产品引入SWOT分析法,从战略管理角度对我国服装制品出口竞争力进行分析。

1. 优势(Strength)

(1)服装产品生产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

(2)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和出口大国

(3)我国服装类产品生产能力和生产数量都在不断提高

(4)我国服装类产品生产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2. 劣势(Weakness)

(1)产权意识不够。产品设计非法抄袭、模仿、商标盗用现象相当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服装业的创新发展和长远发展。

(2)企业间合作性弱。我国服装产业长期处于一种分散经营,各自为政的状态下发展,企业过分片面看中市场的占有率和企业间竞争,往往忽略合作的可能性。这直接导致资源过度用于“内耗”,产业整体竞争力下降。

(3)国内竞争的无序性。我国服装产业根植于广大分散式经营的手工作坊式企业,生产水平相对较低,产品同质化严重,客观上造成企业竞争性强、规范性差的特点,无序竞争现象严重,低价竞争仍然是我国服装企业的主要竞争方式。

(4)行业资金短缺。当前我国各个行业的资金需求很大,势必对服装企业在资金投入上造成挤压,特别是我国服装行业正处于技术升级研发的关键时期,资金需求较以往有更大的要求,目前仍有很大缺口急需填补。

(5)技术含量不足。我国虽然在投入方面较以往有所增加,技术进步也很快,但与美欧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3. 机会(Opportunities)

(1)贸易自由化的总体态势必将给我国出口创造巨大的发展空间。

(2)外商直接投资:在劳动力资本负担不断上升的压力下,从20世纪90年代始,国外服装企业纷纷到我国投资设厂,国外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客观上推动了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

(3)对外直接投资:近年来,我国服装企业面临较大的劳动力成本压力,加之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再有美欧在经历我国出口高速增长后,对我部分产品重新设限。为避开以上种种不利因素,很多企业转移到生产成本较低、投资环境相对较好的国家,如柬埔寨、越南、土耳其等进行直接投资设厂。

(4)我国服装企业如果能及时更新观念、随时掌握最新的信息、花大力气从技术和管理上下工夫,就有可能冲破绿色壁垒,在新的更高的层面上参与国际竞争。因此可以预计,绿色壁垒的出现,必将从一个侧面对中国服装业的发展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

4. 威胁(Threats)

绿色壁垒对我国服装企业的出口已经造成很大的影响,扩大世界市场的努力受到了阻碍。具体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市场份额正受到严峻挑战。我国的服装出口长期以来一直集中在中国香港、日本、美国和欧盟4大市场,出口额占据总出口的75%以上。这些均是目前绿色壁垒较为严重的地区。因此,绿色壁垒及其迅速向世界服装主要进口地蔓延的趋势,对中国服装出口份额的影响将是非常明显。

(2)进口服装的日益增长已经使欧、美等国的纺织业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同时,对以日本、美国和欧洲为主要出口地的传统服装出口国而言,也正日益感受到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态势。因此,要求我国必须赢得新的竞争优势。

(3)过高的国际依存度使中国的服装业面临极大的国际市场风险。目前,我国服装业的国际依存度约在40%,如果剔除来料加工贸易,实际的国际依存度也在30%以上。因此,在绿色壁垒的挑战面前稍有闪失,就会对我国服装业带来重大影响。

三、我国服装类产品出口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我国服装类产品行业应对“绿色壁垒”的挑战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实施。

1. 充分认识SWOT的分析结论

通过以上SW内部、OT外部两种环境、SO有利与WT不利两个方面的交叉分析,不难看出,我国服装产业发展,理论上其优势仍是明显的,这在配额取消后我国对外出口迅速增长的客观情况中已有很好的体现。若采取配套措施就能实现上述目的:

(1)SO优势增强层面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制度和法律建设,满足服装产业发展的政府支持和法律保障需要;加大技术资金投入,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融资便利和技术支持;充分发挥集群经济的强大优势,促进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改善国内就业环境,加大劳动力技能教育投入,提升劳动生产率;广泛参与双边、多边贸易协调,推动我国出口贸易和国际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继续吸引国外资金、技术,借以推动我国服装产业结构、技术、管理的优化升级。

(2)WT劣势弱化层面

进一步改善政府工作效率,加大扰乱市场的违法打击力度;减少服装产业相关企业间的无序、恶性价格竞争,增强服装产业相关企业间的合作与利益协调;规范服装产业相关企业出口经营市场安排,减少外部市场不确定性风险和贸易摩擦;通过政府层面参与贸易争端协调,维护我国服装出口企业利益。

2. 采用生态服装品认证的方式

目前,在各个国家和国际贸易中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冲破,主要采用生态服装品的认定方法。由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公证检验机构,按照买家(进口商)指定的检测项目或自定的标准,对由卖家或供应商提交的样品进行检测,并出具国际认可的检测认定报告。在操作中,绝大部分买家(进口商或经销商)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或进口国(地区)的法律法规来确定自己的验收标准,不仅对检测项目会有所增删,对限定指标也会有所变化。采用这类方法进行生态服装品的检测认定,在目前的生态服装品检测认定中占据了绝大部分,不仅省时、省钱,而且同样能够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3. 政府应对绿色壁垒的可行性宏观措施

针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性质和发展,政府应采取相应的宏观措施,帮助服装出口行业应对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1)建立绿色壁垒的预警机制

我国政府应尽快建立国外技术性壁垒的预警机制,加强对国外环保认证标准的研究,收集国外的绿色壁垒措施,建立绿色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并及时地将信息发布给有关部门和企业,做好应对工作,采取积极措施,突破国外的绿色壁垒。

(2)加强认证机构建设,保证认证工作的权威性

按照国际标准的要求,迸一步加强认证机构建设,提高认证机构作为独立的第三方认证主体的服务功能,扩大认证范围,提高认证工作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加强与更多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与国外权威机构认证的相互认可机制,实现国际互认,为企业取得国际认证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3)加强国际合作,抵制绿色保护主义

加强国际合作,抵制绿色保护主义,当前环境与贸易问题的实质是改变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南南合作,开展南北对话,树立全球经济思想,力争建立环境与贸易协调的良性机制。

(4)鼓励技术创新,扶持绿色产业

政府与企业应形成共识,采取有力手段,增加科技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发展绿色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开发和生产优质的绿色产品,以冲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扩大在国际市场的贸易空间。

4. 企业应对绿色壁垒采取的措施

面对国内外各种不利因素,中国服装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予以应对:

(1)学习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企业的贸易制度和运作方式

从他国的经验中找出我国企业可借鉴的,在绿色贸易壁垒方面采取的战略措施的内容,为确定我国企业的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启发。还可组织相关的科研部门根据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学习其他企业在此方面的先进之处。

(2)主动进行绿色认证

1995年4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始实施《国际环境检查标准制度》,要求企业产品达到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欧盟也启动了名为ISO14000的环境管理系统,产品或生产没有达标,就不予市场准入。在我国实施的基础下,服装出口企业的产品应力图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制订实施标准的管理法规,使工作规范化,积极进行绿色认证。

(3)积极开发绿色产品

企业可随着当前绿色产业的建立,研发服装业的绿色产品,促成绿色市场大环境的形成。据预测,绿色产品在未来的几年内将主导世界主要工业市场。开发绿色产品应重点抓好四个环节: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品牌、绿色包装。

参考文献

[1]Scott Callan,卡兰,托马斯,Janet M Thomas李建民姚从容《:环境经济学与环境管理:理论、政策和应用》(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58~59

[2]高文书《:中国如何应对贸易技术壁垒》[N].首都经贸大学学报,2002,(7)

[3]任娟《:绿色壁垒下的外贸对策》[N].光明日报,2006.10

[4]刘苏: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贸易对策[J].纺织导报,2005

[5]龚进礼:2005年度纺织经济形势回顾与分析[J].纺织导报,2006

我国服装业的swot分析 篇2

摘要:电子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正在迅速发展。本文从电子支付特点出发对比传统的支付方式,利用~WOT方法,分析了电子支付方式目前发展所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以及威胁。在此基础上就目前电子支付所处现状进行简要评价,并针对所存在的劣势及威胁提出相关的政策与建议。

关键词:电子货币;电子支付;SWOT分析

一、电子支付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商品交换时代,出现了各种形式的一般等价物用来执行货币支付的职能。例如,早期贝壳、牲畜、布帛、纸张和铁、铜、贵金属等,甚至近代货币,票据等。按照货币持有的种类,支付方式可以简单的划分为现金支付方式与非现金支付方式,其中非现金支付方式又可划分为票据支付方式以及电子支付方式。

电子支付方式源于美国于1982年组建的电子资金传输系统,随后英国和德国也相继研制了自己的电子资金传输系统,使非现金结算自动处理系统具有相当的规模。二十世纪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促使了无现金、无凭证结算方式的实现,因此电子货币作为新型的货币形式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及内容逐渐取代着现金支付方式和票据支付方式。

电子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结算方式是指单位或者个人,通过电子终端直接或间接的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出支付指令,从而实现货币的支付结算或资金转移的过程。按其支付终端的不同可以将电子支付分为,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等。

二、电子支付方式的SWOT分析

1优势

(1)支付所需社会成本低

据美国经济学家David B.Humphrey(1996,2001,2003)教授及其研究小组研究指出,采取传统的支付方式则一个国家的支付系统所花费的社会成本大约占到了GDP的3%(Humphrey,Pulley,and Vesala 2000)。但是,如果选择以电子货币为主的电子支付方式,则可以每笔交易额所花费的银行的支付成本,仅占到采用传统支付方法所花费成本的1/3或者l/2(Flatraakerand Robinson(1995);Humphrey,Kim,and Vale(2001))。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的GDP为251483.2亿元人民币,贸易额21738亿美元。所以如果我国2007年全部使用传统的支付方式,则我国需要为其支付的社会成本是7544.5亿元人民币,但若使用电子货币进行支付的话,则社会成本仅为2514.8-3772.3亿元,节省下来的资金则可以用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其他途径。

(2)支付方式安全性高

安全性是公众在选择支付方式时,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尤其是进行大额支付时,现金的不易携带性,易被盗取决定了其支付方式逐渐被票据支付方式所取代。然而票据支付自身特点决定票据容易被仿制外,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经常需要承受较高的支付风险,因而其安全性能也较难控制。

相比之下电子支付虽然通过电子数据的形式,在网络系统上实现资金的流通和支付,但是更为安全。目前电子支付中多采用SSL(Security Sockets Layer)或者SET(Secure ElectronicTransaction)两种模式,确保交易双方支付过程的安全系数。其中运用了复杂的加密算法对支付相关内容进行加密,但交易双方支付操作并不复杂。因而在保证了交易双方可操作度的同时,确保了支付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并无被窃听、甚至篡改,因此维护了数据的完整性、交易各方身份的合法性和交易的不可否认性。

(3)支付过程效率高

各种传统的支付方式不仅受到金额数量、货币种类、交易双方所处区域等限制,而且在进行结算时,很容易由于交易双方所处地域等原因造成资金在途时间长,以致拖延交易双方的资金使用。电子支付方式通过网络以电子脉冲传输形式进行资金结算,不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基本可以做到无资金划汇在途时间,所以支付过程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从而防止了大批在途资金的形成,最终避免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据统计,美国国内使用电子支付方式后,其收款时间由原来30~60天不等被缩短到24小时之内。

2劣势

(1)系统建设费与学习成本

电子货币及其支付方式的使用客观上要求支付提供方建立与之相匹配电子支付系统,因此需要花费一定的系统建设费,其中包括平台建设成本、网络运营成本、系统维护成本等。对于个体使用方来说,除了需要花费一定成本来学习并熟悉新型支付方式的流程和使用方法,还需要具备一些与之配套的支付辅助工具,例如电脑、网络、银行卡等,这些都需要支付额外的成本。虽然近年我国互联网以及IT产业发展迅速,但是据CNNIC发布的《第23次中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08年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仅为22.6%,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1.9%。银行卡使用方面,2008年CTR的调查数据表明,仅从信用卡来看,我国中国信用卡持卡人比例已达36.9%,而美国2003年信用卡持卡人比例就达到了80%。因此建立完善的电子支付体统,以及普及电子支付工具,仍然需要耗费不少资金进行改善。

(2)支付双方对新支付方式接受程度

决定一种新型支付方式能否成功,除了外界各种经济因素的原因外,也决定于支付双方对其接受程度。通常,当公众习惯一种模式后,即便有更为高效、简洁的新模式出现,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取代传统模式。这一方面受到了使用习惯的影响,另一方面来看新模式的使用,还需要学习以及熟悉的过程。由于年轻人对于传统模式接受时间相对较短,外加其良好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因此在接受速度上年轻人明显优于老年人。就目前国内情况看,银行卡已成为我国个人使用最广泛的非现金支付工具,部分公众已经初步养成持卡消费的习惯,但是总体上银行卡消费占比还比较低,2007年,银行卡消费额占同期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1.9%,因而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加剧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而老年人数量的增多也为新兴支付方式的普及以及推广带来一定困难。

3机会

(1)区际贸易以及对外贸易的发展

近年来在国内贸易中,虽然地方保护主义仍然影响着商品和要素在区域间的自由流动,全国尚未形成统一的市场,但是伴随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贸易结构的改善,国内贸易市场迅速扩大,全年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3年的52516.3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89210.0亿元,平均年增长率为14.17%。并且由于各地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所以在增加了区域之间的贸易往来的同时,致使所与空间市场随之扩大,加上目前区域间仍然存在着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别,因而国内贸易呈现出了省际区域贸易不断加强的发展趋势。对外贸易方面,从2003年开始进出口总额每年增长率超过10%的速度快速增加,外贸额每年占据到国内GDP总额的50%的以上。(见下表)并且根据世界贸易组

织调查数据显示,国际贸易也逐渐朝向区域贸易组织内部进行。2007年,在北美、欧洲以及亚洲的区域间贸易仅占世界交易量的22.3%,但同时这个三个地区内部贸易量则占了世界商品贸易全部份额的52.1%。

贸易的快速发展,贸易区域的迅速扩大,客观上要求良好、快捷的金融支付系统与之相匹配。但是目前传统的支付方式,其速度、安全性、便捷程度并不适应贸易快速发展的需要,反而因为其缓慢的到账速度、繁琐的手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贸易双方的生产活动。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在保证支付结算和资金转移过程中安全的同时,又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使得资金快速到账,提高资金运行的效率,因而为电子支付提供的未来快速发展的平台。

(2)行业需求的变化

我国电子支付行业起步源于早期电子商务的发展,当时其主要应用与网络购物层面,即依靠商业银行的网管进行结算业务。然而在网络应用普及的今天,许多传统行业例如教育、出版、保险、旅游、电信等行业都逐渐涉足电子商务领域,需要大量的电子支付业务,所以电子支付所提供的服务以及实现的功能逐步超出了电子商务的领域。此外新兴产业例如数码产业、网络游戏等的快速发展,也逐步形成了对电子支付的大规模需求,使得电子支付应用领域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3)电子支付市场发展迅速

虽然我国电子支付起步较晚但是我国电子支付市场规模发展十分迅速。据相关资料显示,2006年我国第三方电子支付市场的交易额规模为500亿元,网上支付用户规模就达到了5500万。2007年、2008年交易额规模迅速增长,增幅均达到100%。据市场研究调查《电子商务服务业及阿里巴巴商业生态的社会经济影响》,预计我国2009年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将达到25100亿元,而2008年,我国也仅有四个省份的GDP总量超过20000亿元。因此作为电子商务最主要的支付方式,电子支付市场正在迅速扩大。此外,我国银行间也已建立了诸如商业银行的行内电子汇兑系统、全国银行电子联行系统、全国金卡中心的POS网络等各种现代支付系统。

4威胁

(1)社会诚信环境缺失

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通,造成信息不对称后所带来的问题,使得交易双方更加容易获得对方更详细的信息,因此在社会信用较高的国家,电子支付可以快速发展起来。但是对于我国情况来看,由于我国社会诚信观念不足,因而经济活动缺乏必要的信用保障;另一方面由于信用体系发展程度低,并未针对个体或者企业用户保留足够的资信资料。加上行政划分限制造成可记录个人资信情况的各部门,例如税务等,并不能与银行共享信息,因而严重制约了电子支付产业的发展。

(2)相关法律仍然需补充完善

法律法规对一个产业快速发展的起着引导,规范的作用。但是目前为止,国内相关政策的制定及颁布明显落后于电子支付产业发展的进程。目前结算相关法律仅限于传统结算支付方式。网络立法方面则仅停留在网络建设、运营、域名注册、网络安全等初级阶段。虽然在2005年,政府开始加快对其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完善,相继出台了《电子签名法》、《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电子支付指引(征求意见稿)》等相关文件,对市场进行规范。但是电子支付方面相关法律的仍然不足,并为规定支付双方的权利以及义务,对电子支付服务提供商也缺乏必要的管理办法,尤其在出现争端后,对责任认定、划分、仲裁都未加涉及。所以针对性仍然有待提高,否则不仅影响到电子支付产业的发展,也涉及到公众交易安全,甚至增加国家金融传导、扩散的危险。

三、建议与对策

相比传统支付方式,虽然电子支付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但是作为新兴的支付方式,它对经济和金融发展都起了重要的作用。电子支付不仅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为公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支付方式,并且提高了经济的运行效率,节约了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快我国电子支付各方面的发展进程。

第一,需要完善目前的国内支付环境。虽然在目前我国金融设施得到改善,商业银行也逐步建立起现代支付系统,但是公共网络电子支付系统的建设仍然有待提高。有必要在原有金融专用网络的基础上,加强系统化,综合性的应用,商业银行间,逐步建立统一的信息中心,协调各银行间以及各地银行间的业务,逐步建立统一的信息中心,以推动电子支付应用的快速发展。

第二,政府一方面应当对电子支付的发展予以更多的扶持,例如:人才、技术、科研、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应当加快健全相关的法律保证体系。其中不仅应当明确电子支付双方的权利以及义务,同时也应该对电子支付服务提供商、电子支付业务流程等相关内容,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从而为电子支付的持续发展提供健全的法律保障体系和服务支持体系。

第三,建立社会诚信体系。作为经济活动的信用保障,社会诚信体系不仅影响着电子支付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建立社会诚信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法律制度的规范下,不但需要加强个人诚信道德的教育,还应当建立奖惩机制,唤起公众对社会诚信的重视,为电子支付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第四,加强电子支付的宣传,普及电子支付的基本知识,从而消除公众对电子支付安全的隐忧。

我国服装业的swot分析 篇3

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但是,实践证明,撰写毕业论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

摘要:绿色物流是20世纪末才被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有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但是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绿色物流观念尚未普及、政策缺乏、技术落后、专业人才短缺等瓶颈。为此采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得出了适合我国的绿色物流发展战略。?

关键词:绿色物流;SWOT分析法;战略?

近几十年来,全球经济飞速发展,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那就是全球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因此,强调保护生态环境,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物流应运而生。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仓储、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包装等物流活动。绿色物流是建立在现代物流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是物流操作和管理全程的绿色化。在我国,绿色物流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非常有限,绿色物流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笔者通过分析我国绿色物流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来得出其发展战略。?

一、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1.我国政府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在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经济建设、资源及环境的利用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因此我国的基本国策就是可持续发展。在国策的指导下,我国各级政府提出了不少绿色工程的方案,促进了企业对于绿色管理的实施。?

2.我国企业和公众的环保意识已开始形成。在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许多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已逐步形成。其中部分企业已具有环保意识,将生产绿色产品作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他们已经按环境标准实行清洁生产,比如海尔集团就已经建立了环境管理系统,并获得ISO14001标准认证。可见绿色环保意识已经得到企业和公众的普遍认可。[1]?

3.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迅速。在近几十年里,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迅速,引进了不少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理念,为绿色物流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劣势(Weakness)?

1.绿色物流的观念还未普及。虽然环保意识日益深入人心,但绿色物流的概念在我国还未能得到普及。很多群众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绿色物流。即使有部分企业已开始注重绿色生产,但绝大部分企业认为绿色物流只是一种环保理念,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能为企业带来任何经济效益,还会增加物流成本,也有些企业认为绿色物流是政府的事情,和企业无关。[2]?

2.政府缺乏相关政策引导。一个国家的绿色物流发展还必须有政府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比如说绿色物流法。如今,在很多发达国家,其政府就制定了相关绿色物流的政策和法规,而且在布局上为物流的绿色化铺平了道路。在我国,虽说自20世纪90 年代以来,制定和颁布了许多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但针对物流行业的还不是很多,造成了物流法律中环保体系的缺失。很多运用到物流领域的环境法多是义务性规范,难以调动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的积极性且无法以法律来强制企业执行。另外,物流活动涉及到众多行业和部门,但我国各相关部门间缺乏协调和沟通,政府也未大力进行宏观调控,导致物流资源的浪费,加剧了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物流复合型人才匮乏。由于我国提出绿色物流的概念没有几年, 对它的研究也是刚刚起步, 培养出具有绿色物流理念的毕业生几乎没有。同时,研究的内容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不是很强,存在理论与应用实践的脱节的现象。另外,目前我国物流业拥有大量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物流从业人员,而毕业于高校、具有专业物流理论知识的人员从事物流业的时间还相当短,因此许多企业严重缺乏那些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富有实际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更别提这些人才还必须有着绿色物流的先进意识。复合型人才的匮乏使得企业推行绿色物流举步维艰。?

4.物流技术落后。我国物流技术和绿色要求有较大的差距。虽说部分企业已经引入了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电子数据交换(EDI)等先进的物流技术,但绝大部分企业的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还很落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信息服务功能较弱,制约了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这必然会对物流资源造成浪费。而且在机械化方面,物流机械化的程度和先进性,与绿色物流要求还有距离。在物流材料的使用上,与绿色物流倡导的可重用性、可降解性也存在巨大的差距。?

5.物流基础设施薄弱。运输方式之间、不同地区运输系统之间的相互衔接的枢纽设施方面缺乏投入。运输系统缺乏周密科学的设计, 对环境的重要影响因子( 如引起地球变暖的二氧化碳, 严重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的含氮氧化物等) 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仓储设施落后, 库容小而分散, 各种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的建设发展缓慢。物流中心的经济效益不高, 存在着严重的资源和人力的浪费, 违背了绿色物流节约资源的原则。6.值得借鉴的国内经验少。因为绿色物流引入国内不久,因此我国成功的绿色物流发展范本还很少,而光靠借鉴国外成功的案例还是远远不够的,毕竟各国的国情有着很大的差异。?

(三)机会(opportunity)?

1.我国整体经济环境良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良好且持续的增长趋势,为国内绿色物流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好的`环境。?

2.国际上的主流趋势是发展绿色物流。绿色物流适应了世界社会发展的潮流,是全球一体化的需要。发展绿色物流成为我国企业迈向国际社会的一个契机。?

3.加入世贸为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加入WTO后,世界著名的大企业纷纷入驻中国,带来了国外先进的物流理念,这些客户对绿色物流的需求不断增长,他们强调绿色生产、绿色消费以及绿色流通,这就大大推动了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我国企业和公众也会更加迅速地接受并实行绿色物流。

(四)威胁(Threat)?

1.国外物流企业的竞争威胁。我国加入WTO后,国外具有先进的经营管理水平、雄厚资金、先进技术设备的物流企业,如马士基、联邦快递、TNT等纷纷进入我国市场,给国内物流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甚至威胁着国内物流企业的生存。在这些国外物流企业能为客户提供高效安全的绿色物流服务时,必然使得国内物流企业的生存空间更加薄弱。?

2.绿色物流市场的需求不足。虽然我国物流市场潜力巨大, 但由于绿色物流观念还未普及,企业和大众对于物流环保方面的要求很低,因此也造成了一些已推行绿色物流企业的却步。毕竟,需求才是推动供给的关键因素。?

3.对于物流人才的争夺激烈。面对现代物流的迅猛发展,物流专业人员的增长相对不足,绿色物流人才更加稀缺,而现代物流业的人才争夺现象十分突出。相比较而言,外企对人才更有吸引力,占有较强的优势,而对于起步较晚的国有物流企业或民营物流企业来说,在人力资源的争夺方面将受到严峻的挑战。[3]

二、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战略选择

根据我国绿色物流的SWOT分析战略矩阵(见表1),可以得出4 种内外匹配的交叉组合战略:增长型战略(SO)是当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都非常好的时候采用,它是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遇快速发展的策略;多元经营战略(ST)是针对内部资源丰富、外部威胁严峻的形势提出的,它可以分散风险、开拓新的发展领域;扭转型战略(WO)是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内部弱点的策略;防御型战略(WT)是当内外条件均比较差时,既不能进攻也无力扭转的时候所采取的战略,它强调积蓄实力,寻求突破。[4]?

就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来看,是处在初级阶段,自身存在很多缺点,绿色物流的劣势是我们应当关注的重点。另外,加入WTO为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并且目前我国经济环境良好,因而绿色物流发展的外部条件较好。因此,扭转型战略(WO)是比较适合目前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战略。只有把握外部机会、克服自身弱点来扭转不利因素,才能最终促进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大力推行绿色物流的理念?

我国服装业的swot分析 篇4

摘 要:针对国内严重的公款吃喝的现象,国内出台了“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使高级酒店利润严重缩水。但是我国的经济型酒店发展也是很有进步空间的。本文将通过分析当前经济型酒店企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现在各个企业所面临的机会以及挑战,同时对比国外、国内其他同类型酒店的经营模式,寻找出在复杂的市场竞争下,经济型酒店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保证酒店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八规六禁;经济型酒店;SWOT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扩展,中国的酒店业发展处于稳步的上升状态。但是,随着2012年底“八规六禁”政策的提出,高档豪华型、政务型酒店的收入跟以往相比明显下滑,利润更是相差甚大,星级酒店的发展状态并不是很乐观。但是作为经济型酒店,和高档酒店相比所受的冲击较小,如何在这种环境下生存与发展成为值得思索的问题。

一、“八规六禁”政策的内容

党的十八大不久过后,中央先后发布了“八规六禁”等一系列的政策,出现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活动,包括“光盘行动”、“舌尖上的文明”等。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高端酒店餐饮业的经营直线下降。

“八项”中有关影响酒店的规定有:“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要精简会议活动,开短会。”“六禁”中可影响酒店的禁令有:“各地各部门要大力精简各种茶话会、联欢会,严格控制年终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因此,面对酒店业的“滑铁卢”,高星级酒店的发展优势远低于经济型酒店的发展优势,探讨经济型酒店如何发展势在必得。

二、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特点

1.市场需求大,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在许多大型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经济型酒店的需求很大,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在一些相对于规模小的城市,经济型酒店入住率较高,所创的利润也是非常可观的。

2.发展速度较快,出现一些民族品牌

锦江集团的锦江之星具有很强的国内影响力;上海地区的莫泰168、华南地区的7天等都具有很大的地区影响力。这些都是我国自创的品牌,几乎都处于发展中的状态,在未来的竞争中将会占有很大的优势。

3.外来品牌与民族品牌的竞争日益加剧

中国现有的管理人才很多都来自国外,或者是有过国外酒店学习、实习的经历。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自己真正意义的专业酒店管理学院,也没有一个真正规范的人才市场。同时我国的酒店业市场准入的门槛低,要求少,国外的经济型酒店凭借先进的管理经验,丰厚的资金实力和人才资源等就能够立足于中国的市场。

三、“八规六禁”下我国经济型酒店的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

(1)当今的形式与政策

在“八规六禁”的政策下,一些高档、豪华的酒店的发展明显吃力,然而经济型酒店以其价格便宜、客房舒适等优点占居上风,不论是出去出差还是度假,大多数人都更倾向于选择经济型酒店,从而经济型酒店在酒店业发展速度更快。

(2)成本优势

经济型酒店的建设成本低于星级酒店的建设成本,而经济型酒店的硬件设备设施价格都很低廉。经济型酒店的客房面积、公共区域面积较小。

(3)管理优势

经济型酒店的人员层级机构简单,由一个总经理、一个助理、几个领班和数名员工组成公司,扁平化结构使组织管理更明确,上级的命令可以直接传到下级的耳朵中,从而减少了信息的失真度,提高企业的效率。

(4)资金优势

由于经济型酒店投入少,回收周期短、扩张速度快,上市回报大,所以所需的后备资金较其他高档酒店需要的少,企业具备充足的后备资金,这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劣势(Weakness)

(1)酒店文化建设缺乏

当你进入经济型酒店的官网时,订房热线、促销活动、限时优惠等内容出现在眼前,企业的发展规模有更详细的介绍,而对酒店的文化介绍却很少。目前,有的刚刚进入发展阶段的经济型酒店对酒店文化建设是一种没有意识的状态,认为酒店的文化建设只是星级酒店的应该考虑的事情,与经济型酒店没有任何关系;还有些经济型酒店把文化建设只放在表面,或是盲目地喊几句口号,并没有从更深层次认识文化的重要作用。

(2)舒适度相对较低,配套设施不完善

经济型酒店的设施设备不如高档的星级酒店,为了追求顶级高贵享受,星级酒店的设施设备的完整、先进程度是经济型酒店无法超越的。经济型酒店用价格便宜的地毯和地板,高档酒店用高档、大气地毯装饰酒店厅堂,给客人不同感觉。

(3)地区分布不均匀

我国现在的经济型酒店大多都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或是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在西北内陆地区几乎没有经济型酒店。随着西部经济的发展、西部政策的完善,将西部经济型酒店的市场开拓成为酒店的一个发展方向。

3.机会(Opportunity)

国内的经济型酒店业的市场并没有处于饱和状态,依现在来看,在“八规六禁”的政策指导下,经济型酒店必然会有大的范围,酒店的前途很光明,酒店业的发展方向也会顺应时代的潮流,相信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经济型酒店将会引导时代的潮流。

4.威胁(Threat)

现在经济型酒店面临的威胁是多重的,有的国内与国外之间的竞争,有的是来自不同级别之间的竞争,如高档豪华型VS经济度假型;而有的则是同级别之间的竞争,如汉庭VS如家。处于这种大的竞争环境下,酒店的发展压力很大,如何能够把压力、威胁化作机会、挑战则需要较高的智慧与能力。

四、“八规六禁”下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趋势

1.推行特许经营模式

现在,我国的经济型酒店位于加速的发展时期,估计在未来几年时间内国内经济型酒店数量将以50%左右的速度增加。国内、外品牌的经济型酒店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因为国内中低星级酒店利润很少,转成经济型酒店是中低星级酒店的方向,因此又加大经济型酒店的竞争力度。

2.大力发展经济商务型酒店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商务的往来越来越多,经济商务型酒店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经济型酒店相比,经济商务型酒店是将酒店的大型客源市场细分成小的市场,比原来的经济型酒店更舒适、更专业;而对于商务型酒店说,经济商务型酒店的客人层级也是多种多样的。经济商务型酒店不但要满足顾客的“安全、卫生”的需要,而是在设施设备上还要满足21世纪商务旅行人员的需要,在商务功能上应该提高。

3.度假经济型酒店可成为另一市场

人们在度假的时候越来越看重自己的假日质量,这就给度假酒店提供了很大的发展机会,扩大酒店的市场范围。现在,度假型酒店的经济收入都是在假日期间的时间范围内,受时间和季节的影响非常大,将经济型与度假型二者联合在一起,突出多元化的发展方向,突出主题经营的理念。目前,在国内,成功的经济度假型连锁酒店数量并不是很大,这将是酒店另一个重要的拓展方向。

五、结语

在纷杂混乱的市场竞争中,经济型酒店在品牌扩大发展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本身的优势,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加强企业的管理和文化建设,努力做到“五星级的服务、四星级的大堂、三星级的品质、二星级的价格”。只有这样,经济型酒店才能够一直处于优势地位,并且一直在有序、健康的轨道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我国服装业的swot分析 篇5

[转自.服装人才网]——

2013/8/2

5我国纺织业出口在遭遇了去年的“寒流”之后,今年上半年出口呈现显著复苏迹象,纺织原料、制品及纺织机械出口额增速均出现恢复性增长。

虽然纺织业出口在今年出现了明显回暖迹象,但仍面临以下突出问题:一是人民币快速升值直接影响纺织业出口利润,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二是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将进一步提高企业成本,加剧出口订单向东南亚国家的流失;三是纺织行业遭受的各类贸易壁垒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给我国纺织企业出口造成一定风险。

据海关信息网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共出口纺织原料及制品1232.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

其中,天然纤维类产品出口115.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6%;化纤及工业用纺织品类产品出口199.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1%;服装及饰品类产品出口917.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6%。另外,第一季度我国纺织机械产品出口额为11.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5%。

天然纤维类产品对东南亚国家出口额大幅增长

今年上半年,我国天然纤维类产品主要出口市场为中国香港、越南和孟加拉国,对以上三市场出口额合计占同期天然纤维类产品出口总额的39.7%,对以上三市场出口额分别为20.5亿美元、13.9亿美元和11.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9%、27.1%和29.9%。

可以看出,受我国纺织业成本不断升高和国际市场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贸易壁垒的不断加强,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优势正在逐渐被越南、孟加拉等低劳动力成本国家所取代,上述国家对自我国进口天然纤维类原料的需求呈持续增长态势。从天然纤维类产品出口主要品种看,各类型棉织布品种出口额排名居前。从出口企业情况来看,我国天然纤维类产品出口集中度较低,出口额排名前10位企业出口额合计占同期出口总额的14.5%。

化纤及工业用纺织品对越南出口大幅增长对美出口回落

今年上半年,我国化纤及工业用纺织品产品出口额为199.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1%,其中对越南出口14.2亿美元,同比增长34.9%;对美国出口11.6亿美元,同比下降8.6%;对中国香港出口10.7亿美元,同比增长7.1%。对以上三大市场出口额合计占同期我国化纤及工业用纺织品出口总额的18.2%。

从化纤及工业用纺织品出口的主要品种来看,聚酯类品种出口额居前,出口额在2亿美元以上的品种总共有7种。

从出口企业情况来看,我国化纤及工业用纺织品产品出口集中度较低,出口额排名前10位企业出口额合计仅占同期出口总额的4.2%。

服装及饰品类产品对日本市场出口继续回落棉质服装仍为主要出口品种今年上半年,我国服装及饰品类产品出口额为917.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6%。其中,对欧盟出口为181.7亿美元,同比增长3.3%;同期对美国和日本市场分别出口156.5亿美元和109.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5%和0.3%。对以上三大市场出口额合计占同期我国服装及饰品类产品出口总额的48.8%。从出口主要品种来看,主要以棉质类服装为主。今年上半年出口额超10亿美元的品种共有8种。

从出口企业情况来看,我国服装及饰品类产品出口集中度与纺织原料类产品相比更为分散,出口额排名前10位企业出口额合计仅占同期出口总额的3.5%。纺织机械产品对越南出口迅猛增长

今年上半年,我国纺织机械产品共出口11.7亿美元,同比增长7.5%。其中,对印度出口2.4亿美元,增长16.3%,对越南出口1.1亿美元,迅猛增长1.3倍。对以上两市场出口额合计占同期纺织机械类产品出口总额的29.1%。

我国服装业的swot分析 篇6

一、武汉对服装产业进行区域转移的原因分析

(一) 武汉服装产业进行区域转移的必要性

下面用SWOT分析法阐述武汉服装产业的劣势 (Weakness) 以及导致这种现状的具体原因。

1. 产业链不完善。

从产业价值链来看, 服装行业从最初的原材料生产开始, 经由中间产品生产、最终产品生产到服装流通及服装消费的全过程, 构成一条产业价值链。湖北虽然是棉花丝绸的生产大省, 但接下来的工序却以粗放式的初加工为主, 生产出来的多是低档次、低价格的初级品, 而附加值较高的深加工的棉混纺布和印染布产量低。调查显示, 武汉服装企业每年都需要从外省采购80%的面料, 一年至少有20亿元的资金外流。

2. 技术及硬件设施不足。

有数据显示, 全国服装企业设备的更新投资额中, 沿海地区占多成。如温州市一年服装企业设备改造投资额高达3亿余元, 而武汉1 600余家服装企业设备投入尚不足其一半。湖北全省服装企业的设备更新改造资金, 也比不上宁波市, 硬件设施的更新速度也十分缓慢。而高技术高效率的现代化设备可以大大提高服装的质量、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降低生产成本。

3. 没有强大的有竞争力的品牌。

就武汉服装而言, 绝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 规模不大, 资金不雄厚, 安于现状, 虽然整体形成了汉派服装, 但没有想做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的意识, 这就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鲜明的特点和个性。各品牌之间相互模仿、科技含量不高、产品层次低、文化韵味不浓、时尚性不够。为使武汉服装业再度崛起, 解决以上这些制约武汉服装产业发展的原因, 武汉政府必须对服装产业进行转移来增强竞争力。

(二) 武汉服装产业转移的优势 (Strength) 分析

1. 交通优势。

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 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 多条铁路和国道在此交汇, 是全国四大铁路运输枢纽之一。水运已形成“干支一体, 通江达海”的客货运网络, 武汉港是中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港武汉天河机场, 是华中地区唯一可办理落地签证的出入境口岸, 为全国四大枢纽机场。

2. 资源优势。

产业转移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产业的区域分工合作。武汉此次产业转移, 将生产地转移到汉川, 而其重要的服装设计环节和销售环节保留在武汉, 显然, 这证明武汉有着丰富的人才资源。武汉是中国最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 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大城市前列。而武汉还拥有全国数十所著名高校, 为武汉的各行各业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

3. 政策优势。

近几年来,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 国家在政策导向、资金扶持和税收支持等方面对中部地区的个性优惠政策进一步落实, 也为中部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武汉作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 在政策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二、区域性转移给武汉服装产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 区域性转移给武汉服装产业带来的机遇 (Opportu-nity) 分析

1. 吸引集聚投资。

此次武汉对汉正街服装批发市场进行整顿, 为恢复昔日汉正街的辉煌, 可谓是下足了精力和资金, 这使大量投资商纷纷来汉, 更有许多品牌企业加盟投资, 建立大规模的厂房。汉川的新河工业园区, 作为武汉此次转移的承接地之一, 已经大有规模。越来越多的生产基地在此落户, 产生了集聚效应, 吸引集聚投资。

2. 增强竞争力。

产业转移是进行更细致的分工, 保证每个阶段的专业化, 实现高效率的生产。武汉此次转移, 将生产地转移至汉川, 不仅建立新生产基地, 投入新的生产函数, 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给复兴传统服装产业, 提高武汉服装产业竞争力带来了可能。

(二) 区域性转移给武汉服装产业带来的挑战 (Threaten) 分析

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建设“两型”社会的大背景下, 服装产业的劳动力成本、原辅料成本、动力成本大幅攀升, 加之全球经济的疲软及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 给武汉服装业进行产业转移带来巨大的挑战。

1. 区域劣势。

中国虽幅员辽阔, 但区域差异很大, 资源的分配极度不均, 在经济发展上形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 且发达程度依次递减。最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受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 承接着国际上的产业转移, 并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其他欠发达地区。相比之下, 武汉这样主要以工业为龙头产业的中部城市, 在区域上的劣势还是对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2. 人才劣势。

虽说武汉本地有着丰富的人才资源, 可是相比更发展的东部沿海城市, 在人才上还是略输一点。沿海城市的高速发展吸引着应届毕业大学生前往, 大量人才拥入沿海城市, 于是以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竞相在此落户。尽管服装产业是一个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传统产业, 但在设计和销售环节仍需要人才注入, 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人才的流失, 从而使得中部发展落后于东部。

三、提升武汉服装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1.补其劣势:完善产业链, 做深加工的服装。初加工的生产方式只是为他人做衣裳, 将蛋糕拱手送给他人, 而武汉处在湖北中心, 更是坐拥湖北本地丰富的服装原材料, 可见, 提高竞争力完善产业链是关键。充分利用本地原材料, 对产品进行深加工, 做附加值高的最终产品, 延伸产业链。

2.取其优势:加强品牌文化, 做有内涵的服装。各派服装的发展, 都有其悠久的文化底蕴。可见, 品牌文化是汉派服装实现二度崛起不可缺少的选项。武汉地处荆楚大地, 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可谓源远流长。如果以丰富的楚文化为基础, 吸纳其他各种优秀文化进行整合和提升, 形成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现代汉派服装文化体系, 并在服装设计中灵活应用, 才能使汉派服装有鲜明的荆楚地域特色和独特的汉派风格, 从而有效提升公众认知度和社会荣誉度。

3.抓住机遇:聚集产业集群, 做大规模的服装。提升“汉派服装”这个区域品牌, 还必须拧成一股绳, 团结一条心, 实施整体突破战略, 走产业集群、聚合生产要素之路。所谓产业集群, 就是建立若干服装研发、生产基地, 发挥规模品牌效应, 朝着集团化、国际化的目标稳步迈进。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地彰显汉派服装的品牌实力, 扩大汉派服装的市场, 在有限的服装市场里, 取得无限发展的资格, 最终实现汉派服装的二度辉煌。

4.迎接挑战:实施人才工程, 做有技术含量的服装。武汉服装业要逐步摒弃家族式管理, 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加大对研发设计的投入, 为高水平设计人才施展才华搭建舞台。对于表现出色的新人, 公司可以从基层开始培养, 让其熟悉公司各个部门的运作, 形成全局观念, 逐步成长为设计带头人。采用人才强业战略, 以人才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以质取胜, 以“高品位、精品化、时尚化”的商品来开拓市场, 创出自己的品牌特色。

四、区域性转移对武汉服装产业的效应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武汉服装业的特点是自产自销, 而此次区域性产业转移对武汉的服装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一方面, 武汉将生产环节交给汉川, 自己则加强销售环节, 使产业链的每一环节都得到升级。另一方面, 产业转移采用新的生产函数、新技术、新生产组织方式, 使原有产业发生“升级转型”运动, 从而逐步提高整个产业技术集约化, 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演进。

2.优化区域资源的配置。此次产业转移的重中之重就是将生产地和经销地分离开来, 把生产地转移到临近的有实力的城市, 使自己无生产之忧。而生产地直接对口经营地, 防止出现生产链断裂, 使资源配置得到充分的优化, 达到“你生产, 我销售”。承接区域不用担心销售问题, 转移区域不用担心生产问题, 使双方的劳动得到充分的分工, 并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友好关系, 从而双方共赢!

3.带动周边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承接区域汉川市属于欠发达地区, 武汉将生产基地转移至汉川市, 经济辐射, 带动了汉川经济的发展, 将生产技术和生产资料聚集汉川, 大量投资商也纷纷对汉川市抛来了“橄榄枝”, 许多大型企业也纷纷在汉川“安家”。而武汉汉正街经过产业转移后, 将商铺集中于一处, 建立大楼, 形成一站式的购物模式!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武汉这座超大城市, 每年都有来自各地的农民工进城打工, 寻找就业机会。汉川每年也有大部分的农民工涌进武汉。导致武汉的人才拥挤, 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而产业转移后, 大兴建立工厂, 增加了就业岗位, 汉川人可以就地解决就业机会, 从而缓解武汉就业难的问题。劳动力闲置的问题也得到改善。

综上可得, 此次产业转移可在更大的经济圈内提升武汉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 产业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 产业转移已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就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 各个区域发展不平衡, 势必存在成熟的产业在国内的区域之间发生转移。近几年, 武汉服装产业的代表汉正街服装批发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用SWOT分析法可分析通过区域转移如何增强武汉服装产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区域性转移,服装产业,产业竞争力,SWOT分析

参考文献

[1]代明, 章剑.珠三角产业转移与广东欠发达地区工业化[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3) .

[2]沈刚.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安慰跨越式发展[J].中国发展观察, 2010, (7) .

[3]苏进球.抓住产业转移机遇加快建设再生资源加工基地[J].广西经济, 2008, (5) .

我国服装业的swot分析 篇7

[关键词]休闲体育产业;机遇;挑战

[Abstract]Rapid economic growth ,people for health and spiritual life level requirement also increase accordingly. In recent years, the leisure spor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such as skiing, skating, climbing, badminton, e-sports and so on. Both indoor sports and outdoor sports, makes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sports industry chain has grown, makes our country leisure sports industry as a whole is on the ris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sports in some sense, 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in our country, leisure sports industry has the important status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law, SWTO analysis, logic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sports of our country's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to analysis. In today's diversified sports, more people should go into details of leisure sports industry in order to ensure soun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leisure sports in China.

[Keywords]leisure sports industry; Opportunities; challenge

2002年頒布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积极培育体育市场,促进就业、拉动经济增长”。2014 年 10 月 20 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颁布,明确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表示,让业界感到体育产业巨大的市场蛋糕正在到来。

2015年我国成功取得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权,使得全国民众积极参与滑雪、滑冰等一系列运动,掀起了全民健身热潮,无疑将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推向又一新的高峰。在面对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机遇

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势头猛烈,2014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总规模达到13574.71亿元,实现增加值4040.98亿元。体育产业的不断深入改革,激发体育市场活力,使得近几年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持续升温,体育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近年来国务院以及地方都相应出台并颁布了关于体育产业发展的文件及规划,为其发展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国家财政大力支持体育场地场馆的建设,提供设施基础。政企分开等管理方法,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

二、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我国在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王亮清在文章《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双赢发展探》中指出:“我国国民的体育消费热情、消费能力与消费需求增长之间矛盾是制约国民体育消费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最重要、最根本的动力”。这一研究结论表明,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体系不够健全,没能充分满足体育消费心理。

休闲体育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在发展中人才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时代的快速步伐,我们必须实现量变到质变,培养专业的体育商务人才。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健康更加注重,健身教练,私人教练等体育人才在人力资源上出现不足,难以满足大众的体育消费心理。

在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结构不够合理,例如没能充分发挥休闲体育的社会文化价值,所以要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均衡发展。体育产业要想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休闲体育产业布局要从理念上改变,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要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人群。

三、结论

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迅猛,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要探寻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应从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培养专业体育商务人才、合理规划休闲体育发展格局出发,抓住消费者心理,满足体育消费心理,从而解决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矛盾。

参考文献:

[1]王亮清.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双赢发展探[J].中州学刊.2011.

[2]王健.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

我国高等服装教育现状探微 篇8

我国高等服装教育现状探微

目前高等服装教育主要存在办学层次比较模糊、毕业生缺乏创新思维、教学体制不够完善、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专业师资力量薄弱、与产业界的.合作偏少等问题.因此,应注重培养目标层次、更新教育理念,完善学分制、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师队伍、与产业界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等,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高等服装教育的发展.

作 者:郑焰英 ZHENG Yan-ying 作者单位: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系,福建,福州,350108刊 名:闽江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MINJIANG UNIVERSITY年,卷(期):30(3)分类号:G640关键词:高等服装教育 现状 探讨

我国服装业的swot分析 篇9

关键词:船舶供应企业SWOT分析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DF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040-02

船舶供应企业是指为到港船舶提供备件、化学品、油漆、滑油、燃油、淡水及食品供应、各种船舶劳务工程服务、免税品经销等业务的企业。在航运界,船舶供应企业的地位如同人体中心脏的作用,各个船舶公司如同布满肌体的其他器官,船舶供应企业和船舶公司的关系就如同心脏向整个机体内部供血的供需关系。因此,它能够保障水路运输正常、合理、高效运行,虽然它的经营规模相对较小,但是它在航运界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1 我国国有船舶供应企业SWOT分析

SWOT分析是对企业内外部条件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归纳和概括,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借助SWOT分析,企业可以根据企业发展状况确定企业的战略方向。

1.1 我国国有船舶供应企业的市场机会

(1)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机会

21世纪的中国航运业形势乐观,这对于船舶供应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遇。由于经济贸易复苏趋势继续,市场需求将继续增加。有关预测表明,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外贸海运量增幅将在8%~10%。到2005年,中国外贸海运量已由1998年的3.83亿吨增加到6.56亿吨,大大增加了贸易公司,航运企业和船舶供应企业的机会。

(2)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带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对外贸易,2007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23.5%。而我国进出口货物大部分是靠船舶运输,给我国船舶供应公司带来快速发展的机会。

(3)中国加入WTO带来的机会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船舶供应市场必然会慢慢的开放,外国的船舶供应公司将进入我国,这将为我国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技术。同时也可以为我国船供企业进军国外市场带来机会。

(4)科技进步带来的机会

通过物流信息化管理,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信息产业的现代憧憬完全落地,使高效的电子商务从可能变成现实。供应链管理的崛起,正在改写当今世界的商业运作方式,物流及相关行业正面临着历史性的商业机会。 经济全球化、网络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把所有企业都变成为“全球制造、全球销售”这个庞大网络上的一个个节点。在这个“全球供应链生存”的时代,唯有那些贯通了上下游产业、联通了国内外市场的企业,拥有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作为后盾的企业才有望赢得全球供应链上的成功。

1.2 我国国有船舶供应企业的市场威胁

(1)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威胁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日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自此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屡创新高截至2008年1月2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兑7.2996元人民币,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达到10%。分析人民币升值的深层原因:既有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际贸易的长期顺差,资本项目下的管制,同样也有人民币长期盯住美元汇率,使人民币汇率长期低估,从购买力平价理论和国际形势来看,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是大势所趋,人民币的升值和再升值与其对我国的经济产生全方位的影响。

人民币的升值对我国船供企业的影响很大,主要体现在船舶在我国采购物料、备件等产品的成本上升。而在船供市场上我国企业最大的优势就是价格低。因此必然导致一部分客户的流失。

(2)国外船供企业进入我国市场

我国加入WTO后,船供市场放开,外国船供企业特别是东南亚以及香港和台湾地区的供应商大量涌入,加剧了我国船供市场的竞争,这些企业成立的历史较长,管理水平先进,给我国船供企业带来了很大威胁。

(3)我国船供市场不规范

船供市场被地方保护主义分割:许多地方政府发文,对本地区的船舶供应市场进行约束。只有指定的船舶供应企业可以在指定港口从事船舶供应业务,跨地区经营往往会被地方政府禁止。有的地方政府还要求,船舶供应公司必须与政府指定的厂家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船供企业的发展。

(4)竞争无序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后,船舶服务行业开始慢慢地放开,行业的进入壁垒较低,进入成本十分低,所以导致船舶服务行业呈现出完全竞争市场的竞争态势。众多的公司及其产品十分相似,退出壁垒低,国外有实力的供应商也纷纷进入中国船舶服务市场。这众多船舶服务公司规模大小不一,成立时间不一,业绩好坏不一,竞争能力也不一样。原有国有企业的职工和部分航运界的人士跳出也从事船舶服务业,就上海地区大大小小的船舶服务企业就有近四百家。可以说在这一行业属于密集竞争行业。

1.3 我国国有船舶供应企业的优势

(1)成本优势

国有船供企业在人力资源和原材料采购成本在国际上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我国船供企业在价格上有很强的竞争力。

(2)地理优势

中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公里,分布着众多的港口,世界上最长河流之一的长江横贯中国中部,沿江有许多的港口都可停靠远洋轮船。我国船供企业开展业务的地理优势明显。

(3)本土优势

我国船舶供应企业熟悉国内市场,了解本土文化,熟悉国内相关政策。由于我国船供企业的长期经营已经形成了长期、稳定的供货资源以及部分相对稳定的船公司作为客户,供货链条已形成并相对保持稳定。船供企业亦与口岸相关的监督和管理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利于供应工作的开展。

1.4 我国国有船舶供应企业的劣势

(1)企业管理水平低下

我国船舶供应企业的管理层有着明显的管理知识缺乏、管理水平过低、无人指导、无人研究的状况,同时现今的船供企业管理策略早已经与世界脱轨,存在许多管理上的问题。

(2)企业营销水平落后

我国船供企业大多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以前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企业所承揽的客户大部分是依靠国家文件、国家支持和各种关系而促成的,自然缺乏自身提高服务效率、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升级服务设备从而吸引客户的主动性。长期以来的封闭式、保护式发展,使得我国的船供企业缺乏先进的营销手段去适应国际市场竞争。因此进入WTO后,营销手段的落后将使我国船舶供应企业在与国外同类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3)企业经营负担过重

国有船舶供应公司,同绝大多数国有企业一样,存在着人员负担过重的问题。各公司退休职工多、退休费、医疗费及其他支出等费用支出额大,给企业造成很大经济负担。

1.5 我国国有船舶供应企业SWOT综合分析

根据上面对企业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表1:

2 国有船舶供应企业发展战略选择

根据上述分析,国有船供企业目前所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技术环境中机会大于威胁,我们可以认为大多数国有船供企业都应该实施发展型战略,确立自己在这个行业中的地位。以下是关于战略选择的几点建议。

2.1 市场渗透战略

市场渗透战略是指实现市场逐步扩张的拓展战略。该战略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增加产品功能、改进产品用途、拓宽销售渠道、开发新市场、降低产品成本、集中资源优势等单一策略或组合策略来开展,其战略核心体现在两个方面:利用现有产品开辟新市场实现渗透、向现有市场提供新产品实现渗透。

对于国有船舶供应企业来说实施市场渗透战略主要就是要开发新的客户和新市场,同时要保护好老客户和已占有市场。船供公司的主要客户是船舶,有流动性大,位置不固定的特点,因此在客户管理上比较困难。船舶供应公司应该建立顾客的数据库,确认并建立现在和潜在顾客的资料,建立长期服务。对不同的客户进行不同的管理,把客户看成独立的有着独立需求和爱好的个体,让客户感觉到他们受到企业特别的对待,提供特殊服务,使之有满足感;追踪客户对船供服务的满意度,了解成果与成本的关系;竞争性地运用关系营销,不仅要看到本企业的做法,还要看竞争对手是如何做的。

开发新市场包括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船舶航线一般是不固定的,在不同的港口停靠。如果船供公司的市场网络覆盖面广,公司就会有较强的竞争力。

市场渗透战略主要包括: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三种最有竞争力的战略形式。国有船舶供应公司主要可以运用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

(1)成本领先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也称为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在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

国有船舶供应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同时国有船舶供应企业相对于其它类型的船供企业来说规模较大,因此采购规模和物流成本相对较小。国有船供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规模优势来降低成本,从而取得竞争优势。

(2)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战略是将产品或公司提供的服务差别化,树立起一些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实现差异化战略可以有许多方式,船舶供应公司主要可实行服务差异化。在送货,为船员方面给予区别其它竞争对手的服务,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2.2 多元化经营战略

船舶供应企业的主营业务是向运营于国际航线上的在港船舶提供物资、物料、配件、食品、免税香烟等服务,我国的船供企业经过几十年的运作,在这些业务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又有相对稳定的客户源,与相关的口岸监督、管理部门也协调多年,因此早就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供货链条。目前船供企业的主营收入又占据了总收入的绝大部分,因此今后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还是要放在自身所熟悉的主业上。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现有的固定市场毕竟是有限的,而且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对外开放和经济运行的市场化进展,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远洋船供市场的行政保护必将不断削弱,国内外同类资本和其他资本也必然进入这个市场,参与竞争,现有企业的专业优势将会随之淡化。因此我国的远洋船供企业应该在立足本业,用足、用好现有政策,发挥自身优势,巩固、深化固有市场的同时,还必须开拓外部市场,实行多元化经营。

开展多元化经营是船供企业自身做强做大的一种便捷途径。需要强调的是,进行多元化经营必须要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尽可能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和特长,围绕着远洋运输供应及其派生市场着手,不应舍近求远跨领域竞争,将多元化发展成专业性的多元化。例如船舶供应企业属于物资供应部门,而作为物资供应部门往往都有自己的仓库、堆场、运输车辆、装卸设备等硬件设施,因此可以加大企业仓储、配送的经营力度;由于我国远洋船供企业往往都依托于本系统船舶或外轮为服务对象,因此可以精心组织生产船员服装及对外加工,这不但可以大大提高对船员的服务质量,而且为扩大生产规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目前我国的船供企业往往都给一些国际知名品牌油漆作代理,但供销合同还是由船东与油漆供应商签订,船供企业只是从中获取代理费,企业今后可以利用自身的信誉和周到的服务由代理商转变为代销商,从而作为船供企业发展的新亮点。另外燃油供应、汽车修配等产业均可以成为我国船供企业多元经营的利润增长点。

2.3 联合经营战略

联合经营战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经营实体横向联合成立一个经营实体或企业集团的战略,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形式。实施该战略有利于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合理调配,增加经营资本规模,实现优势互补,增强集合竞争力,加快拓展速度,促进规模化经济的发展。

针对目前同一地区多家船舶物料供应公司并存,资源浪费严重的情况,可以大胆地提出一种联营经营的办法,几家供应船舶物料的公司联合经营。联营可以分几种:一种就是生产经营联营,大家通过协议,将供应的船进行分配,这样各自根据自己供应的品种去采购物料,减少以前全面采购的浪费。一种就是采购联营,大家集中一起采购,由集团去面对几个供货商,一来可以争取优惠的价钱,二来可以要求厂家开发以前没有的产品,这样大家的成本均可下降,且为以后零库存采购奠定了基础。

2.4 国际化战略

国际化战略是指在本国市场以外销售公司产品或服务的战略。通过进入国际市场,企业能够有效地扩大潜在市场的规模,取得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

国有船供企业要想出国门,加入到国际船舶供应市场。必须加入国际船舶供应商协会(ISSA)、国际海事采购协会(IMPA)等国际范围的知名的船舶供应商协会,拓展自己的市场,增加自身企业国际知名度,让更多的客户来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加入国际船舶供应商协会之后,有利于与国际行业标准接轨,利用国际标准促进和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船舶供应企业经营的规范化发展。同时,通过与世界上其他供应商的密切联系,可以掌握船舶供应市场的最新信息,最新动态,从而为我国国有船供企业融入世界船舶供应市场构筑一条良好渠道。

3 结论

现在,我国船舶供应行业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发展潜力,但这一市场也是竞争激烈的、充满风险的市场。因此,对于我国船舶供应企业来说,根据自身的经营实力,资金规模等具体条件,制定适宜的发展战略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对我国船舶供应企业来说,优势和劣势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想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必须制定适宜的企业战略,使企业在多变的市场中以行业领先者的身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王海斌.市场营销管理.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11.

[2] 孙强,胡占友.采购与供应链规范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3] 曾嘉,金桥,申金升.港口供应链模式下连云港现代物流发展分析.港口物流,2007.6.

[4] 王贞.船舶物资流通企业走向何处.船舶物资与市场,2005.1.

上一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读后感下一篇:宝马新能源汽车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