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高二地理优秀教学反思

2024-09-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课改下的高二地理优秀教学反思(精选8篇)

新课改下的高二地理优秀教学反思 篇1

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高二地理备课组 陈东伟

我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为鲜明旗臶,拉开了帷幕;通过一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感觉新一轮课程改革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一、对高中地理必修教材的认知

湘教版的这套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较旧教材而言,做到了文字更简洁、生动,图文并茂,呈现形式活泼多样。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图幅数量增多,甚至许多地方采用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程在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尽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显新课程理念。在教材的展现方面,刻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

新教材加强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过程,突出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训练,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创造条件。强调开展多种地理活动,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探究问题的过程,获取技能和方法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倡导师生互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第一章“活动”中,专门设计了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内容。动手:引导学生演示昼夜更替,解释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画 1 图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计算两地的时差等。动口:引导学生说明生命出现应具备的条件。动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臵;总结八大行星的运动规律;分析归纳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的规律;分析昼夜长短分布规律;用科学的术语解释四季的形成原因和过程。这些都为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材还删除了一些难以读懂,不易理解的地图;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开展阅读、观察、实践和探究活动。教材包含的大量地理信息,给教师提供了较大的、创造性的发展空间,以利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新教材内容结构包括正文、图表、读图思考、阅读活动、案例等。所有呈现方式都是教材的组成部分,彼此相互联系,教学过程中就要做到灵活整合融会贯通。应特别重视图像中的读图思考与活动内容的学习,它是“知识与能力”的载体,这也应是重点突破的地方。图像在当今地理教材中已不再是“附图”或“插图”,而是与文字叙述并重的教材表述手段。如在教学中,积极利用教材案例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设问情景,极易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例:在学习气旋与反气旋时,利用台风与寒潮的案例设问,对学生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能起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教材安排的探究活动和读图思考,体现“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的基本理念。同时通过设计这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新内容的过程中来。一些问题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为教与学留下思维空间。

二、课改以来教学工作上的困惑

在新教材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尽力把新课程改革的种种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有收获,同样也有困惑,这些困惑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1、新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较旧教材而言更加不系统,这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在教学内容方面虽然做了适当的删减,删除了一些较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图表,但课堂活动量明显增加,如何有效的组织好这些活动,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这些都为我们每一位高一的教师提出了挑战。我们感觉到课时紧张,在活动的组织上时间难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于,那就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调动每位同学,那么时间又难于满足,教学进度无法完成。

2、由于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要求不一致,出现严重脱节,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教材内容相对简单,而高中地理在难度和要求方面上升幅度大,这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无疑一下难于适应,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许多学生连经线、纬线都不知道,这样对于地球的运动、时差的计算、季节的形成等问题的理解更是一塌糊涂。如果教师再利用上课时间给学生进行讲解,这就面临课时紧张,教学任务难于完成,组织学生回去自学,但部分基础较差,综合理解能力较弱的同学还是难于接受。也正是因 为这些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高中地理让许多学生感到难学,导致兴趣渐无。如何更好的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状态,困惑着许多教师。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他们是影响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我在教学中发现,高一学生普遍对新课程改革了解不够,传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一下子也很难适应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尤其是我们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的转变难度更大。还有,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不重视和认识不足始终是影响地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3.现行的高一地理课标有四个版本(地图版、湘教版、人教版、山东版),四大版本教材知识结构等多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作为教师不可能不考虑这些。现在不管哪一个版本,依据的是课程标准,高考出题的方向,具体题型仍是一知半解;这也意味着今后的高考复习还是雾里看花,不甚明朗。就目前而言,高考如何以这四套教材配套还是个迷,所以作为教师而言,对如何把握好教材与课标有许多的困惑。另外教材与教辅资料明显不配套,新的教材还没有相应的教辅,现有的教辅资料还都是以旧教材为蓝本,许多新教材中已作了相应的修改和删减,但在练习中出现,如新教材中的地转偏向力的内容已作了删除,但在教辅中都出现了这些问题,在后面的“单元大气的运动”中又出现了这一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该不该讲,应讲到什么程度,很难把握。

4.对新教材也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高度概括、高度浓缩,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 式多了。但是我们仍然受传统教学的经验的影响,对学生总是不放心,总是想讲得面面俱到,千方百计的给学生灌输,新教材注重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于学习,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新教材在知识体系虽不如旧教材系统,它注重的是教师如何给学生挖好沟,引好水,而不是要教师连坑一起挖好,特别是有时我们不仅帮学生挖好坑,而且越挖越深,这都使我们走进了高中新课改的误区。另外教师在对待案例的教学,教案和教师用书都没有任何的解释和说明,而且对于学生来讲也是难度很大,对于这些内容,究竟要处理到何种程度才算适宜,我们大多数教师心中也没有底。

三、在教学中的一些主要做法

针对以上现象,我们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体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识,为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具体而言,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为此我坚 5 持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目标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大胆革新。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力争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做到转变自己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

3.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具体做法有:①课堂提问、讨论发言要求有记录,一段时期内要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②组织各类活动时,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参与。此外,还根据不同班级学情实际情况的差异,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4、发挥多媒体计算机作用,力图展现地理信息的多样性。课标指出,“按照课标的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还可以编写与地理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信息技术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融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插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板块构造学说教学时,把教科书中的《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移动图》制作成《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移动》多 媒体课件,让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以连续相向的方向移动,使大洋板块向下府冲,大陆边缘褶皱隆起,引发火山地震的现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5.进行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加强信息收集,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取长补短,通过这样的做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新课改下的高二地理优秀教学反思 篇2

提高课堂效率对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确实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一名地理教师, 高效地理课堂也是笔者孜孜不倦的追求。寒假里, 笔者观看了一堂地理公开课———《水资源》的视频。本节课比较好地体现了“高效地理课堂”的主旨, 对笔者的启发很大。《水资源》这一节课的容量很大, 为了实现高效课堂, 笔者认为该教师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努力。

一、发挥导学案的优势, 体现教师的主导性

本节课教师使用了导学案教学, 教师把需要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和要求课前搜集资料的内容都呈现在导学案的“自主学习”部分, 并且提前几天把导学案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上课前一天必须完成, 并且上交给教师检查。许多具体任务, 读图思考题在导学案上一目了然, 学生自主学习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 也有了必须完成的压力。如果没有导学案, 学生的预习效果, 资料的搜集整理将大打折扣。从课堂效果来看, 学生预习得很到位, 搜集的资料也很齐全, 这样就为“展示交流”“合作探究”环节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展示交流”“合作探究”是本节课的重点。导学案明确了要展示交流的内容和要合作探究的题目。此时导学案就像旅行用的路线图, 学生从“入口”进入, 循着标志牌, 经过自己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找到最后的出口。完成了课前的基本预习, 带着成就, 带着展示的欲望, 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二、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视频、地理景观图片的信息量大, 视觉冲击力也强。许多地理景观图片和视频非常适合在课堂上展现。在地理教学中, 如果教师能够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精美的地理图片和视频, 不但一些地理问题会迎刃而解, 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也能由此被大大激发。本节课该教师用多媒体电子白板来展示视频和图片, 提高了课堂的信息量, 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该教师用电视纪录片《水世界》片头导入新课, 不仅自然地切入主题———水是生命之源, 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在学生展示交流的环节,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学生课前搜集到的“太湖蓝藻事件”的新闻视频, 学生兴趣盎然, 而且对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也有了深刻的印象。最后谈家乡水环境治理的事例时, 教师用课件展示家乡的母亲河碧波荡漾、杨柳依依的美景图片, 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增强了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这堂课的整体思路是:首先学生自主探究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最后学生自主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尝试让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索、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课前教师发动学生搜集并整理我国水资源现状的有关资料, 准备在课堂上展示。通过学生自主搜集、展示资料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也提高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水资源分布特征部分的内容, 教师让学生先通过导学案预习, 课上分组讨论交流, 然后小组派代表上台演示读图分析的过程, 这样省去了教师的讲解, 也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有位教师对学生做了一项这样的调查:你什么时候学得最好?学生有如下几种回答:当我们有兴趣时, 学得最好;当我们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 学得最好;当教学不是千篇一律时, 学得最好;当我们发现知识对我们有意义时, 学得最好;当我们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 学得最好;当我们被关注与信任时, 学得最好;当我们能够学以致用时, 学得最好;当我们喜爱的教师上课时, 学得最好。我想学生“学得最好”应该是课堂效果好的最好阐释。在《水资源》这堂课中, 该教师比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与关注, 使学生积极参与对地理知识的探索。这节课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参与度高, 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都完成得较好, 可以说是一堂比较“高效”的地理课。

在充分肯定这节课的优点的同时, 笔者觉得以下几方面还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 由于本节课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内容较多, 而且这部分是上好这节课的先决条件, 所以“自主学习”这一环节尤为关键。但是由于初中地理这门学科存在的客观原因, 课前自主学习部分内容的落实在平时是大打折扣的。所以笔者认为地理导学案的设计、使用还是要考虑现实状况, 尽量将自主学习部分放在课堂上解决。

第二, 学生回答问题后要给予恰当的评价, 要善于运用恰当的语言表扬、鼓励学生,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篇3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教学;措施

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以满堂灌为主,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率都比较低下,新课程标准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了建议。

一、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前与改革后的地理知识内容是相似的,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教学理念有较大的不同,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影响教学效果。首先,应该更新教学目标,对知识的传授已经不是高中地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该由情感态度、知识能力、教学评价组成,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整体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构成目标体系。教师应该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十分丰富,展示了国内外天文地理、气象景观,这些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克服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恐惧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高中地理中有很多关于自然奥秘的知识,学生往往对这部分知识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这部分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表现出对地理知识的渴求,培养起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因此,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适当介绍一些自然奥秘,尤其是一些自然之谜,既是教学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的手段之一。

三、精心设计练习内容

课堂教学内容能否落实,教学目标能否达成,都离不开练习这个环节。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练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练习,紧扣教学内容,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和挑选练习,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地理基本技能的提高,从而更好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总结:高中地理学科是一门实用性与综合性都很强的学科,是介于文科与理科之间的学科,同时,由于高中地理学科内容复杂,知识面广阔,这也增加了高中地理的学习难度,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对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张采,王幼俊.美国AP人文地理课程对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的启示[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

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篇4

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 杨胜敏

【摘 要】高中地理教材,是一种图文并茂的资料。高中地理教材自身图表直观、生动、有趣,更加贴近高中学生课堂活动,进而创设了一种有时代气息的地理教育教学情境。新课程改革是否能够顺利得到实施,最为关键的因素就在于教师自身的素质高低。当今情况下,高中地理教师必须加深对课程标准以及新课程理念进行理解,提升教师自身专业水平,适应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将自身聪明才智发挥出来,立足于高中地理教学课堂,讲究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以一种积极心态来投入到高中地理

教学课堂的改革中,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素质,在改革中发展高中地理教育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对于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过去传统的教育教学出发点主要为了让高中学生得到良好的学习成绩,将应试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而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对高中学生实施全面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高中教育对于学生所具有的人文关怀体现出来,更加体现出当今新时代中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全新的风貌。作为一种坚持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前线的高中地理教师,要求高中地理教师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具体的执行人员,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思想转变,对当前新课程改革是否能够真正落到实处起到了决定作用,对新时期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新道路进行探索,同样是摆在我

国高中地理教师面前全新的课题。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要转变教学理念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综合性。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所以我们说,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对当今新课程改革所提出来的要求进行充分落实,要求教师必须要将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充分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之中。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设计的思路方面,要求教师必须要将过去

传统的学生听、教师讲这一种教育教学模式改变,能够运用一种启发式的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方式,贯彻当前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为主体以及教师为主导的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以求能够达到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这二者有机和科学结合,在最大限度上对高中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发挥。在高中地理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要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充分发挥,不能够理解对学生学习活动下结论,要鼓励高中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多尝试、多探索、多看以及多听,将培养高中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能力作为主要目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师要对高中学生叙述进行专心的倾听,对高中学生在课堂上面的反应进行接纳,和高中学生一起讨论,实施共同的评价。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要营造学习氛围

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

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将过去传统的将教师作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构建一个参与式平等的教师和学生关系,高中地理教师能够通过一种幽默以及风趣的语言,一种欣赏以及和蔼的目光,一种亲切以及慈爱的神态,创设一个自由、宽松、和谐以及民主的教育教学环境,进而使高中地理课堂能够成为一个无拘无束的学习空间,使高中学生处于一种愉快以及轻松的心理状态之中,进而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积极想象。相关实践证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鼓励高中学生在地理课堂上面大胆发言,直言见解,更加有利于高中地理教师对学生所想和所知进行及时的洞察,进而在第一时间内对高中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思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逆行那个解决,更加有利于高中地理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及时沟通和积极配合,同时锻炼和培养了高中学生自身的自信心以及钻研精神。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一节课程的成功或失败,主要取决于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师讲授一些难点知识或者枯燥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将那些并不容易被理解的知识转变成为学生生活过程中鲜明的例子。高中地理教材上面的知识往往都是具有很强理论性和专业性的知识,想要让高中学生很好的理解这些内容,是十分困难的。但是,如果高中教师能够将这些地理知识成功转变成为高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例子,再对其加以讲解,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中地理教师为学生讲授一些具有很强对比性,而且十分容易进行混淆的知识时,要求地理教师采用一种表格对比的方式来进行比较,因为高中地理课本上面太多知识都是采用文字的方式来进行表述和表达,而那些十分容易混淆的内容就十分不容易被学生掌握,如果地理教师能够采用表格的方式来将这些知

识进行归类,进而实施一种深入的区别以及比较,就能够加深高中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高中地理教师讲授重点章节以及重点内容的时候,高中地理教师能够将这些知识放在题目里面实施一定的讲解,如果教师仅仅进行知识的讲解,进而让学生去背知识和记知识,那么,学生并不会真正感受到这些知识所具有的重要性,就不会真正理解这些知识的来源和原理,所以,要求教师必须要将这些知识放在题目里面,鼓励学生去实践,进而再为学生进行讲解。

【参考文献】

[1]贾东南。高中地理教材中问题研究的情境教学法探索——以“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为例[J].新教师教学,2012,(09)

[2]彭升。塑造知识模块体系形成小组合作交流——浅谈“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2,(04)

[3]崔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谈高中地理中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J].现代阅读,2012,(13)

新课改下的高二地理优秀教学反思 篇5

摘 要:对高中地理进行课程改革,不仅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体现,还能够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特征、促使高中地理授课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本文首先对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的内在含义进行阐述,而后结合自身多年的地理教学经验,对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应该如何有效设计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设计方式

前言高中地理最显著的特性就是知识涉及面广、综合性强,与其他学科相比,高中地理学科属于应用性最强的一门学科。基于现代教学理念要让每个学生深入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不仅要培养与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还要教师对当前教学方法及教学设计进行调整与优化,不断培养与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逻辑思维性,通过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动性,基于此才能促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内在含义

以当前教育技术界基于多媒体技术而对课程教学设计所给出的概念为基础,并在充分结合地理学科典型特征的前提下,对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的内在含义进行了总结: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其实是一种动态型、高度开放化系统研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需要根据地理学科中所存在的教学问题,基于科学而合理的教育理论,最大程度上发挥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对整个课程教学进行合理、有效安排,在为学习者营建一个氛围良好的学习环境时,推动学习模式的改善与优化。

二、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方式

高中地理课程应该综合多方面要素进行教学设计,比如教师、信息技术和学习方式等不同要素,其具体教学设计方式如下所述:

(一)注重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在培养学生、培养人才方面,能否取得良好的成绩与教师的专业素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专业素养并不是一种狭义的素养概念,而是一种涵盖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概念,第一,地理教师需要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地理授课水平,这是保证地理教学质量的根本;第二,地理教师需要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热爱、关心每一个学生,这不仅是学生展开思想教育的前提,也是维持师生关系的一种行为标准;第三,地理教师要拥有一种独特而有趣的教学风格,能够使得整个地理课堂气氛活泼、趣味性十足,有利于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掌握地理知识;第四,地理教师要拥有一种人格魅力,它能够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与热爱度,提升学生积极学习地理知识的主动性。

(二)充分发挥息技术作用合理安排课堂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在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化教育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及强化学生逻辑思维深度,还能够为开展学生活动提供大力的信息技术支持与帮助。此外,在地理课程教学期间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可有效强化学生搜集及分析地理信息水平。众所周知,自然地理部分的相关内容具备很强的抽象性,要求学生拥有一定的空间思维想象力,而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可有效处理音乐、动画、文字等多项抽象信息,同时还能生动、形象的演示地球运动、海陆变迁、大气运动等多项地理现象,此外还有助于学生树立空间概念,使教学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相结合,可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与兴趣化,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但无论信息技术多么发达,都不能从根本上代替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特别是地理课程教学。因此明确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课件时,一定要坚持以老师导向、学生为主体、多媒体信息技术为辅的教学原则,重视传统地理教学方法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结合性教学。教师所设计的课件要具备一定的可编辑性与可操作性,从而实现效益优先。

(三)合理安排有效的学习合作模式

当前地理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不管是研究讨论还是分析探讨,都离不开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与沟通,并且交流形式呈现多样化。基于新课改形势下,学生自身就是有效的学习资源,因此学生之间一定要进行定期的交流与沟通、建立合作关系等。比如,针对相同地理现象不同学生拥有不同的理解方式,此时老师就要为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创造良好条件与氛围,对个人观点进行对比,直到产生正确认知。这种老师引导、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探讨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处理学生在学习期间所遇到的问题,还能拓宽知识层面引发新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与积极性,为枯燥的学习生活带来全新生命力。

(四)深入剖析教学内容

在教学设计期间一定要对当前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化分析,基于学生兴趣爱好及所学知识之上,选择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形式,合理的教学形式才能从根本上激发与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与积极性。当前,最常用的教学形式包括合作型教学形式与探究型学习形式及实验性教学形式。比如在大气热力环流这一章节内容的学习上可选择探究型学习形式,使学生自己亲身探究热力环流成因,气压如何进行流动,通过已学知识来判断气流运动形式及方向,从而延伸知识层面,初步了解与学习海陆风及城市风相关知识;又比如在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时选择实验性学习,可以让学生自己测量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数值。在此基础上还能学习不同时间不同区域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结语

在中学课程安排中,地理是一门必修学科,在整个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身所处环境、人类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并透彻了解可持续发展,不仅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安排中,地理教师需要注重自身引导作用,在充分发挥各种先进技术、合理运用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基于科教兴国战略,制定合理而有效的学习合作模式,在进一步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做好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工作,促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双重提升。

参考文献

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反思 篇6

金平县勐拉中学 张露

英语虽然不是中国人的母语,但是作为一种通用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俗话说会英语就能走遍世界。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已从一种工具变成了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没有掌握英语犹如缺乏一种思想,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知识源泉。可以这样说,学会英语,不但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是多了一个头脑!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而英语教学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们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英语教学中需要改革教学观念、改革教法、改革教学手段、改革考试评价、改革师资现状。自新课改实施以来,首批使用新教材的英语老师面临了极大的挑战,这就要求要对以前的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改变和反思。

根据自己近几年在教学中的实践,我做了一下几个方面的反思:

一、要转换教师角色。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强化了学生的能力培养,提高其英语综合素质,作为教师要转变旧意识,找准新角色,更新教育观念,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把以“研究教法”为重心转移到以“研究”学生为重心。作好教与学的有机结合。英语教学改革,归根结底就是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师无论教什么内容,总要首先对教学进行一番认真细致的构想和设计,然后通过加工整理,把这种构想的轨迹、设计的思路用文字符号记载下来,形成教案。也就是说,英语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to teach our students English”,而且应该是“to teach our students how to learn English”。要明白学生需要学什么,怎样学,就必须反复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重点和难点,通过研究教材,科学处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案,使教师在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

二、加强课堂教学中交际口语的运用。每堂课安排几分钟时间进行会话练习,让学生进行Pair Work,自由地用英语交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适当进行增减,要模仿原文又能够自由发挥。鼓励学生大胆将语言运用于实践,创造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景,让学生懂得如何在实际中对语言的使用。并及时给予表扬肯定,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进行读写训练的同时,加强听说训练,努力做到使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步发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每篇课文的生词、句型和文章都是朗读的好材料。防止学生习得“哑巴英语”或“聋子英语”。进行Role play角色表演。每个单元里面都有一个Role play,结合课文内容,每教一个情景句型,让学生用当天所学的,到讲台前来表演。使整个课堂变成欢乐的海洋,在热烈的气氛中学生们学会并运用所学单词和句型,提高了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三、运用直观教具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图片、图表实物、录音机等教具,生动形象地开展教学和交际活动。利用实物和图片教单词,学生能更好地记住词义,并能反复利用它们复习,其趣味性、直观性较强。例如,用提问的方式猜物品,让学生将实物与英语句子连起来,练习听、说。教师呈现事先准备好的盒子让学生猜盒子中的物品的形状提问:Is it round ?如果是“苹果”,教师回答“Yes, it is.”以下依次:“What color is it? Can I eat it?” 寓教于乐,引导学生多使用教具,结合列出图表,做到快记、巧记。

除了对单元内容进行讲授,还要做到“精讲”“多练”。“精”即新课中的重点,难点等,讲解方法要“优”,语言简明扼要,一语中的。“练”是联系巩固新知,熟练掌握技能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练,联系内容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议新课改下的中学地理教学 篇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是毋庸置疑的, 地理学习也是如此, 首先要让学生对地理学习充满兴趣。因此, 教师一定要先让学生明白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和实效性。这样学生就会有目的性地去学习, 教师是认识的主导者和引导者,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引路人的作用。在整个课堂上学生是主体, 我们广大教师不能单单想如何讲好课本知识, 还要考虑和分析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让学生有学习的欲望, 让他们在学习中学地理的过程中尝到快乐。

学生学习的动力都源于学生对知识的好奇, 好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广大教师一定要把握住学生对知识好奇心这点, 引导学生不断地去探究和发现。学生经过不断地思考, 慢慢知识就会形成一个框架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使知识形成结构的内在动力。

二、丰富课堂内容, 改变教学方式

教师要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把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 疑问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的基础和动力。教师要巧妙地设疑, 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 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 学生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同化,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 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顺应, 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同样是在讲一堂课, 学生在顺应的基础上学习得到的效果是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而前者则会让学生产生反感, 使得我们的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大大降低。因此, 我们首先应把教学内容从定论的形式变成问题的形式, 呈现给学生, 或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要求, 运用材料创设新的情景, 层层设疑, 让学生根据要求去解决问题, 享受学习过程。

中学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会有好多的自然现象, 我们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平时多观察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然后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课堂, 教师用地理知识来帮学生解释和分析现实中的自然现象。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合理使用多媒体, 培养学生积极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 多媒体辅助教学也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同样, 在地理教学中, 如果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它可以把枯燥无味的课本知识变得形象化和直接化。

因此, 教师在课前可以多做一些课件, 然后在课堂上用图和声音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对图画和声音都是感兴趣的, 学生在看到栩栩如生的图画后一下子把学习的积极性就调动了起来。

四、鼓励学生创新,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 是一种用思维和智慧去发现新颖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的一种过程。我们的教学需要不断创新, 只有创新才会进步。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应该创新。我们要建立适度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有目的性地去学习。随着科技的发展, 知识信息的来源途径越来越多, 学生获取的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传统作为获取知识唯一来源的课堂地位已经动摇, 而且在某些方面, 学生已经超越了教师。地理书本有一定的稳定性, 人文地理的理论有些存在滞后性, 有些试题的设置缺乏严谨性,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教师要抛开课本的死板性, 灵活地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设良好的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鼓励学生发展个性, 对学习内容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对于学生的质疑要赞扬, 使他们能够敢想敢问, 敢于创新。即使学生的疑问没有太大的价值, 教师也不要简单地否决, 而应该以鼓励为主, 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

五、作业形式多样化, 使学生学习兴趣更持久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所布置的课后作业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有更好的掌握和记忆。这样的作业导致了学生对课本的依赖, 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因此, 我们在布置学生作业时, 应杜绝那种学生不用思索, 轻而易举就能在书本上找到答案的问题, 所设计的问题应“具有思考的价值, 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对学生来说具备进行探索的余地和思考的空间, 将视野放置到更广阔的阅读和思维空间,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新课改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是固定的而是多样化的, 对于问题的提出我们要灵活地去回答而不是照着课本上“抄袭”。

综上, 新课改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机会, 也带来了责任, 我们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才能使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不断地发展和提高, 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进步。

摘要:新课改的普遍展开, 使我们的教学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教学的变化, 应试教育也在历史的车轮下一步步退出教学舞台, 新课改要求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主动参与,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 我们的地理课如何进行才能让学生更乐于接受?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小议新课改下的中学地理教学 篇8

关键词:新课改;地理教学;兴趣

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毋庸置疑的,地理学习也是如此,首先要让学生对地理学习充满兴趣。因此,教师一定要先让学生明白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和实效性。这样学生就会有目的性地去学习,教师是认识的主导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引路人的作用。在整个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我们广大教师不能单单想如何讲好课本知识,还要考虑和分析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让学生有学习的欲望,让他们在学习中学地理的过程中尝到快乐。

学生学习的动力都源于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好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广大教师一定要把握住学生对知识好奇心这点,引导学生不断地去探究和发现。学生经过不断地思考,慢慢知识就会形成一个框架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使知识形成结构的内在动力。

二、丰富课堂内容,改变教学方式

教师要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把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疑问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的基础和动力。教师要巧妙地设疑,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学生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同样是在讲一堂课,学生在顺应的基础上学习得到的效果是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而前者则会让学生产生反感,使得我们的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大大降低。因此,我们首先应把教学内容从定论的形式变成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或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要求,运用材料创设新的情景,层层设疑,让学生根据要求去解决问题,享受学习过程。

中学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会有好多的自然现象,我们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平时多观察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然后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课堂,教师用地理知识来帮学生解释和分析现实中的自然现象。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合理使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积极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辅助教学也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同样,在地理教学中,如果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它可以把枯燥无味的课本知识变得形象化和直接化。

因此,教师在课前可以多做一些课件,然后在课堂上用图和声音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对图画和声音都是感兴趣的,学生在看到栩栩如生的图画后一下子把学习的积极性就调动了起来。

四、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种用思维和智慧去发现新颖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的一种过程。我们的教学需要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会进步。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应该创新。我们要建立适度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性地去学习。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信息的来源途径越来越多,学生获取的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传统作为获取知识唯一来源的课堂地位已经动摇,而且在某些方面,學生已经超越了教师。地理书本有一定的稳定性,人文地理的理论有些存在滞后性,有些试题的设置缺乏严谨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教师要抛开课本的死板性,灵活地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设良好的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对学习内容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对于学生的质疑要赞扬,使他们能够敢想敢问,敢于创新。即使学生的疑问没有太大的价值,教师也不要简单地否决,而应该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

五、作业形式多样化,使学生学习兴趣更持久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所布置的课后作业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有更好的掌握和记忆。这样的作业导致了学生对课本的依赖,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因此,我们在布置学生作业时,应杜绝那种学生不用思索,轻而易举就能在书本上找到答案的问题,所设计的问题应“具有思考的价值,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对学生来说具备进行探索的余地和思考的空间,将视野放置到更广阔的阅读和思维空间,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新课改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是固定的而是多样化的,对于问题的提出我们要灵活地去回答而不是照着课本上“抄袭”。

综上,新课改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机会,也带来了责任,我们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帮助学生获得成功,才能使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不断地发展和提高,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进步。

上一篇: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下一篇:致公党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