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特性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旅游产业特性

石油产业的基础产业特性及对策建议

[摘要]基础产业在一国经济发展中起着基础和决定性的作用,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物质来源和物质基础。文章结合基础产业的属性和特征,详细分析了石油产业的基础产业属性和经济特征,针对中国石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巩固石油产业基础性地位的对策。

[关键词]基础产业; 石油产业; 产业特性

[[[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troleum Industry and Suggestions

Yang Rong 1, Zhao Ting 1, Li Juan 2

(1.Xi'an Shiyou University, Xi'an, Shanxi 710065; 2. PCOC, Yinchuan, Ningxia 750006)

Key words: foundation industry; petroleum industry;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一、基礎产业的定义及特征

(一)基础产业的内涵

基础产业是按产业战略地位进行产业分类所形成的一种产业概念,指的是在产业结构体系中为其他产业部门的生产、运营提供必需的投入和服务的、生产基本生产资料的产业部门。一般认为,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产业链中处于上游地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其产出量的增加构成了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先决条件。

按提供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的不同,基础产业可以分为狭义基础产业和广义基础产业。狭义的基础产业是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和农业。基础工业包括能源(包括电力)工业和基础原材料(包括建筑材料、钢材、石油化工材料)工业;基础设施是为满足发展生产和保证生活供应的共同条件而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设施、机构,如交通运输、港口机场、桥梁、通信、水利和城市给排水、供气、供电等公共设施;农业则指农、林、牧、渔业,有时还特别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基础产业,除了上述定义外,还包括一些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的部门,如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它们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深刻和长远的影响。

以是否会产生经济效益为标准,又可以把狭义的基础产业进一步划分为经营性基础产业和非经营性基础产业(王辰,1996)。他们作为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都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但经营性基础产业还具有潜在的或现实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说,在产业运营的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产生价值增值。而非经营性基础产业往往只具有公益性质,即使能产生少量的现金流入,也不足以实现价值增值。

(二) 基础产业的经济特征

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基础和决定性的作用,其经济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基础产业在产业链中的基本点在于它们处在产业链的起点。即一般位于产业链的上游,社会化程度高,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物质来源和物质基础。

第二,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提供基础性的贡献率。它决定和反映着国民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与运行速度(贾洪、欧国立,2008)。

第三,基础产业的关联度高。高产业关联度是指一个产业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具有较强的制约和关联度,它也是反映基础产业的重要标志。

第四,基础产业的自然垄断性。自然垄断是指由于资源条件或规模经济性的要求而无法竞争而形成的垄断。它是基础设施产业最为重要的一个经济特征,很多关于基础产业的经济决策与改革,都是建立在此经济特征基础之上的。

第五,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规模经济性是指随着产业或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成本下降和收益递增的状态。由于规模经济性的存在,大部分基础产业都要求具有大规模、大工业体系的生产经营方式。范围经济性是指追加新的物品或服务进行联合生产比进行单独生产有更低的成本。如电力企业同时发电和供热能获得范围经济效益。

二、石油产业的基础产业经济特征

基础产业是支撑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它决定和支撑着加工工业生产活动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而石油产业作为在经济发展、国家安全乃至政治外交上都处于重要地位的战略产业,也具备了基础产业的一些经济特性。

(一)石油产业的界定

石油产业是指勘探、开发、生产及储运、加工和销售石油及其石油产品的企业集合。具体来说,它包括石油开采业、石油加工业及石油化工业。石油开采业是指勘探开发石油资源的企业集合,统称为上游;石油加工业是以石油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的企业集合,与石油的储运、石油销售的企业集合统称为下游。随着产业的融合,原先属于化学工业细分类之一的石油化工业(为合成材料工业提供原料及中间有机产品的企业集合)也已经融合进了石油产业,使得石油产业链条向前延伸了一步。所以,石油产业就是以石油勘探开发为上游,以石油的储运、炼制、化工、销售为下游的一条石油长河,上下游产业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杨嵘,2003)。

(二)石油产业的基础产业经济特征

1.石油产业的超前效应。基础产业在产业结构系统中承担着为其他产业成长和发展提供中间需求的基础功能,因此,一般而言,它应该有一定的超前性。因为基础产业只有得到超前的发展,才能在其他产业发展时为其提供所必需的中间需求。反之,基础产业发展滞后,在其他产业需要中间需求时可能会出现结构性短缺,形成产业结构发展过程中的瓶颈。

石油产业不是简单的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作为基础性的战略产业,它为许多产业提供能源和原材料,它和汽车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纺织、农业等许多产业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其他产业稳定顺利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一,石油炼制生产的汽油、煤油、柴油、重油以及天然气,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是工业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为其他工业提供动力燃料,是加工工业、最终产品工业发展的基础。其二,石油产业是材料工业的支柱之一。全世界石油化工提供的高分子合成材料目前产量约为1.45亿吨。除合成材料外,石油化工还提供了绝大多数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属于化工领域的范畴内,除化学矿物提供的化工产品外,石油化工生产的原料在各个部门大显身手。其三,石油产业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基础性的支持。石油产业提供的氮肥占化肥总量的80%,农用塑料薄膜的推广使用,加上农药的合理使用以及大量农业机械所需各类燃料,形成了石油产业支援农业的主力军。

综上所述,石油产业承担着为其他产业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能源和原料需求的基础功能,石油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并影响着其他产业的发展,其超前效应明显。

2.石油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提供基础性的贡献。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加大,作为工农业生产中重要能源的石油更是如此。石油产业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

在此,我们将石油消费加入总量生产函数中,使用资本、劳动投入及石油消费三种要素生产函数模型对中国石油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这是因为总量生产函数的形式确定,可以有效地分析石油消费在多种生产要素中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由此我们得到的生产函数模型为:

LnGDP=β1 LnK+β2 LnL+β3 LnOIL

其中:GDP表示经济增长,采用实际GDP来衡量;OIL表示年度石油消费数量;K表示各年度实际资本存量,计算公式为Kt = It /Pt + (1- δ) Kt-1;L表示劳动投入,采用历年从业人数来衡量。

我们选取1997—2007年的相关指标进行测量,数据来源于历年国家统计年鉴。通过对变量的平稳性及协整检验后,进行正规化处理,得到协整分析结果为:

LnGDP=1.36LnK+0.12LnL+0.29LnOIL

(0.84) (1.48)(0.52)

R2=0.952D.W. =2.28

协整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在近十年的高速发展过程中,实际GDP 增长与资本存量、劳动投入及石油消费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其中石油消费已经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主要体现为石油消费每变动1个百分点,会带来0.29个百分点的实际GDP 发生同方向变动。

石油消费之所以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主要是因为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逐渐深入,以汽车、建材和化工业等高油耗为主的第二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此外, 中国近几年电力需求大幅增长,由于高峰期电力需求持续超过了当前电力供应能力,不得不采用燃油发电,正是这种石油对其他能源的替代关系,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增长对石油需求的依赖(石晓烽、王述英,2007)。

3.石油产业的产业关联度高。产业关联度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通过产品供需而形成的互相关联、互为存在前提条件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产品的供需方面,任何一个行业的生产以及任何一种产品,都会为其他或其他行业的生产作为其生产的投入要素;同时,它也会以其他产品或其他行业的生产作为其生产的投入要素。

石油产业整体的产业关联度很高,从整个石油产业链来看,其上游产业为石油开采业,包括物探、测井、钻井、完井、地面工程建设等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下游产业为围绕原油转化和利用形成的以汽油和燃料加工为转化方向的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加工业,和以石油化工原料加工为转化方向的基础化工原料生产业及对基础化工原料进行深加工的化工行业。目前全世界石油化工产品已经达到7万多种,以石油作为主要原料的化工合成材料已经成为制造业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区域内石油产业的发展还会带动起提供基础性服务的其他基础产业的发展,如电力工业、交通运输业、供水工业等。同时,石油、石化机械设备制造业、石油石化电子仪器仪表制造业、合成材料制品业等前后向关联的产业也会围绕石油产业而发展起来。

经济学上主要依据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考察产业关联度。影响力系数是反映当国民经济某一个产业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要波及程度。当影响力系数大于1时,表明该部门生产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与影响程度超过社会平均的影响力水平。感应度系数反映当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均增加一单位的最终使用时,某一产业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当感应度系数大于1时,我们认为该部门所受到的感应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感应程度,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提供的作用就越大,前向关联就比较强。

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度系数的公式分别为:

式中:Si表示i产业部门受其他产业部门影响的感应度系数;Tj表示j产业部门对其他产业部门影响的影响度系数;Aij表示里昂惕夫逆矩阵中第i行第j列的系数。

根据投入产出表可以计算的石油产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

[年份&影响力系数&位次&感应度系数&位次&1997&0.663549&23&2.025611&2&2002&0.691827&40&2.153738&1&2005&0.717421&18&2.742752&5&]

表-2石油加工业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

[年份&影响力系数&位次&感应度系数&位次&1997&0.992830&23&1.424971&6&2002&1.044642&18&1.459678&5&2005&1.368099&12&1.660301&3&]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8)。

从表-1中可以看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影响度系数小于1,而感应度系数大于1且均大于2,因此产业链上游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属于弱辐射力强制约性的部门。感应度系数大于1且其相对位次在所有部门中居于前列,说明当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所受到的需求感应度远远大于全社会平均感应程度。由此可见,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对国民经济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在经济快速增长时,受到社会需求的压力最大,往往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部门。此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影响度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绝对数值均在上升,这意味着,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前后向关联影响不断加大,其越来越容易受其他产业最终使用要求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石油加工业的影响度和感应度均大于1(1997年影响度系数略有偏差),因此下游的石油加工业具有强辐射和强制约的双重性质,是其他部门所消耗的中間产品的主要供应者,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又大量消耗其他部门的产品,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此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石油加工业的影响度和感应度的绝对数值以及相对位次也在不断攀升,说明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石油加工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前向关联性和后向关联性都在不断加强。

4.石油产业的垄断性。正统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基础产业是属于自然垄断的产业,“生来”具有垄断的特征,竞争只会带来资源的无谓浪费,并且使生产成本增加导致价格上升。对石油产业来说,其有机构成较高,需要的投资和设备较多,建设周期也比较长,使得个别分散的小资本往往无力去涉足于石油产业,从而使石油产业成为不适合有众多中小企业展开自由竞争的垄断行业。

在封闭条件下,我国石油产业一直保持一种极高寡占型的市场结构。重组前,中石油集团和中海油集团垄断石油天然气开采业(上游),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为99.16%;中石化集团垄断石油加工业(下游),加工量占全国的比重为81.24%,三大公司实行上下游分割垄断,彼此之间的竞争十分微弱。

重组后,三大石油公司实现了上下游一体化经营,业务上相互交叉,打破上下游分割垄断的局面。但由于中石油集團、中石化集团、中海油集团分别位于北方、南方及海上,形成了地域分治的格局。同时,三大石油公司的油气生产和油气加工量仍占全国的98.62%和94.17%,垄断依然存在。所以,在不考虑进出口的前提下,从总体产业层面上分析,石油产业在油气生产和油气加工领域仍是一种极高寡占型的市场结构(吴平,2007)。

5.石油产业的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石油生产的规模经济性体现在石油勘探开发、储运、加工等环节,石油的勘探开发不需要原材料的投入,主要是大量的固定成本投入,而石油的储运、加工只有在一定规模之上才可以体现经济效益。我国石油产业的三大石油公司可以认为已经达到了规模经济,也就是说我国石油资源产品市场中,达到或接近经济规模的企业是市场的主要供给者。说明该产业充分获得了规模经济效益,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处于较为理想的状态。

石油产业的范围经济性体现在石油产业内部实施上下游一体化的联合成本要低于单独经营上游或下游的成本。上游开采业风险较大,但潜在的赢利性也可能较大;下游的加工业附加值高,但受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上下游一体化经营模式有利于发挥石油产业的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

综上分析,石油产业的超前效应明显,处在产业链的起点,社会化程度高,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物质来源和物质基础。从我国石油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来分析,石油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影响;从产业关联度来看,上游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对国民经济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在经济快速增长时,受到社会需求的压力最大,往往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部门,而下游的石油加工业具有强辐射和强制约的双重性质,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从产业组织结构来看,我国石油产业在油气生产和油气加工领域是一种高寡占型的市场结构,同时,石油产业又具有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使得企业以较低的产品成本获得较高的收益。因此,石油产业不但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战略产业,同时也具有明显的基础产业特性。

三、进一步巩固石油产业基础性地位的对策

虽然石油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石油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我国石油产业在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结构性矛盾突出,石油产业上下游之间、海陆之间和国内外市场之间的分割格局依然存在,整体经济效益亟需提高;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尽管在相当程度上已经实现了与国际市场的联动,但离真正的市场化还相距甚远,政府对石油产业的规制改革仍应加快步伐;地质勘探程度低,技术水平较低,油气的有效经济储量和可采储量增长缓慢,科技创新能力差;由政府主导布局的石油产业集群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区域的资源禀赋优势,石油产业上下游一体化远未实现等等。

为了保证石油产业的健康发展,体现其重要的战略和基础性作用,推动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综合前面的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有效配置石油资源及企业资源。目前,我国石油消费增长远高于石油生产量的增长,石油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石油供应短缺的问题比较明显,这将会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国石油产业应该在发展中进行合理的结构调整,增强薄弱环节,以满足经济的实际需求。而当前我国石油和石化企业的现状和面临的市场竞争挑战,决定了我国必须打破目前三大石油公司“南北分治”的格局,打破上下游之间、海陆之间和国内外市场之间的分割(江建华,2001)。随着国内石油市场秩序逐步理顺,以及国有石油企业大集团市场主导地位的形成,针对石油资源的特殊性,中国石油市场竞争既不能是现有的三大石油公司集团“分割市场”的寡头垄断竞争模式,也不是过去的各行各业“齐上阵”的自由竞争模式,而是以国有石油集团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不分地域,不分内外贸易的垄断竞争模式。

第二,改进石油产业政府规制。石油产业的垄断性特点,决定了国家在对其管理方式和方法上,应实行强有力的经济性规制和有效的产业组织政策。由于我国石油产业并不是纯粹的自然垄断性产业,因此首先应区分自然垄断性业务与非自然垄断性业务,然后把自然垄断性业务从其他业务中独立出来,由一家或极少数几家企业垄断性经营,政府以这类业务作为规制的重点,建立模拟竞争机制的规制机制,而对非自然垄断性业务则由多家企业竞争性经营(杨嵘,2003)。此外,对石油产业的规制应采取激励性的政府规制,即为企业创造一种公平竞争、适度激励的制度环境,促进石油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率。激励性的规制方式主要包括价格上限规制、区域间标尺竞争、特许投标制等。

第三,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进石油产业技术创新。石油产业既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又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增强技术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我国石油产业发展前景的推动力,也是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今后一段时期内,根据石油产业发展的需要,应从三个方面展开近期实用技术和长远性储备的开发与研究:(1)以提高勘探成功率和勘探效益为主,开发先进和适用技术;(2)以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为中心,发展有经济实用价值的高新技术;(3)适应国际化经营的需要,开展技术经济研究,包括重点投资地区的石油地质规律、资源质量和勘探成果及前景分析评价等,以提出勘探开发方针,降低投资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王家诚、李金峰,1999)。石油科技战略方针应由技术追赶型转化为以发展高技术和生产中广泛采用的适用技术为主的科技发展模式。

第四,构建石油产业集群,合理安排产业布局。石油产业的高产业关联度,显示出石油产业对国民经济有较大的推动力,即能够增加供给、刺激需求、推动其他行业的发展,而产业集群的发展将使这种推动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目前,我国的油气资源储量分布呈现明显的区域集中特点,与此同时,上游的石油勘探开采业已显现出较强的集群性,且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但是下游的石油炼化加工业并没有体现出相应的集群性,这种由政府主导布局的石油产业集群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区域的资源禀赋优势(胡建、焦兵,2007)。因此,现实的选择就是要调整石油产业布局,尤其是要着重发展一批大型的石油炼制和加工企业,形成基于石油资源优势的上下游产业集群,真正实现石油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进而带动其他相关支持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建,焦兵.石油天然气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统计研究,2007, (1):54-58.

[2]贾洪,欧国立.建筑业的基础产业特性及政策建议[J].中国国情国力,2008,(5):51-54.

[3]江建华.中国石油化工产业[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1.

[4]石晓烽,王述英.中国石油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学术研究,2007, (6): 46-50+159.

[5]王辰.基础产业发展论[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6]王家诚,李金峰.我国基础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工业经济,1999, (8): 61-65.

[7]吴平.我国石油资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07 .

[8]杨嵘.石油产业的性质和技术经济特点[J].河南石油,2003,(4):66-67+69.

[责任编辑:唐玉萍]

作者:杨 嵘 赵婷 李娟

第2篇:科技旅游功能的特性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科技旅游的不断发展,科技旅游的各项功能的不断显现,对其功能的特性的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科技旅游功能的特性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以期对科技旅游在我国的科学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 科技旅游 功能 特性

一、科技旅游的概念

科技旅游是将科技和旅游有机地结合为一体的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类型,其基本形式是以旅游资源中的科学技术要素和成分为基础,利用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进行科技和旅游的综合规划设计,形成集科普、生产、加工、销售、观光、尝试、体验、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活动或产品。

二、科技旅游功能的特性

1.科技旅游功能的多重性

科技旅游是一种集科技、经济、社会等多重功能于一身的旅游形式或产品。首先,科技旅游的科技功能表现在科技旅游是科技普及的新途径,科技旅游是提高科学素养的新方式,科技旅游是推动科技发展的新动力。

其次,科技旅游为第三产业与第一、二产业的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切入点,有利于一二与第三产业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为工业企业部门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确立了良好的途径,而且在政府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方面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利于农村和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旅游可以大幅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是改善农村面貌的重要途径。更为重要的是农业科技旅游的开展,为促进农业科技创新、转化、交流与推广提供了无限的机遇,这就意味着农业科技旅游的发展,将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这是传统的观光旅游所望尘莫及的。与此同时,科技旅游还对旅游产业的内部结构进行拓展和优化,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整合,使之表现形式更加新颖,内涵更加丰富,实质更加科学,从而避免了旅游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这是现代旅游产业集约化发展模式的一个代表,充分体现了旅游业作为“无烟产业”、“绿色产业”和“朝阳产业”的本质特征。通过组织科技旅游,转移和分散一部分假日旅游的游客,这对缓解长假旅游综合症起着重要作用并能带来稳定的经济效益。这些都无不体现的科技旅游对经济的积极作用。

再次,科技旅游的社会作用也很是显著。科技旅游有助于促进文化传播。通过科技旅游,人们能够在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科学文化成果的同时,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科学文化,从而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科技旅游还有助于人们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培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通过参加科技旅游,学习科学技术史可以发现我国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杰出的科学人物,科技发明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贡献,人们就能够增强和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科技旅游还有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一方面,开展科技旅游可以使人们认识到科技不是万能的,滥用科技是造成各种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人们通过参加科技旅游可以开启心智,动手动脑利用废旧物品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变废为宝,既增加了科学技术知识又加强了环保意识,实为一举两得之举。

科技旅游功能的多重性必然会带来多重的效益,科技旅游正是因为有了自身功能的优势才被各国政府争相开发,也正是因为这样它才不断的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

2.科技旅游功能的互动性

科技旅游的众多功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紧密相连、彼此依靠,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模式。科技旅游通过激发公众对科学技术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来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实现科技旅游的科技功能。公众的科学素养一旦提高,就会形成尊重科学、热爱科学和支持科学的热情,从而实现科技旅游的社会功能。科技旅游社会功能的实现又营造了全民关心科学发展、热爱科学事业的氛围,促使公众更加多的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科技旅游活动中来,这又能使科技旅游的经济功能得到实现。经济功能的实现又会加大对科技研究的投入,促进科技创新,丰富科技旅游的内容,这样一来又促进了科技旅游的科技功能的实现。以沈阳世博园为例,它的开发目的无疑在于它的社会效益,然而在它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的同时,其经济功能和对科技的作用也在不断的显现出来。2006年在沈阳世博园举办的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世园会)历时184天的世园会共接待游客1260.80万人次,创下了世界园艺博览会展期内接待游客总量的新纪录。其中“五一”和“十一”两个黄金周,接待游客高达310万人次。5月2日当天接待游客34万人次,创造了世界园艺博览会历史上单日游客总量的最高纪录。世园会的成功举办,对沈阳经济的促进作用已经显现。据测算,世园会的举办使棋盘山地区的土地价格升值了五倍,拉动沈阳的 GDP增长100亿元以上,沈阳城市建设水平提前了五到十年。2006年前三季度,沈阳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165.7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205.7亿元,两项指标均增长18%以上。1至9月份,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总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96.5万人次,增幅达18.6%。其中国内旅游者3134.9万人次,同比增长18.5%;入境旅游者30.8万人次,同比增长33.3%。世园会的成功举办为中国在国际上赢得了巨大的荣誉,同时塑造了沈阳“国家森林城市”形象,提升了沈阳的城市品位和城市影响力,促进了沈阳城市的大幅度升值,增强了沈阳全体市民自豪感,成为了沈阳由重化工业城市向现代城市的转折点和全面振兴新的推动力。在名利双收的同时,世博园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普及科学知识领略技术之美的好机会。园区植物数量共7000余种,其中精品种类630余种,550万株郁金香,820万株宿根花,130万株球根花,有3500余种15万株玫瑰花,有300盆园内极品盆景。通过参观游览,人们加深了对各种植物的了解以及对珍贵稀有物种的认知。世博园的建筑和设计上无处不体现着科技之光。园中的上海园——“空中花园”,总占地面积1345平方米,绿化面积1077平方米,绿地率80%。其主题为“生态多彩,科技之光”,园内观景台最高处离地3米,游人可在下面穿行。离地45厘米的木栈道弯曲而行,象征美丽的黄浦江;井字形的花卉展区象征上海市民丰富多彩的生活;连接地面与空中花园的坡道则寓意上海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园区中有一座时钟指针形栈桥,它体现了上海的时代进取精神。其中一个指针是从地面攀升到二层观景台的坡道,另一个指针是伸向园区的观台。观景台中心建筑“生态科技光”由上海市花白玉兰的抽象花瓣围合而成,墙体外部装有液晶电视屏幕,用于展示上海园艺绿化發展的前景。整个观景台大量采用钢和玻璃两种料。条块分割的花卉展区在体现城市机理的同时,便于日常养护管理,并能让游人与花草亲近。新型园艺技术在园中得到巧妙运用。通过改装,园区内的栏杆形成了一个滴灌系统。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体会到了现代园艺、科技与生活的完美结合。

3.科技旅游功能的拓展性

科技旅游是现代科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它的功能并不是在产生之初就同时显现的。科技旅游的雏形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起初是汽车制造公司为了宣传企业形象而组织的公众参观活动,之后众多企业争相效仿,科技旅游便由此开始盛行起来。随着科技旅游的发展,其功能也就自动显现或被挖掘出来并进行深化和拓宽,从最初的企业形象宣传功能拓展到现在的众多功能。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发展以及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科技旅游的功能也将会不断向纵深拓展。

三、结束语

科技旅游的热度不断攀升,各国政府争相将其视为旅游业发展的创新途径,旅游业的产生和发展本就和科技进步密不可分,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必将不断进步,以此为基础的科技旅游势必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科技旅游事业方兴未艾,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规范、不完善、不合理的地方,要想顺应国际科技旅游的发展潮流,发展有我国特色的科技旅游,就必须认真研究科技旅游所具有的功能并对其功能的特性进行深入研究,这样才能够实现对其的科学的调整和改革,推动我国科技旅游事业尽快走上科学、规范、将康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朱宏李鹏:科技与旅游结合模式探析[J],广东科技,2004,(4)

[2]金颖若:科技旅游论[J].江汉论坛,2003,(10)

[3]李廷勇:浅论我国新兴旅游产业——科技旅游的开发[J],经济问题,2004,(2)

[4]李廷勇:论科技旅游[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7(2)

[5]李廷勇:国外科技旅游的发展状况及[J].中国软科学,2003,(12)

[6]曹晨:略论发展农业科技生态观光旅游业[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

[7]吴昌南:科技旅游浅探[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4)

[8]靳涛:我国科技旅游现状和发展对策的研究[J].研究与探索,2005,(9)

作者:刘 丹 付天心

第3篇:体育传媒业的产业特性与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以在“体育产业”、“文化产业”和“媒介产业”等相关产业概念建立过程中体育传媒业的独特内涵和有关背景作为研究的起点,运用理论分析和文献调查的方法,探讨了具有鲜明“跨界”特点的体育传媒业的产业特点及其产业链条构成,提出体育传媒业是多产业合作性的产业链条,在其产业发展中需要遵循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和媒介产业化的一般规律,同时依据体育传媒业产业链条的特点,提出其内在的3层产业链条的存在,即:内容产业链、协同产业链和整合产业链,他们的盈利模式存在差异,而中国体育媒介产业在未来发展中也会触及到3个重大的问题:1)不同地域同类体育媒体的联合经营的问题;2)相同地域不同媒体的“跨媒体”经营问题;3)媒体之外不同行业相互参与,渗透经营问题。如何面对这些问题,积极拓展和延伸体育媒介的产业链条,为体育传媒业在后奥运时代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体育传媒业;产业;特性;媒介产业化;产业链条

体育与媒介融合所推动和发展的体育传媒产业在20世纪末的市场化发展和国际性合作有着非常突出的表现,其动力不仅仅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推广和奥运会电视转播权的全球性运作,更根本的动力来自于体育传媒产业自身的产业特殊性。

1 “体育传媒业”及其相关产业概念

“体育传媒业”的概念形成在中国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其发展受到来自于“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和“媒介产业”等主要相关产业概念的形成与确立的影响;同时,正是由于“体育传媒业”所具有的“跨界”性的特点,在其他相关概念的成长过程中,“体育传媒业”的发展反而显现出异军突起的优势。

在200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文化产业”分为3类:1)核心层。包括新闻、出版、广电和文化艺术等。2)外围层。包括网络、娱乐、旅游、广告、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3)相关服务层。包括提供文化用品、文化设备生产和销售业务的行业,主要指可以负载文化内容的硬件产品制作业和服务业。由此可以看到:以新闻、出版、广电和文化艺术为核心内容的文化产业是以提供可以产生经济价值的精神产品为主要产业基础的,而体育活动作为人类社会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提供文化性精神产品的基础。以体育活动为依托的体育文化必然需要物质消耗、制度保障、精神支持及其交互作用,因此可将体育活动的精神支持视为一种可以产生经济价值的文化产业,体育所具有的无形的精神资产可以通过有形的体育物质和运动来获得价值,具有了可以被文化产业化的特性。在体育与文化的产业融合中,体育文化所呈现的产业特性更多地来自于体育活动所具有的独特的精神价值:超越了文化区域性和历史性的具有人类普适性的对竞争、平等与和谐之美的追求。

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为形成更为完善和成熟的体育文化价值观提供了保障。从1992年原国家体委把“体育产业化”定为体育改革的方向开始,到1996年提出的《体育产业发展纲要》,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已经从计划经济时代下以体育教育(physicM education)为主的体育体制逐渐转变为以体育活动(sports activities)为主的体育体制,使得竞技体育、大众体育(休闲体育和群众体育)拥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最近十几年中国体育产业与国际体育界交流的增强,中国“体育产业”的内核与价值的认定与传统的中国“体育业”有了较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体育产业以提供具有观赏的精神功能为特征的体育运动为核心,不同于传统体育业以强调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主要行为特征,具有了更强的文化与娱乐的特性。由此可以看到:体育的产业化发展和体育产业的成熟,不仅仅为体育与其他产业(如媒介产业)的融合提供了市场的空间,更主要的是体育产业所具有的内容供应商的产业地位的建立,体育产业所提供的具有观赏的精神功能的体育运动,同时也具有了开展市场运作的管理标准和体系。

伴随着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的发展,媒介产业作为文化传播工作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有着更为严格和谨慎的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体育传媒产业”作为媒介产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包含2层意义:“体育媒介”和“体育媒介所形成的产业分支”。“体育媒介”的概念形成较早,主要指以体育赛事、体育新闻等与体育产业有关内容及与体育相关行业(如体育器材、产品、服务)和相关辅助科研(如运动心理、康复、保健)等为主要报道内容的专业媒体。而“体育媒介所形成的产业分支”不仅仅表达了“体育传媒业”作为“媒介产业”的组成部分受到“媒介产业”概念界定的限制,同时,体育媒介在传播内容中的特殊性也赋予了“体育传媒业”独特的媒介特色。

中国媒介在过去30年的产业化发展中,经历了从“事业编制”向“企业管理”的体制变革,同时带动了媒介内容的“商业化”发展。推动媒介产业化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市场(媒介大市场的形成);规模(媒介内部规模化的趋势)和资本(作为纽带的大资本的需求作用),而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外部环境中对体育传媒业的动力形成无疑提供了较之其他媒介产业更为有力的支持。从1995年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CCTV-5)的开播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我国的成功转播,我国体育传媒业已发展到较大的规模,目前专业体育报刊已接近100家,专门的电视体育频道和有限频道也随着专项体育运动的发展出现分化,大众报刊中的体育版面也呈现出增版、扩版的趋势,更不用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体育网络媒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残奥会的中国媒介的参与,专门面对残疾人的体育媒体也得到了推动。体育媒介的数量和传播质量的提升在整个媒介产业的发展中都显得非常突出,特别是在2001~2008年的备战奥运和参与奥运报道的7年,体育媒介的专业化和国际化都有了较大程度的增长,这也为中国体育媒介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动力。

2 体育传媒业的产业特性

体育传媒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仅伴随着中国消费社会的发展背景,同时受益于体育媒介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的产业特性,具体表现如下。

1)体育传媒业是适应物质生活逐步富裕的情况下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精神消费的需求而产生的,是所谓大审美经济、体验经济时代的产物。

2)体育传媒业由多个不同产业形成合作性产业链条,具有打通产业之间关联的产业链的特点,不仅可以推动相关产业的结构升级,也可以拉动其他产业的消费。例如,中国体育媒介对奥运的报道就不仅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同时促进了国内体育用品消费和体育旅游的发展。

3)体育传媒业的发展强调创新,强调文化、艺术和体育对经济的支持和推动,具有创意产业、艺术产业的特点;同时,体育传媒业又要求是工业化生产相互之间的产业关联,

所以其创新不是个人化、随意性和个性化的服务,而是批量生产、多产业结合的创新,不是一般的创意。

4)体育传媒业的发展与高新技术有紧密的联系,高新技术不仅满足了高效的产业化的批量生产,同时,体育传媒业内部存在着来自新媒介技术进步的严酷的竞争关系。

5)体育传媒业的文化产品引领模式为受众指导型,其产品着力点对着受众,市场盈利模式遵循“受众的二次售卖”理论,即不仅在“制作节目一获得收视”的“媒介一观众”间的售卖中盈利,同时在“销售收视一获得广告”的“媒介一广告商”间的二次售卖中盈利,其市场行为更需要面对消费需求来反向思考。围绕观众需求来产生生产方式,而且是工业化的批量生产。

6)体育传媒业是人才密集、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结合的产业集群,其合作性产业链条同时产生对其雇佣人才的多面向性要求、对技术的精艺性的要求和对跨行业的资本合作的要求,其产品不仅面向世界市场,同时在国家软实力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 体育传媒业的产业发展

体育传媒业作为媒介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其产业化发展中仍然需要遵循文化产业和媒介产业化发展管理的办法和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3点。

3.1 中满足文化产业发展的全局性需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文化产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实现稳步发展,为了引导文化产业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中宣部、广电总局相继出台了针对文化产业的法规和条例,在一系列的政策引导下,推动了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时在这些法规条例中,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倡导什么、反对什么,这就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与这个大环境和谐共处,响应政府倡导,把握住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需求。

3.2 遵循媒介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从1978年到2008年30年的改革开放,市场已经成为中国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动力。在媒介产业化的过程中,媒介市场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受众的接受程度和对广告市场的控制力成为媒介市场经济中的主要调控力量,所以,体育媒介的内容必须能够吸引消费者(包括观众、听众和读者),从而获得发展所必需的资源,遵循市场需求是促进体育媒介产业化发展的第二原则。

3.3 符合体育文化内涵的本质要求

体育媒介在符合大众(包括观众、听众和读者)的媒介消费取向的同时,需要引导大众对体育文化的深入认识,体育在大众媒介中的传播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传递信息和娱乐,二是提供对特定体育文化内涵的传播。媒介文化产品不同于其他物质产品,有其自身特性,主要表现在媒介文化产品是直接到达消费者的头脑,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在体育媒介的文化传播中,需要符合文化内涵的本质要求,并对受众的体育文化观的形成产生积极地引导。

作为媒介产业的重要分支,体育传媒业由于其报道内容的竞技性和娱乐性,其产业化和国际化程度在全产业中发展得较为充分,特别是随着2008年中国体育媒介对奥运会和残奥会全球转播的参与,中国体育媒介的专业化发展和国际合作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传媒业的产业化发展又有哪些机遇与挑战呢?

在体育传媒业今后的产业发展中,必然会触及到3个重大的问题:1)不同地域同类体育媒体的联合经营的问题;2)相同地域不同媒体的“跨媒体”经营问题;3)媒体之外不同行业相互参与,渗透经营问题。第1个问题的提出带动了对体育传媒业内专业合作和资源分享的思考,这样的合作不仅仅是国内的,甚至包括中外的合作,如何把中国的体育文化和体育活动融入到国际性的传播链条中。第2和第3个问题,涉及到跨媒介和跨行业之间的组织重构和利益关系的调整,特别是和新媒体的合作、与行业外资本的合作。这3个问题在不同层面上提出了体育传媒业在拓展产业发展中的思路。

如何才能面对奥运后中国体育传媒业深入产业发展的挑战和困惑呢?我们仍然需要从体育媒介产业的产业特性和市场机制中去寻求解决方案。

体育媒介产业的产业链是多行业结合的行业链条,不是某个单一产业上下游的产业链。体育媒介产业中包含着3个层面的产业链条。

第1层面是体育媒介产业自身内在的内容产业链,即依靠体育媒介的传播内容与其他产业共享内容资源,例如,重大体育赛事的制播,或者体育明星的幕后故事,不同门类媒体都可以共享这些内容资源,甚至通过里面的形象和意义还可以生产衍生产品,这就是内在的产业链,是与其他产业共享资源的基础链,又称为第1产业链。

在第1产业链之外还有第2产业链,就是协同产业链,就像赛事的内容报道之外的体育旅游,在北京奥运会后体育媒介参与到组织观众读者参与的场地场馆的参观旅游等,就通过内容产业链连接起与旅游产业的联合。

第3个产业链叫整合产业链,不仅各个产业要协同,而且要有产业的配套,包括资本、人才和资金等的共同投入。例如,与体育产业、慈善业和文艺业的整合利用体育明星和体育比赛搞公益活动、文艺活动等。与网络内容产业和手机内容市场的整合推出的赛事移动报道等,把内容和资讯向各个移动领域的平台延伸等。

3条不同层面的产业链条为体育媒介产业扩大其产业化发展思路提供了借鉴。在3条产业链条的拓展中,中国体育媒介产业化同时,还需要有延伸产业链条的能力和思路:如国内产业链条与国际产业链条的结合,在市场国际化中与国际媒介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结合;如创造新的产业发展方向;面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对体育体验的推崇推动“体育体验”的产业发展方向;如体育媒介产业参与到政府和公共关系建设中,在服务于城市发展和城市品牌、城市名片建设中都可以承担起重要作用。

后奥运时代产业的发展为中国体育媒介产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不同层面的产业合作中充分发挥体育媒介产业的产业链条作用,是中国快速发展的体育媒介产业都需要回答的问题。在专业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基础上,只有充分挖掘产业资源,完善多产业合作的运行机制,提升国际合作的参与程度才能更好地把握机遇,取得产业化发展的胜利。

作者:黄若涛

第4篇:旅游产业特性与旅游投资理念

2005年8月15日 第3458期

林峰

一、 旅游产品及产业的特殊性

1、资源的国有性:旅游资源,基本上需要依托于土地而存在,是地上或地下的资源,因土地属性国有,旅游资源一般为国有。

2、资源的非流通性:更为重要的是,在法律上,风景名胜资源和文物保护单位的经营权,是不可转让的。因此,旅游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不能进入市场流通。我们称之为旅游产业投资的“资源限制”。

3、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旅游开发不能破坏生态与文物,这是一个不可动摇的基点。问题是因为受到体制、部门利益、保守理念的制约,都借用了“保护”之名来抗拒合理的开发利用,特别是由社会投资参与的开发。

4、旅游目的地的区域性与旅游项目的区域依赖性:旅游项目(景区、宾馆等),只是目的地系统中的一部分,企业不可能超越目的地去开展运作,也不可能代替目的地进行营销推广,只能在目的地系统内部形成市场合作结构,借助目的地整体营销,开拓项目的市场。这样,旅游项目投资,就形成了对区域的整体运作的深度依赖,自主运作的空间太小,企业发展受到限制。

5、跨行业的综合复杂性:我将旅游相关行业划分为八类十三个:1)游憩行业:景区、公园、娱乐区、游乐区、主题公园、体育园区、康疗区;2)接待行业:宾馆、饭店、餐饮、会议、展览等。3)营销行业:旅行商、旅游媒介广告。4)交通行业:公路、铁路、航运、水运。5)建设行业:园林绿化、生态恢复、古建、艺术装饰。6)生产行业:车船交通工具生产、游乐设施生产、土特产品加工、旅游工艺加工、饭店用品生产。7)商业行业:旅游购物商业、购物休闲商业等。8)旅游智业:规划、策划、管理等。

6、多环节配合的服务消费特性:出游过程需要媒介、旅行社、运输、宾馆、餐饮、景区、商业、娱乐多个环节系统紧密配合,形成全游程消费的服务整合,是一个多环节服务链。因此,旅游产品的营销与业绩,相互依赖非常强,需要服务链各个环节的提升与质量保障。对于旅游项目投资,对其他环节的服务依赖,成为无法自主控制的重要风险。

7、异地预先销售与本地现场消费的结构:“异地预先销售”,是指游客在客源地通过旅行社进行旅游预定;在目的地进行游憩时,才实现了产品的消费,也才真正实现了产品的销售。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时空差异,决定了旅游产品营销与经营的模式,与其他产业的产品有了巨大的差别。

8、资源的独特性不等于产品的独特性:资源不等于产品。真正构成游客吸引力的,是产品的吸引力。在这个结构里,资源如何转化为产品,是旅游产品设计的关键。

9、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与时代变化:出游的目的差异很大;人群有多少种,差异就有多大;希望一个旅游产品满足多样化市场的需求,这对产品提出了很高的开发要求。市场的需求,随时间的推移,有着非常大的变化。处于快速致富的过程之中的中国市场,生活水平、时尚趋势、文化开放都快速变化,因此,游客需求也在快速转换之中。

10、自助化趋势与深度服务化趋势同时并存:自助旅游,喜欢自主决定游憩过程,对于深度的精细的服务,不会过多的要求,相反,他们会自己寻找新的游乐,从社会与自然的丰富性中得到需求的满足。另外一种服务深度化和精细化的要求:要求旅游服务更加符合游客的多样化需要,服务水平、服务方式、服务过程达到更高的水准。

二、 旅游投资的主要特征

1、高投入与持续回报的投入产出特征:旅游从原来的低门槛逐渐发展到目前的中高门槛,进入性投资的加大,竞争加剧及竞争环境的国际化,使旅游的高投入,并不能产生快速的回收。因为旅游是一个持续回报的长效投资产业。中国的民营资本,已经适应了快速投资,快速回收的短平快投资理念。我们提出“五重杠杆运作模式”的目的,就是解决高投入与慢回报之间的矛盾。

2、旅游产业链整合与多产业整合特征:旅游投资,已脱离单一项目时代,投资商进行区域整体投资,力求整合旅游产业链,整合多元产业,寻求综合收益的最大化。旅游产业链的延伸,与城市景观、房地产、小城镇、休闲娱乐等等深度结合,产生了一个整体的、互动的结构――“泛旅游产业”。其直接产业链包括宾馆、餐馆、运输、娱乐、体育、保健美容疗养、博彩、会展、生态与观光农业、加工工业、技术产业;综合延升的产业链包括旅游房地产业(旅游度假酒店、旅游公寓、别墅区),城市游憩型商业(步行街、SHOPPING MALL、中央游憩区等),这就把旅游的产业链与城市经营结合在一起。

3、旅游资源的资本化流通障碍:根据《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和《文物保护法》,旅游资源是不可转让的资产,其经营权,也不允许流通。转让经营、抵押贷款、资源入股实际上都没有法律依据。

三、 旅游投资理念

1、四先定律:第一,先进行产品策划,再编制规划,而非先规划后策划;第二,先通过规划,再获取建设用地,进而建设;而非盲目建设,或搞四边工程;第三,先签定旅游特许经营权,再锁定核心地块,进而获得相关资源权益;以区域旅游资源锁定为前提,核心地块为关键;第四,先设计商业模式(运作模式),再投入资金;以明确的投资评价为前提,极其清晰的把握投资运作思路。

2、杠杆运作理念: 规划杠杆:通过旅游规划修编,把项目在国际、全国、区域的定位大大提高,进行大规模的炒作,产生出巨大的影响,为融资、招商、旅游营销、土地升值提供巨大的支持;

政策杠杆:旅游为政府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政治操作平台——以绿色GDP 政绩观为指导,调整城乡产业结构,形成新时代下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通过政绩策划,要求政府给予旅游开发的最大优惠条件(低价资产收购、税费减免、申请扶持资金等);

营销杠杆:造势炒作、全面进行景区管理提升和科学营销,形成现金收入的高速增长,一方面改善经营业绩,另一方面,给银行融资,土地价值提升,投资商追捧提供坚实的证据;以营销造成的人气旺、收入提升、效益好的形象,可以很好的实质性的撬动融资和招商引资;

土地杠杆:以低价获取的景区周边土地为核心资产,通过以上三重杠杆的运作,实现土地的大幅升值,以商业房产、旅游房产等方式,实现最大的资产收益;

融资杠杆:关键是依托收购兼并、政府优惠、低价获取大量资产,以前述三重杠杆为手段,产生资产大幅升值的市场评价,以现金流量增长的事实,支持对融资及招商引资项目未来收益的美丽包装,从而实现大规模融资,高价出让资产的目的。

3、产业整合理念:泛旅游产业具有极大的区域聚集和经济带动作用,往往会带动一个区域的城市化进程,形成游憩区、度假区、会展区、娱乐区、步行街区、购物游憩区、及旅游小城镇等等,推动区域型旅游房地产和商业房地产发展。

第5篇:如何发展我国乡村旅游的独特性

乡村旅游地大多环绕城市外围、与中心城市交通联系便捷,具有观光、度假、娱乐、康体、运动、教育等不同功能,是特别适合短期休闲度假模式的旅游空间。因此如何发展乡村旅游,尤其是如何发展乡村旅游的独特性关系到农村旅游的兴衰和长足发展。

总的来看,政府方面应加强规划,加大对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投入,经营者方面应不断创新乡村旅游经营模式,提高服务质量,这是目前发展我国乡村旅游独特性的根本途径。

具体来说,需要在物质基础和文化积淀方面来发展乡村旅游的独特性。

毋庸置疑,乡土性是乡村旅游的根本属性。保持乡土性应防止标准化、商业化和城市化等现代性对乡土性的侵蚀。但是同时,过度强调乡土性、强调乡村生活的原汁原味并不符合游客的审美心理。虽然城市居民是为了体验乡村的乡土味而来,但是作为本身已经高度现代化的人,对乡村生活本身必不可免的落后方面无法容忍。因此,政府应加强管理和引导,在建筑风格改造、公共厕所、停车场、垃圾处理、清洁能源等方面提供支持,把以上公共设施设计成与农村的乡村性和谐的形式,如麦秸垛式的停车场、豆栅瓜架下的餐厅、拱顶绿坡式的垃圾场等等。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市相继推出了旅游消费券,这些消费券可以到某些指定的乡村旅游点使用。某些地、市还特地推出了专门的乡村旅游消费券。各地现在正在蓬勃开展的自助摘草莓活动就是最好的例证。

然而,我们不仅要在物质上对农村旅游进行建设,文化灌注才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各种神话、传说、诗歌、故事、谚语、谜语、歇后语等民间文化为乡村旅游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和传奇色彩。文化不仅包括音乐、舞蹈、雕塑等狭义的文化范畴,也包括手工艺品、方言、饮食、历史遗迹、建筑、宗教、服饰等都可被视为文化范畴。

通过对乡村的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建设,使乡村在便利程度上与城市不相上下,加入更多的高科技措施,来加强农村旅游的可进入性,但同时在精神上又独具农村的乡土气息和文化底蕴。在此基础上的乡村旅游会越来越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超强的吸引力。

第6篇:独特性文化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改革实践的发展,佛教文化中的积极部分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越来越突出,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作为佛教禅宗的重要发祥地,在中国禅宗的发展演变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六祖惠能、马祖道

一、百丈怀海都因禅的因缘留迹于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禅宗文化对推动××旅游和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意义重大。

一、禅宗文化是××最大的独特性旅游文化资源

中国佛教禅宗史上流传已久、有着划时代意义的两句名言源于××。 “马祖兴丛林”,马祖在××10县市区都留下了开堂讲禅的足迹,其舍利子归葬于靖安宝峰寺,马祖塔亭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百丈立清规”,怀海禅师在奉新百丈寺倡导“禅农结合”的思想,首创佛门戒律而驰名中外。“马祖兴丛林”、“百丈立清规”都是佛教发展史上的大事。

中国佛教禅宗五宗中有三宗的祖庭在××。××市人杰地灵,高僧辈出,禅宗佛教“一花开五叶”中的三宗祖庭在××。慧寂禅师在袁州仰山创立了沩仰宗,希运禅师在宜丰黄檗山创立了临济宗,良价禅师在宜丰洞山创立了曹洞宗。至今尚存的禅宗祖庭遗址多处,散布的禅宗文化实体,在全国也属鲜见。

××以宝峰寺为核心拥有一批古代寺院、佛塔等可开发的旅游资源。靖安宝峰寺建于唐天宝年间,是唐代高僧、佛教禅宗马祖道一的圆寂之地,其舍利子就珍藏在寺后马祖塔亭深处。寺院内殿宇耸立,禅楼栉枇,古柏参天,苍翠葱茏,让人真切感受到这一江南名刹的古老悠远、威严神秘。靖安宝峰寺的方丈释一诚大师2002年9月当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成为中国佛教界的领袖。洞山普利寺、奉新百丈寺、上高末山寺、袁州栖隐禅寺等寺院也正在修复之中。禅林寺塔在我市分布之广,说明××历史上禅宗的兴盛。

综观××禅迹,祖庭之多,禅风之盛,高僧之众,唐宋时可谓中国之最,这不仅在今天的禅宗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人文优势,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二、以禅宗文化为主线盘活××旅游资源

以禅宗寺庙为平台,吸引观光旅游。禅宗寺庙旅游是以禅宗寺庙为依托,以禅宗文化为交流平台的旅游活动。古代禅宗庙宇旅游以宗教朝圣为主,观光旅游较少。庙会,游春,进香等或多或少都带有节庆和民俗的成分。现代禅宗文秘杂烩网寺庙旅游追求在禅宗文化的基础上面向旅游市场,取得禅宗文化与旅游市场发展的双赢。靖安县成为我市旅游人气最旺的地方,宝峰寺"开光"以后,旅游人数大增。江西佛学院就办在此处,培养了不少佛门弟子,成为江西佛教文化的中心地之一,也成为弘扬佛法道场,游览观光胜地。

以禅宗文化为载体,开拓海外旅游市场。××的禅风影响遍及全国,且播诸海外。从晚唐开始,到宋朝以后,不光是中国,整个东亚及东南亚地区的禅学,都与××的禅林风度有关。在××这个充满着禅林神韵的地方,禅宗文化的历史遗存丰富,境内黄檗山、仰山、洞山、九峰山、末山等近20处禅宗祖庭,构成××的五百里禅宗胜地。黄檗希运、仰山惠寂、洞山良价、黄龙慧南、杨岐方会、末山了然等高僧大德和唐宣宗、柳公权、黄庭坚、苏东坡、郑谷、曾几、陆希声等名儒、高士更使××禅宗文化声名远播。禅宗的信众遍及日本、韩国、东南亚地区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在我国大陆也有大量的信众,禅宗文化已成为××旅游走向国际的一大品牌。今后,应抓好这一品牌主产品和边际产品的生产与开发,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禅宗旅游收益最大化。

以寺院的香客为客源,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禅宗代代相传,它既来源于佛教,又与中国文化水乳交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这种精神,又从中国传扬开去,影响到世界许多国家,使禅宗的精神变成了世界的精神,成为世界共同的文化遗产。禅宗作为中国佛教最大的宗派,起源于印度,而发展和光大于中国。千百年来我国的知识分子通过对禅宗的了解与思考,创造性地发展了禅宗,使它成为我国佛教影响最深远的流派,承载了我国相当一部分优秀的文化传统。旅游者要是肯静心浏览,几乎处处、时时都能从禅宗寺庙旅游这部无边的大书中领略禅宗文化的博大,读懂其深层思想。

以寺庙周边景观为基础,开辟旅游线路。在总体布局上,袁州以沩仰宗祖庭——栖隐禅寺和慈化寺为依托,结合国家森林公园明月山秀丽自然风光和温泉的医学疗养,揉合山、水、林、寺的优势,做好禅理与休闲疗养的结合文章。靖安依托宝峰寺规模大、档次高、影响大的优势,发挥当代佛教界名人优势,尽力扩大在国内外佛教界的影响,结合“三爪仑”奇山秀水,天然氧吧,惊险漂流特色,做好感悟超然脱俗的禅机与休闲渡假结合的生态旅游文章。奉新依托百丈寺,突出禅宗的天下清规,结合宋应星《天工开物》的古代农耕文化展示,体验“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禅宗风范,并结合奉新万亩猕猴桃基地,万亩花卉苗木基地,做好禅宗与特色农业旅游的结合文章。宜丰依托黄檗山与洞山,发挥临济宗和曹洞宗信徒众多,分布广泛的优势,结合官山自然保护区,做好祖庭朝觐、寻根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文章。

第7篇:声音特性

声音的特征

一、知识概述

1、了解声音的特征。

2、知道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及其决定因素。

3、认识噪声,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

二、重难点知识讲解

1、声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反映声音高低的,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是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振动频率大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高,听起来尖细;振动频率小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低,听起来低沉。

(2)响度即声音的强弱,它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是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指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振幅大,声音的响度大;振幅小,声音的响度小。

声音的响度还与声音的频率有关,在振幅相同的情况下,一般人感到每秒1000次左右的振动发出的声音响度大。

声音的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远近有关,声音向外传播,越来越分散,越来越弱,响度就越小。

(3)音色表征不同声音的特征,与发声体本身的特征有关。音色是我们分辨各种声音的依据,它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不同乐器,即使发出音调、响度相同的声音,我们也很容易识别乐器种类,就是由于音色不同。

2、噪声及其来源:

(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噪声主要来源于人类自身和人类发明的机器。

3、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1)分贝(dB):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它是声音强弱的单位。0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声——听觉下限。

(2)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学习,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途径

减弱噪声的最终目的是降低人耳处的声音响度,所以,要从噪声的产生到噪声的传播以及人耳接收声波三个方面着手减弱噪声。

(1)在声源处减弱:可以采用更换声源或加屏蔽罩隔离。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建立隔声屏障来反射或部分吸收传来的噪声。

(3)在人耳处减弱:在噪声环境中工作,可以戴上耳塞、耳罩等护耳器具,防止噪声损坏听觉器官。

5、区别乐音还是噪声的方法

(1)从定义本质上区别:乐音即好听、悦耳的声音,它是发声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噪声即嘈杂、刺耳的声音,它是由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超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从这一点看,所有声音都可能成为噪声,乐音在不适当的场合下也可能成为噪声。

6、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从物理学的角度讲,音调、响度是差异非常明显的两个概念。振动的物体会发声,振动的频率决定了音调,振动的振幅决定了响度(响度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如果一个物体振动的频率为261.6Hz,不管这个物体是钢琴、小提琴、军号、笛„„我们都说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为中央C调。我们常讲男同学说话声音“粗”,女同学说话声音“尖”,指的就是声音的音调不同。

响度表现为声音的强弱,它使人的耳膜振动幅度大。响度与音调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征概念。打鼓发出的声音响度大而音调低,小鸟的鸣叫声音响度小而音调高。牛的叫声响度大而音调低,蚊子的嗡嗡声响度小而音调高。

7、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

人耳要能听到声音,首先需具备3个前提条件:声源、介质和良好的听觉器官。其次人耳要听到发声体的声音,还应考虑到声音的频率和响度。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另外,声音还必须具有足够的响度,才能引起耳膜的振动,使人有听觉。 典型例题

1、到医院看病,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心跳的声音是因为( )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加,使响度增大 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听诊器能缩短听者距发声体之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减少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解析:

听诊器的基本原理:心、肺、内部的振动经固体(听诊器)传播,在橡皮管内声音振动把声波传递到耳朵,且声音在橡皮管中传播能量很散失,声音真实清楚,响度较大。 答案:D 例

2、为什么给自己录音时,自己听起来不象自己的声音,而别人听起来却没有多大的差别? 解析:

这是因为我们平时听自己发出的声音主要是通过骨传导方式传播的,而录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由于传播介质不同,听起来感觉不同;别人平时和从录音机里听自己说话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所以听起来没有多大区别。

3、计划为某高噪声车间的工人们制作消音耳罩,请你设计一下材料的选择: (1)外罩起反射声音的作用,选用哪种材料好?( ) A.软橡胶

B.泡沫塑料

C.硬塑料

D.硬纸板 (2)填料要能吸收声音,选用哪种材料好?( ) A.碎钢块

B.硬纸片 C.泡沫塑料 D.木屑 (3)“衬里”紧挨耳朵要求触感舒适,选用哪种材料好?( ) A.纸

B.皮革 C.木板 D.绒布

点拨:(1)中反射声音较好的材料应选质地较硬且平滑的材料,硬塑料为首选;(2)中对声音吸收性较好的应选取质地软,且有疏松微孔的材料,例如:泡沫或蜂窝状的材料,由于填料要求材料越轻越好,因此选泡沫塑料;(3)中从肌肤的舒适角度应选取柔软、光滑的绒布。 答案:(1)C (2)C (3)D 例

4、小芳在书房记单词,爸爸在客厅看新闻联播。为了不受电视机声音的影响,小芳采用的以下办法中较为合适的是( )

A.把电视机关掉

B.减小电视机的音量

C.打开书房内的收音机D.关闭书房和客厅之间的门窗

点拨:A项、B项虽然都运用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原理,但A项因干扰了他人并不合适,应先B项。C项采用“以毒攻毒”的方法来防干扰反而会使噪声更大。D项是在传播过程中设置屏障来减弱噪声,对于本题来说是行之有效而又合适的办法。

故正确答案BD 例

5、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可以看到两侧设有3m~4m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是为了( )

A.保护车辆安全行驶

B.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

C.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D.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少噪声污染

点拨:在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甚至很近的地方,就有居民的楼房或单位办公室,汽车的轰鸣车必然会影响到居民楼内人们的工作和休息,在公路两侧竖起隔板,就可以阻断一部分噪声向两侧传播,这是对居民的一种负责任的保护。 答案:D A卷

一、选择题

1、下面是一些正在振动着的物体:甲、手臂以每秒2次上下挥动;乙、蝙蝠的小嘴发出频率为105Hz的振动;丙、被小锤敲击的频率为265Hz的音叉,对以上一些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都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B.丙是声源,人耳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甲、乙不是声源,人耳听不见它们发出的声音

C.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只能听到丙发出的声音

D.甲、乙、丙都不是声源,人耳听不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2、下列操作中,能改变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的是( )

A.使劲拨动琴弦 B.在二胡的弓毛上涂一些松香

C.用力敲大鼓

D.转动小提琴的旋纽

3、在听熟人打电话时,从声音的特点上,容易辨别对方是谁,其原因是( )

A.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不同 B.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频率不同

C.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色不同 D.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响度不同

4、一位同学晚上在家里看电视,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他应用下列哪种方法( )

A.用棉被把电视机捂住

B.把音量开关关上,不让电视机发出声音

C.插上耳机,自己用耳机听

D.让家人把耳朵塞住

5、当你在家中复习迎考时,邻居却在家引吭高唱对你形成干扰,为了减少噪音影响,下列措施肯定无效的是( )

A.将门窗关紧 B.用棉花塞住耳孔 C.与邻居好好商量请他小声点

D.将窗打开,加快空气流通

6、表中列出一些音阶的频率,由此可以看出( ) 音符

1 2 3 4 5 6 7 音名

do re mi fa sol la Si 频率(Hz) 256 288 320 341 384 426 480 A.音阶越高频率越高

B.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频率越高越悦耳动听

D.相邻音阶的频率之差是相同的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甲、乙、丙三物体的振动都可以发出声音,所以甲、乙、丙都是声源。甲振动频率为2Hz,乙振动频率为105Hz,都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丙振动的频率为256Hz,在人的听觉范围内。选C。

小结:人耳能听到的声音不仅与响度有关,还与声音的频率有关。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人耳不能听到。

2、使劲拨动琴弦,用力敲大鼓,只能改变振动的振幅,从而改变声音的响度。在二胡的弓毛上涂松香,能改变音色。转动提琴旋纽,使琴弦变紧或松,从而改变振动频率,从而改变音调。。

B卷

二、填空题

7、“无声手枪”是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孔,这是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这是在__________中减弱噪声的。

8、女高音与男低音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不一样;引吭高歌与低声吟唱中的高与低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___不一样。两个发声体即使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相同,响度也相同,但人耳仍能分辨出来,这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_不一样。

9、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__。

10、张平同学学了声学部分知识后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小实验,A是一根一端固定桌面上的橡皮筋,另一端用细绳绕一个定滑轮连着一个小盘B,在小盘中逐渐地增加小石子或硬币,就能利用竹片在橡皮筋上弹出不同的声音。解释:(1)这些声音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2)声音有这些区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声源;人耳;传播过程

8、音调;响度;音色

9、“听到的声音不同”,“振动快慢不同,产生的声音的音调不同”。

10、(1)“音调”;

(2)像皮筋被拉得越长越紧,振动越快。

三、综合题

11、高级音响一般都配有立体声音箱,这种声箱至少装有三只或三只以上的喇叭,它发出的声音美妙丰满,和原来的声音几乎完全相同,具有很高的保真度。你能说其中的道理吗? 答案:因为立体声音箱里配置的喇叭有的主要用来播放低频声音,能够清晰地放出几十赫的声音;有的主要用来播放高频声音,能够放出千赫以上的声音;有的主要用来播放中频声音。再加上用精选的木料做成体积较大的音箱,有利于低频声音的共鸣,所以听起来低音显得比较丰富而且强,放音效果很好,几乎没有失真。

12、对因衣物没放平引起洗衣机身振动产生的噪声,应该采取什么办法减弱? 答案:可从声源处减弱,将衣物摆平,使机身振动减小。

13、小雪拎起水壶向暖瓶中灌开水,小林在一旁提醒她:“小雪,快满了!”“真的,满了!”小雪说,小雪奇怪地问:“你怎么知道快满了?”小林说:“听出来的。”小雪大惑不解,请你帮助小雪弄清其中的奥秘。

答案:当向暖水瓶中灌水时,随着瓶里的水增多,瓶内空气柱变短,空气柱振动频率越来越大,声音越来越高,听起来越尖细。

小结:首先要搞清声音是由哪一物体振动发出的,然后再研究发生变化的因素。

14、夏天的晚上,蚊子叮人实在难受。可小明家不点蚊香,也不喷杀虫剂,却没有蚊子。有人问小明,为什么你们家不怕蚊子?小明拿出一个跟半导体收音机差不多的盒子来,说这个盒子能驱蚊,为什么那个盒子能驱蚊? 答案:解:叮人的蚊子都是雌蚊,特别是育卵的雌蚊更叮得厉害。可是,雌蚊在育卵期却回避雄蚊,只要感觉到雄蚊的声音就逃之夭夭了。小明家的那个盒子是一只电子蜂鸣器,它能模拟雄蚊声音(频率在9500—12000Hz),雌蚊感到这种声音,以为雄蚊来了,就远远地避开。

小结:解答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问题,只有多联系实际,抓住问题的关键,去除与问题无关的因素。

15、居住在允许夜间通行的重型卡车和拖拉机路边的居民,防止噪声干扰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案:解:因为该路是允许通行重型卡车和拖拉机的,且居民区位置也已确定,因此无法在源处减弱噪声,只能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可在道路两旁种植防护林带,住房的门、窗背向道路,室内挂上厚些的窗帘,也可戴防噪声耳塞。 小结:减弱噪声的具体方法应考虑实际条件和产生噪声的根本原因,切不可忽略了人的行为目的。

16、噪声是有害的,科学家想了许多办法加以治理,而在这些办法中,最奇特的一个办法是“以声治声”。做法是:用电子计算机产生与噪声振动步调相反的“抗声”,让“抗声”与噪声在空气中合成,其结果减弱或抵消了噪声强度。问题是,本来噪声就有害再由电子计算机发出声音不是增加噪声的响度吗?为什么这样做可以减弱噪声呢?

16、解:控制噪声,就是把不希望有的声音减弱,即把不希望有的振动在传播介质中想办法减弱或抵消强度。“抗声”就起这个作用。当噪声在空气中传播时,同时也让一个步调相反的振动也产生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噪声和“抗声”合成的结果,就减弱或抵消了噪声的强度,达到以声治声的目的。 中考解析 例、(海南)下面几种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

A.晚会现场,舞台上的合唱团发出的激昂而嘹亮的歌声 B.交响音乐会上,几十种乐器演奏时发出不同音色的器乐声 C.正在放映精彩影片的影剧院里,两位同学轻轻的交谈声 D.春游活动中,同学们活泼轻松的说笑声 解析:

本题中考查噪声不是从其产生机制出发,而是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噪声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A、B、D中所呈现的声音都是人们正常生活所需的,而C中反映的两位同学轻轻的交谈声,虽然响度不大,但影响了其他大多数观众正常收看影片,因此属于噪声。 答案:C 课外拓展

噪声的防护技术

噪声是繁华城市里污染环境的一大公害.为了贯彻我国噪声卫生标准,减小噪声的危害,保护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必须对噪声进行防护.在噪声防护技术中,一是减小噪声源的噪声,二是减弱、控制噪声的传播,三是个体防护.下面概括介绍这三方面的防护技术.

1、对噪声源的防护技术

最理想的办法是将噪声源的发声体改为不发声体,例如用无声液压代替高噪声的锤打,用无声焊接代替高噪声的铆接等.用这类无声或低声设备及工艺代替高声设备及工艺,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噪声问题.但是,由于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从声源上根治往往是不可能的,许多原有设备还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挥作用.因此,对噪声采取一些控制技术,仍然具有重要和普遍的意义.

对噪声源的控制技术如下表.

安装消声器 利用声的吸收反射干涉等消声设备,对空气声最有效 吸声处理 吸收声的能量,对空气声最有效 隔声 反射声的能量,对二次固体声有效 减振处理 吸收振动能量,对一次固体声有效 隔振 反射振动能量,对一次固体声有效

消声器是控制空气动力性噪声的主要方法,它是一种阻止声音传播而使气流通过的装置.消声器的形式很多,主要有限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阻抗复合消声器以及微穿孔板消声器等.吸声处理是在噪声源周围安装吸声材料.隔声是把发声体封闭在一个小空间使之与环境隔绝等.

2、减弱和控制噪声的传播,可以有四种技术

(1)远离噪声源.人远离噪声源,使噪声在远距离传播中衰减.

(2)改变噪声指向.噪声在低频时,一般无指向性,但随着频率的增高,其指向性也随着增加.因此,对于高频噪声,改变指向是一项控制噪声的行之有效的对策.

(3)筑墙控制噪声的传播.衰减量与声频或波长有关,与墙高度也有关.筑墙衰减噪声,在实用中被考虑的限度为25 dB.若在墙上贴吸声材料或在房间挂吸声板,也能有效地衰减噪声.

(4)大气、树木和草地可以削弱噪声的传播.噪声由气温高处向气温低处折射、由上风处向下风处折射.根据这一规律,噪声源应设置在低温处和下风处.绿化城市,不仅可以减弱噪声的的传播,而且可以防止空气污染.

3、个体防护

如果由于技术或经济上各种原因,未能达到控制噪声的要求,只好采取个体防护措施.

(1)帽盔.优点是隔声量大,对高频的隔声量可达40 dB~50 dB,而且可以减少对内耳的损伤,对头部又有防震和保护作用.缺点是笨重、不透气.因此只对强噪声适用.

(2)耳罩.外壳用硬质材料,内面用软质材料,内装吸声材料,隔声性能好.

(3)隔声棉.用石蜡或油浸透的棉花塞入耳道.

(4)耳塞.通常用软橡胶或软塑料制成.

第8篇:黄小米特性

乾安黄小米

生产环境

“乾安黄小米”系吉林省乾安县特产杂粮,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品种。乾安县碱土面积较大,分布范围广泛,与草甸土,盐土呈复区分布,个别地方与淡黑钙土呈复区分布,碱土仅有草甸碱土一个亚类,因地处风沙干旱盐碱区,土地中富含盐碱,该土壤呈弱碱性,富含碳酸钙、氮、磷、钾等,这种土质与内蒙、黑龙江等地草原沙漠化形成的土壤有本质区别,在全国是少有的。特有的土壤特点和土地全年冻化交替,干湿更迭,杜绝了黄曲霉毒素等多种霉菌的滋生,从源头上避免了黄曲霉素毒素的污染,在我国南方土壤是很难实现的,正是在这样的土壤环境下才种植出了独具特色的乾安黄小米。乾安黄小米做为盐碱黑土地上产出的优良产品,以其独特的优良品质,上好的商品性状,成为乾安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产品,产品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的好评,供不应求。

第9篇:原油特性和仓储

石油也称原油或黑色金子,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有时有点绿色的)液体。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烷烃,此外石油中还含硫、氧、氮、磷、钒等元素。不过不同油田的石油成分和外貌可以有很大差别。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剂、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当今88%开采的石油被用作燃料,其它的12%作为化工业的原料。

原油中碳元素占83%一87%,氢元素占11%一14%,其它部分则是硫、氮、氧及金属等杂质。

石油的发现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应用石油的国家。

900年前宋代著名学者沈括,对我国古代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知识方面提出了极其卓越的见解。他的见解比西欧学者最初认识到化石是生物遗迹要早四百年。有一次沈括奉命察访河北西路时,发现太行山山崖间有很多螺蚌壳及如鸟卵之石,从而推断这里原来是太古时代的海滨,是由于海滨的介壳和淤泥堆积而形成的,并根据古生物的遗迹正确地推断出海陆的变迁。1080年(元丰三年),沈括出知延州(今延安)。在任上他发现和考察了鹿延境内石油矿藏与用途。他说:“鹿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 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恫恫而出。土人以雉尾囊之,乃采入罐中。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道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州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从上面记载来看,沈括不仅发现了石油并且也知道了他的用途。虽然他当时所谓用途着重于烟墨制造,但他确预料到“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这一远见为今天所验证。而今天我们所说“石油”二字也是他创始使用的,并写了我国最早的一首石油诗:“二朗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不老,石油多似沭阳尘。”

人类正式进入石油时代是在1967年。这一年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达到40.4%,而煤炭所占比例下降到38.8%。石油需求的增长和石油贸易的扩大起因于石油在工业生产中的大规模使用。一战以前,石油主要被用于照明,主要产油国美国和俄罗斯同时也是主要的消费国。在一战中,石油的战略价值已初步显现出来,由于石油燃烧效能高,轻便,对于军队战斗力的提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20世纪20年代,由于石油成为内燃机的动力,石油

需求和贸易迅速扩大。据王亚栋的统计,到1929年石油贸易额已达到11.7亿美元。该时期国际石油货流的流向主要是从美国、委内瑞拉流向西欧。同时,苏联的石油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末,美、苏成为主要的石油出口国,石油国际贸易开始在全球能源贸易中占据显要位置,推动了能源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并动摇了煤炭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主体地位。二战期间,石油的地位举足轻重。美国在二战期间成为盟国的主要能源供应者。二战后,美国一度掌握世界原油产量的2/3。从1859 年在宾夕法尼亚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到二战之后的一段时间,世界能源版图被称之为“墨西哥湾时代”。王亚栋认为,“墨西哥湾时代”的形成发展期同时也是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膨胀,最终在西方世界确立其霸权的时期。这一时期几乎与美国国内的石油开发同步。美国在“墨西哥湾时代”对石油的控制,促进巩固了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石油成为美国建立世界霸权道路上的重要助推剂。

分类和理化性质

按组成分类: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

按硫含量分类: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类;

按比重分类: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以三类。

原油的性质包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密度、粘度、凝固点、溶解性、发热量、荧光性、旋光性等;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组成、组分组成和杂质含量等。密度: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

粘度:原油粘度是指原油在流动时所引起的内部摩擦阻力,原油粘度大小取决于温度、压力、溶解气量及其化学组成。温度增高其粘度降低,压力增高其粘度增大,溶解气量增加其粘度降低,轻质油组分增加,粘度降低。原油粘度变化较大,一般在1~100mPa•s之间,粘度大的原油俗称稠油,稠油由于流动性差而开发难度增大。一般来说,粘度大的原油密度也较大。

凝固点:原油冷却到由液体变为固体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原油的凝固点大约在-50℃~35℃之间。凝固点的高低与石油中的组分含量有关,轻质组分含量高,凝固点低,重质组分含量高,尤其是石蜡含量高,凝固点就高。

含蜡量:含蜡量是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原油中所含石蜡和地蜡的百分比。石蜡是一种白色或

淡黄色固体,由高级烷烃组成,熔点为37℃~76℃。石蜡在地下以胶体状溶于石油中,当压力和温度降低时,可从石油中析出。地层原油中的石蜡开始结晶析出的温度叫析蜡温度,含蜡量越高,析蜡温度越高。

析蜡温度高,油井容易结蜡,对油井管理不利。含硫量是指原油中所含硫(硫化物或单质硫分)的百分数。原油中含硫量较小,一般小于1%,但对原油性质的影响很大,对管线有腐蚀作用,对人体健康有害。根据硫含量不同,可以分为低硫或含硫石油。

含胶量:含胶量是指原油中所含胶质的百分数。原油的含胶量一般在5%~20%之间。胶质是指原油中分子量较大(300~1000)的含有氧、氮、硫等元素的多环芳香烃化合物,呈半固态分散状溶解于原油中。胶质易溶于石油醚、润滑油、汽油、氯仿等有机溶剂中。

其他:原油中沥青质的含量较少,一般小于1%。沥青质是一种高分子量(大于1000以上)具有多环结构的黑色固体物质,不溶于酒精和石油醚,易溶于苯、氯仿、二硫化碳。沥青质含量增高时,原油质量变坏。

原油中的烃类成分主要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根据烃类成分的不同,可分为的石蜡基石油、环烷基石油和中间基石油三类。石蜡基石油含烷烃较多;环烷基石油含环烷烃、芳香烃较多;中间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间。

目前我国已开采的原油以低硫石蜡基居多。大庆等地原油均属此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大庆原油,硫含量低,蜡含量高,凝点高,能生产出优质煤油、柴油、溶剂油、润滑油和商品石蜡。胜利原油胶质含量高(29%),比重较大(0.91左右),含蜡量高(约15-21%),属含硫中间基。汽油馏分感铅性好,且富有环烷烃和芳香烃,故是重整的良好原料。

石油的衡量单位

石油最常用的衡量单位“桶”为一个容量单位,即42加仑。因为各地出产的石油的密度不尽相同,所以一桶石油的重量也不尽相同。一般地,一吨石油大约有8桶。具体换算关系参照下表。

升(L) 立方米(m3) 加仑(美) 加仑(英) 桶(油)

158.98 0.15898 42 34.973 1

1 0.001 0.26418 0.21998 0.00629

1000 1 264.18 219.98 6.29

储存与装卸

1、原油和油品储存的基本要求

原油和油品储存的主要方式有散装储存和整装储存,整装储存是指以标准桶的形式储存,散装储存是指以储油罐的形式储存,储油罐可分为金属油罐和非金属油罐,金属油罐又可分为立式圆筒形和卧式圆筒形。按照油库的建造方式不同,散装原油或油品还可采用地上储油、半地下储油和地下储油、水封石洞储油、水下储油等几种方式。但不管采用哪种储存方式,原油特别是油品的储存都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防变质

在油品储存过程中,要保证油品的质量,必须注意:降低温度、空气与水分、阳光、金属对油品的影响。

(2)降损耗

目前油库通常的做法是:选用浮顶油罐、内浮顶油罐;油罐呼吸阀下选用呼吸阀挡板;淋水降温。

(3)提高油品储存的安全性

由于油品火灾危险性和爆炸危险性较大,故必须降低油品的爆炸敏感性,并应用阻燃性能好的材料。

2、原油和油品装卸的基本要求

原油和油品的装卸不外乎以下几种形式:铁路装卸、水运装卸、公路装卸和管道直输。其中根据油品的性质不同,可分为轻油装卸和粘油装卸;从油品的装卸工艺考虑,又可分为上卸、下卸、自流和泵送等类型。但除管道直输外,无论采用何种装卸方式,原油和油品的装卸必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必须通过专用设施设备来完成。

原油和油品的装卸专用设施主要有:铁路专用线和油罐车、油码头或靠泊点、油轮、栈桥或操作平台等;专用设备主要有:装卸油鹤管、集油管、输油管和输油泵、发油灌装设备、粘油加热设备、流量计等。

(2)必须在专用作业区域内完成。

原油和油品的装卸都有专用作业区,这些专用作业区通常设有隔离设施与周围环境相隔离,且必须满足严格的防火、防爆、防雷、防静电要求。

(3)必须由受过专门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

(4)装卸的时间和速度有较严格的要求。

上一篇:生活让语文课堂更精彩下一篇:陈宝生讲话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