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产业链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动漫产业链(通用8篇)

动漫产业链 篇1

培养优秀动漫人才,全面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3月17日,“中国动漫人才培养高峰论坛暨世为杯大学生动漫创意大赛新闻发布会”在洛阳举行。论坛汇集了国内外动漫创意文化行业的著名导演、创意大师,就中国动漫人才培养现状、人才需求及未来的动漫教育的方向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动漫创业文化产业向世界一流动漫业迈进献计献策。

随着我国“动漫热”和周边产业的不断繁荣,动漫市场多元化发展步伐急剧加速,因我国动漫人才实战经验不足,且一些高端人才没有形成合力以促进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导致动漫人才的匮乏和人才培养机制的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巨大瓶颈。相关专家认为,提高我国动漫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挖掘动漫创意文化产业的灵魂,从而推动我国经济转型软着陆,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推动我国动漫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源动力。中国动漫之都产业项目正是要解决动漫创意人才的聚集,引导符合园区产业定位的企业进驻形成合力,以中原文化为基础,打造全球动漫制作基地为中心,以动漫人才培养和动漫创意聚集为两个基本点,构建动漫产业的全球营销体系,促进产业的升级和经济的腾飞,使洛阳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动漫之都。

世为投资集团总裁、河南动漫之都产业园董事长王强表示:动漫是一种展现形式,展现出来的是文化。洛阳是十三朝古都,不仅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还具备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代表着中华文明文化的博大精深。结合河南省、洛阳市大力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政府,在伊川县投资建设中国动漫之都产业项目,并依托产业园优势,与伊川县政府共同筹建洛阳动漫创意学院,积极打造产、学、研供销产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将动漫创意文化产业纳入十二五规划以来,河南省政府、洛阳市政府都极为重视,并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论坛的召开,聚焦了众多动漫产业人才培养发展思路,对我国动漫产业克服人才缺口短板,突破行业发展壁垒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推动中国动漫之都产业项目打造成为国家级、高水平、专业化的动漫产业园,为动漫界提供权威、优质、高效动漫公共服务,促进我国动漫产业的快速转型和发展

动漫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是许多发达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全世界动漫产业总产值已达到5000 亿美元,是仅次于IT产业之后的又一经济增长点。伴随着数字娱乐时代的到来,我国动漫产业正处在一个战略机遇期。据悉,目前全国动漫从业者还不到1万人,只及韩国的1/3。现在全国影视动漫人才每年需求量达15万人,但我国美术类高等院校动漫专业每年毕业生尚不足千人,动漫人才的供给和需求正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据了解,现在的CG行业,不少高薪岗位都处于人才缺乏状态,优秀人才的年薪将达到10万元~50万元。这个待遇,比起其他行业一个岗位众人争夺的场面,CG人才在求职上显得更加从容。

动漫产业链 篇2

目前, 江苏省一共拥有四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 即:南京、苏州、常州、无锡。以四大产业基地为载体, 省内动漫产业逐渐向产业集群化模式发展。但是由于缺乏管理, 导致了诸如产业链断裂、集群内部企业合作互补欠缺、集群产业结构雷同等问题的出现。本文旨在通过对美、日、韩三国的动漫产业集群管理模式的分析与借鉴, 探究适合江苏省动漫产业发展的产业集群管理模式。

1 美、日、韩三国的动漫产业集群化管理模式

在全球动漫产业的格局之中, 美、日、韩三国一直都是“世界三大动漫国”。纵观三国的动漫产业发展史, 我们不难发现, 动漫产业集群化发展以及相应的动漫产业集群化管理模式的建立是三国的共同特点。可以说, 动漫产业集群化发展以及相应的动漫产业集群化管理模式的建立是推动动漫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 因为国家的相应政策、基本经济制度、动漫市场的实际需求以及动漫产业发展基础等有所不同, 所以美、日、韩三国的动漫产业集群化管理模式也是各不相同的。

1.1 美国——动漫市场为主导, 以动漫龙头企业为带动力的动漫产业集群化管理模式

作为全球动漫产业的发源地、动漫产业的先行国, 美国的动漫产业政策从一开始就是以规范性政策为主[2]。也就是说, 美国政府只是在动漫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消除障碍、疏通关系、保护知识产权等服务者的角色, 并没有为动漫产业的发展制定专门的政策措施或指导意见等。动漫产业融入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整体之中, 其产业发展, 顺应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同时, 因为美国动漫产业是具有集中化、大批量、流水线和垄断性等特征的集群化模式, 所以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以动漫市场为主导、以包括迪斯尼、皮克斯、梦工厂等在内的享誉全球的动漫龙头企业为带动力的动漫产业集群化管理模式。美国这一独具特色的动漫产业集群化管理模式不仅推动了其动漫产业的发展, 同时也推动了众多动漫相关产业的发展, 使得美国动漫产业在世界动漫产业中长期处于霸主地位。

1.2 日本——“官、产、学”一体化, 并围绕动漫产业链为发展中心的动漫产业集群化管理模式

由于日本是以动漫产业链集群化为特点的动漫产业集群化模式, 而本国众多中小动漫企业之间又是高度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因此, 形成了“官、产、学”一体化, 并围绕动漫产业链为发展中心的动漫产业集群化管理模式。也就是说, 在日本, 学术研究的内容是动漫产业发展的指南, 动漫企业是动漫市场的产业主体, 而政府主要承担着连接、调节“产”、“学”二者间的关系的作用, 恰到好处地发挥设立专门机构、保护知识产权、设立公共支持制度等作用。在这种动漫产业集群化管理模式下, 日本动漫产业迅速发展,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动漫大国。

1.3 韩国——以政府扶持为主导的动漫产业集群化管理模式

韩国的动漫产业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发展起来的。本国既没有美国那样发达的动漫电影, 也没有日本那样发达的漫画产业, 本国的漫画和动画片市场几乎是被日本的漫画和动画片所占据。然而, 韩国家庭宽带网的普及率高达75%, 居世界首位[3]。因此, 韩国动漫产业利用这一优势, 以数码计算机以及网络为基础、动漫制作技术为着力点, 实施特殊的动漫产业发展战略。由于本国网络的普及以及特殊的动漫产业发展战略, 所以动漫衍生产品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动漫网络游戏的开发上。而在动漫产业发展的过程中, 韩国政府将动漫资源集聚起来, 肩负着主导动漫产业发展的责任, 为动漫产业的发展, 尤其是动漫游戏产业的发展, 制定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制度保障, 同时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 韩国动漫产业成为了政府主导型的动漫产业集群化模式。为适应这一产业集群化模式, 韩国形成了政府扶持主导的动漫产业集群化管理模式。也就是说, 政府肩负着设立专门职能机构、给予资金扶持、提供技术支撑、帮助开拓国际动漫市场等职责。韩国的动漫产业集群化管理模式, 使得其在短期内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动漫大国。

2 江苏省动漫产业集群管理模式的建立

动漫产业具有知识密集和创新密集的特征, 动漫企业的创新激励和创新能力决定了区域动漫产业竞争力的高低[4]。在动漫产业集群管理模式建立之后, 动漫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将得以加强、相互合作也更加密切。这有利于降低动漫作品制作成本、有利于积累动漫专用人才资源、有利于建立和推广区域动漫品牌、有利于推动动漫产业的持续发展。因此, 江苏省要建立适合本省动漫产业发展的产业集群化管理模式, 即:在政府宏观调控下, 省内动漫产业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动漫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链集群, 并充分发挥市场对动漫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管理模式。

首先, 政府应当发挥好宏观调控的职能。也就是说, 在产业集群化管理模式建立初期, 政府应当从资金、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等方面大力扶持动漫产业发展;在产业集群化管理模式不断发展、完善的阶段, 政府应当完善法律法规来保护知识分产权、规范动漫产业市场, 为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在产业集群化管理模式成熟期, 政府完善公共交流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 让动漫市场来自发地引导产业的发展方向。

其次, 动漫龙头企业应当根据动漫市场的实际需要, 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龙头企业往往利用分层转包、战略联盟、技术合作、组建虚拟企业等形式, 在产业集群内部形成合理的“大、中、小”共生的产业组织结构, 提高专业化与协作的效率, 克服内在的缺陷, 促使产业集群向规模化、专门化、协作化的方向发展, 提高整个集群的生命力和竟争力[5]。因此, 通过动漫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动漫企业, 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周末资源, 还可以将中小动漫企业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同时还有利于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链集群, 从而推动动漫产业链的完整化, 进而推动动漫产业集群化的成熟与发展。

在南京、苏州、常州、无锡这四大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中, 南京鸿鹰动漫娱乐有限公司、江苏天堂卡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杭州漫奇妙动画制作有限公司、慈文紫光数字影视有限公司等动漫制作公司每年产出多部优秀动漫, 已具备了龙头企业的内涵, 能够吸引大量的中小动漫企业与之合作, 在推动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 也不断推进省内动漫产业的持续发展、促进江苏省动漫品牌的建立与发展。

最后, 应当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在经济生活中, 市场能够及时、灵活的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 传递市场供求的信息, 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 充分发挥动漫市场对动漫资源的配置作用, 不仅能够使实现动漫资源得以合理配置, 而且能够使动漫企业根据动漫市场以及受众群体的实时需求, 创作出符合市场需求、能够适合各个群体的动漫作品, 进而不断地占据动漫市场、扩大动漫产品受众范围, 最终推动江苏省动漫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整体来说,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江苏省动漫产业发展现状以及省内动漫产业集群化模式决定了江苏省动漫产业集群化管理模式是不同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 应该是具有江苏特色的管理模式。江苏省动漫产业集群化管理模式的建立, 定会对省内动漫产业的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摘要:被称为“绿色产业”, 即“无资源消耗产业”的动漫产业, 早已倍受各国的重视与关注。它已经渗透于传媒业、图书出版业、制造业等许多行业当中。现如今, 我国动漫产业虽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但是由于缺乏管理, 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出现。本文将以江苏动漫产业为例, 旨在通过对美、日、韩三国的动漫产业集群管理模式的分析与借鉴, 探究适合江苏省动漫产业发展的产业集群化管理模式。

关键词:动漫产业,集群化,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彭民安.论促进动漫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地方政府治理模式[J].中国广播电视学, 2007 (4) .

[2]郑明海.动漫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启示——以中美日三国为例[J].发展研究, 2007 (8) .

[3]杨永安.基于原创的合肥动漫产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 2011.

[4]周雪松.沈阳市动漫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考[J].当代经济, 2009 (17) .

动漫产业链 篇3

以常规而论,动漫产业链包括:动漫图书出版发行→影视动画片的制作生产→电视台和电影院的播出和放映→音像制品的发行→形成版权的授权代理→衍生产品开发和营销。一个动漫产品运作的真正成功,在于其产业链的整体策划、合理布局以及协同调配。

一、美国、日本、韩国动漫产业链模式纵览

1. 美国动漫产业链模式

美国动漫产业链清晰简单,因此其模式被国内大多数动漫企业所仿效:影视动画片的制作生产→电视台和电影院的播出和放映→动漫图书出版发行→音像制品的发行→形成版权的授权代理→衍生产品的开发和营销。

影院动画是美国动漫产业的重中之重,这与其发达的电影产业密不可分。20世纪90年代末,各大制片公司纷纷涉足动画界,使得美国影院动画异彩纷呈,成为动画产业的主力。与好莱坞电影的大手笔、大制作、大投入一样,美国动画电影以巨额资金投入,大量计算机科技的运用,使之形成高回报、高风险的特质。好莱坞电影投资方式基于精确的市场预测判断,以及充分的消费者心理把握,还有充分的剧本准备和题材本身的品牌积累等方面。

此外,美国从1919年就开始卡通形象商品化,衍生产品为美国动漫产业创造了巨大产值利润,并广泛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以美国漫画企业漫威(即驚奇漫画)为例,它始建于1939年,创作并积累了5000多个英雄漫画角色,2002年开始涉足电影业,推出以旗下漫画角色为主的诸如蜘蛛侠、钢铁侠等动作电影,结果大受欢迎。该公司2009年被迪士尼公司以40亿美元高价收购,从此源源不断为迪士尼提供电影创意资源(其核心是漫画作品资源)。

美国动漫产业惯有的盈利模式被称为“轮次收入”(利润乘数),迪士尼就是这种模式的最大得益者,其主要内容销售是第一轮,动画制作票房加上发行、销售拷贝和DVD收回数亿美元,解决了成本回收的问题。第二轮,世界各地迪士尼乐园,吸引了大量游客游玩消费。第三轮,品牌产品授权和连锁经营,遍布全球的授权专卖店,加上迪士尼动画形象专有权的使用与出让、品牌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以及相关书刊、音乐乃至游戏产品的出版发行等衍生品占迪士尼40%的利润。迪士尼通过层层产业建构,布下了市场延伸的天罗地网,消费迪士尼已经成为美国人的生活习惯之一,并且逐步向世界范围扩散。一种观念的建构往往能成为营销的最大动力源泉,当产品已经成为文化或者生活的一部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就会成为潜意识,其可持续性和拓展性也就毋庸置疑。

2. 日本动漫产业链模式

日本在动漫产业的发展中,将动画片、漫画和电子游戏视为一个经济整体——ACG(anime,comic,game),齐头并进,共同发展。与美国模式大不一样,日本动漫产业链模式颇有独特之处:在动漫期刊上连载→选择优秀作品出版单行本→改编成影视动画片→电视台和电影院的播出和放映→动漫图书出版发行、音像制品的发行和游戏产业→形成版权的授权代理→衍生产品开发和营销。

日本漫画杂志和单行本的发行量已经占全部出版物发行总量的45%,整个漫画市场是由100多本漫画周刊、月刊、季刊,按照幼儿、少年、少女、青年、中年等年龄层进行市场细分,内容涉及科幻、探险、政治、经济、奇闻轶事、恋爱、体育、历史、旅游、科学、宗教、幽默玩笑以及文艺小说、纪实文学等。不同类别漫画所吸引的动漫迷们结成一个互相交流、相互影响的团体,成为长久的消费者圈子,大大促进了漫画及相关产品的销售。

日本很多动画片都是成功在漫画连载的基础上改编的。一方面,成功的漫画连载已经培养—批固定的消费群,藉此改编的动画可以减少投资风险,有一定的市场保证;另一方面,由漫画改编的动画节省了动画人物的设定、背景的设定、情节的铺排等环节,大大减少投资成本,并加大成功的可能性。所以,当漫画单行本发行量超过5万册,一般会改编成电视动画,而超过10万册的漫画,则有可能被改编成影院动画,以进一步开发该项目的潜在价值。

《海贼王》是尾田荣一郎在《周刊少年JUMP》上连载的超人气漫画,1997年开始连载以来,至今完成664话的故事,总销量居日本本土第一。由漫画衍生的《海贼王》动画亦达到544集,日本动画的制作与它的播出是配套的,为赶上漫画连载的速度,一般都有两组独立制作团队,每周或更短时间推出一集。电视制作追求更高效更快速,动画的情节、人物设定、场景设定、故事都是以漫画为基础,不会有太多改动,从而缩短了电视制作流程。在制作过程中可以采集样本图,不用每个画面都要重新画过,大大减少了制作成本与时间,更重要的是缩短了投资收益周期。每一集制作完成就可以直接上映,马上回笼资金,继续投入下一集的制作。如果收视率不好,没有市场收益的话,可以立即中断制作,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

在管理方面,日本动画制作公司一般有两种:一种叫“企画公司”,就是筹划制作动画的公司,这种公司选择较有市场的漫画连载以及动画的营销运筹、资金的收集;另一种叫“制作公司”,就是动画的制作公司。动画是两个公司协作完成的结果,这种分工更进一步增加了电视动画制作效率。

3. 韩国动漫产业链模式

以动漫形象、网络游戏为代表的韩国动漫产业,突破了美日等强国的动漫发展模式,形成全新赢利思路:即先有动漫形象和市场需求,随后才有动漫制作商以某动漫形象为载体制作动漫作品,并通过媒体播出,使动漫形象及其品牌得到广泛传播。最为重要的是,这些动漫衍生产品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了本身的节目价值,从而成为动漫产业赢利的主体。另一方面,韩国动漫产业的赢利模式启示我们,动漫形象可以通过漫画、动画中产生,但这并非唯一途径,动漫形象也可以在游戏、网络甚至在普通消费品中诞生。其中最为中国人熟悉的就是流氓兔、中国娃娃等动漫形象,角色本身没有过多的故事剧情支撑,凭借着互联网传播的迅捷,种类繁多的周边产品,终于成为影响一时的市场宠儿。

二、中国动漫产业现状

在海外,漫画内容被公认为动漫产业链的基础环节,是产业价值链得以延续的前提。然而作为动漫内容创意源头的中国传统出版产业当中,只有部分少儿社涉足其中,文艺社、社科社、美术社明显缺位,其中“跃跃欲试”者屈指可数。目前出版企业进军动漫领域所做的基本还是纸质图书产品,且大多为项目形式,各项目之间互不衔接,成为制约其向产业链纵深发展的障碍。

与其说现时中国动画盈利模式单一,倒不如说是盈利模式不清,它较大程度影响了企业的健康成长。在电视台对动画播出渠道的垄断下,动画片的收购价格被压得极低,投入产出比极不合理。随着《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动画电影大获成功之后,大量社会资本开始涉足动画电影,然而票房奇迹无法复制,成功的案例寥寥无几。

事实上,全球范围动画生产者都不单纯依靠动画的播映收回成本,衍生产品才是王道,这其中拥有巨大盈利空间。国外制作公司往往在动画形象诞生的同时,便同步规划衍生产品的开发,通过品牌授权向市场进行融资,通过社会化的专业合作与分工,有效解决资金问题。故此,中国现时一窝蜂在动画电影票房淘金的做法非但极不可取,而且是十分危险的。

另外,中国动漫的衍生产品开发急于求成。表层上的动漫衍生产品包括相关图书、音像制品、小说、游戏、玩具模型、服饰、食品等。深层的衍生产品可以以形象授权方式进入更广泛的领域,比如商品代言等。目前中国动漫市场上的衍生产品多半通过“贴牌”生产,一来授权出去的形象不见得被市场接受,二来一些企业急于求成,为了尽早授权出去,甚至放弃对质量与数量的监控,从而引发产品质量乃至品牌危机。此外,动漫形象的自主知识产权在盗版产品面前“失声”,至使泛滥的仿冒与伪劣产品吞噬了品牌拥有者和产品开发商的权益。

同时,由于品牌不够强大、眼球效应不够明显而导致的失败案例比比皆是,这不能不引起业界的反思。

三、中国动漫产业模式初探

根据以上分析不难发现,中国现行的动漫产业开发模式大多是从动画播映再回头到图书、音像制品的发行,最后进入衍生产品环节。

然而,这一美国惯用模式与本土的实际基础是相背离的,因此这些年国内企业借鉴与运行得并不顺利。许多人不明白,国外动画产业链前两个环节的运行中都有雄厚的资金为后盾,因此才能顺利进入衍生产品运行环节。

本土动画企业在节目制作时就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由此决定了作品质量不高,到了播出阶段,相对于观众的审美标准而言,国产动画的制作显得较为粗糙,而收视效果不佳以致节目价格低廉,自然成本回收困难,致使动漫产业链发生断裂,加上音像、图书制品盗版现象猖獗,作品发行不能产生令人满意的效果,于是到了衍生品这一环节,基本上已经没有后劲可言。所以,渴求动画作品通过播出收回成本并产生利润的想法,显然很傻、很天真。

我们的动漫产业发展,必须将赢利支点从频道播出转变过来,重新认识和评估漫画作为整个产业链基础的重要性,积极开发漫画出版资源,通过漫画平台不断试错,从中取得读者们最喜爱的内容素材,进而投入市场作多渠道开发,才有可能建立起良性循环的赢利模式,进而形成独特的中国式动漫产业链条。

漫画作品通过杂志连载,产生有市场价值的图书出版资源,并为出版图书做有针对性的第一手市场调研,并自然而顺利地将期刊消费群带入为图书产品的消费群。同时利用刊物对图书产品做后续的市场与品牌维护和服务,以及对发行渠道进行整合,从而降低市场风险,提高发行数量,延伸品牌价值。

中国动漫产业链的建立,首先要转变行业意识,摒弃短视行为,把固有的只能通过动画播映挖掘产品价值的看法和做法进行颠覆。中国与日本同属东方文化脉络,经济与人文有许多相似之处,既然日本几乎所有成功的动漫案例表明,漫画内容的挖掘是动漫发展的捷径,那么我们在产业上游阶段,可以直接吸收和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

同步的动漫形象开发亦很重要,这方面可向韩国同行取经,先让受众熟悉、认可乃至接纳某一特定角色,当市场的敏感神经被充分调动起来,需求效应最大化时,由漫画而导入的动画在千呼万唤中闪亮登场,一定会事半功倍,此举一方面可满足广大观众的好奇心和不断变化的胃口,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直接制作动画片而产生的巨大风险,并使后续开发稳操胜券。

进入产业开发的中游阶段时,我们已经拥有了漫画作为基础的充分人气保障,以及支撑动画开发的所有成功要素:角色造型、剧情、故事背景、分镜以及专业创作人士(漫画作者)和专业出品公司(出版商)的协同配合——这时,我们不妨参考美国的模式——通过整合资源与资金,开始系统的动画品牌开发,其中包括电视动画、电影动画以及新媒体动画和网络游戏等,通过高舉高打的品牌塑造,在收回票房、广告赞助、音乐影视与图书销售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动漫品牌授权环节,而这一切举措的核心诉求只有一个:令品牌价值最大化。只有品牌价值做大了,才有延伸开发的爆发力。

动漫产业的定义 篇4

动漫产业文化是视觉消费时代以动漫形象为基础、以现代传媒为动力支撑的大众文化。其内涵主要表现:

其一,它以动漫形象为基础。动漫形象是一种非写实的、带有幻想和夸张色彩的人为创作的形象。不论动漫文化以何种形式出现,动漫形象始终是存在的基础,也 是吸引动漫爱好者最根本的要素。这些动漫形象构成一种与音乐类似的世界通行的文化语言,有着超越国籍、超越种族的巨大力量。因而,动漫文化是一种先天具有 强大全球渗透力的世界共享的文化。

其二,它是一种消费性的视觉文化、大众文化。动漫形象首先体现为一种视觉形象,需要人们通过视觉去感 知,只有这样,动漫文化才能传播并植入人的心灵。动漫文化往往充满幻想和夸张,带有浓厚的游戏色彩和喜剧色彩,并融入了若干时尚元素。这种“快乐文化”适 应所有年龄层的需要,因此有着惊人的市场潜力。广受受众喜爱的动漫形象通过影视播出、书刊登载或形象授权就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种巨大的经济能量正是 广大民众对动漫文化进行娱乐性消费的结果。这种以娱乐为目的视觉消费直达人的心灵,构成特殊的“体验式消费”。尤其是承担着对未成年人进行世界观、人生观 和美感教育的重大责任。因此,通过对动漫文化的建设来培养和塑造未来的国民成为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共同选择。

动漫产业链 篇5

文化传播系文化产业管理2班付玲瑞

一、总论

1.动漫与动漫产业

2.全球动漫产业发展趋势

3.中国动漫产业发展趋势

二、中日动漫的对比

1.从内容上看

1)取材的不同

2)风格的不同

3)质量的不同

4)音乐的不同

2.从生产流程上看

1)对动漫的认识不同

2)专业化程度不同

3)人才培养模式不同

4)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同

5)对动漫管理制度的不同

三、中国动漫发展的途径

一、总论

1.动漫与动漫产业

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与缩写,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动画(animation或anime)和漫画(comics,manga;特别是故事性漫画)之间联系日趋紧密,两者常被合而为一称为“动漫”。

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它是动漫的具体化表现。

2.全球动漫产业发展趋势

就地区来讲,美国和日本处于领军地位,它们以前卫的动漫理念基本主导着世界的动漫市场。虽然欧洲等地区的国家也力图改变这种状况,并同时伴有高质量的作品出现,但却不能打破这种格局。其中又尤以日本动漫为代表,在国际市场上日本的动漫及其相关产品随处可见,颇有独霸世界动漫市场之势。美国是对动漫进行商业化最成功的国家,虽然也大量引进日本等外国作品,但更大地体现出对本国优秀动画的保护倾向。而另一方面中国的动漫市场规模还比较狭小,基本处于被动局面。特别是对于高龄儿童和青年阶段的市场,近乎完全被美日所垄断。

就作品的质量来讲,3D动画方面美日表现出了极大的技术优势,相对而言日本的3D动画技术更胜一筹,这主要是由于日本游戏业的雄厚技术基础。二维动画方面日本动画占有绝对优势,这方面是其它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中国动画就整体而言远逊于美日,但部分作品的质量已经能够接近美日。近年来像《魔比斯环》、《秦时明月》、《风云决》等作品表现出的较高素质体现出了中国力图赶超美日的势头,虽然这并不能代表中国已经摆脱困境,但最起码表现出了国人的信心与决心。

3.中国动漫产业发展趋势

2004年中国动漫产业总产值117亿元人民币,2005年动漫产业总产值达到180亿元人民币,并且中国动漫市场还有1000亿元人民币的产值空间等待开发。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商机和文化影响力,为了推动民族动画产业奋起直追,国家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动画产业振兴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国动画产业正面临着政策有力推动、市场强力拉动、“互动效应”十分突出的形式。目前中国动画业所面临的现实是危机和机遇同时存在,而发展则正在挑战停滞与跨越的阻隔。

对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作的我国,当然不会错过这个良好机遇。200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推动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许多企业据此调整了发展战略和计划,初步摆脱模仿痕迹、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特点的新漫画期刊、图书和漫画家快速成长,《漫画世界》、《漫友》等杂志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中国的动漫市场只要运作得当,是拥有无限的潜力与上升空间的。我们要将它作为一

分重要的文化工作来抓,让它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添砖加瓦。

二、中日动漫的对比

1.从内容上看

1)取材的不同

日本动漫大量取材国外文化元素,借鉴面十分的广泛。例如:日本漫画大师横山光辉根据《三国演义》改编的《三国志》;还有改编自中国神话名著《西游记》的《最游记》、神魔小说《封神演义》的《仙界传 封神演义》及金庸的同名著作《神雕侠侣》等,不胜枚举。

中国在取材方面开放性不足,且思想内容单一。

2)风格的不同

日本动漫从起始阶段就不断追求风格的新颖与多样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日本动漫影响比较大的风格类型主要有青春(安达充的《TOUCH》、《H2》等)、机器人(《高达》系列、《超时空要塞》、《EVA》、《叛逆的鲁鲁修》等)、侦探(《名侦探柯南》、《推理之绊》、《少年金田一事件薄》等)、战斗(《死神》、《X战记》等)、体育(《网球王子》、《灌篮高手》)、忍者、魔法、超能力、历史、感情等等。而且每一种风格也极具变化性,这样纷繁五彩的类型就基本上照顾到了挑剔的观众。

中国的动漫除了娱乐之外更多的侧重与宣传与教育,进而影响到了风格上的单一与死板化。像《蓝猫淘气三千问》主要是以教育为主。

3)质量的不同

中国动漫的画面质量远不如日本。

4)音乐的不同

在日本,一部动画里的音乐包括:OP(opening,即片头曲)、ED(ending,即片尾曲)、IN(插曲)、IM(image,印象曲)、TM(THEME SONGS,主题曲)、BGM(background music,背景音乐)。围绕这部动画所发行的音乐专集分别有:OST(orignal sound track,原声碟)、chara CD(角色CD)、Drama(广播剧CD)、single(单曲)。对于日本动漫来说,主题曲是对一部动画最好的包装。而在中国内地,动漫音乐的分类就单一得多,并且无法像日本那样取得如此巨大得经济效益。首先可以看出的是国人对动漫的偏见和忽视,其次就是就是投入的不足,制作粗糙。制作者往往只随便找哪家的孩子从第一集唱到结局,而且唱的都是同一首歌。直到美式动画《宝莲灯》的出现,国人才开始在音乐方面认真起来了。

2.从生产流程上看

1)对动漫的认识不同

日本人不仅认为动漫是针对低年龄消费者的,他们认为动漫与其他书籍电影一样是适于任何年龄层次的人,日本许多上班族都是动漫迷。

而中国人则认为动漫只是针对低年龄消费者的。

2)专业化程度不同

由于对动漫的不同观点,日本人将动漫进行了详细的专业划分。日本动漫产业已经形成了细致的漫画类型划分体制,按照消费者群体的性别和年龄对漫画的类型进行细分,主要包括儿童漫画、少年漫画、少女漫画、青年漫画和成人漫画。这种类型划分体制具有以下优点:根据性别差异制作相应类型的漫画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性别消费者的需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制作漫画,能够通过扩展漫画消费者的年龄层次和消费者的消费时期增加销售量。例如日本很多漫画杂志是面向18—25岁的青年人,也包括从少年时代一直看漫画的三四十岁读者,目前日本漫画产品受众的平均年龄为32岁。

而中国只是将动漫产业主要作为儿童消费品。

3)人才培养模式不同

日本在漫画人才的培养上注重采用分门别类式的专业化培养模式。日本部分高等学校将漫画作为独立专业分离出来,培养专业化的漫画人才。漫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进入漫画出版社工作,而漫画出版社根据漫画人才所擅长的方面进行培养,为分工协作式体制提供后备人才。

4)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同

日本在知识产权方面的表现是做的很到位的。以《铁臂阿童木》为例,“阿童木”出来这么多年,在日本没一点盗版,阿童木成就了漫画图书、杂志和相关商品的一条产业链,也因此诞生了一揽子的版权保护合同。此外,在政府的支持下,日本成立了知识产权保护的财团法人,专门保护日本动画片及其衍生产品的知识产权。

而中国对知识产权法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完善,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

5)对动漫管理制度的不同

日本对动漫产业的发展是极其重视的,专门成立相关机构就动漫产业的发展问题和政策颁布进行管理。日本国内所有与动漫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的初步制定以及各种大小的国际文化交流项目的策划都是由文化厅下属的专门的文化审议会直接负责的,为国内动漫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发展和交流的平台。此外,日本政府还在经济产业省下建立了传媒与内容产业局和动漫产业研究会,重点对国内发展处于初期状态的动漫企业进行扶持、引导。这样细化的直接管理,使得管理者对当前遇到的问题有更加准确认识,可以针对当前的问题及时对政策进行调整,提高政策的有效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而中国动漫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来管理,且对动漫作品实行严格的审查制度----凡内容偏向于高年龄化的动画项目获得立项的几率较小,而内容偏向于低年龄化的动画项目则通过立项的几率非常高。这一审批体制使我国高年龄层动画产品的产量接近于零,我国动漫企业在高年龄层动漫产品制作能力及市场占有率方面与世界动漫产业强国的差距越来越大。

三、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途径

总的方向:一是,因为动漫作品更多的是面向青少年观众,所以要贯彻“三贴近”原则,在创作中更多贴近少年儿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这个时代,去挖掘出优秀的、新鲜的题材,来推进文艺创新,推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包括创意好、故事好、动漫形象好、主题好和技术制作好。二是,打入国际市场。中国动漫要想走向世界,必须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比如现在鼓励中国的动画企业和来自世界各国的动漫企业进行合拍、合作,制作优秀的动画片。同时,举办国际动漫节的目的也是要扩大国际动漫之间的学术交流和艺术交流,来提高国产动画的质量。

具体措施如下:

1.转变观念,实行分级制度

分级制度无疑可以方便节目的编排和选择,也有利于节目内容的把关,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受众安排不同种类的动画片,拓展动画产业的消费群体,提升动画频道的广告价值。从而,依靠市场的力量理顺制播关系。

2.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在产业发展的初期不仅对动漫企业提供播出奖励,同时也设立专项资金对播出动画片加以适当的扶植,有利于形成合理的播出价格。保护知识产权,加强动漫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各种走私、侵权和盗版动漫产品的行为,探索动漫知识产权保护新模式,为动漫产业新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免费对国外提供本国动漫产品。日本外务府曾利用“政府开发援助”中的“文化无偿援助”资金,从动漫制作商手中购买动画片的播放版权,并无偿地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电视台播放。例如日本官方曾无条件将《足球小将》的动画给伊拉克的电视台播放、把《岛耕作系列》送给海外的官员和企业,通过这些产品宣传,让他国民众了解日本的社会文化。等到这些国家对这种“免费的午餐”形成依赖以后,再实现从免费到低价位再到正常价位的出口,在这种文化政策下,日本不仅培养了大量的哈日青年,出口了本国文化,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鼓励和扶持原创性的动漫产品

创作是源头,要从源头上抓起,集中培养、扶持一批动漫创作人才。特别是声优,中国到现在还没有专门的声优学校,我们可以先派一些人去日本学习,再将所学知识带回中国。对动漫急需和紧缺专业人才的引进放宽限制,鼓励支持在各大院校开设动漫专业,设立动漫人才专项培养经费,鼓励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国内外联合办学,支持学校与企业进行公开合作。

4.设立动漫产业专项资金

对动漫基地进行专项资金扶持。优惠土地政策,对进行基地开发的企业实行土地优惠政策;对于入住基地的公司企业实行房租补贴、房租减免等优惠政策。对优秀原创作品给予播出和获奖奖励。大部分地区就制定了动画片在中央级和省市级媒体播出后由当地政府提供每分钟数额不等的播出奖励的政策。5.实行贴息贷款政策

对于动漫企业用于项目开发的银行贷款,政府给予贴息补助。

制定中外联合制片的相关法律和严密的监管体制。鼓励国内企业通过与国外企业联合制片,学习和借鉴其创作、管理和市场运营的方法。这样也有利于联合制作的动画片享受对方国家的优惠政策,从而打入国际市场通道。

6.、进行展会推介

动漫产业发展前景 篇6

一是推动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进行产业链整合和地域分工。政府应尽快出台《辽宁省加快原创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在税收、融资、贷款等方面对原创企业加以重点支持。

二是整合政府专项资金,开拓多种融资渠道,将原有分散于政府各部门的扶持资金整合为“动漫产业发展基金”,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品,可以采购的方式加以重点支持;政府应出台企业可以出让部分股权的政策规定,吸纳社会资本进入动漫产业。

中国动漫产业的产业融合趋势 篇7

一动漫产业的特点加快了动漫产业的产业融合

1. 产业关联度强

动漫产业涉及到图书、音像、电影、电视、游戏、教育、广告、服装、玩具、食品、互联网、电信等十几个行业或产业, 其产业关联度非常强, 正因为如此, 它有一条很长的产业链 (如图1所示) , 动漫产业沿着这条产业链, 不断地向其他产业进行延伸和渗透。

2. 附加值高

动漫产业的高附加值缘于其生产制作过程的低边际成本和产业链条的延伸。首先, 动漫生产制作成本很高, 但是复制成本却很低。这就决定了动漫生产过程的低边际成本、高产出和高附加值的特点。例如, 日本制作一集30分钟的动画片必须要有700万~1200万日元的预算, 但是, 一旦母拷贝制作出来了, 其复制费用几乎可忽略不计;动漫生产制作出来之后, 它会沿着产业链源源不断地创造价值, 例如一本漫画书出版后, 可拍成电影, 可制成DVD、影碟、游戏, 还可授权, 其价值会不断延伸。美国动画大片《超人特工队》里面有300多种产品授权出去, 而票房只占总收入的20%。动漫产业这种高附加值的特点使其得以低成本扩张, 迅速开拓新的业务和市场, 加速产业融合。

3. 消费群体广, 市场需求大

动漫产业消费群体广泛, 涵盖了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以我国动画片的需求为例, 我国国产动画片年产量不到3万分钟, 而我国动画播出市场需求为每年20多万分钟, 如此悬殊的供求比例, 说明了其巨大的市场潜力;而动漫与互联网和电信的融合产品也同样显示了其巨大的市场前景。据统计, 2005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已达37.7亿元人民币, 比2004年增长了52.6%, 而手机动漫更被有些业内人士称为未来的动漫之王, 这些都说明动漫产业与高科技产业的融合产品与服务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也正是如此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了动漫产业的不断融合。

二动漫产业的产业融合过程

1. 技术融合

科技的每一步发展, 都在技术和业务上扩大了融合的趋势。首先, 数字技术统一了动漫内容的形式。动漫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大大减少了动漫内容对载体的依赖性, 实现了所有动漫内容存储介质的转换, 把文本、声音、视频等不同动漫内容资源形式转化为统一的“比特” (即数字产品) 。其次, 网络技术给传统动漫带来了更大的冲击, 动漫内容传播的成本急剧降低, 有力地推动了动漫内容的传播广度与力度, 并使动漫内容由原来的单项传播转变为双向的互动交流, 网络游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原本分立的动漫传播平台如图书、报刊、电视、电影等也可以统一到一个传播平台上。这种技术进步的力量产生了动漫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技术融合, 使其原有的技术边界消失。

2. 业务融合

数字技术实现了所有动漫内容的标准传输形式, 原有不同形式的动漫内容都可以依靠0和1这两个数字的不同组合精确表达、迅速传递。这就使动漫、出版、电影、电视、电信、互联网等产业的不同形式的动漫产品的提供方式及途径趋于同一, 从而其业务边界产生了融合。

3. 市场融合

在技术融合与业务融合的推动下, 动漫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构成的横向市场结构形成新的价值链, 重新塑造了交叉竞争、合作竞争的格局, 从而改变了市场边界。

在这一新型融合结构中, 动漫产业融合的价值链层次分别为:

内容:由媒体传输的动漫产品和服务, 包括动漫图书、期刊、音像制品、动画片、网络Flash等。

渠道:支持动漫内容到达消费者的物理基础设施, 包括发行网、有线 (无线) 电视网、电影院线、互联网、电信网等。

终端:用于获取和显示动漫内容的任何局部设备, 包括电视机、录像机、手机、个人电脑等。

授权:动漫形象和品牌的授权使用, 包括动漫服装、玩具、食品等。

三我国动漫产业融合的具体形式

1. 向其他传统产业的延伸融合

动漫产业拥有一条很长的产业链, 沿着这条产业链动漫产业延伸到了图书、音像、电影、电视、教育、广告、旅游、服装、玩具、食品等十多个传统产业, 形成了动漫出版、动漫影视、动漫教育、动漫广告、动漫旅游、动漫服装、动漫玩具、动漫食品等融合型动漫产品和服务。

2. 与高科技产业间的渗透、交叉融合

我国动漫产业与高科技产业间的融合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 以互联网和电信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对动漫产业进行渗透融合;其次, 吸收和应用了高科技的动漫产业, 对互联网和电信进行“反渗透”, 形成交叉融合的态势。

第一, 在动漫产业与高科技产业融合的初期, 拥有高端通讯技术的电信企业与互联网企业, 形成了能与动漫产业竞争的新型传播渠道, 通过各种方式向传统动漫产业渗透, 将原有动漫内容的传播渠道——发行网、有线 (无线) /DVD电视网、无线广播网、电影院线/DVD等统一到了电信网络和互联网上来, 表现为各种商业网站和手机开始提供替代性的动漫产品或服务。

第二, 引进和应用了新技术的动漫产业通过多种媒体互动开发, 走图书、报刊、影视、电视等动漫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开发之路, 将同样内容用不同媒体形式包装转化, 最大限度地推向市场和占领市场, 实现了对电信和互联网产业的“反渗透”, 形成了产业交叉的态势。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 积极组建动漫产业自身的专业网站, 利用互联网传播动漫形象和品牌。其次, 动漫企业积极转型为新媒体的内容提供, 手机将成为新的主流播放平台, Flash动漫非常适合于手机播放。

在动漫产业与高科技产业融合的过程中, 形成了网络动漫、网络游戏和手机动漫等新的动漫子产业, 如图6所示。

3. 动漫产业内部的产业重组融合

我国动漫产业融合过程中, 产业重组的方式主要体现在动漫产业内部各子产业之间的资源整合上。动漫产业各子产业的内容制作、传播渠道都各具特点, 对于互补性、竞争性以及垄断性资源的重新整合与利用是形成新的动漫产业价值链, 实现资源多次创造价值, 获得增值效应的重要前提。

在产业重组过程中, 出现了多元化的卡通集团, 通过成立股份制公司, 联合各路资本, 集制片、播出、广告、衍生开发等于一体, 形成有效的产业体系。如三辰卡通集团, 其经营领域跨越电子音像出版、音像连锁租赁、动画制作发行、品牌 (形象) 授权衍生、特许专卖等多种业态, 融合了文化、娱乐和教育, 其产品寓教于乐、寓乐于教, 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形成一种全新经济——快乐文化产业。2005年初, 三辰卡通集团正式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 这标志着企业集团化经营的基本形成;再如中南卡通集团, 它不仅是中国目前最大规模的三维数码动画影视创作制作公司, 还将“触角”伸向了服饰、文具、玩具、手机彩信服务、亲子游戏等多个领域。同时, “中南卡通”还打算投资35亿元建立一座“中国卡通城”, 将动画衍生产品拓展到主题公园、儿童俱乐部等更宽广的领域, 打造中国的迪斯尼模式, 打响中国的动画民族品牌, 成为中国动漫企业走集团化发展的样本。

四我国动漫产业的产业融合趋势分析

从产业融合的阶段发展角度看, 我国动漫产业的产业融合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在新媒体、新技术的推动下, 动漫产业与其他产业发生了技术融合;二是通过数字融合和信息终端产品的智能化、高级化, 不同产业的产品服务的提供方式和途径趋同, 动漫产业与其他产业发生业务融合;三是动漫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产业边界出现了部分的融合, 新兴的市场竞争关系产生, 导致市场融合的出现。

目前, 我国动漫产业的产业融合已经走过了技术融合阶段, 正在由业务融合向市场融合过渡。当动漫产业与其他产业发生了技术融合时, 来自产业外的替代产品还不足以对动漫产业自身的运营构成强大的竞争压力。动漫产业的产业融合当前最主要的表现是业务融合, 此时, 来自产业外的替代产品的竞争压力出现, 但是由于传输平台的“互联互通”还没有最终实现, 而同一的信息接受终端也尚未被各个收入阶层所拥有, 所以动漫产业会积极利用与开发新的信息技术, 改变自身传输渠道的局限, 升级产品服务, 产业内部的兼并重组活动会很频繁。市场融合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 尽管产业边界只是部分的出现融合, 但已经带来了更加激烈的市场交叉竞争, 此时为应对新兴市场结构而采取的非价格竞争手段与企业间的合作将会成为企业的主要策略行为。

从产业融合的具体形式上分析, 我国动漫产业的产业融合的趋势是:首先是具有高端信息技术的产业向动漫产业的渗透融合, 并逐渐形成新兴的动漫子产业——网络动漫、网络游戏和手机动漫等, 而后动漫产业面对互联网与电信所提供的替代信息产品 (服务) 的竞争压力, 开始整合自身内部资源, 产业重组活动加剧, 最后应用高新技术的动漫产业开始向互联网及电信进行“反渗透”, 产业交叉的趋势会日渐明显。

参考文献

[1]吴来安动漫产业与广告融合的趋势及效果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年01期

[2]谭燕动漫在电视广告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动漫产业链 篇8

在中国新媒体动漫发展进程中,手机动漫逐渐成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2011年至2013年,手机动漫市场增长率分别达到33%、40%、32.9%,远高于动漫产业整体的增长率。

今年,中国进入4G时代,新技术带来了手机动漫产业链巨大的改变,将带动更多的终端产品进入新媒体动漫领域,也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内容创作中,这些变化体现在传播机制、盈利模式、品牌经营、营销手段等方面,推动整个新媒体动漫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

为了应对4G带来的变化,推动产业提质升级,打造中国新媒体动漫产业的行业标准,同时与国际动漫产业相接轨,2013年7月,文化部公布了手机(移动终端)动漫的标准体系。就标准来看,不仅涵盖了手机动漫运营的核心环节,也成为引导产业整体提升的强力保障,起到了“行业发展起点高、创业企业门槛低”的“一高一低”作用,形成动漫产业乃至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网络运营商的升级改造

标准发布后,中国移动、爱奇艺、腾讯等几大主要手机、网络运营商都围绕标准进行了各自平台的升级改造。腾讯微漫APP的改造主要在文件格式方面,打造的腾讯动漫服务平台让作品进入时就符合标准;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对全系列产品实现标准化,积极开拓自身产品与海外产品的对接,还通过动漫编审资格认证培养动漫产业人才;爱奇艺网站在进行标准应用后,可以根据手机设备的特征适配最清晰的码流,提高了观看体验。

围绕手机动漫标准的重点工作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首先强化内容提供商专业化培训,免费开放动漫编审资格培训和认证考试;其次是进一步优化制作工具,在现有基础上优化审核流程,将内容以最快速度推向市场;再次是面向非移动用户开放服务,通过平台开放、产品融合、第三方支付等多种手段实现一体化体验。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通过基础改造、平台升级、技术支撑、应用培训、调研、宣传推广等方式,推动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在行业中的应用和持续优化、改版、升级,并结合产业发展实际趋势推出符合手机(移动终端)特点的动漫产品。

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发展方向

在未来,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发展方向有以下方面,一是硬件环境——规定手机生产厂商专门推出宽屏幕、大流量、高清晰的动漫手机,并在手机制造中严格按照手机动漫行业标准制定有关配置;二是运营商的软件规范——要规范准入和播放的系统管道,规范配套软件的使用;三是服务商——作为动漫内容的软件转换服务者、推广者以及运营服务者,内容安全、版权管理等行业规范化很重要;四是内容制作商——应大力开展理论研究,引导动漫公司从品牌定制、行业应用、跨界融合等方面进行创作转型。

从标准发布到根据标准举办主题创作活动,再到运营平台的升级改造、创作工具的研发和示范产品的创作,以及教材的编写和人才的培养,这一系列举措所表现出的不仅仅是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自身的发展演变,同时也是建立起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和产业研究与发展的长效化机制。

上一篇:关于创业的培训感言下一篇: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