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产业政策(推荐10篇)
7月12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会议要求,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既要有政策支持,更要创新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包括民间资本积极参与。
一要推动节能环保和再生产品消费。政府公务用车、公交车要率先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同步完善配套设施。到2015年,使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0%以上。
二要提升产业技术装备水平。推动高效锅炉、高效电动机等领域节能技术装备升级。加快大气、水、土壤等污染治理技术装备研发推广。加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壮大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环保服务业。
三要加快节能环保重点工程建设,完善污水管网等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开展绿色建筑行动。
四要营造有利的市场和政策环境,健全法规标准,完善价格、收费和土地政策。
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我国环保产业的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均具有较为鲜明的特征。
环保产业的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
产业政策是国家为了促进产业发展所制定的一种措施, 它的主要作用是在发挥市场机制、充分调节市场供求结构的前提下, 干预市场调节过程, 以推动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 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环保产业的产业政策, 是指以引导和规范环保产业发展为主要目的的行动准则, 如法律法规等。国内外环保产业的发展历程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 就是需通过政府制定并有效实施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来引导和推动其发展。
1.环保产业的产业政策制定
为了促进环保产业发展,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2001年原国家经贸委等八个部委联合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环保产业的意见》, 在宏观指导、推动技术创新、规范市场、建立完善的环保产业发展机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 作了详细规定。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指出:积极发展环保产业要加强政策扶持和市场监管, 打破地方和行业保护, 促进公平竞争,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环保产业的发展。2006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为“十一五”期间二氧化硫排放量、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制定了约束性指标。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任务。
为了确保“十一五”期间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进度与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进度同步, 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2009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 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盲目扩张;加快环保产业技术开发和推广, 攻克一批节能减排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难关;重点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建设;着力抓好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在这一文件的指导下, 有关部门制定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就如何控制增量, 调整和优化结构;全面实施重点工程;开发创新模式,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强化责任, 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这些规定为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实现节能减排任务提供了具体的指南。
2.环保产业的产业政策实施
环保产业的产业政策不仅在政府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得以确认, 而且在实施过程中得以确保实现。国家已按照产业政策的要求实施了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优惠措施, 如对有发展潜力的环保产业实施债转股、低税率优惠, 对国家重点扶持的产品在一定时期内减免税等。
据不完全统计, 自改革开放以来, 全国制定了环保产业政策约200项, 在这些政策的指引和推动下, 环保产业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2008年上半年, 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674万吨, 同比下降2.48%;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1213万吨, 同比下降3.96%;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678万吨/日。“十一五”期间, 环保产业可保持年均15%~17%的增长速度。2010年环保产业的年收入总值预计将达8800~10000亿元左右, 其中资源综合利用产值6600亿元、环保装备产值1200亿元、环境服务产值1000亿元。由此可见, 实施环保产业政策对促进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手段很多:一是间接诱导手段, 包括财政、税收、金融、价格、政府采购等;二是直接管制手段, 包括鼓励、允许、限制、禁止等;三是行政、信息指导手段, 包括经济展望、劝告、提供其他信息等。这些手段在保障产业政策有效实施的同时, 还促进了竞争政策的实施, 尤其是在技术研发、国际贸易、教育、中小企业及环保产业等领域。我国环保产业的弱势地位及其市场供需的紧张状况, 决定了亟需国家以政府的力量对环保产业进行政策性扶持, 如通过完善配套法律来维护市场秩序;强化产权约束, 建立责任制度, 全方位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制度安排, 实行经济激励, 扩大融资渠道;优化产业结构, 加大技术开发力度,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培育环保产业的市场基础和市场机制, 等等。
环保产业的竞争政策制定和实施
竞争政策是旨在确保市场竞争不以妨害社会的方式受到限制的政策和法律, 其核心目标是通过保护和促进市场竞争, 确保竞争机制在相关市场发挥作用, 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增加消费者的福利。竞争政策以竞争性法为中心, 其外延包括竞争性法律法规、含有竞争规则的部门法规, 或其他由政府所采取的强化市场竞争的政策措施。在各国, 反垄断法向来被认为是竞争政策的核心, 其制度基石为竞争政策, 一旦生效, 会对一国的竞争政策起牵引和固化的作用。
1.环保产业的竞争政策制定
市场与竞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市场为竞争的实现提供场所和前提条件, 竞争的过程和结果也只有在市场上才能得到体现和验证, 因此市场经济的竞争, 实质上就是市场的竞争。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空间越大, 竞争政策的作用就越强。市场能否形成有效竞争, 怎样形成有效竞争, 与竞争政策息息相关。
为了促进环保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政策, 在融资、信贷、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反垄断法在制定过程中也充分考虑到对环保产业的支持, 对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业达成垄断协议以“明示豁免模式”给予保护。
与其他产业不同, 环保产业 (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 的进入门槛高, 其发展一直处于政府垄断经营状态。正是由于环保产业的市场机制未真正形成, 因此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这一产业特点的竞争政策, 政策和立法对环保产业的竞争结构和竞争机制关注得也较少。这无论是在国务院颁布的《关于积极发展环保产业的若干意见》, 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等八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环保产业的意见》, 还是在为了促进环保产业发展而制定的具体法规, 如《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 “竞争”一词较少被提及。
事实上, 现阶段由于环保产业的市场未完全建立, 竞争无法充分展开, 因此以保护和促进市场竞争为中心的竞争政策在该产业中发生了重心移转———从保护和促进竞争, 向培育和发展环保多元化投资主体以完善环保产业市场、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的方向移转, 为竞争机制在环保产业发挥作用提供基础条件。当然, 这种转移是由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所决定的, 也会随其发展而发生竞争政策重心的再次移转。由于竞争政策的核心是排除市场竞争障碍, 恢复或培育适合竞争的市场, 而当市场本身无法形成时, 竞争政策就很难实施和发挥作用。因而, 此时环保产业竞争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就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对产业政策的依赖。目前, 环保产业要完成的工作重点不在于市场竞争的规制, 而在于市场本身的培育。
2.环保产业的竞争政策实施
竞争政策是国家基于一定的经济目的特别是一定的产业目的而对市场竞争作出的干预。竞争政策的实施需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导产业发展, 而环保产业目前实施竞争政策的重点是培育和完善市场, 所以环保产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也正在为促进竞争政策的实施创造基础条件。例如,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环保总局在《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中规定:“国家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的方向是, 改革价格体制和管理体制, 鼓励各类所有制经济主体参与投资和经营, 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投融资及运营管理,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 形成开放式、竞争性的建设运营格局。”实施竞争政策还需通过法律法规来排除市场障碍, 恢复和培育适合竞争的市场。为此, 除反垄断法之外, 《意见》还规定:“清理行政性壁垒和地区分割障碍, 为国内外投资者投资、经营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目前, 我国的环保产业主要是通过运用私益的手段来达到实现公益的目的, 其产业本身先天所固有的私益和公益的基本对立仅通过市场是难以有效解决的, 而且产业本身的性质也决定了其具有投资大、周期长、回报率低、效益物化困难等特点, 这些都决定了政府作为公益的代表必须有效介入其产业发展的全过程。但是, 在这方面政府的主要职能体现在营造市场、制定市场规则和规范市场等, 政府的职责主要是通过鼓励和引导多元社会资本参与和介入环保产业, 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环保产业结构, 从而为实施环保产业竞争政策提供基础条件。
环保产业的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协调互动
虽然环保产业的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出自不同的部门, 但是在环保产业发展的现阶段, 两者的冲突较少, 而更多地体现为两者的协调。如为了促进环保产业发展, 政府在促进环保产业化、市场化过程中, 建立了支撑环保产业的经济激励政策和法律制度体系, 在产业技术、金融信贷、财政税收等方面制定了优惠措施。这些产业政策的实施, 为建立和完善环保产业市场, 为环保产品与传统产品进行竞争创造了基础条件, 有利于环保产业的竞争政策顺利实施。
实施环保产业的竞争政策有益于其产业政策的实施, 并与产业政策共同发挥作用, 从而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如反垄断法规定, 对于企业达成的节能环保垄断协议给予反垄断法豁免, 这既是反垄断法对环保产业的鼓励和支持, 也是环保产业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相互协调的直接反映。另外, 反垄断法对一些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环保企业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限制竞争对手的行为予以规制, 也为环保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自由竞争、公平竞争的环境, 维护了环保产业的产业政策。
任何产业政策都会导致市场现存结构的改变, 影响市场竞争。当前, 在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中, 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都是不可或缺的。随着环保产业的市场化、私营化趋势加强, 由于大多数环保企业仍具有较高的垄断性, 因此这些企业可能会采用不正当手段谋求垄断利润。在此情况下, 优先选择竞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产业政策在实施中被滥用的情形发生。
去年底更獲得全球展覽業協會(UFI)通過成為認證展會,印證了活動自2008年首度舉办以來穩步發展並取得業界的認同。過去四年,論壇的規模及影響力日益擴大,已逐漸成為華南及泛珠地區綠色產業的重要發展平台,由2008年首屆至2011年第四屆,總體參與人數由2455人攀升至去年的9146人,其中專業參觀人數由2020人上升到6514人;參展商則由164家增加至333家,展覽面積更由6900平方米大幅擴大至16,500平方米。
以“綠色經濟——增長新動力”
為主題
2012 MIECF將以“綠色經濟——增
長新動力”為主題,倡議“關注環保、親近自然、分享樂活”,並將覆蓋6個領域,分別爲能源效益、再生能源、綠色建築、綠色交通、廢棄物及水源管理及其他相關服務等,致力將澳門打造成為泛珠三角地區與國際間的環保產業平台。
綠色展覽將展示廣泛而有利於環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當中包含本地和全球的生態維護方案、綠色環保技術和技術轉移。是次大會除致力吸引海內外的企業參展外,亦鼓勵更多澳門環保相關企業參與,特設澳門企業參展優惠計劃,以促進澳門環保產業與泛珠三角地區及國際市場之間的技術交流與合作。除設泛珠三角省/區、歐洲、美國以及國際展區,並設有一個以領先品牌為特色的“尊貴參展商”專區,更設有綠色酒店採購區,邀請澳門知名酒店駐場洽談採購產品/服務。
綠色論壇將以
低碳城市未來為出發點
為了宣揚環保理念,2012 MIECF將一如以往舉辦一連串的論壇活動,邀請海內外的重要專家、學者及業界人士,分享他們對各種環保議題的專業意見,提高各與會政府代表、商業機構及社會團體等的環保認知水平。
是次綠色論壇將以低碳城市未來為出發點,議題如“綠色建築在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角色”、“綠色融資/風險管理”、“環境政策與低碳經濟發展”以及“環保產業技術與設備合作商機”等,涵蓋包括能源效益、再生能源、綠色建築、綠色交通、廢棄物及水源管理、融資及政策等。
一系列綠色活動 顯見商機處處
除綠色展覽及綠色論壇外,大會亦舉辦一系列的相關活動,包括:綠色商機合作日、綠色晚宴及交流午宴、綠色配對及綠色公眾日等,助參與者擴展人脈及協助客商尋找合適的合作夥伴,推介其產品和服務,拓展商機。去年MIECF活動期間僅是綠色配對活動共促成574場商業配對洽談,及有31項合作項目即場簽署落實。
為了協助各大企業客商了解澳門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努力成果,在最後一天(3月31日)的早上,將會安排技術參觀,走訪澳門具代表性的設施。當天下午,大會更為國際參觀者安排澳門觀光行程,處身澳門有趣懷舊的景點下感受流動的脈搏。
如對相關內容有任何查詢,請聯繫MIECF秘書處。
電話: 8798 9675
電郵:miecf@koelnmesse.com.hk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建立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管理制度、环保投入制度、公众参与制度,推动我公司的环境质量再上一个新水平,特制定本环境质量建设目标与政策。
一、总目标
动员各方面的力量,进一步加大环境质量建设力度,到2010年,各类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功能区的要求;到2010年,创造一个与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相适应的清洁、优美、安静、舒适的环境。
二、主要任务
针对我公司环保存在的薄弱环节,重点对环境污染、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治理,通过实施车辆排放治理、大气环境改善、环境噪声治理、固体废物处理,保证我公司在环境质量建设目标内的实现。
(一)水污染治理工作
通过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完善污水处理设施等手段,减轻地面水环境 污染,由安技部监察维修部和下级供应商实施。
(二)大气环境改善工作
通过加强机动车尾气监管,推广使用无铅汽油和低硫柴油,改良设备,减轻机动车尾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使空气质量总体水平保持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之内,空气污染指数不超过75,汽车尾气达标率不低于90%。加大车辆尾气的监管工作和治理力度,降低机动车尾气污染。
a.加强机动车尾气检测工作,把车辆定期年审中的尾气检测与不定期的抽查结合起来,并对排气超标车辆依据《深圳经济特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规定》给予整改。
b.在全公司行政车全面推广使用无铅汽油,拒绝购买含铅汽油和超标柴油。
(三)环境噪声治理工作
通过开展城市道路交通降低噪声污染,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控制在70分贝以内;2010年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控制在68分贝以内。
1、落实完成《深圳市城市交通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整治内容,减轻交通噪声污染。此项任务按《深圳市城市交通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执行。
2、进一步加大车辆鸣笛管制的力度,严禁车辆在禁鸣路段鸣笛。
3、加强对车辆防盗报警器的监管,减轻报警器的噪声污染。
4、严格各类噪声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对达不到相应功能区标准的噪声源,要限期整改。
(四)固体废物处理工作
加强废物的管理,提高废物集中处理能力,有效地控制固体废物污染。到2010年危险废物处置率达到100%。
(五)环境教育工作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各级员工的环境意识。通过建立全面性的环境科普教育活动,使环境保护深入人心、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
三、保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环境质量建设工作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开展,公司管理高层决定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小组。
(二)落实责任制由安全管理委员会领导下,指导各部门负责各辖区的环境质量建设,各部门按照责任分工做好本部门承担的建设任务。对环境质量建设的各项任务,各部门要拿出具体落实方案,并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报安全管理委员会,真正做到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
(三)健全管理法规要尽快配套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充分利用法律手段来推动各项建设工作的开展。
(四)保障环境质量建设所需的资金,按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各级部门上报安全管理委员会,由安全管理委员会统一调拨。各级部门要把环境质量建设投资纳入到投资计划项目去,保证环境质量建设任务的完成。
21世纪世界环保趋势与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思路
新世纪我国的环保产业具有很大的市场容量和发展潜力.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21世纪我国环保产业必须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技术上不断创新,才能适应世界环保发展的趋势,迎来环保产业发展的新时期.
作 者:宋乃平Song Naiping 作者单位: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116018刊 名: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NANNING MUNICIPAL PARTY COLLEGE OF C.P.C年,卷(期):15(1)分类号:F401关键词:生态 环境保护 环保产业 可持续发展
建立环保社会化投融资机制促进环保产业发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的环境保护投融资新机制,不仅是我国环境保护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标志,更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环境保护的客观要求,也是今后我国环境保护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由之路,对促进我国环境保护资本与投资市场的形成,加快环保产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 者:胥树凡 作者单位:国家环保总局刊 名:中国科技成果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年,卷(期):“”(10)分类号:关键词:
“环保产业迎来了春天”、“环保产业势头强劲”……近年来,类似的报道经常见诸报端,环保俨然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产业,在许多人看来前途一片光明。然而,许多环保业内人士提醒说,虽然环保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机遇,但是当前环保产业良莠不齐、市场化不足等问题,仍然有待破解。
环保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期
“节能环保产业过去这几年发展很快,每年大概以平均15%的速度增长。”中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指出,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与近年来国家节能环保政策和措施的制定与落实息息相关。
当前,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处于逐渐深化的阶段,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近两年来在污染治理上再三加码,环保产业市场潜力被快速释放出来。2013年8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首次提出要将节能环保产业打造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原来对(节能)环保产业并没有说支柱产业,但这一次明确了。”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在“2013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表示,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明朗,中国(节能)环保产业正在进入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主战场。
2013年9月,国务院又发布了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要着力把大气污染治理的政策要求有效转化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促进重大环保技术装备、产品的创新开发与产业化应用。
今年年初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承诺将在今年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分析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政府将投入2万亿元,在水污染事件推动、政策利好支持影响因素下,从事水污染处理相关环保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与国家政策相呼应,各省也相继出台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广东省近日就出台《关于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从积极推广节能环保产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和加快培育节能环保市场等方面提出了意见。该意见明确了广东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目标,即到2015年,全省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6000亿元,培育一批节能环保骨干企业,年产值超50亿元的企业达10家,超10亿元的企业达50家。
这些相关政策、意见的出台实施,无疑为环保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应该说节能环保产业的作用地位越来越高,也可以说它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春天。”骆建华说。
政策利好的同时,环境监管的不断强化,无疑也为环保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机会。“目前企业环保设施该上的基本都上了,但是关键的问题还在于运不运行,这就需要加强环保监管,环保这只手收紧了,市场也就出来了。”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监测科技处副处长王大力说。
今年,环保部发布公告,对2013年脱硫设施存在突出问题的19家企业予以处罚。19家企业被罚的脱硫电价款或追缴排污费合计4.1亿元。“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不得不让他们进行技术的革新进步,提升他们的标准。”全国绿色产业促进工作委员会新农村建设服务中心主任沈新榕表示。
“环保部处罚了对脱硫存在作弊现象的企业,而且也在不断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显然是要将国务院的一系列环保措施落到实处。随着环保工作不断深入,工业企业对于节能环保设备的投入将会显著拉动脱硫、脱硝、除尘及水污染处理设备等的需求,这对环保企业是一个机遇。”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环保行业研究员王健军提到。
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仍然有限
虽然各界一致看好环保产业的未来,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当前环保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仍然有限。”今年5月初,环保部发布的《2011年全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状况公报》显示:2011年,我国环保产品生产和环保服务的从业单位约1.3万家,营业收入3700亿元,从业单位的年平均营业收入仅为285万元。环境保护产品和环境保护服务营业收入占同期GDP比重不足1%,还远远不足以被称为经济支柱。
“环保产业的准入门槛比较低,行业素质良莠不齐。”王大力指出,目前部分环保公司只有几十个人甚至十几个人,人员不足、技术不够。可是为了生存,这些公司经常会承接一些他们本身难以独立完成的环保项目,结果由于不熟悉工业企业生产流程,提出的环保方案往往与生产实际脱节,或是环保方案实际操作起来难度极大,即使方案能够实行但是效果也不理想,这些公司往往几年过后就自然消亡了。
“与巨大的环保治理任务比,我国环保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也是因为规模小,缺乏市场竞争力是我国环保产业面临的第一大问题。其次就是技术开发能力弱,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王健军说。“规模小,是行业特点决定的。”王大力指出,与其他行业动辄上千万、上亿元的投资相比,环保治理项目的投资很多时候只有几十万或者上百万,项目的规模自然就限制了环保产业的发展规模。
“企业治污的自觉性不够也是限制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王大力指出,由于环保投入并不产生效益,目前一部分企业对于环保治理的态度仍然不是很积极,其在环保上的投入更多是形势所迫,目的也是应付政府的监管,流于表面工程。比如水处理设备,企业的目标不是长期稳定的获得达标排放,往往是检查的时候开机,检查结束就关机。加上目前环保执法力量不足,存在“小马拉大车”现象,这也让部分企业存在侥幸心理。
环保产业发展面临另外一个重要挑战还来自于公众的非理性情绪。公众和社会对水价、水质、水污染、选址、垃圾焚烧的关注和质疑,正在快速抬高环境服务的标准,而服务价格跟不上服务标准提高的步伐,也是当前环保产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污染治理项目,很多都属于政府管辖范围,政府行政手段的干预也限制了产业的正常发展,“有些政府主管的治污工程,企业不是想进就能进的,即使你技术再好他就是不给你做。”广州某水污染治理公司负责人提到。还有的领域,由于政府的重视力度不足,目前企业连运营模式都没有找到。以土壤修复为例,许多企业表示,该领域像早期的工业废水治理一样,没人重视、没人监督,也没有标准,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去做,因此这一领域目前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
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最为重要
“环保企业其实并不需要政府给予多少财政资金的支持,关键是要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胥树凡认为。
“环保产业要做大,关键在于把污染治理推向市场化。”王大力指出,治污的责任在排污企业,企业选择什么样的治污技术及治污企业,政府不应该过多干涉,应该放开让市场进行竞争,技术过硬就上,技术不过关就淘汰,这样才能够形成一个公平的竞争氛围。另一方面,可以交给市场的业务,也应该尽量放开,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司长熊跃辉就表示,环保部近期将出台关于加强环境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把污染物监测、企业环境监测、设施运营等更多领域交给市场。
此外,政府应该通过强化执法监管,为环保产业创造良好的市场。对企业的执法监管严格了,企业的治污积极性才会提高,只有企业的违法成本超过守法成本时,企业才会自主地加强环保投入。与此同时,要加强污染治理企业的信息公开,要把环保企业的治理效果、各项治理指标等向社会公布,信息透明之后排污企业就可以根据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而环保企业迫于这种竞争压力也才会不断提升技术水平。
再者,目前从国家到各省都出台了各种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这是令人振奋的,不过,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如何让这些政策真正落地。政府相关部门只有真正把环保产业列为扶持的重点新型经济产业,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加大环保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深化政、产、学、研结合,才能够有效把环保产业尽快培育成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否则的话,环保产业的大发展可能只会长期停留在政策文件及各类报道上。
“最重要的还是技术创新。”对于环保企业如何抓住发展机遇,进一步做大做强,王大力提出了建议。他指出,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污染治理项目都已经做得七七八八了,这一块的业务竞争大、利润低,企业如果要想有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向污染治理中剩下的“疑难杂症”进攻,这就需要企业练好内功。
在王健军看来,环保企业的发展还需要做好技术营销和推广工作。环保企业需要创意设计,需要技术的创新,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还需要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我们会首先优化设计,努力降低设备成本,降低能耗,以满足市场上更多客户的需求;其次,加大对高难度废水处理的针对性研究,包括出水的效果、剩余物的处理、有用物质的回收等等;然后就是多关注政府的政策导向,并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或产业相关团体进行沟通,在最需要的领域多下功夫。”澳大利亚创源科瑞环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Willem Vriesendorp表示。
中国能源环保产业协会是由国内外新能源行业和环保行业相关企业共同联合发起,并由最具有研发资格和从事能源环保生产的企业与个人自愿结成,具有社团法人资格,协会业务上接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建设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协会下设专家委员会(合同能源管理专业委员会、地热专业委员会、热泵专业委员会、节能服务专业委员会),会员服务部、培训部、项目部、投融资服务中心,协会专家委员会是协会的咨询机构,具有较高的行业号召力和影响力。
协会优势:
1.会员单位遍及全国,具有新能源开发,技术创新坚实基础和雄厚实力
协会会员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与全国各级能源环境科技研院所,大专院校,生产企业有密切的交往;同金融投资企业,资产评估单位也有广泛的联系,现与一批新型民营科研单位,能源环境技术交流、中介机构建立了互动信息,并在多年为生产企业服务中与众多企业建立充分信任的良好关系。
2.丰厚的社会资源
协会常务理事、理事中拥有一大批社会各界的中高级政要,大型知名企业等单位会员近500多家。还有港澳台地区的一批理事,形成致力于新能源环境科技创新的社会资源。协会拥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一批国内一流的知名专家和学者。
3.部委领导同志多次到协会视察和指导工作,对协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二、协会章程
中国能源环保产业协会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本团体的名称为中国能源环保产业协会(英文译名为:China Ener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Association英文缩写“CEEPIA”)。
第二条 中国能源环保产业协会(以下简称本会)是全国新能源环保科技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及教育、科研、生产、经营等单位自愿结成并依法登记成立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能源环保科技工作者的纽带,是发展我新能源环保科技创新的重要社会力量。
第三条 本会的宗旨: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全行业与会员单位的合法权益和共同利益,反映企业的愿望和要求,加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联系,推动会员单位之间、国际同行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发展节能型经济、建设节能型社会作出贡献。
第四条 本协会的组织原则是:入会自愿,退会自由;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全会服从本协会会员代表大会决议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第五条 本协会的会址设在北京市。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六条 本会围绕能源环保及相关学科领域开展以下业务范围的活动:
(一)调查研究新能源行业经济运行、企业改革、技术进步、资产重组等方面的情况,根据政府制定的新能源行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政策、技术政策、法律法规及行业改革与发展方向等为会员单位提供建议和服务;对与新能源发展有关的技术经济政策、贸易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贯彻进行跟踪研究,及时向政府部门反映新能源行业和企业的意见和要求。
(二)开展相关能源环境政策、法律、法规和技术咨询服务;
(三)收集、整理、分析和发布新能源经济与技术信息;跟踪了解国外同行的发展情况、国内外市场动态和技术进步趋势,进行市场预测预报,为会员单位、新能源行业、政府和社会提供信息服务。
(四)组织会员单位、新能源企业赴国外参观学习、交流及商务考察活动;为国内新能源企业开拓国外市场提供咨询服务。
(五)承办政府及有关部门在转变职能中委托、交办的各项工作和任务;
(六)组织展会、研讨会、论坛、培训等
(七)编辑内部资料和协会刊物,与出版社合作出版书籍。
第三章会员
第七条本会的会员分为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两类,能源环保事业单位和其它社会组织可申请作为本团体的单位会员,能源环保系统热心于新能源科技的人士可申请作为本会的个人会员。
第八条申请加入本会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本会的章程;
(二)有加入本会的意愿;
(三)自愿从事或参与本会业务范围内的一项或几项活动;
(四)个人会员应该是在能源环保系统领域内具有一定影响的人士;
(五)单位会员应该是能源环保系统形象较好,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事业单位和其它社会组织
第九条会员入会的程序是:
(一)提交入会申请书;
(二)经理事会或其授权的机构讨论通过;
(三)由理事会或其授权的机构发给会员证。
第十条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本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本会的活动;
(三)获得本会服务的优先权;
(四)对本会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五)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第十一条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行本会的决议;
(二)维护本会合法权益;
(三)完成本会交办的工作;
(四)按规定交纳会费;
(五)向本会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和信息。
第十二条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团体,并交回会员证,会员如果1年不交纳会费或不参加本团体活动的,视为自动退会。第十三条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
第四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
第十四条本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
(三)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四)决定本会终止事宜;
(五)决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十五条会员代表大会须有2/3 以上的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第十六条会员代表大会每届5 年。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2/3以上会员表决通过。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1 年。
第十七条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 在闭会期间领导本会开展日常工作, 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
第十八条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选举和罢免会长、执行会长、副会长、秘书长;
(三)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四)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决定会员的吸收或除名;
(六)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
(七)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领导本会各机构开展工作;
(九)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十)决定其他日常重大事项。
第十九条理事会须有2/3 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 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2/3 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条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二十一条本会设立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由会员代表大会或理事会选举产生,分别由会长1人、执行会长1人、副会长若干人组成、秘书长1人、常务理事若干人组成,常务理事的人数原则上不超过理事总人数的1/3;常务理事会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第十七条第一、三、五、六、七、八、九、十项的职权。常务理事会对理事会负责。
第二十二条常务理事会须有2/3 以上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常务理事表决通过方能生效。第二十三条常务理事会至少一年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二十四条本会的会长、执行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政治素质好;
(二)在本会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
(三)会长、执行会长、副会长、秘书长最高任职年龄一般不超过70 岁,秘书长为专职;
(四)身体健康, 能坚持正常工作;
(五)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的;
(六)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十五条本会会长、执行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如超过最高任职年龄的,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
第二十六条本会会长、执行会长、副会长、秘书长每届任期5年。会长、执行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任期原则上不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延长任期的,须经会员代表大会2/3 以上会员代表决通过方可任职。
第二十七条本会执行会长为本会法定负责人。本会法定负责人不兼任其他团体的法定负责人。
第二十八条本会会长、执行会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常务理事会;
(二)检查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
(三)代表本会签署有关重要文件
第二十九条本会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 组织实施工作计划;
(二)协调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开展工作;
(三)提名副秘书长以及各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主要负责人, 交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决定;
(四)决定办事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专职工作人员聘用;
(五)处理其他日常事务。
第五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二十九条本会经费来源
(一)会费;
(二)捐赠;
(三)政府资助;
(四)在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五)利息;
(六)其他合法收入。
第三十条本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会员会费。
第三十一条本会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第三十二条本会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第三十三条本会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任出纳。会计人员必须进行会计核算, 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三十四条本会的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会员代表大会和财政部门的监督。资产来源属于国家拨款或者社会捐赠、资助的,必须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并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五条本会换届或更换法定代表人之前接受理事会的财务检查。
第三十六条本会的资产,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三十七条本会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和保险、福利待遇,参照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三十八条对本会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报会员代表大会审议。
第三十九条本会修改的章程,须在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后15日内生效。
第七章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产处理
第四十条本会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销的,由理事会向常务理事会提出终止动议。第四十一条本会终止动议须经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同意。
第四十二条本会终止前,须在有关部门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四十三条本会终止后的剩余财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本会宗旨相关的事业。
第八章纪律
第四十四条
第四十五条
第四十六条
第九章附则
第四十七条
第四十八条
“绿色奥运”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三大主题之一,北京市政府开展绿色奥运行动计划,旨在彻底改变北京市环境面貌。
北京国家环保产业园区是原国家经贸委2001年向国务院报送的《关于支持北京2008年绿色奥运行动计划》中提出的在北京重点建设的四个示范园区之一。园区选址在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域内,位于京津塘高速公路西侧、六环路南侧。规划总面积6.84平方公里。从2002年11月起,园区开发、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已全面启动。
基本情况和发展目标
2002年10月14日,原国家经贸委正式批复(国经贸资源函
【2002】150号)同意建立北京国家环保产业园区。同年12月23日,市政府(京政函【2002】102号)同意将北京国家环保产业园区列为市级开发区。
目前,园区基础设施达到“九通一平”标准。“九通”是指:道路、供水、雨水、污水、天然气、电力、通讯、有线电视、网络畅通;“一平”是指土地平整。此外,园区正在积极筹建集中供暖中心,年内即可完工,基础设施将达到“十通一平”的标准。
北京国家环保产业园区按照“一体两翼”,即以环保产业为主体、以高新技术企业和外向型经济为两翼的产业格局进行招商引资。目前园区规划范围内入驻企业160家,投资总额45亿元。其中,主体入驻规模企业有桑德、海斯顿、好利来、纳尔特漆业等为代表的38家,-1-
投资总额44.1亿元。2004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9.2亿元,同比增长71%;实现工业增加值2.13亿元,同比增长54%;实现税收5035万元,同比增长110%。园区已通过ISO9000和ISO14000质量环境兼容管理体系的审核认证工作,档案管理工作达市二级标准。
园区重点企业简介
北京桑德环保产业集团
北京桑德环保产业集团是一家专业从事市政、工业水处理及垃圾治理领域的投融资、系统集成、设备制造等服务的高科技大型环保企业。自1994年成立至今,专业从事市政水处理、工业给水与废水处理、城市垃圾处理等环境工程的技术的开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施工、污染治理设施的托管运营等工作。桑德集团作为中国环保产业界的领军企业,是国家环保总局认定的重点骨干环保企业,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常任理事单位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中国企业联合会环境科学分会主任单位,国家级中关村科技开发试验区50强企业,并作为中国环保行业唯一代表参加了“99《财富》全球论坛”。
北京海斯顿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海斯顿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是集环保技术创新、环保设备制造、环保产品集成供应和相关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高科技环保企业。公司拥有面积近20000平方米(一期)的国内行业最大的环保设备生产车间,工艺装备配置完备,关键工艺拥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重大精稀”生产设备及生产线。
北京好利来工贸有限公司
好利来公司诞生于1992年,它是全国最大的烘焙食品企业,拥有员工三千多名。公司的业务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饼店连锁系统,已在东北、华北、华东、西南、西北等五十多个大中城市开设了近二百多家连锁店,产值达1.5亿元;二是包装食品的现代化工业生产与销售,主营好利来月饼及其它包装食品。
纳尔特漆业(北京)有限公司
纳尔特漆业(北京)有限公司是新加坡纳尔特漆业有限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全资子公司,是世界居于领先地位的涂料生产大型跨国集团。该项目在环保园区占地面积100-150亩,拟建一座现代化的、多功能的、符合国际标准的基地,并使之成为纳尔特漆业(北京)有限公司在国内主要的生产与科研基地。该公司年生产总值预计可达到28亿元人民币,年上缴利税过亿元,将成为中国最具有规模的涂料科研、开发、生产基地。
园区明确以环保产业为主体,以高科技产业、汽车电子产业为支点的发展框架。突出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导产业相承接的作用,重点发展汽车电子、航空电子、汽车零部件等产业,突出环保主题,打造环保园区特色。继续增加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打造园区品牌,加强大项目引进、形成产业支撑;积极推进机制和体制创新,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一流园区。
IMO通过新船能源效率指标
国际海事组织(IMO)和欧盟执行委员会近日针对海上运输的碳排放和能源效能分别展开会议,并订立准则,以减少船运对全球暖化的影响。由2013年开始,所有新船须符合IMO新的能源效率设计指数。而由2015年开始,船只在欧洲部分海域的碳排放量亦会受到限制。
IMO成员国代表在伦敦举行会议,经投票表决后通过新方案。外电消息指出,由2013年开始,所有400总吨或以上的的新船从明年1月1日起,必须达至新的能源效率设计指数(EEDI),将碳排量降低10%;2020年至2024年间再减少10%;2024年后要达到减排30%的目标。已下水的船只,亦要符合船舶能效管理计划(SEEMP)中列明的准则。
IMO将容许各国造船业透过改用新的碳减排系统,或者任何方式达至要求。
这次决议有48个国家赞成,5个国家反对,12个国家弃权而获得通过。反对或弃权的国家中,包括中国、沙特阿拉伯和南非等新兴经济体系。他们要求IMO提供6年宽限期,让他们有充足时间改善科技以达到要求。
IMO运输及环境政策专员希尔明说:“这是正确的决定,只是EEDI的新规定来得太迟了。如果IMO还不快点对现有船只采取行动,欧盟将比IMO更快在欧洲地区实施限制。”
IMCA发布关于卫星定位系统选择的新指南
对于海上应用来说,选择适当的卫星定位系统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国际海事承包商协会(IMCA)发布有关卫星定位系统选择指南的原因。据IMCA称,该系统的选择往往不被重视,特别是动态定位(DP)方面,然而使用不合适的系统通常会导致项目执行的滞后、船舶停机,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会损害船舶设备。
在出台“海上应用的卫星定位系统选择指南”(IMCA S 018)时,国际海事承包商协会解释说,这些事故引发的成本远远超过从一开始就购买适合的卫星定位系统的成本。有些章节还介绍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NSS)的类型、增强技术、服务提供者、选择理想的系统该考虑的问题、推荐的系统,以及术语表和一些参考。
“无论从业务还是安全前景来看,在选择系统的过程中清楚地了解需要考虑的主要标准是至关重要的,”IMCA技术总监Jane Bugler说,“GNSS和服务的广泛可用性和相对便宜的价格使得他们被当做一种商品。这也导致在适当的系统的选择中越来越不被重视。”
( 通讯员吴永霞编译)
国务院批准设立舟山群岛新区 系首个海洋经济国家级新区
7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就“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正 式对外公布: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之后的第四个国家级新区——舟山群岛新区,已于6月30日正式获批设立,标志着中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功能区正式成立。
根据国务院批复精神,舟山群岛新区范围为舟山市现有行政区域范围,功能定位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发展目标是建成我国大宗商品国际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我国东部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我国海洋海岛科学保护开发示范区、我国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我国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
舟山,是全国唯一以群岛设市的地级行政区,由1390个岛屿组成,有着良好的海域深海岸线,深水岸线总长280公里,占全国的18.4%,水深20米以上岸线超过100公里,是建设良港的优越地区。其区域总面积2.22万平方公里中海域面积2.08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440平方公里的分布让其独具“陆小海大”格局。依托地处我国东部黄金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的优势区位及富集的海洋资源,舟山人为自己赢得了“中国海鲜之都、海洋经济强市、祖国渔都”等诸多桂冠。
欧盟拟严格控制船舶硫排放
欧盟委员会日前发表一份公告,建议从2015年起,通过减少船舶燃料中的硫含量,严格控制航运带来的空气污染排放。
此项建议修改了船用液体燃料的硫含量标准,并将国际海事组织的相关新标准纳入欧盟法律。由此,从2015年起,在波罗的海、北海和英吉利海峡等敏感海域行驶的船舶,其燃料的最高硫含量将从目前的1.5%降至0.1%,而在欧洲的其他海域,船舶燃料的硫含量标准从2020年起将从4.5%降至0.5%。
欧盟委员会说,此项建议将提交给各成员国和欧洲议会讨论,如能通过,将在2015年至2020年间逐步实施。到2020年,可望分别削减船舶排放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颗粒污染物近90%和80%。
实施更严格的船用燃料标准,意味着航运成本大幅增加。据统计,欧盟各国的航运业可能为此支出26亿至110亿欧元。但欧盟委员会说,由于此举改善了空气质量,对健康有益,能在医疗卫生领域节省340亿欧元的开支,其效益远高于航运业的成本增加。
为了减轻船用燃料标准变化给各行业带来的冲击,欧盟委员会还建议,船舶也可继续使用现有含硫量标准的燃料,但应以“等效措施”来控制空气污染,比如在船舶上安装废气净化装置等。欧盟委员会认为,这种减缓措施不仅可控制污染,也可提高燃料利用效率。
中国海运船队规模跃居世界第三
2011年“中国航海日”活动庆祝大会在浙江舟山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出席。
据悉:“十一五”末我国已拥有运输船舶17.8万艘、18040.9万载重吨,载重吨较“十五”末增长了77%,海运船队规模跃居世界第三。
“十一五”期间,我国作为航运大国、港口大国和集装箱运输大国,在世界海运界的地位显著提升,连续11届当选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成为世界海运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在国民经济和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长期承担我国90%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近94%的进口原油99%的进口铁矿石的接卸任务,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
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一,22个港口进入亿吨大港行列,在世界前20位大港和集装箱大港中,中国大陆分别占12个和8个。港口大型化、专业化程度已居世界领先水平。
长江、京杭运河已分别成为世界上运量最大、最繁忙的通航河流和人工运河。
截至2010年底,造船完工量占全球份额由2006年的19%升至43.6%,新接订单量由30%升至48.5%,我国手持船舶订单由23%升至40.8%。造船三大指标全面超过韩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港 口
太仓港今年有望跻身“亿吨级”
作为长江集装箱运输第一大港,太仓港已成为引领区域经济提速发展的强大引擎。
据介绍,太仓港拥有各类码头泊位5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8个,集装箱位10个,设计吞吐能力为9780万吨、435万标箱;目前开通航线总数为89条,其中外贸航线10条、内贸航线28条,每月靠泊集装箱班轮1200艘次,全球前二十大班轮公司全部在太仓港开展业务。同时,通过推出区港联动、虚拟口岸等举措,使得货物从太仓港进出在成本上可节约每标箱200元,时间上至少节约1天,结单退税可提早3周。目前来太仓港走货的企业已达2600多家。
今年上半年,太仓港预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3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4789万吨,其中6月份集装箱吞吐量更是创下历史最高纪录,突破了28万箱。预计今年太仓港将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0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从而跻身亿吨级大港行列。
圣彼得堡港计划开发新集装箱码头
据悉,俄罗斯位于波罗的海最大港口 圣彼得堡港正计划新建一个集装箱码头。该码头将在原有货运码头的基础上,通过升级改造,建成2个岸线总长480米的集装箱码头,码头前沿水深为11.5米。该码头改造项目融资将通过欧洲复兴银行的贷款获得。新集装箱码头未来吞吐能力将达150万TEU。
上海拟扩建洋山港 吞吐能力将提高四成以上
上海将开展洋山港第四期扩建工程,预计将令该港的吞吐能力提高四成以上。
上海同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洋山港建设的总工程师王宣表示,市政府正在等待国家发改委的批准,预计投资逾100亿元用于开发新的深水泊位。
扩建项目将于2015年完工,年吞吐能力预计为400万TEU。
上海作为世界最繁忙的货柜港口,去年吞吐量为2900万TEU。洋山港于2005年底投入运行,去年吞吐量达1000万TEU。
王宣说,扩建时机与业务增长相辅相成。
上海港半年箱量增10.5%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最新公布数据显示,上海港今年首6个月集装箱量约1531.6万标箱,同比增幅10.5%;实现货物吞吐量约23613.2万吨,同比增11.66%。6月份当月,上港集团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62.1万标箱、货物吞吐量4095.5万吨。
通盘来看,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量总计7770万箱,同比增长12.9%;货物吞吐量44.2亿吨,同比增长13.2%,这表明上港集团的集装箱、货物吞吐量增幅均低于全国水平。
上港集团上半年集装箱、货物吞吐量持续增长,得益于长三角进出口形势依然良好,以及宝钢等特大型企业原材料和製成品的巨大运输需求。
今年上半年,内地港口主要货类运输需求旺盛,国家交通运输部亦与铁道部签署推进“海铁联运”的合作协议,共同加快发展跨区域、跨部门的集装箱多式联运,此举为内地港口增加货源提供了支持。
与此同时,上港集团自身也意识到,港口简单依靠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保持高速发展的方式,已经不可持续,由于港口产能的结构性过剩,港际间竞争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从某种程度上竞争将更为激烈,港口靠以往“规模拉动型”的发展方式,在新形势下难以发展。
天津港拟建人工港岛
天津港集团董事长于汝民日前表示,在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方案获国务院批准后,为推动东疆港建设成为自由贸易港区,天津港将在东疆以东海面建一个30平方公里的世界级人工港岛,为承载未来自由贸易港区发展提供空间。
天津港作为吞吐量世界第五大港,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目标已基本实现。未来15年内,天津港集团将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目标建设世界一流的企业。
据了解,截至2010年末,天津港全年货物吞吐量突破4亿吨,集装箱年量突破1000万标箱,航道等级提升至25万吨,码头等级达到30万吨级,成为世界上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港。
到“十二五”末时,天津港集团资产规模有望达到1100亿元,营业收入将超过300亿元。在四大产业中,港口装卸业在“十二五”期间将突出调整优化港口生产布局,突出加快集装箱发展。2015年将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5.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800万箱。
此外,天津港还将推进用人机制改革,放宽进入门槛,适当提高利润分红比例,形成符合国际化运营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十一五”期间天津港陆域面积达到107平方公里,到“十二五”末,土地资源面积有望达到165平方公里。天津港还将围海建造一个30平方公里的世界级人工港岛,为未来自由贸易港区发展创造承载空间。
公 司
沪东中华获10亿美元LNG船订单
据悉,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已接获日本商船三井和中国海运集团合资企业新船订单,将建造四艘LNG船, 每艘LNG船载运量为17.2万立方,每艘造价约在2亿-2.5亿美元之间,价值约10亿美元。这是沪东中华第一份大型LNG船出口订单。
据了解,其中两艘LNG船将由日本商船三井与中国东方液化天然气运输投资运营,另两艘LNG船将由商船三井与中国北方液化天然气运输投资运营。
中国东方液化天然气运输投资、中国北方液化天然气运输投资系由中国海运集团分别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建立的联合企业。
中海绿舟计划赴港IPO 集资金额约2.5亿美元
据外电报道,中海绿舟控股公司计划来港首次公开募股,集资金额约2.5亿美元(19.5亿港元)。
据彭博社引述条款内容,该公司会发行6亿股,约90%新股所得款项,将用於购买集装箱及扩大公司可租箱箱量。
中海集团是中海绿舟控股的最终控股股东。该公司专营集装箱租箱业务与供应,目前持有上海环宇旗下4家箱厂的25%至28%的少数股权,上海环宇一直是稳定可靠的供应商,尤其是在集装箱市场供不应求的时候,该良好关系保证了中海绿舟能够拥有足够的箱源,同时,中海绿舟与世界前5大集装箱制造商保持良好的业务关系,包括中集集团、胜狮、常州新华昌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及马士基。
公司已进行全球布局,在全球销售网路、堆场服务网路及二手箱的销售网路等方面,全力完善,降低堆场待卖二手集装箱的库存,以保证较高出租率。
目前,公司通过分布在欧洲、美洲、新加坡、韩国、台湾、香港及上海的7个市场销售网点所构成的销售网络向全球38家班轮公司提供租箱服务,并透过32个国家和地区的139个堆场管理退租集装箱。
中外运长航在台设代表处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日前正式在台设立台湾代表处,未来将实质拉近与台湾合作伙伴的沟通距离。
目前,中国外运长航台湾代表处的工作主要是:加强与台湾合作伙伴的合作默契,共同提升服务品质努力;与台湾主管物流业务单位有良好的沟通管道,更即时了解台湾的政策、市场和客户的相关资讯;为集团企业内部相关人员及重要客户来台进行商务活动提供协助与接待;进一步开拓目前已合作之台湾企业新的物流服务需求。
招商局国际或将与斯里兰卡敲定码头项目协议
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6月9日表示,预计将很快和斯里兰卡政府敲定在科伦坡兴建和运营集装箱码头的相关协议。
此前,招商局国际曾在去年9月份表示,由该公司和斯里兰卡公司Aitken Spence PLC (SPEN.SL)组成的投标联营体已和斯里兰卡政府就科伦坡港(Port of Colombo)扩建项目中的一个集装箱码头建造与经营项目达成不具约束力的协议。该集装箱码头将与现有科伦坡港相邻规划,年计划吞吐能力为240万标准箱。
招商局国际早些时候曾表示,将持有该项目55%的股权。
此外,招商局集团(China Merchants Group)董事长傅育宁周四表示,受行业周期、中东政局动荡以及欧洲债务危机担忧重燃等因素影响,旗下港口业务在第二季度一度面临需求疲软的困扰。不过他也表示,预计下半年市场需求将加速回升,预计全年港口业务吞吐量将增长10%,增幅低于2010年的19%。
马士基加入世界海洋委员会
A.P. 穆勒 - 马士基团体加入世界海洋委员会,为海洋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全球领导和协作提供支持。成为世界海洋委员会的签约方后,马士基将通过在各私营部分行业间的合作,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治理贡献气力。世界海洋委员会是唯逐一家联合众多海洋行业实现海洋可持续使用的国际组织。
马士基的环境策略誓要保护海洋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洋运营所造成的影响。 关于世界海洋委员会世界海洋委员会是海洋可持续发展和治理领域前所未有的全球性跨部分行业领导同盟。它正在集各公司之力打造公道的平台,以期制定出以科学为依据的解决方案,解决海洋业务群体共同面对的海洋环境挑战。WOC 将着手教育其他海洋利益相关者,充当海洋可持续发展政策论坛和流程的线人喉舌,推动海洋业务群体就紧要题目采取步履。WOC 正在联合一些积极主动的领导企业,共同制定整个海洋业务群体协调一致的步履方案。例如,于7 月13-14 日在华盛顿举行海洋空间规划全国业务论坛,届时将召集一批有责任感的海洋企业,为美国海洋规划工作出谋献策。
大连船舶重工将建世界最大修船拆船厂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建设位于长兴岛的拆船厂已经动工,将在明年6月正式启动,年均可拆船75艘、5万-30万吨船舶。到2013年,总投资30亿元占地近10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修船和绿色拆船基地将部分建成投产, 并将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修理/拆船厂。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负责人介绍说,大连船舶重工集团修/拆船基地将形成绿色环保循环经济系统。“拆船产生的废钢可以循环到钢厂炼制成新的钢材,新的钢材用于新船建造和维修,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战略联盟促成了原材料的循环使用。
这次新建设的拆船厂,投资规模为9亿元人民币,大船集团拥有67%的股份,鞍钢集团拥有15%,新加坡太平船务公司拥有其余18%。
另外,大船集团还计划投资3亿美元,在附近50万平方米的土地,建设大型修理船厂,在这里可以进行最多30万载重吨船舶的修理,与拆船厂共同使用内壁。
环 保
国际海运服务(IMS)公司推出碳减量新计划
近日,国际海运服务(IMS)公司与游艇碳减量联盟(Yacht Carbon Offset)联合推出了一种减少碳排量的计划。
根据这项计划,船舶燃料燃烧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抵消等量的绿色能源项目的削减。“国际海运服务(IMS)公司很关注气候变化,一直致力于用保护环境的可持续方式来管理我们公司的运作,”IMS的首席运营官Brendan Cooley表示。“因此,我们是世界上第一家为客户提供碳抵消计划以满足他们个性化需求的航运公司。”
(通讯员 赖楠编译)
青岛港获环保大会“碳金创新价值奖”
在以“经济转型与发展中的低碳使命”为主题的第四届世界环保大会上,“国际碳金奖”最佳表现者颁奖盛典同时举行,青岛港集团荣膺 “碳金创新价值奖”,成为全国港航系统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上台领奖并发表获奖感言,同时向大会发表《实现绿色发展共建美好家园》的主旨演讲。
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涉及到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新兴经济发展形态。为适应这一发展形势,世界环保大会首次以“低碳转型最佳实践价值”为衡量标准推出了“国际碳金奖”,其中的“碳金创新价值奖”是面向世界五百强、大型国有企业而颁发的重要奖项。青岛港集团荣膺“碳金创新价值奖”是对青岛港多年来抓好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港口所取得业绩的充分肯定和最高奖励。
风力发电机配套全球首艘风力渡轮
作为世界上第一艘载客渡船,“StenaJutlandica”号渡船在船首配备了2台风力发电机,通过供电和降低燃油耗为斯特诺航运公司的环保努力做出贡献。
据斯特诺航运公司技术和人力资源部主管RobertAkerlund介绍,“根据公司的节能计划,公司目前正在推进200个环保改进项目,该项目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项目。斯特诺航运公司具有率先开发各种新的解决方案的传统。”
2台风力发电机安装在4米高的船首桅杆上。2台单台功率为4千瓦的风力发电机将为该船的电网提供电源,而且由于风力发电机安装在船首,因此可以减少空气阻力。
2台风力发电机每年可以发电大约23000千瓦.时,发出的电力相当于四个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量。此外,风力发电机发出的电还可以用来照明Jutlandica号渡船的汽车甲板。由于减少海上空气阻力,该船每年可以节约燃油耗80-90吨。这相当于28个家庭一年加热的耗油量。
混合动力汽车船明年落成 停泊时达零碳排放
日本商船三井昨公布最新混合动力汽车船的外形及基本设计,旨在开发一个减少远洋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系统,甚至可在船停泊时达至零碳排放,预计该船于2012年6月在三菱重工神户造船厂完工。
该船配备一个混合电力供应系统,由三菱重工、三洋电机组及商船三井的专家合作开发,将太阳能电池板设在船甲板顶层,结合锂离子电池储存电力,可产生160千瓦电力,等如其他船舶系统的10倍,是全球最强电力的系统。
锂离子电池可储存2.2毫瓦时的电力;而当船停泊时,太阳能电池板在船航行时储存的电力可用来推动船系统。该套系统弃用柴油发电机,使汽车船可在码头达至零碳排放。另外,锂离子电池置于船底,代替固定船压舱物的位置,因此不会影响汽车船运载的汽车数量。
汽车船两旁近船尾印有SOLAR HYBRID标志,表明其混合动力系统及使用天然能源。该船的容量为6400辆标准乘客车,全长199米,型宽32.26米,食水9.275米。
Navis动力定位系统配套生物燃料船
芬兰 Navis Engineering公司近日接获合同,为STX芬兰正在建造的“Aura II”号供应NavDP4000动力定位系统,该船是1艘多用途干货物船和波罗的海浮油回收船,是首艘完全采用液体生物燃料的商用船,计划2012年交付。
“Aura II”号将配备Navis DP1级系统,入级法国船级社。该系统将新技术融入到上一版本Navis IVCS元素中,采用触屏操作,可以快速进入所有功能,其电力管理系统能快速启闭,新型推进能力图表,能实时显示所有可能的控制力。
据Navis公司透露,自该公司首次推出DP系统的10年来,已交付了350多套动力定位系统。
口 岸
台湾地区海运进入新转型期
台湾地区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日前称,两岸直航发展迄今,不论货运、客运都是重要发展项目,其中包括基隆、高雄新建客运码头及航港大楼。
基隆港今年截至6月底,货物装卸量已达5600多万吨,较去年同期成长4.58%;集装箱装卸量达114万多TEU,较去年同期成长5.47%。
高雄港今年1至5月份船舶进出港艘次、船舶总吨位、货物装卸量及集装箱装卸量均有成长,其中船舶进出港艘次为15000艘次,较去年同期成长 2.71%;船舶进出港总吨位为3.4亿吨,较去年同期成长6.72%;货物装卸量为1.8亿计费吨,较去年同期成长5.71%;另货柜装卸量达400万 TEU,亦较去年同期成长成长6.23%。
上海拟定启运港退税试点配套操作方案
在6月24日召开的“2011中国国际航运高峰论坛”上,浦东新区副区长朱嘉骏表示,上海方面已拟定启运港退税试点的配套操作方案,并希望尽快启动该项工作,这意味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所谓启运港退税政策,是指国内货物只要确认离开启运港发往洋山港区中转至境外,即被视同出口并办理退税。如果洋山港区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将会吸引更多的中转量。有望达到与韩国釜山港相同的竞争力。
据了解,上海市在制订洋山港启运港退税配套方案过程中,一直都在和青岛、武汉等试点启运地海关共同研究草拟相关监管措施,对启运港退税货物有效监管。朱嘉骏昨天透露,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青岛和武汉在内的配套试点操作方案,并上报国务院相关部委,将积极争取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等部委支持,尽快启动试点。据悉,青岛和武汉一个是沿海港口,另一个是内陆港口,它们一是长江中转,一是沿海中转,均是上海港主要的箱源地,可以全面地发现和检验启运港退税政策在监管和实施。
中日韩即将实现动态船期数据共享
在6月22日落幕的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NEAT-NET)第二次技术会议上,来自中国、日本、韩国三方代表团就动态船期数据元、代码集以及三方物流信息系统接口标准等内容达成共识,从而为下一步三方各自进行互联系统开发建设、测试港口动态船期数据共享奠定了基础。
根据NEAT-NET路线图行动计划,中日韩三方将在第一阶段实施动态船期接口改造,从而实现三国间的动态船期数据共享;而集装箱运输作为目前最为成熟和标准化的运输方式,比较容易进行合作和推广,第二阶段还将实现三方集装箱动态数据互联共享。
据了解,在NEAL-NET秘书处的组织下,宁波—舟山港、浙江电子口岸有限公司和宁波国际物流发展有限公司作为试验单位,目前正参与三方互联标准和技术的研究、验证工作。
武汉将筹建长江中游首个航运交易所
目前,全国仅有的两个航运交易所,一个位于长江上游的重庆,一个在长江下游的上海。而被国务院确定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武汉也正在筹备组建航运交易所,有望于今年11月挂牌。
“武汉长江航运中心大厦应当充分发挥航运交易功能。”昨日,在大厦项目开工仪式上,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局长助理燕太祥告诉记者,“航运交易功能是航运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武汉航运交易所对于打造武汉长江航运中心的作用巨大。”
据悉,上海、重庆的航交所都是围绕信息发布、政府服务、航运交易等三大基本功能进行建设和运营。其中航运交易功能主要体现在船舶交易和运力交易上。
目前,在武汉市工商局注册的航运服务型企业共968家,涉及货运代理、船代、船舶租赁、船舶交易、船舶修理、拆船、国际货运等类型,大多小而全,产业集群度不高,配套能力较弱。
武汉市船舶交易活动始于1954年,是全国最早从事船舶交易活动的城市之一。据统计,武汉现有50家从事船舶交易的中介组织,去年交易本籍船舶30余艘,实现交易额约7000万元。相对于船舶交易发达的舟山、芜湖等地,武汉船舶交易市场的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较低,存在着企业分布零散和规模小、市场组织无序等问题。
【环保产业政策】推荐阅读:
环保产业可行性报告10-03
合肥环保产业发展现状10-07
相关节能环保政策11-09
环保环保作文06-18
文化产业政策09-21
产业政策建议10-14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07-07
产业政策认定请示07-28
关于环保的作文:环保起来07-15
环保技术员环保职责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