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旅游产业规划

2024-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惠州旅游产业规划(精选7篇)

惠州旅游产业规划 篇1

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规划理念新颖、思路清晰,规划设计成果内容全面,规划定位合适、功能布局合理,用地适应性评价、空间管制、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具有较强的前瞻性,规划成果基本符合《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要求,经修改完善后可按程序上报。根据规划方案,规划范围包括仲恺高新区“四园五镇”,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规划重点: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合理规模和发展空间、城市空间结构和风貌特色、交通网络、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发展时序等,并针对性地规划了新能源产业园、移动互联网产业园、LED产业园、液晶产业园四个专业园区。未来仲恺高新区将打造成为具有国际一流品质的现代创新型、生态城市型高新区。

惠州旅游产业规划 篇2

1 惠州市惠城区现代农业观光园规划现状

1.1 项目概况

惠城区现代农业观光园位于惠城区小金口街道与汝湖镇交界处, 面积325.95 hm2, 周边环境优美, 旅游资源丰富。园区内以丘陵为主, 梯田、沟壑纵横。划分为6个功能区:园艺观赏休闲区、苗木培育种植示范区、现代花卉园林精品展示区、科研教育培训区、绿色生态餐厅和体验式农业种植试验区。

1.1.1 项目针对市场

惠城区现代农业观光园所针对的主要人群, 从年龄方面来说, 主要是20~50岁所在城市及周边城市居民, 其次是51~65岁所在城市及周边城市居民。观光农业旅游首先是城市居民休闲的“后花园”, 不能依托国际市场。项目有力地推动了花木园艺实现产业化、现代化、规模化, 辐射带动惠州市的花木园艺作物的发展。

1.1.2 主题规划定位

惠城区现代农业观光园是集科研、教育培训、苗木花卉培育种植和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 在全面建成后, 成为科技化、生态化、园林化和科普化的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园区, 其中观光园内的种植基地作为现代农业实习基地, 为相关院校培训实习生提供必要的条件。

1.2 项目规划原则

1.2.1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

根据全区各镇 (街道) 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发展水平, 分类规划, 因地制宜, 确定不同区域的有时产业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 对不同的地形条件选择适宜的果树品种类型并结合园林景观以及道路和基础设施进行合理规划[1]。

1.2.2 植物景观为主、兼顾景观多样性的原则

为避免景观类型单一, 规划中尽量发掘人文景观, 适当兼顾亭台楼阁及山坡奇观的点缀, 充分体现农业示范观光园景观多样性[2]。

1.2.3 市场经济原则

以周边的市场需求为主要导向, 以多功能农林开发和高端“生态休闲度假”为主要卖点, 培育符合主流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产品, 以市场营销的观点来开发观光农业旅游产品[3], 同时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2 惠城区现代观光农业园规划的优劣势

2.1 惠城区现代农业观光园规划的优势

2.1.1 重视可持续发展

惠城区现代观光农业园区的规划, 不仅重视了景观及旅游观光方面的规划, 而且结合了农产品的综合开发和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有的甚至没有涉及, 对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重视, 防止了将园区作为旅游资源而忽视土地保护、农业资源保护的问题。

2.1.2 选址分析全面, 客源有优势

惠城区现代农业观光园区的选址涉及到园区的区位、交通和客源等外部条件和园区内部自然环境资源、文化资源、生产基础等诸多内部条件, 在选址时进行了充分考虑, 选择了交通较为方便的郊区, 从而将观光旅游在客源竞争方面受到的限制最小化, 在客源上较有优势。

2.1.3 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尊重

充分分析和尊重了所在基地的自然资源现状, 体现乡村田园风光的特色和观光农业的本质, 对功能区的划分充分考虑到了本地有特点的地形、地貌并进行重点保护, 防止人为破坏, 也防止了不合理的景观设施出现。这样不但节约了投资资金, 而且保护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特征, 保留了农业观光园的本质特色。

2.2 惠城区现代农业观光园规划存在的问题

2.2.1 定位模糊, 项目设置雷同, 缺乏特色

惠城区现代观光园在规划过程中, 园区定位不够清楚, 部分项目设置雷同, 使园区丧失特色, 从而丧失对游客的吸引力和自身竞争力;惠城区现代观光园至今的重点仍然停留在观光或采摘体验层面, 并没有充分挖掘出各自的生态特色。同时, 该园区空间面积较大, 没有明晰的边界, 给园区经营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也不利于园区建设资金的集中投入。

2.2.2 忽视农业观光园的季节性差异明显

惠城区现代观光园的旺季、淡季比较明显, 目前主要业务之一是果蔬采摘体验, 但农业靠天吃饭, 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明显。园区客流量最高的季节是夏季和秋季, 这时在果蔬采摘上有天然的优势。但到了冬天, 很多作物都不能生长, 形成了淡季, 这时园区基本闲置, 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2.2.3 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

现代农业园区需要道路、水利、电气和管理等完备的基础设施, 才能具有现代农业的展示度。惠城区现代观光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参差不齐, 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够, 造成农业产业效益不高。排灌效率低, 水利用率不高, 基础设施建设缺乏长期的规划, 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统一设计。

2.2.4 各自为政, 立项缺乏总体规划

缺乏区域性总体规划的指导和控制, 存在无序发展的现象。由于很多城市缺乏整体区域性的观光农业总体规划, 各郊区乡镇各自为政, 大量的农业观光项目在缺乏科学调研的情况下纷纷上马项目设置重复, 形成自我竞争, 最终导致经济效益不佳。规划区内的现状建设各自为政, 基本无产业及功能联系, 各园区的布局缺乏合理的逻辑联系。

3 惠城区现代观光农业园规划的发展对策

3.1 突出特色, 挖掘内在文化资源

虽然惠城区现代观光园区已经制定了“美丽乡村”这个明确的主题定位, 但该主题定位较为宽泛, 与国内其他观光园区定位雷同, 缺乏特色。因此, 在进行定位时, 应主张建设能突出观光园特色的项目。

3.2 园区规划多样性, 应对季节变化

应对农业观光园的季节性差异, 观光园可以充分发挥多样性的规划思路。由于资源配置和品种选择多样性, 在面对季节变化造成的淡季、旺季差别时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如在秋季可以发展水果采摘的主题旅游。

3.3 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对于道路、水利、电气和管理等进行修缮和完善, 对于已经建设好的旧有园区,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进行电气、道路等的改造, 而对于将来新开发的园区, 要做好充分的先期规划。此外, 对于基础设施的管理和服务也要改进, 引进完善的管理系统和有资质的管理人才。

3.4 协调规划, 发展各园区的空间连续性

惠城区现代观光农业园的园区众多, 在发展过程需着重加强农业园的空间连续性, 而不是让各园区各自为政。不要强调各园区的平均发展, 而应该优先建设一些重点区域、重要景观截点, 重点开发优势资源和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

4 结语

本文试图从现实的角度, 结合园林学理论等各方面的理论方法, 对惠城区农业观光园的规划建设进行系统研究, 从研究者的视角出发, 运用专业的技术手段加以解决, 希望对观光农业园规划建设具有积极的建设意义。

参考文献

[1]肖光明.观光农业的复合型开发模式初探——依肇庆广新农业生态园为例[J].中国花卉园艺, 2004, 24 (5) :679-682.

[2]徐峰.观光农业景观设计[J].林业建设, 2003 (2) :15-18.

惠州旅游产业规划 篇3

关键词:产业链;工业旅游;会展旅游;融合;惠州

1、产业链理论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關联关系形态。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产业链的本质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产业链的构成要素包括节点和产业联系,产业链上的节点包括生产商或企业、中介结构、研发机构、规制机构、消费者等。

2、工业旅游与会展旅游的产业链

2.2 工业旅游的产业链

一般而言,产业是由国民经济中生产、提供同类或存在替代关系的产品、服务的企业构成的聚合体,产业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结果。工业旅游产业的形成,实质上是产业分化的结果,工业旅游产业的母体,通常是隶属于第二产业的工业企业。原工业企业经过充分发育,为了扩大影响力和竞争力,逐渐开始出现部门及职能的分化,我国传统政治体系下的政企不分,进一步催生出企业独立的接待部门,工业旅游业务逐步开展。工业企业的职能分化、游客的广泛参与、旅行社的业务拓展使工业旅游业务不断壮大,兼具第二、第三产业特征的工业旅游产业便在社会分工的主导下诞生了我国工业旅游产业初步形成,其依附性还比较强,并没有真正从母体产业中分化出来。从横向角度看,工业旅游产业主要由开展工业旅游业务的众多工业企业组成。从纵向角度看,工业旅游产业链条较传统旅游产业链条短,利益相关的主体主要包括游客需求催生的旅游线路和产品设计企业、业务开展依赖的旅行社等组织。

2.3 会展旅游的产业链

会展业和旅游业面对共同的服务对象(参展商,参会者、观众)取长补短,逐渐结合形成了既服务于旅游者又服务于会展参与者和观众的会展旅游。因此研究会展旅游应建立在会展产业链和旅游产业链两个系统架构上。围绕会展活动参与者,会展产业链和旅游产业链单向相互延伸,以服务会展旅游者为核心,形成了会展旅游产业链的主链。

根据会展旅游的活动过程,将会展旅游产业链的生产分为五个环节。

(1)会展活动的策划与申办是会展旅游产业链的核心环节。该环节主要掌握在主办方,或受主办方委托的专业会议/展览组织者手中。会展旅游的形成依赖于展会活动带来的大量人流、物流和资金流,有吸引力的展会是会展旅游形成的核心要素。

(2)会展活动的组织是会展旅游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会展活动的组织在整个产业链中扮演着“枢纽”的角色,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并沟通产业链各环节的关键部分。

(3)会展活动的招展、招商是会展产品的销售环节。该环节决定了策划、组织等环节成本的回收和盈利状况。招展是指将展位及展会现场的服务出售给参展商。招商则是通过广告宣传吸引会展观众。

(4)会展活动的实施是会展旅游产业链实现价值的最终环节。会展参与者到达会展现场后,一次完整的会展活动才实现。实施环节是会展产品与受众见面的关键环节,会展参与者的满意才能使展会活动持续举办。旅游业在这一环节中面对会展旅游者提供服务,开始发挥作用。

(5)展后观光旅游是会展旅游产业链的衍生环节。该环节能进一步挖掘和创造价值,对会展旅游产业链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开展有针对性的展后观光旅游项目的开发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3、惠州市工业旅游与会展旅游融合可行性分析

惠州市的工业和商业经济活动旺盛,与周边城市群具有密切的商务联系,可以吸引周边城市大量商务、会展客源,这批客源从需求层次与旅游动机来分析,同样也是工业旅游的重要客源。惠州市以发达的石化工业、电子产业、制鞋业等制造业的优势推进工业旅游,与商务、会展旅游可进行较为深入的融合,而会展旅游的客源又可以给予工业旅游较大的客源支持。从旅游服务的角度来看,较为成熟的自然旅游资源服务业、餐饮、酒店住宿等条件又可对融合后的工业旅游与会展旅游,提供适合各种消费群体的优质服务。从交通条件来看,京九铁路与广梅汕铁路在惠州交汇;通车高速公路8条,在建高速公路5条;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至惠州只需1小时车程,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至惠州也只需2小时车程,且惠州市与这两个机场之间有不间断的机场巴士沟通。这些便利的交通条件对珠三角、港澳乃至全国全世界游客都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根据产业链理论,惠州市工业旅游与会展旅游的融合可从以下几种视角进行可行性分析。

3.1 时空链的衔接融合

由于惠州市内交通便利,即便是跨越不同的城区,车程也不会超过2个小时,而主城区内的车程基本都在1小时之内,这在时间上为工业旅游会展旅游的融合提供了可行性。

会展、会议活动的筹备、招展、招商、实施、产品的销售、展后的观光旅游在是时空序列上与工业旅游可以有几种衔接融合模式,在此做理论上的衔接:

工业与会展旅游招展招商→服务接待→工业参观和体验→会议、会展活动→签约活动或产品的试用与购买→展后观光旅游(可选)

工业与会展旅游招展招商→服务接待→会议、会展活动→选择性的工业参观和体验→签约活动或产品的试用与购买→展后观光旅游(可选)

这两种时空模式的细节操作并非时空不可交叉,在具备会议条件的工厂、企业,工业旅游过程中,还可举办小型的会议;或在几天的会议、会展期间,选择某个时段进行工业旅游活动。

3.2 企业组织链的融合

客户群体、战略管理团队、广告宣传团队、工业企业母体、旅行社或旅游服务团队、住宿餐饮娱乐交通等支撑部门在工业旅游和会展旅游的产业链中实际上时常是合二为一的,即进行了自然而然的融合,而会展旅游场馆展会组织服务部门、工业旅游点组织服务部门一般情况下是有所分割的。企业组织链的融合为工业旅游与会展旅游的融合提供了一定的可行性。

nlc202309041924

3.3 价值链与供需链的融合

基于惠州市优越的地理位置、优美的环境(空气质量全国排名前三)、丰富的旅游资源、便捷的交通网络、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与齐备的配套服务体系等,在价值链与供需链的链条关系上,工业旅游与会展旅游具有良好的可融合性,信息流、物流、人流、資金流、服务流在工业旅游与会展旅游中可以得到良好的流通、循环、联动与倍增,为惠州市旅游发展的区域化与国际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可能性。

4、结论

惠州市在工业旅游与会展旅游的客户动机、时空链、企业链、价值链和供需链等方面,都具备良好的融合可行性。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组成工业旅游与会展旅游产业链的若干要素中,企业、组织者、旅游经营者一般都属于市场化的企业,而这些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在于它们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是否能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消费者的支持。所以,工业旅游与会展旅游产业链发展的核心在于从政府、产业、企业等层面来保证消费者获得满意的会展产品和旅游服务。工业旅游与会展旅游细节的融合方式需要模型模拟计算以及深入的评价工作,且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改进工业旅游与会展旅游的融合方式。

参考文献

[1]王宝恒.我国工业旅游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160(6): 108-114.

[2]杨振. 我国工业旅游产业发展特征及组织优化[J]. 产业经济, 2009, 140(1): 84-89.

[3]路平. 广东发展工业旅游潜力大[N]. 广东科技报, 2013-9-7(6).

[5]保继刚等.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Z]. 2008, 07.

[4] Oppermann M, K S Chon. Convention participation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J]. Annalsof Tourism Research, 1997, 24(1): 178-191.

[5] Severt D, Wang Y C, Chen P J, D Breiter. Examing the motivation, perceived performance, and behavior alintentions of convention attendees: evidence from aregional conference [J]. Tourism Management, 2007, 28(2): 399-408.

惠州市新农村规划建设培训班开课 篇4

2007-06-29 11:21 来源:新华网广东频道

新华网广州6月29日电(魏怡兰 卓炬明)日前,由市委农办、市规划建设局、市地震办共同举办的惠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培训班在市规划建设局开班,来自全市各县(区)的130多名相关技术、管理人员分两期参加培训。

惠州旅游产业规划 篇5

心理健康教育三年发展规划

(2017.1~2019.12)

我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通知以及《惠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三年发展规划如下:

一、学校背景

惠州市龙丰学校创办于1998年9月,是惠州市龙丰小学和惠州市龙丰中学合并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区一级学校。

学校位于惠城区鹅岭西路30号,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学校占地面积达23000多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约1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约8平方米。现有32个教学班,学生人数1574人(其中初中10个班,485人,小学22个班,学生人数1089人),是目前惠州市区一所规模较大的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在职教职工88人,专任教师68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6人,中学一级教师8人,中学二级教师6人;小学高级教师10人,一级教师16人;本科学历27人,专科学历76人,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

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服务理念:、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学校以“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人民,教好一名学生,振兴一个家庭”为宗旨。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强调“以德为首,教学为中心,质量为生命”的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以“面向全体,分层教学,培优补差,人人成才”为主要特色的教学模式,德智班,德能班、德艺班的开设促使优等生更加优秀,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都得到转化、提高和发展。

二、组织领导方面

2016年下半年,新领导班子已对我校的发展前景作了明确的定位和规划:学校的发展之需的区级示范性学校,办惠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积极探索民办学校高效能管理和广大师生身心和谐发展模式。为此,学校德育中心专门出台了发展的一系列政策:

1、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刘爱华(校长)

副组长:黄 诚(副校长)

心理辅导中心负责人:张仲旦(安全办主任兼团支部书记)

张新莲(少先队辅导员)

成 员:卓木宠、袁启辉、卢海贞、林国良各班班主任

三、学校的总体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并不断发展完善。对个别存在障碍的学生给予适当帮助达到心理健康,促使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加强对学生创新人格的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以发展性心理辅导为重点,寻找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最佳结合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自知、自主、自强的奋发精神和高尚的人格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把“学会调适、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心理综合素质,自 主发展,塑造健全人格”作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学会感恩。

四、各年级的发展目标 一、二、三年级: 1.学习目标。(1)增强学习兴趣,初步培养自信心。(2)进一步认识角色任务,明确学习动机。(3)找到自己在班里所在的位置,能帮助同学学习。(4)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人格目标。(1)能与同伴、父母和老师进行良好的交往,富有同情心。(2)懂得理解别人,能与小伙伴和睦相处,相互尊重,互相帮助。(3)在集体生活中学会尊重他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不适应交往的心愿。

3.生活目标。(1)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学校或家中能做力所能及的事。(2)学习在休闲活动中怎样松弛身心。(3)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学会与他人合作,懂得与他人合作时必须遵守规则。四、五、六年级: 1.学习目标。(1)懂得学习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责任。(2)摆正自己在班级(或小组中)的位置,肩负起自己的责任。(3)掌握学习技能,克服自卑,培养良好的智力品质。(4)能集中精力,及时完成学习任务。

2.人格目标。(1)能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2)学会观察别人的优点,能接受别人的批评。(3)懂得宽容待人,与他人真诚沟通,并体谅他人。(4)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保持轻松愉快的性情。

3.生活目标。(1)了解消费常识,学会合理消费,培养管理钱财的初步能力。(2)培养处理日常班务的能力。(3)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技巧。七、八、九年级: 1.学习目标。(1)进一步提高学习技能,灵活掌握学习方法。(2)能及时调整学习情绪,克服考试紧张心理。(3)能自觉集中注意力,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2.人格目标。(1)能在成绩面前,保持良好的进取心;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具有较强的自信心。(2)能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价,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别人的不足。(3)能理解别人,真诚待人。

3.生活目标。(1)培养生活中的独立自主能力。(2)进一步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3)进一步提高与他人合作的技巧和能力。

(三)学校工作目标:

1.探究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主题班会课》团队辅导中,培养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彰显独立、坚持、批判、挑战、进取、合作等个性特征,使其具有能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以及坚忍不拔的性格,形成理解、宽容、谦让、合作优良的心理品质。创编符合学校实际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和学生礼仪课校本教材。

2.探究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人格的方式方法,积极进行“新经典诗文诵读与学校自育自学实验研究”,使每一个学生在身心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和谐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素养达到优良水平。

3.以“知心姐姐”及个案辅导为主要形式,关注弱势群体,进行《家庭成员缺失儿童心理健康咨询实践研究》,帮助个别学生克服较严重的心理障碍,使之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交友、学习和生活。

4.深化创新家校结合的工作方法与途径,充分挖掘利用家长和社区教育资源,发挥家长学校的功能优势,探讨在“成功父母成长讲堂”工作模式中,实现家庭 教育的均衡发展,切实提升家教品质,抓好《家庭、学生、教师互动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5.探索在丰富的学校教育活动中,以“八自”为载体(即

一、自觉——自觉完成学习任务,愿意学习、乐于学习,不把学习当作负担。

二、自信——对自己充满信心。情绪乐观稳定,善于避免忧愁、焦急等消极情绪,心胸比较开阔,性格开朗、豁达,充满朝气。

三、自持——积极、向上。反映适度,善于控制自己的言行,对复杂事物有自己的主见,不肓从。

四、自知——对自己的相貌、体形、体质、生理特点、健康状况和兴趣、动机、态度、情感、能力、品德、智慧以及适应性等方面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而且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五、自爱——正视自己,悦纳自己。不论自己长得美与丑,有无生理缺陷有无身体疾病,智力和能力水平的高低,都能喜欢、悦纳自己。

六、自尊——有友谊感、责任感、善于与人交往。能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七、自强——有理想、有追求、有明显的生活目标。相信自己的存在对社会、对人民有价值,有意义。能树立远大的理想,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生活目标。

八、自律——能较好地遵守社会 道德行为规范,遵守学校纪律。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能经受各种挫折和打击,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及对紧急事件的应变能力。当自己的要求不能立即得到满足时,有一定的忍耐力。)动中求静,以静制动,打造德育品牌,全面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6.创新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培养方式,在形象建设、礼仪文化内涵发展中,提升教师的职业自觉和专业自觉工作品质。

四、实施措施

学校从“六条途径”逐步深入开展工作,在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取得理念创新和行动创新实质性的突破。

1.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研究。

2017年,构建每周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与《学生主题班会课》相融合的校本课程体系。

2017—2019年,探索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形成班级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体系,实施激励机制,鼓励创优争先。

2.学科教学中的心理辅导研究。

2017年,依托“构建自主有效课堂”教学改革,任课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在本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自主的学习能力。

2017—2019年,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使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锤炼独立、坚持、批判、挑战、进取、合作等个性特征,使学生获得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3.学生心理咨询研究。

2017年,设置功能齐全的“心理咨询室”,完善心理咨询室工作制度,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给学生提高调节心理的场所,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整,适应社会环境。健全“知心姐姐”及“心理辅导老师”工作机制,实施同伴互助,帮助困境学生群体度过心理危机,使之以健康的心理对待人生。

2017年,完善班级个案研究工作机制,每学期教师实施“确定个别辅导目标—校内外跟踪研究—采取心理激励—规范辅导记录”,总结提升个案研究工作成果。2017年,进一步完善和利用校园网站、宣传橱窗、心语信箱,“心情大舞台”广播栏目、校报、班会课等途径和阵地,形成立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继续开辟网上心理咨询交流平台,“知心姐姐”通过网上与同伴交流互助,形成浓厚的“心灵相融”的人际氛围。

4.家庭教育中的心理辅导研究。

2017年,创新家长学校工作,完善家委会章程、制度、公约,在家庭教育中积极渗透心理辅导。聘请辅导专家做客心理咨询室为家长提供咨询指导,定期进行“成功父母成长讲堂”家长培训活动,开展“家长与子女共读德育小故事”活动,切实提升家教水平。

2017年,完善学校、班级“两级”家长委员会,建立起多维度、立体式的家校协同的教育网络,实现学生个案数字化管理,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心理服务。

5.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辅导研究。

2017年,以“四项教育”确定教育目标,在力行经典诵读教育活动中,利用“读书角”阵地、“心理导航”墙,“悦长廊”栏目、红领巾广播站等丰富多彩的主题队活动,深刻挖掘“敬、净、静、竞”班级品牌文化内涵。

2017年,实施“快乐中队”行动研究主题活动,开展“中队干部影响力”团队培训,关注队员的心理发展和情感倾向。创编学校、班级“校园心理剧”,让队员在情境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2017年,创新“家教结合”工作模式,时时处处凝练、提升集体活动的教育品质,打造品牌德育活动。

6.教师健康素质的培养

2017年,在组织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反馈的基础上,坚持“教师负性情绪的产生原因与自我调节”课题研究机制,集中心团队力量,聘请专家对班主任及辅导员进行针对性“问题培训”和“互动培训”,为教师具体传授排解负性情绪、体验执教幸福感的方法与技巧帮助,教师与专家面对面亲身感受心理成长。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团队工作机制,广泛开展“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活动,凝练独特鲜明的校本课程成果。

2017—2019年,全面实现教师心理健康科学、规范研究,加强师德教育、礼仪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研究。完善教师个体心理健康档案,引进教师心理测量软件,进行心理档案数字化管理。在教育工会团队活动组织中,有效提升教师身心健康水平,实现教育资源整体最优化。

惠州旅游产业规划 篇6

摘要:现主要从融资模式、资金筹措以及融资方案等方面对惠州市田螺墩生态旅游融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表明,本项目适宜采取BOT融资模式,以确保项目资金来源可靠,且融资结构合理和融资成本较低,实现项目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同时为了切实保障项目的顺利运营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还需要切实加强融资风险管理,以控制项目融资风险。

关键词:BOT融资模式;项目融资管理;融资风险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4-0149-03

一、引言

“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豪?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Ceballos-Lascurain)在1983年首次提出来的。生态旅游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生态旅游的内涵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回归大自然,即到生态环境中去观赏、旅行、探索,目的在于享受清新、轻松、舒畅的自然与人的和谐气氛,探索和认识自然,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等;二是要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

与传统的旅游活动相比,生态旅游具有保护性、自然性、规模较小的特点。自然性主要体现在旅游者所到的旅游区域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风光,人口相对稀少,由于受工业化影响程度较低,保存着生态环境的相对原始状态;保护性指的是尽可能的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以及原有的生态平衡,在资源环境容量范围内旅游。同时,生态旅游强调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一定的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既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环境造成大的破坏。

生态旅游是旅游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旅游发展的角度看,生态旅游是近年来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年收入增长率达到15%,生态旅游将成为21世纪旅游活动中的主流。

二、田螺墩生态旅游项目概况

(一)基本情况

田螺墩坐落于惠州市惠阳镇隆长龙村的长龙水库源头,银瓶嘴的正东方向,大帽山的南侧。项目地理位置极为优越,它位于交通便捷的205国道旁,西接东莞市,东与惠州市区接壤,分别距深圳市48公里、东莞市60公里、广州市130公里,往东10公里是惠州市,是珠三角地区扼要交通要点。特别莞惠城轨开通后,穿梭广州、东莞、深圳、惠州各大城市之间只需一个小时,可以真正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经济生活圈。田螺墩水清、石美、山高、林森,山中种植了大量的荔枝和龙眼,其中黄汝坑因其独特的山体结构以及怪异的节截岩石而著名,最大落差的瀑布约有30余米,水质清澈见底,由浅入深,最深处高达五米,是游玩、嬉水、溯溪的绝佳场所。

田螺墩生态旅游项目景区总面积约53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额1.2亿元人民币。项目以生态和休闲为主题,景区定位为自然山水、漂流溪水、有机果园、旅游地产相结合的休闲度假胜地。设置四个功能区分别为:自然山水区、漂流溪水区、崇林世居文化区、生态农业区。项目除了具有地理位置的优势外,作为周边较为稀少的综合性生态旅游项目它拥有比其他景区更大功能优势,同时,项目将以自然山水为主的景点与广东第二大的客家围屋文化――崇林世居文化相结合,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由于生态旅游项目以自然山水为主要景点,主要是在原有的生态环境下完成栈道的修建、水道疏浚、设施的配置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的建设,所以开发难度较小。项目建成后将以周边六小时车程内的城市为近期目标客源市场,以注重休闲娱乐、喜爱自然的群体为目标客户。

生态旅游的发展必然给田螺墩的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在2014年发布的《惠州市惠阳区镇隆镇总体规划(2014-2030年)》中,镇隆政府明确指出社会发展目标为:打造以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及生态农业等城乡一体化休闲产业为补充的经济强镇,环境优美、配套完善、宜居宜业的生态产业新城。田螺墩生态旅游景区的设立与发展完全能够适应规划的发展目标,得到当地政府的广泛支持。

(二)项目主体设置

根据田螺墩生态旅游项目建设的具体情况,项目的所有权属于当地政府,当地政府通过组织公开招标的方式寻找合适的企业负责项目开发、建设,并给予该企业经营权十五年,十五年后交还政府。

项目招标将采取资格后审,凡具有承担本项目开发资质或能力的企业均可参与投标,投标人应满足下列条件:第一,投标人必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营业执照经年检有效;第二,申请投标的企业应是具有从事过同类项目经验的企业;第三,申请投标的企业应具有不低于该项目预计总投资额(1.2亿元人民币)70%的总资产。

经过评标委员会的评定,公布X股份有限公司中标,获得项目的特许专营权,作为项目的直接主办方。X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旅游投资开发公司,注册资本8 000万元,以土地、货币资金注入。近五年来,公司连续盈利,如今总资产高达1.7亿元,货币资金不低于总资产的30%,累计的债务也不超过公司净资产的35%;同时,X公司曾成功开发生态旅游农村,具有宝贵的经验。

(三)投资预算估计

根据建设需要的主要材料、当地材料市场价格等因素,预测估算出该项目的总投资额约1.2亿元。其中,项目景区建设的投资额约为4 000万元,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投资、漂流项目投资、汽车营地投资、辅助及配套设施投资、服务设施投资、景观设施投资;旅游房地产的投资额约8 000万元。具体各项投资估算见2-1和2-2表。

田螺墩生态旅游项目的建设周期两年,项目直接主办方的经营期为十五年(包含前两年的建设期),十五年后交还政府。其中前两年为建期,预计第三年开始产生营业收入。项目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景区门票收入、漂流收入、汽车营地收入、产权酒店以及度假别墅营业收入。根据旅游景区“增长-快速增长-平稳增长-衰落”的发展趋势,对旅游景区旅客规模采取增长率的方法预测。第三年~第五年预测年增长率15%,第六年~第十五年预测增长率30%。假定景区门票为80元/人;人均消费100元;漂流项目180元/人并且80%的游客选择玩漂流;汽车营地平均每人148元,30%的游客住营地;提供20套别墅租赁以及130间酒店客房服务,预测年均收入达1 284万元,十五年共16 692万元。经营期内营业收入预测约12亿元人民币,预计年均收益率约为44%,年均净利润5 280万元,具体各项收入分布如下表2-3。

(四)项目融资现状

田螺墩生态旅游项目作为一个全新的项目,目前仍处于规划阶段,由于项目的所有权属于当地政府,景区的开发一直是由政府主导,最初的资金投入仅仅为政府的财政支持,政府计划给予项目总投资额中10%的资金作为初始资金,可这资金远远不足以支撑整个项目的发展,所以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寻找合适的企业并且将剩余所需的90%的资金交给项目直接主办方自行筹集。

三、田螺墩生态旅游项目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银行贷款难

田螺墩生态旅游项目目前仍处于规划阶段,没有得到成熟的开发与适当的宣传,因此当地银行对项目缺乏兴趣。同时又因为该项目投资额大、周期长,银行对项目直接主办方的资信状况不信任,认为它很难承担项目的经营建设,以及商业银行对旅游业贷款投资项目回报的评估制度尚未建立,不能正确的估算出项目预期可带来的净收益,综上因素最终导致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困难。

(二)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调

田螺墩生态旅游景区投资目前仅仅依靠政府投入、银行贷款这两种融资方式,融资渠道也较为单一,没有开拓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在筹集社会资金方面,基本没有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至此之前,除去政府计划投入的1 200万元的资金以及公司自筹资金3 600万元外,中标企业计划将剩余所需资金7 200万元向银行申请贷款,而银行方面又存在着“惜贷”的现象,不轻易放贷,因而项目建设进程过慢,资金缺乏。

四、田螺墩生态旅游项目融资方案设计

(一)融资模式

BOT(build-opereat-transfer)建设-经营-转让模式的简称,即我国通常所说的“特许经营权”投融资模式。通常是指项目所在的地方政府通过签订特许经营权协议,将项目授予经营者(一般是企业),由该公司负责项目的基础建设中的融资、建设、经营与维护等,在规定的特许经营权的时间内,项目发起人对项目拥有所有权;在特许经营期满时,经营者要将该设施无偿转让给政府或有关部门。

BOT融资模式在促进项目建设方面拥有众多优点,这些优点使得其在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得到广泛的应用,田螺墩生态旅游项目采用BOT融资模式进行建设,一是减少政府开支,从而减少政府债务和赤字。二是有利于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并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促进项目运营效率的提高。三是可以有效的降低和分散项目建设、运营风险。

1.运作流程及参与主体

BOT模式主要由三方组成,项目发起人(政府)、项目直接主办方和金融机构。其中,政府作为项目发起人,而它自身的公信力可以降低项目投融资风险。

BOT项目融资运作流程:首先要确定融资项目,即项目的类型、建设要求、融资需求;其次,根据项目的需求进行招标公示及投标人资格审定,再根据具体的实施细节与中标企业进行谈判并签订合同与协议;再次,由中标企业作为项目的直接主办方,负债资金的筹集、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等;最后,在特许经营权到期后,项目直接主办方无条件将项目移交项目发起人。

(1)项目发起人

政府作为项目的发起人在BOT融资模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BOT模式虽然将项目所需的资金交由X股份有限公司筹集。但在这过程中,政府也有不少的辅助工作,镇政府将为X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帮助其向当地银行申请贷款,完成部分土地的置换。同时,政府也将给予项目公司适当的税收优惠,使得项目的直接主办方有稳定的收益。

(2)项目直接主办方

在BOT的融资模式中,田螺墩生态旅游项目的中标人――X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项目的直接主办方以及项目融资的主体,将为项目筹集总投资额90%的资金,同时将拥有该项目十五年的经营权,承担起项目的经营建设。待十五年后将项目归还政府。

(3)金融机构

在田螺墩生态旅游项目中,可能涉及到包括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X股份有限公司将通过向银行申请贷款以完成部分资金的筹集。另外X股份有限公司若要发行股票、债券必须由具有承销资格的证券经营机构承销,不得自行销售。

2.基本解决思路

为了解决项目的直接主办方向银行贷款难、融资渠道狭窄、方式单一的问题,我们在BOT融资模式指导下,计划通过由政府牵头帮助主办方以项目作为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降低向银行申请贷款的难度;计划通过发行债券、吸引民间资本(村民入股)的方式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拓宽项目融资渠道。

3.资金筹措渠道

本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按照项目发起人景区当地政府的要求,由中标人作为项目的直接主办方负责大部分资金的筹措。

按照项目直接主办方的资金筹资计划,X股份有限公司筹集自有资金3 600万元,约占项目总投资额的30%。政府作为项目的发起人计划投入1 200万元,约占10%。项目建设资金缺口7 2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额的60%。项目直接主办方拟以项目作为抵押,向银行机构申请贷款3 600万人民币,占项目总投资额的30%。同时通过证券经营机构向公众发行25%的企业债券约为3 000万元,此外,吸引当地村民入股约600万元来实现剩余资金的筹集。

4.融资的方式

(1)银行贷款

X股份有限公司将由政府牵头以项目作为抵押,向当地商业银行申请贷款。建成投入运营后,再将旅游项目投入带来的各项产出收入逐步用于偿还贷款本息,计划还款周期为十年,根据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相关公告的基准贷款利率以及各商业银行自己的浮动空间,年利率暂定6%~7%。根据项目预测的年均收益率,可估算出项目年均利润5280万元,项目有足够的收益保证本金及利息的偿还。考虑到景区为完全的新建项目,拟定项目的头二年为建设期,这期间只偿还银行利息;后八年为项目的主要经营期,这期间项目的经济效益得到充分的体现,银行还贷得到保障,采用递延年金的方式偿还银行贷款,偿还本息。因拟向银行的借款期限不长,需承担的利息总额较低,同时又以项目作为抵押并且有政府的牵头,所以获得银行支持是可行的。

(2)债券融资

按照《证券法》的规定,X股份有限公司净资产达到国家规定的规模要求,经济效益良好,发行企业债券前三年连续盈利,具有良好的偿债能力,满足企业发行债券的所有要求。公司计划发行3 000万元的债券,债券期限为五年,拟定利率为5%,不超过国务院限定的利率水平,但高于银行现行的存款利率,投资者的接受度较高。由于发行债券融资所占比率不大,资本成本率较低,且明显要低于项目预计年均收益率44%,所以债券融资是可行的。

(3)政府入股

政府作为项目的发起人,将景区十五年的开发权、经营权出让给X股份有限公司,待十五年后收回,政府拥有项目的所有权。为了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政府除了为项目直接主办方提供辅助性的作用外,也将拨款1 200万元作为项目的初始资金。

(4)村民入股

为了实现“共同致富”的理念,项目公司决定吸收村民入股,在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带动田螺墩村民共同致富。田螺墩村村民可以利用闲置的资金、土地参与田螺墩生态旅游项目的建设,在企业实现净收益的情况下根据入股金额占项目总投资百分比来分取红利。调查结果显示,有意向并有能力参与项目建设的村民大约有五名,他们将通过投入100万元的货币资金以及市值500万元的土地参与该项目。项目前二年的建设期将不分红,将在经营期内将利用净利润为村民分取红利,通过年收益率的估算,村民投资回报较稳定。采用村民入股的融资方式,减轻了企业置换土地的成本,降低了企业的负债。

五、结语

将项目融资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惠州市田螺墩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融资实践密切结合,从项目融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融资方案的制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融资管理研究。研究表明,此项目适宜采取BOT融资模式,可以使项目资金来源可靠,融资结构合理,融资成本较低,但为了切实保障项目的顺利运营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此项目还需要切实加强政策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及管理风险的控制,以控制项目融资风险,实现项目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由于融资方案的可变因素较多,融资方案的制定以及风险管理等具体实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惠州旅游产业规划 篇7

关键词:茄子,嫁接育苗,发展现状,建议,广东惠州

茄子作为惠州市特色蔬菜之一, 现已发展至5万hm2以上[1]。在惠城区横沥镇、马安镇和惠东县梁华镇等, 茄子种植是当地的重要产业, 但随着茄子栽培面积的扩大和连年种植, 加上惠州地区终年气温较高, 雨水充沛, 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各种土传病害发生的也越来越严重, 如茄子黄萎病、青枯病、枯萎病和根结线虫等。而嫁接育苗技术的应用则是克服这些土传病害的有效方法之一, 随着设施蔬菜栽培的发展, 嫁接技术在茄子等蔬菜上得到广泛应用。

1 茄子嫁接苗的生产及运用现状

近年来惠州地区的设施蔬菜栽培面积逐年增加, 工厂集约化育苗也渐渐兴起, 惠州市现有蔬菜育苗场50余家, 占全省蔬菜育苗场的1/2左右, 嫁接育苗基地也逐年增加, 由于穴盘培育的嫁接苗方便运输和贮藏, “集中育苗, 分散供应”的经营模式已在惠州各个县区形成, 在惠城区、博罗县等地都有小型工厂集约化嫁接育苗基地, 其中惠城区马安镇嫁接育苗基地发展较早也相对集中。虽然惠州市育苗场数量多, 但产业规模小, 年育苗量达300万株的企业屈指可数, 这些育苗场主要是满足当地需求, 但随着销售业务的增加和利益的追求, 有的育苗基地甚至将业务拓展到其他市区或省份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从而更加使本地嫁接育苗基地的产能难以满足巨大的嫁接苗需求市场。

相比茄子自根苗, 嫁接苗的抗病性和抗逆性显著增强, 而且产量及果实商品性均提高, 可溶性固形物及果实的干物质量、全糖、纤维素等指标差异不显著, 口感也无差异[2]。这些优势使得人们更多地愿意使用嫁接苗, 以降低惠州地区由于广泛采用露地栽培引起的青枯病、枯黄萎病和根结线虫等土传病虫害。因此, 茄子嫁接技术在惠州地区已成为一项无公害、增产、节能的创收技术得到广泛推广, 目前惠州地区茄子种植专业户中, 90%以上都采用了嫁接苗。

2 惠州地区茄子嫁接苗集约化生产的关键技术

2.1 砧木选择

在惠州地区选用的砧木有托鲁巴姆、刺茄和赤茄等, 但以托鲁巴姆为主。托鲁巴姆是优良的嫁接栽培砧木, 具有良好的抗逆性和耐瘠薄性[3], 对青枯病、黄萎病及根结线虫等多种土传病害都具有抗性[4]。市场上销售的砧木品种虽优点突出, 但发芽速度和苗期生长都很慢, 比如托鲁巴姆的种子很小, 有明显的休眠特征, 发芽时间长、出芽率低、出芽率整齐度差, 使得茄子嫁接育苗周期延长甚至影响正常生产。虽然可以使用外源激素等处理方法使砧木的种子发芽率有所提高, 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芽时间长、出苗不齐等问题[5]。我国有丰富的砧木资源, 若要降低育苗成本, 缩短育苗周期, 今后应着力于筛选、扩繁其他优良砧木并加以推广。

2.2 选择高效的嫁接方法

茄子嫁接的方法有很多种, 包括劈接法、针接法、靠接法和贴接法等。不同嫁接技术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嫁接方法对嫁接苗的成活率及其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 影响嫁接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是嫁接后的栽培管理环境条件[6]。在惠州地区茄子采用的嫁接方法主要是高效的贴接法:将砧木2片真叶上方斜切, 斜面长1.0~1.5 cm, 角度30°左右, 去掉顶端;按照同样的斜面去掉接穗下端, 保留2叶1心, 然后与砧木贴合在一起, 用工具固定好。固定工具有塑料管、嫁接夹和塑料吸管等[1]。在实际生产中, 人们为了提高嫁接速度, 将穴盘中的2~3排砧木苗统一去芽削成30°的斜面, 分别在斜面处插上套管, 最后再把接穗削成斜面按照斜面对斜面的方向依次插进套管里。该方法可以省去嫁接过程中更换工具的时间, 从而大大提高嫁接效率, 但操作过程中要避免接穗的长时间失水萎蔫, 以免影响成活率。

2.3 嫁接后的育苗环境控制技术

嫁接后的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茄子嫁接苗的成活率。嫁接后9~10 d是接口愈合的重要时期, 此期间白天、夜间温度应分别控制在25~26、20~22℃, 若温度过低则会不利于伤口愈合, 但是若温度过高则容易使伤口处滋生细菌引起腐烂;相对湿度要控制在95%左右, 嫁接后的7 d内均不可以通风换气, 超过7 d必须每天早晚通风, 并逐渐将覆盖物撤掉, 待嫁接苗成活后开始正常管理[7,8,9]。在惠州地区嫁接育苗集中在3月上旬和8月上旬嫁接[1], 3月温度适宜, 适合嫁接, 但要注意倒春寒的影响。为了控制温度和湿度, 惠州地区嫁接苗主要在塑料大棚中套小拱棚保温保湿, 晴朗天气下通风换气, 防止棚内二氧化碳含量少。8月温度较高, 嫁接育苗要注意降温, 可采用在棚上覆盖黑纱网以遮光处理或采用湿帘风机增加棚高等措施降温, 也可采用在小拱棚上喷洒井水达到降温的效果, 但嫁接成活率相比3月的会偏低。此外, 夏季茄子幼苗易徒长, 应适当控制灌水量, 合理施肥, 倒苗壮根。

2.4 嫁接苗的生产经营管理技术

茄子嫁接通常使用的砧木种子发芽时间长, 以托鲁巴姆为例, 其生产周期夏季80 d以上, 冬季100 d以上, 比瓜类嫁接苗慢3~4倍[2], 且嫁接和管理成本较高。过高的育苗成本和过长的生产周期, 加大了育苗风险和机会成本, 为此嫁接基地采取了一些措施以缩短育苗周期, 增加育苗时效性, 节约成本:对于不成活的嫁接苗, 通过继续培育其砧木促进发侧枝, 利用侧枝进行砧木二次嫁接, 这样可以缩短砧木种子发芽时间;对于茄子接穗利用完后, 继续培育接穗茄子的根部待其发侧枝, 进行第2次接穗利用, 每株苗一般可采集1~2次侧枝。经研究证明, 茄子侧枝做接穗嫁接苗与普通嫁接苗成活率、生长势、产量和品质无明显差异[10,11], 这样就可以减少育苗周期和降低育苗成本。在操作时应注意, 剪接穗在晴天进行, 接穗剪口要求平齐, 避免给茄苗造成伤口, 剪后要及时喷施杀菌剂, 采完接穗后及时追肥浇水。

3 建议

3.1 加强嫁接育苗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的研究

蔬菜嫁接对技术要求非常高[12]。嫁接成活率的影响因素:一是砧木发芽率低, 发芽不整齐, 砧木与接穗接期不遇的问题, 目前惠州地区采用的砧木多为托鲁巴姆等野生茄子, 发芽时间、发芽率、出苗期和苗期生长速度与普通茄子差异较大, 育苗季节对出苗和生长速度等的影响也比较大, 如果没有熟悉野生茄子生长习性, 很难使砧木和接穗接期相遇。二是播种密度过大, 砧木与接穗徒长, 形成高脚苗。三是嫁接时期选择不当,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影响成活率, 嫁接后的管理是影响成活的关键。四是病虫害防治, 嫁接苗生产所采用的砧木、接穗用种量大、育苗棚内相对的高湿高温环境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蔓延。从病虫害的传播源头上, 砧木和接穗种子、育苗基质、育苗穴盘、嫁接器械、嫁接后的人工管理、嫁接苗的贮藏运输都有可能导致病虫害的传播, 因此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贯穿于嫁接育苗的全过程。只有这些作业采取标准化管理, 才能改善育苗质量和提高育苗效率。在惠州地区, 至今为止, 还没有制定茄子嫁接育苗技术规程, 根据调研发现, 惠城区内不同的嫁接育苗基地, 嫁接后的管理方法不尽相同, 茄子嫁接育苗基地都是全凭借自己的育苗和管理经验开展嫁接工作, 有时方法不当, 造成成活率较低, 因此在惠州地区制定茄子嫁接育苗地方标准迫在眉睫, 并需要将相关单项技术进行集成, 建立嫁接苗的标准化安全生产技术体系, 为惠州地区茄子嫁接育苗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3.2 提高生产设备水平

由于惠州地区嫁接育苗基地都是个体户经营, 经济积累不足, 筹资能力弱, 资金缺口大, 大棚设施装备水平普遍低下, 多数还是简易型大棚,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保温和采光性能差, 作业空间小。相反, 嫁接后的管理, 在愈合期间对于光、温度和湿度有很高的要求, 各项环境条件也要严格控制, 而惠州地区蔬菜嫁接苗的愈合都是在大棚内土制的小拱棚里进行, 不能精确地控制环境条件, 嫁接苗成活率受气候影响较大, 在炎热的夏季难以开展嫁接工作, 对秋种茄苗的供应会造成一定影响。同时, 蔬菜嫁接作业还停留在手工作业方式, 存在嫁接育苗作业率低、嫁接苗成活率不稳定等问题。随着人工费用的不断增加, 嫁接苗的成本也有增无减。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步和发展, 蔬菜生产正在由传统的个体形式向科学化、集约化、商品化和市场化的现代生产方式转变[12]。因此, 应吸收国内外现代先进技术, 开发和研究适合我国农艺技术, 性能优良的蔬菜工厂化嫁接育苗设备, 促进嫁接幼苗精细管理。建议加大财政对新建大棚和研发现代化育苗机械设备补贴力度。

3.3 强化管理, 保障嫁接苗质量

相对于北方蔬菜育苗产业的发展, 南方工厂化育苗则如刚破土而出的种苗, 十多年来, 惠州地区也陆陆续续建立了很多嫁接育苗基地, 但是嫁接育苗规模大小不一, 嫁接水平参差不齐, 经营管理也不完善, 难免会有抗病性较差的嫁接苗存在, 因此需要加强质量监督和管理, 严格落实种子经营许可制度, 加强蔬菜种苗的试验、推广工作, 逐步开展非主要农作物种苗质量抽查工作, 落实提供给农户的嫁接苗是否签订合同, 是否达到相关标准等内容。保证出圃的每棵嫁接苗都是合格壮苗, 淘汰弱苗、病苗和劣质苗, 保障生产者和种植者的权益, 促进种苗行业规范, 健康发展。

3.4 成立嫁接育苗产业协作网

上一篇:实习生安全教育2下一篇:中学民族团结教育年活动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