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图书馆采访工作刍议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采访工作, 具体是指图书馆工作体系中的文献收集工作, 是图书馆最具传统特色的基础业务工作。文献收集工作包括对文献的订购、选购、邮购、委托代购、交换与接收、征集与复制等多种形式并包括对文献的验收、加工和登记等工作环节。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 民族院校图书馆的采访工作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了研究探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对采访工作的影响, 探索网络环境下文献采访工作的渠道和模式, 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就此问题谈点拙见。

1 民族院校图书馆的特点

随着读者信息需求的多样化、文献载体和文献类型多元化的情况, 民族院校图书馆的文献采访工作面临诸多新的挑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文献采访工作面临的困境, 探索新出路, 首先对民族院校图书馆的特点进行分析, 只有这样, 才能做好采访工作。

1.1 馆藏特点

藏书建设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 民族院校图书馆非常重视文献资源建设, 根据自身的特点, 建立了各具特色的藏书体系。据统计显示,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已拥有民族文字图书13万册;佛教经典1600余册;线装古籍25万余册。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中, 以中南、华东地区的民族文献为重点已入藏少数民族文字图书10余万册, 民族刊物200余种。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收藏了少数民族文字图书6万余册, 包括藏文、蒙古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等, 其中以藏文文献最为丰富 (1) 。

1.2 读者特点

民族院校是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 学校有70%以上的学生来自少数民族地区, 显然, 民族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读者。这种现状构成了民族院校图书馆的特定对象。

1.3 服务特点

民族院校图书馆根据读者特点, 在搞好基础性服务工作的同时, 大力加强特色化服务。首先, 加强特色馆藏。为了充实少数民族馆藏文献, 为少数民族读者提供有关民族政策、民族研究等方面的信息, 民族院校图书馆调整馆藏结构, 加大了采购特色文献的力度。其次, 改善服务环境。为了给广大少数民族读者营造一个优雅舒适具有特色风格的学习环境, 民族院校图书馆改造学习场所, 增设特色阅览室, 受到读者好评。再次, 构建特色数据库, 扩充特色文献。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为了满足读者多元样的文献需求, 民族院校图书馆在加强外购数据库的基础上, 积极建立具有特色的数据库。如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根据馆藏特色文献资源, 自建了《民族研究题录数据库》、《馆藏藏文文献数据库》;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自建的《西南民族研究数据库》等等。

2 民族院校图书馆采访工作面临的困境

近几年来,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民族院校图书馆的文献采访工作面临诸多困境。

2.1 采访渠道单一

随着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各种文献的出版量大幅度增加。据新闻出版总署计划财务司统计, 截止2009年底, 中国内地 (不含港澳台地区) 正式公开出版的期刊总数达9500余种, 29亿余册;全国用23种民族文字出版的图书达3160种, 420万册;用民族文字印刷发行的报纸达13360万册。全世界每年出版的图书有380万种 (2) 。面对如此庞大的数据, 为采访人员选书带来了一定困难, 如果采访人员没有超前的思维意识和科学、合理的采访制度, 是很难选出适合本校读者的实用性文献。目前, 民族院校图书馆的采访渠道还是比较狭窄, 有的图书馆至今仍然采用传统的采购方式。

2.2 文献信息的来源形式多样

文献信息源是揭示、报道文献信息生产发行的主要来源, 是图书情报单位采集文献信息的唯一依据。过去, 图书馆采购文献时, 主要依据的是《科技新书目》、《社科新书目》、《全国总书目》和出版机构自办发行的书目, 是通过本地的新华书店或以邮寄的方式进行采购的。进入21世纪, 图书馆的文献采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不仅包括书目信息, 而且还出现了发行商发行的书目, 网上书目等等。这些书目所收录的文献互相重复、格式不规范、著录项目比较简单, 造成各种文献源之间的无序和杂乱, 给图书馆采访人员选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2.3 文献载体和类型发生变化

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 民族院校图书馆馆藏文献的结构, 布局也发生了转变, 形成了由过去单一的纸质文献逐渐转向以纸质文献为主, 电子文献, 数字图书为补充的多种类型、多种载体并存的格局, 这种现状, 为广大读者获取文献信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途经, 但是, 这为图书馆采访工作增添了难度。一是在采集电子文献时, 不从实际出发, 一味追求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和数据库的速度, 不考虑它的实用性和利用的效果, 造成资金紧缺, 资源闲置;二是只重视现实馆藏, 而忽略了虚拟馆藏建设;三是对采购的文献不做详细的分析研究, 造成馆藏结构不合理, 文献比例失衡;四是在文献类型复杂多样的情况下, 采购工作陷入盲目使从的境地, 在选择文献时存在随意性、盲目性。

2.4 采购的文献不适应现代读者的需求

信息化时代, 读者不仅对信息获取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 而且对文献的质量也提出了要求, 希望采集的文献对他们的学习、研究提供切合实际的信息需求。但是, 由于采访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 采访制度的不健全, 采访工作中读者直接参与的机会少, 因此, 大部分文献不适应现代读者的需求, 造成资源浪费。

3 民族院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的新思路

为了摆脱困境, 采集学术水平高, 参考价值大的实用性文献, 就必须改进采访模式, 通过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方法, 促进采访工作又快又好地运行。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3.1 完善采访制度

对于任何一个图书馆而言, 文献资源是基础, 现代技术是手段, 规章制度是保障。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完善的采访制度是做好民族院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的关键。因此, 民族院校图书馆要从适应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 制定一套采访制度, 以此来规范采集文献时所涉及到的问题, 使文献采访工作顺着正确的方向运行, 达到预期目标。如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大力加强采访工作, 制定和完善了采访制度, 新出台的制度有《采访审核制度》、《采访预订制度》、《采访查重规则》、《选书原则》、《文献补缺制度》、《文献采购经费投销制度》等。这些合理的规章制度使采访工作更加制度化、标准化、合理化。

3.2 争取自主采购的主动权

近几年来, 随着文献采购量的增加, 民族院校图书馆与全国其他普通高校图书馆一样, 实行了图书招标采购制度。这种方式也有利与弊, 有利的是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规范市场秩序和财务管理, 避免各种风险, 获取优质文献。不利的是任何一个中标商都无法全面地、连续地提供体现馆藏特色的文献。因此, 为了充分体现各馆的特色文献, 保证文献的系统性, 完整性和连续性, 民族院校图书馆要积极主动地争取自主采购的权力, 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所采文献的合理性。

3.3 调整结构, 规划布局

现阶段, 大部分民族院校图书馆已订购了大量的电子文献, 使原本捉襟见肘的购书经费更加紧张。为了节约经费, 许多民族院校图书馆采取削减图书复本和品种、削刊保书的方式, 解决经费短缺的矛盾。这种做法, 使馆藏文献的结构凸显出不合理性。因此, 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 民族院校图书馆要合理使用经费, 在采购电子文献和网络文献时, 一定要量力而行。

3.4 加强协作, 实现资源共享

在文献载体、文献类型不断复杂多样化的情况下, 任何一个图书馆都无法将所有的文献收集齐全, 解决这一问题的维一途径就是加强合作, 共同协商, 联合采购, 实现文献资源的共享。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文献资源的共享。

3.4.1 加强外文期刊的联合采购。

众所周知, 外文原版期刊价格非常昂贵, 经济实力弱的图书馆无力购买。民族院校图书馆采取在同一地域或同一系统间开展分工合作, 协调采购的方式进行订购, 避免重复订购, 提高外刊的利用率, 节约资金。

3.4.2 加强特色文献的合作采购。

民族院校图书馆馆藏文献各具特色, 也可以采取在同一地区或同一系统间的协调采购的方式, 实现联合采购, 联合编目, 共同使用的目的。如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于2007年8月, 发起召开了“全国首届民族院校藏文文献整理工作研讨会”。会前, 图书馆编印了八卷本的《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藏藏文文献 (长条书) 目录》, 收录藏文文献近万种。同时, 根据会议精神, 图书馆正在联合其他民族院校, 进一步开展全国民族院校图书馆藏文文献的整理、联合编目和全文数据库建设等深层次的工作。

3.4.3 数字图书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方面加强合作。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 技术性强的系统工程, 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做保障, 这对于民族院校图书馆来说, 也是一个面临的困难。因此, 民族院校图书馆应统一规划, 加强合作, 建立一种统一的馆建设的中心馆, 其他成员馆做为总馆的镜像站, 利用网络来利用数字资源。在数据的选择上也要统一规范, 统一计划, 合理配置数字资源, 避免重复建设, 造成资源浪费。

3.4.4 加强馆藏少数民族文献的联合编目。

民族院校图书馆拥有数量庞大的少数民族文献资源, 应该进行全面、系统的资源整合, 做到联合采访, 联合编目, 共建数据库, 加强馆际互借等, 实现馆藏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这样做的目的, 就是使有限的经费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从而建立一个有效的文献保障体系, 更好地为广大少数民族读者服务。

3.5 拓宽采访渠道

民族院校图书馆的采访渠道比较单一, 局限性比较大, 因此, 为了扩大所选图书的品种, 提高图书质量, 在原有的基础上, 建立订购、邮购、现场选购、委托代购、网上订购等的方式, 拓宽采访渠道。如对一般性的文献可以在书店订购, 对特色文献采取零星采购、邮购或外出选购的方式进行。

3.6 加强导读, 提高文献的利用率

现代图书馆, 衡量采访工作的好与不好的标准就是要看文献利用的效果如何。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每年用6000万美元引进的10万种图书和2.5万种期刊, 有70%处于无人问津的状况, 文献的利用率有的不到5%, 最高的也不足30% (3) 。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 民族院校图书馆采访人员不能将图书采购、加工上架后就认为完成了任务, 其实还有更重要的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就是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要通过学校网页、广播, 为读者发放宣传材料、新书介绍等的方式, 将馆藏文献推荐给读者, 使读者全面了解本馆文献资源, 引导他们利用图书馆, 利用文献资源, 以此提高文献利用率, 使文献信息资源达到“藏”与“用”的完美结合。

3.7 提高采访人员的综合素质

文献采访是一项学术性很强的工作, 既要有高水平的理论水平, 又要有科学的技术方法。这就对采访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前苏联阿列菲耶娃曾经指出:“图书馆采访员是图书馆的半个当家人, 是图书馆的主导人物, 因为正是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图书馆的全部工作内容与成就”。这充分说明, 采访人员的作用非常重要。民族院校图书馆为了搞好文献资源建设, 要对采访人员进行各方面的培训, 使采访人员具备以下素质。

3.7.1 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

文献采访工作是一项严肃的工作。采访人员要不断加强政治学习, 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 在采访中明辨是非, 签别伪劣, 严格把关, 把那些内容格调低下, 思想消极甚至反动的书籍拒之图书馆外, 坚持正确的文献采访原则, 只有这样, 才能为读者选好书, 多选书。

3.7.2 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

采访工作的性质, 决定了采访人员必须要与外界人员加强联系。如经常要与出版社、书店以及兄弟院校的人员进行交流、合作、没有一定的交际能力, 是达不成共识的。因此, 民族院校图书馆采访人员, 要加强培训, 掌握一定的交际技巧, 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 搞好外界关系, 为做好采访工作创造条件。

3.7.3 具有较强的责任心。

做为采访人员, 必须具有较强的责任心, 要对每一条书目, 进行多方面的检索、分析, 确保所选文献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有效性, 完整性, 适用性, 尽量避免不负责任的凭自己的爱好盲目采购, 给图书馆造成资源浪费。

3.7.4 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采访人员被称为图书馆的“当家人”, 担负着重要的工作责任。要当好这个家, 就必须有一个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能够做到认真选书, 仔细查看, 保证图书的质量,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做到万无一失。

3.7.5 具有丰富的知识。

图书馆的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 在采访文献时, 涉及到多学科, 多专业方面的知识, 如果不具备图书馆学、外语、少数民族语言等方面的知识, 是很难胜任这项工作的。民族院校图书馆为采访部门配备人员时, 一定要配备一个在各方面表现突出, 知识丰富, 学识渊博的人员担任采访工作, 只有这样, 才能全面、系统、全方位做好采访工作, 为图书馆创造价值。

我们相信, 民族院校图书馆的采访工作,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 一定会发挥应有作用, 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做出一定贡献。

摘要:本文根据民族院校图书馆的特点, 分析了民族院校图书馆采访工作面临的困境, 探讨了在信息化时代改进民族院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的新思路。

关键词:民族院校图书馆,采访工作,对策

参考文献

[1] 苏帕莎.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创新研究与实践[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6 (1) .

[2] 崔丽彬, 张雅彬.中国数字图书馆刍议[J].情报科学, 2001 (2) .

上一篇: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下一篇:外科危重病人的急救与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