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法制科工作计划

2024-06-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院校法制科工作计划(精选8篇)

院校法制科工作计划 篇1

林庆云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内容摘要: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法制认知水平直接影响着中国法制建设的进程。然而,目前的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收效甚微。现通过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总结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及完善的措施。

关键词:法制;认知水平;对策

作为最具成效的国民法制教育方式之一,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对我国法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这是由于高职院校教育培养的对象是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肩负培育英才与普及教育双重责任,高职院校担负着促进法治建设、树立公民法律意识的重任。

笔者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法律方面的教师,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法律教育体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针对性地作了问卷调查,提出了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改进和完善我国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体系的方法。

一、调查问卷及统计

笔者对本校(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已经上过《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学生随机进行调查,发出500份问卷,收回有效答卷495份。其中,学完《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后就法律基础知识方面是否有收获?18%的同学回答没有任何收获,82%的学生回答略懂一些,效果不大,原因是课时紧和提不起兴趣;问是否有必要专门开设一门《法律基础》课程时,92%的学生都认为有必要;问当你遇到纠纷时,你首选的解决途径是什么?52%的同学选择找关系找熟人,原因是不太相信法律,觉得有熟人好办事,当然也有少部分是因为不知道怎么用法律手段解决所以选择找熟人(我们还必须考虑到,该问卷系法律老师提出,因此不能排除有学生受心理暗示而选择“使用法律”);问法不责众对吗?29%的同学回答对,也有一部分人不知道法不责众是什么意思;问到一起校园手机失窃案例,案发后盗窃者将手机归还失窃者,此时盗窃者是否还需要负法律责任?22%的同学认为盗窃者不需要负任何法律责任,因为盗窃者已经将手机还给失窃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被调查者中,只有30%回答小学、中学时老师有给他们讲过一些法律知识,是在政治课老师上课时和班主任开班会时有提到过。

二、我国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的结果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渴求,但由于教学方法单

一、“人治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在“学法”、“守法”、“用法”之间无法达到统一,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学生对我国法治现状缺乏信任,“人治”思想占主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理念提出至今,我国的法制建设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完善。邓小平同志在80年代就指出:“在军队、军政机关、企业、学校和全体人民中,都必须加强纪律教育和

【】法制教育。”1但由于传统文化与当前政治体制等因素,“官本位”思想、“人治”观念仍根

深蒂固,认为法律公信力不足,只有“官”、“管”的人才真正说了算;另一方面,法律程序冗长,法律成本过高,反而通过“找熟人”、“托关系”解决更经济,“法院宣判后迟迟无法执行,最后还是要托人解决”的案例屡见不鲜。因此,人们遇到问题、纠纷首先想到的是通过“找人”来解决。高校学生亦不例外,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也证明了该问题的普遍性。当“人治”思想成为约定俗成的社会风气,“法律不可信,法律不经济”的观念就越发被人深信不疑,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公平、正义难以彰显,无钱、无势、无“关系”的弱势民众,他们的挫折感往往会折射成对社会、对政府的不满与怨恨。作为社会建设中坚力量的高校毕业生刚刚步入社会时,绝大多数都处于这样的弱势地位。

(二)法律公共课程无法达到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养的要求,无法满足学生对学习法律的需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目前高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之一,其中法律基础部分旨在普及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提高思想道德与法律素质。但实践中,该课程同其他政治理论课一样,只强调其知识性而忽略了其思想性和教育性。

[2]学生学习缺乏兴趣,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平时学习不会在这门课花精力,考前根据教学重点背诵,形成短时记忆,考过就扔,扔了就忘,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基本上不会产生影响。并且,法律基础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所占的比重极少,且内容以宏观上介绍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与我国法律基本制度为主,内容十分单薄。寄希望于该课程教学能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法律素养是非常不现实的,更不用说满足学生对法律实用性的需求。

(三)法制教育课以理论讲授为主,缺少对法律实践性、应用性的教育。目前的高职院校法制教育课程基本上以讲授法理、阐释法律条文为主,辅之的案例分析也是以辨析易混淆法律概念、法律关系为目的的非常见案例,缺乏实用性。即将步入社会的高职院校学生迫切需要掌握实用的、有针对性的法律知识,不因无知而触法,同时知道如何以法律为武器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法制教育课程教学中,缺少这样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角色的实用法律知识与他们关心的当前法制热点案例。

三、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体系的改进及完善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我国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深有感触,通过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要解决问题,必须从问题的根源入手,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体制进行改进及完善。

(一)培养学生由“知法、守法”向“懂法、用法”转变。讲授法律理论、阐释法律条文的教学方式,只能告诉学生法律是什么,教育学生如何守法。我们应该变阐释法律条文为树立法律意识,在学生充分掌握应有的法律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调整各种法律关系时的作用机制,并选取与学生当前、今后学习、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及学生关心的热点、时事案例进行剖析,让学生通过学习不仅知道“法律是什么”,还能理解“法律有什么用”。

(二)改变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形式单一的授课方式,很难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也无法充分展现法律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实践性。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如邀请律师、法官来课堂讲述并分析他们亲自处理过的案件,组织学生模拟法院审判、律师事务所经营等,让学生对法律如何在社会生活中运作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结合学生的实际,如年龄、兴趣、性别、切身利益等,告诉学生遇到困难可以如何通过法律手段解决,详细讲解法律程序,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让学生从知道“法律有什么用”,到掌握“法律该怎么用”。

(三)让学生明晰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树立建立法治社会从我做起的理念,克服“人治”思想。“法律是道德的底线”这句话阐明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遵守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可在“人治”思想的影响下,学生对法律的不信任,当看到极个别违法的执法者、司法者以维护法纪为名义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等案例时,往往会产生“法律不仅不能伸张正义,有时反而成为某些侵害民众利益的行为的保护伞”的偏激想法,认为“法律是不道德的底线”。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我国的法制建设还不完善,有个别人利用法律赋予的职权,打着法律的旗帜违法乱纪,但我们有理由坚信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一直是并且一定会持续走向完善。我们要教育学生:作为社会的普通一份子,我们肩负着一份社会责任,也许我们不能直接参与立法、司法、执法的过程,但是我们有责任使用法律,也许选择“更不经济”的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对个人是损失,但对社会进步是有着正面、积极意义的。也即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法律信仰,法律信仰是社会主体在对社会法的现象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油然而生的一种神圣体

验,表现为主体期盼、渴望法律能带来公正、秩序和安宁,并以诚挚的心怀来接受法律、相

【】【】信法律、实践法律。3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4我们应该提高自身的道德

站位,只有人人都“用法”,摈弃“人治”思想,推动法制改革进程,社会才会早日实现“法治”。在大家掌握“法律怎么用”的基础上,要做到“人人都用法”。

(四)建立完善的法律教育体系,自小学、中学到大学,根据学生年龄、心智,因材施教,从小培养法制意识、法律素养。对个人法制意识、法律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单单依靠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并且是为时已晚的。邓小平同志在1986年6月的一次谈话中指出:“我们国家缺少执法和守法的传统,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就开始抓法制,没有法制不行。法制观念与人们的文化素质有关。现在这么多青年人犯罪,无法无天,没有顾忌,一个原因是文化素质太低。所以,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教育,社会上也要进行这个教育。”

【5】因此要在学生树立自我意识、形成独立的人生观、价值观之初,结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开展适合的法制意识教育,并贯穿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教育始终。通过一代一代的积累沉淀,使法制理念潜移默化地逐步成为每个受教育的公民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思想理念。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第360页。

2、宋汝峰:《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年第3期。

3、潘玉腾:《加强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4、【美】伯尔曼:《法律宗教》,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年版,第28页。

院校法制科工作计划 篇2

关键词:就业指导,法制教育,对策,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对此, 无论是政府还是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地寻求有效的方法, 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实现其人生的宏伟蓝图。通过对高职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了解国家的政策和行业形势, 也的确帮助不少高职毕业生顺利地找到了理想的工作。但对就业工作本身而言, 仍然存在很多因素, 严重制约着高职毕业生顺利就业。其中, 法制教育的缺失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法制教育的缺失现状

1.法制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课程设置重点不突出。

众所周知, 职业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但是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无论是从培养方向还是课程设置上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了重理轻文的现象。法制教育在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正扮演着不伦不类的角色。笔者走访多家职业院校, 最终发现, 法制教育的相关内容在大多职业院校中仅仅是《思想道德与法律》的部分内容, 全部课时也就在14~18节上下, 许多学生对于笼统的概念、名词一知半解, 更谈不上有效的使用了。因此, 在课程设置上, 大多职业院校已经将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及德育融在一起, 而关于就业指导方面的法律知识提到的更是少之又少, 就业法律知识的欠缺, 法制教育目标模糊成为职业院校法制教育的最大缺失。

2.高职学生自身法律知识贫乏, 对现实生活工作没起到指导性作用。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都集中在大二年级, 由于大三要参加顶岗实习或是预就业, 有很多学生过了大二这一年就开始找工作或实习单位, 普遍认为就业指导对目前的选择来说没有实际意义, 他们更愿意选择自己知根知底的实习单位, 也就意识不到就业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对于对劳动法规定的相关内容更是一知半解, 没听过, 不了解的竟然占到43.32%。许多学生无论是对基本的劳动权利、基本的劳动义务, 还是对劳动法的基本内容及纠纷解决方法都不是很明确, 了解的人占的比例总数相当少。无论是在求职还是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 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性没有凸显出来。由此, 可以得出高职学生缺乏就业法律知识。

二、高职就业指导工作中加强法制教育的对策

2011年,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 (2011~2015年) 》的通知, 明确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 提出法制宣传教育的要求和任务。法制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不是一蹴而就的。针对当前就业指导中法制教育的不足, 高校应加强重视, 转变思想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意识的理念, 完善就业指导课程设置, 加强就业法律方面的教育, 采用多种形式开展, 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法律意识。

1. 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树立法制教育观念, 加强就业法制教育的引导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 毕业生就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个别用人单位受经济利益驱使, 违背经济规则, 违背法律, 使毕业生遭受各种各样的就业陷阱, 侵害了高职学生的合法权益。也有些毕业生由于法律意识淡薄, 个人道德品行的缺失, 使得一些用人单位受损。因此, 在高职生就业指导在工作中树立法制教育观念, 是提高就业质量的关键。

2.在就业指导工作中, 发掘多种多样的法制教育形式, 营造法制教育新环境。

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 可以改善课堂效果。如:借鉴目前高职院校中典型的项目教学法的主要表现形式, 利用讨论、开放式、案例式教学, 能够大大增强学生学习探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法制教育深入人心;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建立开放式的互动交流, 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 以改变单靠头脑汲取知识的做法。

3. 积极引导高职学生自主学习法律知识, 重新认识就业法制教育。

学校的教育引导仅仅是加强高职学生法制教育的一个方面, 另一个方面是要求高职学生能够从自身的实际出发, 提高重视, 重新认识就业法制教育。高职教育只有短短的三年, 在这三年中, 我们既要学到扎实的专业技能, 还要有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和谐劳动关系。在现实生活中, 有许多高职毕业生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就业法律知识储备不足, 导致合法权利遭到侵犯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遭受损失的现象很普遍, 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矛盾, 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 作为高素质的劳动者, 更应该未雨绸缪, 自觉学习法律法规, 了解行业的各种规则, 努力提升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将法制教育、道德教育作为走向社会的基础, 自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做一名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总之, 就业法制教育关系到每一位高职毕业生的切身利益, 作为新时期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应该自觉、主动地学习法律知识, 努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 加强就业法制教育的学习, 自主地将学到的法律知识运用到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中来, 为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景沙.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法制教育问题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2 (6)

民族地区中职院校法制教育研究 篇3

【关键词】法制教育 中职院校 民族地区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03-02

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对中职生进行法制教育是我国政府“普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党的中央全会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同时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任务、布局进行了全面部署[1]。根据国情,中国要走的法治之路不是西方吸纳渐进式的自下而上的而是由政府自上而下推进式的模式。为了培养公民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并进而形成法律信仰观,只能靠政府由上而下对法律的普及、宣传和推动工作,政府的“普法教育”就是一种典型的形式。同时,我们应意识到,由于受到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等因素影响,民族地区中职院校的法制教育有自身的特点,不能完全照搬发达地区法制教育的模式,因此,探寻适宜民族地区中职院校的法制教育途径就成为一个研究重点[2-5]。本文具体分析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职院校法制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民族地区中职院校法制教育的对策。

一、民族地区中职校法制教育的主要困境

(一)当前区情较为复杂,中职学生思想易受蒙蔽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八国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新疆现有47个民族成分,主要居住有维吾尔、汉、回、哈萨克等民族,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新疆是多宗教地区。主要宗教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其中伊斯兰教为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等10多个民族所信奉。伊斯兰教在新疆社会生活中有着较大的影响。新疆宗教组织主要有伊斯兰教协会、伊斯兰经学院和佛教协会等[6]。

基于新疆多民族多宗教并存的情况,很多少数民族学生从小受家人及周围亲朋的宗教信仰影响,天真的认为自己的衣食住行都是真神安拉给的。完全忽视了他们读的是社会主义的学校,从小接受的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有些来自南疆比较封闭、偏远的农村学生到了学校,在明知学校禁止学生信教,禁止学生穿戴任何有宗教色彩的服饰和头饰的情况下不惜冒着被学校开除的危险依然偷偷去清真寺或者在宿舍做礼拜。

同时受中亚一些国家穿黑色罩袍和吉里巴甫的影响,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宗教思想浓厚,极易受到“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对其思想的危害。更有一些少数民族学生,易被“三股势力”不法分子控制思想,易受到蛊惑,情感上易冲动做出过激行为。

(二)地处偏远,文化落后,法制意识薄弱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快速,与此相比,社会其他方面的建设步伐相对落后,尤其是法制建设与我国经济的发展相差距离较大。在这种大环境下官员的腐败、城管的暴力执法、医生对病人的冷漠等社会现象时有发生。这对于思想意识尚未成熟的中职学生来说会产生严重的法律认识偏差,使一些本就生活在贫困地区在农村长大从来没有接触过城市生活的农村孩子认为权力大于法律,钱和权都能够凌驾于法律之上,从而造成对法律的错误认识,使一些没有钱权背景的学生对法律产生质疑,面对他人的侵权行为选择了隐忍与沉默,或者想着用暴力解决问题。而部分有家庭背景的学生在行为上狂妄自大,认为钱权可以摆平一切问题,致使中职生的犯罪率高居不下。

新疆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土地广阔,人员居住相对分散。多数家长认为读大学才是孩子唯一的成才之路,所以在初中毕业时,家长、教师、学生都会选择考高中的道路,只有中考落榜后在无奈之下才不得不选择去职校继续求学。这就导致中职生的基本素质普遍不高,学生的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根据我国法治网的不完全统计显示,中职生具有厌学倾向的占43%,发生过违反乱纪行为的占29%,而且很多中职生在发生违法乱纪行为的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这是触犯法律 。

(三)中职院校自身不重视对学生的法律教育

通过对中职院校法律教育的现状分析来看。多数中职院校只注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忽视法律教育,法律方面的教学课时设置的时间短而少,一般只设置一个学期,每周两课时,所以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无法形成系统。而且很多学校将法律课程设置为考察科目,考查形式浮于表面。学校的不重视还体现在缺乏法律专业的任教教师,法律课的任教老师学校普遍认为谁都可以上,谁都会上的一个误区,在安排授课教师时不考虑教师自身的专业,都是哪个老师课时不足就排哪个老师去上。由于非专业性教师授课照本宣科导致课堂教学枯燥,教学方式单一、传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这种课程和考核设置的方式以及对教师的配备使得学生对法律学习的积极性难以提高,教学效果差,法律知识的掌握自然存在缺失。这也是很多中职院校的教师抱怨现在学生难以管理的源头。这种不合理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对法律概念认识模糊,无法分清违法与犯罪间的关系,有的学生因在寝室丢失了物品而怀疑室友,就非法对其进行搜身,这本身就是违法行为,而被怀疑的人也往往会采用过激的行为,用暴力进行反抗最后造成人员伤亡,从而将违法行为上升到暴力犯罪。

二、民族地区中职校法制教育困境的成因分析

(一)法律课程地位被弱化

学习时间短、专业性强是中职教育阶段的特点。法律作为一门德育课出现在中职教育体系中。很多法律多是蜻蜒点水般一带而过致使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认为枯燥无味,毫无生机,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许多学生认为自己上职校就是为了学习技能,只关心学习自己的专业技能,认为将来走向社会靠的是专业和手艺,因此对法律课程并不重视。此外,教材内容缺乏系统性,致使在中职教育中法律课程普遍被弱化。

(二)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

《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与社会》、《哲学人生》、《职业生涯规划》、《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教育读本》这几门课多是作为中职德育课出现的。事实上,政治与法律的教学方式是有差异的:第一,法律课的目标是培养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政治课的目标是培养高品德、高修养、勇挑重担的社会主义好公民。第二,法律与政治隶属两个学科,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有差异。第三,政治和法律对代课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截然不同的。目前多数中职院校安排非专业教师来担任政治和法律的相关课程,事实上非法律专业的教师很难依照法律内在精神进行系统有效的教学,这就失去了法律教学本身的趣味性。

(三)教学脱离实际需求

就教学课程设置的明确程度,我们对5所中职院校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有接近50%的学生认为法制教育课程设置明确程度一般及不太明确和不明确。

法律课程作为德育课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培养全方位具有法律素质的劳动者,在学习完中职课程就能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这一事实,中职的法律课程设置中多部法律都是蜻蜓点水,这就造成学生对专业性极强的法律知识懵懵懂懂,再加上教材内容的繁冗复杂,案例没有结合实际,学生对教学内容很难理解。

三、民族地区中职校法制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法律教学正确定位

目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职学生毕业后直接与社会融为一体,成为数以万计劳动者中的一员。他们的法律素养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劳动者整体素质,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息息相关。

从年龄角度讲,中职生正处于犯罪高发期,是青少年犯罪的高危人群。再加上社会对中职学生专业技能的不认可,使他们心理上产生了挫败感和自卑感,极其缺乏自信。因此,在中职学校加强法制教育是当务之急。

(二)教学内容需完善

区分法律教学与政治教学各自的教学目标是非常有必要的。法律教学与政治教学的内涵外延其实存在本质差异,对教师的要求也各有标准,明确并区分法律教学与政治教学各自的教学目标才能避免将法律教学与政治教学混为一谈,对教师而言,这样更方便完成各自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来讲也更容易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其次,现行法律教材的内容多是以法律条文形式出现,教学内容毫无生机,致使很多学生对法律课程不感兴趣。

中职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薄弱,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他们有自己的优势。比如说动手能力很强,这是读高中的孩子所无法比拟的。社会教学平台对法律教学而言是非常有效的,比如定期邀请监狱系统及公检法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案例进校园宣讲,或者是实地进行参观、交流、学习,这都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三)案例教学需加强

案例教学近年来多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生动形象的案例能够促进同学们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并参与到课堂中来。当前青少年犯罪急剧增加,案例教学就更适合走进学生的课堂,起到正面影响学生情感的积极作用,用震撼人心的例子增强学生的正义感,同时增强爱国爱疆的情感,让学生深刻理解“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案例的选取上,应该注意与学生在情感上达成共鸣,这样才能行之有效。例如在产品质量问题上。可以举近几年发生的“地沟油”、“瘦肉精”、“毒胶囊”、“过期疫苗”事件,学生更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客观认识到产品质量问题的对人们的生活造成的严重伤害和后果。

模拟法庭的体验活动学生就很喜欢,而且操作性简单不复杂。事先教师要做好各项安排,首先和法院、律师取得联系。寻求他们的帮助与指导,其次安排好学生们的角色。包括公诉人、辩护人、法定代理人、合议庭、被告人等,全部由学生扮演。这样亲身的演练比老师说更加形象有效,同时提醒了学生们一定要规范自身行为。而且这种方式充分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了教学当中。

(四)建立长效联系机制

“三进两联一交友政策”是为深入贯彻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治疆方略,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三进是指:“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两联是指:“联系家长、联系学生”,一交友是指:“与学生做朋友”。

在互联网为我们带来便捷的今天,学校通过电话、网络、微信等多种方式与家长建立长效联系机制,及时与家长沟通、反馈孩子在学校的状态。同时,和家长多普及法制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的法制素质。通过家庭、父母、学校多渠道潜移默化的影响,把法制教育深入人心日常化。

中职院校肩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各类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人才的使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与社会》、《哲学人生》、《职业生涯规划》、《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教育读本》是培养中职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律素养的重要渠道,对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法制观念和民族法律法规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地区中职院校的德育课应重视、加强民族法制教育,充分发挥课程的民族法制教育功能,将其作为加强和改进民族地区中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学生学习、掌握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法制知识,懂科学,信科学,远离宗教和迷信。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N].新华网.2014,10,23

[2]梁春霞.浅谈加强中职生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J].亚太教育.2016(01)

[3]曹冬梅.中职学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喀什师范学校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6(22)

[4]梁灯.刍议职业院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人才资源开发. 2016(02)

[5]张鑫莉.中等职业学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有效对策[D].四川师范大.2013

[6]李进新.新疆宗教演变史[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院校法制科工作计划 篇4

(一)强化依法行政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大教育行政执法的监督力度,依法对教育系统内行政执法不作为、乱作为及不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等行为实施监督检查,努力提升依法行政工作水平。

(二)加强普法工作。扎实开展好“五.五”普法工作?,科学确定普法工作任务并抓好落实。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按照“五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建立教职工学法、用法的考试考核评价机制。?抓实青少年普法教育。按规划要求开好法治教育课,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做到“四落实”。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普法活动,创新普法形式和手段,对师生进行普法宣传教育和预防违法犯罪教育;以宣传《宪法》、《义务教育法》和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主要内容,开展有奖征文等丰富多彩的青少年学法用法活动。做好相应年级学生普法考试验收工作。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的若干意见》、《吉林省教育厅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实施方案》的要求,充分发挥省、市、县依法治校示范校的带动辐射作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全县各学校开展依法治校工作。进一步落实学校的法人地位,落实教师、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努力建立管理观念更新、管理体制创新、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的现代学校管理体制,极力构建法治、民主、和谐的育人环境,使全县各学校走向依法治校(对内规范管理,对外依法维权)的轨道。举办依法治校校长培训班。评选命名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5所,省级示范校1-2所。

(四)加大整治力度,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畅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社会与家庭的沟通渠道,做好与综治、公安、司法、文化、工商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以“未成年人远离网吧”教育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抓好校园周边环境及治安秩序。全面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的落实,加强“安全文明校园”建设,做好首批2所市级“安全文明校园”评比工作,做好省级“安全文明校园”推荐选拔工作。

烟草行业法制科工作流程 篇5

法制科工作具体分为执法监督、法律法规培训、证件及徽章管理、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培训、绩效考核、临时工作。

一、执法监督。为法制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负责市局及局部安排的日常性法制工作,随时做好上级部门安排的具体工作。

1、法制工作岗位职责牢记于心、法规人员变动及时上报,此两项工作应及时做好,牢牢把握。

2、“三个依法”月报表及“三个依法”工作报告应及时、准确无误上报市局,此项工作应在月末完成。

3、监督检查记录。按照法制科工作安排,每月应不定期或者定期检查各队、所执法情况,不少于两次,形成记录。

二、法律法规培训。主要内容为:领导班子学法、专卖人员法律法规培训、经营管理人员法律法规培训,一般为每月定期举行或者根据工作需要临时安排培训事宜。按照制定的法律法规培训计划按时、高质量开展法律法规培训,形成记录,切实将全体干部职工法律法规培训落到实处。

三、证件及徽章管理。全体执法人员证件及徽章纳入管理范围,人员调整信息及时维护,形成月报表,主要内容包括市局考证通知、参考人员基本信息、考证成绩、证件管理档案。

四、法律法规宣传。按照上级部门要求,根据工作进度,切实做好3.15、6.29、12.4等等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深入农村、社区,以演出、展览、阵地建设等多种形式扩大对零售户、消费者的宣传面,将烟草专卖法落实到辖区每个人心中。

五、教育培训。根据教育培训实施方案及培训计划做好全员教育培训工作,构建科学规范的教育培训管理体系,加快各类人才的培养步伐,强化人才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

六、绩效考核。协助做好绩效考核工作,保证公平、公开、公正,促进全局工作。

七、其他临时性工作。随时完成领导及上级部门交办的临时性工作,绝不让临时性工作在我这里延误或者出任何问题。

附表:1 合作经营协议书

甲方: 乙方:

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就中石油煤层气保德区块地面工程合作经营事宜,自愿达成如下协议,以资信守:

一、合伙宗旨:共同合作、合法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二、合作经营项目:中石油煤层气保德区块地面建设工程。

三、合作经营地点:山西省保德县。

四、出资金额方式:期限垫付。

1、甲方以现金方式出资200万元;乙方以现金方式出资200万元(主要用于补足前任合伙人撤资款项)。

2、合同签订之日乙方向甲方交付100万元投资款,剩余100万元乙方须在2012年3月31日前全额到位。3、2012年3月31日前应付前任合伙人撤资的17万利息,双方各承担8.5万元。

4、乙方垫付2012年2月开工前期全部费用。(回款前)

五、股份划分:甲方 %、乙方 %。作为确定盈余分配和债务承担的基础。

六、合作期间甲乙双方的出资为双方共有资产,不得随意请求分割。

七、甲乙双方的任何一方原则上不得中途退撤,任何一方在不给合作事务造成不利影响的前提下可以退出,但须经双方协商认可。

八、甲乙双方的分工、权力与义务:

1、甲方为合作项目的负责人,全面负责合作业务的日常经营与管理,重点负责商务活动及工程的回款工作。费用不得超过工程总额的10%。

2、乙方负责合作项目的生产,施工、安全工作。

3、以甲方公司的名义,在保德县与当地银行开设账户,双方各留印鉴、共同管理。乙方负责施工过程中的财务工作,对于涉及财务、账目以及借款、还款、日常投资等资金使用事项在超过 元额度(元以下的应各自记账留存凭证定期对账),应许甲乙双方协商一致方可进行。同时,甲乙双方都有对财务账目的监督权利。

九、盈余分配与债务承担: 合作双方共同经营,共同合作、共担风险、共负盈亏。

十、合作任一方违反本协议导致合作损失的,应当对另一方承担。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本协议一式 2 份,甲乙方各执一份,经甲乙方签字画押后生效。

甲方:年 月 日

法制科201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篇6

今年上半年,在新密市农委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法制科紧紧围绕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和《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行政,提高案件质量为重点,积极接受社会监督,使我委的法制工作得到顺利开展。现将法制科201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积极开展放心农资下乡宣传活动

按照河南省、郑州市关于开展2011年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的要求和部署,我委高度重视,及时制定了实施方案,并于3月21日至27日连续开展了以“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

在宣传周期间,利用赶场日子和人员集中的农贸市场或广场进行《种子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渔业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发放简明读本800本、光盘60套、挂图250张,发放大春作物主推品种推介、春季麦田管理技术、蔬菜早春育苗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如何识别假劣农资等30种宣传资料共计4.5万份,发放“加强防范 维护权益”一封信1.1万份。执法大队还将农业法法规手册送到了田间村

民手里,告之如何购农资、如何维权。

(二)安排部署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为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保障我市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结合我市农资市场情况,我委决定自3月7日至5月31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此次专项行动以“种子、农药、肥料、水产品”为整治重点,通过集中整治,使农资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制售假劣农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农资监管执法能力不断增强,农民识假辨假能力和维权意识进一步提高,使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不断深入,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不断提高了农资产品质量和农民群众满意度。

(三)认真开展农业行政执法依据梳理工作

为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根据《新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开展行政执法依据梳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委及时成立了农业行政执法依据梳理工作机构,对梳理工作进行了精心筹备。法制科利用两个月(四月和五月)时间对照法律法规进行了认真梳理,此次共梳理出涉农行政执法依据84种、行政执法主体职责73项、行政处罚154项、行政许可12项、行政强制9项、行政征收4项、行政裁决1项、其他行政行为22项。

(四)深入开展文明执法严格执法专项活动

根据《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全市开展文明

执法严格执法专项活动 全面提升执法效能的通知》(新密办„2011‟33号)的要求,法制科组织全系统执法单位和执法人员深入开展了文明执法严格执法专项学习教育活动。首先在农业执法队伍中建立了整治“五种违法执法行为”工作承诺制,农委向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承诺,农委有执法职能的二级单位向农委作出了承诺,每位行政执法人员向所在单位作出了承诺。其次组织农业行政执法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和法律法规,开展了依法履行职责大讨论,全面查摆了农业行政执法在执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滥作为和不文明执法作为方面的具体表现,深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明确了整改措施和目标,在此基础上分别形成了行政执法机构和行政执法人员的自查分析报告,进一步提升了农业行政执法水平。

(五)有序开展其他工作

一是每周及时向市政府整规办报案卷查办周报表;二是认真做好行政执法案卷审核工作;三是认真组织开展普法教育工作;四是认真完成我委交办的临时性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法律意识不强,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1、积极配合市法制办做好《新密市行政机关行政执法职责综览(2011)》的编制工作。

2、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安排部署秋季农资打假专项治

理行动。

3、继续做好行政执法案卷审核工作。

4、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

院校法制科工作计划 篇7

1 当前职业院校依法治校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职业院校规章制度不够健全。

现代职业院校制度建设主要体现于以职业院校为本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 建设效能职业院校, 形成以人为本、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政高效的管理体制。健全的规章制度是一种建立在职业院校法人基础上的制度体系, 具有法定组织机构及由此而构成的职业院校管理及其运作体系。这种制度必须能够保证教育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并促进职业院校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机制, 使职业院校在面向社会、市场进行依法自主办学的过程中,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国民教育的需求。

1.2 职业院校管理中还存在依靠行政管理手段为主的现象。

行政权力是政治权力的一种, 通常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权力,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性手段, 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像国家行政机关一样, 社会组织也有其行政权力。

作为社会机构之一, 职业院校与其他社会机构行政权力的表现形式有其共性的一面。其中, 以下三个特征显得分外突出:a.强制性。这是行政权力的首要特征。作为实现特定目的的执行力量, 行政权力通过命令、指示、决议等作用方式要求被管理者服从与执行, 如果这个意志被违抗, 强制性就会显示其力量。当前, 许多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往往就通过系列指标的形式在办学过程中被强制贯彻。b.一元性。行政组织大多采用首长负责制的领导原则, 集中与统一是行政权力发生作用的内在要求。表现在职业院校, 存在着一个包括最高行政首长及其执行和监督系统的行政权力核心。c.层级性。这是行政权力的结构特征, 也是科层制组织形式的共同表现。行政权力的运行是自上而下层层放射的, 每一层次拥有不同的权力, 而且, 这种权力的等级是以制度化形式保证的。

1.3“依法治校”和“以情感人”的协调度有待提高。

刚性管理, 着重从组织结构、责权分配、规章制度等方面来进行。其特征是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是支配到服从的方式, 具有法的约束力。它是从外部、外因进行的管理。与刚性管理相对应的是“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柔性管理是一种采用非强制方式和非权力性影响力, 在人们心目中产生潜在的说服力, 从而把组织意志转变为自觉行动的管理。它不是主要依靠制度约束, 而是主要依靠人际关系协调;不是主要依靠奖惩措施, 而是主要依靠情感交流。其特征是具有启发性和变动性, 强调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职业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来看, 纯粹的刚性管理或柔性管理都是有利有弊的。经验告诉我们, 规章制度等约束手段仍然重要, 但越来越依靠人们的内在的精神动力, 依靠人们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依靠职业院校文化力量, 实现自我约束、自我规范。因此, 职业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要深化, 应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在改革中充满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等人文精神, 营造团结、和谐、奉献、进取的工作氛围, 不因改革而淡化应有的“人情味”, 让“依法治校”和“以情感人”融为一体。

1.4 教职工的整体法律素质还不是很高。

新的历史条件和制度环境下, 特别是实行聘用合同制以后, 教代会、工会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必须加强。当教师和职业院校发生劳动纠纷时, 教代会和工会作为教师利益的代表者, 应当起到的作用还不够明显, 可能的情况下为权益受到侵害的教师寻求法律帮助的意识、责任还不够明确。

2 职业院校依法治校工作的一些针对性策略

2.1 树立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

在依法治校过程中, 从职业院校管理内部来说, 职业院校管理者能否树立明确的法治观念, 认清依法治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是职业院校实施法制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职业院校管理者应当把依法治校上升到依法治国的高度来充分认识, 改变传统的管理手段与体制, 树立起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

2.2 加强学习宣传, 增强法制观念。

学法是基础, 用法是关健, 依法治理是目的。目前我国有关教育发展、职业院校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相继出台, 为依法治校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职业院校管理者应把教育法制学习与宣传纳入重要工作职责范围。职业院校可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广播、板报等宣传工具进行广泛的普法宣传;可以在职业院校教职工中经常开展法制讲座;可以开展各种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以及把法庭审判现场搬到职业院校等。让广大干部、师生增强法制观念, 并学会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推进法制宣传教育的广泛深入。

2.3 健全管理体制。要把依法治校落到实处, 必须建立健全法制化的管理体制。

2.3.1 制定《职业院校章程》, 统领职业院校管理。

依法管理职业院校事务是依法办学的核心内容。职业院校管理必须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首先, 有法可依是基础, 因此实施依法治校, 必须做好基础工作, 要有属于职业院校内部的“立法”, 即制定一部《职业院校章程》。《职业院校章程》是职业院校依法制定的全面规范职业院校办学宗旨、内部管理体制及教育教学、人事、财务活动等重要制度的自律性文件。《章程》的制定应根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 紧密结合本校的实际, 适应本校未来发展需要, 按照一定的原则程序, 得到职业院校广大教工的支持和认可, 并在教代会上获得通过。

2.3.2 完善与职业院校《章程》相配套的各项规章制度。

如民主决策制度、各部门工作规范、教职工岗位责任制、教育教学工作评估制度、安全卫生保健制度、奖惩制度、校内纠纷调解制度和申诉制度, 等等。使职业院校各方面的工作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置于统一规范和要求之下。强化职业院校的科学管理, 推进职业院校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运行机制的形成。

2.4 推行岗位责任制。

依法治校不单是领导的事情, 需要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 各职能部门及所属教职工要严格依照《职业院校章程》的规定履行各自的职能与岗位职责, 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 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使职业院校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2.5 强化依法行政。

职业院校管理者在对职业院校进行领导和管理中, 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改变思想作风和管理方式, 要从过去主要依靠权力、运用行政手段的“家长式”管理, 逐步转移到依靠法律、法规、规章和职业院校章程实行管理, 严格行政执法程序, 明确执法范围, 不断提高职业院校管理的法制化水平。

2.6 合理借鉴先进经验。

为了使中国教育发展跟上世界潮流, 必须要确立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我们应从理论上加强研究国外的先进做法, 学习发达国家职业院校管理中依法治校的先进经验。

2.7 加强职业院校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

虽然职业院校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目的, 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他们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培养。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职业院校学生是青年学生中及其重要的一部分, 是未来社会生产、建设的中坚力量, 我们要通过将强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工作, 增强学生学法、知法和守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从而真正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法律武器、运用法律武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院校法制科工作计划 篇8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教育的核心之一教师更成为打造高质量人才的必要保障。相对于公办高职院校来说,民办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显然要弱,并且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主要是以为社会打造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为主,种种的一切均需要民办高职院校建立一支相对来说高素质并稳定的师资队伍,前提之一就是要形成一套相对完整并具有较高可行性的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制度办法。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对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法制化作初步探讨,以期能够为进一步提升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管理质量提供些许的参考。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师资团队;建设;法制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5-0024-03

师资队伍是民办高职院校的核心力量,也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必然会全面提升民办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然而从我国目前民办高职院校的整体情况来看,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也呈现出一定的混乱状态。近年来民办高职院校发展迅速,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建设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法制化是依法治国背景下的重要实践,也是依法治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唯有通过加强整个管理所涉及的主体和内容的引导与规范,才能更好地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育人”[1]。因此,对民办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进行“法制化”的探讨,对于提升民办高职院校师资力量具有着现实的促进意义。

一、落实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法制化的意义

(一) 是推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文明的必由之路

所谓的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其核心就是民主政治。现代高校的发展,已经摆脱了传统的高校建设理念,在大力提倡民主化的今天,高校的思想政治建设民主化也成为了大势所趋。众所周知,师资队伍是教育机构的命脉,唯有强大的教师队伍才能决定学校的质量与“档次”,因此对于所有学校来说,只有教师团队才是学校真正的“主人”。对于民办高职院校来说,相比于公办院校,其弊端不言而喻,在很多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过程中,为了吸引到更加优质的教师资源,往往在很大程度上采取一定的“顺从”措施,因此对于高校的政治文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而高校的政治文明发展情况几乎完全取决于师资队伍的意志和智慧,因此建立科学化的法制化制度,是促进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文明的必由之路。

(二) 是深化民办高职院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必须之举

我国发展至今已经摆脱了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各个级别的高等教育都呈现出明显的竞争性,同时高校的开放性也决定了传统的集权体制必将被淘汰,因此内部管理也就势必需要与时俱进充分促进民主,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师资队伍实现高效的自我约束和管理,进而有利于构建出符合高校自身发展规律的民主管理体制[2]。也就是说,这种管理体制要能够在基于法制化的基础上来实现民主,将此作为学校建设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必然能够从根本上深化民办高职院校管理体制的改革。

(三) 是实现民办高职院校党委依法行政的必要保障

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针理念早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就被提出,依法执政并且落实民主是其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既成为党的执政宗旨,同时又成为了强化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目标。二十一世纪以来,民主成为了依法执政的本质,衡量民办高职院校的法制化管理水平,一项重要的指标要素就是民主。一方面,法制化管理能够保证将各个主体的民主管理权和高校自身党委的执政权责分离,确保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又不相互矛盾;另一方面,高校师资团队管理的法制化一旦实现民主,必然会推动校内的民主治校风气,这样才能够保证高校党委依法执政在良好的空间环境内运行,因此是是实现民办高职院校党委依法行政的必要保障。

二、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法制化现状

自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就一度被推向风口浪尖,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话题,我国各大高校的管理相关法制建设也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民办高职院校也在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不断提高着对师资力量建设的重视程度,因此教师队伍的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3]。但从目前民办高职院校中师资队伍整体的管理与建设上看,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容回避。本文认为,受到传统高校管理方式的影响,很多民办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管理理念尚未能很好地过度到现代化的人本管理思想当中,也就是说,传统的集权性管理体制还依然存在。很多民办高职院校都十分看重生源,也就是经济效益的发展,为了能够扩大生源而将重心放在了一味盲目的招生方面,学校的师资队伍管理和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因此管理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混乱状态,法制化管理的落实,尚待一定时日来进行完善。就此原因所导致的问题,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法制化

(一) 法制化管理的观念尚未渗透

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和教育工会等部门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对高校管理法制化的重视,但其覆盖面却极其有限,也就是说,其始终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的普通高等院校当中,对于一些民办高职院校的法制化工作开展完全忽视,因此民办高职院校的相关立法被完善也就成为了当务之急。加之对相关的宏观导向缺乏一定的敏感度,认为就目前的情况看,高校的师资队伍管理相比于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至于是否法制化,那是高校自身的事情,不必做太多干预。在这样的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的领导对于师资队伍管理法制化的认识程度本来不高,加之如此影响,必然会使相关思想进一步懈怠,自身的师资队伍法制化建设也就必然受到了诸多阻力;另一方面,就是教师本身的问题,民办高职院校的整体师资力量势必不及普通高等院校,如此导致的信息不足也就不以为奇,这样的负面思维对于推进法制化建设的影响,也就不言而喻。

(二) 相关立法与配套制度尚未完善

目前,关于高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仅仅有《教师法》、《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其中的规定也大多都是一些原则性规定,基本都是以“应当”的口吻来进行倡导,其中所提出的很多意见和建议比较难以被高校所接受,即便能够接受,至于实际上的落实情况和落实质量也成为了一处“空地”,完全处于“隐形”的状态而无从考察[4]。目前民办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管理与建设工作亦是如此,尽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响应政府号召,推行高校的民主化建设,法制化工作表面上落实的很好,但自身的工作却基本“无法可依”,无论是学校师资管理的基本形式抑或是运行程序还是奖惩措施等方面,均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于很多关键问题更是处于模棱两可的状态,比如:高校师资管理体制;高校师资管理法制化基本原则;管理范围;师资管理与建设过程中的各个主体权限等。鉴于相关立法与配套制度的不完善,出现“重控制、轻支持”的现象也就成为了较难以避免的结果。

三、推进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法制化建议

法制化管理,是满足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实践,关于高校的民主管理法制化基本要求,就是要保证主体权责依法定夺、严格按照法律相关的规定条款,确保按照正当程序,在权责范围内并且“受侵必救”的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管理过程。对于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管理,法制化的落实也是满足当前的时代发展所需,在民办高职院校竞争越发激烈的当下,确保在管理当中所嵌入得相关的体制、范围、内容和程序等均能够在法制化轨道当中运行,唯有如此才能全面推动民办高职院校的整体政治文明建设,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来树立良好的校园风气,为学生良好思想政治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强化法制化建设理念

针对法制化管理观念尚未渗透的问题,首先要由政府作为主导,充分提升对于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管理法制化的重视程度,通过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来促使民办高职院校的领导来强化自身的认识,使其充分认识到民办高职院校法制化管理的重要意义,通过赋予高校教师以人权来充分调动高校教师的民主权利和民主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潜移默化创设良好的高校风气,在法制化的条件下大力开展民主化建设,通过良好风气的创设来进一步加强法制化的效果,以此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升民办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管理质量,实现民办高职院校的长效发展;另一方面,受到我国传统体制的影响,民办高职院校的法制化建设亦无可能一蹴而就,我国的封建社会尚且延续了几千年,目前的阶段整个社会都处于关键的转型期,民办高校只要能够认清法制化建设的本质和必要性即可,在此基础上通过思想观念的逐层加强来实现最终的法制化建设管理目标。

(二) 建立并完善相关立法与配套制度

在新形势下,要想使各大院校拥有良好的发展空间,首要任务就是要保证高校整体管理体制的健全与完善,包括高校管理的基本原则、形势、权责、程序等等,将所有的流程一并纳入到国家的法律层面当中,同时尽快完善与之相呼应的行政法规,并使相关的立法所涉及到的所有问题不断细化,确保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管理有章可循,使民办高职院校的管理拥有权威,与此同时,在对师资团队进行法制化管理和建设的过程中,高效贯彻落实校务公开,并辅以严格的奖惩机制辅助高校进一步强化管理水平[5]。这样才能够为民办高职院校全面提升法制化管理水平提供必要的保障。

(三) 完善校内相关配套制度

落实法制化建设的相关法规能够有效地起到宏观的导向性作用,然而民办高职院校作为一个民办教育基地,其本身又必然具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很多法律上的条款并不能很好地落到细节方面。因此,民办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通过自上而下观念意识的转变,来增强法制化管理的积极主动性,切实保障相关工作能够全面落实到位,在高校自身党委的带领下,通过科学化相关制度的制定,加强参与性,一方面,对于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创新管理形式或途径要通过民主化的手段来进行确定;另一方面,对于所有制度中一切不合法或者与宏观的法律法规相冲突的制度条款要第一时间进行修改,使之始终处于完善的状态下,对其中存在的不合理条款也要以坚定的态度对其废除。

综上所述,社会的进步,带动了教育产业的发展。民办高职院校作为教育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打造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基地,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贡献。教师队伍作为所有学校的核心力量,对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性亦是不言而喻,然而目前很多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管理与建设的法制化水平并不高,因此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加强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法制化水平,实为打造高质量高校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周黎倩.当前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遇到的困境及解决对策研究[J].才智,2014(06):175.

[2]王凌.现代职教体系下加快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新思路[J].人力资源管理,2014(09):217-218.

[3]梁英平.战略视觉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与实践的理性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05):133-136.

[4]陈小波,梁英平.战略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我院师资队伍建设三年规划的设计思路和理性思考[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54-59+72.

[5]张双会.影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有关政策问题的思考[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12-14.

上一篇:实施绿色教育打造绿色学校工作计划下一篇:财务管理人员必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