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危重病人的急救与护理分析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外科危重患者由于一般病情均较为严重, 病情发展也较快, 通常对于患者家属的探视和陪护均进行相应的限制, 以免造成家属探视过程中带入一些病原菌, 导致患者出现病菌感染等情况[1]。但是由于患者长时间看不到自己的家人, 容易产生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 极大的影响患者接受治疗的质量[1]。因此如何有效的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情绪, 对于提高外科危重患者的治疗质量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在此就心理护理对外科危重患者治疗质量的影响做了相关的临床研究,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5月—2011年5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外科危重10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8例, 最高年龄78岁, 最低年龄59岁, 平均年龄 (67±2.13) 岁;女性患者42例, 最高年龄76岁, 最低年龄61岁, 平均年龄 (68±2.32) 岁。这100例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外科急救治疗, 其中50例患者接受传统的基础护理治疗, 作为对照组;剩下的50例患者在基础护理治疗基础之上采用心理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 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详细临床资料见表1。

注:P>0.05, 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急救及护理方法

100例患者在送入医院后, 根据患者外伤部位的不同, 分别给予相应的急救医疗措施进行紧急救助治疗, 患者病情稳定后,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护理治疗的基础上, 采用心理护理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具体治疗措施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 关心体贴患者。无论患者的经济条件如何、是否有着什么样的家庭背景, 对患者均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 尽心尽力对每一位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治疗, 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的疼痛, 并在此过程中, 对患者进行鼓励, 使患者感觉到此时的护理工作人员是其最重要的人, 以使患者能配合各项护理工作[2]。 (2) 护理过程中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护理工作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过程中, 针对每一位患者不同的心理情绪特点, 给予患者进行耐心的解释, 并让每一位患者点燃战胜疾病的希望, 使他们可以面对自己已经受伤的事实。在此过程中一旦遇到情绪比较激动的患者, 护理工作人员应耐心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以温和的语言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得到患者的信任及理解, 从而确保患者可以以一个最佳的精神状态去接受手术。 (3) 不同患者不同对待。在护理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同情况的患者, 针对此类现象, 应根据所护理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对应的护理工作。对于老年患者, 则应该不厌其烦的给患者讲解护理治疗的必要性并积极回答患者所提出的问, 以打消患者的顾虑, 从而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3]。

1.2.2 治疗质量评价

按汉密尔顿焦虑表 (HAMD) 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焦虑情况进行评分, 并以治疗后患者的HAMD评分值及治疗后后患者的满意程度作为护理质量的评价指标。

1.3 统计方法

将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HAMD值进行汇总统计, 并将统计结果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质量进行汇总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评分为 (21.45±1.23) , 治疗后评分 (9.01±1.89) , 满意率为94.22%;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评分为 (21.56±1.34) , 治疗后评分为 (18.56±1.67) , 治疗满意率为73.21%。结果见表2。

通过将两组患者的治疗后HAMD值和治疗满意率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得出P<0.0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外科危重患者由于病情的严重性及病情恶化的快速性, 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对患者的情绪产生巨大的影响。患者极易出现以下几种情绪: (1) 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由于担心手术能否成功, 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 (2) 部分患者在进入重症病房接受治疗后, 由于情绪波动较为剧烈, 极易出现愤怒、冷漠不愿面对自己已经病重的现实。 (3) 部分患者由于对医院比较反感, 从而出现悲观、消极配合治疗的情绪。 (4) 部分患者 (尤其是老年患者) 由于不知道自己所患的是什么疾病, 而产生恐惧感[4]。

以上几类情况极为常见的外科危重患者所存在的正常情绪。针对以上患者的各种情绪, 临床工作人员应该通过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来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 使患者可以积极的配合护理治疗工作。营造一个轻松的治疗环境, 从而使患者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去接受接下来的治疗。现通过临床研究发现, 接受心理护理治疗的患者的治疗后的HAMD的评分值明显小于仅接受基础护理治疗的患者 (P<0.05) , 前者的治疗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后者 (P<0.05) 。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对外科危重患者在进行常规的急救及护理的基础上, 心理护理治疗方式对患者治疗的必要性。

摘要:目的 对外科病人的急救及护理措施进行临床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2009年5月—2011年5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外科危重患者100例, 100例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急救措施, 其中50例患者接受传统的基础护理治疗, 作为对照组;剩下的50例患者在基础护理治疗基础之上采用心理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 作为观察组。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质量, 使用HAMD进行评分, 并将评分结果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 α=0, 05。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评分为 (21.45±1.23) , 治疗后评分9.01±1.89;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前评分为 (21.56±1.34) , 治疗后后评分为18.56±1.67。t检验结果为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对外科危重患者在进行常规的急救及护理的基础上, 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心理护理,外科危重患者,治疗质量质量

参考文献

[1] 许晓红.浅谈外科危重病人的急救与护理[J].中外医疗, 2009, 34:137.

[2] 王金凤.ICU患者的心理障碍的来源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7, 1 (9) :77.

[3] 倪爱珍, 潘淑艳.对抑郁状态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 2007, 20 (2) :124.

[4] 张竞元.急诊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J].吉林中医, 2009, 20 (3) :43.

上一篇:民族院校图书馆采访工作刍议下一篇:论网络信息安全下的公民监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