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营销学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本文一共涵盖5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服务营销学论文(精选5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电力营销工作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其工作质量对电力企业发展前景有直接影响,因此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利用电力营销稽查,可以有效提高营销服务水平,但目前我国电力营销稽查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首先对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内容进行阐述,然后对如何利用电力营销稽查,提高营销服务水平进行探讨。

第一篇:服务营销学论文

服务服务营销感知服务质量的研究综述

摘要:21世纪的服务业在GDP中的贡献将越来越显著,对服务营销的研究也将成为本世纪营销领域的主流。文章从服务、服务营销、感知服务质量的内涵、发展和研究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整理和论述。

关键词:服务;服务营销;感知服务质量

一、 引言

在服务经济时代的当今社会,服务业取代制造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中最大的部门。早在1994年,Carbone & Haeckel(1994)引述了美国劳工部的预计:2000年~2010年期间,就业在服务生产部门将增加19%,增加工作岗位达2050万个;而制造业的就业份额预计2000年的13%下降到2010年的11%。而且,服务业已经突破第三产业的范围,更广泛的涉及到第四产业(即信息服务)。在工业化国家,服务业创造的价值在GDP 中的比重,从1970年的53% 急剧增长到2005 年的66%,在欧盟则分别是47%和68%,在美国分别是57%和72%,而且这种势头仍在继续。而至2000年,中国仅有30%,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远远落后于发展中国家50%的平均水平(刘大忠等,2006)。

Regan(1963,引自 李海延,2008a)认为随着服务经济的到来,消费者的行为应相应改变。20世纪40年代中期,一些工业化国家开始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了服务经济及服务营销的零星研究,1974年,美国学者John Rathmal的第一本论述研究服务营销的专著面世,标志着服务营销学的诞生。后来北欧学派的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理论及关系营销理论成为服务营销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刘大忠等,2006)。从此,在西方展开了服务营销研究热潮,理论研究、实践验证等领域日臻成熟。在中国,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同年11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工作会议”,部署了具体的第三产业发展措施和政策,为服务营销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标志着服务营销理论研究在中国启动的,则是1998年南开大学韩经纶教授和东华大学徐明教授开展的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评价理论和方法研究(何佳讯和卢泰宏,2004)。

二、 服务的定义和特征

1960年,AMA(美国市场营销学会)最先为服务下定义:“用于出售或者随同产品连在一起进行出售的活动、利益或者满足感”。之后,AMA又做出了补充定义:“可被区分、界定,主要为不可感知,却可使欲望获得满足的活动,而这种活动并不需要与其他的产品或服务的售出联系在一起。生产服务时可能会或不会利用到实物,而且即使需要借助某此实物协助生产服务,这种实物的所有权将不涉及转移的问题”,这个定义以服务的过程为视角,强调“不可感知”、“满足欲望”和“无所有权”。

其它学者对服务的定义分别涉及了“向顾客提供满足感”、“无形性”、“不可分离性”、“无所有权转移”等因素的一个或几个。Kotler & Keller (2006)认为服务是一方能够向另一方提供的各种基本上是无形的活动或作业,其结果不导致任何所有权的产生。他们同时认为服务既可和有形产品联系在一起,也可能是纯粹的服务活动;从活动主体的视角,主要强调了“无形”和“无所有权”。

随着服务业在各国GDP比重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服务的认识不断加深, Vargo & Lusch(2004)对服务进行了重新的定义:为了获取他人或自身利益,通过行为、过程、表现等对特定能力(包括知识和技能)的应用。

从以上的定义可以看出,服务最突出的几个特征是:无形性、不可分离性、变化性和易消失性,(Kotler & Keller 2006)。其中,“无形性”早在1994年得到了Carbone & Haeckel的发展,他们提出“顾客体验工程”的概念,其终极目的就是使无形有形化。也就是说,组织首先要明确将为顾客提供什么层次的服务,然后制定整套执行和背景情节来支持这种服务。

三、 服务营销

服务营销是企业在充分认识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为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在营销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活动。

1. 服务营销思想的发展。Fisk等(1993)对SERVMA-RK电子数据库中1953年~1992年11月间的1 127篇服务营销文献进行了研究,并将服务营销思想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即诞生阶段(1953年~1980)、爬行阶段(1980年~1985)、直立行走阶段(1986年~1992年)。Agrawal(2001)则在Fisk等的基础上,加上冲刺阶段(1990~1995)、扩散阶段(1995~2000)、统治阶段(2000 年后),形成了六阶段理论。中国的李海延学者(2008a)经过理论梳理,将服务营销思想的发展划分为:萌芽阶段(1980 年以前)、探索阶段(1980 ~1985)、成长阶段(1986~2003)、徘徊阶段(2004~至今)等四个阶段。

根据李海延(2008a)的分析,在第一阶段,主要确定了"服务营销区别于产品营销",并在概念定义上进行了理论探讨,尚无实证研究,这个阶段主要靠学位论文来推动。在第二阶段,专业杂志和教科书的诞生,服务营销的学术地位得以确立,探索阶段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杂志和学术会议推动;第三阶段-探索阶段中,实证研究、跨学科探讨,同时涌现了许多的服务营销主题, 包括服务质量、服务接触、服务营销组合、内部营销、服务设计、自助服务、服务评价等。在成长阶段,服务营销得到了全面、广泛的发展,根据Fisk(1993)对这个阶段文献的研究,服务质量、服务接触、服务设计、顾客保留等研究主题最为突出,特别是服务质量和消费者行为、满意度三者之间的实证研究非常成熟。Vargo & Lusch 在2004年(引自 李海延,2008a)提出的“服务主导”范式、Scott Sampson 在2007年(引自 李海延,2008a)提出的“服务运营”范式、以及传统的“服务是产品的对立面”范式等研究范式的出现,使得对于服务营销的研究处于范式丛林(李海延,2008b)的徘徊阶段-第四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文献的急剧增加,但研究主题没有太大的突破。

对服务营销未来的研究预测方面,有学者经过调查发现,未来的研究将主要集中在服务的本质、 服务的范围、服务和价值创造等三个方面。

2. 服务营销的研究范式。Scott Sampson(2007,引自 李海延,2008b)曾总结出六种服务营销范式,即(1)剩余范式;(2)所有权缺失范式;(3)活动范式;(4)无刑性范式;(5)服务四特征范式础;(5)租赁/接近范式。李海延(2008b)认为这些范式均是从服务与实体产品相比较所具有的独特性视角出发的,将服务与产品采取对立的二分法,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一个范式,“服务是产品的对立面”范式,并归纳了四个服务营销研究范式:(1)服务是产品的附属品范式;(2)服务是产品的对立面范式;(3)服务主导范式;(4)服务运营范式。

3. 服务营销的研究热点。从服务的主体来看,对服务营销的研究有“服务产品的营销”和“顾客服务营销”两大领域。服务产品营销的本质是研究如何促进作为产品的服务的交换,顾客服务营销的本质则是研究如何利用服务作为一种营销工具促进有形产品的交换。它们的核心理念都是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刘大忠等,2006)。

国内、外学者对服务营销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服务的顾客感知与顾客满意(韦福祥,2001),服务质量(Parasu-raman等人,1985)、顾客满意度与服务绩效。而且,国外还对服务中的消费者行为与服务购买决策过程、营销调研、服务传递中的员工角色与内部营销、服务承诺与整合服务营销沟通、服务与实物商品的经济属性、服务的国际化与全球化等主题给护了关注;而国内在建立顾客关系与关系营销、通过中间商和电子管道传递服务、管理服务需求和服务能力以及排队管理和收益管理、服务行业、服务竞争、服务品牌等主题进行了重要研究。

自从北欧学派的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理论及关系营销理论成为服务营销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以来,围绕顾客满意、顾客忠诚为目标,感知服务质量(韦福祥,2001;Paras-uraman et al,1985;Berry & Parasuraman,1991)一直是服务营销研究灵魂。

四、 感知服务质量

目前,顾客已不再满足于衣食住行的低级消费,开始追求消费中的满意和多层次价值回报,这时优质的顾客满意服务和创造顾客感知价值成为吸引顾客的重要手段。

1. 感知服务质量的概念。感知服务质量的概念是由Christian Gronroos(1982,引自 韦福祥,2001)提出的,他将感知服务质量定义为:“顾客期望的服务质量与顾客实际接受的服务质量的差异”。也就是把感知服务和预期服务之间进行比较(Kotler & Keller,2006),其关系模型可用图1表示。

其中,期望的服务质量(QE)由企业市场沟通、口碑、企业形象、顾客需要决定,顾客的消费经验也对期望的服务品质产生影响。

2. 感知服务质量差距。Parasuraman等人(1985)系统地提出一个模型,描述了感知服务与期望服务的差距,这种差距代表了提供服务的失败,同时也向服务提供商提供预期服务质量的主要要求,其模型如下图2。

图2中,差距1表示企业未能正确地感知顾客的需要程度;差距2表示管理者可能正确地感知到顾客的需要,但没有建立标准的质量规范或质量规范不能反应正确的顾客预期;差距3表示规范本身矛盾或提供服务的人员素质低下而做不到标准的要求;差距4表示企业所提供的服务与传播或口碑中的质量水平有差异;差距5表示顾客本身对服务的感知和原来的预期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形成,会造成顾客的不满意。

有国内学者总结了影响服务质量差距的主要因素,分别有:(1)服务标准;(2)服务标准实施;(3)服务企业有形展示。Berry & Parasuraman (1991)则总结了决定服务质量的五种因素,分别是:可信性、响应性、保证、神入度、有形体现。同时,Berry等人提出了SERVQUAL模型,模型中注意到了一个可容忍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消费者关于服务质量的感知是满意的。Berry等人的研究,触发了Boulding等人对服务质量模型的深入研究,他们随后在1993年发展了一套动态过程的服务质量模型,这个模型的前提是顾客不断改变的对于服务质量的预期,模型中的任何时间节点都是由服务过程中的先期预期所造成,也就是上一次实际服务所造成。

3. 感知服务质量的研究。

(1) 感知服务质量的研究维度。根据Zeithaml等人(2000)对电子服务质量的研究,确定了11个可感知的电子服务质量维度,之后,总结出4个常规服务质量的核心维度:效率、实行、可靠性、隐私;和3个服务补救的核心维度:回应性、补偿及实时的帮助途径。Wolfinbarger & Gilly (2002)则针对在线服务建立了四维模型,其关键维度为:可靠性/实行、网站设计、安全/隐私和客户服务。

(2) 感知服务质量的关系变量。在研究领域,服务质量的关系变量一般为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对顾客感知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关系的看法主要有两种(韦福祥,2003),即以格罗鲁斯、帕拉苏拉曼等学者为主的“感知服务质量决定顾客满意”观点和以奥利弗、波尔顿和德鲁为代表的“顾客满意决定顾客感知质量”观点。

五、 结束语

据2008年8月18日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报导,北京市的服务业贡献2007年占据GDP的70.1%,这个资料部分地说明了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态势,以事实论证了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的正确性。

中国用三十年的时间,吸收、发展、并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用百年时间走过的营销领域发展历程。实践上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但在理论上,还处于吸收、发展阶段,尤其是对于逐渐处于领导地位的服务营销理论,国内系统的研究还是比较薄弱。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服务、服务营销、感知质量服务等概念、发展和研究范式进行了梳理和呈现。

参考文献:

1. Agrawal,M.L. Building a new academic field in I- ndia: the case of services marketing. Journal of services research , 2001 , 1 (1) : 104-120.

2. Berry, L.L,and Parasuraman,A. Marketing Servi- ces: Marketing Through Quality NewYork: The Free Press, 1991.

3. Carbone, L.P. & Haeckel, S.H. Engineering Cust- omer Experiences. Marketing Management,1994,3(Win- ter): 17.

4. Fisk, R. P., Brown, S.W., and Bitner, M.J. Trac- k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services marketing literatu- re. Journal of Retailing , 1993 , 69 (1) : 61-103.

5. Parasuraman, A., Zeithaml, V. A.and Berry, L.L. A conceptual Model of Service Qualit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Mar- keting, 1985.

6. Vargo,S.L. & Lusch,R.F., Evolving to a new dom- inant logic for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2004,68(1):1-17.

7. Wolfinbarger,M. & Gilly,M.C. comQ: Dimensiona- lizing, Measuring, and Predicting Quality of the E-tail Experience.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Working Paper, Report no. 2002:02-100.

8. Zeithaml,V.A., Parasuraman,A. and Malhotra.A.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e-service quality: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managerial practice.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Working Paper, Report no, 2000: 00-115.

9. 何佳讯,卢泰宏 .中国营销25年.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9)第1版.

10. 李海廷.服务营销思想发展的阶段划分与特点分析.工业技术经济,2008 , 127 (12).

11. 李海廷.服务营销范式的分析与评价.江西商论,2008,(5).

12. 刘大忠,陈安,黄王昆.服务营销研究综述.科技与经济,2006,(9).

13.梅清豪,Kotler P., & Keller K L. 原著.Marketing Management,(12th edition)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9).

14. 韦福祥.顾客感知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忠诚之互动关系.现代财经,2001,(7).

15. 韦福祥.顾客感知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相关关系实证研究.天津商学院学报,2003,(1).

作者简介:朱锦鸿,亚洲(澳门)公开大学 2007级博士生。

收稿日期:2009-12-12。

作者:朱锦鸿

第二篇:智能营销营销服务模式探讨

摘要:智能电网下的电力营销是电网建设的关键环节。目前,在电力营销智能化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下,需要分析电力营销服务存在的新问题,用户用电的概念及特点,探讨电力营销应有的功能,并提出智能营销营销过程中供电服务模式的主要措施,从而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以满足客户用电和智能电网发展的需求,为市场条件下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营销;服务;模式

1.加强电力营销服务工作的必要性

具体来说,内部营销主要是指企业和员工的关系,而外部营销就是员工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只有内部的营销工作具有高效性,员工才能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进而提升客户对员工以及企业的信任程度,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在营销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优质服务。因为,优质的服务是沟通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客户之间关系的重要桥梁。所以,加强电力企业的营销服务强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电力营销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

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如期而至,电力体制改革引发的售电侧竞争一触即发,新技术的出现导致电力营销新领域的拓展随处可见,电力营销智能化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而目前电力营销模式下电力营销存在如下的问题:

2.1服务意识不强、效率不高

传统电力服务基本体现为柜台式,即程序性色彩浓,而在智能营销营销模式下,服务意识和效率便凸显出其重要性。电力部门未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如对一些软件技术的投入不够,对手机交费的APP推广力度不足,对微信公众号的宣传力度不足、未能好好维护,因而其受众面并没达到理想状态,在处理业务时的效率也并不高。

2.2内部协同不畅、对客户体验的开放不足

信息化社会,各行业的专门化程度不断提升,业务不断细分,对人力的需求越来越多,以往宽泛的协同机制难以适应这种新要求。电力部门对客户的参与重视程度不足,仅通过传单派发、报纸刊登等方式难以适应如今的互联网模式。

3.智能营销营销模式提升电服务的方式

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带动了电力行业的发展,电力营销的理念和服务体系也在不断更新与优化,为广大用户提供更为方便的服务。在智能电网建设推行的同时,传统的电力营销模式也逐步向市场化的营销模式转变、向智能化模式转变,提高了电能作为商品的交换效率,也实现了企业和客户之间的高效互动。以下措施能够更有效地提高电力营销过程中的智能化、自动化、标准化的服务水平

3.1提升电力营销服务管理制度

科学合理、完善严格的营销服务管理制度是实现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的前提与保障。结合供电企业实际情况,通过构建企业和客户双向沟通和信息互享管理机制,有效夯实电力营销优质服务运行管理体系,推进精细化智能服务贯穿于整个电力营销服务过程中,进一步完善有序用电终端营销服务管理标准体系,开展电能运营经济效益和服务水平动态监测管理制度,有效弥补供电企业常规电力营销在安全、服务、电网建设管理等多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电力营销服务智能精细化管理有序稳定的进行。

3.2优化电力营销业务服务流程

根据电力客户实际用电供电需求和电力监管相关运营管理技术标准要求,采用流程化的任务驱动目标业务精细化服务管理模式,对电力营销过程中的服务功能及操作程序进行重新系统的功能整合,从而构建集信息高度集成共享、流程运转简单明晰通畅、操作科学规范统一合理的营销服务管理流程与智能服务平台,实现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业务的集成统一化、流程化、规范化、以及智能自动化动态监控管理。

3.3强化服务渠道的升级

智能营销主要的特点便是与如今大力发展的互联网技术相融入,即将缴费、查询等业务实现线上化,实现客户足不出户,实现便捷的缴费、查询服务,整合业务,实现数据的线上收集、整理,提高运转效率。在缴费方面,增加缴费渠道,增加微信、支付宝等主流支付渠道,确保顾客享受到便捷的支付服务,大大提高支付效率。

3.4构建多渠道服务体系

建立并注重维护智能营销网站、官方APP、微信公众号等电子服务渠道,为客户线上办理业务提供充分的便利,建立24小时在线答疑服务,支持客户在线上进行支付、查询、监督、投诉、咨询等服务。同时提供费用不足及时提醒、支持通过其花呗信用自动支付等服务,以更好地提升顾客的满意度。

3.5增加客户提供相应的推介服务

收集、整合客户的数据,根据不同的用户针对性地推出个性化的服务,主动推荐客户关注相关的微信公众号,下载官方APP,在平台提前告知可能发生的电力故障,告知检修计划,通告检修进度,以使顾客及时了解到相关情况,减少焦虑、提升满意度。此外,还可针对顾客平时的习惯,即其所缴费用的大小,缴费的及时性,缴费的频率,以及欠费等情况来针对性地提供积分服务,赋予积分兑换礼品、兑换电费等服务。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向顾客推荐各种注意事项,即平时用电习惯、注意事项等,以增加顾客的满意度。

3.6完善电力营销业务绩效考核

通过开展精细化的营销服务业务绩效管理,有效地将营销目标分解、量化到每个员工业务曹总的具体项目中,动态评估员工的服务操水平,引导员工从关注供电企业营销服务目标、关注岗位服务境内水平要求等方面入手,在实际业务工作中注重能力的提升,注重績效的改进,促进员工在业务工作中的精细化操作服务水平和积极性。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智能营销营销环境下进行供电优质服务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营销服务水平的高低对于电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更是有效提高电力优质服务的基本途径之一。我们应该不断创新电力营销服务的方式,提升电力营销服务的质量,实现服务通道的互联、互动和互通和客户体验的实时、实用和实效,不断提升供电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建立更加完善的营销服务体系,逐步提高电力优质服务水平,加大对高素质电力人员的引进,积极与客户之间进行沟通,并及时解决其在用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使其真正享受到高品质的服务,从而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沈鸿,戴仪天.“智能营销营销”环境下供电优质服务创新研究[J].应用能源技术,2016,07.

[2]贾立军,徐鸿鹏.“智能营销营销”环境下供电优质服务创新研究[J].工程技术,2016,10.

[3]贾伊博,徐博鸿,张艺凡.“智能营销营销”环境下供电优质服务创新探究[J].工程技术2017,04.

作者:邹雨君

第三篇:利用电力营销稽查,提高营销服务水平

【摘要】电力营销工作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其工作质量对电力企业发展前景有直接影响,因此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利用电力营销稽查,可以有效提高营销服务水平,但目前我国电力营销稽查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首先对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内容进行阐述,然后对如何利用电力营销稽查,提高营销服务水平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力营销;稽查工作;营销效率;提高

作为电力营销进行内部控制的重要部分,电力营销工作一方面要查处电力营销中出现的差错,另一方面要负责查处电力营销中的责任事物以及违章现象等,此外监督国家电力政策的执行情况也是其负责的主要内容之一。利用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可以对营销工作的进行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和控制,对营销服务水平的提高有重要作用。但我国电力营销稽查工作中目前还存在一些严重影响我国电力企业发展的问题,必须给予重视和解决。在对如何解决电力稽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深入了解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内容。

(一)电力营销稽查工作详细分工

1.内部检查工作内容

漏抄、错钞、代抄用电额、截留电费、虚拟电量等,是电力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违规行为。电力营销稽查的内部监察要除了包括流程时限、电价电费、装表接电、营销业务外,还包括用电检查、电能计量、抄核收等。在这几项业务中电力工作人员是否存在违规操作的现象,是电力稽查部门负责监察的主要内容,且在发现工作人员的违规操作后一定要做出相应惩罚,最大可能地保证电力营销工作质量。在用电检查过程中、电价电费收取过程中、电能计算过程中出现的以权谋私行为,电力营销人员在稽查过程中必须重点监察,并对这些人做出严厉的处罚。

2. 外部检查工作要求

查看用电用户在操作过程中是否出现了违规现象,是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外部检查工作中的主要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社会治安问题在大发展的背景下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一些用户为了自己的利益致使偷电窃电等违章用电行为接二连三地发生。一些电力设备经常被人为破坏,这些违章行为都会给电力供应和电力销售带来重大损失,在外部检查工作是必须加强检查力度的重中之重。企业和居民在用电过程中是否存在违章、违法用电的现象,是外部检查工作的重点,在检查中同时还要对企业用电进行核算核实。

(二)提高电力营销稽查工作效率和营销服务水平的策略

1.不断建立健全电力营销稽查体系

电力营销稽查工作要顺利展开,对营销稽查体系进行建立健全是必然要求。电力供电系统中的小组成员必须以工作能力强的专职人员为主,以确保营销稽查工作开展过程中更加切实有效。营销业务、流程时限、用电检查、装表接电以及电能计量、电价电费、抄核收等各项流程都应该列入稽查的重点名单中,对其进行逐项检查和督办,且必须保证工作的专业和质量性,及时发现营销工作各个环节中违背工作规范和要求的行为,并及时纠正这些背离行为,促进电力营销稽查体系的不断完善。

2.按月对稽查计划进行制定,建立快速的信息反馈制度

作为项动态的、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营销稽查工作在进行中必须有一定计划,对稽查计划按月制定能更加保证营销稽查工作长效、有序进行。在制定时应在上一月的工作开展实情上制定每月稽查计划,在制定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当时的工作重点,为了给电力营销稽查人员提供更准确的方向和重点,稽查计划的制定一定要定性、定量,只有具有规划性和执行力,稽查小组成员才能根据稽查计划对当月工作计划有效安排和执行。营销人员必须对反映实际工作与预期工作绩效之间偏差的信息进行及时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快速、准确地采取有效纠正措施。因此,建立能有效反馈信息的网络和制度是很有必要的。除了能及时传递发现工作情况中的问题外,通过这种信息网还能让被稽查的班组或个人及时收到自己工作的偏差信息,让这些人员及时了解自己工作中出了了什么差错,错在哪里,以后应该怎样加强防范等。

3.在对稽查人员进行选拔时必须严格,针对问题调整稽查人员结构

相较其他电力工作人员而言,在素质要求方面,电力营销稽查人员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这是因为在电力执法机构中,电力营销稽查人员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必须注意电力稽查人员的素质问题。电力营销稽查人员高素质的要求,使其在选拔中必须制定严格的标准和具体步骤。在选拔内容上,学历也是其中必须重视的要求点,可优先录用在日常工作中成绩优异、有突出表现、责任心强的员工。根据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问题,建立健全合适的电力营销稽查体系,并立足当前变化对电力营销稽查人员结构不断进行调整和充实。为促进稽查精细化管理的实现,电力营销稽查机构还应该开发专用的营销稽查系统,保证电力营销稽查工作落到实处。

4.严格制定电力营销稽查的行为规范

着装混论、手段单一,标识不明显,是当前电力营销稽查人员给人们的普遍印象,也导致电力营销稽查工作过程中工作形象问题的频繁发生,所以一定要系统规范电力营销稽查人员的工作行为。在服装上,可以给电力营销稽查人员配备统一的工作服装,改变工作人员着装不规范的形象;对稽查人员进行日常礼仪培训,纠正稽查人员的讲话和仪态,提高其本人反射到工作中的气质;让稽查人员对基本的服务规范加以掌握,使稽查人员在人民群众中的不良形象能够转变和挽回。进行不定期、不定时的电话回访,尤其是在电力营销稽查中发现并处理的当事人。增强对当事人的监督,对一些违法犯纪的行为进行及时处理。要系统规范稽查行为过程,促进稽查工作单据化、规范化的实现。

5.建立健全电力营销稽查异议制度

电力营销稽查工作无论从工作内容还是工作性质上来看,都是一项比较繁杂、精细的工作,“复杂性”和“隐藏性”是当前电力违规事件的显著特征。所以,在电力营销稽查工作中,必须首先认识到它的复杂性。但实际工作中,很多电力监察人员将其当成普通的工作,从不深入考虑,看不到其复杂性,因此经常在工作中采取简单粗暴的手段吗,即使面对存在一些疑点的偷电行为也不做深入追究,简单地一刀切了事。这种做法往往会让当事人对处罚的程度更加不满,同时也会丧失电力稽查工作在周围群众心中执法的公正性和严谨性。

为了避免以上问题发生,当前电力营销稽查部门首先必须立足自身工作程序,严格按照工作程序行事,其次应该建立健全电力营销稽查异议制度。电力营销稽查异议制度,顾名思义就是允许存在不同声音的制度,是指在制度保障下当事人可以对电力稽查的结果提出反对的意见,电力营销稽查工作人员必须给当事人提出反对意见和理由的机会。针对反对意见,稽查人员应该给当事人逐条解释自己的稽查依据,直至当事人真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处罚当时人的过程中,稽查人员应该告诉当事人享有异议的权利。在这样的工作程序和制度的支撑下,电力稽查将会更加公正、公开,具有更大的说服力,不仅能促进电力稽查工作的顺利展开,同时能大幅度改善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在人们心目简单粗暴的常规印象。

【参考文献】

[1]毛江勇.对电力营销稽查管理的分析[J].广东科技,2011,10(20):33-34.

[2]李绍飞.电力营销稽查在管理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0,6(12):129-130.

[3]张曦.基于电力营销稽查的营销效率改善措施分析[J].机电信息,2013,12(12):70-71.

[4]宋玉坤.探讨如何把握电力营销的战略与战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9 (18):68-69.

[5]潘敏.强化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思考[J].云南电业,2011,5(10):154-155.

[6]涂娟.利用电力营销稽查 促进营销管理工作[J].中国能源,2010,11(11):96-97.

作者:李彩莹

第四篇:营销服务与电力优质服务分析

摘要:营销服务及电力优质服务质量为电力企业追求的目标之一,为了促进企业营销服务及电力服务水平的提升,需要对相关制度进行建设完善,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新型服务理念、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学习,能够做好营销及电力服务宣传方面的工作,使电力用户增加对电力企业服务内容的了解,为营销服务等方面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保障。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营销服务与电力优质服务方面的内容,以供参阅。

关键词:电力;营销服务;优质服务

1营销服务与电力优质服务的重要性

一般情况下,电力企业主要是通过电网将电力资源输送至用户终端,保证用户的用电供应。由于我国电力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致使整个电力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国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挑选适合自己的电力公司为其提供服务。如果该电力公司的营销服务与电力优质服务不能有效地满足用户的相关需求,那么,用户可以去寻找别的供电公司为其实行供电服务。因此,电力企业要想在这个竟争日益激烈的电力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应不断提高其营销服务与电力优质服务水平,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使更多的用户愿意长期使用该公司的电力资源,不断增加其公司的市场占有度。

2提升营销服务与电力优质服务的措施

2.1明确营销服务的具体方向

电力企业要想获得发展,必须具有创新的精神。为此,电力企业要利用自身的优势,融入各种先进的技术方法,对客户在用电当中存在的不满意的问题,如成本过高等,采用合理的方法,如正确引导其用电等方法加以解决。鼓励企业或个人尽量错过用电高峰期,增加低谷电的使用量,这样不仅有助于降低客户的用电成本,还有助于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提高。此外,电力公司可以根据用户的用电习惯对电力的检修工作进行合理的规划、安排,增强电力公司的供电能力。在进行电力的检修过程中,相关部门一定严格进行监管,系统的对其进行审批与检验。在选择检修的时间时,尽量将其安排在电路负荷量少的时间段。为减少停电的时间,可在同一时间段对同一线路的不同位置进行检修。如果检修供电网络的主设备,或者是对其客户设备进行检修时,也可以将其安排在同一时间段,从而减少为用户带来的不便。电价在电力市场中具有很好的调节效果,因此一定要科学合理的对其进行调配。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多数电力公司都是同网同价的收费方案,但这种方法不利于刺激用电肖费。因此,在确保用户与供电双方的利益的前提下,供电公司可以利用电价进行调节。例如,对于一些用电量大的工厂,并且用电又有一定规律的,供电公司就可以对其进行有效调节,将用电高峰期与低谷期的收费进行标价,让其错过用电的高峰期,在电价较为便宜的低谷期进行使用,从而保证用电的合理性,促进电力公司的高效管理。

2.2完善服務制度与系统

为了更好的服务,就应让思想起引导地位,完善服务制度与系统,规范企业服务行为,提供优质服务并建立营销服务管理体统,达到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1)应围绕客户的需求,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企业优势与资源,组织专业的团队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也就是说,在明确了客户需求的前提下,才能对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进而达到令其满意的高度。(2)完善服务制服有利于电力企业对电力项目的管理与控制,能有效的减少电量的损失,还能让企业在客户的回访中了解客户的意见,及时解决客户对供电网络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回访的信息整理,能清晰直观的了解企业现阶段存在的具体问题,比如用电高峰时易停电;电压不稳损坏电子设备等等,由此加以改进,完善了企业的服务质量。(3)应普及电能的优点,向社会各界积极宣传并推广节能产品,注重营业点的服务质量,争取全方位的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2.3多方位宣传

承诺重在兑现,而电力企业的服务也要实现透明化。电力企业应该借助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平台来及时向用户公开相关信息。供电计划、运行状态、服务消息等都应该向社会透明化,重视承诺的实施,确保电力工作的公正公开化。假如有停止供电的计划,要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告知用户,并予以合理充分的解释和宣传,确保通知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2.4提升电力企业的优质服务以及生产技术的水平

目前的市场竞争空前的激烈,所以电力企业在提高自己工作能力的同时,还要加强一定的服务意识。要让员工充分的认识到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让他们了解提升服务质量对于客户节省用电成本会带来多大的帮助。同时,还要让员工与客户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而且为了能够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还必须要将客户对于服务的满意度作为评价员工服务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这样就能够刺激员工更好的投身于服务工作当中。另外,还要对员工进行服务方面的培训工作,让员工通过培训来进一步的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而且企业要按时对员工进行考核,并对考核优秀的员工要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并要将它们视作服务战线上的主干力量来进行培养,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并且还可以加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以及经济效益。企业可以在电力生产期间吸取一些先进的电子技术,从而来加强电力生产的水平。同时,还可以把无线视频方面的技术要领与电力生产管理完美的融合到一起,这样就能有效的控制住电力生产管理的范围,并提升其管理的效率。不仅如此,利用无线视频方面的技术还可以让管理人员在第一时间看到生产当中所出现的错误,这样就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制定出解决措施,从而能够有效的避免生产风险。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营销服务对电力企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让电力企业的服务变得更加优质,还能够让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得到加强,电力企业要想提高营销服务质量,首先必须要对电力企业的电力服务进行研究,同时还要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对其进行分析,找到电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缺点,来进一步优化电力企业服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让电力企业的服务质量能够得到显著提升,电力企业对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要进行严格要求,不断地加强电力企业人员服务技巧,来让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大斌.营销服务与电力优质服务提升策略[J].中国科技投资.2018(17).

[2]查建平.现代营销服务与电力优质服务的提升策略分析[J].科学与信息化.2017(36).

[3]连婷婷.营销服务与电力优质服务的提升方法[J].收藏与投资.2017(01).

(作者单位: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邯郸市永年区供电分公司)

作者:翟亚杰 李晓东

第五篇:服务营销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启示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服务营销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在持续延展。对专业学术期刊进行内容分析,是了解学术研究历程及其发展趋势的重要途径。学术界对服务营销学类顶级专业期刊近10年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了系统的内容分析和概括总结,揭示了国外服务营销学界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研究焦点的]变规律,为我国服务营销学的科学研究和管理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服务营销;研究进展;内容分析

[

一、引 言

服务营销学自上世纪60年代诞生以来,历经初创阶段、探索阶段和稳步发展阶段的沿革,已形成相对清晰的研究脉络(郭国庆,2009)。进入21世纪以来,服务营销领域的研究经历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集中体现在研究范围的扩大,研究深度的拓展,研究论题的丰富以及研究领域的跨学科融合。特别是1998年~2008这11年间,服务营销领域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持续提升,学者们致力于为服务营销实践的动态发展寻求理论支持(Deon Nel, 2010)。

Pasadeos(1998)曾指出,对特定学科进行文献梳理不仅有助于夯实该学科的理论基础,而且有助于把握该领域的最新趋势,对于研究者和实践者的战略导向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文献梳理的过程中,通过对主流专业期刊进行内容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该领域的研究概况,包括研究现状、学科分野、未来趋势等(Leong,1989;Malhotra,1996)。近两年来,Seggie和Griffith(2009)采用对营销顶尖专业杂志《营销学报》(Journal of Marketing,JM)、《营销研究学报》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JMR)、《消费者研究学报》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JCR)、《营销科学》 (Marketing Science,MS)进行内容分析的方法,厘清了营销研究的发展脉络。这种分析方法被称为是“营销思想史的梳理”,成为文献梳理中一种新颖而有效的研究方法(郭国庆,2010)。

《服务营销学报》杂志自1987年创刊以来,已经发展成为服务营销领域历史最为久远的学术期刊。Deon Nel,Wade Halvorson, Peter Steyn等学者对1998年~2008年这11年间在该杂志上发表的417篇文章进行了内容分析,清晰展现了新时代服务营销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本文对上述作者的研究结论进行概括和分类汇总,以期勾勒出服务营销学新近的研究轨迹。

二、学术文献研究的维度问题

传播学、营销学和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实践证明,对专业文献进行纵向梳理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清晰理性的史学线索。这在国外学术界已经取得大量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研究成果。Malhotra(1996)曾通过对营销思想的史学梳理,厘清营销研究的框架和派系。进入21世纪以来,服务营销学的研究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然而却极少有学者基于宏观视角对该学科的最新进展和]变趋势进行分析。在我国,关于营销学科研究方法、学术流派、学科体系等宏观研究则更少。Usdiken和Pasadeos(1995)将学术文献研究的维度划分为以下六个方面,如表1所示:

在文献研究工作中,以上6种方法得到广泛应用。例如,Yale和Gilly(1988)曾对1976年~1985年10年间广告研究的趋势进行了内容分析。Fisk等(1993)对过去15年间在广告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进行了系统化和概念性的评论。Deon Nel等学者遵从West(2007)对《国际广告》杂志进行内容分析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从发表效率、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等多个维度入手,对1998年~2008年11年间发表在《服务营销学报》上的文章进行综合性内容分析。国外研究实践表明,以往学者在进行文章内容分析时,大多是采用单一维度的方法。例如,Pasadeos曾借助引用分析方法从事类似研究。而如果综合多个维度,进行内容分析,则更有助于研究者更加全面地把握学术研究的脉络和路径。

三、Nel等人的研究方法及其研究发现

West(2007)指出,当大多数变量不需要进行判断编码时,内容分析的客观性便可得以保证。Deon Nel等人在他们的研究中采用了West(2007)的客观性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在面临同一笔数据的情境下,遵循相同研究程序的研究者将取得一致性结论(Kassarjian,1977)。在他们的研究中,编码参数包括顶级作者、单位文章作者数、文章类型、文章主题、样本及统计方法。

Deon Nel等学者抽取的研究样本是1998年~

2008年11年间发表在《服务营销学报》上的

417篇文章,通过对文章标题的内容分析将文章进行分类编码。具体的编码方法是:6位编码人员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独立完成分类编码工作,以每次20篇文章为单位,依文章标题进行编码归类,直至将全部417篇文章归类完成,之后两组编码人员进行交互编码信度检验以考察编码结果的一致性。分类依据是Brown(1994)所提出的服务营销学术文献研究题目分类框架,该框架包括以下10个类别: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服务接触和顾客体验;服务设计和传递;顾客保留和关系营销;内部营销;服务补救;服务质量模型和测量(SERVQUAL);技术注入(技术对整个服务业和组织结构的影响);顾客获取、广告和沟通;战略、绩效与管理。

根据内容分析的结果,Deon Nel等学者将研究结论以“输入”和“输出”的形式呈现。“输入”包括:顶级作者和单位文章作者数目;“输出”包括:文章类型、主题、样本、统计分析方法和搜索关键字。为了更加清晰地呈现服务营销近10年研究进展情况,笔者将Deon Nel等学者的研究结论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 高产作者及单位文章作者数

West(2007)指出,如果不对学术文章作者进行分析而单纯分析学术期刊上的文章,那么分析工作是不完整的。表2显示了过去的11年间,在《服务营销学报》上发表文章数目较多的作者排名。这张表清晰展示了发表文章数目在3篇及以上的高产作者。需要说明的是,每位作者发表文章数量的统计既包括其是第一作者的文章也包括其作为合作者的文章。由此可以看出,学术研究是需要长期关注某一研究领域或论题的,“板凳须坐十年冷”。只有深入下去,多年钻研某一学术领域,点点滴滴,长期积累,才有希望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成为某一学科领域的知名专家。

表3总结了发表文章的单位文章作者数变化趋势,过去11年里,在《服务营销学报》上发表学术论文的单位文章作者数呈现上升的趋势。West(2007)指出,近十年来,独立作者的文章数目正在逐渐减少,而两至三位作者合作完成的文章数量正逐年上升。Pitt(2008)指出,学者们合作完成学术文章可以建立起联系紧密的学术合作网络,这不仅可以提高发表文章的质量,加快学术文章的产出,也可以帮助减轻每个学者的科研压力和工作负担。这种知识分享的共赢策略能够加快学术研究的进展,目前,团队合作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一种发展趋势。遗憾的是,在我国许多部门的学术评价标准往往是鼓励独立著述,只承认第一作者的贡献;而对于打造高素质的学术团队,开展跨学科、跨部门(单位)的合作研究,集体发表研究成果的做法,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以致造成各自为战,学术力量分散、重复、重叠,形不成合力,拿不出高水平研究成果的严峻现实。

2. 文章类型概览

回顾过去11年发表的学术文章类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服务营销领域学术研究重心的转变。表4展示了过去11年间,《服务营销学报》上发表文章的类型。

Malhotra(1996)在对《营销科学院学报》(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进行内容分析时,将该杂志评价为“稳健且成熟”的学术期刊。他藉以评价的指标之一是期刊每年发表文章的数目,这本杂志当时每年发表文章的数目是35篇。如果用这个标准来评价《服务营销学报》的话,早在2001年,《服务营销学报》就已经达到了这个标准。到了2008年,《服务营销学报》每年发表文章的数目已增至47篇。从表4可以清晰看出,《服务营销学报》非常重视研究型文章,其次是概念型文章,再次是总体回顾性文章和文献综述类文章。这体现出最近10年,研究型文章日益得到学者们的研究重视。这在我国营销学界也有许多类似之处,过去学者发表的论文多为观点型、概念型和综述型,近十年来,研究型论文颇受提倡;而且,如果论文没有量化研究或数量模型,就往往会受到质疑和责问,甚至这样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就通不过去。我们认为,这种舆论导向和评价标准应该重新审视。

分析国外服务营销学领域顶级期刊的论文内容,我们看到,即使在发达国家,学术论文的形式和方法也是“百花齐放”的,有观点型论文、案例型论文、概念型论文、总体回顾型论文、文献综述型论文和研究型论文多种形式。

3. 研究主题及分析方法

《服务营销学报》杂志上文章的研究主题较为多样化,这反映出近十年服务营销领域研究主题趋向丰富和细化的态势。1998年~2000年,“服务质量”是研究最多的主题。2001年~2004年,研究重心转向“顾客保留和关系营销”。2005年~2008年,研究热点转向“战略、绩效和管理”。过去的11年里,有关“顾客获取、广告和沟通”这一主题的学术论文数量百分比由21%下降至5%。“服务接触和体验”这一主题依然维持着10%的权重,而“技术注入”这一研究主题的学术论文数量百分比已上升至7%左右。表5概括了近11年间,《服务营销学报》杂志研究主题、样本和研究方法的变化趋势。从研究主题的]变发展,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既要有一些长期关注、跟踪的理论问题需要10年、几10年如一日地潜心研究,“咬定青山不放松”;也要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沿,根据环境的发展变化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及时捕捉、发现新课题,深入研究新理论,为现实的营销实践服务,指导并推动营销实践日趋完善。

在数据和样本选取方面,大部分的学术论文使用实证数据。11年间,研究所采用的非学生样本的比率已由37%上升至46%,企业管理者和实际工作者样本比例稳定在21%~23%的区间之内。事实上,近年来,学术期刊审稿人对使用学生作为研究样本颇有微辞,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样本的代表性较差,尤其是在校本科生,他们缺乏独立、稳定的收入来源,而且购买决策行为尚未成熟,颇具随意性。因此,学者们如果想要在国外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不得已使用学生样本时,要进行合理性说明。

在研究方法的使用方面,调查法是最为广泛使用的研究方法之一,比重达62.3%。质性研究方法近年来逐渐流行,使用比重从1%升至10%。案例研究方法的使用比例也从3%升至6%。绝大多数学者倾向于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研究。在统计方法的运用上,在过去11年的开端时期(即1998年左右),相关和回归分析是最为广泛使用的分析技术。随着验证性因子分析(CFA)和结构方程模型(SEM)等更为高级的统计分析方法的问世,相关回归分析的运用逐渐减少。使用CFA和SEM这两种统计方法的文章比例从10%上升至23%。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多因素方差分析(MANOVA)的文章比例从13上升至15%。质性研究近年来也逐渐得到学者们的认可,使用这种方法的文章比例从4%上升至13%。

我们认为,理论研究关键是要出思想。研究方法和论文形式固然重要,但经过研究能否得出科学的思想和理论则更重要。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他指出:“经验自然科学积累了如此庞大数量的实证的知识材料,以至在每一个研究领域中有系统地和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把这些材料加以整理的必要,就简直成为无可避免的。建立各个知识领域互相间的正确联系,也同样成为无可避免的。因此,自然科学便走进了理论的领域,而在这里经验的方法就不中用了,在这里只有理论思维才能有所帮助。”恩格斯还指出:“没有理论指导的思维,就会连两件自然的事实也联系不起来,或者就会连二者之间所存在的联系都无法了解。……轻视理论,……错误的思维一旦贯彻到底,就必然要走到和它的发生恰恰相反的方向去。”事实上,任何一种研究方法都不是万能的。爱因斯坦把研究方法称之为“脚手架”。事实上,方法就是工具,是探索和发现真理的工具,不能把一种方法抬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应当在研究方法上采取多元化理念,让每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都有其用武之地。

4. 关键词搜索频率和变化趋势

为了进一步说明过去11年间服务营销研究主题的变化趋势,Deon Nel等学者对1998年~2008年11年间发表在《服务营销学报》中的417篇文章题目和正文中出现的关键词进行了统计,结果在表6和表7中呈现。

从表6中可以看出,服务营销研究中的热门主题是“顾客满意”,“顾客行为”和“服务质量”。使用最为频繁的关键字是“顾客满意”(95次),“顾客行为”(80次),“服务质量”(57次)和“顾客服务质量”(39次)。这与表5中展示的“服务质量”和“顾客服务”是《服务营销学报》杂志中较为普遍的研究主题相一致。

在表7中,1998年~2000年间,文章标题中使用最频繁的关键词是“质量”,“顾客”和“满意”。2001年~2004年,2005年~2008年间,“顾客”,“质量”和“关系”依然是使用最为频繁的关键词。文章标题中使用关键词的次数从120次(1998年~2000年)上升至265次(2001年~2004年),再上升至331次(2005年~2008年)。这似乎表明,作者逐渐倾向于在文章标题中即表明文章主要的研究问题来吸引读者和审稿人的注意。

四、管理应用及启示

通过对专业文献进行史学梳理,我们逐渐明晰了过去十年服务营销领域的研究重心变化和学科发展趋势。文献的回顾和整理工作除了提供学术营养之外,也可以为营销实践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具体而言,专业文献研究的管理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助于全面把握服务营销的发展趋势

理论研究派系众多,史料庞杂,回顾服务营销领域数以10年记的发展历程,更是一项汗牛充栋的工作。尽管营销管理者能够观察到一些比较重要的现象,但若想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从而帮助组织确立正确的战略发展方向,则必须有非常深厚的理论研究功底。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回顾服务营销一个时代的研究历程,不仅可以帮助决策者厘清该领域的发展过程、变化趋势,也可以折射出企业自身在当下经营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和弊端。

2. 有助于借助外脑进行营销诊断

回顾服务营销发展]变的历史,可以帮助在真实商业世界中经营的企业有针对性的找到解决自身发展瓶颈的专家,这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是基于商业竞争中的真实企业案例,提炼出的结论和规律具有普遍适用性。这种基于真实案例和经验所获得的建议和结论是单纯的统计推断无法比拟的。专家学者由于独立于企业之外,能够保持客观和清醒的分析,因此,回顾服务营销专家学者的研究有助于企业借助外脑开展营销诊断。

3. 有助于企业转变经营决策,提升竞争能力

Deon Nel等学者通过总结不同时期学术论文中服务营销研究主题的变化,使服务营销工作者认清哪些是该领域具有持久影响的概念,这些概念不同于短期流行语,其对服务营销实践的影响是重要且深远的。例如,“顾客”、“质量”、“关系”这些关键词在不同时期都是研究的热点,这就提醒服务营销管理者哪些工作才是服务产出及传递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企业以此为基础可以转变经营决策,提升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A].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C].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67,465,482.

[2] 郭国庆,何秀超,孟 捷. 中国市场营销课程的发展与研究生市场营销课程现状分析 [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7,7:36-41.

[3] 郭国庆. 服务营销管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 郭国庆. 营销理论发展史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5] Kunal Basu, Guo-qing Guo . The Need for the Reforms in Chinese Marketing Education [J] . Ivey Business Journal,May/June 2007.

[6] Deon Nel, Gene van Heerden, Anthony Cha and Mehdi Ghazisaeedi, Wade Halvorson, Peter Steyn. Eleven years of scholarly research in the Journal of Services Marketing [J]. Journal of Services Marketing, 2010(8): 4-13.

[7] Baumgartner, H., Pieter, R. The Structural Influence of Marketing Journals: A Citation Analysis of The Discipline and Its Subareas Over Time [J].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3(67):123-39.

[8] Furrer, O. , Thomas, H., Goussevkaia, A. The Structural and Evolution of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Field: A Content Analysis of 26 Years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Research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 f Management Reviews, 2007(10):1-23.

[9] Pasadeos, Y., Phelps, J., Bong-Hyun, K. Disciplinary Impact of Advertising Scholars: Temporal Comparisons of Influential Authors, Works and Research Networks [J]. Journal of Advertising, 1998(27):53-70.

[10] Seggie, S. H., Griffith, D.A. What Does It Take to Get Promoted in Marketing Academia? Understanding Exceptional Publication Productivity in the Leading Marketing Journals [J]. Journal of Marketing,2009 (73): 122 - 32.

[11] West, D. Directions in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research:an ana-

lysis of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2007(26):543-54.

[12] Van der Merwe, R., Berthon, P., Pitt, L., Barnes, B. Analysing Theory Networks: Identifying the Pivotal Theories in Marketing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J]. 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2007(23):181-206.

The Latest Progress in Services Marketing Research and Its Implications

Guo Guoqing,Sun Naijuan,Guo Xiyue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

Key words:service marketing; research progress; content analysis

(责任编辑:张丹郁)

作者:郭国庆 孙乃娟 郭溪月

上一篇:高校教研论文下一篇:管理学职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