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中市场营销论文(精选12篇)
1.学生专业基础素养有待提升
在现有高校教学中,市场营销学课程通常作为市场营销专业和管理类专业基础课,或者其他非管理类专业的选修课程,开设在大学前三个学年。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不管是何种专业何时开设该课程,大部分学生对于企业及企业管理缺乏基本认识,而且难以将管理学、经济学这些市场营销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与市场营销学在学习过程中融汇贯通,缺乏对营销知识深入理解的能力。同时,现在有些专业由于教学计划和学分的调整,把市场营销学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学生就更难以理解营销的基础理论,更谈不上案例分析与实际运用。一些非管理类学生对市场营销学的理解片面,认为对于本专业的学习和未来工作作用不大。此外,很多学生在由高中转向大学学习时,仍然习惯死记硬背、教师推动为主的方式,自学和自主思维能力较差,这也很难适应市场营销学以开放性思维为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要求。
2.专业能力培养重点不突出、教学目标不明确
市场营销学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为专业学生以后的学习建立营销系统性思维和理论基础;作为工商管理学科其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让学生了解企业经营的全貌,以及营销管理与企业其他管理职能间的联系;而作为非管理类专业的选修课程,则主要为学生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辅助其本专业。不同专业对市场营销学课程有不同的诉求,不能以一概全。而在现实教学中,大多数情况下是以一套教材、教案、课件面对所有学生。导致管理类专业学生感觉理论浅显和重复,而其它专业学生却觉得很难理解有关知识要点,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满意度不高。这样既无法体现市场营销学的重要性,也无法因材、因专业施教。同时,调查显示,市场营销专业的用人单位均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商品推销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和市场调研能力这五种专业技能有很高的期望和迫切的需求,但在营销专业的学生培养和课程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内容的突出。
3.以传统教材与教学方式为主
虽然当前不少高校都已经设计有辅助性的校内实验课程,但是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仍以传统的教师单向授课为主。主要表现在:一是所用教材内容体系相对比较传统,虽然在理论构架上相对完善,但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般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往往以传统教材为主,以理论讲授为重点,强调概念、注重理论,而对实践性较强的方法技巧、策略不够重视,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间接传授轻亲身体验的偏向。这就造成理论与实践课之间的失衡,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差。同时,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能很好地反映我国特色的营销环境,以及企业的营销管理实践与行为特征。关于技能训练、分析管理能力提高的实践环节比较少,学生在理论理解与实践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情况。二是讲授方式上,虽然大多采用以PPT课件为主的形式,但是一般仍主要表现为单向的自上而下的垂直传输方式,拘泥于书本理论架构,按章索骥,“填鸭式”教育痕迹严重。4.新的教学手段和工具效果有待提高
市场营销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应用性学科,新理念、新理论和新方法层出不穷。而目前大多数学校所使用的市场营销教材比较陈旧,不能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虽然为了提高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效果和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很多高校广泛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工具,部分学校还开设了网上辅助教学课程,以期通过PPT、FLASH和视频等文字、声音和影像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授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与专业教师进行网络互动。但是,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PPT等形式的课件难以帮助学生在每堂课上形成直观的理论联系,更多表现为对单页课件内容的简单记忆,无法形成对理论的系统认识,也难以构建起完整的理论框架。同时,网络辅助课程设计上也与一般课堂授课基本无异,形式设计落后,内容更新缓慢,教师与学生的网络联系基本流于形式,难以起到预期的辅助学习、课后思考和训练以及师生互动的作用。
二、对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1.课程设置合理化,引导学生提高专业基础素养
不同专业应根据自身专业特征,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合理地设置专业课程,除了考虑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可能及能力要求外,也要注意作为市场营销学基础理论课程的开设以及开设的时间。考虑到专业的就业倾向,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市场营销学课程与自身专业及未来发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其的重视程度。通过课程设置和时间的合理化,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市场营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便于其理解营销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此外,在学生进入大学之初,应请专业教师介绍专业特点、各门课程彼此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在大学中学习等,让学生对专业以及专业学习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也通过学习方法和手段的介绍引导学生从高中依赖性学习向大学自主性学习转化。
2.注重专业能力培养,根据不同专业学习诉求明确教学目标
目前高校开设的市场营销学课程,一般管理类专业采用专业课形式,非管理类专业采用选修的形式。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应根据专业课和选修课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学时的不同,选择内容丰富程度、难易程度不同的教材,设计针对性的教案和教学课件。专业课应注重帮助学生建立起市场营销学的整体理论框架,通过关键理论的讲授、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营销能力,形成学生对组织营销管理的系统性认识。通过理论前沿的介绍和探索,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深入的学习,并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商品推销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和市场调研能力这五种专业技能侧重培养。结合不同专业探讨营销与其专业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对市场营销形成初步认识,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市场营销学对其专业的影响。
3.改良教学方式,引入新的教学手段
市场营销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使用现有传统经典教材的同时,采用创新与传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案例教材的编写与更新,结合现在在高校普遍开展的ERP实习,提供学生运用理论的机会。同时也要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进行改良,借鉴和引入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如:
(1)案例教学。这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某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景式”教学。“情景式”教学是模拟教学的一种,通过借助于对环境、角色、活动的模拟来帮助学生理解市场营销专业理论知识,了解市场运作规律,掌握营销管理方法和操作技能,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的营销人才的教学方法。模拟试验指导书,让学生在熟悉知识点的情况下,扮演不同的情景角色,从而在模拟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营销知识和操作技能,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3)多媒体教学。这是一种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和解说理论知识的实践性教学形式。这种方式一般与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或即将学)的知识建立感性认识,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4)实训和模拟教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调查、并撰写专题报告的实践性教学形式。调查报告一般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独立完成,教师主要做好组织、动员和事后的交流、检查,评价工作。
一、当前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专业基础素养有待提升
在现有高校教学中, 市场营销学课程通常作为市场营销专业和管理类专业基础课, 或者其他非管理类专业的选修课程, 开设在大学前三个学年。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不管是何种专业何时开设该课程, 大部分学生对于企业及企业管理缺乏基本认识, 而且难以将管理学、经济学这些市场营销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与市场营销学在学习过程中融汇贯通, 缺乏对营销知识深入理解的能力。同时, 现在有些专业由于教学计划和学分的调整, 把市场营销学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 学生就更难以理解营销的基础理论, 更谈不上案例分析与实际运用。一些非管理类学生对市场营销学的理解片面, 认为对于本专业的学习和未来工作作用不大。此外, 很多学生在由高中转向大学学习时, 仍然习惯死记硬背、教师推动为主的方式, 自学和自主思维能力较差, 这也很难适应市场营销学以开放性思维为主, 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要求。
2. 专业能力培养重点不突出、教学目标不明确
市场营销学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是为专业学生以后的学习建立营销系统性思维和理论基础;作为工商管理学科其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是让学生了解企业经营的全貌, 以及营销管理与企业其他管理职能间的联系;而作为非管理类专业的选修课程, 则主要为学生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辅助其本专业。不同专业对市场营销学课程有不同的诉求, 不能以一概全。而在现实教学中, 大多数情况下是以一套教材、教案、课件面对所有学生。导致管理类专业学生感觉理论浅显和重复, 而其它专业学生却觉得很难理解有关知识要点, 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学生满意度不高。这样既无法体现市场营销学的重要性, 也无法因材、因专业施教。同时, 调查显示, 市场营销专业的用人单位均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商品推销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和市场调研能力这五种专业技能有很高的期望和迫切的需求, 但在营销专业的学生培养和课程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内容的突出。
3. 以传统教材与教学方式为主
虽然当前不少高校都已经设计有辅助性的校内实验课程, 但是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仍以传统的教师单向授课为主。主要表现在:一是所用教材内容体系相对比较传统, 虽然在理论构架上相对完善, 但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一般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往往以传统教材为主, 以理论讲授为重点, 强调概念、注重理论, 而对实践性较强的方法技巧、策略不够重视, 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间接传授轻亲身体验的偏向。这就造成理论与实践课之间的失衡, 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遇到实际问题时,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差。同时, 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能很好地反映我国特色的营销环境, 以及企业的营销管理实践与行为特征。关于技能训练、分析管理能力提高的实践环节比较少, 学生在理论理解与实践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情况。二是讲授方式上, 虽然大多采用以PPT课件为主的形式, 但是一般仍主要表现为单向的自上而下的垂直传输方式, 拘泥于书本理论架构, 按章索骥, “填鸭式”教育痕迹严重。
4. 新的教学手段和工具效果有待提高
市场营销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应用性学科, 新理念、新理论和新方法层出不穷。而目前大多数学校所使用的市场营销教材比较陈旧, 不能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虽然为了提高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效果和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 很多高校广泛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工具, 部分学校还开设了网上辅助教学课程, 以期通过PPT、FLASH和视频等文字、声音和影像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授内容, 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与专业教师进行网络互动。但是, 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 PPT等形式的课件难以帮助学生在每堂课上形成直观的理论联系, 更多表现为对单页课件内容的简单记忆, 无法形成对理论的系统认识, 也难以构建起完整的理论框架。同时, 网络辅助课程设计上也与一般课堂授课基本无异, 形式设计落后, 内容更新缓慢, 教师与学生的网络联系基本流于形式, 难以起到预期的辅助学习、课后思考和训练以及师生互动的作用。
二、对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1. 课程设置合理化, 引导学生提高专业基础素养
不同专业应根据自身专业特征, 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合理地设置专业课程, 除了考虑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可能及能力要求外, 也要注意作为市场营销学基础理论课程的开设以及开设的时间。考虑到专业的就业倾向, 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市场营销学课程与自身专业及未来发展之间的联系, 提高学生对其的重视程度。通过课程设置和时间的合理化, 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市场营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便于其理解营销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此外, 在学生进入大学之初, 应请专业教师介绍专业特点、各门课程彼此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在大学中学习等, 让学生对专业以及专业学习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 也通过学习方法和手段的介绍引导学生从高中依赖性学习向大学自主性学习转化。
2. 注重专业能力培养, 根据不同专业学习诉求明确教学目标
目前高校开设的市场营销学课程, 一般管理类专业采用专业课形式, 非管理类专业采用选修的形式。在具体授课过程中, 应根据专业课和选修课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学时的不同, 选择内容丰富程度、难易程度不同的教材, 设计针对性的教案和教学课件。专业课应注重帮助学生建立起市场营销学的整体理论框架, 通过关键理论的讲授、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营销能力, 形成学生对组织营销管理的系统性认识。通过理论前沿的介绍和探索,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深入的学习, 并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商品推销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和市场调研能力这五种专业技能侧专业之间的关系, 帮助学生对市场营销形成初步认识, 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 了解市场营销学对其专业的影响。
3. 改良教学方式, 引入新的教学手段
市场营销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在使用现有传统经典教材的同时, 采用创新与传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注重案例教材的编写与更新, 结合现在在高校普遍开展的ERP实习, 提供学生运用理论的机会。同时也要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进行改良, 借鉴和引入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如:
(1) 案例教学。这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某教学案例,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 提出解决方案, 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情景式”教学。“情景式”教学是模拟教学的一种, 通过借助于对环境、角色、活动的模拟来帮助学生理解市场营销专业理论知识, 了解市场运作规律, 掌握营销管理方法和操作技能, 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的营销人才的教学方法。模拟试验指导书, 让学生在熟悉知识点的情况下, 扮演不同的情景角色, 从而在模拟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营销知识的教学目标。
(3) 多媒体教学。这是一种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和解说理论知识的实践性教学形式。这种方式一般与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运用, 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 (或即将学) 的知识建立感性认识, 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4) 实训和模拟教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调查、并撰写专题报告的实践性教学形式。调查报告一般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独立完成, 教师主要做好组织、动员和事后的交流、检查, 评价工作。
(5) 建立学生辅助教学小组。当前许多学生尤其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并不满足于教师单向的课堂传授, 希望能发挥自己的力量, 介入到教学过程中形成生动的、互动的教与学。这样,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组织不同知识点的学习和辅助教学团队。一方面, 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增加了理论知识;另一方面, 也增加了教师的授课素材, 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摘要】根据《汽车保险与理赔》的课程特点,采用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并对此教学模式的提出、作用、教学实施以及教学效果分析进行简要说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的使用,有效提高了学生对本课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4;F407.471-4
《汽车保险与理赔》作为汽车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技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汽车保险意识和服务顾客意识,掌握汽车保险投保和理赔流程,恰当处理真实工作过程中的汽车保险与理赔常见问题,为企业输送从事与汽车保险相关的技能型人才。当然,只有采取了合适的教学模式,才能达到《汽车保险与理赔》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汽车营销专业的人才。因此,本文试着对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应用于《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进行探索。
一、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的提出
1996年德国为了解决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之间的衔接与融合,在其“学习领域”课程中率先提出了工作过程导向,实现一体化整合工作过程知识。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是师生共同确定真实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真实或准真实的学习情景,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构建知识形成职业行动能力,使学生既能适应相应岗位要求,又能将自我构建知识能力应用于其他职业,从而达到学与用的目的。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线来设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具有解决工作过程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实现“零距离”上岗。《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注重联系实际,在课程教学中采用工作过程为向导的教学模式,保重教学过程中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达到学生如同置身现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效果。
二、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的作用
在《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采用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1)让学生亲临真实的或准真实的有关汽车保险业务的工作环境中学习汽车保险与理赔的工作流程及相关知识。在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中采用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以汽车保险业务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既能为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又有助于学生对保险理赔工作的积累,为今后从事相应工作做好信息储备。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主地位,有选择有计划的进行学习,锻炼自我独立能力和执行力,提高学生对汽车保险与理赔知识的综合应用。
三、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在《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中的实施
1、教学内容的选取
在《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中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课程内容将从汽车保险理赔的岗位需求出发,提取汽车保险理赔的典型工作任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要要求学生掌握两项主要技能:(1)掌握专业汽车保险销售员的基本行为规范和推销技巧,学会汽车保险投保流程中相关的实务操作;(2)掌握汽车定损技巧,具备对保险车的车损情况进行鉴定的能力。
2、教学方法的采用
汽车保险与理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行动有效结合,提高学生对知识运用的能力,与企业岗位“零距离”接触。
(1)项目教学法。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积极与汽车保险企业合作,以汽车保险与理赔的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载体确定,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训项目。学生通过项目串的学习完成汽车保险与理赔岗位工作内容与岗位要求。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注重的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把握课程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乐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完成汽车保险投保实务实训项目的学习中,为客户量身定做一套保险方案,学生必须要运用到汽车保险条款,汽车保险费用的计算,汽车保险合同的制作的知识,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完成汽車保险投保业务的学习。
(2)案例分析法。在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中使用案例分析法其目的对汽车保险业务的中典型工作案例进行剖析,从而掌握基本知识和理论,主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确定教学目标、选取典型工作案例、学生交流分析案例、教师总结。
(3)角色扮演法。教师把汽车保险与理赔的知识设计成典型的工作情景,学生在真实工作情景中分别演绎在汽车保险业务处理中所需的各种角色,让其加深对汽车保险业务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学生在进行汽车保险理赔实务学习时,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汽车理赔场景,为学生设计多方事故理赔、单方事故理赔及非交通事故理赔的业务情景,使学生掌握理赔的流程。
3、考核制度的建立
该课程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开放式的考核制度,采用能力测试的考核方式,进行阶段性考核,通过学生学习成果呈现、小组评价、师生互评等方式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能力进行全方位评价与考核,完成从原来的终结性考核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
四、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实施效果分析
(1)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始终保持学生为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需熟悉教学学情,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与方法。
(2)善于运用网络资源,建立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的资源库,其中包括电子课件、学习指南、案例、视频等资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资源库中选取所需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也可以在网上为学生解答问题和辅导。
(3)课后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案例,教师课后需及时总结归纳,以备不断提高自我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经过教学的检验,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中采取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能让学生在真实工作情景中解决汽车保险与理赔的典型工作任务,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学生如同置身现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效果,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胜任汽车保险营销、汽车保险定损员、汽车维修服务顾问等岗位。
[参考资料]
[1] 杨丽华.高职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探究.商场现代化(下旬刊)[J].2007(8):78
[2]白玉培,浅析《汽车保险与理赔》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成都: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酒店营销过程, 酒店营销, 酒店营销策略, 酒店营销问题, 酒店营销问题处理
酒店营销就是为了满足客户的合理要求,为使酒店盈利而进行的一系列经营、销售活动,营销的核心是围绕满足客人的合理要求,最终的目的是为酒店盈利。酒店营销不是经营销售,它所具有的功能是:负责了解、调研宾客的合理需求和消费欲望,确定酒店的目标市场,并且设计、组合、创造适当的酒店产品,以满足其目标市场的需要。
作为现代酒店的经营,市场营销其核心作用已是势必所趋,当然酒店的营销,必须与饭店内其他部门密切配合,如住宿与前台、客房,用餐与餐厅,会议与工程、音响等,营销部常常代表顾客的要求和利益,而顾客的要求有时非常挑剔,有可能影响其他业务部门的政党工作程序,营销部应做好顾客与经营部门的协调工作。市场营销的作用在于沟通饭店和客源间市场的供求关系,以求饭店的最佳效益,因而酒店的市场营销是饭店经营管理的核心。
一、酒店营销的特点
1.综合性
顾客对饭店的需求除了宿、食等基本外,还包括美食、购物、娱乐、信息交流、商务活动等综合需求。现代酒店营销与饭店各部门的员工密切相关,只要有一员工的服务使宾客不满意,就会造成100-1=0。
2.无形性
服务是酒店的主要产品,酒店所有的产品都伴随服务出售,对酒店产品质量评价,取决于顾客对由服务支配的酒店产品的主观感受。酒店产品被顾客购买后,只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拥有使用权,而无法占有他们。
3.时效性
即酒店产品的不可贮存性。
4.易波动性
(1)旅游构成,食、住、游、如愿、购缺一不可。(2)季节性波动,即我们所讲的淡季、旺季。(3)受政治、经济、社会及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酒店的营销根据其特点,有效组织相应市场的营销,以追求最高效益。
二、酒店营销存在的问题
其一,有相当一部分酒店营销管理依然停留在走团队、签合约或简单的推销、低级的削价等传统营销手段上。缺乏对自身酒店进行市场分析及市场定位,或分析不够深入,定位不准,使酒店经营策略模糊。其二,当前酒店经营销售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解对手,如何跟同行进行拼规模、拼价钱、拼服务、拼文化,只是在努力发掘自己的“潜力”,逐渐形成了“闭关自守”、“闭门造车”,使自己酒店的客源市场人为变小。其三,企业发展倡行“80/20法则”,即大部分企业80%的营业额是来自于其中20%的忠实顾客群的重复购买或消费,而其他20%的营业额才来自于那些80%的游离顾客。不少酒店就缺乏对20%忠实顾客需求的研究,没有考虑到如何才能吸引他们入住,如何才能根据他们的需要进行饮食、娱乐、社交等活动和消费的激励促销,更没有考虑到如何进行“个性化”的经营销售。
市场是酒店生存的源泉,而市场的主要矛盾就是供求矛盾,因此,酒店的经营思维应该一切以市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必须把企业推向市场,在市场中求得生存发展,从而确立在本地行业领域的主导地位。酒店无论怎样变化,万变不离“服务”之其宗,服务是酒店行业的本质,它是酒店的产品,它决不是单靠花本钱,靠硬件,可以代替的。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第一,提供个性化服务。人们的消费观念及消费需求不断向高级阶段发展,消费者已从原有的数量消费、质量消费转向个性化消费。酒店提供的是生活服务,客人的一般心理总是求新、求异、求变的,比如对于异
地的各种文化,人们往往表现得乐意接受。如果在服务中一味去迎合客人原有的生活方式,势必导向客户的“移情别恋”,无法取得理想效果。当然,创新服务不能强加于人,要给客人提供多种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客人的选择,做好个性化服务。酒店创新就要遵照顾客的要求去进行,特别是“顾客资料库”中的那20%忠实客户群体。他们大多是某一行业的成功人士,重复购买力强,对于酒店的评价和选择,往往影响着周围许多人,且他们的消费品位变化极快。所以在营销战略上,应把忠诚顾客置于组织结构的中心,通过向会员提供超值和可供选择的服务与之建立长期的紧密性关系。使老顾客不断感受到新的服务和新的变化,提升他们对产品的忠诚度。
第二,强化人性化营销。特色服务的推出,其实对每一个酒店而言,都会随着不同时令段而不断推陈出新。作为酒店人最明白,主要的并非单单是环境设施的花样设计,也不在于价格上的优劣势等,而是最重要的一环:如何落实到推而广之?如何使服务做到深入人心?这才是酒店运营者所关注的最大课题,即成功服务的推出是必要落实到具体实施及宣传推广之上。个性化的服务就要采用个性化的营销。真正抓住顾客心的,似乎正是人文的气息。如果你乘坐过新加坡航空公司的班机,相信你会对她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许多乘客甚至认为那是生命中非常值得留恋的美妙时光。新航不是大公司,恐怕也永远成不了世界性的大公司,但她无疑是世界上最好的航空公司之一,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新航员工所一贯秉持的理念:待顾客如亲人。这种理念深入骨髓、溢于言表,体现于员工的举手投足。从本质上来说,人性化营销并非一种策略,而是一种基本的态度,是信念。
第三,注重销售多元化。过去的计划经济发展到今天的市场经济,依靠单体独立作战方式已不再能够维系酒店的生存与发展,这就需要观念的转变、营销策略的根本改变。酒店当前迫在眉睫的,在于实现标准化与国际化接轨。酒店必须以创新和变革去对应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的发展,以新的理念、新的服务和新的文化,有针对性的充分满足酒店目标客源市场的一切需求。先进的管理理念注入酒店,完全可以突破酒店营销领域所固有的本土化的局限性市场思维,代之以开阔的全局的市场定位,从而拥有了作为酒店最重要的新生力量,以求实现质的飞跃。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双赢战略联盟在当前尤为重要。随之而来的不仅是企业间的相互竞争,而且还有共同利益上的“互动”和“联盟”。
“酒店VIP俱乐部”计划,作为行业人士或许不太陌生。俱乐部营销是一种网络会员制营销方式。这种方式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已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与应用。最早启用该计划的是香格里拉酒店管理集团和希尔顿酒店集团。1993年,北京希尔顿饭店实施运作并大获成功,从而为国内酒店营销掀开了新的乐章,众多酒店纷纷效仿。它是以建立会员制为发展导向的形式;在运作策略上,完全以顾客需求为中心,充分利用好信息资源入手,从而准确的界定酒店的市场定位,营造酒店的经营特色;以强化酒店品牌效应,并完善激励机制的促销战略;进而通过控制有力、行之高效的电话营销系统,帮助酒店挖掘一批具备高消费能力的忠实客户群体,这些也正是为酒店创造80%利润额的那 20%的忠诚客户。具有效数字统计,运作此计划的酒店中,其10%-15%的入住率往往就是此类会员所带来的,并且在餐饮和娱乐方面的收益尤为明显。通过会员在酒店的频繁消费来提高和稳定酒店的整体收入。在当地商界提高影响及其知名度,既保证客源的巩固与扩充,又能直接体现到酒店总体销售收入的增加,使酒店在当地市场领域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由此,将为酒店打造出符合酒店特色的服务品牌,实实在在做到酒店服务的深入人心,从而大大增强了酒店在当地区的主导地位。充分弥补了酒店现有营销策略的单一和不足。“酒店VIP俱乐部”酒店营销实施计划正是从:在观念认识上,利用80/20法则,将顾客占有率和忠实程度放在首位;目标是从酒店特色出发,充分挖掘酒店的最大市场潜力。俱乐部成员之间以及与俱乐部组织者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的结构性关系。他们之间不仅有交易关系,更有伙伴关系、心理关系、情感关系作为关系的坚实基础,因而这种营销体制不是竞争对手可以轻易染指的结构性关系。
酒店VIP俱乐部项目的运作,具备了一整套专业标准化。它对电话营销方式的环境布置,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奖励制度,主题词的设计,都有其专业性的操作要求。一个小小的俱乐部具备了作为一个公司的机构编制,从项目总监到销售经理以及财务、秘书、信息管理部、信使、销售人员完全做到了分工明细化,使酒店营销工作有条不紊突破性的发挥出高质高效水平。除美国HMC公司以外,国内有少数酒店俱乐部项目的专业营销代理公司,也已悄然兴起及运营。并且已成为很多高星级酒店,为提高其影响及知名度、创造
酒店利润利益最大化、建立忠诚客户资源库的最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和最佳营销实施方法,符合了我国酒店业国际化发展趋势。
“酒店VIP俱乐部”项目的操作,是以一个地区一家酒店为合作对象。最大的特色是,代理公司进行全方位的策划和直接投资运作,无需酒店进行经济投资,风险基数低。完全依托于酒店的软硬件设施资源,为会员提供个性化的优惠服务,培养酒店的忠诚顾客,为合作酒店获得经济效益最大化。此类营销产业的推出,属于新形势下真正意义上的,现[/url]酒店高效快捷的较新经营理念和最佳“个性营销”实施方案。在其经营、管理、运作的思维模式上所体现的许多新的营销理念及促销策略足以让酒店借鉴和运用。
实现搜索引擎营销(或者说搜索引擎营销的基本流程)的五项基本任务
完整的搜索引擎营销过程包括下列五个步骤,这也是搜索引擎营销得以最终实现所需要完成的基本任务:
(1)构造适合于搜索引擎检索的信息源
信息源被搜索引擎收录是搜索引擎营销的基础,这也是网站建设之所以成为网络营销基础的原因,企业网站中的各种信息是搜索引擎检索的基础。由于用户通过检索之后还要来到信息源获取更多的信息,因此这个信息源的构建不能只是站在搜索引擎友好的角度,应该包含用户友好,这就是我们在建立网络营销导向的企业网站中所强调的,网站优化不仅仅是搜索引擎优化,而是包含三个方面:即对用户、对搜索引擎、对网站管理维护的优化。
(2)创造网站/网页被搜索引擎收录的机会
网站建设完成并发布到互联网上并不意味着自然可以达到搜索引擎营销的目的,无论网站设计多么精美,如果不能被搜索引擎收录,用户便无法通过搜索引擎发现这些网站中的信息,当然就不能实现网络营销信息传递的目的。因此,让尽可能多的网页被搜索引擎收录是网络营销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搜索引擎营销的基本步骤。
(3)让网站信息出现在搜索结果中靠前位置
网站/网页被搜索引擎收录仅仅被搜索引擎收录还不够,还需要让企业信息出现在搜索结果中靠前的位置,这就是搜索引擎优化所期望的结果,因为搜索引擎收录的信息通常都很多,当用户输入某个关键词进行检索时会反馈大量的结果,如果企业信息出现的位置靠后,被用户发现的机会就大为降低,搜索引擎营销的效果也就无法保证。
(4)以搜索结果中有限的信息获得用户关注
通过对搜索引擎检索结果的观察可以发现,并非所有的检索结果都含有丰富的信息,用户通常并不能点击浏览检索结果中的所有信息,需要对搜索结果进行判断,从中筛选一些相关性最强,最能引起用户关注的信息进行点击,进入相应网页之后获得更为完整的信息。做到这一点,需要针对每个搜索引擎收集信息的方式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5)为用户获取信息提供方便
(2)建立健全电费收费的制度建设。作者在前文中也提到过,现阶段我国电费风险中存在的最常见的风险因素就是电费收费方面及欠费的风险,对于这一风险因素,就需要企业建立健全电费收费的制度建设。企业在收费时遇到欠费等问题时,可以借助相关法律来实行强制性的规范制定,以此来对用户进行这样合理合法、科学规范的催费行为。企业还要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一些要求,使得工作人员严谨认真的工作,尽量避免因其疏忽大意而造成的一系列失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3)要创新风险防范技术的手段。要创新风险防范的技术手段是目前基本所有的电力企业都采取的一种措施。创新,本来就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发展过程,所谓的创新风险防范技术手段就是企业对以往的旧的风险防范技术进行一系列的改变与创新,使之与现阶段出现的这些风险因素相适应,以此来促进电力企业中的电力营销环节更加有序良好的发展,从而使得电力企业整体进入良好发展的阶段。对于企业创新风险防范技术的手段,是一个比较具有挑战项的措施,企业必须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出合理的创新措施。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在企业的电力营销环节中,对其进行全过程的电费风险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电力企业在制定合理的电费风险规范制度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但作者相信,经过长期的实践,企业会慢慢的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措施,最终使得整个电力行业发展的越来越好,这就为我国电力行业提供更大的有利作用,并有力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电力市场化过程中电力营销模式的弊端
1.1 电力市场的电力营销模式下的电费风险
众所周知, 我国的居民电费大多数都是由国家电力公司进行收取的, 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电力费用的收缴存在着许多的潜在管理问题, 例如, 目前许多地方的电费查询方式还是以人工查表为主, 收缴电费人员需要爬上电线杆, 从而开始作业, 既无法保障收缴电费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又存在收缴电费人员记错数据的可能, 另外, 电力公司的电子收费查询的改革措施还没有全面落实, 在一些较为落后的村镇, 百姓无法及时查询到用电费用, 继而错过缴费时期, 有时还因为没有及时缴纳费用, 最后不得已上交“电费违约金”, 造成人民群众的极大不满。每个地区的居民用电和商业用电的费用有所不同, 电费的“垄断性”给百姓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缺乏其他企业的电费竞争, 最终造成电费营销模式的单一化, 容易造成电费风险问题。
1.2 电力市场化过程中电力营销模式的管理漏洞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电力市场的大门逐渐打开, 电力企业也渐渐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电力市场化过程中电力营销模式的管理漏洞, 由于电力公司与用电客户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关系, 两者共存亡, 所以, 存在有一些电力公司不按照相应的合同规定进行供电。目前, 电力市场化过程中电力营销模式的管理必须严格把关, 电力公司与用电客户都应严格遵守供电相关的制度, 进而维护电力公司和用电客户的合法权益, 避免用电客户因不遵守制度而造成电力公司停止对用电客户的电力供应, 在这种情况下, 电力公司具有绝对的合法权益。也有一些收缴电费人员以权谋私, 利用私人关系给少量的人减免电费, 这些极其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电力公司供电之前应该与用电客户进行合法的合约, 最后通过合同上面的规定, 进行电力的交易, 电力市场化过程中营销模式需要合理地解决管理漏洞。
2 改善电力市场化的电力营销模式
2.1 开拓村镇电力市场
我国现阶段的电力市场与以往有很大不同, 以前只有小部分是由私企在国家政府的帮助下进行营销电力, 而大部分是由国家经营和管理电力。当前, 我国电力市场一点点地开放, 注入很多的新鲜血液, 有很多的企业开始开拓电力市场, 政府也逐渐退出了电力市场的舞台, 由于电力市场现阶段吸引了很多企业, 因此, 电力市场存在着更多的竞争, 若一个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下获得生存的权利, 开拓村镇电力市场这一举措势在必行。现阶段, 村镇还没有享受到电力市场改革浪潮的福利, 利用目前发展较为落后村镇的电力情况, 开始大规模地改革, 向老百姓普及电力改革特点和福利, 村镇的消费力将会持续上升, 且极其庞大, 如若一个电力企业能在村镇立足, 这个企业就相当于有了后备力量支持。相反, 如果忽略掉村镇的电力市场, 众多的电力企业只追逐于那些城市电力消费, 最终, 狼多肉少, 企业将受到灭绝性的危害。
2.2 电力市场化过程中电力营销模式的管理措施
由于许多的用电项目存在未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或处于政府限制的用电项目中, 电力企业必须严格遵守供电规章条例, 对客户提交的用电申请材料详细审查, 避免客户因不符合用电规章制度被政府强制关停, 致使无法正常缴纳电费的风险。此外, 对客户的资料管理得当也是避开管理风险的重要手段。当在正常用电过程中发生用电纠纷时, 电力企业拥有足够的依据能够行使正常回收电费的权利。在用电申请审查通过后, 供电企业应与用电单位签订供电合同, 防止正常用电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电费回收难、电费纠纷等电费风险。
2.3 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
目前电力市场开始改革, 想要在竞争激烈的电力市场立足, 必须紧握时代脉搏, 制定优惠政策, 电力市场的消费是一笔庞大的数字, 如何将公司的利益最大化, 用电客户感受到最大的优惠是一个难点, 企业应首先从不同客户的角度入手, 针对不同客户的不同用电特点制定不同的优惠政策。例如, 根据普通老百姓的较少用电需求, 使用一些月租电费的优惠政策;而对于一些使用电量较多的企业, 应该给予电量使用达到一定额度的用电客户, 可以实施超量部分电费打折, 即电量用的越多电价越低, 这样既促进了电力消耗, 又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 在多家的电力企业的对比之下, 使得客户的满意度最大化, 最终才能使得客户长期使用电力。
3 结语
众所周知, 在我国社会改革的不断进行,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过程中, 我国陆续出现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发电站, 这些发电站虽然提高了我国每年的发电总量, 但相应地出现了一些严重性问题, 例如电力供过于求的现象, 电力市场激烈竞争的现状, 这些现象影响了众多电力企业的长久发展, 电力市场的营销模式急需有效的改革措施, 促进人均电力消费, 降低电费风险, 制定相应优惠措施, 鼓励群众利用电力, 最终才能使得电力企业获得良好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张俊湖, 张文成, 郭文军.开拓电力市场中电力营销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电力需求测管理, 2012, (5) :70-71.
一、电力营销现状
从我国近年来的电力营销工作中可以看出,我国电力企业在进行电费收取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拖欠情况,这就导致电力企业的营销收益不平衡,继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后续问题。这些问题又造成电力企业不能及时有效地为广大用户供电,这样的恶性循环对电力企业和用户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电力企业在营销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第一,电力营销制度的不完善造成营销工作的稳定性较低,第二,电力营销管理不当造成营销中的潜在风险大,对电力企业的效益和资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第三,电力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致使电力营销各个环节受阻,进展相对较为缓慢。
二、分析电力营销过程中存在的电价和电费风险
1、分析电价和电费的风险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电力企业对电费的收费方式进行了改革,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电力企业存在的部分风险,但也避免不了其他风险的存在。此外,即使现在电力企业有了明确的规定,在用户未缴纳电费一个月后就停电,但给一些不常看电表的用户的生活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电力企业在贯彻电力优化和节约的理念中实施电力回收,但电费回收工作具有不可预测性,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无法对欺骗企业或是可能会欺骗企业的用户进行判断和预测。
2、分析电力营销中缴费的风险
首先,网络环境相对来说安全性较差,在进行网络交易时,可能会出现用户的银行卡密码被盗、用户的系统被破坏、电力企业系统易出现漏洞等情况,这些弊端对用户和企业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次,网络缴费在一定程度上也规定了缴费的人群,老年人是现在缴费的主体,对于他们来说网络自助的缴费方式操作性并不强,他们更喜欢简单的人工缴费。最后,这样的缴费方式在一些偏远的地区以及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应用较少甚至是没有,这些地区周边的代收网点较少,网络的普及情况也很不乐观,导致用户缴费困难。
3、分析电力营销人员的管理问题
电的使用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这就导致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加大,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电力企业就要拓展业务范围,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在拓展电力业务的过程中,电力风险主要存在于两个环节中,即:管理和审核。所谓的管理和审核的主要对象是电力营销的工作人员,由于网络和多渠道的缴费方式极大的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一些从事电力营销的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就开始懈怠,对这些人员的管理也没有具体的制度。此外,对工作人员的考核制度要不完善,导致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
4、分析电力企业的管理风险
电力企业对电价及电费的防范是电力企业的商业机密,这是电力企业进行竞争的有效手段。但在实际的工作中,电力企业的管理状况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电力企业内的员工管理制度不够严格,用户的满意度也随之降低,出现纠纷的状况也会越来越多。第二,电力企业工作的工作状态和态度存在问题,不能认真贯彻各项管理制度,最终导致电力企业的管理制度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际意义和价值。
三、控制电力营销过程中存在风险的措施
1、制定合理的电价和电费管理制度
首先,电力企业在制定管理制度时,要充分考虑该地区的实际用电情况,用电量的收费标准也要遵循不同的制度。其次,电力企业还要加强用电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及时的将消息通知到用电用户,从根本上避免用户与企业之间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再次,电力企业要对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根据不同的风险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将电费和电价的风险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即使在电力营销中出现风险,风险也在电力企业的可控范围之内,不会给企业带来过多的麻烦和损失。最后,电力企业要不断加大电费回收的力度,制定完善的电费回收制度,从而保证电力的供应与电费的收取之间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关系,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对电力营销系统的控制和应用
电力营销系统的应用给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因此,我国电力的发展也逐渐趋向提高电价和电费信息化。信息化的发展对电力企业的好处在于:第一,电力企业信息化可以提高电力营销工作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中不必要时间的浪费,既为企业提供了方便也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便捷的缴费环境。第二,电力企业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可以為用电户提供明确的数据,让用电户对用电的基本信息和常识有一定的了解,方便用电户及时的缴纳电费,从而避免出现少交或是拒交电费的情况。第三,电力企业要建立多渠道缴费的缴费方式,既能方便一些退休在家的老年人缴纳电费,同时又能为一些上班族提供便利的缴费条件。缴费的网点要普及到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保障偏远地区的人民群众享受到多渠道缴费的便捷,提高人民的生过的水平和质量,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对电力营销人员的管理
即使现阶段我国的电力系统是通过网络进行控制和操作的,但营销人员在电力企业中的位置仍是极其重要的。在控制电力营销中的电价和电费风险时,人为因素是造成风险出现的一部分原因,这就要求电力营销人员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不断增强其自我修养和工作能力,从而有效的减少电价和电费的风险。尤其是对于一些涉及金额较大的大型电力企业来说,对电力营销人员的管理和审核工作是重要,因为稍有疏忽就会给企业造成不可预计的经济损失。这就要求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要掌握用电用户的基本情况,保证供电与用电情况相符,避免出现电力资源浪费的情况。在进行电力业务的推广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要对用电用户进行认真充分的考察和审核,确保其具备用电的条件,从而在根本上避免发生电力营销的风险。
4、提升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
电力企业要加强对自身的管理,不断完善内部的管理标准,从而实现电力企业的管理目标,提升电力企业的营销水平,避免电价和电费风险的出现,使电力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总结
张正勇
下面谈谈我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上课时,总喜欢摆出老师的威严,总喜欢说些树立老师威信的话语,以为这样学生会一心一意地听老师讲关键方法;这样老师很累、学生也很累,而效果并不好。教师忽略学生的反映,总认为解题的方法,老师已经对每种类型一一讲解了,为什么学生还不会做呢,于是责备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或者说学生不太爱开动脑筋,使学生不断地丧失学习的信心。
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的是分数、名次,实质上注重的是片面竞争.片面的进行机械重复的训练。实践证明,片面地强调培养儿童的竞争意识,给儿童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机械重复的训练,学生只能被动的学习,学习时不会主动的去发现、思考问题。导致教学效果明显不好。
三、教学方法不够科学。教学时,一味地教师讲,学生听,方法过于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评价的教学手段,立足根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学生长远的发展。
一、语法方面
虽然目前英语教学淡化语法的地位,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一部分不可或缺。在本单元中,首次出现了现在完成进行时的用法,在口语运用方面,可以以模仿为主,但从处理习题以及帮助学生理解这种时态的角度考虑,我还是利用了一节课介绍了完成时态的用法,主要从(1)现在完成时态的含义(2)现在完成时态的结构(3)现在完成时态中的常见副词(4)常与现在完成时态搭配的时间状语 等几个方面着重讲解,特别是在处理时间状语时,对for 和since 的用法强调了他们的使用和区别,效果非常好。后来在进行课文教学部分时,事实证明对教材内容的补充,特别是语法方面的补充,极大地帮助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在课后练习时对时态的运用也轻松很多。目前学生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常常会碰到这种时态,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帮助他们阅读分析短文,事半功倍。
二、口语交际方面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听说训练,尝试让学生在口语运用中学会表达他们的个人意见,抒发个人情感。因此,在第六单元中,功能话题是谈论个人的业余爱好,谈论人们收藏某物有多长时间。这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息息相关,只要引导得当,极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展关于这一话题的讨论。在准备上课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向学生展示我的收藏品“邮票”,精美的图片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适时向学生提问:
(1)Do you like collecting stamps?
(2)How long have you been collecting them?(3)How many stamps have you collected?
有了良好的开端,课文的对话教学就顺畅了许多。
2、在教学Section A 3a“山顶中学的滑冰马拉松”,采取听录音,回答问题的方式,Ask: Who is the best student in the school skating marathon? 在完成第一项听力任务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再提出问题。开展小组合作竞赛的方式,以提问题最多和回答问题最多的小组为优胜组,给予奖励。因而学生一直在积极参与,提出的问题之丰富,超越了老师的想象,体现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取得了极佳的效果。事后,我调查了一下,许多同学已在课上背下了课文,课文内容耳熟能详。
3、在对待开放性话题上,是我与学生最愿意进行的部分。本单元我们选择的开放性话题是:What’s your hobby? And how long have you been doing that? 在有准备的条件下,学生的回答的确是花样百出,令人捧腹。但在轻松的谈吐中,他们却都能自觉地使用我们学到的语言目标,对重点句型能熟练运用,可喜的是,许多同学对完成时态的用法超越了教材,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并能使用准确。
三、情感态度方面
关键词:证券公司;营销;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6-010-01
一、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营销产品存在的问题
(1)股票 股票可以说是证券公司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产品,不少客户甚至认为证券公司就是交易股票的场所。根据证监会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近两年我国证券市场股票交易量逐年下降,2012年比2011年下降25.37%,2011年又比2010年下降22.72%,交易量的下降直接导致了证券经纪业务量的萎缩。这两年股票交易量的下降主要原因在于A股市场的持续低迷,并且这种低迷至今仍没有扭转的迹象。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鼓励开发新客户和操作股票实在是让不少负责营销的客户经理感到苦恼,竞争逐渐演变成了价格的竞争。
(2)理财产品 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中国的基金市场受到重挫,消费者对“基金”两个字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我国金融机构也深知这一点,在营销过程中,逐渐用“理财产品”这个新名字代替了“基金”,当然市场也表现出对新名字的喜爱。但是好景不长,截至2012年底,已投资运营的各类型证券公司理财产品共275只,其中实现正收益的有47只,占17.1%;有7只收益为0,占2.5%;其余亏损,占80.4%;而2010年证券公司理财产品的亏损面为30%。这样的数据,只能让理财产品的销售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3)融资融券与期货 融资融券是最近几年新推出的金融产品,跟期货一样,可以双向交易,这给单项获利的交易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他们都存在相当大的风险,并且准入门槛比较高,也不是每一个证券营业部都具有开展这两项业务的资格。因此,能够参与机构投资者居多,广大的普通投资者被拒之门外,这两项产品的营销也不如股票和基金竞争激烈。
2、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
(1)银行 银行的信用级别在金融机构中是最高的,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都喜欢选择银行作为他们的平台,更多的接触客户,销售他们自己公司的产品。但是同一家银行往往会有3~7家证券公司的员工驻点,各公司之间的竞争激烈,且员工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对客户连哄带骗,专门强调产品的高收益率,而对风险只字不提。当部分顾客后悔想卖掉或者销户的时候,才发现退出是需要付出一定的资金作为代价的。
(2)会议 会议营销正在被广大的金融机构所采纳,利用周末或者闲暇时间,邀约部分公司的或潜在的客户,采取报告会的形式,集中学习。报告人可能是公司总部派下来的分析员,也可能只是公司的一名普通客户经理。但是,证券公司的报告都会涉及到股票推荐,如果所推荐的股票走势好,或者行情支持,那么会议营销的效果就会比较理想。反之,效果较差。
(3)CRM系统 证券公司为了更好的管理本公司的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都建立了自己的CRM系统,可以说为客户关系的管理提供了一个非常便利的环境。CRM系统可以记录下来相当丰富的客户信息,便于公司内部各个层次的员工查找对应的客户资料,并且可以将客户的产品购买情况,遇到问题及回访情况进行记录,让客户关系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4)网络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它将每一个家庭甚至每一个人都联系在了一起,因此产生了网络营销这种模式,它的优点在于节省了客户的时间成本、精力和体力成本,提高了顾客让渡价值,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正是由于网络的发展,证券公司鼓励顾客在个人电脑和手机上安装交易软件,一方面可以降低公司内部的经营和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也为客户实时掌握资讯提供了可能。不少营销人员也借助网络平台维护、开发客户,形式也在不断的改进中,从原来的博客到现在的微博、网站。这些微博或者网站,往往是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建立的,公司对此种模式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对于顾客而言,网络上的资讯多且复杂,真假难辨,反而影响客户决策。
二、建议及措施
1、针对证券公司业务竞争激烈的问题,各省、市行业内可施行统一定价,并且严厉禁止变相降价
变相降价使得本来白热化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只有实行统一最低佣金价格,并且坚决制止变相降价,才能保证证券行业的正常运转。
2、加大理财产品的创新力度,根据市场环境规避风险
理财产品的目标群体十分明确:一部分是没有时间和精力自己亲自操作的客户;另一部分是相信机构的盈利能力在自己之上客户。他们的理财目标十分明确,不需要花费太大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赚取稍稍高于银行存款的利息。如果能做到这两点,理财产品将受到广大投资者的亲睐。因此,这两点也是证券公司推出新的理财产品的努力方向。
3、提高员工素质,平时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帮助员工树立为客户服务的营销观念
员工在销售产品时,必须对客戶进行风险提示,不可以用收益率和其他奖励蒙骗客户。另外,还要加快CRM系统的信息更新速度,所有员工对自己管理的客户定期沟通联系,对于客户资料的变动及时更新。必要时,公司领导可以抽查完成情况,确保系统信息的及时、可靠。
4、以公司为平台建立网页或微博,增加可信度
证券顾客希望有一个交流的平台,一个获取资讯的通道,证券公司的网页往往提供的都是一些介绍说明,在网页上留言,长期也得不到回复。建议在公司网站上开设一个专门的类别,将各个营销人员的微博或者网页链接上去,给顾客提供一个可靠的资讯来源,一个可靠的服务,从而赢得客户的信任。。
参考文献
[1] 卫运钢,赵 萍.浅谈证券营销管理创新[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56-57.
市场营销调研是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多年来, 在授课的理论框架方面大都是以市场调查这种方法为主要内容进行讲解。如此存在这样两种局限:第一, 研究方法单一化。实际上, 研究方法远远不只是市场调查一种, 而是包括定性 (如关键事件、案例分析和扎根理论等) 和定量 (如准实验、真实验和描述性统计分析等) 多种方法。第二, 研究过程的规范化。以往的教材理论框架大多是在确定完研究问题之后, 就开始直接选择和设计研究方法。这样做是不严谨的, 受过专门学术训练的人都会清楚, 这中间缺少文献回顾、模型构建及假设推演等步骤。如此看来, 以往的授课理论框架是存在一定局限的。另外, 即便是让学生按照规范的研究流程阅读一流杂志的文献, 他们也只是看到别人研究的结果而非过程, 看完文献依然不知道别人是怎么做的。因此, 为了解决上述可能存在的问题, 我们将重新构建市场营销调研这门课程的框架体系, 并结合多种研究方法, 寻找合适的研究论文, 对其研究过程进行还原, 让学生掌握不同研究方法是如何操作的。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们主要采取文献检索的方式, 对国内外学者关于"研究过程还原"的文献资料进行搜集。主要以"研究过程还原"和"research process reduction"及其相近的关键词为参照, 分别在中国知网、百度、EBSCO和Google学术等网站的高等教育菜单下, 标题之中搜索相关研究成果。结果显示:中文的研究成果为0, 英文研究成果只有15条。
由此可见, 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相对欠缺。另外, 市场营销调研实则为营销研究分析, 重点讲述如何发现问题, 然后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客观的数据分析, 给研究结论以强有力的支撑。但对于国内的教学, 大多数高校课堂均侧重于营销实践应用方面, 而较少结合营销研究进行方法的讲解和数据分析的操作等。所以, 本文结合市场营销调研这门课程的教学, 深入分析国内外顶尖期刊论文的研究过程和细节, 并将其融入至问题提出、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数据分析等课程教学环节, 对探索研究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 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市场营销调研课程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借助研究过程和细节的还原, 可将抽象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具体化, 加深学生对营销研究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二, 有利于提高教师对营销问题研究分析的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借助研究过程和细节的还原, 能够让教师对各种研究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第三, 有利于市场营销学科专业的国际化交流与建设。借助国际顶尖期刊论文研究过程的分析, 能够提高师生对前沿知识的了解, 同时也可以加强师生与国际顶尖学者的交流与对话。第四, 有利于寓研于教和寓教于研双向教学方法的探索。借助研究过程和细节的还原, 能够将研究融合于教学, 同时也能够将教学当中的应用问题加以提炼, 回归至营销研究。
3 具体研究内容
结合市场营销调研课程框架, 在问题提出、各种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等教学环节, 寻找对应的国内外顶尖期刊论文, 深入研究和分析, 还原论文研究和写作的全部过程, 以此来探索市场营销调研课程教学实验设计。具体研究对象和内容如下:
研究内容 (1) :对应营销研究与分析的步骤, 梳理市场营销调研课程理论框架。根据境外课程安排市场营销调研实则为营销研究与分析, 而国内多翻译为"调研"侧重于应用和营销实践。在本文中, 拟按照营销研究与分析的步骤, 对市场营销调研课程理论框架进行对应的梳理, 实现课程知识体系的简化、针对性和有效性。
研究内容 (2) :按照所梳理的课程框架, 寻找国内外期刊研究论文, 并建立论文库。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在哪里?怎么找?这就需要研究本专业相关的国内外顶级期刊, 并对其进行分类梳理。然后, 按照市场营销调研课程理论框架简化版, 从国内外顶级期刊论文中寻找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论文, 建立论文库。
研究内容 (3) :根据课程理论环节的知识, 解读并还原论文研究过程的细节。按照市场调研课程当中的知识模块, 从论文库当中挑选论文, 并进行解读和还原。其中, 还原的途径有:通过论文的阅读和翻译, 或者指导学生发email给作者, 或者请作者来校交流等。在论文研究过程还原步骤中, 需要注意与知识模块对应, 并建立文本资料将其固化和传承。
研究内容 (4) :让学生自己动手还原论文研究过程, 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估。在教师解读还原论文研究过程的细节之后, 应鼓励学生分组讨论, 对与知识模块相对应的论文进行研究过程的解读和还原, 并以批判继承的精神, 对论文研究过程提出质疑和改进的建议。同时, 作为指导教师, 应给予一定的标准和依据, 对其研究过程还原的质量加以评估。
4 具体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 项目组成员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焦点小组访谈等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 文献研究。如前所述, 在项目开展之前, 项目组成员就以"研究过程还原"和"research process reduction"及其相近的关键词为参照, 分别在中国知网、百度、EBSCO和Google学术等网站的高等教育菜单下, 标题之中搜索相关研究成果。结果显示:中文的研究成果为0, 英文研究成果只有15条;其中, 这些成果与教学改革相关的不多。
其次, 深度访谈。主要针对其他高校同专业的老师进行访谈, 包括香港城市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等等, 分布在境外、985、211和二本等不同层次。平均访谈时间约30分钟, 大多数是开学术会议或教学会议时展开访谈, 也有电话访谈和发放访谈问卷的。
然后,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其它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进行发放, 这些高校包括湖南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暨南大学、河南大学、深圳大学、北方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 也包括本校的。委托这些学校的老师或同学进行问卷发放, 共计发放600份问卷 (其中, 985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数量一般相对较少, 一届只有30多人) , 回收有效问卷有538份。
最后, 焦点小组访谈。主要是针对老师和学生, 在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过程中, 我们发现对于一些开放性问题, 被访和被试的观点比较宽泛, 也存在一些分歧。所以, 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各组织老师和学生分别进行焦点小组访谈一次, 时间大约在90分钟。由项目组成员根据访谈提纲和问卷调查中的开放性问题, 进行引导。
5 具体研究结论
结合本文研究内容, 项目组成员经多次讨论, 针对学生设计一套调查问卷, 针对同行教师设计访谈提纲一套, 并通过预测试, 进一步修改调整之后发放问卷和进行访谈。项目的调研主要在武汉、长沙、北京、广州、深圳、郑州和开封等一些城市展开。采取便利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的方法进行。针对学生共计发放问卷600份, 剔除信息不完整或无响应的, 回收有效问卷538份。针对老师共计访谈32人, 平均访谈时间约为半个小时。具体研究结论如下:
(一) 针对学生的研究结论
(1) 对于市场营销调研课程框架体系。无论学校层次如何, 大多数学生均没有深刻的印象。实际上, 这些学生上完这门课也不过一两年的时间。可能原因有两个:其一, 这门课的课程体系实际上是不清楚的;其二, 这门课的课程体系没有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也许是因为学生没有实际操作过。对市场营销调研关键词的频次排序如下:问卷 (512次, 占95.2%) 、数据 (495次, 占92%) 、访谈 (448次, 占83.3%) 、抽样 (386次, 占71.7%) 、市场 (312次, 占57.9%) 、报告 (276次, 占51.3%) 、分析 (231次, 占42.9%) 、计划 (209次, 占38.8%) 、预测 (188次, 占34.9%) 等。
上述结果说明:第一, 从关键词的回忆来看, 被调查的学生基本上把问卷和数据等同于市场调研了;第二, 从研究方法上来看, 只提到了问卷和访谈两种, 显然是不够的;第三, 因为有的教材名称为市场调研、分析和预测, 所以, 在所会议的关键词汇中, 分析和预测的频次也相对较高。这样的结果说明一些问题:首先, 几乎没有学生提及问题, 然而, 所有的调研或者说研究, 都是围绕着问题展开的。其次, 几乎没有学生提及研究, 这说明学生在学习方法的时候缺乏规范严谨的思维。然后, 对方法的掌握远远不够, 只知道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最后, 只提及调研报告, 未提及研究论文, 这说明学生缺乏研究的思维。
(2) 对于论文发表。在调查的学生当中, 写过学术论文的有9人, 占1.7%;而没有写过论文的有529人, 占98.3%;在这些写过学术论文的人中, 有3人写的发表, 占33.3%, 而没有发表的有6人, 占66.7%。需要说明的是, 这些写过学术论文的学生均来自985高校, 发表期刊分别为外国经济与管理、管理世界和管理学报。而对期刊的了解, 国内期刊提及各自学校校报的频次最高 (491次, 占92.3%) ;管理世界其次 (92次, 占17.1%) ;南开管理评论 (85次, 占15.8%) ;中国工业经济 (57次, 占10.6%) ;心理学报 (31次, 占5.8%) 。国际期刊提及JCR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的有47次, 占8.7%, JMR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的有34次, 占6.3%;JM (Journal of Marketing) 的有26次, 占4.8%;MS (Marketing Science) 的占18次, 占3.3%。
根据这些数据分析, 可以得出以下三点结论:第一, 被调查的学生对学术期刊的了解和掌握不多, 尤其是国际期刊。知道国际期刊的大多数学生来自985高校, 也就是说, 这些高校在讲解市场营销调研这门课时, 已经开始介绍研究的知识了。第二, 被调查的学生98.3%的人未写过论文, 尤其是发表论文的更少。但写过论文的学生大多来自985高校, 说明这些高校的学生已开始接触学术研究。而学校层次越低, 对学术研究的接触越少。第三, 尽管如此, 985高校的老师指导的学生依然可以在高质量的期刊上发表论文, 这说明和体现了本科生学术研究的可能性。关于这三点结论产生的原因, 我们认为主要是国内在市场营销调研教材的编写和授课理论框架上, 把重点放在了调查, 而忽视了研究。
(3) 对于研究方法的掌握。有538位学生知道问卷调查和实验法, 而对于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访谈和案例分析知道的学生也不少, 分别是523位 (占97.2%) 、518位 (96.2%) 和498位 (92.5%) 。但是后来经过我们的调研人员了解, 才发现这些学生对实验法的理解是基于工科专业而听说的, 对人文专业的实验方法了解甚少。而对于案例分析的了解偏现象和表面, 并非是学术研究的案例分析。当问及是否操作过这些研究方法时, 我们发现:真实做过问卷调查的有213个, 占39.5%;做过深度访谈的只有24个, 占4.5%;做过焦点小组的只有37个, 占6.8%;做过案例分析的只有29个, 占5.4%。像实验法、扎根理论、关键事件等方法都没有人做过。并且, 通过我们进一步了解, 被试所做的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访谈和案例分析, 与学术研究的规范性相比, 差距甚远, 操作过程非常不规范, 而且也不知道规范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二) 针对老师的研究结论
(1) 关于市场营销调研课程体系。根据被访者的回答, 我们对资料进行了分析和整理, 结果发现市场营销调研课程体系基本上是这样一种情况。主要包括市场营销调研概论、市场营销调研方案设计、定量和定性的调研方法、一手和二手数据的搜集、调查样本的抽样选择、数据资料的分析整理、营销调研的分析预测。这样一种结果与国内大多数教材的框架结构是比较一致的。
然而, 当我们问及被访者, 这样的框架存在何种缺陷时, 大家一致认为有四个方面需要改进:第一, 缺少研究问题的提出。所有的市场调研 (即调查研究) 均应该围绕着好的研究问题进行展开, 没有好的研究问题, 后面的调研是没有意义的。但目前的教材中对问题的提出并未给予深入讲解。第二, 缺少文献回顾、模型构建和假设提出。因为教材并未针对具体的研究问题, 所以在编写时就没办法提及文献回顾, 原因在于没有着力点。所以, 学生根本不知道他们所做的调研, 被人是否已经做过。另外, 现在的教材也没有提及模型构建和假设提出, 没有变量间的关系, 没有假设提出, 学生所做调研就不够严谨, 同时也会导致调研的目的不够清晰。
第三, 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不够全面。首先, 定性方法除了访谈, 还包括扎根理论、内容分析、关键事件、案例分析等很多方法, 而目前的大多数教材只提及访谈一种方法。其次, 定量分析也包括问卷调查、实验法等, 但目前大多数教材只是提及问卷调查方法一种。没有详细讲解实验法, 因为实验法可以重复操作, 所得出的结论更加有说服力。第四, 数据分析缺少针对性。目前教材只是生硬的教学生回归分析、序列分析等等, 并未针对研究模型变量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而且很少提及信度和效度的检验等问题, 也未能提及变量间数据类型的差异。因为不同的数据类型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不同的, 所以亟需要引起重视, 并加以改进。
(2) 关于市场营销调研方法。对于研究方法是否需要引入市场营销调研这门课程, 有26位 (占81.2%) 老师的回答是肯定的, 只有6位 (占18.8%) 老师认为问卷调查和访谈方法就够了。实际上, 这些老师当中, 来自985和211的老师倾向于将不同的研究方法融入到课程的教学当中, 而只有少数来自二本高校的老师不同意这种做法。其次, 在提及如何将这些研究方法融入到课程中时, 有23位 (占71.8%) 老师认为应该从国内外一流期刊上, 找相应的论文引入营销调研的课程。例如:当我们讲描述性统计分析时, 可以引用发表在管理学报的关于老字号品牌命名的特征分析这样的论文。也就是说当讲到不同的知识点时, 都能在一流的期刊上面找到对应的论文来诠释, 或理解这些知识点。
最后, 当我们问及该如何引入时, 大家并未提炼出一个清晰的概念或者做法。而当我们提出基于研究过程还原时, 被访者大多认为这种提法非常不错。被访者都认为发表在一流期刊的论文, 老师和学生都只是看到结果而非过程, 因此, 为了让学生看到过程, 我们非常有必要进行研究过程的还原。另外, 市场营销调研是门实践操作非常强的课程, 不让学生动手去练, 学完很快就会忘记。因此, 研究过程还原之后, 再让学生从头到尾操作一遍, 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6 主要研究成果
基于研究过程还原的市场营销调研课程实验教学设计, 经过项目组成员两年时间的研究, 取得以下成果:
(1) 重构"研究过程还原"为导向的市场营销调研课程框架体系。原来的市场营销调研课程框架体系包括:市场营销调研概论、市场营销调研方案设计、定量和定性的调研方法、一手和二手数据的搜集、调查样本的抽样选择、数据资料的分析整理、营销调研的分析预测。在此基础上, 我们以问题为导向, 结合不同的研究方法, 重新建立了市场营销调研课程框架体系, 具体包括:市场营销调研概论、营销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确定、文献回顾、模型构建和假设推演、定性研究方法 (深度访谈、扎根理论、案例分析和关键事件等) 、定量研究方法 (描述性统计分析、问卷调查、准实验和真实验等) 、一手和二手数据的搜集、调查样本的抽样选择、数据分析 (因子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撰写。
(2) 基于"研究过程还原"建立文献库。为了更好的理解和课堂上进行展示, 项目组成员从营销领域普遍认可的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上, 例如:Journal of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等期刊杂志搜集代表性论文。并对这些英文论文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 尤其是不同研究方法的过程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并且项目组成员现在已将这项工作作为一项例行化的日常工作在做。也就是说, 每周阅读并翻译一篇英文文献, 并对其研究过程和方法进行讲解。主要由项目组老师带领各自研究生在做这样一个工作。依靠平时的积累, 不断丰富市场营销调研课程的文献库, 并及时的进行更新。这样在进行市场营销调研课程讲解时, 就会有足够的素材和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动手操作。
(3) 基于"研究过程还原"指导学生发表学术论文三篇。在授课过程中, 我们以老字号品牌命名研究-基于商务部首批老字号名单分析为例, 该文作者:吴水龙、卢泰宏和苏雯, 发表于管理学报, 2010年12月[1]。同时, 以世界最有价值品牌中文名称命名分析为例, 该文作者:李飞、李翔, 发表于中国工业经济, 2004年12月[2];让学生还原这两篇研究的过程, 重新找数据进行分析。之后, 项目组开始指导学生模仿这两篇论文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对老字号品牌标识、中国企业家慈善捐赠、世界最有价值品牌英文名称分别进行分析。发表学术论文三篇, 分别是: (1) 老字号品牌标识特征研究与分析-以商务部首批老字号品牌为例, 科技经济市场, 2014年第4期[3]; (2) 中国企业家慈善捐赠行为特征研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4年第1期[4]; (3) 世界最有价值品牌英文名称研究与分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104年第5期[5]。
7 局限性和不足
项目组成员历时近两年的时间, 完成基于"研究过程还原"的市场营销调研课程实验教学设计,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1) 各高校之间对市场营销调研课程课时量的设计不同, 导致课程讲授的内容需要调整。按照基于"研究过程还原"的市场营销调研课程实验教学设计, 大概需要48个课时左右, 而我们发现有的学校只有32个课时, 这样以来, 有些研究方法的讲解就会受到限制, 没有办法面面俱到。这个需要不同高校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就应该需要注意的问题。
(2) 基于"研究过程还原"的指导思想下, 对于该课程的讲解常常无法得到很好的传承。原因在于掌握这些研究方法的大多是青年老师, 而这个群体的老师往往需要出境或出国进修, 或者外派企事业单位挂职等等, 无法一个人很好的传承和讲授这门课程。换做其他老师, 需要重新备课看文献, 就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难以替代或模仿, 是这门课程的特点。
(3) 虽然也指导学生发表了三篇学术论文, 但所发表杂志期刊级别不高, 并且因缺少项目经验未挂实验中心项目资助。在项目展开时, 我们就尝试让学生模仿已发表的论文, 重复别人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也鼓励学生提出新的研究问题, 进行学术论文写作。由于经验不足, 论文未能发表在高级别的期刊上面, 同时也未说明是由本项目研究资助。
参考文献
[1]吴水龙, 卢泰宏, 苏雯.老字号品牌命名研究-基于商务部首批老字号名单的分析[J].管理学报, 2010, 7 (12) :1799-1804.
[2]李飞, 李翔.世界最有价值品牌中文名称命名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 2004 (12) :98-104.
[3]王新刚, 唐兴华.老字号品牌标志特征研究与分析[J], 科技经济市场, 2014 (4) :60-63.
[4]王新刚, 熊涛, 贾淑青.中国企业家慈善捐赠行为特征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4 (1) :103-110.
【教学过程中市场营销论文】推荐阅读: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10-12
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关系10-19
教学过程中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12-21
高职语文渗透性教学过程探讨论文11-17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思考与实践11-16
肖临骏:浅析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09-21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景观设计探讨论文11-27
英文论文写作、投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2-10
过程教学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