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营销论文(精选8篇)
罗丽原本是一名普通的吃瓜群众,和身边的路人甲基本上可以相提并论,既没有明星一般的吸睛脸蛋,也没有魔鬼一般的诱人身材,通常过目即忘的概率较高。如果和网上众多的小萝莉正面交锋,那么此罗丽完败肯定是必然的结果。要想成为网红,就更是天方夜谭的春秋大梦。
在虚拟的网络社会,如何避实就虚、扬长避短是罗丽必须要攻克的功课。罗丽在一家网络公司上班,对网络的杀伤力有入木三分的体会,也见证过一些网红孵化的过程。想成为网红,也不是动动指尖、晒些美图、链接一些八卦段子就能“吸粉”成功的。要想成为真正的大咖,只有另辟蹊径,不走寻常路才有机会出头。
换句话说,在互联网时代,就得有互联网的思维,甚至要学会钻网络平台的空子,只要你脑洞大开,敢把事情搞大,其实也并不是没有捷径可走。
所谓捷径,那就需要懂得如何避实就虚。如果按本色剧情和戏码出演,一是一二是二将自己原汁原味和盘托出,凭自己四十岁的年龄,平凡接地气的相貌,每天在朋友圈晒些毫无创意不痛不痒的花花草草、在哪里吃在哪里玩,就想成为网红,那根本没有胜算的可能。
那么,剩下的选择就是如何学会去装,要装就要装得地道装得彻底,装得滴水不漏。像《伪装者》一样悬疑,隐瞒真实姓名、真实年龄、包括职业甚至婚姻状况。丢给网友一个扑朔迷离的代号,再将代号变成问号,而问号也许就是吸引粉丝的诱饵和筹码。这或许是虚拟空间留给罗丽唯一的机会。
罗丽当然知道,走捷径其实也是有风险的,可转念一想,这样的风险值得去冒,万一真的一不小心成了网红,那算自己幸运,就算把事情搞砸了、露馅了又能怎样?大不了继续回头过四十岁女人柴米油盐的日子。
罗丽的手机中装有多种图片编辑软件,内置几十种不同的字体和光感色彩模板,把某些场景图片进行二次编辑处理,移花接木为我所用发到朋友圈或推送到微信公众号上,对于在网络公司上班的她来说,倒也不是一件难事。
罗丽第一次出手是以微信名“风中的承诺”在朋友圈晒出在海南三亚海边的一组照片。阳光、沙滩、海岸线,再配上一张戴着太阳镜在海边踏浪的侧面照,确认唯美以后,罗丽惜字如金敲上一排字:“我觉得这里的景色其实也不比巴厘岛逊色多少”。
殊不知,短短两个小时,跟风点赞的粉丝居然就有三千多人,罗丽有些忐忑地捂着脸,一种做贼心虚的感觉涌上心头。因为自己压根就没有去过三亚,更甭说巴厘岛朝东朝西了。而万幸的是粉丝们好像并没有发现什么破绽。
第一次得手,让罗丽真正体会到网络的强大和秒杀两个字的真正涵义。
罗丽如法炮制,一不做二不休。维多利亚港、埃菲尔铁塔、布拉格广场、贝加尔湖、普罗旺斯、马尔代夫都留下了她风姿绰约、美艳动人的背影,看上去俨然是一个热爱诗和远方满世界潇洒的超级美女,让人眼巴巴羡慕得不行,常人去不了的地方,她却家常便饭一样游刃有余,身后的粉丝量呈几何数在攀升。打call的吃瓜群众也跟着排起了长龙。
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正因为和粉丝们的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罗丽这样无中生有打擦边球、移花接木的表演才屡屡得手……
为了防止穿帮,罗丽从来不会在网络平台上做视频直播一类的真人秀节目,这种见光“掉粉”的风险太大。晒出来的照片全是狐假虎威经过精心处理过的,更不会动不动就给你什么都露的pass这样的福利。充其量给你露个长腿或给你一个朦朦胧胧的侧面,给你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这样极有分寸的“礼尚网来”,反而吊足了粉丝们的味口。
一天傍晚,罗丽以成都宽窄巷子的夕阳为应景,在一张大阳伞遮住脸蛋的照片下秀上两行精心雕琢的文字:黄昏的街头,我静静地站在这里,等待一次传说中的邂逅,遗憾的是人来人往的过客,并无一人为我驻足停留,你最终还是成为和我擦肩而过的一道风景。
就是这么一张用蒙太奇表现手法加工的照片和几十个简单的汉字,居然被粉丝们疯狂转发,撩倒一大片男粉丝,许多人跺起脚后悔和仰慕已久的大咖失之交臂。
罗丽用这种欲擒故纵的套路究竟俘虏了多少粉丝,只有她自己知道。
时间久了,也有一些粉丝开始较真,抱怨罗丽为什么从来不露真容,质问罗丽是不是无中生有忽悠人的网络骗子。
罗丽很有大咖风范,从来不和粉丝打口水仗。任凭网友怎样猜测评论,就是不会说是或者不是,虚虚实实,无论你怎么掐,打死都不会给你谜底,最多给你留下一个什么问题也说明不了的卡通笑脸。你要上纲上线钻牛角尖把事情放大,那结果只会带来更多关注罗丽的粉丝。
这或许正是罗丽期待或者想要的。
就这样,罗丽戏剧性地成为了网红,别的网红主要“靠脸”吃饭,靠直播“吸粉”,但罗丽却靠互联网平台留下的某些盲区和灰色地带,自导自演巧妙地打开了另一扇窗,在美女如云通往网红的独木桥上,完成了一次逆袭。
找她代言的电商微商像鬼子进村一样对她抛出橄榄枝。罗丽高举高打,设置的门槛很高,选择的主要对象都是以隐形代言的居多,对死缠烂打要求视频直播的客户一律拒之门外。
罗丽名声大振以后,在掌握话语权上也表现得尤为强势甚至没的商量的余地。一次,罗丽为某化妆品代言时,把电商事先给她准备好的长篇累牍全盘否定,不由分说,只丢给粉丝一句话:我不敢保证使用它会十全十美,我只能保证用了它你无法和同龄人一起变老。
令电商意想不到的是,正是这样一句轻描淡写浮光掠影的矫情表白,收到的却是四两拨千斤的奇效,粉丝们像听到冲锋号一样踊跃,排着长龙为她掏钱买单。这也许正是网红的魔力。
在虚拟的网络社会里,罗丽披着一双隐形的翅膀,小心翼翼超低空飞行,自带流量享受着粉丝们投来的45度角仰望。至于这样戴着面具、瞒天过海的日子还能维持多久,在未来的网红大战中,究竟还能不能我行我素一直潜伏下去,罗丽自己心里其实也没有答案。
欢迎各位嘉宾来到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 参加由外交部主管、《国际公关》主办的第69期品质沙龙活动, 本期沙龙我们讨论的主题是“网红品牌的营销策略与前景”。
最近特别火爆的一个话题就是papi酱的首次广告权以2200万天价拍出, 这使“网红”再一次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而近些年被称为“国民老公”的王思聪, 其本身就是网红, 他的女友也因他成为了新一代的网红。随着新生代网红的不断产生, 我们不难发现, 网红营销已然成为非常受人瞩目的一个经济营销端口, 或者说成为了一个经营载体。比如王思聪的网红女友雪梨开办的淘宝店, 一周产品销量就能达到7000多件。那么这种以网红为爆点的营销方式为什么能广受粉丝的追捧?网红营销又有什么优势和弊端呢?让我们来听听各位嘉宾的观点。
乌东伟:最近“网红papi酱”的确热度很高, 这个现象我认为是资本等各方共谋的一个事情。本质上, 网红营销并非是新生事物。2010年左右, 乐蜂网曾提出“达人经济”的商业模式, 运用明星和意见领袖的自身影响力, 展示自己的生活方式, 让粉丝购买周边产品, 以前的“达人经济”就是现在的“网红经济”, 这是我想先说明的背景。
网红从来都在, 今天的差异在于影响力变现的门槛变低了。随着网络商业和技术生态环境的完善, 影响力变现的方式变得非常直接, 而且快速, 特别是直播类的软件, 甚至你在镜头下直播日常生活, 观众就可以直接送礼物;或在公众号写文章, 读者可以即刻打赏。同时, 网红创作内容的门槛也越来越低, 方式也越来越多。原来的网红可能需要写文章、写段子等, 但现在, 可能你只需要穿得美美的, 再拍摄一些生活方式调性的照片, 就有可能成为月入过万的网红了。
这些因素让现在的网红在当下变得非常火爆, 但网红营销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因为现在的网红大多还是依托内容的传播, 无论是制作短视频, 还是写段子, 只有不断深化优秀的内容, 才能继续传播, 持有影响力。然而, 对一个网红, 或是一个运营团队而言, 持续制作优秀的内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 我们还能看到这样一个现象, 就是网红红得快, 消亡得也快, 几天或几个月的都有, 因为受众对内容的新鲜感稍纵即逝。在这样的情况下, 如何做好内容, 如何可持续发展, 都是网红以及这种营销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
李岩:我认为网红是一种经济现象, 而且是伴随整个网络生态环境产生的。沿着这个现象我们发现淘宝目前的生态平台也在改变, 阿里系最新的战略调整表明, 将致力于打造一个社区化、内部化和本地化, 升级消费, 聚焦内容创作的平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淘宝网红越来越多, 他们大多是20出头青春靓丽的女子, 主要以衣着展示为主, 因此他们所吸引和影响的也是偏好这一方面的特定背景的群体。淘宝网红为何如此火爆?以前, 淘宝上的营销模式是商家通过投入较高的费用购买站内推广资源, 比如钻石展位、直通车、淘宝客等来引流量, 为了提升投入产出率, 现在的模式发生了变化。一批网红大多是高颜值, 个性鲜明, 有故事的个人, 他们的粉丝很容易受其影响, 同时, 其在微博上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粉丝量, 通过强互动性把粉丝的注意力聚拢到淘宝店, 以在线直播活灵活现地唤醒价值认同, 并现场推销产品, 从而大大提高转化率, 且变现很快。相比以前的营销方式, 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从产品营销到品牌营销, 现在是体验和服务营销, 未来会向“心理唤醒”的营销方式发展, 这或许就是当前网红营销异常火爆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 平台提供方正在从产品交易比价平台向UGC平台转型, 客观上也在为网红的变现模式和下一步的资本量化提供了可行方案。因此, 当前的网红还只是一个现象型经济, 还不能成为一种常态, 能否成为消费升级背景下的新一代经济模式, 仍有待市场的考验。
从网红营销的优势和弊端来看, 其优势是在模式上是一种创新, 从传统的靠曝光量吸引大流量, 然后由大转化调整为依靠内容吸引流量, 再通过流量生产内容, 从而在短时间内聚能产生可观的交易和关注;弊端是现在的网红还不是一个成熟的经济形态, 今天的网红未必明天依旧红, “凡人的明星化和个性化代言”需要一个完整的体系支撑, 也有其内在的标准化工作流程, 同时, 从社会文化伦理及价值观层面来看, 能够被主流话语体系和文化认同, 而不是一时哗众取宠式的喧闹, 仍需要静观其变。
薛桂强:其实papi酱这种网红路径在2007年之前就出现了, 比如“雅阁女”, 数次在网上发布自己的视频录像, 宣扬“崇富”思想;还有天仙妹妹在山里拍了一组背玉米筐的照片在网上很火爆等等。我认为网红成名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有足够爆点的内容。大部分网红都是以网络审丑文化为立足点, 原因是与我们的生活环境、文化语境有着巨大的差异, 比如芙蓉姐姐、凤姐等。随着微博、微信的普及, 新闻属性和时效性不断增强, 很多没有持续内容产生的网红都逐渐没落, 他们没能形成持久的名人效应, 也没有足够的正面形象去支撑产品代言。回到王思聪女友雪莉这种网红营销, 我们发现每个人都渴望与自己的粉丝进行互动、交流, 因此产品买卖作为一种互动方式, 不仅拉近了网红与粉丝间的距离, 还使商品销量猛增, 加之病毒式的传播, 网红营销在短期内产生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papi酱的聪明之处在于, 她抓住了时代的机遇, 不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 新媒体的良好平台以及背后的团队运作, 能够让她做得更好、走得更远。从中也可以看出网红营销的优势与弊端:优势是在短期内会实现用户量的爆增, 弊端是保质期很短, 不抓住机会转型很容易过期。速食文化的驱使下, 来得快、去得也快。
孙雷:我想从两个角度来谈这个问题。从个人的角度来看, 无论是精英还是屌丝, 有些人想把自己炒红, 只是单纯地想:能红多久红多久。而对于一个品牌来说, 网红更多的意味着跨界营销。知名品牌会选择适合自己调性的网红营销, 不知名的品牌更依托于网红的知名度, 期盼品牌的一炮而红。网红营销是否火爆, 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 在当下变现条件比较充分的情况下——尤其是移动支付、淘宝店, 包括微信的新玩法“红包”, 多元化的变现渠道给了潜在网红更大的空间和机会, 同时也让企业、品牌有了更多的选择, 这对营销来说是一件好事。而优势和弊端, 一定取决于每个个体、每个企业自身的特点。比如以杜蕾斯为例, 有人认为创意很好, 有人则认为是玩黄段子, 这就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对于同一件事, 企业与消费者、媒体与网红, 他们的视角与注意力都是不同的。
曹志新:网红从拥有粉丝到开发粉丝经济, 从实体店面经营到内容营销助力, 这为经济效益的快速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那网红营销如何在效果上实现最大化呢?在受众定位、营销渠道、营销方式等方面又该怎么做呢?
乌东伟:所谓的网红营销, 第一个层面就是网红怎么营销自己, 这与原来的营销理念差异很大。以前是找到目标消费者洞察, 目标消费者喜欢什么就投其所好, 这是工业时代品牌的做法。互联网时代, 网红营销的方法是先找到我是谁、我有什么特点等, 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把自己的特点最大程度的表现, 再去找渠道。举例, papi酱本人个性可能就很无厘头, 擅长拍视频, 那她用短视频把这种无厘头和幽默放大, 再通过不断制造话题, 让自己保持热度。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网红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媒体在运营, 这就难以实现效果最大化。举个例子, 我前两年一直关注一位越南裔美国人网红米歇尔·潘 (michellephan) , 她起初是拍视频教人化妆, 后来开始做化妆品, 再做品牌。她有媒体内容, 也有自己的产品, 还有电商, 从媒体到实业, 这样的转换, 让自己的粉丝有所沉淀, 这是很重要的。这种从线上延伸到线下, 从媒体延伸到更多元的产品上的变现方式会更高明。
总结我想说的两点, 第一, 在定位上不是想用户要什么, 而是我有什么, 然后放大;第二, 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媒体, 要扩大, 让自己产品化, 这样才能把效果实现最大化。
薛桂强:营销效果如何实现最大化, 我认为第一要保证网红的生命周期;第二, 拥有更多的合作资源;第三, 在有限的资源合作范围内实现利润最大化。受众定位基本上就是目前上网时间比较长的80后、90后。在用户层面上如何吸粉, 在内容方面如何能够更持久, 在合作领域方面如何更广泛, 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渠道、营销方式。
李岩:听了两位老总的分享, 我再补充一些我的想法。顾名思义, 网红主要还是定位在线上, 从这个角度出发, 我个人评估网红营销的效果主要有两个层面。第一是纯内容层面, 好内容引发大量的转评赞, 也就是曝光量;第二是变现。要取得效果最大化, 主要需要结合网络自媒体的特性和特定的场景, 把个性植入到场景中, 然后根据特性、场景框定需要植入的产品, 从而对粉丝产生一种心理唤醒的购买行为。比如说, 大家看到房地产售楼处是美女售楼员,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心理唤醒, 就是让购房者看到美女而产生出拥抱美好生活的向往, 再从中达成交易。
从营销方式来说, 受众多为线上15岁到25岁之间的高知年轻女性, 当前比较多的网红变现和孵化, 像诸如淘宝等电商平台, 通过对用户大数据的分析, 向用户提供成为网红的工具和技术, 指导并支持网红定策略, 生产出优秀的文案、图片和视频等内容。
孙雷:首先我们要有一个共识, 网红可能还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名人”。效果最大化是一个长期持续增长的过程。我想分享的一个观点是, 想要持续火, 就不能快营销, 否则火一段, 就失去了持续性。我想如果单纯从经济角度谈论网红营销效果最大化这个问题, 那可以说我们的价值观是畸形的, 从传统价值观的角度去思考网红营销的成功本质, 才是我们的初衷。我举一个非常积极的例子, 美国有一个网红叫可汗, 最初他为了帮助住在远处的亲人, 试着把自己的教学影片上传到网上, 之后由于受到广泛好评, 可汗辞去工作, 全职从事相关课程的录制, 并创立了可汗学院——一家教育性非营利组织, 主旨是利用网络影片进行免费授课, 所需资金依靠社会捐助。中国现在也有许多网红, 然而我们没有看到一个像可汗这样的正能量。因此讨论网红营销效果最大化的问题, 一定要有价值观的考量, 而不是只针对经济层面。只有能为特定粉丝群体创造价值, 能够被公众持续认可, 而且不断创新价值的网红, 才能成为公众社会生活中的倡导者。动辄“估值”, 并非网红价值的真正要义。
曹志新:网红营销效果最大化不仅是经济效益最大化, 更要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网红营销不仅物质财富丰收了, 更要追求一种精神文明的创收。孙总表达网红也要承载主流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的观点, 非常值得肯定。
孙雷:我们作为公关公司, 与中国公关行业组织主办的《国际公关》一同探讨社会现象, 通过剖析和讨论, 发掘背后的本质, 传播正确的、深刻的内涵。越是在互联网混杂的环境中, 我们越应该看清实质, 就像我们讨论网络危机、网络水军的问题一样, 如果所有的品牌都想急功近利, 肯定不会有好的结果。
李岩:网红的社会价值, 不仅仅是一个经济话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 网红也是明星, 也要承担起社会责任, 弘扬正能量和主流价值观。这是个很严肃的话题, 如果不重视引导, 或视而无异, 听之任之, 将无异于引鸩止渴。如果网红经济就是依靠那些爆粗口, 低俗不入流的形体表演而成为一种经济形态, 我觉得也不是长久之计。尽管网红经济仍还在探索前行, 但我们也可喜地看到这是一个创新, 创新模式或服务能否基业长青, 需要一个正确的顶层设计。
曹志新:刚才两位都谈到了网红与正能量, 网红与社会责任感, 就目前网红成名的方法, 对公众尤其是90后的年轻人而言, 非常容易成为他们学习投机取巧、只求出位不顾品位、只追求眼前效益的不健康范本。一时红得发紫的papi酱就因为诸如“卧槽”等粗口被广电总局勒令整改, 这都是净化网红传播, 规范网红言行的积极行为。在此建议想成为“网红”的各位朋友, 要在传播内容上积极创新, 下足功夫, 同样可以凭借出奇、出新达到出众的效果。否则在成为网红的路上就遭勒令整改、甚至封杀, 那将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网红营销能否成为一种固定的营销方式?如果能长久存在, 怎样保证它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乌东伟:互联网经济时代, 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经济的主体, 比如说p a p i酱, 以个人为单位去组织生产的方式会越来越广泛, 这是一个发展趋势。这样的方式会找到对应的社群, 彼此能产生共鸣, 并成为未来传播的一种形态。但未来品牌在于如何更人性化, 品牌可能也要成为网红。当然今天品牌还是一个组织, 组织里有很多人, 比如Ceo、品牌营销总监…他们会不会成为网红?所以说网红当然是一个未来, 而且是一个传播效应比较高的方式。我的看法就是Ceo可能要成为网红, 品牌总监如果是网红更好, 甚至帮助员工成为网红都是可以考虑的路径。
薛桂强:网红成名于网络, 寄生于网络。俞敏洪是网红, 王石也是网红, 但他们并非因网络而红, 因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红。网红基于网络存在的周期是多久, 取决于网络媒体的发展与存在形式。
李岩:我认为如果网红成为一个品牌的寄托, 或者品牌的寄托点, 它有可能走得更长久。另外, 如果只认为网红是卖东西的美女或帅哥, 那就太狭义了。网红的分类很多, 企业家网红、专业网红、娱乐网红、草根网红等等。从价值体系来讲, 无论哪个类别的网红想要长久的发展, 除了要提供传播内容, 经营用户, 不断和粉丝进行互动之外, 还要拥有强大的价值崇尚引导, 这样的网红成功几率比较大。
孙雷:网红要有自己的网络阵地, 有自己的受众群体, 有自己的工具或者平台, 能够与粉丝产生互动再传播。网红的正能量及其对网民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决定了网红是否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曹志新:现在很多网红都会和一些知名品牌进行营销合作, 且大多收效不错, 例如南笙代言御泥坊, 博主章凝代言倩碧等等。薛总作为您公司的首席策略官是否看好这种网红代言品牌的营销方式?您认为这种方式值得推广吗?
薛桂强:我们正常的传统广告是找一位明星代言, 且一定是找一个调性与企业相匹配的。而寻找网红为品牌代言,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网红的知名度高, 且寻求与网红代言合作的日期都不会很长, 都是制造短期效应, 因为网红等同于“新闻”, 很新鲜、爆炸点多。另外, 网红代言的价格成本要比明星代言低一些。韩寒算是比较成功的网红, 但他成不了刘德华, 没有刘德华那么多年的品牌沉淀, 他就很难为一个品牌长久代言。所以“网红代言”是个伪命题。
曹志新:在各位服务的客户中有没有借助网红营销的?
乌东伟:网红作为营销方式是有应用的。我觉得这种方式是值得推广的, 原因有两个。第一, 过去请明星代言, 一个明星火了之后, 电视上有十几个同一明星代言的品牌, 以至于消费者都混淆了, 同一时期内, 明星的故事难免缺乏新鲜感。对网红代言, 挖掘的故事要与品牌故事契合度很高, 比如冯唐, 他是一个作家, 对于大众媒体来说就比胡歌 (明星) 新鲜, 而这种新鲜感恰好能够把品牌的故事内涵化、新闻化, 或社会传播范围扩大化。因此从故事新鲜度以及粉丝、社群这些方面来讲, 网红代言是一个突围的方式, 具体实践值得思考。
第二, 用不用网红代言是基于品牌和效果。在品牌上, 我们去年帮华三推一款魔术家路由器, 就找了很多网红, 比如丁一晨、小崽子等,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粉丝群体, 形象也很受欢迎, 定制了他们形象的个性化路由器, 反响很不错。
李岩:一直以来, 我们为品牌寻找明星或形象代言人, 一定要根据品牌找准定位和消费人群, 要求代言人要和品牌调性一致, 也就是说品牌对代言人是有边界和框架要求的。现在自媒体营销已经到了3.0时代, 网红代言品牌更多的是从围绕网红的梦想和价值主张来创造品牌, 网红的粉丝是因为喜欢他们的某种特质, 与自身产生了共性上的共鸣, 从而有了认可和认同, 所以我觉得两者确实有不小的区别, 当然不排除选择的形象代言人和某个网红有重叠, 这样企业的选择更大, 选择网红的成本或许更低。传统的形象代言人或明星毕竟经过市场考验都有了自己的口碑和价值定位, 选择起来相对来说风险系数较低。网红相比前者更接地气, 互动性更强, 更有亲和力和带入感, 因此, 对消费群体的购买欲望能形成更直接的刺激。曾经听到一位品牌管理专家的一个观点, 说下一代品牌的方向是个人品牌社群化, 社群品牌产品化, 产品品牌平台化以及平台品牌生态化, 似乎跟现在的网红经济有异曲同工之处。再比如, 我近期看了一个公众号“文怡家常菜”, 据报道, 文怡在介绍一道美食烹饪的过程中, 借用场景营销的手段, 仅用10分钟就卖出了15000个砧板, 即让观众看了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 既然想试试, 那就得置办一些工具, 让大家有一种“像她一样”做出美食的冲动, 因此这样的销售效果不言而喻。其本质, 还是我前面提到的“心理唤醒”, 所以网红的真正价值不是带来了多少流量, 而是对粉丝的心理和精神影响。不过, 网红营销模式已经开启, 我相信它也是一种营销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曹志新:那公关公司在与客户沟通运用网红营销手段的时候, 客户在思维转变上是否有障碍?是否能够很顺畅的接受网红营销的提议呢?
薛桂强:我们运用网红的时候, 会将其资源优势罗列给客户, 有些客户比较严肃, 表示不会用这类的“妖魔鬼怪”, 虽然这能带来很高的点击量, 但其背后的真相总令人有所怀疑, 所以这还是一条很坎坷的路。
乌东伟:我们服务很多品牌的消费者都是年轻人, 所以他们很乐于接受网红营销的方式, 他们面对的问题是在投资回报率方面。对于互联网品牌、初创公司等, 都是主动要求用网红营销, 因为他们没有很多的预算与明星合作, 只能通过网络渠道, 这种营销方式在他们的预算中比重很大。不过, 网红营销用什么工具去监测效果, 转化变现结果如何, 还需要更多的评估。
李岩:我们还没有借助过网红来做营销, 主要还是为品牌企业寻找明星或代言人。
曹志新:此前, 有企业选用明星做代言人, 但却出现了吸毒、嫖娼等不健康的形象, 使品牌声誉受损。时下, 网红营销也遭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比如广电总局勒令papi酱整改粗口问题。那么, 因为网红的负面消息或非法事件, 给品牌声誉带来不良影响, 品牌商应该如何应对?是否在签约事项上有相应的约束?
乌东伟:如果把网红当作品牌形象与企业 (或产品) 做较强的关联, 就会出现这类问题。另外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是, 今天的消费者, 特别是年轻消费者对待品牌代言的态度是更为开放的, 他们能够分得清哪些事情是品牌应该承担的责任, 哪些是网红和艺人的私德, 品牌所做的事情和网红所做的事情之间不一定做最直接、最密切的关联, 这样客观上可以对品牌起到保护作用。
李岩:实际上, 我觉得某些时候我们对网红的发展有些过度担心了, 他们都有价值判断和自我修复能力。比如说p a p i酱被要求整改, 危机即转机, 当然这个事件不排除是有意的策划, 借势立即启动做了papitube视频直播平台, 这说明她自己作为经营者对负面事件带来的影响是有清晰认识并可控的, 因此才能快速转型, 做好弥补。
孙雷:现在谈及网红, 我发现很多企业或品牌都想要创造出一些人格, 微信人格、微博人格……企业是迎合所谓的舆论, 或者网络环境, 服务商则迎合客户需求。与网红合作, 进行网络推广, 企业到底想达到什么目标, 这在做营销前要想清楚。我看到的都是年轻化、网络化, 胡歌火了, 十几个品牌都争相找他代言。本质问题是营销方法论和新时代新媒体论乱作一团, 起初一定要网络化、新媒体化, 最终回过头一看, 既浪费我们的生命也浪费客户的生命, 甚至生产出无数的垃圾充斥网络环境, 没有任何意义。
曹志新:除了网红营销, 最近网红孵化器一词也是热度不减, 它是指专门制造网红的机构, 包装推出网红, 再与企业、品牌进行合作, 从而盈利。像“同道大叔”“小野妹子学吐槽”等微博、微信大号, 都是鼓山文化运作的, 目前已经签约了200多个段子手。还有一种类型, 杭州的缇苏电商不但拥有“VC阮”等知名网红, 还拥有多家服装厂的资源。如此看来, 网红品牌背后的产业链已经初步显现。各位嘉宾认为未来网红经济的发展前景会如何?
薛桂强:网红可以理解为眼球经济加事件营销, 是一种传播介质。我认为未来网红经济并不能成陈为志一杰种规模性的、有生命力的模式。鼓山文化公司这类公司在某种程度上是投机取巧, 依托整合资源、倒手买卖、写段子, 同道大叔、VC阮等, 从目前来看并不具有强悍、持久、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但现状是大家都在做。相比资源倒卖, 我们更看重的是优秀的创意、高逼格的策划。
乌东伟: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 网红营销对我们做传播的从业者带来很多的思考和思路——为什么这些人能够红起来, 他们生产制造的内容为什么受大家广泛欢迎…这背后的内容是值得我们探讨和学习的。作为一名公关从业者, 我们是想要尝试网红营销的, 尝试的过程就是我们学习和了解在媒体环境之下怎么运作一个网红, 通过孵化网红的经历, 对公司, 或者对提供给客户的服务来说是有益处的。举个例子, 我们公司的一个重点行业是目的地营销, 如果在旅游行业与网红合作, 其背后能带动哪些旅游产品、旅游线路等等, 有很多可以想象的空间, 我们也在做这样的探索。
李岩:关于未来网红经济的发展前景, 首先我认为网红会逐渐i P化和生态化, 我们最直接能感触的趋势就是社群经济模式, 它有几个属性, 比如先用内容聚结用户, 完成传播和扩散, 这是媒体属性;通过内容沉淀用户, 这是关系属性;然后根据用户来设计和植入产品, 完成变现, 这是交易属性;交易之后再通过内容连接用户, 再沉淀, 形成一个闭环。
第二, 网红也需要有现在倡导的“工匠精神”, 才能被社会和大众持续接受。
第三, 以前是UGC用户生产内容, 逐渐在向PGC专业生产内容过渡。一旦网红经济常态化, 就有可能形成比较成熟的、有一定标准的工业流程, 相信不久会有很多“网红孵化器”。这时的网红是被标签化的, 也是框架式的, 谁都有机会成为网红, “梦想定制”时代也许就不远了。
孙雷:未来网红经济的发展应该是以移动化、视频化 (包括直播) 、交易化为核心的, 这也是1.0时代、2.0时代没有的特点。现在的网红时代比之前更有活力, 也越来越成为互联网生态的一部分。如果能持续生产优秀的内容, 无论是美女帅哥还是普通网民都将很受欢迎, 毕竟消费者的需求是很强劲的, 因此网红经济发展的空间是很大的。我们站在专业服务机构的角度, 站在移动互联网、网红经济时代, 我们能做的是帮助客户认识、了解时代的特征。落实了上述三点, 基本就抓住了网红的特征, 接下来就是如何与客户合作的问题了。
真正的网红是展示差别迥异的个性, 还是归属到人的本身?我个人更倾向于人格魅力, 当然除了个人的魅力和形象, 他创造出来的知识产品,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这两者既可分割又能统一。因此, 没有人格魅力、无法获得用户认同的网红是难以生产和孵化的, 只能邂逅与挖掘, 或是由我们助推成长。网红肯定会越来越多, 先是草根的、粗放的, 未来肯定会越来越精致、高级, 这要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曹志新:网红经济已经成为了市场营销的一个重要手段, 希望我们能利用好网红营销的方式方法, 帮助企业、客户获得被公众认同的良好价值体系。同时, 我们也希望借助本期沙龙活动提醒“网红”, 以及借助网红营销的企业或者其他组织机构等, 在进行服务的过程中, 广泛传递正能量, 传播弘扬主流价值观, 做到网红营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最后, 再次感谢各位嘉宾精彩观点的分享, 感谢大家对品质沙龙的积极支持, 谢谢各位!
(好话题的产生往往源自集思广益, 亲爱的读者朋友, 如果您有好的点子或者建议, 请将想法发至编辑邮箱zhujun_wang@prmagazine.com.cn, 本栏目质量的提升需要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以往投放媒介都有一定的规则可依,比如电视媒介主要看电视开机率、频道收视率、节目收视率、收视人群特征以及广告到达率和到达频次等;网站也有一定的流量标准、受众类型、发布位置以及点击率等数据考量;
但是网红不同,为什么不同,网红是个人,她可以同时出现在各种渠道,以往的媒介投放是以渠道为主,而以网红为目标的投放,显然更具有灵活和多元性。
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标准网红营销价值的衡量体系?
首先,与以往投放类似,我们第一件要紧的事是明确投放的营销目标。没有明确目标的投放只有土豪才做得出来。
一般来说,营销目标无外乎以下三个层次:知名度、美誉度(信任度)、忠诚度。
有很多营销教材把美誉度和信任度分开,我觉得没有必要。
知名度一般靠高频次大范围的广告、话题、事件营销等打开,重在到达和频次;
美誉度则主要依靠口碑,重在体验;
忠诚度则涉及到转化、留存以及提高消费频次,以社群运营和粉丝经济为主。
这三个层次并不是单向的,营销者可以先打知名度,再依次走美誉度和忠诚度,是个倒三角的漏斗过程,这要求传播自广而深;但是也可以先在小范围运营忠诚度,再走美誉度扩散,最终大范围打响知名度,传播就是自深而广的过程。
营销者可根据企业或品牌发展路径来确定当前的营销目标。根据营销目标选择投放的媒介或网红。
说到主题,如何计算一个网红的营销价值?
我知道李叫兽写了篇文章,讲了个文怡卖菜板子的例子,说明网红的真正价值在于心理唤起。不过依我所见,这还要看你本身是什么样的菜板子。不是所有菜板子都可以在文怡那里心理唤起就能卖到几百上千。流量仍然是网红的主要价值。
那么,如何衡量一个网红的流量价值?
主要分以下几个关键标准:
1.流量大不大
网红一般具有多平台多渠道特性,比如papi酱,就在多平台上运营,微信公众号、腾讯视频、爱奇艺、秒拍、优土、AcFun、bilibili等。这就要计算叠加的流量。
2.流量对路不对路
网红的粉丝群是否与产品品牌契合(受众性别、年龄、地域、所使用终端的系统等)、网红所制造的内容特性是否与品牌调性契合?
3.流量稳定不稳定、是否持续增长
稳定与否跟风险有关,网红出名的路途有很多种,有些保不齐就有政策风险(比如广电总局)、社会风险(道德风险)、渠道风险(单平台封杀风险:所以多元化渠道的网红不仅覆盖面更广,也会分散渠道风险)、团队风险(比如首席娱乐官曾闹出的团队纠纷)等;
增长性取决于网红的生命周期(可以根据最近几个月流量的变化趋势来判定)、受众空间(是否具有受众面扩大的趋势)、内容质量(免费内容吸引的粉丝受内容质量影响很大)、渠道特性(所在的平台渠道流量是否稳定增长或正在萎缩)等因素。
4.流量特征
不同渠道具有不同的流量特征,从而会影响营销目标的达成。
这个点其实可以单写一篇文。
比如微博的传播拓扑网络与微信就截然不同,微博因为广场式显示、直接转发、可单向关注等功能等具有开放性,在信息扩散上更具优势,但因为弱关系的属性,其实不利于进一步加深信息的影响力,可能更适合做知名度和美誉度,而不利于维护忠诚度;
而微信的传播网络画出来,各个网络之间只有有限的联结者,事实上是不利于信息迅速扩散的,通常所谓的刷屏,只是小范围内的刷屏,绝不是整个网络世界的刷屏,这点跟微博非常不同。但是这种封闭式的强关系,非常有利于忠诚度和转化率,这也是微商兴起的理论基础。
在这篇只是举个例子点到为止,我就不多对比流量特征了,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5.流量的转化率如何
重点关注互动性:评论、点赞、转发等。具体到广告效果还是老四样:CPM、CPC、CPA、CPS。
最后,综合以上五项,对比市场平均价格,来得出一个网红实际的市场营销价值。
从故宫萌物系列文化创意产品,到人见人爱的故宫猫保安,再到令人忍俊不禁的《上新了,故宫》,都表示着故宫告别了正襟危坐的形象,给人一种年轻了的形象,而且网红是故宫,更是吸引到了年轻一代人参与到故宫产业的生产中来,既提升了故宫经济化建设的发展,也让年轻一代的人们放下手机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些优秀文化是古代留下来的瑰宝,拥有巨大的文化底蕴,是用金钱衡量不了的。年轻人一般都不太喜欢看书,也不想去认识那些枯燥乏味的历史,枯燥乏味的知识。因为有故宫创意产品的出现,让年轻人们更有好奇心的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由此看来,网红是故宫未尝不可。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年轻人在网上购物社交,但是两个人面对面交谈的机会是少之又少,年轻人这一代对于电子产品手机的依赖是很大的,快餐式的阅读也越来越广泛。然而人们在空闲时间能够手捧一本书,或者是去博物馆,故宫等具有古老传统文化的地方去参观的情况是屈指可数的。大多数人在空闲时间手捧的往往是手机或者电脑或者其他电子产品。如果大家都迷恋上游戏的话,那么我相信这个社会最终会沦为懒惰的,自私的一个社会,将会停滞不前,中国的强大也将覆灭。所以我们在空闲的时间需要放下手机,放下手中的劳务,去看一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些都是古代留下来的瑰宝。
而网红是故宫,比以前正襟危坐的故宫更加年轻了,成为了清晨的故宫,吸引了青年一代参与到故宫产业中的生产中来。文化创意事业有了新的突破,年轻人喜欢什么,我们就给他献上什么,故宫负责人是这样分享故宫正青春的理念,其实网红式故宫,也未尝不可。
一些隐藏在网络背后的人,希望披着“网红”的外衣混入商圈、娱乐圈。随着这种现象增多,“网红”越来越不是草根红人的闪亮标签,而演变成为一个充满贬义的头衔。在看待“网红”时代的到来,我们要更加理性和客观的去看待。
“网红”现象呈现井喷状态,由于公众的求乐猎奇心理、各方的逐利欲望都似脱缰野马、肆无忌惮地在网络平台中竞技,才受到了大众的热捧。一方面,不得不承认,“网络红人”以其极具创造性的造型或行为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娱乐,拓宽了人们在日益紧张的社会竞争中的展示或宣泄途径;与此同时,一些正面的网络红人在不同领域为公众树立榜样,成为新时期的“英雄人物”传播着正能量,其草根性和亲切感使其较传统人物有更好的效果。但另一方面,“网络红人”反传统的张扬和表演,扭曲了公众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令人担忧;再者,其爆红后的巨大利益回报,助长了社会上的急功近利、不劳而获思想,对我国传统的文化标准带来巨大冲击;最后,在毫无规范约束下的“人肉搜索”、“被爆红”等行为,更是对隐私权的践踏。“网络红人”现象的双面性,既提醒我们要区别对待其发展,又敲响了规范网络文化的紧急号。
对互联网的信息的管理亟需加强,这也是任重道远的。第一,政府要加强正面引导,加强管理。政府要对信息的发布严格“把关”,建立一个清洁的网络信息环境;第二,媒体一定要找到自身对社会担负的责任。媒体要通过宣讲、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进行传播带来的滞后性不能满足快节奏下的信息需求,互动交流的缺失;第三,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要为脱缰的“网红”加上一把枷锁。例如,针对网络直播中的一些低俗现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在通知中规定了未取得许可证的机构和个人不能从事直播业务,必须使得这些三俗内容的网络信息做到有法可依,坚决抵制。
防止低俗“网红”的形成,要求我们不通过低俗手段、不正当手段吸引群众目光,趁机上位成为网红。在现实社会中,有很多人为了成为网红,不择手段,力求自己出名,吸引群众目光,甚至不惜伤害自己、伤害他人,来满足群众的需求,借此使自己成为网红。像之前的“辣椒网红”,指的就是一名男青年大饮一大盆红辣椒汤,拍摄成视频发到网上,使自己成为轰动一时的“辣椒网红”,可在第二天,就传出了他被送往医院治疗的消息,原因就是因为他喝了太多的辣椒汤而导致胃溃疡。对于他的行为,我真的是不敢苟同,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就为了一个网红的称号,即使他因此而有经济利益的话,我也认为不值,什么都比不上自己的身体重要。而他会有这种行为,我认为也有一大部分是网红文化的部分低俗内容影响了他,导致他做了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故我认为成为网红要实事求是,不要靠一些低俗手段搏上位。
拒绝低俗“网红”的形成,需要我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当正义网红,抵制低俗网红。网红有低俗的,自然也有正义的、阳光的,作为一名合格的文化传承者,我们自觉接受好的网红文化,拒绝低俗网红文化。如同前段时间的“暖心交警”网红,这类暖心交警叔叔在他负责的路段,帮助接送孩子进出学校,可谓贴心之至。对此,我们应该喜于接收这种阳光文化,将其转变为自己的一种模仿榜样。
一、个案
大二学生L是个本分的普通大学生, 过着教室、食堂和寝室三点一线的简单而低调的生活。一个偶然的机会, 他从学院QQ群里看到了其他同学发的以他的名义向某个女生借钱的聊天截图, 而且还有许多下流的话语。此截图也被传到了某APP上, 扩大了影响, 舆论声势一发不可收拾。有以讹传讹的, 有怀疑猜忌的, 有调侃的, 甚至有人身攻击的, 形成了全民娱乐围观的态势。停留在漩涡中心的L, 这场突如其来的事情使他“被网红”。从最初的泰然处之, 到最后的心惊胆战甚至有些极端情绪, L不知道如何去做, 又能做些什么。
出现类似的事件, 大学生群体如何去分辨是非, 当事人如何去捍卫自己的权益, 都需要我们去分析。
二、分析
90后大学生个性鲜明张扬, 自我意识较强;思想开放独立, 易接受新鲜事物;人际交往广泛, 心理问题突出;生活目标务实, 人生规划较明确。这些思想行为特点决定了他们面对网舆时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
1. 从众心理, 人云亦云。
“从众”是一种常风的心理现象。在大家都“千夫所指”时, 很难有人保持理智, 所有人都在推波助澜把事情扩大化, 对当事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是无可挽回的身体伤害 (包括自我伤害和他人伤害, 如他人对当事人的不满会转化成行动) 。
2. 感情用事, 同情弱者
同情弱者是人类本能, 因此许多人会利用网络来渲染自己或他人的悲情色彩以博取同情。有些是真实情况, 有些则是利用民意。而大学生在面对一件是非区分十分明显的事件时, 许多人会选择支持“弱者”, 容易感情用事地批判“恶者”, 从而忽视了理性的是非和事件真伪的判断。
3. 特立独行, 质疑权威
权威的代表, 如政府、司法、学校、医院等机关部门, 某件牵涉到他们的社会事件被有意或无意, 被善意或恶意地曝光时, 有一些大学生更倾向于认为权威部门失职、滥用职权、掩盖事实。他们质疑权威的公正性, 更愿意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整个事件。甚至在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 也会质疑这些证据的真实性。他们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去挑战权威, 甚至是一些偏激的想法和做法。
4. 借机发挥, 利用时局。
网舆的特点之一是时效性。受网络传播速度的影响, 民众对一件事情的热度和关注度平均不会超过48小时。因此, 善于利用网络热门, 借此把自己炒作或塑造成网红, 一夜成名的90后大学生不在少数, 如, 叶良辰事件, “武汉大学校花”黄灿灿等。
三、对策
“被网红”不仅满足了大多数人猎奇的心理, 而且让许多人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以“被网红”为契机发泄自己的不满和戾气。面对网红涌动的暗潮,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保持理智明辨是非, 作为高校更应加强管理和教育, 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加强德育教育, 践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利用课堂、党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多渠道来加强德育教育, 让“以人为本”贯穿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始终, 以至是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从而使大学生在面对“网络暴力”时能够换位思考, 避免使他人和自己“被网红”。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应用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常规课程, 分年级、分专业, 不同阶段地进行。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鼓励他们多参加校园活动或参与学生自主管理。使之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他人, 甚至是“被网红”的事件。大学生们利用手机下载的如校园通、下课聊、微信等通信APP, 随时随地联系沟通, 从不认识到认识, 从陌生到熟悉, 从个人到群体, 网络上形成了一支声势浩大的团队。这支团队的力量不容忽视。因此, 在思政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好、运用好这股力量, 使之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反之, 放任这股力量的滋生, 容易产生不良的社会效应。这就要求教师们承担起培育成人、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义务。摒弃以往传统死板的教育管理模式, 做到以德服人, 以理育人。
参考文献
不得不说今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真是乏善可陈,表面看上去轰轰烈烈,但真正细数今年推出的新能源车型,寥寥无几,让人惊喜的车型产品更是凤毛麟角。尽管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力扶持,配套充电设施大力建设,可最终面向消费者的是车型产品,消费者想购买新能源汽车,那也要有车可选。凭借着年度车型测评的机会,我们把新能源车型集结一堂,发现新能源车型选来选去,就那么几款,对比传统汽油车的繁花似锦,新能源汽车难免显得“孤单”。
工艺提升
比亚迪唐的整体造型借鉴了S7的设计,粗看并没有给人惊艳的感觉。车头部分使用了国人最爱的镀铬装饰,大尺寸的镀铬装饰给人时尚的官感,黑色蜂窝状的进气格栅搭配大嘴式的设计,还真有些越野车的运动感。此外,比亚迪唐装配了远近光一体式的氙气大灯、LED日间行车灯的个性化前大灯组,为前脸提升不少质感。尾部的设计比前脸更好看一些,尾灯采用LED光源,嵌入式双排气也显得极为霸气。车尾部的最大亮点莫过于右下角“唐”的标识,以及下面的4.9s代表了车辆的百公里加速时间,而不是像传统车型那样标注的排量,个性十足。
这几年比亚迪的造车工艺提升了许多,内饰的设计和做工都有了不错的进步。高亮的木纹装饰搭配黑色的中控台营造出豪华感,空调出风口采用亚光镀铬材质,旋转时阻尼感非常舒适,堪比豪华车型,这一定要给一个赞。两个出风口中间还有一个小屏幕,上面显示了指南针、海拔信息、PM2.5数值、温度等内容,但如果把数字做得更大一点就更实用了。
空间人性化
在尺寸上,唐的长宽高为4815mm、1855mm、1720mm,略小于比亚迪S7,由于加入了电池组以及电机等设备,比亚迪唐的重量超过了2.2吨。不过既然作为一辆紧凑型的越野车,它的空间表现自然不俗,应付全家出行绝对不是问题。后排值得称赞的除了腿部空间还有平整的地板,这能够保证后排乘客的舒适性,而且中间座位也有头枕,充分考虑到后排乘坐三个乘客的情况。唐的行李箱容积达到1084L,电池组和电动机并没有占用唐的尾厢空间,平整的行李箱空间,更方便大件物品的取放。
配置上,比亚迪一向不会吝啬,宽大厚重的座椅让人看着很有安全感,椅背上的“唐”字刺绣显示出了车辆的身份。但是座椅的填充物感觉不够柔软,而且用料也很难凸显气质,希望今后可以改进。其他配置方面,10.1英寸的大屏幕很惹眼,里面涵盖了GPS导航、360度全景影像、蓝牙电话等功能。此外,全液晶仪表盘,定速巡航、座椅加热、无钥匙进入等功能都一应俱全,相信一定会满足那些苛刻的驾驶者。
4秒的自信
好了,到了比亚迪最自豪的部分了。比亚迪唐搭载了一台2.0TI涡轮增压发动机以及2台110kW的电动机,分别位于前后桥,其中2.0T发动机功率151kW/5500rpm,扭矩320Nm/1750-4500rpm。总功率达到了371kW,而总扭矩更是达到了820Nm,这个参数已经可以和V8发动机有的一拼了。
电池满电的情况下,比亚迪唐的起步,可以用惊艳来形容,由于电动机扭矩直接达到最大值,因此会直接将你牢牢地按在座椅上,干脆而直接,可以秒杀路上大部分车型。80km的纯电巡航里程,还可以让人感受到零油耗的感觉。当电池电量低于15%的时候,发动机介入,并且在驱动车辆的同时也会为电池组进行充电,能够明显感觉不同于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辆前进,此时发动机的震动会比较明显,给人一种阻力很大的行驶感,而最令人头疼的还是油耗的大幅增加,由于发动机要同时兼顾驱动和充电的两种作用,因此仪表盘上显示的百公里综合油耗一直在10L以上。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唐配备了SOC目标点设置这个的这项功能,就是说车主可自行调节电池的数值,假设将数值滑动为60%,在行驶过程中,电池的电量只要低于60%这个数值,电脑就会启动发动机来供应整体输出,这项配置面对其他混动车型来讲,我觉得还是非常人性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