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以及邓稼先、王进喜等先进模范人物,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查找、识图和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
(2)通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重大失误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全国**局面的出现、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
(1)调动全体学生进行研讨,分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2)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建设成就和先进模范人物,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会归纳总结知识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和严重失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2)经过党和人民的努力,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邓稼先、王进喜等人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
(3)通过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个伟大的党,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明确1956年完成的三大改造,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讲授新课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多媒体演示:中共八大会址。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生:1956年底
生: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为了强化重点,使学生对中共八大有更全面的认识。引导他们进行讨论。(达到学生熟记重点内容的目的)。 多媒体演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图片
多媒体演示:严重失误的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师:看到这些图片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寓教于乐,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使难点不难)。 生:火车拉一个大苞米太夸张了吧(同学大笑)
师:通过同学们的自由发言和笑声,我想大家对那个特殊的年代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那么当时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什么呢?(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和创新能力)。 师:请同学们看书,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回答这个问题。(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去看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
1.对我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2.对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 3.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在大屏幕上老师打出正确的提示。
师:面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我党采取了哪些措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我党当时并没有认识到失误,只是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于是,在1961年春全面调整了国民经济,使生产好转。
二、“文化大革命”
老师: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自学,请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间、结束的时间、标志以及文革中的重要历史事件。使学生对文革获得初步了解。
学生:通过预习,学生掌握:文革的起止时间:1966——1976年;标志:1966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主要历史事件:文革的开始、 “九一三•事件”、文革的结束等。 老师:出示图片:
毛泽东在天安门接见狂热的红卫兵
学生:感受文革初期学生的狂热,并预想文革的狂热程度,为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事件预伏。
老师:展示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66年8月起,红卫兵以“横扫四旧”为名,走出校门“杀向社会”。他们砸毁老字号的店铺招牌,更改街道名称,任意揪斗“反动学术权威”,闯入住宅查抄、掠夺私人财物,焚烧中外古典名著,捣毁文物字画,破坏名胜古迹等。
材料二:
在各项工作都必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指导下,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
十年间,虽然在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国民经济有一定进展,但据估算我国经济损失达5000亿元人民币,几乎相当于1949至1979年建国三十年全国基本建设的总投资,拉大了我国同世界经济发展的差距。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在交通路口、路边围墙、临街楼面原有的广告牌示全部消失,刷上了红色的大幅毛泽东语录。工厂、机关和学校上午上班后,先不工作,而是先搞一个小时“雷打不动”的“天天读”(“读毛主席的红宝书”),翻来覆去地背诵“老三篇”,“早请示、晚汇报”,人人学跳“忠字舞”。
整个文艺事业一片凋零,全国上下唯独江青搞得“样板戏”一枝独秀,“八亿人口八个戏”。
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旗号下,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大中学校“停课闹革命”,青年学生盲目参加打倒学校的“走资派”。将学习科学文化视为无关紧要,“炮轰”、“砸烂”不绝于耳,学校已不是宁静的读书地,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1966年,高考制度被废止。70年代初,高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只要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不需要文化课考试就可以上大学,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
学生:通过对学习材料的分析,引导学生合作概括出“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老师:出示一系列数字、结论展现文革的破坏力:
1、14000多名卓有成就的学者、教授被迫害!
2、300多万人在**中非正常死亡!
3、1600多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失去了教育的机会
4、2.5亿人民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缺吃少穿!
5、5000亿元的经济财富损失殆尽!
6、无数的文物古迹、艺术珍品被砸碎焚毁,中华文明惨遭浩劫! 老师:林彪的言论:毛主席的话,一句顶一万句!
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
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就是这样一位“好战士”却发动了骇人听闻的反革命武装政变。幸好党和毛泽东、周恩来及时的、机智的粉碎了这次政变。
学生:了解“九一三事件”理解“任何阴谋家都没有好下场”的真理。
老师:引导学生了解四人帮的反动行径及其本质,引导学生掌握粉碎四人帮的过程。
学生: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从危难中挽救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三、建设成就
师: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出现了失误,但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请同学们看书,找一找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先进模范人物。 多媒体演示:请大家说出每张图片反映的是哪位先进模范人物?(培养学生识图和迅速记忆能力)。 生:邓稼先 生:焦裕禄 生:王进喜 生:雷锋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正确。再请一位同学谈谈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生:大庆油田的建成。电子、原子、航天等新兴工业的发展。
师:我们这节课同学们对基础知识、重点和难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为了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懂得学好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道理。接下来,我们继续推出延伸探究题,请全体同学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遵循“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锻炼学生的论辩能力。使同学们的兴奋点达到高潮。让学生学会史论结合,学会表达和表现)。 多媒体打出延伸探究题:结合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谈谈在现阶段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应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全班同学按着研讨学习小组坐在一起,进行研讨)。 生:尊重客观规律。
生:向雷锋,焦裕禄学习。 生:发展高科技领域。
生:要脚踏实地,艰苦创业。 生:反对浮夸,实事求是。 生:提倡节俭,反腐倡廉。 ◆课堂小结
本节课全面介绍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着重叙述了其良好的开端(中共八大)和严重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同时也再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先进模范人物。
第九课
潜水艇的上浮和下沉
教学目标:
1、通过潜水艇相关内容的学习,引发学生对浮力知识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学习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科学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了解浮力应用方面的知识。 教学重点:
围绕“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了解潜水艇上浮与下沉的基本原理,并根据这一原理推出其他物体上浮下沉的道理”这一主题开展的。 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大量搜集有关文本材料(文字,图片等),深入了解浮力的基本原理和知识,教师课前要准备实验器材。
2、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潜水艇的材料进行整理。 教学过程:
一、导言:
大海的深处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矿藏和千奇百怪的生物,还隐藏着许多我们人类制造的庞然大物,其中就包括潜水艇。
二、问号屋:
潜艇能够在海水中自如地上浮和下沉,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三、活动天地:
1、做一做,说一说:
把气球按入水中你觉得容易吗? 容易(
)
不容易(
) 松开手,气球能迅速升起吗? 能(
)
不能(
) 这两个现象的道理相同吗?
2、想一想、做一做:
给你一根塑胶管,将气球和塑胶管一端相接,并用线绳固定在一小块石头上,从另一端向塑胶管内吹气,看看会出现什么现象。
我观察到的现象:
与同学说说,潜水艇上浮和下沉的道理。
四、收获乐园: 我的收获:
通过活动我知道了潜水艇能够上浮和下沉的道理和实验中小石子上浮和下沉的道理相同。潜水艇内两侧装有大水箱,通过控制水箱中水和空气的多少使潜水艇上浮和下沉。排出水,装入空气时潜艇(
);装入水,排出空气时潜艇(
)。
五、举一反三:
经过了解,你觉得潜水艇有哪些优缺点,和同学说一说,写一写。 优点: 缺点:
第六课
“人造卫星”手抄报
教学目标:
1、通过“人造卫星”手抄报内容的学习,引起学生对搜集资料,自主编排手抄报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学习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提炼信息,编排组织材料等能力。
3、让学生了解科学手抄报制作的完整过程,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围绕“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制作手抄报的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锻炼搜集信息,整理提炼信息,编排组织材料的能力”这一主题开展的。 课前准备:
1、教师:教师在课前应大量搜集有关文本材料(文字图片等),对手抄报准备和制作过程深入了解。
2、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人造卫星和航空航天的材料并进行整理。 教学过程:
一、导言:
人造卫星的制造和发射,体现了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随着我国新卫星的不断发射成功,人们对人造卫星越来越关注。今天我们就来办一期关于人造卫星的班级手抄报,向同学们宣传人造卫星的相关知识,开阔眼界。
二、问号屋:
你知道怎样制作手抄报吗?都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答:A,我认为要画草图。B,我觉得应该确立主题和标题。C,我想应该搜集资料。
三、活动天地:
完成一期手抄报,一般需要做:确定主题、设计栏目、根据栏目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编排内容、设计版面等工作。
如果让你设计并制作一张以“人造卫星”为内容的手抄报,你该怎么做呢?
我认为制作“人造卫星”手抄报的步骤是:
1.(
) 2.(
) 3.(
) 4.(
) 5.(
)。 动手做:现在我们就来设计制作一份手抄报。请准备好4开白纸一张、彩色笔等材料。
1. 你可以参考下面给出的图片,补充相关的文字材料,自拟题目设计制作手抄报。
2. 你也可以用自己搜集的图片和资料,自拟题目设计制作手抄报。
动手画:画出你设计的草图 根据你的设计草图,在4开白纸上制作一份手抄报。
四、收获乐园: 我的收获:
通过亲手设计制作手抄报,我了解了制作手抄报的方法和步骤,同时我还了解了许多人造卫星方面知识。
五、举一反三:
黑板报的设计与制作和手抄报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请你以“高科技产品”为内容自拟题目设计一期黑板报,在班内搞一次设计评比活动,并请评比胜出的同学来完成班内黑板报的任务。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一、选择题
1.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曾经说过:“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这主要表明导学号 24110285( ) 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C.认识的目的是追求终极真理 [答案] D [解析] 材料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D适合题意;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B是强调认识的反复性,不符合题意;认识的目的是指导实践,C是错误的。故选D。
2.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敬畏才知行止。作为一名公民,要多些主见,少些盲从;多些理性,少些冲动。要从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角度出发,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对编造、传播网络谣言的行为及时举报,坚决不做网络谣言制造者的“帮凶”。这是因为谣言违背了 导学号 24110286( ) A.真理的具体性 C.真理的条件性 [答案] D [解析] 对一个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谣言违背了真理的客观性,故选D。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吐故纳新的生命体,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只有尊重国情、循序渐进,我们才能不断创造新的中国奇迹,不断收获新的民族自信。这表明导学号 24110287( ) A.真理是具体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C.正确的认识只有一种,应当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D.真理具有普遍性,必须把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运用于另一条件中 [答案] A [解析] 西方政治模式只能适用于西方某些国家和地区,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A正确。材料并未涉及谬误,B不符合题意。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只有一种,C错误。D错误,真理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
B.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D.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B.真理的多样性 D.真理的客观性 4.中学物理课上有“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内容。一学生在灌满水的塑料瓶上钻一个小孔,水从小孔处顺势流出,然后用激光灯对准小孔照,结果发现水让光线改变了方向。这一实验告诉我们 导学号 24110288( ) ①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 ④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A.①② C.①③ [答案] B [解析] 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通过实验,该学生对光的传播有了新的认识,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符合题意。光沿直线传播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实现的,实验改变了这一条件,得出不同的结论,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符合题意。④中“循环过程”说法错误。
5.哲学家莱辛说:“追求真理的过程胜于追求真理本身。”这是因为导学号 24110289( )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真理与谬误是完全对立的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真理是客观的
A.①② C.①③ [答案] C [解析] 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①符合题意。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而也是相对的。因此,要不断地追求和发展真理,③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④在材料中未体现。
二、非选择题
6.(2016·福建八县市期中考试)屠呦呦发明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为中国的中医学奠定国际地位开创了先河。中国中医学具有几千年的历史传承,然而,在屠呦呦研究出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之前,受西医传入的影响,中医在中国曾遭受沉重打击。一些人因中医药在理论研究、临床研究、药材炮制等方面与西医药存在的差异和差距而开始怀疑甚至否定中医药。屠呦呦从汉医方剂著作《肘后备急方》中获得科研灵感成功提取中药有效成分青蒿素的案例,重新证明中国医药学确是人类伟大宝库。
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分析一些人怀疑甚至否定中医药的原因。导学号 24110290
[答案] ①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因而有些人对中医药会持怀疑甚至否
B.②③ D.③④
B.②③ D.③④ 定的态度。
②有些人因中西医药差异和差距,怀疑甚至否定中医药,是因为没有看到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没有做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③真理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是具体的。用西医药研究的理论、方式方法来评判中医药,没有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对中医药的看法要经历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解析] 通过审读设问可以看出,本问考查的知识范围是生活与哲学,考查的知识指向是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的特点以及认识的特点。本问属于原因类主观题,解答本问时可根据教材知识结合材料从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没有看到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没有做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没有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对中医药的看法要经历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一、选择题
1.亚里士多德说过:“最初偏离真理毫厘,到头来就会谬之千里。”这说明导学号 24110291( ) ①真理不能超出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②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③真理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超越自身 ④真理在实践中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
A.①③ C.①② [答案] C [解析]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故①②正确。③说的是真理自身的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④错误,在实践中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就不能称之为真理。
2.有人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合理之处在于它看到了导学号 24110292( ) A.思考有助于获得真理 C.真理既源于实践,又源于思考 [答案] B [解析]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强调发现真理的艰辛,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不是强调思考的重要性,故排除A,选择B。C错误,真理只能源于实践。D说法正确,
B.②④ D.③④
B.认识具有反复性
D.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但不符合题意。
3.“错误”说:“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终身相许、棒打不散的情人。我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我总是在阵痛中分娩着聪明。”从中得出的结论有 导学号 24110293( ) ①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谬误从反面推动真理的发展 ②对每一个认识的个体来说,犯的错误越多,所获得的真理就越多 ③只要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就发现了真理 ④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A.②③ C.①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体现了真理与谬误作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①④符合题意,②③说法错误。
(2016·中原名校联考)一夜之间,月缺月圆,月全食是一种罕见的天文现象。回答第4~5题。
4.中国古代民间认为月食是“蟾蜍食月”或“天狗吃月”,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观测工具的不断更新,人们早已能够给出月食的科学解释了。这说明 导学号 24110294( ) ①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②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着科技的发展 ③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了认识的发展 ④科学实验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唯一途径
A.①② C.②④ [答案] B [解析] 古代民间对月食的认识受当时条件的制约,①与题意吻合。材料并未涉及认识对科技发展的影响,②排除。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认识工具的更新,人们能够给出月食的科学解释,说明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能促进认识发展,③正确。④中“唯一”说法错误。
5.中西传统文化中对于月圆的理解有所不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圆往往象征团圆美满;但在西方文化中,月圆则意味着狼人变身,充满了恐怖气氛。中西文化对月圆的理解不同,原因可能有 导学号 24110295( ) ①认识对象的差异 ②科技水平的差异 ③主观因素的差异 ④实践活动的差异 A.①② C.②④ [答案] D [解析] ①排除,这里的认识对象是相同的,即月圆。材料中对月圆的理解与科技无关,
B.①② D.③④
B.①③ D.③④
B.①③ D.③④ ②排除。中西文化对月圆的理解不同,主要是因为认识主体和实践活动的差异性,故③④符合题意。
6.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不需要额外的钙,摄取过多的钙会增加患癌症等疾病的风险。此前有些科学研究由于研究方法错误得出了错误的结论,误导了消费者。这一研究佐证了导学号 24110296( ) ①自然规律随着科技进步不断变化发展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认识的发展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④真理在实践中不断被推翻 A.②③ C.①④ [答案] A [解析] ①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通过科学研究得出新的结论,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符合题意。原有的错误认识表明,认识的发展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③符合题意。④错误,真理性认识不会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7.据报道,天文学家分析150光年外一颗白矮星周围的岩石碎片发现,他们可能是含有大量水分的一颗行星留下的残骸。这是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含水行星的残骸,表明很久以前那里可能有类似地球的宜居行星。这一发现进一步佐证导学号 24110297( )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②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断超越历史条件的制约
④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A.①② C.②④ [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否认了实践决定认识;③错误,人们的认识水平受历史条件的制约,不能超越历史条件。
二、非选择题
8.(2016·湖北宜昌期中)“抢红包”是近几年春节期间最热门的话题,但事实上,社会各界对此存在一些争议。
●反方:冲淡年味
“抢红包”让商业活动冲淡了年味。“抢红包”让很多人耗费了大量时间在网上,而忽略了过年的团圆氛围。对于老年人而言,当晚辈们无论吃饭还是聊天时,都低着头看手机,
B.②③ D.③④ B.①② D.③④
5 难免会让他们失落。
■正方:回归本质
“抢红包”恰恰让过年的红包回归了本质。现在过年发传统的红包,往往几十块拿不出手,至少百元以上 ,这已成为一个不小的负担。网络红包这种形式很好,几块钱、几毛钱都可以,互不攀比,大家就是图个吉利,既增添了过年的氛围,也增进了亲友间的友谊,是好事。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抢红包”现象引发争议的原因。导学号 24110298
[答案]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立场、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在评价“抢红包”现象时,人们往往站在各自的立场上看问题,从而形成不同的观点。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抢红包”这一现象出现的时间比较短,影响了人们对其性质和作用的认识。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我们不能把握“抢红包”的尺度,不分时间、场合“抢红包”,冲淡年味并引发争议是不可避免的。
[解析] 此题知识限定明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类,题目类型为原因类。问题指向“抢红包”现象引发争议的原因。此题知识范围涉及基本理论不少,常用到的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分析此题的原因,可从主体、客体等角度思考。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含课件)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①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②1958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④探索建议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就⑤邓稼先、王进喜等先进模范人物
能力目标:①通过学习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以及邓稼先、王进喜等先进模范人物,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查找、识图和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②通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重大失误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的成果引出新课。②创设中共八大的模拟时空,让学生走进历史,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问题。③调动全体学生进行研讨,分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④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建设成就和先进模范人物,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会归纳总结知识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和严重失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②经过党和人民的努力,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邓稼先、王进喜等人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
教学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重点: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处理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然后看文字材料、图片资料,然后通过分组讨论,得出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同时,用比较的方法,交待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来介绍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这样,学生能从感知到视觉,从认识到理论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处理方法:通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再让学生了解“左”倾错误的标志。然后让学生分析我党和人民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最后,让学生展开大讨论,进行深刻的剖析,真正认识到错误的根源以及给党和人民带来的损失。教师一定进行全面地总结并正确导航。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前两节课和本节课的历史环境,通过时空隧道了解其相关内容。
2.问答学习法: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几个问题,调动学生的快速思维,对学过知识进行复习,对新知识进行探究。
3.分析研讨法: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全面地分析,提出问题让全体同学进行研讨,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课前导学
1.用欣赏图片的方式,复习相关的历史知识。
2.指导学生上网查找有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音、图片和文字资料。 3.安排学生编排历史短剧。 教学渗透点
1.通过朗读和讲故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渗透历史和语文学科的整合。 2.通过上网搜集资料,渗透历史和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
3.通过本节课的难点问题,找出发展我国经济的最佳途径,渗透历史和现实的整合。 教学资源
1.沈起炜主编《华夏五千年》 2.《上下五千年》VCD光碟 3.各种多媒体课件
4.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历史栏目http:///czls/index.htm 5.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站http:// 板书设计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机床、喷气式飞机、红旗轿车、南京长江大桥
多媒体演示: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让学生进入情境,调动他们的兴趣,来更好的复习旧知识)。
师:看到这幅图片同学们能回想起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请看大屏幕上两个问题:
1.三大改造都改造了哪三个方面? 2.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及标志?
生:三大改造是改造农业,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生:三大改造时间是1959年底。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巩固学过的旧知识与新知识做到自然的链接)。
师: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党和人民是如何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呢?请同学翻书到第6课。
讲授新课:
师:现在给大家3分钟时间认真阅读教材并尽快找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多媒体演示:中共八大会址。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生:1956年底
生: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为了强化重点,使学生对中共八大有更全面的认识。引导他们进行讨论。(达到学生熟记重点内容的目的)。
多媒体打出讨论题: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师:请大家共同讨论,然后,学习小组选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 生:中共八大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
生:中共八大制定的任务是符合当时国情。 生:中共八大解决了当时的主要矛盾。 生:中共八大把百姓放在第一位。
师:各组代表发言都很好,有一定的水平,接下来我们切入本节课下一个问题,也是我们本节课的难点问题。
多媒体演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图片
多媒体演示:严重失误的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师:看到这些图片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寓教于乐,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使难点不难)。
生:火车拉一个大苞米太夸张了吧(同学大笑)
生:(模拟表演)那玉米和谷穗能坐小孩,我家种那黄瓜就能当单杠(同学们大笑,鼓掌)。
师:通过同学们的自由发言和笑声,我想大家对那个特殊的年代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那么当时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什么呢?(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和创新能力)。
师:请同学们看书,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回答这个问题。(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去看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
1.对我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2.对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 3.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在大屏幕上老师打出正确的提示。
师:面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我党采取了哪些措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我党当时并没有认识到失误,只是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于是,在1961年春全面调整了国民经济,使生产好转。
师: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出现了失误,但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请同学们看书,找一找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先进模范人物。
多媒体演示:请大家说出每张图片反映的是哪位先进模范人物?(培养学生识图和迅速记忆能力)。
生:邓稼先 生:焦裕禄 生:王进喜 生:雷锋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正确。再请一位同学谈谈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生:大庆油田的建成。电子、原子、航天等新兴工业的发展。
师:我们这节课同学们对基础知识、重点和难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为了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懂得学好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道理。接下来,我们继续推出延伸探究题,请全体同学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遵循“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锻炼学生的论辩能力。使同学们的兴奋点达到高潮。让学生学会史论结合,学会表达和表现)。
多媒体打出延伸探究题:结合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谈谈在现阶段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应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全班同学按着研讨学习小组坐在一起,进行研讨)。
生:尊重客观规律。
生:向雷锋,焦裕禄学习。 生:发展高科技领域。
生:要脚踏实地,艰苦创业。 生:反对浮夸,实事求是。 生:提倡节俭,反腐倡廉。
师:同学们讨论的很热烈,思维活跃,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和综合能力,你们的观点对现实社会是有进步意义的(请记录大屏幕上的提示。学生的发言各有偏重而且并不全面,教师在大屏幕打出正确答案,便于学生记忆)。
课堂小结:
师:接下来,请两名同学把我们这堂课进行小结。(继续让学生学习表达和表现使课堂始终体现以学为本)。
生:本节课全面介绍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着重叙述了其良好的开端(中共八大)和严重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同时也再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先进模范人物。
信息反馈: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老师编写了一些相关习题,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来共同完成。
多媒体演示:选择题和列举题 实践活动:
请同学们在课后,完成本节课设计的延伸探究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表述你的观点(把历史和语文有机地进行整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炎陵一中李明华
知识整理
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 完成后,我国进入了 社会主义的时期。
2、中共八大:①时间: 年;②主要内容:主要矛盾:人民对于 的需要,同当前 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③意义:八大的决策是正确的,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3、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 ①、大跃进:追求 为目标,以 为中心。口号:“ ”。 结果:造成 破坏,国民经济 失调。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 ”, 合一。
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和“共产风”严重脱离了农村生产力水平。 结果:挫伤了 的生产积极性。
4、后果:造成 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原因除“ ”和 的“左”倾错误外,还有 自然灾害和
背信弃义的行为)
5、左倾错误的纠正: ①、 年,实行 。提出“八字”方针:“ 、 、 、 ”。 ②结果:从 年开始,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二、十年经济建设的成就:
1、 年党领导全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尽管发生了严重失误,但仍取得了重大成就(如 油田、第一颗 爆炸成功等)。
2、社会主义建设的英雄模范人物:“铁人” 、解放军好战士 、党的好干部 。 参考答案见教材
基础练习
1、1956年,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B、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C、中国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D、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造成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B、三年自然灾害C、苏联背信弃义的行为D、国际反华势力的破坏
3、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5、“1984年,根据中央的决定,全市撤销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及生产队,建立乡政府和村民委员会。”(摘自《湖南日报》)请问人民公社的开始建立是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6、观看右圈,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漫画可能出现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哪一运动中?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
7、在1964年的一份报纸上刊登了一个报道,里面包含了这样的信息:兰考、治沙、党的好干部。请你判断他是下列人物中的
A.邓稼先 B.王进喜 C.雷锋 D.焦裕禄
8.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抗震救灾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模,他们无畏无惧、争分夺秒救援群众的事迹感天动地。追溯历史,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我国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右图人物便是其中之一,他是: A.邱少云 B.邓稼先 C.焦裕禄 D.王进喜
能力提高
9、王斌同学在讨论中引用了下列材料:“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粮食亩产十万斤,一颗白菜重250斤,一个萝卜重千斤”等。他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得出“这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出现的浮夸风现象”的判断,并进而得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是结论。你对王斌同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的评价是
A.引用真实的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形成正确的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B.引用真实的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与形成的判断不一致、得出的结论错误 C.引用材料不存在、无依据发表评论、形成的判断错误、得出的结论错误 D.引用材料有力论证了所形成的正确判断、但得出的结论错误
10、“大跃进”运动时一幅壁画上写道: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这是下列哪些“左”的错误的表现①高指标②瞎指挥③浮夸风④“共产”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下列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探索不正确的是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实施“一五”计划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中共“八大”
12、在我们共和国的建设史上,以“宁肯少活20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精神而成为石油工人艰苦创业一面旗帜的是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袁隆平
13、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中最具震撼力的一个场景是: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这个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场景应该发生在20世纪 A.二十年代
B.三四十年代
C.五十年代
D.七十年代
14、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涌现出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他们的先进事迹突出地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
) A.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D.坚持科学,崇尚民主
15、李明对书上的二幅图片(右图)感 到十分不解:自己家种的水稻没有大人高、萝卜没有脸盆大,为什么图画上的水稻高耸入云、萝卜硕大赛驴?这究竟是不是真实的现象? 请你进行学习探究,回答问题。
(1)“水稻比天高”、“萝卜比驴大”的情况发生在什么历史时期?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现象?对经济建设造成什么影响? 时期:20世纪五十年代的“大跃进”运动。 现象:“浮夸风”盛行。
影响:给经济建设造成严重损失。
(2)为什么从那以后我们没有再见到此类社会现象?它给我们留下什么历史教训? 原因:六十年代初党中央逐步纠正“大跃进”等“左”倾错误。 教训: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实事求是等等。(意思相似即可)。
推荐阅读:
实践与探索206-23
校本教研的探索与思考06-19
猜想与验证圆周率的发现教学设计07-14
网络课件教学的实践与探索05-26
建设绿色乡村的实践与探索06-08
班主任工作探索与实践07-19
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探索与思考06-09
对招贴设计教学的研究与探索06-09
浅谈学生探索与创新精神培养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