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件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精选8篇)
范波
佛山市顺德区顺德一中 Tel:0765-2382053
E-mail:boyfan@sohu.com
摘要:本文作者具有丰富的网络课件制作经验,并多次承担网络教学公开课。本文主要围绕网络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和网络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谈一些自已的看法。关键词:网络课件 自主 交流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对传统教学的有力补充与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单机运行课件已经相对落后了。取而代之的应是网络课件,网络课件的作用与优势已经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地显示出来。
所谓网络课件,其实就是就某个教学专题所制作的网站。它的最大的优势:
(一)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学习者通过国际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进入该课件进行学习;
(二)学习者自由的选择学习内容,保证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与个性发展,当然这也要求网络课件的信息量要足够大;
(三)资源的共享。网络课件很轻松地实现网站之间的超链接,可以将整个互联网的资源纳为己用;
(四)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终身学习意识和学习技能。
下面笔者就在网络课件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与体会浅述如下:。
一、网络课件更好的地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
单机运行课件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是由老师“掌管”信息的输出,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样就很难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而网络课件则是可以实现学生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掌管”信息的输出,积极主动的获得相关的信息。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那么教师的主导地位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
我们知道,高密度的网络信息量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广度。教师主导地位应体现在帮助学生有的放矢的浏览网站,根据自己的爱好与兴趣高效率进行学习,不让学生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实践证明,提出课堂上要解决的若干问题的导学提纲,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浏览,然后进行分组或集中讨论是比较高效的方法。
二、网络课件可以更有效地实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常规教学要面向大多数,经常会出现优生“吃不饱”,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吃不了”的情况。而网络课件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所选择地进行学习。同时教师的导学提纲也应加强区分度,讨论时也可采取由学生自选论题进行回答的方式。
三、网络教学可以更有效地保护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的个性品质。
在网络课件中可收集了大量的信息和该学科的发展方向。比如笔者曾做了《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的网络课件,对电磁波的发展历史(包括重要的事件与相关人物,科学家的简介等)、电磁波的利用(广播电视、雷达、医疗卫生、电子对抗与电子战、搜索地外文明等),电磁波的危害与防护(电磁辐射的污染源、对人体的危害、电磁干扰与泄密并详细的介绍了计算机泄密的过程与防护措施、在网上收集了大量关于电磁波的危害的文章与新闻事实、收录了著名大学教授关于电磁波危害的论述、电磁防护的措施等)等内容。可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论题进行学习,这样有可能为其今后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在本网络课件中收录的相关科学家传记与渗透在本课件中的环保教育与相关电磁波的法制法规教育都会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若是教师“掌管”信息的输出,教师感兴趣的问题但学生或者说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感兴趣,由于时间限制教师又只能有所选择地进行讲解。而学生掌握了学习主动权的网络课件就很好的解决了该矛盾。若老师提供的资料还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课件的相关资源链接或搜狐、网易等搜索网站进行更大区域 的选择。
四、网络课件更好地实现了资源共享
网络的好处是让地球村浓缩在小小的电脑屏幕上。网络课件可以纳百家之精华为我所用,只需点击“超级链接”按钮则轻松实现共享别人的劳动成果。比如别人精心制作的某个网页恰好是我要说明某个问题所需要的,就可以让他的这个网页通过“超级链接”成为我的网页的一部分。笔者在网络课件《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中说明LC振荡回路时就超级链接了《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中浙江汪一颖老师用FLASH所制作的LC振荡过程演示动画(ftp://ftp.k12.com.cn/pub/物理/高中/高二/电磁振荡图象000501汪一颖.swf),为笔者的网络课件增色不少。
为了方便学生搜索更多的资源,应该在网络课件中设立“相关网络资源”栏目,为学生提供多个相关网站出口(网站的超级链接)。最好网络课件中教授给学生在搜索网站中搜索相关资源的方法与技巧,并设立搜索网站的超级链接以供学生选择。
五、网络信息的发散与信息的集中在教学过程中的实现
网络课件的教学过程有些老师会认为太散。不象常规教学那样集中。我认为网络课件如同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信息的集中要靠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现。教师提出的导学提纲中的各个问题就是信息集中的凝结核。网络课件中的大量信息大部分也是说明这些问题必需的信息。学生在网络课件乃至在相关的不同网站上浏览后,在相互讨论时通过信息的补充、拓延,信息的集中比单纯教师一个人的说教更有力度。
因此,我认为,教师主导作用的强弱,即信息“凝结核” 的设置水平高低是信息能否实现信息高效集中的关键。
为了学生在课外的时间学习,教师的导学提纲应是到网络课件的一部分。
六、网络课件上课模式的思考
我认为,网络课件教学比较适宜采用单元教学法。假如一个单元包含3个课时的内容,你可以安排1.5—2个课时学生上网浏览学习,剩余时间进行讨论和完成其它教学任务。这样既保证了单元知识内在逻辑的完整性,又给学生自主上网学习和讨论以充分的时间,保证了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保证了信息集中的高效、有力。
七、网络教学与常规教学关系的思考
教与学应以人为本。计算机单机运行课件也好,网络课件也好,其地位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人和计算机交流与人和人交流是不可比拟的,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是无法取代人的位置的。网络教学是辅助,常规教学是基础。网络课件是为常规教学服务的。
八、在网络课件制作中一些技术问题的处理:
1、网站的框架构思与制作是关键,即你这个网站要讲授什么?内容如何安排讲授?需要什么材料?
2、按资源共享的原则,在互联网搜集、占有大量的相关资料以供选择利用。在不侵犯版权的条件下,可以复制整个网页然后进行修改补充,此步骤可在网页编辑软件中可实现。同时收集相关的文字与图片资料备用。
3、网页制作软件可以选择FRONTPAGE,DREAMWEAVER等软件,同时一些图片处理软件和动画软件也要有所掌握,如PHOTOSHOP、FIREWORK、ANIIMATE、COOL3D、FLASH、3DMAX等软件。若是新手可以采用“借鸡生蛋”的办法,即参考别人的页面进行设计。在网上还有很多实现各种功能的免费JAVA程序源代码,加入到你的网页HTML文件中也许会有让你惊喜的效果。网上还有很多网页素材,你可悉心寻找。
一、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由于电工基础这门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面十分广泛, 在教学内容方面, 抽象的概念、理论性定理较多, 加上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存在, 学生在接触伊始就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感觉到枯燥无味, 提不起兴趣, 很难集中精神去学习, 学习效率低下。因此, 要思考如何运用动态的图或像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将原本复杂、静态的内容以更加动态、直观、形象且逼真的方式展现出来, 以化解学生在思维理解方面的障碍, 将学生的精神注意力最大程度地吸引到教学中来, 调动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多媒体这种辅助教学手段就能很好地完成了上述功能。但在多媒体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多媒体课件的应用需恰当和合理。对多媒体教学的重视并不代表它可以完全取代传统教学, 传统教学方式也有其优越性。实验教学中, 尤其在实验前先放一段连接线路和最后相关结果的演示视频更直观, 更具有针对性, 这就是多媒体的优势。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恰当的应用多媒体课件, 充分发挥每一种教学手段的优势显得尤为重要。
2.多媒体课件的结构和内容需得当。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 首先要注意结构, 课件的结构需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需要有所铺垫, 由浅入深。其次, 在多媒体的制作上, 每页的内容不宜太多, 尤其是单纯的文字内容, 不然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反感, 并且重点不突出会使学生难以适应。应尽量使每一页的内容单一化, 突出重点, 且停留时间不能太短, 要给学生留有熟悉和思考的时间。只有内容真正理解了, 才会印象深刻。最后, 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具有的图、文、声、像并茂及动画的优势, 在抽象的概念配以相关或相似动态图文, 这样的效果会非常好。
3.不能过多地依赖多媒体技术。一定要牢记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手段, 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的表现形式, 它无法代替教师的智慧和课堂现场的教学经验。因此对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要适度, 切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 忽视或完全丢掉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时, 教师必须根据讲授章节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来设计和运用多媒体, 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 要把一部分时间和思考空间留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去理解、想象和动脑筋去思考, 还可以和他们去交流, 让他们去提问或抛出问题给他们, 使多媒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学辅助功能,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一) 课件的选题
选择课题是整个课件开发的第一步。多媒体课件并不适合本课程的每一个单元内容, 因此确定一个真正可以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相关章节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对电工基础课程做全局地分析比较,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 选择具有针对性而又适合多媒体教学的章节与内容。因此, 我们在选题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1. 选题的必要性。
在制作第一稿多媒体课件时, 应尽量选择电工基础课程中重要的章节, 或借助图片、动画等可以容易理解的内容, 亦或是较为抽象或难理解的内容。切忌仅仅将板书搬上屏幕, 然后对着课件朗读, 这样的效果会比传统的效果更差。而对于那些用经典的传统教学方法能够较好实现的课堂效果和教学目标, 暂时就没有必要运用太多多媒体内容, 毕竟论证其制作后效果的好坏还需要一个阶段, 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在后续版本进行增减或修改。
2. 内容的单一性。
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苦为乐等, 以上这些正是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效果中应该发挥的积极作用。不要仅仅为了课件的丰富, 加入过多的主题和相关性不强的内容, 这样反而是画蛇添足, 不仅造成了教学重点淹没在旁枝末节中, 而且使“华丽”的多媒体课件作用事倍功半。
3. 精美的艺术性。
多媒体课件中的视听效果是调动学生课堂兴趣的保证。编制的多媒体课件应具有艺术表现力, 从安排结构、字体色彩、背景设计、动画组合等都应具有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力, 逻辑思维应能引人入胜, 使观看者印象深刻。一些抽象的内容用相关性强的图片或动画展示出来, 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时刻保持兴奋, 更好、更快、甚至更深刻地理解相关知识。
(二) 课件的设计
1. 重点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件的重点内容应该首先立足于本课的知识点, 同时要保证课件中所涉及的电路定理、定义、概念一定要准确无误。此外还要注意相关知识点的延伸。比如某个定理是如何形成的, 它的相关背景或发明定理的科学家的相关介绍, 这些扩展介绍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定理变得有血有肉。同时, 再介绍一些典型的相关应用, 做到学以致用, 这样就可以让学习觉得学的不仅仅是理论, 而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学习目的的转变对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会使教学质量得到一个质的飞跃。
2. 系统设计、教学与反馈相辅相成。
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不仅是传统教学方法的准则, 也是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不能仅凭以往的经验方法去进行教学内容和结构的设计, 而应该用系统技术与方法进行教学诊断、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 教学内容与结构的设计, 教学信息表达的设计等。与此同时, 要积极地进行反馈调查, 认真分析学生对课件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按照此设计思路对后续课件进行微调。
3. 课件操作要尽可能简单。
一个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讲, 应当可以极易操作。首先应该使用大众的、版本低的多媒体软件, 无需去专门学习新的或不常用的相关软件及其操作方法。另外, 在课件的使用过程中, 使用者可以根据打开页面中的相关提示灵活自如地使用。
(三) 课件的组织
在数据的组织形式上尽可能采用超媒体, 并采用有效的集成技术, 使软件成为集成的多媒体软件而不要成为分散在电脑各个硬盘的散件, 这样可以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更易于操作。在链接对象的选择上尽量多地采用声音、视频、动画、图像等直观媒体信息,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遇到难懂或抽象的知识点时, 配以声音来解说或描述相关特性, 可以进一步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在内容上尽量使用超文本结构。超文本结构的优势就是操作简单、灵活, 而且附加信息量大, 它可以让学生感觉课件很丰满。在使用超文本结构时, 使用者可以随时挂起正在播放的部分迅速地跳转到一些相关的实践应用、辅助或背景信息, 然后再链接返回上一挂起部位继续播放, 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奋点, 并满足不同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时的不同需求。
三、多媒体课件的脚本编制
要想顺利地进行多媒体教学, 除了上面提到的要选择一个好的制作原则外,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 即进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脚本编制。
1.根据该课程的教学大纲, 确定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及需重点讲授的内容, 以保证在脚本编制中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2.组织授课教师进行讨论, 确定教学中的难点, 针对以往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将传统教学中的经验及好的教学方案反映到脚本的编写过程中。
3.根据多媒体教学课件所具有的互动性强、信息量大、更加直观等特点来编写脚本, 不是一味地依据课本照本宣科, 而是能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特点, 引入互动式教学方式, 同时利用超链接 (超媒体和超文本) , 扩大教学中的知识量和提高生动性。
4.在课件的编写过程中,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 课件应有不同的侧重点或延伸点, 例如对机电专业的学生可以在电机方面多一些笔墨, 对建筑类的学生可以在安全用电和电网布控多一些介绍, 这样既可以防止千篇一律, 又增强了课件的针对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个真正好的多媒体课件的完成应是设计—制作—使用—反馈—评估—更新—再制作的不断循环。其中信息反馈的环节尤为重要, 这里的信息反馈既包括学生对课程的总体感受、对于授课效果和进度的意见, 也包括老师在运用时发现的包括字体大小是否合适、画面是否清晰、是否易于操作等细节问题。课件的更新既包括对反馈信息的反应和修改, 又包括授课内容与科技进步、知识更新的同步性。制作者通过及时地翻阅与电工基础相关学科领域最新资料, 对相关内容作局部修改, 也可以将自身的实践经验映射到课件中, 更好地开拓学生的视野, 留给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
四、总结
关键词:多元学网络课件
当前,网络课件的研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课件,运用各种方式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成为国内外教育探讨的热门话题,而如何把多元学有效融入网络课件进行教学成为很多专家以及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脑科学理论对利用网络课件进行学习的启示
20世纪50年代,美国神经心理学家斯佩里研究出左右脑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主要储存人出生以后所获取的信息,善于语言和逻辑分析,长于抽象思维和复杂计算,被称为理性的脑、知识的脑;右脑称为祖先脑、本能脑,具有直观性的整体把握能力、图形识别、形象思维能力以及独创性,空间想象力极强,被称为潜意识脑、创造的脑。很多人平时右脑闲置,习惯用左脑学习,因此左脑负担太重,开发右脑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要调动右脑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起来,网络课件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它的直观性为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提供了很多材料,其动态性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搭起了桥梁,使得学生不仅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也对探索过程产生兴趣。
二、在网络课件中有效融入多元学进行教学的探索
1.网络课件的特点及其存在形式
网络课件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为目的,通过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的教学,让学生既可以在课内,又可以在课外通过各种学习方式获得知识。网络课件主要有两种类型:①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或听力教室使用的网络课件,这一类课件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偏小,以Html、JavaScript、flash、director等形式出现的居多;②课堂和课外均可用于教学使用的网络课件以flash、Html、ppt、Authorware等软件开发的居多,文字、图片、视频等偏大。最齐全的网络课件是既可以用于课堂教学,又可以用于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并且配有课后网上答疑。制作网络课件的首选软件是Dreamvaver、flash,它们体积小,网络传播速度快。
目前,我国出版社根据教材配备建立了一些学科学习网站,各大院校也搭建了网络教学平台,也有教师自己打造了学习网站,这些网站都上传了网络课件。优秀的网络课件具有清晰的教学目标、完整的知识体系、有效的作业和练习、合理的评价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可以让学生课内外双脑并用,在所学科目上取得长足进步。
2.多元学有效融入课堂网络教学的探索
网络教室配有大屏幕投影仪、电脑、校园局部网、国际互联网等,在这种教室中,教师将教学内容、目标、各个知识点及练习等提前进行模块化设计,对学生的多元学进行任务的设计,软、硬件都很齐全,教师可以摈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带书和备课本,不用粉笔也不用黑板,在网上点播课件,用图片、录像提供情景,让学生观看,开发学生的右脑,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当然,课件设计要尽量模拟真实情景,然后根据情景拟定问题,分组讨论,或师生互问互答,或让学生亲手操作课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实践教学中的接受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以及体验学习模式。由于使用了多种智能手段,且需要左右脑并用,所以能把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也吸引过来,让绝大多数学生学有所获。
3.多元学有效融入课外网络学习的探索
学生在校的时间很有限,很多教师都抱怨上课时间不够,而通过网络课件可以延伸课堂教学,打破传统教学以“课堂、课本、教员”为中心的模式。这样,学生学习的自由度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爱好从不同的模块进入课后自主学习,也可以针对自己没有理解透彻的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同时,学生点击“相关链接”会有机会从网上了解更多、更广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可以从网上讨论区了解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解题思路,进行合作模式的学习,还可以向老师提出问题请求帮助,实践课外互动学习的模式。
三、未来前景的展望
1.改革创新教学模式
在学校要大力普及使用网络课件进行教学,让教师在课堂上真正地告别粉笔和黑板。用网络课件进行教学,虽然让很多教师难以接受,但时代把教师们推向了教学改革的前沿,学校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比如开展免费技术培训、划拨资金进行奖励等,通过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在学生当中大力提倡课后网络自主学习,给每个学生一个网址、一个学号、一个密码,让他们充分利用网络课件进行自主学习,引导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科目学习上。
2.提高网络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效率
很多学校多媒体教室的数量有限,有的还人为设置使用关卡,导致多媒体教室不能被合理有效地使用。要解决这个问题,学校除了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增设网络多媒体教室外,还可以采取网上申报多媒体教室的方式,让能够提供相应的网络课件以及相关课题研究的教师优先使用,这样可以轻松打破人为设置的关卡瓶颈,促进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本文为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十二五”课题《网络环境下多元学的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0JY39。
浅谈多媒体网络辅助学科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革命,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这种现代的教学手段逐渐深入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促使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带来基础教育的巨大变革,由于它面向现代,面向未来,所以有着无限的发展潜能。随着CAI技术的成熟,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在各个学科得到广泛的应用,教师可以充分运用CAI课件,发挥其极大优越性,做到一法为主,多法相辅;而教学软件系统的双向和多向交互性能,教学软件的趣味性、艺术性及灵活性也较传统的教学手段更为广大师生欢迎。此时正当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方兴未艾之时,网络这一新兴的技术又步入了改革的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又增加了一种新的途径——网络交互式教学。它具备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网上教学和远程教育”等功能,打破了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受的限制。多媒体网络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由以前的被动式接收知识变为了主动式,这正顺应了目前素质教育改革的潮流。随着Internet网的广泛普及,开发网络CAI就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
二、多媒体网络软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一)提供丰富素材,激发学生兴趣,开拓思路
在以往的教学中是以老师为主体,老师讲授,学生接受,而网络软件正是要打破这一传统的观念,那么首先就是让学生在网络中可以找到他们所感兴趣的内容,根据老师课堂中所设置的问题,在网络所提供的丰富素材中浏览,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性。而且学生可以根据提供的素材,打开思路去对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样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给了学生更大更广的思维空间、探索空间、创造空间,适于发展学生个性,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团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培养学生搜索素材的自学能力
当前处于信息革命的时代,对于学生我们衡量的标准不再是一个学生学会多少知识,而是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学习的能力。素质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作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审美。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CAI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自学,它可以让学生根据老师所提问题,自己寻求答案,在学习的过程中促进的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三)促进学生个体之间的协作学习
网络CAI可以设置网上交流的功能,学生之间可通过聊天室、公告板 1
等工具进行交流。学生在网上发表内容,可以使学生有一种成功感,另一方面,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探讨,可以使学生在对别人提意见的同时促进对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认识,同时又可吸收别人好的意见。
这种交流方式,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又提高了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而且这种新颖的交流方式极大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四)及时的反馈评价,灵活方便
教师通过教师主机可以随时查看任何学生学习的情况并进行适当的指导,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完成了个体差异教学。网络的反馈和监控作用方便对学生进行指导,老师可以把某一有代表性的学生的内容切换转播给全班其他同学观看,也可以将学生的错误及时纠正。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热烈发言,积极参与评估、评价和鉴赏。利用网络还可以进行当堂考试,及时反馈出学生的课堂吸收情况。
多媒体网络教学提供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多媒体信息又具备可操作性和交互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多媒体网络教学把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观察、自学思维,意义建构,反馈评价融合一体,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协作技能,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总之,多媒体网络教学引起的变化给教学带来新的使命和活力,把教学带进一个新的时代。
三、开发网络CAI的探索
过去英语辅助软件多是一些课堂显示型软件,它的特点在于方便教师教学,它可将图、文、声采集于其中,精美的画面,恰当的动画也曾为英语教学添辉不少。但是我觉得这类软件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直接参与课堂教学方面略显不足,特别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动笔写的能力。英语学科是要从听说读写几个方面锻炼学生能力的。所以我对英语学科的辅助软件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突破了以往的课堂显示型的软件,制作了一个基于网络的教学软件。下面我就一节具体的实例来说明网络CAI的功能及制作思路。
(一)确定选题
确定一个适合的选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在英语教学中,有的选题侧重于锻炼学生的语法能力,有的则偏重于课本内容。对于网络课的选题应该是对于课本内容可以有扩展性的,可以有很丰富的素材提供给学生。所以,我们在这节课的选题上以课本内容为基础,选择了《The Olympic Games》一课,同时,我们又突破了课本的界限,书本中只介绍了奥运会的历史,而我们结合德育教育,选择了中国奥运史为重点,向学生们大量详实地讲述了中国国家队在历年奥运会中所取得的成绩,特别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中国选手获得了优异成绩,我们也把这部分内容包括进来。这个选题的可扩展性比较好,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大量内容后回答问题。
(二)编写脚本
编写脚本可以使软件制作过程条理清楚,在编写脚本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目的清楚,确定这个软件是适合于高一学生的阅读能力,既要有一定的生词量,又不能太难,使学生不能通读。
2.要考虑内容的组织。网络上适合采用的是HTML语言格式,每个HTML文件称为一个网页,网页与网页之间通过超文本方式链接。学习内容一般按照树状组织,而树的层次又不能太多,否则,学生会失去耐心。所以本课在内容组织上,主要有三部分内容:“Development of Team China ”(中国队发展过程)、“Common Knowledge of Olympic Games”(奥运会小常识)、“Comparison of 1896-1996”(百年奥运史比较)除了以上内容以外,就是学生的课上练习部分,这部分练习内容学生必须通过阅读前三部分所给的材料才能找到答案。
3.合理安排每个网页上的信息量和内容。这也是在编写脚本过程中应该注意到的问题。内容太多、太难,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或恐惧感,从而失去继续学习下去的兴趣。在本课中首先我们选择的内容是学生们平常最感兴趣的体育内容,另外我们在介绍运动员时也挑选学生们最熟悉的运动员。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既使遇到一些生词,他们也能根据自己对内容的了解继续进行阅读。
(三)准备素材
准备素材是为了使软件的内容丰富起来,它包括搜集编辑文本、图形、声音、动画及视频等数据信息。准备丰富详实的素材是使网络CAI富有生命力的关键一步,因为学生需要从软件中获取大量内容才能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在这节课中我们为了能搜集更多、更新的内容,就借助了Internet网。在Internet网中我们查找到了大量有关中国队的奥运史,以及中国运动员的照片,还有关于奥运会的小常识,比如奥运会的誓词、五环的意义等等内容。为了使课堂内容更具有生动性,我们还采集一些视频信息并编加于软件其中,比如我们采集了乐靖宜游泳冲刺的精彩镜头,邓亚萍奋勇拼博的场面,李小双勇夺冠军的感人画面等等。这样让学生在一个虚拟的网络环境中搜索材料,获取知识。
事实证明,这些具体的文字和生动的画面在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学们看到这些内容的兴奋,使他们有极大的热情进入其中进行学习。
(四)网络交流的设置
网络的交互性是它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所以我们根据课堂的内容设置了两个讨论的题目,一个是关于奥运会历史的,另一个就是要学生结合2008年申奥的内容进行讨论,我们采用聊天室的方法,使全体学生参与讨
论,老师也可以和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对该话题非常有兴趣,讨论进行的积极而又热烈,在讨论的过程中也就锻炼了学生英语的写作能力,而且老师可以对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的语法错误进行及时纠正。
(五)软件制作及调试
在软件制作方面我采用了Dreamwaver等编写工具,将我的设想与构思进一步实现。网络CAI在调试方面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阶段,因为网络软件是需要学生们同时访问网页,同时进行交流,所以网络的设置是课堂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四、多媒体网络软件的思考
网络CAI软件还是一个新鲜事物,还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我觉得在一些方面还应改进:
(一)课堂组织方面
网络上CAI软件以自学为主,而学生在网络上如海洋般的信息量中,错综复杂的网页链接中,很可能会迷失方向,从而抓不住学习的重点。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控制,也是今后改进的地方。另外,网络课上学生是主体,势必使老师变为了辅助的地位,如何使老师与学生进行适时地交流,而不至使课堂显得过于冷清也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二)课堂模式方面
网络CAI的课堂模式也是一个探索方向。我觉得45分钟的课堂时间不很适合网络课,因为短暂的课堂不能使学生充分的在丰富的信息中搜集资料。如果是网络课就应该是对原有的课堂模式有一个突破,让学生真正做到有充分的时间浏览素材,找寻老师所设置问题的答案,而且在网上充分进行讨论得出问题结论,我觉得这些工作在一节课中是比较难以实现的。
五、结束语:
时代还在不断地进步,信息时代的革命,科学知识的飞跃发展,经济同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多媒体的CAI软件必将与网络结合在一起,网络CAI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学生与老师也会越来越接受这种教学方式,我们应该在信息时代教会学生自学的能力,使他们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学生。
参考资料:
1.《现代教育学》王鸿江著
2.《教育改革和发展》 学习资料汇编天津教育局出版
远程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以文字印刷为主的函授教育到广播电视教育再到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教育,网络教育是现代远程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施教学的有效手段。卫星和Internet是开展网络教育的两个基本平台,如何把这两个平台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互联互通,开展高校间跨校选课、学分互认,共享教学资源是网络教育的一个新的研究应用领域。探索基于卫星和Internet网络教育的优化解决方案,实现跨校名师授课的直播与交互,探索异地联合办学的新型网络教育模式,为我国的网络教育特别是西部地区的网络教育提供一个宽带数字化多媒体网络平台和联合办学的营运模式,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卫星和Internet是开展网络教育的两个基本平台,它们有机结合在一起将形成一个高速的网络教学环境,它由卫星、卫星地面服务站、教育服务中心、教育教学站和Internet五大部分组成,其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一、基于卫星和Internet的网络教育系统
1.卫星
卫星是实施远距离通信的有效手段。VSAT(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甚小口径终端)是卫星系统中易于安装的智能化微型地面站,用于客户端接受卫星信号,并与用户计算机设备直接通信。在跨校选课的网络教育中,我们通过第三方租用了亚洲卫星通信有限公司的“亚洲3号”(Asiasat3)卫星,它带有54Mbps频道带宽的Ku波段转发器,采用先进的星上补偿技术,把上传的讲课内容广播覆盖到教学服务站(用户)。
2.卫星地面服务站
卫星地面服务站的核心是网络操作中心(Net work Operation Center,简称NOC),NOC采用美国休斯公司的Direc PC卫星通讯技术,提供到卫星的上行传输和用户接口。NOC网络管理系统对整个网络进行日常的行政管理、监视网络运行状态和对不同客户的帐户及记费进行管理。客户的各种信息通过专线(DDN)或者Internet上传到NOC,然后由相应的服务器推送上星。
3.教育服务中心
教育服务中心是负责提供丰富的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资源的学校或机构。教育服务中心教师端由音视频设备、播课服务器、地面专线设备等将实时摄录的授课音视频信息经压缩(MPEF-4或H.263格式)后,通过宽带专线把实时多媒体流发送到卫星上行站,同时回传一些控制信息,利用Ku波段卫星调制编码转成卫星信号上传至卫星,卫星广播到最终用户(教学服务站)。同时,教育服务中心提供基于Web的教学平台。
4.教学服务站
教学服务站是卫星实时授课的用户端。用户端需
安装一套VSAT终端设备:包括一个75厘米的向南安装的Ku天线,一台用于卫星信号接收的、带有一块标准的Direc PC卡的计算机。此计算机通过电话线或专线上传呼叫信息,通过卫星天线和Direc PC接受卫星广播的内容,形成天地回路,在一间具有投影大屏幕的多媒体教室里,学生就可以同步学习高品质的卫星直播课程。
5.Internet
学生通过Internet访问教育服务中心提供的 Web教学平台,浏览多媒体Web课件,通过BBS、Email等与老师交流,并能从Internet获取有关课程学习的资料。
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个系统包含两个教学子系统:卫星宽带视频教学子系统,教学网站子系统。卫星宽带视频教学子系统利用卫星的宽带广播功能和互联网的双向通信功能,实现了教师实时授课的视频广播和师生间的语音交互。该系统包含两种信息流,一是教学直播视频信息流,二是语音交互信息流,可以实现学生实时提问和教师现场解答。教学网站子系统借助Internet为学生提供不间断的非实时教学服务。学生通过Internet访问被选课学校构建的基于 Web的学习的平台,实现在线辅导、课件浏览、智能答疑、作业提交、资源库检索和点播请求等学习活动。
二、跨校选课网络教学的应用模式
1.教学组织
在项目实施中,我们选择了西南师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计箅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的几门课程,课程卫星直播学时确定为30~45,并开通相应课程的Web教学平台。我们在相应专业和年级,采取自愿报名、按课程学分收取一定学习费用,组织学生的网络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完成各个教学环节并参加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者将发给西南师范大学单科结业证书,我院承认所修课程的成绩和学分,并记入学籍。
2。教学模式
在基于卫星和Internet的网络教学中,我们采取的教学方式为: “纸介教材+卫星直播课程导学+多媒体课件学习+教师网上值机笞疑十网上提交作业十本地教师辅导+网上模拟自测+集中考试”的模式。几个主要教学环节是:
(1)实时授课:西南师范大学的教师按课表授课,通过卫星系统向我院实时直播,学生在多媒体投影教室听课,可与教师进行实时语音交流。
(2)线上学习:西南师范大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平台,向我院参加跨校选课的学生开通相应课程的多媒体网络课件,学生可通过计算机点播课件自主预习、学习和复习。
(3)教师值机:每门课每周提供4个学时的教师值机时间,学生通过Internet与任课教师在线交流,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4)电子邮件:学生可将疑难问题通过电子邮件发往授课教师信箱,教师以同样的方式回答问题。
(5)学生作业:每章(单元)布置一次作业,一门课程共3-5次,学生完成作业后由网上提交,由授课教师批改。
(6)辅导教师:由我院为每门课选派辅导教师,对学生学习提供答疑、批改平时作业等。
(7)“入网”交互:教学期间,任课教师来我院与学生见面,面对面交流、提问、答疑,教师与学生实现了零距离,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8)集中考试:课程考核除平时的卫星直播听课考勤、作业提交记载、点击课件次数记载等外,在我院组织集中考试,由西南师范大学统一阅卷。
三、教学效果
(1)由于采用卫星直播教学,教师讲课视频、音频、PPT同步传输,画面流畅无失真,音质清晰,学生听课具有身临其境的实地教学效果。
(2)在课程直播过程中,可同时录制讲课过程,或课后通过卫星投递,教学站通过卫星接收设备下载到校园内局域网服务器,课后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点播进行补课、复习。
(3)网络课件提供了灵活方便的现代学习方法,学生可任意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不限次数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反复点播课件进行学习,完全可以不受讲课进度和时间地点的限制,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学习得到充分地体现。
(4)教育服务中心网站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多种同步和异步的交流途径,如答疑板、卫星直播在线语音交流、聊天室、论坛、电子邮件等,方便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达到充分沟通。
(5)授课教师渊博的知识,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名师名课”的风采,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6)通过卫星及Internet远程教学,我院学生基本掌握了所选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考核合格率达 95%以上。
四、总结与探索
(1)网络教育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更新,更重要的是实现教学模式的变革。研究表明,单纯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主导型”教学模式或单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主体型”教学模式均有失偏颇。本项目中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以卫星视频教学实现“教师主导”,以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实现“学生自主”。这样,既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又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创造性素养的培养。
(2)利用卫星和Internet开展网络教育不同于一般的远程教育,它通过前述的教学模式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多媒体网络教育系统。卫星播课中音视频传输速度、图像声音的再现质量、电子板书的清晰程度都令人满意,而且视频、音频和PPT三种效果同步进行,调动了学生的各个器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主讲教师与学生见面,面对面交流及其辅导教师的参与,将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出两种教育方式的优势。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利用卫星和Internet开展校际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能够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共享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能够促进不同类型(文、理、工、师、农、医等)的学校相互渗透,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高校的教育资源。
(5)利用卫星和Internet,依托重点高校的网络环境、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学理念开展高校间的网络教育,对西部地区的一般普通高校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扶贫”,使其逐步摆脱信息闭塞、资源匮乏的局面,推进学校的发展,缩小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
(6)通过项目的研究,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远程教育运作模式,积累和总结出了一套可行的适应资源共享、校际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管理办法。
(7)存在的问题
①卫星直播教学,尽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但学生还是感到没有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教师没有姿体语言,仍感觉不太适应。这是心理认知、人机工程、技术平台等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②学生在开始听直播课时,兴趣很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坚持不住了,需要毅力和恒心,学生的自律问题和形成性考核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③现有的教材、教法如何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趋势,适应网络化远程教学的特点,让传统的教学资源与,IT技术更好地进行整合,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④跨校选课的教学管理模式还需进一步探讨,比如:多校选课的网上预约方式、开课年级选择、课程学习收费标准、利益分配、教学环节的实施强化、课程考核形成性考核办法、学生参与的鼓励措施、课件开发、师生交流等。
跨校选课、学分互认的网络教育构建在卫星宽带网络和Internet之上,通过基于卫星直播课程和高速 Internet浏览相结合的远程教学,实现了身处异地的学生接受同一教师的实时授课和学习指导,真正做到了把名校、名师、名课堂搬到了异地课堂。利用卫星和Internet开展高校间跨校选课、学分互认的网络教育,发挥了网络教育的特点,各地合作学校可以摆脱信息闭塞、资源匮乏的局面,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推进学校的发展。这将有助于逐步缩小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学明等.远程教育系统及其实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2]于斌,孙斌.“三网合一”开展远程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2001,(8):36—38.
栏 目 树 形 导 航
2011年8月2日 星期二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教育行政 | 文件专区 | 德育教育 | 教学研究 | 信息技术
| 招生考试 | 队伍建设 | | 职成教育 | 安全教育 | 学校文化 | 家校互动 | 党建园地 | 教育督导 | 资源下载
| 贫困救助 | 在线留言 |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作者:佚名 教育科研来源:网络 点击数:422 更新时间:2008-10-6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感与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是融为一体的,也是“完整的人”应具备的两个方面。然而为了培养“完整的人”,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变化和学习,培养他们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能力。现阶段开设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之中,以实际操作或数学游戏为主要形式,充分发挥个性特长。因此,教师要摆脱重知识传授、灌输,轻教法、学法、能力的指导,要还给学生快乐的童年,在当前要强调“乐学”。数学实践活动课“乐园式”教学要通过创设愉快的活动情景和新奇有趣的事物,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 能使学生学得主动、活泼、愉快。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靠教师搜寻、制作素材来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泼、有趣”,需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创设的情境还不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现在有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加盟,给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使我们逐渐探索出在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模式。
一、借助网络环境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是构成学习动机最活泼、最现实的成分。因此我们可以用网页来制作出一个虚拟的问题情境,这样会使画面更加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到课开始,兴趣生。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自己在电脑中反复看到这个问题情境,方便他们收集相关数学信息。
二、在网络环境中自主收集数学信息。通过电脑游戏(或网页中的视频),把单调乏味的活动过程变为富有趣味性、挑战性的数学游戏。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要把学生推到活动的主体地位上去,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旨在“玩中学,学中玩。”
把知识加以引伸、运用,促使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鼓励学生互相学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越来越多的接触到电脑,对于小学生而言,电脑游戏就好比一块美味的蛋糕,充满了诱惑。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就要利用这块蛋糕的,不仅让它“美味”,还要让它有“营养”。在设计游戏(或网络视频)时,让学生能够通过操作游戏找到数学信息。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如果是低年级的学生,就要在游戏中多设计提示信息;如果是高年级学生,就要让这个游戏设计的富有挑战性。
三、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开展合作交流。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节实践活动课的主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学习活动可以通过在电脑上输入一些文字或数据来完成。(如果是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把要用的文字或数据事先准备好,让学生通过鼠标拖动来完成。)在这样的过程中,既方便学生进行修改,还可以省去学生写的时间。学生完成之后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提交给老师。比较传统的课堂,这样更增加了一节课的机动性、灵活性。
四、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及时的课堂反馈与评价。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不能全面看到学生的反馈情况,但在网络环境下,局域网的支持,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结论上传到教师机上,使教师能够及时看到学生的反馈,从而加以正确、有效的指导。但在此时学生可能会乐而忘返。教师如果在课结束前进一步做到评价激励,就能把学生的情绪引向远方、引向未来。教师要采取正面的评价。因为学生通过电脑不仅可以看到自己的作品还可以欣赏到别人的作品,所以让学生参与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全班评价,也是很重要的。比较传统的课堂,这样的网络环境下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可以顾及到更多的学生,甚至是全班,并且能及时调控学生的上课状态,有张有弛。
五、在网络环境下对所学知识进行扩展和延续。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辛辛苦苦准备的内容,只能在这一节课上发挥它们的作用。这节课结束后便缺乏可操作性,学生不能对所学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而在网络环境下,如果我们设置了BBS这样的交流版块,这节课的素材可以随时再拿出来看,学生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教师进行交流。使这节课得到很好的延续。题目:24时计时法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综述:
1、《24时计时法实践活动课》是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五册24时计时法这一单元中的综合练习课。学生对于24时计时法的学习是在认识了时间单位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的,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因此通过这样一节实践活动课,使学生能够;
(1)分别会用24时记时法和12时记时法表示时间。使学生感悟到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
(2)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通过安排学生感受、体验时间和空间的学习活动,使学生逐步养成时间观念。
2、这节课就它的知识性质分类而言,应属于问题知识,因此在教学策略上就要能够让学生设疑思辩,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根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情境的设置上,我安排了一个很自由、又充满人情味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帮助外国小朋友设计在北京一天的行程安排。在这样一个情境下学生很容易,也很乐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并能很大程度的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也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一般情况下,学生在这个年龄很难胜任这样一项任务,我在设计这个环节的时候,有意增加了拼图游戏这个小插曲,并在后面的设计行程安排的学习活动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
3、在信息媒体方面,综合运用flash和网页技术,提供了其它媒体和手段很难代替的丰富资源;给学生的主动学习、自我探究创造了更为理想的操作性平台。用Flash制作一个小动画,首先满足学生喜欢卡通动画的特点;其次在网页中插入的flash拼图游戏,又再次满足学生喜欢电脑游戏的特点;而这些卡通和游戏又恰好是学生在设计行程安排时的一些必要资源,因此不仅学生乐于参与,还把多媒体资源加以很好的发挥和利用。在多媒体网络环境支持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有效的改善了学生旧有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的成为了课堂的主题,教师则起到指导、帮助的作用。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使每位学生的优质潜能得以有效发挥。
教学模式流程图(方框图):
开始
↓
在网页中插播flash动画——引出要用到的24时计时法的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动手操作——通过拼图游戏复习、巩固24时计时法的知识—→教师个别辅导
↓
提交统计拼图的结果——同时引出下一个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的形象化情境
↓
在网页上进行行程安排的设计 为学生提供多样性资源—→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间相互浏览不同的设计方案——体会什么样的安排叫做合理安排
↓
教师总结 学生互相评价——师生、生生间开展开放式教学
教学策略分步阐述(教案模板):
课题24时计时法实践活动课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
教学目标
1、分别会用24时记时法和12时记时法表示时间。使学生感悟到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
2、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通过安排学生感受、体验时间和空间的学习活动,使学生逐步养成时间观念。
重难点
1、会用24时记时法和12时记时法表示时间。
2、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使学生逐步养成时间观念。
信息环境及媒体网页(插有flash动画和小游戏)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 Flash 动画引入:明明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很喜欢数学,平时经常和当数学老师的爸爸一起探讨数学问题。这天爸爸邀明明一起玩个电脑拼图的游戏,你们想一起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游戏吗?
拼图游戏结束后,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北京几个著名旅游景点的图片。
Flash动画继续:爸爸的学校要来几位外国的小客人,爸爸平时总是带明明去玩;这次爸爸想考验考验明明能不能带着别人去玩?你们愿意给明明帮帮忙吗?
设计完的小组可以通过点击提交按扭,传到教师机上,教师可以了解到每个组的情况,并针对个别情况,进行有力的辅导。
设计比较合理的小组向其他小组介绍,并说明理由。说说你回选择哪一种方案为什么。学生独立完成拼图游戏。如果从图形上看不出来,可以通过点击单块拼图查看上面的24时记时法是大图上的哪个12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这两块就对应。前10名拼完的同学可以有奖励。
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拖动景点图片和输入时间,来完成行程安排
学生提交设计好的形成安排。
学生介绍设计方案。通过多媒体技术,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进行电脑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找到后面学习活动的资料。
学生玩的同时还能复习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
为学生后面设计行程安排创设了情境。
生生交流 师生交流更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增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学会和同学沟通。
教育科研录入:jysxjlwt 责任编辑:jysxjlwt 上一篇教育科研: 浅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训练
下一篇教育科研: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最新热点最新推荐相关教育科研
我县教育学会 教研室荣获2„
多媒体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
高考英语复习与应试策略
高考前良好心理状态调整策„
增强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
陕西省2010年新高考方案主„
丹教研字[2009]13号丹凤县„
商洛市关于在全市组织实施„
如何上好物理专题复习课
在新课程下初中物理课堂教„
丹凤县小学教学质量中部崛„
基础教育质量建设工程暨“„
关于全面开展学困生教育实„
丹凤县骨干教师评选活动实„ 丹凤县2009年素质化课堂教„ [组图]铁中以整顿“三风”„ [组图]铁峪铺中学抢先召开„
实施有效教学管理 落实有„
县教研室注重发挥对基层学„
丹凤县幼儿园积极开展教师„
没有相关教育科研
友情链接
教育部 中国教育信息网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新闻网 新课程资源网中小学课件网
陕西教育网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陕西教研网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陕西教育在线陕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
商洛教育网商洛信息港丹凤县政府公众信息网名校试卷网中学生学习库101远程教育网
商州教育网山阳教育网洛南教育网商南教育信息网镇安教育网柞水教育网
一、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改革
当今社会,一方面是用人单位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一方面是中职生获得的知识很难用于实际工作,造成了目前毕业生很难得到企业的认同。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既懂技术又能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其核心是必须使职业教育的课程在内容、结构、实施方式和实施环境4个方面反映技能型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构建的要求。
行动导向课程的内容不是指向科学学科的子区域,而是来自职业行动领域里的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设计,是通过“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学习情境设计”几个步骤来完成的。4个步骤体现了从企业到学校,从岗位到课程,从职业性到教育性。这样的教学才符合国务院关于发展职业教育所明确提出的,“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
我校网络技术教学就是以行动为导向,将行业中的实际工作流程和岗位要求引入专业教学,探索教学组织设计,注重学习领域的设计,围绕中小型企业网络管理专业人才所需要的各项职业能力,精心设计和构建了多种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让学生成为动手能力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网络建设者和维护者。
二、教学实践
1. 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的教学组织设计
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建设以网络技术职业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出发,通过一系列来自网络技术职业岗位服务一线 (行动领域) 的实际工作项目来组织展开 (学习领域) 的教学,包括“构建小型办公网”“组建中型办公网”“接入互联网”“多校区局域网络互联”“构建安全的局域网络”等学习项目 (学习情境) 。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真正是以行动为导向,学生首先对实际网络工作需求的环境等有感性的认识,在工作项目实施过程中获得网络技术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它强调学生以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融合于实际工作、生活中的网络知识、技能和技巧。
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中,将“需求分析—方案设计—项目实施—项目测试—验收评估”这几个环节贯穿每一个项目的学习中,培养学生不仅能在“分析”“设计”中主动获取网络技术专业知识,而且在“实施”“测试”中灵活运用网络技术。通过项目教学,让学生学会面对和解决一些网络技术方面结构不良的、真实的问题,真正解决中小型网络实际问题。
2.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案例实践
(1) 通过案例背景描述引入工作任务
背景描述:某公司办公网络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发现由于业务需求较大,需要扩建原有的办公网络,核心采用高性能三层交换机,通过三层交换机使得各个部门能够相互访问。由于线路问题,曾经导致市场开发部的部门交换机与核心交换机通讯中断。现财务部门及人事部门的接入交换机拥有一个千兆的上联接口 (注:实验中用一条百兆链路模拟千兆链路) ,财务部和人事部用一个百兆接口与核心相连,但该部门经常需要向核心交换机传输大容量的数据,一条百兆链路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教师为学生提供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和学习资源,引导、激励和促进学生解决项目中的问题,所以要让学生了解相应的网络工作背景,要让学生了解用户所给要求。
(2) 通过需求分析,帮助学生进入工作角色
而作为一个实际工作项目,客户的要求未必是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术语,客户只提出项目希望达到的状态和效果,要逐一分析,安排合适数量的相应设备,并要考虑到相应的成本。这个分析过程,也是工作过程系统化很重要的一部分。这个分析过程,是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团队协作、自主学习建构所用知识体系,完成如下工作:
需求分析: (1) 内部员工可以互相通过网络交流—“三层交换机起路由作用,使全网互通。” (2) 保证财务和人事部门高速利用网络传输文件—三层交换机与右边二层交换机实现快速生成树。 (3) 保证市场开发部接入网络时不因线路问题出现不能访问的情况—三层交换机与左边二层交换机链路聚合。
部门设置:V L A N11 (市场开发部) 、V L A N2 (财务部) 、VLAN3 (人事部) 。
(3) 方案设计
拓扑图 (如图1所示) :
通过各小组的方案归纳,学生根据用户要求设计所用到的设备,画出拓扑图。拓扑图在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中是很重要的,所有的连线和设置都是以拓扑图为依据,稍有差池,就可能全网皆乱,前功尽弃。在教学中,我们把应用相应制图软件绘制拓扑图也作为学生必练的一项工作技能,这也是工作过程系统化中的一个环节。
改变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讲授式教学,充分体现教师引导者的作用,在不断深入的引导和点拨下,各小组进一步讨论,要详细考虑哪些设备能实现什么工作过程中的哪些功能,达到用户的哪些要求。这是技术分析的重要过程,将整个项目一步步分解,只有拆解开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的工作模块,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才能有思路和头绪将所学的技术转化为实际工作效果,在解决的过程中引入理论,这样更易于让学生接受,才能完成整个工作项目。
(4) 项目实施
接下来要根据拓扑图正确连接所有的设备,使全部网络互通,这是个动手实践的过程,上面的理论没有这一步的物理连接,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如果出了错误,也将导致网络不通。
根据各小组的方案归纳设计,学生自己确定小组中的分工,如布线员、网络配置员、计算机调试员、系统测试员等,根据相应的功能原理,按照工作步骤,通过网络设备进行项目实施。这是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关键。这个过程,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项目实施中去,彼此商量、讨论,甚至对自己意见的坚持和争执都不时听到,因为小组之间是有竞争的,每位同学都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完成自己的任务。实施过程,建议学生一个功能一个功能地去实现,而相关的知识点,教师也要发现难点及时点拨到,并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来,让学生建构的知识技能更加系统化。
(5) 项目测试
完成工作项目测试:
生成树协议查看
聚合端口查看
VLAN查看
路由表查看
配置完毕后在相应交换机上查看相关结果,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Show命令,显示相应的配置结果,并检验运行结果。这是很好的检测工具,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才能更好地总结和强化知识技能,才能不断提高。
(6) 验收和评估
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验收标准,请各个组长一起进行项目验收,并对本小组自评,对其他小组互评。教师对每位同学在小组中的综合工作表现记录工作成绩。
3. 教学深入与拓展
经过一段时间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的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教学,学生对这样的实际工作项目和学习情境逐渐了解并适应。可在“中型办公网”加入路由器便“接入互联网”,加入静、动态路由便成为“多校区局域网络互联”,再进一步加入安全访问控制列表就“构建安全的局域网络” (如图2所示) 。
学生正是通过一个个实际工作项目 (学习情境) 的实施,在“分析”中学,在“设计”中学,在“实施”中学,在“测试”中学,既掌握普遍应用的网络知识和技能,又掌握实际工作过程,真正提高了中职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真实案例评测教学效果
试验型教与学的突出特征是实践导向,是行动导向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尤其在中职学校。要在学习领域框架下获得行动能力、设计能力需要“实践导向的教与学”,也就是“试验导向的教与学”。
试验型教与学对学生将来的工作实践很有意义,他们自己(独立地)开展其工作实践,并通过这种自主实践进一步发展自我。试验型教与学有助于学习者获得行动能力(或设计能力),这可以在学习情境中来实现,因为学习情境是对学习者(未来)工作过程的模拟与建模。
1. 校园网络构建
中职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学生在将来工作中,能够独立设计工作过程。学生在实习和工作的初期,一般都有师傅一步步告之工作过程。但如果独立完成一个工作任务 (或项目) ,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会有很多偶然情况发生,此时该如何去完成?
基于网络专业学生前两年半的学习和实践情况,我们设置了行动导向课程—岗前综合技能训练。教师根据工作任务分析,提出行动领域问题—构建校园网络,转换成学习领域问题—校园网络构建报告,由学生自己设计并完成学习情境和子任务,让学生尝试与体验用学过的知识与技能独立解决实际工作任务。
2. 校园网络构建调研、讨论和准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包括相似的项目案例) ,组内讨论、制订计划、设计决策、分组实施、组内总结。有竞争的各组已经开始互相打探消息,相互学习和探讨。
各组组长代表自己小组,去我校的网络中心实地考察,并由我校的网管给学生作介绍,可以自由提问。有的学生还进行了分析讨论,记下对整个校园网的疑问点再去求教。因为问题是经过讨论提出的,说明学生真正在思考和分析,可见学生为自己的工作做了充分准备。
3. 校园网络构建工作报告
按照各组初步制定的实施计划,共同研究出本工作任务 (也是一个简单的网络工程构建) 应该包括:
(1) 用相应绘图软件 (如Visio) 绘制出校园网络拓扑图,拓扑结构图既是工作设计时的直观表现,又是工作项目执行的思路引导。
(2) 绘图的过程也进一步了解设备的使用,整理列表。对于一个项目或工程来说,用什么设备,多少数量,花费多少钱,能否提高性价比?这是客户非常关注的问题。各小组也要统计校园网的设备,上网搜索相关报价,通过电子表格整理数据。
(3) 各种设备能够实现的相关功能。这是网络技术的核心技术,但对于一个项目工作来说,它只是其中一部分,真正的调试安装也许只需一天。所以,技术不是工作的全部,企业需要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人才。
(4) 一个翔实的文字型的报告书,整理出小组的各项工作,要有一定规格的排版。
(5) 各组派代表通过P P T演示文稿,进行总结汇报,要求有条有理,突出本组工作优势。所以,合适的画面设计和流畅的语言表达,将为小组的报告赢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些方面的工作都有可能是未来工作中遇到的, 而这些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 是我们中职生所必不可少的。
4. 校园网络构建工作总结
整个工作任务设计, 引导学生综合应用网络技术, 使学生了解了身边一个实际的网络, 并对网络构建亲自考察、绘图、构想、规划、核算、设计。尽管很不成熟, 但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包括网络技术、图文规划设计、数据处理、演示汇报等) , 整个教学过程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教师几乎没有讲解过程, 只在关键时刻起引导作用, 如学材准备、计划资讯、决策引导、实施指导、检查到位、评价提升等。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 这样才能有充分的准备 (包括思想上的和能力上的) , 去迎接永远没有固定格式的“未来工作”。
四、结束语
经过这样的行动导向课程,我们网络专业的学生2011年顺利地实习、工作,由于专业技能较强,综合职业素质较强,专业对口率高达90%,近一半学生在工厂集成商和大型网络公司供职,包括金商祺科技公司、北大方正宽带公司、蓝通宽带等公司,并得到相关企业领导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J].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3]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借助学习任务进行职业教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4]汪双顶, 韩立凡.中小型网络构建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可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的优势,精心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各类情景,为学生的英语阅读创设一种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在进行“Christmas is coming”阅读课教学时,我通过师生对话创设情境,引出本课的主题。然后通过多媒体播放关于圣诞节的英文Flash。此环节不仅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氛围,也自然地过渡到复习和梳理圣诞节的词汇,为圣诞节概念图的构建做好了铺垫。
二、信息整理,激活共享
概念图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征知识,能有效呈现思维的过程及知识的关联,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运用概念图进行学习,能促使学习者更好地组织概念,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概念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和意义,有效地降低焦虑水平,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以图文并茂的动画形式呈现枯燥的阅读材料,学生在一曲欢快的“Jingle bells”中,小组合作完成关于圣诞节的概念图的构建。巧妙地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有关圣诞节的词汇与短语。通过搭脚手架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充分激发潜在知识基础,把所学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以“Christmas”话题为例,让学生在关于节日的阅读中把握阅读方法与技巧,提高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水平。
三、拓展阅读,个性诊断
在拓展阅读这一环节中,我通过网络平台,提供了4篇关于节日的文章,进行阅读理解测试。在学习的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关于节日的言语输入,为最后的综合应用做了准备。学生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是通过网络实现的,计算机立刻进行批改和打分,学生马上就能知道答题情况和得分,从而进一步分析做过的题目。我也可以通过数据图,对全班的总体情况和个别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反馈,对个别学困生进行辅导,对集中错误的题目进行全班性讲解。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反思,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学的工具,便于我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不断调整教学。
四、写作表达,网络分享
通过以上的教学环节,学生对关于节日已有大量的言语积累,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有关节日的话题,如:What’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 When? Why? What can you do?引导学生总结出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喜欢的节日。通过互动交流,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后,阅读课的教学活动也已接近尾声,但并不等于结束。教师还要善于利用网络环境诱发学生更为强烈的、自主的表达欲望和阅读欲望,引领他们走向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在阅读教学中,经过对资料的阅读、整理、分类、分析和讨论,学生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认识后,我借助网络平台,让学生写出小短文,介绍自己喜欢的节日,并在网上发布,供师生评价。通过作品的展示,不同视角、观点之间的相互补充,更完善、加深了对节日这一主题的认识。师生的教学评价也激起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享受了合作的愉快,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获得了进取的力量。
五、小结
网络的引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真正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是开放的、共享的,教学工具是开放的、实用的,研究方向是开放的、明确的,师生的交流以及相互之间的评价是开放的、平等的,这些都极大丰富了传统英语课堂的形式。网络教学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对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网络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可树立学习信心。例如在拓展阅读环节,优生可以全做完4篇阅读,中等生可以做完3-4篇,中下生可以做完2-3篇,那就不必担心自己的思维速度、知识储备跟不上教学进度。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信息一定要适度,并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理解、记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学习内容,积极参与、指导和监控网络英语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对海量信息进行筛选、过滤、归类和整合。网络环境下,英语阅读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策划和监控能力,这是教学的关键。
责任编辑 魏文琦
【网络课件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推荐阅读:
网络技术应用会考重点教学课件09-16
网络课件09-26
网络课件制作培训小结06-16
基于网络的小学科学教学新模式探索11-12
垂直与平行教学课件06-12
[信息技术论文]网络教学实践前后的思考11-26
PPT教学课件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09-07
《积累与运用(二)》教学设计课件11-05
白板课件与PPT课件的区别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