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双语教学实践探索论文
摘要:
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国际经济贸易人才,这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本文提出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如何开展双语教学实践。
关键词:双语教学,国际经济,贸易专业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必须开展双语教学实践。
所谓双语教学,是指用两种不同的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一般是指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包括我国在内的不少亚洲国家和地区一般是指用英语进行学科教学的一种体系。双语教学有两个教学目标,一是获取学科知识,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双语教学并不是单纯的英语语言教学,而是指使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归根到底还是一种学科教学,而不是语言教学,更不是翻译教学。因此,双语教学不是为了单纯的学习英语,更重要的是运用英语这个语言工具来学习学科知识、专业课程的核心知识和前沿理论。简而言之,双语教学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属经济类学科,是国际经济理论和国际贸易实务的结合,体现了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兼顾的指导思想。因此,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掌握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和预测能力,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专门知识,能够从事外贸实际工作的复合型中高级专门人才。根据当前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状况以及本科教学逐渐普及化的趋势,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在本科阶段应培养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强调应用型和实用型的人才。因此其培养模式呈现的主要特点为:将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基础――英语的学习放在了尤为突出的位置,要求通过四年以英语为主体的专业系统学习,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并且在毕业时要求通过大学英语六级和至少一项国际商务英语考试。从毕业生择业意向和工作表现来看,具备良好英语水平和技能的学生就业率明显较高。就业后这类学生能够较快地独立开展工作并取得较好的工作业绩。因此,外贸企业、外资企业和生产企业的外贸岗位更欢迎这类人才,使得这类人才在人才市场上供不应求。而双语教学能最大程度满足上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阶段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学英语、用英语。同时,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各经济领域,尤其是国际贸易与金融领域将逐步与世界接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相关从业人员将逐渐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大量的跨国公司将进入中国或在中国开展经营业务,这使得能够熟练运用外语的国际贸易专业人员更加受到青睐,由此彰显出双语教学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作用。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如何开展双语教学实践。
教育部颁发了 4号文件,其中提出推行双语教学的要求,大大推动了全国展开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看,笔者认为若要达到通过双语教学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的目的,双语教学必须要形成体系。笔者的双语教学模式是包括教师、学生和配套条件这三个要素在内的三角形模式。 首先,要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在三角形双语教学模式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师资建设是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双语教学的教师除了应该具备其他优秀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例如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及和谐的科学和人文精神)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即能够流利的进行两种语言的表达和全面的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及相关知识。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几个方法来提升教师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首先,可以采用“送出去”的办法,这样使得教师能够在全英的语言环境中得到强化,这种办法能够在短期内起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并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这种方法时间短而且由于费用较大只有少数教师能有少数的机会。第二,可以采用“引进来”的办法,聘请外籍教师讲授专业课程,国内双语教师作为其助教,这样就可以逐步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第三,可以采用同行研讨的方式。各学校双语教师互相到对方院校进修或定期研讨。总之,就是要连续不断的循序渐进的建设双语教师师资队伍。
其次,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双语教学的本质是使得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思维,获取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由于双语教学提升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这在三角形双语教学模式中起着核心的作用。
最后,是要完善各项配套条件。双语教学要形成体系,除了以上两点外,还不能少了最后一点,即各项配套条件的完善与建设。就目前各个高校的教学实践而言,笔者认为这些配套条件包括: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模式的选择和有效的双语教学激励和评价机制。国际贸易专业具体哪些课程可以开展双语教学,要看课程的内容和性质,例如,理论性教学课程《国际经济学》和实践性教学课程《国际贸易实务》比较适合开展双语教学。关于教材的选择,笔者建议,还是应该选用国外教材,只是在使用时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只要教师注意与中国实际结合,解释好国外的相关背景,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没有问题的。针对双语教学的课程内容笔者认为双语教学应该选择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课堂教学可以把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以及专题讨论等多种办法结合起来。运用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密度,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运用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对于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强化和分析,有助于学生消化理解每一节课的内容。实践教学采用实验室模拟业务教学和社会实践分散实习方式,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贸易的能力。在实验室的模拟环境中学习用外语填写单据进行谈判的能力,再到校外的实习基地进行实地外语演练,最终达到提高外语运用能力,夯实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作用。一个有效的双语教学激励和评价机制包括对教师的激励评价机制和对学生的激励评价机制。对于教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包括必要的资金支持、精神方面的激励和连续不断的培养进修机会。而对于学生而言,涉及国外相关学习资料的广泛提供、双语课程学分的适当增加和考核方式的多样化等。双语教学涉及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技能两方面的内容,考核时应该以学生的专业知识考核程度为主,英语语言技能考核为辅,同时还要考虑到有利于调动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应该改变原有的以期末试卷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践教学能力进行综合考察。
参考文献:
[1]苏广才。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8)。
[2]曾伟,郑金汉。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研究与思考[J]。双语学习,2007,(7)。
一、双语教学是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客观要求
国际贸易专业具有全球化的特点, 国际上称其为国际商务专业。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的目标是:系统掌握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现状, 熟悉WTO规则与国际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具备商务英语和计算机的较强应用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的操作、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因此, 创新教学模式, 开展双语教学, 增强实践技能, 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国际交流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 双语教学是培养国际贸易专业人才交流能力的需要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要考虑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 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国际交流能力包括:国际交往能力, 获取国际国内信息资源的能力, 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 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 运用国际贸易基本原理驾御国际事务的能力等。概括地说,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必备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就是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运用和熟练的外语交流能力。
(二) 双语教学是培养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基本素质的客观要求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的办学宗旨是“给学生和社会最需要的”, 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高校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目前,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 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即具有扎实的国际贸易知识, 具有先进的市场营销理念, 掌握WTO规则, 熟练地运用谈判技巧, 具有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基本素质。
(三) 双语教学是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有效获取一手国际贸易资源的重要手段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 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不仅是语言交流的工具, 也是获取国际贸易资源的重要工具。在理论教学中, 所有涉及的国际通用的贸易惯例和规则, 基本是英语文件形式;在实践教学环节中, 学生会遇到国际贸易案例分析和模拟谈判技巧等, 突出了英语语言交流的重要性。
二、国内双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一) 国内开展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1. 以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为出发点, 培养复合型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
其模式为“外语能力+综合商科知识”、或“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外语能力+国际商法” (张廷海、秦超, 2009;宏结, 2007) , 其中外语能力主要特指英语能力。
2.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技能。
这种模式注重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及模拟企业实践, 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寻舸, 2007) , 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创造和实践能力 (李虹, 2008) , 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这种模式强调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资源、教材资源的国际化, 引入国外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学习国际经验, 加大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唐少清, 2007) 。
(二) 部分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目前, 国内知名高校的双语教学主要采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商科知识+英语能力) ;而外语类院校多采用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外语能力+商科知识) , 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推行的是全英背景下国际通用型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国际商务理论知识+WTO规则+外语能力) ;而上海外国语大学采用的是“商科专业知识与英语双修”的模式, 其目标是培养具有丰厚的专业基础、较宽的专业口径、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的国际型经济管理人才。东北农业大学国际贸易专业隶属于经管学院, 而外语教学隶属于人文学院, 在开展双语教学方面, 主要采用了“综合商科知识+外语能力”的模式。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开展双语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学院拥有丰厚的外语教师资源, 不仅有40名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多国籍的外籍教师, 也有地方高校培养出来的专业英语教师, 同时还有海外归来的留学人才。这些外语资源不仅满足了学院开展双语教学的需要, 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学院外语特色的文化内涵, 为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思维, 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搭建了良好的平台。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从2003年开展双语教学以来, 主要采用了培养复合型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模式。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 不断探索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目前学院利用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契机, 积极探讨学院转型发展的新路, 重新修订和完善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确定了人才培养模式是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技能, 增强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竞争力。
三、国际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模式探讨
(一) 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目标体系的确立
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通过双语教学, 不仅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专业知识, 同时重视学生对专业知识与英语技能的应用。一方面, 通过专业理论的学习, 提高学生的国际贸易专业水平, 在国际贸易实践中, 运用所学专业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另一方面, 学会使用语言技巧, 增强学生从事国际贸易活动的兴趣与能力, 从而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体系包括:国际贸易专业知识与国际贸易专业英语能力两部分。国际贸易专业知识涵盖《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结算》等五门主干课程。实践教学主要通过《国际贸易运输单证》《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函电》等形式完成。
(二) 国际贸易双语教学课程的设置
根据国际贸易惯例, 国际贸易活动必须使用世界通用语言, 尤其在国际结算业务中, 英文是唯一的支付语言工具。根据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目标, 对《国际贸易理论》《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结算》等主干课程, 应采用双语教学, 即汉、英并重, 以汉语教学为主, 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而对《国际货运单证》《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函电》等, 采用双语教学, 要以英语为主, 主要培养学生书面与口头的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适应英语思维习惯, 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用多方面能力, 为将来从事国际贸易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现专业知识与语言交流的融合。
(三) 开展双语教学的具体措施
国际贸易专业采用双语教学模式, 为培养国际化、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了实现双语教学的预期效果, 一是增加专业英语课时。对于外语学院的学生, 具有一定的语言天分和基础, 但专业词汇掌握较少, 普通英语与外贸专业英语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因此, 在英语课程中增加专业英语课时, 拓展学生的专业英语知识面。二是考虑使用双语教材。国外原版教材不仅内容丰富, 而且案例鲜活、英语语言表达非常地道。但目前只有具有一定英文基础的学生能够适应全英教材, 对于大多数学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从“因材施教”的角度出发, 可按英语程度划分教学班, 对原版教材的选择上应有侧重点;同时, 给大多数学生增加国内教材案例。三是大力培养双语教师。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对教师加大了培训力度, 主要通过海外培训提高教师的语言应用能力;通过行业企业培训增加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四是选择适合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首选《国际商务谈判》, 这门课程直接运用英语口语、专业知识及谈判技巧, 能够提高口语交流能力。《外贸英语函电》注重书面表达方式, 为将来签定合同、履行合同及办理外汇结算等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英文资料, 了解国际贸易知识, 开拓国际视野。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学重点。多媒体教学具有灵活、直观的特点, 易于学生接受, 学生可以在网上与教师互动。五是激发学生对双语教学的积极性。学生是教学接受的主体, 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是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前提。双语教学能够启发学生运用英语交流思维, 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考核方式以综合能力考察为主。国际贸易双语教学包括专业知识与语言技能两方面, 专业理论知识是主线, 语言是辅助工具。因此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很重要。六是加强对双语教学的跟踪和总结。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提高, 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但应当分阶段进行总结, 及时总结双语教学的成功经验, 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查找学生学习漏洞。特别要注意不能避重就轻, 影响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国际贸易专业采用双语教学, 是培养具有国际化思维和水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双语教学最好采用英文课件、中文讲授。“双语”是对概念、定义用英语, 案例教学要采用汉语, 这样轻重有别, 突出双语教学效果。要结合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 循序渐进, 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思维, 逐步推进双语教学不断深入, 努力实现国际贸易专业与英语语言教学的融合统一。
参考文献
[1]谢光华.论渐进式双语教学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3) .
[2]付竹.外语类院校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0) .
[3]董鸿飞.双语教学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 2013 (17) .
【摘要】以CDIO为核心的工程教学理念,并基于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从师资、教学条件、考核评价机制、教学管理机制提出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保障。
【关键词】CDIO 应用性本科 实践教学 改革探索
【基金项目】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143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041-01
一、基于 CDIO理念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思路
(一)CDIO教育模式的内涵
CDIO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团队创立的一种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世界各地多所大学实施CDIO改革,均取得很好的成效。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生命周期为载体,将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紧密结合,将理论、实践和创新有机联系,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外贸岗位需求主要集中在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货代员、报关员和报检员等岗位。通常企业对外贸从业人员的要求主要包括外贸制单、运输、保险、报关、报检、跨境电商业务处理、国际市场开发与拓展、商务沟通谈判等外贸岗位最为重要的核心应用能力;基本的语言沟通、人际交往、团队合作、应急应变、办公软件操作等外贸岗位必须的基本执业能力;求职就业、创新创业、科学研究等就业、升学能力;此外,国际贸易单证员、货代员、物流师、报关员、跨境电子商务师、跟单员等职业资格证书,也备受外贸企业的重视。总的来说,外贸企业最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希望学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思路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以CDIO理念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基本内涵,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目标,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执业能力、基本执业能力和就业升学能力。在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下,确定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较扎实基础理论,较强外贸业务管理、货运代理、函电处理、人际沟通、商务英语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能在进出口贸易公司、港口、海关、国际物流企业、跨境电商等领域从事进出口贸易经营、管理、服务,跨境电子商务等工作的应用技术型经贸人才。
二、基于CDIO理念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体化的课程计划以能力培养为本,以综合性的实践项目为核心,将学科理论课程、训练实践课程、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有机整合,综合分析外贸企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实践能力需求后,我们基于外贸企业对员工的专业核心应用能力、专业执业能力、基本执业能力、就业升学能力的要求,并联系外贸企业的岗位设置,构建“实训+职业证书+实习+毕业论文”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三、基于CDIO理念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运行保障
(一)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首先,要加强对双师型队伍的培养力度,如定期让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和考察,聘请企业专家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操作技能培训;第二,要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考核、支持和激励;第三,拓宽师资来源,例如从企事业单位选聘兼职教师;第四,加强“校企合作”办学,使专业教师更好地参与企业实际业务,并与企业员工深入交流。
(二)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校内实验室、实训室的建设,应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建立外贸场景模拟和英语多媒体语音教室。学生可在模拟室对外贸业务的各环节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通过外贸业务软件,把外贸业务的整个流程进行仿真模拟;可在专门的语音教室训练英语对话能力,训练与外商进行磋商交流的能力。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应通过校企合作深入开展,争取与外贸公司、外贸生产型企业、报关行、 货运代理公司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或开设订单培养班,与企业共同研制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共同建设实训室和共享资源库,联合申报科研课题、联合开发新产品,共同指导毕业生就业。
(三)规范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
一、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功能定位
(一)学生专业技能锻炼的平台
实验教学居于中心地位,因为这是国家教育部实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另一方面也是顺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专业技能培训。实践课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平台,通过实验教学从知识的接受者变为知识的应用者,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师提高教学效果的业务平台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学效果。实验教学可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国内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较好的高校,如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南开大学等都较重视实践教学规划和实验室建设。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南京世格软件合作开发了“世格外贸教学软件”,被国内很多院校引进作为实验课的教学平台;南开大学把实验教学的课程体系分为基础实验课程、理论经济学基础与应用经济学基础实验课程和各专业实验课程;上海对外贸易学院1994年建成上海第一个文科实验室―――进出口培训中心―――现已发展成为面向学生、上海、全国乃至全球的实验项目,带来频繁的国际交流和国内教研培训活动。这些高校都较重视实训课建设,以及和校外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西门子、方正集团及银行建立了实习基地,推荐学生进行学习,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实习。国内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课建设一方面注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另一方面重视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多途径、多方式、全方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
(一)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课程在实验室完成,主要实验课程有会计学原理手工与会计电算化实习、统计学原理模拟实验、ERP综合课程实习、国际贸易实务实验、金融投资模拟实验、外汇交易模拟实习、国际贸易综合实习、市场调研实习,校外实践课程为毕业实习。
(二)完善我院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
1.重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教师的业务能力,包括校内实验课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校外实训实习的业务指导能力。我院实验课和实训课老师多是专业课的任课教师,熟悉理论知识但缺少实践经验,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应加强培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课前进行相关培训,熟悉实验实训的具体操作流程;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派专业教师到当地的外贸企业考察学习或是兼职锻炼,积累国际贸易实际业务的经验,提升教学效果。
2.重视实践课教学方法的研究。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相关实验室比较完备,提升实验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教学方法。在熟悉实验流程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授课对象进行教学设计,学生知识水平不一样,在授课方法和侧重点上应因材施教。另外,在实验课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具备创新能力并根据经验不断探索新的有效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摘要:“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通过对传统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后,探索了一条以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为核心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自从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各外贸型企业都需要大量的国贸高级应用型人才。这一需求远高于对单一的高职高专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的需求。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大众化,越来越多的高校,包括研究型大学,在国际经济与贸易这个专业上都把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根据麦可思研究院《中国大学就业蓝皮书》的报告,在2010届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最多的本科专业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名列第三,达到了0.93万人。同时,根据麦可思研究院的的数据统计,2010届毕业生在本科离校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水平为53%,而本科工作要求达到的水平为62%。说明培养广大外贸型企业所急需的本科层次的高级应用型国贸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必然选择。
一、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国际贸易教育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致使毕业生不能适应外贸行业发展的需要。目前高校的国贸人才的培养和市场实际需求联系不够紧密,不能满足加入wto后外贸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仍然还是套用研究型高校的培养模式。普遍是重知识传授而轻品德培养,重理论而轻实践,忽视了贸易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导致培养出来的国贸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2.课程设置不完善,教材选取不当,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国际贸易课程的设置通常包括通知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和集中实践课,其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学时比例一般为3∶1。只占25%的实践课程不能很好地满足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的需要。而对于教材的选择,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仍选取的是研究型的规划教材,或是有部分实训的应用系列教材,没有根据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来选取或编写配套教材,最终影响了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质量。
3.国际贸易专业“双师型”教师缺乏,现有教师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国贸专业的教师大多数来源于普通高等院校,没有从事过专业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组织和指导实践教学活动。同时,有些专业课老师虽然长期从事专业课的教学,但由于课程和科研任务较重,使得他们很少有时间深入到企业进行锻炼学习,因此他们专业课程的知识老化,教学观念陈旧,不能满足当代高级应用型国贸人才培养的需要。
4.实践教学环境基本建设还不够完善。实践教学环境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校内实训基本条件不足,实训体系的真实性不强,难以达到边做边学,学做合一的效果;二是校外实训基地数量不足,教学效果不好。虽然有部分企业与学校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但因为学校的教学安排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相一致,而使得部分的校企合作模式流于形式。
二、“工学结合”是应用型本科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应用型的特征是:能从事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工作,在生产与经营管理一线中能解决实际问题;有实际应用导向的知识转化能力,能在实践中应用,在应用中创新。因此,国贸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就是要培养能准确掌握理论知识,受到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训练,具备较强的外贸业务实践能力,具有洞察形势随机应变、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开拓创新驾驭市场,适应新形势下外贸行业系列岗位群工作及相关贸易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国贸人才。而“工学结合”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最有效的途径。
“工学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英国开始的“三明治”教育模式。三年后,也就是在19,美国也出现了称之为“合作教育”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在其后的一百多年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日本的“产学合作”,德国的“双元制培训”,法国的“学徒培训”等多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而在中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起步较晚,在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及教育部颁布的16号文等主要文件中,“工学结合”才首次成为职业能力教育发展的关键词。
那什么是“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呢?世界合作教育学会给出的解释是: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真实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获取报酬的工作实际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与增长的知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进一步分析和思考。这一解释体现了一种新的价值取向,即由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从单一的学校课堂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从学科学历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能力解决现场实际问题为主。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1.针对应用型国贸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市场对国贸人才的需求,笔者拟把应用型国贸人才的培养目标细化如下:
(1)毕业生毕业后能直接上岗操作,迅速成为各企业单位的业务骨干。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通过社会考试,取得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货运代理员等资格证书。
(2)毕业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岗位需求。主要体现为能适应在企业外贸业务经营和管理部门工作;能适应在企业涉外采购、销售部门工作;能适应在涉外企业的生产、加工、运输、储存、物流配送等部门工作;能适应在“三资”企业采购销售部门等从事外贸工作等。
(3)毕业生毕业后具有自我生存、自我适应、自我发展的能力。在学校通识教育和学科教育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学习、实践与提高,逐步取得国际贸易相关技术职称,逐步成为各类涉外企业的销售部门经理、品牌经理、高级主管等。
因此国贸专业培养目标的特色是分三项要求,以体现分层次人才培养与发展的不同目标。第一项要求是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初级目标:即着重于毕业生自我生存能力的培养,以保证充分就业的需要;第二项要求是客观和现实的,体现了人才培养的中级目标:即着重于毕业生自我适应能力的培养,以保证理性选择职业的需要;第三项目标是通过努力所追求的,体现了人才培养的高级目标:即着重于毕业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以充分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和满足市场人才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需要。
2.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目前,绝大多数经济类高等院校都已经开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竞争相当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在专业培养模式方面有所创新,培养出更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经过广泛的市场调查和人才需求调查,笔者发现在中国的外贸业务的企业中,对基本业务操作人才的需求很大,外贸跟单员、报关员、单证员和业务员除了相关知识外,更主要的是能拥有从事涉外商务活动的能力。因此,笔者提出了以下课程体系结构:
(1)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为满足人才培养方式多样化的需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该积极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即要有来自校内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和一线从业经验的校内专职教师,又有来自校外外贸企业有着丰富从业经验的兼职教师。核心课程应根据国家规划教材编写一批适合学校实际教学的立体化课程教材,同时利用精品课程的建设契机,整合各网络资源,建立共享型专业资源库,打造功能强大的资源信息共享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教学地点也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室和网络课堂,还应包括实训室、商品模拟交易会、校园文化超市、外贸业务现场开展教学活动。而教学素材则应包括电子课件、案例库、习题库、实训手册、真实业务档案等。对于已和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的校外外贸实习基地,则要利用学校专业化的优势资源,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以使得校企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双赢。
(2)设计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为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采用循序渐进的形式设置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即采用“能力分块项目实训、虚拟任务综合技能模拟操作、考证实训、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根据教学设计要求,通过真实岗位群能力分析,先由专业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实训项目,专业再整合课程内容,设计虚拟任务综合模拟操作项目,继而开展顶岗实习等真实情景式实践操作。从而由低到高逐级递进,将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序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小综合再到大综合,分阶段进行,从而体现了教、学、做相结合的专业能力培养模式特点。
通过上述两方面课程体系的构建,以达到缩短理论教育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和缩短毕业生进入外贸岗位的时间的效果,从而实现国贸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按照“工学交替”的思想修订教学计划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行的学年学分制的特点和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进程主要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进行学科基础课程的学习,主要安排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期间包括政治文化课、通识选修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第二阶段采用专业课和集中实训相结合的方法。在第三学年将国贸专业课按其所包含的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和国际贸易基本业务操作能力进行分块,相对应地进行项目专项实训,并将课堂搬进合作的校外企业当中,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第四学年,则通过综合技能模拟操作、考证实训和顶岗实习来组织教学。在顶岗实习阶段,学生要到企业中去进行为期6个月的工作学习,在这期间,学生要与学校签订实习协议,学校安排专业课老师进行严格的实习过程跟踪,同时聘请实习企业的优秀员工兼任学生在企业的指导老师。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按一般员工的要求对其进行管理,并发给学生相应的薪资报酬。
(三)“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工学结合”的教学必须以做为载体,在做中教,在教中做,在做的基础上实现教、学、做三者的有机统一。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对各知识点进行思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有专业针对性的角色扮演式的情境教学,则可以让学生身处一个真实的业务情境中,设计出贸易流程中的真实角色,由学生扮演,亲身感受,增加对业务情景的感受力。还可运用视频教学,将报关、报检、货运、做单等现场中的情境穿插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使学生可以看到真实的外贸业务流程,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和形象思维能力。在实训环节可通过各种类型的模拟教学软件,在老师带领下让学生进行计算机联网的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各种类型的比赛,比如国贸案例大赛、商品归类大赛、经营模拟沙盘大赛都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校内外同专业的学生相互进行交流,提升学习的激情,增强学习效果。
(四)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要顺利的把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运行好,就必须全面提高老师的“双师”素质。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必需要从原来的学科型教学思维中摆脱出来,从单纯的课堂教学中摆脱出来,把自己转变为一个真正的既有丰富教学经验,又有丰富实际业务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具体的提升教师“双师”素质的措施如下:
(1)通过培训与考证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2)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可以从外贸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为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商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到“双师型”教师队伍中。
(3)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可以从外贸企事业单位聘请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行业专家以兼职教师的身份来校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或实践教学的任务,从而改善教师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
(4)选派在职的青年教师下到企业进行挂职顶岗。这样可以让青年教师有效地学习实际操作技能,了解国际贸易的前沿动态和企业相关职业岗位群人才需求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把国际贸易领域中的最新动态引入课堂,提升教学水平。
(5)鼓励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校内外的专业技能竞赛、挑战杯创业大赛等,通过比赛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的目的,推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6)制定出相应的职称评定标准并且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评价体系。设立“双师型”教师津贴等激励机制,为他们参加职称考试提供便利,为“双师型”教师实行两种职称评定时可交替进行创造条件,以促使更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参考文献:
[1]杨光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4):15-17.
[2]温晓琼.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实践与探索,2010,(1):149-150.
[3]罗振华.浅谈高职经贸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职教论坛,2010,(2):66-68.
【关键词】双语教学;国际贸易专业;建议
随着我国加人wto,双语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凸现出来,21世纪的人才条件之一便是无语言障碍,而英语成为世界共通语已是不争的事实[1]。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迎接新世纪挑战、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热点。
1.双语教学的含义
双语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但真正被各国广泛运用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直接的意思是two languages(两种语言)。对于“双语教学”,国际社会尚无统一的定义,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意思是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著名语言学家西格恩和麦基(siguan and mackey)则指出:“使用‘双语教育’这个术语是指一个把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育体系。其中的一种语言往往是(但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目前在我国双语教学指的是用英语和汉语讲课,本文所指双语教学是指在教学中使用中文的同时,使用英语或使用英语教材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不同于纯外语教学,不再是我们以前常说的“用外语上课”,通过双语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2.国际贸易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现状
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目标的涉外性和教学内容的国际性,决定了该专业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在我国高等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中开展双语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有益的尝试。通过双语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和外语技能,可以把专业知识与英语训练有机整合,在提供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国际经贸人才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有助于培养出既懂国际贸易实务知识,又能熟练使用英语的竞争性人才。
目前,很多已经开展了双语教学的学校其实施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存在着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比如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并不明确,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对双语教学存在畏惧和排斥心理。从事经贸教学并能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普遍缺乏,他们大多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而英文水平有限或英文只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口语水平无法满足教学需要,而具有较高水平的英文教师则因为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不能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甚至可能造成学生误解,导致不应有的教学上的损失。选择的教材也不能够满足双语的需要,在课程的设置上,更多的是考虑教师本身的开课能力,因而忽略学生的外语基础和课程难易程度,学校没有对双语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都影响了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
3.针对国贸专业双语教学的建议
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针对目前高校在双语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其他高校双语教学的成功经验,本文分别从双语师资,学生素质,双语教材,学校政策四方面提出实施的建议。
3.1培养和引进双语教师
双语教学对教师而言是“通过英文教授学科知识”。师资是影响双语教学的关键,双语教学教学效果的好与坏与教师的教授有直接的关系。开展双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通晓进出口业务的实际操作之外,还要求具备对英语的驾驭能力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当今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更新加快,信息容量增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及时地掌握本学科前沿知识,拓宽知识面,否则难以胜任具有跨学科特征的双语教学。针对目前双语教师严重匮乏的现状,培训双语教师势在必行,一方面对原有的专业课教师加强英语基础的培训,英语教师进行国际贸易专业课的培训,另一方面还可以引进国内外有双语教学经验的教师,通过培训和引进来以保证教师资源质量,以适应双语的要求,同时经常性的开展学术交流会,通过听课、举办双语教师讲课大赛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师资水平。此外为了提高师资水平,还可以实行高校双语教师资格认证制,为了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等。
3.2夯实学生的英语水平
双语教学对学生而言是“通过英文学习学科知识”,双语教学要求中英文同时作为工作语言,要求学生们在课堂上、平时的作业中、甚至思考问题中,都能用英语表达自如,因此对于学生有很高的要求,而目前学生外语水平较差成为双语教学举步维艰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想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跟得上双语教学的步伐,就必须夯实其英语基础,可以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增加国际贸易英语、商务英语方面的词汇量,使用商务英语方面的教材,比如剑桥商务英语,可以使学生从听、说、读、写四方面来提高其英语能力,这将对双语的实施有很大的帮助,目前部分学生畏惧双语教学乃至失去兴趣,不是他们不愿意接触,而是听不懂,学不动,所以还要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着手,尝试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比如情境教学、举办英语演讲比赛等,还可以我们从网上获取一些英语视频放给学生,并将一些好的资源通过emai的形式发给学生,供学生参考只要是行得通的,有益于学生接受的都可以尝试。
3.3注重双语教材的选择和建设
合适的教材是实施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保障。目前在已开展双语教学的各大院校中,有的使用的是英文原本教材,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接触到原汁原味的东西,才能更好的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有的学校使用的是现有的其他高校编写的教材,比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的《贸易实务英语》、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的《进出口实务英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进出口业务概要(英语)》等,作者认为不宜盲目照搬外文教材,毕竟不适合我国的国情,但是在学科基本原理的讲解上可以参考,比如在讲到国际贸易的理论部分,就可以选择国外原版教材,使得理论讲解更加严谨,而在讲到国际贸易实务,比如国际贸易的具体做法时,就应该使用最贴近于我国实际贸易做法的国内编写的双语教材,作为使用其他学校的双语教材的教师,还用该积极编写自己的教材和配套的教学辅导书,对重点章节、重点词汇、常用术语等加强训练。
3.4加强学校对双语教学支持和引导
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校的政策,目前对教师和学生来讲,双语教学还是个新生物,教师会困惑,学生会盲然,这时学校的支持和鼓励会对他们产生积极的效果,要从思想上让他们感觉到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学校还可以邀请其他双语教学开展比较好的兄弟院校来校交流经验,创设双语环境,营造双语氛围,最大限度地为双语的实施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在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本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实践过程中真正掌握到相关理论知识并加以运用;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务操作能力,快速地来适应岗位要求。现有地方型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普遍薄弱的情况,深入分析国贸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对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和培养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促进国贸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地方型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导致地方型院校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投入不足。长期以来,国家采用统一的模式去引导和评价高校,造成许多地方型高校向名校看齐,力图建设成为“强校”、“名校”,注重理论型、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忽视了专业特性与就业市场需求,造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过程中,理论课堂教学所占学时较高,在理论专业课设置时还存在不合理的现象。许多对国贸专业业务有用的选修课,因为教学课程设置的问题,被学生忽视,如国际结算等专业课程多设置在第七学期,许多同学为了提前修满学分,选择了跟本专业相关性较弱的经济类课程来凑学分,在未来入职后却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来自学完成,可谓得不偿失。课时较少的实践教学部分,多采用仅简单的案例分析与课题讨论的方式进行,仍以教师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学生分散地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缺乏后期的连贯性业务训练及实践,理论知识未能有效的融入贯通到系统的国贸实务工作中来,造成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脱节。
2.外贸模拟实验室利用率不高。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中,贸易模拟实验室已成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外贸模拟实验室,可以使学生体验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的各个环节及流程,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多数地方高校在国贸专业的建设过程中,早已投资建成外贸模拟实验室,但实验室模拟训练教学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外贸实验室未能得以充分利用。实验课程多基于相关的多门理论课程,缺乏必要阶段型实务训练,待整体业务操作一涌而来时,许多学生草草翻书应付来做,不熟练,未能达到整体训练的效果。另一方面,对于模拟实验的考核是要通过两到三周的实验室训练来完成的,根据两到三周的实验室业务处理情况来进行最终的课程评价,与其他理论课考试所不同的是,由于其训练及考核占时较长,不像其他理论专业课考试可以给予补考甚至重修的机会,许多学生对国贸实验室训练不重视,应付了事。
3.现有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未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外实习环节常利用教学基地参观考察(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方式来完成。 但是对地方型高校来讲,绝大多数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践教学的效果不佳,未能通过校外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基地参观考察和毕业实习实践设计的初衷是,让学生到与进出口业务相关的外贸公司、海关、银行、等部门进行实习锻炼,在真实的业务环境中来掌握并运用其专业知识,熟悉进出口业务流程,以便毕业后能快速适应外贸岗位的需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往往分散实习,教师难以有效监管,最终提交实习日志及实习报告,就可顺利通过拿到该实践环节的学分。另外,实习期往往较短,而涉外贸易业务往往历时较长,学生难以在几周实习期间历经一项完整的交易,而外贸业务活动中常常涉及企业产品底价和公司利益等核心机密,学生很难参与到外贸业务的核心工作,仅被安排处理一些像处理文字、递交单据等技术含量低的重复性工作,无法真正参与复杂性的商务活动,校外实习效果并不理想。社会实践活动未能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一般被安排在大二暑期,缺乏学校及老师的监督与指导,许多社会实践活动被安排成企业调研、农村下乡体验等社会性的调研活动,对国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作用不大。
4.多数执教教师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实践教学能力不足。大部分从事国贸教学的老师缺乏实际业务的工作经验。地方型高校为了体现学校的师资水平,聘任教师都需要硕士甚至博士学历,专职教师拥有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极其缺乏,而在现有职称评定体系都看重做课题、写科研论文等理论研究成果,课程教学工作量满额等压力,更没有时间与精力踏实参与下岗锻炼,实践教学能力严重不足。对于国贸这个特殊的专业,工作节奏非常快,环节多,涉及的部门非常多,也很少有企业愿意接收青年教师来外贸部门顶岗锻炼。而对于拥有丰富经验的国贸从业人员,一是受学历门槛所限,无法成为正式编制的任职老师,二是熟悉国贸业务的从业人员,现有就业市场的薪酬水平都远远高于高校教师的工资水平,无人愿意放弃自己的工作岗位来高校任专职教师。
5.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而言,校企合作存在一定的困难。高校一般通过在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便于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情景,在教师的指导下快速了解并熟悉职业岗位工作情况。地方高校虽然拥有众多的资源优势,如本地拥有许多外贸工厂与公司,但是由于国贸业务的特殊性,完整的一单业务需要较长时间,且涉及部门多错综复杂,实习生短期内难以胜任,高校与外贸企业间合作存在一定困难。而目前的公司外贸部门都较为繁忙,多数企业担心实习学生对正常外贸业务有影响,国贸专业建立起稳定的实习基地较为困难,这会影响到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
二、地方型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有效性的解决途径
1.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原有“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国贸人才已不适合当今外贸企业的人才需要。地方型院校应结合自身条件,加大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明确国贸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并为实践教学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与政策支持。首先从课程设置上,应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量,强化基础技能训练,在理论教学中应穿插部分实践训练,巩固理论教学成果。其次,应从充分利用外贸实验室资源,开发并采用外贸实务教学系统和外贸单证教学系统,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将学生置身到外贸业务的仿真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大对学生业务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训练, 为下一步校外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应充分利用本地企业的资源优势,与外贸企业逐步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争取到参与地方企业实践的机会,切实训练学生的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2.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培训。基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特殊性,难以引进富有经验的国贸人才来校讲学,聘请有经验的国贸从业者做报告或演讲也较为困难,这就需要青年教师走出去,通过企业挂职(顶岗实习)或长时间的实习,来掌握外贸实务业务的操作要点及操作技巧,通过这种在职培训的形式,锻炼青年教师的实践操作水平,提升外贸实务的指导能力。 教师本人如有机会亲自去操作,可以体会到实际工作业务中都会遇到什么问题,使教授的内容更为生动和具体,消除理论与实践的这种差距。能够切实感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国贸专业人员,开阔教师专业授课的思路,明确教书育人的方向,实践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相吻合,有助于学生毕业后快速走向工作岗位。学校应通过实践课程的资金支持,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如提高实践教学工作量津贴、对实践教学成果进行奖励等机制来调动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改善目前实践课程任务繁重、低报酬的现状,逐步建设起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践型、技能型”教师队伍。
3.改革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考核方式。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的考核应结合实践教学,采取起灵活多变的考核方式。除了笔试考试的方式,还应该通过课后团队业务练习、仿真模拟业务操作、校外毕业(认识)实习答辩等多种方式来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及实际业务处理能力。加大对操作技能方面的考核,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等校外实践环节不仅要提交实习报告来考核,还应通过提交影像资料、实习答辩等方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业务实践活动,加强实务处理能力与变通能力的考核,让学生体会到本专业的能力标准及岗位要求,并通过校外实践来锻炼业务动手能力,真正从实践活动中能有所收获。
摘要:实践教学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文章基于地方本科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的现状,深入分析其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加强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培训、改革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考核方式等解决对策。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1]王丽萍,王琴.国际经贸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J].学理论,2014,(23):211-212.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培养目标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高职商务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旨在授予学生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包括国际贸易业务中的各个环节以及贯穿全程的业务流程,培养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技能与方法,通过使用英语语言,遵循国际贸易的通用原则进行业务往来,为企业争取最佳的利益。因此,如何对本课程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使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既能掌握相关的外贸英语语言知识,又能具备相应的外贸职业技能,提高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外贸合同”的教学模式,可以将国际贸易的整个流程贯穿起来,使得章节、项目之间有一个良好的衔接,让学生俯瞰整个外贸流程,对课程教学的整体构架、对加强该课程的实践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意义深刻。
二、基于“外贸合同”的双语教学模式简述
基于“外贸合同”的教学模式是指在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中,教师对于任何知识点的讲解和问题的处理,都以外贸合同为主线,围绕外贸合同,从合同的各个条款如标的物条款、贸易术语条款、运输条款、保险条款、价格条款、收付条款、争议的预防和处理条款等逐一展开,在业务的履行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而教学正是伴随着外贸合同中每一个条款的磋商、拟定、履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进行的,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制造和提出问题,学生就跟随教师不断地解决问题,随着问题的不断被解决,学生对于外贸合同的每一个条款的磋商、拟定、履行的方方面面也熟悉和掌握了,对于外贸的流程以及外贸流程中所具备的技能、方法也就具备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外贸合同各个条款的拟定要求,不断穿插渗透英文术语和条款的解读、操练,培养学生的外贸英语语言能力,使学生既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又掌握了外贸职业技能,提高他们的外贸职业能力。
三、基于“外贸合同”的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基于“外贸合同”的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背景
教学过程中,以外贸合同为中心,围绕外贸合同,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学生操练、小组研讨、代表发言、同伴评价等方式,对每一条合同条款的磋商技巧、拟定原则及履行要领等,以及对各个条款未来所可能遇到的风险的防范技巧、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等进行逐一学习巩固。教学过程中注重外贸合同中各条款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不断“从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整体”,强化学生对整个外贸工作流程以及各主要组成环节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2.基于“外贸合同”的双语教学模式的具体探索与实践
(1)以外贸工作流程开篇,结合“外贸合同”,让学生宏观了解本课程教学内容
现行使用的教材中,多数以国际贸易的特点等开篇,对外贸工作流程以片言只语带过,甚至完全忽略。通过多年本课程的教学,笔者发现,这样的教材编写安排不甚合理,对学生认识和学习本课程,了解外贸工作流程以及所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未能起到良好的先导作用。因此,在基于“外贸合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在简介外贸特点,增添国际贸易内涵及案例讨论的基础上,笔者尝试以“外贸工作流程”开篇,通过对进出口贸易业务流程的讲解和讨论,让学生对该课程知识框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对国际贸易中必须完成的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提供中英文对照的外贸合同范本,结合外贸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找出它们在外贸合同范本中的匹配对应关系,让学生感知未来知识技能学习的整体框架。同时,在合同范本的阅读中,让学生感受合同英文条款的词汇术语、遣词造句和行文特点,明确外贸工作对英语语言的要求。尽管只是短短的两节课,但对于整个课程的知识体系,对于提高学生对课程总体知识构架、外贸职业技能要求及外贸英语语言能力的整体认识以及学习准备,必不可少且意义深刻。
(2)基于“外贸合同条款”划分教学内容,逐个条款进行讲授学习
根据外贸合同条款划分主要教学内容,将其分成合同标的物条款、贸易术语条款、运输条款、货物运输保险条款、价格条款、收付条款、争议的预防和处理条款等模块,实现由整体分解到局部,再由局部组成整体。明确各个部分在整体中的位置,以及其与合同整体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每个条款时更加明确其在合同中的位置,更加一目了然。
(3)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学习每个条款
每个条款开始学习之前,向学生展示外贸英文合同范本,让学生明确该条款在外贸合同中的位置,同时感知条款中的英语词汇、术语及行文特点,然后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组织学生探寻英语词汇、术语的含义,形成模糊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对条款要点简要点评,导出条款主题,再对条款要点进行分析讲解,明确条款拟定对买卖双方所意味的权利和义务。进而通过匹配操练,巩固学生对英文词汇和术语表达的掌握。每个条款分析解读完毕后,安排条款实训,对英文条款内容举一反三进行操练。最后再回归到模块学习前展示的外贸英文合同范本里,重温条款的要义及拟定时的技能要求。由此,每个条款的学习都经历感性认识——分解学习——理性认识的过程,有始有终,局部和整体关系明确。
(4)以外贸合同开篇,以外贸合同收篇
遵循以上方法对合同条款进行学习,全部合同条款学习完毕后,重温整个外贸英文合同范本。此时,学生对范本里的内容已经十分熟悉。在重温英文外贸合同范本的基础上,教师设置相应的贸易背景,让学生模拟磋商过程并根据磋商结果,模仿英文外贸合同范本,起草合同条款,检查并考核学生对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水平。
(5)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配合运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的参与度从而提高他们对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及方法、外贸英语语言的学习和掌握,需要运用多媒体、网络及贸易软件等辅助教学,还需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比如同伴学习、分组研讨、同伴评价、模拟角色、小型辩论会、展示报告等组织教学,才能活跃学习氛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3.基于“外贸合同”的双语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反馈及评价
笔者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担任的教学班级中实施基于“外贸合同”的双语教学模式已逾三届,历时三年,学生共计345人。课程教学任务完成后,向最后两届共260名学生发放了在线《国际贸易教学问卷调查》。回收问卷231份,其中有效问卷231份。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统计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前对课程内容不甚了解,通过基于“外贸合同”的双语教学模式的教学,对外贸工作流程、外贸合同条款内容、外贸英语语言、外贸职业技能的认识和掌握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对未来胜任外贸岗位工作也充满信心。这些方面,一定程度上说明,基于“外贸合同”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模式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四、小结
通过实践,基于“外贸合同”的双语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通过“整体分为局部,局部回归整体”的模式更加明确和掌握外贸的工作流程、技能、方法的要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合同的各个条款的技能掌握要求进行反复操练,使学生“由点及面、点面结合”对外贸工作流程的掌握更加深入透彻,逐渐形成独立拟定外贸合同、履行外贸合同的职业能力,使外贸工作流程在“外贸合同”的贯穿下,形成了一条明确的主线,课程教学组织也浑然一体,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008年12月修改
一、性质与目的毕业论文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的重要教学和实践环节,是对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独立地分析、研究和解决国际经济贸易业务和管理实际问题能力的综合检验。其成绩是决定学生能否毕业并授予学士学位的主要依据之一。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目的:
1、在导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2、使学生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了解国际经济和贸易的实际,增加对国际经济活动及工作的感性认识;
3、通过收集本专业有关的文献资料和撰写毕业论文,了解本领域的研究动态和理论发展前沿;
4、通过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的撰写,加深理解有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
5、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6、通过毕业论文的答辩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及解答问题能力。
二、选题的范围与要求
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涉及国际经济和贸易活动方面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原则上不应超出本专业的选题指南范围,对超出选题指南的题目必须经系主任组织有关老师审核通过。
选题要求:选题须符合学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既体现相应的研究水平和研究工作量,又能保证研究工作的完成。选题口径不宜太大,最好是结合毕业实习单位针对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论述;选题要尽可能结合实际,能解决实际问题,提倡结合教师科研项目选题。
三、毕业论文工作的内容与要求
1、根据毕业论文的题目及任务书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收集一手资料。
2、查找、阅读有关文献资料,搜集与论文有关的理论研究动态及文献,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报告撰写。
3、分析、整理收集到的理论和实际资料,完成调研报告。
4、毕业论文的撰写。论文的撰写要严肃认真、积极主动、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尽可能联系实际,有一定的新意。论文必须修改2稿以上。论文的格式要求详见《河北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和撰写规范》
5、毕业论文的答辩。学生在10分钟内向答辩委员会(小组)宣讲论文的主要内容;答辩委员会(小组)围绕论文向学生提问;学生根据提问回答;宣读答辩委员会(小组)对答辩学生的结论、意见。
四、毕业论文工作程序
毕业论文工作时间一般安排在第8学期的第5—16周,其工作程序如下:
1、布置任务。学科根据学校和学院关于毕业论文工作的要求,布置毕业论文任务,安排指导教师。
2、选题。指导教师和学生以本专业的选题指南为依据共同确定,选题确定以后,由指导教师拟定“毕业论文任务书”,并将所指导学生的任务书统一汇总报管理学院和教务处备案。论文题目一旦选定,原则上不能变更;如确有必要变更,应由学生或指导教师提出,经学科教学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报管理学院和教务处备案。
3、撰写论文。学生应当在确定选题后,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报告;收集一手资料,完成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撰写毕业论文。
4、指导教师审阅。学生完成论文初稿以后,交由指导教师审阅,提出修改意见。
5、学生修改论文。针对指导教师的修改意见,学生进行修改;指导教师认为修改后的文稿仍不能达到规定要求的,学生应当再次修改。在论文修改期间,学生应与指导教师保持经常的联系。
6、定稿。修改后的论文经指导教师审阅后,认为达到规定要求的,可以定稿。
7、答辩。完成毕业论文撰写的各项工作以后,学生应将所有与毕业论文相关的资料交给指导老师。按照学校规定所有的学生都必须经过答辩。国贸系将按
照教师及学生人数成立若干毕业论文答辩小组,每组教师人数不少于3人。
8、评定成绩。毕业论文的成绩按照百分制登记,其成绩由导师评分、评阅人评分和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评分三部分组成。三部分评分的权重为:导师(40%),评阅人(20%),答辩委员会(40%)。
五、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
毕业论文期间,学生自由度较大,为保证质量,除要求教师、学生执行学校的有关规定与规范外,还要求:
l.指导教师要认真研读和领会学校和学院关于毕业论文工作的具体要求和进程安排。
2.毕业论文导师负责制,导师每周必须同学生联系2次以上,指导教师要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指导学生的论文,切莫敷衍了事。
3.论文撰写期间学生不能随意离开学校,如确需离开学校,须经指导教师、系主任、主管院长视不同情况批准。
4.指导教师不能为其指导的学生撰写论文或提供现成的文稿;
• 基本资料
姓 名:YJBYS
出生年月:1990-8
性 别:女
婚姻状况:未婚
政治面貌:党员
籍 贯:河南
目前所在地:辽宁
• 联系方式
电 话:×××××××××××
E-mail:×××@yjbys.com
• 求职意向
期望职位:外贸/外贸业务员
职位类型:全职
工作地点:辽宁
工资待遇:面议
• 工作经验
-9—-8:辽宁××科技有限公司
外贸部:外贸业务员
负责维护老客户,从接单到出货的全程跟踪,维护GMC平台并开发新客户。
• 教育背景
最高学历:本科
毕业院校:洛阳师范学院
所学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毕业时间:2014-07
外语:英语 熟练
计算机能力:普通
所获证书:cet-4,会计从业资格证,职业经理人
• 自我评价
【关键词】教学现 课程设置 教学经费 教师队伍
一、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教学现状
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国家对各种外贸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近年来,互联网发展飞快,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对外交往不断加强,对国贸人才的要求也更高,专业化的程度也更加细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 ,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发展战略,这对中国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也对高等院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国家公办高等院校的教育由于办学规模、师资力量等的限制,无法满足形势发展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需要,这就为民办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契机。可见形势的发展,要求民办高等院校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跟上时代步伐,以补充国家公办高等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之不足。然而,由于多种因素,民办高等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育教学情况并不尽如人意。
首先,国贸专业课程设置不够科学。起步较早的综合类院校在国贸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课程的比重较大;起步较晚的民办高校,由于它们多数是从本科公办院校中分离出来,参照的是公办高校的运营模式,但师资力量、办学经费、学生的文化基础等方面与公办高校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缺乏制度建设与体系保障。这些因素导致民办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居于劣势地位:有的民办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开设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有的课程开设太晚,反而忽视了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有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课程的课时被压缩,导致老师没有充裕的时间去教,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去学。这些都将致使学生个人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更好地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根本达不到现实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人才的要求,对学生而言,毕业就意味着失业了,这些使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人才面临严峻形势。
其次,师资力量太薄弱。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教师。然而社会对民办高校的认可度不高,这使得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价值认同感也较低。此外,国家对民办高校的财政投入有限,民办高校教师的待遇也比不上公办院校,大部分民办高校难以吸引和留住高水平人才,导致的现实就是出现 “五缺乏”,也就是:一是缺乏高学历教师;二是缺乏教学经验;三是缺少学科带头人;四是缺乏科研成果;五是缺乏“双师型”教师。这些影响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水平质量不高。现如今大部分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主要来源有以下三个:公办高校的退休教授、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外校兼职教师。退休教授资历和职称都比较高,但由于年纪较大,身体素质下降,他们不适合担当繁重工作,而只能从事适量的教育教学活动,也没有精力去从事科研,导致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学内容或模式墨守陈规、没有创新。刚进入高校工作的年轻教师则相反,他们年轻力强,富有激情,勇于探索和创新,但缺乏相应的科研和教学经验,假如沒有国际经济与贸易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他们的成长也会比较缓慢。外聘教师很多是兼职,受时间与精力的限制,他们很难参与到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师资队伍和教育教学建设的工作中去,不堪成为学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骨干教师。可见,民办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师资力量整体比较薄弱,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发展会受制于此。
第三,民办高校招收的学生绝大部分是高考的“落榜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较差。而民办高校的培养人才的定位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务性课程应该占较大比例。而现状是,部分民办高校向知名大学的课程设置看齐,拔苗助长,盲目仿照知名大学的教学模式,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没有掌握透彻,实践操作的基本技能又缺乏,出现与教学与社会现实严重脱节的现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根本不符合社会和企业的需要,也无法胜任国际经济与贸易现实工作的要求。
由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不科学,师资力量太薄弱、学生专业素养不高、学校教学与现实脱节等一系列的历史与现实、主观与客观的原因,导致我国民办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水平不高,难以达到现今社会和现实对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的要求。如何在困境中走出一条新路子,这是民办高校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中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二、对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2011 年我国教育部、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 的意见》,同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这些文件为我国高校开展相关改革和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对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的建设有以下几点建议:
1、合理筹措办学经费。民办高校,顾名思义就是由民间筹集办学经费建立的高等院校。而经济是一切的基础,也是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的命脉,没有经费,一切发展都无从谈起,犹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树。拓宽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来源可从民办高校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着手。内部来讲,有学费来源、校办企业等。外部资金的筹措又可分为争取国家财政支持和民间资助等。生源广,学生多,则学校的收入也能增加,这是毫无疑问的。可以讲,学费收入是民办高校的主要财政来源。而校办企业,也是一个经费来源:包括学校店面、食堂、招待所等为学生或学生家长服务的经营项目,能为学校筹措一笔经费。但这些对于民办高校来讲都是不够的,还需要国家对民办高校的财政资助。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对民办高校进行支助。《民办教育促进法》也专门规定对民办高校的扶持与奖励。民办高校的办学者可以名正言顺地向国家要经费。能向国家要到长期资助是最好不过,但偶尔的资助也不要放弃;还可以通过税收优惠、低息贷款和向学生提供贷款及奖学金等方式要到国家的资助;另外,国家也可以提供课本、食物,或为学校派驻教师,资助教师进修、提供小额资助、提供租金便宜的校舍或教学设备。总之,民办高校举办者可以通过一切办法,通过尽可能的办法,为学校筹措尽可能多的办法经费,为学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
2、打造自己的高水平教师团队。学校要发展固然离不开经费,但如果没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学校的发展也会受到很大的阻碍。由于民办高校的特殊性,现阶段,民国高校的社会认同感差,学校难以招到高水平的教师,这对民办高校的发展是一种制约。如果能够凭借民办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内部实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那无疑会促进学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巨大发展。笔者认为通过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来打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师团队,那是一条很好的路子。民办高校吸引不了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其待遇上不去,教师也要养家糊口,也要发展自己,高校的教师更需要学校的待遇保障,有了足够的待遇保障,教师才能安心科研和教学工作,才能为学校的发展甩开臂膀去大干,学校的内涵发展才能见到成效。民办高校通过规范办学理念、明确办学方针、制定学校的長远规划、打造校园文化特色方式等,缩短与公办院校的差距,激发教师爱学校、爱教育、爱学生的热情,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事业的成就感来吸引和留住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很多时候,感情比金钱待遇更有向心力。民办高校的管理者如果能做到以诚待人,让优秀的人才对管理者、对学校产生深厚的情感,那就会使优秀的人才想走而舍不得走。民办高校的管理者还要体察民情,真诚地为教师排忧解难,让教师从心底里信任、依赖、拥戴,与民办高校的管理者同甘苦、共患难,不去轻易说走,从而达到留住人才的目的,这为民办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师团队打下深厚的人才基础。
3、打造特色教学品牌。办学经费充足,教师队伍稳定,这些对于现今的民办校教育还是不够的,民办高校要生存和发展,还必须要打造特色教学品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开设的专业,其时代性、应用性、创新性、复合性使得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更能成功地打造为特色教学品牌。加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的特色也非常突出,可分为应用技能教学课和专业技能教学课,应用技能教学主要包括经济数学、英语、计算机等课程教学,专业技能教学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报关业务、服务贸易、国际市营销学等课程。笔者认为,要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成为民办高校的特色教学品牌,必须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保证特色专业建设能够顺利地推行下去。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特色,首先要按照课程的难易程度、层次高低及行业需要去制订教学计划;然后要按照课程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进度,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一致,突出应用型特色。
4、重点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定位是让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实际外贸领域的工作范畴内,能够将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贸易工作的实践中去,其培养的侧重点是能使学生具备应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敢于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能积极探索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适应现实的需要,使他们一毕业就能够胜任实际工作的能力。既是“应用”,强调的当然是实际动手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外贸流程中函电书写、单证缮制、国际结算、货运代理等环节的操作;学生还要能够根据变化的情况,创造性地解决面临的新问题,从而具有项目执行能力和市场推广开拓能力,能够独立承担外贸业务,统筹各个业务环节,协调多方关系另外能够开展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并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这些都需要良好的合作沟通能力。再加上国际贸易活动涉及国内外诸如银行、海关、保险公司、船泊公司等方方面面的合作部门,毕业生在各方面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又尤为重要。因此,在社会高度分工合作的今天,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中,教师在日益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领导与民众的关系,要具有责任心和协同合作能力,同时教导学生要能够抵御各种诱惑,严格遵守职业道德,顺利化解各种压力、克服各种困难、承受各种挫折,培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团队意识。
三、结束语
由于主观和客观等各方面的原因,民办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建设任重道远,在教学中,为市场需要定位,摒弃空有满腹理论而对实际业务望而兴叹教学目标,培养出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培养人才,让学生能一毕业就可以就业,一就业就能成为企业的主要业务骨干,从而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学生的高就业率、企业良性发展等目标,为国家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丽娟 . 美国研究生教学的借鉴与思考 [J]. 中国高等教育 ,2007,(20):6。
[2]程培土罡.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开发和整合方案,[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 23)。
[3]康 俊涛. 国 家 特色专业实 践 教学改革 研究 ———以 土 木 工程专业为例[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4)。
[4]刘世鹏.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设计问题与经验借鉴研究[J]. 商业经济,2009,( 2) 。
[5]曹 亮.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7,( 1)。
[6]李灵稚,王志茹.国际贸易本科生教育中应注重培养的素质[J].中国农业教育,2003,(5)。
[7]罗兴武:试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整合.职教论坛[J].2008年5月号下,25-28。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双语教学实践探索论文】推荐阅读:
(本科类)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06-30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必读书目09-19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业方向09-26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习日记01-08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含贸易经济专业)专业实习指导书06-18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就业方向10-03
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看法11-16
国际贸易与经济论文09-25
国际经济与贸易实习日记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