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2022-12-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大量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 而目前, 产学研结合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交流合作, 进行资源共享。通过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 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氛围的教育环境, 提升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质量, 以培养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但从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现状来看, 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高职院校应多加重视, 建立合理、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1]。

一、以校企合作形式建设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一) 校企合作形式可配合产学研要求

产学研合作主要是在政府主导下, 以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为主体, 实现资源共享并共同完成预期目标。一所高职院校必须按照产学研结构, 构建稳定的校企合作局面, 极力提升实践教学成效。充分利用企业平台, 并结合自身情况, 以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二) 校企合作形式可为学生提供积累社会经验的平台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 学生可以拥有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的途径。企业在社会环境中真实运转, 学生进入企业参与实践教学活动, 可以学习到更多的技能, 了解企业的管理制度、文化, 提高学生的社会经验。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 还可以将其运用到企业实践当中, 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体化, 从而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2]。

二、以校企合作形式建设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以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为导向, 以促进学生就业为目标, 是一种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教学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整体素质和尽快适应企业工作岗位为重点, 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氛围的教育环境, 来指导和培养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该教学模式有利于加强高校与企业的联系, 发挥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可以实现教育和具体产业的有效结合。对于高职院校来说,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 可以达到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等目的, 而企业通过与高职院校开展合作也要以实现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科研优势来解决企业技术难题, 吸纳高职院校的优秀毕业生等目标。

三、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学现状

(一) 学生就业形势不佳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在该种背景下, 学校还要为学生安排实习的机会, 这样往往增加了学校的工作难度, 如果一味地单凭靠学校来帮忙给学生寻找实习的地方, 无疑会给学校财力和物力带来一定的压力。学校在向企业积极推荐自己的学生时, 企业也不一定会积极接受。

(二) 学生缺乏动手实践机会

当学生进入企业参与实习时, 其在学校期间积累的知识一般难以得到企业的认可。他们在大一时学习理论基础知识, 大二时学习基本的专业知识, 在专业课上老师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 学生能够参与实际操作演练的课时并不多, 这样就导致企业对学生的能力感到怀疑。很多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 往往只能看着企业员工操作, 不能亲自操作, 还有部分学生被安排到一些非技术岗位, 或者技术含量很低的岗位, 这将不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 学生得不到相关的锻炼[3]。

(三) 学生管理有一定难度

学生在企业实习时, 企业就得对学生进行管理, 首先必须保证学生的安全。但是由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安全意识相对比企业员工薄弱, 学生在实习作业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这也是企业不愿意接受实习生的原因之一, 因此也不利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 严重阻碍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四) 教师师资有待提升

在高职院校教育中, 老师素质水平高低在培养学生质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首先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知识, 其次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 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但是从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水平来看, 经过严格考核招进来的教师一般理论知识是比较过硬的, 但是在实践经验方面还是比较薄弱, 这就导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仅仅是给学生讲授理论知识, 缺乏实际培训,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在企业当中拔尖而出。

四、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学实践体系

(一) 建立校内实践课程

系统性和程序性是高职院校建立教学实践体系必须遵循的原则。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需要从基础教学出发, 因此, 高职院校可将校内的实践课程作为学生初步的实践培训。由于需要实践的专业不同, 学校可以将专业内的实践课程划分为不同考核形式, 对于一些对理论知识要求较高的专业, 可以划分理论讲解课时占比30%, 实践培训课时占比70%。该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运用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 并将之转化为实际操作中。该阶段, 教师必须向学生传授一些处理问题的能力, 可以采用教学任务法, 给学生指定相应的任务, 适当增加学生的紧张感, 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另外, 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中, 也可以给学生灌输一些社会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及社会责任感, 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能够建立正确的工作观念。

(二) 建立模拟仿真实践

为解决学生现场实习动手难的问题, 依据实践教学要求, 建设能够模拟现场环境, 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验实训基地, 实践基地可建立在高职院校内部, 也可以建在其他地点。主要承担实践教学和学生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及社会服务等多项任务, 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可通过申请项目, 带领学生一起完成项目。在此期间,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观察, 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提升实践教育基地的专业性, 尽量为学生提供一种真实的工作环境, 让学生能够真真实实接受系统性实践教育。在实践过程中,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究, 纠正学生的项目研究思路, 努力争取项目成果。另外, 在模拟仿真实践过程中, 校方应当不断与企业加强交流, 根据学生的实践状况做出评价, 并适当调整实践方案, 尽量促使项目与真实就业紧密相连, 保证为学生提供专业的仿真模拟实践服务。

(三) 建立企业内实践基地

企业实训基地是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的重要平台。在学生迈入实习阶段之前, 教师可根据学生个人能力的不同, 将学生分配到不同企业中, 或者分配到不同岗位上。企业可根据员工的个人优势, 组建教育小组, 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接受最专业的企业实践教育。充分利用企业的工作场景实施教学和实习, 学生通过顶岗实习, 亲身体验、处理、解决生产与管理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使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在实践过程中, 每位学生最好是能够亲自参与实际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 并不断端正自身的工作观念。

(四) 构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第一, 专项技能方面考核与评价, 学生专项技能的考核与评价, 是以课程实验的方式实施, 考核评价执行课程考核标准。课程考核注重过程, 均采用项目化考核, 以现场实际操作和卷面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第二, 综合技能方面的考核与评价, 学生综合技能考核与评价, 主要采用企业指导教师考核与学校专业教师考核相结合, 并以企业指导教师考核为主, 按企业要求和行业标准进行组织。企业指导教师主要考核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日常表现、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成果质量的高低。学校专业指导教师主要考核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上交的毕业论文质量、岗位专项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

五、小结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 产学研合作成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进行校企合作是促进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模式转变、改进教学内容、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 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特别是提高学生竞争力的有效形式, 高职院校理应提高重视, 加强校企合作。

摘要:实践教学是作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关键。高职教育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决定了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构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对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对以校企合作形式建设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分析, 并针对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学现状, 提出相应的教学实践体系, 旨在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吴木林.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校中企”合作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2) :74-77.

[2] 湛茂溪.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的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 31 (12) :48-49.

[3] 曹瑾.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 (19) :99-100.

上一篇:浅议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下一篇:日语专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分析——以D大学2011和2012级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