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对企业的影响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校企合作对企业的影响(精选8篇)

校企合作对企业的影响 篇1

当前,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在职业学校日益受到重视,人们已把校企合作看作职业教育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职校毕业生如要顺利就业,其素质必定须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职业教育工作者就须时刻关注招聘职校毕业生的各类企业的员工需求情况。在21世纪,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决定了我国企业当前和未来都需要有国际化的员工。所以,从校企合作中我们明显看出——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学生国际化素质的培养,必须注重英语教学。

《福州日报》2010年4月刊登了一则报道,在招聘会上,某公司收到的简历寥寥,尽管该公司为一般技术工人开出的工资是3000元左右,给高级技术工人的工资甚至超过7000元。该公司主要制作绿化工具,机械设备都从国外进口,技术先进,但本地没有技校能培养出能立即上岗的人才。学生为什么不能立即上岗呢?恐怕学生的英语基础差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国际先进的设备往往会配有英语操作说明。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是离不开英语的,如国际商业谈判、国际商业文书撰写和阅读等活动都可谓离开英语就寸步难行。因此,越来越的国际化企业必然需要越来越多具备英语素质的职校毕业生。所以,如果能够培养出很好地满足企业对英语素质需要的职校生,职业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必定会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

2005年,我校成立了立信职教集团,并使集团日益发展壮大。从职教集团成立至今,我校已经顺利地展开了与红豆集团、无锡国联信托投资公司等50多个职教集团成员企业的多方面合作。在合作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校企合作对英语教学的巨大影响,如对职校英语教学理念的革新、教学内容的转变等的影响。我们的英语教学在经历了校企合作风暴洗礼后在教学质量上受到了学生、家长和企业的好评。

校企合作对职校英语教学的良性影响

促使职校英语教学观念向“为国家、为学生、为企业而教英语”转变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观念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英语知识和技能,因此,学生学习起来很被动,企业对职校英语教学也无发言权,国家对职校英语教学很失望。因此,在我校的校企合作过程中,每次合作内容之一就是诚恳地请企业了解并点评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以使我们尽量了解并满足企业的需求,从思想上让企业感受到我校的英语教学是重视企业需求的,是为企业开展英语教学的。所以,与我校合作的企业对我校学生的英语素质越来越满意,学生学习也越来越积极,我校也日益受到各级政府机关的肯定。

促进职校英语教科研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国际化需要在推进校企合作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很多企业英语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要。于是,我校发挥英语教师团队的英语教科研优势,在签署了保密协议后有针对性地开发了旨在方便企业参加各类国际性产品交易会的英语口语培训教程、产品英语说明书、企业网站英语版等,很好地满足了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需要。由此看出,职校的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合作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产品国际化、销售国际化。

丰富了职校英语教学内容,使学生所学的英语更加贴近企业实际随着校企合作工作的不断深化,我校英语教师逐步认识到必须在改进职校英语教学内容方面有所作为,要使英语教学内容鲜明地体现出企业的真实场景,体现专业内容和职业特点,为学生的职业前途和企业的未来发展服务。于是,在和企业签订相关协议后,我们尝试开发了一些以企业名字冠名的英语教材,专门服务于特定的企业。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英语课程改革,将原有的每周四节英语课变为“2+1+1”模式:两节课用于学习“苏教版”英语教材每单元的核心节选内容,学生主要学习单词、语法和课文;一节课学习企业常用英语口语;一节课要学生根据专业学习相应的、以企业名字冠名的英语教材。新的教学内容深受职校生和合作企业的好评。

促使职校英语教学逐渐形成有职教特色的“企业化”英语情境教学法在校企合作中,我校逐渐积累了大量有关企业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音像和文本资料。在和企业达成使用这些资料的权限协议后,我校英语教师团队在权限内利用这些音像文本资料开发了大量“企业化”的英语课件,在课件中把英语教学内容很好地融合于模拟的企业情境中(包括企业工作现场、员工一天的工作内容、会计工作环境等)。此后,学

生上课的兴趣大增,企业也感觉和英语课堂的距离大大缩短,更加愿意录用我校的毕业生了。

促使职校的英语课外活动呈现“企业问题式”特色在我校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的头几年,不少企业都有意无意地表达了和英语教学有关的意见,如职校的毕业生看不懂企业的英语招聘广告、写不好自己的英语求职信、接不好企业的英语电话业务等。抱着“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想法,我校的英语教学团队多年来一步步利用课外活动解决了企业反映的问题,促使职校的英语课外活动向“职业化和企业化”特色转变。具体做法是:每学期每个备课组开展一次持续至少两个月的英语课外专题活动;每次活动解决我校合作企业提出的一个问题;活动名称根据需要而定,如我们已经成功开展过的职校英语课外活动的名称有“职校新生企业常用英语书法大赛”、“企业英语面试用语口语大赛”、“企业常见英语标志表达式搜集大赛”、“职校毕业生英文求职信大赛”、“职校毕业生英文个人简历大赛”、“职校毕业生英文求职感谢信大赛”等;活动进程为宣传发动→教师讲座指导→学生练习→初赛→决赛→表彰颁发证书及奖品→师生总结。通过英语教学团队的不断努力,我校“企业问题式”英语课外活动开展得一年比一年好,越来越多地解决了企业反映的相关问题。校企合作对职校英语教学的不良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校企合作对职校英语教学的影响也是如此。我校在多年的校企合作实践中发现合作对英语教学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

造成了英语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在校企合作中,一些英语教师通过几年的锤炼,英语水平和某一行业的专业水平大大提高。一些企业在外贸业务中急需这样的人才时就提出了暂时借用或长久留用这些英语教师的要求,给我校造成了不少的困扰。因为如果不答应企业的要求,校企合作工作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但如果答应企业的要求,学校英语师资就会缺乏。并且这些“离去”的教师英语水平、专业水平和授课质量都是相当高的,学校英语教学实际上很难离开这些教师的支撑。所以,校企合作对英语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职校英语教学无用论”在校企合作中不时出现我校在与国内不少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合作时,因为这些企业短时期内不开展国际贸易,所以需要的员工不要求具有英语素质。因此,在校企合作中为这些国内企业培养员工时,企业提出了尽量压缩甚至取消职校英语教学的要求,想把节约的时间用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然而,实际上这是一种目光不够长远的要求。因为未来优秀的中国企业必将走向国际市场,企业对职校英语教学的偏见是与中国企业日益国际化发展的潮流背道而驰的。但是,当不少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提出尽量压缩甚至取消英语教学时,对职校英语教学的正常开展还是有不良影响的。

研究校企合作对职校

英语教学影响的重要意义

通过多年研究分析校企合作对职校英语教学的影响,我校受益匪浅。(1)通过研究,我校英语教学团队扎实有效地推进了职校英语教学改革,比如改进了教学理念、丰富了教学内容、推动了教科研改革、改善了教学方法等等。(2)通过研究并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提高了我校毕业生的质量,增强了学生的竞争力,比如学生英语书法水平提高很多、英语求职信的质量得到了企业一定程度的认可等等。(3)提高了我校在校企合作中的吸引力。我们的教育观念“为国家、为学生、为企业而教英语”吸引了不少企业的目光,我们为企业提供英语教科研服务的做法让不少企业慕名而来。

总之,研究分析校企合作对职校英语教学的影响是一个有利于职业教育、学生和企业的一举多得的课题。我们所做的探索只是蹒跚起步,在此把我们的研究和思考阐述出来与大家共享,希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从而促进我国的职教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发表论文

[1]江晓东.VESL课程目标和教学模式对我国职校英语教学的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7,(6):112.[2]王向君.浅谈优化职校英语教学的方法[J].科技咨询导报,2007,(24):223-224.[3]张廷彩.校企合作中企业员工技能培训课程的开发[J].职业教育研究,2010,(7):140-141.[4]沈霞.校企合作创新机制的研究[J].商业经济,2010,(1):96-98.[5]左家奇.“三重融合”模式下校企合作机制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126-130.[6]诸勤.浅谈职校英语教学中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8,(8):277.[7]丘颂芳.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J].职教论坛,2007,(20):38-39.作者简介:

校企合作对企业的影响 篇2

学生对口就业率低, 学生毕业后从事对口专业的比例不足5%, 导致学生认为专业选择有问题, 学校的教学质量差, 从而感觉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无用, 进而否认学校教育。教师认为自己教学很努力, 但效果欠佳, 从而感觉本专业没有前途, 看不到未来的方向。 企业认为学院该专业学生的素质不高, 无可用的毕业生。最终导致本专业招生数量逐年下降, 学院认为该专业存在问题, 对该专业的支持逐年下降, 迫使该专业必须进行合适的教学改革, 否则将面临停办的严峻状况。

仔细分析后发现问题主要为:单一的学校教育与实际的行业需求严重脱节, 学生对行业需求没有足够的认识, 教师教学与实际行业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学校配置的实验环境不符合实际的行业需求。

二、校企合作采用的具体合作手段

安排企业资深工作人员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 使学生在正式学习前了解行业的实际情况, 让学生明白在校期间所学的每门课在未来实际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选错专业。

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参与专业的教学计划制订和课程设置工作。以行业需求和学校教育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制订更适合行业实际工作需求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 使学生学有所用, 学有所长。

每年有计划地安排教师下企业参与企业的工作, 一方面让教师的知识能有效更新, 了解行业最新的发展状况, 增强教师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让教师能切实感知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并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从而培养出适合行业需求、优秀的毕业生。

学生顶岗实习。学院采用2.5+0.5 (年) 的教学模式, 在校经过两年半的学校课程学习后, 最后半年时间进入企业进行实习。让学生在正式毕业前从事实际的行业工作, 帮助学生真实了解今后工作的状况、收入情况、工作环境等;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 从而提高自信心, 为正式进入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经过顶岗实习, 让企业更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不止是技能水平还包括学生的品德、操行等各方面。从而为企业挑选适合的从业人员提供更可靠的参照。

企业和学校共同进行教材编写和实验实训项目开发。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学校的教育目的共同编写适合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企业工作需求的教材和实验项目, 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系统教学, 确保学生能学到最新的、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校企合作运行后对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影响

经过校企合作的实际运行, 学院网络专业对专业设置方面做了调整开设了适应行业需求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华为网络工程师和无线通信技术 (3G、4G) 两个新方向。并根据行业实际需求建设了华为网络实验室和无线通信实验室。

专业教研室重新规划了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删除了多门陈旧不合时宜的课程, 并新增了多门特色课程。使课程在上下连贯、由浅入深、课程体系完整性等多方面更加完备。

学院先后安排了多名教师轮换参与合作企业的实际运行, 多数教师获得了专业资格证书, 并被学院认定为“双师型教师”。与企业一道编写了适合教学需要的《计算机网络实训指导书》等校本教材, 计算机网络专业申报了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网络专业去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提高到了40%。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明显提高, 专业的社会认可度显著改善。

总之校企合作模式在网络的专业的广泛开展以来, 使广大教师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了网络专业的现实意义, 不仅提高了教师的自信心,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网络技术的热情。与企业一道制定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设置一系列教改措施更加贴合行业的需求, 环节更加完备, 更具时代气息。对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使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网络专业更具活力, 更具时代气息, 为今后的发展指示了明确的方向。

四、结语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使企业能更有效地、更放心地接纳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合格专业技术人才, 使学校在推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能更适合时代的发展需要, 从而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最终达到校企双赢的结果, 是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校企合作对企业的影响 篇3

【关键词】 中职学校;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4.2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01

我们知道,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基本途径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首先是要提高校企双方的认识,并建立好相应的机制,其次是根据企业和就业需要,灵活合作形式,再是加强双向沟通,充实合作内涵。调查中,我们发现,校企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模糊,操作不规范,双方缺少书面协议,很多是通过中介进行沟通,校企双方只要有一方不满意,合作就会中止。由于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机制,学生实习很难落实。目前进行的校企合作,多数是学校定向为企业输送毕业生,企业承担毕业生实习,然后,企业根据需要选择毕业生就业。大多数职业学校对校企合作表现出较高的热情,但部分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应有的认识,特别是效益较好的企业。这样建立起来的校企合作,往往只停留在形式上,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管理上缺少沟通互动,彼此平时往来较少,相互影响有限,当然,更谈不上校企一体化办学。

造成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的原因,客观上,欠发达农村地区职校与发达地区的企业合作,由于受地理、交通等诸多因素限制,带来互相参与的诸多困难。主观上,校企双方对合作中的利益,考虑眼前的短期利益多,缺少长远眼光。不可否认,学校往往把校企合作当做解决就业“出口”的手段,目的是增加生源“进口”。企业往往把校企合作作为解决用工困难的手段,当用工市场供大于求时,就失去了参与合作的动力。

在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形势下,校企合作这一模式亟需实现新的突破,校企双方只有通过全方位、卓有成效的合作,才能使职业教育真正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中等职业学校要真正树立起“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并切实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学校要成立实习与就业管理机构,负责建立与企业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对学生实习和就业管理;从制度上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学校要建立校企合作奖励机制,对进行校企合作贡献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并与评职评优挂勾。学校还应成立课题组,研究校企合作的模式、问题和对策。同时,通过广泛宣传,促使全校形成了“校企合作,人人有责”的氛围。

中职学校进行校企合作,要紧紧围绕“提高就业率、提升就业质量”这一主题做文章,因“地”制宜,弹性安排,在合作模式上,形式要多样化。要求学校实训设备基本完善和充足,学校有能力进行必须的实训。其优点是既能扩大在校生规模,又能有效管理学生。同时,学生顶岗实习在企业生产旺季,学生实习就业安排容易,也不存在实习时间短,学生不适应岗位工作的情况,因为企业是流水线生产,对每一岗位的技能要求不是很高,通过两三个月的时间培训学习就能胜任岗位工作,不会影响就业。

总的来说,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合作模式,都要保证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总量不减少,要让学生在学校学到能让其持续发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尽量满足企业需求。一方面,中职学校要走出去,教师要到企业考察调研、蹲点实践。一是在每年的春季,拟定新生招生计划前,学校应安排相关人员到有意向合作企业实地考查,弄清企业规模、性质、业务、状况、岗位、技能、待遇等情况,通过沟通交流,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合作愿景,形成校企合作可研报告,为签定联合办学协议奠定基础。二是在学生实习和就业初期,学校领导到各合作企业进行学生实习和就业现状调查,了解企业对学校、学生的意见,解决学生在实习和就业初期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专业实习和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三是学生实习和就业初期,实习专业所在班的班主任和专业教师到企业“蹲点”,一方面管理学生,另一方面到车间学习现代生产技术,提高技能教学水平。

另一方面,中职学校也要请企业进来,就是邀请企业人员到学校调研、讲课。让企业了解学校办学情况,表达学校合作诚意,增强企业合作信心。在此基础,共同商定合作协议,共同制定实训方案,举行协议签字仪式。协议的内容应该详实而具体,它至少应包括:组班要求、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实习方式、实习待遇、就业安排、工资福利、违约责任等,要照顾学生利益,双方权利与义务明晰,具有操作性。每个新学年之前,中职学校都应按照企业用人计划与标准,与企业一起商定招生专业和数量。如利川职校与深圳闳晖集团合作,深圳闳晖集团还参与考核录取新生,招生与招工相结合,学校与企业联合举办“闳晖电子班”。

创新教育内容,实现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一是中职学校在制定课程体系时,融入企业内容。中职学校要主动征求企业意见,教学内容除安排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外,还安排一定课时的企业岗位技能知识和企业管理文化知识,同时,注重加强就业指导,培养学生沟通能力、职业精神。为使学生认真学习各门知识,企业可与学校商定,对有不及格科目学生,学校不推荐就业,企业也不接收。二是校企双方互派教师,相互渗透。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基本技能训练课由学校负责,企业岗位专业理论课和顶岗实习主要由企业负责。从调查的情况看,参与实习管理和就业指导的老师普遍反映,顶岗实习学生存在角色转换慢。有的责任心不强,纪律观念较差;有的学生与人交往沟通能力较弱;这些现象的出现,给校企合作蒙上阴影,处理不好,会影响校企合作的深入展开。因此,中职学校要高度重视,加强顶岗实习和就业初期的引导和管理。

中职学校应与企业共同拟定实习方案,既分工又合作。学校主要承担管理责任,企业主要承担技术培训责任。班主任“全天候”跟踪管理,企业技术人员手把手地教,他们共同对学生进行实习鉴定,学生鉴定不合格,企业不安排就业。实习完毕,学校建立实习档案,进行实习总结评比,表彰优秀实习生。学生就业初期,与其它员工同等要求,且远离家长和老师,有一个不适应期。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疏导,以提高就业稳定性,进而密切校企关系。同时,敦促企业严格履行协议,按劳动法保障学生的合法权利。

校企合作对企业的影响 篇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分公司

甲方:

法 定地 址:

责人:

乙方: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法 定地 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2年月日***分公司

1负法定代表人:

双方经过友好协商,同意建立长期、全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强强合作、优势互补,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双方在诚实信用、平等互利的原则上,充分协商,就相关领域的战略合作达成如下协议:

(1)甲乙双方本着诚实信用、平等互利的原则,以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为工作目标,甲乙双方开展全方位合作,为对方的发展提供一切条件和便利,促进双方整体战略合作。

(2)甲乙双方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业务范围内互相将对方作为重要客户,建立长期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各自利用自身资源和行业优势优先为对方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信息和各项便利,并共同防控风险。

(3)甲乙双方将在移动通信业务和行业应用业务上展开全面合作。甲方将乙方作为主要通信服务提供商,使用乙方提供的移动电话、行业应用移动办公、行业应用手机对讲和短信行业网关。

(4)本战略合作协议是双方进行战略合作的框架性协议,是指导、促进双方开展全面合作的指导性文件,该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正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甲乙双方签订的各项具体业务协议、合同均应遵照本协议所确立的原则订立。

(5)甲方承诺,该协议对甲方下属分支机构有完全的约束力。甲方负责协调其下属分支机构参照本协议具体执行协议,充分体现双方良好合作关系。

(6)甲方承诺,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可为乙方在甲方进行市场推广活动提供必要便利与支持

(7)乙方承诺,乙方及其分支机构将针对双方战略合作关系推出特定的资费政策与服务质量,且优惠幅度与服务水平优于其他普通大客户。

(8)乙方承诺,该协议对乙方下属分支机构有完全的约束力。乙方负责协调其下属分支机构参照本协议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与甲方当地分支机构具体执行协议,充分体现双方良好合作关系。

(9)乙方承诺,将为甲方提供优质高效的通信服务,快速响应、处理甲方向乙方提出的需求、意见与建议。

(10)任何关于甲、乙双方客户资料、客户数据等信息的任何纸制的和(或)电子文件、文档、复印件等一些载体均被视为提供方的商业秘密,均应受到另一方的严格保密。任何一方在未取得另一方的书面同意前提下,不得向其他任何与履行合同无关的第三方提供、披露、泄露或用于非本框架协议、补充协议目的外的任何场合、任何用途。该商业秘密保护义务不因协议终止、解除、变更等而终止、解除或有所变更。若因一方违反该约定,另一方有权追究违约责任,并要求赔偿所遭受的全部损失。

(11)在战略合作过程中,甲、乙双方(包括甲、乙双方所属的分支机构)均应维护对方的企业理念、宗旨、价值观,以维护、提升另一方服务、业务方面商誉、形象、品牌等无形资产。任何一方员工不得有任何有损于另一方之商誉、形象、品牌的行为。

(12)除非另有约定,本协议生效后,任何一方不得单方面解除本协议;对本协议的修改或变更须经双方协商一致,并达成书面协议。如遇国家法律、法规或政策变化,致使本协议的全部或部分条款不再符合国家法

律、法规或政策的要求,双方应及时协商,尽快修改有关条款。

(13)本协议有效期年,双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并加盖公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满,未达成新协议,经双方协商一致,可自动延长其有效期一年,延长次数不受限制。

(14)甲乙任何一方严重违反本协议有关条款,经指出不改正者,或甲乙任何一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另一方有权提出终止本协议。

(15)本协议有效期结束或终止后,不影响协议有效期内所签订的各项合同的法律效力。

(16)甲乙双方因本协议引起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任何争议,均应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协商解决。

(17)任何一方及其分支机构若对协议提出解除或修改,须提前三个月书面通知对方并进行协商;

(18)协议签订后,一方认为对方违约,应在一个月内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要求改正;对方应在接到通知后给予书面说明或提出改进措施。违约方应承担因自己的违约行为给对方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19)争议的解决

因履行本合同所产生的争议,由双方友好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成,任何一方有权选择将争议提交乙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除正在诉讼的争议事项外,双方应继续行使其本合同项下的其余权利,并履行其本合同项下的其它义务。

(20)本协议未尽事宜经双方协商一致可以进行补充完善,其补充协议

具有同等效力。

(21)具体合作业务双方将另行签订附加协议。附加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2)本协议一式六份,甲乙双方各持三份。

甲方:

(公章)

法定代表人

日期:

企业通用校企合作框架协议书范本 篇5

企业通用校企合作框架协议书范本

甲 方: 乙方:

法人代表: 法人代表:

地址: 地址:

电话: 电话:

传真: 传真:

为充分发挥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行业和企业服务的功能,按照“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加快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具有良好专业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态度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促进职业技术院校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培训质量,促进企业建立现代化的职工培训体系、加快产业升级,探索共建主体多元、办学开放、人才终身服务和诚信监督的新型公共人力服务体系,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经双方友好协商,现就校企合作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总则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遵循“需求产生合作、供给创造需求、合作带来共赢、共赢促进发展”的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双方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二)确立双方在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中发挥各自优势,建立合作关系。

(三)甲方根据企业需求和自身特点,为培养合适企业所需的技能人才,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乙方安排人员参加(技术、生产或人力主管)。

二、合作方式及内容

经双方友好协商,合作方式及内容参照以下条款执行。未尽之处,可另做补充。

(一)产品研发、工艺改进,共建研发平台

科研既能为经济建设服务,也能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因此校企双方有着课题研究的共同愿望。在课题研究中,或侧重于企业的战略发展,或侧重于企业的经济运营,或侧重于院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式,或侧重于教师的“双师‘’型素质等,由此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赢“。

根据企业发展需求,确定科研项目,以职业技术院校先进的设备和人力为纽带,以科研项目转化和运用为共同努力方向,在技术院校中建立一个研发平台,让企业的工程师、技术院校师生都参与科研项目开发、制作和应用,实现以项目为驱动,共同提高师资专业水平,提高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软件”能力。

(二)共建“生产实训”中心

生产实训中心是技工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学设施。校内、校外实习中心都关系着学生学习技能的条件。共建,就是彼此分工合作,从各自教育的优势出发,在不同的教育教学阶段,或侧重物质条件,或侧重师资队伍,或侧重教学内容,或侧重教学管理,或提供质量评价体系等,实现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健全有效的实践教学场所。

(三)双向委培、订单培养

双向委培包括校内定向委培和企业中定向委培两种方式,前者以学校学生为生源,根据企业要求,定向培养,为企业提供人力储备;后者以企业招聘员工为生源,根据企业要求,完成企业员工基本技能、基本素质要求等前期培训,为企业员工培训缩短时间,节约成本。校企双方的“定向委培”不仅是“订单预购”性质,“委培”方必须是实施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学计划的制订,到教育教学质量各环节的考核评估,其“声音”的作用必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双方定向委培过程中,双方可以相互成立冠名班级。为了学校能更好的根据企业的要求培养出人才,企业可以提供助学奖学金,激励学生学习。

(四)顶岗实习、工学结合

学校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完成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后进行的教学环节,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生产运作,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体会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上产生一个飞跃。最关键是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感受企业管理制度,明确自己职业生涯的目标。

(五)就业推荐、优先录用优秀毕业生

对于学校优秀毕业生,企业落实学生就业。落实学生就业是建立在合格标准基础上,按市场“双向选择”的要求而彼此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技工教育以就业为向导,企业录用具有相应岗位职业技能的合格毕业生,学校要帮助学生具有这些就业能力。所以,校企双方基于投入的人力、物力、资金等现实利益的相应回报。校方要把人力输出质量关,企业在充分提出就业岗位的前提下也要把质量关,而学生本人在一定的条件下也有在选择的自由。

(六)提供技术支持和社会服务

一般而言,学校的教学实施和教师的实践技术能力往往逊于企业方,企业方优势在于实践经验和技术手段,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企业方必须投入相应的兼职师资队伍,或课堂、或工场,给予学生渐进而全面的企业文化、实践技能的教育指导。

学校方优势在于标准化技能培训和先进的设备,具有完善的职业资格等级培训和考试资格,可为企业提供职业资格技能等级培训考证服务,提高企业员工技能和素质。学校也有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成果,可为企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三、双方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

1、详细真实地介绍本单位的基本情况相应的资质书面材料,保证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内真实合法的法律地位。

2、甲方可作为乙方的就业(实习)基地,在甲方有用工需求的时候,乙方为甲方优先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供甲方选拔和录用。

3、根据甲方产业发展情况、生产经营规模和预期增长等人力增长过程中,负责向乙方提供企业人力发展计划、工作计划,及时向乙方提供用工需求信息、员工培训计划。

4、负责向乙方提供企业人力结构状况,需求职业岗位物征描述,需求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等级,协助乙方制定各专业培养目标,审订联办班级实施教学计划和各种培训班实施计划,制定各专业岗前培训计划和顶岗实习计划。

5、根据当前一段时期用工需求和员工培训计划,提出联合办学专业招生春、秋季招生计划人数的建议计划。

6、按照乙方教学计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及内容、指导实习过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提供实习设备、场地和原材料,供学生实习操作,指导学生按有关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操作相关设备。

7、根据学生实习期的内容和项目、课题给予适当的安排,并委派担任主管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学指导,对实习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考核,以保证学生财之道能顺利的完成实习教学内容,为毕业后服务于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8、负责安排双方联合培养的合格毕业生就业,做到优生优用。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当地《劳动合同条例》的相关程序,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劳动用工手续。

9、甲方有对乙方人才培养方式提出改进意见的权利,乙方在收到甲方书面建议后,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实际情况,及时改进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实际需求。

10、甲方并为乙方及学生提供一定的赞助和资助。

11、甲方根据乙方培养甲方需求人才的要求,捐赠一定设备和教学材料、投入一定教育资金,为人才培养共同努力,互利互惠。

12、根据甲方发展需要,提出所需合作科研项目或工艺改进课题,由甲方科研工程师主导,乙方教师和学生参与,共同研究开发,转化科技成果。

(二)乙方

1、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定的办学资质及真实合法有效的法律地位。

2、负责开展招生宣传,将与甲方联合办学作为办学的优势与特色进行宣传,吸引学生报读双方联合办学专业。

3、根据当前一段时期甲方用工需求和员工培训计划,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劳动人事部门,上报春、秋季招生计划。

4、制定各专业实施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并按相关要求组织开展教学,初步确定每次实习的时间、内容、人数和要求,提前与甲方联系,确认具体实习计划和安排。

5、按照甲方用人条件负责对新生录取、入学报到、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及其它在校期间的各种教育管理工作。

6、委派专人(驻厂老师)负责管理实习学生、协助甲方处理实习期突发性事件等行政事务,并参与实习指导工作,教育实习学生严格遵守甲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劳去制度。

7、负责根据当收费标准按年收取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相关费用,并向甲方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8、教育实习学生严格遵守甲方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劳动制度。

9、为来校参加教学辅导和实习指导的甲方技术人员提供工作和生活方便,并按甲乙双方的约定为工作人员支付报酬,差旅费、工资由甲方负责,乙方包吃住。

10、乙方要保证乙方的实习生(就业生)的稳定性,出现实习生(就业生)流失超过一定比率要及时为甲方补上。

11、乙方负责按照甲方人才要求定向培养人才,由甲乙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双方发挥各自优势,以乙方培训教学为主,甲方积极支持参与,共同评估人才培养效果,培养出甲方所需人才。

12、乙方负责提供设备和派有实力的老师、学生参与企业科研项目或工艺改进研究制造。

四、合作期限

合作期限为 年,双方可根据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续签合作协议。本次合作结束后,双方可共同商议开拓新的合作领域,建立新的合作意向。

五、其它

(一)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另一份报送仲恺管委会社会事务局备案。

(二)合作协议一经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即生效。双方应遵守有关条款,未尽事宜,可由双方协商解决或签订补充协议。

(三)如有一方违约或有损害对方利益和形象的行为,另一方有权终止协议。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代表(或授权)人: 代表(或授权)人:

校企合作对企业的影响 篇6

时间:2014年4月26日 地点:建筑工程系会议室 主持:刘德成

参会人员:杨普光(滕州市建筑设计院副院长)、张印彬(滕州市工程建设监理技术服务中心主任)、杨列伦(滕州市建筑安装工程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维生(山东三维钢结构有限公司董事长)、屈可(山东鲁班装饰有限公司设计院院长)、屈凡鹏(山东雄狮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统中(山东舜诚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葛龙涛(山东鲁班装饰有限公司行政中心经理)、段成伦(滕州市建筑安装工程集团公司原项目管理部部长、建兴基础公司经理、枣庄市首席技师、学院客座教授)、王伟(滕州东方圣典置业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长)、韦统友、孔德丰、颜凤池及系班子成员、专业教师 会议纪要:

一、刘德成:欢迎词、会议专题、会议议程

二、马西柱:介绍系基本情况,恳请企业专家为系专业建设把脉

三、王光炎:介绍系专业建设情况、品牌专业群建设情况及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提出社会服务、校企合作意愿

四、企业专家座谈

1.杨普光:学院品牌专业群建设是一项很好的工作,建

筑工程系各类造价师、注册师非常多,工程造价、CAD、三维动画可以提供一些社会服务。充分发挥教职工积极性,对企业职工进行培训。三维动画我们还没开展,如果你们搞的话,我们也想搭一下这班车,沙盘,能对学生对建筑的基本构造有个认识,也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实训室有些散,是否归并一下。此外,我们也可利用各自优势,进行校企合作。

2.张印彬:目前出现一个两难现象——企业找不到人才,学生就业难。企业高薪难聘安装人才。学院利用自身提供社会服务,可以给企业职工提供培训,也要将自身优势转化为生产力,如沙盘,很多开发商都到大城市去做。学生应加强实践技术训练,做到走到社会直接能用;学生都听话,让干嘛干嘛,但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学生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到监理单位干,最好跟过工程,有1-2年经验;教师应该抓住前沿的东西教给学生。非常欢迎学生到单位去实习,一能充实企业力量,二能将一些先进理念带给企业。

杨列伦:作为施工企业,我与学生接触比较多,每年学院都有学生到我们企业就业,每次都是我主持面试。我想从企业角度来说一下,施工企业急于用人,想招来就用,学生理论都行,都会说,但操作起来有短板。以放线为例子,有20个学生没有一个完成的,理论与实践有偏离。教学与实践再结合点,在教学上,如果带学生到施工现场操作一遍,回

来再讲,效果应该更好。专业建设要突出特色,要有所专,要在该领域学精。建议:暖通专业安装人员奇缺。

杨维生:我们与其他企业有所区别,钢结构既涉及到设计又涉及到制造甚至涉及施工与土建件,面比较广、生产链比较长,需要的人才混杂,人才储备不够,吸引人才比较难,现在学生心态比较浮躁,向往大城市。学院人才地域性较强,希望多向滕州企业推荐。学院以现在条件完全可以培养一流人才、实用人才。另外,我们在做建筑工业化也叫工业化集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建筑业要升级换代。我们在做建筑产业化项目,也就是土木转型。我认为建筑有两个分支,一个是以土建为主,一个是以钢结构为主。国外都在转型,建筑是做好模块,组装起来,把劳动力解放出来。希望引起学院重视,共同探索这个课题。另外,我们正搞100亩新厂区建设,希望老师们、学生予以指导。建议:一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性、实用性,不能多二不专,定位要准,一样专吃遍天下。比如做沙盘、效果图等都到外地去做,不要什么都会,只要有一个搞的精,就会高薪聘请。希望学生到我企业实习,希望学院给予智力支持,希望在学术上(如课题、建筑模块化研究等)加强校企合作,希望学院教授在教学之余担当企业技术顾问,希望学院三维动画、监控给予指导。

屈可:希望学校给企业培养高素质、实用性人才。学生心理成熟程度太低,2+1模式,“1”是个过渡阶段,在学习专业同时,多一些社会方面、心理方面的教育。学生要一边教、一边练,这样才能成才。我们设立了第一家企业设计院,希望加强学研合作,在课题研究等方面加强校企合作。

屈凡鹏:对学院专业设置和规划感觉很好,如果品牌专业在2年内完成,专业建设将有很大提高。学生主要问题是基础不扎实,专业化水平不规范,专业上缺乏深度,出来的人员不敢亮牌子。建议:突出专业建设,加强专业培训,要有研究,光知道皮毛是不行的,社会的发展牵引企业,学院硬件要有,软件也要配备。

刘统中:我重点对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来谈,从以前在学院代课经历与到我们公司就业的学生情况结合起来谈下看法。学院造价专业生源不错、就业率不错,但毕业生在校掌握的知识不能直接用于企业,毕业生知识掌握不全面。通过代课发现学生不想学,能不能改成2+1培养模式。工程造价概念太广,培养学生可以有侧重点,现在安装的、预算的人才缺乏,能否两个班分为一个土建的,一个安装的。要重视学生技能,专业课有点少,CAD软件要经常练,在学生培养和引导学生学习上加强。现在高考改革,分为学术型和技能型,我们学院一定是技能型,所以希望以后更注重技能和实践,比如给学生一个5层楼做预算,学生都会了,就业后就能用到。

葛龙涛:我多年从事人事工作,我认为学院作为滕州唯

一一所大学应依托滕州建筑大市场。建筑虽说是劳动密集型,但也高收入,我们好多岗位虚位以待,许多高薪岗位空缺,但高素质人才不多。因此我认为学院应树立学生正确就业观,不能眼高手低,要培养行业需要的人才。有些学生不能踏踏实实从基层做起,只要扎实干,企业有人教、有业务练,一两年就能成才起来。建议:学院实训室能否和社会对接,对社会服务。校企合作方面,希望与学院加强联系,向企业输送人才,也可以送到企业实习,企业开展培训需要学院予以支持,希望建立一个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达到校企共赢。

段成伦:我从一个技术工人到省突出贡献技师,感受很深。现在这一代工人,大都以前穷苦,再过一二十年,这些人退回,后备人才从哪里出?应该加强学生技能培训,磊砖、抹灰、支模,基础差的就多练技能,占到50-60%。我见到的现在铺地砖的、抹楼梯的一天都挣1000多。学生要认学,在实习单位想早日脱颖而出,学不到东西,学生就不耐烦了,就要转行。现在建筑领域安全问题放到首位,迎检等资料员稀缺,有的资料员都挣10多万,建议增加安全、质检、资料课。另外要明确学生学习目标,现在学风不浓,学习没动力,有的应付三年。

各专业教师就就专业建设存在的疑惑进行咨询,唐湘梅、李孝军等谈到岗位定位问题:人才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

符合教育部和评估的需要,但和企业需要有一定差异。

校企合作对企业的影响 篇7

高职教育发展几十年来, 不断地教学改革探索已经证明,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问题以及职业教育的出口问题, 也满足了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是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设计既要体现英语学科的特点, 又应该结合订单企业的需求富有针对性。因此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订单班”更应坚持产教融合, 推进企业参与教育教学过程, 如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教材、参与制定课程考核方案等。但是,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似乎当前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格格不入, 整个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领域仍是问题重重: 高职教育的特点未能充分体现; 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不强, 无法满足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所以本课题组提希望通过对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企业对 “订单班”学生英语能力需求的调查分析, 总结出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需求的特点, 以便为高职院校调整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用人单位需求提供参考与依据。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组通过访谈法和问卷法对与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有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关系的企业调查 ( 访谈样本具体情况见表1) , 主要针对学生英语能力方面, 教学教材方面, 了解其对学生英语能力要求, 特别对高职毕业生在工作环境中英语能力的应用, 如工作环节听说能力, 专业资料读译能力以及日常交流能力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

三、研究结果

1. 企业对高职 “订单班” 毕业生英语能力需求因专业不同而各有侧重

本次参与调查的13 家用人企业中, 不是所有企业对高职 “订单班”毕业生英语能力要求较高, 且对毕业生英语能力要求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理工科方向的 “订单班”学生毕业后所接触到的英文材料有专业书、产品说明书、招标书、产品与厂家广告、技术专利等, 毕业后用英文写过的应用文常见于业务信函、产品介绍几类。理工科方向 “订单班”企业中的岗位通常专业性比较强, 因此毕业生接触到的阅读和写作主要涉及专业文献, 日常生活用语占较少比例。在对问题 “您认为学生在实习期间是否存在英语能力不足以应付工作的行为? 您认为出现此种问题的原因是 ( ) ”进行回答时, 68% 的理工科方向的受调查企业认为学生的专业英语资料读译能力差, 还有30% 认为学生的相关专业英语能力差。有80% 的理工科方向的受调查企业生认为订单班学生工作时阅读设备说明或安装说明存在困难, “学生的专业资料英语读译能力差。”相同的问题, 文科方向的企业的回答则有所不同。86% 以上的文科方向受调查企业认为学生 “基于工作流程英语听说能力”和英语日常交际能力较差。访谈中, 一位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说: “刚到企业来实习或者就业出来的学生在英语交流方面的能力明显不足, 只会说简单基本句型, 词汇匾乏, 语言组织混乱。往往是经过至少长达半年的锻炼才能基本满足工作需要”。虽然受调查企业普遍对 “订单班”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不太满意, 认为他们缺乏相关必备英语能力, 不能满足公司对现有高职毕业生英语能力的要求, 但是仍有85% 以上的企业还是愿意接收英语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认为英语能力较强的学生, 具有融入企业快、学习能力强的优点并能降低人才培养成本。

2. 企业应参与 “订单班” 英语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制定过程

目前, 因各大出版社互相竞争市场份额, 导致同一类型的书种类繁多, 高职英语的教材也不例外, 但是并没有统一规范的、适合“订单班”的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材。因此选择教材的方面,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的“订单班”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使用和非 “订单班”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一样的教材。

在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充分满足社会实际需求而造成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下我们应真正组建由语言教师、行企能手和技术骨干合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参与实践教学, 编写实训教材及实习指导 ( 黄敬华, 2009) 。这也是问卷中调查出的78% 的企业对 “订单班”所使用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教材的观点; 由学校老师和企业专业骨干联合编写 “订单班”高职高专英语教材或在统一的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基础上添加符合企业内部文化和工作流程的教学内容充实完善教学内容。

3. “订单班” 学生高职高专英语能力应更紧密结合工作岗位

通过访谈发现, 企业讲效率, 招聘员工时不但看重工作能力、更重视员工的素养。他们不但要求高职毕业生具有职场典型工作内容相关英语能力, 更需要他们具有与实际职业工作岗位紧密结合以提高工作效率的能力, 文化素养和人格魅力。企业认为, 对高职生的主要英语能力需求是他们能进行有效的对外与对内沟通与交流, 顺利处理岗位工作中往来的邮件和信函, 熟练使用工作实操中需用到的物料。总之, 企业对 “订单班”学生英语素能的需求呈现出与学生选择的职场工作和企业性质密切相关的特点。

四、结论及反思

校企合作对企业的影响 篇8

张建荣,1962年5月生,浙江绍兴人,德国不来梅大学哲学博士、同济大学工学博士。现任同济大学教授,结构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教育学学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建设教育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科研、设计、咨询工作,研究方向是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结构、建筑结构加固等;现同时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建设类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等。完成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建设教育协会课题等多项研究课题,主编或参编专著、教材多部,发表论文60余篇。作为一名横跨工程和教育两大学科领域的高层复合型专家,张建荣教授从职教发展角度发表的一些意见往往能够更加贴近企业一线的实际需求,为我们在职教改革中进一步开拓思路提供有益的帮助。

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被公认是开发人力资源的有效手段。但毋庸讳言,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技术培训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其主要症结在于实践环节薄弱、培训设施落后、企业参与不足。“十一五”期间,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有了很大的增加,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及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在中、高等职业教育层面均建设了一大批实训中心。这些实训中心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积极意义。但是,这些项目大都是以政府向学校拨款的形式投资建设,由学校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实训中心建在校园内,学校各自为政,学校之间的交流及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极少。换言之,在学校没钱的时候,学校抱怨说校企合作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企业对校企合作不感兴趣;但当学校拿到建设经费的时候,学校并没有真正让企业参与其中,校企合作依然存在“一头热”的现象。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学习借鉴德国经验,建设跨企业教育培训中心。它与目前建于各院校内的实训中心的区别在于:以企业为依托而不隶属于某一个企业,与职业学校有联系但不从属于某一职业学校,受政府财力支持,为整个行业服务。

一、德国跨企业教育培训中心的特色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校企合作的成功典范,企业在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发挥了主体作用。但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由于经济不景气,企业效益下降,很多企业出于经济效益考虑,削减甚至不愿再提供教育培训岗位,直接影响了“双元制”培训的开展。这在德国职教界引发了对“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反思与讨论。特别是在德国东部地区,两德统一后大规模地进行企业改制、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原有企业大量倒闭或被兼并,企业培训岗位严重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各地政府引导相关行业或同行业企业建立了跨企业教育培训中心来承担职业教育工作,同时也为社会上需要培训的人员提供培训机会,受到了企业、学校、社会各方的欢迎。

研究表明,青年失业率高低与其教育体制中学生从学习领域到工作领域过渡过程密切相关。青年失业率低的国家是因为建立了包括雇主积极参与在内的通畅的从学校课堂到实训工场再到工作岗位的过渡途径;青年失业率高的国家则缺乏这一机制,使得青年在由学习过渡到工作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障碍。因此,教育培训体制和实施方针应有助于学习者顺利地完成从学习领域到工作领域的过渡,而开展跨企业教育培训工作则有助于学习者成功地实现这一过渡。

跨企业教育培训体系的建立使得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不再是单个企业的行为,而成为一种行业行为,有利于行业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培训经费由行业统筹,可以减小企业间负担教育成本的不平衡,消除企业为避免职工接受培训后跳槽而限制职工参加培训的弊端。此外,职工可以通过跨企业培训中心的行业培训网络设施来了解行业内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使教育培训更具行业特色和水准。

二、建设跨企业教育培训中心的必要性

1.形成新的培训机制,实现校企深度合作

职业技术教育必须由企业参与已成为共识。国际上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也均反映出了这一特点,如德国实行“双元制”、美国实行“合作教育”、日本实行“产学合作”、英国实行“三明治”教学。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基本上是以学校模式来实施的,与企业间的合作和联系都较少。企业缺乏与职业学校进行合作的习惯和兴趣,不愿意为职校学生提供技能培训和实习机会,这必然影响职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提高。跨企业教育培训中心不仅可以利用和实施本行业内最新技术的应用状况并开展相关的培训,而且还可以成为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中介,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实习机会,职校教师也可以在跨企业教育中心开展教学实践和研究工作。这样可以真正有效地解决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由于技能培训不足而导致质量不高的“瓶颈”问题。

2.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提升行业整体素质

我国大中型企业虽然大都设有教育培训机构,但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企业因考虑降低成本、缩减开支的需要,把教育培训机构当做一种包袱或负担,想办法将其剥离或裁撤。有的企业担心员工接受了培训后跳槽走人,因而对投资教育没有积极性。还有的企业认为教育培训是职工个人的事情,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额外开支,不乐意为职工提供教育培训机会。而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尽管有对职工进行培训的愿望,但苦于经济实力和教育培训资源的限制,很难在企业里设立教育培训机构,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为职工开展必要的教育培训工作。跨企业教育培训中心可以更有效地为全行业的企业开展职工教育与培训。因为这是行业协会组织的培训,企业没有理由因为担心员工跳槽而阻止员工参加培训。这对于行业内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职工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水涨船高”的作用。

3.统筹教育培训资源,提高教育投入效益。

虽然有的企业(多数为规模较大的企业或企业集团)设有教育培训机构,但主要是面向本企业的员工,并不是面对整个行业,故很少且很难为本行业内的其他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相关的教育培训服务。对整个行业来说,这种企业内的教育培训资源是相对分散和有限的,对同行业中小企业来说也是封闭的,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企业教育培训资源的闲置、浪费或是损失。类似的情况在中、高等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中同样存在。职业教育实训设施针对性强,而每所院校某一专业的招生人数有限,这就造成大部分实训设施的利用率极低,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建设跨企业培训中心可以突破学校围墙的隔阂,提高设备利用率,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

4.强化行业协会作用,完善教育服务功能

我国各行业协会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力极其微弱,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并未能发挥应有作用。有的行业协会虽设有教育培训的部门并开展相关的培训业务,但由于没有相应的培训基地,教育培训效果并不理想。建设跨企业教育培训中心有利于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依托跨企业教育培训中心,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不再是单个企业自身的行为,而是行业行为,使教育培训更具行业特色和水准,职工通过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培训设施可以了解到行业内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此外,跨企业教育培训中心也可以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来开展就业服务方面的其他业务,如:利用行业优势实施相关的职业指导与心理咨询;提供本行业劳动力市场信息和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开展包括职业资格在内的各类相关培训、开展职业资格的考核、验证等。通过为社会提供再就业培训、职业指导与咨询及其他服务,使行业协会真正成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桥梁。

三、跨企业教育培训中心的建设方案设想

建立跨企业教育培训中心的目的是要扭转分布于各学校、各企业的教育资源相对分散的局面,使企业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发挥行业优势与职业学校进行合作,成为职业学校学生从课堂学习向顶岗实习过渡的实训场所;承担政府的再就业培训项目;向社会提供职业指导和咨询等服务。其目标是以行业为依托建设跨企业教育培训中心,在整个业界形成一个具有行业特色、布点合理、服务专业的跨企业教育培训网络。

——跨企业教育培训中心的分布应由政府牵头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依托行业组织和骨干企业,共同组建企业教育与培训网络。按行业分类,基本上一个行业设立一个教育培训中心,以同行业企业集中程度作为布点依据。

——跨企业教育培训中心的组建可以大企业现有的教育培训中心改建为行业企业教育培训中心;也可利用目前职业学校正在兼并和整合的时机来组建相关的跨企业教育培训中心;或可将行业企业的现有教育培训资源重新组合,建立行业的跨企业教育培训中心。

——跨企业教育培训中心的主要业务可包括:政府负责协调,宏观管理、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组织参与制定统一的教育培训标准;开展多形式、多类型的教育培训服务,包括再就业培训等;与同行业职业学校进行合作,为职业学校提供实践研究和技能培训机会;开展职业指导与心理咨询方面的工作;提供本行业劳动力市场信息和人力资源开发服务。

——跨企业教育培训中心的建设及运行资金来源可考虑政府财政补贴、企业职工工资的1.5%教育培训费转拨至教育培训中心统一使用、利用各种市场化服务收取费用及政府的再就业培训项目经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国外跨企业培训的模式有利于解决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难题。依据各地经济发展的水平,从参与国际竞争、服务地方经济、开发人力资源等要求出发,建立一个由政府支持、行业主导、企业参与、学校共享的跨企业教育培训合作机制,有利于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提高职业教育投入机制的有效性。

文摘

试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

随着经济与教育发展的日益国际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然会呈现出国际化的显著特点。探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动因、国际化的原则和国际化的主要策略,对于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维护教育主权与遵守国际准则相结合原则。一方面逐步实现职业教育标准的国际化;另一方面要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保护我国的教育主权,避免受到损害。

2.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原则。坚持走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避免出现把“国际化”变成“同化”或“某国化”的现象。

3.渐进性原则。以渐进方式逐步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采取适度保护与有序开放相结合、试点与推广相结合、整体布局与重点实施相结合的策略,

4.输出与输入相结合原则。在“输入”的同时必须防止我国职教资金和优秀人才的大量外流。国际化从来都不是“单向化”的,而是“双向化”的。

二、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策略

首先,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完善高职国际化的相关政策法规。其次,要依托行业资源,走产学结合道路。再次,应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最后,深化高职教学改革,推动职教课程国际化。

上一篇:培养行动的习惯的励志警句下一篇:灯谜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