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企业调查表(精选7篇)
各位领导:
您好!本次调查问卷,为推动校企深度合作提供现实依据和政策建议,请您结合贵企业的实际情况,帮助填写问卷,本次调查仅供研究之用,不涉及商业机密。您的回答对于我们的研究和工作非常重要,非常感谢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吉林机电工程学校
二○一一年九月
企业名称填表人姓名职位联系电话与手机号码
答题说明:请在您认为合理的选项前画“√”,并在横线填写具体的答案。
1.贵企业属于以下哪种性质?
①国有②集体③私营④外资⑤合资⑥其它(请说明)
2.贵企业在本行业中属于哪种规模?
①大型②中型③小型④其它(请说明)
3.贵企业招聘的员工主要有哪些?(可多选)
①应届大专院校毕业生②应届中职毕业生
③进城务工人员④有一定工作经验人员
4.贵企业认为员工应具备以下哪些素质(可多选)
①职业道德素养②专业技能③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④积极进取⑤团队合作与沟通⑥仪表举止⑦吃苦耐劳
请您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序
5.贵企业目前有没有聘用中职毕业生?
①有,共有人②没有
6.贵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与社会求职人员相比,更倾向中职生的哪些素质?(可多选)
①专业基础知识②专业技能水平③职业资格证书
④职业道德素养⑤吃苦耐劳精神⑥积极进取
⑦仪表举止⑧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⑨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
⑩其它(请说明)
7.贵企业对目前中职毕业生的工作能力是否满意?
①满意②比较满意③不满意
8.您认为目前中职毕业生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可多选)
①中职生专业技能不强,不能直接上岗
②中职生流失率高,做不长
③职业道德素养不高,缺乏爱岗敬业精神
④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缺乏社会经验
⑤其他(请说明)
9.您认为中职毕业生最需要提高以下哪方面素质?(可多选)
①专业技能②职业道德素养③吃苦耐劳精神④团队合作与沟通协作能力⑤其他(请说明)
10.您认为中职学校要为企业培养合格的员工,需要改进哪些方面?(可多选)
①加强专业技能培养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③更新专业理论教学
④改善专业设施设备⑤提高教师技能水平⑥加强与企业需求的对接
⑦其他(请说明)
11.目前贵企业已经与职业学校开展以下哪些合作?(可多选)
①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实习基地②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
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④委托学校进行员工培训
⑤与学校联合实施订单培养⑥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
⑦向学校提供教育培训经费⑧为学校提供先进设施和设备
⑨与学校联合科技攻关解决技术难题、技术咨询
11企业为学校提供技术支持⑩企业在校内建立生产型实训车间○
12企业为学校师生做专题讲座○13暂时没有建立任何合作关系 ○
12.贵企业接收中职生顶岗实习实训,是怎样做的?
①接纳学生实习,随意安排②学生旁观为主,师傅操作示范
③学生顶岗,师傅指导④学生顶岗,师傅与学校教师联合指导
13.您认为中职生到贵企业顶岗实习,实习多少时间比较合理?
①一年②半年③三个月④因具体工种而定
14.您认为以下哪些因素是制约企业参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积极性?(可多选)
①政府缺少相关政策引导 ②企业利益得不到保证 ③缺乏合作机制 ④学校缺乏主动性⑤缺乏合作平台⑥企业无意识参加合作 ⑦缺乏系统保障机制
请把您所选的选项按照影响因素重轻排序:
15.参与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您认为企业主要担忧以下哪几个方面?(可多选)①学生安全②设备损耗③生产效益④实习劳动报酬⑤学生管理
⑥其他(请说明)
16.您认为企业参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最希望得到学校哪些服务或支持?(可多选)
①用工优先②提升生产效益③解决员工培训
④专业技术支持⑤宣传企业品牌⑥协助企业完成应急性任务
高职教育发展几十年来, 不断地教学改革探索已经证明,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问题以及职业教育的出口问题, 也满足了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是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设计既要体现英语学科的特点, 又应该结合订单企业的需求富有针对性。因此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订单班”更应坚持产教融合, 推进企业参与教育教学过程, 如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教材、参与制定课程考核方案等。但是,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似乎当前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格格不入, 整个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领域仍是问题重重: 高职教育的特点未能充分体现; 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不强, 无法满足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所以本课题组提希望通过对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企业对 “订单班”学生英语能力需求的调查分析, 总结出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需求的特点, 以便为高职院校调整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用人单位需求提供参考与依据。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组通过访谈法和问卷法对与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有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关系的企业调查 ( 访谈样本具体情况见表1) , 主要针对学生英语能力方面, 教学教材方面, 了解其对学生英语能力要求, 特别对高职毕业生在工作环境中英语能力的应用, 如工作环节听说能力, 专业资料读译能力以及日常交流能力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
三、研究结果
1. 企业对高职 “订单班” 毕业生英语能力需求因专业不同而各有侧重
本次参与调查的13 家用人企业中, 不是所有企业对高职 “订单班”毕业生英语能力要求较高, 且对毕业生英语能力要求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理工科方向的 “订单班”学生毕业后所接触到的英文材料有专业书、产品说明书、招标书、产品与厂家广告、技术专利等, 毕业后用英文写过的应用文常见于业务信函、产品介绍几类。理工科方向 “订单班”企业中的岗位通常专业性比较强, 因此毕业生接触到的阅读和写作主要涉及专业文献, 日常生活用语占较少比例。在对问题 “您认为学生在实习期间是否存在英语能力不足以应付工作的行为? 您认为出现此种问题的原因是 ( ) ”进行回答时, 68% 的理工科方向的受调查企业认为学生的专业英语资料读译能力差, 还有30% 认为学生的相关专业英语能力差。有80% 的理工科方向的受调查企业生认为订单班学生工作时阅读设备说明或安装说明存在困难, “学生的专业资料英语读译能力差。”相同的问题, 文科方向的企业的回答则有所不同。86% 以上的文科方向受调查企业认为学生 “基于工作流程英语听说能力”和英语日常交际能力较差。访谈中, 一位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说: “刚到企业来实习或者就业出来的学生在英语交流方面的能力明显不足, 只会说简单基本句型, 词汇匾乏, 语言组织混乱。往往是经过至少长达半年的锻炼才能基本满足工作需要”。虽然受调查企业普遍对 “订单班”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不太满意, 认为他们缺乏相关必备英语能力, 不能满足公司对现有高职毕业生英语能力的要求, 但是仍有85% 以上的企业还是愿意接收英语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认为英语能力较强的学生, 具有融入企业快、学习能力强的优点并能降低人才培养成本。
2. 企业应参与 “订单班” 英语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制定过程
目前, 因各大出版社互相竞争市场份额, 导致同一类型的书种类繁多, 高职英语的教材也不例外, 但是并没有统一规范的、适合“订单班”的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材。因此选择教材的方面,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的“订单班”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使用和非 “订单班”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一样的教材。
在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充分满足社会实际需求而造成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下我们应真正组建由语言教师、行企能手和技术骨干合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参与实践教学, 编写实训教材及实习指导 ( 黄敬华, 2009) 。这也是问卷中调查出的78% 的企业对 “订单班”所使用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教材的观点; 由学校老师和企业专业骨干联合编写 “订单班”高职高专英语教材或在统一的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基础上添加符合企业内部文化和工作流程的教学内容充实完善教学内容。
3. “订单班” 学生高职高专英语能力应更紧密结合工作岗位
通过访谈发现, 企业讲效率, 招聘员工时不但看重工作能力、更重视员工的素养。他们不但要求高职毕业生具有职场典型工作内容相关英语能力, 更需要他们具有与实际职业工作岗位紧密结合以提高工作效率的能力, 文化素养和人格魅力。企业认为, 对高职生的主要英语能力需求是他们能进行有效的对外与对内沟通与交流, 顺利处理岗位工作中往来的邮件和信函, 熟练使用工作实操中需用到的物料。总之, 企业对 “订单班”学生英语素能的需求呈现出与学生选择的职场工作和企业性质密切相关的特点。
四、结论及反思
调查共发放企业问卷220份,回收201份,其中有效问卷190份。在有效问卷中,从所有权性质上看,国有企业22家,集体企业7家,私营企业118家,外贸企业8家,合资企业35家。从产业划分上看,第一产业的企业8家,第二产业的企业99家,第三产业的企业79家,多元的产业企业4家。从企业员工规模上看,5000人以上的企业14所,1000~4999人的企业32所;500~999人的40所;100~499人的67所;99人及以下的35所,员工总数241335人,企业平均员工数1270人。由此可见,样本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已涵盖了各种性质、各种产业,在规模上也具有各个层次,并且符合浙江省二产、三产企业占比较多,私营企业占比较大的企业格局。
问卷分析
问卷主要从合作原因、合作项目、合作顾虑、合作愿景等四个维度设置问题,采用选择题与开放题两种形式。
企业参与合作的原因 调查显示,企业参与合作原因有多种表述:157家企业为了满足企业劳动力需求、126家企业为了优先选用毕业生、105家企业为了履行企业责任、99家企业为了方便员工培训、85家企业为了缩短新员工适应期。归结以上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满足企业的用工需要,改善企业员工的素质;其二是履行社会责任。
企业为学校提供的服务项目 调查显示,服务项目较为丰富,从集中程度上看依次是:97%的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岗位,55%的企业为教师提供了实践岗位,52%的企业指定师傅为实习学生提供了指导,46%的企业与学校一起实施了订单培养。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提供兼职教师等项目的企业占比都在35%以下,其中已开展联合技术攻关的企业占比只有15%。
合作中困扰企业的因素 调查显示,困扰企业的因素有:一是85%的企业认为,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安全与管理问题难以解决。二是75%的企业认为,缺少政府的相关政策,合作还处于民间自发状态。三是50%以上的企业对中职学生岗位流失率高,做不长、怕吃苦,工作不够积极等表现感到不满意。另外,有37%的企业认为,由于合作而产生的设备损耗、生产效益降低等经济损失得不到补偿。
参与校企合作的意愿 在对“贵企业愿意参加的合作有哪些”这一问题的回答中,企业对合作表现出较强的愿望,97%以的企业愿意接受学生顶岗实习;90%以上的企业愿意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提供教师实践岗位、委托学校培训员工等;70%以上的企业愿意开展订单办学、联合科技攻关、提供实训设施设备等。但在提供创业基金、投资合作办学等内容,愿意合作的企业占比低于50%。
意愿与现状少“交集” 将调查问卷中企业的合作意愿与合作现实状况进行比较,反差甚大。除顶岗实习项目,合作意愿占比与现实占比基本一致外,其他的合作项目差距较大。相差最大的是联合科技攻关,意愿占比为79%,而实际占比只有15%,两者相差64%。差距在50%以上的项目有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设备、提供兼职教师等。差距在35%以上项目的有提供教师实践岗位、委托学校培训员工、订单办学等。可见企业合作意愿与合作现实状况之间缺少“交集”。
政策与机制缺“催化剂” 调查得知,通过政府搭桥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仅有3.5%。在“推进校企合作的关键点是什么”一题中,74.7%的企业,76.8%的学校认为缺少相关政策的引导与灵活的合作机制。但综观我国职业教育的法规、政策,虽然以校企合作为主标题的不多,但很多文件都把校企合作作为了重要内容。可见,校企合作不是缺少政策引导,而是缺少让政策落地生根、发挥效用的“催化剂”。
对策建议
实习生管理队伍“专业化” 实习生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是指通过选拔、培训、进修等方式,使实习生管理教师掌握实习指导、岗位管理、心理疏导等专业的指导技术,从而整体提高实习生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
如何实现“专业化”的建设呢?第一,要更新观念,高度重视实习生管理队伍的建设。要认识实习生管理教师是中职学生转变为“岗位人”“社会人”的领路人。还要认识到,对学校来说,顶岗实习是企业、社会检验学校办学水平与育人质量的重要环节,实习学生及管理教师就是对外展示的形象窗口。因此,建好“专业化”的实习生管理队伍对于学生和学校都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增强管理的力量,按一定的生师比配足实习生管理老师。2010年《中职学校设置标准》中规定,生师比为20:1。那么鉴于目前中职学校老师严重缺编,实习生有企业人员在指导与协助管理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提高比例。第三,提高管理水平,开展专业化的培训。让实习管理老师们接受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生活指导师等基础培训,接受企业安全知识、企业文化理念制度、劳动法、合同法等专业培训等。通过培训,实现实习生管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第四,加强相关研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探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如明确实习生管理教师的工作职责、时间及地点,要求管理教师以“企业人”的身份遵守企业纪律,参加企业活动或会议,有的放矢地引导实习学生的思想、行动与企业的要求发展保持一致。
普通合作项目“品质化” 要实现“品质化”建设,首先,明确定位,普通合作项目是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重心。基于中职学校办学层次,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像高职院校一样,“解决企业技术问题或开展合作研究是目前校企之间最主要的合作方式”。中职学校培养的是一线的技术工人,不是高端研发人员。所以,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应定位在做优、做强普通合作项目。其次,提高质量,增加企业对学校的信任度。科学有效管理顶岗实习的学生,积极主动做好各种教育与疏导工作,增强实习学生的劳动纪律意识、企业主人翁意识,降低随意换岗的几率,争取顶岗一批,满意一批;保质保量地做好订单培养的工作,争取培养一个,满意一个;按企业要求做好员工培训工作,开发培训的内容,拓展培训方式,安排培训时间、地点。争取培训一期,满意一期。第三,用心挖掘潜在价值。在顶岗实习、员工培训、订单培训中,学校可以通过实习生日志、座谈、员工问卷、技术管理员约谈等途径,用心采集生产需求、技术革新、用工标准、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的信息,这些信息足以作为学校与企业实施改革发展的依据。
高位合作项目“精细化” 所谓“精细化”,其一,论证上求“透”。对高位合作项目要进行充分透彻的论证,要善于借鉴其他地方合作的方法与经验,但切忌盲目跟风、虚报浮夸,不能抱着“人家有我一定也要有”的心态,追求高位合作项目的齐全、浩大。要研究分析双方的实力、定位与特色等,在需求分析与市场调查基础上,理性剔除没有合作必要的项目,舍得放弃不具备合作条件的项目,精心规划通过论证的项目。对合作目标、经费、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利益分配、风险承担等都做好细致的规定。并邀请第三方(如政府、行业协会等)进行监督,确保合作项目的有序推进。其二,人选上求“精”。参加合作人员素质的优劣是决定合作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校企双方都要慎重挑选参加的对象。首先,品质优。能敬业爱岗,遵循合作协议,不泄密,不计较个人得失,服从合作大局;具有团队主人翁责任感,不随便换人或离队。其次,有技术,有钻劲。有能力、有计划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能不断钻研合作项目,按时完成合作事项。其三,合作中求“细”。“细”首先指“细致”,双方要建立有利于参与者积极投入合作的工作机制,保障参与者有兴趣、有时间投入合作项目。参与者要把握合作中的规律与变化,把变更事宜,提前告知对方。对于新问题、新现象要仔细研究,及时沟通。其次,指“细心”。互相尊重,在团队中不隐瞒、不欺骗,不把研究发现据为一方所有。没有双方的允许,不向外透露、发布合作中的保密信息及成果,不宣传报道相关的研究动态,共同营造信任、安全、安静的合作环境。
合作机制建设“责任化” 职业学校是为区域经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校,其合作以区域内的企业为主。故合作机制建设的“责任化”主要指各区域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精神,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性的校企合作政策或操作方案,并明确落实责任的机构或部门,实行政策落实责任制。
邀 请 函 为缓解珠三角地区各企业招工压力,帮助企业及时、准确掌握全国大中专院校2014年上半年实习生、毕业生的就业信息,促进校企零距离交流合作,调整人才战略方向,由面向社会招聘人才转向与各地职校进行战略合作,提前培养人才、储备人才,并在全国各地职校开展联合办学,抢占职业学校资源,特举办“第十九届珠三角地区校企合作洽谈会”!届时有来自全国12个省市近300位职校校长、就业处主任汇聚深圳,与各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洽谈毕业生、实习生安置事宜。
一、时间:2014年3月27日(周四);
二、地点:深圳市鹏福大酒店
三、联合主办: 深圳市惠斯楠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深圳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深圳市力道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四、媒体支持:《南方都市报》、《深圳特区人才网》、《深圳都市报地铁早八点》
中国校企直通网中国校企合作网
五、大会主要内容安排:
1、8:00—8:30学校及企业签到,主办方赠送大会《会刊》、会务报等资料2、8:30—9:30 相关领导、主办单位代表、学校参会代表、企业参会代表致词;
3、9:30—17:00校企现场自由交流
1)现场校企相互了解、自由洽谈、广泛交流;
2)企业与合作院校签订各项合作意向书;
3)媒体对参会企业和院校的现场采访;
4)校企双向考察及招聘活动的组织安排;
六、企业参会资料
1、填写《参会回执》并以邮件或传真形式报名;
2、报名日期2014年2月15日--2014年3月25日
3、电子版招聘简介(含企业简介、图片、招聘职位、薪酬待遇)、拟与学校的合作项目或合作方式;
七、企业参会要求
1.全国地区有年招普工或初级技工的企业,待遇不低于国家或地方法律规定标准;
2、有与学校开展联合办学、教育投资、订单培养、冠名办班等合作形式意向的企业参会;
3、本次会议规模800-1000人左右,以填报《报名回执》时间先后顺序为准;
八、费用
1、标准展位:优惠价1880元/个
1)一个展台、一套《会刊》、2人餐劵、饮料、文具
2、VIP双展位:3500元/个
1)双展位安排、二套《会刊》、4人餐劵、饮料、文具
2)免费赠送会刊1页企业形象彩印广告(价值1500元)
3)主办方会后力促5—10家学校与贵公司达成实质性的合作
3、贵宾展位:4888元/个
1)独立交流接待房间、三套《会刊》、6人餐劵、饮料、文具
2)免费赠送会刊1页企业形象彩印广告(价值1500元)
3)主办方会后力促10—15家学校与贵公司达成实质性的合作
4)安排在开幕式进行发言宣讲
5)免费赠送《全国大中专院校信息汇总》和《全国院校就业负责人名片大全》光盘一套。
4、本次会务《会刊》为免费赠送参会企业和学校,如企业需要在《会刊》做彩印广告,需另行交费,标准为:
1)《会刊》封
一、封底彩色形象广告2000元/P
2)《会刊》封二/封三1500元/P,3)《会刊》其它1000元/P
九、拟邀参会院校简介:
1、2014年上半年有实习生、毕业生500—5000名的经国家教育部门颁发办学资质的全日制职业大中
专院校;
2、参会人员必须是职业院校校长,就业处主任等具有安置学生决定权的学校领导;
3、云、贵、川、陕、甘等边远地区职业院校优先参会;
4、高职高校、技师学院占40%;中专、技校、职高占60%;
5、参会学校学生生源专业主要包括机械制造、电工、电焊、服装设计、衣车工、光电仪器制造与维
修、模具钳工、电子技术、数控车工、机电一体化、计算机、文秘、车工、铣工、磨工、物业管理、工业电气自动化、食品营销、食品检测、食品加工冷藏、医药营销、药物制剂、制药技术、化工生物、酒店服务、航空服务、物流管理、物业管理、汽车维修、电子装配、汽车装焊、电子信息、平面设计、财会、电子商务、产品设计、通讯信息技术、珠宝加工、旅游服务、安保、工程测量、光伏材料加工、国际经济与贸易、软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农艺畜牧等;
6、参会学校累计处于待发状态的在校应届毕业生、实习生20万名以上;
十、大会效果保障:
1、资深团队运作,中国唯一一家推出“校企合作” 超市模式高端的交流平台
2、成功举办18届“校企合作洽谈会”大会的成功经验
3、历时6年积累了全国3.8万家大中专院校资源库,成功合作学校近3000家的优质资源支撑;
4、严格审核参会学校的质量,保证学校参会代表对学生分配的绝对话语权、学生生源的数量、专业
覆盖面和到岗时间的及时性;
十一、组委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先生电话:******************
业务QQ:*********网址:******************
“引企入校”是当前国内许多职业学校探索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种举措,是职业学校办学方向和特色的重要体现,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我院十分重视校企合作工作,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形成了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课堂教学与职场训练合一、技能培养与职业鉴定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就业与创业合一“六合一”的教学模式;坚持以素质教育、产学结合、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工学交替为途径,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在校学习与在职成长结合 “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几年来,学院紧紧围绕主干专业,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密切关注企业需求,寻找利益共同点,与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基本形成了校企按需组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校企合作取得实效。目前,我院各大类专业都建立了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了校企人员互聘;开设了多个企业冠名订单班。
一、引企入校合作模式内涵
2006年国家启动示范院校建设工作以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与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就建立了职业教育战略合作关系,校企双方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逐年加深,特别是在土建类、水利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学生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教师下工地实践锻炼、兼职教师授课、接收毕业生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2012年,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深度,扩大校企合作取得的成果,校企双方在原合作基础上,按照“互利互动、双向共赢”原则,成立了陕建校企合作理事会和中国水电合作理事会,理事会下设冠名陕建建筑学院和中水十五局水电学院,建立“面向社会行业,契约规范约束、定期对话协商、校企共同培养,优先服务企业”的决策、运行、保障等工作机制,实施以“理事会+二级企业学院”为基本形式的引企入校合作办学模式。该模式突出了“企业引导、资源共享、联合培养、双向选择、双证毕业、企业使用”的特点,两个理事会的理事长由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和两个公司的领导担任。副理事长及理事由二级院系领导及企业部门领导担任。理事会负责规划指导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整合校企资源、筹措办学经费等重大事项。理事会下设秘书处,负责处理理事会日常工作。
企业学院实施执行院长负责制,并接受校企合作理事会的领导,执行院长由学院分院院长和企业副总经理共同担任,主要负责专业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学生实习实训、教师实践锻炼、兼职教师和企业员工培训、新技术和新工艺开发研究等方面工作。学院下设专业教研室和工作办公室,专业教研室由学院专任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工作办公室由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管理人员共同组成,主要负责二级企业学院日常管理工作。
二、引企入校合作模式内容
借鉴德国双元制理念,企业学院在校企理事会领导下,围绕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一目标,按照“面向社会行业、校企合作培养、优先服务企业、互惠共赢发展”的办学宗旨,校企双方共同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专业标准建设、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改革、教学组织管理及职业教育研究工作,互派教师和技术人员担任授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管理,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合作:
1.校企联动,制定培养方案。“理事会+二级企业学院”的引企入校合作办学模式与传统的校企合作不同,这是一项长期联系的持续进行的立足本校实施的动态合作方式,学校专业负责人与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首先必须紧密联系企业行业的实际需求,对企业的岗位要求和人才规格进行充分调研。其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必须依据“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处理好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依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企业共同确定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等关键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技术(技能)能力,以企业岗位目标要求为基础来进行课程体系构建,以学生适应企业将来的实际工作要求为着眼点,学以致用,实现学生毕业与就业的衔接。
目前,建筑工程分院与陕西建工集团共同制定了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建筑见习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3级),水利工程分院与中水十五局工程修订了2013级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从专业岗位能力分析、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改革、“合格+特长”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丰富及特长设臵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于陕建模式的教学标准、“三融合”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标准。
2.行动导向,探索教学模式。引企入校在实施教学时最大的优势便是学生可以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工作岗位的模拟体验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观念、职业态度和情感,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也是黄炎培先生提出的职业教育观,职业教育的目的乃在于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因此在课程模式上,应采用多元化的形式,如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操作演练小组合作等多种,突出课堂教学行动导向的特征,在操作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3.岗位联通,加强教材建设。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教学工具,是加快课程改革进程的必要步骤,也是实现引企入校的重要手段。为满足陕建建筑学院教学要求,分院与陕建集团专家、技术人员共同共同启动了系列特色教材编写,其中系列教材分以理论知识为主的学校教材和以实践训练为主的企业教材。教材编写体例有模块式、任务导向及项目形式,课程体系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并渗透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道德与精神。目前,已形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7部校企合作特色教材初稿。4.学做合一,共建实训基地。企业学院在签订协议时明确了双方职能,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明确学校与企业的设备资源、技术资源共享,一些基础性的企业技术、行业知识要渗透到课堂。首先,实训基地应体现技能实训功能和生产研发功能,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提高技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实训基地不能只作为延长企业生产线的平台,或学校完成校企合作任务的形式主义渠道。其次,确保引进的设备和生产工艺与企业同步,生产过程完全一致,以免学生在校学习与毕业就业完全脱节。第三,实训过程要体现出序列性、递进性和完整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根据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编写的校本教材来科学合理地完成实训教学,使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经验和心理特点,又适应企业的岗位技能、职业素养,实现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过程。2013年9月,中水三局科研院、检测中心与我院共同组建成立了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检测中心杨凌分中心。
5、真实情境,共担实践教学。对于学生实训、生产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训课程原则上在理事单位实施,由院校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承担。引起入校模式下,企业单位承担向院校推荐教学所需聘请的专业人员和指导教师的义务,同时,在企业生产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为学校的学生实习、教师实践提供方便。学生在企业的真实情境下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还可以获得工作过程知识以及相关的隐性知识,促进就业。
2013年,水利工程分院18个教学班学生分9批在中水三局承建的省内南沟门水库和亭口水库两个工程项目进行生产实习,累计实习达6000人•天,企业安排专人负责学生生产实习的现场指导,保证了教学效果。同时对接收的水利工程学院42名水利类专业毕业生进行排顶岗实习指导和考核。陕建第五建筑公司也正式启动了陕建五建集团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第一届“五建班”的教学,校企共同实现对学生的培养。6.身份互换,联合培养师资。成立了由学院和企业共同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并聘请企业资深专家担任专业带头人;合作企业根据学校要求,有计划安排教师到工程项目进行生产性实习或参加实践锻炼,专业教师以项目经理助理的身份定期在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培训和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和执教能力,促进“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
先后有14名水利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分别被安排在南沟门和亭口两个水利工地各进行了15天的实践锻炼,累计420人天,并由该企业人力资源部和工程项目部队实践锻炼教师进行了考核,并颁发了实践锻炼证书。有12名建筑工程分院的教师被安排在陕建第五建筑公司项目部进行实践锻炼,参加实践锻炼的教师一致反映本次实践锻炼效果很好。
7.共同评价,实施双证毕业。学院负责理论教学和校内实验实训教学工作,为学生颁发毕业证及各种职业资格证,企业负责生产性实习和顶岗实习教学工作,并为学生颁发实践技能培训证。保证每个毕业生拥有毕业证、职业资格证、英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职业素养合格证、实践技能培训证等证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8.优势互补,共建服务平台。企业定期发布人力资源供求信息,举办专场招聘会,将企业在全国各地施工项目情况通过共建视频教室转播到学校,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服务。学校利用校内实训条件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资源共享,承担企业部分生产任务,并根据实际组建课题研发团队,立项研究,共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实现合作共建,互惠共赢。
9.有的放矢,共同参与招生。企业参与学院招生宣传策划,在企业学院的招生工作中,企业专家直接参与了学生面试、专业咨询及专业教育,同时,还在二年级中完成订单班。
10.订单培养,实施企业用人。学校、企业、学生签订了“订单培养”三方就业协议,学生只要顺利完成学业,企业承诺100%接收。学习期间,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同时,企业为学生搭建国际交流学习的平台,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三、引企入校合作模式运行
引企入校合作模式的运行涉及二级企业学院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教学投入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的工作,校企双方在理事会领导下,通过建立系列配套规章制度,明确校企双方责任,规范日常运作行为。
1.实施协商对话例会制度
校企合作理事会每学期召开一次理事大会,审议和商议企业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和合作办学中的重大决策。企业学院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校企协商对话例会,在例会上校企双方相互交流信息,研究解决人才培养过程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及时调整教学安排,确保校企相互之间信息对接。
2.建立契约保障约束制度
通过制定《杨凌职院与陕建集团校企合作理事会章程》、《中国水电合作模式理事会章程》和《中水十五局水电学院会议报告制度》、《中水十五局水电学院议事协商制度》、《中水十五局水电学院工作例会制度》、《中水十五局水电学院学生选拔组建规定》等等有关管理制度,规范校企双方合作办学和在人才共同培养中的行为.校企双方还签订各项具体合作协议,通过协议约束,细化双方权利义务,强化双方责任,确保企业学院实施的企业为主导,学校为主体的办学体制运行顺畅。
3.建立校企互动培训机制
以校企合作理事会为平台,企业主动向企业学院投入资金、设备、场地、技术等资源,学校向企业学院输入师资、科技、教学等资源,校企双方共建实训培训基地,定期开展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和企业员工来学校培训提高,组织行业专家开展高层论坛、专题研讨、合作洽谈、成果展示等活动,开发和培育校企双方人力资源,确保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过程共管,责任共担和互动共赢。
4.定期实施分类评价机制
按照目标管理要求,实施分层分级考核评价制度。理事会作为领导机构,每年组织有关专家对企业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一次评价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教学组织实施、运行管理、人员配备、制度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学校和企业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分别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建设、课程设臵、实训条件、师资配备培训、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考核。学院 也要对其所属的管理办公室和专业教研室进行考核,主要考核专业教师的日常教学实施、教学教学改革工作及学生管理工作。
四、引企入校,实施双主体合作办模式实施成效与推广运用 1.实现了以学校单方为主的知识系统化教学为主导向以校企合作为主的工作过程导向情境化教学为主导的转变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理事会+企业学院”校企合作模式,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共同进行专业、课程和实训条件建设,共同开发实验实训教学项目,共同进行教学实施、专业评价等工作,使企业参与教学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把实际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性任务,把实际工作过程转换为学习性工作过程,构建了职业岗位特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行动体系的专业教育模式,实现工作过程与学校教学过程相融合,专业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的相一致。
2.丰富了“合格+特长”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根据企业用人要求和就业面向工作岗位的特点,引企入校合作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充实丰富了水利类专业“合格+特长”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使其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合格”是指面向水利水电施工一线主要技术岗位群,以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合格为目标构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满足岗位群的基本任职要求,学生就业后需要0.5~1年的适应期。“特长”是指面向水利水电施工一线某一主要技术或管理岗位,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一线主要技术岗位能力要求和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构建岗位核心能力中的特长课程(动态)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突出技术针对性,凸显某一技术岗位核心能力,实现学生优势就业和定向发展。
3、开发了 “四基于四对接”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标准 依托与陕西建工集团成立的校企合作理事会,借鉴引进的英国专业教学标准,本成果按照“引进——消化——吸收——结合——总结——凝练——提升”的工作思路,基于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工作过程导向教学设计、情境化模块式资源配臵、层次性过程化考核4种理念,对接英国专业标准、国家教育教学标准、建筑行业职业标准、陕建集团岗位标准4个标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了以专业办学条件、专业教学标准、专业资源标准、专业评价标准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标准体系,形成了“四基于四对接”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标准。解决了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结合不紧密,专业教学资源配臵不规范,缺乏典型性和先进性,专业评价标准不系统,考核内容单一等教学问题。
4、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
通过实施引企入校合作办学模式,水利类专业在师资建设方面突破了“单位人”的传统旧观念,按照“内培外引”的工作思路,通过选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和培训基地提高教师实践能力,转变教师观念,同时积极实施“智力引进”与“人才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创造条件的引进高素质企业技术骨干人才。学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业教学团队先后获省级和国家级专业教学团队称号,团队有省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6门,带动了整个水利类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5.形成了顶岗实习“48331” 基本运行范式
按照“试点运行、完善提高、形成范式、全面推广”的工作思路,经过实践探索,形成了以“落实四个程序,融通八大环节,突破三大瓶颈,完成三项指标,实现一个目标”为核心内容的“48331”顶岗实习范式。即按照目标策划、目标控制、目标检查、目标改进四个程序,把顶岗实习贯穿在成立机构、落实制度、选择企业、定员顶岗、过程管理、考核评价、反馈信息、完善模本八个主要环节,破解落实顶岗实习单位难,顶岗实习过程管理难,顶岗实习结果考核评价难三大瓶颈,实现了毕业生顶岗实习率达到100%、顶岗实习半年时间保证率在100%、实习对口率90%以上,形成了从制度建设、运行机制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到信息反馈闭合循环发展的顶岗实习范式。
6.构建了校企互惠共建共赢实训基地模式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积极探索校企互惠双赢模式,改变传统的校方单向要求为主,企业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不利局面。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二级企业学院合作企业利益,让合作企业优先参与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从中获得经济效益,并将企业的文化元素引入校园,营造真实生产环境氛围,既锻炼了教师,又为学生实习实训创造了条件。如学院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实训中心建设,其设计由合作企业陕西天元水利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实施,施工由合作企业中水十五局有限公司建设,监理由合作企业山西成泰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担任,学院共计向合作企业支付建设费300多万元,企业在合作中赢得一定利润,调动了企业积极性,深化了校企合作友谊,真正实现互惠共建共赢。
7.引企入校合作模式的推广运用
构建引企入校合作模式,其实质是试图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资源共享与责任共担问题,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在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启动实施引企入校合作工作实践来看,其合作、共建、共享、共赢理论依据和运行架构设想得到了实践检验,基本上实现了校企双方在知识、信息、人员三方面的共享互用。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引企入校实践证明“引企入校”是企业和学校实现共享双赢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学生良好成才、成功就业的有效途径,是学院大规模、高质量、高效率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2013年学院在总结实施引企入校合作模式经验的基础上,又与陕西建筑集团总公司合作组建了陕西建筑见习学院,与用友集团陕西新道学院合作组建了用友集团陕西新道学院陕西分院,在建筑工程技术、电子商务、会计与审计等专业全面开展引企入校合作办学。
8.以订单培养为突破口,推进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 建筑工程分院按照“联合策划合作方案、联合制定培养计划、共同打造教学团队、携手推进现场教学、协同实施双向管理”的原则,与中建三局、陕建集团、新疆建设兵团农十三师等企业深度合作,联合举办多种形式的订单班,并以此为突破口,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引进现代企业技术、促进校企文化融合,积极推进高职教育与产业对接。五. 体会与启示
1.校企共建企业学院要以互惠双赢为基础
校企共建企业学院成功的关键在于合作双方能否找到合作的结合点和各自的利益点,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目的,只有这样合作才能深入持久。我院与三家企业的合作之所以能顺利进行,就在于我们双方在商谈时就对双方的资源和优势进行了科学分析,并对合作产生的效益进行了充分的论证。
2.校企共建企业学院要界定好双方的产权关系和回报方式 企业学院是以双方共同投资按股份制方式运作的一种办学模式,因此,在合作协议中须界定好双方的产权方式和回报方式,这既是保障双方各自的利益,也是双方长期合作的前提。我院与三家企业的合作协议中,都把双方的产权关系和回报方式界定得非常清楚,这样便消除了双方的后顾之忧。
3.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校企共建企业学院,由于双方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在交流中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碰撞。从另一个方面看,文化的本质是流变的过程,在合作中也可以把双方文化的碰撞力进行交融与渗透,转变成推进合作的持续动力,让合作更长久、更有生命力。
4.校企合作需要企业全方位全过程主动参与
校企共建企业学院,这种由学校企业共建专业,共育人才的校企合作方式,丰富了校企合作内涵,创新了开放合作办学的模式,即逐步实现由企业需求定招生计划、由职业标准定课程内容、由技能要求定教学方式、由学习者能力定就业岗位和薪酬待遇的企业全程参与的模式。
总之,引企入校是探索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一项由政府、企业行业、学校几方面形成合力的重大工程。引企入校顺利实施需要依托学校和企业的紧密合作关系,实现学校课堂与企业课堂的有机结合,借助专业指导教师和企业行家里手的引导,真正实现校企联动、合作双赢。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行业企业需要的人才,实现真正高职院校人才质量的提升。
支撑材料目录:
1.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建模式”校企合作理事会章程
2.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校企合作协议书 3.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建筑见习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陕建集团建筑见习学院2013工作计划
5.陕建五建集团杨凌职院第一届五建班学生名单、课表 6.陕建合作相关照片
7.中水十五局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中国水电合作模式理事会章程》
一、强化校企合作内涵建设, 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校企合作不仅仅是一个人才培养的方法与途径的问题, 更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使学校的办学理念符合时代的要求, 使学校的内涵建设、校园文化为合作企业所接受, 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 才能从深层次为校企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应该加强内涵建设, 重视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 结合现代企业管理文化, 强化学生素质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二、完善校企合作组织保障, 统筹指导校企合作工作
校企合作要在现有基础上取得突破, 就要设立专门机构、专项经费、专人负责。成立校企合作专门领导小组或校企合作委员会, 专门负责修订教学计划和学生培养方案, 制定校企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实地考察、参观互访, 加强检查与指导, 出现问题和矛盾及时解决, 建立评估反馈机制等工作。
三、以科学定位为指引, 加强优化创新模式
高职高专类院校要克服靠政府支持, 等企业上门的问题, 强化“人才队伍”, 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搞特色办学。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 加强人才需求的分析与预测, 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充分利用自身办学的灵活性,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校企合作之路。本科、独立院校要优化创新合作模式, 要根据不同的需要, 建立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充分与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 把研发的高新技术与企业生产联系起来, 实现成果转化, 可以将企业引进学校, 设立专门的实验室进行人才培养, 也可以将课堂设在企业, 让学生和老师在企业完成课程教学任务。最终通过“请进来, 走出去”的方式, 因时因地地丰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通过项目合作、实验室合作等方式, 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让企业看到学校在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方面的重要作用, 始终坚持创新意识, 提升学生在企业的认可度, 让企业自觉地意识到企业要发展必须依靠学校, 实现多方共赢。
四、企业要发挥在校企合作中的核心主体作用, 主动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工作
各类企业是人才的使用者和受益者, 同时也应该是人才的培养者。企业要改变传统思维定势, 抛弃重视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 主动从企业长远发展出发, 不断强化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 积极参与校企合作, 深度融入人才培养环节, 将人才培养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要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 主动加大与高校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沟通与合作。要及时将人才需求信息反馈给高校, 指导学校合理调整专业、设置课程和安排教学, 同时积极主动地在学生实习实训、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选派优秀高技能人才指导教学、组织优秀学员参与企业产品生产和技术攻关等方面给予支持。
五、以政府支持为后盾, 服务地方经济
校企合作离不开政府部门的组织和支持, 由政府牵头搭建学校、企业交流合作的平台, 并出台相关文件、制度对校企合作进行规范管理;政府应通过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 减免合作企业税收, 免费或提供经费开展企业职工培训, 优先扶持合作企业项目等形式补偿企业利益, 增强校企合作吸引力;发挥政府的组织优势、资源调控优势和管理优势, 统筹规划利用学校教育资源, 为学校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提供更多的场地、资金、师资等方面的支持;与区域经济支柱产业、新兴行业、骨干企业联合成立研发中心, 在科技开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主力作用等, 这些做法都可以成为参与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的坚强后盾, 更有利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教學模式;研究
一、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提升,某些高职院校也学习和借鉴了国外院校的成功经验,增强了实践环节的训练,并且也取得了一些成绩,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式上,也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区别,因而,在校企合作方面、实践教学等方面都要给于一定的重视程度。而且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限制,与其他专业校企合作方面,但往往又仅限于某些局部,在课程整体体系上还没有系统的变革,培养目标也不明确,课程体系定位不清晰。而且从目前情况来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校企合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我国目前国情以及就业特点和岗位需求情况来看,艺术设计专业属于知识密集型的产业,与其他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同,艺术设计类企业员工往往较少,一般设计类公司的员工都不多,而且,我国目前艺术设计类公司没有几家特别大的企业,往往都是一些小公司,甚至是一些小工作室,因此,艺术设计行业很难像其他行业一样为大三毕业生提供实习岗位,针对目前实际情况来说,大多数高校包括高职院校都倾向于鼓励学生自主寻找实习单位,而且学生也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去实习,学生往往随便找个岗位进行就业,导致目前很多艺术设计专业类学生最终参加工作的岗位与自己的专业无关,这样无疑浪费了人力资源,最终对学生终身的发展产生不利因素。
二、校企合作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根据我们对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中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的调查发现,有过相关专业实习经历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明显要高于没有参加过相关专业实习经历的学生,这个调查研究也引起了我们对校企合作中创意产业人才标准的关注。通过分析当前的创意产业特征,了解了关于创意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了解了校企合作中的矛盾所在,也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如何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培养创意产业所需求的人才。
就艺术设计专业而言,所谓的创新型人才,也就是掌握较高的知识水平,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运用自己的创新技能和表现手法把需要的内容根据需要表达出来,并且能够实现该产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的过程。在艺术设计活动的教学中会面临很多问题。在艺术设计的实践教学中应该遵循设计创造的一些基本规律,只能是深入企业之中、根据行业实际情况,让学生了解生产加工技术和交叉学科知识,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校企合作模式同时是将学校和企业连接起来,将学生和社会之间架起了桥梁,通过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实习将告知院校成为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完整的服务体系;而学生又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实施者。因此,就校企合作模式而言,企业拥有生产必须的场地、资金及设备条件,同时拥有着丰富的生产管理和市场管理经验;高职院校拥有具备理论知识的技能人才,通过校企合作模式能实现企业和高职院校利益的最大化,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中开展校企合作的有效措施
(一)实行订单式培养方案
订单式培养方案是在学生还未入学时,企业就通过高职院校与学生签订协议,高职院校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培养有针对性的人才,学生在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这种订单式培养模式即解决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难就业的问题,同时也让学生在校期间了解到了企业实际需要的知识内容以及明确的企业需求。另外学生在岗前培训的内容也在在校期间完成了。这些都为企业节省了时间上的投入与资金上的投入。另外,由于企业已经与高职学生签订了用工协议,所以企业也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培养过程,能够及时根据艺术设计行业的形势来调整学生的培养方案,这也让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所属企业产生信任感,也增加了企业员工的稳定性,应对企业的发展变化提供了人才的保障。目前,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已经与多家企业实现了订单数的培养方案,这些企业大多数属于中小型企业,对高职学院的学生也寄予一定的期望,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高职院校引进企业具体的项目进校,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提高
高职学校应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了解艺术设计专业现状与该专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对企业生产实际的调查,在学生的教学中引入企业生产流程与模式的学习,通过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建立校方自身的实训基地,同时将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相接轨,为校企合作模式的良好进行创造有利基础。此外在建设实训基地的同时,促进专业相关项目的引进,并以该项目为课题在老师带领下让学生参与到具体项目的实际设计与制作中。这样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同时还提升了自身的职业能力,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高职院校应该明确培养目的,深入走进企业。在高职院校内建立一些工作室,确定合适的项目引进工作室进行交流沟通,促使团队合作完成,并邀请行业内专家教授进行点评;同时可以在校外联系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制定具体的实习计划,走进企业,了解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知识;鼓励学生独自创新思考,并进行学术交流。企业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实践中的第二课堂,因此企业应与高职院校加强沟通交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学生具体的实习计划。一方面,可以安排学生在相关专业带岗实习,使其成为企业单位的一分子,融入企业团队中进行实战演练;另一方面,可以考察高职学生在规定实习周期内的任务完成情况。
参考文献:
[1]赵永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困境与探索[J];成人教育;2011年08期
[2]胡蓉. 浅谈艺术设计职业技能教育[J];华章;2011年24期
[3]陈芳. 如何培养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型人才[J];艺术设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郑宣彪.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1年24期
【校企合作企业调查表】推荐阅读:
校企合作对企业的影响07-22
校企合作企业协议书11-06
校企合作企业老板讲话稿11-07
校企合作现状06-01
校企合作简报09-14
中职校企合作10-30
校企合作合作协议书11-29
1.校企合作方案07-02
校企合作调研问卷07-22
校企合作公司简介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