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校企共建研究所

2024-06-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济南大学校企共建研究所(共8篇)

济南大学校企共建研究所 篇1

济南大学-昊宇新材料研究所 济南大学-日照新材料研究所

济南大学酚醛泡沫保温材料研究开发中心 济南大学-华居建业研究所 济南大学齐银特种水泥研究所 济南大学-华海保温材料研究开发中心 济大-德森特数控技术研究所 济南大学-赛福酚醛技术研究中心 济南大学-金城医药化工研究所 济南大学-盛泰车轮工程研究所 济大-宇海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所 济大-澳华技术研究院 济南大学-魏仕照明研究所 济南大学-翔迅新材料研究所

济南大学-美国赛灵思公司FPGA联合实验室 济南大学-太平洋环保技术研究所 济大-鲁红助磨剂研究所

济南大学-同春电子商务与现货物流开放实验室 济大-涌泉砂浆研究所

济大-曲阜中联特种水泥研究所 济大-天汇水泥与混凝土外加剂研究所 济大-京华新型建材研究所

济南大学·金波化学与新能源研究所 曲阜中联—济南大学特种水泥研究所 济大-平安研究所

济大-得利混凝土技术研究所 济大-龙凤水泥研究中心 济大-泓瑞医药化工研究所 济大-霍尔斯特涂料研究中心 济南大学无铅压电薄膜与器件研究所 济南大学机电测控技术研究所 济南大学分子模拟与设计研究所 济南大学高分子功能材料研究所 济南大学振动控制研究所 济南大学摩擦学研究所 济南大学CAD/CAM研究所 济南大学液压气动技术研究所 济南大学塑性成形技术研究所 济南大学计算机图形图像研究所 济南大学制造业信息化研究所 济南大学TRIZ研究所 济大-烟台双塔食品研究所 济南大学水处理技术研究所 济南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济南大学智邦工程鉴定加固研究所 济南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 济南大学光电材料研究所 济南大学嵌入系统研究所 济南大学工程咨询研究中心 济南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所 济大-旗帜图像技术研究中心 济大-德信佳药物研究所

济南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研究所 济南大学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技术研究所 济南大学水信息研究所 济南大学水环境研究开发中心

济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工程测量研究所 济南大学水资源研究中心

济南大学水利与岩土工程研发中心 济南大学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 济南大学机器人研究所

济南大学校企共建研究所 篇2

1 校企共建企业大学的特点

1.1 高等教育的功能性

校企共建的企业大学是高等教育的延伸与发展, 具有一定的高等教育的功能。同时, 企业大学建立的目的是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出发, 为企业和高校的利益服务。因此, 校企合作创办的企业大学无论是发展定位、培养目标, 还是教学、科研、师资团队建设, 都与高等教育的功能有着很大的相似性, 在探索新知识、创新新载体、搭建新平台、提出新目标, 以及对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等许多方面, 也毫不逊色于传统的高等教育机构。

1.2 企业的功利性

企业存在的目的在于追求利润最大化, 企业大学的建立也是为了实现企业利润和利益的最大化以及持续盈利的目的, 提升公司的竞争力。企业大学的管理和建制是按企业型组织框架建立的, 以盈利或推动企业盈利为主要目标。企业大学通过培养内部人才, 获取人力资源优势, 推动企业持续的获得货币收益和社会收益, 企业大学建立的目的就在于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

1.3 平台和载体的虚拟性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 现代企业大学并不需要像传统大学一样拥有自己的教室或校园, 很多培训和教育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实现, 由此形成了虚拟校园和虚拟教学。同时, 校企共建企业大学, 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就是不能因为集中教学而影响到生产的主营业务, 因此, 很多企业大学都通过建立E-Learning学习平台和学习型组织建设来更好的兼顾学习与生产, 通过网络虚拟学院来组织教学和培训, 却也并不影响他们履行企业大学的职能。

1.4 明确的指向性

校企共建的企业大学比传统的大学具有更为明确的指向性。一是教学目标上, 以提升企业员工职业技能与技术、企业管理人才的领导力和执行力以及整合产业链资源、提升企业文化向心力为主要目标;二是教学内容上, 整个课程体系建设明确指向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三是讲师队伍的建设上, 主要由企业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和领导干部队伍、高校某一领域杰出的教授或专家以及社会上专业培训团队的职业培训师组成。

1.5 紧密的合作性

校企合作创办的企业大学本身就具有合作性, 无论是资金、师资队伍、培训体系、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建设, 还是利益、荣誉、科研成果等方面的分享, 都具有合作前提和基础。校企合作创办的企业大学是企业和高等学校战略联盟的产物, 这种合作体现在多个领域和多个层面上, 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1.6 优势的互补性

校企共建企业大学是联接企可以将高校长期累积的办学经验移植到企业大学, 成为企业大学快速发展的一条捷径;同时, 通过将企业的生产管理和企业特有的职业文化向高校输送, 使高校走出“象牙塔”、实现开放办学、完成向现代大学的华丽转身。另一方面, 企业大学的教学有着很强的灵活性、实践性和针对性, 培养的人才岗位适应能力较强;而高校的教学则具有全面性、稳定性的特点, 培养的人才根基扎实, 发展潜力大。因此, 高校可以合理借鉴企业大学的经验, 将企业要素有机融合到教育教学过程中, 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而企业大学也有赖于高校稳扎稳打的人才培养基础, 更好地实现人才的二次开发。

2 校企共建企业大学的作用

2.1 对企业发展的的促进作用

一是, 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建设。企业和高校一样, 都是人才培养的场所。但企业缺乏理论知识和教学指导, 企业培养的人才大部分是从长期的实践经验中形成的专业人才, 缺乏理论知识。校企合作共建企业大学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理论知识更好地提升企业员工的职业技能及企业管理能力, 从而提高企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促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建设, 为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打下更好的基础。

二是, 有利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建立企业大学本身就是一种高投入, 而且由于教育周期性长, 需要企业长期性进行投资。同时, 由于教育本身不能带来直接的利润, 并且从短期来看不能给企业带来明显的效益。因此, 企业与高校进行合作共建企业大学, 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办学场地、平台载体、教学设备、师资条件, 为公司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利用高校长期办学沉淀下来经验, 从而为企业更好更快地实现企业大学的办学目的节省不必要的时间和金钱的浪费。

三是, 有利于企业的文化力建设。由于企业大学本身具有教育功能, 企业可以更好的通过校企共建的企业大学进行企业文化教育、传播甚至向企业所在的产业链辐射, 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向心力, 提升企业的职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力的跨领域传播, 增加社会对企业文化的辨识度和认同感, 无形中提升企业的价值品牌。

2.2 对高校的促进作用

一是, 有利于高校开放办学。传统的高校具有封闭性, 局限在自己的领域培养人才, 一直依靠国家的投入发展教育。而通过合作可以加强与外界的联系, 也为教育发展获取更广泛的资金来源。同时, 通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接触、交流和融合, 增强老师对企业文化的了解, 增强高校跨领域的教育、科研合作, 为校园文化注入职业文化的色彩与精髓, 增强高校文化的活力。

二是, 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由于高校的封闭性, 以及教学理念的差异, 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眼高手低, 缺乏实践经验, 出现了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而通过校企共建企业大学这种更深层次的校企合作, 可以更好的利用企业的实践经验, 紧随企业发展的脚步、密切关注科技发展前沿、及时调整课程及学科建设, 从而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 有利于提高高校竞争力。目前, 企业大学正在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一种重要的新生力量, 在推动高等教育、终身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系统创新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高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以整合企业优势资源, 借助企业的品牌形象、宣传载体、沟通媒介提升高校的知名度以及人才培养水平, 从而更好地提升高校的实力与活力, 使高校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3 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校企共建企业大学目前在国内还为数不多, 但由于这种教育形式的创新性, 整合了两个系统的优势资源, 实现了两种产业甚至是产业链的融合互通, 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提升了更高的平台和发展空间。同时, 校企共建企业大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平台与载体, 创新了教育的理念和形式, 为高等教育、终身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系统注入了新鲜血液, 必将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梁林梅, 桑新民.当代企业大学兴起的解读与启示[J].教育研究, 2012, 9.

[2]朱景忠.校企合作创办企业大学的模式选择与构建研究[D].湘潭大学, 2010.

[3]杜庆波.企业大学—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的新途径[J].教育探索, 2008, 7.

济南大学校企共建研究所 篇3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已经难以适应高职教育为产业一线培养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要,因此寻找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本文以无锡科院物流管理专业与无锡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合作新模式为例,进行了校企共建企业大学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企业大学 共建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25-02

一、引言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支撑,但同时也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短板”所在。目前高职院校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一般是指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采用传统教学加企业顶岗实习的模式,以实现所谓的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距离教育部提出的“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增强办学活力”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难以适应高职教育为产业一线培养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要。而基于校企共建企业大学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可以使学校和企业在合作中找到更多的契合点,从而形成稳定的长期的合作关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真正实现校企共融共荣。

二、校企共建企业大学的作用

1.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建设

校企合作共建企业大学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理论知识更好地提升企业员工的职业技能及企业管理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促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建设,为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打下更好的基础。

2.有利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企业与高校进行合作共建企业大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办学场地、平台载体、教学设备、师资条件,为公司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利用高校长期办学沉淀下来经验,从而为企业更好更快地实现企业大学的办学目的节省不必要的时间和金钱的浪费。

3.有利于企业的文化力建设

企业可以更好的通过校企共建的企业大学进行企业文化教育、传播甚至向企业所在的产业链辐射,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向心力,提升企业的职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力的跨领域传播,增加社会对企业文化的辨识度和认同感,无形中提升企业的价值品牌。

4.有利于高职院校开放办学

通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接触、交流和融合,增强老师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增强高校跨领域的教育、科研合作,为校园文化注入职业文化的色彩与精髓,增强高校文化的活力。

5.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可以更好的利用企业的实践经验,紧随企业发展的脚步、密切关注科技发展前沿、及时调整课程及学科建设,从而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6.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竞争力

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以整合企业优势资源,借助企业的品牌形象、宣传载体、沟通媒介提升高校的知名度以及人才培养水平,从而更好地提升高职院校的实力与活力,使之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基于校企共建企业大学新合作模式的构建

1.成立联合管理委员会

校企双方经商谈后达成共建协议,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义务,规范双方的行为,并设立联合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企业大学的日常合作事项。联合管理委员会由各自领导、各部门相关负责人组成。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校企双方确定项目负责人及办公室成员,主要负责协调企业大学各项目的运行及维护;企业管理骨干和技术骨干、学校专业或优秀教师负责教学培训、科研开发等事宜。

2.明确合作原则

(1)校企紧密合作:坚持校企合作双方互惠互利、义务分担、共同建设、共同发展。要最大限度地资源挖掘与共享,并努力增强学校在合作中为企业、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2)产教深度融合:要坚持校企合作双方共同参与教学、实践、科研活动。企业大学的建设要双方共同参与,使之有利于加强学校的专业教学、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利于教学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

3.确立合作内容

(1)人才培训:包括对企业员工、行业职业资格等开展的各类技术技能培训、社会行业培训以及紧缺人才的培训;

(2)学历教育:为企业员工单独成立学历教育提升班,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

(3)学生培养:双方一起制定培养目标并共同参与培养学生,尤其加强实践教学、企业文化的培养;

(4)创新项目:共建实训室或课题项目,开展技术研发项目。

四、校企共建企业大学实践分析

现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与无锡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共建企业大学为例来探索共建的具体操作方法。

随着近年来电子商务和物流行业逐步的深入和发展,物流行业对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企业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更高专业能力,同样对各院校人才培养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据此形势和现状,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与无锡顺丰速运有限公司进行全面合作,共建企业大学,通过校企产教深度融合,为企业、学校和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同时满足无锡顺丰对技术、管理提升的需求,推动企业转型与发展;学院也通过建设企业大学进一步创新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1.搭建组织架构,强化组织保障

企业大学的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联合管理委员会由校企双方领导组成,主要负责企业大学的顶层设计、重大决策和发展规划;综合办公室主要负责校企合作项目的协调、联络和沟通反馈;各个职能部门实行联络员制度,根据校企需要和产学研合作项目需要,落实校企合作计划和组织项目实施。联合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每学期不少于1次;如遇突发情况,联合管理委员会应及时沟通、采用不定期会议商谈解决;每次商谈结果均应以会议纪要的形式予以确认、备忘。

图1 企业大学组织结构

2.校企产教深度融合,创新职业教育培养

(1)形成以“现代学徒制”为核心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

按学生自愿报名的原则设立“顺丰冠名班”,校企双方根据物流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共同组织教学,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顺丰班”学生毕业后由无锡顺丰优先录用就业。同时无锡顺丰为“顺丰班”内优秀学生提供“顺丰奖学金”,以激励其自身更好的提升与发展。

(2)校企共同开设职工培训班

根据企业员工的需要,校企共同开设职工培训班(包括学历教育培训班、专技人员培训班、特殊行业或工种培训班等),推动成教与职教互相促进。

(3)校企联合举办专业知识技能竞赛

校企双方通过定期联合举办“员工业务知识、技能比武”大赛,检验教学的实践性环节,共同促进实践教学的进一步深化,使学生体验企业的业务操作规范、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校企共同开发特色课程

按照企业相关技术性岗位的需求,共同开发特色课程(快递实务等),使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确保学生培养规格与企业人才需求标准“零”距离对接。

(5)教师培训、讲师互聘

无锡科院每年定期派遣一定数量的专业骨干教师到无锡顺丰挂职锻炼,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双师”队伍;无锡科院聘请无锡顺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为校方的兼职教师,承担部分专业的实验实训课程、学生技能鉴定、技能竞赛辅导等工作。

(6)校企共同成立科研团队

校企双方通过共建科研团队,围绕企业的科技问题,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风险共担,进行科技攻关和集成创新,承接科技项目研究,培养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和产生显著科研成果。

(7)校企全面开展各项文化建设活动

校企双方通过定期走访、座谈等形式,加深对彼此经营理念、校企文化的理解;通过开展企业讲座、职业指导、文化体育、党建等活动,加深沟通,强化合作,增进友谊。

五、总结

通过校企共建企业大学的合作新模式,充分整合了双方资源,使学校和企业在合作中找到更多的契合点,从而形成稳定的长期的合作关系,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真正实现了校企共融共荣。

参考文献:

[1]徐胤莉,王红梅.企业大学: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纵深化发展的桥梁[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0,(6):158.

[2]王洪乔,胡颖蔓.校企共建企业大学的特点及作用研究[J].科技视界,2013,(9):51.

[3]刘建平,张珂伟.高职院校创新办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路径—构建企业大学[J].轻工科技,2013,(11):182.

校企共建合作协议 篇4

甲 方: 乙 方:

签署日期:二零壹伍年 月 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双方本着自愿平等、合作共赢、诚实信用的原则,就(专业或方向)共建事宜,签订本协议。

一、合作背景

甲方作为颇具实力的高等院校每年为社会培养大量人才。乙方着力于科技人才培养、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和大学生实习就业服务。适应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统筹学科专业规划,巩固基础学科,加强国家急需的应用学科建设,积极培育、发展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从实际出发,探索多种形式办学,开展公办学校联合办学、委托管理等试验,提高办学水平。双方在专业建设方面进行校企合作,不断增强专业办学实力,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就业服务。

二、合作内容

甲乙双方进行校企合作,将乙方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实训、就业推荐服务等人才培养体系引入学校,合作内容包括专业建设、师资派遣、师资培训、教学实施、课程实训、项目实训及就业推荐服务等工作。

本次合作从 年级至 年级共 届学生,每届合作的学生单专业人数不低于 人。

三、合作期限

本协议首次合作有效期为 年 届学生,自本协议签署之日起计算,以最后一方所签署的日期为准。期限届满后,双方无异议,经甲乙双方共同书面确认后,该协议可延长五年。

四、运营机制

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致力于推进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顶岗实习、实习就业、实训基地建设、订单式培养,产品开发、技术咨询、项目申报等方面的全面合作;创新办学模式、探索产学一体化的校企合作平台。通过定期会议、参观考察、高层会商的方式,加强委员单位间的联系,增进相互了解。

五、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甲方负责提供共建专业相关的教学场地设施、学生住宿及办公场地,需要更换办学、学生住宿及办公场地时,不得另外增加乙方的任何费用。

2、共建专业的设置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确定,培养方案由双方协商提出,学院报批后实施。培养方案要求支持学生创新活动和教育改革、全面贴近市场需求。共建专业由甲方负责向上级主管教育部门进行申报,乙方有义务协助申报。

3、甲方有权对乙方的教学及实训计划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协商确定适合本校的教学计划。甲方有权对合作专业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并有权要求乙方针对所出现的教学质量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4、甲方负责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并为教学班级配备专职辅导员,负责在校期间的学生教育、教学、安全等管理工作并定期通报给乙方。

5、甲方负责就合作专业招生实施前,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政策文件,将合作专业情况在招生目录及学校网站上进行公示说明和宣传。

6、按照批准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安排,甲方将提供师资力量负责基础及公共课程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甲方根据教学计划需求指派共建专业相关师资参加乙方组织的师资培训班,经培训合格的教师方可参与共建专业相关课程教学工作。

7、学生修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由甲方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高等毕业证书,并按教育部统一规定办理证书电子注册。甲方负责办理有关就业手续,乙方全面配合甲方完成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就业咨询辅导和专业对口的优质就业。

8、甲方负责在新生报到后15个工作日内向乙方提供学生资料,方便乙方教学资源的配备和教学计划的实施。

(二)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乙方协助甲方的招生宣传工作,包括招生宣传方案的策划、乙方招生渠道资源的使用、双方招生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专业宣传资料素材的提供、招生宣传活动的共同组织实施等。

2、在甲方统筹管理下,乙方协助甲方共建专业的招生工作,并承担协助招生产生的相关费用;乙方在招生宣传过程中不得进行任何有损甲方社会声誉的行为,不得进行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宣传。

3、乙方对双方校企合作项目进行市场宣传推广,包括并不限于在乙方网站上对甲方进行品牌推广。

4、新生入学后,乙方负责与本专业学生签订就业推荐协议,学生正式毕业且取得学历证书后,乙方负责提供就业服务,并保证提供不少于2次安排学生到对口企业及岗位就业的机

会。

5、乙方提供合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体系、教学计划表、教纲、考纲、合作专业实训方案等相关教学资源、并负责合作专业核心课程的师资培养及企业级师资外派。

6、乙方按照批准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安排,提供企业级师资参与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和参与指导学生(包括论文、实践、创新活动等)。

7、乙方按照甲方校园学生管理相关规定协助甲方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和管理、学生公寓管理、学生奖励处分、学生相关活动的组织,以及学生奖、贷、勤、助等的评定等一切与学生管理相关的工作。

8、乙方负责对甲方在教学、就业服务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并提出整改措施。

9、乙方负责将企业真实案例及真实项目导入学生教学过程,并根据共建专业在校生规模及教学需求,与甲方协商建立校内实验室。

10、乙方负责学生实训阶段的管理工作,建立学生管理档案,包括毕业实习考核登记表、毕业实训报告、毕业生登记表等等。学生毕业前,由乙方整理后移交甲方。

11、乙方根据教学计划需求组织实施共建专业相关师资培训。

12、乙方负责本专业学生在最后一学年的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住宿费、交通费、伙食费由学生自理,实训期间学生管理由乙方负责、甲方协助,乙方为甲方带队老师免费提供住宿。

13、如“共建专业”招生学生人数少于30人,未能达到开班人数,在保证双方及学生权益的基础上,甲乙双方另行商议解决方案。

14、乙方保证学生在毕业后、符合条件的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率不低于90%。毕业第一年平均薪津不低于5000元/月。

六、违约责任

甲乙双方均应按照本协议约定履行义务,一方未履行义务或者履行义务不符合本协议约定的,视为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违约方应向对方赔偿全部的直接和间接损失。

七、争议的解决

1、依据本协议,双方确定为项目合作关系,双方中任何一方对另一方的商业行为、法律行为及经营损失不承担连带责任。

2、在双方的合作办学过程中,如出现任何教学质量或其它合作问题,双方应及时协商解决。若任何一方的行为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国家相关政策,违反商业道德和社会公共道德,故意或过失造成对对方利益损害时,另一方有权提前终止或解除本协议。

3、本协议之变更须经双方同意并采取书面形式备案。变更或终止本协议时须提前一个月向另一方发出书面通知。协议终止时,对于仍然在校的学生,本协议以及补充协议的各条款所规定的双方责任依然有效直至双方完成对上述学生的各项服务(学生在不违反甲方有关规定的情况下正常获得毕业证书)。

4、因履行本协议而发生的争议,双方应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向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八、其他

1、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另行签署书面补充协议、合作方案,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本协议一式肆份,甲、乙双方各执贰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 代表签字: 代表签字:

技工院校校企文化共建探索实践 篇5

随着社会对技能型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技工院校的发展已经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变,而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是提升技工院校发展内涵的核心力量,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必然存在着碰撞和交融,技工院校要充分有效地利用校企合作的通道,一方面将企业文化融合到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建设面向企业、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为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就业作好充分的职前文化储备,另一方面也要搭建平台实现校企文化互融共建,以校园文化提挈并丰富、活跃企业文化,互动共促,使企业文化得到优化和完善,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校企双方社会影响力,实现社会获益、校企共赢。

一、校企实现深层次合作必须以校企文化互渗为支撑

在校企合作的办学大背景下,技工院校与企业的结合度越来越高,校企合作不断走向纵深领域,校企文化在多方位、多层面展开融合自然就成为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从校企合作的构成主体上看,企业和技工院校分别具有不同的文化特性,两个主体的思想交流和行为选择就必然内含着彼此文化因素的交流和判断,因此,校企合作的递进过程就是企业文化与技工院校校园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动态过程。从整体上推进校企合作,需要将技工院校校园文化置于校企合作战略的高度加以建设,将具有专业特色的主打专业以系部为单位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各

个层面,借鉴和吸纳企业优秀的价值观、经营理念,把各行业和企业的优秀文化理念和精髓融合到校园文化之中,使学校精神与企业精神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并通过校企合作的动态平台丰富技工院校校园文化的内容体系。

作为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校企合作的形成和运行都需要基于一定的环境条件,而这些环境条件都渗透和表现为一定的技工院校校园文化特性,其有效运作也离不开技工教育校园文化的支撑。

二、技工院校课程教育企业化,开展企业通用职业素质培养 首先,技工院校管理和教师队伍校企文化理念的培养。管理者和教师队伍的观念和具体行为,是最好的和直接的环境,对技能人才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管理者和整个教师队伍重视校企文化建设,并付诸在具体行动中,才能使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落到实处,并通过适当的多层次的科学评价体系作为保障和促进手段,全方位推进技工院校的企业文化教育渗透到方方面面,真正培养出社会认可的、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

其次,技工院校的技能、素质培养要以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核心职业素质要求为出发点,从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理念两部分对学生通用职业素质进行培养,把企业文化贯穿校园文化教育全过程,技能与文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校企文化建设要注重行为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校企行为文化是学校、企业合作过程中为规范学生行为而设立的各项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它所反映出来的是校企文化的底蕴;校企精神文化是校企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校企文化的内

核和灵魂。只有学校和企业共同营造整体和谐发展的校企文化氛围,才能成功建设和谐校企文化。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努力实现校企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校企人才资源、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共同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形成校企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

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中,技工院校要充分分析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路径,把文化基础课教学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结合起来,借鉴和吸纳优秀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战略目标、经营理念等,把创新意识、诚信观念、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服务理念以及敬业创业精神渗透到学校的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等核心理念中,使学校精神与企业精神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沟通与合作、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职业理念等能力。

在培养过程中,要引入企业的人才评定标准,引导学生了解职业角色的内涵,并对比分析在校生预定的职业角色,规划相应的职业发展路径;组织专门教改团队按照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开展基础课、德育课的一体化教学改革,结合学生一日生活常规和企业员工职业活动,在基础教育、养成教育中体现企业工作生产特点,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教育;通过企业调研、企业专家座谈会等形式,转变文化基础课教师的教育理念,使教师深入理解通用职业素质的内涵,掌握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建立通用职业素质的课题体系,并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做好学习任务设计、工作页编写等课程开发工作;改进学生评价模式,建设职业素质评估、能力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训练系统,展开有针对性的心理能力训练,提高学生压力应对和情绪自控能力,维持较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技工院校学生管理企业化,构建准员工教育体系

技工院校的学生管理文化要以校企合作为抓手,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以满足企业、社会对技能人才要求为根本,通过课堂内外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从学生角色到职业员工角色的转换,实现零距离对接。

在技能教育管理方面,以企业用工需求改革高技能教学、行为规范教育、职业素养培养,建立和完善准员工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生技能水平适应企业需求,具有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在约束和激励机制方面,在职业指导课程、校内模拟生产、顶岗实习中大幅加入企业管理文化,在保持班级特征的基础上借鉴和模仿企业管理模式,以行为训练为切入点,以企业的组织形式和动作方式为载体,将班级组织模拟企业化管理,探索推行企业“6S”管理模式,按照企业生产劳动制度制定班级纪律;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文化建设,以学生活动和系部、班级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阵地,将企业管理制度、生产管理规范、劳动纪律法规引入教室、宿舍,通过板报、网站、校刊、主题班会等形式将企业管理理念渗透至学生管理的各个方面,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

四、借助校园文化优势,搭建交流平台,有效实现校企文化共建 技工院校要借助自身的文化元素和文化建设的优势,不断扩展文化发展的基础链条和辐射能力,积极组建艺术团队、体育竞技队、技

能竞赛队,进入企业开展文化演出,企业冠名开展大型的校企联办体育赛事,校企开展技能对抗赛等,与企业联手打造文化建设平台和技能交流平台,增强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活跃企业文化活动,营造双向和谐的文化氛围;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共同开展一些科技文化活动,推动行业、企业的技能学习氛围,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参与高端技能培训热情。同时,与企业联手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参与、承办各级各类文化经济传播活动,参与多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以企业和学校发展成果回馈社会,共同传达对社会文化事业的关注和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扩大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技工院校校园文化的鲜明个性和独特功能决定了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趋势和路径。校企文化互融共建是技工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并走向深度融合的体现,也是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技工院校要充分依靠经济社会中各种优质资源,如企业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行业政策和行业特色文化等,并把这些优秀文化予以整合和提炼,促进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为技工院校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促进招生就业等良性循环,从而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严俊杰,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济南大学校企共建研究所 篇6

甲方: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乙方)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无线通信外围设备专业厂商,由于公司规模迅速发展壮大,对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需求逐渐增加。为了做好人才培养和储备工作,京信通信将扩大与正规高等职业学校的合作,共同培养既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高操作技能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为了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校企资源的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同时也促进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交流,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愿携手在生产教学两方面进行全面合作。现就有关合作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同意作为乙方挂牌的实践教学基地,每年接收乙方学生来公司实践学习(具体人数及实习时间由双方协商确定)。甲方根据生产情况定出实践学习时间安排及学生实习工作岗位。在实习前两星期甲乙双方应互相通知有关安排。

二、甲方为乙方实习学生提供实际操作过程的实践内容。实习实训过程包括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等形式。甲方接收乙方学生的实习安排参照《关于贵校安排毕业班学生至京信通信公司实习及工作事宜》。

三、实习期间,乙方学生应遵守甲方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甲方的安排,积极参加生产实践;乙方可派出带队老师,配合甲方对学生的实习工作和日常生活进行管理。实习结束后,甲方将对乙方学生进行考核鉴定,并将有关材料移交乙方有关部门。

四、乙方师生的交通费用由乙方负责,甲方负责实习学生的住宿。乙方学生在甲方实习期间应遵守甲方规章制度和车间作息时间,同时享受与公司正式员工一样的住宿及用餐待遇。

五、乙方应做好学生实习前的动员和指导,必须为所有实习学生购买商业意外保险,并提供相应证明给甲方,乙方需承担乙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发生的意外伤害等安全责任。

六、实习期间由甲方按实习岗位支付学生实习补贴,具体标准由甲方另行拟定。

七、甲方在经公司管理部门同意的情况下,可派出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作为乙方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甲方向乙方提供本企业职业岗位特征描述,各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等级,对乙方专业建设出谋划策,甲方支持乙方的教学改革,不定期参加乙方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制定及专业课程的业务问题探讨,提供最新技术动态和人才需求动向等。

八、甲、乙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甲方选择乙方作为普通员工的培训基地,乙方根据甲方需求提供培训教师;乙方聘用甲方技术管理人员为校外专家或专业兼职教师,并由乙方人事部门给予颁发聘书。

九、本协议一式两份,由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十、本协议有效期2年。

甲方: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乙方: 山西大学工程学院

(盖章)(盖章)

代表人:(签字)代表人:(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以下空白)

甲方:北京百科融创教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乙方)

北京百科融创教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教学仪器设备专业厂商,由于公司规模迅速发展壮大,对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需求逐渐增加。为了做好人才培养和储备工作,北京百科融创教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将扩大与正规高等职业学校的合作,共同培养既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高操作技能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为了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校企资源的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同时也促进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交流,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愿携手在生产教学两方面进行全面合作。现就有关合作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同意作为乙方挂牌的实践教学基地,每年接收乙方学生来公司实践学习(具体人数及实习时间由双方协商确定)。甲方根据生产情况定出实践学习时间安排及学生实习工作岗位。在实习前两星期甲乙双方应互相通知有关安排。

二、甲方为乙方实习学生提供实际操作过程的实践内容。实习实训过程包括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等形式。甲方接收乙方学生的实习安排参照《关于贵校安排毕业班学生至北京百科融创教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实习及工作事宜》。

三、实习期间,乙方学生应遵守甲方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甲方的安排,积极参加生产实践;乙方可派出带队老师,配合甲方对学生的实习工作和日常生活进行管理。实习结束后,甲方将对乙方学生进行考核鉴定,并将有关材料移交乙方有关部门。

四、乙方师生的交通费用由乙方负责,甲方负责实习学生的住宿。乙方学生在甲方实习期间应遵守甲方规章制度和作息时间,同时享受与公司正式员工一样的住宿及用餐待遇。

五、乙方应做好学生实习前的动员和指导,必须为所有实习学生购买商业意外保险,并提供相应证明给甲方,乙方需承担乙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发生的意外伤害等安全责任。

六、实习期间由甲方按实习岗位支付学生实习补贴,具体标准由甲方另行拟定。

七、甲方在经公司管理部门同意的情况下,可派出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作为乙方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甲方向乙方提供本企业职业岗位特征描述,各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等级,对乙方专业建设出谋划策,甲方支持乙方的教学改革,不定期参加乙方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制定及专业课程的业务问题探讨,提供最新技术动态和人才需求动向等。

八、甲、乙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甲方选择乙方作为普通员工的培训基地,乙方根据甲方需求提供培训教师;乙方聘用甲方技术管理人员为校外专家或专业兼职教师,并由乙方人事部门给予颁发聘书。

九、本协议一式两份,由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十、本协议有效期2年。

甲方:北京百科融创教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乙方:山西大学工程学院(盖章)(盖章)

代表人:(签字)代表人:(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以下空白)

甲方:山西顺达胜业通信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乙方)

山西顺达胜业通信工程有限公司是通信技术服务商,由于公司规模迅速发展壮大,对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需求逐渐增加。为了做好人才培养和储备工作,山西顺达胜业通信工程有限公司将扩大与正规高等职业学校的合作,共同培养既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高操作技能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为了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校企资源的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同时也促进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交流,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愿携手在生产教学两方面进行全面合作。现就有关合作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同意作为乙方挂牌的实践教学基地,每年接收乙方学生来公司实践学习(具体人数及实习时间由双方协商确定)。甲方根据生产情况定出实践学习时间安排及学生实习工作岗位。在实习前两星期甲乙双方应互相通知有关安排。

二、甲方为乙方实习学生提供实际操作过程的实践内容。实习实训过程包括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等形式。甲方接收乙方学生的实习安排参照《关于贵校安排毕业班学生至山西顺达胜业通信工程有限公司实习及工作事宜》。

三、实习期间,乙方学生应遵守甲方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甲方的安排,积极参加生产实践;乙方可派出带队老师,配合甲方对学生的实习工作和日常生活进行管理。实习结束后,甲方将对乙方学生进行考核鉴定,并将有关材料移交乙方有关部门。

四、乙方师生的交通费用由乙方负责,甲方负责实习学生的住宿。乙方学生在甲方实习期间应遵守甲方规章制度和作息时间,同时享受与公司正式员工一样的住宿及用餐待遇。

五、乙方应做好学生实习前的动员和指导,必须为所有实习学生购买商业意外保险,并提供相应证明给甲方,乙方需承担乙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发生的意外伤害等安全责任。

六、实习期间由甲方按实习岗位支付学生实习补贴,具体标准由甲方另行拟定。

七、甲方在经公司管理部门同意的情况下,可派出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作为乙方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甲方向乙方提供本企业职业岗位特征描述,各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等级,对乙方专业建设出谋划策,甲方支持乙方的教学改革,不定期参加乙方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制定及专业课程的业务问题探讨,提供最新技术动态和人才需求动向等。

八、甲、乙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甲方选择乙方作为普通员工的培训基地,乙方根据甲方需求提供培训教师;乙方聘用甲方技术管理人员为校外专家或专业兼职教师,并由乙方人事部门给予颁发聘书。

九、本协议一式两份,由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十、本协议有效期5年。

甲方:山西顺达胜业通信工程有限公司乙方: 山西大学工程学院

(盖章)(盖章)

代表人:(签字)代表人:(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济南大学校企共建研究所 篇7

一、研究背景

利用课外时间, 为学生创设各类社团, 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 培养学生自信心、责任感、耐挫力、守规则、团队合作、人际关系等积极品格, 是提升电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珠海广播电视大学社团发展迅速, 已经形成了近70个学生社团, 涉及社会实践、文娱体育、公益服务、兴趣爱好、专业技能等类型。

由于电大社团是在校大学生自愿组成的非正式组织, 具有自发性、松散性、自主性和灵活性等特征, 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社团管理机制不健全、社团活动频次过高、社团运作资源紧张、社团可持续发展性弱等问题。

以我校社团为例, 创建之初, 目的在于学生能够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 将所学的技能得以应用。建社初期, 学生热情较高, 对软件的学习也十分积极, 但随着时间推移, 专业社团的常规活动只是成为了教学课堂的延伸。如果仅仅是拓展专业知识, 专业技能类学生社团很容易陷入教学的常规程序, 最终落得平淡无趣。社团初期成员较多, 但由于社团目标并不明确, 任务缺乏真实感, 不能与现实社会接轨, 成员流失率较高。

借鉴其他各类高校经验, 恰逢企业合作契机, 产生了校企共建社团的想法, 将学生与真实的企业建立连接。与企业合作, 共建社团, 以公司的流程化工作作为学生的基本学习状态, 成立技术工作室, 承接社会公司或企业等领域的电子杂志制作等业务, 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活力和热情, 让学生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充分挖掘学生的职业技能、执行力和领导力,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品格, 使其具备信息化社会的生存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作为专业技能类社团, 电子社应该成为“准职业人”职业准备期的一个很好的实践载体。结合电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我们将总体目标定位为:工作室成员能够按时按质完成企业工作任务, 达到企业用工标准, 在不断实践和经验总结中, 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通过企业工作团队开展的职业素养培训, 以及校内常规专业技术训练, 承接社会企业电子杂志制作、海报设计、公微运营等工作, 不断提升信息素养, 成为合格的“准职业人”。

二、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外延阐释

百度百科指出, 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1]。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 包括基本学习技能 (指读、写、算) 、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信息素养是其中一个方面, 它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

1990年美国的Mike Eisenberg博士和BobBerkowitz博士共同创立了一个旨在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基于批判性思维的信息问题解决系统方案——Big6模型 (如图1) , 包括6个步骤, 分别是定义任务——搜寻策略——获取信息——利用信息整合信息——评价信息。该模型按照一个完整的信息行为过程或信息问题的解决过程来展开, 能够完整地涵盖信息素养所涉及的能力要素[2]。我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提出, 学生信息素养应该表现在:具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流畅地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际问题的能力;遵守道德与法律法规, 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3]。

结合电大的学生特点, 我们将学生的信息素养归纳为如图1所示的6个能力要素:信息需求定义能力 , 信息检索能力 , 信息获取能力 , 信息使用能力 , 信息整合能力 , 信息评价及处理能力。一方面, 信息化教学环境对于信息素养的培养具有强大的支持作用, 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获取和整合信息;另一方面, 信息化环境也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及网络知识, 才能更好地运用计算机来获取、使用和评价信息。

根据以上对信息素养要素的分析, 结合社团活动的特点, 我们认为, 社团活动应该循序渐进, 通过专业技能培训、职业素养培训、校企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技能培训增强学生的计算机使用技能, 提升学生的通识信息素养;通过职业素养课程培训增强学生信息表达和交流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各类活动增强学生的信息评价与处理能力。

以该三步曲 (如表1) 为建社核心, 电子社与珠海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商讨, 确认了社团以企业化形式运营的管理方法及以实际企业项目任务引领技能学习和习惯养成。

三、校企共建社团的实践研究

1.术业有专攻:专业技能培训

专业技术是进入职场的基本条件, 因此, 在培养信息素养之旅中, 专业技术学习是第一要务。考虑到成人职业教育的对象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 课堂上采用师生互动、案例引入、逐步分析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实践和讲解为主, 以案例和疑问切入, 由学生自己提问, 自己尝试方法, 同学互助, 教师起引导和小结作用。比如电子社, 重点讲解计算机方向各种专业技术, 包括电子杂志软件iebook、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音频处理软件goldwave、视频处理软件corel videostudio。除此之外, 还邀请了其他社团指导教师和社团成员给我们讲解了摄影技术、杂志排版等, 不仅促进了社团间的合作交流, 让学生们了解到要达到技术精湛, 更需要与艺术相结合, 长期熏陶, 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

2.表达有分寸:高效自治有方法

每周安排公司团队给社团成员进行职业道德相关培训。上课内容提前一周准备, 与社团老师共同商讨, 针对学生特点进行调整。培训以学生为主体, 讲师激励学生勇于突破自我, 站在讲台前, 大方面对观众, 自如表达自己关于培训主题的观点与感受。每一场讲座也均由学生负责统筹和安排, 主要内容包括:时间管理、精准表达、有效沟通、演讲主持、网络办公、面试技巧等。让学生明白哪怕是一分钟自我介绍也有很多学问, 它是自己的第一张名片;让学生做好时间管理, 养成良好的工作规范和习惯;明确了专人专岗的重要性, 要善于获取有利资源, 及时请求帮助, 提升工作效率。

3.实践出真知:信息素养提升的最佳途径

(1) 严格时间管理, 培养信息表达意识。社团采用企业化运营和管理方式, 成员都要学习如何做好时间管理, 按计划开展学习和工作。社团建立了专门的成员沟通平台, 早上8:30登录平台用自己的感受或者好句子的形式问候早安, “打卡上班”。晚上21:00左右总结自己的学习感悟, “打卡下班”。这是在建立学生信息表达意识, 及时表扬能够做到的同学, 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逐渐让学生们习惯这样的群体工作规范。

(2) 专人专岗, 准确沟通, 及时处理。社团成立之初, 各类会议及活动都提前招募现场工作岗位, 让每位成员都提前做好硬件、软件和场地准备。每场活动前, 由指导教师和公司团队讨论确定活动主题和地点, 学生负责拟写宣传通知, 所有宣传通知均应在骨干成员群中由教师确认后再发布至新成员群。然后由专人负责招募活动工作岗位, 做好活动前期准备, 活动现场准备 (电脑、投影仪、麦克风、会议PPT、现场音乐、签到表) 等, 活动现场主要岗位有:统筹、摄影、主持、签到、速记员、音乐播放等。活动结束后由学生负责资料信息存档, 每位成员在平台发布小结。由负责总结的成员整理并完成该次活动总结后, 发布至平台交流共享。

通过团队合作筹划活动现场以及参与现场各个技术岗位, 学生体验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在活动过程中, 学生的工作岗位涉及到信息素养培养的各个环节, 如主持人岗位, 首先要准确定义信息需求 (今天主讲人、主题是什么?如何抓住听众的关注点?) , 提前做好信息搜索, 然后是准确的信息表达、信息处理能力, 最后在主持环节, 需要根据现场的情况进行及时的信息评价和表达。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工作流程, 每个学生都需要不断实践才能提升工作效率。

(3) 真实接单, 信息素养的挑战。除常规培训活动外, 社团的重要任务是完成企业接单。比如电子社, 目前主要完成的订单类型是:电子杂志制作、公众微信运营、logo设计、海报制作、公司网站。这项工作初次涉及, 在安排人员和完善接单流程方面经验浅薄, 本学期的企业接单任务完成情况不尽如人意, 但是学生通过这些任务制作, 不仅能够巩固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 而且学生懂得了怎样才是真正的团队合作, 按流程完成工作, 及时有效沟通, 信息同步。完成任务的关键点是时效性, 个人业绩在团队目标前不值一提, 在客户规定时间范围内完成任务是第一位。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 真实体会到:信息需求准确定义是完成工作的基础, 信息有效传达是提升效率的关键, 明确了执行力的重要性, 没有效率, 工作即便完成了也没有任何意义。

四、社团建设的初步成效

经过近3个月的工作模式实践, 每次活动都有新收获和感悟, 每个任务完成后也都有喜悦和教训, 我们在不断前进。以电子社为例, 接下来本文从主观分析和客观数据两个角度对该社团的收获进行梳理。

1.主观分析

(1) 技术力量的增强。社团通过培训活动和招新活动, 由最初15位成员, 最高人数达100位。

(2) 良好的信息表达习惯。一个社团要能够正常运转, 需要有合适的信息发布和沟通渠道。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社团骨干成员需要做到以下事项:每天按时在群里发布正能量, 分析工作心得, 积极解决其他同学提出的活动, 准时参加活动, 按时提交任务作品。每当有新任务时, 学生能够勇于承担任务, 主动要求做负责人, 建立讨论组, 进行各种技术讨论沟通, 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氛围。整个讨论过程既是信息互通的过程, 也是信息评价和处理的过程 (如图2) 。

(3) 拓展学生的信息技能知识。在培训活动中, 发布宣传通知、设计海报、logo等需要用到学生学习的Photoshop等软件知识。同时, 经过整个学期专业培训后, 学生能够较好地运用电子杂志软件iebook制作软件, 完成企业工作单。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以提升, 面对今后的就业信心十足。

(4) 增强学生信息表达能力。每周培训活动, 都会要求学生两个人面对面先进行沟通, 互相记录, 然后限定名额上台主动表达和分享感受。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准确定义和表达信息, 最重要的是学生们勇于表达、乐于表达、准确表达、让听众第一时间把握关键信息。

2.客观数据总结

2013年7月, 通过问卷星平台向电子社的成员发放了社团工作模式问卷调查, 共50位成员提交了问卷, 有效问卷50份。问卷从学生活动参与频度、活动关注度、技术使用度、担任岗位及收获等方面展开调查。

(1) 活动参与度 (如图3) 。本学期共展开活动18次, 由于随场招新, 新老交替, 每次参与人数都在变化。参加9次活动以上的同学占47%, 其中活动参与度也随学期前期、中期和后期发生变化。活动初期, 社团目标还不大清晰, 参与人数较少, 到中期, 工作室队伍逐渐增多, 参与人数也较多。随着12级实习生流失, 参与活动人数再次降低。我们需要根据这一规律做好活动安排和调整。

(2) 信息关注度 (如图4) 。从学生活动关注度来看, 76% 的同学每天都看群信息, 并且会参与讨论。学生在该群中的活跃度较高, 对社团活动开展和后续发展表示关注。

(3) 提升信息素养的岗位分析 (如图5、6) 。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社团设立各个工作岗位由学生来承担。其中电子杂志、图片处理是两个重要技术项目, 此外摄影、宣传、主持等岗位对学生的个人素养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社团每位成员都有自己的固定角色和任务, 随着学生的信息素养不断提升, 能够独立解决遇到的问题, 教师的角色已经逐渐退到幕后。

(4) 专业技能使用。社团大部分工作岗位都要求学生使用软件技能才能完成。如主持人制作演示文稿 (Powerpoint) , 宣传、会议记录制作word文档、电子杂志软件制作 (iebook) 、图片处理 (Photoshop、美图秀秀) 等。从问卷数据可以看出 (如图7) , 53%的学生经常会运用并且自学软件技术, 100% 的同学都使用并自学过专业软件。在QQ群中, 也时常见到学生们讨论技术问题, 商讨策略方法。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学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计算机技能, 才能更好地完成企业任务。

(5) 信息素养提升调查。图8表明, 58% 的学生认为社团活动对自己的信息素养提升非常有帮助, 42% 的学生认为促进程度一般。这表明在社团活动的设计上还需完善, 在信息评价、信息处理等方面还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从图9可以看出, 学生的自信心、人际交往、学习习惯等方面进步最大, 专业软件技能和工作热情两方面次之, 还有两位同学表示自己思考问题更全面, 讲台面前表达更自如。这表明目前的课程培训在信息表达能力的进步最为明显。

6.学生们的宝贵建议

学生们在活动中经常会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 (如图10) , 这对社团发展非常重要。这次问卷也征求了学生的意见, 很多同学都积极发言, 我们将根据这些建议对课程内容做好调整。学生们认为还需要拓展户外活动、拓展专业软件范围, 做好培训总结等。

五、小结与展望

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实践和积累, 已初步形成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核心的管理教育模式, 社团在学生中, 尤其是计算机方向学生中已有一定的影响力, 这对今后的社团规模扩展具有积极意义。今后我们还将在工作模式上继续改进, 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1.与专业部结合, 深化企业化管理意识

学生社团工作得到了我校专业部的大力支持, 比如计算机部。在新的学期开始, 许多社团与我校计算机部共同组建学生团队, 由公司主办各种形式的“创业大赛”, 旨在学生利用所学专业技术运营自己团队的公众微信平台, 进行设计微网站、产品宣传、推广等一系列微营销活动。这一活动目前正在筹备中, 各个小组团队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完成赛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在这个大赛过程中, 教师不再像之前的课程中那样步步指引, 只给学生一个方向, 学生自己学习, 自己完成所有的赛前任务。这样的企业项目形式有利于学生快速获取知识, 迅速转换成实际生产力, 是更加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 能够迅速提升整个团队工作能力。

2.优化激励机制, 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怠惰心理, 引入创业大赛的竞争机制, 将学生的赛前准备工作进行评比, 赛前准备工作涉及到学生团队的合作意识、专业技术运用、信息获取、评价和处理能力等方面, 是信息素养能力的最佳体现形式。获得赛前准备的前三个团队, 将比其他销售团队多5% 的销售提成。后期比赛当中, 也有不同比例的销售提成。通过及时表扬、月销售总结会等形式, 激励学生不断创造更好的成绩。

3.运用社团工作平台等媒介, 建立合作

各学生团队都有了自己的媒体—— (下转第14页) (上接第47页) 电大学生社团工作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 各个团队的魅力风采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示。不仅是社团成员, 包括学校其他学生和老师也将成为他们的粉丝。这对于学生来说, 无疑是最好的催化剂, 推动着学生们不断地进步。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发展电大社团, 不仅是让学生拓展专业知识, 更需要坚定地把关注点落脚于人的发展的终极目标上, 培养学生从业能力、创业能力, 使其不断获取生存的能力。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我校专业类社团的建设背景和意义, 分析信息素养的内涵, 然后重点阐述在社团活动平台下我校电子社的工作模式, 并分析这种工作模式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和作用。通过专业技能培训、职业素养培训、校企合作活动三方面初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目的在于达到企业按时按质完成工作任务的用人标准, 让更多的学生做好充分的职前准备, 成为一名合格的“准职业人”。

关键词:校企共建,社团,电子社,信息素养,电大

参考文献

[1]信息素养[DB/OL].百度百科.2013-07-15.

[2][3]王莹, 谢百治, 李冰.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模式及实施途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08, (4) :29-32.

[4]马树超, 范唯.以专业改革与建设践行高职教育科学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9, (8) .

[5]李成飞, 武银华, 王建林.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以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为例 (J) .职业时空, 2013, (4) :12-15.

[6]陆小玲, 李牧, 余胜尤.浅谈中职社团活动对促进学生就业的作用[J].职业时空, 2012, (7) :104-105.

济南大学校企共建研究所 篇8

【关键词】“双主体”育人 工作坊 课程地图 实践教学

2010年以来,高职示范性院校建设迈入后示范时期,在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等方面开展了更加深入研究与实践。如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的工作室制,宁职院的工作坊导师制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工作室制是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教学中人才培养重要模式,是以一个或几个专业相同的教师为核心,经过几年的努力,培养本专业杰出人才。这些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甚至一辈子都会从事这个专业。

与工作室制相比,工作坊强调的是不同专业方向的师生对某一个话题进行短暂的探讨,然后用几天的时间去动手解决问题,并在几天的时间内拿出可展示的成果,它是“做中学,学中做”和“项目制教学”的成果。工作坊制教学特点是更加贴近社会,贴近企业,贴近市场,是“产学研”结合最为紧密的体现。

宁职院艺术设计专业2010年开始,以开发区数字科技园区为基础,以北仑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为桥梁,从师生教学主体环境到“双主体”育人环境的构建,校企共建工作坊平台,到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课程开发、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地图构建,逐步探索以企业真实项目为教学内容,以校企专兼职教师共同负责的工作坊导师制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通过工作坊平台,引入企业项目,让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跟着工作坊导师做项目、走进企业,在具体的实践中收获知识,运用知识。通过完成项目的过程,使同学主动去熟悉相应的工艺和材料,熟悉生产流程和环节,了解市场和消费,并且符合生产和消费等方面的要求。与此同时,工作坊为同学多元化、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平台。同学们的做事态度、学习主动性、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有了显著提高,使我们培养的人才与行业企业需求真正“零距离”,真正成为企业首选。

一、校企共建工作坊

宁职院艺术设计专业经过不断探索,在工作室基础上,通过“双主体”育人环境构建,开展校企工作坊建设。

1.构建“双主体”育人环境

传统“双主体”育人模式要求,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做到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紧密合作、协调互动,就能起到良好育人的效果。伴随着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升,仅教师与学生良好互动的教学已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只有教学主体具有更深远发展的眼光,育人环境更符合产业模式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

宁职院艺术设计专业经过不断探索,突破传统“双主体”的范围,将地区政府与科技园、学院与专业分别作为主体,构建出更广泛和更具发展动力的“双主体”育人环境。

(1)构建政府主体与学院主体共同育人的环境

在市政府推动下,2008年6月,宁波北仑区政府与学院共同成立“开发区数字科技园”,位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西校区,主要入驻的有IT、人力资源、设计等企业。2011年前已入驻企业达到150余家和10余所大学生自主创业公司。

以数字科技园为基础,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仑区政府各部门共同合作相继成立了“北仑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北仑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基地”。

(2)构建数字科技园主体与专业主体共同育人的环境

2010年10月北仑工业设计促进中心授牌仪式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促进中心以工业设计专业为基础,以数字科技园为依托,在成立前期就已完成引进知名高校教授工作室和工业设计行业公司入驻数字科技园的工作目标,引进了2个教授工作室,8家公司,为专业发展,校企共建工作室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2.校企工作坊建设的实施

在政府与学校的支持下,艺术设计专业以开发区数字科技园区为平台,以北仑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为桥梁,在探索构建一个园区有专业、专业有企业、企业有师生的“大教学、双主体”育人环境的同时,也在不断推进校企实训教学工作坊的建设。

校企共建工作坊的做法如相互聘请,人才共享。艺术设计系各专业向企业教师颁发工作室专家聘书,企业向专业工作室教师颁发聘书,做到相互聘请,人才共享;导入企业项目,共同指导学生实训。充分利用数字科技园企业集聚优势,引入企业教师,导入企业项目,不断推行以企业真实项目为教学内容的教学改革;整合资源,以赛促教。艺术设计系与园区企业整合资源,共同主办承办各类竞赛项目,有利地促进了专业项目式教学的开展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010年艺术设计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了十余个实训教学工作坊,主要有艺灵工作坊、颖佳影视工作坊、道和工业设计工作坊(园区企业)和宝笛玩具设计工作坊等。工作坊不仅成为学生参加各类设计竞赛技能实训场所,成为各专业学生课余时间完成项目的理想自主学习平台,工作坊的建设也为专业课程开发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工作坊课程开发

工作坊课程是实行项目化教学的载体。如何将岗位工作任务项目化,企业项目课程化,是课程内容开发的方向,也是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以能力培养为主的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目前越来越受到各高职院校的重视,事实也证明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课程开发决定了专业课程改革的成败,关系到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

1.明确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的技术路线

课程开发的前提是要明确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的技术路线。首先从市场需求开始,我们要从国际、国内及省市等区域行业企业需求调研分析,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二是根据岗位任务及工作过程,开展职业能力分析;三是校企专家共同完成课程设计,确定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开展课程地图建设;四是共同讨论教学内容,修订课程标准、课程大纲和考试大纲等;最后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开展工作坊等实践实训软硬条件建设。

nlc202309030516

2.岗位工作任务的课程设置调研分析

课程内容的有序化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是突显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的突破口 。典型职业工作任务课程开发法经德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开创和不断改进,发展成为欧盟第一个统一课程标准的基础,已能适用不同职业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需要 。

为全面更准确分析设计行业公司岗位工作任务,专业教师要多次深入行业企业调研,通过“采访”行业企业专家、院校专家、公司设计总监、一线设计师、毕业的学生等等,获取专业课程设置最有参考价值资料。

3.校企合作共建课程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应该是由职业教育的课程专家领衔的,职业院校的教学专家、企业的技术专家共同参与的一个团队。这样的团队是进行课程建设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模式,在当前相当部分专业课程存在不同程度脱离实际的情况下更为如此,能够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 。

校企共建是宁职院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开发的前提条件。专业教师在深入企业调研及前期资料的基础上,要多次组织召开专业课程开发研讨会,再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公司设计总监、一线设计师和毕业的学生共同参与课程建设,特别是要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专家参加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全过程。通过多方式研讨与交流,基本明确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继而制定出课程教学活动方案和课程标准等教学材料。

4.开展课程地图构建

课程地图(Curriculom map)的概念1974年首先由 Hausman提出,并由 Eisenberg(1984)率先引进到课程的计划过程。2010年中国台湾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各级学校广泛推行和应用课程地图,特别是高等技职院校在引入课程地图的理念后,结合技职教育的特点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造和运用,更加符合企业行业和学生的需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课程地图,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并根据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工作要求选修所学课程,调整学习方案。

满足业界需要是技职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课程地图体现的基本理念 。近两年随着海峡两岸高校不断的互访交流,课程地图构建方法和理念逐渐引入大陆高职院校,2012年,宁职院机电、艺术等相关专业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课程地图构建同步开展进行。从课程地图开发构建过程中,明确了出发点不是排出一套完美的课程清单,更不是为了因人设课,而是体现个性化、多元化课程,让学生根据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自主选择所学课程。通过学习,参与开发的校企教师完全理解并具有“通识教育”“全人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能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努力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在课程地图运行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共同分析学业中的问题,完成课程方案的调整。因此,课程地图中的“课程”基本特征是学生本位,而不是学校本位、教师本位,课程与学习已经融为一体,学习者的多样化导致课程的多样化 。

三、校企共建工作坊平台的导师制实践教学

校企共建工作坊对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探索以校企专兼职教师共同负责的工作坊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开发是保证“双主体”育人模式成功的关键,也已成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向。

1.项目化多样化教学,营造公司工作环境的校企共建工作坊

通过校企合作,将理论教室、工作室、办公室三室合一搭建工作坊平台,每个工作坊聘请专职企业导师,与学校教师共同组成导师组。导师引入的实训任务是企业实际项目,使学生在“真实的公司”环境中实训学习。通过分组完成、组长评分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协调能力。在实训过程中小组学习研讨、教师辅导、市场调研、企业参观、方案讲演、多媒体演示等方法始终贯穿其中。在此过程中,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开展项目管理工作,使学生真正成为公司环境下的“项目管理者”。

2.教学组织和空间——校企结合,形式多样

在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通过主讲教师专兼职结合,教学空间校企结合使教学活动多种多样。现在我们艺术设计系各专业部分课程主讲教师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同时由专任教师辅助教学管理;在校企教师安排组织下学生小组讨论,课内实践、企业现场学习、调研收集课程项目资料,自我评价、项目成果展示等,使我们的课程教学项目更具实战性。

3.教学评价体系建设——重能力、过程的校企教师共同评价,培养优秀校企专兼职师资队伍

通过工作坊教学,加强对校内专任教师的再培训。安排教师深入企业参与项目实施,提升学校教师专业能力,同时教师企业实践经历作为职称评定必要条件;安排教师到重点高校和境外高校进修,提升教师产学研能力。通过聘请企业教师,引入企业人才,导入企业项目,使校企专兼职教师真正达到取长补短,相互融合,相互学习。

校企共建工作坊项目化教学不仅在专业教学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社会上也得到各级领导、专家以及兄弟院校好评,还获得了行业认可。近两年工作坊学生就业签约率、专业对口率达到100%,学生毕业后不仅成为企业岗位骨干,多名学生自主创业得到社会认可,取得良好业绩。

综上所述,虽然校企共建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还在不断的探索完善之中,基于工作岗位的课程开发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时间和实践的反复修改、论证。但校企共建工作坊平台的实践教学是宁职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一过程的探索中也会出现新的问题,比如教师对高职课程开发和建设认识程度不同的问题,专业基础课内容和专业核心课内容衔接和整合教学改革的问题,构建课程地图现代信息化技术条件应用不够成熟,缺少课程开发与建设先进理论和专家指导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为我们更深入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坊导师制人才培养改革研究指明了新方向。

胡成明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高文婧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上一篇:项目监理执行方案下一篇: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学前教育班德育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