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

2024-09-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精选8篇)

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 篇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校内实训基地(以下简称实训基地)是我校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的重点。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为规范和加强实训基地的建立、建设、管理,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设置、全面开放和资源共享的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基地条件。

第二章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

第三条

确保重点、兼顾一般原则。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体现效益,集中有限资金,确保骨干、重点专业实验实训基地的经费投入,努力打造一批能充分实现学生职业关键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一流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要将实验实训有机地结合,以实训车间或模拟场馆建设为主,以科研实验建设为辅。

第四条

物尽其用、资源共享原则。实验实训基地的设置,要符合专业建设要求,要按照专业门类进行优化配置、优化组合、盘活存量、共享共用。

(一)新的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按技术大类群分,针对岗位群设置,功能相近的实验实训基地要进行归类合并,每个实验实训基地要求能面向二个以上专业开展教学科研。

(二)新开课程的实验实训尽量利用已有实验实训基地;实验实训基地连续两年教学工作量和使用率不能达到实验实训基地设立基本条件的,应当及时改造或撤消。

(三)有条件的实验实训基地要形成生产能力,提高设备、工具设施的利用率。

(四)要加强与社会兄弟学校间的联系,了解和熟悉社会资源的发展状况、各种资源的分布与使用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其他单位达成资源共享的意向,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第五条

先进适用原则。新建实验实训基地或新增实验实训设备、工具,要认真选型、正确把握适度超前界限,做到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防止脱离实际超功能、超规格、超标准配置现象。

要注重提高实训车间或模拟场馆设备、工具设施的技术含量,既要有数量较多的常规设备、工具,又要有一定数量的先进设备、工具,尽可能与行业和技术发展水平,保持同步或适当超前。实验实训设备、工具可以采用仿真设备、工具、仿真设备、工具加实际设备、工具、实际设备、工具等方式。注意成组配套,尽快形成实验实训能力。

第六条

实用开放原则。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应侧重工艺性、应用性、设计性、创新性和综合性,侧重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在完成大纲规定的实验实训任务基础上,应主动开展面向校内外的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工作,成为高技术资格证书的指定培训点及考点,为社会提供多方位的服务,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对外服务的基地。

第七条

评建结合原则。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建立相应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水平评估机制,促进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按照我校规定的质量水平标准和管理要求规范化运作。

第三章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第八条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完成实验实训教学、科研任务,提升实验实训教学水平,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工作。在保证完成实验实训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前提下,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第九条

根据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规定,承担实验实训教学任务、承担相关的科研任务。根据中职教育的要求,建设、完善实验实训教学大纲、实验实训指导书、实验实训教材等教学文件,安排实验实训指导、技术、辅助、管理等人员,确保实验实训教学、科研任务的完成。

第十条

要不断提高实验实训教学质量,加大设计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实验实训项目的比例,注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开拓创新精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动手能力,要积极创造条件向学生全日开放实验实训室。

第十一条

要不断改进实验实训方法,积极开展实验实训 设备、工具的改进、研究和自制工作。努力开设新的实验实训教学项目和更新实验实训项目,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努力建设具有特色、有竞争优势的实验实训项目。

第十二条

积极承担科研任务,努力提高实验技术水平。要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技术和设备、工具潜在能力,完善技术条件和工作环境,以保障高效率、高水平地完成科研任务。

第十三条

在保证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前提下,要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开展学术、技术等交流活动。

第十四条

负责实验实训设备、工具的管理、维护、检修等工作,并按规定进行定期校验,使设备、工具经常处于完好状态,提高 设备、工具的利用率和完好率,保证实验实训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第十五条

认真贯彻执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管理。重视实验实训基地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努力建立一支知识全面、技术熟练、结构合理、敬业奉献的实验实训队伍。

第四章 实验实训基地管理体制

第十六条

校内的实验实训基地实行统一领导和各专业中心两级管理体制。

实验实训基地设立由主管校长、相关职能部门(各专业组、教导处、经审小组、督导室、财务室等)负责人组成的、隶属于我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学校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管理指导小组,统筹协调解决全校实验实训基地总体规划、建设、布局、大型精密 设备、工具(单价5万以上)购置及科学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为我校决策提出建议。教导处是实践教学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在教学副校长的领导下,代表我校对全校各专业组的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统筹,合理安排,具体落实:

(一)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和中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组织编写、修订实践教学计划和大纲、实践教学管理文件,拟定实践教学的具体工作计划等。

(二)全面协调我校每学期的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各各专业组编排《实践教学进程表》、《课表》等一系列配套文件,指导各专业组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

(三)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有计划地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十七条 后勤办公室是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过程监督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在教学副校长的领导下,代表我校对全校各专业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运行进行全面统筹,安排和监督,具体落实。其工作内容是:

(一)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和中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制订我校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对全校实验实训室的建设项目的申报、立项、审核、评估考核等工作进行管理。

(二)对实验实训用房、设备、工具材料的采购、管理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并对设备、工具材料的采购、设备、工具材料的保管、设备、工具的维护等工作进行管理和考核。对实践教学情况、日常管理工作进行协调、考核,对实践教学日常经费进行总量控制。

(三)制订我校各项设备、工具的管理办法,组织开展设备、工具的验收布置和使用效益考核等工作。

第十八条

各专业组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和落实。

(一)根据各专业组专业设置与调整需要,建设和调整各专业组的实验实训基地,对 设备、工具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二)组织编写实验实训计划、大纲、教材和指导书。

(三)全面安排各专业组的实践教学活动,重点包括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授课计划、师资配备、教学组织、教学考核、总结提高以及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学生创新指导等方面的组织工作。

(四)有计划有步骤地完善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办出专业特色。

第十九条

我校根据实验实训基地功能、性质、规模等实行校管实验实训基地与各专业组管实验实训基地二级管理模式。

校管实验实训基地实行主任负责制,主任和副主任一般应具有中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主任和副主任由我校聘任。

各专业组要有一位副校长主管实验实训工作,各专业组的实验实训基地设主任一人(一般应具中高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由我校聘任。实验实训基地主任负责本实验实训基地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二十条

校管实验实训基地与各专业组管实验实训基地的主要职责是:承担实践教学的实施任务,对本基地各实验实训室进行管理,完成下达的各项实践教学任务。

(一)具体落实实验实训基地资源的调配、管理和结果处理。包括任务分配、材料采购、组织教学、过程检查、成绩评定、职业氛围营造、设备、工具的日常维护保养和工作总结。

(二)在各专业组的统筹安排下,对实验实训基地的软硬件建设提供具体方案。

第五章 实验实训基地规划和建设

第二十一条

实验实训基地的发展规划与建设,应按照我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专业形态布局,功能定位,根据重点推进、长短结合的要求,结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目标,制订近期和长远的建设计划,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综合平衡,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做好实验实训基地的发展与建设工作。

第二十二条

实验实训基地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要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要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规划的内容应包括指导思想、建设目标、阶段要求、建设预期成果、考核指标与体系,经费投入与使用、各实验室的具体任务、人员和设备、工具配备、房屋场地、能源动力、辅助设施、环保要求及其他保障措施。

第二十三条

实验实训基地的发展与建设实行项目建设方式,要按照调研、立项、论证、实施、监督竣工、验收、效益考核的程序进行。

第二十四条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由我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进行。验收结果报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管理指导小组,对未完成预定建设计划与建设目标的项目将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五条

购置大型贵重 设备、工具(单价5万元以上)前,必须请专家组进行可行性论证,出具论证报告,按有关规定审批后才能购置。

第二十六条

列为正式建制的实验实训基地,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具有明确稳定的专业方向和饱满的教学科研或技术开发任务;

(二)具有完成面向二个以上专业教学科研任务所需的基本设备、工具和配套设施;

(三)具有与完成任务相适应的实验实训基地工作人员;

(四)具有完成相关实验实训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必要用房和辅助设施;

(五)具有完整的实验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第二十七条

实验实训基地的建立、调整与撤消,需填写相关报告经过我校正式批准方可实施。

第六章 实验实训队伍建设与管理

第二十八条

实验实训人员是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技术力量,要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加强培育、培养与考核,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实验实训队伍。

第二十九条

实验实训基地人员包括教学人员、技术支持人员、管理人员等。各类人员要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团结协作,积极完成实验实训室各项工作。

第三十条

实验实训基地各类人员的职务、岗位聘任、级别晋升等,根据实验实训基地工作的特点和本人的工作实绩,按照我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

实验实训基地工作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由后勤办公室和各专业组根据各岗位的工作目标,按照不同专业的实际工作情况具体确定。后勤办公室各专业组对实验实训基地工作人员按我校教职工考核办法等文件的相关规定,进行定期考核。要根据实验实训基地工作特点和本人工作实绩,按照国家和我校的有关规定聘定相应的职称。

第三十二条

各专业组要重视实验实训基地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结合实验实训基地发展规划,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工作人员的引进、培养、业务培训、业务进修等工作,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实验实训基地队伍的整体水平。

第三十三条

实验实训基地队伍应保持相对稳定,实验实训基地主任、实验实训基地技术人员和实验实训基地设备、工具保管员等主要岗位人员的调动、更换(包括我校内部的调岗)或调离、退休,必须首先确定接替人员,并认真办理物资、相关的教学工作程序、实验实训教学资料、实验实训教学档案等清点移交手续后,方可按规定办理其他有关手续。

第七章 实验实训基地的管理与评估

第三十四条

实验实训基地要做好工作环境管理和劳动保护工作。要针对高温、低温、幅射、病菌、噪声、毒性、激光、粉尘、超净等对人体有害的环境,切实加强实验实训基地环境的监督和劳动保护工作。

第三十五条

我校要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的精神,对从事高温、低温、辐射、噪声、有毒等工作的实验实训基地工作人员,切实加强劳动保护。对于在上述环境中工作的人员要按照国家有关从事有害健康工种的营养保健规定,享受应有的劳保待遇。

第三十六条

实验实训基地要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及环保有关规定,不准随意排放废气、废水、废物,不得污染环境。

第三十七条

实验实训基地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危险品管理暂行办法》、《安全事故处理办法》等有关安全管理的法规和制度,定期检查防火、防爆、防盗、防事故等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第三十八条

实验实训基地设备、工具材料、低值易耗品等物资的管理,按照我校有关制度执行。

第三十九条

实验实训基地要进行科学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要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对各实验实训室的工作人员、物资、经费、环境状态等信息,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及时为我校或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各实验实训室情况的准确数据。

第四十条

我校主管部门要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基地规划与功能、基地基本条件、实践教学指导队伍、管理水平、实践教学改革与质量、实验实训基地特色创建等方面的要求,建立我校实验实训基地的日常评估考核制度,制定相关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与细则,对实验实训基地开展日常考核、评估工作。

第四十一条

实验实训基地要加强对实验实训室的检查管理,每学年要对实验实训室进行一次以上的常规工作检查。

第八章 经费

第四十二条

实验实训工作经费是保证实验实训教学、基本费用,分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费用、实验实训基地维修费两大类,由校财务室统收统支。经费的分配一般应按照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强化亮点、兼顾一般;勤俭节约、效益至上;明确方向、专款专用等原则进行。

第四十三条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费,是实验实训基地新建、改建、扩建、发展等方面非日常性经费,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费由各专业组根据项目申请书编写提出年度计划,交我校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管理指导小组负责初步审核后,由校实验实训基地工作委员会负责审议,校长办公会议审定。

第四十四条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经费具体分配应该按照以下要求进行:

(一)优先安排投资少、见效快、准备充分的项目;

(二)重点保证必开教学实验实训项目,尤其是量大面广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实验实训项目;

(三)对教学实验实训项目改革有推动、能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实验实训比例的项目;

(四)学生反映效果好的实验实训项目;

(五)具有行业领先性或在同等校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的项目;

(六)在同类学校中紧缺的项目,具有竞争优势的项目;

(七)对学生就业有明显促进与帮助的项目。

第四十五条

实验实训维修费原则上只能用于实验实训项目上的消耗;设备、工具的大、小维修费等方面。经费分配依据是:各实验实训基地实际工作量、拥有固定资产台件数和金额数、实验实训任务的完成情况、校外委托实验实训学时、我校总经费数量等。校管实验实训基地、各专业中心管实验实训基地维持费由部门提出年度计划,后勤办公室、教导处、财务室审议,上报我校领导审定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 篇2

目前保险行业迅猛发展,市场规模、保费收入等都得到了大幅增长。从数量上来看, 我国保险公司从1980年的一家增加到2012年的165家。截至2013年8月,保险公司的总资产超过7.9万亿元,净资产8441亿元,中国已成为全球第四大保险市场和最重要的新兴保险市场。

随着保险行业的发展, 保险从业人员数量呈爆炸式增长,保险业务除了保险营销之外,还囊括市场开发、产品设计、保险精算、展业、承保、客户服务、理赔、勘察定损等相关保险业务。但目前多数的高职院校将保险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于保险营销与展业,人才培养方向定位狭窄造成课程设置相对较为狭窄,无法满足行业对复合型与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二、保险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保险教学与实训基地整体化建设融合保险业最新发展趋势,重点考虑院校现阶段对人才培养以及专业对实训教学的需求,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点,从教学体系、实训教学、校企融合三方面全面满足对人才培养需求,构建一个完全仿真的保险业务综合实训平台,使学生可以在仿真的环境中完全掌握保险业务的基本技能,便于毕业之后更好地适应岗位,更具备竞争力。

保险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以保险业务流程为基础,满足岗位专业需求为目的,建设保险专业展业、承保、理赔三大教学平台,让学生能全面了解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机业务的拓展。实训教学上,采用丰富的案例教学,进行项目教学,仿真环境下进行分析教学,强化实训室的实训效果,并加强学校和企业的深度融合,扩大实训室的效应。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依据,最终建设为集实训、教学、培训、交流、校企合作与产业化应用于一体的保险综合校内实训基地。

(一)校企融合,深度校企合作

校内实训基地除了用于教学之外,还可以开拓对外应用,充分利用实训室,借助高端金融综合实训室平台,学院可以举办竞赛、论坛、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强化与兄弟院校的合作交流;此外,依托实训室优质资源,学院还可以与企业合作,运用会议、培训等形式,扩大院校的校企合作的领域,有利于校企之间项目合作,变“消耗型”实训室为“经营型”实训室,最终实现良性循环。 学校在自有资源基础上,开展运作与活动,进一步拓宽实训室的对外应用。

(二)案例教学,丰富教学形式

在实训基地教学过程中引入真实案例,打造三维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亲身体会真实的职业场景。根据企业岗位的工作流程导向案例情景步骤,还原工作操作程序,使得每个环节活灵活现,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推动力,可以使得教学者和学习者都能够通俗易学,自觉地进入该实训情景中,从而达到熟练掌握工作流程和任务。

(三)模块设计,展业承保理赔

教学平台采用保险展业、保险承保与保险理赔三模块进行设计,结合工作坏境模拟与教学软件,对保险公司九大岗位(业务员、单证管理员、出单员、承保员、接报案专员、查勘员、定损员、理赔员、财务专业)进行实务教学,并重点突出机动车辆险理赔相关事宜,打造实训教学于—体的综合实训基地。

(四)互联网保险,融合行业新变化

与传统保险相比,互联网保险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依托,以客户需求和经济情况为出发点,为客户设计个性化的计划书。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将对整个保险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和变革,并将改写保险原有格局。

(五)课程多样,复合型人才培养

保险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以满足行业人才需求为出发点,特别对于机动车辆险所需的理赔人员的培养,在实训室建设以及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人才专业知识复合性的需求,设置大量与汽车相关的实训课程与专业课程,譬如 《汽车事故查勘定损技术》,同时在实训室设计了可拆卸的汽车教具,用于车险相关专业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降低企业培训成本,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六)项目实训,多层次专业实训

基于保险展业营销、保险承保模拟和保险理赔模拟三大教学平台,院校老师以项目形式展开交互式教学。项目教学以专业岗位流程或案例涉及作业标准流程为基础,在高仿真的工作情景中通过仿真动画、语言讲解、教学内容、案例分析导入以及软件实操的方式展开教学,将零散的业务知识整合为案例项目,培养学生的保险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锻炼学生项目完成能力。

三、校企深度融合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从实训基地的投入产出和经济效益而言,实训基地除了实训教学平台之外,更能向行业进行拓展,展示实训基地的影响力,扩大实训基地的利用率。从学校品牌提升建设、资格认证培训和实习就业推荐三方面对实训基地的行业拓展应用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会议论坛举办

保险实训基地建成之后,院校可以联合企业利用实训基地平台,举办小型会议,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邀请保险行业精英、 保险监管委员会和保险行业协会的专家,举办区级、省级或者区域级的研讨会议,进一步提升学院的品牌形象。另外,高职院校可以联合有优势的企业不定期举办论坛,邀请同类同专业院校专家,共同就会议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举办与会议配套的活动, 如相关培训及其他个性化活动,为专家学者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开拓专业知识广度和深度的平台。

(二)赛事推动

竞技是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技能输出的一种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和参与欲。学校可在不同的学期,联合保险企业在校内实训基地举办综合业务竞赛,从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两方面锻炼学生的专业水平。同企业联合举办竞赛,在学术竞赛中,学生可以从企业提供的数据库与实证研究类的讲座和培训中,了解行业动向,与行业专家近距离学习和接触。

(三)资格认证培训

校内实训基地建好后,联合学校、企业、行业,展开深度的校企合作,建立保险培训基地,进行师资培训、行业培训、专业资格培训,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影响力。

1.师资培训。校内实训基地联合保险企业以专业培训班、外出考察团、主题沙龙、讲座、论坛、峰会等多种形式提供师资培训,以提升师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建设一支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既能从事实践教学,又能具备前沿性科学教学理念和创新的科学思维方式的师资队伍,以实际行动和成果,为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探索一条新路。

2. 行业培训。校内保险实训基地除了承担学校教学与科研任务之外,可以依据当地经济发展以及行业发展的需求,对应届毕业生开展岗前技能培训和承接相应的行业培训课程,辅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岗位以及岗位素质,帮助当地的企业完善企业内部培训,同时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3. 专业资格培训。随着保险公司对于风险控制的重视以及对于员工专业资格的要求,院校除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之外,还可以对保险企业从业人员和在校学生进行专业资格认证的培训,包括保险代理从业人员基本资格考试、保险经纪从业人员基本资格考试、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基本资格考试、人身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机动车辆保险理赔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国家理财规划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培训(一、二、三级) 等。通过案例教学、知识点睛、章节知识点测试、标准化模拟考试等手段,为行业培训符合政策要求、满足保险需求的高品质的优秀从业人才。

4.实习就业推荐。学校可同保险企业达成校企合作协议,利用企业在教育服务与金融行业领域内积累的丰富资源和经验, 借助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及通过行业协会建立的广泛业界联系,或借助外界劳务机构,主动为在校内实训基地学习期间表现优异的学生向企业推荐就业,降低学生就业成本的同时,提高学校的专业就业率,丰富企业的人才储备。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行业对复合型与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点,从实训教学、校企融合等方面构建一个完全仿真的保险业务综合实训平台,是全面推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要求。

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 篇3

关键词 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实训基地;共赢点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0)082-0162-01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而要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最明显的特色,离不开高水平的实验实训环境和平台。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实训基地是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传统意义上的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一般由学院从经费中拨款,自主建设,自主管理。建设完成后,因资金投入等原因,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再根据市场情况和技术发展进行全面整改。这种模式的实训基地一旦建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设备技术参数会落后于市场现状,缺乏“造血”功能,不能随市场技术发展变化及时更新以及受资金投入的约束不能够持续发展。我院通过实际运作,通过与合作企业深度融合,探讨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解决了上述问题。

1 校企合作共建可持续发展实训基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可持续发展”亦称“持续发展”,是由挪威首相希伦特夫人在1987年提出的,并被多数国家接受、发展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有两个鲜明的特征,即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协调性”。高职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实践、研究和解决高职实训基地面临的持续发展问题。学校的教学需要实训基地的支撑和保障,然而大多数“年轻”的高职学校相对有限的经费一方面要解决迅速扩张的校区建设花销,另一方面又要满足日常教学及学校运行的经费。面对众多专业,短期内每一个专业都配备功能完善且能夠随技术进步而不断革新的实训基地(室)几乎是不可能。一旦实训基地建成,设备、技术更新因资金受到约束,使培养的学生又不能紧跟市场变化,造成学生学习的技术落后,限制学生的能力的培养。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除了申请贷款和国家、行业项目资助外,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借助企业,与企业深度合作,校企双方共同建设。校企合作的关键是学校和企业是否能够真正找到双方利益的共同点、平衡点,确立可操作实施的制度保障,实现“双赢”或“多赢”。纵观周边迅速发展的成功企业,总是能够发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共赢点”或“多赢点”。要么有些企业发展需要大量高水平技术人才,要么有些企业发展受到土地及某些生产资料限制,要么有些企业需要借助学校扩大再生产或开发新项目,……。只要我们细心调查,大量的企业中总是能发现各式各样的共赢点。

因此,我们可以在满足我们教学任务和学生能力培养前提下,根据企业的要求,利用学校人力资源、智力资源优势和与政府紧密联系的优势,与企业共同合作,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共同建设“共赢”实训基地。建设完成的实训基地由于有企业的支持和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为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

2 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的几种模式

2.1 企业主导型

当学校资金不足且无法筹措更多的资金进行实训基地建设时,可引入企业,以企业为主导或将资金入股投入企业,后续设备的维护、升级、运行等工作由企业承担,企业必须根据学校专业教学计划要求,承担学生实训任务,这样利用有限的资金既达到培养人的目的,又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节约运行成本,真正达到“工学结合”实训要求。

2.2 学校主导型

当学校拥有足够先进设备和技术等优势,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在完成学生实训任务的情况下,可承接小批量产品的加工生产任务、技术服务、员工培训、社会服务等,这种合作一般有以下几种:①学校投资提供设备,引入企业经营。②学校运用市场机制独立经营。③企业和学校共同投资,该基地承接企业技术服务和培训。④企业以设备入股,提供优质价廉的生产设备,这种模式主要是企业为培养潜在的客户群体或企业的准员工。⑤政府引导校企合作共建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政府搭建平台,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促进校企合作。

3 合作建设案例及分析

3.1 与现代集团合作共赢

我院利用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在我市建立亚洲最大发动机制造厂的有利条件,2006年与现代集团达成合作协议,由我院为现代集团及子公司提供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业务,培养和培训全国现代汽车售后服务及相关人员,现代集团提供相关的教学设备和技术支持。为此,我院现代汽车学院与威亚汽车发动机(山东)有限公司2007年同时挂牌成立。现代集团及在华企业(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威亚发动机等)先后7次捐助我院价值600余万元的汽车及相关零部件。其中,韩国现代汽车集团进口汽车10辆,北京现代支援整车2辆、发动机6台和零部件180余套,另支援两台发动机和变速器透明教学模型,山东威亚发动机捐助20台新发动机,东风悦达起亚捐助5辆整车和12台发动机及大量零部件,等等。在现代汽车集团的大力支持,我院汽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卓见成效。已建成汽车维修厂、汽车整形、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车载网络实训室等实训室(车间),配备了先进齐全的教学设备。在不断提供县级设备的同时还不断派韩国现代集团的讲师来我院开展培训,提供更多更新的技术支持。

3.2 与深圳大雷集团

我院与深圳大雷集团合作,共同建立了日照天润方大机动车检测中心,我方提供检测线资质、部分设备和厂房等,大雷集团提供安检线、综检线和环检线等约300万元设备,共同开展社会服务。合作企业作为投资方之一,免却了繁琐的手续问题、土地厂房问题、人员配备问题、管理运营问题,只对运营状况进行监督,保证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对我院而言,该中心不但能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收益,更能为学生提供汽车检测实战岗位,满足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减轻了学院的资金负担。

3.3 其他合作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情况

我院与联想集团、山东优配、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阿里巴巴等共同组建很多校内实训基地,在此期间企业不断提供了大量的设备,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同时解决了大量学生的实习、实训和就业问题。通过与企业合作,大大减轻了学校的资金投入压力,也为企业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培养培训了大批技术能手,创造巨大经济效益。

4 总结

要保证高职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应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尤其是现代化的企业集团、高新技术企业)在兴办高新技术职业培训上的主力军作用,与企业寻找共赢点和多赢点,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校企和谐可持续发展局面。在我们校企合作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只要真正能够找到找准这个点,借助企业东风,可以拓宽办学资金筹集渠道,大大减轻学校对于教学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和后期运营投入,并且随着企业发展,不断增加的新产品能够保证设备的先进性,实现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始终保证实训基地的先进性。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能够创造更多的生产性岗位,更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还解决了大量学生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办法 篇4

一、校内实训基地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技术技能培训与鉴定的实践教学单位,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实践场所,其教学基础设施与工作状况直接反映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必须重视和加强实训基地的领导、建设和管理。结合我系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二、校内实训基地是我院教学实体之一。必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努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

三、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设置、全面开放和资源共享的原则,努力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第二章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与主要任务

四、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为: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承担高等职业教育学历、非学历职业技术技能培训;负责专业技术技能鉴定考核工作;进行专业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及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等。逐步发展为我院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术技能培训、鉴定考核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基地。

五、校内实训基地的主要任务:

1.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专业技术技能培训教学大纲,组织编写实训教材。

2.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和专业岗位群的技术技能要求,制定实训计划和方案。

3.按照专业岗位群的实际和教学大纲要求组织和实施模拟专业岗位技术培训。

4.依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岗位需求的变化及新生工作岗位的定向,开发新的职业技术技能培训项目与培训内容。

5.组织进行专业技术技能资格鉴定工作,颁发国家认可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六、实训基地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应用研究,努力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在开发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七、实训基地要不断充实与改进培训内容,改革培训方法,培养学生职业技术技能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章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八、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突出以下特点:

1.在实训过程上要具有专业基本技术技能的仿真性。使学生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

2.在技术要求上要具有专业领域的先进性。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掌握先进的技术。

3.在内容安排上要具有综合性。使学生通过实训不仅掌握本专业的核心技术和技能,而且熟悉和了解与专业相关的技术和技能。得到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培训。

4.在环境和总体设计上要具有社会开放性。不仅能承担高等职业学历教育的基本技术技能实训,而且能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使学校实训基地紧密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

第四章校内实训基地组织与管理

九、为加强实训基地的领导和管理,系建立定期检查指导工作制度,解决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实训基地做好建设、发展、培训的各项工作。要根据实训基地的特点和需要建立既具有教育教学特征,又具有社会专业实际工作特征的强有力的实训基地组织管理机构。要选派数量适当、思想品质好、专业理论水平高、专业技术能力强和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人员担任实训基地的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以保证实训基地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及实训质量的不断提高。

十、校内实训基地要建立科学、有效、严格的队伍建设和人员管理制度,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及分工细则,有严格的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有落实的培养师资计划和实施措施,实训基地人员,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要有合理的学历、技术职务和技能结构,以保证实训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实训基地建设的不断加强。

十一、校内实训基地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建设科学、健全、严格的实践教学制度。建立健全规范且能严格执行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规程等教学文件。要建立职业技术技能、职业综合能力、职业素质有机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并具有组织实施的各项规章制度。要建立教学质量检查、监督、保障、调控体系,并具有规范的教学过程运行管理制度。要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开发新的实训项目,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十二、校内实训基地要建立完善的设备设施及物资管理制度。做到帐、物、卡相符,仪器设备维修及时,设备完好率达到90%以上。建立仪器设备专人管理和技术档案制度,实现现代化管理,不断提高设备设施的利用率。

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合作协议 篇5

乙方: 有限公司

为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发挥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大空间,甲乙双方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平等自愿、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双方经友好协商,一致同意在甲方设立生产性实训基地。 为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原则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16号)的精神,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甲乙双方紧密合作,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

二、合作方式

1、甲方提供位于 三明市三元区新泉路8号(三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校区内)面积约为 740平方米的场地(详见附件一)和现有的用于产品生产的教学仪器设备(详见附件二)及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建设项目部分设备,乙方出资建设标准钢结构厂房(设计图见附件三)并提供部分生产设备、技术和实训岗位,共同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

2、基地名称命名为“三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实训中心”。

3、由甲乙双方共同成立实训基地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双方共同制定校企合作过程中涉及到的教学、经营、员工培训等方面的管理办法与措施,确保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有序运行。

(1)管委会机构设置:

管委会主任:2人(校企双方各1 人)

管委会副主任:2人(分管实训教学副主任和分管生产经营副主任各1 人) 车间主任1 人(由企业人员担任)

实训项目主任若干人(由校方教师担任)

(2)管委会职责:

A、负责基地人员管理与调配。

B、负责协调教学与生产的安排。

C、定期召开基地例会,商讨相关事谊。

4、校方不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行自负盈亏,企业参与校方的实训教学过程,当教学与生产任务有冲突时,甲乙双方应该协商解决。

四、实训基地固定资产的权益、使用与维护管理

1、实训基地固定资产指由甲乙双方投入的用于生产与教学的厂房设施和仪器设备。

2、企业投入的厂房设施在合作期限内产权归属企业(乙方),合作期满后产权归属校方(甲方)。

3、乙方投入的仪器设备产权归属乙方,甲方投入的仪器设备产权归属甲方。

4、甲乙双方投入的仪器设备,甲乙双方均有使用权和管理权,甲方用于实训教学,乙方用于生产经营。

5、用于生产经营和教学实训双重功能的仪器设备由乙方负责维修管理,用于教学实训单重功能的仪器设备由甲方负责维修管理。

6、甲乙双方合作期限内,甲方除投入的现有仪器设备和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建设项目部分设备外、原则上不再投入新的用于生产方面的仪器设备。乙方因扩大再生产和产品生产需要必须由乙方自己投入新设备,投入的新设备原则上必须与甲方的实训教学任务相关。

7、基地内仪器设备分台分类建档,实行规范化管理。

五、甲乙双方权利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义务

1、甲方负责建筑项目的申报审批工作,并承担厂房施工前建筑图设计和地质钻探产生的费用。

2、合作期满后,实训基地厂房及附属设施做为甲方收益部分,产权归属甲方,乙方不得随意拆除和转移。

3、因不可抗力因素致使双方无法履行协议,实训基地厂房及附属设施按合

作期限年数平均作价,甲方返还乙方未能履行合作期限年数的价值。

4、甲方在协议履行期内,因城市规划或校园规划原因需重新选址建设新的机电实训中心,所有建设费用及搬迁费用由甲方承担,并继续履行甲乙双方协议。

5、甲方应保证场地的水、电等基本设施完整,确保场地主体结构的安全及水电主线管道、下水道的正常运行。甲方如需对上述设施进行正常维修,乙方应予积极配合,不得阻挠施工。

6、甲方有权根据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安排学生到乙方进行实践环节教学,具体人数根据乙方岗位需求、甲方学生情况等因素,由甲乙双方协商决定。

7、甲方应从符合教学规律、切合企业实际、适应企业生产周期的角度,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8、甲方应加强在基地内实训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安全纪律教育,严格遵守乙方各项管理制度和劳动制度。

9、甲方成立专项指导小组对学生实训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协调乙方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10、聘请乙方技术人员作为外聘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协助甲方做好实训教学工作。

11、为乙方在职职工的继续教育、职称(评定)考试、执(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等提供培训与方便。

12、根据乙方的实际情况和要求,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援助和项目合作研究。

13、在基地内与生产无关的教学实训耗材费用由甲方自行承担。

(二)乙方的权利义务

1、乙方负责实训中心原有旧建筑的.撤除、设备搬迁及安装、土石方及基础建设、钢结构厂房建设工作,所发生的费用由乙方承担。

2、乙方必须按照甲方设计图进行建设,所用的各种建筑材料及建设质量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和安全标准。

3、乙方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水、电等费用,由乙方自行承担,按教育用水电费价格每月向甲方结算一次。

4、乙方有权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对场地进行装修或改造,费用由乙方承担。

5、基地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由乙方负责,经营收益归乙方所有,乙方应合法经营,自负盈亏,并独立承担有关的法律责任。

6、按照甲方教学计划,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供足够的生产任务或生产岗位用于安排甲方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同时协助对甲方学生的实训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与考核。

7、充分利用乙方人力资源,选派经验丰富的技术能手和管理人员担任甲方兼职教师,采取“师徒制”方式指导甲方学生的实训过程。

8、乙方必须按生产需求自行不断完善设备,配合教学,满足生产的同时更好的提高实训条件。

9、乙方应保证基地内所有设备的正常使用,因在生产和教学实训过程中仪器设备损坏产生的维修费用及与生产有关的教学实训耗材费用由乙方承担。

10、乙方应遵守甲方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乙方员工未经甲方许可不得随意进出甲方校园,同时加强对乙方员工的教育和管理。

11、乙方应加强基地的生产与教学安全管理工作,生产安全事故由乙方自行承担责任,实训教学安全事故由甲乙双方各承担50%的责任。

12、乙方应向甲方提供一定数量岗位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勤工助学岗位。

13、乙方在合作期内不得将实训中心转租或转包第三方。

六、违约责任

1、合同签订后,甲、乙双方均应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履行合同,任何一方违约,违约方应向守约方承担违约责任,造成守约方损失的,还应当赔偿损失。

2、乙方若逾期有关费用,则除应补交所欠费用外,还应向甲方支付逾期缴纳部分每日千分之五的违约金。

七、合作期限

合作期限为年,从年月 日至年月日。双方以互惠互利为原则致力于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合作期限届满,经双方共同协商,可延长合作期限。

八、合同变更或解除

双方在合作期间,因不可抗力、国家政策调整或者城市规划等原因,导致合

同部分或全部无法履行的,经双方协商一致,可变更或解除合同。

九、其他条款

1、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协商一致可另行签订补充协议,本合同附件、以及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形成的补充协议、会议纪要、备忘录等,均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争议解决方式: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双方首先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可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3、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4、本合同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两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代表人: 代表人:

年 月 日 年 月

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 篇6

崔立功,赵大一

(滨州职业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3)

摘要:校企合作模式是近年来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出的一条有效的专业性人才培养途径。本文通过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特点和人才需求特点的分析,从实训基地建设、硬件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对如何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建设校企合作模式的思路和方法。关键词:校企合作;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训基础;合作模式前言

应用电子专业作为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其人才培养的目的是面向企业实际操作需要的技术型、操作型人才。应用型专业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专业,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专业的重要问题。应用型专业只有及时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才能进入健康的发展轨道。应用型专业肩负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重任,专业设置紧密结合地方特色,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重点,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和专业结构,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充分体现“应用”二字。应用型专业重在“应用”二字,以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致力于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专业的人才培养对于满足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相适应,才能对经济、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拟通过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特点和人才需求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从实训基地建设、硬件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对如何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建设校企合作模式的思路和方法,为培养具有较强应用实践能力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提供参考。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理论基础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要加强专业实训,其理论基础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属于实践应用性专业,培养过程必须与实践实训紧密结合,增加学生实践实习的机会,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学习,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才能培养出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二是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础模式是近年来人才培养过程中探索出的一条新的教育模式。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以服务于电子信息行业企业为宗旨,必须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建设应用电子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将真实的生产实践、生产任务作为教学的必要环节,要从校企合作的高度为专业教学提供实训平台和实践环节,实现工学结合,争取达到教育与生产的“零距离”接轨。生产性实训基地既可以是校内的实训基地,即校办工厂模式,又可以是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将企业作为定点实习单位或者在企业建设实训基地,让学生的实习能够在一个真实的生产环境,接触真实的生产任务,接受真实企业的实训。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说就是“教学工厂”,它既具有实践教学的功能,同时还具有生产的功能,这是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也是主要功能。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主要目标,符合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决定经济发展水平、速度与质量的关键因素,许多国家已经把拥有一大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既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更加迫切地要求当代大学生具备应用、创新能力,这一方面要求教育方法与手段要符合社会需求,另一方面还要求高校建立起能调动学生主动性和主动接受知识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人才的成长提供人文关怀和可以坚守的精神家园,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专业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就需要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搭建以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主体的教学管理平台,通过基本技能训练、应用实践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强调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全面、系统地掌握专业领域的前沿理论发展动态,通过建立校内和校外两大实习实训基地,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能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运用相应技术手段来解决专业领域的各种具体问题,培养具备良好的知识、能力、素质,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体现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合格、高素质建设人才的教学理念。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模式

选择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管理模式,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管理模式(management model)是在管理人性假设的基础上设计出的一整套具体的管理理念、管理内容、管理工具、管理程序、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论体系并将其反复运用于实际,使具体组织在运行过程中自觉加以遵守的管理规则。管理模式的好坏其重要标志是看其对环境的适应性是强还是弱。应用型专业与企业管理一样,可以选择亲情化管理模式、友情化管理模式、温情化管理模式、随机化管理模式、制度化管理模式等等,也有人将其分类为人际关系模式、等级模式、人本主义管理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师资配置、教学条件等方面的管理与强化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效果的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在制定突出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要加强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以很好地落实各阶段的具体内容。

应用型专业管理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应突出应用知识,以实践能力为中心;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应强调知识应用,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应用型专业应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时数,合理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从教育思想观念到教学管理层面、从教学内容到教学过程、从学科建设到教学模式,都强化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专业可选择的管理模式是多样的,但无论选择哪种管理模式,其核心都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决定了应用型专业的教学和管理模式”。

重视并加强实践环节的管理,当前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管理与实践中多采用模块式教学模式,一般包括四个模块,即:专业知识模块、应用能力模块、创新能力模块、综合素质模块。专业知识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强调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仅要学习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掌握该领域的前沿理论发展动态,并学习和掌握专业技能、技术,强调所学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应用能力模块着重通过建立校内和校外两大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机会,并在实践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专业技能、技术,为毕业后能直接上岗打下坚实的基础。创新能力模块主要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情景模拟式等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使其由被动式学习向主动性学习转变、由被动性思考向主动性思考转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素质模块则是通过一

些综合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比赛,设置一些既需要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要应用到计算机、英语听说读写、及实际操作才能得到结果的项目,还涉及到处理人际关系、诚实守信、国家政策法规等,评价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既使学生在比赛中得到锻炼,又让学生认识到在社会大环境的实践中需要具有较强的全面综合素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以应用导向,以实践促进,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强调理论与实践并进,既重理论又重实践的教育模式促进了专业内容的实用性,使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衔接更加紧密,从而使学生所学知识有用处,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学评价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与创新能力来进行综合评价,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应用型专业应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核心,并将这种教育理念贯穿于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方案中,以构建课程体系、整合和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教材为主要内容,制定一套以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创建应用电子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对如何建设满足工学结合需要的、资源共享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总结和探索,以期达到促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之目的。结语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职业岗位为电子产品生产线操作工、电子产品制图制板员、电子产品维修工、电子产品调试工、小型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员。实训基地建设是深化校企合作的必然选择。从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软硬件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突破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从学科教学实训基地的生产车间全过程,将课程、生产车间与实训教学融为一体,促进实践教学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 篇7

关键词:高职,药学专业,实训基地,校企合作

高职药学专业是培养能够在药品生产、经营、管理和使用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注重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药学教育必须强化实践教学,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加强技能训练, 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构建新的教学实践体系。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在校企合作基础上进行, 注重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提供保障, 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1]。我院药学专业始建于1975年, 是江苏省重点专业, 药学实训基地是省重点实训基地。本文以我院药学专业群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范本, 对如何构建基于岗位要求和学生实践能力提升需要的校内实训基地进行阐述, 以供参考。

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我院药学专业群包括医院药学、药物制剂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3个方向, 采取“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人才培养方式, 使学生既掌握宽泛的药学知识, 又能根据个人特长有所侧重。因此,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围绕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进行。坚持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多方共建、产学研用结合原则, 依据医院、药厂、社会药店等药学类岗位工作环境, 通过系统设计实训教学体系, 配置相应实训设备, 整合校内外实训资源, 坚持真实、仿真、虚拟相结合, 软、硬件建设兼顾, 建设一个面向学院药学专业群兼顾其他相关医学专业, 集教、学、做功能于一体, 能够面向社会开展岗位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技术服务, 为专业教师提供科技创新平台的示范性实践教学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和研发中心。

2 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必须与行业接轨, 体现岗位需求, 着眼于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 注重发挥校企合作的力量。随着苏州医药市场的飞速发展以及医药行业的转型升级, 为整合地区医药教育资源, 在苏州市政府主导下, 2013年苏州医药科技学校并入我院, 随后成立药学院, 改组苏州市生物医药职教集团, 成员单位约40家, 理事会会员单位涵盖三甲医院、大型制药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 包括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礼安医药、雷允上制药、苏州一药厂等。在此基础上, 成立了药学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依托苏州市生物医药职教集团等校院企合作平台, 根据工作岗位对药学专业人才的要求, 引进行业标准, 更新实验实训仪器设备, 校企合作共建集约型、开放型校内实训基地 (见图1) 。

3 药学专业群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3.1 校企合作, 统筹规划

依照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的产业链, 对现有实训基地的实训室进行改造和功能提升, 营造与药学类岗位工作环境相吻合的实践教学环境, 提高校内实训基地仿真程度, 满足学生实践技能训练和教学改革需求。依据学生所需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综合能力, 药学专业群校内实训基地从基础实训、专业及综合实训、生产性实训3个层次进行建设。以药品生产、药品检验、药品营销、药品使用需求为依据, 以制药、药品检验、药品营销、药学服务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 (项目) 为载体, 以药品生产工艺流程、药品检验流程、药品营销流程、药学服务为教学过程, 各要素有机组合成一个整体, 满足学生从基本技能训练到综合技能训练、从专业基础实训到顶岗实训的各类需求, 实现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融合、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融合、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学习目标与工作目标融合[1] (见图2、表1) 。

3.2 打造实训基地科研平台

以固体制剂工程中心、理化分析中心、药效评价中心为主体, 加强校企合作, 开展横向科研课题、项目推广或技术攻关服务。加强高职院校与医药研发、生产经营企业及医院的合作, 开展新药及中间品研发、药效学评价、理化分析、不良反应监测与机理研究等工作, 激发学生科研参与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

3.3 提供社会技术服务

在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同时, 实现教育资源的拓展和外延, 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利用功能完善的实训基地, 与行业及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项目合作, 强化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功能。

4 药学专业群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内容与举措

4.1 以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为主线, 建设实践教学中心

以实训基地建设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学院相关医学人才培养“ICS”模式的总体框架下, 实施药学专业群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学校与医院、药厂、连锁药店等医药企业的合作, 共同设计开发实验实训课程体系, 共同承担实践教学任务, 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共同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促进专业与医药产业对接、课程教学内容与药学岗位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药品生产和药学服务过程对接, 提高药学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依托实训基地建设, 积极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建设固体制剂实训室、液体制剂实训室、GMP模拟实训室、医药物流实训室、商务实训室、模拟药店、静脉配制实训室、模拟医院药房等校内模拟实训场所, 依据医院、药厂、药店等工作环境, 通过优化整体布局、营造职业氛围、添置设施设备等, 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 在仿真的职业氛围中实施理论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2]。按职业岗位工作流程组织实践教学活动, 采用“边学边练、讲练结合、学做合一、理实一体”教学方法, 从单项技能基本训练到专业技能综合模拟训练层层推进, 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

多方合作建设实践教学资源库。与相关医院、企业合作, 开发实践课程教材、开放式辅助教学系统等, 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习惯爱好选择学习内容, 发挥学习主动性。通过网络虚拟实训室等网络资源平台建设、实践教学资源库建设、自主网络学习平台应用及课程资源展示, 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及院校间资源共享。在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引入行业优质资源, 如大型上市公司江苏海王星辰健康药房捐赠建立的模拟社会药房, 面积100平方米, 并引入行业药店管理模式;另一方面要注重发掘捐赠资源, 如独墅联盟捐赠药学专业麻精药品管理机、盘点机、点数机、剥粒机等医药仪器设备, 提升了药学专业实训水平。

4.2 以药学科研项目为载体, 创建专业研发中心

在已有实训基地仪器基础上, 添置相关设施设备, 拓展相应功能, 建设理化分析中心和药效评价中心, 打造实训基地科研平台, 与医药研发、生产经营企业和医院合作, 开展纵向、横向科研课题研究、项目推广或技术攻关服务, 从事新药及中间品研发、药效学评价、理化分析、不良反应监测与机理研究等工作。校内实训基地为教师科研及大学生创新项目 (如乌司利他片剂工艺的研究、药用植物立体化实验标本的制作研究、脑梗患者出院后用药依从性研究等) 提供设施设备支持等。得益于实训基地科技平台的支撑, 药学院成功申报了2015年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

4.3 以专业服务社会为宗旨, 打造技术服务中心

利用专业、师资和实验条件优势积极开展对外技术服务, 与苏州科研院所、药品研发和生产企业合作进行课题研究及技术攻关。利用苏州中药科普馆, 面向社区居民、中小学生提供中药科普服务;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 面向患者、社区老人开展用药基本知识宣教, 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防止药物误用、滥用, 提高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监测能力;借助校内实训基地, 定期开展药物压片技术、传统中药技能、化学检验技术等实验操作技能比赛。2016年, 我校与江苏省中药饮片协会合作, 承办了江苏省首届中药饮片职业技能大赛, 来自省内各中药饮片企业的六十余名选手参加了比赛。积极开展药学类专业岗位知识培训、职工技能培训、新技术新设备使用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安全用药知识普及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多方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项目, 并为苏州雷允上国药连锁总店有限公司、礼安医药有限公司、中国海王星辰连锁药店等药品经营企业人员提供在职培训服务。

5 药学专业群校内实训基地管理

5.1 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实训基地顺利运行的保障。不仅要对实验室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管理、安全制度、实训教学管理等各环节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 还要对各实训室管理、化学危险品和剧毒物品管理、实训带教教师职责等提出具体的要求与管理办法。如实训设备均要有相应的标志牌, 包括名称、型号、厂家、购置时间, 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精密仪器每次使用后均要填写使用记录等。

5.2 开展实训教学

按照社会岗位能力要求, 确定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突出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 既重视学生技能培养, 又重视职业道德培养, 使学生能立足一线岗位持续发展[3,4]。如对药物制剂方向学生开展GMP模拟实训, 对药品经营管理方向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GSP、商务谈判、药品物流技术培训, 对医院药学方向学生加强药学服务能力培训, 如解读药品说明书、问病荐药、用药指导、PIVAS等技能, 对中药专业学生结合中药传统调剂技术开展中药调剂、传统中药材真伪识别技能培训。总之, 实训教学应始终围绕药学工作岗位操作技能进行, 着力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5.3 开放实训基地

由于课时的限制, 学生课堂实训时间有限。因此, 可以开放实验室,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练习。同时, 加强实训室智能化建设和管理, 利用互联网平台实施“连接”工程, 将实验室、实验仪器、实训课程、实训项目等以知识地图方式“连接”在一起,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安装智能管理软件, 将学生实训预约、门禁系统、监控系统、网络实训课件、实训教学安排等进行整合, 提高实训室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率。

5.4 结合技能竞赛加强实训技能培训

技能竞赛有利于加强学生实训技能培训, 激发学习兴趣。因此, 我校每年会对学生进行药学综合技能实训, 并举办各种技能比赛, 如中药识别技能比赛、基本化学操作比赛、制剂压片技术比赛、商务谈判技能比赛。今后, 还可以增加一些临床、生产一线急需技能比赛, 如《中国药典》知识技能比赛、药事管理知识竞赛, 竞赛内容与学生未来实习和工作内容接轨, 体现技能训练的职业性, 从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

6 结语

药学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面向药品生产、经营、医院药学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药学人才, 因此, 应以能力培养为主, 着重提高学生实践技能[5]。实训教学是药学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质量的实训基地是实现药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障[6]。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应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提供保障, 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实训项目必须围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开展, 因此, 实训基地硬件和软件建设都很重要, 尤其对药学专业而言。我国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由于教育观念、教育目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传统不同, 我们必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吸收国外成功经验建设实训基地。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大胆创新, 加强交流协作, 才能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和实训基地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吴梅青, 李鸿.工学结合药学实训中心的建设与管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 (5) :32-36.

[2]林静, 杨文章, 马承梅, 等.药学类课程仿真实训平台的建设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6, 24 (10) :28-30.

[3]李强, 刘继平, 皮智谋, 等.国外高职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典型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 2008 (12) :62-64.

[4]陈菲, 李群力, 王建美.基于药学服务人才培养的高职药学“六站式”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J].药学教育, 2015, 31 (6) :35-38.

[5]肖兰, 张颖熠.药学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初探[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 2012 (7) :197-198.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模式研究 篇8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校企合作

推行工学结合和突出实践教学已成为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加强校企合作正是突破口。本文通过研究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模式,提出采用松散型协作模式来建设实训基地,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合作项目的建议。

一、研究背景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越来越受到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重视,目前已存在的校企合作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院校主导式:华中科技大学等院校采用了这种合作方式,在该方式中院校以科研项目为载体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以技术作为合作重点从而使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更为紧密,并建立产业园孵化科研成果[1];模式二,企业主导式:依托原大型企业建立高中职院校(如依托二汽建立的XX职业学院),企业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全程介入院校的理实教学,让学生走上社会后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打下坚实基础;模式三,互利共管式:校企双方根据互利共赢原则合作出资、共建基地、共同管理,在给学生提供实训机会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收益;模式四,集团联盟式:本地区院校与多家行业企业签订协议,办理挂牌仪式,但是到该基地实习的安排有较大的随意性;模式五,专业合作式:校企双方建立在专业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对本专业发展的相关技术共同研究和推广,并组织师生共同参与其中,与企业技术人员工共同推进研究的发展,如黄石通过科技特派员与企业建立的合作关系。模式六,经济协作式:校企双方依据各自优势建立协作关系,从而满足校企双方的需求。这种合作关系较为松散,互相约束较低。通过对以上几种模式的分析不难看出:模式一和模式二合作比较紧密,条件较为苛刻;模式三到模式六逐步变得松散。如何建立适合的模式,有必要做进一步探讨。

二、研究过程

(一)从教学实习入手,逐个探索各模式的可行之处

按校企合作实训分工(见表1),兼顾下列原则:

1.岗位对接原则:保证学生从事行业与所学专业一致,培训技能与就业岗位一致。

2.技术领先原则: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国内外领先技术,避免低层次的劳动密集型岗位。

3.投资节俭原则:为满足减少企业投入的要求,校企拟定的合作形式应该在企业现有条件上安排学生的实习活动,特别是在硬件设备上合理节省投入。从学校角度,则将实习价值定位在让学生了解企业业务流程,理解体会工作中沟通的重要性和有效方式。

4.可持续发展原则: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要保证在一定期限内可持续运作。

(二)几种模式的调查分析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续。通过对教学实习的研究可看出有效的校企合作首先要做到职业院校应依据企业人才需求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即从企业中来,到教学中去。

1.院校主导式:该模式适用于科研能力强、知名度高的院校,普通的高中职院校科研开发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有限,无力采用这种方式。

2.企业主导式:了解企业的结构、现状、发展规律,分析企业的需求,找到企业亟需的人才缺口,让培养的人才成为企业的后备军。应该先由企业分析人员专业的构成,学校再针对不同需求安排合适其培养目标的学生前往实习。实习过程(即使是短期的),企业对待实习的学生也要像对待自己员工一样,即工作纪律一视同仁,这样不仅解决了学生实习难题,而且也不会因为学生实习影响企业正常的业务开展。这种方式使企业增加了新鲜血液和劳动力这是这种模式的优点,但对学生和企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该模式也存在以下不足:(1)教学实习还不足以满足学生全面实践的要求,学生从事的业务工作只限企业提供的少数岗位,与岗位对接原则有一定冲突。(2)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如黄石几家较大的电子企业中,科威公司需求电子开发与市场开发人员;万达金卡需求服从管理、有保密意识、操作熟练的工人;东贝公司需求能上夜班、吃苦耐劳的工人;三环信息需求能掌握多个岗位的操作员。企业种种要求,不可能同时满足。

3.互利共管式:互利共管式实训基地的一般构成方式是校方提供厂房及水电等条件,企业提供一定的生产设备。该模式使学校节约了硬件投资,企业避免了基础建设,可迅速组建实训基地。但对省内几所院校互利共管式实训基地调研,结果表明:效果有待商榷,首先是校企双方目标不统一:企业投资想获得理想的收益,学校方更多关注学生从实训岗位中得到锻炼;频繁更换实训学生,培养好的学生离开,新的学生上岗,培养代价过大,企业无力承担,产品质量稳定性差,企业收益不足;学生实践岗位过于单一,造成学生就业竞争力不足;教学计划与生产计划冲突等等,以至于多达八成的此类实训基地流产。显然,此种模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4.集团联盟式:由多个院校、多个企业组成的松散组织,这种方式现在比较流行。从常州职教园区、咸宁职教园区取经可知:该方式可适应性强,实训方式灵活,能较好协调校企双方,教学计划可顺利实施。

5.专业合作式:校企双方在同专业领域开展松散型合作,在条件许可时可安排学生下企业实训基地实训。

6.經济协作式:校企双反签订合作协议,利用双方现有条件,开展一定规模的生产,双方各自管理己方资源。这种合作方式相互制约小,双方均利用现有资源,投入少,符合岗位对接、投资节俭和可持续原则。

三、研究成果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是必需的,高中职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开展实训教学(含理实一体教学),采用职教集团式、专业合作式和经济协作式等松散的组织形式,有利于校企合作的长期稳定发展,符合投资节俭原则、兼顾技术领先原则和岗位对接原则。在此基础上再加强合作项目,逐步建立以项目为纽带的深层次合作模式,以达到产、学、研合作的目标,过多强调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则极可能事如愿违。校企合作必须是明智的,即双方要明晰各自的责任和社会义务,两者最终的合作都不能在组织机构上重叠或是重组,否则这种太过深层次的合作势必加重校企的负担,反而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上一篇:在职教师招聘自荐信下一篇:软件测试英文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