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对学生学习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终生发展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虽然我国早就提出素质教育, 但有些地方仍是应试教育为主。据我调查, 我区一些学校的一些班主任老师仍在以考试成绩为依据来安排学生座位, “优生”不论身材多高都可占据离讲台最近的“黄金地带”, 而考试成绩稍低、视力又差、身材矮小的“差生”只能坐在后排。这种简单地用所谓的分数标准来界定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违反了我国《教育法》所规定的学生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这是教师滥用评价信息的一个极端例子。新课程需要新的评价, 评价制度的创新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 “建立以学校自评为主, 教育行政部门、学生、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学校应对评价所涉及的各方面进行自我评估, 准确了解学生发展的状况, 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改进措施。”由此可见, 本次课程改革中的评价改革需要教育工作者从理论上加以研究, 在实践中进行探索。针对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也应采用新的课程评价。

1 新旧高中地理课程评价的对比

传统地理课程的目标、评价方式主要为单元测试、学期考试, 评价焦点集中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这种重终结性评价而轻形成性评价的单一标准, 其弊端在于只强调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 忽视对地理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体现在课堂上, 学生只是机械地听老师讲, 记笔记, 划重点, 而积极提问、努力思考往往不够;体现在学习态度上, 则认为学习就是看书、做练习题, 从书本上寻找试题的答案, 反映在应试准备上, 为了提高分数而在复习时猜题、压题, 忽视了对知识的系统掌握。由于重表面课程分数而轻内在主体性人格思维培养, 因而泯灭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欲望和成功亮点, 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创造性才能的发挥。

··新课程标准把分数评判看作是课程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 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 而且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还要关注过程性评价, 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 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实现个体价值。新课程评价还改变纸笔测验作为考试的唯一手段, 要求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对象等, 选择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 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 改变过分注重分数、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的作法, 对考试结果做出分析、说明和建议, 形成激励性的改进意见, 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角色由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主要职责在于给学生提供发现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 通过评价使学生形成自我意识、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为了适应当代社会生活对学生人文素养提出的新要求, 新评价目标还特别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 它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评价新理念。

2 高中地理新课程评价理念的特点

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提出的, 它明确指出:“既要关注学习结果, 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 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可见, 高中地理新课程评价理念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2.1 评价内容多元化

以往的地理教学评价, 老师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和上课表现给学生评分, 并以此记入学籍档案。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倡导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 逐步转向对综合素质的考察, 强调关注学生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和变化, 注重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强调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调动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新课程目标包括“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体系, 地理学习评价也要在知识和技能评价的基础上, 关注对学生价值判断能力、批评性思考能力、社会责任感、人生规划能力形成状况的评价。在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中要重过程, 重应用, 重体验, 重全员参与。地理学习评价应发挥其激励与发展功能, 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成果的体验, 激发学习兴趣,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提高地理学习水平。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 并给予必要、及时、适当的鼓励性评价和指导性评价。

2.2 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以往的地理教学评价方法和手段都比较单一, 学习成绩大多用分数来衡量, 思想行为表现仅仅以教师评语来确定。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强调把学生的学习评价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不同的课程目标要选用不同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考察、评价。在知识方面, 除了书面的测试以外;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给予评价。

(1) 上课可以恰当地运用课堂提问的方法来观察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表现, 并对学生的发言、纪律和注意力等情况做一些简要纪录。

(2) 课后调动学生地理探究的兴趣, 鼓励他们参加天象观察、太阳高度角测量、地理模型制作等实践活动, 鼓励他们自主开展课题研究, 写调查报告、小论文, 设计环保方案, 绘制学校或公园、住宅小区的平面图, 以此评价他们对地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水平。

(3) 通过开放性的情景测验, 例如让学生口头描述学校和住宅区周围的地理环境特点, 及时分析当地的天气变化和成因, 以此考察他们对地理知识和原理的理解能力, 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通过检查课堂笔记和作业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同时还可以采取自我总结、家长评语、活动记录、作业、作品、小论文展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和家长参与评价, 重视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鼓励性评价和反思性评价相结合。

(5) 考查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 评价学生是否具有地理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是否能够体会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评价学生在观察、调查、实验和报告撰写中是否精确、严谨, 是否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评价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的态度和责任感, 学生是否初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是否初步形成了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 是否养成了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行为规范等, 以此来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2.3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学生学习评价要求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角色转变为主动参与评价的主体, 倡导评价主体间的沟通, 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员都应该参与地理新课程的评价过程, 这样使教师和学生在民主、平等的互动中增进理解, 形成积极、友好的评价关系,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过程进行指导和监控,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结果的认同。

3 地理新课程标准下评价理念的实施

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教学评价理念的提出, 要求各级教育部门, 尤其是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地理教师, 要彻底改变以往不科学的评价观念, 在教学重点、学习模式、考核方法等方面, 全面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

首先, 要体现在出题方式的根本变化上。在传统评价体系的指导下, 考试或课前复习提问一般以简答题的形式, 偏重于考查学生对书本上知识点的识记情况, 这类题目往往都能找到现成的标准答案。教师以所谓的标准答案为评价的惟一尺度, 只要一字不漏就能得满分。落实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理念, 要求教师不仅要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点的识记程度, 更要评价学生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所设计的问题应是开放性的, 能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 又不能一下子在书中找到现成答案, 必须经过自己的综合思考, 融会贯通才能抓住解题的要害, 以考察学生的思维和联想能力。如教学“人口”一章时, 传统的出题方式一般是“简述人口的基本国策”, 评价的目标在于单纯考查学生以人口国策为内容的识记;而课程改革倡导的问题设计应变为“如何理解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 侧重于通过列举人口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如就业问题严重、环境压力增大等, 引导学生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 深层次地理解人口基本国策, 时刻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评价目标既包含了基础知识的识记, 更包含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可见, 同样的问题, 两种不同评价目标指导下的出题设计方式, 在培养学生的求学态度、学习习惯方面产生两种迥然不同的引导效果。

其次, 要体现在学生对答题的总体要求上。新的评价体系, 要求学生学习地理课程时, 既要用书本知识来指导对现实问题的观察与思考, 又要联系实际问题深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

第三, 要体现在对学习行为的正确评判上。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发展性原则, 要求教师不能用静态和停止的眼光去评价学生的阶段性学习质量, 更不能根据考试成绩机械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对号入座”, 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动态发展, 应认真寻找并精心呵护每位学生的细微变化和潜在发展。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现实基础, 着眼于激发有利于其终生发展所必备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因人制宜地对每个学生进行客观评定。使每个学生只要经过自身的努力, 与自身相比有了进步, 同样应得到教师的鼓励;只要经过自己的思索, 即使不是完美无缺的劳动成果, 也应受到珍视。这样, 由于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 学生就乐于欣赏并学习别人的长处, 从而有利于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共同发展。

总之, 地理学科生动的教学实践, 是我们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据。只要用心去体会、大胆去尝试, 任何一节课、一次活动, 都可成为实践新课程标准下评价理念的良好载体, 最终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沈高和.地理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理念与实践.《地理教学参考》2010年

[2]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出版, 2009年8月

上一篇:氨法烟气脱硫装置腐蚀与防护下一篇:对压力表检定中的标准示值估读误差的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