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情况的汇报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情况的汇报(精选8篇)

关于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情况的汇报 篇1

关于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情况的汇报

唐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1年11月22日

9月8日全市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监督检查工作汇报会后,我委组成四个检查组,围绕承担的四项牵头、六项协办任务,按照全面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原则,采取重点检查、专项检查和巡回检查的方法,深入了解各地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一是积极营造创新环境。积极落实国家、省有关优惠政策,制定实施了《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等相关配套政策;组织召开了“唐山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推进大会”,在全社会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注重进一步加大引导支持力度,2011年,全市财政安排科学技术预算支出1.65亿元,比去年增长22.9%;新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300万元,激励中小企业增加科研投入。二是打造多元化科技创新平台。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需求,实施创新研发平台培育计划,努力打造科技创新的研发、合作、服务和产业化平台。目前,全市已拥有各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143家,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引进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6家,引进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方面技术成果150项;重点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00项。三是实施技术创新行动。以钢铁、装备制造、焦化、水泥、电力、陶瓷六大行业为重点,全面开展对标行动,全市应用推广技术成果200项。围绕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组织实施了高速动车组、采选煤机械等工艺技术研发。积极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积极性。今年以来,燃煤自动管理系统等5个项目列入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3个项目获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支持。四是大力引进培养创新型人才。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创新人才培育计划,推进“院士联谊”、“假日博士”等引智工作,年内新增特邀院士10人以上,引进培养博士100人以上、硕士1000人以上,引进8000名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6万名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

(二)着力推进支柱产业优化升级。一是努力推进钢铁产业优化升级。下发了《关于做好2011年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制订了淘汰落后钢铁产能工作考核实施方案,年内确保淘汰高炉4座,涉及炼铁产能163万吨;转炉28座,涉及钢产能1032万吨。在全行业大力推行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企业装备水平,加快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优化品种结构。同时,加快推动首钢京唐钢铁二期、唐山渤海钢铁集团搬迁改造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二是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突出优势产品引领,重点支持铁路客车、冶金机械、选煤机械等优势企业的发展和产品结构调整。实施名牌战略,全市装备行业已有4个品牌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39个品牌或产品获省级名牌称号。推进产业平台建设,唐山丰润装备制造业产业聚集区、唐山(开平)现代装备制造工业区、迁安现代装备制造业产业聚集区等三个装备制造业工业聚集区获政府批复为首批省级工业聚集区,产业集聚水平不断提升。1-8月份,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92.93亿元,同比增长38.0%,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4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0.7%,比重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6个百分点;三是加快推进化工、建材和能源产业结构升级。积极延伸化工产业链条。以京唐港煤化工、南堡盐化工园区为载体,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延伸产业链条,一批延伸产业链条重点项目相继投产达产或开工建设。1-8月份,全市化工行业完成增加值135.6亿元,同比增长19.3%。下大力调优建材产业结构。按照“等量置换、上大汰小”思路,积极推动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加大落后水泥机立窑淘汰力度,目前,新型干法水泥比重由较去年底提高9个百分点。构筑现代能源产业体系。重点抓好煤炭集约化开发利用,推进支撑电源优化升级和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等工作。全面关闭和兼并重组小煤矿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

(三)着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是明确发展重点和目标。立足我市资源、区位、人才以及产业等优势,以新能源、生物医药、环保产业、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为重点,全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力争到201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目前的2%达到5%,建设10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相继组织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产业链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意见》、《关于支持建设高速动车组研发基地和配套产业园区的相关政策》等一系列支持性政策和措施,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是引导社会资金加大投入。组织召开唐山市产业资本战略性转移工作动员暨项目对接大会,动员广大企业特别是民营经济实施二次创业,把创业重点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等重点领域。通过项目对接活动,确定首批资本转移意愿企业116家,可用资本212亿元;中科院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市直相关部门现场发布200多项技术成果和招商项目。四是加快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加大协调和支持力度,重点推进了高速动车组扩能、大型号钢板桩、焊接机器人、大型多向模锻液压机以及风电和电动汽车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今年以来,全市共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25项,总投资785亿元。

(四)着力发展服务业。一是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清理制约服务业发展的歧视性政策,落实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全市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为发展服务业创造出宽松的政策环境。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今年已安排2000万元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服务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做大做强。二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唐山港的港口优势和产业、资源、区位优势,培育壮大一批具有特色的现代物流中心和物流示范企业。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完成310亿元,增长15%以上,占服务业比重达到41.0%。三是全力推进既有工业企业主辅分离。出台了《唐山市推进既有企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工作实施方案》,在土地等要素配置上给予支持。截至目前,全市共分离出现代服务业企业222家,全年可实现税收近5亿元。四是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在发展传统商贸流通业的同时,着眼于提升产业层次,精心谋划实施了十大商贸综合体、十大五星级酒店和十大高端写字楼项目。目前,已有丰南维景酒店、新华贸、南湖美食广场等3个项目竣工运营,其他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之中。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建设,提升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覆盖面。目前全市已建立各类农家店2400多家,乐亭冀东果菜批发市场等13家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列入“双百”市场。目前,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5.9亿元,同比增长17.1%。五是加快发展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实施了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唐山湾国际旅游岛和丰南运河唐人街等一批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今年前三季度,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49亿元,同比增长36%。

(五)着力提升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一是抓好一批城市新区建设。以南湖生态城、唐山湾生态城、凤凰新城、空港城、唐山湾国际旅游岛等5个城市新区建设为重点,谋划实施重点项目127个,今年以来完成投资192亿元。南湖生态城西北片区回迁安置房、唐山湾生态城青龙湖商业街、凤凰新城新青少年宫等项目进展顺利;二是抓好一批城区改造项目。以环城水系公园广场建设及周边区域改造、丰南运河唐人街、古冶金山新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实施旧城改造步伐。其中,环城水系公园广场建设及周边区域改造作为三年上水平的一号工程,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8.82亿元,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成为我市景观建设、旧城改造和三年上水平的制高点。三是抓好一批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承办世界园艺博览会筹备和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契机,重点实施了新火车站改造、城市路网综合改造、污水处理厂等25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和新青少年宫、新工人医院等15个重点公益设施项目。同时,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持续推进“绿、美、亮、净”工程,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四是抓好一批高端服务业项目。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年重点推进了香格里拉等十个五星级酒店、硅谷国际等十大高端写字楼、新华联等十大商贸综合体,以及银水集团总部等13个总部基地建设。

(六)着力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一是严格控制能耗和排放量过快增长。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坚持把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作为新建项目的强制性准入门槛和前置条件,严格节能减排关口,坚决杜绝“两高一资”项目的盲目扩张。对高出本市单位GDP能耗的高耗能项目和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一律不予审批、核准、备案,一律不予审批环评,一律不批准开工建设,金融机构一律不予发放贷款。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严格对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或年耗电2000万千瓦时及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节能评估。今年截至目前,全市已对845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了节能评估审查,不存在违规审批高耗能、高污染项目问题。二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今年我市共有153家企业的284座(台套)装备,列入国家及省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共涉及我市钢铁、焦化、水泥、造纸4个行业,按照省政府要求,所有列入今年淘汰落后产能计划的装备必须于11月底前完成拆除工作。钢铁行业:今年省达计划为淘汰高炉4座,淘汰炼铁产能163万吨;淘汰转炉28座,淘汰炼钢产能1032万吨。目前,拆除高炉2座,产能77万吨,另有1座高炉停产,1座仍在生产;已拆除转炉9座,淘汰落后产能332万吨,另有13座转炉停产或正在拆除,6座仍在生产。焦化行业:今年省达计划为淘汰焦炉10座,淘汰落后炼焦产能145万吨。目前,全部正常生产。水泥行业:今年省达计划为淘汰水泥窑1座,产能10万吨;淘汰水泥磨203座,淘汰落后水泥产能2215万吨。目前,水泥窑已经拆除,水泥磨已拆除193座,淘汰水泥产能2015万吨,另有8座正在拆除,2座仍在生产;造纸行业:今年省达计划为淘汰造纸生产线38台套,淘汰造纸产能40.8万吨。目前,已全部完成淘汰任务。三是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工程项目建设。我市重点推进了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污水处理厂、电厂及钢铁企业烧结机脱硫等节能减排工程项目。2011年全市共实施111个节能项目,预计11月底前全部竣工投产,年节能能力150万吨标准煤。截至目前,节能项目已完工76项,正在建设35项,已完成投资39.29亿元,完成投资率达到90.7%。其中,“双三十”单位重点实施了62个节能技改项目,年节能能力144.96万吨标准煤;共实施173个减排项目,预计11月底前全部竣工投产,可削减二氧化硫2.3102万吨、氮氧化物0.3704万吨、化学需氧量0.2781万吨、减排氨氮0.0252万吨。截至目前,减排项目已完工140项,正在建设33项。其中,“双三十”单位重点实施了33个项目,可削减二氧化硫1.64万吨、氮氧化物0.23万吨、化学需氧量0.56万吨、减排氨氮0.011万吨。全市建设污水及再生水处理项目14个,分别是唐山市丰润区再生水工程、东郊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处理工程、古冶区再生水处理工程、南堡开发区污水管网及再生水处理工程、海港开发区污水及再生水处理工程、遵化市及再生水污水处理工程、迁安市再生水处理工程、滦县县城污水及管网工程、迁西县城污水处理工程、唐海县城污水及再生水处理工程、乐亭县污水及再生水处理工程、玉田县污水处理厂工程、滦南县城污水及再生水处理工程、曹妃甸工业区污水及再生水处理工程。“双三十”县(市)区2个再生水处理工程已完工投运。全市计划建设9个垃圾填埋处理项目,已建成9个,分别是市中心区、遵化市、滦南县、乐亭县、玉田县、迁西县、唐海县和滦县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古冶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双三十”县(市)区暂无垃圾填埋处理项目。四是开展能效对标行动和实施限额标准管理。制订了《唐山市重点用能企业能效对标实施方案》,根据企业现状,按照不同起点、分档对标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分年度落实对标措施。对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节能监察,对企业单位产品(工序)能耗超过限额标准一倍以上的,超过部分电量每千瓦小时加价0.3元,对超过限额标准且未达到一倍的,超过部分电量每千瓦时加价0.1元。五是强化监督检查。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和重点企业2011年度节能减排目标完成和工作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和预考核,检查今年前三季度和全年节能减排指标预计完成情况,分解落实市达节能减排目标、制定综合性实施方案、淘汰落后产能、谋划实施节能减排项目等工作进展情况,并向全社会公布。对目标完成仍低于全年计划目标的县(市)区和企业,实施约谈、项目禁(限)批和“两高”产品限产,实行更加严格的“一票否决”制和问责制。严肃查处违规乱上“两高”项目、节能减排项目不按时开工竣工、淘汰落后产能进展滞后、差别电价执行不到位、减排设施运行不正常以及严重污染环境等问题,曝光一批反面典型,对重点案件挂牌督,对节能减排违法违纪案件一经查实,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仍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工业结构偏重,上半年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仍高达95.7%,工业内部依然是资源、能源消耗型产业居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低于全国、全省10.6和1.9个百分点。经济发展受环境、资源约束的压力依然很大,转方式、调结构任重道远。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研发经费投入不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为0.9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79个百分点;全市万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2.3件和1.9件,远低于全国8.3件和5.5件的平均水平。劳动者整体素质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三是高耗高排还较突出。上半年,全市单位GDP能耗降低率仅为2.70%,距省达计划目标相差1.43个百分点;新增能耗量355万吨标准煤,占全年新增能耗控制量的6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完成2.90%,距计划目标相差3.1个百分点。没有实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的目标,全市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严峻,完成全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难度很大。四是经济运行效益还偏低。上半年,全市全部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4.4%,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是近几年来占比最高的年份,但仍低于全国和全省同期13.4个和 1.1个百分点。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创造利润为1577.3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00.6元。

三、下步工作思路

(一)下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是继续巩固农业发展基础。全面落实好国家、省、市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二是推进支柱产业优化升级。继续深入推进对标行动,引导支持企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提升行业竞争力。加快推进首钢二期、中石化曹妃甸千万吨级炼油、渤海钢铁集团等一批产业升级龙头项目的前期工作,引导传统支柱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和高端化方向发展。三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进行“二次创业”,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龙头项目,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机器人、大型多向模锻件等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步伐。四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力推进工业企业主辅分离,力争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推进重点物流项目、城市中心商务区改造、大型商贸综合体等高端商贸项目和唐山湾国际旅游岛、河北创意文化产业园等重点旅游文化创意项目建设,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二)科学调节经济运行。一是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走势,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和主导产业预警分析,增强经济运行调节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做好控物价的各项工作,确保全年稳定物价预期目标的实现。二是抓好生产要素的协调调度。优先保障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以及民生领域的需求,通过优化要素配置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是引导企业转型发展。做好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先进适用技术信息的发布推介工作,引导企业大力加强技术改造和科技研发,全面提升现有企业和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企业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转移,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三)扎实推进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快城建重点工程和项目建设。对照年初计划目标,加强协调联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努力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年初确定的“六个提速”、“六大改造”和“六项攻坚战役”中的重点工程和项目达到时间进度要求。二是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全面组织开展好城市园林绿化、污水垃圾处理、道路交通、公用事业服务、便民设施、容貌环境整治、城管执法水平等七大专项提升行动,使城市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新民居建设为重点,突出抓好350个省级新民居示范村建设,确保完成省达目标任务。

(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革上,稳步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制定出台改革总体方案和分系统具体方案,并抓好组织实施。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重点任务,确保年底前医改试点工作取得突破。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按照国家、省要求,研究制定我市具体实施意见。开放上,继续组织开展好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招商活动,要对重点外资项目实行跟踪管理,力促外资到位、项目早日落地。全面落实好各项出口扶持政策,做大做强出口企业和出口基地。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企业开展境外资源开发、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特别是引导钢铁、建材等传统产业走出去,拓展生存空间。

关于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情况的汇报 篇2

何勇强调,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要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政策落实监督检查中, 要加强对中央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 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 落实中央土地供应、税费优惠等相关政策, 促进项目早日实施;加强对资金筹集和管理使用情况的检查, 保证各级各类资金落实到位, 确保资金管理使用公开透明、规范高效;加强对工程建设质量情况的检查, 督促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终身责任制, 建设安全工程、优质工程;加强对住房分配管理情况的检查, 确保公正公平, 让社会信服、让群众满意。

何勇要求, 开展监督检查必须坚持求真务实, 搞好统筹兼顾, 务求实实在在的效果。要根据被检查地方和部门的实际, 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方法, 多层次、多渠道开展深入细致的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要督促有关地区和部门切实整改到位, 不留任何隐患。要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 搞好与其他专项检查的结合, 提高监督检查工作的协调性, 增强综合效应。

关于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情况的汇报 篇3

根據《**市開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監督檢查的實施意見》(**紀發

[2011]11號)檔精神,我局及時開展了污染減排和環境保護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自查,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污染減排政策措施落實情況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污染物減排工作,2006年就將主要污染物減排納入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一是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的節能減排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減排工作辦公室(設市環保局),統籌安排全市的污染物減排工作;二是嚴格落實減排目標責任制,市政府同相關部門負責人和重點排汙企業法人簽訂減排責任狀,督促各項減排措施落到實處;三是不斷加大減排專項資金投入,2006年以來,市財政每年都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減排專案建設,以此帶動了全市減排專案的順利實施;四是不斷加大對重點減排企業的環保監管力度,督促企業加大治汙力度、嚴格落實國家減排政策和減排措施等。“十一五”期間,由省政府考核的砷、鎘兩項減排指標和由國家考核的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兩項減排指標均超額完成了減排任務,全市環境品質持續好轉。2011年,市委、市政府對“十二五”污染減排工作進行了周密部署,力爭“十二五”減排工作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

二、重點行業環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全市有色、鋼鐵、化工、火電、煤炭等重點行業的污染得到全面有效治理。

有色行業方面:我市有色行業主要以*品行業為主,2010年全市涉*企業專項整治,共關閉合法*冶煉企業*家,取締非法*冶煉企業*家,非法*浮選廠*家,並對保留的*家*品冶煉企業進行了擴能改造升級,基本實現了達標排放,有色冶煉行業環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鋼鐵行業方面: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環保部門的督促下,**鋼投入鉅資,相繼完成了生產廢水迴圈利用工程、高爐和轉爐煙氣治理工程、煤改氣工程,淘汰了落後燒結機,目前正在實施2臺135平方米的燒結機的煙氣脫硫治理工程等環保專案,**鋼的環境污染問題得到有效的治理。除督促**鋼不斷加大環保投入、實施清潔化生產以外,我局還投入100餘萬元,在**鋼安裝了線上監測、視頻監控系統,24小時即時監控其污染物排放動態,及時發現和處理**鋼的污染問題。

化工行業方面:尖端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和福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分別實施了生產廢水治理工程,污染物排放量逐年下降,為我市的減排工作做出了貢獻。

火電行業方面:***火力發電分公司的3臺火電機組全部安裝了煙氣脫硫系統,3#機組安裝了脫硝裝置,目前正在實施其餘兩臺機組的煙氣脫硝設施專案,氮氧化物污染問題得到改善。

煤炭行業方面:2010年以來,我局開展了涉煤行業專項整頓,對各涉煤企業的環保設施以及是否持有排汙許可證等情況進行了監督檢查,建立了煤礦企業環保情況資訊庫。責令無井下廢水處理設施的煤礦對井下廢水進行治理,並建設規範化煤矸石堆放場、建設封閉式廠房等。煤炭行業對環境的污染逐步減小。

三、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執行情況

環保審批作為建設專案第一審批關,我局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建設專案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和《建設專案環境保護分類管理名錄》的規定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嚴把建設專案准入關,對不符合環保准入條件、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高污染、高排放或選址不當的建設專案堅決予以否決,從源頭上防止了新污染的產生。

四、重金屬污染防治

我市為省重金屬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為了落實湖南省重金屬污染治理要求,我市委託湖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編制了《**市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專案方案設計》和《**地區重金屬污染“十二五”綜合防治專案實施方案》,目前正在按照重金屬污染防治規劃方案要求加緊實施各個污染防治專案,我市重金屬污染防治完全符合規劃要求。

五、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

嚴格按照防治規劃要求實施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專案,一方面加強了對重點流域內排汙單位的監管力度,督促企業環保設施正常運轉,確保企業達標排放;另一方面加強城鎮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和管理,**市污水處理廠於2005年底建成運行,**市垃圾衛生填埋場已建成即將投入試運行。目前正在採取相應措施,進一步提高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率和城鎮污水處理率,保障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

六、飲用水安全保障

我局不斷加大執法力度,加強飲用水水源安全風險隱患排查。近年來,依法查處了位於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的資江選礦廠、銀和選礦廠等多家

違法排汙企業,不斷開展和完善飲用水水源保護基礎工作,在飲用水源保護區內設置了標誌牌,並進一步加強飲用水水源水質監測工作,每月定期在飲用水源保護區**斷面和**斷面開展水質監測工作,確保了我市飲用水安全。

七、大氣污染聯防聯控

建立了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對重點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粉塵、揮發性有機污染物等進行重點防控,確保我市大氣環境品質不斷改善。我局每月不定期對市政府和市環保局2個採樣點進行為其10-14天(次)採樣,對重點防控的大氣污染物進行監測,及時瞭解我市大氣環境品質狀況。

八、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

我局不定期對全市涉化學品企業開展污染防治專項檢查,並下達現場檢查通知書,督促相關企業加強化學品的管理,嚴防化學品環境污染事故發生,並按要求制定化學品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同時加強了對危險化學品運輸轉移過程中的環境監管,消除了化學品的環境安全隱患。

九、危險廢物處置

成立了固廢辦,專門負責全市固體廢物的管理工作,也是××市成立的首家固廢管理專門機構。由於機構健全,我局對危險廢物的管理力度不斷加強:一是對危險廢物產生單位進行了徹底的摸底調查,建立了危險廢物產生單位檔案,方便了日常的監管工作;二是要求企業產生的危險廢物必須轉入符合環保“三防”要求的場所貯存,嚴禁亂堆亂放;三是嚴格執行危險廢物轉移聯單制度,同時嚴禁無危險廢物處置資質的單位

和個人處置危險廢物;四是加快實施***地區危險廢物無害化處理專案。該專案實施後,將實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解決我市***地區數十年遺留安全隱患。

关于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情况的汇报 篇4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

我市作为传统工业城市,没有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却面临着没有资源依靠和必须依赖资源的禀赋不足问题,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面临着产业创新能力偏弱、自主创新有待提高的现实问题。一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积极探索破解这些发展中难题的新路子,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切实推动柳州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现将各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做法与体会

近年来,柳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强市,富民兴柳”的总体发展思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柳州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步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一)紧密结合柳州实际,树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理念

作为工业城市,怎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传统工业城市向现代工业城市转型,实现柳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直是我们致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我们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柳州实际结合起来,提出了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宜居城市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的“三个同步”的发展理念,为推动柳州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工业是柳州发展的命脉。坚持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就是既要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做大做强做优工业经济,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又要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着力构建与工业发展相适应、与碧水蓝天和谐相处的城市新环境,实现工业快速发展与环境持续改善的有效融合。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确立了全面实施“二次创业”、努力实现“经济升级,城市转型”的战略,突出抓技改、调结构,挖存量、引增量,降消耗、保环境,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走工业强、山水美、环境好的良性发展之路。2009年,柳州取得抗击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胜利,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在2006年工业总产值过千亿元的基础上三年翻了一番。在全市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4.9%的情况下,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柳州已经由过去的“酸雨城市”发展成为温家宝总理称之的“山清水秀地干净”的现代工业城市。

二是宜居城市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柳州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过去走的是“先生产”、“后生活”的发展道路,相比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坚持宜居城市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就是在城镇化进程中营造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空间载体和外部环境,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把柳州打造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宜居城市。近年来,我们以加速构建以莲花山片区为绿心、老城区与柳东新区协同发展的“一心两城”城市新格局为目标,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并举,重点推进“十大建设工程”,高起点策划和推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不断掀起城市建设的新高潮,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品味。同时,全面启动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六城同创”工作,打造山水秀美的工业城市,提升城市居住环境。今年1月,柳州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柳江河综合治理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三是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终要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上。坚持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就是全市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要以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根本目的,更加关注和改善民生,确保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近年来,我们坚持把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得民心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民生工作力度,切实做到公共财政向民生倾斜、工作重点向民生倾斜、公共服务向民生倾斜,促进柳州百姓幸福指数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步提升,加快了柳州由单一经济城市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人民生活相协调的和谐城市转型。

(二)紧紧抓住关键环节,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我们坚持高端战略取向,瞄准先进的产业结构,通过全面实施工业、农业、服务业“二次创业”,着力推动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特别是结合工业这个最大的实际,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推动了柳州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紧紧围绕汽车、冶金、机械三大支柱产业,化工、制糖、造纸、建材、日化等五大传统产业,新材料、生物制药、机电仪一体化与电子信息、新能源及环保四大新兴产业的“354”产业格局,加快推进结构调整,迅速扩大工业总量,不断提升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作为优化工业结构的重大机遇,继续做大做强汽车、冶金、机械三大支柱产业,推动汽车产业研究开发中级轿车、新能源汽车等新的产品,冶金产业提升产品结构、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工业总量、结构、层级升级。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化工、制糖、造纸、建材、日化等传统优势产业,提升产品质量档次,扩大产业规模。重点发展机电仪一体化、生物工程与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

二是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坚持以创新为主导,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环节,积极构建财政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为支撑、民间资本为辅助的“四位一体”创新投入体制,有效整合现有研发资源和技术力量,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主导产业向高端化发展,推动更多的“柳州制造”向“柳州创造”转变,促进工业竞争力的升级。加强各类创业服务中心和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支持企业对关键共性技术进行消化吸收与创新,推广先进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加快产业技术进步步伐。近年来,柳州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值均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3,新产品产值率始终保持在25-30%。2009年,全市有60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广西的三分之一;柳工、欧维姆、两面针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全市已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3个、自治区认定技术中心24个、8个博士后工作站;柳州被评为“2009年中国最具创新力十佳城市”,第五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并成为国家汽车产业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广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点城市。

三是注重统筹城乡发展。以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为目标,建立健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以商强农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机制,大力实施柳州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战略,充分发挥柳州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农业增效、确保农民增收,加快柳州由城乡二元结构比较明显的城市向城乡统筹发展的城市转型。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逐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对贫困县的扶持力度。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蔗糖、油茶、桑蚕等优势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各县由农业县向工业县转型。2009年,柳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并且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在近年来首次超过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统筹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全面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我们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到全市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的各个方面,全面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一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掘柳州历史文化底蕴,不断丰富柳州的城市文化内涵,巩固提升柳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品牌。加快推进柳州工业博物馆、水上大舞台等“十大文化建设工程”,建设一批标志性的重大文化阵地。坚持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全力推进文艺精品创作,涌现了《八桂大歌》、《铜鼓敲出壮乡情》等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作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建设先进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结合旅游名城建设,加快开发建设百里柳江水上运动项目,成功举办中国柳州世界水上极速运动大赛、中华龙舟大赛柳州总决赛等多项大赛,其中,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中国柳州大奖赛被2010年第七届中国文化产业国际新年论坛评为“新锐城市名片”。

二是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提出“有情、用心、创新”的民生工作六字要诀,重点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热点难点问题。实施广西乃至全国首创的“三大民心工程”,即投资53亿元实施改制企业困难职工危旧房集中区改造工程,惠及人口8.66万人;投资7亿多元实施少数民族村寨火灾隐患综合治理工程,受益村民近12万户、50多万人,解决千百年来困扰少数民族群众的难题;每年投资近4000万元实施贫困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免费午餐工程,受益学生近10万人。坚持以创新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抓住柳州被列为首批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的难得机遇,大力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建设充分就业城市。高度重视社会治安治理工作,连续五年开展“平安柳州”创建活动,不断加强“天网工程”建设,柳州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称号。

三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抓好柳钢循环产业示范园建设,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原则,加大节能减排政策引导和实施力度,对柳化等6家列入国家千家重点节能的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和企业节能规划编制工作,树立了一批节能减排先进典型。与2005年相比,全市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下降了12.42%和33.59%,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17.92%。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实施“碧水蓝天,青山绿地”工程、百里柳江综合治理工程,加大对沿江污水和城市垃圾处理的投入,加强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监控,柳江河饮用水保护河段连续三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以上水质标准,市区空气质量不断改善。每年开展“百万人民种百万棵树”活动,全面开展绿化造林,柳州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1%。

二、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柳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必将对新时期柳州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历史等方面原因,柳州发展仍然存在和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2009年柳州市第三产业比重为29.57%,而在2008年全国就已达到40.1%,产业结构极不平衡。此外,工业内部产业结构也不合理。2009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011亿元,其中三大支柱产业占76%。工业的增长过多的依赖汽车、钢铁、机械等三大支柱产业。另外,新兴产业比重小。2008年全市的新材料、生物和医药、机电一体化与电子信息、新能源及环保等产业产值,分别占全市当年工业总产值1750亿元的0.14%、0.68%、1.3%、0.67%,仅占2.79%,而全国许多城市的此类产业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比例达20%以上。

(二)工业经济抗风险能力不强

柳州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比重过大,产业支撑相对单一,抗风险能力薄弱。柳州的钢铁、工程机械、载货汽车等产品与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关性较高,当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时,这些行业的增速会显著提高,效益大幅提升。但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这些行业的生产就会受影响,从而影响全市整体经济的增长。且我市受资源约束明显。我市以重化工业为主,对水、电、煤等资源需求量大,但是运能不足,原材料紧缺,燃油价格上涨等等这些市场客观因素,必然影响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成为制约柳州经济发展的瓶颈。

(三)农业发展基础依然薄弱

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产品流通与销售渠道建设滞后,且产业链短,科技含量低,深加工、高附加值、外向型企业少。如蚕丝加工业,目前仅限于加工成生丝外销,产业链短,无丝绸深加工企业;企业规模小,缺乏熟练工人,产量达不到生产能力,管理水平及技术水平较低,没有充分发挥蚕桑综合效益。此外,我市农业抗风险能力低,抵御可能发生的洪涝、连续干旱和寒露风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四)重大项目建设受征地拆迁制约严重,项目用地趋紧

征地拆迁问题依然是当前制约重大项目建设的首要因素。拆迁过程中涉及失地农民的政策处理矛盾较多,被拆迁户对拆迁补偿与期望值落差较大等问题都容易引发矛盾。国土资源部关于征地报批前告知、确认、听证的程序新规,进一步增加了征地拆迁工作的复杂性。

2010年,我市实施的新开工重大项目161项,项目用地大约1792公顷,而通过中心城市用地计划指标上报项目用地面积约为1334.97公顷,仍存在较大的缺口。

(五)融资工作形势严峻

今年中央加紧对地方融资平台的调控管理,各金融机构对现金流、项目资本金及贷款投向的审查更为严格。市银监局已严格控制各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各金融机构也基本停止对政府平台公司新增贷款额度。我市各平台公司有效抵押资产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到项目贷款的发放。如城投公司四座跨江大桥13.4亿元贷款虽已通过自治区工行的评审,但至今无法落实资金。除土地储备贷款外,我市各平台公司今年新项目几乎没有获得贷款。另外,国家暂缓对城投类企业债券的审批也使得我市政府性投资项目融资受到巨大影响。2010年上半年,我市政府性投资项目到位资金60.03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74.86%。

(六)区域性交通枢纽优势弱化

随着柳州铁路局迁往南宁,以及北部湾发展战略实施,广西铁路、公路、机场建设的重点南移,柳州交通枢纽优势被弱化问题凸现,给柳州经济持续增长带来影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全力推进柳州特色新型工业化,加快实现城市升级转型,建设更加美好的柳州。

今年,我们提出了“科学发展、党建引领,创新创业、优化提升,统筹兼顾、和谐共进,建设美好柳州”的“三十字方针”,把2010年作为柳州的科学发展水平提升年,以大力开展“党建引领提升年”、“经济发展提升年”、“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年”、“全民创业提升年”、“文化发展繁荣提升年”、“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年”、“生态环境提升年”活动为载体,坚决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巩固和提升柳州的整体实力,推动柳州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我们将大力实施“创新调整、产业升级,三年四千亿、工业再翻番”工程,采取通过产品升级来带动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来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发展新兴产业这“三大办法”,用滚动发展、创新发展、产业提升、招商引资这“四条腿走路”,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力争到2012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4000亿元,在2009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大力实施“十大建设工程”,推动城市建设加快发展,促进城市面貌、城市品质、城市功能升级转型;大力实施“十大农业工程”,加快发展柳州特色现代农业,努力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上有新突破,形成一批亮点,进入广西先进行列;大力实施“十大商贸工程”、“旅游工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振“桂中商埠”,打造“旅游名城”;大力实施“十大文化工程”,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柳州文化软实力升级,全力打造历史名城、文化名城;大力实施“十大民生改善工程”,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大力实施“十大党建工程”,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巩固提高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提升全市党员干部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能力水平,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柳州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四、请自治区协调解决的问题

(一)请求自治区继续支持我市的重大项目

1、柳州电厂易地搬迁扩容(上大压小)改造项目

根据“十一五”规划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和我市电力供应情况,综合考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长远发展所需的能源空间,建设柳州电厂易地搬迁扩容(上大压小)改造项目十分必要。

目前,自治区人民政府已经同意将该项目列入广西“十二五”发展规划,柳州市人民政府和项目业主广西投资集团正在联合编制具体关停方案。请自治区人民政府督促业主单位尽快完善方案,批准通过后上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申请列入关停计划,再按程序开展前期工作。

2、柳州至肇庆铁路项目

柳肇铁路对完善广西铁路网布局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对加强地区间经济合作,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以及贯彻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国家发改委、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有关部门的积极争取、大力推进下,柳州至肇庆铁路项目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和2009年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新开工重大项目。该项目正在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国家发改委已在我市组织召开项目立项评审会,中铁二院已经将咨询报告上报国家发改委,请求自治区人民政府协调国家发改委支持今年批复新建柳肇铁路建设项目立项。

3、洋溪、落久水利枢纽工程

我市是国家重点防洪城市,通过柳江中上游洋溪、落久水库(即柳江上游的防洪控制性工程)的联合运行,将全面提升市区及融安、融水、柳城县城的防洪标准,解决柳州市以下柳江二级航道枯水季节航道水量不足的问题,改善和提高柳江航道的通航能力,是柳江水资源配给的控制性工程。

洋溪、落久水利枢纽工程已列入《加快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发展与改革合作备忘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柳江综合规划修编报告》,但未列入国家发改委、水利部批准《全国大型水库建设规划(2008~2012年)》,近期落久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争取国家发改委立项存在一定难度,尚需要得到国家发改委的进一步支持。请求自治区人民政府协调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将洋溪、落久水利枢纽工程列入近期实施的国家大型水库建设计划。协调国家发改委尽快给予落久水利枢纽工程立项。给予洋溪、落久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启动资金支持。

4、广西方元电力鹿寨上大压小热电联产项目

我市是广西最重要的工业城市,是中国南方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在现有的工业体系结构下,工业能源需求旺盛,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发展热电联产项目是解决我市能源需求缺口的重要途径。

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协调国家发改委在今年年底前核准鹿寨上大压小热电联产项目。目前已是“十一五”期末,为避免“十二五”期国家热电联产行业政策变动对项目落地可能带来的影响,请区政府协调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在“十一五”期结束前完成项目核准。

(二)在资金安排上对柳州更多的倾斜

1、柳州市东城公司发行企业债券有关材料已通过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审批,目前转到财经司待批准,希望我市东城公司发债相关事宜能得到自治区政府的协调和推进。

2、柳州市“十大农业工程”是一项关注和关心“三农”的民心工程,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际瓦对该项目十分关心,并于3月22日作出批示:“柳州市提出实施‘十大农业工程’思路清晰,措施具体、责任到位。请区党委办公厅注意跟踪进展情况,及时总结,取得的经验应在面上推广。” 目前,柳州市“十大农业工程”已全面启动实施,由于该项目是纯投入、低回报的民生、民心工程,主要依靠财政资金扶持。但因柳州市财力有限,只能解决5.21亿元,现该项目缺口3亿元资金,请自治区政府协调区发改委在安排农林水、扶贫项目时能优先考虑我市,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

(三)在政策上更多支持柳州

1、请求将柳东新区确认为自治区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柳东新区作为我市“再造一个新柳州”和“经济升级、城市转型”的主要载体,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但在发展中面临着一个很大问题,就是柳东新区的“户口”即合法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上级的确认。希望在区发改委的大力帮助下,能够得到自治区政府的批复将柳东新区确认为自治区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恳请自治区政府协调区发改委将汽车零部件项目备案权限下放市发改委。我市汽车产业是第一大支柱产业,配套的汽车零部件项目很多,为进一步服务项目业主,建议自治区发改委将此类项目的备案权限下放。

3、请求自治区在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策划区域发展战略时,对柳州产业给予高度重视和倾斜,将铝深加工、铟深加工等项目确定在柳州。

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情况的汇报 篇5

根据中共从化市委办公室文件《关于印发<从化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从办〔2011〕78号)精神,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布置给我局牵头负责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任务,经局务会议研究决定,为确保工作落实,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方案要求,本局全体干部必须要自觉行动、扎实工作和加强监督检查来推动和保障由本局负责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各项任务;确保我市“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珠三角最宜居生态城市”各项工作任务得以顺利落实。

二、监督检查任务分工

监督检查按照“谁分管、谁组织监督检查”的原则,实行“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分管领导督办负责,有关科室按照分工分别负责、各司其职”的工作方式,围绕我市部署的监督检查任务,着重对以下几方面开展监督检查:

(一)牵头负责的工作任务

1.牵头负责加强对中央、省、广州市和我市“十二五”时期社会发展的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重大举措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是各镇、街和市直各部门在确定发展思路、制定和实施本单位“十二五”规划、明确政策导向等方面是否全面贯彻落实“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在分解细化经济发展指标时是否与国家、省、广州市和我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紧密衔接、协调一致,是否找准了影响和制约本地区科学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并实施了有效的对策措施,在执行财政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等方面是否符合国家、省、广州市和我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责任科室:综合规划科,责任人:欧阳晓勇,责任领导:赵勇副局长)

2.牵头负责清理和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工作。负责监督检查全市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的运行情况;根据之前开展的全市行政事业性、经营服务性收费清理工作的清理意见,监督、督促落实一批审批手续不齐全、收费许可证手续不完善的收费项目。(责任科室:物价管理科;责任人:李洛锋,责任领导:刘凯明副局长)

3.牵头负责全市医改工作。全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按照国家、省和广州市工作部署和要求,在上级规定的时限内全面完成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按照广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路线图的指引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案,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积极推进该项工作,在管理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药品采购配套制度改革、健全补偿机制改革等方面的综合改革任务指标要确保按要求完成。(责任科室:体改办(市医改办),责任人:何道平,责任领导:赵勇副局长)

(二)参与牵头负责的工作任务

1.市监察局、本局、财政局、科信局、经贸局共同牵头,负责加强对扩大内需项目建设进展、地方配套资金落实、工程质量和竣工验收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抓好存在问题的整改,保证在建和收尾项目顺利实施;要围绕省《关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决定》,加强对财政补贴资金管理的监督检查,重点是申领和审核发放程序是否规范透明,是否存在“冒领财政补贴”等行为;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和明查暗访等手段,切实加强对2010年以来规模投资项目的全面排查监管。(责任科室:投资管理科,责任人:徐柏飞,责任领导:刘德慧副局长)

2.与市监察局、本局、市科信局、市经贸局共同牵头,负责加强对省现代化产业500强项目的监管。按照《关于开展我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专项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切实抓好存在问题整改,进一步加强对省现代化产业500强项目和自主创新100强企业的组织实施、推进落实情况监督监管。(责任科室:重点项目科,责任人:卢智谋,责任领导:刘德慧副局长)

3.由本局、市科信局、市经贸局共同牵头,负责对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投资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负责对国家、省、广州市和我市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及其经费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责任科室:投资管理科,责任人:徐柏飞,责任领导:刘德慧副局长)4.由本局、农业局、经贸局共同牵头,负责加强对稳定物价有关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是“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是否落实,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是否充分保障,农副产品流通渠道是否畅通、收费是否规范,价格临时补贴发放是否及时、合规,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是否落实,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是否得到严肃查处。(责任科室:物价检查所,配合科室:物价管理科;责任人:谢润宏、李洛锋,责任领导:潘路明副局长、刘凯明副局长)

5.由本局、市环保局、市财政局共同牵头,负责对节能减排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是政府节能减排规划编制和目标责任制是否落实,节能减排政策措施是否完善,资金投入是否到位,重点区域、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减排措施是否到位,节能减排目标是否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是否符合国家要求,新上项目是否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与审查制度。(责任科室:综合规划科(市节能减排办),责任人:欧阳晓勇,责任领导:赵勇副局长)

三、组织领导

(一)成立从化市发展和改革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局贯彻落实中央、省、广州市和我市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研究解决监督检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由黄桂明局长任组长,党委副书记黄耀祯任常务副组长,副组长由潘路明、赵 勇、刘凯明、刘德慧副局长担任;局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见附件)。

(二)建立会议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组织召开工作会议,通报交流我局监督检查工作任务开展情况以及上级有关工作指示精神,组织部署我局开展联合检查工作及有关重点专项任务落实情况的检查、抽查工作。

(三)建立通报制度。各责任科室要指定专人负责整理本科室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的相关资料,于每月22日前上报监督检查工作情况,并于每年6月5日和11月5日前向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局办公室)上报阶段性工作情况专题报告;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时通报各科室推进工作的情况。各责任科室月报材料请经分管领导审阅后发至局办公室电子邮箱(fgjbgsxx@126.com)。

(四)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领导小组根据问题的性质,分别向相关纪检、司法机关移送;各责任科室和责任分管领导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本局的工作要求切实落实好相关监督检查工作,对于落实工作态度不坚决、措施不力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四、工作要求

(一)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各责任分管领导加强对监督检查工作的组织指导,对工作任务要统筹协调、落实到人;各责任科室要切实履行好日常监督检查工作职责;加强对有关牵头负责工作的督促检查,及时查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

(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既要保证监督检查能够覆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方面,又要找准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选准着力点,切实增强监督检查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查纠结合、务求实效。严格执行党纪政纪和国家法律法规,综合运用督促整改、查办处分、行政问责等多种手段,及时解决和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

关于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情况的汇报 篇6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积极践行国家新时期治水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水方针,根据中央、省、地、县关于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的要求,我局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结合“十二五”规划和水利工作实际,认真做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各项工作,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现将我局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为确保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的顺利实施,我局成立了以局长马大辉同志为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局监察室,由黄登黔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工作事务。同时,确定一名干部和一名工作人员为联络员,具体负责我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形式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为我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根据《威宁自治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了《威宁县水利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的工作方案》,提出工作总体要求,明确工作原则、任务分解、责任单位、方法步骤和保障措施,认真做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各项工作。局各股室研究制定监督检查具体方案和监督检查计划,明确目标、细化分工、实化措施。为避免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局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各部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上下沟通、部门配合、多方支持,确保工作顺利有序推进。

(三)高度重视,统一思想

为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我局召开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会议,要求各股室、各乡镇水利站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具体要求上来,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科学安排,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抓紧抓好。

(四)建立情况报送制度,认真做好报送工作

按照《威宁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方案》的要求,为及时掌握各部门工作情况,督促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总结推广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过程中好做法、好经验,我局建立情况报送制度,明确报送内容、形式、时间,各牵头部门及时报送监督检查工作情况,确保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认真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 我局各股室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认真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加强对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监督检查情况

今年,我局重点对以下工程进行了监督检查: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目前,解决我县农村47.16万人的饮水安全、总投资为2.9863亿元的工程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集中式项目由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总承包,涉及47个子项目,解决31.315万人,总投资1.562亿元,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水窖项目建设计划已全部下达到乡镇并已安排到农户,水窖建设的物资已通过政府采购办组织招标采购。经检查,工程中存在以下问题:集中式供水工程施工进度缓慢;部分乡镇重视不够。针对存在的问题,威宁县2011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指挥部提出了整改措施,要求

施工单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各乡镇要高度重视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配合施工单位加快施工进度。

2、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对今年已下达的乐溪、林场等12座病险水库的投资计划进行监督检查,其中乐溪、林场、赖毛冲、新村4座水库已完成招投标,并开工建设,工程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实施,没有违规现象发生。杨湾桥水库、范家田水库等8座还在做实施方案。其中杨湾桥水库方案已上报审查,还需送长江委复核才能批复,预计投资达5000万元。

3、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对今年已下达投资计划的4条河流进行监督检查,其中哲觉居乐河段、黑石河坝河段已基本建设完成,没有出现质量问题。夸都河大桥河段、哈喇河干田河段完成设计方案上报。待审查批复。4条河流计划投资2000万元。

4、骨干水源工程。对今年即将开工建设的小米水库和马家水库工程进行了监督检查。目前,马家水库实施方案已审批,总投资8508万元;由于是从烟草部门争取资金,现已完善各种专题报告,并上报地区水利局和地区烟草局,待争取投资计划后便可开工建设;小米水库可研已审,项目建议书已批,总投资3.2824亿元,各个专题已基本完成,现在正在送审中,按省厅要求,确保今年11月底前完成前期工作。在省水利厅的关怀下,又新增列入“十二五”计划的

1座中型水库和10座小

(二)型水库工程前期工作也提前开展,由地区水利局打捆招标。规模较大的二道坝中型水库由地区打捆招标后,天津水利设计院中标,现已开展踏勘现场和收集资料工作。

5、中型灌区建设工程。对中型灌区进行监督检查,目前“威西灌区”可研和设计方案编制工作已完成并上报审查。“草海灌区”可研已开展编制工作。

6、山洪灾害防治工程。今年,省水利厅把威宁县纳入了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第一批建设工作县,经监督检查,目前第一期投资230万元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已全部完成,第二期450万元项目已启动实施,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三、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1、加强组织领导,全力加快2011年已审批项目的建设进度,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2、加强协调,切实抓好骨干水源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多上一些骨干水源工程项目,有效解决全县工程性缺水问题。

3、认真加强对在建工程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资金安全,人员安全。

4、超前谋划2012年的工程建设工作,认真做好项目储备和项目立项申报工作。

5、切实做好工程验收工作和工程建后运行管理工作,确保工程正常发挥效益。

通过监督检查,水利局进一步规范了工程建设管理,建立了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严格水利资金管理使用,不断完善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水利实现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威宁县水利局

关于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情况的汇报 篇7

发改局深入贯彻上级会议精神,落实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的各项部署,抓住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这一关键环节,全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推动富裕文明和谐新后旗建设。

一是贯彻上级指导思想,多措并举抓落实。在确定我旗发展思路、制定和实施本地区的“十二五”规划、明确决策导向过程中,全面贯彻落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促进实现“十二五”工作目标。认真研究、贯彻落实上级会议精神和工作要求,力求把握宏观改革发展大势和乌拉特后旗经济发展走势特点,突出通过加快发展实现迅速崛起目标;通过加快发展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在考虑统筹协调发展时,突出通过加快发展来提升公共财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使我旗的“十二五”发展思路、目标、措施与国家、区、市保持一致;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发展等领域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好制约本地区科学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

二是狠抓管理通胀预期有关工作。大力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一是全面加强农田草牧场基本建设、积极推进农牧业规模经营,切实加快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步伐,使5000多户农牧民直接受益,辐射带动2万多农牧民改善了生产生活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农牧业持续增效、农牧民持续增收。二是鼓励建设高标准生态牧场。以此为依托,在山后牧区继续扩大新牧区示范户的建设规模,有力推动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三是着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采取农民出地、政府补贴、企业建设,企业与农民合股建设等方式进行设施农业建设,进一步促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四是价格临时补贴政策落实到位。认真部署城乡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工作,及时落实地方保障资金,确保了价格临时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到位。五是贯彻落实好国家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各项政策措施,全面做好物价工作。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汇报材料 篇8

及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座谈会上的发言

按照中央和市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总体要求,我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2008-2010年工程建设项目的问题整改情况2008-2010年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的工程建设项目共222个,通过开展自查自纠、集中检查、重点督查共发现问题500个,提出整改建议600条。截至目前,2008-2010年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项目全部完成整改。

二、落实《工程建设廉政风险防控实施意见》情况 2009年9月,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以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天津市工程专项治理工作的部署要求,制定了《区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采取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坚持边查边改边建,扎实推进工程专项治理工作深入发展,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

1、履行牵头职责,精心安排部署。区纪委监察局作为牵头单位,担负着牵头抓总的职责,工作安排的好坏,直接影响全区专项治理工作的最终结果,为此按照循序渐进、积极稳妥的要求,对全区专项治理工作统筹部署。一是明确工作目标,制定详细可行的工作方案,下发全年工作要点,明 1

确必须完成的任务;二是落实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单位,使各单位知道工作该谁干、该干什么、该怎么干,确保整体工作全面推进;三是抓好政策指导,组织职能部门集中学习中央和市专项治理工作精神,解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专项治理工作提供政策支持。

2、抓好组织协调,推动工作落实。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涉及部门多,整改难度大,协调任务重。在工作中注重部门间的密切配合,定期召开成员单位工作协调会,切实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一方面,规范工作机制,定期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行项目集中检查,针对重点项目问题抽调业务骨干人员进行会诊;另一方面,与成员单位保持密切的工作联系,深入实际开展走访调研和座谈会,了解他们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给予协调解决。

3、深化监督检查,确保任务完成。监督检查是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县纪委监察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监督检查。一是抓好落实上级文件、会议要求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通过现场检查、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等形式,检查职能部门是否严格贯彻落实上级要求,对落实不力、影响工作的进行通报批评;二是抓好两个环节的监督检查,既检查项目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又要检查职能部门在履行监管职责方面的问题,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三是抓好专项治理整改效果的监督检查,区纪委通过建立问题台账,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跟踪督查,实行销号管理。对整

改过程中整改不到位的绝不放过,工作被动、整改迟缓的下达监察建议书,明确要求限期整改,确保治理效果。

4、健全长效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坚持边排查边整改边规范,通过总结工作经验,探索建立了适合本地的政策法规,如:为进一步加强国有资金建设项目规范化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发挥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区政府制发了《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的意见》。为防控投资项目责任单位和项目责任人廉政风险,针对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排查工作发现的问题,区纪委、监察局制发了《招标投标监管制度》。同时,区专项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开展工程治理过程中,制定印发有关工程治理方面的规章制度5项、规范性文件8个。

三、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推进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是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为了落实好该项工作我们具体抓了以下3个方面:

1、进一步明确工作要求。在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中明确了四点要求:一是依托区政府门户网站开辟专栏,实现信息统一对外公布;二是按照“谁制定、谁发布”原则,确定发改委、建委、规划等17个单位为信息发布主体;三是参照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目录,各单位依管理职能确定公开内容;四是明确公开时间节点,对2010年以来,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的项目全部实行信息公开。

2、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平台建设。一是完善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专栏建设,依托区政府门户网站,建立区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根据审批和管理权限,12个部门已实现信息及时发布,并在专栏上重点发布政府投资或使用国有资金的工程建设项目所涉及的相关信息,具体包括项目信息、信用信息、招标投标、工作动态、政策法规等内容。二是完善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平台建设,在已有的信息公开共享专栏基础上,完成采集终端产品的采购和安装工作,目前正在加紧调试,实现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与市级平台对接。

3、完善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发布。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信息的发布这个重点环节。区纪委监察局充分发挥监督检查的职能,做好三个方面督查:一是信息录入的及时性。对于新开工建设的项目,各部门是否对项目在手续办理过程中及时动态发布。二是信息录入的完整性。以信息公开目录为标准,检查信息公开内容是否有缺失。三是信息录入数量。县纪委要每月对各单位录入信息数量进行统计,每季度进行通报,作为考评数据。

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我们要坚持“科技是支撑,制度是保障”的原则。按照《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研究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奖惩机制,同时紧紧抓住我区做为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全国百个试点之一的有利契机,进一步深化信息公开力度,坚持“发

上一篇:师恩伴我成长作文550字下一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