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的发展现状及其建议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些年, 全国各地的中职学校正在积极地进行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试点与探索, 职业教育正由学校本位向“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模式过渡。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 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蕴涵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巫山职教中心在努力探索推进的过程中既有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成绩喜人的一面, 又有存在着问题的一面。

1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及意义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办好职业教育, 培养适应企业生产第一线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 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 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强调这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举措。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明确要求:“要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 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 注重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 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 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加强校企合作、产教结合, 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 是实现职业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学历教育, 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校企合作既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实践的一个方向, 也是中职学校寻求自身发展空间和服务区域经济的必然要求。中职学校只要紧紧依靠行业企业办学, 加强职业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 就能克服人才培养与社会脱节的现象, 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设置和课程、教材调整, 建立起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体系。形成开放办学, 实现学校与企业文化、理念的融合, 使学生就业与企业需求达成良好对接:校企合作有利于中职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要开展好校企合作项目, 要求中职学校要有一支具有过硬理论知识和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新技术的掌握、项目课程设计和教案编写上, 教师能够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相互交流学习, 不断丰富专业知识, 加深对企业实际工作的理解, 锻炼和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与水平。校企合作学校为中心, 对行业企业、政府、社会在校企合作中的角色及作用予以定位, 探索校企合作长效体制机制的内在规律性和本质要求, 从中汲取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动力。

2发展现状

2.1典型经验做法

巫山职教中心在县委、县府及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经过多年来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的探索和实践,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其中典型的经验做法有:

“园校互动、校企融合”就是将教育元素和企业生产要素有机结合, 学校与企业双方在人、财、物、文化、科研、教材开发、多元评价、社会服务等层面获得相互认同的一种模式。

办校进厂。巫山职教工业园区建设搭建了学校办学模式改革的平台, 以技术人才的优势与园区企业合作。该校形成了“一年级学生在校学理论, 二年级学生到企业实训, 三年级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宜工宜学”合作模式。

引企入校。以厂房、设备的优势引企入校。巫山职教中心汽修专业以厂房、设备优势引进了巫山县金宏达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企业满足学生实训的要求并让学生不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 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高涨。

校企合作。以互为基地的方式开展合作。学校承担企业生产线, 企业成为学生顶岗实习基地;企业以班组为单位组织员工到学校接受技能培训, 学校成为企业的培训基地;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新技术、新工艺, 企业工程技术骨干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形成“半工半读”合作模式, 实现招工与招生的融合。

以这一办学新模式为纽带, 巫山职教中心学校与园区入驻企业开展培训就业一体化试验, 全力实施教师双跨、学生双证、产教双促、供需双动、校企双赢的“五双”工程, 逐步实现校长与厂长、学校和工厂、教室和车间、教师和师傅、学生和学徒、理论与实践, 作品与产品、招生与招工、育人与增效的“九大融合”。

通过融合, 教室建在工厂里, 教学计划也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研定, 突出“创新与管用”。这种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初步实现工业经济与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达到了企业与学校“双赢”的目的, 找到了校企可持续合作的途径, 显示出了极强的生命力。

实践证明, 通过校企合作, 对学校资源与企业生产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拓展了办学空间, 强化了人才培养的合力, 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特别是通过校企合作还得到了有效的职业指导, 提高了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2.2存在的困惑

校企合作从理念上不容置疑, 但在实践上却难有实质性的进展, 问题的原因很多。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的积极性问题。企业基于对 (1) 学生顶岗实习要承担安全风险, (2) 中职学生实践能力无法满足企业生产性岗位用人要求, 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3) 学校教育与企业文化差异, 学生在顶岗实习中不愿从事一线生产、服务工作, 一心想坐办公室、当主管。眼高手低 (4) 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贡献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对校企合作的费用得不到合理的补偿, 企业在校企合作中难以实现责权利对等。严重影响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2、制度问题。尽管国家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制定了相应的指导方针及原则, 县委县府及县级各个部门也给予了极大支持, 但仍然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和实施规则, 对校企双方在实施校企合作中的责、权、利没有明确的表达, 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程度、深度、广度缺乏约束力和驱动力。由于缺乏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的根本措施, 很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成功做法难以深层次推广, 在课程开发、职业教育标准制定方面难以得到行业、企业的全面参与。

3、运行机制的问题。目前真正实现受教育者和企业用人单位的权利与责任全面、合理平衡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 无法协调好企业、受教育者、学校和政府之间的关系, 使得在此基础上的政策难以做到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与可行性。尤其是缺乏法律的支撑与约束。

4、学校对企业提供的服务不足。从理论上说, 校企合作可以让合作企业优先录取优秀学生, 实现企业职工素质的提高:在产品研发和技术革新中能获取学校一定的智力支持与服务, 达成互利双赢。但从实际看, 企业的利益难以实现, 主要原因是一些学校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 科研水平和技术能力都很难满足企业需求。

3建议

行业企业是职业教育的直接权益者也是多元办学主体, 要使其成为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社会合作伙伴, 就必须建立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和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机制。

(1) 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形成责、权、利对等的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 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的各项政策规定, 对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表彰、鼓励, 对支付学生报酬的企业, 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 对于学生顶岗实习中涉及的风险因素, 通过社会保险予以减轻企业的管理压力。

(2) 在法律层面对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制定指导方针、原则和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和实施规则, 对校企双方在实施校企合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表达, 使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法规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具有约束力和驱动力。

(3) 要明确企业接受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的法定责任。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 鼓励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办学。尤其是在学校专业定位、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学生多元评价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4) 学校应提高服务企业的能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 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科研和技术服务水平。提高专业为企业提供技术革新的能力, 帮助企业对员工进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 接受企业委托的项目研究与开发, 和企业一起策划企业文化, 形成互动体系, 体现双赢原则, 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摘要: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分析巫山职教中心校企合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惑, 提出了解决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建议

上一篇: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下一篇:应急管理体系在地震应急救援中的应用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