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发展建议

2024-06-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物流发展建议(精选8篇)

物流发展建议 篇1

第一,强化国家和地方经济战略空间调整,将西部(欠发达地区)列为全国21个节点城市及九大物流区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政策的出台为物流地产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战略机遇。

第二,政府应大力发展交通经济圈加强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落实,为物流地产提供良好的区域经济运行平台。

第三,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

政府应加强对物流地产的宏观规划和指导,制定、落实有效的扶持政策。建议组建高规格的物流产业发展委员会并使之常态化,研究制定相关的宏观规划,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利于物流地产的良性运转;同时,在物流地产企业的投融资、税费减免、土地使用、技术服务等方面出台落实一系列鼓励及规范其发展的新措施和政策,并促使有效政策措施制度化、法规化。

第四.制定有利于欠发达地区的税收政策。

及合理确定物流企业的营业税计征基数。允许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统一缴纳企业所得税。对主营业务属于国家规定的鼓励类物流项目,对其所得税实施优惠政策。对投资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物流企业,对其实行国产设备投资抵免和进口设备减免税政策。对在成都市新办独立核算的以交通运输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实行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从而提高物流产业的竞争力,促进物流产业规模的扩大。

第五,金融政策

(1)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在国内外上市或发行债券。(2)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商贸流通企业的银行授信额度。(3)发挥政策性金融对重点商贸流通企业的支持作用。(4)切实解决中小商贸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再就业贷款、小额信用贷款等方式,大力支持个体商贸服务业的发展。(5)积极运用融资租赁、信托、汽车信贷等多种金融工具,为商贸流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第六,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政策。

世界100强物流企业和国内50强物流企业在欠发达地区设点等,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第七,物流通关政策。

物流集中发展区要建立集海关监管、检验检疫、地面服务一体化的货物进出境快速处理机制,实施“提前报检、提前报关、货到验收”的便捷通关模式。海关、检验检疫部门逐步实现24小时全天候通关,提高通关效率。

第八,简化工商登记审批政策。

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为物流企业办理登记注册时,除国家法律等规定的以外,其他前置审批事项一律取消。危险品等特种货物运输代理审批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九,物流集中发展区扶持政策。经政府批准设立的物流集中发展区,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重要设施建设规划和综合交通设施建设规划。建立物流集中发展区土地滚动储备制度,确保物流项目用地的及时供应。

第十,行业信息化与标准化建设政策。

充分发挥商贸流通协会和物流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物流服务市场。按照“政府支持、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建立以综合运输信息和大宗商品交易为主的商贸物流信息网络,提高信息系统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服务水平。按照以重点城市综合信息中心为核心:即整合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金融、税务、海关、检验检疫、交通运输、邮政以及产品质量技术监督等行业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形成统一的公共信息平台,实现跨部门、跨行业物流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以及国际通关的电子化管理。及以园区信息中心为骨干,以企业信息中心为主体。

第十一,人才培养与吸引政策。

建立对商贸、物流行业高级管理人员、科技人员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重奖,并纳入全市杰出人才评选和培养范围;加快培养一批高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政府管理人才。采取政府培养和企业培养相结合,重点培育一支具有战略头脑、善于经营管理的外向型企业家队伍,通过举办高级研修班、挂职锻炼等形式,加强与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流通发达省市的人员交流;加快培养一大批中级商贸物流管理人才和技术操作人员。职业技术学院、财经校等应加强与相关企业的联系,增设商贸、物流等专业,加强职业教育培训。

第十二,注重区域,简政放权。

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并按经济规律办事,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特别是推进行业组织的发展;同时积极推进股权改造,强调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在区域间合作强调经营主体的上移来减少上下、左右的博弈,保障区域内、区域间全局的有效优化。

制度文化作为主导或制约了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文化层面,提供了观察和理解人类行为和活动的钥匙或模式。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技兴企为目标,以强化企业管理为依托,以制度建设为内容,以形象建设为载体,以文体活动为手段,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通过建立创新理念、凝练企业精神、培养好的作风、完善管理机制、营造学习气氛、建设过硬队伍、树立良好形象,构筑起“严谨、务实、创新、奉献”的企业文化氛围,形成独具特色的总包公司企业文化,成为打造国家特级施工企业、创建一流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新精神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本着全面建设现代化企业的要求,适应激烈市场竞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建立公司企业文化体系,突出加强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企业文化的灵魂,推进现代经营理念与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方式的结合,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融合、打造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而欠发达地区在这方向却存在严重问题,以致于物流企业机构臃肿,管理涣散,反应迟钝,以致于成为制约物流发展的主观因素。因此解决这一问题以刻不容缓。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向着手:

第一,确定MI(理念识别):(1)确定全体职工的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决定企业的命脉,关系企业的兴衰。现代企业不仅要实现物质价值,还要是文化价值,要充分认识企业竞争不仅是经济竞争,更是人的竞争、文化的竞争、伦理智慧的竞争。企业的最终目标是服务社会,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2)确立企业精神。培育有个性的企业精神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培育具有鲜明个性和丰富内涵的企业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内在潜力,是企业文化的首要任务和主要内容。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广大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形成的,由企业的传统、经历、文化和企业领导人的管理哲学共同孕育的,并经过有意识的概括、总结、提炼而得到确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必须是集中体现一个企业独特的、具有鲜明的经营思想和个性风格,反映企业的信念和追求,并由企业倡导的一种精神。培养企业精神,要遵循时代性、先进性、激励性、效益性等原则,不仅要反映企业本质特征,而且要反映出行业的特点和本单位特色,体现出企业的经营理念。(3)确立符合集团实际的企业宗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目的和根本追求,它是以企业发展的目标、目的和发展方向来反映企业价值观。企业道德是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的基础上,基于对社会和对人生的理解作出的评判事物的伦理准则。企业作风是企业全体干部职工在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体现企业整体素质和对外形象。

确立VI(视觉识别),统一标识、服装、产品品牌、包装等,实施配套管理。在企业发展中还要以务实的态度不断完善企业视觉识别各要素,做到改进—否定—再改进—再确定。包含企业标识、旗帜、广告语、服装、信笺、徽章、印刷品统一模式等等。以次规范员工行为礼仪和精神风貌,在社会上建立起企业的高度信任感和良好信誉。确立BI(行为识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内部对职工的宣传、教育、培训;另一方面是对外经营、社会责任等内容。要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将企业确立的经营理念融入到企业的实践中,指导企业和职工行为。

以人为本,树立精干高效的队伍形象,打造精神文化。企业文化实质是“人的文化”,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是企业的立足之本,企业职工是企业的主体,建设企业文化就必须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把着眼点放在人上,分别达到凝聚人心,树立共同理想,规范行动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形象扩大社会知名度的目的。为此要做好建立学习型组织;抓好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培育卓越的经营管理者,带动企业文化建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等相关工作。

内外并举,塑造品质超群的产品形象,打造物质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应与塑造企业形象相统一,实现技术创新,做到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持之以恒,使之具备独特的技术特色和产品特色。创品牌,教育职工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企业的品牌声誉,使企业的产品、质量在社会上叫得响、打得硬、占先机,展企业精华。要做到在经营过程中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战略的统一;做到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所有职工行为及企业活动的规范化、协调化;做到视觉信息传递的各种形式相统一,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目标激励,塑造严明和谐的管理形象,打造制度文化。企业管理和文化之间的联系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战略、结构、制度是硬性管理;技能、人员、作风、目标是软性管理。强化管理,要坚持把人放在企业中心地位,在管理中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确立职工主人翁地位,使之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尽其责任和义务。强化管理要搞好与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创新、市场开拓、实现优质服务等的有机结合。还要修订并完善职业道德准则,强化纪律约束机制,使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提倡团队精神,成员之间保持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团队凝聚力,有效发挥团队作用。

寓教于文,塑造优美整洁的环境形象,打造行为文化。人改造环境,环境也改造人,因此,要认真分析企业文化发育的环境因素,使有形的和无形的各种有利因素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采取强化措施,做到绿化、净化、美化并举,划分区域,责任明确,做到治理整顿并长期保持卫生环境。要开展各种游艺文体活动,做到大型活动制度化,即:体育活动(趣味运动)会、企业文化艺术节等;小型活动经常化,即:利用厂庆、文体活动等形式丰富职工文化生活,赋予各种活动以生命干,强化视觉效应。

加强对经营管理者的培育,以此带动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是有关企业生存发展的全局性、整体性、长远性、综合性的工作,企业经营管理者特别是主要领导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企业中的重要经营管理者,不仅应当是企业文化的设计者、倡导者、组织者,还应当是模范的实践者,更应当是企业文化的直接体现者。领导者应该率先垂范,以自己的良好行为为优秀的企业文化提供可见的形象,同时特别需要企业领导以自己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思维、新的价值取向来倡导和配置企业文化。

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实现产权明晰、权责清楚、管理科学、政企分开,从产权制度上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制度化。

加强法制建设。在增强普法教育的同时,要注重法人代表的法制教育,真正提高其法制观念,使其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物流发展建议 篇2

煤炭运输主要依靠铁路、公路以及沿海和内河水运。据不完全统计, 在我国铁路和水路年货运总量中, 有40%是煤炭运输, 由此可见煤炭物流在我国流通领域一直占据重要位置。煤炭物流系统由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以及整个过程的信息流所构成, 存在于煤炭产品的开发准备、生产过程和销售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其重点是煤炭产品在煤炭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实体流动, 即煤炭销售物流。销售物流由煤炭的外部运输和煤炭利用两个重要的部分组成。

一、我国煤炭物流现状分析

分析我国煤炭物流现状,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我国煤炭行业上游生产企业与下游的电力、冶金等工业企业分布较为分散, 流通距离长, 环节众多。因此要实现物料的移动, 往往要经过多种运输方式、多种运输工具才能实现。 (2) 由于煤炭物流自身具备的大宗散货运输的特点, 这决定了规模经济和距离经济效应的产生。也就是说, 运输的规模大、长距离等特点可以带来单位运量的经济性。 (3) 铁路是煤炭运输主要方式, 但目前铁路运力不足、分配不平衡制约了煤炭供应的发展。再者, 公路、水运的运输能力的发展速度也难以满足煤炭物流的需求。 (4) 煤炭运销公司或部门是煤炭物流的主力军。煤炭物流多是由传统的煤炭运销业务发展转变而来, 因此在各产煤大省或大型企业, 煤炭运销公司或部门充当煤炭物流的主力军。 (5) 煤炭物流市场无序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顺利发展。

目前, 我国煤炭企业主要的物流方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 个体运输户。因为我国煤炭生产存在“散、小、乱”状况, 小型煤炭企业中从事煤炭铁路、公路发运的个体运输户数量庞大。以山西省为例, 2008年在山西铁路部门立户从事煤炭铁路发运的经营业户就有几千家, 从事公路煤炭销售的个体运输户有50多家, 他们正逐渐成为山西煤炭销售的主力军。这些小企业将煤炭贸易作为业务的中心, 因此主要的赢利点来自煤炭贸易价差。管理粗放、技术落后, 导致整个流通环节信息滞后、效率低下, 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 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第二, 自建物流公司。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加上政府政策支持, 近年来, 煤炭产业市场化进程加快, 众多小企业被合并, 形成大型煤炭集团。大企业倾向建立自己的附属煤炭物流企业, 如下属销售公司。除此之外, 也有用煤大户如大型发电厂、煤化工企业等自己组建物流公司, 在进行煤炭贸易的同时, 提供煤炭运输服务和配煤等加工服务, 但主要盈利点仍然是煤炭贸易, 专业服务水平较低。

第三, 第三方物流。企业将自己的物流运输外包给专门的物流公司, 或者与大型煤炭企业成立的向外拓展业务的物流公司建立物流业务联系。与上述两种方式相比, 第三方物流的效率较高, 但目前这种方式运用的较少。核心业务从煤炭贸易转型为煤炭流通, 在从事流通贸易的同时提供专业化的煤炭加工和数字化配煤等服务, 这种准确、高效、全过程的煤炭供应链服务将作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主要基点。

二、煤炭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信息化程度低, 缺乏配套的物流数据支持

目前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煤炭企业的应用面仍然十分狭窄, 煤炭物流行业的网络化并没有实现。这导致了行业中的信息壁垒大量存在, 信息共享也因为传输效率的低下而无法进行, “信息孤岛”随处可见。虽然ERP系统在大部分企业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由于系统内部的信息交流传播的范围比较有限, 实现高效物流所需要的信息交流平台并未有所体现。这就导致了现有的管理系统只能够被动地管理现有物资, 而无法为物流体系的构建提供相应的数据信息支持。

(二) 自营物流现象普遍, 第三方物流产业发展缓慢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 我国的煤炭物流效率和世界一流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这主要是由于煤炭物流的专业化程度不够所造成的。物流在煤炭企业中一直扮演着辅助角色, 长久以来并没有被纳入企业利润增加的主要渠道。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企业一直关注的是如何降低开采成本、物资消耗成本以及如何提高矿区的开采效率, 忽略了非生产领域的“第三利润源”。尽管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被引入我国, 但源于行业的特点和传统观念的制约, “第三利润源”在煤炭行业中并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在资源数量一定和生产技术水平相当的条件下, 企业的物流水平成为了限制企业的发展瓶颈。除此之外, “大而全, 小而全”的企业发展观念在煤炭企业中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许多企业之所以将更专业更高效的第三方物流拒之门外, 就是担心采购、销售权的外包, 会导致额外利润的流失。然而, 由于缺乏配套的管理体系, 往往不但没有赚取超额利润, 反而为此投入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 影响到了企业整体的运转效率。

(三) 煤炭物流市场混乱, 造成了过高的交易成本

由于我国煤炭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支撑作用在未来的时间内仍然是长期而稳固的, 如何科学的向市场高效地供应煤炭成为物流产业关注的重点。然而, 我国煤炭资源地区储备和消费的分布不平衡, 为煤炭物流带来了管理不足、流通环节过多等方面的问题, 抬高了物流的成本, 对市场煤炭价格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目前煤炭物流产业结构规划同一性较差, 这造成了地区、行业、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现象严重。尤其是相对大型的煤炭企业, 纷纷建立自己的附属物流公司, 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 由于政府部门尚未制定系统的行业标准对企业的行为进行标准规范, 造成了部门监管的缺失, 阻碍了煤炭物流行业的进程发展。

(四) 缺乏专业的煤炭物流人才以及企业内部缺乏专业指导

目前煤炭企业吸收的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在生产领域的技术型人才, 而从事企业管理尤其是物流领域的人才却严重缺乏。目前煤炭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主要通过技术层面提拔, 并不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 要找到既熟悉煤炭行业背景知识又具备企业管理、物流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并不容易。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矿区的工作条件限制, 往往集中在比较偏远的地区, 远离城市, 即使收入可以保证, 仍然不是相关专业人才的职业首选。另一方面, 由于煤炭企业内部的自身限制, 传统的管理和控制方式与从事物流研究的人才的知识结构并不能很好地相匹配,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管理人才在煤炭企业的发展空间。

三、关于煤炭物流发展模式的几点建议

(一) 企业要提高煤炭物流管理的观念, 提高对煤炭物流管理的重视

由于煤炭物流在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降低运行成本中的重要作用, 被人们称为是继降低原材料成本和劳动力消耗之后的“第三利润源”[5], 从而逐步受到各级政府及企业的重视。但是基于对煤炭物流的现状分析, 发现各煤炭企业对物流的重视程度不足, 并没有将物流真正视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各个企业要从企业的基层人员到高级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煤炭物流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要把一部分在生产领域的注意力转移到煤炭物流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的可能性较小, 而且效果不明显。但是基于煤炭物流现状的分析, 煤炭物流存在很多问题, 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企业要从根本意识上注重煤炭物流的管理, 因为煤炭物流的管理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 还可以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

(二) 注重煤炭物流人才的培养

为从根本上促进煤炭物流的发展, 培养专业性的物流技术人才是非常关键的。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培养适合自己的物流技术性人才, 也可以通过直接聘用高级物流人才, 直接实施企业物流方式的改变和提高。还有一个更长远合适的方法—企业和学校建立合作关系, 企业为学校提供资金和实习场地, 学校为学生提供技术和知识, 培养出拥有专业的物流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物流人才。

(三) 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煤炭物流评价体系

为促进煤炭物流的发展, 企业可以建立物流评价体系, 来提高物流效率, 降低物流成本。该体系应涉及到煤炭物流的成本、效率和社会责任 (比如: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程度) 等方面的评价, 而且这些评价尽量使用量化指标, 以便于企业内部和不同企业之间的比较。降低煤炭产业物流成本、提高效率同保护环境有机结合, 构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物流评价体系将是企业煤炭物流快速发展的捷径。

(四) 发展绿色物流

我们在过分追求煤炭物流成本和效率的同时, 不能忽略煤炭物流带来的环境成本。煤炭物流过程中都有可能引起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从煤炭开采、流通加工、销售到废弃物, 这一系列的程均包含着大量非绿色因素。而这些因素的存在不仅影响着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 更重要的是对资源、环境产生的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企业要注重发展绿色物流。

(五)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促进煤炭物流业向产业化、集约化发展

对于中小型煤炭企业, 由于专业化物流服务和经营管理水平有限, 利用第三方物流可以把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 以便企业不断扩大规模。而且第三方物流有专业的物流服务, 可以提高企业的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 同时专业的物流服务还可以给企业赢得更多的客户。

(六) 建立物流信息交流平台

物流信息交流平台可以延伸到国内各主要产煤区、矿业集团的平台办事处, 构建服务平台网络, 也可加强国际合作, 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建设信息期刊及平台信息网站, 及时发布供销采购信息。平台要不断创新, 不断寻找低成本、高效率、低污染的物流模式。该平台还可以为企业提供物流技术的咨询服务, 促进企业煤炭物流的发展。

摘要:当前, 我国煤炭物流行业存在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信息化程度低, 缺乏配套的物流数据支持;自营物流现象普遍, 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煤炭物流市场混乱, 造成了过高的交易成本;缺乏专业的煤炭物流人才以及企业内部缺乏专业指导等方面。政府应建立物流信息交流平台, 发展绿色物流,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促进煤炭物流业向产业化、集约化发展;企业应提高煤炭物流管理的观念, 提高对煤炭物流管理的重视, 建立完善的煤炭物流评价体系, 要注重对煤炭物流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煤炭物流,现状分析,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汤希峰.余静.煤炭物流系统体系结构的研究[J].物流技术, 2004 (10)

[2]侯瑞刚.煤炭物流产业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 (15)

[3]李嘉琪.资源整合下煤炭物流的发展策略[J].经济视角, 2010 (14)

[4]邓海洲.韩可琦煤炭企业生产物流现状与应用探析[J].中国水运, 2007 (1)

中国发展物流产业政策建议 篇3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制约因素;政策

中国物流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相比欧美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实际而言,还存在许多有待改进之处。其中,最显著的是社会物流成本偏高,一度曾达到GDP比重的20%,远远超过欧美等发达经济体。此外,中国区域间差距大,物流资源综合服务平台缺失等限制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也亟待解决。

一、物流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1、产业结构限制

首先,由于经济技术体制的限制,中国产业格局中一直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重,第三产业在一段时间内处于弱势地位。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单位GDP物流需求系数过高。因此,产业结构原因是造成中国社会相对物流成本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我们的产业结构造成了较大的单位GDP物流需求。其次,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巨大能源供应的支持,而中国能源结构以煤炭资源为主,造成了巨大的物流需求。加之中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匀,这进一步加剧了由于空间和时间限制而产生的物流需求。最后,从全球产业价值链角度来看,中国企业往往处于产业链低端位置。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逐步加大,中国对外贸易总量和业务往来不断增长,物流需求总量也随之逐步增加,但由于中国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位置,物流需求总量增加的大部分来自于因来料加工而产生的物流需求,这使得这部分价值的单位GDP物流需求系数非常高。因此,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造成了中国物流产业相对物流成本偏高。

2、区域发展不协调

中国区域产业发展不均衡是长期性体制遗留问题,物流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区域不均衡问题。由于经济和政治的原因,中国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集合了中国经济总量的53%以及贸易出口总量的85%,使得这些地区是中国物流产业领域最活跃的地区,政策的支持度、资源的拥有度、产业的发展潜力都远远超过其它地区,这就造成了中国区域物流服务能力的不均衡。此外,中国城乡发展二元化,也极大的阻碍了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的均衡发展,不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以北京地区农产品物流为例,部分蔬菜在流通过程中要转手6次,这造成了整个过程农产品物流作业环节的增加,累计物流成本加大,并且不能及时响应市场客户需求。

3、资源整合困难

由于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统筹协调区域内物流产业发展的管理机构,使得物流信息不能有效进行整合,同时各种物流资源不能充分高效的被利用,造成整个物流系统运行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最终导致物流企业乃至一个地区的物流产业缺乏竞争力。造成资源整合困难的原因,不仅在于管理机制的缺乏,还在于中国物流业务附加值低,物流活动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粗放阶段,资源整合难度过大。比如零担专线物流企业往往具有规模较小、经营零散粗放,缺乏集约和网络经营等特点。

二、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1、健全物流基础设施、完善物流产业的规制政策

现代物流产业从其社会效益角度来看,其收益较为客观,但物流基础设施因投资巨大,要求政府机构作为投资主体,或者作为发起主体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实质上,这里所谓的基础设施是一种物流服务平台,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入手将平台建设好。其中,“硬件”包括设施、设备、航程等,“软件”包括科技、人力、税收、融资等方面。从长期发展来看,物流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运输业、金融业、商贸业、货代业、信息业等多种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資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演进,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首先,从“硬件”方面保障物流产业持续发展。政府应承担起物流基地等节点性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将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城市综合发展战略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使物流基础设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共产品,以取得综合社会效益。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运输网络,使得运输方式衔接更迅速有效,努力实现无缝对接,以提高整个物流运作系统的兼容性和效率性。第二,在“软件”方面,首先要从法律上对物流产业的发展予以保障;其次,政府要制定促进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再次,要充分发挥中介性行业组织的作用,政府部门要积极推动自律性行业组织的建设,使之承担起行业自律、市场监管、标准制定、学术科研、人才培养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实现政府依靠强制性权力所不能实现的目标。

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市场化、信息化

在发展物流基础的同时,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完善第三产业。同时,物流业属于规模经济产业,要吸引更多的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将主要依靠国家投资的公路、铁路、水路、民航等物流基础设施领域进一步开放,积极探索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目前国有占统治地位而经营水平并不高的物流领域的广泛深入合资合作,强化物流市场竞争,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同时,物流产业的发展要结合国家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布局,要根据市场需求、产业布局需求、交通节点建设、商流方向、资源节点、环境限制、城市规划等,综合考虑,使物流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真正融入区域产业布局与经济结构以及城市规划。值得注意的是,物流产业市场开放的程度,要与当前的物流基础和产业结构相适应,否则会限制经济的增长。

3、充分发挥产业联动优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物流产业特性具有系统性和融合性,这表明物流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关键在于资源的整合,尤其是将分散的资源进行高效的整合,能够推动物流产业的持续发展。基于此,要以物流基础和市场化为依托,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引导和推动产业链资源整合,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以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

首先,加强纵向整合,这是从价值链的角度去考虑产业间的整合,表现在实践中主要是加强制造业与物流产业的联动发展。价值链上的纵向整合要求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一体化和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作为生产者服务业,物流产业要考虑如何适应并更好地嵌入生产制造业的价值链,满足其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其次,要加强横向整合,也即物流产业内物流企业问所形成的资源整合模式,即形成物流企业集群,以更好地去满足客户的专业化服务要求。全球价值链的动态性和专业性要求物流服务提供商必须充分的调动自身资源和社会其它资源,才能更有效率地满足客户需求。

4、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

物流人才培养培训工作是物流产业发展的核心工作,政府应联合相关教育科研机构共同推进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开展。具体来说,就是要将长周期的人才培养与短周期的人才培训相结合;要将正规的大学理论性教育与在职的实践性教育相结合,鼓励学校根据区域内物流产业实际需求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总之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加强职业资格认证和在职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还应加强与国外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应国际物流产业运作的复合型物流人才。(作者单位: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物资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 张圣忠.物流产业组织理论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6:23—24.

[2] 孙军.2012.物流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现代物流管理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篇4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加快,企业面临的市场竟争日趋激烈,物流管理作为“第三利润源”,在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信息的发展使物流行业进入了空前的快速发展时期,但行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传统的物流管理理念己经不在适应现代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与提升,物流管理企业要在信息化的今天发展起来,就必须进行新的创新改革。

关键字:现代物流信息化 发展建议现代物流管理的内涵

在现代的物流管理中,讲到的物流指的是,将一些物质资料从提供者那里到需求者那里的运输过程,这其中包含了对物质资料的储存、运输、包装、销售等多个环节〕。现在的物流管理已经不是简单的学科了,它开始向着专业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运用一些高科技进行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包含了物流概念性学科、管理学科、国际贸易学科、运输组织学科等,在实际的物流管理中具有很高的应用性。

2现代物流行业的特点

2.1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之间紧密结合伴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出现了迅猛发展的趋势,电子商务的推行促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使物流在商业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电子商务给物流带来了巨大的需求,也推动了物流的发展,物流和电子商务呈现相互促进的作用,二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2.2现代物流是信息流、货物流、人才流和资金流的统一

现代物流不再是对商品进行单一的运输,它转向了多种运输方式结合,对运输速度进行了提高,加快了商品的流通,降低了运输成本。现在的网络信息流,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信息的传递,在运输的过程中,采用的方式更加的科学化。

2.3现代物流管理的具有的特点

以满足客户的要求为目标,以企业的整体最优为目的,以信息为中心,重视效率和效果。现代物流管理根据这些特点进行发展,在经济一体化的当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快速的发展,形成其发展模式。传统的物流管理注重的是顾客的反馈,是以服务的质量和品质的保证为重点。因此,评价一个企业的物流水平多数看的是业绩和反馈的效果,但是现代物流的评价主要强调的是第三方物流,也更加注重物流在信息化方面的发展。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

3.1信息化

现代社会己步入了信息时代,物流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信息化表现在: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代码化和商业智能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贮的数字化和物流业务数据的共享化等。它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没有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装备都无法顺畅地使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世界物流的面貌,更多新的信息技术在未来物流作业中将得到普遍采用。

3.2 社会化

物流社会化也是今后物流发展的方向,其最明显的的趋势就是物流业中出现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服务方式。它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企业物流活动社会化要求所形成的,另一

方面又为企业的物流活动提供了社会保障。而第三方、第四方乃至未来发展可能出现的更多服务方式是物流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物流过程产业化和专业化的一种形式。人们预测卜阶段的物流将向虚拟物流和第N方物流发展,物流管理和其他服务也将逐渐被外包出去这将使物流业告别“小而全、大而全”的纵向一体化运作模式,转变为新型的横向一体化的物流运作模式。

3.3全球化

为了实现资源和商品在国际间的高效流动与交换,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物流运作必须要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在全球化趋势卜,物流目标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提供服务,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准时地将货物从某国的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使各国物流系统相互“接轨”,它代表物流发展的更高阶段。

4发展建议

4.1完善物流管理机制体制,加大政府扶植力度

推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模式,完善物流管理机制体制,才能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物流企业的快速稳步发展,必须健全物流管理体制并辅之以必要的运行机制,从组织结构上保证物流管理职能在企业管理中始终发挥重要作用。

4.2提高对物流管理的认识,转变经营观念

企业的管理者奠定着企业的文化基调。物流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必须树立现代物流管理思想,提高对物流管理的认识,把物流管理放在战略管理层面加以研究,制定出符合当前发展的管理范式。

4.3引入先进的管理方法,创新物流管理监控手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技术永远是物流企业占领市场的法宝。利用网络信息技术革新物流管理工作、完善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的重要途径,这也是物流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3.4加强物流从业人员培训,注重人士的培养

员工是企业的重要资源,没有员工就不可能进行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也就不可能有高效率的物流运输,所以提高业务人员的技能水平,在物流管理中是必要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物流发展建议 篇5

云南省是一个位于中国西南的边疆省份,综合发展水平落后于全国大部分省份,物流业的发展也相对滞后,进而给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障碍。新世纪之初,党中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给西部地区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活力和发展动力,也给云南物流业的发展以难得的机遇,本论文在此背景下进行云南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环境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对云南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一点建议。



1.外部环境



1.1经济环境

1.中国成为了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

 中国加入WTO对云南省经济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机遇在于,中国加入WTO将促进西部地区与外商之间的经济技术交流。西部地区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优势,加入WTO后的一系列开放政策更加有利于西部地区利用外资。资金短缺是云南省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外资的介入将改善云南省的投资环境。同时,加入WTO也有利于中国企业拓展境外市场和中国资源与产品的出口。加入WTO后,还将有利于西部地区引进先进的技术。技术的落后也是制约云南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适当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将加速云南省的发展。

 挑战在于,云南省的各行各业将面临着来自于国外的更加激烈的竞争。根据我国对WTO的承诺,云南省的企业将面对刚性很强的开放市场,直接被推向国际竞争的前沿。他们要直接面对国外大公司的竞争,这些大公司会以雄厚的资本、高效的机制、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更周到的服务,来争夺中国市场。



2.东南亚、南亚经济一体化趋势



 1967年,东南亚十个国家组成了“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东盟将在15年内,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近年来,围绕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合作关系取得了长足进展。以印度为代表的南亚各国也加大了相互间合作的力度。中、印、缅、孟四国毗邻地区经济技术合作也正在起步。

3.云南省国民经济状况

 从纵向来看,云南省的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九十年代以来,云南省国民经济以较高速度持续增长。“八五”期间,云南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每年增长为10.2%。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每年增长为8.4%,高于全国同期年均增长8.3%的速度。三次产业的结构也得到有效调整, 横向来看,目前云南省的经济状况还是比较落后。1995年云南省人均GDP仅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58%。2000年,全国人均GDP为7078元,而云南省人均GDP仅4637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少2441元,低34.5%。



1.2政治与政策环境



 现代物流业得到了政府和科研机构的重视,表现在国家领导人针对我国物流管理问题发表过多次讲话、各种物流会议不断召开,为云南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管理资源吧·管理人自己的下载网站

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为云南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机遇。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国家将加强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直接受益于这些政策的云南省有可能成为东西部、海内外各种生产要素的集散地和项目合作者。这将为云南经济与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也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1.3技术环境



 现代科学技术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与技术支撑。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IT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使得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流”,主要是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动数量和流动速度大大增加,尤其是以现代技术作支撑的资金流、信息流速度的加快,要求与之相应的物流更加快捷;同时由于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广泛运用,将信息流和物流进行集成已成为一种趋势;这两个因素共同促进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1.4行业环境



 我国的物流行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表现在:物流企业数量众多、竞争激烈,规模普遍不大,缺乏实力强大的大公司;物流业成本普遍偏高;物流企业的服务差异化程度不高,提供的服务产品较少、水平较低,大部分仍然集中在传统的物流服务内容上,并且服务质量不高。

 但是近几年在先进的物流理论的指导下,我国也涌现出了部分优秀的物流企业,比如说宝供物流、中铁快运,不少地区正在积极兴建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很多传统的储运企业正在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我国的物流行业具有蓬勃发展的趋势。

1.5外部环境分析总结



 总结云南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外部环境,有如下机会和威胁。



机会:

1.中国加入WTO有利于云南省与外商之间的经济技术交流,促进云南省经济发展,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2.东南亚、南亚经济一体化趋势有利于与东南亚、南亚之间的经济合作,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3.云南省的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4.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得到了政府和科研界的重视,云南省发展现代物流具有良好的政治环境

5.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云南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

6.现代科学技术改善了物流业的技术环境

7.我国的现代物流业已经涌现了不少优秀的代表



威胁:

1.中国加入WTO,云南省各行各业将面临着来自于国外的更加激烈的竞争 2.云南省的经济在全国来说比较落后

3.我国的物流行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待续)

云南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环境分析及建议(2)

2.内部环境



2.1地理环境

 云南省西部同缅甸接壤,南部同老挝、越南毗连,边境线长达4060公里,与泰国、柬埔寨、孟加拉、印度等国也相去不远。从整个位置看,云南北依广袤的亚洲大陆,南连位于辽阔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东南亚半岛,是亚洲大陆腹地与东南亚、南亚次大陆连接的链环。

 西南地区面临着两大市场:一个是拥有11个国家、4.2亿人口的东南亚市场;另一个是拥有31个国家、17.6亿人口的南亚和中东市场。东南亚、南亚和中亚国家经济规模略小于中国,相当于另一个中国这么大的市场。除了中南半岛南端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外,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均低于西南地区,中国电子、机械等较具竞争力的出口产品在这些国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中国与东南亚与南亚对外贸易交流的发展将促进云南省国际物流的发展。



2.2物流市场状况



1.云南省的资源优势对物流形成很大的需求

 云南矿产资源丰富,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有色金属是云南最大的矿产优势。云南省的生物资源也非常丰富。在全国约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省有1.7万种。云南是全国第一大鲜花生产省,是全国最大的花卉出口生产基地。根据丰富的生物资源,云南省委省政府计划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华生物谷,建设生物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 云南省矿产资源与生物资源的对外输送占云南省物流总量相当大的比重。以前由于云南省物流基础设施的落后,这些丰富的资源在对外输送的过程中遇到了障碍。随着云南省矿产和生物资源的继续开发,对物流的需求更加强烈,这种需求能够给云南省物流业的发展以强大的推动力。



2.云南省消费物流需求现状

 “九五”期间,全省商品供应日益丰富,消费品市杨繁荣活跃(表1和表2)。商品流通战略性结构调整日益推进,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超市、连锁店、便民店、配送中心等新型商业不断涌现,建立各级、各类市场4000多个,商饮网点近50万个。商业批发零售餐饮业年平均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平均增长9.6%。

 随着消费物流的增长需要更多的集约化、规模化、连锁化的大型百货店、连锁超市、仓储式商场、专卖店以及便利店,甚至是跨国商业企业,传统的运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了,这同时也给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

3.云南大型企业可以成为物流发展的领头羊

 工业企业是物流运作的主体。物流的发展必须从大中型企业入手,先从小区域物流开始,向大区域物流发展。

虽然云南为全国的经济落后省份,但其大型企业为数不少。云南省拥有76个大型企业,其中有7个名列国家前1000名。这些大型企业主要分布在八大产业中。其中烟草行业已成为云南支柱产业,但是近年来,烟草行业发展速度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这些大型卷烟企业已经认识到物流的发展是他们新的经济增长点,因而可以成为云南省企业物流发展的领头羊。而且他们已经开始着手发展本企业的物流。另外,这些大型企业如果采用物流外包的形式就能够促成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2.3基础设施状况

 交通运输是物流的关键环节,一直以来,交通运输是云南物流业发展的瓶颈。目前,云南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铁路通车里程少,铁路通达的县(市、区)只有35个,占全省127个县(市、区)和东川市的27.3%。(见图1云南铁路网图);公路密度低,仅达到0.17公里/平方公里,公路等级低,二级以上公路仅占全省公路总里程的0.97%,居全国第20位,低等级三、四级公路占路网长度87.67%。

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引下,中央和地方已经下大力气积极推进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

 目前,云南省的国际大通道建设正在筹备之中。到2010年,云南国际大通道将形成“五入滇、三出境”的网络布局,即分别沿南昆、贵昆、成昆、内昆、滇藏(云南段)五条铁路及相应的公、水、航线路由桂、黔、川、藏四省区五向入滇,经云南路网后沿昆河、中泰、泛亚(西线)三条铁路及相应的公、水、航线路东、中、西三向出境,经越、老、缅三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及以远地区。信息通道则形成与中国内陆及东南亚、南亚地区多形式连接,大范围覆盖的基本网络布局。

 云南国际大通道的建设,为云南省国际物流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东南亚南亚地区共有17.5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最具潜力的地区,也是发达国家经济力量介入不深,跨国公司进入较少的地区。云南国际大通道的建设能够直接缩短运距、节省运时、降低物流成本,信息通道的建设也可以保证信息流畅通无阻,这样就可以提高我国产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国内企业和产品越过西南广袤边疆,走向东南亚、南亚、印度洋。

 云南国际大通道的建设也有利于促进云南与国内其他省区的物资交流。以昆明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九大通道均为高等级公路,通达广西、贵州、四川以及中原地区。发达的公路基础设施,为云南与其他省区的物资交流提供了便捷与畅通性,同时可以降低物流成本。 另外,云南国际大通道的建设还可以促进省内物流的发展。国际大通道建成以后将提高云南省公路网的密度和质量,使得偏远地区的物资可以走出来,外边的物资可以进的去。

2.4物流从业人员状况

 与我国的总体情况一样,目前云南省的物流企业大部分是从传统储运业转变而来,物流从业人员总体文化水平低,缺乏物流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将是云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障碍。



2.5内部环境分析总结

总结云南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外部环境,有如下优势和劣势。



优势:

1.地理环境具有优势,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对外贸易交流有利于云南省国际物流的发展

2.丰富的资源、消费品市场的活跃和云南省的大型企业都形成了强大的物流需求 3.国际大通道的建设将消除云南省物流业发展的瓶颈



劣势:

1.目前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2.物流从业人员缺乏专业技能(待续)

云南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环境分析及建议(3)

 3.所处环境的SWOT分析



表3 所处环境的SWOT分析

外部因素

机会:



1、中国加入WTO



2、东南亚、南亚经济一体化趋势



3、云南省的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

4、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得到了政府和科研界的重视



5、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

6、现代科学技术改善了物流业的技术环境



7、我国的现代物流业已经涌现了不少优秀的代表



威胁:



1、中国加入WTO,云南省各行各业将面临着来自于国外的更加激烈的竞争 

2、云南省的经济在全国来说比较落后



3、我国的物流行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





内部因素:



优势:





1、地理环境好,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对外贸易交流有利于云南省国际物流的发展 

2、丰富的资源、消费品市场的活跃和云南省的大型企业都形成了强大的物流需求 

3、国际大通道的建设将消除云南省物流业发展的瓶颈



劣势:





1、目前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

2、物流从业人员缺乏专业技能



4.对于云南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建议

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云南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机会大于威胁,优势大于劣势,因此,云南应该抓住大好时机,大力发展本省的现代物流业。在发展物流业的过程中,作者认为应该考虑到以下几点:

1.看到机会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威胁。

2.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针对劣势采取有力措施。

3.加强政府的参与,制定一个的行业总体发展规划,进行行业管理,维持市场秩序。4.物流的发展应该遵循超前理论,但不可盲目超前,因为云南毕竟是一个经济落后省份。5.注重引进物流软件技术,来提高物流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6.以现代物流理论作指导,借鉴国内外先进物流企业的发展模式。

7.各院校、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到云南物流发展的理论研究来,并且要培养和引进物流专

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杜平,《西土取金: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背景与商业机遇》,中国言实出版社,2000年,P100-300。

[2]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年、2001年。

物流发展建议 篇6

( 1) 列入国家试点物流企业名单的物流企业享受差额缴纳营业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 2) 对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的快递企业,其从事快递业务按“邮电通信业”税目征收营业税,并统一使用快递业务专用发票。

( 3) 自2012 年1 月1 日起,对从事蔬菜批发、零售的纳税人销售的蔬菜免征增值税。

( 4) 保税物流中心( B 型) 外的企业报关进入物流中心的货物,企业可凭出口报关单及其他规定凭证,向主管退税机关申请办理出口退( 免)税; 物流中心外的企业从物流中心运出货物,海关对报关的货物按照现行进口货物的有关规定征收或免征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

( 5) 对保税物流中心( B 型) 内的企业在物流中心内加工的货物,凡货物直接出口或销售给物流中心内其他企业的,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对物流中心企业之间或物流中心与出口加工区之间的货物交易、流转,免征流通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

( 6) 物流企业在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区投资用于自营物流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购置的进口设备,可享受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2. 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

( 1) 对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新设立的基地航空公司,自开业年度起,缴纳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税金的河南省留成部分,实行前三年补助100% 、后两年补助 50% 政策。企业所得税从有税源入库年度起计算。

( 2) 自 2012 年 1 月 1 日至 年 12 月 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 6 万元( 含 6 万元) 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 50% 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 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 3) 对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 指国家《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铁路、公路、城市公共交通等项目) 的投资经营所得,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可免交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3. 其他税收优惠政策。

天津农村邮政物流发展分析和建议 篇7

1. 发展现状

天津邮政除了主要业务外, 还担负着本地区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的重任。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扶持下, 目前在全市农村已建成700多个邮电服务站, 以投递邮件和报刊为主, 并提供代收电话费、农资分销等服务;充分利用四通八达的服务网络, 将农民急需的优质农资产品送到田间地头, 将绿色蔬菜等农副产品引进城市, 销往全国各地。分销业务局作为农村邮政物流主管部门, 统一对区县级及以下的农村开展分销业务, 对物流过程实施管理。2010年, 分销业务局经营的农资产品达270多种, 与30多个生产加工企业和农村合作社进行合作, 将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引入全市销售, 销售量达6000多吨, 销售额达5700多万元, 被市政府评为“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

2.管理模式

(1) 层级管理, 采用市邮政物流调配中心—区 (县) 邮政物流分拨中心—乡镇服务配送中心三农直营店 (店面销售) —村服务三农加盟店 (农户) 四级管理模式, 市、区级物流统一组织, 县级以下由营业点负责组织。

(2) 经营和核算, 采用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核算, 连锁经营+配送到户+科技服务的综合服务模式。

(3) 销售与采购分离, 市管理中心控制产品进入销售渠道, 下级机构负责销售已核准的产品并向上级推荐合适的产品进入销售渠道。

天津农村邮政物流发展分析

根据天津农村邮政物流的发展现状, 采取SWOT (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方法进行分析。

1. 优势

邮政有遍布城乡的网络。从中央到地方, 都为发展农村邮政物流给予指导和安排, 使之具备了开展配送业务的优势和条件。

(1) 政策优势。国家对发展农村邮政物流高度重视, 如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动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的意见》, 天津市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天津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的实施意见》。天津市邮政公司对发展农村邮政物流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

(2) 网络优势。邮政拥有覆盖全国、遍布城乡的网络资源, 已实现信息网、金融网、实物传递网“三网合一”。邮政覆盖面广、点多、线长, 是沟通城乡联系的枢纽和桥梁, 拥有为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服务的独特渠道优势。

(3) 品牌信誉优势。中国邮政拥有“百年邮政”的品牌优势, 还拥有长期以来为农村、农民、农业服务的良好信誉。

(4) “三流”合一的优势。邮政是唯一同时拥有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企业。有网络的区域可使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平台, 没有网络的区域可通过“11185”客户服务中心, 利用公用电话网提供“三农”信息;投递员深入千家万户, 能够及时地收集农村农资市场经营状况和农民需求等信息, 提供农业技术信息、农产品需求信息。

2. 劣势

当前, 邮政的业务范围和运作模式短时期内还很难适应物流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涉足陌生且竞争激烈的行业, 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风险, 缺乏一套完善的产品供销运作和管理体系;在资金、政策、管理制度、人才、信息系统建设、营销、服务等方面也面临不少困难。

(1) 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落实不到位。虽然国家和天津市政府出台了扶持发展农村邮政物流的政策, 但是相关措施需要政府各部门的配合和共同努力。目前, 各部门之间的管理条块分割, 造成了政策协调和执行的难度加大, 落实不到位。

(2) 资金短缺, 收益不大。物流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 需要大量软硬件资源投入。根据对天津邮政分销业务的测算, 天津发展农村邮政物流需投入上亿元资金。同时, 发展农村邮政物流还受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目前, 农村物流供给和需求不足, 物流业发展缓慢, 邮政服务农村市场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收益。

(3) 产品种类单一, 农资和农产品质量监控较难。在邮政“三农”服务站点, 除了储蓄、电信业务和邮递业务外, 农资类主要是化肥、农药、日用品、茶叶、酒水、农产品, 与超市和农资商店琳琅满目的商品相比, 品种较单一, 消费者可选择性较小。农资类产品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技术鉴别, 以防假冒, 农产品的质量监控困难、经营风险较大。

(4) 物流软硬件建设和销售网络建设滞后。目前, 天津在农村已设立了“邮政三农服务站”700个, 但与总目标1900个相去甚远。县、乡镇邮政机构主要通过改造现有邮政营业网点, 形成销售和配送为一体的营业点, 单纯改造的仓储、配送中心和现有的物流信息系统, 难以满足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的需要。

(5) 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服务意识较差。邮政系统的员工缺乏相关专业技术培训, 物流、营销、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造成说服力不强、农民对一些好的产品不认可、销量缺乏预测、物流成本高、库存量大、服务质量差等问题, 同时也增加了管理成本和协调成本, 发展速度受限。此外, 员工的服务意识、服务礼仪和售后服务等都相对落后。

3. 机会

(1) 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会带来机遇。

(2) 农村邮政物流业刚刚起步, 竞争不大。

(3) 利用邮政平台, 可整合各类资源。

(4) 与大企业加强合作, 占领农村市场。

(5) 把控农特产品的渠道, 可实现配送到户。

4.威胁

(1) 与农业部门、供销系统“三进工程”形成了一定的竞争。

(2) 因农产品受气候影响, 经营风险较大。

(3) 各类物流公司可能进入农村邮政物流业, 形成竞争格局。

天津农村邮政物流发展建议

1.借鉴全国邮政系统发展农村邮政物流的经验

天津农村邮政物流与其他省市农村邮政物流有许多相似之处, 通过借鉴学习或改造嫁接, 不仅可转变发展思路, 而且还可节省许多人力物力成本。例如, 山东省农村邮政物流与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相结合, 为验收通过的“农资农家店”制定统一标识和编号, 扩大了影响;与知名农资企业合作, 采用订单销售模式, 解决了农资企业的产品销售问题、农民采购农用物资经常买到假冒伪劣商品等问题。广东省邮政为中小企业开通服务“绿色通道”, 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推广服务和高品位的品牌传播服务;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体系, 邮政综合信息网覆盖了全省广大地区的邮政联网网点。湖南省实施了“邮政销售农资给农民—农民购买邮政农资产品—邮政为农民的农产品开辟外销市场”销售模式。河南的省级“万亩示范田”、市级“千亩示范田”、县级“百亩示范田”建设, 通过邮政网络渠道在全省推广。

2.逐步增加农村邮政物流销售产品种类, 扩大服务范围

增加农资产品种类应实施多元化策略, 围绕核心产品———化肥, 扩大经营范围, 开发引进新的农资产品, 形成集种子、化肥、农药、叶面肥、农膜、小型农用机械、饲料、饲料添加剂、非处方兽药等于一体的农资经营系列。同时增加农资配送服务和科技信息服务项目:一是提供技术服务, 包括宣传、推广农业技术;二是提供综合信息服务, 包括科普教育、信息咨询、政策查询等农民日常生产生活需要的各类信息, 形成集化肥、种子、农药等与送科技下乡于一体的经营模式。

对面向城市的产品销售, 应定位于高附加值的中高端产品, 开发有机农产品和鲜活农产品, 通过邮政冷链物流系统, 快捷地送达特定消费者手中。

3. 加大营销力度, 完善物流软件和硬件设施

通过电视、电台、报纸、户外广告等各类媒体, 扩大业务受众群体, 扩大邮政服务于“三农”的知名度。利用邮政信封、提袋、包装、车辆等介质, 进行深度营销。采取配送人员宣传、邮寄产品目录等方式推广产品。在农村邮政营业网点展示商品的种类, 提供各类宣传册、立体货架, 增加专业解说员和导购员, 增加展示面积、扩大展示规模。

建立物流进、销、存信息系统, 实现信息共享, 统一调度, 降低库存, 减少资金占用, 快速响应用户的服务需求。优化仓储和配送中心的布局, 增加必要的物流设备和工具, 加强物流业务运作管理, 建立快速、低成本、用户满意的配送体系。

4. 吸引和培养人才, 完善激励机制

物流发展建议 篇8

【关键词】 港口物流 荆州市区域经济 经济贡献 策略

1. 荆州港现状

荆州港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是长江中游重要港口和交通枢纽。主要承担矿建、煤炭、石油、粮食、钢铁、轻纺、机械和化工等内外贸物资水陆转运。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发展,港口规模已居湖北省第三位,是长江航运重要战略通道,是江汉平原唯一的对外开放港口,拥有自然岸线长度21.5公里,码头总长5.83公里,泊位104个,共有仓库面积173 658平方米,堆场面积406044平方米,港口装卸机械306台,最大起重能力45吨。

2.荆州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据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043.12亿元,成为全省第四个进入千亿元俱乐部的城市,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65.15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48.83亿元,增长21.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29.14亿元,增长11.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5.4:43.0:31.6,三次产业在GDP增长中所占份额分别为 16.5%、60.0 %和2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随着壮腰工程的实施,经济发展不断提速。

3.港口物流在荆州市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荆州港是荆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源动力,在荆州市经济的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先导作用和带动作用。经过几年的全面建设,荆州口岸集装箱吞吐量由2005年的2.2万标箱,增长到2011年的6.5万标箱,在全省仅次于武汉港,外贸货物进出口吞吐量由9.4万吨,增长到20.3万吨。经过改造,口岸得到了较大发展。通过培植出口大户推动外贸出口高速增长,2008年出口过千万美元的企业有石首楚源、沙隆达等12家,过百万美元的出口企业达45家。随着出口的高速增长,涉外高端物流发展较快,原材料和产成品的“大进大出”已经起步。2011年全市外贸出口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1%实际利用外资逐年扩大,外商投资企业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外资结构逐步优化。

4.荆州市区域经济发展中港口物流制约因素分析

4.1 技术因素:港口基础设施水平的落后

由于荆州港口发展和国外相比处于基础阶段,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物流技术水平较低,特别是集疏运配套设施不能充分适应现代港口物流在的发展的需要。如在荆州港口附近的很多物流公司,以前都只是经营简单的运输、仓储,经过简单的改头换面就成了物流公司,其规模较小,设备比较落后,很多公司还停留在纸笔时代,有些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形成网络,同时在物流运作中也缺乏对EDI、个人电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信、条形码和扫描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制约了港口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2 体制因素:港口软件水平和管理体制上的落后

荆州港由于政府及相关投资部门扶持及招商引资力度一直不强,在港口管理体制、法规、信息化上相对发达地区城市港口存在差距,如管理组织结构、收费水平、绩效考核、挂靠港时间安排等方面一直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港口的海关、卫检、商检、海事、船检、边防、医院、海事法庭、贸易、货代、船代、银行、修造船能力、海上救助、外轮供应、娱乐和生活服务设施等综合服务不高,影响着港口的投资和发展环境,制约着港口经济的发展。

5.港口物流更好促进荆州市区域经济的政策性建议

5.1 政府应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推进港口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

现代港口物流的运作横跨不同的行业和地区,必须协调动作,形成合力,将港口物流、旅游、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加强对发展现代港口物流的统一领导,建立必要的综合协调机制,推进港口物流发展的市场化进程,为各类物流企业参与市场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遵循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质量的物流服务需求为依托,最大限度的降低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同时政府应在管理制度、产业政策等宏观方面给予支持,并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促进促进港口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5.2实施资源整合,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荆州市应充分利用该市内河水运资源的优势,发挥港口优势,以集装箱物流为重点,以物流园区为载体,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实现港口从单纯的运输港向工业港再向贸易港的转型和升级,延伸港口物流产业链、价值链和服务链,推动传统物流产业向现代物流产业的转变,从而带动荆州城市功能的完善、产业的升级、地位的提升和综合竞争力的增强。进一步加强港口结构调整,优化集装箱、原油、矿石、煤炭等专业化码头布局,形成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竞争有序的格局;以企业为主体,以资本为纽带,通过联营、入股、兼并等方式对港口码头资源进行整合,统筹区域港口协调发展,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结束语:

荆州作为长江中下游的重要港口城市,有必要让三大产业齐头并进,以产业集群建设发展工业,以农业产业化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以城建商贸旅游联动发展第三产业,同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构建完善的电子信息平台,制定共同发展战略、完善临港产业体系、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实现荆州港由单一功能的运输系统由多功能的現代港口转变,打造长江中下游物流集散基地和集装箱运输中心,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鸿丽,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与区域经济关系及港口群合理定位研究,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2]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李开,发展现代物流,提升港口能力[J].物流技术,2006.

[4]蒋长兵、吴承建、彭建良,《运输与配送管理理论与实务》,中国物资出版社, 2010.

[5]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省交通运输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上一篇:部编版小学语文上册下一篇:团队经理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