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教学反思

2024-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教学反思(精选15篇)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教学反思 篇1

合作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合作学习。但由于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上的探索还很不深入,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存在着流于形式的倾向。主要表现为:合作学习的任务不明确,学生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显得很盲目;合作学习的任务不适宜,缺乏合作学习的价值,为合作而合作;没有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调节合作学习的时间,单凭教师的愿望,想要学生什么时候合作就什么时候合作,想要学生合作多长的时间就合作多长的时间;学生的合作学习缺乏教师的指导,学生无法有效地合作,无法真正地合作;学生合作学习时,有的教师袖手旁观,缺乏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必要的监控,学生的合作学习放任自流。

学生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仅背离了语文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合作学习的本意,而且徒然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笔者认为,防止学生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

要想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应当有明确的小组任务,合作学习小组内部应当根据小组任务进行适当的分工,让每个小组成员有明确的个人任务。另外,要想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任务一定要适合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任务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具有合作学习的价值,一般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无法完成或无法较好地完成,而合作学习小组通过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相互讨论、相互交流能够完成或更好地完成。如果学习的任务太简单,或者学习的任务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就完全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

二、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一般说来,开展合作学习应当把握这样几个时机:一是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愿望的时候;二是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的时候;三是当需要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的时候;四是当学生的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的时候;五是当学生的意见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的时候;六是当学习任务较大,需要分工协作的时候。

三、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和监控。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教学反思 篇2

应该说通过在数学课堂上采用合作学习, 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互动、资源共享、分工合作的宽松的课堂氛围中, 体验学习的成功, 对于我们增进教学效果,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注下面几个环节:

( 1) 合理创设情景. 由于高中数学的内容较为抽象和枯燥, 创设情景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根据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设置与实际有关的问题情景展示给学生, 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及已有的数学知识, 从直观具体的实际问题中引发思考, 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比如在必修4“两角和与差的余弦”的教学中, 直接去研究这个公式并不能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我从学生以前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入手: cos ( α - β) =cosα - cosβ是否成立, 向学生提出问题. 通过举例发现并不正确, 从而提出猜想: 两角差α - β的余弦可能和α角、β 角的正余弦有关, 但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顿时很有兴趣来研究. 合理创设情境, 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2) 要提出明确的落实目标. 在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教学过程中, 我要求学生分组合作, 动手制作圆柱、圆锥和圆台, 共同研究圆柱、圆锥、圆台的表面积公式. 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但是由于在合作前没有明确要求合作的重点是得到几何体的表面积, 学生的大部分兴趣集中在了几何体的制作上, 没能很好地完成预期目标. 应该说提出明确的目标, 可以避免合作学习的盲目性, 提高课堂效率.

( 3) 把握开展合作学习的时机. 合作学习的开展, 往往跟课堂的内容、课堂的需要以及课堂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等是息息相关的. 现在小组合作学习被当成公开课的一种展示形式, 不管是什么样的问题都拿来讨论, 大多数注重形式的热闹, 这样的合作是缺少效率的. 对于教师来说要正确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根据教学的需要来决定是否进行合作学习. 如在课题引入处、在重点难点处、在迷惑混沌处、在一题多解处、在深化拓展处、在反思小结处等适时地采用合作学习形式, 让学生体会到合作产生的价值, 真正有效地组织开展合作学习.

( 4) 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很多情况下, 为了教学的方便, 教师总是让前后左右相邻的4名同学组建合作小组.可是发现如果4名同学成绩比较好, 则一般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如若大部分是较差的学生, 有的则是敷衍了事或是根本在谈论一些无关的事情, 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我觉得在分组时, 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成绩、性格、才能、表达等多方面的差异, 让每个小组里的成员既保持一定的差异又能够互相信任, 互助合作, 大家得到共同的提高. 这样能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展示, 中等生得到锻炼, 后进生得到帮助和提高.

( 5) 建立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比如在线性规划问题的教学中, 由小组选派一人上黑板解题代表本组成绩, 其余同学自己完成. 结果我在巡视时发现有的同学解题时较为懈怠, 认为自己做的正确与否与小组成绩关系不大, 有的同学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解题过程中需注意的细节等等, 虽然课堂活跃, 但有效性不高. 在去另一班级教授同样内容时, 我改变了方法, 增加了以下规则: 1组内同学若能指出错误并改正, 不扣小组分; 2组内同学若发现并改正其他组的错误, 可以给本小组加分; 3如果有不一样的解法也可以得到加分等. 从而不仅气氛活跃, 而且大家都投入到解题和纠错中来,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可以看到新规则增加了公平性和互助性, 允许学生在学习中有错误, 但同组同学可以帮助改正, 这样给做题目的学生减轻了压力, 增添了合作的愉快, 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氛围. 同时在对错误解法的纠正过程中也能帮助学生对于重难点和易错点进行知识的强化. 在这样的合作下, 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帮助, 增强了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而课堂氛围更加和谐愉快, 教学更有效率.

( 6) 要及时进行指导和总结.“小组合作”需要在教师引导下进行. 在小组活动期间, 教师要进行巡视, 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 比如出现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 有偷懒现象; 有的学生合作中出现分歧而出现争吵; 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同学等. 这种情况下教师应给予具体指导, 在适当的地方给予点拨. 在小组合作结束后, 无论是教师, 还是学生, 都要对学习成绩及小组活动进行评价.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 也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过程, 对于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重点知识和重要方法进行总结, 能让学生对整个内容有个总体的把握, 提高课堂效率.

( 7) 进行效果验收. 最后10分钟, 教师可以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2 ~ 3道验收题, 检验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它让每名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并从中学会了与人合作、分享成果, 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能力. 我们不能让这一方法流于形式, 应该切切实实让它成为有效课堂的重要形式, 造福于学生.

参考文献

[1]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22 (3) :45-47.

[2]林革.试论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与对策[J].数学教育学报, 2004 (3) .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教学反思 篇3

一、在作文素材收集阶段,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长期以来,学生写作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作文素材储备不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对素材的不重视。素材的准备方法缺乏指导,教师也很少给予组织引导。那么,如何解决写作素材储备不足的问题呢?

第一步,教师为学生布置写作的题目,要求学生按照作文题目有选择性搜集素材。

第二步,按照一定规则,将学生进行分组。其分组的原则基本上遵循学生在性格上有一定的互补性,在爱好上有一致性。人数基本在3到6人之间,在组织上有组员和组长的区分。

第三步,组织学生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讨论,将这些写作素材进行分类和总结,每个小组都做好记录。

第四步,各个小组进行汇报,依据汇报的总结,组际间进行作文素材交流活动。

第五步,组织学生对写作素材进行整理,为学生下一步的写作作准备。

在素材的准备阶段,充分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活动,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写作素材,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在作文批阅阶段,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

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作文的批阅基本上都是全批全改,或者是教师在班级上作代表性地点评。这样虽然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这种做法却忽略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没能参与到作文的评价中,这就导致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体验不深,其收获也就不是全面的。退一步说,学生的作文如果都要教师全批全改,那么教师就会为此花费很多精力,而到作文讲评的时候,学生却对他们的作文写作基本淡忘,教师再详细的点评也难以激发起学生更多的情感投入。鉴于此,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合作形式的评价就是一种很好的评价形式。与素材合作学习一样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具体的做法是:

其一,定好合理的标准。这是组织学生进行作文评价的基本准则。在语句上、内容上、书写上、思想上都应该有一个具体的标准,组织学生按照这个标准给予评价。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批阅负担。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了作文的基本要求,对学生自己进行作文写作起到一个指导作用,促进学生更为规范地进行写作。

其二,组织学生进行批阅。一般遵循三个步骤。一是让一位学生对本组的作文进行批阅,在错别字、语句上、标点上做好最基本的批阅。同时对作文做好眉批、尾批和级别的确定。二是由组长把关,对全组成员的作文给予复批,且提出一定的建设性的意见。三是教师把关。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对于成绩差、写作能力欠缺的一些学生,教师有必要亲自对他们进行把关,对这些学生做到当面批阅当面指导,从而达到关注差生,兼顾优生的目的。以抓两头带中间的方式促进学生作文的批阅,在批阅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其三,组织学生进行多向的对话。对话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互动的深层次交流。在对话中,对话形式可以是习作者跟评价者之间的对话,也可以是评价者跟评价者之间的对话,还可以是习作者跟习作者的对话。多向度的对话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对下一次的写作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其步骤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小组内进行对话,每个组必须有一个对话的主题,让对话充分达到集中。第二步,组际间的对话,这需要对班级有一个统一的安排。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作文评价基本上缺乏学生的直接参与,剥夺了学生的实践机会。而合作学习则让学生参与到作文的评价中来,这就可以很好地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地统一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组织学生进行作文评价,既可改变以往学生只负责写作而不关心写得好或者不好的状况,又可以让学生通过参与评价,有效地促进自己的写作。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为了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应该积极地采用合作的学习形式对学生给予施教,即在作文素材收集阶段,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对素材的拥有;在作文批阅阶段,组合自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以加深学生如何提高写作水平的感性体验。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教师的作文课堂教学大有裨益。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教学反思 篇4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是很好的做法。因为学生在小组中可以通过表达、交流,将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信息、材料、思维方式、思维成果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还可以通过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与其他小组的同学共享。

如教学“观察鲫鱼外形特征和内部主要结构”时,将学生分成4组去做“探究鱼的各种鳍在游泳时所起的作用”的实验,每组按不同的要求去探究:第一组,剪去背鳍和臀鳍后观察其游泳状况,分析背鳍、臀鳍在游泳时所起的作用;第二组,剪去尾鳍后观察其游泳状况,分析尾鳍在游泳时所起的.作用;第三组,剪去胸、腹鳍后观察其游泳状况,分析胸、腹鳍在游泳时所起的作用;第四组,剪去所有的鳍后观察其游泳状况,分析鱼鳍在游泳时所起的作用。各组得出结论后向大家汇报,再组织学生在组间交流观察。在实验过程中,人人有事干,个个有收获,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热情,而且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合作精神,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教学反思小组合作学习 篇5

----小组合作学习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我也始终在尝试、学习和模仿,没有什么值得别人学习的好方法,下面我就谈谈来到逸夫学校通过接触小组合作学习以来的一点想法和困惑: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期工作至关重要

1、如何分组。

我们班基本上都是按4个人一组划分的,每个组的成员都要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而且还要从性格上考虑,有的学生学习很好,就是不爱说话,也不爱帮助别人,这时候我们就要把这组里分去一个性格开朗的中等生;我们还应特别注意每个组里的后进生,要考虑他是否和组里的学生和的来,是否愿意在本组里学习,因为后进生的自尊心是我们要特别呵护的。而且各组之间必须大体持平。这样做既有利于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又有利于小组内成员互帮互助。

2、如何奖励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刚刚施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热情很高,后来学生情绪低落。或一部分学生兴致勃勃,一部分学生漠然视之,一脸的茫然,像在看热闹一样。这时候教师就要以奖励(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为手段对学生的竞争观念加以巩固。主要是精神奖励,精神奖励是指教师适时、恰当的评价语;以及一段时间可以给学生发一张喜报或者奖状等。另外,这种奖励不要总指向个人,还要对集体的共同成果进行评定,更要对小组的合作水平进行认可。这就更加促进了组间的竞争,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来提高小组的凝聚力。上学期,我们班的付丽雪组凝聚力就特别强,我几次给她们组换后进生,别的组不愿意要的后进生就放在她们组,首先,她要给组员开会,使组中的每一个人都团结一致,每一节课、每一天、每个星期坚持不懈,最终每次班级内、学校里的奖励都不会少了她们组。所以每一次的奖励就成为她们组前进的动力。

3、小组长的培训

前期不要总更换组长,要选择一人,利用一定的时间进行培训。如:组内总有个别同学偷懒,组长可以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组内交流的一般问题,要让后进生先说,如果不能说,让其他同学说,他认真倾听,明白后再让他说;要分工明确,组内每名同学都有事做;要公正;这是至关重要的。上学期我们班的同学在组长的带动下,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

二、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才能顺利地开展合作学习。

交流时小组内各成员都要有自己的想法或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逐一商讨,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汇总。记得在学会理财这一课的教学中,每个人都为聪聪家设计了一种存钱方案,设计之后小组内要用大概1分钟的时间交流各自的方案,虽然每个人只设计了一种,但要至少掌握3种方案。

小组汇报时,要做到有序,小组内一名代表陈述,全班同学认真倾听,可以对这名同学的陈述做补充,也可以提出质疑。如果对同学们的质疑解决不了,就由本组的其他同学帮助,如果都解决不了,就让其他组帮忙,但最终这组同学要把刚才质疑的问题讲清楚。发言时要轮流,不能由少数人垄断。在学会理财这节活动课上,要求学生为聪聪一家设计存钱方案,汇报时,小组长是这样分工的,一名同学说说是怎么想的,然后每人说一种设计方案。非常有序,也非常高效。

课后集体性作业先独立试做,疑难之处互相讨论解决。无力解决时派代表询问老师,再对小组成员讲解。这样,班里有很多不爱完成作业的同学在集体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就完成作业了。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困惑:

1、为了集体荣誉往往会出现好学生主动讲、差学生被动听的“合作”学习。并且还会出现优生包办差生学习任务的弄虚作假行为。这样的学习会加速学生的两极分化,优劣差距越拉越大。

2、看似场面热闹,实则杂乱无章。

讨论中部分学生闲聊(与课题不相干的交谈);讨论后有时几个小组或小组内几个人同时争着发言,各不相让;有的小组讨论后一个人发言,其他人心不在焉,置身事外;有的小组讨论后互相推委,无人发言。

3、小组汇报时,总有学生不倾听。如何调动学生这时候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篇6

从学生的现有状态来看,下一步,我需要在加强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更好的将学生的在校学习意识加强。

任何事情都有高潮和低谷,纵然是简单的单纯的课堂教学也无一例外的呈现这种特点。本周的公开课的效果在我的预料之中,课堂氛围并没有出现领导们想那样的情况。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小组磨合,学生相互熟悉了每个人的学习特点,知道了各自的优缺点,甚至于出现了厌烦的情绪。我不否认,在班级管理中,我依然存在漏洞,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疲劳期的到来。学习,本身就是学生发自内心的事情,如果学生出现了大面积的厌学情绪,我想所谓的小组合作就成了一纸空文。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教学反思 篇7

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 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使学生更多地关注学习过程, 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小组合作学习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 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使其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

教师在指导合作操作时, 要有意识地设计有利于合作的活动, 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合作中, 相互帮助, 相互提高, 相互促进。充分利用合作的机会, 在合作中发挥每个人的智慧, 交流每一个人的独特感受, 在交流中获取不一样的见解与想法。

例如在学完《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后, 我要求学生把该篇文言文改编成课本剧。各小组立即行动起来, 有的小组改编成古代版, 有的小组改编成现代版。同是现代版, 有的小组改编成语言高雅的正装版, 有的改编成诙谐幽默的搞笑版。每个小组成员各显神通, 各尽其才, 有的两人合作写剧本, 有的动手操作制作道具, 有的成了导演, 其余同学选取适合自己的角色自行排练。每个同学在此次活动中, 都能找准自己的位置, 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 都能发挥个人才智, 又能很好地与组内其他成员合作。他们完成速度快, 上演质量高, 学习效率事半功倍。多进行类似操作, 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养成合作的习惯。

实践证明, “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它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利于学生合作意识与自信心的培养;它还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认识过程, 而且成为交往过程和发展过程, 同时增强了学生的人际互动情感交流, 增进了同学关系。

我回顾近几周来上过的每一堂课, 觉得收获都很大,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受传统学习习惯的影响, 以及组织实施策略还不完全到位, 导致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有时形式多, 实效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僵化地理解合作学习, 片面地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从学生的参与来看, 部分小组成员尤其是后进生没有积极参与到交往过程中, 还是把自己作为独立个体。

无论是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不高, 还是学生的自信力不够, 其实都与老师的引导有关。如何把一个班集体的所有成员都纳入到活动中来, 需要花很大的力气。这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层面上了, 可能要在课堂之外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 既要了解这些学生在想什么, 又要了解他们喜欢什么, 更要了解他们现有的知识水平在哪个层面上, 这样才能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活动吸引他们参与, 也才能把这些迅速地带入集体并且融入集体, 小组活动的学习模式才有意义。

其次, 有时把问题一提出就直接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 没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他们有自己的灵魂和思想, 不是老师想怎样指导就可以怎样指导的。既要保证学生思考的时间, 又要保证学生思考的兴趣, 这些在平时的教学中, 是非常难以拿捏的。所以, 老师一定要在教学准备时, 做相应的准备。

再次, 有的合作讨论的目标方向不明确或范围太空太大, 学生不知道该合作什么, 讨论什么。

“三结合”的方法就比较适合。文本、学生、方法, 将这三者结合在一起, 这样设计出来的学习目标会更贴近学生, 贴近文本。

第四, 有的合作讨论根本没有时间的保证, 几个学生凑到一起还没讨论几句话就结束了, 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最后, 有的小组合作因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对学生习惯的良好培养而变成了学生说笑或玩耍的机会等。

我认为, 为了更好地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 主要应思考以下几点。

首先, 每节课只有四十分钟, 学生在讨论问题时用的时间肯定要比教师单纯讲的时间多, 时间怎样合理地分配。

其次,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些学生认为是浪费时间、不爱说话, 认为还是老师讲学生听更好, 怎样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再次, 要选择好合作学习的时机, 当学生的确遇到疑难或意见不统一时合作才会是有意义的学习。

最后, 合作讨论时要有明确的问题、内容、方向、范围, 合作学习要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 合作气氛要民主, 要各抒己见, 诚心参与, 并且要有时间保证。

另外还有很多细节, 如小组人员的搭配, 问题设计的层次性, 独立思考问题、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等学习习惯的培养, 如何建立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关系, 如何激励学生交往的热情, 等等, 都是在实施这种教学方式过程中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教学反思 篇8

【关键词】自主 合作学习 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头戏,在教学中起着主要的作用。但是,我们面临的情况是:学生来自农村,英语基础差,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差。我们的老师习惯了传统的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教学模式,老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苦。因此我认为目前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怎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主动学习是我们要解决的首要任务,尤其是作为教学重头戏的阅读教学。这就是我们课题提出的初衷。下面笔者就通过两年新教材的教学实践研究,谈谈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形式。

一、巧设任务,激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从篇章中获取信息,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转换手段,设计有效的任务和活动。任务分读前任务、读中任务和读后任务。读前任务要选择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内容,能一举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入文章话题,巧妙设计任务,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让他们对阅读材料产生兴趣,引导他们预测阅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篇章结构。以Module 3 Unit 1 A Sad Love Story 为例,文章开头句为:Li Fang was heart-broken.筆者就在此处设疑:Who broke his heart and why? 此问题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便激发了学生阅读该文的欲望。

读中任务要具体,紧扣教材内容,要考虑是否适合学生的能力,并顾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要考虑教学的可操作性,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读后任务要有思考,任务要求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做出鉴定和判断。这种任务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语篇能力。

二、组建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

分组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原则。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经常体验到帮助人或被别人帮助后成功的快乐,形成对英语稳定的兴趣和爱好,进而对自主与合作学习奠下坚实的基础。

在操作中,笔者将学生分为4-5人一组,每组有小组长,共同制作小组评比细则,并由专人将学习情况和结果以记分的形式记录下来,每月小评,期末总评。并督促学生经常对自己在小组中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从而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合作小组的流程如下:教师布置任务→个体独立思考→小组内讨论→小组代表汇报→组内成员补充→教师或学生评价。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创设小组竞赛情景,阅读任务的完成分必答与抢答形式,且要求每个组学生要想再获分、即有第二次发言的机会必须同组其他组员都发过言之后。采用这样的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学生主体的心理机能,这就促使每个学生都得积极思考、主动寻找答案,互相合作、共同帮助、共同监督。

三、创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抓住课堂适时解惑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作为英语教师,就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着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这样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与合作,从而使教学形式为教学目标服务。

首先,备课时要充分估测学情,注意学生的差异与提问技巧,鼓励学生主动大胆发言。特别是对成绩差的学生,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及时肯定赞扬,可使用:“Never mind,Well done,Have a try”等语言,有效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师生近距离的情况下学生就会自愿和老师进行自主性交流,会主动地积极地去思考并完成阅读任务。另外课堂上富有激情的导语、过渡语等都能很好地感染学生,将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步步的推向高潮。

课堂上力避形式单一,并且让学生处于不断亢奋状态积极思考。如在教学《A land of diversity》时,首先以必答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即Warming up 的与America地理位置相关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深入到California的内容,安排阅读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与合作方式,以必答或抢答方式进行解决。在小组合作学习遇到问题时老师再适时解惑。这就脱离了单一的老师讲,学生记的呆板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四、加强过程评价

教学评价也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加强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上课时我们可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设计各种擂台赛,抢答和必答,学生在回答时,即使答错了,甚至答不出来,也要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如:“Not bad!Think for a moment, I think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等等。即使只有一个小小的“闪光点”,都应给予肯定或赞扬。总之,不要吝啬你对学生的称赞。

如果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不要马上下不正确的结论,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正确引导,适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不过对素质好的学生高标准要求;对力不从心者降低难度,反复校正。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得到肯定和赞扬的美好心情,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

参考文献:

[1]戴冯益.玉炉万朵金花现 款款捞来垂作片[J].校园英语.2012.

[2]葛文山.课文教学中的任务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

自主学习下的合作探究教学反思 篇9

观看了专家的专题讲座之后,对其中的个案,如关于对“落后未必就要挨打”这一论点的自主学习与探究,结合自己平时教学中采用的方法,虽觉不至于如此荒唐可笑,但也感觉到与上海特级教师所讲的关于对林肯总统的评价认识,简直有着天壤之别。

过去我们误以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基本上就是老师按照自己的设计,一问一答、组织学生个别讨论,整个过程很少兼顾其他同学,对中间生成的问题,也很少给予关注,以为这就是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比以前老师单纯的填鸭式教学进步多了,但现在看来,对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搞好自主学习下的`合作探究的认识,依然出现了偏差,今天又有了新的认识、新的启发。

自主学习下的合作探究,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自身素养,包括人文道德层面的,知识能力层面的,处理紧急情况下突发事件的能力等等,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还要具备对学生认知和了解的能力,包括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生存环境,家庭和社会可能对其产生的影响,个性特点等等,这些对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积极参与探究合作,促使其身心健康成长,无疑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师生、生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还会生成一些新的问题,掌握了学生个性差异之后,才能够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朝着事物发展的本来面目,去感知、认识历史事件,也就是说,要把这些知识回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分析、认识,从而实现学习任务的这样一个过程,而不是按照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经验感受去处理解决,那样,会无益于学生的成长,更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教学反思 篇10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的学习都要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生活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的、最感兴趣的、最常见的情境引入学习主题,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这样更易为学生所接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们所教的学生又最终要走向社会,要成为会做事的人,把数学用于生活更是我们数学教师长远的教育教学目标之一。

新的教材、新的理念、新的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基本功的含义更为广泛了,它不仅包括了我们过去所要求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对教材的把握能力等,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再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了,而是要广闻博识,让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我们教育的终级目标。

所以说,在我们的七年级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最主要的就是叫是如何引导学生对于我们的学习形式产生兴趣,并能够很好的与老师达成和谐共进的默契,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走出高效、自主的新路子!

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 篇11

关键词:合作学习;有效性;组织形式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8-123-01

在素质教育已获全面落实的今天,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是最主要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形式,而其中最关键的是如何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打破了过去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交流、实践、操作。通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在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总要扭过头来看着他,不仅要听其音还要观其颜),因此学生愿意接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学生好动,自制能力较差,所以组织不好课堂就会出现混乱,更不会有好的效果。因此,做好“组织”工作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

一、农村中学小组合作学习难以开展的原因:

1.农村中学的学生普遍基础差,自主性、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都不强,课堂合作学习时间不够用,检查力度不够,学生没有能力去参与讨论,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参与的积极性不高。2.农村中学长期维持低水平的教学,老师缺乏合作学习指导能力使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技能技巧。3.农村中学传统教学仍占主导地位。

二、在农村中学有效组织合作学习的思路分析:

首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分组,使小组成员间产生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

1.科学建组。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时,我们倡导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建立“异质型合作小组”为主要合作方式,同时可以考虑选用“同质型合作小组、异同混合型合作小组、自由组合型合作小组”作为补充。

2.交叉合作。男生和女生、优等生和学困生分到一起。在学习目标较难达成,而且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的时候,交叉合作的操作,往往能起到优等生对学困生良好的带动作用。

3.合理分组。注意每组搭配学习能力、脾气性格不同的学生,相互帮助,在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个性差异、能力特点入手,分层建组。

其次,分组以后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设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纪律监督员各一名。小组长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纪律监督员的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纪律监督,使其小组合作顺利进行。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再次,要求我们的老师有意识地培养与提高组织能力。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时所要研究的问题不是学生所关注的,那么,很难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质疑的问题就是学生不懂的问题,就是上课“学什么”的问题。如果“学什么”能由学生决定,这就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让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1.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2.老师的正确引导。就目前有的农村中学的教学模式是生硬的传统教学,致使许多的学生丧失提问题的热情与勇气。让不能提问题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就意味着这样的小组合作注定不长久。因此,我们教师在学习小组开始的阶段,必须深入到小组中去,与小组的组员交流,通过教师的参与,增强学习小组开展活动的严肃性,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完成各项工作,从而使学习小组有步骤、可持续地开展活动。

3.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内容与程序。合作学习小组活动的内容也不能太复杂,否则,太复杂的程序让学生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下手,由于时间的短促,也难体现出大家在一起的效果,这样的结果同样会减弱同学们的活动激情。

4.加强对学习小组组员的职责培训。每个组员在小组中承担的工作与责任,对合作学习小组的可持续发展是相当重要的,我们教师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引导合作学习工作的开展。通过有效的培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教学反思 篇12

曾经一位青年教师教学萧红《祖父的园子》一文, 有如下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在读懂的地方写感受, 并有感情地读读, 读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在小组里交流。请学习小组的组长作记录, 能解决的组内解决, 不能解决的, 待会儿全班交流, 同学们开始吧。

(生默读课文, 圈圈画画注注, 组长记录组员不理解的地方。)

师 (拍拍手, 示意停止活动) :同学们, 我们交流吧, 哪个组先来?

生1:我读懂的句子是:“一抬头, 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 我跑过去摘下来, 吃黄瓜去了。……采一朵倭瓜花, 捉一个绿蚂蚱, 把蚂蚱腿用线绑上, 绑了一会儿, 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 蚂蚱不见了。”我眼前出现了一个特别淘气、调皮可爱的小女孩, 就像《小猫钓鱼》里的小猫一样, 好不专心哦!

师:喔, 说得真好! (点击课件, 屏幕上出现该生读的这句话。) 好, 下面全班齐读这句话吧!

生: (齐读, 没有感情可言。)

师:还有谁想交流?

生2:我读懂的是“祖父戴一顶大草帽, ……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 反而把它踢飞了。”作者用排比的手法, 告诉我们小女孩天真, 快乐, 无拘无束.。

生3:我读懂的是:“祖父浇菜, 我也过来浇, 但不是往菜上浇, 而是拿着水瓢, 拼尽了力气, 把水往天空一扬, 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我朗读时太激动太兴奋了, 我完全被小女孩的情绪感染啦!所以我也大喊起来了。

师:说得真好, 请大家读这一句。

(生齐读。)

师:请同学们轻轻地读这一句:“白云来了, 一大团……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合作商讨一下, 说说你又有什么新的感悟?

(生合作学习后, 师示意学生发言。)

生4:祖父的园子是个快乐的地方, 连天上的白云都想下来看看、玩玩.。

生5:祖父是那么慈爱, 那么和蔼可亲, 白云一会儿在他的草帽上, 一会儿又躲到他的身后, 仿佛在和祖父捉迷藏呢!

生6: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白云写得很调皮、很淘气, 就像这个小姑娘, 读起来让我很开心。

……

师:同学们合作学习得真好, 下面请大家把刚才在学习小组里讨论的话写在课堂笔记本上。

乍看这一教例, 老师挺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这个环节里教师用了两次合作学习, 第二次还有成果的展示, 似乎教师运用“合作学习”的意识还是相当强的, 甚至达到了“短、频、快”的程度, 可深究一番, 我不禁要质疑, 这个环节如果不用合作, 效果会不会更精彩?学生个性化的解读会不会更有“嚼头”呢?

说到这, 我们有必要对“合作”一词来探讨一番。“合作”按《新华字典》的解释是“同心协力搞一件工作”。请注意, 该注释的两个关键词汇是“同心协力”与“一件工作”。对照这个注释, 我们重新审视以上的教例, “同一件工作”———结合身边的实际, 谈时间是怎样流逝的。这一点是符合条件了, 但“同心协力”却难见痕迹。选点的难度不大, 这个问题靠单个人的社会生活经验便可解决, 就无所谓“同心协力”, 更无所谓合作学习。由此来判断, 这是低层次合作学习。

那么, 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怎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合作学习?我想应先尝试解读“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家首先倡导并实施的。这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改革理论与策略。它将班级分成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小集体, 为完成一个集体任务进行切磋, 以达成一致或作出决定。最后再以小组为单位, 在课堂上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其成果, 以实现每个学生在小组里都有机会展示自己,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获得全面的发展。

在合作学习的许多理念中, 最重要的当数互动观, 它不再局限于师生互动, 而是将教学互动推延至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并且把互动的中心更多地聚焦在生生关系的拓展上。

由此便可得知合作学习的内涵主要是表现以下几方面: (1) 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 (2) 合作学习是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 (3) 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预设的教学活动; (4) 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和奖励依据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 是一种按照小组总体成绩来进行奖励的教学策略; (5) 合作学习仍是一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活动。

通过以上对合作学习的定义和内涵的阐释, 我们可以给合作学习一个比较完整的解释: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利用教学各个动态因素, 包括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及学校内部各因素与社区、家长等与教学有关的各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协调、促进学习群体中的个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以期实现预设的、共同的教学目标, 并以学习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标准的一种教学理论和策略。

二、强化合作学习, 凸显人本理念

合作学习的兴起和发展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中涌起的热潮, 被人们誉为是“近年来最主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合作学习是以“合作”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教学, 实质上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树立“以人为本”的合作学习基本理念, 我认为包括以下几方面:

1. 人人有任务———合作学习的目标性。

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 注重学生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目标的均衡达成。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一般包括认知目标、情谊目标和合作技能目标三个方面, 合作学习非常强调这三种目标的和谐均衡发展。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更有必要对合作学习的价值内涵作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合作学习只有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学习内容和一种学习资源, 合作学习中蕴涵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才能得以实现。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倡导认知、情感、技能三维目标的均衡发展。在上《美丽的西沙群岛》一课时, 我把课文学习设计为“西沙群岛游”的形式, 并把小组学习设计成“游西沙群岛--自助游”,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有目的的学习。

2. 人人要动手———注重合作学习的师生互动性。

强调学生个体主体地位的学生观;关注教师主导地位的师生观;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维互动观。这一过程我把课堂的主动权完全教给了学生。学生们在小组内认真地读着语文书, 他们互帮互学, 互助解决难字, 力求把课文读的更流畅, 把课文内容了解得更全面, 学生们兴趣盎然地设计着自己小组的旅游路线, 此时的学生们在自由的空间里, 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学习内容。学生们在“游览”后又展开了热烈的交流, 将自己的游览感受告诉学生。比如:

生1:“我喜欢课文的第5自然段。” (读第5自然段) “我觉得这个自然段描写海龟的句子很有趣。”

生2:“我也喜欢这个自然段, 但是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渔业工人要把海龟翻一个身, 抓回家去, 而不让海龟在海里自由自在地游泳呢?”

师: (巧妙地展示课件) “我们来看一看, 渔业工人是不是把海龟抓回家了呢?”

生 (众) :“不是。他们只是逗逗海龟, 看看它们庞大的身躯四脚朝天、没法逃跑的滑稽样子。”

生3:“我喜欢第6自然段” (读) 。“因为我很喜欢鸟, 喜欢看鸟儿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样子。”

……

师:“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西沙群岛, 领略了它那迷人的风采。现在, 请你们用一句话来描述你对西沙群岛的整体感受, 或用一句话来抒发你对西沙群岛的感情。” (同学们纷纷抒发自己的情感)

3. 人人是平等的———强化合作学习的体验性。

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 体现了学习的开放性, 是提高主体学习效率, 加强学习密度, 拓宽学生情感交流的重要形式, 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学生之间的交流, 而不是教师和单个学生的交流。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 我们应与学生平等地走进新课程, 相信学生, 他们有学习的能力, 创造的能力,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要善于、敢于把探究的机会让给学生, 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过程。例如学习《春》时, 引导学生从“春花”、“春风”、“春雨”、“春勤”等内容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专题, 写一段文字, 或分类收集诗句, 编制一期以“春意常在”为主题的手抄报, 让学生充分感受同学间合作的成功意义。《丑小鸭》这样的童话, 许多学生并不陌生, 可在了解丑小鸭的遭遇的前提下, 让学生搜集、整理安徒生的生平、创作资料, 看他是怎样在逆境中成才的, 在班上交流, 并讨论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 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教师把探究的机会留给学生, 让学生从中体验平等、尊重、信任、理解, 同时受到激励、指导和建议, 形成了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4. 人人来分享———重视合作学习的激励性。

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的评价观也有着很大的不同, 传统教学的评价强调的是常模参照评价, 注重个体表现在群体中的位置, 热衷于分数排名, 比较学生的强弱胜负;在这种评价激励下, 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得到成功或胜利, 大多数学生则注定成为学习的失败者, 这将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发展。有鉴于此,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 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同时也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因此应不断完善激励的机制。

(1) 评价主体多元化:合作学习评价的评价主体不仅仅局限于教师, 还包括学生个人、小组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主体。在学生自评时教师要注重引导。例如:可以以班级为单位每月进行一次评价, 采取自评———小组互评———班级总评的形式, 这样可以更加客观地给予每个学生一个评价, 从而改变“老师评、学生怨”的现状。

(2) 评价重激励与发展:合作学习的评价更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的状况, 侧重于过程的评价, 而不仅仅是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例如:多设立评价的内容。评价自主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之星”“自主学习进步之星”评价展示交流过程;“发言能手”“辩论专家”“改错专家”“进步者”等, 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更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

(3) 评价重合作精神:以往的课堂评价更多的是评价个体。而合作学习评价要侧重小组合作精神的发扬, 因为评价合作精神不仅能鼓励合作, 而且能使合作小组形成凝聚力, 进一步推动合作学习继续发展。

毫无疑问, 合作学习能够使学习者更愉快、更主动地学习, 享受在学习中团体协作的乐趣, 这些和单单的知识掌握的成绩相比, 对学习者人生生涯的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策略, 在我们共同的研究和实践中会不断实现其潜在的价值。

三、反思小组合作, 优化教学过程

小语教学中, 我认为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 应从五个方面进行反思, 优化教学过程。

1. 合理地划分, 合作互补。

合作小组为了使不同情况的学生在学习上可以有一个互补互助, 显示自我价值、团队力量的环境, 如果简单地让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组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或者随意地让学生自行组合, 那难免会产生以下情况。

(1) 学生之间情况比较接近, 差异不大, 实现不了优劣互补。

(2) 个别学习特别困难或懒惰的学生不愿与人合作, 混过讨论时间。

(3) 学生分组的时间太长, 讨论时间不够, 没说几句就要进行下个项目了。因此, 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前, 我们要先合理地划分合作小组, 才可以使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了顾全交流时的优劣互补,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差异性来分组:即按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成绩把每一层次的学生按比例分到各小组中, 再依照学生的思想状况、个性特点、学习兴趣、性别等因素进行组和组之间的调整, 保持组与组之间情况的相对平衡, 保证同组组员之间的差异性。

同时, 为了保证小组成员之间的新鲜感和吸引力, 我们还可以适当地定期更换组员, 这样不但节省了课堂分组的时间, 而且较好地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差异互补作用。

2. 明确分工, 各尽其职。

为了实现小组成员之间真正的合作, 使合作学习成为—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组织形式, 明确小组成员各自在合作学习中的责任是必不可少的。

一般来说, 合作小组由6至7人组成, 以我执教的四 (3) 班为例, 全班42人分成了7个小组, 每组6人。首先, 我们在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监督员、发言人各一名。小组长就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 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 组织全组成员有秩序地讨论交流、动手操作等;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合作学习过程中成员的意见和决议等重要内容记录下来;监督员的职责是记下每人发言或质疑的次数, 每发言一次得一分, 不发言要做标记;发言人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和结论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其次, 为了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 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讨论和探究、进行有效的沟通, 教师可以对小组成员的发言次序进行编号, 即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由低到高地把成员分成1号至6号, 按编号发言, 由监督员监督。安排学习能力相对低的学生先发言, 是为了避免他们因害怕自己的答案错误而盲目跟随学习能力较高的同学, 不然, 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一下子说出答案, 会导致其他成员懒于思考, 致使合作学习失去它本来的价值。

最后, 教师还要强调每一位成员都必须承担的职责:一是学会倾听,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二是学会评价, 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 并作出适当的评价;三是学会质疑, 听不懂时, 请求对方作出进一步的解释;四是学会合作, 组员之间意见不一时要避免冲突, 可以记录下来跟全班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

3. 精心设计, 保质保量。

要保证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教师必须做好合作过程的设计, 下面几个问题是我们应该意的:

(1) 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充分的时间是学生全员参与的保证, 但眼下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往往只是那么三四分钟, 有的学生才刚说完几句, 又或者有的学生比较害怕发言, 拖延一下, 教师就止住了, 一些学生根本就没机会开口说, 这样如何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呢?所以充分的时间应该是保证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2) 挑选的合作学习主题应该具有争议性、探索性和挑战性。合作学习比起独立学习的优势在于可以在小组成员中取长补短, 集众人之长, 培养学生之间的交往和协调能力, 也就是说, 学生的个人智慧应该在合作学习中和他人产生碰撞的火花才能实现其目标。但是纵观许多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 例如“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给自己的好朋友听”“告诉你的朋友你读懂了什么”等, 大部分都是学生自己说别人听的主题, 缺少评议、讨论, 生生之间没有实现真正的交流, 这样就失去了合作学习的优势, 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形式。因此, 在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 应当挑选富有争议性、探索性和挑战性的主题, 例如“圆明园毁灭的深层原因是什么?”这样的主题就能让学生真正地讨论起来、合作起来, 使他们产生真正的思维碰撞。

(3) 目标呈现, 有的放矢。在某些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中, 教师应当做出适当的讲述, 不仅应向学生呈现知识目标, 而且应向他们提出要达到的合作技能目标, 即告诉学生他们应该学习什么, 应该掌握什么, 这样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 将新信息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为学生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提供必要的帮助。例如“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合作制作手抄报”等内容就可以先呈现目标, 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

4. 讨论形式灵活多变。

课堂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中运用最多也是比较实用的学习形式, 但是这种课堂讨论式, 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形式过于单一, 学生会渐渐对讨论产生厌烦的情绪, 失去讨论的热情、这就要求我们老师采取多种讨论的形式, 常换常新, 让学生总是感到新奇, 有参与的激情。

我曾尝试过下面几种方法:

(1) 讨论前, 先让小组的成员独立思考, 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讨论时让他们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 其他人倾听, 以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就能保证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独立思考的机会。

(2) 互相提问。“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 特别是面对面地促进性的互动”是合作学习的要素之一, 如果只是单纯地“我讲你听”, 难免会有学生开小差、不认真, 因此不能保证合作学习的效率。而“相互提问”是建立在“听”的基础上再“问”, 学生经过了思考, 也发生了思维上的碰撞, 就可以使合作学习走向合作、对接、融合, 从而实现合作学习的高效。现在我们的教学中常常没有学生提出问题, 这反映出学生没有创新与探究, 总是满足于老师所讲的。所以在合作学习时我们应该强调学生互相提问, 可以是小组内互相提问, 也可以是小组间互相提问。学生们总希望自己提出的问题别人不能很快解决, 提出的问题有些是他们自己已经弄明白的, 有些甚至连他们自己也不能解答, 这就把讨论引进了课堂, 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激发他们的讨论兴趣。

(3) “放射状”讨论。在小组每位成员独立思考后, 抽签决定一位成员陈述自己的意见, 以这位成员为靶子, 其他成员对他的意见发表见解、补充, 特别强调发表不同的见解, 这就是“放射状”讨论。有时也可以让某一小组将讨论的意见陈述, 大家对这一意见发表见解进行评价。在这样具有团体性质的争论中, 学生在“听”的基础上“说”直到“争”, 更容易发生思维的碰撞, 从而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 并在相互争论中力求把问题辩清楚。

(4) 对立辩论。可以把每两个小组的小组成员分成正反两方, 对同一主题陈述自己的见解后抓住对方的不合理处进行反驳, 这就要求学生要注意倾听对方的见解, 迅速抓住对方观点的要领和不合理处作出反应, 同时也要求同组学生要默契配合、分工合作, 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反应速度和同组学生之间的合作性、协调性很有帮助。

5. 适时检查、评价, 及时反馈。

前文提到“对共同合作的成效进行评估, 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是合作学习的要素之一。因此, 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后环节一般都要进行适当的检查和评价, 这里我提出两种方法。

(1) 检查测试。对于一些简单的合作学习内容, 例如学习生字词, 可采取测验或竞赛的形式, 要求每一成员独立完成, 不能互帮互助, 测验可以由不同小组的成员交换批阅, 然后计算各个合作学习小组的平均分, 该平均分就是该合作学习小组赢得的分数。

(2) 学生互评, 教师点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强调学生自主探究, 如果评价小组合作的成果时, 教师马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就会把教师的看法作为评判的标准, 缺乏学生的学后反思、思想碰撞和相互促进的作用。所以, 我主张采取“学生互评, 教师点评”的方法。一方面, 尽可能地把评判权交给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表达自己思维评判性的机会, 使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他人对自己小组活动成效的评价和认识, 从而提高他们的兴趣, 弥补一个老师对多个学生的不足。另一方面, 教师要适当地适时地对小组合作成效进行点评, 才能完成“教”与“学”的统一, 因为合作学习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 更不能认为教师可以推卸教育学生的责任, 如果离开老师的“教”, 学生的“学”就会失去方向了。所以, 教师在听和看的基础上, 应该迅速地加以思考, 哪些小组的哪些地方值得表扬, 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 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 这些教师要做出最恰当的评价和选择。

但要注意的是, 在评价过程中, 不管是学生互评还是教师点评, 都应该把评价放在“小组”的单位上, 这样才能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 从而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 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 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能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 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综上所述,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 要使它真正地产生实效, 我们就要避免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化, 认真地探讨组织对策, 注重每一个细节的安排, 提高课堂调控能力, 从而使它成为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一把利刃。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 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 激活封存的记忆, 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 积极创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 呼唤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时刻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根主线, 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中显示其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

[2]吴幼颖.如何避免小组学习走入误区.

[3]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4]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和实践[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

[5]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1.5.

[6]韦钰.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7]靳玉乐.新课程教学方式变革研究丛书——合作学习.

[8]黄政杰.合作学习》[M].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4.

[9][美]R.E.斯莱文.王坦译.合作学习的研究:国际展望[J].山东教育科研, 1994, (1) .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篇13

一、自主学习

在自主学习的时候让学生找出新课中的问题,小组内进行筛选这些问题。最终把这些问题交到老师手里。老师进行整合最终确定六个任务。

二、组内交流

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学生个人提出任务中的疑难进行交流讨论、弄明白问题后,展示在各自的小黑板上(限时)。

三、展示点评

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任务,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限时)。

四、当堂检测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教学反思 篇14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新课标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如何小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自己的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构建小组,划分职责心理

构建小组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例如,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性别、学习强项等进行混合编组。可以随机地分派学生进组,或使学生进入你所希望的小组。在小学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大,学生积极性一般较高,过分强调差异性反倒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因此,教师要在实践中采取按座位分配的方法把全班学生编成多个四人小组。这样学生之间的距离较近,有利于进行充分的交流。在划分职责时,要求小组成员自己推选出本组的组长、记录员、操作员和汇报员。角色一旦确定,一段时间内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就承担自己相应的任务。一般一个月左右对小组成员的任务进行一次调整。这样做可以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完成整个学习任务的一个具体职责,对所要完成的任务能积极参与;还可以让每个学生体验不同的职责特点,从而更加理解别人的工作,使合作更易进行,也更利于发现并发挥学生的特长。

二、讲清评价标准

教师必须对学生讲清你所希望的具体行为,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出现你所期待的行为。因为我的学生现在是在低年级,所以我在小组合作之初就告诉学生,特别希望他们在小组活动时能够轮流发言,让每一个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当有人发表见解时,其他成员应该认真地倾听;如果对别人的看法有不同意见,应该等别人说完自己的意见之后再提出;为了避免影响其他小组的活动,小组内交流时应该尽量压低声音;提醒学生,如果小组成员在完成自己的职责时有困难,应该热情地去帮助他。通过具体的实践我发现,学生确实能够按照教师的希望尽量去做,小组成员之间还形成了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气氛。同时我也发现,我的要求讲得越具体、越细致,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就越容易出现我所希望的行为。比如,在要求轻声细语时,应该建议每个小组设立一名“噪声控制员”,监督自己小组的活动。但是我发现学生大多不了解怎样才算是小声说话,于是我告诉他们“应该让自己说话的声音小到只有自己小组的成员能听见为止”。学生有了具体的标准,知道怎样控制自己发出的声音,讨论效果就好多了。

三、创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依存的教学结构

要保证学生在小组合作教学中主体性的发挥,必须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是一个“荣辱与共”的集体,只有每个人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小组的学习任务。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来促进学生的这种认识。(1)经常地随机点出一个小组成员进行口头回答,这样做可以避免有的学生“滥竽充数”,不积极参与思考。(2)实行共同奖励,当某个小组所有成员的成绩超出某个预定的百分数,每个成员都可以得到奖励分数,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激励小组中优秀成员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3)用小组成员

中最优秀的成绩代表小组的成绩。因为自己的成绩可以代表整个小组,学生会产生莫大的荣誉感,从而努力争取优秀。(4)小组成员之间分享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得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同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习的效果会达到更佳的状态。

四、讲究教师参与的艺术,通过评价完善小组功能

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并不是一个旁观者,而应该是一名积极的参与者,但这种参与要讲究艺术。在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我会在小组之间巡视,及时了解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学习任务和教材内容,如果发现有的小组遇到困难,立刻对他们需要知道的事情进行讲述;在合作方式上给他们一些建议,例如,发现有的小组在进行实验活动时,常常因为互相等待而浪费时间,就提醒他们在记录员记录本次实验结果时,操作员就可以同时进行下一次操作,而无需等到记录员完成记录之后再进行下一次操作。除此之外,还要常常“充满了好奇心”去参加他们的活动。例如,在学习“猜测”一课时,学生要通过从装有不同颜色乒乓球的袋子里多次摸球、记录颜色,最终推测出袋子里有哪些颜色的乒乓球。有一个小组得出结论后,觉得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有些“无所事事”。于是我十分“疑惑”地说:“真的是这样吗?赶快让我看看!”在我证实了他们的推测之后,我由衷地发出了赞叹:“你们怎么这么厉害?你们是怎么知道结果的?”学生探究规律的积极性在我的赞美声中被调动起来,又一次投入到小组讨论中去。

为了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取得更好的效果,对于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情况应该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小学小组合作的评价是由教师来完成的,采取的形式有“摘星星”“插红旗”等等。在学生渐渐熟悉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下,我也偶尔会引导学生模仿我的方式对其他同学的答案或表现进行评价。例如,在计算教学中,我会把某一个小组完成的练习放到大屏幕上,请其他各组的同学进行评价。由于我曾经做过类似的评价,所以学生都能够模仿进行,诸如某个数字写得不够规范、画线没有使用直尺、进位点的位置不够准确等问题,学生都会提到。在发现别人问题的同时,自己良好的书写习惯也得到了强化。更多的时候,学生会由衷地赞美别人的作业:“他写得可真好!”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赞扬,却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别人长处的好习惯,受到赞美的学生也会大受鼓舞。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教学反思 篇15

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 曾经发生这样的事例, 足以说明责任扩散效应的危害:在一次英语口语课上, 笔者要求学生自行编英语短剧, 并进行表演, 在8个小组中, 有7个小组圆满地完成了课堂任务, 但B小组未完成。课堂教学完成后, 笔者询问该小组成员没有完成任务的原因, 几乎每个人都说是因为他人不配合, 将失败的责任推卸给他人, 这就是责任扩散效应的典型危害。

对于如何避免“责任扩散”效应的教学对策还处于探索尝试阶段。笔者的建议是初中英语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中应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情况, 如果发现有责任扩散的现象, 应当及时纠正。在平常的课堂教育中, 加强对初中生的个人责任感的教育也是必要的。

另外, 在具体操作上, 可以采取切块拼接法, 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作业中都负责承担独特的责任, 在作出汇报时, 采取措施使每个学生都有汇报和回答其他同学的机会, 在奖励标准选择上, 适当地加入个人表现因素, 如果小组成员都学会了教学内容, 可以适当地加分等。制止责任扩散的办法很多, 但不论采取何种解决办法, 都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特点, 还要注意体现合作学习的基本特点, 围绕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来设计和处理。

二、注意对合作学习过程的控制

1. 要关注学生合作之前的准备状态

初中英语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关注学生的准备状态:一是要关注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师要传输合作学习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 保证学生对合作学习有一个积极的态度;二是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准备状态。平时教学中,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在学习任务确定后, 帮助学生掌握与合作学习的论题密切相关的基本句型和具体用法;三是要关注学生社会技能的准备状态。要教会学生与他人沟通的技巧, 教会学生在遇到不同观点时如何处理, 提供给学生如何能更快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建议。

2. 注意合作时间的有效性

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 初中英语教师可能会听到这样的抱怨, 如“时间太紧了, 根本就完不成作业了”之类, 要解决这种问题, 老师在选取学习任务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 保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有完成的可能性, 在解释学习任务时, 应明确告知学生任务要求, 在这个前提下, 随时监控小组活动, 如果发现小组活动有明显的拖延时间的迹象应及时给予提醒, 小组活动不适当有可能导致合作时间不能有效利用的, 初中英语教师可视情况给予提示或指导, 但是小组活动的不适当不影响任务完成的, 一般情况下初中英语教师应避免干预, 否则就又回到了以初中英语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课堂。

三、注意合作学习模式的局限性和与其他教学模式的结合

1. 合作学习并不是能适用于任何场合

现行的英语教材中,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能够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 如果强行使用合作学习, 教学效果反而不明显, 比如说听力教学中采取合作学习方式的效果明显不如传统授课方式。而且, 语言教学的过程是复杂的, 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都具有多样性,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与特定的教学目标相联系的, 这就说明了语言教学中的教学方式也是多样的, 不存在一种适合于所有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万能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也同样不是万能的。

2. 目前我国关于合作学习的理论还不成熟

国外关于合作学习理论基础的研究尚且没有统一的定论, 在合作学习刚刚起步的中国, 关于它的理论研究水平就可想而知, 这种研究水平的不成熟不仅表现在关于合作学习的基础理论的不成熟, 更重要的是在合作学习应用效果方面的研究的不成熟, 检验事情的最后标准就是实践。在我国要实行合作学习模式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只有当合作学习的理论研究逐渐地成熟, 有大量的实践可以证明合作学习适合中国的教育特点, 并且为大多数教育研究者和学生真正接受的时候, 合作学习才是真正适合中国的教学模式。

摘要:合作学习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结合起来, 将班级授课统一性和学生个体差异性结合起来。改变了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文阐述了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合作学习,总结和反思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J].课程·教材·教法, 2005 (1) .

[2]范琳, 张其云.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 (4) .

[3]王鲁.异质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初始阶段的实证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1.

上一篇:图书馆面试题目题目下一篇:监事会汇报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