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年来, 国家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及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予以高度重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强大动力[1]。大学生是国家的生力军, 学科竞赛称为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2]。学科竞赛的开展可以有效地树立大学生的创新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3]。本文针对我国高校学生实践环节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结合近几年指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实践情况, 提出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 为开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提供参考。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 多年的灌输式教育使学生形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

我国从小学开始, 各个阶段的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 更多的是老师灌输知识, 学生被动接受和记忆知识点的模式。能够顺利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 都是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被动式学习训练并取得了不错成效的学生, 但这种教育模式造成学生养成了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被动式学习习惯, 让学生存在创新意识缺乏和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

(二) 高校课程学习形式单一, 学生自主性不够

目前, 国内的高校依然存在课程形式单一的情况, 主要由专业教师进行知识点的传授和试卷考核来评判学生是否达到课程要求。专业培养方案中大部分课程都是必修课程, 学分固定, 能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很少。大学的学习过程仅仅是完成了学校在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学分要求。教学过程存在“老师教什么我才学什么”的情况, 学生自主权很小。如何将“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十分重要。

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逐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 以学科竞赛为契机, 加强师生交流, 提高教学质量

开展学科竞赛过程中, 指导教师需要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指导学生, 例如飞思卡尔智能汽车大赛等工科赛项, 比赛内容涉及到控制、电子、机械等多个学科, 学生在竞赛训练阶段, 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拓宽知识面, 并了解研究思路的开展。同时,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及心理等, 为今后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提供更多参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逐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学科竞赛之间互为助力

以理论教学为基础, 构建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以实践教学为依托,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学科竞赛为载体, 进一步向学生展现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魅力。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学科竞赛三位一体, 共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学科竞赛的组织框架如图1所示。

三、以学科竞赛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

举办学科竞赛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还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拼搏精神。根据近几年带队竞赛的经验及思考, 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学科竞赛。

(一) 制度先行, 配套竞赛奖励机制, 提高师生参与积极性

为保障学科竞赛顺利有效开展, 必须建立配套的竞赛组织管理制度。学科竞赛是综合性的活动, 需要各级部门协调配合。开展竞赛活动的学院、实验室负责比赛具体项目、规则及训练计划制定, 比赛设备及实验室开放等硬件条件的配套。教务处应制定相应的规则对参与竞赛并获奖的学生给予学分认定或部分实训类课程免修、免考资格。人事处应将竞赛指导教师所做工作与年终考核等挂钩。学校管理层应针对学科竞赛拨出一定款项, 用于竞赛设备购买、竞赛组织及师生获奖激励等。通过学校各个层面的配合, 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为学科竞赛的开展提供政策保障, 以提高师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

(二) 开放实验室, 提供竞赛硬件条件

实验室开放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 一是对参与竞赛的同学开放相应的实验室用于训练使用。根据竞赛节点, 安排周末、假期等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进行课题研究。学生可利用设备验证和调试所提方案的可行性、稳定性。二是, 日常教学过程中, 实验室开放制度常态化开展, 为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学生队伍打下基础。高校的实验设备均为财政拨款购买的重要资产, 如何充分利用实验设备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至关重要[4]。我校近年来实施了实验室开放政策, 安排周末或假期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开放使用, 由实验员值班, 学生做好设备使用登记即可。这一举措明显提高了同学们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 并为每年的学科竞赛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

(三) 学生队伍、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是核心

学科竞赛的开展重点要建设好两支队伍, 一是竞赛学生队伍, 通过实验室开放、实践类课程教学及竞赛挖掘并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学生科技骨干队伍。该团队应覆盖各个专业和年级, 形成梯队, 有利于竞赛队伍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二是指导教师队伍, 高校应根据竞赛项目选择具有相关扎实理论知识及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为竞赛骨干教师, 同时带动实践能力强、责任心强的青年教师共同参与, 在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为团队的长期建设奠定基础[5]。

四、学生受益、教师成长,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近三年来, 通过学科竞赛的积极推进和开展, 我院参加电气类竞赛取得了显著成果, 2016年获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安徽省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技能竞赛三等奖;2017年获“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大赛华东三赛区一等奖;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车竞赛获安徽赛区光电组二等奖;2018年获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二等奖;获第五届“绿杨杯”安徽省大学生实验设计与创新大赛二等奖等。并在创新创业类竞赛中获得2016年“创青春·中国联通”安徽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第二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意组银奖等荣誉。学科竞赛是推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力抓手。

五、结语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可以更好地将创新理念融入专业学习中。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学习氛围, 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下被动学习的模式, 激发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培养学术精神以及提高创新能力, 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增加助力。

摘要:创新能力是当前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迫切要求,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结合近几年指导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情况, 分析了学科竞赛对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并从配套制度、硬件条件、队伍建设和管理平台等方面对具体实施措施进行了阐述, 为高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科竞赛,创新能力培养,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丽园, 王旭东, 王光荣.应用型高校化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6, 32 (2) :245-247.

[2] 林华, 徐宇宝, 张晓东, 邬志军.构建学科竞赛平台提升大学生创新应用能力[J].科教导刊 (上旬刊) , 2018 (19) :6-7.

[3] 花会娟, 郭建锋.学科竞赛平台下理工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 2019 (3) :48-50.

[4] 张晓枫, 曲凯歌, 嵇晓强等.基于创新竞赛的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8, 35 (1) :262-265.

[5] 徐朝胜, 叶爱芹, 权悦.以竞赛为平台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的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3, 32 (1) :185-186.

上一篇:发酵豆渣在生猪养殖中的应用分析下一篇:合作的发展现状及其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