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的合作重点(精选9篇)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重点在以下方面加强合作。政策沟通
加强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加强政府间合作,积极构建多层次政府间宏观政策沟通交流机制,深化利益融合,促进政治互信,达成合作新共识。沿线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设施联通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在尊重相关国家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沿线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在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
抓住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推进建立统一的全程运输协调机制,促进国际通关、换装、多式联运有机衔接,逐步形成兼容规范的运输规则,实现国际运输便利化。推动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畅通陆水联运通道,推进港口合作建设,增加海上航线和班次,加强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机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础设施水平。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安全,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
共同推进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提高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畅通信息丝绸之路。加快推进双边跨境光缆等建设,规划建设洲际海底光缆项目,完善空中(卫星)信息通道,扩大信息交流与合作。贸易畅通
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宜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激发释放合作潜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
沿线国家宜加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海关合作,以及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统计信息等方面的双多边合作,推动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生效和实施。改善边境口岸通关设施条件,加快边境口岸“单一窗口”建设,降低通关成本,提升通关能力。加强供应链安全与便利化合作,推进跨境监管程序协调,推动检验检疫证书国际互联网核查,开展“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降低非关税壁垒,共同提高技术性贸易措施透明度,提高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拓宽贸易领域,优化贸易结构,挖掘贸易新增长点,促进贸易平衡。创新贸易方式,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商业业态。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巩固和扩大传统贸易,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把投资和贸易有机结合起来,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
加快投资便利化进程,消除投资壁垒。加强双边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磋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拓展相互投资领域,开展农林牧渔业、农机及农产品生产加工等领域深度合作,积极推进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工程技术、环保产业和海上旅游等领域合作。加大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积极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
推动新兴产业合作,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促进沿线国家加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推动建立创业投资合作机制。
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鼓励建立研发、生产和营销体系,提升区域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扩大服务业相互开放,推动区域服务业加快发展。探索投资合作新模式,鼓励合作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各类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资金融通
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深化金融合作,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推动亚洲债券市场的开放和发展。共同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建,有关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融资机构开展磋商。加快丝路基金组建运营。深化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上合组织银行联合体务实合作,以银团贷款、银行授信等方式开展多边金融合作。支持沿线国家政府和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符合条件的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以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外币债券,鼓励在沿线国家使用所筹资金。
加强金融监管合作,推动签署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逐步在区域内建立高效监管协调机制。完善风险应对和危机处置制度安排,构建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形成应对跨境风险和危机处置的交流合作机制。加强征信管理部门、征信机构和评级机构之间的跨境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丝路基金以及各国主权基金作用,引导商业性股权投资基金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民心相通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扩大相互间留学生规模,开展合作办学,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沿线国家间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活动,合作开展广播影视剧精品创作及翻译,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共同开展世界遗产的联合保护工作。深化沿线国家间人才交流合作。
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互办旅游推广周、宣传月等活动,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提高沿线各国游客签证便利化水平。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邮轮旅游合作。积极开展体育交流活动,支持沿线国家申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
强化与周边国家在传染病疫情信息沟通、防治技术交流、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合作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为有关国家提供医疗援助和应急医疗救助,在妇幼健康、残疾人康复以及艾滋病、结核、疟疾等主要传染病领域开展务实合作,扩大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
加强科技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海上合作中心,促进科技人员交流,合作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共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整合现有资源,积极开拓和推进与沿线国家在青年就业、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开发、社会保障管理服务、公共行政管理等共同关心领域的务实合作。
充分发挥政党、议会交往的桥梁作用,加强沿线国家之间立法机构、主要党派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开展城市交流合作,欢迎沿线国家重要城市之间互结友好城市,以人文交流为重点,突出务实合作,形成更多鲜活的合作范例。欢迎沿线国家智库之间开展联合研究、合作举办论坛等。
关键词:一带一路,西南地区,经济建设
1 “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新机遇
2013 年9 月到10 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国家及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倡议。该倡议以其全新的发展理念促进着东南亚国家的全面、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地带,它贯通中亚、南亚、东南亚、西亚等区域,连接欧洲和亚太两大经济圈,在各个国家与各个地区之间,起到了一定的连接作用。
2 我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西南地区地处我国领土的西南边陲,其中无论是陆路还是海陆,都是我国重要的对外发展的门户,但其发展却是相对比较缓慢的。西南地区在以前的发展理念之中,都是侧重面向我国内陆地区进行的,但是由于西南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许多地区还是交通不便的贫困山区,或者是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由于交通、语言、民族等原因,其经济发展严重落后于南方其他省份。另外,西南地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尤其是其中的交通运输环节,是制约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西南地区具有十分优越的环境资源,但交通的制约限制了西南地区经济水平,尤其是限制了西南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
近年西南地区已呈现经济后发赶超、对外开放加快的趋势。2008 年以来四川、重庆和贵州的经济增速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地位的提升势头已经开始显现。在金融资本方面,成都2011年吸纳外商投资额超过110 亿美元,相当于同年广州与深圳的总和,并呈现不断攀升的态势。当前主要的瓶颈在于西南地区对外贸易的总量还比较小,又深处内陆地区,没有处在国际贸易的主通道,所有这些都限制了西南五省对外贸易的潜力,尽管在资本运作和重点产品出口方面成绩斐然,但融入国际贸易的总体水平仍然不够高。随着“一带一路”国际新通道的开辟,西南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将得到地缘环境变化的有力推动。中国正逐渐从单纯的向东开放转变为东西双向开放的新格局,向西的国际经济联系将得到显著增强,西南地区尤其是人口比较稠密、经济比较发达、资源比较富集的四川和重庆地区,将实现从战略后方到开放前沿地位的根本性变化。加快经济开放,国际贸易、新经济中心建设,是西南地区的发展新主题,对接东盟、对接欧洲、南下印度洋,是经济发展的新重点和新方向。
3 西南五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重点
西南地区应该要审时度势,充分把握良好机遇,切实找准自身的战略定位,全力融入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之中去,发挥好在国家向西开放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总体规划,结合实际情况,西南五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把握以下战略重点。
3.1 西南五省要充当陆路和海路连接纽带
从地理位置看,西南五省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具有重要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处于西南南下出海通道的交通枢纽位置,向南连接海上丝绸之路,向北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区域,也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因此,西南五省应该充分利用其特殊的交通枢纽地位,充分发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通道作用,实现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南北贯通与东西对接。
3.2 要积极探索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建设的新路径
中国将与亚欧大陆相关国家合力打造世界上最长、最具经济发展活力的海上和陆上经济大走廊。一带一路作为一项涉及经济贸易、政治外交、人文交流等诸多领域的复合型国家战略,国家的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虽然至关重要,但同样离不开周边地区的积极参与。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西南地区,如何把握机遇,乘势而上,依托自身地缘经济政治优势,顺应国家总体战略,寻求对外开放新路径,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这种有利条件下,西南五省应该紧密围绕加快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的具体实施,充分利用国家新的政策红利,不断加快自身的开放步伐,积极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大力发展生产力。
3.3 要进一步推动与东盟国家的合作
以四川为例,四川作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交叉点,2014 年四川省GDP总值突破3 万亿,高居西部省份首位。其战略定位是打造成承南接北、通东达西“一带一路”核心区,成为“一带一路”沿线的经济、文化中心。四川依托现有的国家级战略平台、完整产业基础和完善物流通道,正着力打造多点多极战略,形成“一核、两极、两带”梯度推进、全域开放的新格局。2015 年1 月四川出台了《关于推进对外经济合作参与“一带一路”工作方案》,正着力引导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参与到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在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上,西南五省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结构优势,扩大与东盟国家在经贸领域的合作。
参考文献
[1]张军.我国西南地区在“一带一路”开放战略中的优势及定位[J].经济纵横,2014(11).
[2]辛桦.各省区市“一带一路”实施方略[J].决策与信息,2015(4).
国际层面重点:尽快联通欧亚陆路高速路网
“要致富,先修路”,如果交通路网不能畅通无阻,其他一切就无从谈起。在“一带一路”起步阶段,尽快打通欧亚两大洲的陆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及其网络,理应成为首要目标。
目前,欧亚陆路高速路网规划中,从我国新疆经中亚、俄罗斯的高铁项目(欧亚路网“北线”)已经开始启动,并取得一定的进展。“北线”有一些优点,如俄政局相对稳定、受恐怖主义威胁有限、交通路网基础较好、工程难度较小等。但其缺点也不容忽视,如“北线”要经过俄境内的大片所谓“地缘政治空旷区”,人烟稀少,物流量小,交通工具易空放空驶,放大运输成本。且俄各种标准与中、欧差异大,俄又不肯轻易放弃其各种“独特性”,这将拉长通关时间,增加物流成本。因此,中欧间的陆路交通路网不应限于“北线”一条。
中欧间高速路网的另一条线路是“南线”,可联结喀布尔、伊斯兰堡,经德黑兰、安卡拉、伊斯坦布尔,再渡过黑海海峡,经雅典、贝尔格莱德,直通维也纳、巴黎、伦敦。“南线”也与历史上欧洲名噪一时的“东方快车”的运行方向大体一致,其优点是经过中东及巴尔干的人口稠密区,沿途又大多为新兴市场国家,人口年轻、增长潜力大,货运量较“北线”多,因而经济价值更高。同时,这些国家普遍基础设施落后、工业基础差,更易接受中国的新式路网建设标准。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地理上位于世界地缘政治“黑洞”的所谓“破碎带”上,一些国家政局不稳定,恐怖主义多发,因而令不少投资者望而却步,也令人们在“一带一路”工程设计中不敢轻提启动欧亚“南线”高速路网建设。此外,高山阻隔和极端气候也增大了工程难度和建设成本,国家较多则增加了过境通关成本。
然而,困难大不应成为放弃欧亚“南线”高速路网建设的理由。应该看到,“南线”上的不少国家在一天天进步,既然长达3000公里的中巴经济走廊有望建成,就没有理由对联通欧亚高速路网的“南线”抱过分悲观的态度。
目前,如要争取启动欧亚高速路网“南线”工程,政治上首先要做两件事:一是争取与相关国家达成政府间协议。沿线的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及巴尔干国家甚至阿富汗,都对“一带一路”持积极态度,渴望加入,因而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二是争取美欧俄及伊斯兰世界的主导国家合作,尽快稳定阿富汗及西亚局势,中国也应更积极地介入。由于这一进程有助于铲除国际恐怖主义的主要祸源,也有助于推进伊斯兰文明与美欧之间的“文明和解”,美欧俄等没有理由加以阻拦。
国内层面重点:尽快打造从新疆到沿海的最佳直线高速路网
目前,我国高速路网建设规模巨大、成绩骄人,然而,我国高速路网主要集中在发达的东部地区,连接中欧陆路交通的大西北地区的路网则严重稀缺,尤其缺少一条能在我国境内直接联通陆海丝绸之路的高速路网及其经济带。
从地图上看,直线内陆高速路网从新疆到西安后有三大走向:一是北线由西安直通京津,其缺点是离海上丝绸之路接口较远,该线物流及经济能量不及其余两线;二是中线由西安直通上海,其距海上丝绸之路接口也不是最近点;三是南线由西安折向深圳,不但距海上丝绸之路接口最直接、最近,且临近港澳,而珠江三角洲又是中国外向型经济最发达之地。因此,尽快打造一条由新疆经兰州、西安,直下武汉、深圳的直线高铁及其配套高速路网工程,使之直接联通陆海丝绸之路,应成为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中之重。
启动“大西北国土改造”工程,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大局
无论是直接联通中欧陆路交通的高速路网,还是直接联通陆海丝绸之路的中国内陆通沿海的高速路网,都必须经过大西北地区,因而大西北地区就成了联通欧亚陆路交通及联通陆海丝绸之路的中心区和主要基地,用一个地缘政治术语,就是“锁钥”。
然而,我国大西北地区虽然国土面积达300余万平方公里,却只有1亿人口,总的特点是地广人稀、发展滞后、气候恶劣,路网不发达,各种基础设施不发达,尤其是严重缺水。占陆上国土总面积1/3的大西北,其年外贸总额和外贸竞争力甚至不及一个深圳市。
要承担联通欧亚陆路交通及陆海丝绸之路的重任,大西北地区就不能不乘“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尽快实现经济起飞。而要实现大西北五省区的经济起飞,就需要加快高速路网工程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要采取重大措施解决大西北地区的普遍性严重缺水问题。这需要特殊政策扶持,需要中央政府动用政治与政策杠杆解决,不能简单、教条地依靠市场手段自动解决。
因此,在打造联通欧亚陆路及打造联通陆海丝绸之路的大西北高速路网同时,可能还应考虑一项涉及大西北国土改造的、更大规模的南水北调工程,即大西线调水,从长江流域上游向黄河流域上游调水,再从珠江流域上游调水补充长江流域上游的“失水”。如能实现向黄河流域上游年调水500亿?1000亿立方米,则大西北地区的环境及其发展条件将发生革命性变化,大片的不毛之地有可能成为人类宜居之地,不但能留住原有居民,还可能大量吸引聚集在东部沿海的人口。
改造西部国土、向大西北地区大规模调水,不仅是一项世纪工程,也可能是一项千年工程。开启这项工程不仅是联通欧亚陆路高速路网及联通陆海丝绸之路的需要,其本身也是我国的远大发展目标。从发展的观点看,中国沿海地区的发达不能建立在内陆地区长期不发达的基础上;从社会主义政治道德观点看,一个欣欣向荣、走向强大复兴的中国,不能单靠东部发达地区那“半边船”,不能任由大西北的农民永久性地没有洁净的饮水,不能任由那里的女孩子永久性地没有干净水来洗浴。
世纪工程将给中国经济注入新增长点
联通欧亚及联通陆海丝绸之路的高速路网建设、启动与其配套的大西北国土改造工程以及大西线南水北调等,不仅是国际、国内发展需求以及社会主义政治道德需求,也将为中国的下一步发展提供能量巨大的新增长点,并将为中国巨大的产能提供新的用武之地。就此而论,如果真正考虑到中国还有类似大西北地区这样广大的贫困地区和大量贫困人口,并视解决其“脱贫”问题为中央政府的责任及“先富起来”的东部地区的责任,那么就很难认为中国存在真正的“产能过剩”。面对贫困的西部地区和大量贫困人口,我们不应该完全寄希望于市场的力量,将政府力量的运用仅限于“扶贫”活动,而是应该正确运用政府的政策杠杆功能,启动一项彻底解决问题的“大西北国土改造工程”。由此也可以认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大肆炒作中国“产能过剩”很可能是其一种策略需求,也是一种政治“忽悠”。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对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提出并实施建设“一带一路”战略,在国际国内新形势下,是对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和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共赢模式的新探索、新创举。这不仅有助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也有助于推动亚洲各国迈向命运共同体。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全球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不仅需要新的增长动力,更需要打破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推动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从而为新形势下的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探索新模式、新路径。与此同时,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原有的某些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战略转型期。这一方面需要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还需要继续融入并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探索国际合作新模式。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独创性地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区域发展战略,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欢迎和公开支持,表明这一战略顺应了国际社会谋求区域合作互利共赢的强烈要求。综合来看,“一带一路”战略实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
一是在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理念上,坚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原则,探索共建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谋求互利共赢的新模式。“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合作共赢,追求共同发展,倡导平等对话,尊重道路选择;既欢迎沿线国家自愿平等地参与,也欢迎域外国家为本地区发展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其建设目的在于创造一个包容性的发展平台,打破沿线各国领土纠纷、政治制度和宗教文化差异等各种合作障碍,共商、共建、共享经济发展之路,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繁荣发展的“命运共同体”。这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完全由美国主导,以拯救欧洲经济为名,通过对外经济扩张,巩固自身全球霸主地位,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的“马歇尔计划”存在本质区别,也不同于当代具有明显遏俄色彩的欧洲“东方伙伴关系”。
二是在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方式上,实现了由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带动内陆地区,由借江出海、借路出境向设立自由贸易区,主动承建国内外交通、港口等基础设施,打造一条发端于中国各省市、贯通亚欧部分区域,覆盖约44亿人口的经济大走廊,并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创造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和沿线各国共同繁荣的新局面。亚洲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也是国际战略竞争和博弈的一个焦点。面对周边领土主权争端、大国地缘政治博弈、民族宗教矛盾等问题交织叠加的安全态势,中国坚持“亲、诚、惠、容”的理念,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一带一路”有助于亚洲及其他地区相关国家通过合作促进共同安全,有效管控分歧和争端,走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路,同时有利于促进我国内陆地区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推动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率先发展。三是在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内容上,弘扬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赋予古丝绸之路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亚、非、欧等地区的国家开展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对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时期,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和我国对外开放,尤其是西部地区向西开放战略,实现由单向引进资金和技术转变为输出、输入双向发展的新格局,通过推动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人文交流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这种互联互通是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的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
四是在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实施上,充分发挥金融的先导作用,通过主导建立丝路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以股权投资、债权投资、贷款、提供担保等方式为亚洲各国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供金融支持,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积极谋划,甚至逐步主导全球范围金融资产跨国配置。亚洲许多地区和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大、资金短缺。中国外汇储备多、国民储蓄率高,加上“中国建造”对外承包工程建设管理经验丰富,通过丝路基金和亚投行对接双方供求,可以帮助沿线国家超越储蓄与贸易“双缺口”的经济制约,在促进中国部分产业转移的同时,有助于承接转移沿线国家改善非农就业、发挥人力资本优势。正是由于这个共赢互利之举,可以为沿线国家提供全新的合作发展契机,因而得到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相信未来一个时期,中国打造的“一带一路”建设融资平台及相关导向资金,将吸引更多投资者加入,从而形成规模集聚效应和良好的直接投资环境。这对打破传统国际金融机构一家独大,提高资源整合能力,推动人民币走向国际市场等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研究”(14AGJ006)阶段性成果)
“2015滇港产业合作暨中国-南亚博览推介会”5月18日在香港举行。云南省省长陈豪在推介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云南的资源优势和对东南亚、南亚地区的联通功能将日益突出,滇港合作发展的互补性将更加凸显,双方应加强携手,优势叠加,必将释放出推动发展的强大能量。
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南亚、东南亚乃至印度洋国家和地区的经贸交流与互利合作,经国务院批准,从2013年起,在昆明举办中国-南亚博览会,目前已成功举办两届,影响益增。2015年,以“亲诚惠容、合作共赢”为主题的第3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将于6月12日至16日,在新落成的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陈豪表示,云南已连续三年在香港举办经贸活动,合作不断深入。截至2015年底,香港在云南投资项目已近1600余个,实际到位资金逾100亿美元,是云南最大的外商投资来源地。近年来港资进入云南的规模与质量迅速提高,仅2014年,港商投资云南的到位资金就近20亿美元。同时,香港也是云南最大的贸易伙伴。据不完全统计,香港市场1/2的花卉和1/3的蔬菜来自云南。
陈豪说,香港在国际金融、贸易融资、财务运作和财富管理方面拥有领先地位,而昆明作为未来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双方在金融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我们将促进云南优势企业借助香港实现海外融资和上市,并借助香港的全球网络拓展滇企海外市场。也欢迎更多的香港金融企业到云南设立分支机构,开展银行、证券、保险和股权投资基金等业务,与云南企业开展投融资合作。
陈豪指出,旅游业是“七彩云南”的“第一形象产业”,香港是世界级的度假和商务旅游目的地,滇港两地可在高端酒店运营及管理、旅游人才培养、民族文化产品开发、无障碍旅游合作、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和旅游文化产品营销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陈豪还表示,在农业方面,云南农产品现已成为绿色、健康、美味的代名词,不仅在香港广受欢迎,还借助香港走向国际市场。滇港两地可以依托云南丰富的高原特色农业资源,从产业化生产、产业链打造、品牌建设、营销平台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双方合作。
陈豪同时指出,在临空产业合作、服务业合作、节能环保产业合作方面,滇港两地都大有可为。
香港霍英东集团行政总裁霍震寰在致辞时表示,滇港两地经贸关系密切,多年来香港都是云南省的重要贸易伙伴,也是云南省主要的外商投资来源地之一。2015年的南博会将为香港特别设置逾千平方米的专区,专门展示香港经济、贸易、文化、保育、旅游等各方面的最新情况,让云南零距离接触“香港风情”,这无疑将促进滇港交流合作更上一层楼。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事业编考试基础知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习近平讲话要点汇总》,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带着对世界形势和人类命运的观察思考,同与会各方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共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画卷,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这一讲话的内容将会是事业单位考试时政部分的重要考点,现将具体要点汇总如下:
一、丝路精神核心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二、当前世界形势
历史维度: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
现实维度: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三、一带一路过去4年成绩单
(一)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
(二)政策沟通不断深化、设施联通不断加强、贸易畅通不断提升、资金融通不断扩大、民心相通不断促进。
四、下一步建设目标
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五、中国承诺要做这些大事
(一)同有关国家的铁路部门签署深化中欧班列合作协议。(二)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
(三)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合作。
(四)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五)未来5年内安排2500人次青年科学家来华从事短期科研工作,培训5000人次科学技术和管理人员,投入运行50家联合实验室。
(六)在未来3年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600亿元人民币(七)向“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20亿元人民币紧急粮食援助;(八)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资10亿美元;(九)在沿线国家实施100个“幸福家园”、100个“爱心助困”、100个“康复助医”等项目。六、一带一路合作范围:
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不论来自亚洲、欧洲,还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伙伴。
练习题:
(多选)“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中强调的丝路精神为()。A和平合作 B 开放包容 C互学互鉴 D 互利共赢
1 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背景
国际产能合作是一种国家间产业互通有无、调剂余缺、优势互补、以互利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合作关系,适用于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的新格局。全球金融危机过后,世界各国都想要通过调整本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来拉动经济增长,中外国际产能合作为这一需求提供了契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新构想也为产能合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1.1“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需要
“一带一路”战略有效促进了国家之间的共同发展,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信任与交流,国际产能合作正是契合了“一带一路”战略的互利共赢精神,也是中国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表现形式。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无论是从经济的发展,民生的改善,还是从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问题上,都有着根本的利益关系,跨境产能合作使得不同国家的产业优势互补,促进双边甚至多边国家的产业链转型升级,因此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合作成为必然。
1.2 抵御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需要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改变,目前仍然处于全球经济复苏的深度调整期。2015年的全球贸易增长水平30年来首次低于全球GDP的增长水平,投资水平与外商直接投资的GDP占比依然低于正常水平,整体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经济增长新动力的挖掘显得尤为重要。各国之间通过优势产能的转移,共同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加快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
1.3 推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现如今,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等经济联盟组织的建立使得各国的经济发展越发的相互依存,各国就各自的经济发展态势,综合分析本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建立自由贸易区(简称FTA),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充分流通,不断扩大利益汇合点,进一步使得整个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开放的状态。当前,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总体保持着上升的势头,中国在其中的作用不言而喻,目前中国已经与东盟、巴基斯坦、新加坡、秘鲁等国家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此外,中国将优先与东盟国家进行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东盟国家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实现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
1.4 顺应全球产业新一轮转移的需要
目前为止,全球一共发生了四次产业转移。第一次转移由美国向日本实施制造业的转移;第二次转移由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至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第三次转移是以日本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将产业转移至东亚“四小龙”国家(地区)以及中国沿海地区。第四次转移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中国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原来相较于发达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土地、劳动力成本因素逐渐消失,大量的制造业产业向中国内地以及周边国家转移。由此可见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目前中国在某些产业诸如钢铁、平板玻璃、建材等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急需通过与其他国家进行产能合作来转移相关产业,从而使双方国家都能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2 积极实施国际产能合作的意义
当前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曲折艰难,各个国家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国际产能合作使发展中国家加速了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使发达国家致力于再工业化和基础设施的更新升级。中国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契合了国际市场的需要,也加强了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以及全球产业链之间的联系。
2.1 对于中国而言
2.1.1 有助于增强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全面战略关系,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需要。
当前,中国正处于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阶段,具有比较完备的工业实力,同时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跨境产能合作使得中国与相关国家的联系更加紧密,减少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制约。通过产能合作加强各国之间的战略关系,中国在某些优势产业供应链上的能力便可以得到共享,这种作用是积极、正面的,有助于消除西方国家所谓的“中国威胁论”。
2.1.2 有助于带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正在发生变化,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已逐渐衰退,渐渐被高铁、钢材、航天等装备制造业所替代,这意味着中国的产业链需要优化升级,发展的侧重点将发生变化。面对目前中国整体经济下行的压力,通过国际产能合作能够缓解国内市场在某些产业上相对饱和的状况,使其向绿色、智能的方向发展,促进产业由中低端水平迈向高端水平。
2.1.3 有助于中国企业真正“走出去”,提高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
在全球范围内,中外产能合作的热潮正在兴起,逐渐成为各国之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一直以来,中国都致力于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企业也将从技术、质量和服务水平等方面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从传统的“产品输出”向现代化的“产业输出”转型,形成过剩产能“去旧换新”的发展模式,提升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在全球产业体系中的地位,从而实现价值链的跃升。
2.2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言
2.2.1 有助于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当地的人民群众谋福祉。
当贸易成本较高、投资风险较小时,相较于传统的出口贸易模式,以产能合作的境外投资方式更能满足东道国的市场需要。国家之间在某些产业上具有优势互补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可以利用两国的资源和市场优势,减少大规模贸易、长距离运输所产生的资源浪费,有效提高两国要素和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完善并优化其基础工业体系,进而带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并促使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也增加其国民收入和就业机会,从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2.2 有助于保持沿线国家的安全与社会的稳定性。
从国家政府的角度出发,中外产能合作使得这些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大环境得到极大地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在一个政权稳定,国土安全、经济平稳发展的环境之中,便能有效地抑制该地区的恐怖主义,从而保障了这个地区的稳定性,对于整个全球经济安全、稳定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2.3 有助于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的全面战略合作关系。
无论是中国的优质产能转移出去,还是吸引了其他国家的优质产能转移进来,都需要国家间政府、企业的频繁对话,双方需要在各自的利益与共同的利益之间做出取舍,不断地磋商、协调,最后达成一致意愿,无意中便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联系,也为下一次的合作奠定了基础。跨境产能的流动将国家间的经贸往来打造形成一种新的国际合作模式,从过去原始的大国对于小国的资源掠夺行为演变成现代化的优势产能互补的合作关系,使得相关国家都能够搭上发展、改革的列车,共同分享合作的成果。
2.3 对于全球经济复苏而言
大力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可以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极大拓展了全球产业的发展空间,深化了世界各国之间的战略互信、人文交流与经贸合作的程度,形成了双向乃至多向开放的新局面。同时,各个国家通过跨境产能合作建立起友好的睦邻关系,从而维持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乃至于军事方面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有助于加快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形成发展新格局。
3 大力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基本思路
国际产能合作体制机制的塑造必须充分认识到其时代背景与重大意义,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与国内经济发展的状况,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坚持以企业为主导,并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适当地简政放权,防控风险,改变重制度轻执行的传统作风,统筹谋划,总体布局,综合施策。
3.1 积极发挥政府部门“牵线搭桥”的作用
国与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政府之间的对话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政府部门应当与沿线国家建立起友好的邦交关系,布局“一带一路”的自贸格局,进一步完善双边或多边的合作框架,将金融、产业、科技水平、人才资源、技术标准等方面列为政策协调的重点。其次,政府之间通过统筹协商进一步达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作而不对抗等发展共识,通过签署双边合作协议、投资保护协议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等互利条约,提高贸易流通自由化程度和便利化水平,为双方合作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最后,政府应当建立起促进国际产能合作的相关机制,发挥相关贸易组织的推动作用,构建海外投资的友好环境,对其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金融支持,同时完善外交服务平台体系,诸如对公司开展海外投资与合作项目可以给予所得税优惠和关税优惠鼓励,充分利用以中国为主导的亚投行这一重要金融平台,与广大新兴经济体国家进行深度合作,为我国与沿线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架桥铺路,保驾护航。
3.2 谋划并明确产能合作的重点领域与方向
有关部门应当对我国的产业链做全面的调研分析,包括各产业的市场需求规模,政策法规稳定性以及产业发展前景,特别是产能过剩、供求矛盾突出的优质产业,通过跨境产能合作的方式可以将这些产能输出。在有关国际产能合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重点开展合作的行业有钢铁、建材、航天、轻纺等12个,应当对其进行分类实施,循序渐进。例如中国自主研发的汽车通过在境外设厂的形式快速推向海外市场;轻纺业通过与世界知名品牌的合资合作改变其传统的制造方式;航天航空设备通过对外输出提高其在国际的影响力等等。对于不同的国家应当有不同的重点合作方向,诸如中国与印度的钢铁合作,中国与越南在能源化工方面的合作等,通过各种不同的输出渠道,使我国的优势产能走向国际。
3.3 我国具有优势的产能应该起到“领头羊”作用
企业是建设“一带一路”以及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直接参与者,政府应当培育、扶持大企业的发展,使其在参与中外产能合作的过程中实现优势产能与国外市场的有效对接,更好的契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需求。我国企业可以通过在沿线国家举办各种产品、装备、技术的展览会,主动与对方企业就各自需求进行洽谈,接着到实地进行项目考察,引导我国企业入驻到沿线国家境内外经贸合作区。相反,我国企业同样欢迎沿线国家来访进行考察,双方就各自的市场需求以及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的探讨,发挥各自企业的优势,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2016年2月,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要求:通过国际产能合作转移产能,实现互利共赢。
3.4 做好国际产能合作中的风险防控工作
首先,为降低跨境产能合作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要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民情、社情方面的研究,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差异等各方面的研究,科学评估相关国家的政局稳定性与投资回报比率,谨慎选择合作对象。其次,我国政策性保险机构、商业性保险机构应当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工程承包、海外投资、国际项目合作等提供防控措施,防御各种外来的风险诸如政治、法律、市场、战争、外汇等。最后,针对我国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开国际产能合作可能面临的风险较多、商业纠纷频发的现实状况,企业应当加强法律意识,相关的法律顾问、仲裁机构应当帮助企业防范风险,化解纠纷,反映企业的合理诉求,维护企业的正当权益。
综上所述,国际产能合作应当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为基本原则,结合市场需求,以合作共赢为目标,把国际产能转移、资源合理配置与对外投资相结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各区域间互联互通的基础建设,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贡献。
摘要:从中外国际产能合作角度研究探讨如何更加有力地推进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这一伟大战略构想,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及文献研究方法对“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国际产能合作”重要内容进行分析。从中外国际产能合作实施的背景,以及对于我国、沿线合作国家乃至于整个国际社会重要性和大力推进中外国际产能合作的基本思路三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通过研究阐明基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积极开展中外国际产能合作既是战略自身的需要,也是抵御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需要、推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和顺应全球产业新一轮转移的需要,对于我国、沿线合作国家乃至于整个国际社会都具有积极的重要意义,并应该从积极发挥政府部门“牵线搭桥”的作用、谋划明确产能合作的重点领域与方向、充分调动优势产能“领头羊”的作用和做好国际产能合作中的风险防控工作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较为可行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思路
参考文献
[1]王本利,张海亮,曾昆.国际产能合作:化解产能过剩新思路[J].中国工业评论,2015(11):64-69.
[2]吴频.中国企业“走出去”与开展国际产能合作[J].对外经贸实务,2015(05):4-6.
中信证券预计,推进我国农业国际合作战略,践行“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农业发展新思路,是“一带一路”构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农业与其他战略存在协同,这在外交上,不但是经济抓手,也是政治砝码。长期来看,中国政府要在海外打造保障当地、供应中国、平衡全球的农产品基地,而中国企业,则要在此过程中完成全球发展的战略。
中国农业走出去的“田忌赛马”术:技术落差、政治落差。
一是相比全球任何国家,中国杂交水稻育种技术都要领先;二是相比“一带一路”沿线国,中国部分农业产业存在技术优势,或产品性价比优势;三是相比全球综合实力最强的欧美企业,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具备政治优势。操作层面,我国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养殖产业链运营经验丰富;中国政府不仅鼓励优势技术“走出去”,而且提供资金上的大力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农业的需求旺盛而迫切。我们认为,做好扬长避短的产业策略,找准各方共赢的经营切入点,中国农业的国际化会很快实现。
“一带一路”半数以上沿线国家适合农业合作,市场空间巨大。中信证券从农业生产效率、经济和政治成熟度、土地耕地条件等维度,筛选出41个标的国家最适宜农业投资,其中,种子、动保、农技服务、农机等领域有望成为重点,而种业则是核心。上述国家或部分区域生态环境、产业环境与国内相似,只要政府间工作机制到位,中国的高性价比种子、动保等产品就可以通过贸易方式进入标的区域并实现收益,而耗时较长的技术与产业的本地化则可以稳步推进。
据中信证券估测,种植业领域合作的市场空间至少在5470亿元(三大种子+农机销售),养殖业领域合作的市场空间至少在2000亿元(动物保健+饲料)。
风险因素: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低于预期;标的国商业环境、政治环境波动;企业海外业务拓展进度慢。
投资策略:农业“一带一路”战略利好整个农业板块,其中,种业、动保直接受益。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反哺农业的发展阶段,“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落地,有望加速农企龙头走出去步伐。
开辟合作新起点 谋求发展新动力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的开幕辞
(2017年5月15日,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
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辞。
各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国际组织负责人:
我宣布,“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开幕!
欢迎大家来到雁栖湖畔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共商推进国际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大计。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在2013年提出的倡议。它的核心内容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对接各国政策和发展战略,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协调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这项倡议源于我对世界形势的观察和思考。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新的增长动能不断积聚,各国利益深度融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与此同时,全球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长期累积,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全球经济增长基础不够牢固,贸易和投资低迷,经济全球化遇到波折,发展不平衡加剧。战乱和冲突、恐怖主义、难民移民大规模流动等问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突出。
面对挑战,各国都在探讨应对之策,也提出很多很好的发展战略和合作倡议。但是,在各国彼此依存、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的今天,仅凭单个国家的力量难以独善其身,也无法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只有对接各国彼此政策,在全球更大范围内整合经济要素和发展资源,才能形成合力,促进世界和平安宁和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根植于历史,但面向未来。古丝绸之路凝聚了先辈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促进了亚欧大陆各国互联互通,推动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完全可以从古丝绸之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本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推进合作,共同开辟更加光明的前景。
“一带一路”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一带一路”建设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明,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合作平台,是各方共同打造的全球公共产品。它以亚欧大陆为重点,向所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开放,不排除、也不针对任何一方。
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这是我提出这一倡议的初衷,也是希望通过这一倡议实现的最高目标。
我高兴地看到,这一倡议提出以后,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一大批合作项目陆续启动,有的已经落地生根。基础设施联通网络初步成型,沿线产业合作形成势头,各国政策协调不断加强,民众已经开始从合作中得到实惠,彼此距离进一步拉近。
在这个基础上,中方倡议主办这次高峰论坛,目的就是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昨天的高级别会议上,各国领导人、国际组织负责人和官、产、学各界代表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想法和建议,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圆桌峰会,进一步凝聚共识,为“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指明方向,勾画蓝图。具体而言,我期待会议在以下方面取得积极成果。
第一,推动互利共赢,明确合作方向。大雁之所以能够穿越风雨、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其结伴成行,相互借力。这为我们合作应对挑战、实现更好发展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
我们要本着伙伴精神,牢牢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让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成为共同努力的目标。要坚持在开放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不画地为牢,不设高门槛,不搞排他性安排,反对保护主义。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和平稳定环境。各国要加强合作,对话化解分歧,协商解决争端,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
第二,密切政策协调,对接发展战略。加强政策协调,不搞以邻为壑,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经验,也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大家基于自身国情制定发展战略,它们各有特色,但目标一致,有很多联系点和相通之处,可
以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我们要以此为基础,建立政策协调对接机制,相互学习借鉴,并在这一基础上共同制定合作方案,共同采取合作行动,形成规划衔接、发展融合、利益共享局面。我们要把“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同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成果结合起来,同亚太经合组织、东盟、非盟、欧亚经济联盟、欧盟、拉共体区域发展规划对接起来,同有关国家提出的发展规划协调起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第三,依托项目驱动,深化务实合作。路是走出来的,事业是干出来的。美好的蓝图变成现实,需要扎扎实实的行动。
在基础设施联通方面,要推进铁路、公路等陆上大通道建设,加快海上港口建设,完善油气管道、电力输送、通信网络。
在实体经济合作方面,要大力推进经济走廊建设,办好经贸、产业合作园区,进一步促进投资、聚合产业、带动就业,走创新发展之路。
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方面,要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强规则和标准体系相互兼容,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和机制保障,充分释放互联互通的积极效应。
在金融合作方面,要拓展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打通融资这一项目推进的关键环节。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深入开展人文领域交流合作,让合作更加包容,让合作基础更加坚实,让广大民众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和受益者。
各位同事!
雁栖湖是一个有历史积淀的地方,是一个启迪思想的地方,也是一个开启合作征程的地方。很多人形象地比喻说,“一带一路”就像一对腾飞的翅膀。让我们以雁栖湖为新的起点,张开双翼,一起飞向辽阔的蓝天,飞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远方!
【一带一路的合作重点】推荐阅读:
一带一路青年创业07-24
简述“一带一路”战略10-16
一路一带历史背景06-28
一带一路作文1500字07-11
浅谈一带一路战略10-09
论一带一路重要性07-24
一带一路发展现状分析09-19
公需科目一带一路考试09-23
一带一路可行性报告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