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任务

2023-01-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复杂与多变: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对象的新特点

一方面, 随着中职学校的扩招, 中职学校在校生迅速增加, 这本身就是对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大挑战。另一方面, 中职学校的招生面不断扩大, 学生的区域差异性日益明显。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 文化习俗、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习惯皆有差异, 从正面讲这有利于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办学水平, 但是, 如果工作不到位, 也容易导致学生之间的摩擦与矛盾, 甚至发生冲突。中职扩招也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差异乃至贫富差距在校园生活中凸现出来, 部分学生在反复比较中产生自卑感, 进而导致心理失衡, 甚至出现心理障碍;而另有一部分学生则可能由此产生自豪感, 处处高人一头, 导致同学之间关系处理不当。

2 滞后与冲突: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新问题

2.1 认识滞后

多年来, 我们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表面上看是被放在了很高的位置, 但实际上并未真正重视。首先, 在队伍建设上, “两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缺乏。学生人数急剧增加, “两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却没有实质性增加。其次是重管理轻教育。各中职学校普遍重视用规章制度管理学生、限制学生、约束学生, 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得极少, 把维护学生稳定这一基础性、前提性工作, 当作了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 把育人这一个根本当作了细枝末节, 本末倒置。再次是重形式轻实质、重成绩轻成效。把德育成绩当作衡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优秀与否的最终标准,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量化考评长期盛行, 教育的形式化、表面化越来越严重, 很少关心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实质性提高。

2.2 教育理念滞后

理念关系到实践的成败, 没有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就不可能有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变化了, 对象不同了, 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理应随之创新, 但目前大多数仍停留在传统教育理念上。

2.3 教育方法滞后

近几年来, 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采用了不少好的教育方法, 如改革“两课”教学, 使用多媒体教学、录相教学;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科技活动;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等等。但总体上看, 仍是在沿袭传统重灌输, 轻内化, 重显性教育, 轻隐性教育, 忽视学生主体性。“两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不多, 各种活动的开展重形式轻实质, 表面上轰轰烈烈, 实际上参与者少, 做实事的少, 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 如何改革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使我们的教育内容真正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仍是我们必须认真探讨的课题。

3 转变与顺应: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选择

3.1 转变育人观念, 坚持“德育为先”

学校教育的功能首先在于育人, 我们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这是一个方向性问题, 是育人的前提。从学生成才的角度来看, 能否成才, 固然有能力够不够的问题, 但相当一部分人在于是否拥有良好的合作精神、敬业精神等思想品德。这些都是需要通过德育解决的问题, 因此, 德育理应放在中职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

坚持“德育为先”, 首要的工作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一是要充实“两课”教师队伍, 改善“两课”教学条件, 缩小“两课”教学课堂;二是要配齐配强班主任或辅导员队伍;三是要建立和完善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 使广大德育工作者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 安心本职工作。

3.2 转变教育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

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从物化教育转向人性化教育。既往的德育把受教育者当作物看待, 把人作为思想政治道德的容器, 忽略人的内在需要, 否认人的能动性, 必然带来教育的失败。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首先要确定“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把人作为教育的主体和根本, 把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 充分认识和把握人的本性, 充分引导和满足人的正当欲望, 善于理解和把握人心, 最终赢得人心, 取得人的信任和教育的主导权。

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有意识有思想的社会主体,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仅仅是接受者, 更是参与者, 教育者要在平等的基础上, 通过双向互动, 平等对话, 达到师生的身心参与, 实现品德共进、能力增长和心理的健康。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可违背的,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 学生有其内在的接受、内化、养成的客观过程, 教育者不能从自身的主观愿望出发, 强迫学生接受什么, 只能遵循这一规律循序渐进。

3.3 改革教育方法, 坚持主体性教育

信息的多元化、社会的开放性和中职生主体性意识的日益觉醒, 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过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单纯灌输的方法, 坚持主体性教育, 注重教育的内化进程。

坚持主体性教育方法, 首先要坚持灌输与引导的结合, 无论社会如何变化, 无论我们的教育目标如何调整, 社会倡导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都永远存在, 这些都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向学生灌输, 因此, 灌输是永远必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 做认真细致的工作, 善于了解学生思想实际, 并从这一实际出发, 找好对接点。也就是要善于把“大道理”与学生关注的“小道理”结合起来, 从“小道理”引出“大道理”。

摘要:信息的多元化、社会的开放性和中职生主体性意识的日益觉醒, 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过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单纯灌输的方法, 坚持主体性教育, 注重教育的内化进程。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性,主体性以人为本

上一篇: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体会下一篇:谈民商法中的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