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现状分析

2024-06-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职现状分析(共8篇)

中职现状分析 篇1

一、现状

1、社会家庭对发展职业教育的认识不够

受传统观念影响,社会上很多学生家长重普高,轻职高,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十分普遍,读普高,考名校仍是许多家长和学生的执着追求,不少家长宁可花巨资到重点高中或者民办高中就读而不愿到职中学习。而读职高,学技术则就成了“行为习惯差、文化基础差”的“双差”学生的无奈选择。

2、生源素质差,教学管理难度大

由于招生困难,中小规模职校为了维持办学,文化基础再差的学生只要愿意读职中,一切“照单全收”。生源入口上没有选择余地,致使生源整体素质降低,给教学和管理上带来诸多新的困难。

3、教学资源不足,缺乏吸引力

在中小规模职校中,学校基础能力发展几乎停滞,一些中职学校很少得到国家或者地方专项资金的支持,办学条件与城市职中相比形成极大反差,学校资金的缺乏,学生实习实训场地不足、实训设备短缺的问题十分突出,极大影响学生技能培养和职业教育质量。

4、生源数量少,招生秩序乱

由于生源减少,每年的六月底便是各职业中学的生死大战,各个学校为了生源,甚至使出非法招数,招生成本大大增加,致使中职招生秩序混乱,让家长和学生真假难辩,造成一部分生源的盲目外流,既干扰了正常的招生秩序,又损害了职业教育的声誉。

5、部分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规模职校毕业生由于行业、专业、传统观念等因素限制,其出路相对较窄,就业难度较大,有的即使得到了就业安置,但与所学的专业不对口,造成了学生丧失就读中小规模职校的兴趣。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中小规模职校的信誉度,出口不畅,进口不旺,正是由于中小规模职校毕业生就业相对较难,使得中小规模职校载运转上出现了恶性循环。

二、机遇

国家教育部门正在加大投入资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用政策和资金来扶持职业教育,用媒体来宣传职业教育。江苏省部分职能部门正在对职业学校进

行星级评估,对达不到三星级要求的学校将来要实行“撤、停、转、并”等一系列的措施,将不符合办学条件的非法办学机构筛掉,使得中职教育秩序得到宏观调控,教学资源得到合理化的整合,客观上给中小规模职业学校带来了喜人的前景。

在这种大好前景下,中小规模职校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要彻底更新观念,改变思想,在课堂教学和教育管理等各个方面全面改革。

三、对策

1、以教学模式改革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培养途径组成的教学结构和运作模式组成。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应以职业素质为核心,使学生既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具有全面的职业素质。这就需要建立一种能满足不同个体需求可供选择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课程体系,以适应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对现行的课程进行重组,实现知识的整合。

2、分级教学,个性培养

职业学校的生源文化基础参差不齐,素质高低不等,采用分级教学的目的是按照学生的不同基础使其都能得到提高。学校不是工厂,不能奢望把任何基础的学生都培养到某一个统一的水准,只要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大幅度的提高,注重个性培养,使学生能确立一个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便是成功的教育。因此,职业学校的分级教学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优势,对厌学或者偏科的学生,可以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增添专项实用技术来弥补。

3、教育教学实行学分制弹性教育

学分制弹性教育是讨论职业学校改革问题中经常涉及的问题之一,学分制弹性教育的实行能够打破学校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学生修满专业学分和素质学分即可毕业,不受传统的三年所制,实施学分制弹性教育还应考虑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的弹性问题,大力倡导 “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学分制弹性教育是中小规模职校创新教育思想、提高优势的可行办法之一。

4、结合本校特点走联合办学之路

随着职业教育结构改革的发展,中小规模职校因受到自身条件影响,必须走校校合作、校企联姻之路,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中小规模职校实训资源匮乏的实际问题,而且为学校的学生就业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这对中小规模职校的发展和前景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5、建立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

中职现状分析 篇2

一目前中职物理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第一, 学校重视程度不够。从学校方面来看, 当前部分中职学校不够重视物理课, 而且由于受时间和物理教学设备的制约, 现在很多中职学校不能科学、合理地安排物理课, 每周才安排两节或三节。对于物理课中非常重要的实验操作不够重视, 物理实验仪器更成为摆设。

第二, 教材缺乏针对性。不少中职学校使用的物理课本基本是普高教材的压缩版, 导致教材的理论偏深偏难, 习题和考查要求不匹配, 内容相对陈旧, 实践教学不能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二中职物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第一, 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教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 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深化课程改革, 努力形成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 调整课程结构, 合理确定各类课程的学时比例, 开展规范教学。积极推进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 促进课程内容综合化、模块化, 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

第二, 学生就业形势的需要。根据近年来有关部门的调查表明, 用人单位在录用一线岗位从业者时, 对求职者的能力高度重视, 在学历和能力之间的选择, 绝大部分用人单位倾向于后者。因此, 学生必须要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

第三, 提高中职生实践操作技能水平的需要。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 从这个层面来看, 物理学和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物理学中含有大量的实验, 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或者分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实验。物理教学中, 应该针对中职生的实际状况, 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三改革中职物理教学的方法

第一, 努力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队伍不足的问题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 必须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的职能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 还要教会学生实践技能。因此, 教师自身不仅仅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 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和素质, 还需要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 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 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

第二, 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我们可以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 结合自身实际, 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行为导向教学法主要包括:项目教学法、卡片展示法等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技巧, 是能力本位的教学方法, 它关注学生的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与全面素质的培养, 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学。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 选用其中的一些方法。 (1) 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模式包括:作为出发点的项目创意;为研究项目创意而产生的方案;确定行为步骤的计划;实施项目方案等。该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从而解决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的问题。 (2) 课堂演示教学法。课堂演示教学, 能把抽象问题具体化, 把要研究的物理规律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从而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特别是在物理教学中, 演示教学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能把物理规律形象直观地传递给学生, 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不再感到枯燥无味,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第三, 积极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当前, 很多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 从器材的选择、方法的设计都是按照既成的方法和步骤进行的。在这种教学方法中, 学生只是按规定的步骤和方法做实验, 根本不能领会实验的原理、思想和方法, 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方案, 设计表格, 开阔学生思路, 训练和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创造性思考。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发展学生的个性, 活跃学生的思维,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都能在物理课中得到训练、发展和强化。

总之, 物理教学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究合作的精神, 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组织不同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学方法, 让每一节课能上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回顾整个物理教学的改革进程, 不管怎么改, 都应做到时刻为学生服务, 时刻从实际出发, 让学生在真正有科学价值的教学活动中实现学习效率最大化。特别是对于中职物理更是如此, 职教的春天就要到来, 理科专业更是主阵地, 物理则是基础中的基础。让所有参与物理教学的教师都能努力改革, 锐意进取, 努力为职教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中职理工科类专业的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阐述改革中职物理教学的必要性, 并讨论改革中职物理教学的有效方法。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篇3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是自我认识逐步完善,自我同一性建立的重要阶段。大多数学生认知比较片面,但是他们看待问题就比较肤浅片面,视野很狭窄,缺乏思考,容易产生偏激的想法。缺乏成功体验,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活动等都采用消极态度。缺乏与同伴沟通交往的能力和技巧。在专业学习方面也缺乏动力,就业时依赖心理较重。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来自于家庭和学校等多方面。

一、中职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1.自我认知。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是自我认识逐步完善,自我同一性建立的重要阶段。大多数学生认知比较片面,但是他们看待问题就比较肤浅片面,视野很狭窄,缺乏思考,容易产生偏激的想法。

案例1:有一个学生,在这个班学习成绩很好,在我校数学竞赛中获过奖。一天,因为一点小事他没有处理好,班主任叫他到办公室来,目的是以小见大,帮助他成长,让他学会思考,就说:“现在你来反思一下这件事情吧?”希望他能从这件事思考出做的对的和做的不足的,该生立马大声冲老师吼“凭什么让我写反思?我又没有做错事?”难道“反思”就一定是要在做错事后才有的吗?可见学生对“反思”二字的认识相当偏激和狭隘。后来班主任老师讲古训“吾日三省乎吾身”。才使他慢慢平静下来。

2.同伴关系。中职生的人际交往趋向社会化,人际困扰显著。他们的社交也比较复杂。在异性交往中,出现了与异性交往的愿望,但是很难把握好正常交往的度,误把友谊当做爱情,常受感情困扰。还有部分学生也已经有了性体验。还有些学生没有学会如何如人交往,如何和同伴交往,这也出现了很多心理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不能很好的处理同寝室朋友之间的关系,这种情况在女生中,在高一新生中较为普遍。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生活习惯不同,有些还是第一次住校,由于女孩子大多数心思细腻,可能别人的一个动作、一句话都会引起寝室人际紧张。

案例2:在高一某个女生宿舍内,10个同学就分成了三派,两个独立派和一个中间派。对立的原因就是有个女生总用他们的沐浴液、洗面奶等等。在另一方多次提醒无效的情况下,开始说那个女生的坏话。并攻击她。而这个女生也有自己的朋友,他们见到自己的姐妹被骂,为了义气就开始对骂。

3.缺乏专业学习的动力,对自己的前途很迷茫。大多数的中职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人生目标。他们对于“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何种程度”,都没有明确的认识,至于“将来能干什么,想干什么”心中也不明白。还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一些学生目前就读的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而是父母根据现在流行的,热门的,或是以后工作环境好,等为他们选择的,他们“被选择了”专业之后,自然没有什么兴趣,学习积极性下降。

案例3:有个女孩子,她的梦想是自己开一家婚纱设计店,为准新娘们设计最漂亮的婚纱。可是她的父母却说这不是什么职业,说要是学好了英语可以去当翻译,可以进外企,工资又高又是白领。于是她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工艺美术专业而是学了对她来说听不懂的英语。

4.自觉性较低,容易染上不良行为习惯。职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初中时就形成了懒惰、讲粗口、抽烟、沉迷网络等不良习惯,很难一下子改掉。生活中碰到一点小事就容易发怒,情绪不稳定,对情绪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尤其在一些性别不均衡的专业班级容易出现走极端的现象。

5.在实习中避重就轻情况普遍,就业依赖心理较重。按照教育部规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实行“2+1”的教育模式,每一个中职生都会面临顶岗实习。但由于目前的学生多数是家里的掌上明珠,独生子,在家人的宠爱下,没有亲手做过任何事。对于需要吃苦精神的顶岗实习,他们中的一些人表现出逃避、退缩或在工作过程中避重就轻的情况。

案例4:有两个同学被分到了同一家超市实习,原本在一个部门见习,一周后一个男生分到了粮油部,另一个分到了烟酒部。在粮油部的学生就要辛苦一些,除了招呼顾客,还要上货,搬运大米;在烟酒部的学生就好一些。于是这个粮油部的学生做了几天后,自己抱怨太累,干不下去,竟然不顾超市的规章制度和主管的告诫,私自到烟酒部和另一名男生在一起。

二、家庭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缺失。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人格、能力和健康等因素第一来源于家庭的教育,来源于妈妈的教育、父亲的教育,来源于幼年的教育、人格的培养,而不来源于知识的培养、科学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因此,幼年时期人格的培养对人的一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和至关主要的效果。

2.单亲家庭多。众所周知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理问题较多。由于父母的感情问题给孩子也带来了不小的伤害,有的伤害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就造成的,这种童年的心理伤害会影响到长大后他们的心智。

三、学校原因分析

1.教育职业倦怠情况普遍。吴真等人对天津与湖北的九所职业学校547名教师进行的调查表明,54.3%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存在心理问题。教师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他们需要对中职生付出更多的爱和心血,可是这种付出并不是立即可以收到效果的,往往付出了多次努力,学生的不良行为不仅没有出现改观,甚至出现了倒退。教师们不能从辛勤的劳动中体会到做教师的幸福感,职业能力枯竭,职业倦怠就产生了。

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 篇4

摘要:语文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职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形成继续学习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中职语文教学一直处于低沉状态,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如何改变中职语文的教学现状,使中职语文走出困境,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现状;策略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职教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文道德素质,对于学生学习各科知识,形成较高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对他们的继续学习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当前的职教语文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现状不容乐观。

一、中职语文教学面临的现状

1、中职学生对中职语文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缺乏兴趣和热情。中职学校的学生主要来源于初中毕业生,他们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总认为自己是“差生”,自卑心理严重,自信心严重不足。中职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又决定了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强,面对数倍于初中阶段的大量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他们大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中职学生而言,他们愿意到中职学校学习的目的很单纯,就是希望在中职学校的学习期间,通过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生活寻求一种谋生的手段。因此,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功利性的价值倾向,多数中职学生更是视其为鸡肋,将其置于从属地位。而且,中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能进行正常的交流,认为没有必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深入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因此对中职语文的学习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在上课时提不起兴趣,缺乏学习热情。

2、中职语文课程内容与中职学生的学习需求联系不够紧密,缺乏学习动力。中职语文课程为了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采用了一些反映优秀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内容,力图适应不同层次中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中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的培养有所作为。但目前的中职语文课程内容又存在一些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以及学生选修的专业课程内容之间没有直接联系。中职学生多数是由初中直接进入到中职学校学习,没有社会生活经验和实践,他们本身的理解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又不够,看不到中职语文课程内容与专业课学习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学习中职语文课程对专业课的学习没多大帮助,对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没多大帮助,对从业没多大帮助,因而缺乏学习动力。

3、中职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不能满足中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实际教学中,教师无法将中职语文的知识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教学基本都是围绕中职语文教材内容展开,使语文教学成了语文知识体系本身的教学。时间一久,容易出现老师在台上讲得“口干舌燥”,而大多数中职学生在台下听得“索然无味”的现象,学生觉得老师教得空洞呆板,老师也觉得学生是“朽木不可雕”,课堂教学效果很差。为了适应中职生源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变化,有些中职语文教师利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了一些调整,在教学上开始利用启发式教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和声像技术手段。这虽然起到了激发学生兴趣,促进了教学效果的作用,但从根本上来看,其调整的目的仍然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语文教材知识要点和课程内容的掌握,没有转化到对中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和能力培养上面来,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问题,其教学观念和手段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仍有不小的差距。

二、有关的应对策略

1、课程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地位。中职语文教学作为综合性课程,不是直接式的灌输教学法,应该由三个部分构成教学内容,“即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做到根据学生自身知识水平来设定内容安排,逐步递增难度,以便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凸显出来。所以,就中职语文科目的教学内容而言,应该实施分层教学,不断提高学生在实际学习和工作运用汉语的能力。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令其在教学方式上避免“一刀切”现象,全面提升语言思维能力。

2、根据专业特点改进调整教学方式。中职语文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人才培养导向,有目的性的调整教学方式,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因此,语文教师很有必要将探究学习模式引入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就《白杨礼赞》一课的教学来说,教师可以设计题目让学生自己去探讨,以便引导学生更好地分析和研究课文。主要问题大概如下: 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课文的段落划分和段落大意;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体味“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当中“不平凡”含义的理解,由物引入到人,逐步深入到作者所传达的人性赞美……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阅读课文并思考这些问题,在小组内部交流学习成果,以合作探究的形式来一起走进语言内涵。这种教学形式将有助于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有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提高。

3、重视文化氛围影响,适当拓展。语文是以语言训练为基础架构的,注重文化素养熏陶,对于培养一个人的人文精神非常重要,其重要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中职语文新课标在教学方面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将学生用心感悟,逐步培养领悟力,使学生的情感世界更加丰富,使其拥有更为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特别是其文学修养方面,能逐步有所提升。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做到对语文教材中隐含的内容进行充分地挖掘,继而进行合理地延伸和拓展。这能让学生更加深层次地理解课本内容,同时对于强化语文的思想教育作用也有很大的帮助。就《我的叔叔于勒》一课的教学来说,教师可以在充分结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一个拓展环节的设计,主题可以是“于勒叔叔10 年后又回来了”,学生自由发挥想象,拓展发挥空间,每个人的补充方向可能不同,有的想象于勒叔叔再一次发财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其中有的学生写出了于勒叔叔衣锦还乡的情景,有的学生则设计于勒发财之后继续扮穷这一故事情节,写出了其中作者父母的态度变化。这些环节的设计必然能加深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

三、结语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必须更加深入地去探寻问题,探讨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新的时代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去适应,我们应跟上时代的步伐,深化语文课程改革,努力为社会培养出具有更高人文素养的合格劳动者和技术工人。

参考文献

中职现状分析 篇5

【摘要】近几年来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得到较快发展,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初、中级技术人才,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家庭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仍存在误区,大多数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上中等职业学校,因而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对象基本上是初级中学的“差生”,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着教育难和管理难的问题。我省地处边疆,职教起步晚,教育理念更新不及时,学生基本素质相较沿海发达省份差距更大;如何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我省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素质全面的技能型人才,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将从分析我省中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入手,浅谈如何抓好中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升中职学生的道德素养。

【关键词】 中职学生 思想品德教育 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好。而中职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历史重任,应努力培养出适应社会要求的职业道德高尚、专业技术过硬、思想素质全面的学生,使他们能够适应和胜任现代企业的管理和要求。要完成这一任务,关键是必须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作为中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点来抓。我省地处边疆,职教起步晚,理念更新不及时,学生基本素质相较沿海发达省份差距更大;如何从实际出发,吸取职教发达地区经验,不断提高我省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增强我省中职学生的竞争力,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下面结合笔者几年来年分别在江苏和我省从事中职学生教育工作的经验,谈谈在我国、我省、我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好形势下,如何有效进行中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我省中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

(一)社会方面

1、社会对中职的办学质量期望过高,往往与当地优质普高作对比。一方面中职学校面对的是较低层次的生源和复杂混乱的学生思想现状,另一方面却要求中职要有优质普高的教育效果。

2、由于相关职能部门履行教育法律法规的职责不到位,对文化娱乐市场、营业性网吧等场所监管不力,致使大量未成年人进入,这些学生无心向学,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中职学生。

3、社会上的一些不健康思想的产物(如暴力、色情影片、书刊、网站等)对学生的误导,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一些中职学生,使他们出现了狭隘、嫉妒、暴躁、孤独、抑郁、攻击等不良个性心理特征,甚至一部分中职学生经常发生违纪违法行为。

(二)家庭方面

家长与学校不能很好配合工作,包括三个方面:

1、家长无力配合,本身管教不了子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生活的压力,近年来我省越来越多 1 的农村劳动力改变了“家乡宝”的传统观念外出打工,导致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出现,形成了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的社会现象。许多中职学生在进校之前,与父母很少有情感交流,好多都是隔辈的老人帮忙照管,甚至是以大带小,这些人往往不是过于溺爱就是疏于管教孩子,有些抚养者甚至自己都还有很多不合格的地方,又哪能照顾、教育好下一代?

2、家长有能力督促子女,但过于放纵子女,偏听一面之词,使学生养成不服管的气焰。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家里爆发了,富裕了,家长忙于赚钱和娱乐,很少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他们只知道给学生钱,对学生的恶劣行径却不闻不问,从而助长了学生的不良道德行为。

3、家长对子女失去信心。受“普高热”的影响,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有升入普通高中,才有希望;进入中职,就是“末等公民”,因而对孩子无心管理,放任自流。而家长的这种“放羊”心态,对于正处于叛逆期的中职学生而言,是极其危险的。有些学生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可能会主动制造一些事端。

(三)学校方面

面对中职学生思想品德的上述现状,中职“教育难”、“管理难”的问题一直在困扰每一个职教工作者,中职德育工作现状堪忧。

1.学校对新生入学关没有把好、抓牢。

由于中职招生不设限,特别是我省近几年来大力扩招,造成生源成分复杂,初中应届生、往届生,甚至一些社会青年都成为中职学生,为学校以后的教育管理增加了难度。以我校2009级新生为例,在招收的3400余名学生中,往届生和社会青年就达800余人,虽然学校在新生开学之初,专门开展了新生军训,在各方面严格要求新生,但在军训过后,这一部分人的老毛病又犯了。再加上未能及时抓住机遇做好制度教育和职业引导工作,开展诸如制度学习、良好习惯养成、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教育活动,结果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军训过后由于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而开始放纵自己。

2.德育工作缺乏指导性、长期性、系统性,德育教育缺乏可操作性。对于我省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尤其是近年新建的中等职业学校而言,虽然十分重视学生的道德素质建设工作,在大会小会上也都一再强调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但就目前来看,基本上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道德素质管理体制,没有科学的学生道德素质测评制度,也没有适合学校特点的学生道德素质反馈制度。往往是会开了,课讲了,就算完成了,对于学生具体接受情况如何,没有适当的举措来收集、分析与监控。

3、德育班子队伍建设不力,班主任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水平跟不上时代步伐,与学生沟通能力不强,教育效果不理想。首先,除安宁职中等少数几家学校外,我省大部分学校缺乏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能手和骨干队伍,是制约学校德育工作的一大软肋。其次,学校对班主任、政治课教师、学生干部等进行专门系统的培训与管理太少。学生工作多是由学生处(政教处)、团委等部门个别应对,学校德育工作未形成合力和全网式覆盖,还停留在点、面水平。

4、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过于单一,德育工作效果不明显。现阶段中职实施道德素质教育工作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上思想理论课,一种是以开会的形式讲道理。由于形式单

一、缺少互动,学生普遍是上课背理论,开会听理论,台上老调重弹,台下我行我素,根本无法达到学校原先设想的效果。

5、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不当。中等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不是升学教育。部分教师从思想上放松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和关爱,只注重管理学生,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未能将管理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加上教育方法上的单一,或体罚或放任自流或对待学生不公正,处理问题偏袒等,使部分中职学生产生消极敌对情绪。

(四)学生方面

1、行为习惯和自控能力差。行为习惯差表现为(1)自理能力低。部分学生仍不会洗衣服叠被褥,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乱扔乱放。(2)卫生习惯差。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倒剩饭剩菜、使用厕所不冲水等。(3)出言不逊、满口粗话和脏话。(4)打架斗殴、抽烟、喝酒、赌博、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等。

2、学习基础差,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不当。学生在以前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差,缺乏计划和规划,既不爱学习,也不会学习。进入中职阶段后,学生对文化基础课如数学和英语等课程普遍不够重视,基础打不牢,对全新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学起来就更感费力。

3、心理承受能力不强,情绪管理能力差。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许多中职学生认为进入中职,就是“末等公民”。为此,不少学生自暴自弃,意志消沉,情感冷淡,遇到挫折就更难承受了。稍有不如意之处,就诉诸武力等不当手段发泄和解决。加上我省是一个少数民族大省,由于民族习惯和历史原因,“一言不合大打出手”这类现象就更普遍。

4、意志力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现在许多90后中职学生由于家长的娇生惯养,无原则的溺爱、宠爱,加上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缺乏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艰苦奋斗、勇于创业和吃苦耐劳精神。

5、法制观念淡薄,对生命尊重不够。我省很多地区因历史、民族等原因,历来法制意识不强,长久以来养成武力解决一切争端的不良积习,动不动就喊打喊杀,对自身生命不够珍惜和重视。

二、提升我省中职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对策及建议

(一)中等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应切实把德育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树立成才先成人的教育观。我省人口总数与河南、四川等差距较大,但我省外出务工人口比例与这几个省的差距更大。近几年来,我省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这不仅因为外省薪资水平相对较高,更实际的原因是,我省内部无法消化这么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因而,未来我省中职学生的就业将更多向省外转移。这就要求我省中等职业学校要从提高自身竞争力的角度来认识学校德育工作,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来抓。笔者几年来在学校工作中经常与各类企业接触,深知企业(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对文化技术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对有吃苦耐劳精神,遵规守纪,乐于奉献,诚实守信的学生求之不得。因 3 此,中职学校必须把好德育教育关,培养出思想品德过硬的素质全面的学生。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作为德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形成目标层次递进的德育体系,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二)构建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将学校德育工作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学校要努力完善和建构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对中职学生的成长过程展开全程管理,实现德育工作的高效化。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抓好细节管理,注重养成教育。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养成教育开始,从一点一滴抓起。所以,学校应发动全体教职员工齐抓共管,从新生一入学开始,就着手抓文明行为的养成,要让学生知道企业对职工有哪些行为规范,从习惯入手抓养成教育,制定学生的一日常规,某个时段着重解决某个问题,纠正其不良行为习惯,这样方能使养成教育工作系列化、阶段化。

2、抓住一切可能的契机,将德育工作渗透到课堂教育中。很多老师认为,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和政治、语文等文化课教师的事,与其他专业课教师无关。其实不然,中职教师要结合各专业课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找准“切入点”,结合身边的实际和社会的热点进行分析,重点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品质,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3、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和老师是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责任人,学校和老师应充分认识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一切手段加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举办讲座,对学生进行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不仅是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还要矫正学生不健康心理认知结构。讲课要有针对性,可以与学生就心理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有的放矢的解决他们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2)将心理健康知识贯穿于教学内容之中。各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材内容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学生自信自强,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3)开办心理咨询室,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辅导。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应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可以讲故事,问问题,聊心事,从而解除学生心理上的疙瘩。

4、举办法制教育系列活动。每学期学校有计划地请司法、公安、交警等部门的同志到校给学生作法制教育讲座,围绕学生的切身利益,传授实用法律知识,教育学生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举行“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校园拒绝暴力”签名活动、法制知识竞赛、学生模拟法庭、公演普法小品等活动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5、全程扶助,致力就业指导。学校应定期对学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指导,把历届优秀毕业生在事业上取得一定成就的学生请回学校做讲座,让他们将当代企业的用工要求,把企业对员工的管理向学生作介绍,以便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教育,以此促使学生形成效仿并付诸行动,让学生体验成功,让成功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

(三)抓好德育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注重言传身教。无论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示范和引领。“什么样的将带什么样的兵,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因此教师要在日常工作中、与学生交往中的小节行为上都做出示范,以具体的行动来影响、感染学生。教师要率先垂范,做到自己不希望学生做的,自己也坚决不做,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滋养学生的精神生活。尤其是班主任的培养、培训和管理,学校要利用各种手段培训好班主任,使班主任具备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品质。

(四)充分发挥校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的职能作用,创新活动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用先进的道德文化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

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可配合学校积极开展适合中职学生自身特点,为大家喜闻乐见的、健康有益的各项活动。如开展文体竞技、知识技能比拼、团队协作体验之旅、环保护绿公益活动等,都可积极搭建同龄人的个性舞台,让每一个人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长,使他们能感悟到“活着是很有意义的”,启示他们能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的良性道德体验。特别是对于中职学生,他们经历过太多的失败,以至于对自己缺乏起码的信心,如能在活动中使他们养成有明确目标、积极心态、良好习惯、坚韧毅力的品质,那将让他们一生都受用无穷。

(五)营造良好的大德育环境,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有效教育合力。

学校、家庭、社会是相对独立的实体,但彼此又有割不断的联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都各有优势,只有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发挥教育功能。在三者之中,学校是主体、是纽带,家庭是配合,社会起组织领导协调作用。只有相互配合,互为补充,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一方面学校要与政府职能部门配合,采取“关、停、转、”等手段取缔学校附近的娱乐场所,如网吧、歌厅、游戏厅等,为学校教育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

另一方面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优化家教,实现双向配合,充分发挥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积极性,主要措施有:一是召开问题学生家长会,交换信息和意见;二是开好家教经验交流会,及时总结、交流家教经验,树典型,立榜样,带动其他家长;三是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册,记录学生在学校和家中的表现,以便双向沟通,为教育帮助学生提供依据,使之更具有连续性和科学性;四是和双差生的家长签订教育协议书,双向配合共同转化差生;五是学校建立家访制,规定班主任到学生家中访问等。

最后,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来抓,加大对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文化走廊等设施的建设,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同时让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得到实践锻炼,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达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目的。

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地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强有力的德育教育合力。

浅析中职礼仪教育现状 篇6

浅析中职礼仪教育现状

礼仪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首要内容,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教育.礼仪教育应立足于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营造良好的`礼仪外部环境,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作 者:邹心印 作者单位:岳阳县职业中专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12)分类号:G6关键词:礼仪教育 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 审美意识 评价机制

中职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 篇7

一、我国目前中职生的就业状况

(一)目前我国的中职生就业状况中较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就业结构不合理,就业压力大

就业结构不合理往往体现在就业的人数和岗位的提供不成比例,最明显的就是一般的就业岗位就业压力特别大,无数人削尖了脑袋往里挤,而一些稍微特殊一点的岗位或者要求高一点的却很难招到人,这一方面使得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某些招聘岗位的尴尬境地。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就业岗位的设置存在一定问题,也与中职生自身的观念和素质分不开。此外,随着国家经济技术的发展,对产业结构和相应岗位的要求也在不断进行调整,这就导致一些思想技术相对落后的员工被迫下岗,当应届毕业的学生还在为找工作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这批下岗的人又加入就业大军中,无疑又加重了中职生的就业负担。

(二)在中职生的就业过程中,还缺乏一定的劳动保障

劳动保障问题与中职生的就业息息相关,从相关的数据调查中可知,中职生在毕业后真正签订了劳动合同的人很少,绝大部分毕业生是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不签订劳动合同就难以对毕业生的合法权益进行保障,这也逐渐成为中职生就业过程中的一道坎,影响其就业的选择。

(三)在中职生的就业过程中,引导就业选择的主要还是中职生的就业观,观念落后必然导致就业困难

一个人固有的观念会对其行为选择造成极大的影响,若中职生持有的就业观与社会发展需要不符,那就注定很难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中职生身上最为明显的一种就业观就是终身制,这一点不仅是毕业生,也是绝大多数家长最希望的。可是社会本就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个人只有靠不断努力创新才有可能站稳脚跟,终身的说法本身就不靠谱。因此,在这种观念引导下的学生,要么找不到工作,要么就是被骗。此外,毕业生在就业中还存在一种从众的心理,这样的学生一般对自己没有进行正确的定位或者总是觉得别人的选择才是最好的。然而在这种从众心理的驱使下,不少学生就业很盲目,所有人都去竞争一个岗位,一方面几率太小,另一方面也错过了适合自己的岗位。还有的学生在就业的时候喜欢跟人攀比,不关心自己的工作是否合适,只在乎要比别人的好,要更有面子。当然,在这种观念驱使下的毕业生也很难就业,太过盲目就会迷失自我,最后只会被淹没在就业大军里。

(四)在中职生的就业过程,也经常因为其缺乏基本的素质而难以就业

就业难的问题除去各方面的客观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毕业生自身的素质上。找不到合适的岗位或者被心仪的岗位拒绝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毕业生本身达不到岗位的招聘要求,由此可见,毕业生自身的素质有多重要。然而,在现实的就业状况里,大多数中职毕业生的专业素质还不达标,专业技能不过硬就难以得到就业单位的青睐,造成无法就业的主要责任还是在毕业生身上。除去专业素质以外,就业单位也比较注重综合文化素质,这也是对毕业生的另一种要求,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才会更容易受到关注,在工作过程中也会显得更有效率。

二、促进中职生更好就业的对策分析

(一)改革中职学校的就业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中职学校是中职毕业生的输出地,对学生的影响巨大,尤其对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教育会影响学生的择业观和未来发展。中职学校的就业教育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贯穿始终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在学生快毕业时才开始进行一些指导工作。总的来说,学校的就业教育可以从三个循序渐进的部分来开展。首先,在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时候,就要开展相关的就业教育,让学生了解市场行情,树立正确的观念,提早为就业做好学习准备。其次,在学生几年的学习过程中,也要与时俱进不时将最新的就业形势渗透在日常教学中,并着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最后,也就是在毕业生面临就业之前,要着重进行指导,讲述具体的就业流程及技巧。在这样一个连贯的就业教育中,学生就能从一开始培养自主就业的观念,使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

(二)注重中职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专业素质是学生的硬功夫,专业性不强则会变成学生的硬伤。中职学校要对相关的专业课程进行严格要求并增加实践锻炼的机会,中职学生也要自行努力,通过实践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此外,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社会也更加需要全方面培养的人才。过硬的职业技能对中职学生来说可以傍身,但是要想在社会长远立足还需要良好的文化、道德、气质等方面的素养。因此,还要注重对中职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文化内涵,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这样在求职过程中才能占有优势,也只有这样的毕业生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加强法律管理,完善现有的劳动保障制度

中职毕业生一般还比较稚嫩,往往不懂如何保障自己的合法劳动,维护自己的权益。而社会上很多招聘单位也缺乏素质,趁机钻空子,只图压榨学生劳动力,根本不会主动维护学生权益。所以,这个时候除了要增强学生的劳动保障意识外,更主要的还是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督,完善劳动保障的相关法律,对违反法律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的权益能得到有效保障,进一步缓解就业难的压力。除此之外,还应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和教育,加强社会监督,带动全民参与,从更广阔的角度来加强对学生合法劳动的保障力度。

(四)改变中职学生落后的就业观念,树立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创业

落后的就业观念是对中职毕业生自身的束缚,狭隘的眼光和偏执的选择都让中职生难以找到心满意足的工作。因此,要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让他们在正确观念的引导下重新审视自己,给自己进行正确定位以便于更好就业。此外,目前就业人数多于可提供的就业岗位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确保每个人都能就业是一件不太现实的事情。这就需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发扬创新精神,在自主创业中升华自我价值,满足中职毕业生的工作成就感。

综上所述,中职生面临的就业问题是长期累积起来的,采取措施解决这个问题是当下社会发展中的一大任务。中职学校不应仅仅只是培养学生,也要对学生的就业负责,加强相关就业方面的教育,中职学生自身也要通过不断地提升以及转变观念才有可能在就业的大军中站稳脚跟。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制定政策,采取措施,帮助缓解中职生就业难的压力。

参考文献

[1]陈新.中职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J].交通职业教育,2013(3).

[2]苏道宏.中职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5(20).

中职现状分析 篇8

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习现状 对策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教育已经进入全面提高质量的新的历史阶段。职业教育也是如此,经过多年的努力,中等职业教育实现了规模上的重大突破,在过去的几年,每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都增加50-100万。中职学校数量和规模问题基本解决,现在急需解决的是质量问题。为保障中等职业教育能够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职业教育的工作重点及时转移到稳定规模、提高质量上来,实现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质量为核心的科学发展,推进职业教育进入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因此,我们必须清楚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现状,分析现状的成因及找出解决办法,以期推动中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一、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现状

中职学校学生入学无入学考试,学生普遍存在素质不高,文化基础较差,学习习惯较差等情况,而且这些情况存在于各类职业学校,且影响到学校,班级的日常事务管理和教学质量。调查显示,中职学生学习现状令人担忧,具体表现有:迟到、早退;上课不专心;上课睡觉;上课窃窃私语;玩手机;听MP3;看电子图书或课外书;作业不认真,相互抄袭,或根本不做;热衷于上网聊天,打网络游戏;文化基础差,听不懂,不愿意听;专业课不愿学;实验、实训课不愿上,不愿做;抽烟,酗酒,赌博,斗殴等,个别学生为了追求物质享受,甚至发展到偷盗。诸此种种,举不胜举。这些现象给学校的管理,班级管理,教学工作等各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对于中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带来很大的障碍。因此,研究当前中职学生学习现状,分析其原因,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树立成才先成人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好文化和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为将来择业就业打下良好基础,这是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中职学生学习现状的成因

究其中职学生学习现状,归纳总结,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 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

调查表明,不少中职学生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他们迫于家长的压力,没有学习目标,没有学习压力,没有学习动力。对于“我为什么来学习?”、“我为什么选这个学校?”、“我为什么要选这个专业?”、“我如何规划我的职业人生?”等一系列问题都感觉很茫然。

(二) 缺乏学习文化专业知识的兴趣

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年龄结构偏小,知识结构偏低,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差,学习习惯较差,缺乏对所学专业和将来就业择业等的明确认识;部分学生知识层次基本上保持在小学中低年级的知识水平,在文化课学习方面普遍存这样或那样的障碍。部分学生对许多事物都缺乏兴趣,谈到学习就厌倦。部分学生虽然完成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实际上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生的水准,其综合素质较差。部分学生认为职业学校是学专业,文化课和专业是两码事,学不学无所谓,因此,对文化课课程缺乏兴趣。在中职校,学生重技能轻视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的现象普遍。

(三)學生文化基础薄弱

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薄弱问题。学生作业中错别字连篇,请假条等都不会写,文化课测验分数一位数等,在中职学生中相当普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学校为了生存,保证生源,保证规模,招生几乎达到来者不拒,客观上进一步造成生源质量差,文化层次低的现状 。正是因为诸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直到不愿意听。由于生源质量偏低,大多数学生对文化基础课学习没有热情,学习文化基础课唯一的目的就是分数,希望考试能通过60分大关就行。

(四)学生自我学习习惯较差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是学习独立性的重要表现,学习目标的确立、计划的制定、计划实施过程中的自我审视、自我监管,自我评价,自我改进,这些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果。调查发现,只有少数学生制定了学习目标、学习计划,规划职业人生,大多数的学生基本没制定学习计划,这表明学生学习自我约束能力较低,教学中有意识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己迫在眉睫。

(五)外部因素的影响

1.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中职学生思想意识,道德水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呈多元化的趋势。现在的学生不再盲目崇拜权威,传统,教师和书本,更注重自身需要和个性追求。学校的培养,教师的教导对学生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小,而社会环境变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却越来越大。从学生厌学的角度来看,目前社会上存在就业难与劳动力准入低门槛的矛盾,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极大冲击。一方面就业市场供大于求,不少大学生,中专生毕业就失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劳动力准入门槛却很低,没有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等级要求,小学初中没毕业,只要肯出力,照样能找到工作。这种社会现状使不少中职学生感到:学与不学照样找工作,学多学少同样有人要。因此,便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新的“读书无用”等厌学情绪。

2.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家庭生活状况及方式,对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是目前的中职学生90%以上来自农村,其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从小便生活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缺少父爱母爱,逐渐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及习惯,在学习上意志消沉,产生厌学情绪;二是破碎家庭子女,父母经常吵架,打架,家庭关系破裂离婚,形成单亲家庭,对孩子身心造成莫大伤害,使学生感到自卑,压抑,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三是家庭教育方法不当,要么过分溺爱与庇护,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放任自流;要么严厉有余,对成绩要求过高,加重学生心理负担,使其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厌倦。

3.学校因素

中职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弊端,特别是学校在生源紧缺,招生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为了自身生存,不得不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招生上,教育教学改革明显滞后,不能适应中职学生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一些教学内容过时陈旧,脱离实际,缺乏新意,对学生没有吸引力。特别是当前开设的一些课程,内容过深,而现在的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有的连小学,初一的知识都没掌握,按现行高中段的教学要求,不少学生想学也学不进,上课只能发呆或睡觉;再者教学形式及方法上仍存在单调,枯燥,呆板,照本宣科等问题,教师仍处在“我讲你听,我教你学”的被动式教学地位上,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网络因素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学生依靠网络媒体所获取的信息日益增多。网络的发展,对成长中的中职学生产生正负两种不同的影响。从正面影响看,学生可以在网上方便,快捷地学到许多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拓展学生知识面,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另一方面其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尤其是那些“黄色网页”、“暴露文学”、“凶杀暴力”、“网络游戏”对中职学生的影响和危害极大,特别是未成年的中职学生幼稚的心灵造成莫大伤害,使一些学生迷恋或沉浸在网络虚拟世界,网络游戏中,无心学习。

三、中职学校应对的对策

针对当前中职学生学习的现状及成因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应采取的对策 :

(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树立新的职教理念

要从根本上改变中职学生学习现状问题,首先要解决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师的观念问题。学校的办学理念要从过去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转变到培养生产一线优秀技术工人上来,培养学生成才必须先培养学生成人。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道德素养,不仅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而且能拿到较高的工资收入。学生有出路,学校的发展才有好的出路。

(二)大力推行和深化教学改革

深化教学改革是解决中职学生学习现状的一个重要环节,中职学校只有主动适应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加大教材教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考试评价等教学综合配套改革的力度,从根本解决学生的现状,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能力,学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教学改革一定要落到实处,不能流于形式,要通过教学改革,降低教学难度,使教学内容能让学生学得进,教学目标能让学生达得到,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喜欢,考试能让大多数学生过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学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中职学校的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多关心爱护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众所周知,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只有教师与学生产生了共鸣,才能使教学顺利进行。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主动采取一些应对策略,改进教教材,教法,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即“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使学生由“不学”到“想学”,由“厌学”到“愿学”,成为积极好学,追求进步的好学生。

(四)强化基础知识教学,注重能力训练

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习现状,必须从基础抓起。对基础特别差的学生,适当降低要求,提出最低目标,逐步过渡到学会学习,逐步形成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基础较好的学生,针对薄弱环节进行专题辅导,为其后续学习扫清障碍。教学实践中,依据相关科目《教学大纲》关于文化课能力训练的要求和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有目的地编排文化课能力训练内容,要立足于用,采用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能力。

(五)強化技能训练,突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

中职学校教学改革,必须以能力为本位,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突出实践性教学。调整教学计划,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训课比例,调动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让学生走出教室,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或到车间实训操作,实行“做中学,学中做”,是解决中职校学生厌学的有效途径。在完成一定阶段理论课学习后,让学生多实验,多动手,多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操作技能,以此恢复其学习的自信心,学习成绩自然会有新的提高。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改变中职学生学习现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面对的重大课题。相信在学校、家庭、社会、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在更新教学理念和管理理念,大力推行教学改革等措施,求真务实,扎实有效地提高中职生文化课素养,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会得到全面的发展,中职学校将会走上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周济.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开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2]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

上一篇:实习总结(预算员)下一篇:毕业设计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