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新教学设计

2022-05-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文化创新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的途径》创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个框题内容,本课是对全面两课的一个提升,同时对接下来学习第三、四单元的知识具有指导作用。文化创新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和探索实践性。在前面两课中,学生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而怎样进行创新是本节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识计文化创新的途径;理解文化创新过程中要认识和处理好两对基本关系: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

②使学生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汇集实例,情景探究,阐述文化创新的途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热情并关注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善于学习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2)教学难点: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4、教材处理:

由于教材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原则上遵循教材的原有结构,同时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对教材部分探究活动进行适当地取舍与调整。

二、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学习体验“文化创新”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我们的授课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其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生活经验等方面都有所欠缺。对于创新这个热点话题的认识不够清晰,同时对于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的问题会比较难于把握和理解。

2、学法设计 :

(1)小组合作学习法。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2)讨论法:把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加以讨论交流,达到明辨是非,提高认识。

(3)赏析法。对图片、视频进行赏析能够透过现象研究本质。

(4)实例分析法。运用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新、创新,我们经常看到关于创新的标语和口号。创新一词在中国已经被人们广泛的使用,甚至已经到了滥用的程度。但是现在看来,单单提口号、建议人们进行创新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教会人们如何创新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讲授新课:

讨论(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

有人说: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也有人说:“文化创新主要靠作者的聪明才智。”你对此有什么认识?为什么? 说明:要求学生思考,讨论,自主得出结论----文化创新作者要有灵感,要发挥聪明才智,但归根结底是要投身于社会实践------〈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过渡:作者进行创新离不开灵感和聪明才智,但脱离了实践的创新是无源之水,无土之木,开不出灿烂绚丽的花朵。在这里,有段视频想请大家欣赏一下,加深大家的印象。

播放视频:玉树地震的沙画表演,为玉树加油

教师讲解:其实呢,沙画艺术是近年刚刚兴起的一种与舞台艺术相结合的表演形式,最早由来自匈牙利的世界著名沙画大师Ferenc Cako所创造。它是指在白色背景板上现场用沙子作画,并结合音乐通过投影展现在屏幕上,沙画具有的那种独特的表演魅力,能使现场观众进入梦幻般的感觉和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

普通的一捧黄沙,到了沙画大师手里,就变成了金沙,沙画表演符合现代化城市人们对艺术欣赏要求,传统的艺术类演出活动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观众的要求,沙画表演,瞬间万变,同时沙画也是转瞬即逝的一种艺术,但其表演形式变化万千,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而刚刚那段视频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沙画大师高赞民。他是亚洲最具影响力的沙画表演艺术家,是中国沙画的发起者与引领,,从事绘画30余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是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特聘教师,曾经有记者专门采访过高赞民,通过那段采访我们得知其实“沙画不是‘画’出来的”。怎么回事呢,让我一起看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

高赞民只是借沙画为语言表达了自己。从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其实是当今人们的生存状态。比起说“画”沙画,高赞民更愿意用“创作”这一词,“其实沙画学习起来很简单,我8岁的女儿都会信手‘抓’出来几个形象,难点在于联系性的创作。男人、女人、长城、花朵、飞鸟、森林,这些事物,我已经练习了千百遍,给我半分钟,栩栩如生地重现并不是难事!”但怎样让画面更加鲜明易懂,包括最初的构图、细节处理、如何使情节连贯线条流畅并在短时间内全面呈现,这无不需要深厚的美术功底、人生阅历作后盾。千百万年的岁月洗礼,狂风大浪的反复锤击,岩石粉身碎骨,磨砺出如今手中一把晶莹细柔的沙尘;而若非有着30年的艺术积淀和人生感悟,驾驭这些平凡沙粒也将如妄人呓语,沦为一纸空谈。

教师:刚刚那段材料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答:作者进行创作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他需要作者不断的练习,需要聪明才智和灵感,。但他们的灵感都取材于现实生活,像高赞民刚刚那个玉树加油的表演就是取材于玉树地震这件真实发生的事情,是在这一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的加工创作。所以说,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

教师:是啊,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没有30年的人生积淀和人生感悟,高赞民驾驭这些平凡的沙粒将是一纸空谈。人生感悟,现有人生才有感悟,这非常明显的说明了,文化创新作者要有灵感,要发挥聪明才智,但是社会实践却是文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所以,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过渡: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要求我们立足于社会实践,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究竟可以通过哪些具体方法进行文化创新呢?

教师总结:在文化创新过程中,我们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也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作者:王千峰

第2篇:《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摘要:《文化创新的途径》一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新课导入“领略艺术之美”、探究活动“青花瓷背后的故事”、“历史长河中的陶瓷文化”和“科技陶瓷”四大环节。在合作学习中,探究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学会在文化创新中克服错误的倾向。该教学设计力图体现课程资源的整合性、传统文化的体验性和综合问题的探究性。

关键词: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文化体验

一、设计思路

“文化创新的途径”一课从周杰伦的《青花瓷》MV入手,探究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进而引入“历史长河中的陶瓷文化”,在对我国陶瓷的今昔对比中探究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学生对于“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判断。然后,从中西结合的“科技陶瓷”入手,探究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学生对于“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判断。在教学资源上,本节课力求在视频与图片间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之美,激发学生学习世界优秀文化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明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理解“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文化作品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实践;通过欣赏我国经典的陶瓷工艺品,激发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热爱;通过了解我国陶瓷文化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学习世界优秀文化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2.教学难点: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领略艺术之美”。师:2016年6月5日,HITO流行音乐奖颁奖典礼在台北小巨蛋举行,周杰伦捧得三个重要奖项,压轴献唱《青花瓷》,引起了又一轮的青花瓷“热”。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周杰伦的《青花瓷》。[播放视频]周杰伦《青花瓷》MV。师:“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写的多美啊!“青花瓷”作为一首歌曲,是我国曲艺文化的精华;“青花瓷”作为一种瓷器,是我国传统陶瓷文化的经典。下面,让我们一起跟随“青花瓷”,探究文化创新的途径。【设计意图】以周杰伦的《青花瓷》MV导入新课,一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将其带入传统陶瓷艺术体验的“情境”;二是能够从视觉和听觉上给学生以“美”的体验,在听觉上感受曲艺经典之美,在视觉上体验传统陶瓷的艺术之美。

2.探究活动一:“青花瓷背后的故事”。[资料一]《青花瓷》作为一首歌曲,其创作经历了复杂的过程。方文山回忆,创作《青花瓷》这首作品前,他认识了几个鉴赏古董艺术的朋友,在与朋友的谈论聊天、与古董的近距离接触中,激发了自己以传世中华艺术品作为歌名的动机。随后,他查阅了大量的历史古籍,从宋徽宗、李煜等的诗词中获得了创作灵感,并深入歌词中故事的发生地——江南,进行考察走访,搜集当地的风土人情、气候特征等,最终才写出了“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这么唯美的歌词。师:歌曲《青花瓷》在创作之初,大家对周杰伦的作品褒贬不一,很多人认为该创作来源于作者的灵感凸现,主要靠的是作者的聪明才智。同学们对这种观点是怎么看待的?理由是什么?学生发言。教师总结。(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设计意图】通过了解“青花瓷背后的故事”,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众说纷纭中学会通过资料分析,提炼出主旨思想,透过现象分析问题的实质。基于本节课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明白文化创新不是“灵光突现”的,其根本途径就在于社会实践。

3.探究活动二:“历史长河中的陶瓷文化”。师: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途径,那么要实现文化创新,有没有什么具体途径可走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历史长河中的陶瓷文化”,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历史上不同时期的陶瓷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播放视频]视频播放:“历史长河中的陶瓷文化”。视频主要展示了夏朝以前甘肃马家窑陶瓷、唐三彩、元代景德镇陶瓷、现代艺术陶瓷等。视频结束后,将全班同学分为A组和B组两大组,A组同学讨论交流古代陶瓷和现代陶瓷的相同点,B组同学讨论交流古代陶瓷和现代陶瓷的不同點。[小组讨论]小组讨论结束后,A组同学代表分享。(此时学生可能会提到陶瓷的材质、器形、图案等方面的相同点,教师根据学生发言书写副板书)师:我国陶瓷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可是现在的陶瓷和古代陶瓷依然有很多的相同点,如同学们所说的,材质、器形、图案等方面都有相同之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呢?生:略(学生可能从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去除传统陶瓷不符合时代发展的内容,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角度发言)。教师总结。B组同学代表分享。(此时学生可能会从陶瓷的质地、色彩、加工工艺等角度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发言书写副板书)师:现代陶瓷与古代陶瓷又有众多的不同之处,现代陶瓷质地更为细腻、色彩更为丰富、加工工艺更为现代化,其原因是什么?生:略(学生发言可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方面回答)。教师总结。[资料引申]在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上,应尤其重视“退陈出新”,此时,可以增加彭丽媛的青花长裙图片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陶瓷文化的创新。[我来判一判]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财富,因此我们要全盘吸收;还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因此我们要全盘否定。你支持哪方的观点,请阐述理由。学生发言。教师在学生讨论、辩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文化创新既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还必须处理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关系,克服“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两种错误的倾向。【设计意图】通过“历史长河中的陶瓷文化”的视频,一方面,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陶瓷文化之美,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我国现代陶瓷与传统陶瓷的异同点,进而掌握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此基础上,对课本知识结构做出简单调整,在此部分引入“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两种错误倾向的判断,承接本部分知识内容,引发学生思考。

4.探究活动三:“科技陶瓷”。视频展示:我国传统陶瓷与西方现代科学技术相互结合,发明创造出高科技的陶瓷制品。[小组探究]该高科技陶瓷制品得以发明,有哪些重要原因。学生发言。教师总结:科技陶瓷结合了我国传统陶瓷文化的基本材质和加工工艺,融合了西方现代科学技术,科技陶瓷得以誕生,是我国在尊重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的体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当加强交流、借鉴和融合,我们进行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板书]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我来判一判]有的人认为,西方文化正在对我国进行大规模的意识形态渗透,我们应该坚决抵制西方文化;有的人认为,西方社会生产力发达,社会进步,我们应该放弃传统文化,“火力全开”学习西方。你是怎么认为的?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第一种观点是一味地固守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封闭主义。我们应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把传统文化注入到时代精神中;还应该吸取外来文化的长处,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熔铸百家的气魄。第二种观点是一味地推崇外来文化而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应该继承传统,不能脱离传统谈创新,这是我们创新的根基;还应该在吸取外来文化的时候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设计意图】通过中西方文化融合“科技陶瓷”的视频展示,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感受文化创新的另一个重要途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并通过小组讨论,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观点进行讨论判断,在小组合作交流探讨中让学生“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5.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根据PPT的小结,回顾知识内容。

五、教学反思

本课以我国的传统陶瓷文化为主线,力图通过大量的视频和图片资料让更多的同学了解我国的陶瓷文化,在课堂上形成一种“文化体验”,在“体验”中探究文化创新的途径,在“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The Teaching Design—"Way of Cultural Innovation"

ZHOU Kai-yu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00,China)

Key words:"Way of Cultural Innovation";the teaching design;cultural experience

作者:周凯月

第3篇:《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摘 要: 《文化创新的途径》的教学设计以学生熟悉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为依托,设置五个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理解文化创新的途径,并深刻体会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 《文化创新的途径》 《喜羊羊与灰太狼》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两个基本途径。

2.理解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

(二)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具备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在各个领域勇于创新的热情,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态度。

2.通过对传统孝义与现代孝义的分析、探究,树立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文化创新的途径。

三、教学难点

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四、课堂导入

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视频,活跃课堂气氛。

导入:该部影片为什么会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对文化发展而言,它的成功表明了什么道理?

生:该片一改往日国产动画片人物造型呆板僵硬,说教味极浓的缺陷,以幽默的语言,搞笑的剧情,鲜活的人物造型,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它的成功表明文化发展需要创新。

文化怎么才能创新呢?或者文化创新有哪些途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

五、新课教学

【情境教学】

以《喜羊羊与灰太狼》为主线设置五个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不断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解决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探究活动一:

展示《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相关图片:

喜羊羊——社会上的台柱子,是整个团队里很重要的人物。

美羊羊——生活中美丽亲切和爱美之心很强的人。

灰太狼——社会上奸诈愚蠢的坏蛋。

红太郎——社会上的凶悍老婆。

讨论:上述影片的角色原型来自于哪里?对我们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易把握,3分钟)

生:上述影片角色的原型来自于生活,启示文化创作者只有立足于社会实践,才能创作出鲜活的文化作品。

结合上一框题的学习,认识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引出以下内容:

(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板书)

设疑过渡:进行文化创新除了立足于社会实践,我们还能怎么做?

探究活动二:

展示两段视频,动画故事《狼和小羊》及《喜羊羊与灰太狼》“称霸森林”结尾片段。

《狼和小羊》体现传统狼与羊的关系,《喜羊羊与灰太狼》片段突出灰太狼的经典台词“我一定会回来报仇的”。

讨论:灰太狼、喜羊羊与传统国产动画片中的狼与羊的形象有何异同?这对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有什么启示?(时间3分钟)

生:灰太狼与喜羊羊是建立在传统“狼”与“羊”形象基础上的新的“狼”与“羊”。

进而得出文化创新的第一个基本途径。

(二)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板书)

★学生产生疑问:怎样“继承传统,推陈出新”?(5分钟)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3综合探究部分,播放《孔雀东南飞》朗诵视频,焦仲卿被母亲逼迫赶刘兰芝回娘家片段。

设置疑问:作为现代的中学生,我们如何认识焦仲卿的“孝”?

生:对待古代的孝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并注入时代精神。

探究活动三:

展示灰太狼被羊暴打的图片。

讨论:《喜羊羊与灰太狼》借鉴了国外动画片《猫和老鼠》一些内容,颠覆了羊一直受欺负的形象,是其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对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有什么启示?

生:影片的成功是在坚持中国风格的基础上,学习了国外动画片的成功做法。

进而分析推理出文化创新的第二个基本途径。

(三)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板书)

★学生产生疑问:如何“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回答)(时间4分钟)

生:(1)在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取长补短,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2)要注意不同民族文化的平等交流;

(3)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基本原则。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立足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二是立足于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两条途径都要以“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的原则为保证。(板书)

探究活动四:

列举近代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三种看法。

观点一: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必须全盘否定。只有彻底解脱了传统文化的羁绊,我们才能走向新生。

观点二:近代中国的衰败,乃是由于传统文化精神的失落。只要复兴中国传统的儒家文明,中华民族就可以强盛起来。

观点三: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一个民族世代累积、相对稳定的群体经验的总结,虽然其中存在着过时的、保守的东西,但是其中的精华部分则凝结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往往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成为一个民族迎接新的时代挑战的内在动力。

讨论:你同意哪一种呢?请说明理由。(难点,8分钟)

生:我支持观点三,观点三客观地看待传统文化和各民族文化。观点一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观点二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是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结合教材深刻理解“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

探究活动五:

在对《喜羊羊与灰太狼》创作团队的采访中,他们谈到动画的形象和情节均来自于他们童年的记忆,而且希望能够通过诙谐的语言和夸张的形象来缓解和调剂人们紧张的工作生活。这对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有什么启示?

学生探究后归纳文化创新的第五个途径:

(四)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作用,促进文化发展。(板书)

六、知能测试

强化认知,穿插高考题培养学生的高考意识。

七、课堂小结

我把课堂小结的权利留给了同学们,让他们自己进行总结,说说都学到了什么,最重要的是,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感受和启示,深刻体会“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活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最后结合直观系统的板书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本课脉络。(时间5分钟)

八、课后拓展

洛阳牡丹甲天下,洛阳的牡丹花与别处的真不同,不仅能开在园中极尽娇艳,还能开在水中央超越芙蓉。

洛阳水席作为洛阳地方特色的一朵奇葩,和龙门石窟、洛阳牡丹并称为“洛阳三绝”。为了继承和发扬水席文化,百年老店“真不同”在继承水席传统烹饪技艺的基础上,吸取川菜、粤菜等经验,增加了海鲜等原料,使水席在档次上有了很大提高。洛阳饮食业的有益尝试,使洛阳水席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请你运用本节知识谈谈洛阳水席是如何实现发展的。

作者:游琳琳

第4篇:文化创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文化发展的实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文化创新意义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列举事例说明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能够举例说明文化创新对推动社会实践和民族文化繁荣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而感到自豪。

教学重、难点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作用

教学手段、方法

多媒体课件、情景讨论法、课堂探究法、分析讲授法

教材分析

文化传承的过程就是文化发展的过程,而文化发展的实质则在于创新。文化传播与文化继续,无不内在地包含着文化创新的要求。本框主要阐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造的主体和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在逻辑上,是对第

三、四课的文化的传播、继承内容的拓展和深化;同时也为下为第三单元打好了基础,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博大精深、源源流长的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更好地高擎中华文化的火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达到发展中华文化的目的,因此本节课在全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结合实际、导入新课

《爸爸去哪儿》开启了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时代,各种真人秀节目开始出现、占据荧屏。以明星老少搭配穷游欧洲为特色的《花儿与少年》,延续亲子热、大秀明星父子私生活的《爸爸回来了》,还有去年开播的《奔跑吧,兄弟》,一经播出,收视率节节走高,带领着全国观众进入火热奔跑季。这种没有脚本、彩排,采用纪实手法的录制方式,让人们耳目一新。然而遗憾的是,很多节目如一阵热风,刮过之后很快就冷却,寿命不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跟风严重、缺乏创新,这是电视剧市场多年不治的顽疾,也是国内综艺节目的通病,急功近利的电视荧屏跟风并不能如愿换来长久的高收视率。

所以,文化要有生命力、要长久,必须创新,那么文化创新源自何处,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教学环节二:基础梳理,新知自学

【自主学习】请大家自主看书,完成学案基础梳理部分,并思考以下问题:

1、文化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2、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3、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4、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什么?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清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哲学上讲的发展和实践指的是?

【学生回答】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不断取代旧事物的过程。实践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活动。

【教师归纳】非常好,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创新,那么,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一、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板书)

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板书) 【教师总结】一些影视节目迅速刮起一阵热风之后却销声匿迹,被观众遗忘,就在于一味模仿抄袭,节目本身缺乏创新,节目要想长久地保持高收视率必须创新。所以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2.文化创新的必要性 (板书) 教学环节三:结合材料,重点探索

【展示资料】

材料一:莫言作品走向全世界的原因之一: 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给莫言作品的评语是: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在作品中融入了年轻时代的个人经历。(小学5年学历、农民、临时工、当兵等)。莫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 。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 ,它们影响甚至决定了我作品的艺术风格。 材料二:莫言不同时期作品简介: 《檀香刑》莫言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

《生死疲劳》是一部向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大书。 《红高粱家族》是一部以抗战时期为背景

《丰乳肥臀》讲述母亲,含辛茹苦、艰难的抚育着一个又一个儿女 《蛙》以计划生育政策为题材 【学生思考】

1、两段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2、材料二表明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又有什么关系? 【提问、回答】略

【归纳总结】(1)莫言进行文化创作,离不开他的个人经历,离不开家乡的各种文化素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做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二、文化创新的源泉(板书)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这些作品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状况,分析了不同的社会问题。正是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为莫言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推动了文学创新之路。 动力(板书补充)

【继续探究】文学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完当代文学,我们再来回顾感受一下我国古代文学艺术之美。首先请同学来朗诵一下这两首诗词:

山居秋暝 唐代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诗词俊秀,真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教师提问】请哪位同学从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来谈一谈当时文化繁荣创新的原因?

【归纳总结】隋唐以来,我国封建社会制度不断完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也不断改善和提高,这都为隋唐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条件。依然表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所在。

【过渡】社会实践决定着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又有什么作用呢?

三、文化创新的作用(板书)

教学环节四:合作讨论,突破难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事业迅猛发展

【展示数据】1978年经济数据 2014年经济数据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伟大的理论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什么?

2、这些部分是如何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的?

3、总结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辩证关系 得出结论: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得出结论】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板书)

辩证关系: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和服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启发再探】当前欧美文化抢滩登陆、日韩文化强势来袭,我国民族文化发展受到空前的挤压,每个有文化自觉的人都应当认真思考,我们的民族文化怎样才能突出重围呢?也许我们能从下列材料中获得启发:

【展示图片资料】我国中药萃取技术获重大突破、女子十二乐坊日本演唱会、听“宝”字辈儿艺术家聊相声、电子版《清明上河图》向市民开放参观

【阅读思考】阅读课本50页第一自然段,思考中医药技术的突破、女子十二乐坊的走红、传统相声的形式创新、电子版的《清明上河图》这对于民族文化的繁荣有何启示? 提问、回答

【总结】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板书)

教学环节五:提炼升华,实现意图

【承上启下】文化创新意义深远,当今时代是一个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现代传媒体系的建设,积极发挥现代传媒的强大传播、沟通功能;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容,并采用更多的创作形式和手段;不断完善文化市场,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工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

这表明我们要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那么文化创新,是文化工作者的事情?还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谈到自己所获得的成就时,莫言表示要感谢自己成长的这片土地给了他创作的源泉。对于今后自己的创作方向,莫言称将继续脚踏实地,站在人的角度写作。 【思考】文化创造的主体是?文化工作者在文化创新中要遵循什么要求?

四、当代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板书)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工作者应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的文化需求、虚心想人民学习,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精品。

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又能反过来指引和推动社会实践,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因此,在文化创新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积极发挥作用,尤其是当代文化工作者,更要向社会实践和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学习,实现文化创新。

作业

有人非常羡慕电影明星,认为只要有机会自己也能成为电影明星。殊不知要想成为电影明星是很不容易的。很多演员为了演好角色,必须要亲自到基层体验生活,找到创作灵感,才能创作出人民大众喜欢的作品。 (1)演员为何到基层体验生活?

(2)你认为怎样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板书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一)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

2、文化创新的必要性

(二)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三)文化创新的作用

1、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2、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四)、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1、文化创造的主体

2、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洛阳市高中优质课比赛

参赛课题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参赛选手 28号

第5篇:文化创新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 汇集实例,印证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绵延不断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2. 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学情预测分析:

同学们已初步了解和学习了本课内容,但鉴于文化生活本身对于同学们易吸引却难把握的特点,究竟怎样做更为有效?我从直接思想观点的深度分析,再到思想观点之间的关系分析,再通过【典题导航】实现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升,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思想政治观点的理解和认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和在继承中发展,感悟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的能力

(2)结合《哲学生活》相关原理知识,提高分析文化发展创新的能力

(3)进一步深化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确立文化创新的思想意识,投身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2)具有善于学习本民族传统文化及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2. 文化创新的途径

难点

1. 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2. 文化创新的途径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及黑板粉笔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比较教学法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前面对文化的初步学习,我们得到了一个印象,那就是文化生活有点散,不太容易把握。是这样吗?今天就让我们一同通过第五课文化创新(复习课)的学习,以点带面来重新审视它。(1分钟)

二、形成知识体系

【课件】展示 “第一部分情景链接” (见课件)

【问题】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通过前面的学习,自己总结本课的知识体系,看看哪些同学总结得好。

注意:同学们在整理的过程中老师应关注,同学们整理完后,让整理程度不同的三位同学把自己整理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给于评价,好在什么地方,不足在什么地方。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重难点知识?

注意哪些重难知识点?

通过此环节同学们对本课的基础知识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为下面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教师点拨:

第一,什么是文化创新?

第二,为什么要文化创新?

第三,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三、【典题例题】

客观题练习应注意:本环节应注意同学们做题的方法,力求科学,准确。每个同学先认真做,然后请个别同学发言说明结果及原因,其他同学给于补充,最后通过本环节联系让同学们总结做题的方法。

1.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文化创新作为“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②③④ C.①②④ B①③④ D.①②③

(小组讨论,师生互动)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化创新意义的认识和把握,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

所以国家重视文化创新并非取代传统文化,采用排除法,②排除,①③④正确,B项入选

2. 回顾过去,浙江版的《西游记》、高希希版的《三国》、李少红版的《红楼梦》、张纪中版的《倚天屠龙记》先后被轮番“拍砖”(“拍砖”是网络用语,大意是反对、批判)。相反《亮剑》、《历史的天空》、《士兵突击》等原创作品却非常热播,有人认为,当人们忙于经典翻拍之时,却没有意识到这是对我们民族的不负责任,与其频繁向经典作品“借光”,还不如多花点心思,让今天的原创成为明日的经典。这种观点认为 ( )

3、(2011·临沂模拟)丰都巨资打造“世界鬼城”,淮安要建南北分界标志,最近以来,各地纷纷投巨资打造文化“名城”,一夜间仿佛变得“越大就越有文化”。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文化发展必须与人民的需求相结合

B.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投入越多文化品味越高

C. 文化创新要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D. 文化创新的关键在于形式的创新

【点拨】文化创新、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故选A。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排除B。选项C 不符合题干。文化创新关键在于促进内容的发展,排除D。

【过渡】接下我们一起来体验这部分知识在主观题中的呈现。

主观题应注意:先让同学们阅读事先准备好了的材料,总结材料的中心,并结合本节所复习内容恰当地提出问题,这样可以锻炼同学们分析材料把握材料中心的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材料 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

代内涵。

从同学们所列问题中选出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作为题目的问题作答。后展示原来题目的问题。

【解题思路】 答好本题的关键点有两个:

一要熟练掌握知识点文化创新途径(即:一个根本途径,两个基本途径和应坚持的正确观点) ;二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即要联系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做到有理有据。同学们若忽视上述任何一点,都会造成失分。

【答案参考】

(1)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 容 ,祛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

(3)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四、【小结】

六、【作业】

思考:如何运用本课所学相关知识,即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理解第三第四

单元综合探究所提出的问题。

1. 在当代中国,如何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 在当代中国,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6篇: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文化创新的途径】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思想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二框的内容。本框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一方面,针对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另一方面,针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从而清晰地告诉我们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培养青年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要反对“守旧主义”,而且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已具备一定归纳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能够自主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为,但看问题往往比较偏激、片面,缺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文化创新的途径上要对他们进行指导,以免走入误区。另外,文化不仅是人的精神砥柱和智慧之光,而且也是社会走向文明和发达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标志与源泉。文化要涵负这样的功能和承载这样的责任,它本身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创新。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并真正实现了创新的文化,才是有价值、有意义、有魅力的文化。这样就促使他们对文化的创新途径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

〖设计思想〗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依据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案为载体,以多媒体为教学辅助形式,以问题设计为主要表现形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完成确定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初步运用辩证观点说明文化的传承,文化发展中应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现代技术手段展示文字材料、视频、音乐、图片、漫画等,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运用探究式、合作法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要充分认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在文化发展的问题上既要克服那种一味固守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倾向,又要克服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坚持正确方向,推动文化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教学难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导入新课:在XX年9月雅典残疾人奥运会的闭幕式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员21人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以其优美的韵律与造型,征服了海内外观众。

、展示:舞蹈《千手观音》(视频)精彩片段(4分8秒)引导学生边观赏边思考,提出两个问题:

①舞蹈的表演者是谁?

②对《千手观音》了解吗?

2、教师点拔:对我国传统古典文化的优秀艺术技能进行大胆创新,用现代舞的技法加以表现;音乐上独帜一树,同时用现代交响乐的手法,把我国古典音乐与舞蹈的丰富内涵表现的栩栩如生。

学生边观赏《千手观音》舞蹈,边思考两个问题

用《千手观音》视频作引子,创设生动直观教学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究的热情,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千手观音》的创作说明了文化创新的问题,导入新课。

一、

继承传

统,

陈出新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多媒体展示(图片①与材料②)

①雕塑艺术作品:(石雕、木雕、沙雕等)。

②文学艺术(2张诗经)边展示边简要说明。

2、教师提出:从上述文学艺术发展过程的事例看,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什么?

3、引导学生思考

认真思考、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通过两组材料展示,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问题能力,使学生从文学艺术发展过程事例中得出:文化创新的两条途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继承传

统,

推陈出新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的过程。

②着眼于文化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途径。

1、引用上述两组材料,教师提出:从上述文学艺术发展过程的事例看,引导学生思考;

①、文化创新是个怎样的过程。

②如何理解这一过程。

2、显示:①②这个过程,教师适当加以点拔。

积极思考、分析后查找教材内容作出①②结论

通过两组材料展示,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感受文化创新是个推陈出新,不断发展过程的道理。

③批判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显示(孝顺故事)(漫画与文字材料)组织学生阅读教材。

2、讨论探究能否从道德继承中看出文化的创新?

自学教材知识,自主思考问题,找出答案。

利用教材可读性特点,通过自学,学生必然开动脑筋,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避免思维单一性。从“孝”这一中国传统道德内涵的变化,帮助学生体会到文化创新既不能离开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欣赏徐悲鸿名人作品

、展示:名人作品

图片①徐悲鸿2张照片(生平)

②徐悲鸿3幅作品展示(奔马)教师简要说明。

2、设问:

①你了解徐悲鸿吗?

②从徐悲鸿的作品中你想到什么?

思考、分析,深受教育,净化心灵。

通过对徐悲鸿的代表油画展示,加强德育教育,激发他们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内化品质、外化行为;尤其是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这些作品展示让学生唤起文化创新,还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展示(XX年奥运会会徽)图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会徽图案并讨论探究:从奥运会会徽图案设计上,对于文化来说我们感悟到什么?

2、教师在学生讨论作答上述问题的情况下加以补充说明。

认真观察会徽图案,经过讨论,各小组之间各抒己见,相互质疑、相互补充。

通过讨论学生就会产生思想的火花,加之教师适时点评,让学生感受到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只有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②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展示:图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于文化来说也是如此,这说明什么?

2、教师提示:在处理文化差异、文化竞争与文化合作的关系上,能否全盘否定外国文化?

自主思考、分析、表态,发展、创新文化要博采众长。

运用图片创设生动,直观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使学生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显示(链接):结合教材第54页探究问题,组织讨论并要求学生回答:你能提供一个事例加以说明吗?引导学生思考:我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时候应该坚持什么原则呢?

学生思考举例分析说明。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优秀成果时,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创新。

实例分析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便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实现中华文化创新要善于吸收其它民族文化的长处,综合创新。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赏析音乐:《梁祝》主题精彩片段(1分11秒)。

、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显示(链接):边展示优美动听的音乐:《梁祝》主题精彩片段(1分11秒),一边进行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讨论。

2、引导学生共同探讨:

①、中国传统乐曲加入西洋乐器演奏对效果有何影响?

②、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

3、教师对①予以点拔;

:突出音乐个性,使中国传统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分展现出西洋乐曲的丰富表现力。2:中国民族戏曲曲调运用西洋交响乐曲的演奏形式,把《梁祝》主题旋律加以创新,充分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加以继承和发展,成为通过文化交融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

认真赏析音乐:《梁祝》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交流讨论

、通过悦耳的音乐教学,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2、经过学生交流讨论,进一步说明本民族文化可以与其他民族文化寻找共鸣点,人们在优秀文化唤起美好情感的方面是可以达成共识的。

(2)克服不利于文化创新的各种错误倾向

A、“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B、“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展示:(材料)对待外来文化有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观点二:观点三:

2、组织学生讨论:上述的观点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为什么?

3、在学生讨论、质疑过程中,教师适时、针对性点拔,让学生认识上得到升华,才能保证学生在将来文化创新的道路上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

、积极思考,分析、归纳形成正确观点。

2、全班分三组,每组派代表阐述观点,其余成员补充。

、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交流、讨论提高认识。

2、经过课堂讨论疑难问题,一方面能使疑难问题更加明朗化,这样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另一方面使基础知识得到巩固,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创造条件。

课堂练习:目前,延平区有部分中、小学校已着手组织在校学生开展“诵读书经活动”,对这一活动有人认为是复古,有人认为是创新.

、设问:从文化传统的角度请谈谈你对开展学生“诵经”活动的看法。

2、教师点评:

①现代文明不能割裂传统。

继承传统不可全盘吸收。

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不可搞一刀切。

创新和继承一样是文化发展必须面对的的问题。

思考,从文化传统的知识角度,分析目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这项活动的现象,并作出评价。

巩固教学,反馈教学效果,使学生进一步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实现知识的运用。

〖教学小结与反思〗

、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教学,我们认识到文化创新需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文化创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创新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2、教学反思:

①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师生、生生、师生与教学资源、媒体的“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教师不应以“领导者”“权威”自居来支配课堂教学,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与指导者,学生才能成为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主体。本框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中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有适时、针对性的点拔、引导,真正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伙伴。

②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的匠心设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积累丰富的教学知识和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进步的需要。本课堂教学设计如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同行提出宝贵意见。新课标第一网

第7篇:《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邝维煜纪念中学

邓莉怡

【教材分析】

《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个框题内容,本课是对全面两课的一个提升,同时对接下来学习第

三、四单元的知识具有指导作用。文化创新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和探索实践性。在前面两课中,学生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而怎样进行创新是本节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学情分析】

针对高二学生普遍具有视野开阔,思维敏锐,接受性强的特点,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综合能力,而且学生生源主要来自德化,对粤剧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借助这地源优势加深对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理解文化创新的两个基本途径

(3)把握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克服两种错误倾向。

(二)能力目标

增强学生进行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文化与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感悟文化创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各个领域勇于创新的热情。 (3)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难点: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1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新课导入:既然文化创新有着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的问题。请同学们简单浏览本课的学习目标。 新课进行:

1、情景创设:在前面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在传统戏曲上,很多同学都想到了我们的粤剧。今天我们的学习将会涉及到粤剧。

播放粤剧《帝女花.香夭》片断,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展示材料让学生了解粤剧。被周总理誉为南国红豆的粤剧,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是中国第一个走向世界的剧种,已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如今,粤剧在文化市场上是遭到冷落的,年轻的观众越来越少了,很多粤剧团也难以生存。

作为广东年轻的一代,我们有责任保护、拯救粤剧文化,让其在新时代重焕光彩。

2、学生讨论回答:你能为粤剧文化的创新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

教师:刚才同学们都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现在我们要为这些措施找书本理论。大家课前经过预习,知道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哪些吗?

3、分组活动、自主学习

(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并提出理论依据。)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怎么理解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

3、为什么要继承传统?

4、为什么要推陈出新?

5、为什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6、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注意什么问题 ?

六个小组派代表解决上述问题,其他小组评价、补充,教师点拨、补充。

教师总结: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社会实践。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强调的是处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这一途径是纵向,从时间上创新,强调的是文化继承和发展。另一个基本途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强调的是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这一途径是横向,从空间上创新,强调的是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下面,我们回到粤剧创新的问题,专家们也为粤剧创新做了些努力。大家看材料,指出

2 属于哪种创新途径。

展示材料, 新派粤剧进校园及粤剧乐器改革,学生判断属于哪种途径。 你能举出哪些例子体现文化创新的途径?学生举例加深理解。

过渡:如何进行文化创新,除了上述途径之外,我们在现实中还需要分清正与误,请看第三目题——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学生阅读书本55页,思考:正确方向和错误倾向分别指什么?

坚持正确方向要求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克服错误倾向指要克服“守旧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封闭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最后,我们来解决本课一个总结性的问题——如何铸造文化新辉煌?请同学们联系本课的知识回答。

根本途径

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传统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汲取世界民族文化的长处 本课小结:略 课堂练习:略

课后作业:跟进练习册

板书设计

5.2 文化创新的途径

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途径

1、根本途径

2、基本途径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如何铸造文化新辉煌

【教学评价】

3 《文化创新的途径》这节区公开课,总的来说,由于时间仓促,教学设计准备不够充分,考虑不够细致,效果不太理想。

这节课我的设计思路,新课导入方面是打算利用粤剧文化遇冷的材料作为导入,通过播放粤剧片段,让学生讨论如何对粤剧进行创新。作为广东的学生,对粤剧或多或少也有一些了解,再加上视频的效果,本课进行时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还是很热烈的,因此,这一环节进行得还是相当成功的,从一开始就充分抓住学生注意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后面的正课学习打下了根基。

第二环节,为了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明确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我设计了六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分组讨论、解决。这个环节学生讨论还是比较热烈,但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我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作答的技艺,突发问题的处理等方面做得不是很好,结果耗时较多,同时教师讲授也较多。虽然教师讲授能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在点拨学生回答时也起到了渗透解题技巧的作用。但是,这对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利,课堂气氛也由一开始的活跃转为沉闷。

第三环节,在处理第三目题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的时候,我是在先总结了前面两个基本途径的基础上, 让其明白: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这个途径是纵向的,强调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主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而基本途径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横向的,强调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主要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坚持正确方向就是要把握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克服错误倾向主要是防止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总的来说,这个环节承接上面的知识进行,学生还是能够理解该知识点。

最后,在处理如何铸造文化新辉煌的问题上,我通过让学生回顾这节课的知识去思考,从文化创新的途径入手,明白铸造文化新辉煌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汲取世界文化的长处。

由于前面在自主学习阶段耗时太多,本课的小结进行得比较仓促,堂上练习也没法按预定目标完成,因此也达不到讲练结合、巩固提升的效果。

4 总得来说,这节区公开课凸显出我教学上的不少问题,需要以后不断的努力改进。今后,在设计新课时我会考虑更细致一些,牢牢把新课标的要求记在心中,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且,在不断向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及应急,实现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并对课堂可能出现情况的处理要加班睿智和完美,而不是禁锢于预设的教学设计中。

第8篇:《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顺德区龙江中学曾校(15302428668)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本课是《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第五课的第二框内容。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理解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而怎样进行创新则是本节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同时,本课承前启后,对第三单元要学习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等知识具有指导作用。在呼唤创新的当今时代,文化创新作为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实践性。

2、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对学习体验“文化创新”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学生对生活体验的浅薄及基础理论知识的把握和运用水平还不够,缺乏深度和理性的认识;另外,一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自我探究能力还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理解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②通过材料探究,使学生具备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探究文化创新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热爱当地的传统文化、学习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

②通过对岭南美食文化节的分析、探究,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家乡、奉献社会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依据:本课探究的是怎样才能实现文化创新,所以本知识点理所当然地成为本课重点。突破重点:事例探究法、启发讲授法、情境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通过材料探究,循循善诱、得出结论。

2、教学难点: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依据:由于学生很难找出正确方向,分清错误倾向。所以,本知识点是难点。突破难点:启发讲授法、自主探究法。结合材料,在教师引导下,帮助学生找出正确方向,分清错误倾向。

四、教学构思

1、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

2、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文化现象、引发思考、合作探究、构建知识、启发正确观念、反思辩论提升,体现新的学习观、知识观。

3、在教学过程中以岭南美食文化节的举办过程为主线,充分发挥和体现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特点。

4、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体验,激发同学们的探究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乡、爱国热情。

五、【教学方法】

1、教法:事例探究法、启发讲授法,情境式教学法、分析归纳法。

2、学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法。

3、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第七届中国岭南美食文化节宣传广告》。

()

展示材料:南方日报讯 (记者/刘嘉麟)记者昨日获悉,第七届中国岭南美食文化节已经全面启动。美食与文化旅游“牵手”成为文化节的一大特色。

据悉,本届美食文化节将继续注重美食与旅游、文化的有机结合,提升顺德美食品位,展示顺德城市形象。期间将举办顺德旅游美食摄影大赛、《传说顺德》微电影大赛、“人生百味”顺德传统习俗文化博览会、中秋万人赏月文化晚会等美食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活动。

老师点拨:顺德大力打造文化品牌,为文化创新开辟了新的路径。今天,让我们来共同探究文化创新的途径。

二、【探究新课、突破重点】

老师导入:在上届美食文化节中,龙江煎堆、双皮奶等被评为第一批顺德菜代表菜式,并进行英文译名活动。()

展示材料:此次顺德美食微电影大赛,最终粤X工作室推出的《蝴蝶砂》获得金奖.《蝴蝶砂》讲述的是一位小伙子与年轻姑娘通过“虫崩 虫少”结缘,并且一齐面对风浪不离不弃的故事,契合了大良的名小吃李禧记“ 虫崩 虫少”的传说,让人通过情感了解美食背后的人文故事,令人感动。以此推向高潮,绕有余味。

克服两大错误倾向: 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封闭主义、守旧主义的错误倾向

第三部分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发现知识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而技术是实现教学的工具;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完善,用技术服务于人。互联网教学能够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但互联网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如:过于追求形式,影响课堂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课堂信息超量,学生疲于应付,抑制了学生思维;思维异步,忽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降低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生动性;忽视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

提高互联网在政治课堂中的教学实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互联网式的政治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毋庸质疑的,但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问题的发现者、学生与知识和方法的中介者,要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组织引导学生协作学习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2、双向交流是教学的灵魂,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加强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 3、互联网的应用,同样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和提高。

荀子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因此,作为信息化时代的政治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应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改进教学方法,熟练掌握多媒体软件的应用技术,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第9篇:7 文化创新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熟记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熟记文化创新的途径并能运用。

能力目标:通过教师的提示与指导,培养学生的提炼概括能力,增强理解与记忆;通过实战演练,提高学生获取解读有效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整理考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通过方法与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学考信心与决心。

2. 教学重点/难点

1.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3.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4.文化创新的途径并能运用。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文化创新

教学过程

([课间] 播放视频《爸爸去哪儿2》在新叶村的节目片段,分发学案。) [导课] 通过分组形式的创新,导入主题《文化创新》的复习。 [体系建构]

在明确了考试目标的基础上,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本,并在学案上记录下课、框、目题,构建初步的知识体系图。(请一位学生上黑板演示) [目标导航] 幻灯片呈现《学考标准》中本课的考点,让学生明确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考点突破] 刚上课时划分的5个小组,分别准备一个考点的知识梳理。然后由各组长负责讲解相应的考点。教师根据学生讲的,在板书上标注出重点,逐步完善知识体系图。

设计意图:分组,一方面能给学生一些新鲜感,吸引学生的一些兴趣;另一方面,每组准备一个考点,也能够给学生相对充裕的时间去看书和思考,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学生自己讲的和听同学讲的一般都比听老师讲的更有效。 [实战演练]

通过两道选择题和一道主观题,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同时也让学生感受一下学考的难度,增强学考的信心。选择题选用最近两年的真题,让学生体验学考;主观题采用以“新叶村”为材料的原创命题,一方面训练学生的主观题的解题能力,另一方面也与课前的视频呼应。

课后习题

1.我国从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无不体现了不断创新的精

神。这种精神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是

A.改造传统文化

B.吸引外来文化

C.挖掘创作灵感

D.立足社会实践

2.用“交游四海结高朋,挣来财富建中华”的新春联,替代“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的旧春联。春联内容的演进,反映人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A.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推崇认同,固守传统

D.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浙西山区的X村,充分利用其原生态的历史古貌、最原始的农耕生活方式,走上了一条“播种耕读文化”的新型致富道路。该村的耕读文化不仅成功吸引了《爸爸去哪儿2》的拍摄,还带动了该村生态农家乐和各色民宿的发展。同时,该村积极开展穿汉服、拜文昌星,背古文经、编草鞋、磨豆腐、牛犁田、抓泥鳅、踩水车、挖莲藕等蕴含着浓郁汉学文化和农耕文化的活动。X村更显“水清流、绿掩映、路整洁、房古朴、人安逸、村和谐”。

X村成功“播种农耕文化”,体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的哪些道理?(9分)

板书

上一篇:化学教学论练习题下一篇:土木工程毕设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