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下物流专业创新教学体系应用研究

2024-06-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微时代下物流专业创新教学体系应用研究(精选7篇)

微时代下物流专业创新教学体系应用研究 篇1

物流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如何将国内的教学理念以及当今最受年轻人追捧的教学手段,教学工具,教学平台引入物流管理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创新点。首先要根据高校物流管理课程特点、教学创新的特点等进行了尝试和探索,以期为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本文在首先介绍“微时代”的物流专业移动教学的概念和列举其区别性特征的基础上,以《物流学导论》课程某片段为例实现移动教学在物流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旨在帮助物流专业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进一步地丰富物流专业教学的研究视角,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化学习。

一、微型移动课程

微课程是以一定的呈现方式和组织关系设计了一个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并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在国外,早已有了“微课程”这个概念,2008年由美国人戴维?彭罗斯创立,戴维?彭罗斯是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他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

微型移动课程本文认为作为一种崭新的学习形式,在无线移动通信环境下,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拓展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在深入分析新型的教学实践相融合移动学习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针对物流教学的特征与发展要求,探索与设计了微时代下物流专业教学体系应用物流专业教学模式的系统架构。

微型移动课程制作形式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PPT式微课程,此课程比较简单,PPT由文字、音乐、图片构成,设计PPT自动播放功能。第二种类型:讲课式微课程:由讲师按照微课程要求,按照模块化进行授课拍摄,经过后期剪辑转换,形成微课程。第三种类型:情景剧式微课程,此课程借鉴好莱坞大片拍摄模式,企业组成微课研发团队,对课程内容进行情景剧设计策划,撰写脚本,选择导演、演员、场地进行拍摄,经过制片人后期视频剪辑制作,最终形成微课程。

二、《物流学导论》微型移动课程教学设计

1.顶层设计分析

如上流程图所示是《物流学导论》微型移动课程教学设计,根据我校物流专业培养目标设置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懂管理的技术人才,懂技术的管理人才)进行本课程的顶层设计:学习物流学导论这门课程,其重点应放在让学生理解和把握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概念和原理的基本应用上。课程培养目标三个层次,知识,能力,素质。本课程理论性强,难度大,为了增强课程的应用型,把企业实际工作项目引入课程课程。

2.微平台培训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自定义菜单、管理及数据分析功能构建辅助教学的资源检索、管理及综合评价系统,可以实现如下功能:

(1)资源检索导航

移动交互功能的扩展与应用是创建学习情境的关键。微信公众号支持的自动回复功能、群发功能构建了良好的人机交互环境。由于自定义菜单功能提供了资源检索的导航,所以用户进入公众号即可进行检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创建了良好的学习情境,实现了实时交互。

(2)学习资源库管理

微信公众号提供消息管理、用户管理和素材管理三大管理功能,方便管理者对用户、资源以及消息的管理。我们运用以上管理功能并依据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构建学习资源库。

3.课程知识点形式设计

根据不同知识点的重难点,我们可以构建与知识点相对应的教学设计,并配以相关微平台资源资源,例如在讲到快递企业最新资讯时可以让学生关注物流时代周刊,物流指闻等微信工作号,这里有关于快递龙头企业最新的一手资讯,视频,数据等共学生了解。不同的授课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根据对课程的教学经验,选择原有资源库中适合自己教学要求的资源,如在讲到采购管理这部分知识点是可以让学生关注宫训伟或者马晓峰老师的采购与供应链微信号,这里可以看到两位顶级的采购大师分享给我们的采购经验和实时资讯。

教师以PPT、Word、TXT或者网页等形式在微平台的资源模块中添加学习资料与学习指导,学生通过浏览相关学习资料进行学习。例如苏宁物流基地储配方案设计,则提供录制的视频作为示范,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并加以模仿,根据课内外的学生学习效果老师还可以调整视频资料,把难点部分更加详细示范或者重新讲解,以达到不断熟练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参考书目和网上学习资源、相关视频、图库素材等资源.章节环节学习之余去浏览拓展资源,提高认识,拓宽知识。

4.微信公众平台物流课程应用设计

(1)课前学习主题/发布任务

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向学生推送课前学习任务。课程结束后,教师推送课后习题答案,学生对课堂学习结果进行检测。对于错误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自定义菜单检索知识点或小组讨论解决,也可以通过平台发送给教师进行在线解答。

(2)课后学习活动的展开

提高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平台由教师及其选择的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学生共同管理,以便及时回复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定期向学生推送课程相关信息,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

①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接收平台推送的预习任务、练习题后,运用平台提供的单词、课文音频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通过搜索关键词“课文音频”下载音频文件。平台提供课程单词释义及发音,学生可以通过输入某一单词进行查询,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②协作学习

微时代下物流专业创新教学体系应用研究 篇2

一、微型移动课程

微课程是以一定的呈现方式和组织关系设计了一个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并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在国外,早已有了“微课程”这个概念,2008年由美国人戴维·彭罗斯创立,戴维·彭罗斯是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他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

微型移动课程本文认为作为一种崭新的学习形式,在无线移动通信环境下,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拓展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在深入分析新型的教学实践相融合移动学习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针对物流教学的特征与发展要求,探索与设计了微时代下物流专业教学体系应用物流专业教学模式的系统架构。

微型移动课程制作形式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PPT式微课程,此课程比较简单,PPT由文字、音乐、图片构成,设计PPT自动播放功能。第二种类型:讲课式微课程:由讲师按照微课程要求,按照模块化进行授课拍摄,经过后期剪辑转换,形成微课程。第三种类型:情景剧式微课程,此课程借鉴好莱坞大片拍摄模式,企业组成微课研发团队,对课程内容进行情景剧设计策划,撰写脚本,选择导演、演员、场地进行拍摄,经过制片人后期视频剪辑制作,最终形成微课程。

二、《物流学导论》微型移动课程教学设计

1. 顶层设计分析

如上流程图所示是《物流学导论》微型移动课程教学设计,根据我校物流专业培养目标设置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懂管理的技术人才,懂技术的管理人才)进行本课程的顶层设计:学习物流学导论这门课程,其重点应放在让学生理解和把握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概念和原理的基本应用上。课程培养目标三个层次,知识,能力,素质。本课程理论性强,难度大,为了增强课程的应用型,把企业实际工作项目引入课程课程。

2. 微平台培训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自定义菜单、管理及数据分析功能构建辅助教学的资源检索、管理及综合评价系统,可以实现如下功能:

(1)资源检索导航

移动交互功能的扩展与应用是创建学习情境的关键。微信公众号支持的自动回复功能、群发功能构建了良好的人机交互环境。由于自定义菜单功能提供了资源检索的导航,所以用户进入公众号即可进行检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创建了良好的学习情境,实现了实时交互。

(2)学习资源库管理

微信公众号提供消息管理、用户管理和素材管理三大管理功能,方便管理者对用户、资源以及消息的管理。我们运用以上管理功能并依据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构建学习资源库。

3. 课程知识点形式设计

根据不同知识点的重难点,我们可以构建与知识点相对应的教学设计,并配以相关微平台资源资源,例如在讲到快递企业最新资讯时可以让学生关注物流时代周刊,物流指闻等微信工作号,这里有关于快递龙头企业最新的一手资讯,视频,数据等共学生了解。不同的授课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根据对课程的教学经验,选择原有资源库中适合自己教学要求的资源,如在讲到采购管理这部分知识点是可以让学生关注宫训伟或者马晓峰老师的采购与供应链微信号,这里可以看到两位顶级的采购大师分享给我们的采购经验和实时资讯。

教师以PPT、Word、TXT或者网页等形式在微平台的资源模块中添加学习资料与学习指导,学生通过浏览相关学习资料进行学习。例如苏宁物流基地储配方案设计,则提供录制的视频作为示范,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并加以模仿,根据课内外的学生学习效果老师还可以调整视频资料,把难点部分更加详细示范或者重新讲解,以达到不断熟练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参考书目和网上学习资源、相关视频、图库素材等资源.章节环节学习之余去浏览拓展资源,提高认识,拓宽知识。

4.微信公众平台物流课程应用设计

(1)课前学习主题/发布任务

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向学生推送课前学习任务。课程结束后,教师推送课后习题答案,学生对课堂学习结果进行检测。对于错误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自定义菜单检索知识点或小组讨论解决,也可以通过平台发送给教师进行在线解答。

(2)课后学习活动的展开

提高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平台由教师及其选择的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学生共同管理,以便及时回复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定期向学生推送课程相关信息,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接收平台推送的预习任务、练习题后,运用平台提供的单词、课文音频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通过搜索关键词“课文音频”下载音频文件。平台提供课程单词释义及发音,学生可以通过输入某一单词进行查询,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协作学习

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及时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课后习题和讨论主题,学生根据教师发布的信息整理当天课程的学习内容,并完成课后习题。由教师分配的组长负责建立微信讨论组进行主题讨论,并将讨论结果总结以备课堂反馈。需要注意的是讨论全过程由组长监督控制,教师不参与讨论,以便学生畅所欲言,避免出现因害羞而不敢发言的情况。

5. 总体评价

本课程考核由网上学习考核、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三种方式组成。考试计分标准为:课程总成绩=10%的移动学习考核+50%的形成性考核“0%的终结性考试成绩。

(1)移动学习考核

移动上网学习主要是对学生参与网络课程学习状况的记录考查,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态度和学习积极性进行评价。

(2)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考核形式包括测验和主题活动两种类型,测验共7次,每次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本课程共有7次主题活动,学生可任选其中3次活动参加完成,每次活动占课程总成绩的5%。

(3)终结性考试

终结性考试包括期末理论测试和实训测试两种形式,期末理论测试占课程总成绩的20%,章节实训占课程总成绩的20%。结业考试考核评分标准(按100分制计)。最后依据学业考核总成绩达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不合格者须进行期末课程结业补考或重修。

三、《物流学导论》微平台移动教学开发实例

储配方案设计教学单元目标:通过微学习方法完此微内容的学习后学生要求能根据配送中心的储存、订单等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设计出储存与配送作业具体计划,计划分为入库作业计划和出库作业计划,具体如下:

1. 入库作业计划

(1)根据微平台所统计的数据,依据物动量ABC分类表基本原理:

A类为库存占有率10%--30%,而周转率为60%--80%的货物

B类为库存占有率20%--30%,而周转率为20%--30%的货物

C类为库存占有率40%--80%,而周转率为10%--20%的货物

得出如下8种入库货物的分类计划:

(2)货位设计(货位按如下3个基本原则设计:物动量分析(ABC)按重要程度分配货物;货位的性质,重量,易碎等;同一种类尽量集中安排货位,易于管理,总体原则:入出库便利性,货品的安全性。)

(3)就地堆码存储区规划(按照收到的入库通知单上的货物信息完成存储所需货位数量或堆存所需占地面积及规划的货垛长、宽、高(箱数)

2. 出入库作业计划设计

(1)订单有效性分析。(核查客户的信用状况,如客户应收账款已超过其信用额度,如客户此次订货的订购金额加上其累计应收账款额超过其信用额度,则应将客户视为无效客户,对应订单为无效订单。)

(2)客户优先权分析。(应用客服评级方法如层次分析法对客户进行优先等级划分以确定客户优先等级。)

(3)库存分配计划。(按照客户订单,、客户名称、分配量、库存、库存结余、存货仓库名称或库位、存货时间、优先级别的具体情况来分配货物)

(4)拣选路径设计。(拣选路径设计原则:尽量减少叉车的使用时间、叉车的掉头时间、选择方便叉车掉头的位置掉头,减少拣选次数、使用S或者U路径进行拣选、缩短拣选时间)

(5)车辆调度与路线优化。(根据所给数据利用节约法,完成车辆调度方案和路线优化设计)

(6)配装配载方案。(根据配送线路优化结果,绘制配送车辆积载图,以体现配送的先后顺序。(按客户绘制,不显示货物品种

四、微平台教学效果

为了调查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教学以及学习资源设计和公众平台的功能对学生学习的满意度,我们在工商管理和物流管理专业设计了平台辅助教学评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微信公众号对其学习有帮助,其中有7名学生认为微信公众号对他们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认为一般或没有作用的仅有8名学生。有很多学生认为自己的写作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大部分学生反映在小组讨论中,自己的听说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学生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和讨论群,与教师的沟通越来越多,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这反映出微信公众平台对师生交互、生生交互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微平台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形态,它突破了传统教学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具有表现能力强、灵活性好、短小精悍等特点。微课程还可以将重点、难点打碎,分成一个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的教学环节,形成系列化的专题微课程。学生可以灵活地选择自己还未掌握好的微知识课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梳理,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教师可以有目的地选择相应的环节进行观摩、学习,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交流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创新物流教学方法的几个思想转变:

1. 让学生学以致用才能真正体现物流教学的社会价值。

物流教学的开展要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塑造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其学有所长,通过学习,能够被社会接纳和欢迎,能够满腔热情地融入为行业胜任工作岗位,这才是硬道理。学校所有的管理和教学工作都应围绕这个中心开展。

2. 创新物流教学模式不能单纯依靠自我管理实现。

物流业务兼具传统和现代的业务内容,物流教学的与时俱进无法在高校大门内进行与社会和市场的呼应,敞开胸怀,走出去、引进来是务实之路。近亲繁殖的结果便是畸形儿的产生,创新教学模式必须将目光从眼前的方寸之地移开,开拓更高远的视角。

3. 政府和高校的管理必须要为创新物流教学模式提供支持和便利。

减少政府过多的监管,放手让教育者自主办教育,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突破性,才不会屡改不新,裹脚难行。高校自身的教学管理要体现它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核心功能,并顺应专业课教学改革的需要变通执行各项管理制度,而不是让教学管理制度雷打不动,教学工作紧紧围绕制度走。物流教学模式既不是北大清华模式也不是蓝翔技校的模式,它像物流学科一样是新事物,需要教育者从管理到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本着务实、负责的诚恳态度,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效、注重社会效应。创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新的管理思想、新的教学组织方式、新的教学目标,从教育主管部门到社会企业、教育管理工作者、主导教学的教师,这个课题都是需要大家共同面对和努力的方向,期待建立一种多方协同、互助沟通、良性实效的教改环境。

五、总结

为了调查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教学以及学习资源设计和公众平台的功能对学生学习的满意度,我们在工商管理专业设计了平台辅助教学评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微信公众号对其学习有帮助,其中有7名学生认为微信公众号对他们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认为一般或没有作用的仅有8名学生。有很多学生认为自己的写作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大部分学生反映在小组讨论中,自己的听说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学生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和讨论群,与教师的沟通越来越多,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这反映出微信公众平台对师生交互、生生交互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新的教育方式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平台提供的教育资源全部由教师组织制作,所以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了。同时,微信公众平台的管理功能要求教师熟练掌握相关教育软件的开发技能,这对教师的软件开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微时代下物流专业创新教学体系应用研究 篇3

关键词 微时代;教学口语语言;创新途径

微博用户急剧增加的事实宣布了“微时代”的到来。微时代往往强调小中见大、简洁含蓄,当然也有去中心化、去权威化现象,反映出人性的浮躁,作为教师要一分为二、辩证对待,要善于吸收有益成分,去粗取精,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1]教学口语语言是师生之间交流思想、激发情感、传递知识的主要载体,是教师的基本功,代表着教师的形象,微时代背景下更要力求创新。下面就以数学教学口语语言创新为例作些探讨。

一、要展示美学

教师教学中要不断展示学科美,让学生体验美的感受,这对提高学习效率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曾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可谓处处充满美的花朵。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展现数学图表语言的对称美、动态美,数学符号语言的简洁美、优雅美,让学生感悟数学语言系统的内在美,以唤起学习主体的生命激情和自由感受,获得审美情趣。事实上教师讲课声音的抑扬顿挫也是一种美。数学教师要努力做到说话字正腔圆、讲课抑扬顿挫、富有艺术性。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增强他们的理智感、刺激求知欲,使学生在教师“娓娓道来”的过程中,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二、要规范含蓄

数学教师的教学口语语言往往是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经过教师不断揣摸、锤炼而成的,它所传递的教学信息是受教学目标严格控制的,极具规范性。教师要努力做到要言不繁、恰到好处。比如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要区分清概念,5x2和(5x)2的读法要注意区分等等。同时,数学教师在教学口语语言要力求含蓄富有激励性,不断吸引大批的学生前仆后继地进行数学研究。正如大数学家韦尔在希尔伯特的悼词中说道:“希尔伯特就像穿杂色衣服的风笛手,他那甜蜜的笛声诱惑了如此众多的老鼠,跟着他跳进了数学的深河。”

三、要简洁精炼

数学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简洁、精炼,这是数学严密性的需要。作为数学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在表述时应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也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 冗长是肤浅的藻饰”。微时代更强调简短明了。某重点中学高级教师上示范课时基本上就是把课本上的内容原汁原味地讲解下来,未多说一句话,效果反而特别好。在如今过于注重讲课的情境式导入、探究式教学等外在形式下,这样不禁让人耳目一新。

四、要幽默风趣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它能使师生关系和谐;是课堂教学的兴奋剂,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欢乐!如在讲有理数的运算,学生经常丢掉符号,教师可幽默地说:“我们可不能成为像xx一样的吃货,把符号都吃了!”。

五、要恰当设喻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恰当设喻,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通俗,学生就能更容易接受和深刻地理解知识。很多老人对于当年的数学老师在讲“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公理时都还记忆犹新,当年老师举了个“扔一个包子过去,小狗一跃而起笔直朝着包子扑过去”的例子,当然贫困年代里的比喻是跟吃不可分的,作为微时代的教师也应该经常思考恰当设喻、让学生记住一辈子。

六、要含情善待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数学教学中的口语语言要渗透情感,数学教师必须把情感融汇在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之中。对事物的深刻认识是滋生教学情感的主要根源。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教师要眼里含情、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轻易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对于学生板演错误,我们可以说“刚才是山寨解法,正版解法是…”。学生也乐于接受,错了的学生也有个台阶可下。切记好学生是爱出来的,差学生是嫌出来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七、要总结提炼

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在学生心灵深处无时不存在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所讲内容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并帮助学生提炼,可以使学生把在学习中摸索体会到的观念、方法尽快地上升到理论高度,不断保持和强化自己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发展个性思维。从而最终使学生逐渐领会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益。如在讲不等式:a/b<(a+m)/(b+m)时,通过在一个装糖水的玻璃杯里面再加点糖,糖水更甜、浓度更大的实验,进一步总结提炼为糖水不等式:a代表原来的糖,b代表混合后的糖水,m代表新添加的糖,学生一下就记住了。

八、要与时俱进

微时代背景下的网络语言以简洁生动的形式、即时便捷的特点,赢得了大众的偏爱,但在某些方面具有粗俗化特点。教师要看到网络语言的正面影响,合理吸收、有效利用网络语言的鲜活成分,在教学中使用得当,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学生不认真听讲提醒他们“到时我会把你们秒杀到办公室哦”,提问学生时可以说“亲,你来回答下”,学生回答对了说“帅呆了”, 学生回答错了说“连这样的答案你都想得出,I服了YOU”,板演题目对了说“这个解法很牛”,很明显的结论就说“地球人都知道”,间接表扬学生说“犀利哥”,…以此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当然要切记勿低俗。

总之,微时代背景下利用以上的途径不断实践与创新,广大数学教师将提高教学口语语言水平,并会在工作中脱颖而出、独领风骚的。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

[2]吴晓红.希尔伯特教学风格与数学素质教育[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04(3).

微时代下物流专业创新教学体系应用研究 篇4

【摘要】“微时代”下很多领域都在发生变化,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本文从分析高职大学的英语教学现状入手,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探析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变:“微课”在英语教学上的应用,并通过分析“微课”的特点和实际应用来探索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走向。

【关键词】微时代 现状 微课 应用 思考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微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微课等新事物方兴未艾,在高职教育领域的改革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是高职院校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在调研了高职院校的实际英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微课”这种新型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

一、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大学的英语教学改革也在大刀破斧地进行,作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机构,高职院校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方面担负着重要责任。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微时代”:微信、微博、微电影等等,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也日益深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但在这种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当前的高职大学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具体如下:

1.学生的求知欲不强,学习兴趣不高。从生源上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英语底子薄弱,基础偏差,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都存在很大问题,专业英语对于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如果教师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上不追求创新,积极引导学生,学生在难以跟上学习进度的情况下,产生厌学心理,形成学习英语难的恶性循环现象。

2.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很多老教师难以使用新型的教学工具。语言是随着环境变化、社会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再加上各种新产品、新技术的不断问世,专业英语的更新速度很快,很多教师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只停留在课本的基础水平,而且很多年老教师不会使用多媒体、微博等现代教学手段,难以符合现代教学的要求。

3.英语考核的方式单一。根据调查显示,在很多高职院校内,英语的考核还是和传统考核一样,每年的期中和期末进行试卷考试,题型也是一成不变的翻译、阅读等等,这种浅层次的考核方式只能是以分值来评价学生,对于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难以进行考量,也无法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4.教师教学手段落后。在很多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上,教师授课还是停留在“粉笔―黑板”的阶段,授课内容往往照搬书本,很难延伸到联系实际的英语实例中去,长此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难以提起兴趣,也让教师失去教学积极性。

二、“微时代”下教学模式的创新

1.“微课”简述。“微课”是“微时代”下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简单来说,微课以教学视频为主要方式,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为内容进行记录,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为目的,它有如下特点:(1)内容短小精悍,视频的时间会在十分钟以内,内容不会繁杂,而是以每节课的核心重点为介绍内容,通过短时间内的精要学习,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尽量在短时间内掌握课时知识;(2)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在微课的授课方式下,教师的讲课内容更贴近于教学目标,在视频中突出课时重难点,指向性明确;(3)资源多样化,微课以视频为主,在制作视频的类型时,方式灵活多样,可以包括教师对于知识点的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网络素材等等,不局限于单一的资源;第四,学习时间机动灵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观看视频,也同时鼓励学生对学习视频进行拷贝,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这样就打破了时间的局限性,让学生能够利用更多的时间自由学习。

因此,以“微课”为新型的教学方式,不仅是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也是微时代下教学转型的一种重要方式。

2.“微课”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微课”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实现,是由很多综合因素决定的,首先,随着生活条件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学生都有智能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这是“微课”得以开展的硬件条件,其次,学校通过与移动公司等的合作,建立了完备的数字化校园体系,信息化建设为“微课”的开展提供了条件。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录制学习视频或者在网上下载相关课程的网络视频资料,学生除了在上课时与教师沟通,也可以在课后通过在线网络等方式和教师进行互动。

“微课”应用于英语教学,其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微课”的课程教学模式

(1)微课视频的制作。在微课教学模式下,教师对于视频的制作是非常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着教师授课的内容和教学的质量,因此,在视频的制作上,不仅要花费心思,更要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如何让视频内的知识点更为浅显易懂、易于掌握。教师可以根据课时内对英语单词和文章的听说读写的学习任务,划分学习内容,细化知识点,在对视频的录制过程中,把课时内的知识点细分为若干教学片断,并在视频内搭配与知识相关联的实事英语如英语新闻等等,并设计思考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用英语思维回答和理解问题。同时,在视频的制作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检测环节,如对相关的英语单词的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等,教师可以以考试题目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以便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2)课程的学习研究。一个完善、科学的视频制作是课堂学习的基础,在课堂上能够利用每一分钟学习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讲授进行思维上的创新,这是知识能够转移到学生头脑的重要环节。从建构主义的观点出发,获得知识的最好效果在于学生通过自我和外部两方面的协商才能实现意义上的建构,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摘录一部分的英语实例如美国俚语、英语风俗等等,以实例为基础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学习中的难点,并通过小组合作或者学生互助的方式探究答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作为知识的传输者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解决问题。(3)课后的总结反思。课堂的学习时间是固定的,教师在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的同时,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后总结,如学生之间交流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和收获、在课外交流介绍与本课时相关的英语读物、课堂上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的思路等等,通过这些环节,不仅让学生能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微课”教学的思考。“微课”教学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在实际调查中,我们那也发现“微课”教学也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如下:(1)“微课”在实用性上存在局限性,“微课”内容短小精悍、时间较短,但英语教学有其自身特点,词汇、单词、语法等内容适合制作较为短小的视频,英语文章、段落等所含信息量巨大,且一般是课程的重难点,如果分开讲解,不仅会打乱文章的完整度,也会让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在高职大学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不能只追求“微课”这种教学模式,而应与英语教学实际相结合,对于长篇幅的英语文章,采取情景教学法或者学生模拟等等其它教学方式,可能教学效果会更好。(2)“微课”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师资队伍的建设不可忽视。在这个“微时代”大环境下,教师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量阅读各类英语期刊文章,增强自身的英语修养,同时应有目的选择学习班进行“充电”,熟练运用如微博、微信、多媒体等现代信息工具。(3)“微课”对考核方式的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相比较传统教学模式的考核方式,“微课”应该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从多方面、多层次地对学生进行考核,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紧迫感,从而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提升自身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微时代下物流专业创新教学体系应用研究 篇5

1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案研究

1. 1本科物流教育目标定位研究

发达国家主要是以学历教育和培训教育相结合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在欧洲87所开展物流高等教育的大学中, 有54所设物流管理或供应链管理硕士和本科专业,美国有50多所大学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国外课程着重战略类课程的应用性和实用性,而且兼具理论和研究,注重学生从战略高度思考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了解更多学者物流研究的思想和观点,丰富他们的知识面。我国学者在比较国内外物流教育现状基础上,提出要从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岗位培训三个方面培养物流人才,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人才培养体系[1]。事实上这种理念近年来一直为国内物流教育界所推崇。同国外物流专业课程设置相比较,我国物流专业课程开设较多的是功能类课程、系统类课程和研究类课程,战略类课程开设相对较少。在物流人才的战略素质培养方面,众多学者一致认为物流人才应具备四种能力要求,即企业管理通用能力、 物流系统规划与决策能力、物流流程管理与控制能力、物流装备与技术的应用与设计能力[2]。

1. 2教学方式方法研究

在教学方式方法方面,我国学者提出KAQ模式,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色,将知识( Knowledge) 、能力( A- bility) 、素质( Quality) 三位一体综合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浦震寰通过教学实践总结,认为在物流专业内部可以再细分,然后按专业方向教学,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规格有机结合,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3]。

1. 3教学手段研究

国外教育手段方法成熟,存在多样化发展,其相关理论知识和各种物流设施、实验室等已经健全,给物流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条件,创造了良好的物流教育环境。 邀请物流人士来校做报告,定期组织研讨会等形式与企业互动,使用交互式互动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平。将学生编组,用案例交换分析方式促进学生交流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提高,效果则非常显著。 交流能力和思考能力都是物流专业学生在就业中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基于案例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个人交流技巧。

1. 4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研究

国外物流专业主要设在商学院,课程的设置一般是围绕配送和运输等物流核心要素展开,典型课程包括物流战略、配送系统设计、运输与仓储的规划管理,配送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的开发和使用。同时,还注意相关的分析管理技术和方法在教学环节上的运用,如仿真技术、统计学等交叉学科。在纵深研究领域包括配送战略与规划、配送管理等课程。而国外物流职业教育则有针对性让学员有选择地学习从事相关职业所需课程,课程设置更加具有实战意义。

1. 5关于教材内容研究

国内学者分析了物流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及教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物流类本科专业的学科特征,提出了物流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的新思路,强调课程体系的系统性、专业的特色性、教材的规范性; 同时还强调要提高教学手段,必须共享精品课程资源。

2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研究

目前关于就业能力的概念,国内外的学者既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也没有清晰地表述其内涵。比如综合能力、转移能力、通用能力、可雇用能力、关键能力、核心能力等概念都曾被用来定义过个体的就业能力。从内涵上看,有些学者把个体的相关能力和就业能力联系起来,从而总结出就业能力概念; 有些学者把个体的相关能力和影响个人获取就业机会的因素结合起来,从而归纳出就业能力概念。现阶段大家认可度比较高的就业能力概念是由Har- vey在2001年提出的,他认为就业能力是指个人获得并保持工作机会的能力。

从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研究的文献看,国内外的学者提出了较多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观点,这些观点都试图去清晰地表述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构成要素。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是由世界著名的英国学者彼得·奈特和曼滋·约克共同提出的,简称USEM模型,该模型是从认知和社会心理学两个维度构建的。该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结构由专业知识的理解力、通用和专业技能、自我效能和元认知四大要素组成,这四项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错综复杂的交互关系,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途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国内专家认为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概念是指运用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有效地组织人力、 资金、物资与设备、技术、信息等物流资源,协调物流的包装、装卸和搬运、运输、存储、流通加工、配送及物流信息管理等环节,进行有效的指挥和控制,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继而完成物流任务的活动。

综上所述,作为培养物流人才的地方本科院校,为物流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市场经济效益领先的今天,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方向必须与当地的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职业岗位背景及其发展趋势密切相关。而数量众多的地方高校,培养方案制订得过于宽泛,侧重点不突出,特色课程不明显,最终导致培养的学生缺乏特色,无法在就业中占有优势。

3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措施

根据人才培养定位,优化专业培养计划,加强基地建设,建设教学资料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外部评价与 “开放式”考核系统,不断优化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逐步形成 “计划+ 基地+ 资料+ 队伍+ 考核+ 制度”的 “六位一体”建设思路。

3. 1突出能力提升,构建 “四层次”课程体系

( 1) 学校通识类课程涵盖以数理为主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等课程,旨在开拓学生的视野,了解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不同的思维方式。

( 2) 学院平台核心课程由 《供应链管理》、 《物流管理》、《物流系统工程》和其他类基础课程组成,旨在建立专业思维逻辑和基础理论的知识体系。目前,供应链管理被认为是全世界普遍接受的课程,经对世界217个大学的样本研究,供应链管理在美、英和中国香港均名列第一,在对44个大学的样本研究后,得出本科层次物流管理、物流系统工程与供应链管理分属前三门必修课。

( 3) “能力本位”的专业基础课程把相关的理论和技术作为其基础背景,强调在实践中构建学生的能力体系。

( 4) “做中学”专业课与专门化方向课程则按照 “在做与用过程中学习”的逻辑安排课程。学习时,学生主动自学和创新实践,教师整体策划,全程指导。

3. 2完善基地实践教育环节

( 1) 积极开拓实践教学基地,突出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积极与广西区内外的交通运输部门、保税区、港口和大型物流企业基地联系,开拓实践教学基地和毕业实习基地,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与技能训练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管理和实践能力。

( 2)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研,突出知识运用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培养的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物流业发展现状,引导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社会调研,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调研的基础上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见解,形成初步调研报告; 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负责将调研报告整理形成该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物流业调研报告及南宁市物流业调研报告,为各级政府部门物流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 3)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突出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通过参加各类竞赛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检验学生对物流专业知识、物流方案规划设计,以及物流实际作业操作技能; 通过任务分工,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与团队协作能力。

3. 3构建区域特色教学资料支持系统

( 1) 根据区域性特色,鼓励富有学术成果和教学经验的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编教材讲义,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优质教材,参加各级主管部门组织编写的规划教材,参加各类教材评奖,凡由本校教师主编、参编和独立撰写获国家级规划教材立项的教材,以及由本校教师主编或撰写的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的教材给予重点奖励。

( 2) 推动高质量教材的选用,保证高质量教材进入课堂,优先选用获省部级以上奖的教材、“十二五国家级精品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家重点教材和学科( 专业) 教学指导委员推荐的教材,使物流管理专业主干课和主要基础课选用优秀教材率达到90% 以上; 多渠道筹集资金,资助奖励多媒体课件和精品课程课件建设。

( 3) 构建科学的教材研究评估制度。对本校教师承担编写的教材进行必要的跟踪调查分析,收集广大教师和学生对该教材的意见,并请相关专家进行评审,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不断增强教材选择的先进性和教材使用的实际效益。

3. 4强化教师队伍,注重教学团队建设

( 1) 建成优质高效教学科研创新团队,集成教学科研力量支持教学。对在职教师,一是采取更加优惠的措施,鼓励在职教师外出深造,提高教师的学历和实际教学科研能力。二是实行教师定期脱产锻炼制度,要求教师轮流脱产到企业锻炼,增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 2) 以组建教学科研创新团队的方式,强调教师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有机结合。一方面鼓励科研水平高的学术带头人领衔组建教学科研团队,鼓励他们将学科前沿知识通过课堂传授给学生; 另一方面给长期在教学一线承担繁重教学任务的教师安排专门的进修机会,支持和鼓励他们将丰富的教学经验转化为科研成果,在促进教学的同时, 提升他们的科研水平。

( 3) 优化师资,促进专业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持续性提高。一是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引入竞争机制,把竞争机制引入师资队伍的管理中来,促进专业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聘请他们为本科生开设课程或讲座,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传道、授业、解惑。

3. 5开放式教学质量评估,共同完善人才培养各环节质量标准

人才培养质量是由每个教学环节的过程质量来实现的,为了使培养的学生能符合广西产业需要,满足物流业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 “全面、全员、 全过程”的监控与评价,通过校园网,企业、家长、学生、教育厅、用人单位等及时了解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对人才培养过程和质量进行全过程的有效监督与评价,以确保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另外,在制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按照教育面向社会、开放式办教育的基本思路,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教学需要,采用两种或多种方式进行复合,并组建外部评价系统。

3. 6开展教学信息调查,强化教学过程管理

( 1) 考核遵循客观性和导向性的原则,建立以教师本人教学和科研业绩为基础,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领导评价相结合的,客观、公正、操作性强的考核办法,根据专业的教育目标和教师所承担的任务,广泛收集评价信息对教师个体工作质量进行科学的判断,全面检验师资的培养效果。

( 2) 建立师资管理系统,将师资考核结果纳入系统管理,形成帮扶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的发展,为学校师资队伍的科学管理提供丰富准确的信息,作为教师聘任、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 3) 设计教学信息调查表和听课记录表,根据学生填写的调查表分析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效果,为教学研讨和教改指明方向。

微时代下物流专业创新教学体系应用研究 篇6

关键词:对话教育;说理教育;心理疏导;显性教育;隐性教育

“微时代”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术语,而是一个蕴涵着文化传播、人际交往、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多种复杂语义的时代命题。“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出了严峻挑战。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积极开拓和创新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并注重实现不同方法之间的协调和整合,从而有效应对“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困局。

一、从单向灌输转向对话教育

灌输教育又称理论教育,是由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受教育者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的一种教育方法。人的思想不是自发产生的,正如列宁曾经指出的:“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必须从外面灌输进去”。所以坚持意识形态领域的理论灌输是阶级社会的普遍现象。灌输虽然必要,但在实践中往往被教育工作者错误理解和运用,简单化为居高临下的我讲你听,我打你通、我说你服的说教和强“输”硬“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对象大多都是“90后”的青少年群体,同时他们也是微博微信等“微媒体”的主要使用群体,“微时代”下的海量信息及发声渠道的多元化,使得传统的“我讲你听、我打你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仅不能打动青少年的心灵,反而适得其反。微时代呼唤主客体平等的对话教育。

对话教育就是“主体双方在平等、开放的基础上相互理解和交流的过程,是教育者和接受教育者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相互理解和精神沟通,从而实现一定教育目标的过程。”对话教育首先摒弃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地位的不平等,教育双方形成一种互动式的“交互主体” 其次,对话教育摒弃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单向灌输,实现了教育双方信息、思想、情感的双向交流对话。

二、说理教育与心理疏导的有机结合

说理教育法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向受教育者灌输正确的思想观点,以提高受教育者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说理教育法在微时代的今天,即不同声音在微博平台上畅说欲言,裂变式的传播速度又会将不同声音迅速在微民中传播。

心理疏导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遵循人的思想形成发展规律,对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通过疏通引导,既广开言路,让其充分表达,又善于引导,从而帮助人们清除心理障碍,提高思想认识,选择正确行为方式的活动。”心理疏导法是由“疏”和“导”两个环节组成,“疏”即疏通,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创设宽松的环境,运用各种方法促使受教育者说出或释放出内心深处的隐情,理顺心结存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教育者因势利“导”,即引导受教育者提高思想认识,采取正确的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矛盾。“疏”和“导”在现实客观环境中,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及人们对心理问题存在偏见,往往限制了其使用的范围。而“微时代”下,微博微信的匿名性、打破时空限制的特性,使得人们在虚拟世界里放下“伪装”,倾吐心理困惑,为教育者随时随地地进行心理疏导提供了方便。

说理教育法强调从外部对受教育者进行理论的阐述和讲解,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而心理疏导法则是从受教育者内心出发,了解受教育者内心困惑和需求,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价值。虽然两者使用的路径不同,但其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目的是相同的,心理疏导法是对说理教育法的丰富和发展,但心理疏导也离不开说理教育,尤其是在“引导”这个环节中,教育者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将受教育者引向正确的方向和轨道。

三、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互补

显性教育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外显的方式向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但显性教育又具有强制性、枯燥性及效果不稳定性的缺点,尤其是“微时代”条件下,海量信息及裂变式的传播速度大大削弱了其的实效性,这就需要在显性教育的同时,注意研究和使用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方法。隐性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开发和运用隐性教育资源,采用比较隐蔽的方式,引导受教育者在预先创设的情境中通过自身体验获得思想、政治、道德观念,促进受教育者内化为一定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

隐性教育淡化了教育者的角色身份和教育内容的阶级性,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渗透性,教育形式突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微时代下,以微博为主要代表的新媒体突破了过去传统媒体一个中心、单向辐射的传播机制,实现了多点到多点的网状全立体传播,权力精英和知识精英不再是唯一的发声源,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受众和发布者,思想政治教育则需经过一番乔装打扮,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比如思想政治教育语言可以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微语言”表述出来,从而使原本高度抽象化、政治化的理论教义经过“微语言”的包装和转化鲜活起来,也更契合了“微时代”下人们的接受心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显性教育的计划性、系统性、目标明确性弥补了隐性教育的随意性和不可控性之不足,而隐性教育的渗透性、愉悦性弥补了显性教育阶级性明显、直白说教之不足。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实现两者的有机整合,在显性教育过程中注意隐性渗透,在隐形教育中恰到好处的进行显性说教。

参考文献:

[1]杨威.“微时代”中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突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2010(4)

微时代下物流专业创新教学体系应用研究 篇7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路径创新

理想信念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内在需求和巨大精神能量, 是个人、民族、国家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 “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没有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不坚定, 精神上就会‘缺钙’, 就会得‘软骨病’。”大学生党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 则更需要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 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保持共产党员思想的先进性。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 信息量激增, 短小精悍、操作简便, 内容包罗万象的微博、微信等“微媒体”成为大学生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 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我国微博、微信用户规模达5亿。在“微时代”的背景下, 自由的环境与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微时代”多元化的资源中良莠不齐的信息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威胁和挑战。因此, 对高校而言,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必须紧抓时代脉搏, 不断创新, 与时俱进, 开创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新路径。

一、“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机遇

理想信念是个人、民族和国家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高校有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大使命, 而大学生党员更是高素质人才中的精英, 高校作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主体更是任重道远。

(一) 增强了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时效性

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媒体不受时空限制, 用户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世界各地发生的热点事件, 同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点赞、转发、评论和收藏, 具有及时性和便捷性的特点。对于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来说, 这就能及时更新教育内容, 避免信息滞后。另外, 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便捷性的信息传递功能, 能够在短时间内让大学生党员了解到党政机构发布的最新资讯, 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全面的学习, 有利于大学生党员充分发挥自主性, 打破传统的学习障碍。

(二) 深化了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互动性

在传统的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中, 师生交流往往会有一定的障碍, 这种障碍是师生双方在传统教育中的不对等地位造成的, 这使得教学双方处于相对不公平的教育氛围中, 结果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微媒体平台的出现则能够很好地避免这些问题,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声, 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2]微媒体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阵地, 更新了师生互动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相互添加好友, 以及建立群组的功能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在线管理, 关注其发展, 了解其思想动态, 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疏导和沟通。

(三) 实现了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多元化

虽然“微媒体”的主要形式短小精悍, 但是所传播的内容却是包罗万象, 小到一个人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大到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 生活常识、天文地理无所不有。这有利于丰富大学生党员理想教育的内容, 使其紧扣时代脉搏。同时, “微媒体”作为新兴的媒体传播方式, 能够打破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方式, 使传播形式形成多样化发展。理想信念教育信息的传播需要更加注重在具体建设过程与培育工作中的灵活多样性, 以微博作为传播途径和载体, 将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媒体化,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进行各种宣传, 做到主流意识内容形神结合、有机统一, 才更容易被学生党员所理解和接受, 并且外化为学生党员的行为。[3]

二、“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 理想信念的教育主体地位动摇

在“微时代”背景下, 大学生党员获取信息的途径广、获取速度快、信息量大且混杂, 而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往往缺乏分辨能力, 那些良莠不齐的信息使得大学生党员对于理想信念产生动摇。同时, 传统理想信念的学习内容比较枯燥, 理论性较强, 填鸭式灌输和说教式教育形式单一, 读报纸、集体学习文件等滞后的教育形式也不能引起大学生党员的兴趣。这些都使得传统的理想信念的主体教育地位受到挑战。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观念和手段亟待更新

高校中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微时代”的影响下, 大学生党员的观念在更新变化, 他们充满激情与活力。但是, 在信息传播迅速的网络时代, 各种观念、思想纷繁复杂, 他们的见识和经验尚浅, 在观察和分析复杂社会现象和问题时, 缺乏清晰的鉴别能力和辩证思考能力, 不可避免地在思想和判断上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 由此出现价值观多元化。[4]而高校政治教育者对于大学生党员的管理还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 不能够很好地对症下药, 解决他们的问题, 使得大学生对于高校政治工作者的信任度降低, 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三) 缺乏良好的“微时代”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氛围

在“微时代”的背景下, 大学生言论自由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微博用户注册登录简单, 不需要实名登记, 任何人只要会发短信就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发到个人微博上。微博信息传播的便捷化使得大学生党员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接收各种信息, 这就使得微信息传播在某种程度上出现“时间无屏障性”“空间无屏障性”和“资讯无屏障性”。[5]无阻碍的舆论氛围使得环境中充斥各种混乱的多元化的信息, 缺乏合理的、科学的、系统化的管理以及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引导, 使得大学生党员在复杂的环境中容易出现理想信念的动摇, 甚至被一些极端分子利用, 无意间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路径创新途径

(一) 巩固理想信念在大学生党员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实现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建设, 巩固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学生党员发展中的主导地位。首先, 要能够将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联系起来, 加强培养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 通过新媒体平台不断加深大学生党员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能够使其主动地承担起社会责任, 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强化其理想信念;其次, 要提升大学生党员对信息的分辨能力, 锻炼其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有效地传播和交流信息,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最后, 要使大学生党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知行合一, 不仅能够在“微时代”中合理利用新媒体获取各方面的知识, 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 也要自觉维护网络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观念及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明白自身在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性。因此,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能够不断装备新的知识和能力, 与时俱进, 适应“微时代”发展的要求, 帮助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在其生活、学习、就业等多方面提供辅导和帮助。同时,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们要能够主动接受新事物, 积极深入地学习并利用“微媒体”的各项功能, 加强与大学生党员的互动, 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

(三) 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环境

高校要加强对微博、微信等平台的管理, 安排专人运营, 并且对其秩序以及信息的发布、审核做系统化的安排与管理, 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信息舆论方向的引导, 形成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舆论氛围。对学生党员关注的突发事件或焦点问题, 要及时发布真实信息并展开良性互动, 抢占微博舆论制高点和主动权, 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为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提供良好的网络氛围。[6]与此同时, 密切关注学生党员的微博、微信等微媒体的动态, 对于主题健康的话题要鼓励学生党员积极讨论和转发, 对一些负面消息或言论要在分析研判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疏导。我们要不断增加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构建一个宽领域、全方位、多层次、全新的微媒体教育平台, 将正能量传递给大学生党员群体。

参考文献

[1]罗敏, 令狐彩桃.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状况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3 (18) :50-51.

[2]刘丰铭, 艾甜甜.“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探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 (5) :15-18.

[3]张薇.微博——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新平台[J].宁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2) :174-177.

[4]陈立民.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实现“中国梦”——浅析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 2013 (08) :9-11.

[5]胡晓敏.新媒体视野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研究[J].高教与经济, 2011 (3) :4-7.

上一篇:春雪无痕高一作文下一篇:车间主任个人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