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练习题

2022-05-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化学教学论练习题

论化学习题的科学性及影响因素

摘要:从科学和科学性界定入手,结合化学教育领域中科学性的多重语境,分析化学习题的科学性内涵及习题科学性与知识阶段性和教学可接受性的关系。

关键词:化学习题;科学性;阶段性;可接受性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02.001

化学习题既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又是化学学习评价的工具之一。化学习题的科学性与知识建构的阶段性和知识教学的可接受性三者密切相关,相互制约,是化学教学研究的基础性问题之一。本文试图从科学和科学性界定入手,结合化学教育领域中科学性的多重语境,分析化学习题的科学性内涵及习题科学性与知识阶段性和教学可接受性的关系。

一、关于科学和科学性

“科学”一词源于拉丁文Scientia,本意是知识和学问[1]。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一词的多义性及其本身的复杂性逐渐显现。英国的罗吉尔·培根最早对科学本质发表看法,指出“科学就是推理加经验”[2]。达尔文则把“科学”定义为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3]。乔治·萨顿则视“科学”为系统的、实证的知识,或在不同时代、不同地方所得到的被认为是这样的东西[4]。我国1982年版的《简明社会科学词典》指出:“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发展[5]。1999年版的《辞海》定义“科学”为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6]。以上关于科学的界定尽管说法不一,但可概括为两种基本认识:从静态或理论方面看,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各个领域事物的具体规律性知识的理论体系。从动态的活动过程来看,科学是一种人类探索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的研究活动。简单说来,科学就是一种认识,既包括对规律的描述,又包括对规律的发现过程。

“科学”与“科学性”是相关但不同的两个概念。科学性是科学与真理的吻合程度。科学追求真理但不等同于真理,是揭示真理的主要形式[7]。人类不断在实践中获得的对自然和人类自己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不断深化和完善的,是不断接受客观事实检验的,是需要扬弃和进化的。因此,科学性是以一定条件为判断前提的。人类对自然等诸多领域的许多问题只能不断接近事物发生发展的本来面貌,不可能实验还原。

二、化学教育领域中科学性的多重语境

化学教育领域中的“科学性”既有与一般意义上科学性一致的内涵,又有其使用的多重语境及独特指代。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笔者发现教育领域中科学性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作为教学原则之一的科学性

《教育大辞典》将科学性作为教学原则之一进行解释,要求概念的表述、所作论证及事实的引述须准确严谨;教会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验证理论的科学方法,并为学生正确掌握知识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态度[8]。在此,科学性不仅指教学内容反映客观规律性,在知识上准确严谨,而且指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遵循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以符合教学规律要求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进行教学。简言之,作为教学原则的科学性判断标准是双重的:学科的和教学的。

2. 作为命题原则之一的科学性

科学性也是命题的重要原则之一。化学命题的科学性是指问题设计必须符合客观事实,所涉及的事实、知识和思想、方法必须是真实的,符合科学规律的,在化学问题解决中所倡导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导向是正确的[9]。特级教师屈直[10]指出,科学性原则首先是指试题和练习题必须做到在所涉及的知识方面,科学性是正确的和准确的。其次,试题和练习题在引导学生的思维方面,思想方法也必须是科学的、正确的。简言之,科学性是化学命题所涉及的三个目标维度——知识、方法与情感均要符合客观规律。

3. 作为教材编写原则之一的科学性

科学性要求化学教材必须传递正确的自然科学知识,在学科知识上不能出错误,同时要体现科学的自然观和方法论[1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教材编写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教材编写必须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利用一些可读性强的情景材料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要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既富有感召力,又不失科学性。”[12]即对教材编写而言,科学性要求教材内容符合学科知识,编写方式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学习心理。

综合上述观点,不同的研究者对于不同语境中的科学性的定义是不相同的,但不同中又存在共性。教学、命题、教材都有其自身规律,相应的科学性就是与这些规律的符合程度。我们可以说:科学就是规律本身,科学性是与规律的符合程度。以教学为例,它本身有其客观规律,教学的科学性就是教学涉及的方方面面要符合教学规律,化学命题与教材编写亦如此。科学的内涵可界定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三个方面[13]。对化学而言,科学知识即化学学科知识;科学方法即探究化学学科知识的具体手段和过程,如归纳演绎、假设验证等;科学精神则是体现在化学学科知识和方法中的思想或理念,如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等。而化学习题的科学性则还需要考虑教学的规律和认知的规律。

三、化学习题科学性的含义

化学习题是在化学教学中要求学生解决的化学问题。化学习题的科学性是习题与学科、教学和认知规律的吻合程度。从学科角度说,化学习题的科学性可以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三个方面来理解。即化学习题的科学性要求所涉及学科知识准确严谨、对学生的方法技能要求适切合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积极正向。从教学角度说,习题的科学性要求便教易学,有恰当的教学定位和明确的教学功能。从认知的角度说,习题的科学性要求激趣诱学,有合适的认知层次和丰富的表现手法。

在学科角度上,从学科内容层面考查习题的科学性是习惯而自然的,但从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层面追求习题的科学性在相当程度上是被忽视和悬置的。人们对化学习题科学性的分析首先会考查学科知识是否准确严谨,即化学习题涉及的内容与化学学科知识的吻合程度。这是因为学科知识是载体,载体有问题,一切科学方法或科学过程、科学精神等都失去了依托,无从谈起。也因为学科知识的对错判断标准明确清晰,便于操作。事实上,试题编制者主观上总是追求习题内容与学科知识的一致性,并以此强调化学作为自然学科的特征——通过确定的事实和严密的逻辑来构建学科体系[14]的。然而,化学本身的一些特征,如化学概念的抽象性、化学事实的复杂性、化学规律的模糊性、化学理论的矛盾性常使得化学习题学科知识层面的科学性受到争议。从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层面追求习题的科学性在相当程度上是被忽视和悬置的。因为这些内容通常是内隐的而不是外显的,也因为习题编制者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并未受到这方面的训练和培养。所以在新课程强调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育目标氛围里,习题在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层面的科学性被悬置了,成为人人都知道需要,又不知道怎样做到的一件事。

在教学和认知角度上,习题科学性在理论研究上是粗浅的,在实践中是扭曲的。理论上的粗浅很大程度上缘于研究教学和认知的人化学知识不足、研究化学的人教学和认知理论不够。实践中的扭曲则与评价机制密切相关。考什么教什么、靠题海长分数是其最常见的例证。化学习题是辅助化学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形式。化学习题学科上的科学性再好,如果不与教学规律或认知规律匹配,不能算是科学的。一道化学习题设计得再严密、与学科知识一致性再好,学生读不懂、理解不了,对教学而言仍是不成功的。因此,我们需要全面考查习题的科学性。不考虑学科知识的特征、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谈化学习题的科学性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

四、影响化学习题科学性的因素

影响化学习题科学性的因素众多,但基本可概括为两类:知识的阶段性和教学的可接受性。前者体现化学学科知识属性和结构对习题科学性的制约,后者反映教学原则和学生认知规律对习题科学性的规范。

1. 处理好科学性与知识阶段性的关系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总体上说知识的逻辑结构是垂直型的。其知识体系的构建是有层次的,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递进式的,难以跳跃或从中间切入。比如:必须先有元素符号,才能有分子式;有了分子式,才能有化学方程式。这不同于社会科学的扁平化知识结构,比如世界历史,可以先学美国史,也可以先学英国史。

如果进一步细分,化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又是垂直、扁平、再垂直的。基础教育阶段初高中化学知识是垂直型的;大学中的化学知识平行程度增加,无机、有机、分析、物化、结构基本各自成垂直体系,相互却几乎是平行关系;到研究生阶段化学知识的平行度更加明显,催化、纳米、金属、生化、胶体、电化学各成一专门邻域,邻域内再建立相应的层次结构。可以说是垂直与平行螺旋上升的。

基础教育中的化学,处于第一层次的垂直通道,处理好科学性与知识阶段性的关系就要仔细分析化学知识的层级结构,厘清概念性知识的上下位关系,区分原理性知识的由来与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找到精确与近似的阀域、发现妥协与穿越的极限。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储存而是检索,而检索的关键在于结构组织[15]。如果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组织有序、系统良好、层次分明,在一定的剌激下就能被激活,需要时就会成功地被提取或检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同化与顺应的作用下,完成知识组织的扩展与深化。在此观点的基础上,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化学知识不可能一次性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而必须经过几次扩充才能得以完善。也就是说,化学知识是阶段性呈现的。但知识的阶段性和阶段性呈现又不是一个意思,二者分别服从科学的逻辑和认知规律,深刻分析这些概念的内涵和作用机制,是处理好科学性与知识阶段性的关系的前提;实现科学的逻辑和认知规律的协调,是处理好科学性与知识阶段性的关系的终极目标。

2. 处理好科学性和教学可接受性的关系

教学可接受性是教学规律或学生认知规律的反映。可接受性是要求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以及采用的教学方法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智力发展水平,即让学生力所能及。通俗地说可接受性要回答是否便于教和是否利于学的问题。因此,教学可接受性的内涵将涉及启发性、直观性、互动性等教学原则,涉及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知识建构等认知规律。教学可接受性往往是隐形的,也是标准多元的,与特定的教师、学生等密切相关。

科学性与教学可接受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但二者的地位并不等同。首先,与教学可接受性相比,科学性必须占首位,这是由化学科学本身的严密性所决定的。在科学性上是否有失误,是教学中对和错的问题;而在可接受性上是否处理得当,一般来说是教学效果优和劣的问题。其次,二者的评价标准不相同。从是否失误的客观标准来看,科学性的标准比较明确,而可接受性的标准具有较大的弹性:同样的习题,对中上等学生是简单的,对差生可能是难以接受的。

化学习题的科学性是受知识阶段性和教学可接受性影响的。人们一般采取的措施是对科学性作出适当的有意退让。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有意退让与科学性失误是有原则性区别的。前者是一种事先约好的简化、回避和迂回,是为了教学中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而在一定条件下的相对严谨,还是能够自成体系、自圆其说的;而后者则是与化学规律相悖的错误,是在教学中必须避免的。

处理好化学习题的科学性与知识阶段性及教学可接受性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研究此课题既是发展习题教学理论的需要,也是改善习题教学实践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琴,庞丽娟.论科学的本质与科学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2)

[2]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西方哲学原著选读[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1:287

[3]史娟萍.浅议科学划界[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9)

[4]史娟萍.浅议科学划界[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9)

[5]宋原放.简明社会科学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

[6]夏征农主编.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372

[7]张之沧.科学技术哲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0

[8]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883

[9]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883

[10]王祖浩等编.化学问题设计与问题解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6

[11]屈直.试论化学命题的原则[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7,(8~9)

[12]杨先昌,廖可珍,施志毅著.化学教育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30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人学出版社,2001

[14]马宏佳.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15

[15]张大军.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07

作者:赵 倩 马宏佳

第2篇:刍议高中化学习题教学有效策略

摘 要:习题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大形势下,化学习题教学最大的难题就是缺乏实用性强的化学资料,习题往往比较陈旧落后,不适应新课程标准和新改版教材的要求。本文从当前高中化学习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就如何实施高中化学习题有效教学,发挥习题的功效进行了具体分析,以供教师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习题教学;有效教学策略

近年来,在新课标改革下,很多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的探索,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各种各样的化学教学模式也纷至沓来。化学习题课是其中重要的课型之一,是教师利用习题训练的方式达到深化与活化知识的重点难点,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但是当前在化学的习题授课中还是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没能发挥习题课应有的作用。基于此,下面进行有效阐述。

1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问题分析

1.1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存在随意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终点,具有导学、导教和导测量的功能。有些教师在习题课堂教学中目标不明确,教学中需巩固、活化、熟练哪些知识,需要掌握哪些方法和技能,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通过本节课教学应达到什么水平,大部分教师都没有恰当的行为表现或明确的表达。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了教学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用到什么内容复习什么知识,用到哪种方法再讲哪种方法,结果讲到哪里算哪里。对教学目标的模糊性,使课堂教学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重点内容得不到突出,难点知识得不到突破。分析其原因在于很多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化学习题课的作用和地位,课前没有认真做好教学设计,不了解课程标准的对习题课的要求,不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

1.2习题内容选择存在盲目性

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化学课程标准的研究不细心、不够深入,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不到位,导致对习题的选择存在盲目的现象。目前与新教材真正配套的上乘的教学辅导资料并不多,眼下流行于市面上的大部分材料,外表包装都言之凿凿,但内容却都存在着严重不足,最明显的是题目陈旧、观念老化,要么与文本不符,要么偏难,超出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知识范围。对于新教辅资料还不够完善的局面,有些教师没有认真去研究化学课程标准,也很少去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忽视了教学的实际情况,也忽视了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维特点。在选择习题时,只是根据自己的意愿,贪多贪全,没有设计好习题的梯度,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习题的真正适用性。这种情况下,教师没有经过认真筛选的习题在深广度上把握不到位,结果只会导致学生在机械训练中浪费了时间,也磨灭了激情。学生在课堂上该学的内容在习题课中没有得到练习,而有些习题涉及的知识点不能用所学内容来解决,结果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双基知识没有得到很好的巩固,能力也没能很好地提高。

2高中化学习题有效教学的策略

2.1精选例题,提炼正确的解题方法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化学基础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一些典型的习题练习来帮助他们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在选择例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少而精的选择标准,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那些典型的、具有指导意义的习题。在讲解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重点不是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帮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握正确的解题思路,总结和归纳解题方法,强调做同类型题目需要注意的各种事项,理清解题思路,总结解题规律。

2.2要营造出和谐欢快的课堂气氛

在现在的教学中提倡一种民主、平等。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要积极的参与到教和学中来。由被动的知识传授改为双方的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习题课堂中要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增加习题课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性。同时在习题课上要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增强教师自身的艺术性,使教学变的更有意境。例如,在讲解“苯和苯的同系物”时,有的教师创造出了“化学版青花瓷”的提法。这种新颖的提法可以使学生记住苯和苯的同系物的性质的不同,并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浓厚兴趣。通过这样的创新思维,使教学变得幽默变得有艺术性,提升了教学的效果。

2.3要加强解法的指导,形成固定的解题模式

例如,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点杂乱,很难记忆,学生很不愿意学,背下来过一段时间就忘了,反复性强。再如,化学实验习题是化学中比较难的一类题,是对学过的化学知识的一个综合运用。很多学生反映化学试验习题中,总是漏掉信息,粗心大意,拿不到理想分数,所以在平时的习题练习中,要加强学生这方面的练习,学会分析线索,在混杂的材料中寻找有价值的信息,寻找突破口,提升习题课的时效性。再如,“酸”也是高中化学中一个十分常用的概念。关于“酸的性质”的习题有很多,教师在带领学生做这类习题时,应当将指导重点放在解题模式上。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确:关于酸电离的题目有哪些解法;关于酸分解或其他变化的习题有哪些解法,具体解答时要遵循什么样的答题步骤等。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就会在头脑中形成关于“酸”这种物质的解题思维模式。

3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高中化学教师要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确习题教学在化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及时发现习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相关的教学策略,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獻

[1]陆国志,刘洪杰.高中化学层次性习题教学策略探讨[J].教学与管理,2017,(13):52-55.

[2]张凤梅.高中化学习题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20):106-107.

[3]李新光.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习题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18):61.

作者:程恋

第3篇: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习题教学

摘要 基于习题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探讨了化学习题呈现方式、题型的变化趋势、习题采集的原则以及评析试题的方式等问题。

关键词 课程标准 呈现方式 习题采集 评析

新课程改革以不可逆转的强劲势头在全国铺开,无论是教者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还是学生的学习行为都在潜移默化地变化着,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和评估方式也在不断完善。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习题有助于巩固已有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应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作出相应的改进,考核的重点不要放在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重现上,不应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而应放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中去评价,从知识的整体联系上去考核。“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应注重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选拔和淘汰功能;强化评价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外在诱因和压力作用。”很明显,评价功能在于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评价应是多元的、动态的,过程评价应多于终结性评价。怎样体现以上功能?这就需要改革习题,体现习题的时效性、人文性,应注重习题编制时的难度、区分度,体现过程与方法,技能与能力的有机统一。

1 化学习题呈现的方式及变化趋势

1.1 习题呈现的方式

新课程无论从其本身的特点,教与学的方式的改变,教学过程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改变都迫切需要习题呈现的方式应多元化。新形势下的习题呈现的方式主要为:

(1)构思别致、题材新颖、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信息给予题;

(2)紧密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注重过程学习的科学探究题;

(3)培养图像阅读能力、摄取有用信息的图表分析题;

(4)体现人文精神、展现主体价值的知识阐述题等;

(5)注重实用、提炼数据、培养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计算评价题。

1.2 新习题题型的变化趋势

1.2.1 定性问题定量化

[例] 把3种金属锌、铁、铜的粉末同时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纸上的金属有a种,滤液中的溶质有b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a=1时,则b=3 B.若a=2时,则b≥2

C.若a=3时,则b=1 D.若a=3时,则b≥1

1.2.2 定量问题定性化

[例] 某工厂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cm3)配制质量分数为30%的稀硫酸供生产使用。配制时所用的浓硫酸与水的体积比最接近于()

A.1∶3B.1∶4C.1∶5D.1∶6

1.2.3 探究试题趣味化

(1)生活热点:小包装、干电池、居室气体等;

(2)工艺热点:金属镁、自来水、新物质等;

(3)异常现象:金属与酸、碱与酚酞、二氧化硫与石灰水等;

(4)书本热点:空气成分、二氧化碳与碱、着火点探究、腐蚀等。

1.2.4 计算问题情境生活化

[例] 某厂用石灰石高温煅烧制得生石灰,若每天消耗含杂质5%的石灰石原料300吨。请根据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理论上每天可生产氧化钙多少吨(假设杂质受热不分解)?

(2)若每吨石灰石以100元的价格买入,制得的生石灰(含原杂质)以每吨250元卖出,扣除每吨石灰石原料生产的加工费30元,则该厂每天可获利润多少元?

2 习题采集的原则

2.1 注重化学习题的时效性

化学是一门时代气息较浓的科学,当今化学涉及多个方面热点问题如“飞秒化学”“纳米材料”“生物酶”“清洁能源”“新型合成塑料”等等,在习题选择时,适当地渗透当今社会热点问题,使习题散发出时代气息。

2.2 注重化学习题的人文性

化学的教育功能是育人,化学习题中可选择一些与社会生活、生产相结合的题目,这一类习题既强化了人文精神,将思想教育因素渗透于习题之中,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诸如:考查碳酸钠的相关知识点时,题目中可渗透化学家侯德榜的有关事迹等。

2.3 注重化学习题的情境性

化学习题的测试功能应是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单一的让知识点再现。同样的一个知识点出现的面貌,必须进行“包装”,使学生在解答题目的同时,感受到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对同学是一次生活的体验,情感的交流,理性的提升。

2.4 注重化学习题的设计梯度

化学习题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水平,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设计出有一定梯度的习题,让学生体验解题的一般习惯和思维方法,也能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同学在不同的问题中获得知识解答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具体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准则:①脱离繁、难、旧、偏;②问题多元细化;③体现一题多路;④题意明确、简洁。

2.5 有效地指导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评析

教者自编习题或教者指导学生自编习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方法。在设计习题时,应充分考虑所设计的习题的科学性、教育性,表达是否准确、到位,题意是否有歧义,还应充分考虑习题的技术含量。笔者长期从事初三化学任教工作,经常组织学生自编习题,通过双方交流评析,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 评析习题的方式

3.1 审明题意,抓拄核心

评析习题做到认真分析题意,抓住题目中最关键的部分,找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关键是通过一些显性条件推理得出题中的隐性条件。

[例] 只含Cu和O 2种元素的固体样品9.0克,测得Cu的质量为8.0克,已知Cu的氧化物只有CuO和Cu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样品的组成只有2种情况

B.固体样品一定是Cu2O

C.固体样品可能是Cu2O

D.若固体样品由2种物质组成,则其中一种质量分数是4/9

此题目经过仔细分析,抓住铜元素质量为8克,在Cu、CuO和Cu2O固体中分析出9克的固体中分别含Cu元素的质量分别为9克、7.2克、8克,再联系平均思想,正确选出答案。

3.2 剖析题目,化难为易

在解答具体化学问题时,应分清题目和主干和分支部分,应善于把题目分为若干部分。这样,通过分析,可把题目中相关线索全部显现在面前,经常通过这样的训练,可熟练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如,钡餐透视检查胃部疾病时,让病人口服硫酸钡,若服用碳酸钡就中毒,已知可溶性钡盐有毒,上述中毒原因是。误服碳酸钡后,可立即服用硫酸镁解毒,原因是 。根据题意,可将题目分成若干个小问题:①碳酸钡溶解性如何?②硫酸钡的溶解性如何?③两者与盐酸是否都能反应?④硫酸镁与氯化钡反应,产物是什么?通过这些小问题的解答和讨论,学生对题目有深刻的理解,可顺利地抓住问题的关键,从而顺利地解答。

3.3 把握特点,形成思路

化学试题中,有很多非常规化学习题,这类题立意好、题材新、着眼点好,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对这一类题及时小结,形成解题思路。

3.3.1 巧设数据,化无形为有形

[例] 向一定质量的盐酸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到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滤液的质量等于所加硝酸银溶液质量,则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评注:此类题常常出现数据不足,如采用常规解法往往思路不通,这时,可通过引入辅助量,从而使思路打通,计算简化,提高解题的正确性。

3.3.2 挖掘隐含,变间接为直接

[例] 由(NH4)2SO4、(NH4)2HPO4、(NH4)2S组成的混合物中,已知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评注:解本题的要点是合理找出各元素之间隐含关系,找出相关元素或物质之间关系式,只有这样,相关问题才能解答。

3.3.3 抓住守恒,以不变应万变

[例] 将3.6克碳酸钙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固体剩余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7.6%,计算固体剩余物中氧化钙的质量?

评注:这类试题涉及化学量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推理,抓住在变化前后物质中某元素质量不变,展开讨论,方可顺利解题。

3.3.4 利用差量,并多步为一步

[例] 由Mg、Al、Fe、Zn4种金属中的2种组成的混合物20克,与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116克不含结晶水的硫酸盐的混合物,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Zn B.Fe C.Al D.Mg

评注:此类题按常规计算,往往经过多步计算,若能分析出来一个或几个化学量的差量,则能起到一举多得、一步求解之目的。只有经过合理分析,正确找出差量,解题才少出错误。

3.3.5 分类讨论,学科间知识融合

[例] 向2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5.55%的某金属A的氯化物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待反应完全后,滤出沉淀干燥,称得质量为28.7克,试通过计算并参照原子量,写出A的氯化物的化学式(A为常见金属)

评注:解这类计算题,首先应认真分析题意,设出尽可能少的未知量,利用题目中给出的关系式,结合化学原理对关系式中的化学量加以讨论,讨论的结果应符合化学原理和化学规律。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刘宗寅.化学学习方法.北京:知识出版社,2000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陆庭銮

第4篇:《化学教学论》练习题

一、填空

1、《化学教学论》具有较强的思想性、 、 (简称“三性”)。

2、新一轮化学课程改革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 为主旨;重视 的联系;倡导以 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 功能。

3、一本化学教科书是否好教好学,主要取决于“三序”,即知识的逻辑顺序、_ _ ___顺序和_____ _顺序结合的合理化程度。

4、教学方法的十六字方针是“教学有法、 、教亦多法和 。”

5、2003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要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块,使学生在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这里高中化学新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指 ____ 、____ _、____ 。

6、说课内容大致包括五部分即___ _ 、说教法、说学法、____ _和说板书设计。

7、教师专业知识的内容主要有: 、条件性知识、 和文化知识。

8、1988年11月用“ ”替代“化学教学法”、“中学化学教学法”。“中学化学教材教法”等名称。 年1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 主编的《化学教学论》。

9、化学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化学课程和__________________ 及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化学科学与教育科学相结合的综合学科。

10、按时间顺序把课堂教学结构简单地划分为: 、 、 。

11、课堂教学评价主要作用是: 、诊断作用 、 。

12、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个课程模块组成,其中必修包括化学1和化学2,选修包括6个模块分别是____ _、化学与技术、_ _ ___ 、化学反应原理、 ___ __ 和实验化学。

13、建构主义教学把____ _ 、协作、会话和 ____ _作为学习环境的四要素。

14、导课的针对性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 的需要,又要顾及 。

15、我国教育部于 年7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16、课堂提问的程序包括:引入阶段、 、提名阶段、 、 。

17、板书常见的类型主要有:提纲式、 、图表式 、 。

18、《化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 ;课程目标可细为知识、 、 、课堂教学能力、终身自我教育导向五个部分。

19、我国教育部于 年4月颁布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1 20、板书常见的类型 、 、图表式 、 。

21、影响化学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有: 、兴趣、 、意志、 。

22、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_________ 、物质的量、_________ _ 、 _____ _____。

23、化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类型是:绪言课、 、理论知识课、 、 、复习课、 测验课、考试课 。

24、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自主学习、 和 。

25、从人们对评价结果做出解释和价值判断所依照的标准来看可把化学教学评价分为: 和 。

26、终身教育理念是 (人名)于 年提出。

27、制约化学课程设计的三大因素是: 、 、 。

28、化学学习中的逻辑方法主要分类有: 、 、、 、归纳和演绎、证明和反驳。

29、化学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具有 、 、 、序列性。

30、常用的现代化学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谈话法、 、实验法、 。

31、化学教学系统由 、 两个子系统构成。

32、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常见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 和随机进入教学三种。

33、、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自主学习、 和 。

34、教师专业知识的内容主要有: 、条件性知识、 和文化知识。

35、一本化学教科书是否好教好学,主要取决于“三序”,即知识的逻辑顺序、_ ____ 顺序

和 顺序结合的合理化程度。

36、化学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是: 、 、 和化学教学信息源。

37、根据学习任务分类可把化学学习分为:知识学习、____ _、____ 和 。

38、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类型主要有:实验研究类、读书报告类、____ 、 和 。

39、常用的现代化学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谈话法、 、实验法、 。 40、低层次的教学策略是具体的教学策略,又称为 。

2

41、课堂提问的基本类型是:回忆提问、 、应用提问、 。

42、高效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成为“第四者”: 、学习者、 、幸福者。

43、.高效课堂模式可设计为以下环节------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 、通过点拨实现 、通过开放实现 。

44、高效课堂评价中针对学生应衡量学生 的程度、 的效度和 的深度。

二、单项选择题

1、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 )

A.教学科目 B.教学进程 C.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 D. 前三项都包括

2、教学目标是指( )

A.预期的教学效果 B.教学目的 C.培养目标 D.课程目标

3、化学教学的特征是( )

A.老师讲,学生听 B.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C.以实验为基础 D.运用启发式

4、下列化学课中,属于以训练技能为主的课是( )

A.化学基础理论课 B.化学习题课 C.绪言课 D.元素化合物知识课

5、下列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是( )

A.标准差 B.标准分 C.算术平均数 D.区分度

6、从化学教学过程看,可以把化学教学评价可分为( )。

A.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 B.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

C.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 D.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7、化学教学过程的实质是( )

A. 特殊的认识过程 B. 实践过程 C. 科学认识过程 D. 知识的发现过程

8、皮亚杰认为适应就是主体与环境取得平衡,而这种平衡依赖于有机体的两种机能的协调,这两种机能是指( )

A. 图式与同化 B. 同化与顺应 C. 图式与顺应 D. 同化与平衡

9、下列化学课中,属于以巩固知识、技能为主的课是( )

A. 化学基础理论课 B. 化学复习课 C. 化学实验课 D. 元素化合物知识课

10、下列说法中叙述正确的是( ) A. 高信度必有高效度 B. 高效度必有高信度 C. 高信度不一定有高效度 D. 高效度不一定有高信度

11、下列属性不属于研究性学习特点的是( )

A. 探究性 B. 随意性 C. 实践性 D. 过程性

3

12、下列化学课中,属于以巩固知识、技能为主的课是( )

A. 化学基础理论课 B. 化学复习课 C. 化学实验课 D. 元素化合物知识课

13、用于指考试的可靠性、一般性指标是( )

A. 信度 B. 效度 C. 区分度 D. 难度

14、下列化学课中,属于以训练技能为主的课是( )

A. 化学基础理论课 B. 化学用语课 C. 化学绪言课 D. 元素化合物知识课

15、下列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是( )

A. 标准差 B. 标准分 C. 算术平均数 D. 区分度

16、建议把“化学教学法”更名为“化学教学论”的人是( )

A. 刘知新 B. 顾明远 C. 刘佳音 D. 郑长龙 17 从课程内容组织形式来看,可把化学课程分为( )

A. 分可化学课程和综合理科课程 B.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C. 学科课程与化学活动课程 D. 化学课程与化学活动课程

18、下列属性不属于研究性学习特点的是( )

A. 探究性 B. 实践性 C. 随意性 D. 过程性

19、下列化学课中,属于以巩固技能为主的课是( )

A. 化学基础理论课 B. 化学复习课 C. 化学绪言课 D. 元素化合物知识课 20、下列有关基础理论教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要采用启发式教学 B 注重各种直观手段的应用 ••C要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D 化学实验只起验证理论的作用

21、化学教学最基本的特征的是„„„„„„„„„„„„„„„„„( )

A 以教师为主导 B 以学生为主体 C 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 D 以实验为基础

三、简述题

1、简述如何处理好化学教学系统设计中教法与学法的关系。

2、简述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3、简述现代化学教学方法的优选原则

4、简述化学程序启发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5、简述化学教科书编排体系的有关问题。

6、简述我国新世纪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内容标准。

7、简述中学化学教学的特征。

8、简述现代化学教学方法的特征。

9、简述化学教学评价理念的内涵。

10、简述化学科学素养三维目标之“过程方法与能力领域的科学素养”。

11、简述我国新世纪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内容标准。

12、简述课堂提问的基本程序。

13、简述化学教学原则的构成体系中一般层次的原则的主要内容。

14、简述课堂教学评价的特征。

15、简述“引导-发现”教学模式一般程序。

16、简述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17、简述限制型供答试题的设计策略。

18、简述现代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19、简述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20、简述化学科学素养三维目标之“知识与技能领域的科学素养”。

22、简述刘知新教授启发式教学模式的程序。

四、论述题

1、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试论“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这一化学教学原则。(要求不少于300字)

2、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举例说明化学教学中讲解技能的基本要点。(要求不少于300字)

3、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举例说明化学教学导课的方法。(要求不少于300字)

4、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试论“归纳共性与分析特性相结合”这一化学教学原则。(要求不少于300字)

5、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举例说明化学教学中板书技能的基本要点。(要求不少于300字)

6、采用三序结合的原则编写化学教材时,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编写在“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理论部分前后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请结合化学教学实践给予论述。

7、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试论运用演示技能的基本要求(要求不少于300字)

五、设计案例题

化学探究教学的一种模式为: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实验事实 验证假设 得出结论 整合应用。需要探究的问题是: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探究(氯气与硫氧化性强弱的探究、钠与水反应实验的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规律的探究)。试设计能体现上述模式过程的微型教案(10分钟之内)。

第5篇:《化学教学论》习题

第一章

绪 论

1、化学教学论的设课目的是什么?

2、化学教学论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是什么?

3、当今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动态和发展趋势怎样?

4、你认为自己离教师的差距在哪些方法,缩短差距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5、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章 化学课程与教材

1、中学化学课程在中学化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2、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有哪些作用?

3、中学化学教学目标包括哪些重要内容 ?

4、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哪些?你怎样理解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性?

5、 中学化学教材的设计原则有哪些?

6、我国建国以来,化学课程教材的变革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7、科学素质的内涵是什么?

8、中学化学教材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第三章 化学教学原理与方法

1、化学学科的特征是什么?

2、中学化学教学过程的特征是什么?

3、中学化学教学原则是什么?

4、什么是教学模式?它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5、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优化需要遵循怎样的标准?试举例说明。

6、认识论、自然科学方法论等现代化学教学理论对化学教学起的作用是什么?

7、国外比较有影响的教学模式有哪几种?试述他们的理论基础、基本程序、策略和实用的范围。

第四章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

1、实验演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实验演示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

3、请设计2个探究式实验教学的方案?

4、演示实验技能的评价要项有哪些?

5、如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

6、哪些验证性实验可以改为探索性实验?

7、提出一个化学试验教学改革的新设想。

8、哪类演示实验可以改为学生分组实验?

第五章 化学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1、化学学习的特征、化学学习的含义是什么?

2、化学学习的类型有哪些?

3、影响化学学习的因素有哪些?

4、化学学习的方法有哪些?

5、化学学习过程可分为哪几个基本阶段?

6、化学教学中任何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

7、请说明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的联系和区别。

8、简述元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第六章 化学教学技能

1、提问技能在教学中起什么作用?

2、提问的原则是什么?

3、板书板绘的要求是什么?

4、课堂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5、什么是课堂教学调控技能?

6、你所知道的新课导入的方法有哪些? 第七章 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

1、什么是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2、化学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3、化学教学系统设计的层次是什么?

4、化学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是什么?

5、自选一个课题,设计一份教案。

6、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7、 化学活动课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8、化学教学系统的设计和化学课堂教学的关系是什么?

2 第八章 中学化学用语的教学

1、 化学用语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2、 化学用语教学的特点、规律和原则是什么?

3、化学用语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4、中学化学教材中化学用语编排的特点是什么?

5、根据中学生的学生特点,估计学生学习会出现哪些困难?

6、怎样让学生规范使用化学用语?举例说明。

第九章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

1、化学基本概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2、化学基本概念的形成与认识过程的关系是什么?

3、化学基本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方法?

4、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5、化学概念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6、在教学中你采用什么方法尽量避免学生“概念迷思”?

7、什么是概念图,概念图的作用是什么?举例说明。

第十章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1、元素化合物知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2、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3、中学教材中有机化学内容的体系编排有哪些特点?

4、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可采用哪些教学方法?

5、 自选一个有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课题,进行教学设计并试教。第十一章 化学教学测量与评价

1、化学教学测量的方式有哪些?

2、化学教学测量的程序是什么?

3、考试的类型有那些?

4、常规考试的特点和程序是什么?

5、标准化考试的特点及程序是什么?

6、化学教学评价的依据是什么?

7、化学成绩评价的标准和方法有哪些?

8、化学试题和试卷的命题和编制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9、对化学试题怎样进行质量分析?

10、标准化考试的含义和主要量化指标是什么?

第十二章 化学教育科学研究

1、化学教育研究的原则及基本步骤是什么?

2、化学教育研究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3、如何选择化学教员研究的课题?

4、化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每一种研究方法的一般步骤及基本要求是什么?

5、撰写化学教育研究论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6、结合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试写一篇论文。 第十三章 探究式教学与研究性学习

1、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2、探究式教学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3、探究教学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4、请设计一个探究式教学案例,并进行试教。 第十四章 说课及实习经验交流

1、什么是说课?说课与备课有何关系?

2、说课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3、说课的意义是什么?

4、说课的程序是什么?

5、设计一个说课案例,并试着说课。

第十五章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

1、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是?

2、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多媒体技术、超文本技术、网络技术?

4、简述教学程序、教学软件、课件的概念。

5、列举2个实例,说明MCAI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4

参考书:

《化学教学论》吴俊明、杨承印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1月)

《中学化学教学法实验》西南师范学院化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化学教学与实践研究》解守宗、师学琴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中学化学教学法》西南师范学院化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化学教学论》刘知新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化学教学测量》唐力等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 《考试学》廖平胜等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 《化学教育学》杨先昌等编,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中学化学教学法》中南五省师专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委颁发(2000年)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2002年)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

第6篇:化学教学论习题[1]

西华师范大学化学教学论习题

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20 分)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过程的一门科学; b.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现象的一门科学; c.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的一门科学;

d.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方法的一门科学。

2. 中国近代化学教育始于(

)

a. 17世纪中叶;

b. 19世纪60年代;

c. 18世纪40年代;

d. 19世纪40年代。

3.中学化学教材是以(

)为主线编排的

a. 基本概念 ;

b.元素化合物知识;

c. 原子序数 ;

d.物质结构理论。

4.化学基本技能指的是(

)

a. 化学实验技能;

b.化学用语技能;

c. 化学计算技能;

d. a、b、c都是 。

5.中学开设化学课程的目的是(

)

a.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 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

c.发展学生的智力;

d. 培养学生的能力 。

6.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是(

)

a.根据中学的培养目标制定的化学

b.根据中学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 教学指导性文件;

划制定的化学教学指导性文件; c.根据中学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

d. 根据中学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 划制定的化学考试指导性文件; 划制定的化学教学参考性文件;

7.化学教学中的“双基”指的是(

)

a. 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b.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

c.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

d. 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8.化学用语主要指(

)

a.拉丁语和英语;

b.电子、原子、分子、离子;

c.元素、化合物和物质;

d.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

9.化学教学的主要因素是(

)

a.教学内容、教室、黑板和粉笔;

b.教材、大纲和教具 ; 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d.化学理论和实验。

10.化学教学过程是一个(

)

a.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

b.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 c.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的双向促进的过程; d.化学教学系统中各因素统一

协调运动的过程。

二.简答题( 20 分)

1.中学化学教学的要求是什么?

2.中学化学教案通常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3.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4.通常情况下化学备课应注意哪几点? 5.化学技能的形成有哪些过程?

三.术语解释( 15分)

1、STS;

2、CAI ;

3、常模;

4、相对评价;

5、形成性考试。

四.分析讨论题( 20 分 )

1.简要分析“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2. 简要分析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

3. 简谈“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的关系。

4. 简谈化学教学过程中怎样进行“理论联系实际” 5.你认为怎样才能测量出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论述题( 10 分)

1.谈谈化学课程设置的作用与意义; 2.简论化学实验的主要功能。

六.实验题( 15分 )

1.把温度计水银球一端侵入浓硫酸液面下3-4cm,放置在空气中,在1-2min内,温度计由原来的20ºC上升到40ºC,请解释原因。

2.纯净的氢气在尖嘴玻璃导管口燃烧时,会产生黄色火焰,但是在制备氢气的大试管里点燃纯净的氢气,却能观察到淡蓝色火焰,请解释原因。 3.用下面给出的物质和仪器,设计一个喷泉实验,并介绍实验步骤。

仪器材料:铁架台(带夹或圈)、圆底烧瓶、烧杯、玻璃导管、乳胶管、弹簧夹、橡皮塞、滴管、酒精灯、石棉网、碎瓷块、温度计。

试剂:乙醇、浓硫酸、液溴、水。

一 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30 分) 2.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

a.化学课程教学过程; b.化学教学课程的教学; c.化学课程教与学的规律及应用; d.化学课程教学方法。 2.化学课程标准是( );

a. 教材编写的依据; b.教师教学的准绳;

c. 考试命题和评价的依据; d. 教材编写、教学与评价的基本要求。 3.中学化学课程的主旨是( )

a.使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 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着眼学生未来发展; d. 提高公民素质。 4.化学课程的含义是指( )

a.化学教材和学生的学习经验; b.化学科目、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c.化学教材和课程标准; d.化学教学内容、活动、过程和教与学的经验。

5.中学化学课程的目标是( )

a.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发展; b.培养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劳动者;

c.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d.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高素质人才。 6.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有( )

a.接受式学习、启发式学习; b. 讲授式学习、发现式学习;

c.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d.传授学习、研究性学习。 7.作为课堂教学的“科学探究”,其主要环节有( ) a.选题、论证、假设、计划、实施。

b.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结论、反思评价、表达交流;

c.观察、实验、测定、数据处理、科学抽象、理想模型、假说、验证、得出结论;

d.调查、分析、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收集并处理数据、验证方案、得出结论。

8.化学教学评价的参照依据是( )

a. 课程标准、教材、教师; b. 课程标准、教材、化学实验;

第1页 共 4 页

c. 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与学的经验; d.课程与教学目标。 9化学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是( )

a.自我分析、钻研大纲教材、准备教具选择方法和教具、编写教案;

b.设计准备、设计目标、设计策略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媒体、总成与编制方案;

c.自我分析、了解学生、钻研教材、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具; d.自我分析、钻研大纲和教材、选择方法和教具、编写教案与实施。 10.化学课堂分析评价的主要内容有( )

a.目标、内容、方法、学生活动、教态;b. 目标、内容、方法、学生活动、

教材;

c.目标、内容、方法、师生互动、重难点;d. 目标、内容、方法、现代教育技术;

二.简答题(30分)

1.为什么要进行化学教学设计? 2.化学“说课”包括哪些内容?

3.现代化学教学评价有哪写主要方式? 4.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5.什么是化学研究性学习?它与科学探究有无区别? 6.你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有哪些方面用途? 三.分析题(20分)

1.“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以化学教学也应以实验为基础”的说法正确与否,请简要分析;

2.有人说“学了化学知识,也会忘记,方法学会了可以受用终生,因此,化学教学应该教方法,不重知识”,简要分析这种说法正确与否;

3.生物学者认为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生物学最重要;计算机学者认为21世纪是信息时代、计算机最重要。化学家认为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化学是中心科学,请问你怎么看?

4.有人说“高中课程改革之后,教科书由原来的3册变成了8册,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请问,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四.实验题( 20分 )

1.请用绿色化学的理念评价和筛选以下几个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看那个反应最理想? MnO2

(1).2KClO3======2KCl+3O2↑

Δ

Δ

(2).2KMnO4======K2MnO4+MnO2+2O2↑

MnO2

(3).2H2O2======2H2O+O2↑

第2页 共 4 页

2.以下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你认为按图中所示的方法操作有无问

题?如果有问题,怎样改进?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 按化学实验教学操作分类,化学实验一般分为(

)

A、 无机实验,有机实验,演示实验,学生实验;B、制备实验,性质实验,演示实验,探究实验;

C、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边讲边实验,探究实验;D、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制备实验,验证实验。

2、演示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是(

)

A、 目的明确、现象明显、精心设计、充分准备; B、现象明显、装置醒目、操作规范、演示与讲解结合;

C、目的明确、现象明显、操作规范,做好小结; D、现象明显、精心设计、操作规范、安全可靠。

3、边讲边实验指的是(

)

A、 教师一边讲一边做的实验;

B、学生一边做一边讲的实验

C、教师在一边讲,学生在另一边做的实验

D、教师一边讲,学生随堂做的实验

4、中学新课程化学实验体现了那些主要的科学方法(

)

A、比较、分类、归纳、概括;

B、归纳、演绎,比较、类比; C、归纳、演绎,比较、分析;

D、比较、分类、归纳、推理。

5、实验——归纳教学模式的程序为(

)

A、目标定向——实验主题——得出结论;

B、实验主题——特定事象——得出结论;

C、实验主题——典型事例——得出结论;

D、实验主题——典型事例——印证已有结论。

6、微型化学实验的主要作用是(

)

A、减少药品用量;

B、减少环境污染;

C、缩小仪器;

D、减少成本和环境污染培养能力。

7、化学实验技能学习的规律是(

)

A、学习——学会——熟练;

B、学习——练习——成功; C、模仿——练习——熟练;

D、模仿——练习——学会。

8、提倡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进行探究学习的关键在于重视(

) A、探究过程和结果;

B、探究动作; C、探究方法;

D、探究结果。

9、化学探究实验的活动主体是(

) A、老师;

B、学生;

C、师生共同探究;

D、老师带领学生探究。

10、实验研究的“科学性”指的是(

) A、使用科学的方法;

B、采用科学仪器;

C、验证科学结论;

D、没有科学错误、方法科学合理。

二、问答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什么是化学实验?

2、化学实验有哪些主要功能?

3、化学实验能力哪些主要方面?

4、化学实验教学有哪些主要模式?

5、怎样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6、化学实验探究模式有哪些主要环节?

7、为什么要研究中学化学实验?

8、化学实验研究的原则有那些?

9、研究中学化学实验的主要方法有那些?

10、化学实验有哪些主要发展趋势?

三、分析题(每小题10 分,共30 分)

1、简要分析新课程中化学实验内容的呈现体现了些什么特点,并举例说明。

2、初中新课程把化学实验全部改成科学探究,你认为可行还是不可行?说明理由。

3、简要(并举例)说明用绿色化学理念优选化学实验的要求。

四、设计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自选题目设计一个实验,要求把原来有污染的实验改成没有污染。

2、用“探究性学习法” (自选题目)设计一个实验的教学程序。

第7篇:化学教学论

以德为主

1在任何一种有组织的教育中,四种“知识支柱”是 学会认知 学会做事 学会共同生活 学会生存. 2 课程是为学生有目的的学习而设计的内容,他与教学的起点(课程目标)教学的过程(课程观念 课程内容 教科书)和教学结果(课程评价)密切相连,课程实施就是将预期的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化学课程是为实现化学教育目标所设计的全部内容。

3 公众的科学素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二是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三是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了解。公众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一是理解科学本身;二是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4课程结构是指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要素以及要素之间形成的关系,是国家教育意志,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的载体,课程结构的革新与实践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础和前提。

5新的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构成。必修课程模块有2个,化学1,化学2;选修课程模块有6个。每个模块2学分,学生高中阶段最低必须修满6学分。

6 高中化学课程总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7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特点

·构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

·确立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

·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人文性

·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倡导多样性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积极开展和利用课程资源,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采用学分管理模式,兼顾各类学生的需要

建议理工类修至8个学分,化学类修至12个学分。 8 教材概念和形式(什么是教材呈现的形式)

在传统观念中,化学教材就是学生学习的化学课本,即教科书,教科书是唯一的教材。是教学内容的源泉和主宰。现代观念认为,电子的,纸质的,视听的学习材料均可称为教材。 9 栏目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名实相副 整体自洽 数量适当 便与运用 10 化学教学设计的逻辑发展

教学设计经历了设计意识由朦胧到清晰,理念由自发到自觉,操作由经验到规范的发展过程。根据其不同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可以把教学设计划分为四种不同的水平。

1直感设计——设计者通常是教师,主要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或者直观感觉来进行的教学设计。(设计质量较差,实践效果没有保证)

2经验设计——设计者通常是教师,以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为主要依据,以过去教学的经历为模板进行的设计。(设计效果受设计者已有经验和概括水平的影响,教学效果难以稳步发展)

3试验(辅助)设计——设计者先根据某些理论或假说进行验证性教学试验,然后在总结试验情况,形成实践规范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设计。(设计质量有所保证,加快了经验的积累过程,也对理性认识起到了检验,修正,完善,发展的作用,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成熟)

4系统设计——依据比较完备的教育理论,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进行的教学设计。(系统教学设计使教学设计提升到行的层次,代表了当今教学设计的最高水平)

试验(辅助)设计的系统设计都属于现代教学设计。

11 在当前的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中,首先需要树立的新理念

1 化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为主旨

2化学教育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化学教学活动是化学教学系统运用过程中,施教主体,学习主体分别作用于其他要素,以及两主体双向互动所采取的有意识行为的总称。化学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施教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和构建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

13 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

设计准备

1 学习,研究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主张,结合化学教学实际进行选择,整合,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

2调查,研究学习主体。

3了解,研究教学任务。

4研究并掌握教学内容。

5 调查,研究教学条件和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

设计教学目标

1 制定的教学目标应该是重要的和必要的

2制定教学目标是, 还要注意教学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各教学要点的教学目标不一定都要达到最高层次。

3 要注意各类教学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把它们组织成协调,和谐,自然的教学目标体系。

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学策略的形成需要逻辑思维参与,但它不只是逻辑思维的结果,常常还需要进行创造性思维。

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认知,情感,行为等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教学活动的情境设计。

设计教学媒体

化学教学媒体是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用于负载化学教育信息,传递化学教育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通常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两大类。

设计整合,运用和反馈环节

设计总成与编制方案

14 教学语言的基本提点和要求

1遵守语言,逻辑规律

化学教学语言应该准确,鲜明,生动。 书面语言规范,严谨,详略得当。口头语言简短

2 适应教育教学要求。 讲课语言声音清晰洪亮,流利,发音标准,语速适当, 善于运用实验,板书, 声情并茂,有感染力。

3符合化学学科特点。正确地应用化学术语,确切的表达化学概念和命题。 15 板书的内容,要求,注意事项

内容:课题名称

授课提纲,

教学要点和难点

补充材料和其他内容

要求:要有计划,准确,简洁,富有启发性,示范性和艺术性,能对学生有较大的帮助。

考虑板书的形式的版面设计

16 化学教学媒体

17探究式教学的构成要素

18 学习方法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行为和认识取向。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 19 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策略

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

联系—预测策略

20 教师的素质有哪些结合经验谈谈

21化学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

1化学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

化学教师必须具备系统,扎实,广博二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并实施注意知识的更新和发展,只有如此才能胜任化学教学工作。

2化学教师的试验教学能力

化学教学能力包括进行演示实验教学,设计和改进化学试验的能力及指导学生实验的能力。

22教师进行反思的意义(理解)

第8篇:化学教学论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案列—网络媒体教学设计案

我们选择了在课堂教学应用的一个案列:网络媒体教学设计案列。关于多媒体教学设计案列教学中应用较多,在此不再讨论。

一、网络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法 1 . 学习目标与任务的确定

包括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形式的确定和学习结果的描述等。 2. 学习者的特征分析

根据格雷戈克的观点,将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分为具体—序列、具体—随机、抽象—序列 和抽象—随机四种类型,并分析各类学生的学习特点。

● 具体—序列型:这种风格的学习者喜欢通过直接的动手经验来学习,希望学习组织 得逻辑有序。

● 具体—随机型:这种风格的学习者能通过试误法,从探究经验中迅速得出结论。 ● 抽象—序列型:这种风格的学习者特别善于理解一逻辑序列呈现的词语和符号的信 息。

● 抽象—随机型:这种风格的学习者特别善于从演讲中抓住要点,理解意思。此外,他们还能对演讲者的声调和演讲风格作出反应。

3. 学习环境的选择

网络学习环境包括Web教室、校园网络、城域网络和Internet等。 4. 学习环境的选择

情境创设必须反应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联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重组的改造;能够帮组学生对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情境的类型包括真实性情境、问题性情境和虚拟性情境。情境设计的方法:确定情境的类型;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组织适当的教学活动。

5. 学习资源的设计

网络信息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运行并能用浏览器读、实现共享的多媒体学习资料。

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要求;具备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提供良好的学习互交功能;进行直观友好的界面设计;提供活泼生动的教学策略。

6. 学习活动的组织

学习活动的组织包括自主学习的设计、协作学习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和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等。

⑴ 自主学习的设计

自主学习可以分为支架式学习、抛锚式学习和随机进入式学习三 类。

● 支架式学习:通过概念框架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到一个更高水平,就像沿着脚手架那样一步步向上攀升。

● 抛锚式学习:选定某个典型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对给定的问题进行假设,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根据论证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认识。

● 随机进入式学习:确定学习主题,创设从不同的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学习主题的多种情境,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随意进入其中任意一种情境去学习。

⑵ 协作式学习的设计

协作学习活动的基本方式主要有竞争、辩论、伙伴、问题解决和角色扮演等五种等。

● 竞争对学习任务进行分解,由不同学习者“单独”完成,看谁完成的最快最好,然 后教师对学习者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论,其他学习者也可以参与发表意见,各自任务完成后,就意味着总任务的完成。

● 辩论:围绕学习主题,选出正反两方,围绕主题展开辩论,最后有中立组对方的 观点进行裁决,观点论证充分的一方获胜。

● 伙伴:指协作者之间为了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而结成的伙伴关系,伙伴之间可以对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与协商,并从对方那里获得问题解决的思路与灵感。

● 问题解决:首先确定问题,多个学习者组成协作学习小组,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进 行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的最终成果可以是报告、展示或论文,也可以是汇报。

● 角色扮演:指由不同的学习者分别扮演指导者的角色,由学习者解答问题,指导者对学习者解答进行判别和分析,如果学习者在解答问题过程中遇到困难,则由指导者帮助学习者解决。

⑶ 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

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作用:学习海洋的导航者、情境观察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和协作活动的辅导者。

教师指导性活动的类型:包括交代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展示教学资源和调控教学课程等四个方面。

⑷ 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教学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各要素的时间关系和空间关 系。教学结构中各要素的时间关系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先后顺序,即我们平时所说的教学程序、教学步骤和教学过程等;教学结构中各要素的空间关系则主要是指教学内容的层次关系、教学过程的逻辑关系等。

7学习评价的设计

⑴ 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

●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主要是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态度、交互程度、 资源利用和学习效果的评价;

● 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是对目标达到、任务完成、达标测试,创新精神、实践 作品和信息素养的评价;

● 教师指导活动的评价:主要是对教学活动组织、学习资源利用和教学过程指导的评 价;

● 学习资源质量的评价:主要是对目标与内容、结构与功能,超链接与导航、多媒体 、素材质量和技术规范的评价;

● 支撑服务系统的评价:主要是对技术水平(安全、稳定、规范、便捷)、教学功能 (策略支持、系统工具提供、管理)、资源提供(数量、质量、相关程度)和咨询服务(咨询、培训、保障)的评价。

⑵ 网络教学评价的方法

网络教学评价常常采用评价研究评价方法。为了对各项内容进行有效的评价,必须

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它包括评价要素(指标项)、评价标准和指标权重等三部分。

第9篇: 化学教学论试卷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A) A、科学性原则 B、绿色化原则 C、安全性原则 D、可行性原则

2.化学教学设计的逻辑发展的四种水平由低到高的顺序正确的是(C) A.直感设计---经验设计---系统设计---辅助设计 B经验设计---辅助设计---系统设计---.直感设计 C.直感设计---经验设计---辅助设计---系统设计 D系统设计---直感设计---经验设计---辅助设计

3、以下哪项不属于化学实验的教学论功能(B) A、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B、化学实验是提出化学教学认识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C、化学实验能够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境

D、实验探究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4、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策略(C) A、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 B、联系—预测策略 C、理论联系实际策略 D、知识结构化策略

5、科学探究的步骤正确顺序为(C)

a提出问题 b制定计划 c做出假设 d搜集证据 e进行实验 f解释与结论 g反思与评价h表达与交流 A、abcdefgg B、cabdefgh C、acbedfgh D、cabedfgh

6、教学目标是指( A )

A.预期的教学效果 B.教学目的 C.培养目标 D.课程目标

7、在化学教学中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各种景物指的是( C ) A 教学情境 B 情境 C 教学情景 D 情景

8、探究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 D ) A 第一层级 B 第二层级 C 第三层级 D 新的综合的方法

9、化学基本技能指的是( D )

A 化学实验技能 B 化学用于技能 C 化学计算技能 D 前三项都包括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过程的一门科学 B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现象的一门科学 C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的一门科学 D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方法的一门科学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过程的一门科学 B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现象的一门科学 C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的一门科学 D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方法的一门科学

12、高层次和低层次的教学策略分别是( B ) A、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 B、教学思想和教学思路 C、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 D、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

13、下列哪一个不属于探究式教学的五个基本要素之一( B )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形成解释 D交流发表

14、下列哪一个是化学理论性知识的学习策略( D ) A、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 B、联系预测策略 C、知识结构化策略 D、概念同化策略

15、化学的绿色化是指( D )

A、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设计 B、微型化学实验 C、化学实验的清洁化 D、以上都有

二、简答题(25分)

1、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10分) 答:整体设计与要素设计统一原则 静态设计与动态设计相结合的原则 理性与可操作性 、可行性统一的原则 规范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最优化与阶段性统一的原则

2.化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9分) 答:启发学生动机,培养情感意志因素

循序渐进的学好双基与智能发展相结合

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多渠道传递与接收化学教学信息;

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结合,使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

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

3、促进学生有效探究的基本条件?(6分)

答:(1)必须将学生置于有意义的情境中,并引导到他们提出问题,或者向他们提出恰当的探究任务;

(2)必须为学生开展探究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并在资料、材料、设备和指导方面提供恰当的支持;

(3)必须组织有效的表达与交流,帮助学生在自己探究的基础上加深认识,达到教学目标。

三、案例分析(15分) 教师甲:

【教师讲授】已知乙醇的分子式是C2H6O,可以看作是乙烷C2H6分子中的一个H原子被羟基(-OH)取代后的产物。【教师展示】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教师讲授】请大家写出乙醇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教师板书】乙醇的分子结构简式。 教师乙:

【教师讲授】已知乙醇的分子式是C2H6O,可以看作是乙烷C2H6分子中多了个O原子。【教师展示】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教师提问】请大家设想在乙烷分子中插入一个氧原子会是什么情况?有几种可能?【学生活动】学生分别在纸上画出可能的结构。【学生回答】将氧原子插入乙烷分子,有两种可能的情况。教师展示模型分析,并画出可能的结构。【教师提问】怎样证明乙醇的分子结构式(1)式还是(2)式?我们通过实验来证明。【实验演示】金属与钠与乙醇的反应。【教师讲授】实验证明金属钠可以与乙醇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教师提问】大家思考一些问题:分析(1)(2)式中的氢原子的位置,有几种可能?已知1mol乙醇和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只需0.5mol氢气,则乙醇的结构式(1)(2)式?请指出反应中共价键的断裂位置。【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反应中1mol乙醇只有1mol氢原子被取代,说明有一个氢原子与其他不同,这说明乙醇结构只能是(2)式。【教师展示】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教师板书】乙醇的分子结构简式。 对于案例中的两位教师的教学方法你有何评价?从中能否反映出甲乙两位教师拥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 答:教师甲的教学方法:讲授法,结构模型展示。只是告诉学生:乙醇的分子式是C2H6O。可以看作是乙烷C2H6分子中的一个H原子被羟基(-OH)取代后的产物,而后展示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学生写,老师板书。教师甲的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中心,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与新课标提倡的科学探究相背离。

教师乙的教学方法:讲授法,结构模型展示,探究式教学(提出猜想,学生活动与回答,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教师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伙伴;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过程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要素,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四、教学设计(30分)

阅读教材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回答下列问题:

(1) 分析本节的教学目标(10分); (2) 确定本节教学的重难点(5分); (3) 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5分); (4) 设计教学过程(10分)(写出氯气的化学性质中氯气与水的反应,要求设计为探究式教学模式)

答:

一、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2、初步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并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非金属的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现象,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强化科学探究意识,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努力探究的优良品质,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

(一)重点: 1.氯气的化学性质;

2.运用科学的方法,专业的语言,规范的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难点

1.氯气与水的反应;

2.培养通过现象挖掘本质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实验→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变传统的“授----受”教学模式为主动探究学习模式。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经过对问题的探究,感受和体验知识的发展和发生过程,更好的掌握知识,进一步培养其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过程:

【展示】一瓶氯水溶液。

【学生活动】闻氯水味道后回答:有时打开水龙头也会闻到这种气味,难道我们喝的自来水就是氯水?

【讲解】因为很多自来水厂用氯气来杀菌消毒,我们所闻到的刺激性气味就是余氯的气味。

【提出问题】氯水呈什么颜色?说明有什么微粒?

【学生回答】淡黄绿色,说明有氯气分子的存在。

【学生讨论】(1)假设氯气不和水反应,只是溶于水,那么溶液中只存在氯气分子和水分子,这时溶液应该是中性的。

(2)假设氯气和水反应,那么溶液中除存在氯气子,水分子外,还可能存在氯离子,溶液不一定是中性。 【实验验证】

(1)加紫色石蕊试液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 加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氯离子。 (3)加锌粒或碳酸钠粉末检验氢离子。 【实验现象】

实验1: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实验2: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氯离子存在。 实验3:有气体生成 ,说明了生成酸性较强的含氯物质。 【结论】氯水中有氯气分子,水,氢离子,氯离子。 【板书】与水反应 氯气与水反应方程式 【小结】氯水的成分:

【讲解】次氯酸是很弱的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 【动画演示】氯水见光分解。

【引申】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故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上一篇:办公室文秘的工作内容下一篇:文化创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