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信用融资担保体系的发展及完善研究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开始以法律、制度、机构设置以及政策等手段对小微企业信用融资担保提供指引,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一整套健全的信用融资担保制度已经得到建立。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信用融资担保体系的建立虽然晚于发达国家, 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本国经济特点和小微企业发展特征, 特色化的信用融资担保制度均投入本国经济发展实践, 以法律为支撑的制度化融资担保平台是各国小微企业缓解资金紧张的共同依靠。我国的小微企业信用融资担保体系为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架起了一座信息桥梁, 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对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一、小微企业信用融资担保体系发展的国内外差异

(一) 国外主要发展模式

美国是国际小微企业信用融资担保体系发育最为完善的国家, 现代化企业信用融资担保模式的发展均脱胎于美国的早期实践。具体而言, 美国信用融资担保体系以政府为核心, 小微企业接受政府担保, 美国《小企业法》率先以法律形式确定了政府出资设立小微企业担保机构的合理性, 即通过建立类似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形式来为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援助, 同时充分发挥信用担保职能。

在美国之后, 日本建立了银行形式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模式, 通过政府带动社会投资而建立分级制信用担保机构, 这种机构因为具有类似银行的自负盈亏和独立经营特点, 因此被称为“信用担保银行”, 为小微企业提供多样化融资担保服务。日本信用担保银行和“信用担保协会”、“小微企业保险公库”一道组成了三元化关联系统, 为集约化金融经营和风险规避创造基础条件, 共同担当小微企业担保融资职责。

韩国的小微企业信用融资担保体系更加具有“全国支持地方”的特点, 通过设立共同基金的形式来扶持小微企业经济发展, 其中的“大韩民国政府信用担保基金”就是典型的小微企业信用担保全国性系统, 以专门化运营的方式而向韩国各地区企业提供包括信用融资担保、信息咨询以及信用管理等方面的服务, 取得了非常好的发展效果。

(二) 中国本土发展模式

我国本土小微企业信用融资担保体系实行的是混合式运作模式, 其发展特点是“政府牵头、市场化运作”, 从企业信用融资担保体系建立思想来看, “规范操作、重点选择、总结检验、平稳推经”构成主要设立思想, 而“发展与避险兼顾、政府调节与市场规律兼顾、授信与担保兼顾”则形成主要的设立原则。总体而言, 政府和市场同时参与、商业化管理以及企业化经营的特点保证了我国小微企业信用融资担保体系的市场渗透能力。

出于国家产业经济政策、技术发展、市场占有率、扩大就业、减小城乡发展差距以及转变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等方面的考虑, 我国小微企业信用融资担保主体范围十分有限。我国目前的信用融资担保体系实行“三级制”层次管理, 即中央、省市以及县乡分别对重点项目和欠发达地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 区分重点扶持地区, 分级化进行担保业务操作[5]。

二、我国小微企业信用融资担保体系发展的不完善因素

(一) 制度性缺陷导致信用担保机构的巨额风险承载。

我国专门化的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实践历史较短, 国家和地方都未出台完善的制度化约束和引导机制。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具的2012年山东、江苏以及安徽地区调查报告显示, 由于担保未能落实而导致的小微企业贷款失败率达到24.1%, 抵押物欠缺因素造成的贷款失败率达到33.7%, 众多金融机构不仅质疑小微企业信用资质, 甚至连同质疑信用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以商业银行为例, 其本应与信用担保机构按30%和70%左右的比例分担信用风险, 然而其实际操作中却往往利用资金和信息等优势不断转嫁风险, 形成担保机构“一边倒”式的风险承载结构。

(二) 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小、缺资金、担保业务单一”的发展现状。

处于发展和扩张期的我国信用担保业同时面临小微企业数量飞速增长和资金需求巨大的市场格局, 我国中央政府为鼓励民营经济发展而积极出台政策引导金融信用发展, 各级政府在此号召下设立了大量信用担保机构, 然而过快发展的信用担保行业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资金短缺、管理混乱、人员专业化程度低下以及集中于短期授信业务等发展制约问题。

(三) 信用担保权属划分不清, 监管范围不明, 信用担保业发展稳定性差。

从我国的发展实践来看, 政府给予担保机构的资金投入都是一次性的, 资金构成以地方性的财政资金为主, 规模不足而缺乏持续投入特性, 难以积累信用扩大效应, 抵御风险能力低下, 我国由于历史性因素形成的担保权属划分不清问题则使得行业系统性风险得以累积。此外, 我国建设部和原经贸委因为小微企业贷款和住房置业等问题层极力主张建设地方性担保机构, 高层次立法对于这一领域的治理几近空白, 现有的信用担保格局缺乏责任明晰和规范准则参考, 这些对信用担保行业的稳定发展都造成潜在冲击。

(四) 有效的全面风控体系尚未得到建立, 信用担保体系避险能力较弱。

我国尚未完全建立起包括风险转移、内部控制以及风险预警等在内的旨在保证信用担保机构平稳发展的有效风险管理机制, 风险识别和量化评估基础环境薄弱, 仅仅依靠粗略的企业尽调和财务报表研究就完成对受保企业的信用风险分析, 加之小微企业相对缺乏科学管理手段和管理意识, 企业财务程序履行过程较为形式化, 财务数据和资产、信用信息真实度有待评估, 这些都无形中加大了集中化风险爆发的破坏力, 信用担保体系的风险规避能力实际上异常脆弱。

三、小微企业信用融资担保体系的针对性解决方案

(一) 明晰信用担保机构的市场定位。

针对我国小微企业包括“完全政府出资、民间出资、政府和公共团体联合出资”在内的主体化区分机构, 相应的信用融资担保体系应立足国情, 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综合建设集合“商业混合担保机构、政府非营利性担保机构、企业互助合作信用担保机构”于一体的主次分明型金融担保系统, 并且充分考虑我国小微企业分散于县市一级的地域特性, 重点发展县市级信用担保机构, 发挥政府引导调节和市场规律自我配置的双重优势, 引导小微企业信用担保资源的合理分布。

(二) 多渠道拓展信用担保资金来源, 保证稳定的渠道资金补充来源。

在内部开放型金融经济发展导向下, 我国小微企业需要多方面寻求经营资金。作为政府来说, 其参与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既可以采取直接出资支持形式, 也可以选择资产注入等形式来增强金融机构抵御风险能力;民间资本参与小微企业信用融资担保要建立在制定完善的市场准入制度基础上, 使得民间资本能够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得益彰, 综合支持商业化和互助型信用担保机构的健康发展。

(三) 强化担保行业互助与自律行为, 发展体系完善的担保内部控制机制。

具体来说:

1. 金融机构参与信用担保的主体范围要适度扩大, 分散化担保风险。

专业化信用担保机构只是小微企业信用融资担保体系的众多经营主体之一, 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完全有能力加入到我国信用担保交易中来, 通过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担保体系, 专业化担保机构承担50%-70%的信用风险, 其余部分则分散于新加入担保主体, 这在国际上已经取得了较为成功的实践经验。

2. 信用担保机构要建立包括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评级制度在内的内部控制机制, 保持信用担保机制的可持续运行。

小微企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有其内在依赖基础, 市场经济的信用性要求企业资信评级考核从幼小期和成长期就开始, 保持信用评级记录的完整性。担保业务审核、担保、赔偿进行分离设置, 以限额审批制度取代集体审批制度, 以内部稽查制度取代业务计划追踪制度, 确立反担保措施的实施条件, 分散风险。

3. 注重担保行业自律, 强化信用担保交易主体的专业化教育。

我国信用担保行业发展历史短、发展速度快的特征决定了人才与专业知识配套建设工作的缺失, 大量非专业性的政府官员担任了金融担保机构的核心管理人员, 中央和地方都缺乏专业信用评价人才。因此, 必须下大力气对我国信用担保行业人员开展包括职业教育、大学教育以及经验交流、课题研究等方面的多样化系统性知识培训, 尽快去除非系统性因素对担保行业稳定性水平的冲击。

(四) 继续创新信用担保业务品种, 加速小微企业信用融资担保立法进程。

我国要有选择性的对具备知识性、环保性、技术性、创业性以及示范性的小微企业开展多样化金融担保服务, 结合银行信贷与风险资本, 深圳地区已经出现的“债转股”和“担保置换期权”已经取得了一定试点成果。此外, 针对信用担保行业的经营混乱问题, 我国要加速透明化立法支持进程, 明文确定信用担保行业业务范围、收费标准、业务流程以及奖惩措施等, 做到“积极治理、预防为主”式的法律约束担保体系原则, 纠正信用担保行业的混乱经营局面。

结束语

信用融资担保行业具有天生的高风险特征, 无论是单一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还是完全的政府参与型担保体制, 二者都不具备促进担保行业可持续发展和有效控制行业风险水平的能力, 只有具备政府调节引导和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双向功能才是我国“十二五”期间小微企业信用融资担保体系发展的唯一出路。我国要充分立足国情, 准确把握小微企业经济发展需要, 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使得金融担保行业发展和企业进步、民营经济振兴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完善结合起来, 建立担保业支持金融系统发展、金融体系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以及强势经济反哺微观金融担保业务的良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摘要:资产规模小、抵押物缺乏以及风险抵抗力弱是我国小微企业的普遍发展状况, 众多金融机构基于以上原因而拒绝对小微企业发放足额贷款, 即便是有限的贷款也会设置一系列较为苛刻的放贷条件, 而融资担保形式则为我国小微企业缓解资金紧张和维持正常经营提供了及时的资金援助。文章在综合对比国内外小微企业信用融资担保体系的基础上, 分析了我国小微企业信用融资担保体系目前发展中存在的不完善因素,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希望能够对支持小微企业信用融资发展、维持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微企业,信用融资,融资担保

参考文献

[1] 杨韵.从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的竞争合作关系看小微企业网络融资[J].价值工程, 2012 (07)

[2] 潘功胜.优化小微企业融资环境[J].中国金融, 2013 (01) :22-24.

[3] 李斌.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路径创新分析[J].长白学刊, 2013 (01) :52-54.

[4] 游春.关于对完善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思考[J].浙江金融, 2011 (12) :24-26.

[5] 杨大光.我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问题与对策[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06) :36-38.

[6] 段艳彩.中国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的信用担保问题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2.

[7] 郭燕芸.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有效性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 2011.

[8] 凯恩斯.高鸿业译.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商务印书馆, 1999.

上一篇: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下一篇:探究新时期初中阶段物理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