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研究

2024-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研究(共6篇)

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研究 篇1

约束基层“小微权力”的调研报告

农村“小微权力”量大面广,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推行农村“小微权力”规范化运行,把权力晒在“阳光”下,有利于基层基础建设和地方的长治久安。全面推进农村“小微权力“规范化,关键在于加强村干部管理,增强村干部法治意识,提高村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和自觉。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基层拥有的可支配资源日益增加,村干部权力明显增强。加强农村“小微权力”管理,推进农村“小微权力“规范化,关键在于全面加强农村干部的法治意识建设,形成每一个村干部畏法、敬法、崇法、遵法、守法、依法办事的良好农村法治生态,促进法治精神在基层牢牢扎根。

2016年2月我县制定出台了《内乡县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工作暂行规定》和《内乡县村级权力清单》。《暂行规定》对监委会的监督内容和监督方式进行了明确,使村监委会对村组干部的监督有章可循。《村级权力清单》包含决策类、管理类、审核类等三个大类,将村级权力细化到32小项,大到村级重大决策、集体资产处置、农村宅基地审批、生老病死,小到印章管理、党组织关系的迁转等便民服务事项,基本实现了村级组织和村干部行使村务权力内容的全覆盖。但是,在当前反腐败高压态势下,基层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仍时有发生,对“小微权力”的监管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小微权力”失控的主要原因

(一)村干部法治意识缺失是造成农村“小微权力”失控的主要原因。农村基层干部,虽不是真正的“官”,但直接与农民打交道。在当下,部分农村干部法治意识薄弱,没有以正确的心态看待手中的权力,以致于侵害农民群众利益的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干扰了党的政策在农村的落实。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二)法治观念淡薄,认为农村可以宽松守法。村干部应是农村发展建设的带头人和领头雁,但却没有发挥模范作用,反而破坏规矩。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缺乏遵守法律法规、党的纪律的自觉性,法治观念薄弱。

(三)混淆“经商“与“行政”,利用手中职权谋取私利。随着手中权力的逐渐扩大,农村基层干部滥用职权为自己牟取非法利益的案件频繁发生。如非法转让集体土地使用权、非法买卖村集体土地等就具有相当程度的代表性和普遍性。这种不经土地主管部门程序批准,便滥用职权利用村集体土地谋取私人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惩处。

(四)利用家族、房头,侵害农民民主权利。选举制度是农村基层的一项重要制度,规定了村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并受法律保护。作为农村基层干部,更应遵法守法主动维护村民这一基本权利。但在现实中,仍有部分农村干部在选举过程中,利用家族、房头,或者采取其他方式(如贿选拉票)破坏选举,严重侵害了村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

(五)其身不正,带头参与违法乱纪行为。赌博是社会一大公害,尤其是党员干部参与赌博,不仅会输掉个人名誉和前程,还将严重影响党风政风,带坏社会风气,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农村党员干部赌博之风劣根难除,更直接暴露出了在教育和监督管理问题上存在的短板。对赌博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参照处罚条目不够详细等,造成无人监督,上级无力监督;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生活圈、交友圈都是监督管理的“盲区”。

(六)“守规矩”意识和党性原则缺失。无规矩不成方圆。特别是面对农村纷繁复杂的工作,村干部更要懂规矩,讲规矩,守规矩,坚持规矩原则,才能为老百姓真正办好事实事。据有关调查发现,部分农村基层干部缺乏党性锻炼,易在利益和诱惑面前沦陷。如在农村“三资”管理、村级工程建设、公益基础设施专款专项筹备等“雷区”面前,各种腐败行为频繁出现。

二、“小微权力”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村务管理“家长化”。部分基层干部法纪观念淡薄、特权思想严重,认为自己“劳苦功高”,习惯用个人意志代替法规政策,“一支笔”、“一言堂”的“家长化”作风十分明显。大多数群众主动参与村务管理民主监督的意识不强,怕给自己“惹麻烦”,不愿意监督,呈现出“村官”权力大、胆子大、群众监督力量弱“两大一弱”的特点,权力得不到有效的制衡。村务公开未严格落实,村干部处理村级事务“暗箱操作”,事前不听取村民意见,事中不告知村民信息,事后不公布处理结果。

(二)资金运用管理混乱。近年来,强农惠农政策项目繁多,特别是在土地征收流转、精准扶贫、粮食补贴、林业补贴等惠农政策落实上,存在“只问结果、不管过程”的问题,导致少数村签字盖章的项目,审批过程中基本上是一路绿灯,“村官”权力运行处于真空状态,使政策性资金在落实过程中走形变味,也衍生了农村干部及相关职能部门人员违纪违法行为。

(三)村监委会监督不力。村监委会监督不力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人员结构不均衡,综合素质不高。年轻监委会主任人数相对偏少,导致监委会队伍活力和创新精神相对不足。**镇26个行政村现有农村监委会主任26人,30岁以下的1人,30—39岁的5人,40—49岁的6人,50岁以上的14人。全镇26名监委会主任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仅有3人,文化水平较低,对国家有关政策掌握不清,严重影响监督工作的开展。二是少数村监委会主任由前任支部书记或村主任担任,他们大都年龄偏大,业务生疏,且没有工作积极性,在工作中担心得罪人,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存在畏难情绪或者逃避心理。个别监委会主任对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惟命是从,遇事缩手缩脚,不能也不愿大胆的监督,致使村监委会有名无实。

三、对“小微权力”监管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村干部法治意识建设是规范农村“小微权力”的根本手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道路中起着重要的战斗堡垒作用。因此,增强基层农村干部的法治观念、提高其依法办事的能力迫在眉睫,这既是推进农村“小微权力”规范化运行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党和国家根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对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所提出的新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加强村干部法治意识教育。农村基层干部权力的扩大和其自身法治意识的薄弱,使得农村干部在诱惑和利益面前很容易产生摇摆,丧失党性原则,从而陷入违法乱纪的泥潭。因此,要在农村开展各种学法和守法活动,加强对于基层干部违法乱纪和触犯法律的教育,让其深刻了解到法律的严肃性,树立起法律权威。要加强依法管理村级各项事务的工作任务,将法治理念灌输到基层农村干部的心里,脑中,使村干部能够依法依规进行管理村级各项事务。

(三)制定和完善村级管理制度。制定并完善包括村规民约、议事制度、财务制度、公开制度、监督制度等在内的各项村级管理制度,使农村基层的法治建设工作能够符合当地的实际需求。在监督制度方面,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从而促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充分履职、正确履职和有效履职。制定并完善村级管理制度的意义,在于使村干部能够按规章制度办事,促使权利与职责明晰化、监督制度民主化,以此推进基层农村的党风廉政建设。

(四)加强上级党组织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上级党组织应加强对农村各项事务的领导工作和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工作,使农村各个部门做到合理分工,促进农村各项事务在具体落实层面做到井然有序,上下齐心,推进国家对农村法治建设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如对于涉农部门的内容,党组织就应做到加强资金发放,并保证上下各级对资金的有效使用;对于民政部门所制定和颁布的惠民实施措施,要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做实做好各项安排;乡镇纪检部门,则应加强对村干部的日常各项工作的监督管理。

(五)严格审计农村重大工程项目。加强对农村工程项目的审计核查,对村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方面,凡是涉及农村集体资金使用、农村工程项目承包、集体资产处置等重大经济行为的,都要进行乡镇、县市两级经济审计。加强村干部资金使用条目的核查审计,坚决遏制村干部以权谋私,如贪占、截留、私分、虚报冒领土地补偿款和救灾救济资金等行为的发生。而对于一些工程款项的挪用,如修桥铺路等公益设施资金款项,要积极防范村干部公款私存和转借他人以获取利息。在农村各项工程项目承包的资金流动明细、以及集体资产处置等各项工作上,也要强化审计监管,坚决杜绝各种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法行为。

(六)严肃查处村干部违法违纪行为。村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直接关系着农村稳定发展和基层法治工作的推进,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法律和相关规章制度,严肃惩治农村干部各种违法乱纪行为,肃清不正之风,推进农村法治建设。对村干部中出现的各种违法乱纪行为,如贪污、贿选、挪用公款以借他人谋取非法利益、克扣农民各项国家补助款项、私自挪用征地以及农村拆迁款项等经济犯罪要依法严肃处理。对拉帮结派形成乡村黑恶势力而横行乡野、直接侵害农民群众的经济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选举权利等各种人身权利的违法违纪行为,要及时查处并移交司法部门予以坚决打击。

(七)强化村干部的监督管理。农村基层干部侵害农民利益问题的频繁发生,很大的一个原因来自于监管工作的缺位,以致于产生同级无人监督,上级无力监督的尴尬局面。因此,全面推进村干部的监管工作,村监委会要发挥真正有效的作用,加强农村各项基础工作的事务监督,有效约束村干部行为,尤有必要。如加强村务决策、村务公开、农村财务支出、集体资产资源处置等各方面的监督工作,以此来规范农村基层干部日常工作行为,加强对于村干部的自律意识。

**镇纪委

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研究 篇2

关键词:常州市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创新融资方式创新

一、小微企业概述

1. 小微企业界定

小微企业可以分为:小型企业、微型企业、简单生产型作坊企业等等, 2011年, 国家商务部颁布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 明确了小微企业的界定标准。《通知》中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3种类型, 根据具体标准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分成了一下几个行业:服装业、餐饮业、电子类、机械类等15个行业。

2. 小微企业的特征

(1) 数量大

以我国为例, 截止2009年年底, 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了1330万家企业, 大约98%的企业劳动力数量少于400人的企业, 再加上尚未去工商部门登记的简单生产作坊企业, 以上这就组成了小微企业。

(2) 生产规模小

小微企业由于其库存流动现金较少和企业信用程度不高, 所以筹措到的资金相对较少和筹资渠道相对较窄, 没有资金支持的小微企业会将无法进行新一轮的扩大再生产, 生产创新能力减弱。

二、小微企业现状及其融资现状

为分析常州市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本人选取钟楼区2012年30家具有代表性的小微企业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1. 整体融资现状分析

30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根据本人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计算30家企业资产负债率统计情况平均数为39.53%, 最大值为101.14%, 最小值为0.04%从计算数据可以看出常州小微企业平均数为39.53%, 其中伟业房屋拆迁最大为101.14%, 平峰装饰最小为0.04%。

2. 从不同行业融资现状进行分析

本人对调查的30家企业进行分类, 整理得出不同行业的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率、借款占负债率。

(1) 分析不同行业的资产负债率根据国家统计网的数据显示

从30家常州小微企业的计算中可以看出, 除了运输类资产负债率低于平均值, 其余行业均高于平均值。

(2) 不同行业流动负债率、借款占负债的比率。到2012年底, 全国共109家商业银行成立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 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7.27万亿元, 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24.01%, 全年中小企业贷款新增18394亿元, 较上年同期多增4771亿元, 增速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10.37个百分点。

3. 融资方式分析

根据统计的30家常州小微企业, 发现他们生产经营资金主要依靠自筹, 即内源融资。外源融资时, 由于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的门槛太高, 小微企业融资需求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等正规金融渠道难以获得满足的情况下, 更倾向求助于民间金融市场。

4. 结论

从以上的数据资料的分析, 本人总结了常州市小微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具体表现如下:

(1) 融资渠道单一

由以上表5小微企业融资方式的分析, 得出常州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主要依靠民间渠道和自有资金。

(2) 过分依赖短期借款

从表4计算的流动负债率、借款占负债的比率显示, 在有借款的小微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短期借款比重大, 比如伟奥机械短期借款为200万, 而长期借款为零。过分依赖短期借款成为常州小微企业的一大“特色”。

三、小微企业融资存在问题的原因

小微企业融资存在问题的原因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1. 从小微企业自身层面分析

小微企业存在信用观念缺失、企业管理水平低下、担保物品少、经营风险大等难以短期克服的缺点。这就形成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最主要的内部成因。

(1) 小微企业信用观念缺失

小微企业融资受限于整个经济市场的环境, 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与否与市场里企业的信用度有很大关联。据工商部门不完全统计, 每年因不履行合同造成经济损失高达1 800亿元, 因生产劣质产品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在2000亿元以上, 这些都使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大大提高。

(2) 小微企业贷款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

目前, 我国绝大部分小微企业缺少土地、商业用房等能让融资机构认可的可用于抵押的物品。资金借贷市场, 小微企业能否顺利获得资金, 取决于抵押物品能否被资金提供者接受。

2. 金融机构层面因素

(1) 国有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存在偏见

目前, 专门为我国小微企业融资提供融资的服务组织体系还存在许多漏洞, 其主要表现有:国有银行对小微企业融资仍然存在歧视, 重国有企业轻私营企业、重大型企业轻小微企业、重抵押担保保轻信用担保、重短期轻长期的现象比较严重。

(2) 缺少适应小微企业客户的信贷产品

首先, 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大小不一, 需求存在较大差异, 融资需求也呈多样化, 但目前我过金融市场上却缺少适应小微企业需求的信贷产品。

3. 政府层面因素

(1) 国家法律不完善, 不能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有效保护

直到目前为止, 由于市场的发展尚未健全, 好多情况均属于首次发生, 所以想要制定一部的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法律依然很困难, 而目前, 大部分的国家相关法规将全部的都叫做“企业”, 并没有将其细分成不同的类型, 更加没有把小微企业看成是一个特殊的“企业”。

(2) 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

在已经成立的信用担保机构中, 绝大部分行政色彩浓厚, 注册资本普遍不足, 运转不规范, 提供融资量小, 协作银行选择困难等问题。

四、小微企业融资方式的创新

针对常州市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存在的现状, 结合产生原因, 同时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 提出了以下几种创新方式:

1. 企业本身方面

(1) 加强企业自身信用建设

小微企业信用缺失是融资难的最主要内部原因之一, 企业只有讲究诚信才能占有市场份额, 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2)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良好的企业财务管理机制、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对于企业融资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2. 政府角度方面

(1) 设立小微企业专业信贷机构

在这方面国外有值得我们借鉴的成功经验, 尤其是日本、美国的做法。首先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 日本政府根据不同的行业专门成立了对应的向小微企业融资的优惠机构。

(2) 完善我国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

比如《商业银行法》规定, 商业银行经营原则是“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这就导致银行更加愿意将资金借给国有等大中型企业, 因为国有企业经营业绩好、偿债能力强、有政府担保等优点。因此, 国家有关部门应该改变这样的局面, 给小微企业更多的政策上的支持, 给企业成长营造优良的外部宏观政策环境。

3. 金融机构方面

(1) 创新抵押担保模式

“网商易贷通”是香港地产融资担保公司与担保方集团、银行、香港政府等多方联手研发的融资担保创新产品, 为香港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融资产品, 在这种融资方式中, 采用了风险分担的方式, 担保方承担75%的风险, 银行承担15%的风险, 政府承担10%的风险。

(2) 实施差别化利率

从上面的统计计算看出, 常州市小微企业资金主要来自短期借款, 再筹资风险大。而目前就银行而言, 为了减少融资风险, 银行普遍的做法是提高借款利率。欧盟的做法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常小军.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13.

[2]张建军.2012年第二期求生存促转型谋发展-江苏小微企业发展问题[N].中国青年报, 2012-05-08 (1) .

[3]孙丹.江苏经济发展——常州经济状况[M].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2:9-12.

小微企业融资租赁研究 篇3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租赁

一、融资租赁概述

融资租赁产生于二战之后,美国出现了过剩的工业化生产,生产者试图卖掉他们的产品并且为客户提供金融相关的服务,具体说来即企业以分期付款的形式信用销售他们的产品。为了规避风险,出现了沿用传统的租赁方法,仅仅出售产品的使用权,同时保留产品的所有权,最后当购买者已经全部缴纳了租金之后,才将所有权转移给购买者。按国际租赁公约的定义,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按承租人设定的条件,向承租人指定的供货人购买实物财产,并以摊提即分期偿还该财产的全部或大部分购置成本为基础,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的一种交易。”这种方式分离了使用权与所有权,同时具有了融资与融物的特点,是一种以实物为载体的资金融通,其本质是融资。

二、小微企业各种融资渠道的对比

银行信贷是小微企业的主要融资来源,占到了小微企业总量的70%以上,不管国家是收缩信贷资源还是放宽信贷资源,经济复苏与通货膨胀使得实体经济对于融资的需求与银行信贷永远不会相匹配。小微企业规模较小,没有太多信用记录,处于产业链条底端,缺乏有效的担保与抵押,通过银行信贷不足以得到足够的信贷资金。根据国内统计到的数据,只有大约8%的小微企业能够通过银行信贷获得全部借款。

债券融资,能够通过债券融资的小微企业主要是涉及农业、能源、交通的小微企业。对于大多数小微企业而言,考虑到发行规模受到了严格的控制,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是极为困难的。

对于股权融资,或许比债券融资更为困难。我国资本市场尚未成熟,企业发行股票上市即为困难,小微企业几乎不可能达到上市的门槛。只有极少部位前途光明的高科技小微企业能够通过上市来融资。同时应该注意到的是,股权融资伴随着失去企业控制权与未来收益的负效应。

民间借贷在促进民间经济,推动小微企业发展起到了有利作用。但考虑到我国市场尚不完善,民间借贷缺乏管制,他的弊端也通过一系列事件暴露无遗。但笔者认为,民间借贷仍然是一种有效的融资渠道,但这部分资金需要同其他资金划清界限,这部分资金用来应付突如其来的市场波动,短暂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是非常有效的。

三、融资租赁对于小微企业的优势

1.融资租赁对于承租人的信用的要求并不苛刻,融资租赁并不像银行信贷那样看中小微企业过去的资产负债情况,因为在整个租赁过程中,承租人至始至终都没有所有权,可以说相当于把所有权作用作担保。即使小微企业经营失败,物的价值不会全部消失。融资租赁公司可以很好地控制风险,融资租赁是一种完全的融资,以物权为保障基础,能为信用低的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

2.融资租赁方式灵活,能够提高融资效率。与主流的银行信贷不同,银行信贷需要每月支付利息,到期还本付息,融资造成小微企业资金流动困难。另外,融资租赁相比较于银行信贷有着环节手续简单等优势,化繁为简,节约了企业交易成本。

3.提高了资金利用效率,降低了财务风险,改善财务结构以及产业结构。融资租赁的利率高于银行信贷,但是通过融资租赁,承租人可以把租金在一定时期内摊销,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财务风险,减轻了税务负担。融资租赁是一种完全融资,提高了承租人的自己利用效率。另外,融资租赁甚至可以通过提高设备水平和技术增加企业产品的竞争力,转换企业经营模式,调整产业结构。

四、融资租赁值得思考的问题

1.融资租赁需要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保证,一些融资租赁发达的国家都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反观我国,只有《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还有《合同法》中对融资租赁合同有一个初步的规范,但是还很不完善。

2.融资租赁需要政策的扶持。特别是在资金的来源方面需要有优惠政策,出租人追求利润最大化,在此过程中没有得到税收优惠,没有财政支持。另外,融资租赁独特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特点没有完全惠及出租人,即使融资租赁市场快速发展,也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3.融资租赁市场需要与保险与监管相结合。在法律法规不健全的大背景下发展融资租赁,需要减少租赁纠纷,只有减少租赁纠纷,才能给予市场信心。鉴于此,可以考虑租赁公司与租赁保险与监管结合起来,形成共同力量相互制约,保护共同利益。

4.融资租赁的创新。从最基本的直接购买现代租赁,可以诱导出多种变体,如转现代租赁、售后租回现代租赁、一站式按揭式融资租赁等。通过网络或电子商务,建立快捷的融资租赁。利用网络进行离线交易,通过第三方的安全保护,公开交易细节,融资租赁的细节能随时在网络上查询到,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租赁纠纷,同时使融资租赁更加现代化。另外,标的物可以创新,标的物可以是知识产权,至此可以快速实现知识产权的价值。融资租赁可以在租期上创新,根据承租人的经营状况合理的变动。

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研究 篇4

关键词:高科技;企业生命周期;融资模式

一、现有环境下高科技企业主要融资模式

为了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在金融体制和政策优惠上进行了大量有益工作,以促进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并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融资体系,银行、财政、证券信用融资三大融资渠道基本形成,融资的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

(一)内源融资模式

内源融资是企业及其所有者将自己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融资模式,主要包括股东出资增资、投入企业自有资金等。其中企业自有资金主要有折旧、公积金、公益金和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内部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源融资模式自主性大、基本不受外界影响、成本较低、风险较小,但融资规模有限,有可能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当前许多民营高科技企业,一般做过贸易或者咨询服务,从而以滚雪球的方式积累自有资金来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但该模式有可能会导致因资金不足造成技术产业化速度过慢,进而加大经营风险,因此仅仅依靠该模式是外源融资环境恶劣情况下的被迫选择。

(二)外源融资模式

外源融资模式指资金来源于企业外部,即企业吸收外部资本并转化为自己的投资的融资模式,主要包括商业信用、融资租赁、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和财政拨款。

1、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所形成的经济主体间的借贷关系,这通常与企业的营业收入成正比,商业信用融资主要包括推迟应付账款、增加预收账款和开具应付票据。然而由于大多数高科技企业的信用级别较低,经营风险较大,因此利用商业信用进行融资受到一定的限制。

2、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出租人根据承租人的要求购入指定设备,并出租给承租人使用,定期收取租金,租赁期满后承租人可以根据合同选择退回、续租或买入设备的一种交易行为,即通过“融物”的形式实现融资目的,融资租赁主要包括直接租赁、售后回租、杠杆租赁、转租赁、风险租赁五种方式。对于高科技企业而言,其设备往往是一笔较大的资产,一次性购入会支出相当大的资金,因此采用融资租赁是非常重要的融资方式之一。

3、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就是为了获得长期或永久使用的资金而采取的一种资金融通方式,该方式获得的资金直接构成了企业的资本,主要包括直接投资和发行股票。直接投资包括引入私募股权、风险资本、天使投资甚至外部合作伙伴,吸引这些经济主体投资企业,这样既可以获得所需资金,又能够引入战略投资者,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其中风险资本方面,由于各级政府出于增长经济的目的,纷纷设立各类创业基金、科技风险投资,同时外资风险资本也加大了对我国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所以市场上主要存在以下类别的风险资本:一是中央或地方政府出资主办的风险投资机构,这类机构投资主要偏重于列入国家或地方科技计划的项目,如十二五规划中列明的相关产业;二是国际风险资本,这些机构资金实力雄厚,具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具有较强的趋利性,往往是寻找具有发展潜力的创业企业,然后进行股权投资并进行管理辅导,带企业进入成熟期后便推向资本市场以获得巨额回报;三是政府牵头以民间资金为主的风险资本,这类机构以盈利为目的,运作模式也尽量往国际风险资本上靠,但这类机构整体而言在资金规模、运作经验和管理水平上都无法发挥主力作用;四是大公司专门设立的风险资本,这些大公司往往是传统产业中的行业龙头,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而进行的业务多元化,这类资本有可能会像国际资本那样谋求退出后的巨额回报,有时候也会战略性持有自己投资的企业,以进入新产业或保护传统产业地位,如联想集团。

发行股票在我国现行资本市场下,高科技企业可以在上海、深圳、香港乃至美国上市,值得注意的是10月开板的深圳创业板,给高科技企业上市带来极大的便利,这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创投资本投资高科技企业的积极性。截至4月,已经有200家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其中大多数是高科技企业。由于权益资本不需要归还本金且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相对于借款和债券而言更为轻松,但股权融资的融资成本较高。

4、债权融资

负债是企业一项重要的资金来源,也是企业杠杆经营的重要方式,对企业而言,债权融资主要包括发行债券和银行借款。发行债券融资根据有无担保条款可以分为信用债券、抵押债券和担保债券,其中担保债券需要企业找到合适的担保人,实际上这在操作中往往会利用企业所有者的关系网、合作企业甚至通过企业集群的方式,进行互相担保融资。利用债券融资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利息为一固定费用,由于利息具有节税效用,因此可以降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但在当前的资本市场中,这一方式常常难以实现。

商业银行借贷是高科技企业最为常用的融资渠道,当前几大商业银行都设立了科技贷款机构,遍布绝大多数的高新区。当前,银行借贷是我国最传统也最主要的融资方式,但由于银行对贷款的风险偏好不强,其投资原则依次是安全性、流动性,最后才是盈利性,从而对风险较高的高科技企业不利;其次,我国信贷利率受到国家的严格控制,无法随投资企业风险的大小而变化,从而失去向高科技企业借款的动力;最后,银行借贷往往需要抵押物,这对轻资产运营的高科技企业而言十分不利,因此一般只能在企业进入成长后期后才能使用。

5、财政拨款

小微企业融资风险缓释机制研究 篇5

1 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现状

目前, 我国小微企业主要通过上市、内部融资、银行贷款、民间借贷等方式来融资。在上市方面, 由于发展时间较短, 综合实力不足, 其企业规模以及企业质量难以达到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的上市标准, 难以承受进入证券发行市场所需要的较高交易成本。因此, 通过上市融资比较困难。内部融资作为小微企业融资的渠道之一, 具有风险小、成本低的优势, 但是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积累有限, 内源融资比例较低, 这会增加其融资风险。据相关数据统计, 我国小微企业内源融资比例不到40%。

小微企业在外部融资时, 可以通过银行、亲戚朋友、民间借贷、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多种渠道, 相关数据显示有60%以上的小微企业在外部融资时将银行作为首选融资渠道。近年来, 小微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这与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是离不开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 截止2014 年6 月末, 银行业用于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是19.1万亿元, 占比23.03%。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也增加了1.33万亿元, 同比增长了16.9%。 较同期大、中型企业贷款增速高5.6%和2.3%, 同时, 小微企业在银行的新增贷款也有所增加, 2014年上半年末小微企业新增贷款近1万亿元, 比去年同期增加26亿元, 虽然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有所增长, 但是小微企业通过银行进行外部融资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 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财务管理制度较不规范, 加之小微企业资产较少、抵押或担保物相应较为缺乏, 使得小微企业较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其次, 由于小微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 往往会要求抵押或担保, 这就需要支付一定的担保费与中间业务费, 并且银行也要求小微企业支付一定的风险保证金利息, 这增加了小微企业的贷款成本。

小微企业近年来发展迅猛, 对资金需求较多, 但是由于规模小、经营风险大、管理不完善、抵押担保物缺乏, 银行从风险的角度衡量, 往往会提高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门槛, 以致很多小微企业较难从银行获得资金, 这就使得其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不得已而转向民间借贷。民间借贷由于手续简便、资金到账迅速, 被大多数小微企业所青睐。风险在于成本过高, 同时法律及制度不健全, 监管也比较欠缺, 不利于金融及社会的稳定, 因此也不是长久之计。

另外, 经济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诚信缺失等相关问题, 社会信用体系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 小微企业的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 也较为困难, 从而在很大的程度上增加了融资风险。

2 小微企业融资风险的形成机理

小微企业的融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等。由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客观存在, 所以本文主要针对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形成机理进行研究。信用风险又称为违约风险, 是指借款人因某种原因无力或不愿履行合同条款而造成违约, 导致银行遭受损失。当小微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并且得到贷款时, 信用风险就相应而生, 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2.1 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是信息不对称、制度安排不合理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 指市场交易的一方如果能够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而对方受损时, 信息劣势的一方便难以顺利地做出买卖决策, 进而导致市场效率的降低。在贷款市场中, 逆向选择是指潜在的信用风险来自那些积极寻求贷款的人。因此风险最大、最有可能违约的借款人常常愿意支付更高额的利息, 最愿意获得信用贷款。也就是说, 信用风险越高的人往往借贷积极性越高, 这就造成了信贷市场整体信用风险的上升。

假设小微企业所需资金全部为贷款所得, 设其贷款金额为A, i为银行利率。该项目成功时的收益为R, 项目成功的概率为p, 项目失败时的收益为0。投资平均收益为R, 其中R=R*p, 这表示投资成功的收益与概率成反比, 收益越高的成功的概率越低, 即高收益伴随高风险。根据上述假设我们可以得到小微企业的期望收益为B=[R-A (1+i) ]*p。只有当小微企业获得的预期回报B>0时才会申请贷款, 因此, 对于小微企业而言, 存在一个临界值R* =A (1+i) 。p* =R/R*。即当p≤p*时, 小微企业才会申请贷款;当p>p*时, 企业不会申请贷款。即当借款利率i上升时, 小微企业成功概率将下降。即由于利率上升, 那些收益水平较低而成功概率较高的小微企业将会放弃申请贷款, 而那些收益水平较高而成功概率较低的依然会申请贷款, 从而加剧了逆向选择风险。

2.2 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 市场交易一方参与人不能观察另一方的行动或当观察 (监督) 成本太高时, 一方行为的变化导致另一方的利益受到损害。在信贷市场中指当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后, 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 小微企业可能不按合同约定使用资金, 而是按照自己期望利益最大化的方向进行决策, 从事其他行为, 但极可能存在更高的风险, 最后可能会导致贷款将难以归还。

假设小微企业按照合同约定进行使用资金, 成功的收益为R1, 成功概率为p1;小微企业违反合同约定进行使用资金, 成功收益为R2, 成功概率为p2;其中R2>R1, p1>p2。

E1=max{[R1-A (1+i) ]*p1-A (1+i) * (1-p1) , [R2-A (1+i) ]*p2-A (1+i) * (1-p2) }

而银行根据期望收益最大化的原则选择方案, 可以得到其预期收益:

E2=max{A (1+i) *p1-A (1-p1) , A (1+i) *p2-A (1-p2) }, 由于p1>p2, 所以银行的最大化收益为A (1+i) *p1-A (1-p1) 。上式说明, 只有当小微企业遵守合同规定时, 银行的期望收益才会达到最大, 但小微企业的期望最大收益取决于不同的行为的预期收益。所以小微企业在最大收益原则的驱使下, 将会可能背离银行的最大化利益目标, 从而导致出现道德风险。

3 小微企业融资风险缓释机制

3.1 推行企业联户联保贷款

联户联保贷款业务是指银行对联户联保小组成员发放的贷款业务。联户联户小组是由同一个专业市场的个体工商户或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自愿组成, 成员之间互为贷款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联户联保贷款是小微企业贷款的一种普遍和重要的形式, 其贷款合同要求借款者组成一个小组, 无需抵押, 但互相担保, 如果小组中有一企业投资项目失败了, 则其他企业需要为其偿还贷款。这个借贷小组其实就是一个因为借贷关系而产生的社会网络, 不同于标准的个人贷款。小组借贷的好处之一就是能避免逆向选择问题。因为联户联保贷款一定会刺激同类企业组在一起, 从而会引起价格歧视, 这是传统的、面向个人的借贷合同所不能带来的。组员可以利用自己的信息諷别、选择对象。一般来说, 借款企业的最优选择是选择同类型的小微作为组员, 这样银行等贷款机构就可以实现价格歧视的目标, 为不同类型的贷款小微企业制定不同的利率水平。对安全贷款者来说, 比市场利率更低的新利率是更公平的, 他们就会重新回归借贷市场, 避免因高利率而出现的市场失灵。

联户联保组员必须以最大化小组收入为目标, 否则将面临来自社会网络约束的惩罚。团体借贷模式下, 每一个小组成员对其他成员的收入、偿还贷款能够进行监督, 监督的存在会促使组员偿还贷款。当有组员试图不还贷款时, 小组其他成员给他施加的压力, 这代表了一种社会约束。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贷款的道德风险问题。同时为降低资金风险, 在选择联户联保贷款模式时, 应将小组控制在比较小的规模下, 从银行的角度来说, 面对密度高、同质性高的小组, 更容易进行风险控制, 降低风险, 而对贷款的小微企业来说, 在这样的小组里面, 收益也可能达到最大。

根据博弈论理论, 我们知道, 在联户联保贷款这种模式中, 局中人包括贷款小微企业、担保企业以及银行, 对于这三者而言, 他们都有两种可以选择的策略:银行可以选择贷款, 也可以选择不贷;贷款企业可以选择遵守合约, 也可以选择违约;担保企业可选择承担连带责任, 也可选择不承担连带责任。该局博弈可分为三个阶段:贷款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博弈, 贷款企业、担保企业与银行三者之间的博弈, 担保企业与银行的博弈。博弈都为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动态博弈。在该博弈中, 对于贷款企业的违约行为, 银行可以对贷款企业违约进行追偿、建立“黑名单”数据库等手段来有效地控制信用风险。我们知道假设三方之间的博弈是一次性博弈, 那么根据利益最大化的原则, 贷款企业会选择违约、担保企业会选择不承担连带责任。因此, 银行推行联保联户贷款必须鼓励多次重复博弈。这样, 贷款企业与担保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长期利益, 就不会轻易违约。

3.2 积极推进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发展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 主要包括信用风险缓释合约 (CRMA) 和信用风险缓释凭证 (CRMW) 及其衍生产品。它可以将风险从资产中剥离进而完善了风险分担机制。对于信用评级较低、风险相对较高的小微企业而言, 可以通过购买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来缓释信用风险, 获取更多直接融资, 扩大融资规模。同时信用风险缓释工具需要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和风险评估,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微企业规范运作管理。

3.3 进行分阶段贷款

所谓阶段性贷款, 就是银行与小微达成贷款契约之后, 银行对其贷款不是一次性进行, 而是分期、分批进行。由于贷款完成后会出现道德风险, 即小微企业在经营管理不善时仍选择继续贷款, 而通过阶段性贷款即可避免这一问题。因为银行每次放贷之前, 都需要对小微企业进行相关信息收集和绩效评估, 如果发现所贷款的小微企业潜力不大或经营业绩不佳, 那么银行就会中止贷款。分阶段贷款使小微企业面临银行中止贷款的压力, 若不努力经营或采取隐蔽行为, 就将失去后续融资的机会。因此这种方式是银行可采用的最有效形式。阶段性贷款优点明显, 许多成功的小微企业都是在这种方式下发展起来的。

3.4 小微企业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小微企业必须立足于市场, 加强对各类风险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及评估。制订符合实际的风险规避方案。同时通过合理的融资结构来分散风险, 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 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比率, 把风险降到最低。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则可以合理保证企业经营、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和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 而真实的财务报告和有效率的经营也正是企业风险管理所必需的。通过这样才能树立起良好的信用观念, 以取得社会各界的信任和支持, 疏通各种融资渠道, 减少融资障碍, 降低融资风险。

3.5 政府给予积极有效的政策支持

政府作为融资风险缓释机制的主要主体, 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通过制定并完善金融及担保等相关法律法规, 可以规范融资行为, 优化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 在法律层面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制度保障。同时政府具有配置资源的优势, 在政府的引导下, 通过搭建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 缓解银行与小微企业的信息不对称, 加强银企交流合作。政府还可以通过对银行与担保机构进行风险补偿, 以分担与降低银行与担保机构的风险, 进而增加了银行向小微企业贷款的信心, 缓解了担保机构的压力,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分担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风险。

摘要:我国小微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是我国民生事业的重要保障。目前大多数小微企业普遍面临一定的融资困境, 存在着相应的融资风险。科学的分析融资风险的形成机理, 并提出小微企业融资风险缓释机制, 对我国小微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风险,缓释机制

参考文献

[1]胡蓉.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及对策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

[2]赵丽云, 张亚伍.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管理[J].金融会计, 2008.

[3]许媛媛.基于风险管理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审计月刊, 2011.

[4]李萍.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分析[J].金融视线, 2012.

[5]燕德红.小微企业行业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管理者, 2013.

[6]张磊, 赵忠杰.中小微企业融资风险的合理对策[J].当代经济, 2013.

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研究 篇6

关键词:小微文化企业;融资;互联网金融;信息支持体系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60(2016)03-035-6

小微文化企业是指演艺业、娱乐业、动漫业、游戏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品业、工艺美术业、文化会展业、创意设计业、网络文化业、数字文化服务业等行业及文博创意企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企业中,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的小型和微型企业。①近年来,我国小微文化企业发展迅速,据2015年4月国家统计局首次发布的小微文化企业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末,全国共有小微文化企业77.3万个,占全部文化企业的98.5%;小微文化企业共有从业人员9799万人,占全部文化企业的63.3%;2013年,小微文化企业创造的营业总收入已高达38,306.8亿元。②可见,作为最具活力的创新群体,小微文化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从中国现有金融结构来看,目前国内金融体系的覆盖还存在许多空白区域,特别是小微金融领域,市场上符合小微企业需求的融资产品、金融产品太少,造成金融资源短缺和服务配置低效。这使得许多小微文化企业的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创新发展的道路受到阻碍。为此,政府机构从引导市场主体的角度出发,近年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政策。2012年4月19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努力缓解小型微型企业融资困难”。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支持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2014年8月19日,文化部、工信部、财政部联合颁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旨在“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拓宽小微文化企业融资渠道”。2015年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深圳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要“支持各类形式小微文化产业的发展”。但必须看到的是,出台的这些融资举措大多以鼓励为主,并没有形成硬性的机制与约束。金融机构有自身的利益所在,趋利避害的市场化运作本能使其对政策未必会形成充分的反应,加之小微文化企业自身深层次的原因,小微文化企业融资难的困境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好转,但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

表面上看,小微文化企业融资难是缺钱的问题,实际上是缺信息与信用的问题。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除融资资源、产品服务等因素之外,投资方与借贷方的信息不对称,是小微企业融资难最主要的原因。信息具有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功能,在融资过程中能有效保护资本趋利避害。信息系统的不完善,会增加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由于财务信息不透明、征信系统不完善、资产信息难呈现、行业信息不明朗、渠道信息不通畅等原因,我国小微文化企业在投融资道路上面临重重困难。

一、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小微文化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信息不对称是包括小微文化企业在内的所有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根源,这一点已成为理论界的共识。金融制度创新虽然能够健全和丰富小微企业融资供给主体,但并不能真正缓解小微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借助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信贷市场,有助于深入揭示信贷市场中借贷双方的经济行为,以有效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信息经济学理论认为,在融资过程中,借贷双方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关系。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两者对某一事物或情况所掌握的信息量并非处于均势,一方有而另一方没有,或一方拥有的比另外一方更多,那么,信息优势者将会给信息劣势者的决定造成不利影响,最后导致资源配置无效率。在企业融资的时候,借款方对其自身风险暴露、收益状况等有关信息掌握得比贷款方更全面,具有信息优势,贷款方则处于信息劣势。为了消除劣势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贷款方通常选择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水平来降低信贷风险损失,于是许多经营业绩优良的企业很有可能因为不愿支付高出市场水平的利率而退出借贷市场,这反而让那些经营业绩不佳但敢冒风险、愿意支付较高利率的企业更能获得信贷资金。此类情况被称为事前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融资行为发生之后,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依旧存在,并且会造成另一种风险——道德风险。借款方取得贷款后,拥有更多的关于企业经营、项目经营以及还款意愿方面的信息,贷款方不一定能随时掌握诸如借款方是否履行了合约中的承诺、是否有故意逃废债务的行为而导致贷款无法归还等情况,贷款方需要承受借款方道德方面的风险。由于上述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后果,出于安全盈利的考虑,金融机构会更加谨慎对待企业的融资要求,要么减少贷款发放,出现“惜贷”现象,要么提高贷款门槛,加强信贷评估和管理,只向少数有把握的企业发放贷款,把信息不够透明以及认为对企业信息掌握不全的企业排除在外。尽管大中型企业同样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是,小微文化企业因特殊的治理结构和行业特色加剧了信息不对称的严重程度,使借贷方获得信息的成本增大,因而在投融资道路上面临更大的困难。从主观方面看,由于特定的信息结构与信息特色,与大企业相比,小微文化企业的经营信息更加不清晰、不透明,向外部传递信息也更加困难。根据信息与决策权匹配的原则,小微文化企业的信息结构取决于其特定的内部治理结构。大企业的不同职能部门呈水平分布,在职能分工的基础上从最高决策层到基层又细化出多个环节,在垂直方向进行层级管理,所以大企业的信息往往按照标准化的程序组织传递。而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治理结构相对比较简单,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二为一,最高管理层无须经过中间环节直接指挥基层员工开展工作,上情下达的信息传递层次较少。为了最经济地利用信息,企业所有者倾向于自己亲自汇总分散的信息进行集中决策,以保证信息利用的灵活度和对各类经营状况做出快速反应。所以,小企业信息很少具有规范化的表达形式,更多的是一些模糊的、人格化的信息的集合。唐建新、陈冬:《第三方信用信息: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新视角》,载《经济评论》,2007年第1期,第137页。这种治理结构增大了银行获取信息的成本,加之许多小微文化企业缺乏健全的财务制度和规范的财务报表,财务信息不透明,所有权和控制权紧密结合,股东缺乏制约,致使银行无法有效分辨借款人的借贷风险,因而小微文化企业所面临的道德风险比大企业更加严重。于是,银行针对小微文化企业的贷款融资资格审核会更加严苛,小微文化企业自然比大中型文化企业更难获得融资贷款。

除了财务信息的问题,文化行业的特殊生产机制使其资产信息、产品信息难以呈现,也加大了外部投资者利用信息的难度。一方面,小微文化企业的存在形态常常是创意工作室、设计公司等,核心资源是创意设计产品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创意团队等无形资产,象征企业实力的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相对缺乏,这种轻资产的行业特征使小微文化企业大多缺乏贷款抵押物,在初创时期规模微小,没有信用积累,因而很难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小微文化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大多是图像、文字、音乐等内容的播放权、版权、复制权等无形资产,其收入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期性。一来无形资产的定价比较复杂、变动幅度较大,其价值会随着地域差异、文化背景、人的喜好等不确定性因素出现较大差异;二来无形资产的价值在于某种具有特定意涵的信息内容,这些信息内容在交易结束前往往不能全部披露,否则会泄露商业机密,在内容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买方很难做出充分的价值判断,这种交易特色使无形资产市场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严重,产业投资效益或投入产出比更加难以准确预判,这无疑会进一步加剧小微文化企业的投资风险,降低社会资本的投资意愿。

从客观方面看,我国针对小微文化企业融资的信息支持体系不健全。第一,信誉评估体系不成熟。文化产业与产品的特质直接影响到小微文化企业融资的风险评估、风险管理、资产价值评估与抵押贷款等事项。金元浦:《欧阳神州: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文化中小企业的融资》,载《学习与探索》,2014年第6期,第88页。我国还没有完全建立起透明、公正、权威的文化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估评价、等级保护、信用评价体系,客观上给小微文化企业在传统金融模式下的融资造成了困难。第二,征信系统不完善。传统征信体系有两大弊端:一是银行征信系统本身不完备,缺乏小微企业、个人的信用数据信息;二是银行征信系统并不向外界开放。统计数据显示,有超过一半的人群没有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记录;传统征信系统还是工业时代思维,缺乏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分析,从而导致多数小微文化企业被排除在金融服务人群之外。征信体系的不完善成为我国实现“普惠金融”的巨大障碍。第三,渠道信息不通畅。目前,我国小微文化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信息衔接机制不健全。受传统体制和观念的影响,小微文化企业与金融领域的业务关联从深度、广度来看都是不够的。政府部门、投资机构对小微文化企业进行的金融服务与金融产品的宣传推广不够。小微文化企业对于金融领域的产品、业务流程、相关法律法规知之不多,缺乏先进的融资理念与专业的融资团队。许多小微文化企业主对抵押方式的认知,仍停留在房产抵押、担保等传统方式上,对银行推出的创新型抵押方式如“合作社联名”、“应收账单抵押”、“订单抵押”、“流量抵押”等并不了解。同样,金融机构对小微文化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前景、资产定价、投资周期等也了解不多,针对文化产业特质的金融产品与投融资方式匮乏,提供的金融服务方式单一,加之银行、券商等金融中介组织与小微文化企业之间的信息衔接脱节,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表面上看来,文化企业融资的渠道在当前状况下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由于许多渠道信息不通畅,小微文化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距离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二、 破解小微文化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基本思路

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小微文化企业简单的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弱化了其向外界传递信息的能力和意愿,从而难以向外界传递融资信息;而由银行主动收集小微文化企业信息以进行融资决策又因交易成本过高而不可行,何况许多大银行在信贷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并没有太高的积极性去为解决信息不对称而努力。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必须加强金融服务信息系统的建设。2013年8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整合注册登记、生产经营、人才及技术等方面的信息资源,破解“缺信息、缺信用”难题,强化对小微企业的增信服务和信息服务。9月18日,李克强总理再次强调加大服务小微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助力小微企业发展。解决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小微文化企业融资提供更加顺畅的通道,不仅要打破传统金融机构的融资限制,引入互联网金融思维与平台,同时也要认识到实体企业与文化企业在行业信息、行业机制上的差异,寻找一条适合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小微文化金融之道。

思路之一是采用互联网金融的信息处理方式来解决小微文化企业的融资困境。信息处理是金融体系的核心,不同的金融机制对信息的甄选与不同的处理方式决定了资金需求方与资金供给方信息不对称的程度。首先,从信息类型来看,金融机构对企业融资资格的考察主要针对两类信息:硬性信息与软性信息。硬性信息指的是企业的纳税登记证、验资报告、财务状况说明、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为其他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情况说明等;软性信息则包括交易数据、信用记录、客户评价、货运数据、认证信息、纳税记录、海关记录等,软性信息还可以延伸到小微企业主日常生活的所有交易数据和社交数据。由于硬信息更容易获取和分析,传统金融机构往往偏爱看似具体、精准的硬信息,而忽视软信息的作用。其实,小微文化企业的硬性信息本身并不完整,难以披露,就算得以呈现,也往往因为经营管理的不规范夹杂了许多“噪音”,硬信息失真度较高,如可疑的财务报表、普遍的偷税漏税、大量来路不明的关联资金、隐蔽的民间借贷等。其次,从信息处理方式来看,银行内部的IT后台系统并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对所收集到的企业信息进行配比、分析和挖掘,而让大多数交易数据躺在银行睡觉,在开展信贷业务时仍旧采用相对简单的信贷审核方法:查资产、债务、现金流水等。如果继续依照传统金融的信息处理方式来开展小微文化企业的信贷服务,只会使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建设服务小微文化企业融资的信息系统,一定要打破传统金融机构的融资限制,引入互联网金融模式。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依托云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能够借助大数据处理技术强大的数据收集分析能力建立更加全面、立体的信息系统。这不仅可以收集到关于企业的更加丰富的数据信息(既包括字符、数字等结构化数据,也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社交网络信息等非结构化数据),也可以通过组织、排序、整合形成在时间上连续且能动态变化的信息序列,从而更加真实、立体地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不仅可以在贷款前的考察中对目标客户进行筛选、甄别,调查客户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进行信用评级,还能在贷后管理中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的行为追踪能力对借款方进行实时监测,发现异常状况能自动报警。总之,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信用信息体系能显示出私人信息公开化、分散信息集中化、抽象信息数据形象化、隐藏信息共享化的特征,有助于实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高度融合和在线控制,可以大幅度缓解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提升信贷风险的控制能力和贷款效率。

思路之二则是跳出实体经济融资模式的局限。针对小微文化企业资产信息、产品信息的基本特色,建构适合小微文化企业投融资的信息支撑体系。虽然文化产业投融资问题近年来成为业内热点,许多金融产品与融资形式被陆续开发出来,但实际的融资效果却与融资模式、产品形式开发存在偏离的情况。政策性贷款、商业银行贷款、上市融资、债券融资、信托融资、文化创意产业基金等主要融资渠道更适用于大中型文化企业的融资,大多数小微文化企业仍以自筹资金为主,通过亲朋好友资助、民间借贷等方式融资。王阿娜:《众筹融资支持小微文化创意企业发展的思路探讨》,载《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第58页。创新适用于小微文化企业的融资模式,提高其融资效率,已成为小微文化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除了财务信息不透明、贷款规模不经济、缺乏抵押品等共同问题,小微文化企业与实体经济中的小微企业在融资、生产、销售等运行机制上最大的差异在于,它有着完全不一样的资产形式与产品形式。一方面,小微文化企业的无形资产比有形资产所占的比重更大,企业主要依凭团队声誉、创新能力、专利权、特许权、版权、专有技术、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安身立命。这些资本的取得并非以市场交易为基础,因而在以有形资产为基础的传统评估系统中难以得到合理的计量。因此,建立适合小微文化企业的金融模式首先就要解决如何评估无形资产的问题。对此,有学者提出可以从计量模型与体系的创新出发,建立无形资产或文化资产价值评估指标体系,比如用非财务指标来度量,这些度量应满足以下特征:有效性、可行性、相关性和预测价值,并提出一个包括外部市场纵览、内部价值战略、价值管理和价值平台等四个部分的价值披露模型。[美]艾克尔斯:《价值报告革命:远离盈余游戏》,罗伯特·G.伊克利斯、叶鹏飞等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第274298页。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推行知识产权质押或未来收益权质押的方式发放贷款,并配合相应的担保或再担保机构,拓宽贷款抵押范围。也有学者提出从无形资产信息传递的通道入手,建立完善的版权、品牌等文化资产流通体系,让文化资产进入市场进行交易流通,根据这个过程中形成的博弈价格对其价值进行评估,让其价值信息在市场中逐渐明晰起来。杨君、张晟:《如何给“草根”解渴——求解小微文化企业融资难困局》,载《中国中小企业》,2015年第3期,第52页。2016年3月底,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发布的《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指导意见》,终于打破了文化与金融之间的“无形墙”,为我国文化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估带来了重大利好,用专业的办法解决文化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估问题指日可待。另一方面,小微文化企业的运行机理与实体经济企业也不一样。实体经济中的企业生产销售流程是先有场地与资金,再有产品,最后通过销售人员讲故事刺激消费者实现规模化销售,降低成本、扩大规模、提升效益是其运行的基本逻辑。但小微文化企业生产的产品往往不是某种功能性的物品,而是强调创意与审美的文化艺术消费品或服务。不仅如此,作为一种比较抽象的产品形式,它也不一定要等到生产流程的最后环节才横空出世,往往是在投入生产前便已初具雏形,并向投资者全部或局部地披露其信息内容。而且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购买体验是一次性的,不能提前使用,多数情况下不能退换货品,也不会重复购买。可以说,产品就是创意,创意就是产品,创意的好坏决定了盈利的多少。于是,创意中的信息内涵往往要比企业其他资产具备更强大的议价能力,如何从社会审美心理、文化消费意向等非量化的角度来评估产品创意的价值信息,也是提高小微文化企业融资效率必做的功课之一。

三、 建设小微文化企业融资信息支撑体系的实施路径

加强新媒体环境下小微文化企业融资信息支撑体系建设,提升我国金融机构的融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基于上述问题与思路的分析,我国小微文化企业融资信息支撑体系建设的实施路径是:通过平台建设和机制建设,将小微文化企业的生产、经营、交易信息、技术、人才、产品信息等记录下来,使之数字化、规范化、公开化,使其有规律可循,有证据可考,成为银企双方可以共享共知的基本信息。首先,要加强信息交流平台建设。构建小微文化企业的投融资信息交流平台,应该并可以借鉴众筹平台的经验,汇聚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利用民间资本激活文化创意,破解小微文化企业的融资困境。以众筹网为例,出版、艺术、娱乐等几个文化板块是其常设的投融资栏目。截至2014年,这三个领域的上线项目分别达到490个、300个、835个,筹资额分别为950万元、373万元、1,470万元,筹资额占比分别达17%、7%、27%。众筹平台合理的融资程序设计,能有效降低投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可以成为小微文化企业融资的主要平台。众筹平台的基本业务流程是,在收到申请上线融资的项目说明书后,平台工作人员将对其进行初步审核,包括项目估值、募资数额等内容;如果评估通过,工作人员将会请项目申请人对项目介绍作进一步修改,以便能让投资者全方位地了解项目情况,申请融资者也可以通过文字、视频、图片、音频等各种方式来吸引投资者的眼球。同时,众筹平台也设定了许多条款来提高融资项目信息的透明度。比如,对硬件和产品设计项目,众筹平台要求筹资者提供实物原型和制造计划,禁止使用过于逼真的效果图和模拟演示产品;规定所有项目都应该清楚地描述创作过程中可能或正在面临的风险与挑战;限制对未成形项目捐献的数额;规定项目筹资者必须在预设时间内达到或超过目标金额才可以获得全部资金,否则将返还已筹资金;如果发现项目存在问题,平台有停止项目继续融资的权利。李建军、张雨晨:《众筹与小微经济体融资的匹配性——基于信息搜寻的视角》,载《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第115页。这些做法可以促进筹资者与投资者的交流沟通,答疑解惑,为投资者提供多方面的判断依据。这样,既能帮助投资者通过了解产品信息、目标客户信息、创业者的计划信息、项目的支持信息来做出投资与否、投资多少的决定,也能帮助筹资者接触到更多的市场资源与市场信息,从而降低双方的信息搜集成本。其次,要加强银行征信体系建设。促进和深化小微文化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信息交流,必须加强银行征信体系建设。银行征信体系建设,应确保信息数据的可得性,提高信息数据的质量和安全,以防范小微文化企业的金融风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此,一要推进信息数据的共享力度,由政府机构主导推进社会信息的归集联网、公开分享工作,将公共数据作为公共资源向公众开放,让信息数据中蕴含的潜在价值得到最大的开发与利用;二要建立互联网金融行业征信系统并接入现有金融征信体系,防范重复过度融资问题,在实现信息共享的同时,提高信息的质量,促进小微文化金融健康发展。此外,还要注重建立健全文化市场信用体系,完善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引导小微文化企业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经营。再次,要加强信息传播渠道建设。加强融资产品信息传播与服务宣传也是小微文化企业融资信息体系建设的题中之意。第一,政府与金融机构要加强对专项资金与金融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增强信息传播效果。要打通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把有效信息推送给小微文化企业主,更好地为小微文化企业提供信息支持服务。第二,要不断丰富融资产品和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水平。金融机构要主动了解小微文化企业的融资需求与偏好,有针对性地创新信贷产品去满足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需求;同时,金融机构要尽力为小微文化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菜单式”指导性服务,包括企业财务、项目对接、贷前辅导、信用保险、知识产权保护、风险投资来源等咨询服务,指导小微文化企业如何从金融机构、有关基金会、风险投资以及政府机构获得投资援助。自2013年10月全国首家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在南京成立以来,已在无锡、合肥、深圳等地建立了多家文化金融服务机构,有的甚至打出了建设“文化银行”的旗号,为文化产业与金融领域的合作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在鼓励与引导小微文化企业主动与金融业融合,加快文化资本向金融资本拓展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上一篇:聚合物集体论文下一篇:2024年中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