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

2024-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推荐7篇)

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 篇1

来源:

发布时间:2010-11-18 浏览次数:1485

京建发〔2010〕658号

各区县建委、房管局,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物业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219号),实施对全市物业服务企业物业服务活动的动态监督管理,现将《北京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五日

北京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物业服务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物业项目的监督管理,规范物业服务企业经营行为,构建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促进物业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物业管理条例》、《北京市物业管理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19号)、《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64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物业服务企业对物业项目实施物业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及其信用信息的采集、发布和使用活动。

一个物业管理区域通常视为一个物业项目(以下简称项目)。

本办法所称物业服务企业,是指取得《物业服务企业资质证书》,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物业服务活动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本办法所称项目负责人,是指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在项目中组织实施物业服务活动,并保障物业服务质量符合约定标准的责任人。

本办法所称信用信息,是指企业及项目负责人在物业服务活动中形成的能够用以分析、判断其信用状况的信息,主要包括基本信息、业绩信息和警示信息。

第三条 本市建立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系统,对其物业服务活动实施动态监督管理。

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物业管理行业的信用信息管理工作,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制定《北京市物业服务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记分标准》和《北京市物业项目负责人考核记分标准》(以下简称记分标准),并适时调整补充;负责项目负责人考试与执业注册,并建立企业及项目负责人的信用信息档案。

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辖区物业服务企业及其负责人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检查、处理、记分,并将结果记入信用信息档案。企业注册地所在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相应职责分工,依据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的信用信息记录,做好企业资质管理工作。

北京物业管理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北京物协)负责制定、组织实施本市物业服务行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项目负责人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可以制定发布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形成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立物业管理行业的信用激励与惩戒机制。

第四条 信用信息管理应当遵循客观、公正、统一和审慎的原则,保守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五条 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其职责范围内的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加强与工商、税务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联系,实现信用信息互通、共享。

第二章 项目管理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本市实行物业服务合同备案制度。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自物业服务合同签订之日起15日内向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建设单位应当自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签订之日起15日内向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备案手续。

业主共同决定聘请其他管理人的,应当与其他管理人签订物业服务合同,并应当自签订之日起15日内向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七条 各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受理物业服务合同备案的,应在受理后10日内办理备案手续,并在备案后5日内将相关信息告知项目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物业服务合同备案的项目基本信息,应当通过北京建设网向社会公示。

第八条 物业服务合同中物业服务内容及费用、项目负责人等事项发生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原备案申请人应当在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后15日内到原备案部门办理变更或者注销备案。

第九条 拟退出项目的企业,应当在发出退出公告的同时,以书面形式告知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及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第十条 本市实行项目负责人责任制。项目负责人包括:

(一)建设单位按照前期物业服务合同指派的项目负责人;

(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指派的项目负责人;

(三)业主共同决定聘请的其他管理人。

一个项目应当有一名驻场项目负责人,物业服务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十一条 本市实行项目负责人持证上岗制度。

(一)项目负责人经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考试合格的,颁发合格证书;

(二)合格证书有效期为三年,有效期满需要延期的,应当于期满前三个月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办理延期手续;

(三)取得合格证书后,项目负责人每年须参加不少于40学时的继续教育。

第十二条 项目负责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应取消其合格证书,并在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档案中予以记录:

(一)未按规定参加岗位考核、继续教育的;

(二)在记分周期被累计扣分超过规定分值的;

(三)其他应予取消合格证书的情形。

项目负责人被取消合格证书的,自证书取消之日起三年内不得在本市担任项目负责人,不得受聘担任本市物业管理行业专家。

第十三条 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规定的,项目所在地的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进行行政处罚或者处理,并在信用信息系统中予以记分处理。

第三章 信用信息的采集与发布

第十四条 信用信息的采集是指对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的信用信息进行收集、记录、分类和储存,形成反映其执业情况的信用信息档案的活动。

信用信息采集渠道,包括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自行申报。

信用信息的采集应当坚持客观、准确、公正、及时和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

第十五条 信用信息主要包括基本信息、业绩信息和警示信息。

(一)基本信息。企业在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的基本情况、物业项目基本情况、资质等级核定情况,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项目负责人的基本情况和执业情况。

(二)业绩信息。企业或者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在从事物业管理活动中受到的省部级以上的奖励、表彰、认定情况,或我市区县政府,或市政府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物业管理方面的奖励、表彰、认定情况。

(三)警示信息。企业或者项目负责人在从事物业管理活动中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规定被行政处罚或者处理,以及北京物协按照行业自律办法给予处理等情况。

第十六条 信用信息提供单位和自行申报人应当对所提供和申报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发现提供和申报的信用信息变更或失效的,应当及时修改并在信用信息变更或失效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原报送部门提交修改后的信用信息。

第十七条 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对信用信息的录入和变更,应当以已具备法律效力的文书或者其他有效证明文件为依据。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依照权限、程序,不得擅自修改、增删信用信息。

第十八条 信用信息的披露方式,包括对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信用信息的公示和查询等。

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的信用信息通过北京建设网、北京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网站或者其他方式向社会公开。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按照信用信息查询的有关规定,查询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情况。

第四章 信用信息的动态监管

第十九条 本市实行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用记分制度。

企业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应当及时查询信用记分情况,并予以改进。

记分标准中企业记分满分为20分,项目负责人记分满分为15分。记分周期从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止。记分周期期满,重新记分。原分值记录作为历史数据保存在信用信息档案中。

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对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的信用行为进行调查、确认,按照记分标准记分,并记入信用信息系统。记分信息同时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发至企业负责人或者项目负责人。

依据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用记分结果,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应当接受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北京物协组织的物业管理行业相关法规和信用知识培训。

第二十条 依据信用记分结果,对企业分别进行如下处理:

(一)企业记分达到3分时,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对其提出书面警示,责令限期整改,改正期间该企业不得参加物业管理示范项目考评,并告知企业注册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

(二)企业记分达到5分时,注册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约谈该企业法定代表人,予以行政告诫,同时核查企业的资质条件。经核查不符合资质条件的,责令限期改正,改正期间不得承接新项目,一年内不得参加物业管理示范项目考评,一年内不得晋升资质等级。

(三)企业记分达到20分时,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核查企业的资质条件,一年内不得承接新项目,不得参加物业管理示范项目考评,不得晋升资质等级,不予开具出京诚信证明材料;核查不达标的,重新核定资质等级或注销企业资质证书。

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对企业做出重新核定资质等级,或注销资质证书的,不再记分,将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和处罚结果记入信用信息系统,并在北京建设网上予以公示。

上述处理措施中,依法应当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核定一级资质等级、注销资质证书的,由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将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违法违规行为的信用信息和处理建议报告住房城乡建设部。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做出行政处罚或处理决定前,不予办理该企业在京承接新项目的物业服务合同备案、不予开具出京诚信证明材料和参加物业管理示范项目考评,不予办理项目负责人执业注册。

第二十一条 依据信用记分结果,对项目负责人及其企业分别进行如下处理:

1、项目负责人记分达到3分时,由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对该项目负责人提出书面警告;

2、项目负责人记分达到5分时,由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对该项目负责人进行约谈,记入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档案。

3、单个项目负责人记分达到15分时,注销《北京市物业项目负责人考试合格证书》,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建议企业撤换该项目负责人,将其违法违规行为和处理结果记入信用信息系统,在北京建设网进行公示,并扣除企业5分。

第二十二条 荣获物业管理示范项目称号的项目,记入信用信息系统,并可作为企业晋升资质核查的业绩;项目负责人获得本市物业管理相关荣誉的,可作为入选物业管理行业专家的业绩条件。

第二十三条 北京物协可以建立物业管理行业信用排行系统。以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基本信息、业绩信息、警示信息等为评定指标,进行信用排行,并向社会公布。

第五章 信用信息的使用

第二十四条 信用信息可为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北京物协等实施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等级核定、物业管理示范项目评定、物业服务评估监理、物业管理行业专家选聘等工作,提供监督管理的依据。

个人、企业及其他组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可以依法申请查询本办法中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

第二十五条 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对于没有任何违法行为记录或者有多项业绩信息记录的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给予鼓励:

(一)在市场经营活动中可以优先提供相关服务;

(二)在物业管理示范项目评定中,可以作为优良或优秀业绩;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鼓励措施。

第二十六条 北京物协可以建立行业失信警示制度,对于信用记分中减分累计达到20分以上的企业,从业人员记分达到15分以上的项目负责人,可将其列入严重失信名单予以公布,并报告有关主管部门。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建设单位承担前期物业服务的,物业项目及项目负责人的信用信息纳入系统。

前期物业管理期间,物业服务企业接受建设单位委托提供物业服务的,该项目不计入其基本信息。

第二十八条 业主共同决定聘请其他管理人的,物业项目及项目负责人的信用信息纳入系统。

第二十九条 业主共同决定自行管理的,应当在业主委员会委员中确定一名负责人,并自决定之日起15日内,书面告知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十条 外埠物业服务企业在京从事物业管理服务活动,按照本办法纳入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对于记分达到重新核查资质条件的,由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将书面通报该企业注册地所在省级房屋行政主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 篇2

一、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

1. 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

从征信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 一个国家信用体系能否迅速健康发展, 关键在于该国有关信用方面的信息和大多数数据能否比较“透明”, 能否通过合法的、公开而有效的渠道被合法的征信机构及社会各界、市场主体所取得。也就是说, 征信机构能够快速、真实、完整、连续、合法、公开地获得用于完成企业信用调查报告和个人信用调查报告的数据, 社会各界、市场主体能获得市场活动所需的信用信息, 是信用体系健康发展的基础。

2. 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可推动地区经济增长。

从经济学角度看, 在不确定的环境中, 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可以从节省信息和交易成本、降低风险、动员储蓄、创造需求、促进交易等多个方面推动经济增长。

3. 信用经济是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 当前合同交易只占整个经济交易量的30%, 履约率也仅有60%左右。另据我国一些学者的测算分析和保守估计, 中国市场交易中由于缺乏信用体系, 使得无效成本占GDP的比重至少为10%至20%。正是由于经济转型中缺失信用, 使得交易成本的增加, 企业和市场风险增大, 经济运行的速度和效益降低。而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逐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社会信用体系, 使信用成为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成为企业的重要资产, 从而地方经济也得以实现信用经济转型。

二、南京市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成效

南京是我国长江下游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之一, 从2002年开始, 为了促进南京市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南京市加大了各项信用制度建设, 推动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的归集和应用, 业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政府积极推动, 形成了良好制度环境。

自2002年开始, 南京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就颁布了一系列涉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 明确了南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具体目标。如2002年5月10日印发的《市政府关于开展“建信用南京城, 做诚信南京人”工作的意见》, 强调通过建立全市的社会信用体系和社会信用道德规范, 明显改善市场经济秩序, 基本上健全地方信用管理法规和运行规则, 逐步培育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个人和诚信中介机构四类诚信主体, 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并在全国树立起南京市守信用城市和最佳投资创业城市的品牌形象。其后又相继出台了《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 《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管理办法》、《南京市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试行办法》、《南京市统计信用评级及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政府公共管理中使用信用产品试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规定与规章制度。

组织体系上则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 税务、工商、法院、物价、劳动局等十八个部门组成的“建信用南京, 做诚信南京人”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协调解决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重大政策和运行中的重大问题, 并形成了每季度一次的工作例会制度。

2. 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工作已形成正常工作机制。

根据《江苏省企业信用征信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 2010年成立了南京市公共信用信息中心, 具体负责市“一网三库”信用信息系统建设。草拟了《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联合征集指标项》和《市公共信用信息交换机制》, 并按省里的有关要求进行的任务落实。从09年底开展数据征集工作以来, 共收到20家部门上报的相关信息708621条, 经过整理成功入库的信息56190条。

3. 联合监管应用已初见成效。

政府应用部门由2005年初的4、5家, 增加到29家;应用方式由简单的信用信息查询应用, 逐步拓展为将信用数据全面嵌入本部门业务系统, 与实际职能紧密结合、与分类监管挂钩的深度应用。通过联建共享联合征信平台, 政府应用部门提升了业务综合管理能力, 创新了分类监管、联动监管和综合监管机制, 提高了社会公共服务质量。税务部门应用信用数据库, 提高了综合征管能力。公安、物价、人力社保、环保、南京海关等部门或系统分别在经侦、价格管理、劳动、环境、进出口等领域开展应用, 并成为政府应用的新亮点。

三、南京市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 社会信用意识淡薄, 有效供需均不足。

从宏观层面看, 由于近代市场经济发育不充分, 加之建国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使得市场信用交易发育较晚, 社会信用关系普遍薄弱, 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 都未充分认识到信用资源的商业化价值。在经济活动中, 对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进行评级、咨询的需求意识不强。整个社会没有真正树立起“守信为荣, 失信为耻”的信用道德评价标准和约束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社会信用资源的普遍化开发和利用。

从微观层面看, 随着全社会信用意识的逐步增强, 面对广泛存在的信用缺损现象, 市场主体渴望通过特定的工具判断交易和投资对象的资信状况, 信用服务行业的潜在需求旺盛。但当前的市场主体依然较多地关注于对方的规模或人情关系, 实际使用信用产品不多, 信用商品化的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加之政府有关部门对信用需求的引导不够, 在政府采购、招投标、项目审批等领域尚未开展示范应用。信用服务市场潜在需求巨大而有效需求明显不足, 导致信用服务市场启动困难。另外, 南京信用服务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 完整而科学的信用调查和评价体系尚未建立, 信用服务产品的结构和质量均需进一步调整和提高, 有效供给的短缺使其对潜在需求的刺激乏力, 抑制了有效需求的扩张。

2. 信用规模扩张对地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率在明显下降。

根据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在信用经济条件下, 信用总规模与GDP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GDP的增加往往伴随着信用总规模的扩大, 而信用总规模的扩张也往往会带来GDP的提高。也就是说, 信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通过促进地区信用活动和信用交易的水平, 来推动地区经济增长, 但现实中, 我们通过对南京市的研究发现, 随着信用规模的扩张, 其对经济增长推动效率在明显下降。

研究中考虑当前国内地方经济特色以及便于数据获取, 本文选择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金融信用) 作为地区信用发展水平的代理指标。同时我们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指标。

我们以南京市1985年至2009年数据为样本, 首先对金融信用规模和GDP水平做一统计描述 (见图1) 。图1中横轴代表年份, 上方曲线为南京市金融信用规模, 下方曲线为南京市GDP。从该图可以看出, 1985—2009年, 南京市的金融信用总额逐年上升, 从1985的61.87亿元, 增长至2009年的9120亿元, 25年间大约增长了147.4倍。就其增长趋势看, 信用规模基本呈指数增长, 从长期看, 信用规模的增长率呈上升趋势, 这与其社会信用体系的逐步完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从图中可以看出南京的GDP水平也是逐年上升的, 从1985年的109.28亿元, 增长至2009年的4170亿元, 约增长了38.2倍, 也是呈指数型增长的, 且增长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

我们把金融信用规模与GDP这两个指标放到一起, 来考察这两条增长曲线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1985—2009这25年间, 信用规模与GDP同方向变化, 均持续增长;但1985—1996年间, 信用规模和GDP的增长几乎完全同步, 基本呈1∶1的增长关系;而从1997年起, 信用规模与GDP的增长曲线开始分离, 信用规模曲线开始陡峭, 而GDP曲线则相对平缓, 二者之间的距离逐年拉大;特别2000年之后, 两条曲线之间的距离是越来越明显, 两者之间的差距极为显著, 且从趋势上看, 信用规模的增长速度还在加快, GDP的增长则相对平稳, 因此, 二者之间的差距继续扩大的势头还会继续下去。

其后, 我们以南京市1985年至2009年数据为样本, 对与金融信用规模和GDP水平相关的变量作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进一步考察这两个经济变量相互关联的密切程度, 以及地区金融信用规模的扩张对GDP增长的作用。回归分析结果见图2和图3:

通过观察金融信用规模与年度GDP这两组数据的散点图, 我们发现可以拟合一条直线来代表图中这些点的趋势, 以前一期的金融信用规模和前一期的GDP作为解释变量, 把当期的GDP作为被解释变量, 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一元线性回归的方法, 假设二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为:Y=β0+β1 X+ε

方程中Y表示某年GDP较上年增长的值, X表示同年信用总规模较上年的增长额, ε为随机误差。利用EXCEL统计软件作回归分析, 分别得到1985-1996年间和1997-2009年间的回归方程:

y 1=1.2793x1-19.369

y2=0.4636x2+141.35

这两组方程清晰说明了南京市的信用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的变化, 即1985-1996年间, 南京的金融信用规模每多增长1亿元, 将带动GDP平均多增长1.2793亿元, 而在1997-2009年间, 则降低为0.4636亿元。

以上分析说明对于南京市而言, 目前单纯地扩大金融信用的规模对于地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率在逐渐下降, 这就需要通过政府和银行征信机构合作, 加快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开发更多信用产品, 扩大个人信用、中小企业信用以及商业信用等的规模来填补其中的空缺。

四、南京市信用信息资源有效利用的发展对策

当前, 南京市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 市场发育状况和社会整体信用环境还有待改善, 因此实际工作中就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 建立具有南京特色的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1. 完善制度,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

针对现阶段信用缺失严重、急需建立信用体系的南京来说, 政府的强力推动是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动力。

首先, 政府部门要带头使用信用产品, 形成“政府用信用、企业创信用、社会重信用”的良性循环和互动氛围。据了解, 上海、四川等地都在政府招标、政府采购、特许经营、建筑施工、银行贷款等方面, 强制规定了使用企业信用报告的做法, 使企业信用状况的好坏真正与其生产经营关联起来, 形成一种制约。江苏省则出台了《江苏省交通行业与产业项目招标投标信用档案管理办法》, 南京市也在2006年发布了《政府公共管理中使用信用产品试行办法》, 这对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大利好。

其次, 要充分调动各成员单位参与征信系统建设的积极性。建设实时交换的数据管理与应用平台, 利用数字证书身份认证技术, 为各部门提供直接在网站上发布信用信息的入口, 从而保证成员单位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实时的信用信息, 为政府监管服务。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 督促各相关政府部门及时进行信用信息数据交换。

2. 培育良好的信用信息服务市场。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建立以信用征集、信用咨询、信用评估、信用担保和信用保险等为主要内容的信用中介服务体系, 培育和发展种类齐全、功能互补、依法经营、有市场公信力的信用服务机构。作为信用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市场中介, 信用中介机构是进行信用信息开发利用的有力推动者, 而信用中介机构要生存和发展首先就要有信用信息的正当来源, 同时, 要有市场需求。

南京市首先可以通过完善政务公开工作, 认真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在确保国家安全、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 加大信用信息的开放力度, 实现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公共服务机构掌握的信用信息依法公开。在科学划分企业信用等级的基础上, 依法定期发布经过科学认证的市场主体诚信信息。同时, 在行政审批、政府采购、资质认定管理以及周期性检验、日常监督、评级评优等工作中, 按照授权和规范流程, 查询企业信用报告或要求企业提供信用报告, 扩大信用评级、信用报告等信用信息的使用范围, 培育和形成信用信息的产品需求。

其次, 在信用服务领域, 鼓励社会投资, 特别是国内民间资本或私营企业投资信用中介服务领域。信用中介服务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竞争行业, 既需要在数据收集、信息分析、经营管理以及市场信誉等方面进行长期的积累, 也需要大量资本的支持, 以加快技术进步和整合市场中已具有的优势资源, 以取得信用服务的权威性和规模效益。

3. 促进银行和政府信用信息资源有机结合, 推动全社会的信用产品开发。

南京市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下一步应考虑怎样与银行征信系统相衔接。由于银行是信用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和主要使用方, 银行征信系统就成为整个联合征信的关键部分。如何处理银行征信系统与联合征信示范工程的关系, 如何处理银行征信系统与中介机构发展的关系就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由于银行征信系统“只是像记事本一样如实地记录客户原始的信用信息, 然后不加任何主观判断地汇总生成信用报告……供全国所有的银行查询” (新华社报道) , 不涉及信用产品增值服务, 信息也不全面, 也不属于第三方征信, 这就为银行与外部系统的合作提供了可能, 也为信用中介机构的开发多种信用产品提供了生存空间。

浅议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研究 篇3

[关键词]企业信用 信用信息 管理机制

企业信用是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转化为企业信用信息,产生信用资本,为企业带来相应的信用收益。企业信用信息是一种资源,它可以使企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提高竞争力,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动力。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企业信用信息的开放程度还不够大、利用率比较低;企业信用的大部分信息仍然分散在各政府部门,信息联网内容单一,信用信息资源不能被有效整合,无法通过信用信息来约束企业的信用行为;失信惩戒的市场约束作用尚不明显:企业失信的社会制约机制还未形成;政府部门对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究其原因,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尚未健全和发挥作用是其症结所在。因此,研究如何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对于开发和利用企业信用信息资源、推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的内涵

V.Slamecka等学者指出,人们对信息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信息的内涵有了重要的拓展,在原来“消息”、“知识”等内涵的基础上,又有了两个新的内涵:信息是一种资源;信息是一种商品。信息作为经济资源和商品的新观念,以及信息经济引人注目的发展,促使人们进一步关注信息管理,对信息管理提出新的需求,并将其推向一个新的时期。

信息管理的实质就是人们综合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马费成,2002)。

企业信用信息是随着信用的产生而产生的,是指与信用有关的信息,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与政府部门、合作伙伴、竞争对手、消费者等相关的活动中与信用有关的行为记录,它是判断企业信用状况的重要信息。

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失信来源于信息的不对称。要建立防止企业失信的机制,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就是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我们认为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就是以经济、技术、法律等措施为保障,向市场主体提供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相关信息的动态过程,是对于企业信用信息采集、评价、发布的动态过程进行全方位管理的工作体系。通过这种机制能够优化市场信用信息资源,规范市场交易主体的信用行为。

总体来说,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机制。企业信用信息采集是指通过合法、公开的渠道或根据与有关部门的合约,将分散在社会有关方面的企业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分类、整理、储存,形成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的活动。企业信用信息可以分为企业基本信息、信用能力信息和信用行为信息。企业信用信息采集是企业信用信息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基础,也是信用信息产品开发的起点。没有准确、及时和可靠的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工作,企业信用信息产品的开发质量也得不到必要的保证。

2.企业信用信息的评价机制。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的评价机制,实际上是增加对企业信用信息的可识别性,即用一定的符号来表示企业信用的好坏程度、高低水平等状况。作为企业信用可信程度的依据,企业信用信息评估是由公正、独立的评价机构,采用规范的评价程序和科学的评价方法,对企业信用信息做出的综合评价。包括评价原则、评价模型、评价指标、评价等级、评价方法等。

3.企业信用信息的发布机制。它是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目的实现的途径。企业信用信息发布机制的建立就是要根据不同性质的信用信息,选择合适的发布机制,促进企业信用信息的利用。从理论上分析,企业信用信息发布主要依靠四种机制:一是信用信息的自愿发布机制,即企业自愿将信用信息予以对外披露;二是信用信息强制发布机制,即由法律或规章授权某国家行政机关公布企业有关信用信息。强制发布机制一般适用于企业的黑色信用信息及部分出于自身考虑不愿主动公布的信用信息;三是市场化发布机制,即由需要特定信用信息的企业向有关信息提供方购买信用信息;四是互利共享机制,企业信用信息的使用者同时也提供关于自身和其他企业的信用信息,即信息使用者同时也是信息提供者,相互之间实现信用信息的互利共享。

4.企业信用信息的法规保障机制。完备的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是建立在有政策、法律保障环境的基础之上。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法规是调整各类主体在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播和利用等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

5.企业信用信息的技术支持机制。企业信用信息技术就是在生产企业信用信息产品和提供信息服务过程中,所涉及的对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转换、通信和安全等方面相关技术、处理方法以及所有相关软件的总和。特别是以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则是构建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的一个重要的支撑条件。

二、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的必要性分析

1.信息不对称指交易双方的一方拥有相关信息而另一方却没有这些信息,或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相关信息,从而对信息劣势者的决策造成不利影响。信息不对称可以分为事前不对称和事后不对称。事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逆向选择”,事后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越大,信用市场中产生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大,信用评价方的信息成本和市场交易费用也就越高。所以,信息不对称导致授受双方的不均衡博弈,使得信用风险的产生成为必然。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可以加速企业信用信息的传递和共享,使信用信息尽量公平地为经济交易的各方所共有,使交易各方最大限度地了解各自真实的信用状况,避免发生信用合约签订之前信用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和信用合约签订之后信息优势方的道德风险行为,减少交易成本。

2.企业信用信息的有效性与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类别的信息具有不同的时效特性,企业信用信息的时滞性主要是指信用信息采集的滞后性、评级的滞后性和更新的滞后性。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能够及时收集各交易方的信用信息,当信用状况改变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递给信息需求方,避免信息滞后给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带来不利的影响。

3.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健全的市场化企业信用信息供给机制,这导致信用信息产品(如各类信用报告、信用评分)数量较少且供应不足,从而使市场参与者对企业信用信息的需求,在时间上和数量上都难以得到满足,这就必然要求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

4.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是优化信用资源配置的保障,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使信用信息资源不断向信用状况好的企业集中。在企业信用信息充分共享的情况下,授信机构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了解信用申请企业的信用状况,减少因缺乏信用信息而出现的授信决策失误。同时,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有更多机会选择优质的信用信息产品和服务,为企业间选择满意的合作伙伴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企业良好的信用信息将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和经营成本。反之,不良企业的付款信息将增加供应商要求现金结算的比例,从而加大企业的资金需求,增大企业的经营成本。

5.为了防止企业不法牟利,必须建立“守信者奖、失信者惩”的企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中的企业信用信息发布和查询机制是保障企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有效运作的前提。健全的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本身对失信企业具有惩戒效应,并能够消除或抑制交易中的不良动机。

三、构建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的对策

1.基于人文方面的对策。目前,我国企业信用信息市场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法规和信息披露制度,这是我国征信行业发展无法可依、无法保障以及企业信用信息供给严重短缺的要因之一。因此,必须加快企业信用信息方面的政策与法规建设,主要包括:(1)建立界定企业信用数据开放范围的法规,包括必须开放的数据源及监管机构的责任,保证企业信用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更新。(2)出台关于界定企业数据保密范围的法规。(3)制定公平信用报告的法规。通过这些法规的制定来强制有关行政机构和社会部门以法定途径和方式将企业信用信息以商业化或义务的形式向信用信息中介机构开放,并为商业化的信用信息中介机构在市场上开展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处理、评级、保存和服务提供基本法规依据。

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应建立在我国的信用文化基础之上,这就需要我们树立起正确的信用价值观念,培育全民的“信用至上”意识,珍视信誉的良好社会氛围,特别要重视企业的信用文化建设。加强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从业队伍的建设,规范从业人员,建立从业资格考试及培训制度以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2.基于经济方面的对策。市场机制能够通过价格信号自动地以较低的成本合理地配置资源,企业信用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对企业信用信息生产的自组织过程来实现。它表现为三个方面,(1)市场机制允许多个征信企业为进行企业信用信息竞争性的生产,刺激信用信息生产效率的提高。(2)信用信息生产存在风险的原因在于其投资是不可逆的,但成功的信用信息生产却具有巨大的收益,为征信企业的信用信息生产提供动力。(3)市场能够通过价格信号引导信用信息生产。我国应该借鉴国外征信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使企业征信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另外,积极培育企业征信产品的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强大功能,更多地使用市场化的手段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资信评级。

3.基于信息技术方面的对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各种功能,能够提高信用信息的采集、处理、传递和共享效率,是对构建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的重要技术支持。(1)尽快组织和开展企业征信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制订工作。(2)企业信用数据库的建立与完善。这是企业征信行业发展的关键,结合国外经验和我国的现实情况,应该分三个层次建设企业信用数据库:一是政府部门除了按照一定的标准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如工商注册数据库、工商年检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普查数据库等等,还应当根据企业征信需求建立一些专门的企业征信数据库,为企业提供服务。例如日本通产省专门斥巨资建立了“海外企业数据库”,记录与日本企业交易过的海外客户信用信息资料,专门供日本商社对外贸易合作时查询使用:二是规范行业内企业征信数据库的建立与运行。在同一行业范围内企业的信用资料比较集中,因此以行业为主形成的企业征信数据库是征信服务的另一个重要形式:三是加强征信企业的自身征信数据库建立与完善。(3)加快基于网络的企业信用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信用信息资源的联网整合、传递和查询。(4)采用知识挖掘、数据挖掘等新技术对企业信用信息的内容进行深度分析挖掘,增加信用信息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史琴,戴娴,杨涛.从信息经济学角度谈信用信息传递机制的建立[J].财会月刊,2005(12).

[2]周城雄.我国个人信用信息管理机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大学,2004.

[3]任永平.关于企业信用信息共享问题的思考[J].现代企业,2006(8).

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 篇4

社会责任报告

机构简介

北京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再担保”)成立于2008年11月,是经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北京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全国首家省级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注册资本20亿元。自成立以来,北京再担保始终坚持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宗旨,主动践行社会责任,为纾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改善区域融资环境,促进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做出了积极贡献。

搭平台、建机制,开创中小微企业融资新局面

北京再担保积极稳妥地推进“搭平台、建机制”的业务发展策略,不断开创北京市中小微企业融资新局面。北京再担保已实现对北京市市区两级政策性担保机构以及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较为活跃的民营担保机构的全覆盖,与超过30家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在北京再担保支持下,合作担保机构担保业务规模呈不断增长态势,2009年—2012年四年来主要合作担保机构的担保放大倍数平均增长近50%。北京再担保对于北京市担保行业“增信、分险、规范、引领”的功能不断得到发挥,再担保体系建设的积极成果正在逐步显现。

北京再担保充分发挥再担保的杠杆放大和政策导向功能,自主开发了一批中小企业批发性融资产品,撬动了金融资源向北京市重点支持的产业领域倾斜和集中。自成立以来,北京再担保累计实现承保额1578亿元,其中,2012年当年受保中小微企业新增产值1235亿元,带动新增就业10.5%;2013年上半年北京再担保承保额351亿元,在保项目近17000笔,其中科技、文化、现代服务、高端制造业、涉农等重点扶持领域的中小微企业项目占比超过了70%;获得再担保支持的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数量占比超过70%。

积极推进中小企业融资创新,开拓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在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统一组织和政策支持下,北京再担保组织发动体系内合作担保机构,与北京信托、中信信托等信托机构,联合发起了“北京中小〃成长之星”系列中小企业集合信托计划的发行工作。

在信托计划发行过程中,北京再担保与各参与机构一起,对项目组织、项目评审与审批、贷后管理等各操作环节进行了优化调整,提高了流程效率。自2010年下半年该项业务推出以来,北京再担保组织体系内13家担保机构为近500家中小企业提供了总计近50亿元集合信托融资支持。在发行总规模,参与企业数量等方面均居于全国领先水平,树立了北京中小企业集合信托的品牌形象;获得融资支持的企业覆盖了北京市区及绝大部分远郊区县,引起了积极的社会反响。其中“雍和园文化创意中小企业集合信托”、“怀柔区中小企业集合信托”、“石景山区动漫产业中小企业集合信托”等集合信托产品体现了显著的区域特色和行业特色。

为进一步提高社会化融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模式,丰富中小企业融资工具,2012年10月,北京再担保联合北京国资旗下的PE机构——科桥投资公司,发动体系内的合作担保机构,共同发起设立了“北京中小成长之星”债权基金。基金初期规模1亿元,通过1:9的杠杆率引入低成本社会资金,具备年融资额10亿元的服务能力,以创新债务融资的方式,引导担保行业资金更好地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促进担保行业规范、健康发展。2013年4月,北京再担保又引入市财政1亿元预算资金,发起设立北京中关村现代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债权基金,重点支持北京市现代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债权融资。两支基金成立以来,完成项目融资额3.58亿元,项目28笔,在为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支持民营担保机构市场恢复与发展方面开辟了一条新路径。随着资金募集

渠道的逐步畅通,以及各参与方工作流程的进一步理顺,债权基金业务有望实现更大规模发展。

创新、创业、创模式,搭建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平台

为配合国家工信部与金融机构共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工作,北京再担保重点推动小微企业批发性融资业务,2012年6月,北京再担保与合作担保机构、合作银行推出“创业贷”——创业期科技企业融资产品,对创业园、孵化器入孵的初创期科技小微企业客户群体提供担保融资服务,尤其对列入中组部“千人计划”、北京市“海聚工程”、“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等政府扶持政策下引入人才创办的小微企业给予重点支持。

截至2013年6月底,北京再担保已为60多家创业期科技企业提供创业融资支持,目前创业贷项目合作银行已包含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创业贷”90%以上的受保企业是通过“创业贷”第一次获得银行贷款,不仅解决了创业企业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而且帮助企业建立了通向正规金融的信用通道,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2012年11月份,中央有关领导对此项业务专门做出批示,指示大力推广。

其次,为使小微企业融资在总量规模和产业分布上取得进一步突破,北京再担保与北京银行、中关村担保、海淀担保等多家机构合作,联合推出了“授权送保”小微企业批发融资专项业务方案,即由银行负责审批,担保公司自动担保,北京再担保自动提供再担保,该方案现已进入实施阶段。

第三,北京再担保通过嫁接北京市科技金融风险补偿政策,设计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专项再担保产品,支持高科技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2012年全年实现融资额10.15亿元,支持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项目285项。

组建文化产业专营担保机构,推动文化产业中小企业融资

北京再担保和东方信达资产经营总公司于2012年下半年出资成立北京国华文创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下称“国华担保”),发起组建文化创意产业专营担保机构,助推首都文化产业发展。针对文化创意尤其是影视文化、文化演出等细分领域中小企业的经营特性,国华担保设计推出一系列量身定制的融资担保产品:①与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合作为影视企业提供“纯版权质押”融资模式——“剧保通”产品;②与中国民营演出联盟、北京银行合作推出演出联盟贷款模式——“演出保”产品;③与春秋票务公司、交通银行合作联合推出“商演通”产品;④与影视投资基金合作,推出影视打包项目组合担保融资业务,批量化进行影视项目融资。国华担保成立至今,已经完成近2亿元的签约放款担保项目,有力地支持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扶持弱势群体,大力开展涉农平台业务

为支持“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成功举办,北京再担保与昌平区农委、当地镇政府以及银行和担保机构合作,搭建了“一花三果”涉农产业专项融资服务平台,启动了草莓种植农户的专项贷款担保业务,当年为160户草莓种植农户提供了近500万元的贷款担保和再担保支持,促进了昌平区草莓种植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北京再担保联合国家开发银行为中国扶贫基金会所属的“中和农信”小额扶贫贷款项目提供4000万元担保贷款,专项用于向四川什邡和北京门头沟区贫困农户提供小额创业贷款,引导金融资源覆盖到贫困地区,辐射到广大弱势群体。

随着扶贫区域和户数的增长,北京再担保继续为“中和农信”小额扶贫贷款项目提供融资担保支持,截至目前,累计融资担保额达到1亿元,受益农户超过11000户。通过融资支持,相当一批低收入群体获得了创业贷款支持,不仅支持了种植养殖、服装加工、商贸餐饮等适农经济的发展,而且倡导低收入农户转变观念,通过创业经营,改善生活,增加收入,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

兴业银行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授权书 篇5

中国人民银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授权书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分行:

本单位(授权单位名称)现不可撤销地授权贵行在办理涉及到本单位的业务时,有权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的规定查询、使用、报送本单位全部或部分信用信息,具体约定如下:

一、本单位同意并授权贵行在办理以下第 项涉及到本单位的业务时,可以向国家设立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查询本单位的信用信息,并有权对查询到的本单位信用信息进行打印、保存和使用:

(壹)本单位向贵行申请、办理信用业务,用于授信前调查、审查审批、放款下柜、存续期管理等用途的。

(贰)审核本单位作为担保人,用于提供担保的审核与存续期管理等用途的。

(叁)本单位关联单位向贵行申请办理信用业务,业务办理和管理过程中需要了解本单位信用状况的。

(肆)贵行配合监管机构检查、调研和内外部审计等需要查询本单位企业信用信息的。

(伍)本单位高管或重要关系人向贵行申办零售信贷、信用卡等业务,需要了解本单位信用状况的。

(陆)本单位提出信息异议,用于处理异议核查的。

(柒)其他事项(请具体说明)。

二、本单位在此确认并同意,在办理第一条所述的涉及本单位的业务中,贵行上级机构因授信审查审批、存续期管理等需要开展的查询、打印、保存和使用本单位信用信息的行为,亦属于本授权书的授权范围。

三、本单位同意并授权贵行根据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专业运行机构的报送要求,有权将有关与贵行签署的全部合同、协议、承诺或其他法请双面打印

律性文件的信息,包括与上述法律性文件有关的履约信息,以及本单位的基本信息及其他信息,在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的前提下,报送至国家设立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同时,本单位同意,在本单位发生与贵行签署的合同、协议、承诺或其他法律性文件项下的违约时,贵行有权根据违约情况酌情决定公开本单位的违约信息,并可以根据欠款催收、债权转让、金融服务外包等需要将有关信息提供给催收机构、资产管理公司、外包公司等第三方机构。

四、若第一条所述的涉及本单位的业务审批不通过、未实际发生,本单位同意贵行保留本授权书以及本单位的基础资料、信用报告、信贷业务申请书等。

五、本单位声明,贵行已经依法向本单位提示了相关条款,本单位已经完全知悉并充分理解本授权书条款的内容及相应的法律后果,并愿意接受本授权书条款的约定。

六、本授权书的授权期限自本单位法定代表人或有权人签章、加盖本单位公章之日起,至本授权书授权事项项下的业务办理完毕并结清之日止;在授权期限内非经贵行书面同意本授权书不可撤销。

授权单位(公章):

授权单位贷款卡编码:

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 篇6

一、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信用管理的重要意义及现状

1. 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信用管理的重要意义。

(1) 加强企业信用管理, 是建设诚信和谐社会的需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营造人人讲诚信、守信用的良好氛围, 形成健康良好的社会秩序,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按照信用原则进行经济和社会事务的交往, 是全社会协调和谐的重要基础。企业信用管理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抓好企业信用建设, 必将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企业只有讲求诚信, 自觉防范和抵制违法违章行为, 才能正确处理与消费者及其他经营者的关系, 才能真正赢得广大消费者及其他经营者的信赖。 (2) 加强企业信用管理, 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信用经济”, 或者说, “信用经济”是市场经济的最高阶段。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转的根基,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多年来, 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发布虚假广告信息、偷税漏税、恶意拖欠债务等各种违法违章和商业欺诈行为一直比较突出, 屡禁不止, 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就是企业信用缺失、信用管理薄弱。因此, 只有下大力气加强企业的信用管理, 从源头上消除失信、欺诈的根源, 才能从根本上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促进市场经济秩序好转, 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3) 加强企业信用管理, 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需要。诚信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 是企业的生命, 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 不仅仅是产品质量、价格竞争, 更重要的是企业品牌、企业形象的竞争。企业只有高度重视诚信建设, 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信誉, 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才能提高竞争力, 从而赢得市场, 健康持久地发展下去。

2. 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现状。

长期以来, 在我国财经工作中, 由于客观社会经济环境和财务会计主体多方面因素的作用, 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制度执行不严, 管理行为不规范, 财经法律松弛, 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从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到会计报告各环节都存在不规范、不合理甚至不合法行为。搞假凭证、假账、假表、甚至假审计报告, 玩数字游戏, “变通”处理经济业务, 编造利润, 粉饰经营业绩, 或者掩盖真实财务情况, 借以偷税、逃税、骗税等现象, 屡有发生。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及产生的原因

1.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危害极大, 它不仅违反了真实性原则, 还助长了浮夸不实之风, 败坏了社会风气, 同时误导财经信息, 使决策部门失去准确的依据, 造成宏观决策失误, 容易诱发经济和金融风险。 (1) 助长了以权谋私违法违规的行为。会计信息失真成为一些掌握一定权力的人以权谋私的保护伞, 通过做假账, 使某些违法违规的行为得以蒙混过关。如人为调节收入, 造成收入失真;虚列成本, 造成成本失实;虚增、虚减利润, 虚列投资收益, 虚假负债等调节利润指标, 通过出具假凭证, 收入不入账, 办假手续报废资产, 将账目搞乱, 浑水摸鱼, 或将国有资产低价出售等, 以达到贪污盗窃, 转移国家资产的目的。 (2) 资产账实不符。如人为变更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造成固定资产价值与实际不符;企业存货积压严重, 变现能力较差, 其账面价值低于市价, 会计核算仍按历史成本计价, 没有反映变现净值;开办费, 递延资产、待处理财产损益等名不符实等, 这些严重违反会计原则的行为,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危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误导投资者与债权人, 破坏投资环境等不良后果。

2.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1) 会计制度不完善以及法制不健全, 执法不严, 有法不依。会计制度, 从广义上说, 泛指为界定、确认和保护产权而制定的、引导会计活动的各种法律、规则、准则等。在我国, 虽然近年已相继制定 (修订) 了《会计法》、《公司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 新的经济情况、新的经济业务不断涌现, 旧的会计规范已被新的会计准则取代, 但新会计准则中也难免有漏洞和不完善之处, 就现有会计管理法规而言, 还存在理念滞后, 规定内容空泛等局限。 (2)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由于经济发展较快, 前几年会计人员短缺严重, 因而很多素质较低的人员进入了会计行列, 有的会计人员不熟悉国家政策、法规, 甚至对于专业知识也达不到要求。更谈不上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现代会计理念, 法律规范意识, 职业道德素养, 以及心理素质、知识储备等理论。 (3) 主观原因导致信息失真。企业管理部门、企业领导人的非法干预造成主观意识上的会计信息失真。企业管理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授意并指使会计人员编造虚假的会计信息, 以达到控制、占有或骗取国家及企业、出资人资产的目的, 出现贪污腐败、群体犯罪等行为, 从而导致大量造假案件的产生。 (4) 主体多元化、利益驱动的结果。与单一计划经济相比, 市场机制, 实现了利益主体多元化。这一方面调动了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也容易滋生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片面追求个人和团体利益的现象。而对政府干部的政绩考核, 多是以上交国家财政收入为主, 很多干部出于个人利益动机, 就给企业下达利税指标, 若企业完成有困难, 就暗示甚至鼓励企业在会计报表上作假, 其结果是国家和企业利益受损, 而个人得益。 (5) 执法监督力度不够。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会计人员的配备, 不但资格条件达不到要求, 而且岗位分工不明确, 岗位牵制弱化, 重要经济业务的批准与报告制度得不到履行, 根据经营者意志改写会计记录的现象大量存在, 从而使内部失控。

三、加强信用管理,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

1. 建立企业信用管理机构, 健全企业信用管理机制。

目前, 山东省企业多数已设立了合同管理机构, 但其职能不能涵盖信用管理的全部, 可以考虑在合同管理机构的基础上增加职能, 将合同管理机构更名为信用管理机构。从而形成业务、财务、信用管理三个部门分工负责、相互监督制约的机制。由于信用管理涉及法律、合同、财务、销售、产品质量等多方面内容, 因此, 可以考虑在合同信用管理机构上面, 设立企业信用管理领导小组, 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任组长, 分管法律、合同、财务、销售、生产经营的企业负责人为成员, 并明确职责, 建立和坚持工作例会制度, 定期研究信用管理工作。

2. 健全会计法规及准则。

会计行为的严肃性应靠会计法规来保证。新的《会计法》就会计违法行为明确了应由单位负责人负主要责任。当然, 还应在刑法、公司法、民法等相关法律中予以明确规定。同时, 要进一步完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制度, 对于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会计人员和对于利用职权强迫指使会计人员做假账的单位负责人要依法惩治。

3.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强化企业内部监督。

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对会计资料的再监督, 企业应明确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 以使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对会计资料的审计工作制度化和程序化。

4. 加大对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

会计信息失信屡禁不止, 主要是由于对其处罚力度不够, 与失信带来的巨大利益相比处罚成本过低。因此, 我们必须从立法、执法上对造假者追究其经济责任、刑事责任, 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所得到的利益, 大幅度提高会计造假成本, 对企业领导授意、指使、强迫会计人员篡改会计数据的, 必须追究法律责任, 决不姑息迁就。对于会计人员对违法违纪活动知情不举或者串通舞弊的, 除追究法律责任外, 要按规定取消其会计从业资格。另外, 还要加强对敢于坚持秉公办事, 勇于揭发检举的会计人员的法律保护。

5. 实施诚信工程。

(1) 加强诚信教育。诚信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 也是市场经济领域中一项基础性的行为规范。加强会计诚信教育是提高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强化会计诚信教育, 首先要在会计业树立诚信的“至上原则”, 借助一年一度的会计继续教育, 配合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纲要》, 加强对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从业人员诚信教育的学习、培训, 树立正确道德观、价值观。 (2) 建立会计信用档案。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从业人员的信用状况直接影响其公信证明的可信程度。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的出现就暴露出部分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未尽职守、串通舞弊的现象, 存在严重的信用问题, 是我们会计行业内部的不和谐因素。在我国, 诚信档案建设还刚刚起步,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已发布《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诚信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以进一步推进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行业的诚信建设, 强化行业诚信监督和管理。

6. 加强企业信用自律, 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打铁先得自身硬。企业自身信用建设搞得不好, 严重失信、违约, 形象不佳, 在市场竞争中就站不住脚, 要健康、持久发展, 把企业做强做大, 就无从谈起。因此, 加强企业自身的信用建设和管理, 是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7. 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经济全球化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学习、吸取、更新会计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 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使自己成为熟悉政策、精通业务、遵守法纪、清正廉洁的合格专业人才。 (1) 强化意识, 加强责任.要强化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 加强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 明确双方的责任。单位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增强了, 才能有效避免会计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才能督促会计人员依法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在对会计工作的建设上, 不能只把目标局限在财会部门和财会人员上, 应把这项工作提升到整个企业管理上来认识, 标本兼治, 从根本上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2) 加强继续教育, 提高综合素质。知识化信息化时代的来临, 对每个人都是机遇, 同时也是挑战。在经济不断发展, 知识不断日新月异的今天, 更要求每一位会计工作者认真对待这一次新世纪的考验。 (3) 提高职业道德涵养, 加强诚信教育。市场经济要有公平、公开的原则。这不仅是一种经济规范, 同样是一种道德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要求每一个经营主体与会计主体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经营理念和道德理念。

参考文献

[1].方飞虎.会计诚信问题的经济学思考.齐鲁珠坛, 2004 (01)

[2].张俊民, 韩传模.会计师事务所诚信评价.经济科学出版社

[3].郝兰英.对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5 (15)

[4].财务与会计编辑部.以诚信的名义——会计诚信的诉说与会计人的心灵图存.经济科学出版社

[5].成晓洁, 王丽萍.会计呼唤诚信.会计之友, 2004 (01)

[6].温兴琦.系统论视角下企业与环境的关系研究[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7].岳上植.中国会计诚信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政治经济出版社

[8].陈晓.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之道[J].会计师, 2005 (6)

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 篇7

近日,在《投资者报》“2016最佳信用卡评选”活动中“大爱信用卡”获得“2016年度最具社会责任信用卡银行”奖项。北京银行信用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卡推出7年来,累计发行超过100万张,大爱善款累计达800余万元。持续为社会慈善事业贡献的同时,“大爱信用卡”也成为北京银行一张闪亮的名片。

筑梦公益事业 体现人文关怀

北京银行秉承坚持关注公益事业、体现人文关怀的发展理念,以专业的金融服务支持卫生、教育、慈善等事业发展,20年来,北京银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医疗、教育、慈善、赈灾等方面向社会捐助超过1.5亿元。

北京银行与中华慈善总会在2009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携手推出了慈善信用卡——大爱信用卡,以卡为媒,汇聚爱心。大爱信用卡已成为北京银行一张亮丽的名片,成为汇聚爱心的桥梁。

2014年,设立中华慈善总会——北京银行“大爱基金”,大爱信用卡将点滴爱心聚焦教育领域, 专属支持教育事业,改善教师、学生的教学生活环境,并成立“大爱志愿者团队”,让志愿者们来到校园,给孩子们送去温暖,描绘理想的翅膀。

打造产品特色 搭建爱心平台

“大爱信用卡”具有以下两个特点:首先,申卡献爱心。客户每成功申领一张大爱信用卡,北京银行向中华慈善总会捐赠1元钱。其次,消费献爱心。持卡人使用“大爱信用卡”进行消费,北京银行会向中华慈善总会捐赠持卡人消费金额的万分之五用于慈善事业。此外,“大爱信用卡”为了回馈广大持卡客户,特别设计“大爱信用卡”持卡客户享受终身免年费的优惠政策。

践行社会责任 圆梦大爱行动

“大爱信用卡”通过持卡人申卡、消费,为北京银行搭建爱心捐赠等慈善平台,凝聚所有大爱信用卡持卡人的爱心,逐步打造了一个汇集大爱、传递大爱的可持续公益平台,传递大爱慈善精神。

“大爱基金”以“一个平台+一个领域”的模式,将爱心付诸行动,将善行变成一种坚持。“一个平台”即以大爱信用卡为载体,为所有持卡人、为社会各界慈善人士提供一个专业透明的基金公益平台;“一个领域”即教育领域,将点滴爱心聚焦于捐资助学,充分关注贫困地区的教育状况,为贫困地区的师生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教育环境。以“大爱基金”启动为契机,北京银行组建“大爱志愿者团队”,先后在河北、山东、江西等地积极开展志愿活动,分别以“放飞梦想扬帆远航”、 “编织正能量,大爱助成长”等为主题。北京银行大爱志愿者团队为学生带去“大爱行动”一日园丁支教课程。同时,北京银行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为学生们建立爱心图书馆、购置教学和体育用品,传承北京银行“大爱”精神,为孩子们的成长送去温暖! 北京银行将以“大爱”精神为旗帜,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慈善行动,在更广阔的领域、更深层面上为社会慈善事业贡献力量,共同开创企业与社会协调发展、和谐共赢的崭新局面。

上一篇:电厂新员工工作总结下一篇:银行人员爱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