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评价机构(推荐7篇)
政策性担保机构:是由财政部门和银行、金融机构的捐助资金组成,财政出资约占基金的80%.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政府能将自己的扶持意愿直接作用于服务对象,以达到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分布和资源配置的目的。其缺点是,一方面容易诱发道德风险和逆选择,降低担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一旦担保风险发生并无法化解时,最后风险将转嫁到政府身上,增加财政负担,形成财政风险,影响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商业性担保机构:民间出资设立
商业性担保机构指的是由企业和个人出资组建、完全市场化运作、多元化经营、以盈利为目的的担保企业。商业性担保机构与政策性担保机构相比,前者最大的特点是出资社会化、经营市场化,因此具有内控机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合理、市场竞争充分、专业化水平高等优势。
商业性担保机构的经营机制优势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内部管理比较完善,特别是责权利考核机制严格。商业性担保机构一般都严格按照股东会、董事会、总经理三层管理架构进行管理,建立了担保评审会、总经理、部门经理、业务人员等几个层次的责任体系,并参照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模式建立了项目风险评审机制,实行审保分离;根据担保业务存在的政策和法律风险、客户资信和经营风险、员工能力和道德风险等类型,实行岗位分离的运作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坚持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与事后责任落实。此外,商业性担保机构还实行了如员工收入按担保业务相应比例提成(赔付),员工与公司就担保业务承担个人无限连带责任签订担保协议,员工持股计划等做法,充分体现了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要求。
二是业务流程设置比较科学。一般从企业提出担保申请后,商业性担保机构都要经历初步调查、立案、审批、承保、建立业务档案、保后监管、反担保物处置等固定的程序,并相应成立业务部、评审部、财务部、行政法律部、评审委员会等部门来专门从事各个业务环节的运作,各个部门之间既相互合作、又相互制约,从而起到既发展业务、又控制风险的目的。
三是业务经营完全市场化。商业性担保机构以盈利和生存为首要目标,经营灵活,主要看重申请担保企业的现实和潜在的盈利能力,而不是企业的资产规模。此外,商业性担保机构还广泛开展了诸如工程车回购担保、诉讼保全担保、个人消费贷款担保、商业票据中长期担保、单位购房分期付款担保、信用证开证担保、贸易贷款担保等多元化担保业务。
四是防范担保风险的手段多。作为一个高风险行业,商业性担保机构始终将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放在首位,并探索出多种担保风险的防范手段。如针对被担保企业的具体情况,实行一般财务监管、外派会计、外派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进驻企业和直接财务托管等五个不同监管层次的财务监管;要求被担保企业提供股权反担保;特别注重对被担保企业法人代表个人资产和健康状况调查,并要求提供个人无限连带责任反担保等。
五是员工素质和工作积极性比较高。商业性担保机构的员工全部通过社会招聘,相当部分员工来自金融机构的信贷管理部门。他们既有银行信贷管理经验,又懂财务、企业管理和行业分析。商业性担保机构建立的员工持股计划、担保收
入比例提成等多种形式的员工激励机制,大大提高了员工主动开拓业务的积极性,也使公司股东利益与公司管理层、员工利益得以有机结合。
一、独立评估机构的特点
独立评估机构是一种信息机构, 它们根据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提供关于信用等级的专家意见。在美国, 独立评估机构是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管理的“全国性数据统计评估机构”。我国的企业信用评价机构是指由商务部信用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部门指导的对企业的基本素质、经营水平、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管理水平、社会信用记录、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的信用评级单位。
目前, 国际上最为知名的四大独立评估机构是穆迪投资人服务公司、标准普尔、惠普国际和A.M.Best, 其评估领域和评级受认可度均较高。由于信用评级要求的水平较高, 因此独立评估机构大多从事专门领域的评估, A.M.Best最初也仅仅评估保险公司的赔付能力。
独立评估机构分析师的基本职责包括:研究企业过去的经营情况, 发现其竞争优势、劣势和发展趋势;分析作为利润代理的成本结构;基于管理效力反映其未来发展情况;评估可能风险、风险分布, 并阐述风险的潜在影响。
独立评估机构的评级与银行对客户的信用评级之最大区别就在于其独立性, 这也是独立评估机构的特点。具体来说, 独立评估机构并不是某次交易的交易对象, 与受评估对象没有如银行一般的贷款、抵押、担保、衍生性产品交易等业务往来, 它往往作为第三方独立提供企业的信用度信息。
二、独立评估机构的评估体系
独立评估机构的业务主要是对受评估对象的信用度进行分级, 并通过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提供相关的技术解释和支持。其评估体系主要由评估因素、评估标准、评估方法和信用等级构成。独立评估机构往往考察受评估对象的十项重要因素, 即管理决策、管理行动、公司形象、风险承受力、风险控制、获取贷款的能力、经营权、回购、多样化、风险状况变化, 并对各项因素进行评分, 以此构成最终给出的信用等级的基础。
独立评估机构的评估标准包括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两个方面, 也可称为财务性指标和非财务性指标两个方面。客观的评估标准是定量的, 反映了对财务文件的研究结果, 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向监管方提交的财务报告。主观的评估标准大多是定性的——对受评估公司高级管理层的采访结果, 以及对管理决策和行动的分析。主观和客观标准都有助于确定或至少反映出一个公司根据自身的契约责任行事的能力和意愿。其中, 由于财务指标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和可度量性, 且其本身也在不断完善和吸纳更多的可量化非财务指标, 因此客观标准是企业信用等级评估的主要工具, 在信用评估中占主导地位。
评估体系包括各种方法、过程和控制——数据收集、分析和对信用风险评估十分重要的其他信息技术支持, 以及及时更新每个受评估机构和事件的评分方法。基于此方法给出的合格的评分方案必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借贷人违约的风险;影响信用度的与具体交易相关的因素;影响机构生存能力的与具体管理内容相关的因素。
评估体系的另一个重要构成因素就是信用等级, 各评估机构的等级划分不甚相同, 最少的包括5级, 一般以8到10级居多。四大独立评估机构的信用等级划分要更为细致。
三、企业等级转移分析
企业信用等级评估的最终结果反映在企业的信用等级上。信用等级较低自然意味着企业将面临更艰难的运营环境, 但是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 较高的评分则要求企业必须拥有较多的资产, 这也可能减少公司的资产回报率。相应的, 企业的信用等级转移也具有两面性。
1. 企业等级转移的分布情况。
不同的独立评估机构所给出的信用等级评价不同, 因此企业的信用等级转移情况也各不相同。总体而言, 四大独立评估机构的多年多项评估显示, 企业的信用等级基本稳定, 尤其对于较高级别的信用等级更是如此。下表显示的是穆迪评估的企业信用等级转移情况。
数据来源:Lea Carty of Moody’s Investors Service。
通过上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 评级越高的企业, 一年后等级无转移的概率越大, 如Aaa到A级均在90%以上, 而Baa级到B级则在84%到89%之间, Caa级别已经降到了70%, 这说明了信用等级越高的企业其运营状况越稳定。其次, 信用等级高的企业降级概率大于升级概率, 而信用等级较低的企业则恰恰相反。数据显示, 从Aaa级到A级的降级概率超过升级概率的百分点分别为6.60%、6.21%、2.86%;而Baa级和Ba级的企业升级概率和降级概率几乎相同, 指标值分别为-0.48%、0.5%;B级的公司升级概率则更大, 超过降级概率的值为5.15%。再次, 级别越低的企业违约的风险越大, Aaa级到A级几乎无违约风险, 而B级和Caa级企业违约的风险则较高。
2. 降级的成本分析。
在独立评估机构的评估中, 降级显然是一个坏消息。信用等级中, 投资级别的公司几乎可以较为容易地进入债券市场, 而且在消费者信用贷款上一般也不会出现中断;但是经历降级的公司则要长期面临困难的运营环境, 甚至有破产的风险。诸多案例表明, 当公司无力偿付的情况增加时, 银行的借贷标准就会更为严格, 对企业和消费者提供的贷款可能完全停止。信用等级甚至影响到宏观经济的运行, 比如普遍降级的结果可能导致货币供应的放缓、需求减弱, 并导致零售和生产领域中库存迅速积压, 而这又会导致经济增长减速的恶性循环。
2002年7月末, 瑞典电信设备制造商爱立信的信用评级被降到了“垃圾级别”。此次降级威胁到了爱立信公司筹集300亿瑞典克朗 (约32亿美元) 的计划。经历降级之后, 该公司的股价随着降级应声而跌。爱立信称此次降级导致公司财务成本每年上升1.01亿瑞典克朗 (约1 020万美元) 。虽然爱立信随后得以在他处扭转其命运, 但这仍不失为理解从BBB-级降到BB+级引起的成本上升的典型例子。
四、决定企业等级转移的重要因素:管理效力
如前所述, 信用等级下降对公司的影响而言危害极大, 是一个坏消息。但是, 如果导致下降的消息中提出的问题可以准确反映企业的管理效力和运营中的短板, 那么这样的坏消息就可以和好消息一样起到积极作用, 尤其是当独立评估机构的评估结论仅在企业内部公开时。因为降级消息可以迫使管理层迅速做出反应, 弥补公司经营中的不足。毕竟对公司的日常运行和长期生存负责的是公司的高级管理层, 而不是评估机构或者监管者。独立评估机构通过评级的形式, 观察和监督高级管理层是否以有效的方式运行企业、是否妥善控制风险, 以及是否理解当前发生事务的长期影响及其发生原因。
1. 管理效力而非资本状况更能决定评级转移。
良好的资本状况是必要的, 但不是信用评级的充分条件。目前, 穆迪尚未纯粹因为监管资本比例的下降而调低某个受评估公司的评级。相反, 一个公司的资本流失可能反映了某种结构性问题的存在, 如收入问题、经营权挑战、无效或陈旧的商业模式, 这些才是关键的评估驱动因素。当然,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重要因素, 如缺乏流动资产、资产质量危机、品牌危机、管理水平下降、信用危机问题等。
同时, 资本充足率的改进也极少导致评估等级的提升。例如Credit Suisse Group的案例, 在经历了两年暗淡的财务收益之后, 该公司在第三年通过对非核心业务的出售和创收, 终于再次增强了其资本基础。Credit Suisse Group整理财务收益后的一级资本是11.1%, 比前一评估周期的10%有所上升。这一资产状况的优化对于股东而言显然是积极的, 但是评估机构并不认为这是管理升级所带来的, 或者并不认为这些改进已经足以说明该公司的管理效力获得了极大提升, 因此对Credit Suisse Group的评级并没有从A+有所上升。
2. 体现管理效力的流动性资产极其重要。
目前, 有两种看待流动资产的观点:一种认为确保公司流动资产的资源是现金和其他能够很快转变为现金的资产;另一种认为将流动资产视为资产的可转换性, 因此它将所有能够在市场上出售的投资品均视为银行的流动资产。企业的流动资本根据其流动性由强至弱以及风险性从低到高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包括中央政府的有价证券和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券;第二类包括地方和地区政府的有价证券、跨国证券以及政府机构的证券;第三类包括信用机构证券和公司证券;第四类则是在资本市场上交易的有资本担保的债券。
在信用评估中资本并没有起到绝对性的影响作用, 但是流动资产的重要性却是不容忽视的, 这一方面是因为流动资产和偿付能力之间有紧密的联系, 另一方面流动资产的状况更直接地反映了公司的管理效力。
参考文献
[1].周丽莉, 姜凌.信用等级转移问题讨论综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9;2
[2].D.N.Chorafas.Economic Capital Allocation with Basel.Cost, Benefit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dures.London and Boston:Butterworths-Heinemann, 2004
[3].林宏宇, 吕贻琴.非财务指标在现代企业信用等级评估中的作用.企业导报, 2009;5
【关键词】中小企业 ; 信用担保;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5-0057-01
1 信用担保的概述
信用担保是指信用担保机构与债权人约定以保证的方式为债权人提供担保,当被担保人不能按合同约定履行债务时,由担保人进行代偿,承担债务人的责任或者履行债务。它是一种保证行为,同时也是一种金融中介行为,可以排除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时担保物不足的障碍,补充中小企业信用不足,分散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促进融资交易的发生,进而优化金融结构。
2 信用担保的风险类型
2.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一般是指在信用活动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导致经济主体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信用最基本的特征是到期履约、还本付息。对于以信用为经营对象的信用担保机构,信用风险也就是代偿风险,是其面临的固有的、最主要的也是最直接的风险,具体表现为借款人(受保人)违约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目前,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健全、企业信用意识淡薄、逃废债现象较为严重。而担保机构的服务对象多数是经营风险较高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信用等级更低。
2.2 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由于信用担保机构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严格健全的规章制度、业务操作流程不规范、对受保企业监督不够而引发的风险。经营风险是信用担保机构存在的主要风险之一。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另一个就是信用担保机构本身的运作风险。信用担保机构最大的经营风险在于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这种失效可能因为失误、欺诈、未能及时做出反应而导致信用担保机构财务损失,或使信用担保机构的利益在其他方面受到损失。
2.3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指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我国信用担保机构的担保对象一般是中小企业,平均注册资本较低,公司的金融资产相对较少,所以承担的汇率风险较小。而利率的波动可能直接导致信用担保机构资产价值的变化。
2.4 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指由于流动性不足而给经济主体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保持流动性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至关重要。特别对于信用担保机构,流动风险可能是担保机构破产的直接原因,保持良好的流动性是信用担保机构的基本经营原则。但也并不是说流动性越高越好,流动性越高往往盈利能力越低,因此要保持流动性与盈利性的平衡才是根本。
3 信用担保风险的特点
3.1 风险与收益不对称性
一般效益好、 规模大、管理规范的中小企业资金流充足, 风险小, 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重点信贷营销对象。这类企业较少会要求担保。相反效益差、前景不乐观的企业却迫切需要担保, 而且越是经营状况差的企业越是会隐瞒自己的真实信息, 往往将包装过的信息展现在担保机构面前。信用担保机构的定位决定了其面对的相当一部分客户都是管理不够规范、信息披露不够透明、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 而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这些先天不足, 无形中加大了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
3.2 風险控制的被动性
目前, 大部分信用担保机构的主营业务以融资担保业务为主。从法律的角度讲,担保机构作为债务履行的保证方, 即使发现债务人在主合同履行过程中有经营、财务出现重大危机, 丧失商业信用等情形, 也很难提前中止、解除合同, 通常只能采取向主债权人反映情况、督促债务人勤勉尽责等手段, 以争取主债权人的理解和支持。担保机构在这方面是滞后、被动的, 在担保代偿前难以对债务人行使权利, 除非出现债务人破产清算及主债权人未申报债权的情形, 否则, 保证人就算想行使预先追偿权也面临缺乏充分法律依据的困境。
3.3 风险的难以转嫁性
中小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 受保的中小企业提供的反担保物又往往不足值, 以致担保企业面临较大的信用担保风险敞口。当担保企业履行代偿义务后, 仅靠反担保物的处置基本上无法弥补其代偿支出。在此情况下, 担保企业在代偿后能否顺利取得完整的反担保物自然也就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风险转嫁也就无从谈起了。
3.4 风险形式的多样性
一般情况下, 债务人的经营风险是引起信用担保风险的最根本和最主要的原因。由于信用担保涉及被担保方、担保方和贷款机构三方, 任何一方、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风险, 使得信用担保风险表现为受保客户信用风险、担保机构内部操作风险、银行管理风险、反担保物处置风险等多种形式。相比于商业银行等贷款机构的信贷经营风险主要表现为借款人无力偿债而言, 信用担保风险的表现形式显然更为复杂、多样。
4 信用担保风险的防范
4.1 建立担保风险补偿机制
担保机构从担保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代偿和坏账处理。政府也应安排必要的资金建立风险有限补偿机制。即政府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对担保机构发生的最终代偿给予一定的补偿。另外,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准备金,还可通过充分吸收社会其他渠道的资金,扩大风险准备金的数量,以增加担保机构的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4.2 建立信用担保风险分散机制
一方面担保机构应加强同商业银行的合作,改善银保关系,商业银行应与担保机构分担风险。另外担保机构还应加强与区域内其他担保机构进行合作。担保机构应积极同典当行、拍卖行进行合作。一旦发生代偿,在典当行或拍卖行的配合下,将抵押物顺利变现,有效解决代偿资产的处置问题,争取尽可能地减少担保损失。设立担保险种,允许并鼓励保险公司介入,为担保进行保险是实质上的再担保。
4.3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为了能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我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实行招聘制。向社会招聘具有专业知识或相关工作经验的专职人才,来充实担保机构的人员力量;二是注重对已引进人才的定期培训,如选派出人员赴美、英、日、韩等国学习考察并进行专业培训,学习发达国家担保业的成功经验。
参考文献:
[1] 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 .经济研究,2001,(1).
[2] 高连和.微观金融管理前沿[M] .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1.
规范担保业务操作,推进担保体系建设
为了加强业务学习,提高队伍素质,规范业务操作,促进担保业务迅速启动、健康发展,根据省经贸委川经贸办中小企文件的通知,经请示区政府领导同意,10月27日至31日,××公司总经理等两人赴昆明参加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举办的全国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业务操作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找文章到更多原创-(http:///)
一、培训情况
1、规格高。此次培训是国家发改委成立后面向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举办的第一次培训,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副司长狄娜,融资担保处处长周平军、副处长王磊,全国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中心管理咨询处处长宋新力、副处长张冀芳,云南省经贸委主任刘绍忠等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其中狄娜副司长还就全国信用担保机构发展概况、中小企业司近期信用担保管理工作及即将出台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管理办法》作了专题报告。
2、准备充分。为了办好此次培训,中小企业司进行了近半年时间的筹备工作,专门聘请有关专家、业内资深人士编写了十余万字题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操作实务》的培训材料,同时,此次培训和教材的编写还得到了中央财政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的支持。
3、操作性强。10至11月,中小企业司将分别于昆明、南昌、杭州、广州举办四次全国担保机构业务培训,其中前两次面向业务操作人员,后两次面向经营管理人员。此次培训开设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概况》、《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与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和运作》、《流动资金贷款担保流程》、《如何建立与协作银行的合作关系》、《流动资金贷款担保的评审》、《流动资金贷款担保风险控制》、《案例分析》等专题,授课教师分别由中小企业司狄娜副司长、上海银行以及长春、深圳、广州、北京等担保机构的经营管理人员担任,他们从政府官员、银行和担保机构等不同角度对担保业务操作进行了详细讲解,内容安排操作性、实用性强,授课教师专业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特别对于尚处于初创阶段的我公司人员受益非浅,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4、参会机构踊跃,增进了同行间的交流。由于此次培训是中小企业司主办,机会十分难得,全国担保机构参会非常踊跃,共有17省市119家担保机构149名业务人员参加了培训,其中我省有20家担保机构26人。作为新成立的担保机构,我们不仅通过培训了解了全国担保机构发展的现状,更通过与其他担保机构的交流,学习到了许多宝贵的实际操作经验,对我公司业务的启动将起到十分积极的影响。
二、我国担保行业发展概况
据狄娜副司长介绍,我国担保行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中:1992年至1998年9月为探索起步阶段,主要代表是重庆、上海等地的私营中小企业为解决贷款难问题,并防止相互之间担保造成承担连带债务问题,自发地探索建立企业互助担保基金会。1998年10月至1999年5月为积极推动阶段,主要是浙江、江苏、上海、北京等地开始进行地方自我试点与资金扶持,试点模式呈现多样化。1999年6月至2002年12月为规范试点阶段,以国家经贸委发布《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为标志,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分别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工作发文规范,并分三批确定了377家担保试点机构,以贯彻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意图为宗旨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正式启动。2003年1月起为依法推进阶段,主要以《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实施为标志,我国担保机构开始进入制度建设和体系完善阶段,已基本形成较完整的行业势态。近年来,我国信用担保行业发展迅猛,2000年全国共有各类担保机构200余家、2001年400余家、2002年848家、2003年逾1000家,年呈倍数递增。机构形态上以公司制为主,2002年561家,占全部担保机构的66。2000年担保基金80亿元,2002年242亿元,增长202,户均担保基金2854万元,担保基金构成以政府出资为主,约占全部出资的70以上。2000年担保金额300亿元,2002年担保金额598亿元,增长99。2002年受保企业2.87万户,户均受保金额208万元,单笔担保金额在100万元以下的占75。担保基金放大倍数偏低,2002年为2.47倍。代偿率和损失率均很低,2002年分别为2.01和0.8。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担保体系建设,中小企业司将本着“支持发展和防范风险相结合、政府扶持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开展担保和提升信用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制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管
理办法》及《担保机构财务会计制度》、《风险分散与损失补偿制度》、《员工激励和绩效考评制度》,从行业准入、资本金到位和补偿、受保企业和担保机构信用评级、风险控制和损失分担、行业维权与自律、政府协调和监管等六个方面加强管理,促进我国担保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几点体会
1、坚持“政策性资金、法人化管理、市场
化运作”的原则,促进担保业务健康发展。作为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我公司首先必须认真贯彻我区政府的政策意图,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区发展战略,通过认真评审、控制风险、设定反担保措施、保后跟踪等一系列市场化手段,实行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独立承担责任。建议政府在对我公司的管理上,可通过确定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下达总体目标任务等方式进行,尽量避免指定具体企业和项目,使担保公司与被保企业在业务开展上处于不对等的地位,不利于公司风险控制和正常开展业务。
2、风险控制是担保机构永恒的主题。担保业务经营的是风险、销售的是信誉,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且在现实业务开展中,好的企业,不需要找担保机构直接到银行就能贷到款项,能提供合适抵押物的企业也不存在贷款难问题,需要担保机构进行担保的大都是存在一定风险,甚至高风险的企业,从规模和实力讲属于弱势群体,且提供不出有效的抵押物,是银行限制贷款的对象,这些都决定了担保业务存在巨大风险,风险控制成了担保机构第一要务和永恒的主题,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国家经贸委和财政部有关文件明确规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重点为短期银行贷款;对单个企业提供的担保责任金额最高不得超过担保机构自身实收资本的10;担保机构责任余额一般不超过担保机构自身实收资本的5倍,最高不得超过10倍。因此,我公司在初期开展业务时,将担保资金的放大倍数确定为5倍(已在与协作银行签订的合作协议中明确),担保种类主要是一年期内的短期流动资金借款,且对单个企业提供的担保责任金额最高不得超过100万元。
3、建立与银行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间的合作和责任划分,应建立在二者利益均衡的基础上。但从全国总的现状来看,担保机构在与银行的合作中处于弱势地位。中小企业贷款具有“急、频、少、大、高”(贷款要求急、贷款频率高、贷款数量少、贷款风险大、管理成本高)的特点,加之各商业银行为防范风险,不切实际地提出贷款“零”风险,实行贷款责任终生追究制和首贷责任制等防范措施,这对防范信贷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却从客观上造成了“惜贷”,特别是对中小企业“惜贷”的现象大量存在,在与担保机构合作的过程中,不能按照国际惯例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风险共担的机制。以深圳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为例,其担保基金为2亿元人民币,合作银行11家、营业网点459个,是担保行业中的大型企业,但目前与银行在风险分担比例上仍然为8:2。从我市情况来看,由于银行数量较少、竞争不充分,与担保机构合作的主要是市商业银行一家。担保公司担保基金为1500万元,有市经贸委和市财政局的支持,但在与商业银行的合作中基本是100承担风险损失;中英担保公司以前虽与商业银行签有6:4承担损失的协议,但现已基本无法执行,大部分是按照8:2的比例甚至100承担风险。我公司虽起步较迟,但由于在谈判过程中较好利用了自身资源优势,目前与市商业银行已签定《联合开展授权信用担保业务的合作协议书》,风险损失分担比例确定为7:3,正在进行的三力公司贷款担保项目也按此比例基本谈妥,公司开局十分良好。
4、在规避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拓展担保业务。成功担保机构的经验告诉我们,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有“三步曲”要走,即担保机构争取银行合作、担保机构和银行磨合、银行积极寻求和担保机构合作。基于目前担保机构处于弱势的现状,在与银行的合作过程中,虽然我们强调风险共担,但也不必刚性地坚持,应以启动业务合作为首要,接受银行的合理要求,并根据不同项目的风险分担比例,分别选择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工行、农行、中行、建行,积极推动业务迅速开展起来,促成银行间相互竞争的氛围,以争取行业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5、人才是担保机构发展的根本。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根本,这句话在担保机构尤显重要。担保业务专业性强,涉及范围广,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是综合性、复合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金融、财会、法律、经济、审计、评估等知识及相关工程技术,还要有预测、分析、谈判、社交等综合能力,同时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而我公司人员的现状是远不能适应此要求的。这一方面只能通过不断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提高现有队伍素质。本次培训后,公司将举行两次内部培训,由总经理陈永康和财务部陈世新分别授课,结合公司实际对培训内容进行传达和学习。另一方面,广纳贤才,面向社会选拨优秀人才。同时,建立人才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6、制度建设是担保机构发展的基本保证。担保业务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制定科学规范的业务操作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我公司现已制定了《信用担保管理办法》、《担保业务操作规程》等制度,初步建立了项目评价体系。以此次培训为契机,还将按照稳健性、规范性、可操作性、指导性、动态优化的原则,尽快制定详细的业务受理制度、业务调查制度、限额审批制度、审保偿分离制度、保后监管制度、追偿和保全制度、内部稽核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业务操作制度,保证担保业务的正常开展。
7、建立资本金补充和风险补偿机制,促进担保机构可持续发展。我公司现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从担保市场需求、供给能力以及规模经济效益角度看,担保机构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扩充资本金。扩充的途径,一是继续由政府出资,同时也可吸纳社会资本甚至外资投入。如××信用担保公司,注册资本1185万元,其中政府出资1000万元,社会资本185万元。担保行业的高风险性及其收益与风险的不对称性,要求担保机构应建立适当的风险补偿机制。从我公司实际出发,可采取建立风险准备金提取制度、与其他担保机构联保、申请省级担保机构再担保、关联乡镇反担保、争取财政风险补偿基金等多种方式,尽可能地分散和降低风险,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看当前,公司机遇和挑战并存;思未来,倍感责任重大。我们只有紧密依靠区委、区政府的英明领导,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把握时代脉搏,坚定不移地推进我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有力的助推器,不断为我区中小企业发展添力加劲。
关于开展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规范整顿工作的通知
豫政办 〔2010〕132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职责的通知》(国办发〔2009〕7号)和《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银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工商总局2010年第3号令)精神,加强对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以下简称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切实防范化解风险,促进信用担保行业健康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开展全省信用担保机构规范整顿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信用担保机构规范整顿的重要意义
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省信用担保行业从小到大,取得了长足发展,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些信用担保机构暴露出业务运作不规范、内部管理不严格、风险识别和管控能力不足等问题,个别单位违法抽逃资本金和非法经营金融业务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了信用担保专业优势和增信功能作用的发挥,也扰乱了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开展信用担保机构规范整顿工作,对加强信用担保业务监督管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信用担保行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各单位要切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开展信用担保机构规范整顿作为加强地方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抓紧抓好。
二、开展信用担保机构规范整顿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信用担保行业健康发展为宗旨,牢固树立审慎经营和审慎监管的理念,坚持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的方针,实行规范整顿与促进发展相结合、改革创新与重组改造相结合、政策上宽严适度与管理上分工协作相结合,全面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加强信用担保机构监管的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弘扬诚信和惩戒失信的机制,依法维护信用担保行业市场秩序,切实防范化解业务风险,促进我省信用担保行业规范经营,推动信用担保行业做强做大。目标:一是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和行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为信用担保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二是信用担保机构资本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信用担保体系。三是规范信用担保机构经营行为,促进其依法规范发展。四是建立运行规范、监管有效的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监管长效机制。五是信用担保行业稳定,防止挤兑资金、逃废债务等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发生。
三、开展信用担保机构规范整顿的范围、内容和方法步骤
(一)规范整顿的范围。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或各地编办、民政等部门批准设立的实际从事信用担保业务的企业、事业单位或社团组织及其分支机构,包括我省信用担保机构在省外设立的分支机构和外省信用担保机构在我省设立的分支机构。(二)规范整顿的内容。一是市场准入规范整顿。主要包括信用担保机构的设立、变更是否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审核批准,注册或变更登记后是否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备案;是否有虚假注资和抽逃资金行为;公司治理结构、组织机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完善符合审慎经营原则的担保评估制度、决策程序、事后追偿和处置制度、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及严格规范的业务操作规程,是否按要求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二是业务范围规范整顿。主要包括信用担保机构是否实际从事信用担保业务,是否有偏离主业现象及从事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受托发放贷款、受托投资、非法集资和其他违法违规活动等,担保资金运用是否隐藏重大风险。三是经营行为规范整顿。主要包括信用担保机构的业务操作是否规范,准备金提取、风险集中度和投资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是否有不正当竞争和暴力追债等行为,是否存在为其母公司或子公司提供担保的行为。四是高管和从业人员队伍规范整顿。主要包括信用担保机构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是否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是否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从业人员是否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等。(三)规范整顿的方法步骤。从2010年12月起至2011年5月底,分四个阶段进行:1.自查自纠(2010年12月)。信用担保机构要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指定专人负责,按照规范整顿的要求,对照国家和我省的有关规定认真开展自查工作。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研究制定纠正和规范的措施,提出自觉纠正和规范的时间表,尽快达到规范整顿要求。自查自纠工作结束后,各信用担保机构要按规定报送自查总结报告。2.检查整改(2011年1月)。在信用担保机构自查自纠基础上,各省辖市和省直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深入基层进行检查指导,了解和掌握规范整顿工作的进展情况,督促各信用担保机构及时解决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对不认真自查、走过场的信用担保机构,要进行重点检查。对查出的信用担保机构在设立和业务运作中的各类问题进行梳理,区分不同情况,制定纠正措施,采取保留、重组、撤销、破产等方式分别进行处置。对注册资本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信用担保机构,可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和改革创新、重组改造,扩充其资本实力。对注册资本金不实、违法违规经营、拨备缺口大、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和内部控制薄弱、审慎性指标不符合监管要求的信用担保机构,要限期整改。对严重偏离主业、问题突出、风险较大的信用担保机构,尤其是打着担保旗号从事高风险投资并且风险隐患特别突出的,要坚决实施市场退出。对信用担保机构虚假出资、抽逃出资、非法集资、高息借贷和对违反规定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受托发放贷款、受托投资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同时,要做好资本和财务状况核实工作,依法保护债权人权益。对未经批准擅自经营信用担保业务的有关机构,要依法予以取缔或责令改正。3.规范完善(2011年2月—2011年3月)。按照先易后难、优胜劣汰的原则,各省辖市、县(市、区)政府对在规定期限内达到规定要求的信用担保机构,要及时组织上报并重新确认。重新确认的条件是:设立、变更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审核批准,注册或变更登记后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备案;融资性担保主营业务突出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经过县级以上政府或相关部门确认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存在的问题整改到位;注册资本达到要求的最低限额;各项业务指标达到审慎性要求。确认工作由各省辖市统一组织,严格按上述条件逐户确认,并加盖市监管部门公章后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审核,对符合《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的信用担保机构颁发经营许可证。重新确认的最后时限截至2011年5月20日。截止期限后,未获得经营许可证的信用担保机构不得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再与其进行业务合作。4.检查验收(2011年5月)。规范整顿结束后,各省辖市政府要及时进行总结,于2011年5月20日前向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交规范整顿工作总结。省信用担保业务监管联席会议统一组织对各地规范整顿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向省政府和国务院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报告情况。
四、切实加强对规范整顿工作的组织领导
信用担保机构规范整顿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敏感度高、工作难度大,关系到维护正常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监管责任,确保规范整顿工作取得实效。(一)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业务监管领导工作机制。省政府建立河南省省信用担保业务监管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省政府分管联系金融工作的副秘书长担任总召集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担任召集人,负责对全省信用担保机构规范整顿等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各级政府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统筹负责本辖区的信用担保机构业务监管工作。(二)进一步明确融资性担保业务的监管职责。按照国务院要求,对已设立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实行属地管理,地方政府是风险处置的第一责任人。根据融资性担保机构的金融属性和业务特点,省政府明确全省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门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明确分级监管责任。各级政府要结合实际,督促监管部门严格履行职责,全力推进对信用担保机构的审慎监管。(三)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相互配合,提高把握政策、实施监管的能力,共同做好信用担保机构规范整顿工作。各级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具体负责信用担保机构调查摸底、方案制定及重新确认的有关工作,督促引导信用担保机构自查整改,加强日常监管,并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工作。各级工商部门负责做好信用担保机构重新确认后的变更登记工作,负责对信用担保机构涉嫌虚假出资、抽逃出资和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省政府金融办(省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信用担保机构非法集资活动的处置工作。各级处置非法集资办公室和银监部门要配合当地政府做好规范整顿工作,并建立对信用担保机构的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做好信用担保机构非法集资、放高利贷等非法金融活动的查处及风险处置工作,维护金融秩序。各级公安部门对涉嫌违法犯罪的信用担保机构要加大打击力度,对性质恶劣、影响重大的案件要及时果断查处。各级人行部门要密切关注信用担保机构的资金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涉嫌洗钱问题,应及时启动反洗钱系统进行处置。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信用担保机构的财务监督,做好对政府出资的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各类信用担保机构要自觉增强风险控制、依法合规经营的意识和能力,主动开展自查自纠、业务规范和风险管理,恪守职业操守,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各新闻媒体要加强对规范整顿工作的宣传,做好宣传动员和舆论引导,形成良好氛围。(四)加强重大风险事件报告和应急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省辖市、县(市、区)政府是本地信用担保机构风险处置的第一责任人,负责重大突发风险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要实行信用担保机构重大风险事件责任追究制度。要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分析评估规范整顿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妥善处置重大突发风险事件,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各级监管部门要向社会公布联系电话,做好受理来电、来信、来访工作。要密切关注规范整顿中可能出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对发现的紧急情况和重大风险要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确保规范整顿工作顺利推进,维护社会稳定。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1 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特征分析
1.1 基本担保模式缺陷下的风险特征
对于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机构来说, 因其为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提供了连带责任的担保, 当被担保企业没有办法到期进行债务偿还的时候, 信用担保机构就要承担代偿的责任。为了降低有关的风险, 担保机构一般都会采取被担保的企业提供反担保措施。不过在具体追偿的时候, 无法足额追偿到位或抵押物变现时间长、处置环节多, 而直接影响到担保机构资金的流动性, 甚至因代偿规模偏大而影响担保机构的生存。
1.2 风险控制组织体系脆弱性的特征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担保业务具有的高风险性以及风险控制组织体系漏洞修补的滞后性形成了一对非常严重的矛盾, 风险控制组织机构是担保机构实施风险控制的基本要素, 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成立的时间不是很长, 规模不大、实力不强, 考虑到组织运行的经济性, 单体担保机构人员配备不足, 缺乏一个有效的风险控制组织体系以外的内部权力制衡的机构, 缺少监督约束的机制, 以及专业化程度参差不齐, 对担保风险的识别、分析以及评估等风险控制的水平、手段以及技术方面与担保业务风险控制要求不是很匹配, 所形成的风险相比于商业银行、保险机构等有其独特性。其具体的表现有如下两个特性。
其一风险可控性非常的脆弱。首先担保机构风险控制专业化分工的缺失, 很多的担保机构由于人力成本的考虑, 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展开担保活动, 人员相对比较少, 风险控制组织不健全, 再加上专业化分工不足导致一人具有多重角色。这样的专业化分工不到位, 一人多岗的职责在风险控制组织体制里面, 对于风险的交叉控制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不利的。其次就是权力监督约束机制的缺失, 很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类型上面都是民营企业, 这样的机构决策权往往掌握在控股人手里, 这种管理模式在规模比较小的时候可以对风险加以控制, 不过若涉及当权者没有涉及的领域的时候, 在没有一种体系化的风险控制组织展开活动的时候, 由于没有监督与约束的机制而潜伏着风险隐患。
其二操作性风险非常显著。主要就是担保机构内部因为操作的环节缺失或者担保流程的缺陷而导致的风险。担保机构风险控制组织体系不完备是引发操作性风险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担保机构在规模小、风险控制岗位人员缺失的时候, 由于一个人需要完成数个岗位工作, 存在很大的操作性风险。例如在要求被担保企业补充提供风险审核资料还没有送达之前就已经形成审批结论意见。在反担保抵押手续还没有完全落实的时候, 担保机构已经向合作的银行发出担保函, 这样操作性的风险也是会随之而上升。操作性的另一个风险就是由于内部人员的职业道德而造成的, 因为担保业务操作环节、流程具有不合理性, 使得担保的操作人员存在很大的可操作空间, 就有可能会利用组织资源为个人谋取一定的不当利益。因此, 在信用担保机构风险控制组织体系脆弱的情形下, 担保机构的操作性风险比较显著。
1.3 人员素质不匹配下的风险特征
担保人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担保机构对于风险控制的质量, 其具体的表现有两个方面。
其一信用担保风险的主观性, 由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所面对的客户是千差万别的, 被担保的企业可以提供的反担保产品以及其反担保的措施也很难形成一个标准, 对每一个担保项目提出一个与被担保企业实际情况相吻合的不同的担保方案, 因此需要提供一个个性化的服务。担保服务的个性化要求担保人员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与技能, 只有这样才可能对被担保企业的现场考察以及对其所提供的经营、财务等信息进行初步判断。其次就是企业财务信息不规范、不真实, 对于担保机构来说, 试图通过定量化的财务指标对担保风险进行分析是非常困难的。担保机构必须要依据担保人员的个人经验对于被担保的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调研, 在大量的信息里面主观地判断风险的程度, 这样业务人员的主观因素就会占据很大的一部分。
其二在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相对薄弱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中, 人员自身的道德风险行为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风险来源。虽然, 商业银行、保险机构等金融机构同样存在人员的道德行为风险, 但由于担保机构在内部风险组织体系、控制操作流程、风险控制程度建设等方面与正规金融机构存在较大的差距, 因此, 担保风险的多重性特征表现得更为明显。
2 信用担保机构内生性风险控制的设计
2.1 机构流程化风险控制组织设计
业务流程需要客户与担保机构相互衔接互动, 通常, 一个业务流程可以分为下面几个识别标准:首先, 业务流程具有特定的输入与输出;其次, 每个业务流程的执行都是需要跨越组织内的多个部门;再次, 一个业务流程应该关注目标与结果, 并不是行动与手段;最后, 业务流程的输入与输出都是可以被组织里面所有人所了解;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所有的流程都是与客户需要相关联的, 流程之间也是相互关联的。
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来说, 其担保的业务流程含概了:受理客户担保申请、担保项目考察、担保风险审核、风险决策、反担保手续的办理及法律文本签署、担保后的监管、风险代偿、反担保物处置等一系列过程活动。流程决定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应支持业务流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可以按照业务流程的需要塑造其风险控制组织的架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控制组织机构的目标是要既能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 又更有利于担保业务效率的提升。
2.2 担保人员道德风险声誉激励机制的建立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具有很强的区域性, 担保从业人员同样具有较强的区域特性, 担保活动范围的相对稳定为实施声誉机制提供了很好的环境, 可以有效地对担保人员进行声誉激励。
首先将声誉的考察机制引入到员工招聘过程中, 在人员的招聘环节里面引入声誉的考察, 可以在源头上防御那些道德方面不够称职的人员加入担保机构。
其次建立人事档案声誉记录制度, 加强对员工日常品行的记录。例如:在确定录用人选时, 应关注应聘人员过去的品行记录;在试用期内和就职后, 对受聘人员在正常工作中的品行表现进行跟踪记录;也可以考虑进行模拟实验, 人为设计特定的事件及环境, 来考察测试受聘人员的品行状况。对存在严重品行问题的人员进行淘汰, 以净化职员队伍。
最后建立担保人员的奖励制度, 对于人员的道德素质, 既需要严格地约束, 更需要充分地激励。在担保机构的内部应该梳理人员的道德标准, 宣传那些具有良好的职业品德的员工, 同时给予必要的奖励。而对于因个人道德风险而产生的风险事件、风险损失, 则在担保机构内部进行通报, 若为重大道德风险事件, 甚至可以利用网络, 在公司的网站上披露, 或通报给当地的担保协会。只有通过这样的“声誉曝光”, 才能加强对担保人员道德风险的约束力。
3 结语
实践表明, 担保机构面临的风险不仅仅是来源于被担保企业的信用风险以及市场政策等外部的风险, 也有很多来自于担保机构内生性的担保商业模式具有的缺陷、组织不是很完备以及担保人员素质引起的一系列的风险是担保机构运行的时候面临的第一大风险。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本文立足于担保机构内生性因素引发的风险控制的方法进行研究, 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理论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陈晓红.中小企业融资创新与信用担保[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2]林毅夫, 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 2005 (7) .
[3]陈晓红, 韩文强, 余坚.基于VAR模型的信用担保定价方法[J].系统工程, 2005 (9) .
[4]敖慧.信用担保项目风险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 2006 (10) .
[5]顾海峰.债务展期金融契约视角下信用担保风险定价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 (双月刊) , 2009 (3) .
在最近铺天盖地有关希腊危机和欧盟窘境的新闻中,信用评级机构的名字频繁出现。它们将希腊乃至其他“欧猪”几国的信用评级不断调低成为人们判断希腊危机严重性的一大指标。这些信用评级机构究竟有何神通,可以评定危机的严重性呢?
信用评级机构的由来
目前,世界上公认最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为穆迪、惠誉、标准普尔三家美国公司。标准普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60年,其创始人亨利·普尔当时出版了《美国铁路和运河历史》,集合了美国各个铁路公司的财政和运营的详细状况,成为现代股票报告和分析行业的开山之作。
穆迪公司的创始人约翰·穆迪在1909年首创对铁路债券的信用评级,1913年开始对公用事业和工业债券进行信用评级。
成立于1913年的惠誉国际带有欧洲血统,在美国市场上的规模不如前面两家,但是在国际市场上较为活跃,对于新兴市场也更为敏感。这三家评级机构中,标准普尔侧重于企业评级方面,穆迪侧重于机构融资方面,而惠誉则更侧重于金融机构的评级。
在投资者决策购买债券或进行其他固定收益投资之时,信用评级是他们可以依赖的诸多工具之一。
信用评级机构是由专门的经济、法律、财务专家组成的组织,对证券发行人和证券的信用进行等级评定。评级机构搜集、整理、分析并提供各种经济实体的财务及信誉状况信息,比如,是否有恶性债务的记录、破产诉讼的记录、不履行义务的记录、不能执行法院判决的记录等。
作为第三方机构,信用评级机构提供的信息能给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中立、客观的市场分析,帮助投资者了解市场的投资风险和回报的预期,也对各种经济实体的信用产生约束与监督的作用。
按照评估对象来分,信用评级可以分为企业信用评级、证券信用评级、项目信用评级和国家主权信用评级等四类。通常,评级机构使用字母评级符号(如“AAA”至“D”)表达对信用风险相对水平的意见。
相对国外100多年的信用评级历史,中国的评级市场的发展只有20多年,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国内最大的三家信用评级机构分别为:中诚信国际,联合资信,大公国际。
金融危机的幕后推手?
这在5月7日召开的欧元区16国领导人峰会前夕,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萨科奇发出联名信号召欧元区领导人对信用评级机构所发挥的“传染危机”的不良作用提起注意,并要求欧盟委员会研究削弱信用评级机构影响的办法。 此前,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指责信用评级机构从事的工作存在缺陷,认为其“过于依赖整体市场情绪而不是市场基本面,无视市场情绪是否过于乐观或过于悲观”。 对信用评级“三巨头”的指责并非从这次希腊危机开始。
早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时,信用评级机构就曾饱受诟病。因为这三家被誉为全球最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竟然毫无例外地将“垃圾”债券——次级贷款——贴上了AAA级优质产品的标签,而这些不合格的债券最终引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
当然,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在美国之外,对于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和体系改革的呼声更高。由于三家权威机构均为美国企业(虽然惠誉有欧洲资本背景,但被普遍认为是美国企业),在此次希腊危机中,就有“美国运用自身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话语权来打击欧元”的“阴谋论”。不管此争议究竟如何判断,但争夺话语权和保证本国金融安全是所有国家的必然要求。
【企业信用评价机构】推荐阅读:
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好处07-11
公路设计企业信用评价11-03
企业信用报告解读10-19
企业信用报告查询须知06-05
浅析企业信用管理07-24
食品企业信用评级方法09-09
企业环保信用管理平台06-23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全07-02
农村信用社企业贷款09-30
企业信用风险案例分析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