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精选9篇)
政务诚信建设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执政能力、确保政令畅通、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保障。作为政务诚信试点单位,今年,我区积极探索,开拓奋进,搭建新的载体,开创新的领域,扎扎实实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全力以赴引领政务诚信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试点工作进展有序。
今年,在市信用办下发《xx市20xx年信用建设工作要点》后,我区迅速行动,全面部署,信用工作领导小组随即召开了专项会议。按照市里指示,结合我区实际,研究制定了《20xx年XX区政务诚信建设试点实施方案》、《2013年XX区政务诚信建设试点任务分解表》以及《2013年XX区信用体制考核细则》。召开了“2013年XX区信用工作会议”,对我区信用工作进行了专项布署,分解落实了具体指标,实现信用试点工作的良好开局。
二是广泛宣传动员,政务诚信彰显皇姑特色。
今年,我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建设四大信用主体”活动,即通过打造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社区、诚信学校四大信用主体,以其鲜明的示范作用,全面提升XX区的社会诚信度。我区信用办在全区各单位、各街道办事处、企业、学校中大力宣传,广泛动员,开展政务诚信宣讲等活动,使诚信观念深入人心,在全区范围内形成“人人讲诚信,处处树新风”的良好氛围。尤其区政府在黄河街道试点以建立法制政府、廉洁政府、高效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健全权力监督机制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全方位打造“皇姑诚信政府”新形象。
三是全力跟踪协调,确保全区重大项目顺利推进。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推进XX区软环境的建设中,我区将政务诚信融入其中,加强对区内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提升政府办事效率。认真组织全区相关部门,深入开展“双进双解”活动,时刻跟踪项目建设情况,积极动员全区机关干部,以各职能部门、各单位为根本,成立若干帮扶小组,逐一走访市、区重点项目,调查并记录了企业对政府服务和水电气等社会公共服务部门提出的若干问题,并及时向市里反映,做好沟通协调,为企业提供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尽全力赢得了企业的满意,力促全区8个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并得到市重点项目办的好评,努力实现了全区经济加速发展。在开展诚信企业宣传活动中,我区继续在服务业企业、工业企业等行业深入推广,加大对沈阳东北有色及沈飞实业公司“辽宁省诚信企业”引领作用的宣传力度,在全行业营造诚信经营的氛围。四是深入基层一线,多角度开展政务诚信建设。
我区信用办结合区委、区政府推进功能区建设,选调了百名干部深入功能区,体察民意,了解民情,通过悬挂条幅,发放诚信政务手册等方式,提高广大民众政务诚信知识。组织企业和学校,通过课堂教育、企业职工诚信培训等活动,促进政务诚信知识的广泛传播。区政府为增强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的透明度,根据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与社区共同协调解决公共服务问题,继续在全区推行黄河街道的“621”模式公共服务平台,即采用“6条诉求征集渠道、2级平台联动办理、1套跟踪问效工作机制”,将社区居民的诉求及时向政府机构反映,及时解决民生问题,为居民摆脱困境。通过推进“621”联动模式,我区社会管理与诚信建设取得了新突破,政府诚信指数在民众中得到了提高。五是积极探索尝试,创新诚信工作评价机制。
为全力提升我区政府工作人员的诚信水平,保证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进一步夯实我区政务诚信建设的坚实基础。今年,我区在政务诚信建设考评机制上积极探索,全面开展诚信单位和个人的创建活动,以典型示范为引领,推行诚信公务员评选活动,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工作机制,努力在诚信单位、诚信个人创建活动上取得新突破。我区信用办在年初编制了《2013XX区信用建设考评方案》以及《ab类信用体制考评细则》、《cd类信用体制考评细则》,并将其纳入政府工作绩效考评指标当中。
六是注重求真务实,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
一、呈贡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早在2005年,为推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的开展,由人民银行牵头,呈贡县成立了由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人行、信用社、宣传部、组织部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与评定工作。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国开展农户电子档案建设和“惠农卡”的发放推进工作,成为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工作。
(一)呈贡县农村信用社农户电子档案建设情况
今年呈贡县农村信用社被云南省农村信用联社确定为农户经济信息电子档案建设试点单位,他们首先以吴家营街道办事处的中庄社区为试点,在试点取得一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稳步全县推开。目前龙城信用社、洛羊信用社、大渔信用农户经济信息纸质档案建设工作已完成,电子档案录入工作正在进行中。通过调查,截至2009年7月31日,呈贡县农村信用社建立农户经济(信用信息)纸质档案10259户,建立农户经济(信用信息)电子档案7659户,授信金额16342万元、实际发放贷款8037万元。发放金碧惠农卡749张、授信金额3232万元、实际发放贷款208万元。
农户电子档案收集的主要内容由农户经济信息和农户信用等级评定表两部分组成。农户经济档案记录农户的家庭主要信息、家庭主要成员的情况、家庭资产状况(主要是了解农户的家庭固定资产、其他财产、家庭经营情况、其他副业收入)、历年信用记录(其中包括与信用社往来借贷信息、与信用社其他业务往来、银行征信记录、历年信用综合评价记录)。农户信用等级评定表由信用等级评定申请和信用等级评定表两大部分构成,信用等级评定是对农户经济档案中的信息按照一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定,再按评定分数的高低决定农户的信用等级,核定最高信用额度。采取分社、基社、联社三级审核制度。而且信用等级评定结果采取年检等级制度,保证了农户的信用信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按照农户的实际情况逐年进行更新。(以下三种情况不在建立农户经济信息档案的范围内。1.年满50周岁以上的一般不建立农户经济信息档案;2.有吸毒、赌博等不良嗜好的人员不建立;3.信用记录恶劣,在信用社有逾期未还、恶意逃废债务、信用状况恶劣的人员不建立经济信息档案。)
(二)呈贡县“惠农卡”发放推进情况
1.“金碧惠农卡”的推广情况。
呈贡县信用社作为云南省“金碧惠农卡”业务的推广试点单位,截至2009年7月31日全县共发放“金碧惠农卡”749户,“金碧惠农卡”授信金额3232万元,实际发放贷款208万元。“金碧惠农卡”授信金额上限为30万元,小额农户信用贷款最高授信额度10万元,农户联保贷款最高授信额度20万元,抵、质押贷款最高授信额度30万元。根据对农户的信用调查情况进行授信,授信后农户可以持卡在全省范围内到异地办理贷款手续,实现“一次授信、循环使用、额度控制、用款起息、随借随还、异地办理”。
办理“金碧惠农卡”业务主要是针对已经建立过农户经济(信用信息)电子档案中信用状况较好的农户,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在全县范围内推进。呈贡县信用社计划年内发放“金碧惠农卡”9000户,授信总额控制在5亿元以内。
2.“金穗惠农卡”发放推进情况。
自2008年10月,“金穗惠农卡”在马金铺乡化古城村正式启动。农行呈贡县支行按照“先试点、有选择、整村推进”的原则,在总结化古城村发卡经验的基础上,截至2009年7月31日,农行呈贡县支行累计发放“金穗惠农卡”3818户,授信金额91.5万元,实际发放贷款23.1万元。
二、呈贡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推动作用发挥不足,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未形成长效的奖惩机制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稳步推进、长期开展离开不了当地政府的有力支持,呈贡县自2005年开始,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以来,年年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年年开会年年说,要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作为促进新昆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但实际工作并未落到实处,由于得不到当地政府的有效扶持和投入,守信者得不到奖励;失信者得不到惩罚,普通老百姓没有切身感受到诚实守信能带来什么样的好处,社会信用意识淡化。农村信用体系的建立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需要长期的投入和扶持,需要形成长效的奖惩机制。当地政府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没有当地政府的投入和扶持,紧紧只倚靠金融系统等少数几个部门来做这项工作是不可能取得很大成效的。首先只有政府才能掌握庞大的社会信用资源、整合社会信用资源的能力。通过掌握和整合的社会信用资源才能制定评判是否信用良好的标准,建立长效的信用奖惩机制。而其他组织是不具有这样的优势的。其次金融行业有一定的局限性,金融机构只关注客户本身的信用状况,作为企业金融行业不会承担起维护社会信用的社会责任。信用社建立农户经济档案也只是把农户作为自身的潜在客户而进行的前期投入。
(二)农户信用信息处于零散、分割状态,未得到有效整合;农户“软、硬”信用信息收集困难
由于我国还没有制定出相关信用信息的全国性法律法规,各地自行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层次相对较低,效力有限,难以为农信社的信用信息征集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持和保护。信用信息分散,搜集整理难度大。目前,信用信息分散在银行、工商、税务、海关、公安、司法、财政、审计、证券监管、质检、环保等政府职能部门手中,这些部门占有80%左右的信用信息资源。但农户信用信息不仅仅包括以上的标准化信息简称“硬信息”,还包括一系列的社会调查问题,是否有不良嗜好、是否在以往就有逃废民间债务的情况、是否好逸恶劳等等“软”信息,而这些“软信息”也是农民是否讲信用最直观、侧面最有影响的反映,政府最基层的组织村委会就能掌握这些情况。由于没有法律的强制,政府部门对信用信息严格屏蔽,导致农信社难以得到消费者个人完整的信用信息。而商业化、社会化信用信息机构尚未设立,也就无法依靠信用信息机构获得信用调查、评级、报告以及提供信用管理服务。
(三)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面向农户征询工作量大、信息真实度差
以呈贡县为例,信用社入户调查一般都是晚间到农户家做调查,乡镇基社的工作人员上至基社主任下至一般的储蓄柜工作人员基本上是全体出动。一个工作人员平均要负责大约两百多户农户经济(信用信息)档案的信息征集、填写、核查、录入工作,呈贡县辖内农户四万六千多户,况且农户居住分散,相对来说信息采集业务量较大;再者,若单纯使用直接向农户采集信息一种方法,会影响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四)农村现有信用担保方式亟待充实完善
目前呈贡县农村信用社和农户之间的信贷担保主要使用“小额信用”“抵押、质押”“多户联保”等方式,“多户联保”是通过亲朋、邻属等关系,将一定数量的农户结合为一个担保联合体,对其中的某一关联农户发生的信贷风险通过其他成员担保来化解。多户联保的担保方式要经过乡镇信用社和县级联社相关部门的层层审核评定,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防范和化解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发挥了作用。但随着农户经营的规模化、信贷需求的多样化和资金量的增加,这几种担保方式都有明显的弊端出现,不能满足农村融资和信用社防范信贷风险的需求。
(五)广大农村缺乏诚信教育制度和信用观念培养机制
目前,广大农村已有的诚信教育和信用观念培养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淳朴民风形成的诚实守信传统;二是人民银行作为征信管理主体在农村开展的征信知识宣传;三是“三下乡”活动,通过“送书送戏”下乡,深入乡村、深入农户的信用宣传。以上三方面的诚信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信用意识,但大部分工作仍局限在面上,不够深入,不够系统,还不能称之为完善的农村诚信教育体系。
三、政策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有效整合多方资源
明确和坚持“政府推动,央行协调,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企业公民自律”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思路。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体系需要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应以“政府推动”为切入点,由金融机构、工商、税务、公安、法院、教育等部门参加,办公室设在人民银行,定期召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研究、部署辖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情况。一是制定辖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目标,明确职责,强化监管,规范发展。二是加快个人征信系统的农村信用信息采集工作,丰富征信系统农村信用信息资源。三是完善农村信用评价体系。以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社区)、信用乡镇(街道)”评定与创建活动为载体,全面规范开展农村经济主体信用评价工作。以农户信用档案为基础,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分标准,不断提高农户信用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与有效性。
(二)加快信用立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离不开相关信用立法。信用立法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明确央行作为征信的管理主体地位,相关部门有义务向征信系统提供必要的信用信息,消除信息壁垒。由于公安、工商、人事、税务、统计等部门所掌握的大量的信用信息资源很多没有公开,使征信系统所需要的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面临重重困难,现有的信用信息资源利用效率难以提高。二是设定开放各类信用数据标准和权限,使信用数据得以正常使用。以人民银行目前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为例,作为我国最大信用信息数据库,除《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办法》外,缺少其他相应的信用信息披露办法,信用权利界定模糊,导致难以公开使用。三是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在信用信息流通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失信惩戒机制也不能有效建立,失信行为得不到有效惩戒;同样,守信者的守信行为也不能得到更好的激励,这都成为农村信用体系建立和完善的“绊脚石”。所以设定对失信行为的惩戒标准和措施。通过立法确定对各类失信行为的惩戒标准和措施尤为重要。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体系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地方政府可发挥协调作用,利用金融、工商、税务部门的信息资源,对守信客户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减少税费及相关登记费用的措施给予奖励;利用电视、媒体对失信客户曝光。
(三)基层人民银行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要发挥核心作用
一、上海模式:以个人征信为起点、市场化运营为基本特征
上海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个人征信服务为起点,通过第三方征信机构建设企业和个人联合征信系统,实行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基本建成与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主要框架和运行机制。
(一)三个阶段
一是起步阶段。1999年8月在全国率先进行个人征信试点,通过特许经营方式成立了第三方征信机构——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开展个人信用征信业务。2000年7月,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建成开通,开始提供个人信用报告。二是拓展阶段。2002年3月企业信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开通试运行,形成了“两大系统、联合征信、普遍服务”的发展格局。同时,行业信用制度建设和社会诚信创建活动取得明显进展。三是深化和综合试点阶段。在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建设的基础上,推动建立覆盖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的社会诚信体系。
(二)主要做法
一是政务公开。市政府通过立法,规定政府部门对社会公开职能范围内应该公开的政务信息,以供征信中介机构免费查询、获取有关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这为该市征信服务系统建设走市场化道路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是市场化运作。企业、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建设和征信服务,均采取公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方式,政府不直接投资建设,不介入征信服务。8年来,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已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征信系统。
三是政府主导。人民银行授予上海资信有限公司相应的业务资质,曾于1999年专门下发文件,要求上海市15家中资银行把个人消费信贷资料交由该公司。上海市政府动用行政权力为公司融通资金,如在联合征信项目建设过程中,市政府就以财政借款的方式向项目提供5000万元、为期5年的无息贷款,以支持公司业务的开展。目前信用产品的需求主要由政府的政策创造,如规定个人办理信用卡必须出具信用报告,资信公司的营业额大多来源于制度安排。
四是分步实施。以个人信用征集为起点,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在操作上先个人后企业、先同业后联合的办法,逐步建立一个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信息网络。
(三)主要成效
一是信用服务业稳步发展。经过几年发展,上海市信用产业链相对完整,服务体系比较成熟。2006年,全市信用服务行业营业总收入达到4.2亿元,营业额约占全国的1/4,从业人员达1225人,各类征信服务机构有40多家,信用服务行业协会会员单位有38个。
二是个人征信服务呈良性发展局面。截至2006年12月底,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入库人数超过770万,查得率达到87%;提供个人信用报告累计达643万份。
三是综合效益初步显现。第一,促进了消费信贷。个人信用信贷占全市信贷总额的20%,持卡消费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例超过1/3,相当于发达国家30—50%的平均水平。第二,促进了企业防范和降低经营风险。上海移动通信公司的个人欠费纳入联合征信系统之前,每年呆坏账总额为1000万元,目前已降到300万元左右。第三,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形成诚信友爱社会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有关评价报告,上海在全国50个城市的金融生态综合指数排名中列首位。
二、浙江模式:以企业信用建设为突破口、公益性服务为基本特征
2002年以来,浙江省大力推进“信用浙江”建设,全省信用状况有了明显改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一)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选择企业为突破口带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全面建设。二是形成了全省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两大信用基础数据库,由事业单位性质的省企业信用发布查询中心统一建设和管理。三是企业和个人两大信用信息系统均为公益性,目前查询信用信息是免费的,没有进行市场化服务和运营。
(二)基本做法
一是完善企业联合征信数据平台。2002年6月,浙江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系统开通运行。现已汇集了39个政府部门的企业信息,入库企业数达到79.6万家,数据库指标项达到90类844项,是全国率先开通、数据容量最大的省、区企业信用数据库。
二是启动建设个人联合征信数据平台。2006年9月,个人联合征信系统建设启动。2007年2月底,浙江省个人联合征信系统初步建立。已入库的信息主要有12个政府部门的17类、211个指标项,涉及人口4621余万,初步建成覆盖全省的个人联合征信系统。
三是推进信用信息应用。在信用体系建设中,浙江开展一些信用服务和应用,发挥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良好作用。对信用信息比较完备的部分企业,浙江省企业信用发布查询中心进行了类似于信用评级的评价,划分ABCD四个级别,称之为“企业信誉度提示”,促进了企业信用建设。企业信用查询系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政府应用部门增加到14家,应用方式逐步拓展为信用数据查询、联动和分类监管,应用领域从政府部门扩展到金融机构,提高了综合业务能力。为促进信用服务市场发展,维持信用信息系统的正常运作,该省在考虑下一步扩大开发应用的问题,培育发展信用服务中介机构。
三、深圳模式:以市场运作和政府建设相结合为基本特征
深圳市信用建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社会信用体系的综合建设方面,个人信用征信系统建设完全实行市场化运作,形成了较为规范、发展迅速的个人联合征信服务,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由政府部门建设并实现了自行运营,全市征信行业具有相当规模。
(一)个人信用征信系统运营良好
2001年,经深圳市政府的特许,在人民银行总行的支持下,深圳鹏元公司筹建个人征信系统。2002年8月,个人征信系统建成开通,开始提供个人信用报告。目前,个人征信系统已广泛应用于银行、保险和担保行业,年提供各类信用报告300多万份,是我国目前为数不多且比较规范的个人征信系统之一。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系统先进。深圳市个人征信系统立足深圳、面向全国,目前已征集到了10多类信息,80%来自政府部门、20%来自银行,包括公安部全国公民户籍信息、教育部全国高等教育学历信息,深圳市的社会保险、企业法人注册、缴费、纳税、信贷等信息,信息覆盖范围和信息商业价值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二是完全市场化运作。6年来,鹏元公司依靠自己的力量,艰苦创业,独立运营,一切以合同的方式进行个人征信和信用服务。公司累计已投资2000多万元开展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和经营,形成了5大类15个品种的信用产品,为7类客户提供信用服务。
三是政府定位明确。对于个人征信,深圳市政府不投资、不经营、不干预,不强制有关部门提供信用信息,不强制有关部门使用信用产品。政府主要提供了两大支持:解决个人征信的法律依据问题,深圳市是全国第一个为个人征信立法的城市;政府部门免费提供信用信息给鹏元公司,同时也无偿使用信用信息。
(二)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不断完善
2003年底,由市工商局承建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及“深圳信用网”开通运行。至2007年4月,系统已涵盖了全市48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中介组织等提供的97万多家各类市场主体、共计3432多万条信息。主要做法:
一是“行政主导,事业运作”。2003年成立市企业信用信息中心,负责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为事业单位。
二是“公共服务,会员制有偿查询”。企业信用信息采取分级披露办法,即深圳信用网分内外网,外网为社会免费提供公共索引信息查询服务,内网为行业和成员单位提供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对经常使用企业信用信息的采取会员制收费查询的方式。
三是推行信息征集的标准化建设。规定以全国质监系统的组织机构代码为匹配标准,以工商系统的企业基本登记信息为基础,按照“谁提供、谁负责”的数据采集原则,确立了系统数据库信息征集标准,目前系统较好地兼容了政府部门信息,数据的匹配率高达90%以上。
(三)社会信用服务业发展快速
目前深圳市信用服务行业有担保企业200家,评级评估企业10多家,全市现有各类信用中介机构70多家,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社会信用服务机构。2005年成立了深圳市信用协会,至2006年底已有会员106家,主要是中外资银行和企业。2007年将成立市借款企业评估师协会。
四、三地社会信用建设情况比较分析及启示
三地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要求,尽管起点不一,发展环境不同,但都取得了较快进展,且各具特点。在法规制度建设方面,三地都注重不断完善社会信用制度,制订信用规章、信用标准、制度建设,使征信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深圳比较早地进行了立法。上海市已经出台各类信用规范性文件124个。
在管理制度方面,三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了组织推进构架。上海市成立了由市政府领导担任召集人、62家主要综合部门和监管部门组成的上海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2003年成立市征信管理办公室,在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增挂;2005年设立诚信建设和征信行业监管两个职能处室,配置专门人员编制,建立了征信机构备案、回访、统计等管理制度。各区也相应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浙江省成立了省“信用浙江”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省发改委牵头,负责企业、个人联合征信系统建设的组织协调,省企业信用发布查询中心承担具体工作。深圳市委托市工商局承建企业信用信息中心。
三地的信用建设,把中央要求和地方实际结合起来,把法规建设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把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结合起来,明确目标,创新实践,稳步推进,成效明显,有不少方面值得借鉴,即:法规先行是信用建设的制度保障;政府推动和支持是信用建设的前提条件;建设统一的公共数据库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工程;市场化运作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方向;分步实施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方法;营造诚信环境是信用建设的社会基础。
尊敬的调研组领导: 河北省卫计委、石家庄市卫计委将我区确定为卫生计生监督体系建设督导调研单位,这是对我区卫生计生监督体系建设工作的关心和厚爱,更是对我市卫生计生监督工作的激励和鞭策。在此,我谨代表了鹿泉区卫计局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莅临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在省、市卫生计生委和卫生监督业务部门的直接指导下,在财政、人事编制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区顺利完成了卫生和计划生育机构的优化整合工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适应新常态的改革目的,卫生计生监督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鹿泉区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市西部,辖9镇3乡和3个省级开发区、208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2004年11月撤销鹿泉市卫生防疫局,成立卫生监督所。2016年4月整合区卫生监督所与区计划生育督导执法大队编制、人员等。组建“石家庄市鹿泉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综合监督执法所”,为股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管理。主要职责为:实施卫生计生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督检查;对公共场所卫生、生活饮用水、学校卫生及消毒产品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进行监督检查;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秩序;对母婴 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服务内容和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进行监督,依法打击“两非”行为,做好计划生育违法违纪案件的督察督办;行政区域内卫生计生监督信息的收集、核实和上报;受理对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等。编制22名,实际工作人员26名(由原计划生育宣传指导站4名骨干充实),协管员4名。卫生监管对象1080家。
2016年以来,鹿泉区把卫生计生机构整合,作为巩固基层网络、夯实卫生计生监督基础重要措施,通过调整领导机构,整合工作职能,规范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县乡村三级服务水平,整合后的乡级计划生育办公室更名为卫生和计划生育办公室,内设四科两室,即综合科、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科、基本公共卫生协调科、卫生计生综合监督科和药具室、人口健康教育活动室。整合后的村计生专干和育龄妇女小组长更名为卫生计生专干和卫生计生小组长,担负起卫生计生“信息员、宣传员和监督员”和村级计划生育、健康宣传、综合监督等职责。
乡村两级共有监督员队伍 人。
2016年12月8日上午,国家卫计委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暨队伍建设现场观摩组一行60余人到鹿泉区进行了观摩。对鹿泉区做法给予肯定。
二、卫生计生监督体系建设情况
1、强化监督执法能力保障。鹿泉区政府高度重视卫生计生机构整合工作,将卫生计生监督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公共卫生建设规划,多次召开会议,要求财政部门根据机构和队伍整合情况,整合相关经费渠道,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016年财政补助265万用于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所人员、公用和业务经费。为了提升卫生监督服务能力,改善监督所办公条件,主管副区长吕焕举积极谋址选地,鹿泉区政府区长郑巍重要批示,督办落实。多方筹集资金在原计生局办公大楼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卫计委《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指导意见》进行整体装修改造,根据工作用途改善个人办公环境、会议室、投诉接待室、询问调查听证室、陈述告知室、快速检测分析室、计算机房、档案室和应急处置室等;并设置了辅助功能的值班室、罚没物品暂存室、图书资料室、库房、司机值班室、更衣室、消毒室、车库和卫生间等。总计面积4000余平方米。2017年3月15日,卫生计生监督所“喜迁新居”,明亮宽敞的大楼门厅,庄严肃穆的监督形象墙,格式新颖的工作机关文化板块,色调明快,风格别致。无处不体现和加强了卫生计生监督工作的建设内涵。
2、着力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一是建立健全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操作性强的行政执法工作制度,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规范行为的机制;二是规范执法全 过程,从着装、监督用语、出示执法证件到执法终端和记录仪的使用,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规定动作不走形;三是行政处罚严格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河北省卫计委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 》作业,防止人为因素的发生。
机构整合以来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医疗卫生环境进一步净化。立案件,并取缔“黑诊所”3户,收缴罚款8600元。对监督检查发现存在问题的医疗机构536户下达了卫生监督整改意见书。
3、“智慧卫监”监督执法信息化。加快推进监督执法信息化,建设“智慧卫监”。推广应用卫生计生监督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监督执法信息实时录入、上传,以信息化促执法规范化。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制度,完善“一单两库”(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和检查对象名录库),制定随机抽查工作细则,在各专业全面开展“双随机”抽查,并向社会公开检查结果,打造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综合监管新模式。配合建设面向全行业和管理相对人的全方位监督信息服务体系,支撑全行业监管、全过程追溯。
近年来,我所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配置了执法记录仪和手持执法终端等设备。积极推行监督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健全完善相关制度规范,落实使用执法记录仪和手持执法终 端。深入落实“双公示”制度,推动各级将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事项全部上网公开。进一步规范监督执法文书,开展监督执法专项稽查、执法案例评查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监督专项督查,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
4、阳光执法,推进综合监督社会化2017年以来,区卫生计生监督所为加强服务型行政执法机构建设,开展阳光执法,推进综合监督社会化。通过多种形式和平台,向社会公众宣传卫生计生法律法规和关注健康理念。一是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通过组织观摩,向社会大力展示卫生监督文化,技术能力和工作成效,使社会公众全面了解卫生监督机构工作职能和方法流程,增进对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进一步增强社会公众依法维护健康权益法制意识,充分调动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卫生监督管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二是积极开展卫生计生监督工作媒体宣传和新闻报道工作,在石家庄卫生监督网上开辟的“区县之窗”及时登录信息24篇次,在各级各类媒体发布卫生监督信息30篇次,2016年12月10日,河北工人报发表了《疏堵结合,人性执法》的文章,介绍鹿泉卫生计生监督所执法工作情况。三是开通了《鹿泉卫生计生监督》微信公众号,让社会各界和更多的人士来了解参与卫生计生监督工作中,从而使监督执法社会化。总之,通过围绕“行政执法规范化、能力建设标准化、执法过程信息化、综合监督社会化”的卫生计生监督体系建设活动,强化了内部管理、改善了与被监督人关系,提高职工责任意识,打造了一支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卫生监督队伍,树立了卫生监督工作新形象。
为了更高水平推进“信用XX”建设,对照XX区2021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区市场监管局紧抓信用制度建设、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信用承诺闭环监管等主线开展工作,现将工作情况及亮点总结如下:
一、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完善信用制度建设。
严格按照工商总局发布的《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办法》进行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认定、列入工作。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为平台,将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企业向社会公示(3-5个工作日),今年以来共计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有XXXX家,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企业有XX家。另外,通过内部案件系统公示环节在处罚决定书下达的同时将案件信息推送至XX政务网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网站,今年已公示XXX条,公示率100%。全面完成本部门的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工作。
同时为恢复和改善失信主体信用状况,保障失信主体合法权益,不断健全信用修复管理。发布《XX市XX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共信用修复指南》,明确记入XX市或XX省公共信用档案的由本局认定的不良信息的修复流程。区市场监管局据此落实“信用中国”网站及地方信用门户网站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机制,今年已完成修复审核4起。2021年9月1日开始,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修复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明确了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内的不良信息修复办法。日常,依法依规受理审核经营异常类不良失信行为修复的申请件,今年以来,我局共计办理企业主动申请异常移出
XXX条。通过健全完善信用修复制度,缩短信息公示期限,规范信用修复程序等,鼓励违法失信当事人重塑信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构建出一个放管结合、宽严相济、进退有序的市场监管部门信用监管新格局。
二、依托数字化管理模式,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率先在食品药品行业实现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全覆盖,发放相应风险分级公示牌,结合日常巡查、双随机检查等方式,对相关单位实行风险等级监管。2021年XX区市场监管局将XX大学步行街及周边列为全域化餐饮单位食品经营数字化智治试点区域,通过数据整合形成综合评价等级,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和参与感,实现分级监管的数据支撑。一是构建数字化餐饮食品安全治理平台。通过在餐饮商户的后厨安装监控、温感器等物联设备,远程监管实现机器管人、管物的最终目的,倒逼餐饮单位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推动食品安全规范性、系统性监管落地、落细。二是实施食安指数“五色码”管理模式。引进先进的第三方专业协管服务团队,建立食安指数“五色码”五大标准体系,主要综合评价标准涵盖文明食安、风险食安、品质食安等管理类别,分别为平安文明创建、智慧监管上线、放心消费推广、标准体系导入、行业品牌标杆等五个方面食安评价指数。三是创新食品安全精密智控“四维”管理。维度1:数字应用场景驾驶舱。在街区物业管理办公室设分指挥中心大屏,直观展示街区餐饮店铺的多种数据信息;维度2:数字信息公示触摸屏。在街区人流密集区域设置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大屏,集中展示街区食安管理架构及职责、食安“五色码”自助查询、街区“阳光厨房”直播等;维度3:食安智能可视化看板。在街区内所有餐饮单位安装智能可视化看板,公示证照信息、后厨视频、健康证、食安码、公益广告等信息;维度4:数字化应用掌上终端。积极对接“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实现餐饮数据信息互联互通,满足大众消费者借助手机APP终端随时查看相关信息的需求。2021年6月11日,全市“阳光餐饮”街区创建现场推进会在XX召开,标志着XX首条省级标准“阳光餐饮”街区正式上线运营,食安管理可查、诚信承诺可示、餐饮服务可评,打造在全市乃至在全省具有特色鲜明的智慧化餐饮品质消费的一张阳光餐饮网红名片。
三、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构建信用承诺闭环机制。
区市场监管局目前实行告知承诺的一共有两类事项:一是住所登记承诺申报。自2019年2月20日,区市场监管局主动推动地方政府出台《XX区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申报承诺制试行办法》以来,除住所负面管理清单内的行业类别外,XX区全面推行市场主体住所登记申报承诺制,免除租赁协议和房产证复印件这一住所使用证明材料,只需填写住所信息申报承诺书,减少群众和企业办事所需证明材料,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截止2021年10月底,共有XXXX家市场主体通过住所申报承诺制取得设立登记。二是食品、药品许可承诺申报。为落实国务院“证照分离”改革任务,市场监管局以监管促改革,秉持“程序简化但要求不降,许可便捷但监管不松”理念,将原来的《食品生产许可证》首次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延续换证、食品经营许可(无需现场检查变更)、食品经营许可延续(经营条件未发生变化)、《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无需检查检查的变更好延续申请、《药品经营许可证》无需现场检查变更和换证多项行政许可,审批方式由“优化审批服务”调整为“实行告知承诺”,即现场检查环节置于领取许可证之后,日常监管科所于发证后30个工作日内进行监督检查,方便企业申报的同时也大幅提高审批效率,由原来的3-15个工作日,变为即办件。改革以来,共有2家食品生产企业、31家药品药械经营企业享受该项改革红利。
为更好推行告知承诺制,区市场监管局将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化从而实现信用承诺闭环。2021年6月16日,区市场局印发《关于印发
XX家,排查重点场所相关市场主体XXX家。完成引导变更XX家,列异X家,立案XX起,已办结X起,罚款XX万元。下步将建立长效事中事后监管手段。每年定期针对采用住所承诺登记的市场主体实施“双随机”检查,扎实开展信用监管和异常名录管理,严肃处理不如实申报住所而取得虚假登记的市场主体,同时根据检查情况加大或减少检查的覆盖率。同时建立健全审批监管联动的长效工作机制。
四、合理利用信用信息,规范联合奖惩应用
将查询使用信用信息嵌入办理流程,依法依规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目前区市场局的各类评奖评优,区内其他部门的荣誉评定,都会通过公示平台查询企业是否有相关不良失信记录。例如企业申报省市两级的信用管理示范企业,首先要满足三大信息公示平台上无行政处罚等不良信息。我局还利用连续两年未年报列异企业的数据,结合税务状态的查询和实地核查,确定最终依职权注销个体户和依法吊销的企业名单,完成长期失信停业市场主体的清理。今年以设立红黑榜公示平台,引入社会监督力量。根据中央文明委《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等文件精神,镇海局根据部门职责,收集了餐饮单位日常监管中的情况,在官方微信公众号“XX市场监管”公布了多期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红黑榜”,借力消费者的监督选择来帮助企业规范经营。不少企业被“黑榜”后,都积极整改,以期从“黑”转“红”。
五、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信用惠民便企。
18年以来,我局携手XX农商银行举办了“民个信融贷”产品对接会,为区小微企业量身定制了一款以信用担保为特点的融资产品,希望通过政银合作、信息共享,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困境。2021年新增会员数XXX户,发放贷款XXXX笔,贷款金额新增X亿,累计会员数XXXX户,累计发放贷款XXXX笔,累计贷款金额X亿,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六、加强诚信宣传,鼓励信用示范创建
区市场局充分运用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加强部门协作,通过多样化的宣传平台展示,因地制宜地开展了一系列的诚信宣教活动。在XX市场监管局政务外网上发布放心消费建设倡议并公示辖区放心消费单位信息,发布《投诉举报数据分析报告》;在《今日XX》报上刊登“3·15”专题报道,多方位展示“放心消费示范创建”理念和成果,宣传消费维权工作亮点和实效,宣扬消费维权先进典型和经验。在《XX通》、局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媒介上突出宣传消费维权年主题、放心消费示范创建等工作,普及维权法规规章,充分宣扬消费维权正能量;在各大商圈、超市、景区、农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通过海报、横幅、电子显示屏、专题展版等载体,在醒目位置悬挂、播放消费维权公益片和“守护安全
畅通消费”年宣传主题标语,发布典型案例和消费警示,引导公众理性消费、合法维权;结合放心消费创建“回头看”和“新培育”工作,积极开展已创放心消费单位回访督查和新创单位动员宣导工作。“3·15”期间,海报、横幅展示
XXX余件,展出法律法规和消费知识专题版面XX块,发放宣传资料XXXX余份。充分发挥宣教资源共享优势,在景区、社区、菜场、商场、超市入口等人员密集区域共开展了7场广场宣传活动。向消费者宣传放心消费理念,讲解鉴别假劣商品常识,普及消费相关法规知识,接受市民现场咨询,并为消费者提供便民服务。XX“3·15”活动进一步推进了消费权益保护共建共治,努力营造放心消费、品质消费良好环境,取得了可喜成效。
2021年区市场局按照省市场监管局《进一步深化放心消费建设工作方案》的指导要求,厘清新形势,明确新目标,加大资源整合和督查频率,大力推动放心消费建设提质扩面,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足感,切实发挥放心消费建设引领性作用。2021年通过开展放心消费单位“三服务”、“三比一讲”
争先创优竞赛等活动,对原创建单位进行了全域覆盖、重点帮扶,经过肃清、整改、规范提升,切实优化放心消费存量建设质量。2021年新创单位坚持严格标准、规范管理、动态淘汰、滚动推进的要求,进一步夯实创建成果,推动新一轮放心消费建设工作蹄疾步稳、不断深化。至目前,XX已建设省级放心消费街区5家、放心消费村1家、村(社区)消费维权联络站9家、长三角异地异店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4家;至2021年11月底将培育并通过放心消费单位1510家以上,其中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超过660家、放心工厂超过154家。2021年创新开展金融助商惠民行动助力“放心消费在浙江”建设工作,区市场监管局与农商银行深化合作,建设“放心金融网点”,为放心消费单位提供金融服务保障,充分满足其经营融资需求,积极营造金融助商惠民的良好氛围。
一、~年农村能源建设情况
1、领导高度重视。区委、区政府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区委副书记、副区长为常务副组长及农林农机水利局局长为副组长的农村能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领导多次组织召开农村能源建设专题会议,研讨我区农村能源发展,并安排和部署我区农村能源建设各项工作。
2、加强了我区农村能源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到~年底,我区从事沼气农村能源建设专兼职干部、技术人员70多人,并组建了沼气池建设专业施工队伍,分成4个专业施工队(其中:沼气配套设备专业化安装组一个)。同时,我区还加强了技术培训工作,于9月送培沼气生产工44人,参加全国沼气生产工培训合格率100%(其中高级沼气生产工1人,中级沼气生产工37人,初级沼气生产工6人)。
3、制定和完善了农村能源建设发展规划。11月份完成了《~—~年贡井区农村能源建设5年规划》、《~—XX年贡井区农村能源建设XX年规划》的编制工作,预计到XX年新建户用沼气池9600口,全区总计达1.26万口。
4、认真抓好项目的实施。~年我区完成省下达的富民生态家园建设任务125口,程佳村已建池285口,7.5万元补助资金已全面到位,现已进入迎检的准备工作。现农户自愿申请建池涉及全区的16个村XX多户,申请建中小型沼气工程业主100多户。建池户中75%以上农户使用沼气,85%以上人畜粪便开展综合利用,70%开展以沼气为纽带的沼气综合利用综合立体开发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1、我区农村能源建设投入不足,资金较困难,制约着我区农村能源建设进一步发展。
2、农村能源建设基础设施差,技术力量薄弱。区沼气办办公条件差,无基本的现代办公设备,通讯设施也不完善,同时技术力量也较薄弱,需进一步补充人员。
3、技术相对滞后,需举办农村能源技术培训班,进行系统全面培训,技术人员做到持证上岗,以进一步增强我区技术力量,促进我区农村能源建设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认真解决。
三、~年我区农村能源建设工作打算
(一)~年农村能源建设总体思路
我区将继续遵循“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农村能源建设方针,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实施牧、沼、果、菜、渔综合立体开发,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主要采用“猪(禽)—沼—果(渔)”模式和“畜(禽)—沼—果(菜)”模式发展。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队伍素质。
~年我们将认真抓好宣传培训,积极发动群众自觉主动参与,建立专业施工队伍,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做到持证上岗、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建立工程责任制,力争建池100%合格,今年拟送培沼气生产工30人。
2、认真做好项目的申报实施工作。
全区~年准备开展维修病态池50口,区财政补助投入2万元,达到以点带面发展农村能源快速发展的目的。小型公益设施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基地核心村建设两个项目得到批准,全区将新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池1210口,沼气池总量将达到6405口。我们将按照国债项目标准严格实施,按时、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3、积极组织沼气协会建设。为使我区农村能源建设长足发展,在沼气协会和沼气工专业施工队伍组建方面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通过协会来推动农村能源建设。
4、切实做好富民生态家园项目检查验收工作。在今年6月份以前要认真做好~年富民生态家园项目检查验收工作。
5、进一步完善和做好统计及报表工作,同时抓好沼气安全工作。
一、轻工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 褒扬诚信, 惩戒失信”, 国务院发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 (2014—2020年) 》, 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
轻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重要的民生产业, 轻工产品特别是乳品、酒、饮料等食品以及家用电器、燃气灶等用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通过建设轻工行业信用体系, 规范行业发展秩序, 鼓励企业守法、合规、诚信, 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产品, 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 对促进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轻工行业门类广、企业多、市场化程度高。在行业发展过程中, 绝大多数轻工企业在经济与社会活动中能够做到守法、合规、诚信, 但也有一些企业存在不诚信问题, 个别企业问题还十分突出。因此加强行业诚信制度建设, 通过信用体系加大对企业诚信监管力度, 是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二、轻工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 轻工行业将建立并逐步完善轻工行业信用体系, 使之成为加强行业管理工作、促进轻工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
(一) 建立覆盖轻工各行业的信用建设组织体系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总体承担轻工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领导与组织工作。建立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牵头、各行业协会及省级轻工协会共同参与的信用建设组织体系。中轻联指派部门承担行业信用体系工作秘书处职责, 各行业协会、各省级轻工协会指定专人协同秘书处共同开展轻工信用体系建设相关工作。
(二) 建立轻工行业信用评价标准
轻工行业信用体系评价标准的设立以“守法、合规、诚信”为指导原则。
守法:遵守国家法律, 如《公司法》、《劳动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安全生产法》、《合同法》、《广告法》等。
合规:遵守行业协会章程, 遵守行业规范、标准及相关规章制度, 能够遵守行业自律条约。
诚信:诚实守信, 公平经营, 对消费者负责。
各协会可根据民政部、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全国工商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行业协会商会诚信自律建设工作的意见》 (民发[2014]225号) 文件精神, 结合本行业的产业特性, 制订专门的信用评价标准。
(三) 加快食品行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认真落实国家工信部关于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及相关实施方案, 充分发挥国家赋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等机构的诚信评价机构资质作用, 加快推进对食品企业的诚信管理体系建设, 有序开展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工作。努力营造食品行业“以讲诚信为荣, 不讲诚信为耻”的诚信建设氛围。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 建立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 完善市场退出机制。
(四) 建立轻工行业企业信用数据库
以轻工行业信用体系评价标准为指导, 由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负责建立轻工行业企业信用数据库系统。收集、记录企业信用信息, 通过企业申报、信息核查、舆情监测、综合考评等措施对轻工企业信用进行综合管理。对信用好、企业社会责任到位、获得各种荣誉的企业予以记录表彰;对不诚信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对损害企业员工利益、拖欠工资的企业、以及出现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银行信用等级大幅降低的企业记入黑名单。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定期发布轻工行业企业信用情况, 凡被记录信用“黑名单”的企业, 取消其参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及相关行业协会举行的一切具有推优、表彰性质活动的资格。
三、运用信用信息资源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加强生产经营主体生产和加工环节的信用管理, 推动建立质量信用征信系统, 鼓励利用先进IT技术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加快完善轻工行业产品质量投诉举报咨询服务平台, 建立质量诚信报告、失信黑名单披露、市场禁入和退出制度。
建立安全生产信用公告制度, 完善安全生产承诺和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及安全生产失信行为惩戒制度。健全安全生产准入和退出信用审核机制, 促进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建立完善轻工行业信用预警机制, 根据对轻工行业经济运行监测情况, 对经济运行指数进入蓝色趋冷区间的行业、以及高负债、低利润率以及亏损严重的行业不定期发布信用预警报告。
行业协会、地方轻工管理部门以及和金融、证券、工商、质检等部门、机构间要形成信用资源共享、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开展诚信示范、表彰工作、发布信用评价结果及年度《轻工行业信用评价体系白皮书》。
四、轻工信用体系中长期建设目标
现阶段以食品、饮料、家电等与消费者人身安全与健康的行业为轻工行业信用体系重点建设领域, 并逐步推广到其他行业。到2020年, 覆盖轻工全行业的信用标准体系基本建立, 以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的覆盖全行业的征信系统基本建成, 信用监管体制基本健全, 信用服务市场体系比较完善, 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全面发挥作用。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市场和社会满意度大幅提高。全行业诚信意识普遍增强, 经济社会发展信用环境明显改善, 经济社会秩序显著好转。
关键词:纳税信用;信息共享;奖惩
中图分类号:D9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057-02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党的十八大也把“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并明确提出要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纳税信用体系作为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的纳税信用体系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进一步完善纳税信用体系,对保证市场经济的公平和效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我国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
2014年7月,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和《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公布办法(试行)》两个办法,进一步完善了税收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打造税务领域信用体系的升级版,并构建纳税信用管理流程和全国统一的纳税信用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此次纳税信用管理办法的设计实现了几大创新:一是广泛采集纳税人的涉税信息,作为评价基础。纳税信用信息除了包括纳税人信用历史信息、税务内部信息之外,还涵盖了外部信息,最大限度为纳税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支撑。二是统一规范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对信用信息进行科学评价。不仅明确了纳税信用信息的取数来源,而且从纳税人主观态度、遵从能力、实际结果和失信程度四个方面来设计信用评价指标,明确对应分值和直接判级方式。三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信用管理的标准化。将纳税信用评价从信息采集、信用评定到结果发布等环节由“人工评定”改为“计算机生成”,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客观统一。纳税信用信息在税务管理系统中实时记录,按月采集,按年评价。四是推进分级分类管理。针对A级纳税人出台多项激励措施,如发票领用、认证、纳税申报、出口退税等方面给予企业更多便利;对于D级纳税人则重点监控,采取严格发票供应、限制融资授信、阻止出境等惩戒措施。并且,国家税务总局联合28个部门出台了对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实施联合激励措施的合作备忘录,联合20个部门出台了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措施的合作备忘录,形成“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合力。《纳税信用管理办法》是在积极探索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的分类管理制度,侧重于建立守信激励机制;《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公布办法》则是新推行的失信约束措施,是纳税信用领域的“黑名单”制度。这两个办法实现了涵盖信息采集、级别评价、结果确定和发布、结果应用等环节的全过程纳税信用管理,对促进纳税遵从,降低税收行政成本与社会管理成本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完善我国纳税信用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虽然目前我国纳税信用体系建设已取得一些成就,但还不够完备,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意识不强,税收失信行为仍屡有发生,纳税信用体系的建设仍然滞后于经济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纳税信用体系势在必行。
(一)优化经济环境的需要。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同时也是信用经济。法律是信用的最低标准,信用是对法律的有效补充。税收信用作为社会信用的有效组成部分,对构建和谐、有序的经济环境至关重要。如果纳税失信,不仅会侵害国家利益,造成税款流失,更会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危害市场公平。而公平的税收法治环境是税收信用体系的有效保障,纳税人的失信行为使得纳税人实际税收负担偏离了税收制度设计的初衷,使得原本公正的税收制度扭曲,造成税负不公,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营造公平、和谐、互信的经济环境要求完善纳税信用体系。
(二)强化纳税意识的需要。当前,我国纳税人诚信纳税意识尚未建立,仍存在假停业、假申报、做假账等以虚假手段逃避缴纳税款的行为。纳税人不重视纳税信用,追求短期利益,这一方面源于我国现行税收法制不健全,尤其是有关税收诚信方面的法律,对守信者保护不够,对失信者惩处不力;另一方面,税务机关执法过程中也存在滥用自由裁量权,执法、司法不公等现象,破坏了征纳双方诚信的法律基础。此外,相关行业信用制度也需同步规范,比如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税务所、税务代理机构等社会中介机构在承接相关涉税业务时,有的唯利是图,帮企业瞒报税,有的甚至与税务机关内部人员勾结,造成国家税款流失。因此,税务中介及关联人的诚信缺失也是造成纳税人信用状况堪忧的外部因素。
(三)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的需要。当前,出于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国务院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税收管理环节也随之由事前管理向事中事后管理转变。大量涉税事项由事先审批改为事后备案,这就要求税务机关充分运用新手段来加强税收分析、防范税收风险。纳税信用体系的建设正是对纳税人加强事中事后管理、引导纳税遵从的有效手段。通过合理设置信用评级指标可以及时发现纳税人在办理涉税事项过程中的风险点,并采取相应管理措施,根据纳税信用级别进行分级分类管理,把有限的征管资源用到税收管理最薄弱的環节。此外,完善的纳税信用体系还可以使征纳双方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办理涉税事项,保证涉税信息的真实性和对称性,有利于减少涉税纠纷,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三、发达国家的纳税信用体系建设
发达国家拥有比较完备的纳税信用体系,我们应当借鉴,以构建完善的纳税信用体系,为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提升纳税信用立法级次。美国的税收信用体系建设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不仅把信用提升到立法的级次,而且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信用管理的法律框架,比如,公平信用报告法、公平信用机会法、公平信用结账法等共15部法律规范,覆盖了信用作业的整个过程。加拿大也是借助其完善的税收信用立法体系、严厉的税收执法手段等,来提升纳税人遵从度的。
(二)构建完善的信用信息平台。在美国,各征信企业数据通过行业协会的协调实现了标准化,并且通过社会保险号码完整记录、归集和有效管理美国人所有与信用有关的经济活动。这使各信用系统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变得更加快捷方便,并且实现了信息采集、储存、加工和使用的一体化。加拿大纳税信息的共享不仅是税务机关之间的共享,也包括纳税信用与社会信用平台之间的共享。
(三)建立有效的税收信用奖惩机制。美国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的信用状况,确定为税务当局信任、一般信任、不信任三个不同档次,并且在纳税申报、税款征收、优惠政策的享受、税务稽查等方面给予不同的税收管理待遇。例如,美国政府对偷逃税的纳税人不仅会被冻结财产,还要追究刑事责任,而且个人信用也会受损。日本则根据纳税人的信用等级,分别实行白色或蓝色申报制度。对持蓝色申报表的纳税人在税收政策和征收手续上给予一定的优惠待遇。加拿大对纳税失信主体给予严厉的处罚,并且该处罚是累进式的,以对纳税人形成强大威慑。
(四)重视税法宣传,培养信用意识。英国政府的税法宣传持续深入、形式丰富,比如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途径提供最新税法信息,通过电影、短片、小品等形式来增强宣传效果,使自觉纳税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加拿大优质的纳税服务、透明度很高的预算收支以及高额的税收返还保障了纳税人的自我遵从。美国通过持续的、目标明确的税法宣传使依法诚信纳税的意识深入人心,营造了良好的纳税信用社会氛围。
四、完善我国纳税信用体系的建议与对策
(一)加快推进信用立法。税收信用体系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一部分,应有一个社会信用法律体系框架来支撑,也就是说,信用体系建设必须立法先行。虽然我国现有法律制度也涉及到对诚信守法的要求与规定,但却没有一部专门针对信用的法律法规,而现行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属于行政法规,立法级次不高。因此,可以参照发达国家的《公平信用报告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诚信法》,用来规范信用交易、信用服务机构、信用信息公开和保护及失信行为惩罚等,形成公平公正、健全有效的信用法律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税收征管法》逐步建立健全涉及纳税信用的相关法律规范,从立法层次上严格规范涉税信用记录、评估及使用。
(二)建立纳税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目前,我国的纳税信用评价工作主要是由政府部门来推动的,这与发达国家由专门的中介机构来进行评价相比显然落后了。因为中介机构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可以按照市场化机制运作,信用评价更加客观,而税务部门只需要对其进行监督和指导,并将评价结果运用于税务系统的内部治理,这样既可以避免承担企业失信的风险,又可以节约征管成本,实现税收信用管理的集约化。
(三)推进纳税信用与税收风险管理的融合。随着经济的发展,税务机关的工作逐年增加,但税收征管效果并未同步增长。税务机关面临着征管压力加大、但征管效率却下降的局面。要破除上述困境,就要积极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利用信息化手段结合纳税信用体系建设中的有效指标,建立纳税人信用风险预警机制,实施差别化风险管理,提高税收征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可以考虑运用纳税信用评价结果来进行数据分析和风险管理,对纳税人进行“风险排序、科学分类、集约检查”。通过设定科学的预警指标提醒纳税人及时关注涉税风险,并把征管资源主要集中在纳税信用等级较低的纳税人上。
(四)增强分级分类管理力度。在我国,失信成本偏低是造成税收信用不高的重要原因。现行的纳税信用管理办法中增加了A类、D类的分类管理措施,但对A级纳税人的激励措施缺少吸引力,对D级纳税人的惩戒措施效用性也值得商榷。进一步提高失信成本,增加诚信收益显得很有必要。可以考虑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对于纳税信用等级较高的纳税人给予适当性税收优惠,增加其依法诚信纳税的收益,引导纳税人诚实守信纳税。对于违法失信者则增加其失信成本,“使违法失信者生活环境恶化,是对失信者最有效的惩罚,也是对守信者的奖励”。此外,税务機关可以考虑建立统一的纳税信用证明格式,为企业出具纳税信用状况证明,并要求企业在营业场所悬挂,使纳税信用状况真正成为纳税人的“第二身份证”和“经济护照”。
参考文献:
〔1〕吴旭东.论我国税收文化的构建[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06).
〔2〕毛云芳,林擎国.现代税收文化内涵及其建设的再探讨[J].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2005,(01).
各位领导:
去年以来,我区按照市委组织部的总体部署,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主线贯穿基层组织建设的全过程,强化指导,整体推进,求真务实,大胆创新,用发展的思路着力解决基层组织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新特点、新问题,有力推动了全区基层组织各项的开展。根据市委组织部的《通知》精神,现就我区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区直属党(工)委20个,其中直属机关党工委1个,街道党工委8个,部门党委11个。20个党(工)委下辖基层党委3个,党总支19个,党支部492个。
全区农村120个,有1个党委,4个党总支,138个党支部;社区85个,其中社区党委1个,社区党总支2个,党支部104个;非公有制组织35299个,应建党支部82个,已建72个。
截至2006年底,全区在册党员9577人,其中:农村党员4155人,社区直管党员1202名,非公有制企业党员516人,机关及其他党员3704人。
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文件精神
中央和省、市委下发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文件后,我区就贯彻落实四个长效机制文件专门进行了座谈和专题调研,并结合实际,制定下发了我区的四个落实文件。
(一)从关心党员思想进步和提高素质上下功夫,贯彻落实好《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
一是不断完善党员教育培训机制。我们按照“分级负责、分层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建立了区、街、农村(社区)三级培训网络,制定了详细的党员教育培训规划。区委先后培训区级中层正职党员领导干部110人次,培训近几年进入区机关的转业干部和毕业学生440人次;区委组织部和区党校共同组织培训全区中层副职党员领导干部和农村、社区党支部书记290人次。按照区委的要求,各党(工)委每年也对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党务者进行集中培训;各基层党组织至少每季度安排党员集中学习一次,切实提高了党员思想政治素质。二是进一步加大教育阵地建设力度。按照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大农村、企业、社区、机关和事业单位党员活动场地建设的力度,充分利用党员活动室,定期对党员进行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党员素质。三是加强教材体系建设。为了不断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意识,进一步提高其理论水平和能力,区委组织部一方面统一给区级中层以上干部办理了省图书馆借阅卡,还拿出2万元党费为全区农村、社区、非公企业党支部征订了党建杂志。另一方面组织编写下发了《农村干部必读》、《社区党务者必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务者必读》等辅导读物,为党员干部提供了必要的学习材料,得到了广大党员的认可。四是妥善解决教育经费。区委要求把党员教育经费重点向农村、社区和其他有困难的基层党组织倾斜,使全区党员教育培训真正落实了到基层。各党(工)委将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将每年留存的党费主要用于党员教育培训。
(二)从健全制度和创新载体上下功夫,贯彻落实好《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意见》。
一是实行联系点制度。按照区委的安排,区街两级分别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制度。通过深入联系点,听取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创新载体,开展活动。通过开展“发展成果为市民共享”、“情系社区,心系群众”和“两为一创”等一系列的主题实践活动,使大部分区级部门与农村、社区结成帮扶对子,党员与基层困难群众结成援助对子,积极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先后和困难户结对子823对,慰问困难户1142户,捐资24万元,资助贫困生350名;为下岗失业党员举办就业培训班4期、培训党员118人,帮助34名下岗失业党员实现了再就业。三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网络。各街道党工委按照区委的要求,在农村、社区党组织中相继建立了一批党员服务站,在人口较为密集的3个集贸市场和2个商务楼宇建立了14个党员服务点。四是探索建立基层矛盾解决机制。自2005年我们在全区推行乡规民约评理会和社区议事会制度以来,全区120个农村和85个社区相继自发组织建立了民间调解组织。通过召开乡规民约评理会和社区议事会,有效解决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260多件,大大减轻了基层组织和干部的负担,密切了干群关系。六是积极推行党务公开制。我们按照“服务发展、依法依纪、真实公正、注重实效、积极稳妥”的原则,在全区基层党组织推行了党务公开。对适宜在党内公开的有关组织建设等事务,通过党内有关会议、文件、简报等多种形式,及时向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通报;对适宜向全社会公开的采取党
务公开栏、电子屏幕等形式进行公开,充分保证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从全面覆盖和健全网络上下功夫,贯彻落实好《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的意见》。
我们针对流动党员“人数多、分布广、流动快、集中难”的特点,深入调研,强化指导,积极探索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有效途径,切实增强了党组织在流动党员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一是延伸领域,构建流动党员信息网络。为了全面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区委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区新市民党建的意见》,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及要求等方面作了全面部署。去年底开始,我们组织人员深入社区、非公有制企业、建筑工地、综合市场等新市民相对集中地,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发放调查表和调查问卷等方式,在全区范围内就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与基层党建进行了专题调研,初步掌握了流动党员管理的基本情况。目前,全区共有流动党员548人,流进464人,流出84人。其中,社区中有流动党员269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有流动党员195人。同时,我们按照中组部关于做好流动党员证发放的有关要求,对全区所有流动党员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健全了“流动党员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核对人员,及时增减,并按照《中国共产党基层新管理系统(2005)》设定的编码对《活动证》实行统一编号发放,确保在册流动党员人手一证。为了方便流动党员,我们设立了流动党员咨询服务专用电话,将中央和省、市、区设立的流动党员咨询服务专用电话号码及时告知流动党员,为流动党员提供服务和咨询。各街道党工委和区直属有关党(工)委依托农村、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逐步建立健全外出和外来流动党员的登记备案制度,通过定期排查登记,全面清了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健全了信息管理网络,为流动党员的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加强流动党员集中地党组织建设,积极为流动党员安“新家”。为使流动党员能够及时参加党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我们集中力量抓好在辖区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区、集贸市场、建筑工地及其它流动党员集中地的党组织组建,尽快为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提供条件。目前,已经在红专南路社区、天驹商贸有限公司、太白南路建材市场等流动党员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了以流动党员为主体的党支部。对党员流动频繁、不易建立常设党组织的,根据实际情况,各街道成立了临时党组织和联合支部,使一部分流动党员能够参加正常的组织活动;对暂不具备条件的,通过选派党建指导员或先行建立工青妇群团组织等措施,开展相关,争取尽快建立党组织;对组织关系不好落实接收单位的流动党员,我们依托街道、农村、社区等单位,建立了流动党员活动站,组织其参加辖区内党组织开展的活动,接受教育管理。
三是创新教育和管理模式,为流动党员先进性建设增添新的动力。在抓好对流动党员的教育方面,我们根据新市民党员从事行业及分布、流动等情况,采取灵活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抓好系统培训;对流动性较强、不易组织集中培训的,搞好分散、随机教育。同时,在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中,我们从新市民党员的思想状况和现实需要出发,突出抓好政治信仰、党性觉悟、政策法规、从业技能和城市生活常识等教育,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不断提高其、生活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在管理体制上,我们实行流动党员“双重管理”的办法,建立党建指导员联系流动党员制度。在流动党员管理中,主动理顺输出地与输入地党组织联动共管体制,灵活有效地实施管理。对不方便转移组织关系的新市民党员,本着便于过组织生活、便于组织监督、有利于发挥党员作用的原则,让他们可以同时接受输出地和输入地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对持有党员证明信或流动党员活动证的新市民党员,各党(工)委及时将其编入一个基层党支部进行教育管理,也可以单独组建党支部,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实行双重管理的新市民党员,其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保留在输出地党组织;有关党内表彰奖励或纪律、组织处理由输出地党组织为主决定,同时征求输入地党组织的意见。我们在积极探索实行流动党员“双重管理”办法的同时,全面落实党建指导员联系流动党员责任制,引导本地党员做好流动党员的思想,及时了解流动党员的有关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我们通过创新活动载体,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使广大流动党员感受“家”的温暖,产生恋“家”情怀,主动亮明身份,实现了从“埋头致富”到“带头致富”的转变。比如,丈八街道陈家庄村在流动党员中开展“挂出牌子,亮出身份,建立监督责任岗”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增强了党组织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波涛眼镜行设立党员示范岗,为每位党员制作胸牌佩戴上岗,亮出党员身份,以优质服务充分展示党员新形象,带动其他职工竭诚为广大消费者服务。从去年以来,针对我区流动党员相对集中于社区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这一情况,我们通过深入开展“党建带团建,党团共建”、“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活动,依托工会和共青团组织,延伸手臂,不断推进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同时,我们又先后在有条件的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爱心银行14家,大张旗鼓地号召本地党员带头为生活困难的流动党员家庭捐款、捐物,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党组织的温暖,从而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是采取多种渠道,确保流动党员证的发放到位。去年底,按照中组部和省、市委《关于认真做好〈中国共产党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和使用等有关的通知》精神,我们抓住流动党员春节返乡相对集中的契机,采取多种方式,集中精力做好流动党员证的发放和教育培训。一是集中发放。通过宣传、摸底,我们重点抓好了各街道以及市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等流动党员相对集中单位《活动证》的发放。截至今年2月底,我们对84名流动党员全部发放了新的流动党员活动证。二是专人送达。对于少数无法直接通知本人的外出流动党员,一部分党工委采取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包片、基层党务者包人的方法,切实把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具体落实到专人。三是走访座谈。以春节临近、一些流动党员集中返乡为契机,指导各基层党组织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了解流动党员是否领到《活动证》,并召开座谈会,深入了解流动党员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为确保《活动证》及时发放到位,区委组织部建立了两项保障机制:一是强化领导责任制。要求全区各级党组织对本地区、本单位的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全面负责,各级党员干部深入联系点,具体指导基层党组织做好《活动证》的发放。二是建立督促检查制度。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坚持每周定期上报发放《活动证》情况,区委组织部根据进展情况,适时深入基层发放点进行督促检查,确保使用好和管理好《活动证》。
(四)在明确责任和抓好落实上下功夫,贯彻落实好《关于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责任制的意见》。
一是分级负责。区委专门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党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担任。建立了区级党员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制度,所有区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街道、一个社区、一个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并指导一个先进村,帮扶一个后进村。各党(工)委也相应地成立了党建领导小组,建立了党建联系点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党建格局。二是各负其责。按照区委的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基层组织建设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党(工)委对本地区本部门基层党建负总责,书记是抓党建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分工抓好分管范围内的党建。同时,不断强化区、街党委和领导干部“不抓基层组织建设是失职,抓不好基层组织建设是不称职”的思想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定期研究。区委每年研究3-4次基层组织建设,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听取各党(工)委党建情况汇报,研究决定党建重要问题,督促完成党建各项任务。
三、进一步深化党员承诺制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
去年初,我们结合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区农村党组织和党员中全面推行了党员承诺制。随后,我们又在全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中进行了推广,取得了很好效果。
(一)加强组织领导,运行机制有保障。一是我们在充分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专门编印了《——区党员承诺制手册》,要求各党(工)委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并不定期进行抽查,督促、引导党员落实好“党员承诺制”。二是我们把推行“党员承诺制”的实施情况纳入党建的重点内容,对各基层党组织实行党员承诺制的情况进行考评。三是我们定期对“党员承诺制”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了解掌握开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明确承诺内容,目标任务落实处。一
伍的长期规划。
二是进一步理顺社区的管理机制。尽快给予落实党支部委员的待遇问题。
三是由工商、税务等部门配合组织部门,做好规模以上企业业主或管理者的思想,发挥工会、团委等组织的作用,加大党组织组建力度。
各位领导,在市委组织部的正确指导下,我们的基层组织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与兄弟区县相比,我们还有许多不足。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按照市委组织部的总体部署,加强调研,不断创新,努力提升水平,进一步开创基层组织建设新局面。
《区基层组织建设汇报》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区基层组织建设汇报。AiL
务公开栏、电子屏幕等形式进行公开,充分保证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从全面覆盖和健全网络上下功夫,贯彻落实好《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的意见》。
我们针对流动党员“人数多、分布广、流动快、集中难”的特点,深入调研,强化指导,积极探索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有效途径,切实增强了党组织在流动党员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一是延伸领域,构建流动党员信息网络。为了全面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区委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区新市民党建的意见》,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及要求等方面作了全面部署。去年底开始,我们组织人员深入社区、非公有制企业、建筑工地、综合市场等新市民相对集中地,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发放调查表和调查问卷等方式,在全区范围内就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与基层党建进行了专题调研,初步掌握了流动党员管理的基本情况。目前,全区共有流动党员548人,流进464人,流出84人。其中,社区中有流动党员269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有流动党员195人。同时,我们按照中组部关于做好流动党员证发放的有关要求,对全区所有流动党员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健全了“流动党员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核对人员,及时增减,并按照《中国共产党基层新管理系统(2005)》设定的编码对《活动证》实行统一编号发放,确保在册流动党员人手一证。为了方便流动党员,我们设立了流动党员咨询服务专用电话,将中央和省、市、区设立的流动党员咨询服务专用电话号码及时告知流动党员,为流动党员提供服务和咨询。各街道党工委和区直属有关党(工)委依托农村、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逐步建立健全外出和外来流动党员的登记备案制度,通过定期排查登记,全面清了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健全了信息管理网络,为流动党员的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加强流动党员集中地党组织建设,积极为流动党员安“新家”。为使流动党员能够及时参加党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我们集中力量抓好在辖区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区、集贸市场、建筑工地及其它流动党员集中地的党组织组建,尽快为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提供条件。目前,已经在红专南路社区、天驹商贸有限公司、太白南路建材市场等流动党员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了以流动党员为主体的党支部。对党员流动频繁、不易建立常设党组织的,根据实际情况,各街道成立了临时党组织和联合支部,使一部分流动党员能够参加正常的组织活动;对暂不具备条件的,通过选派党建指导员或先行建立工青妇群团组织等措施,开展相关,争取尽快建立党组织;对组织关系不好落实接收单位的流动党员,我们依托街道、农村、社区等单位,建立了流动党员活动站,组织其参加辖区内党组织开展的活动,接受教育管理。
三是创新教育和管理模式,为流动党员先进性建设增添新的动力。在抓好对流动党员的教育方面,我们根据新市民党员从事行业及分布、流动等情况,采取灵活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抓好系统培训;对流动性较强、不易组织集中培训的,搞好分散、随机教育。同时,在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中,我们从新市民党员的思想状况和现实需要出发,突出抓好政治信仰、党性觉悟、政策法规、从业技能和城市生活常识等教育,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不断提高其、生活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在管理体制上,我们实行流动党员“双重管理”的办法,建立党建指导员联系流动党员制度。在流动党员管理中,主动理顺输出地与输入地党组织联动共管体制,灵活有效地实施管理。对不方便转移组织关系的新市民党员,本着便于过组织生活、便于组织监督、有利于发挥党员作用的原则,让他们可以同时接受输出地和输入地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对持有党员证明信或流动党员活动证的新市民党员,各党(工)委及时将其编入一个基层党支部进行教育管理,也可以单独组建党支部,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实行双重管理的新市民党员,其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保留在输出地党组织;有关党内表彰奖励或纪律、组织处理由输出地党组织为主决定,同时征求输入地党组织的意见。我们在积极探索实行流动党员“双重管理”办法的同时,全面落实党建指导员联系流动党员责任制,引导本地党员做好流动党员的思想,及时了解流动党员的有关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我们通过创新活动载体,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使广大流动党员感受“家”的温暖,产生恋“家”情怀,主动亮明身份,实现了从“埋头致富”到“带头致富”的转变。比如,丈八街道陈家庄村在流动党员中开展“挂出牌子,亮出身份,建立监督责任岗”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增强了党组织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波涛眼镜行设立党员示范岗,为每位党员制作胸牌佩戴上岗,亮出党员身份,以优质服务充分展示党员新形象,带动其他职工竭诚为广大消费者服务。从去年以来,针对我区流动党员相对集中于社区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这一情况,我们通过深入开展“党建带团建,党团共建”、“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活动,依托工会和共青团组织,延伸手臂,不断推进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同时,我们又先后在有条件的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爱心银行14家,大张旗鼓地号召本地党员带头为生活困难的流动党员家庭捐款、捐物,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党组织的温暖,从而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是采取多种渠道,确保流动党员证的发放到位。去年底,按照中组部和省、市委《关于认真做好〈中国共产党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和使用等有关的通知》精神,我们抓住流动党员春节返乡相对集中的契机,采取多种方式,集中精力做好流动党员证的发放和教育培训。一是集中发放。通过宣传、摸底,我们重点抓好了各街道以及市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等流动党员相对集中单位《活动证》的发放。截至今年2月底,我们对84名流动党员全部发放了新的流动党员活动证。二是专人送达。对于少数无法直接通知本人的外出流动党员,一部分党工委采取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包片、基层党务者包人的方法,切实把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具体落实到专人。三是走访座谈。以春节临近、一些流动党员集中返乡为契机,指导各基层党组织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了解流动党员是否领到《活动证》,并召开座谈会,深入了解流动党员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为确保《活动证》及时发放到位,区委组织部建立了两项保障机制:一是强化领导责任制。要求全区各级党组织对本地区、本单位的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全面负责,各级党员干部深入联系点,具体指导基层党组织做好《活动证》的发放。二是建立督促检查制度。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坚持每周定期上报发放《活动证》情况,区委组织部根据进展情况,适时深入基层发放点进行督促检查,确保使用好和管理好《活动证》。
(四)在明确责任和抓好落实上下功夫,贯彻落实好《关于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责任制的意见》。
一是分级负责。区委专门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党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担任。建立了区级党员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制度,所有区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街道、一个社区、一个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并指导一个先进村,帮扶一个后进村。各党(工)委也相应地成立了党建领导小组,建立了党建联系点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党建格局。二是各负其责。按照区委的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基层组织建设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党(工)委对本地区本部门基层党建负总责,书记是抓党建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分工抓好分管范围内的党建。同时,不断强化区、街党委和领导干部“不抓基层组织建设是失职,抓不好基层组织建设是不称职”的思想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定期研究。区委每年研究3-4次基层组织建设,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听取各党(工)委党建情况汇报,研究决定党建重要问题,督促完成党建各项任务。
三、进一步深化党员承诺制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
去年初,我们结合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区农村党组织和党员中全面推行了党员承诺制。随后,我们又在全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中进行了推广,取得了很好效果。
(一)加强组织领导,运行机制有保障。一是我们在充分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专门编印了《——区党员承诺制手册》,要求各党(工)委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并不定期进行抽查,督促、引导党员落实好“党员承诺制”。二是我们把推行“党员承诺制”的实施情况纳入党建的重点内容,对各基层党组织实行党员承诺制的情况进行考评。三是我们定期对“党员承诺制”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了解掌握开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明确承诺内容,目标任务落实处。一是对照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整改承诺。每个党员根据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和党组织的评议意见,在整改中作出整改承诺,建立整改台帐,认真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据统计,全区农村、非公经济组织党员承诺整改突出问题4000余个。二是对照群众的所需所盼所愿做出便民利民服务承诺。每个有服务能力的党员都结合“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的职责,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出承诺。延北村党员承诺在旧村改造中,不仅不带头扩建房屋,而且制止家属、亲戚不扩建房屋,为旧村改造实施带了好头。波涛眼镜行党员根据各自岗位,分别作出服务承诺,为顾客做好优质服务,树立党员形象。目前,我区党员承诺为民办事2000余件,解决实际问题950余个。三是对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作出形象自律承诺。每个党员按照《党章》的要求,在履行党员义务、当好群众表率等方面作出承诺,塑造党员诚信守诺、率先垂范的良好形象。
(三)明确方法步骤,认真实施兑诺。一是定诺。广大党员结合具体要求讨论和搜集整理群众意见,提出了个人的承诺事项。二是履诺。党员承诺的事项正式确定后,党支部逐一登记备案,并采用板报等形式,将党员的承诺事项、联系电话和监督电话向群众公布,督促党员兑现诺言。三是述诺。由支部书记主持,召开全体党员会议,每名党员作践诺报告,对照承诺,哪些已经做到了,哪些还没有做到;对没有完成的承诺,提出进一步落实的措施。四是评诺。党支部安排各党小组组织党员代表对党员的述诺情况进行评议,并把评议结果报支部。支部认真分析评议意见后,及时向党员反馈,争取与党员达成共识,帮助其实现承诺。同时,将评议结果存档,作为年末全面评议党员的一个重要依据。
(四)建立农村党员责任区,深化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一是明确责任。党支部将全村按区域划片,每片分为若干个党员责任区,每名党员向党支部递交承诺书,党支部定期召开群众座谈会,听取群众对党员的评价。二是定期。党支部组织党员根据实际,责任党员按其职责和任务定期填写《——区党员承诺制手册》。党支部每月检查一次,当月,填写《党员责任区》,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会,交流党员责任区开展情况。三是检查指导。街道党工委、驻村队和包村科室加强指导,帮助村党支部和党员做好责任区,督促、检查、指导党支部、责任区党员及时、如实、正确、规范填写支部手册和党员手册。
四是全面考核。党支部对党员半年考评一次、全年总评一次,通过开展群众评议、满意度测评、公示党员表现情况,对党员进行考优评差,让群众监督。去年,我们在丈八街道陈家庄村进行了试点的基础上,目前,全区80的基层党组织已经开展了党员责任区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涌现出了秦川社区、西京社区等无职党员在岗位上做出的事迹。
四、进一步加强农村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
近年来,——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针对农村党员发展缓慢、后备干部缺乏的实际,创新党员发展模式,建立街道和村级发展党员的双平台,以街道党校为阵地,发展党员、培养农村后备干部队伍,有效缓解了农村青年入党难、后备干部缺乏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我们通过街道党校培养农村后备干部队伍是从2004年初在鱼化寨街道试点的基础上推行的,当年底在全区其他7个街道全面展开。目前,全区第一期街道党校共招收的439名学员中,发展党员91名,年龄均在18—35岁之间,文化程度都在初中以上;已有7人进入了农村党支部班子,有22人通过竞争和村民选举进入了村委会班子,有26人进入了农村妇联、共青团及村民小组等各种村级组织。按照区委要求,为了使街道党校发展党员、培养农村后备干部真正取得实效,各街道主要从三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是创新农村党员发展模式。各街道党工委分别在街道党校成立了党支部,建立培养发展党员的新平台。第一步是招生培训。各街道在辖区内所有农村公开招录年龄在18—35岁的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毕业生及退伍复转军人,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笔试、面试、组织考察等程序选拔党校学员。第一期439名学员是从全区1500多名报考者中选拔出来的优秀农村青年,在两年的半脱产培训中,通过对法律、党建、行政管理、历史、科技、公共关系等课程的学习,在街道党政机关进行实践锻炼,使学员既学到了理论知识,又能把理论知识和实践得到有效结合。第二步是发展党员。在街道党校学习培训期间,各街道党校党支部按照标准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然后将接受了一年系统学习培训、实践锻炼并符合条件的积极分子学员发展为预备党员,再经过一年预备期考验,合格的转为正式党员,毕业后组织关系转回所在村党支部。党校党支部全面负责学员组织发展,坚持标准,严格程序,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推荐阅读:
2020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09-15
行业信用体系建设09-07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必要性分析06-22
市农村信用体系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06-23
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汇报材料06-17
社会信用体系履职报告06-07
论公证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定位11-18
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应急局06-01
信息化体系建设情况汇报材料07-26
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情况汇报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