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管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2024-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信用管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企业信用管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篇1

企业信用管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李建桥

来源:《科学与管理》2007年第01期

摘 要: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关系管理环境下,赊销成为主要的交易方式,这就要求企业要有有效的信用管理,本文针对企业信用管理缺失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确立企业信用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客户关系 企业信用管理 对策

客户是企业真正的财富,是企业利润的源泉。在现代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时代,唯一能把企业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的是客户关系。这种新形式下,企业所关注的重点由单纯提高内部效率转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吸引更多的客户为主的新型管理机制上,通过优化客户关系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这就是客户关系管理(CRM)的理念。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企业为了争取到更多的客户,刺激销售额的快速增长,赊销方式盛行一时,在绝大多数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赊销方式下完成的交易额已占到60%-90%。赊销已成为我国居主导地位的交易结算方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现代市场经济也是信用经济。然而遗憾的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不完善以及传统企业管理方式的落后,企业间交易呈现出一种严重信用失控的混乱局面。“不赊销是等死,赊销是找死!”,许多企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企业如何实现对客户信息和资源统一有效的管理,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信用管理模式,如何做到“客户满意,企业盈利”。这些问题成为摆在企业面前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

一、企业内部信用管理缺失的主要原因剖析

(一)目标错位导致信用管理流于形式

很多时候,一些企业尽管有较为科学的信用管理方法与流程,有完善的激励机制,但是由于销售目标错位,使得方法与流程无法实施,机制安排广遭非议,最终导致企业的信用管理流于形式。这其实都是错误的目标定位导致的结果:盲目追求帐面销量,这是在中国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偏差尤其对传统产业中的企业有百害而无一利,有时甚至会导致一个传统产业中的企业的陷入困局。最典型的例子是四川长虹在海外市场的销售。2004年财务报表显示,四川长虹共亏损36.81亿元,每股亏损1.71元。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的彩电大王出现巨额亏损的呢?众所周知,在倪润峰时代,从历次点燃的彩电降价战到垄断彩管的石破天惊之举,长虹“价格屠刀”的背后是数量和规模。但在2000年后,整个中国彩电业找不到产业升级的机会,只能寻找产品的泄洪地。倪润峰选择了美国,合作者是APEX,此举最终让长虹背上了

4.675亿美元的应收账款。长虹2004年计提应收坏账、存货减值37亿元。其中对APEX欠款计提高达3.1亿美元,长虹事例足以证明一句商业警言:“在贷款回收之前的所有销售只是成本!”这句话是西方发达市场经济中很多成功的销售经理的座右铭。

(二)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信用管理执行不力

由于认为信用管理会干扰销售工作,降低业绩,所以在销售的过程中,信用管理执行不力。这种观念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四川长虹在巨亏之前的2003年的净利润还达2亿元。即使在2004第三季度报表中,长虹的每股净资产还是6.10元。尽管长虹声称公司亏损进一步增加的原因是针对存货的计提减值。按照会计常识,这些减值的存货肯定不是近期入账,而是在过去若干年里遗留下来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长虹过去销售业绩带来的账面利润只是一个“虚胖”的数字,它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非现金流量的应收账款。这部分资产数量巨大,它不仅挤占了公司可以调配使用的现金流,同时还增加企业还债负担,雪上加霜。长虹自2000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除了体制改革的需要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现金流支配压力。对一个企业而言,一组虚胖的利润数字抵不上一笔可支配的现金流。信用的作用正是在于维护与提高公司的现金流,避免公司落入现金干涸的局面。四川长虹假如采用了合理、科学的信用管理,即使海外市场发展有限,也不至于如此被动,如果在与APEX的合作中,采用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与手段,有效地降低、转移风险,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力度,也可以大大地改善历年销售的真实业绩。对于企业来说信用管理能起到提高现金流业绩、改善销售质量的作用。

(三)对客户过度纵容导致信用管理荡然无存

信用管理势必要涉及到对客户的评价及追讨应收账款等工作,这些工作多少会令客户不太痛快。在CRM环境下,企业中常常会有人反对信用管理,尤其是销售部门及客户关系管理部门的人员。他们的理由是,在现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要维持客户尚属不易,更何况这个举措会破坏客户关系!有了这样的观点之后,他们对于客户必然是纵容过度,客户想拖就拖,想欠就欠,有钱也不给,认为占用企业资源是合情合理的,信用管理荡然无存。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总体看来,信用管理能够改善与提高客户关系。首先,有效的信用管理有利于鉴别哪些客户是友善的、值得信赖的;哪些客户是不值得信赖的。在这个鉴别的基础上,销售部门与客户关系管理部门可以将有限的资源更多地分配到前一类客户,提高客户关系管理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对第二类客户采取比较严格的管理措施,甚至可以列入“脱离关系”之列,实行适当的“优胜劣汰”式的客户关系管理,有利于公司客户基础的整体水平提高,使公司拥有更多的高质量客户。如此以来就能够更加牢牢地留住优良客户,加强企业与他们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其次,专业的企业信用管理对于优良的客户自然会接受这种管理,相反那些以前滥竽充数的伪劣客户自然会强烈反对这种管理,这时就自然形成一个筛选机制。所以,这个管理系统不仅不会影响企业与优良客户之间的关系,反而能吓走一部分伪劣客户。另外,当这种管理机制正常运行,成为一种商业习惯时,客户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接受了。

(四)管理制度的缺陷制约企业信用管理

大部分企业在信用管理机制上的严重欠缺,使得信用管理执行不力,难以到位。在中国企业内部缺乏对领导者的制约机制,领导的权威不容质疑,这是中国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有了某些领导的首肯,信用管理完全流于形式,甚至有时连形式也没有。CRM环境下为了

照顾客户关系,在市场上销售经理或更高一级上司的关系户在业务员那里提货极其方便;在企业里,总裁董事长的指示是坚决照办。众所周知,在倪润峰时代,从历次点燃的彩电降价战到垄断彩管的石破天惊之举,四川长虹登上中国彩电行业龙头老大的地位,倪润峰也批上家电教父的光环,所以在开拓海外市场的时候,选择APEX后,虽然中途有人对APEX的资信产生过怀疑,但是没有人敢挑战倪润峰权威,产品源源不断地发到美国。长虹的治理机制虽然说谈不上绝对完善,一般信用管理流程还是存在的,然而在对APEX一事上,却一直是放任自流,直到赵勇上台。企业内部的过度集权,使企业的决策过于集中,风险和责任也高度集中,信用管理机构如同虚设。企业家在信用管理上的失察往往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五)组织结构不完善导致企业信用管理有名无实

CRM环境下,客户利益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信用管理的重视程度略显不足,导致信用管理机构的设置不合理。在我国企业现有的管理职能中,应收账款的管理职能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这两个部门承担的。然而在实践中却常常出现职责分工不清、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甚至出现管理真空等种种问题,深人研究发现,由于管理目标的差异、权责不配套,同时部门间缺少协调,缺少独立的专业化分工,这两个部门不可能较好地承担起企业信用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的职能。国内外成功的管理经验表明,增加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以信用部门或信用经理承担和协调整个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是一个有效的管理方式。

二、企业内部重建信用管理制度的对策与设想

(一)建立企业信用文化

企业信用问题是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过程而逐渐突显出来的。信用问题的解决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企业领导、经理人员与营销人员、财务人员以及客户的通力配合与努力来实现,这样企业才能真正解决信用问题。然而这些人员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使得信用管理障碍重重,企业必须建立信用文化,从根本上改变信用风险的认识,改变对信用管理与维护客户关系两者之间的错误认识。企业信用文化的内在伦理价值是“诚信”二字。企业应树立求“真”的理念,不欺人也不自欺,导入并重视商业伦理教育,加强信用道德规范和信用知识教育,既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又要大力普及现代市场经济的信用文化和信用专业知识,开展各种层次的信用管理专业培训,提升企业和个人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同时在企业内部设置规范化的信用管理职能,对外鼓励和弘扬守信行为,制约和惩罚失信行为,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和规范运行,如此以来,对内形成了一个科学的信用管理业务流程,对外在对客户的信用政策执行上起到较好的统一、协调作用。企业内部自上而下地实施信用管理,由于企业明确的信用政策和统一的监督执行机构以及企业自身良好的信誉,企业的信用管理是能够得到绝大多数客户的理解和支持,最终形成良好的客户关系,使得绝大多数客户都能遵守公司规定的付款期限,缩短应收帐款平均回收期。

(二)再造业务流程

现阶段信用交易成为主要的交易方式,为了降低风险,企业应该改变传统的销售/回款业务流程,进行业务流程再造。过去销售/回款业务流程中,在客户开发的过程中对于客户的资信重视严重不足,能与客户签订定货合同即可,随后根据所签合同数额发货,最后由企业派出的专门的收款员上门收取货款,缺乏合理有效的信用管理。为了克服这些弊端,企业可以通过业务流程再造有效地将企业销售和回款业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流程设计的方法,跨职能部门地实现销售业绩增长和降低收帐风险这两个最基本的目标,从而为企业带来较大的利润增长空间。实行有效的信用管理需要建立和改进的业务流程包括如下一些基本项目:客户开发与信息搜集业务流程;客户信用评级业务流程;订单处理与内部授信业务流程;销售风险控制业务流程;贷款回收业务流程;债权处理业务流程。企业通过上述各项业务流程的建立和改进,将在销售/回款这一企业最重要的价值链中获得较大的增值。著名的例子是曲美的销售业务流程,在新产品上市之初就开始建立销售/回款业务流程中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在管理组织结构上,除了明确规定董事会、总经理及原有各业务部门(主要是各销售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信用管理权责外,着重建立了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专业化地承担各项信用管理业务。

(三)推行“3+1”信用管理模式

“3+1”信用管理模式是欧美企业盛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即“三机制一部门”,所谓“一部门”是指在企业内部建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全面协调管理企业信用赊销的各个环节,负责企业信用管理下信用管理要达到的目标-在最大限度销售产品,达到销售最大化的同时,将信用风险也就是坏帐和逾期帐款控制在最低限度。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尚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信用管理部门,估计今后几年大中型企业都将陆续建立起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三机制”是指在企业内部建立系统完善的信用管理机制即包括前期管理的企业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中期管理的债权保障机制、后期管理的应收帐款管理和回收机制,其中,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从交易前期的客户筛选,评价和控制的角度避免信用风险;债权保障机制在交易中期转嫁和规避信用风险;应收账款管理和追收机制则在交易的后期密切监控账款回收,最大限度减少信用风险。其中,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就是要在交易前调查和评估客户的信用状况,做出科学的信用决策。四川长虹就是缺乏对APEX的信用调查和评估。企业经营过程中,会接触许多不同的客户,必须对新老客户的资信状况了解清楚,然后评估是否可以授信口建立企业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才能准确把握商机和信用风险的区别。债权保障机制,就是在签约时保障或转嫁信用风险。四川长虹如果能够得到银行提供的担保、保理,保险公司提供的信用保险,担保公司提供的信用担保或者是APEX的抵押担保,就不会出现几个亿的坏帐准备。应收账款管理和回收机制,就是在应收账款发生后,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监控账款,保障账款按时回收。一旦账款逾期,立刻分阶段加紧追收。很多企业管理者都认为,信用管理就是追账,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其实,追账只在信用管理中占很小的一部分。当货物销售出去后,应该对销售的货物和客户时时监控,保证货物和销售的安全,保证客户得到满意的服务和适当的压力。在账款过期后,要根据程序不断施加压力,争取早日回收账款。只有推行“3+1”信用风险管理模式,系统设计信用管理的规章制度,全面实施信用管理,才能真正达到“客户满意、企业赢利”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企业信用管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篇2

莆田市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

失信成本低、失信行为惩罚不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利益作为人们行为的驱动机制, 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法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 各市场主体很容易处于一种失控状态, 容易产生坑害国家利益、其他企业利益和顾客利益的不诚信行为。现行制度的安排上, 对失信行为的惩治较乏力, 失信的成本较低, 在这种情况下, 失信行为被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经营者们所认可并熟练运用, 造成失信现象在某些地方还较普遍。

目标企业信息搜寻成本较高, 守信较难

在具体的生产交易过程中, 如果交易双方都有合理的利润可赚, 有稳定的市场前景, 很少有人愿意背很少有人愿意背上一个不讲信用的名声, 问题是由于目标企业信息搜寻成本过高, 无法正确判断目标企业的下一步行为, 不能准确估计风险和规避风险, 对交易契约兑现与否的概率, 也难以把握。因而较高的目标企业信息搜寻成本, 使得企业守信较难。

传统的商业文化影响、导致人们更注重既得利益

不少中小企业存在着浓厚的投机心理, 只注重一次性博弈, 打一枪换一地, 砸了一块牌子再注册一家新公司, 成为屡见不鲜的现象。莆田市20%以上的中小企业主为文化素质不高的农民, 存在“轻信用、计小利、顾眼前”的小农意识, 认为“守信”吃亏上当不划算, 眼光短浅, “失信”纷纷受到模仿, 唯利是图、重利忘义行为的出现, 也就不足为奇。

重塑莆田市中小企业良好信用形象的对策研究

人无信不立, 企业无信不长, 社会无信不稳。因此, 逐步规范市场, 形成良性竞争环境, 就成为当务之急, 具体而言,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加强立法, 提供信用法律保障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也是法制经济。信用经济最重要的是法律关系, 法律是信用的保障。要防范和化解信用危险, 需要完善和补充现行法律, 修订若干特别法规, 制定过渡性的法规条例等。同时强化违约责任追究, 形成权威性、连续性、公正性的法律保障环境, 让恪守信用者走遍天下, 让不守信用者寸步难行, 真正约束企业的信用行为。

重视企业文化道德建设

要想建立一个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长盛的企业, 一个首要条件就是把诚信作为自己的经营理念, 并把它列为企业文化之首。

加强企业信用管理

一是完善企业自身信用风险控制制度, 加强企业的自我信用控制能力, 建立财务核算制度、银行贷款管理制度和应付账款管理制度, 防止自身发生失信行为;二是完善客户信用风险控制制度, 提高信用风险防范能力, 建立包括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授信制度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在内的一系列管理规章, 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水平。

大力发展诚信中介服务

借鉴国内外经验, 莆田市必须大力培育促进信用征信行业的发展, 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各类中介组织的作用, 如适时成立各行业协会或商会, 以不断促进行业自律、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从业标准等, 积极引进国外信用公司成熟的评级技术、方式、手段、先进的经营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等。

建立守信奖励、失信惩罚机制

企业信用管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篇3

关键词:企业营销伦理 缺失 对策

1 概述

近年来,在我国市场上企业的营销伦理缺失,从个别企业营销伦理缺失发展到涉及行业内众多企业营销伦理缺失,从中小企业营销伦理缺失发展到大品牌企业营销伦理缺失,从民营企业营销伦理缺失发展到国有大型企业营销伦理缺失,从国内企业营销伦理缺失发展到外国大品牌的营销伦理缺失。企业营销伦理缺失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已到了非彻底治理不可的地步。因为提升“中国制造”口碑,打造民族品牌,是我国民族企业的奋斗目标。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和“中国品牌”的转型升级,“在营销过程中就必须把遵守商业伦理、履行社会责任成为时代的重要命题”。[1]美国学者丹尼尔曾指出:“我们必须把道德伦理置于公司战略讨论的中心位置, 这是正在发生的管理革命的本质所在。”[2]

2 企业营销伦理缺失的原因

2.1 企业高管道德缺失

某些企业之所以敢于屡屡发生营销伦理缺失的事件,究其原因,我们不能说这些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文化素质低,也不能说这些企业没有建立企业文化,更不能把原因归于员工素质低下或者员工职业道德差。事实上,企业营销伦理缺失的真正原因是企业老板或企业高层管理者存在道德伦理缺失。因为如果企业老板和高层管理者要求员工切实把好产品质量关和进行道德营销,员工是不敢生产质量低下产品的,也不敢把不合格的产品推向市场。正因为企业老板和高管们为了自身利益的驱使而道德缺失,才有可能出现企业营销伦理缺失的现象发生。

2.2 政府部门的短视行为和默认

有些地方政府为了自己的政绩,只看到企业向国家上缴的税收和帮助政府解决就业问题,而没有看到营销伦理缺失给社会、给消费者甚至给企业自身带来的危害,默认甚至包庇企业营销伦理缺失,甚至帮助企业找借口进行开脱。对企业取得的各种认证,有些官员即使知道是通过不正当途径取得的,但由于与他们自身的利益相关,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2.3 违法营销成本低

为什么有的大品牌企业敢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营销伦理缺失问题,就是因为政府部门对企业的处罚太轻,企业违法营销成本太低,甚至有的大牌企业还敢向政府部门叫板。由于违规经营的成本低,在接受政府部门罚款和通过违规营销取得暴利的博弈上,企业当然选择了后者。

2.4 行业内共守同盟

企业利用信息不对称,利用消费者是非专家购买,在行业内部的各企业约定俗成的结成同盟,共守行业潜规则,充分利用自己的合法伤害权来达到自己收益最大化的目的,为谋取自身的利益而去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如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用植物油抛光大米;面粉掺工业漂白粉;尿素甲醛树脂的毒餐具;可乐中的阿斯巴甜料;食品添加剂;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漏电伤人、架子烂掉、水箱漏水、阀门开裂、阀门铅含量超标等等。在没有被发现之前,只不过大家都“和平共处,相安无事”,使得其发展成为行业潜规则,共同损害消费者。

3 解决企业营销伦理缺失的对策

3.1 提高产品质量监管的责任力度

3.1.1 规范并做好产品认证和责任追踪制

近几年,国家免检产品连续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就是因为“免检产品自获准免检之日起三年内,在全国范围内免除各地区、各部门在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各种形式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的规定。[3]目前,我国企业的产品认证部门,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既有国家级也有地方级的,既有官方机构又有民间机构。产品认证标准混乱,难以甄别,认证部门良莠不齐,权威性、真实性严重打折。这让企业营销伦理缺失有了可乘之机。因此,规范产品认证部门和产品认证标准势在必行。一是清理和整顿产品认证部门,对没有严格按照认证标准认证的机构或缺乏责任心的认证机构,予以坚决取缔。二是政府应该在相关网站上公布,什么认证才是权威的和合法的,什么产品需要通过什么认证才能上市销售。三是政府在相关网站上公布各行業产品的选购知识和注意事项,方便消费者识别假冒伪劣产品。四是产品认证部门和检测部门对已通过认证和检测的企业,实行谁给予企业认证和检测,谁就要对该企业今后的产品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进行长期跟踪监测,要有责任追踪制,不定期进行对企业产品进行抽检,对发现产品质量与认证时不符合的企业,谁就要及时报告,并收回已发放的认证证书和检测证书。从事认证和检测的官员要承担相应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3.1.2 提高相关部门和机构的责任意识

首先,政府监督部门如工商、计量、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对企业的产品质量要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跟踪检查,对生产资质不具备的企业,取消其经营的资格,并定期向社会公布检测检查结果。其次,物价部门必须做好产品价格的监测工作。市场经济下价格放开并不等于企业可以为追求利润而变相涨价或漫天要价,损害消费者利益。再有,企业广告是通过媒体传播的,媒体机构不论是政府的还是民间的,都必须有义务做好广告传播内容真实性的审查,确保对消费者负责。如果相关部门和机构监督、跟踪管理不力,出现问题要追究相关部门负责人和责任人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3.1.3 把企业营销伦理与政府的政绩挂钩

国家应该把企业营销伦理与政府的政绩挂钩。如果行业内出现较大企业营销伦理缺失问题,应追究相关政府部门第一把手的责任;区域经济中出现较严重的企业营销伦理缺失,应追究市长和相关部门第一把手的责任。目的是防止助长企业不道德行为的产生。

3.2 加强对企业高管的培训

政府部门可出台相关的规定和法令,对企业的高管进行强制性的素质培训。

3.2.1 营销道德的培训

通过对企业老板和高管们营销道德的强制性培训,让他们树立道德营销观念,让他们认识到不道德行为所能带来的利益只是暂时的,只有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树立自己在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才是企业发展的长远之计。诚信不仅是企业生存之本,更是企业营销之道。为此,对现有的企业老板和高管们每年要进行为其三天的强制性培训。对于新老板,在企业开张营运之前,也要进行强制性培训,如果营销道德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开业的资格。

3.2.2 法律知识的培训

近年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约束企业的营销活动,涉及到经济合同、商标、价格管理、广告、产品质量、不正当竞争、消费者权益等方面。法律法规不仅为治理企业的营销不道德行为提供依据,而且使企业有了参照的底线。

3.2.3 竞争规则的培训

市场经济鼓励市场竞争,但企业必须认识到,我们提倡的市场竞争是一种充分尊重规则秩序的竞争,企业必须遵守基本的法律规则秩序、道德规则秩序。[1]同时,我们鼓励的竞争是为了共同把市场做大,既让企业自身得到发展,又要让社会和消费者得益。

3.2.4 加强员工伦理道德教育

首先,要让员工充分认识到企业进行道德营销的好处。只有企业进行道德营销,企业才是长远发展之本,员工的工作才有真正的保障,才能消费放心的产品。其次,让员工了解企业营销伦理缺失对自己的坏处。一旦企业从事营销伦理违规活动,企业倒闭员工就失业,如果员工抱有侥幸的心理,员工购买和消费的产品只能是对自身有危害的产品。

3.3 提高营销违规成本

在加强政府对企业营销伦理监管的同时,必须提高企业营销伦理缺失的违规成本。一是声誉成本。对企业营销伦理缺失的企业通过公开曝光和黄牌警告,降低消费者对其企业和产品的信任度。二是信用成本。在实行信用经济的今天,对营销伦理缺失的企业,包括企业的老板、高层管理者的违规行为写入信用档案,金融部门对有信用问题的个人和企业不再给予贷款。三是经济成本。包括企业经济成本和个人经济成本。企业承担的经济成本包括政府部门对其的罚款和惩罚性罚款以及消费者索赔的额度提高;个人经济成本是企业相关责任人要按比例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四是法律成本。处罚和罚款对治理企业的营销伦理缺失问题作用不大,因为很多企业事先就准备好让政府部门处罚和接受罚款,关键是只有让他们感到对自身发展的后果严重性,即对从事营销伦理缺失的企业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让他们承担法律责任,才有真正的作用。如承担刑事责任、多少年内不能自己开业当老板、不能担任经理职务和不能到高档消费场所消费等。

3.4 借助媒体宏扬诚信营销和打击违规营销的企业

3.4.1 媒体整顿与规范

媒体在反映消费者诉求、维护消费者利益,在揭露企业营销违规不端行为、还原事件真相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有些媒体在进行舆论宣传时缺乏社会责任感,特别是新兴的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在缺乏有效监管的力度下,各种失德的情况层出不穷,各种虚假新闻和虚假报道屡见不鲜。因此,媒体整顿与规范势在必行,这是倡导诚信营销、倡导营销伦理的重要手段。

3.4.2 充分发挥权威媒体的曝光作用

政府部门掌控的电视媒体、消费者协会网站、报纸媒体和网络媒体的曝光具有权威性、可信性、严肃性和真实性的特点。我们可以借助权威媒体的力量宏扬道德营销的企业和严厉打击违规营销的企业。第一,正面宏扬道德营销的企业。借助媒体大力宣传道德营销的企业,进一步提高道德营销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它们更好地赢得消费者的支持和尊敬,并提升企业市场营销效益。同时,让这些企业为其他企业树立榜样,推动其他企业道德营销。第二,负面曝光违规失信营销的企业。对于失信违规营销的企业,不论它是属于什么性质的企业,要做到一视同仁,毫不留情地进行曝光,既然他们要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就必须降低他们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甚至让消费者放弃它们。

3.5 加强伦理道德教育和设立举报奖

通过设立员工举报奖、消费者举报奖等,鼓励员工和消费者举报企业营销伦理缺失的事件和现象,可以从源头根除企业营销伦理缺失的现象发生。因为员工对本企业的营销情况最清楚、最了解;消费者是产品的直接使用者,对产品的使用效果最清楚。通过设立员工和消费者匿名举报奖励,是彻底消除营销伦理缺失,树立诚信营销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刘光明,孙孝文.中国乳业之殇与营销伦理[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10(12).23-27.

[2]李方遒.論加强企业营销伦理建设[J].华东经济管理.2007(07).136-138.

[3]武津生.免检产品不搞终身制[J].监督与选择.2001(05).4-5.

作者简介:

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篇4

当今中学生的作文还存在很多问题,写出的作文大多进不了“好“的档次,究其原因有多方面,但主要是作文中缺乏真实的情感,或无病呻吟,或情感造假。这种情感的缺失直接影响了作文的质量。那么,作为中学生,他们有知识储备和生活积累,也有丰富的情感,为什么在作文时却写不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我认为有这样一些原因:

学生阅读量小,知识面窄。当今中学生背负着各种各样的考试,为了应对考试而不得不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课本知识,从早到晚,除了上课还是上课,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时间紧,活动范围小,社会接触面窄,社会实践活动少,生活阅历不丰富,也是导致学生作文情感枯竭的原因。家长也要求其子女把精力主要放在学习各门功课上,对课外书籍的阅读尤其中外名著的阅读更是少得可怜。朱熹曾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就好比是“渠”,而阅读就好比是“源头”,没有了“源头”,哪得“清如许”呢?要想写出好文章必须要有“源头活水”,要有广泛的阅读和吸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它能为文章提供了原材料;离开了生活,文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丰富的生活经历对于我们写好作文也大有作用,学生对生活中的很多东西缺乏足够的了解,更谈不上体验。没有体验何来感受?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内容感受很少,想写出真实的情感也就难了。再加上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在父母的爱护下生活着的,能感受生活的机会也少了。没有真实的感受哪有真情的文章?写起文章也只有虚构了。文章缺乏真情,“假大空”也就不足为奇了。

主观情感缺乏。作文是学生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一个人的主观情感活动,是一种书面的表情达意,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所以,要想写好作文,必须让学生有一颗敏感而富有人情味的心,成为一个“多情”的人、“善感”的人。没有多情的人哪有多情的文章?写作个体没有丰富的情感是写不出富有真情的文章的。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也会对生活处处充满激情。中学生要想写出富有浓浓情感的文章,首先他自己也要是个多情的人。而当今的中学生处于学习压力大,生活单调的环境中无法让他们产生激情。他们始终以一种冷眼旁观的神态关注自然万物和身边人事,主观情感也因此淡退而缺失。那么,怎样才能让中学生情感丰富起来,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 多读书,读好书。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其精华与微妙之所在,感悟其触动灵魂深处的东西,可以不求甚解,但要求努力寻找感觉。这样,日积月累,形成比较全面而富有深意的写作感悟和素材。同时,要求我们的教师也要有相当丰富的文学素养,尽可能成为指引学生文学成长道路上的楷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书籍和个人藏书,对人民教师来说有如空气般重要。没有书,没有阅读的渴望就不成其为教师。阅读乃是教师思想和创造的源泉,乃是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没有读书的需求,整个教育制度就会垮掉。”这足可见教师榜样作用的重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不管是琐碎细微的还是惊天动地的,都能触动我们灵魂深处的某根弦,引起我们的共鸣,成为我们写作中的最佳素材。苏霍姆林斯基说,“必须让少年去经常接触大自然,让他们在大自然中生活。”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捕捉生活灵动的一瞬,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的作文怎会无话可写?又怎会苍白无力呢?

让学生自主写作。要想使中学生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还必须给他们创造一个自主写作的空间,给他们多一点写作自由度。在大的要求下,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想写的内容,教师不作过多具体要求。教师在给学生布置写作训练题目时可以选有一定的宽度,有一定写作自由度的题目。这样能够让那些有丰富情感的人吐露心声,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写什么,怎样写,用什么方式写,都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只要作文的大要求不违犯,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足够的自由,而不去干预。自主写作反对的是要求过于具体,过于死板,学生没有可选择的灵活性。那种让学生硬模仿,只准歌颂,不准批评的写作方式是我们应该反对的。教师要善于用真情感染学生。教师平时与学生相处时,交流谈心要体现真情,举手投足也要体现诚意,每一句话、每一个手势、每一次微笑都要将真情关爱注入学生的心田。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可用生动鲜活、富有激情的语言、用真挚的情感去打动学生,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之弦。

企业信用管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篇5

【摘要】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令人忧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社会、学校、自身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并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提出了正确认识和对待诚信教育、开辟崭新的诚信教育途径、建设高素质的诚信教育队伍等对策和建议,以切实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重塑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新形象。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对策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每一个公民提出的基本要求。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力量,更要干诚信事、当诚信人,做诚信的传承和发扬者。

当前青年大学生中,功利入党有之,考试作弊有之,抄袭作业、论文有之,雇佣“枪手”有之,贷款不还有之,虚假履历、证书有之,频繁毁约、跳槽有之,这些诚信缺失的现象不仅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形象,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而且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这也使大学生诚信缺失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并开展了相关的访谈和小规模问卷调查(200人),从社会、学校、自身等方面挖掘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并就切实加强大学生诚信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本文就是对这些思考的部分提炼。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良风气的影响

政治领域:少部分领导干部凭借手中的权力,贪污受贿、生活腐化堕落、搞行业不正之风等等,影响了党员干部的整体形象,也影响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和期望。青年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政治领域的不正之风容易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其产生诚信缺失。

社会经济领域:假冒伪劣、合同违约、债务拖欠、偷逃税费、走私逃汇、商业欺诈等失信现象行为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影响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甚至我国的国际形象,也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一些青年大学生会缺乏诚信责任意识,做出诚信缺失的行为。

文化领域:宣传工作中的虚假报道、搞有偿新闻等,教育工作中的乱收费、招生黑幕、注水文凭等,学术工作的粗制滥造、假冒伪劣、抄袭剽窃等现象不利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也必然会对青年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2、高校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

高校诚信教育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状况的直接因素。当前高校诚信教育缺乏应有的实效性。主要表现为:

诚信教育重视不够。诚信教育是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时代的呼唤,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要求,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建设人才的必要途径。长期

以来,一些高校对诚信教育重视不够。笔者调查中,认为学校非常重视和比较重视诚信教育的大学生有42.1%,24.7%的大学生表示不了解学校是否重视诚信教育。在访谈中,部分青年大学生亦表示对学校开展诚信教育的举措知之不多,需要切实开展诚信教育。高校教师的诚信教育意识不强,在教学过程中忽视诚信教育的渗透,只重教书而忽视育人。笔者调查中,当问及老师平时如何进行有关诚信教育时,14.0%的大学生不知该如何作答。大学生自身对诚信教育的认识情况也需要改进。当谈及诚信教育的开展,部分大学生认为可有可无。对于学校组织的诚信活动,部分大学生表示了自己的漠视。5.0%的大学生对“诚信教育应当在全民开展,大学生尤其要注意诚信行为习惯的养成”选择“说不清”;10.1%的大学生表示不会参加学校组织的诚信活动。

诚信教育内容模糊。在当前高校的诚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诚信教育的内容没有明确的界定,在众多人心目中是一片模糊。对于诚信教育应该有哪些内容,许多教师表示说不清楚。笔者访谈中,多数大学生表示积极赞同学校开展诚信教育,但谈及诚信教育内容时则陷入了混乱状态,不能清晰地说出自己所赞同的诚信教育究竟应该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对于诚信教育内容的模糊必然影响高校诚信教育的切实有效。

诚信教育方法单一。影响诚信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方法的运用。当前多数的诚信教育停留在传统的说教上。笔者调查,53.3%的大学生认为“现在所接受的诚信教育”多是通过灌输法;除去讨论法和实践法,接受通过“其他”方法进行的诚信教育的大学生比例仅为8.9%;多数大学生认为诚信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一种方法,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赞成“诚信教育应多种方法相结合”的达到90.4%。

诚信教育路径狭窄。诚信教育多数是通过教师课堂影响和开展相关活动影响,没有充分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在教育途径的开拓创新上存在明显不足。如对网络这一有效教育途径的利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扩展和深入。笔者调查中发现通过网络了解诚信的大学生仅有16.2%。诚信教育队伍乏力。在当前高校教师队伍中,一些教师自身诚信素质不高,关心学生成长成才不够,缺乏人格魅力,缺乏奉献精神等等。诚信教育队伍的结构不够合理,队伍的管理不够科学等等,影响了诚信教育的效果不足。

3、青年大学生自身责任意识淡薄

当前大学生多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成长起来,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和自主意识等,但是同时他们也存在责任意识淡薄的现象。

社会历史责任意识不浓。部分青年大学生对所要承担的历史重任不明确,不清楚自己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民族复兴的希望,不能正确认识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局限于狭隘的视野,片面注重个人利益、追求享乐。从对“是否能够为国家利益着想”的评价这一调查中,大学生对自己和他人能够为国家着想的评价值多分布在5-8(调查把评价值分为十个等级)之间的状况可以看出,大学生自觉为国家奉献的责任意识还有待加强。

社会角色责任意识不明。当前部分大学生对自身不同社会角色尚未具有明确的责任意识。他们漠视作为一个公民的基本责任,存在着破坏公物、不注重公共卫生、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①

现象;他们习惯了被家人娇宠,沉溺于父母亲人的关爱,提出过分的物质要求,忽视了作为家庭一员所应尽的责任和承担的义务。在学校中,部分大学生不明确学生的责任所在,学习敷衍了事,缺乏认真态度,甚至出现网络成瘾、专职爱情“事业”等主次颠倒、荒废学业的情况。据报载,现在因成绩不合格而退学、试读或留级的大学生中,由于网络成瘾而荒废学业的占70%以上。

社会行为责任意识不强。部分大学生的行为责任意识不强。他们做事随性而为,对行为的后果缺乏考虑,没有为自己行为负责的明确意识。如刘海洋泼熊、王晓明杀父,以及近来轰动全国的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在这些案件中,行为者都缺乏对行为责任的思考,缺乏行为责任意识。此外,部分大学生当发现自己做出了不当的行为后,不是正确面对和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而是尽量去隐瞒、躲闪和推卸。②

二、切实加强当前青年大学生诚信教育

青年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本文着重从对诚信教育的认识、诚信教育途径、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探讨切实加强当前青年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性措施。

(一)正确认识和对待诚信教育

1、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诚信教育

领导重视是加强当前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前提和保证。首先,要立足高校的职能进一步认识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树立切实加强诚信教育的观念,明确加强诚信教育的指导思想。其次,要抓好诚信教育的各个环节,切实保证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开展。要大力支持诚信教育实践活动,并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供财力保证;要组成结构合理、高素质、有战斗力的诚信教育队伍,为诚信教育提供队伍保证;要严格制定相关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奖惩机制,为诚信教育提供制度保证。重要的是,高校领导要加强自身诚信修养,成为诚信的表率。

2、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开展诚信教育

教育工作者是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其工作直接影响教育成效。如果没有教育工作者,要完成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的重任将无从谈起,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将受到阻碍。切实加强青年大学生诚信教育,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诚信教育观,认真、积极地开展诚信教育。同时,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加强自身在教书、科研、工作、生活中的诚信修养,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影响和带动学生。教育工作者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无论是教师还是其他工作人员,都要有正确的诚信教育思想,积极开展青年大学生诚信教育。

3、青年大学生要正确对待诚信教育

大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诚信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拥有更加系统深刻的诚信理论,具备明确的诚信意识,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要充分调动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促进其有效的自我教育。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深刻认识诚信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动积极地接受教育,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诚信的理论知识,把诚信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在论③

文、考试、交往、恋爱、求职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中真实诚恳、讲求信用,做一个诚实的人。

(二)开辟崭新的诚信教育途径

1、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诚信教育实践活动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活动要突出丰富多彩性:可以针对不同的对象,如不同年级、不同系科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可以突出不同的主题,如商业诚信、法律诚信、政治诚信等;可以采取不同的活动形式,如公益签名活动、诚信征文活动、社会调查、剧社活动等;可以有不同的组织形式,如学校统一组织、院系组织、学生社团组织、联合组织等。诚信教育实践活动要务求实效,切忌形式主义、纸上谈兵,不仅要在校园内以各种形式广泛开展,还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走向社会,开展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为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做出努力,为社会的安定和谐、健康发展贡献力量。诚信教育实践活动要从细微处入手,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和诚信行为习惯的锤炼。

2、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在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中,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是一有效途径。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等高校纷纷建立了大学生诚信档案,对规范大学生诚信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使全校、甚至全社会都对此有所了解。其次,建立诚信档案要科学化、规范化。诚信档案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承诺书、个人资料、家庭背景、品行说明、学习效果、经济状况、信用记录、特别记录等,记录学生在校期间思想道德、生活学习、组织纪律等方面尽相关责任义务情况及履行承诺情况,如国家助学贷款、考试作业、勤工助学、学杂费交纳、集体活动出勤等。诚信档案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规范、细致、客观。档案建立后要进行科学的管理。诚信档案在学生毕业时要作为学生品行的有力证明交给用人单位。再次,诚信档案建立要形成体系。建立诚信档案不仅仅要在高校内通行有效,而且要与社会接轨。大学生诚信档案要与社会信用体系相联系,与相关制度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效的大学生诚信监督机制。

3、营造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

切实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需要营造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诚信教育环境。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教育资源,调动各方面的因素,发挥教师、同辈群体的教育和影响作用,运用标语、布告栏、校园广播、电视等有效手段,营造全方位的校园诚信文化教育环境。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要不断提高诚信修养,注意养成自身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做起,并注意与子女交流诚信心得,对一些现象进行讨论达成共识,为子女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社会诚信教育环境的营造需要不断加强全社会的诚信宣传、教育,营造优良的诚信舆论和文化环境;要尽快构建社会诚信体系,逐步健全市场经济诚信法规体系。同时,学校、家庭、社会之间要统一诚信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三者之间要成立有效的沟通联络机制,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诚信教育队伍

1、优良的素质

作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工作者,需要优良的素质。首先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诚信教育工

作者要对祖国、对社会主义事业、对中国共产党忠诚和热爱,要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信念,对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的信心,对党的领导的信任。其次,要有较高的道德素质。诚信是道德品质的重要内容。诚信教育工作者要具有良好的诚信品质,以诚待人,信用待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具有强烈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再次,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理论素质和专业能力素质。专业理论素质要求诚信教育工作者能够系统全面地把握诚信教育内容体系,熟谙诚信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诚信的历史,掌握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规则以及法律所涉及的诚信原则,深刻领会诚信的科学内涵。专业能力素质主要有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

2、合理的结构

诚信教育工作者要有合理的队伍结构。首先,人员结构。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队伍的人员要以“两课”教师、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为主,辅之以其他教师和工作人员。实现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人员结构。其次,年龄结构。各年龄阶段的人员各有所长,也各有不足。诚信教育工作队伍要根据诚信教育和教育对象的特点,按照老、中、青,以中青年为主,形成合理的年龄结构。再次,性别结构。不同的性别有不同的特点和专长。诚信教育队伍中要注意适当的男女比例,分工明确,发挥各自优势,避免单一的性别结构。第四,学历结构。到2005年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历层次,增加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诚信教育队伍要不断提高学历层次,优化学历结构,一方面吸收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培训进修提高原有诚信工作者的学历层次,逐步形成以硕士研究生为主的学历结构。

3、科学的管理

要提高队伍工作的效率必须加强科学的队伍管理。首先,人文关怀。人性化管理的理念被越来越广泛的接受,诚信教育队伍的管理要以人为本,增强其感召力、人性化。其一要关心,关心教育者的工作及其生活、学习情况,合理进行人员安排,使不同的教育者都能各显身手、人尽其材;其二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明确工作要求,通过有效形式促进诚信教育工作者沟通思想、交流经验,培养团队协作和奉献精神。其次,完善制度。要做到有制可依、有制必依、执制必严、违制必究。制度包括选拔聘任、工作考核、监督评估、进修提升等。要尽量避免制度“真空区”,力争队伍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建立相应的制度,形成环环紧扣的制度体系。有了制度就要严格执行,要严格按照制度开展工作。再次,培养提高。要坚持选拔、使用、培养、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诚信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培养。其一是理论素养提升,要根据诚信教育工作者工作性质的不同,要进行相应的培训和再教育。其二是实践锻炼提升,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诚信工作者进行社会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以使其开阔眼界,增长阅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注释: ① 参见郗杰英等编:《新学子——当代大学生研究报告》,文心出版社2002年版,第53页。

② 《中国教育报》,2002年10月14日。

③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姜励群、吴福生译:《少年的教育和自我教育》,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第100页。

参考书目:

1、郗杰英等编:《新学子——当代大学生研究报告》,文心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2、黄蓉生主编:《21世纪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3、陈秉公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

企业信用管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篇6

【摘要】当今社会,企业员工离职率越发高涨。尽管企业也强调员工忠诚的塑造,重视通过种种手段予以保证核心员工的留驻。但是,总是会有人对企业的现状不太满意,一个行动就是选择离职。适当的员工离职率对于企业发展和保持活力是有益的,但频繁的员工离职率往往意味着组织核心竞争能力的丧失,从而影响企业的稳定发展。本文将从理论与实际操作的角度出发,对造成我国企业较高离职率的因果和应该采取的管理对策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自愿离职离职原因产生后果解决对策

一、企业职工自愿离职原因分析

企业员工的离职率应有一个合理的界限,大多数学者认为10%左右为宜。但目前有许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人员的离职率却远远高于10%。很多人认为,企业离职率高的原因是因为工资水平低或者没有必要的劳动保障,但事情并非那么简单,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个人与组织融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匹配达成同化的过程。但当这个过程的某一环节发生错误,两者目标产生冲突与矛盾时,员工的离职行为就此发生了。

根据对一些企业和员工的调查,产生冲突造成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有:

(一)外部环境因素

1、经济形势的影响。在经济繁荣期,就业岗位相对较多,找工作相对容易,这时员工自愿离职的可能性就比较大;相反,在出现经济危机或者经济衰退期,失业率高,找工作的难度增加,员工就会比较珍视自己现有的工作,所以离职率就会降低。

2、社会文化、用工制度等的影响。各地的社会历史文化和企业用工制度对职工离职率也有着极大的影响。例如日本,终身雇佣制被称为日本企业成功的三大法宝之一,在这种用工制度以及文化的影响下,日本的员工自愿离职率是很低的。

3、企业组织特性、组织文化及管理制度等的影响。企业的管理水平、运行机制越先进,对员工的吸引力就越大,员工的离职率相对就会越低;个人价值取向、个人目标与组织文化、组织目标及管理运行机制相一致,员工比较喜欢企业的管理风格,他继续留任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4、企业是否为员工提供充分的学习及发展机会也影响着离职率。具体表现:

(1)企业是否有一个合理的、明确的晋升制度;(2)企业能否为员工不断提供培训机会,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很快,不学习就会落伍,甚至被淘汰。如果企业做不到上述两点,员工会感到自己在这个企业中没有前途,甚至担心自己的位置有一天被外来的人员代替,于是产生另谋出路的念头。

(二)内部个体因素

1、员工想尝试新工作,以培养其他方面的专长。在生活的巨大压力下,员工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更多方面的特长,以适应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力,从而选择离职。

2、个体能力的影响。当个体不足以胜任其本职工作,或当个体有较强能力,而不能在所属公司得到充分发挥时,员工就有可能产生离职意向。

3、企业福利不佳,员工对薪水不满。当员工认为企业给予的福利与薪水与自己付出的劳动量不等价时,当然会想到离职。

4、职业倦怠,暂想休息。员工工作到达一定年限就会产生倦怠厌烦心理,也会想暂时离职休息。

二、员工自愿离职产生的后果

员工的自愿离职所带来的后果已不容忽视,离职成本会随之增加,严重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职工离职成本指职工离职后给企业带来的一系列成本和代价,包括实际成本和无形成本。实际成本包括取得成本(包括招聘、选拔、雇用、就职等成本)、开发成本等,无形成本包括空位成本(员工离职后,要重新招募新的成员,但是在原来员工离职到新的员工开始工作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段,在这期间由于岗位暂时空缺而发生的空岗损失)、对其他员工精神上的影响、成熟员工到竞争对手后对企业的威胁、机会成本等。员工非正常离职的成本到底有多大?美国《财富》杂志曾研究发现:一位员工离职以后,从找新人到顺利上手,光是替换成本就高达离职员工薪水的1.5倍,如果离开的是管理人员则代价更高。员工欲离职前一段时期士气低落绩效不佳花费成本,招募新人需要成本,训练新员工接替上手需要成本,万一员工带走技术与客户,投奔到竞争对手那里则是更大的成本损失。而掌握核心技术的员工离职,企业可能无法立刻找到可替代的人选,可能导致企业关键岗位的空缺,这势必影响企业的整体运作,甚至可能对企业形成严重的损害。

三、减少员工自愿离职的管理对策

针对上述分析,对职工自愿离职的管理和预防势在必行,同时这应该是一个过程管理,它应该贯穿在从招聘开始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个过程。

(一)在招聘中实施现实工作展望(RJPs)技术

在招聘面试过程中,企业所采用的招聘方法对员工以后的自愿离职有很大影响。现实工作展望(RJPs)就是通过给应聘者提供有关工作的各方面信息,使得他们对将要从事的工作从好坏两个方面有一个比较明确、现实的展望,从而降低对工作的压力和对工作的期望,提高工作吸引力,进而降低以后离职意向的过程。

(二)建立和谐畅通的职工沟通系统

企业招聘到合适的人才之后,要紧密关注核心人才,重视与职工之间的沟通。正如有人所说:企业所有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沟通问题,这表明了沟通的重要性。管理者要注意倾听和理解员工,充分了解员工的需求、期望,并尽力满足员工的合理要求。同时,在企业中培育沟通的文化,鼓励员工之间进行沟通,创建好的企业沟通关系和良好的人员关系。另外,企业要做好与已有离职意向的员工的沟通工作,进行真诚的离职面谈。员工产生了离职意向,但并非一定会离职。企业应该及时了解员工,了解员工想要离职的原因,从而发现并改进自己工作的不足,并尽力挽留那些有离职意向的员工。即使挽留不成功,企业也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改进不足。从长期看,这对企业降低离职率有很大的作用。

(三)为员工提供充分的发展机会,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

1、建立合理的晋升制度。当一个管理岗位或中高层次岗位出现空缺时,应实行内部优先。在全球一些知名企业,如宝洁公司,中层以上的管理者都是从内部提拔。这样,会给下属员工很强的工作动力,他们会认为在公司里做出的任何贡献都是有机会使自己得到晋升与回报。这样,他们才会更加安心的留在企业中,全心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2、开展员工发展规划。许多企业抱怨内部没有优秀人才,只得从外部招聘。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企业在留住人才与培养人才方面做的不好。要想培养人才必须有一个人才培养规划,只有预先培养人才做好充足的人才储备,才能避免人才短缺。

(四)、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

培训和开发是一种激励,也是降低员工离职率的法宝之一。对北京、上海和深圳人才市场的最新调查表明,组织提供给员工的培训机会和“再学习”机会是影响员工离职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培训开发的实施,可以保证员工和企业发展的同步,可以使员工感受到组织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增强归属感。企业如果每年公布培训计划,给员工带薪学习的机会,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工作积极性,同时对企业来说,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

总之企业要想稳定企业的员工队伍,降低人员流失,就要明白员工流失的责任并非全在员工本身,而企业也要多方位反思来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员工的非正常流失。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的不断深入,对人才的争夺成为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与此相对应的员工离职现象也会越来越凸显出来。因此,企业设法降低员工自愿离职率,进行员工离职管理至关重要,企业管理者应对自愿离职产生的影响因

素、成本有个全方位认识,只有这样,企业管理者才有能采取有效行动管理员工离职问题,从而使企业本身拥有吸引、激励、留住人才的无限魅力,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 乔引华,郭大为 :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离职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论坛,2006

[2]王忠民,陈继祥 :试论影响员工离职的若干组织因素[J],管理现代化,2001

[3].马淑婕、陈景秋,员工离职原因的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场开发,2003

[4]符益群、凌文辁,离职的后果及管理方法[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

企业信用管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篇7

一、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

1. 制度不完善

人们不讲信用的根本原因在于:在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们的预期收益长期化不能实现, 其实施机会主义行为的收益大于成本, 从而导致市场失灵。具体说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权不清晰。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 缺乏明晰的产权制度和完备的社会化信用体系, 这是当前国有企业信用缺失的根本原因。长期以来, 政府干预经济过多, 承担责任过大, 社会缺乏现代市场经济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的熏染制约。

法制不健全。虽然在有关的法律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民法通则》中有关于信用和反欺诈的条文, 但可操作性不强, 它们对诚实守信行为没有保护、奖励措施, 而且对违背信用行为的定义也不准确、不完整, 处罚条款弹性太大, 不能对失信构成强有力的约束。

2. 信息不对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经济活动主要通过各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交易来进行, 信息主要是在各个交易主体之间横向传递。”目前, 市场上的信息量空前增大, 但由于市场机制不够完善, 尚未形成一整套有效的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公正、公开和有效传递。

社会普遍把失信问题归结为制度原因和人们道德的丧失, 事实上, 信息不对称作为行为人失信的一个显性的客观条件往往被忽略了。作为企业信用的提供方知道自己的信用良好程度;作为企业信用的接受方则不知道其信用良好程度。这就使得市场经济主体之间所了解的信息不对称, 从而给失信和欺诈提供了可能。

二、信用缺失的对策

1. 加强并完善社会经济制度建设

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只有进行产权制度改革, 才会真正实现政企分开, 内生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出发, 精心培育和开发企业的信用资源。同时, 应完善个人身份证和企业标准代码制度, 积极推行个人金融实名制, 建立个人财产申报制度。我国已经实施储蓄存款实名制, 在此基础上还需进一步依靠法律手段, 为每一个有经济活动的人设置一个基本金融账户, 并同时配置一个社会保障号码, 结合个人财产申报制度, 对个人收入状况、个人社会福利、纳税记录进行详实记载, 为建立个人资信档案和评估机制打下良好基础。

2. 强化市场主体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

信用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社会主体之间的信任和诚信的理念来维系, 靠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道德规范来维系。信用伦理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约束, 其威慑力虽然没有正式规则的约束大, 其建立也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但非正式约束真正建立起来后, 其效果则是持久而深入的。讲信用应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种基本公德。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市场主体的行为准则首先应是讲信用, 无论是法人主体或公民个人, 都应树立守信的公众形象, 树立“以讲信用为荣, 不讲信用为耻”的社会意识。

3. 完善法律体系, 维护并规范信用关系

我国的立法机关应该尽快检查、修改并完善我国的商法体系, 建立、健全维护信用社会和信用经济的法律制度。一是加快信用立法, “信用立法工作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来完成。其一是修改现行的相关法律和法规, 为信用数据的开放做准备。其二是尽快出台关于征信数据开放和征信数据使用规范的新法律。”二是完善我国民法及有关法律中有关债权保护的法律规定, 以确保信用关系中债权人的权益不受侵犯, 并强制债务人履行其偿债义务。对债务人的违约制定更加严厉的赔偿和惩罚规定, 同时要完善《刑法》中对欺诈和非法侵占等恶意背信行为的有关规定, 依法惩治此类犯罪。要建立完善我国企业和个人破产制度。破产制度是信用制度的必要补充, 需要限定破产人在豁免债务的同时, 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

4. 加大对逃废债的打击力度, 增强对失信行为的成本约束

加大企业或个人失信的成本, 迫使其行为趋向守信。一是建立对失信行为联合制裁制度。对已公开谴责的失信企业, 在规定期限内不予纠正的, 金融机构要对其联合制裁, 不为其开立账户, 停止授信, 不办理对外支付。对逃废债企业原法人代表转任、兼任企业也将采取相应制裁措施。二是实行重点打击战略。金融部门要有重点地选择一小批逃废债企业, 尤其是属于“有偿还能力, 故意拖欠债务”类型的企业进行重点打击, 直到这些企业归还贷款为止。三是建立对个人违约行为的约束和制裁机制。如采取金融联合制裁、社会信用制裁、相关法律制裁和社会舆论制裁等形式。

5. 规范政府行为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的是裁判角色, 制定交易制度和法律, 而不是直接参与交易。必须减少政府部门的直接交易行为。同时, 必须有效地解决信用执法过程中的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 维护法律的公正性。各级政府要扶植和监督信用中介服务行业的发展, 并保证政府各部门的公共信息向社会开放, 让大家平等地取得和使用, 同时监督市场经济主体间依法公平、公正地披露信息和取得使用信息的义务和权利得以实现, 保护公平竞争。

参考文献

[1]刘秀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商业道德.商业经济研究, 1997年第2期

论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篇8

[关键词] 诚信信用制度教育

什么是诚信?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通俗地表述,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他人和社会发生关系。处理这种关系必须遵从一定的规则,有章必循,有诺必践。诚信不仅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道德诉求之一,也是世界上各种文化当中的共同的道德追求,是对人对事的普遍要求。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诚信的现象屡见不鲜,从生活消费中的假烟、假酒、假药,到生产过程中的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从经济领域中的假批文、假发票、假纸币,文化领域中的假文凭、假履历、假招聘,到政治领域中的假话、假数字、假政绩,这些丑陋的现象,几乎每个人都遭遇过,这一连串虚假,不仅使我们遭受损失,而且蒙受耻辱,使整个社会产生迷茫与困惑。为此,整个社会都在呼唤诚信。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诚信道德缺失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追求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不诚信的驱动力是暂时的利益,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市场经济中,一些人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不惜抛弃道德良心,甚至置法律于不顾,致使假冒伪劣猖獗,虚假广告满天飞,使消费者提心吊胆,消费群体减少。一些企业视不讲信用为平常事,不少企业还认为不讲信用可直接给企业带来“利润”。一些日子不好过的企业甚至将不守信用作为摆脱困境的一种手段。

第二,缺乏规范的社会环境。很多国人在国外认真遵守社会公德、恪守信用的原因是源于我们来到了一个新的规范化的社会环境中,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就是——遵守公德、诚实信用。因此我们也必须这样做,事实上我们也自觉这样做了。其目的在于一方面是内心深处涌现出的自觉地维护中国和中国人的形象的愿望,另一方面是为了维护中国人的信誉,是为了维护中国公司的信誉,更坦率地说,是为了在这个全新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因此,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中国人不是没有遵守信用的素质,而是国内缺少这样的大环境,如果大家都这样做了,自然我们也应该这样做;但如果大家都那样做了,我们也似乎没有办法,只能那样做。

第三,传统文化对信用的崇尚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因为传统文化对信用的崇尚是建立在农耕时代的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和工业化、市场经济、国际化等现代社会经济体系运行存在着巨大的不匹配、不协调和不适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信用只存在于一个特定的小群体之间。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自然经济中,人们必须在一个有限的社区中相互依存、相互援助、相互取信才能共同抵抗各种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风险。由此带来中国传统文化中只注重对特定小范围的人守信,而不注重对社会、对制度的守信。守信的范围取决于对特有群体利益的维护而不是对社会共同约定、对制度的维护。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一是广泛存在于农村的乡村社区信用,二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在小商小贩、手工业者、运输业者中形成的帮会信用。

第四,法制的不够健全。从法理上讲,信用缺失本质上是一种违约行为,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法则来看,当失信的收益高于相同的资源和时间从事其他活动所带来的收益时,市场主体就会选择违约。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失信成本远远低于收益的现状,还在于现行法律对契约关系的维护、对债权人的保护未能到位。

第五,诚信人格的欠缺。一方面我们希望这个世界永远晴天日丽,人人和谐相处,另一方面我们又彼此设防,以防人家对我们的算计。我们呼唤诚信,渴望诚信,但就是做不到把自己从堡垒中解放出来。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和不诚信搏斗,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是非、善恶、美丑的战斗中。我们时常找一些美丽的借口,以“大家都这么做”为由拒绝诚实待人。

第六,教育诚信的缺失。学校在各种检查中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各种公开课上,要求学生配合作假,学校在学生面前上演“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花招,无原则的帮助学生造假,某些教师为了一己私利违背教师职业道德,暗示学生作弊等诸多现象在学校比比皆是,毁坏着学校和教师的形象,动摇着教育中诚信根基。说好话、假话会得到种种实惠,说真话不仅不受欢迎,还会带来灾祸,那他们以后会选择讲真话还是说假话?诚信失语的教育只能培养出伪道德、说假话、作道德秀的人,也只能造就伪君子和两面人格。

那么如何做才能有效地改变诚信缺失的局面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是“八荣八耻”,当中就明显的提到“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就是要将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作为立人之本,成事之基,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自觉做到恪守诚信,抵制和反对惟利是图,弄虛作假、背信弃义、不讲信誉的思想和行为。

第二,要倡导对社会、对制度守信的信用观念,建立良好的信用体系。现代社会信用,最重要的不是对一个共同利益群体守信,而是要对社会守信、对制度守信。我们应当确立一种普遍的社会准则:欠债不还,侵害的不仅是债权人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对制度的一种破坏。失信行为的代价不仅要包括对失信行为所造成损害的赔偿,而且应当包括修补制度的代价,要让社会成员诚实守信,社会的制度约定首先要有信用。朝夕令改的制度、被机会主义应用的制度、因人或者因事而变的制度一定是没有信用的制度。制度失信从来都是秩序紊乱的根本原因。国情、功劳、困难群体、特定所有制、道德理念都不应成为制度失信的理由。制度守信,首先是政府守信、法律守信。

第三,向发达国家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一般都比较讲究诚信。

1.完善法律。严格法律制裁,是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打击假冒伪劣的硬举措。诚信道德和法律是维护市场秩序乃至全社会的两个基本工具,二者既有相互替代的一面,又有互补性的一面。就替代性而言,良好的信用可以大大减少对法律的需求,节约交易成本,就互补性而言,信誉和法律是互为加强的,严格的法律制裁使人们可以更讲信用。比如,法国就设立了完整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规,专门打击欺诈、暴利、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工作。再如,美国法律严格规定,企业凡有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必须赔偿、重罚,罚款金额及入狱年限则视诈骗情节轻重区分,业界在这种法制环境中均奉诚信为神圣至上的经营理念。

2.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监督社会成员是否遵守社会秩序的最好途径就是建立个人信用制度,个人可以通过信用方式获得支付能力进行消费、投资和经营。个人信用可以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数据、事实和行为来标明,良好的个人信用档案可以视作个人的第二身份证,自由流动,却有一个终生的社会安全号,通过这个无法伪造的号码,每个人拥有一份资信公司作出的信用报告,任何银行、公司或者业务对象都可以付费查询这份报告,一旦出现信用问题,如恶意透支信用卡或不及时还贷,都会被记入资料库。而有过不良信贷记录的客户在今后的生活中会碰到很多困难,如申请贷款会被拒绝或者支付高利率,要想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一些大件商品时会被商家拒绝。

3.加大惩罚的力度。面对社会上的种种有失诚信的现象,英国政府和有关机构采取的对策是,加强对欺诈的调查和暴光。国外对假冒伪劣商品进行处罚,都达到了十分严厉的地步,一经发现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者,就实行加倍赔偿和从重处罚,坚决打击,绝不手软,甚至达到了罚到你倾家荡产的程度。一定要让不讲信用的人付出高昂的代价,使欺骗的成本大于收益,信用才有保障。

第四,能够做到慎独。诚信不只是对别人讲诚信,也包含着对自己良心的不欺。在无人监督或者不受舆论谴责的情况下,能做到表里如一,则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第五,加强诚信教育。诚信教育需要学校的努力、教师的率先垂范,教育要以真诚作为基础,从小孩抓起。教师应该一诺千金,言必行,行必果。教育是一种育人的活动,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是学生亲密的伙伴,学校的所作所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传递着一种价值观念,也悄悄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并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教育必须以真诚作为基础。

上一篇:人寿保险商业计划书下一篇:双城市电业局创先争优经验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