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偏远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积弊及补漏对策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偏远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积弊

近些年, 各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 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特别是重教程度令人咂舌, 农家子女纷纷转往县、市就读, 但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一飞冲天。可是, 从多年的教育教学实况看, 偏远农村的文科教学很不尽人意, 突出表现在“腰杆子工程”——初中语文教学上, 而农村初中尤甚。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 它改变了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理念, 使得教育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仍然是在传统的落实“基础知识”上强调得多, 在实际运用及创新思维上, 特别是与社会融入上, 则显得捉襟见肘、缺失连连, 给人以“蜻蜓点水”式的直感。

(1) 语文师资极其“贫弱”——“鸟窝里飞不出金凤凰”。随着社会的发展, 各行各业都发生着程度不一的变化, 作为农村初中教育这一块, 也概莫能外。特别是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不完善, 影响了师范教育的健康发展, 师资来源庞杂, 有数量, 没质量。表现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 这个矛盾 (学校对合格语文教师的需要与师范院校对合格语文教师的培训) 就显得愈加突出。也就是说, 缺乏一根合适的杠杆来支撑起农村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2) 教学设备十分滞后——“穿新鞋, 走老路”。在我国人均GDP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情势下, “农村”这个字眼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仍是“贫穷”的代名词。其实, 事业的兴起与经济的腾飞是贯通一体、相辅相成的。要想使苏北农村语文教学“起死回生”, 不是哪一级政府、哪一个领导“一锤定音”得了的。要想搞好语文教学, 其设备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农村初中经费维艰, 根本不可能建有一个像模像样的图书室。至于网络系统, 从范围上看, 仍是稀缺资源, 还未能普及到每一个教室、每一节课堂教学中, 更甭提有现代化的语音室了。

(3) 课务安排失之偏颇——“赶鸭子上架”。语文教学在教育界一直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其中不乏诸多陋见, 尤其是农村学校有些领导, 总认为语文教学弹性大、跨度大, 且觉得学生都是中国人, 语文成绩料不会差到哪, 故而在实际分课时, 能让一个语文教师, 说不定就是让一个不称职的语文教师兼上两到三个班的语文课, 这名教师本身或许无任何异议。可实际上是, 教师疲于奔命, 越教越急越模糊;学生无所适从, 越学越苦越惘然。原因很简单, 即教师的一切, 统统与质量挂钩, 不下大力气不行!但又不会教, 当然是越教越急越模糊。

(4) 阅读与作文教学飘浮——“依样画葫芦”。当前, 农村初中阅读与作文教学是语文学习中的致命弱点, 尤其是学生写作能力较苏南更是相形见拙, 既缺乏厚重的笔法, 又缺乏时尚的内涵, 常常游离于社会实践之外。是因为绝大多数中学语文教师未受过正规中文专科学校的培训与学习, 始终是以线型的、零星的知识点存于脑里, 表现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是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的。教者拿到一篇短文尚不能驾轻就熟去分析, 学生最终也只能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至于说作文教学更是问题诸多了, 教者说不清、道不明, 学生只是东抄西摘, “依样画葫芦”。加之部分教师始终把作文教学当作附件, 纯粹地为了应付领导的检查, 以求蒙混过关, 陷入“上不了台面”的窘境。

(5) 教师整体协作堪忧——“各人自扫门前雪”。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城乡之间的差距愈加拉大, 县城教师的优越感较为明显, 而农村学校教师的弱态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相当严重。他们总认为, 反正就这样了, 即使教得好, 也只能囿于农村学校这个狭隘的舞台, 况且“无人力”、“无票子”, 怎么也不可能到县城教学。

2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补漏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积弊, 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补漏之策呢?无疑地, 应从内、外因两方面进行补漏。具体要做到八个方面。

(1) 强化学科认识。作为语文教师, 首先, 应加强对语文课性质和任务的认识。就其性质而言, “语文这门功课是基础科目, 是学习别的功课的工具”。其任务就在于掌握语言文字的知识和能力, 以之为工具, 准确地去接受、处理和交流各种信息, 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其次, 作为农村学校的一线领导也应有足够的紧跟时代的清醒认识, 不能把初中语文学科仅当成毕业年级的重要学科之一, 真切地考虑到教学的长效性, 从源头上把它足够的重视起来, 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把语文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走出误区。

(2) 提升教师素质。“教书育人, 必须有真才实学”。当前, 苏北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中青年较多, 可谓是年富力强, 但许多老师业务素质并不理想。除了“先天性”的欠缺外, 教师职后的业务进修必须抓到位, 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要尽快制订分阶段的培训计划和考核办法, 迅速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使得语文教学职后学习制度化, 确保知识的不断更新、快速更新, 并结合相关制度的建立, 有效改变语文教师队伍结构的不合理现象。

(3) 完善互动机制。当前, 城乡教育差距越发明显, 除了经费上的巨大差距外, 最根本的还是人的素质上的差距, 突出体现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巨大差距上。事实上, 诸多优秀教师或稀缺学科教师被囤积在县城学校,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优势教育资源的浪费, 发挥不出最大的效能。而农村许多学校的教师配备却是参差不齐, 出现严重的“后继无人”现状, 为此, 地方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应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 去认真打造全县的师资, 实现“一盘棋”的新格局, 建立健全城乡教师良性互动机制。

(4) 融入社会课堂。语文教学是一门社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倘若仅靠几本教材就想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达到一个理想的高度, 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根本就达不到预期的广度和深度。事实上, 语文水平的提升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积累, 更是洞察社会的结晶。在这一点上, 尤其同我们的阅读与作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现在的学生, 如果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则必然落伍于时代, 为社会所抛弃。作为教师, 既要积极引领学生去关注社会的千姿百态, 清晰地看到社会峥嵘勃发、生机盎然的一面, 奋笔挥就锦绣文章;又要善于帮助学生了解世俗的人情冷暖, 敏锐地剖析社会“霓虹灯下有血泪”的一面。通过与社会大课堂的频繁接触与社会营养的滋润浸染, 使学生逐渐由一名懵懂幼稚的自然人成长为具有社会特质的社会人, 从而在阅读与作文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厚重的底蕴和深刻的内涵。

摘要:长期以来, 语文始终被禁锢在政治和交际偏隅, 压抑着学科个性的健康发展。经济发达地区好于经济薄弱地区。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 其初中语文教学明显地存在着师资“贫弱”、设备滞后、课务失衡、新课标认识肤浅、教学主导性不强、阅读与作文教学浮于表面、整体协作能力差等弊病。因此, 要改变这种弱况, 必须在学科认识、教师素质、互动机制、命题创新、科学指导、激发潜能、融入社会及人文思想等方面下硬功、使实招。

关键词:教学积弊,补漏对策

上一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内涵研究——以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为例下一篇:零售银行的发展新趋势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