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载体做实普法工作

2022-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创新载体做实普法工作

创新党课教育 做实思政工作

【摘要】党课教育是教育管理党员、提升党员素质的有效方式,是加强党性教育、永葆党员先进性的基本途径,是“三会一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政法系统以党员干警党性登高为重点,通过丰富党课内容、改进党课方式、注重党课实效等途径创新党课教育,做实思政工作,使党课这一思政工作载体由内而外焕发党性光彩。

【关键词】党课教育;思政工作;政法队伍

党课是加强党员干警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政法系统不断创新党课教育载体,做实思想政治工作,把党课教育打造成党员干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高地。

一、丰富党课内容,强化课堂教学

大丰政法系统始终贯彻“党课姓党”的要求,坚持党课的政治性、时代性、针对性,不断创新丰富党课内容,让党课春风化雨、深入人心。

一是聚焦理论武装。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我们认真贯彻落实这一重大政治任务,推动党课教育与时俱进,大力加强思想建设和党员干警学习教育。定期选取党中央最新出台的制度条例为主题,结合当前党建工作重点、难点,确保党课的内容顺应时代潮流,不偏教育“主道”;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讲党章党规党纪、党的光辉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和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等作为重要内容。根据党员干警的具体情况,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坚持分类指导,按需施教,不断拓寬党员干警的视野,增长党员干警的见识,努力推动理论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直面热点难点。紧密政法工作探索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做到党建与政法工作共融互促、同频同振。聚焦政法系统党的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和本区政法工作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开展维护社会稳定、网格化社会治理、队伍建设等问题调研,围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应对和化解各种风险挑战,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等作为重点,组织党员干警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情景融入、互动体验,感受党建引领下的政法工作取得新成就,把党课教育融入到一个个直观的场景、鲜活的事例之中,真正触及党员干警思想和灵魂,切实引领党员干警在破解难题、补齐短板、防控风险、服务发展的中创新工作思路,拿出务实举措。三是贴近工作实际。党课内容不仅要有政治理论、形势任务、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内容,还要满足党员干警精神归属方面的需求,让党课发挥解疑辨惑的作用,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要讲党员干警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将党员干警如何勇于担当、干事创业、奋勇争先,作为重要内容,同时还与开展建言献策、自我批评、检讨反省等“干货”相结合,真正让党课贴近党员干警心理特点和精神需求,打造出既严肃又有趣、既思过又积极、既庄重又生动的主题党课,促进党员干警不断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奋力为推进“四新盐城”建设提供法治保障贡献力量。

二、改进党课方式,激发情感共鸣

随着党员干警思想需求日益多元的趋势,不断创新党课教育方式,以精准施教、形式创新、拓宽主体为工作原则开展党员干警教育。

一是做好实景课堂,让党课“实”起来。实景党课将党课从室内授课拓展到室外,激发情感共鸣,打造体验式教育模式,让参与的党员干警身临其境,感受到共鸣、心灵受洗礼、学习有实效。组织党员干警赴盐城新四军纪念馆、白驹狮子口会师纪念馆等教育现场教学红色线路活动,通过重温入党誓词、老党员上党课等方式,重拾红色记忆,感悟革命精神,激发党员干警对党的热爱和忠诚,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传统,不忘历史,牢记使命,创新争先。结合警示教育,组织党员干警到廉洁建设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和学习,引导、帮助干警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通过深入基层走访先进模范、优秀党员干警,听党员干警的真情实感,听身边的好人好事,把理论政策转化为一个个感人的小故事,用小事例来阐述大道理,达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效果。二是做好互动党课,让党课“活”起来。互动党课运用故事化、形象化的表达方式,变“理论灌输”为“故事感染”,变“硬性要求”为“启发引导”,变“刻板说教”为“共同勉励”,让党员干警在密切配合、共同参与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开展“十佳干警”宣讲活动,让优秀党员干警亲自叙述,现场交流,用身边典型讲述身边事的形式,增强党员干警的代入感,改变传统党课“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加丰富,也更接地气。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创新“党课+实践教育”模式,组织党员干警开展“送法进乡村”“进农户促脱贫”等主题党日活动,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大力开展“微党课”活动,组织每位党员干警轮流讲授党的十九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应知应会知识,引导广大党员干警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提升能力素养,并将学习成果转化、落实到工作中,不断推动政法工作再上新台阶。三是做好智慧党课,让党课“深”起来。充分利用新媒体强大的数据功能,将主流网络媒体引入课堂,用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党员干警,激励党员干警见贤思齐学理论、坚定信念铸牢警魂。组织观看《苦难辉煌》《孤岛32年》《亚父的梦》等纪录片,通过视频党课,采取可视化的呈现、代表性的案例,变“简单漫灌”为“视听体验”,对国情党史的感人故事进行轻解读,增强教育的故事性、趣味性、吸引力,引发党员干警深层次的体验和共鸣,切实让党员干警听得进去、看得明白。积极利用“学习强国”“江苏先锋”等远程培训和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广大党员干警收听收看微党课,同时开展谈体会、讲心得、提建议等研讨活动,让党课真正成了增进党性修养、增强支部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阵地。政法各单位依托“两微一端”,特别是微信公众号等多形式的智慧党建新方式,探索活动新载体,开设微党课、微宣讲、微行动等平台,以方便灵活的平台载体、活泼生动的文字风格、诙谐幽默的动画视频搭建指尖上党课新园地,宣传阐释党的重要政策和党委重大决策部署、及时反映党建工作进展和成效、深入宣传推动“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极大地丰富了党课教育形式,增强了党课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取得了良好的政治和社会效应。近年来,大丰政法系统已定期推送2万余次主题教育学习知识供党员干警自主选学,增强党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注重党课实效,有效净化心灵

党课要注重实效。近年来,大丰政法系统在精准开方、示范带动、建立机制上下功夫。

一是着力在精准开方上下功夫。党课教育是一项严肃而细致的工作,要做到全面统筹、对症开方。推动政法各单位制定党课计划,明确讲授“课程表”,提前确定好讲党课的时间、内容和主讲人,并根据干警教育需求和阶段性思想走势,不断细化年度讲授内容,努力提升党课教育精准度。紧贴党课主题,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四不两直”的方式深入基层一线,有针对性地开展如防范化解社会重大风险、网格化社会治理、政法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调研,有的放矢地为讲好党课奠定基础。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活动,采取访谈式党课,深入党员干警当中细致交谈,搞清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摸准思想“病灶”,让党课教育直抵人心、入脑入心。二是着力在示范带动上下功夫。坚持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是“三会一课”的重要内容,也是强化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的重要方式,是我们党注重从思想上建党的一个光荣传统,同时也是基层党组织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坚持“领导带头、科学选题、互动交流”的原则,推动政法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带头讲党课,力求做到认真进行调研思考,自己动手撰写讲稿,发挥好带学促学作用。政法各单位分管领导采取支部下单定题的方式,围绕所分管的工作到所在党支部作专题党课,或向党员干警报告一次学习体会。在讲党课过程中,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开展学习,亲自撰写党课提纲,在学深学透、融会贯通上取得新成效,在学以致用、推动工作上取得新突破,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合力。同时,政法系统大力开展“今天党课我来讲”活动,把“话筒”交给普通党员干警,鼓励推动政法各单位党课主讲人向支部委员和党员干警延伸,打破职务、岗位的限制,鼓励每个党员干警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议题,大胆走上讲台,通过授课、讨论、点评等形式提升党课效果。三是着力在建立制度上下功夫。贯彻落实好《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不断深化政治巡察制度,督促政法各单位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推动政法各单位上党课正常化,切实做到“三清楚两强化”,即讲清楚目的意义、讲清楚任务要求、讲清楚实践途径,强化互动交流、强化答疑释惑,切实保证党课质量。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把党员干警定期参加组织生活、党课学习情况划入考核体系,采取“规定+自选”动作相结合,要求每年至少4次,使其真正成为党支部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业务发展的“加油站”。建立“党课日”制度,依托“周五学习日”,将每月第一个周五下午确定为党课日,每月明确一个学习主题,促进党课教育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开展。

参考文献:

[1]李斌.改进党课教育做实思政工作[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11).

[2]創新党课形式提高学习实效[EB/OL].http:// www.sxdygbjy.com/content/2019-01/24/89_2059 42.html,2019-01-24.

责任编辑:侯欣

作者:杭斌

第2篇:做实普法依法治理放大司法行政效应

党的十六大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大决策,全国范围内的政治体制改革、政治文明建设的帷幕已经拉开。已开展多年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作为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和组成部分,被纳入政治文明建设的总体框架之中。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普法依法治理的主管机关,如何顺应时代变革的要求,重新审视政治文明建设带给普法依法治理的新内容,探索新形势下普法依法治理的新思路和新途径,是已经摆在我们各级司法行政机关面前不容回避的课题。我们必须顺应改革的潮流,找准司法行政在这场伟大变革中的定位,才能更好地履行我们的职能,放大司法行政的效应。

一、审视政治文明背景下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抓住重点政治文明建设的开展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摆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来操作。一是因为法治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执政党的依法执政、权力机关依法行使权力、司法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人民当家作主的目标和实现途径,都需要用法律和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守的准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制度、机制改革;将制度、机制上升为全体人民意志就是法治建设。可以说法治建设和政治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是同义语、同一概念。二是法治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抓手和实现途径。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往往使人感到很笼统和抽象,甚至有些神秘和缥缈,有些可望不可及。而法治建设则是针对统治阶级的统治行为、执政党的执政行为,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以及社会各类经济主体、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活动所作出的具体规定。而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定的执行则是明确的,具体的。因此,只有通过法治建设才能抓住政治文明的各个环节,才能有效实施政治体制改革;反之脱离了法治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就会缺乏实际内容而无从下手。三是法治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保障。政治体制改革宏大而复杂,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深层次的体制、制度的变革,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只有通过法治建设,才能保证政治体制改革的平稳和有序,才能保障政治体制的各项成果。作为政治文明建设组成部分的普法依法治理工程,不能不被时代的潮流所驱动,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因此,必须在内容上、形式上、措施上紧紧围绕政治文明建设的大背景和主旋律加以改进和变化,在更高的领域为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服务。1.作为司法行政机关,必须重新审视政治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提出的新课题,理性地分析其中的变化,才能更有效地把握住工作的重点,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做得更有成效。首先是在内容上的变化。在当前政治文明的概念下,党的依法执政、人民当家作主、对权力的约束制约、建设诚信政府、法治政府、人权的保障、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树立宪法和法律之上的观念等内容,不仅已经成为法制宣传的主要内容,而且成为依法治理的实施原则和实质内容。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以往在法制宣传上重条文宣传,轻理念启发;重义务说教,轻权利宣传;重基础知识,轻基本理论的做法,把法制宣传的重点放到以现代法治理念启发上来。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和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树立和强化尊重法律、崇拜法律、法律至上、法律神圣的观念,树立人权保护观念和依法行使自己权利的观念。在依法治理工作上要在以往有领导班子、有计划、有组织机构、有经费投入的要求基础上,开展以监督制约权力、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权利、人身权利和经济权利等法治实践活动,真正改革那些市场经济时代传下来的集权式的、行政命令式的、不合理的制度和机制。这些都对司法行政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是在形式上的变化。在法制宣传方面,以往以急用先学、普及常识性的讲座、咨询、辅导、培训等为主的灌输教育方式,正在被日益发达的新闻媒体宣传、网络法律知识查询、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社区民主自治活动、社会矛盾调处活动以及送法进社区活动等群众参与式、互动式和自我教育式等方式取代;在依法治理方面,正朝着公开化、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转变,这些相对以往的依法治理,在形式上和手段上都更为复杂和难以掌握。再次是在措施上的变化。党委政府对普法依法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各部门参与的主动性、自觉性大大增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内在需求日益紧密,要求将其融合在公共重大事务决策、公共管理行为、制度机制建设、行业企业依法治理的具体实践中。因此,再向以往那种以发文件、开大会、检查督促、考核验收等措施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显然已难以奏效。

二、做好政治文明背景下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履行使命

1、政治体制改革的大潮把司法行政机关推向了风口浪尖。政治文明建设的帷幕已经拉开,法治江苏的锣鼓也敲响了起来,而司法行政机关却意外地发现,自己在这场大戏中竟成了指导青旦净末丑的“导演”,承担了一定的指导协调职能。由于司法行政机关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承担了全民普法教育的主管职能,九十年代又承担了依法治理的组织协调职能,又由于法治建设与政治文明是那样密不可分,因此,在各地大都没有专门设立政治文明指导协调机构的情况下,这项工作顺理成章的落到了司法行政头上。这对于司法行政机关来说既不是法定职能,又不是“三定”方案中所确定的职能,但却是不能推卸的职能,而且必将成为投入精力和工作量最大的“第一职能”。这项工作落到司法行政身上,使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其巨大的压力和沉重的分量。因为我们深知,作为政府内的一个职能部门,既不具有指导协调全局性工作的权限,也不具有这方面的能力;既没有相应的组织运作机构和人员,也没有相应的措施和手段,几乎是赤手空拳上战场。而面对这一项全局性的、浩大的社会工程,司法行政机关的处境有些尴尬,“知不可为、又不能不为”。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我们承担并推动这项工作也并非没有优势和有利条件。我们的优势和有利条件是:(1)政治文明建设目标的提出,为依法治市(区县)工作指明了方向。而司法行政机关在多年来坚持不懈地推进地方依法治理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令人注目的阶段性成果,造就了一支善于工作,能打硬仗的队伍,构建了一个运作有效的工作网络,为开展政治文明提供了一个层次较高的工作平台。(2)各级党委、政府已经按照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做出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决策。有的市、区已成立了政治文明协调机构,出台了政治文明发展纲要,着手研究和实施政治体制改革一系措施,为司法行政在这项事业中发挥作用提供了领导支持和政策支持。(3)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的增强,要求有序政治参与的愿望也日益高涨。政治文明建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顺应了民意,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开拓了渠道和途径,必然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人民群众的支出和参与,为我们推动这项事业提供了群众基础。(4)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对政治文明、依法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公共政策、公共管理更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也为我们推动这项工作提供了经济基础。

2、普法依法治理凸显在三个文明衔接的结合点上,司法行政机关不容回避。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都离不开先进的理论引导,离不开社会成员对先进制度的理解和认识,离不开人的素质的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开启民智、传播先进理念的桥梁和渠道。我国正在逐步深入开展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党的领导下,在宪法和法律框架内的改革,离不开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实施,离不开法治建设的规范和保驾护航,否则必然会危及到党的领导、国家政权和社会稳定。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也必须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因此,司法行政机关所承担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正处在三个文明衔接的结合点上,对于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就必须深入地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这是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所在,是不容回避和弱化的工作。我们只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根据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不断加以深化。

3、勇于迎接挑战,做时代的弄潮儿。既然时代的发展已经将司法行政推向了改革的潮头,既然改革和发展已经赋予了司法行政新的使命,对于司法行政机关来讲,是挑战更是机遇,困难和问题的存在正是对我们的考验和锻炼,怯懦和回避是没有出路的。在社会文明的进程中,司法行政机关与其强调困难、畏缩不前、无所作为,不如迎难而上,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围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挥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作用和优势,毫不退缩地承担起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在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也是放大司法行政效应,提升司法行政地位的最佳契机。

三、把握政治文明背景下普法依法治理的特点,找准定位

1、跳出司法行政,成为党委、政府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参谋助手,服务决策层。政治体制改革往往是涉及全局性的,涉及法律的重大事项。司法行政机关要发挥法律人才优势、为党政机关领导决策进行法律论证,从法律角度研究制度、体制上的问题,保证党政机关的重大决策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同时,宣传领导,及时向领导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党政领导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支持。对于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方案、计划要负责地去抓落实,协助党委、政府掌握面上工作的进展情况,协助领导解决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协助领导和有关部门依法建立和完善本地区、本部门的规章制度。

2、敢于协调,善于协调,以依法治理为杠杆,撬动本地区政治文明。协调各方。在没有建立政治文明协调机构的地方,司法行政机关要主动承担起协调各方的任务,要敢于和善于向平级组织和下级组织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要善于总结经验,推广成功做法。工作中要“借劲”,以依法治市(区、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出面,代表党委、政府推动这项工作;要“鼓劲”,对于典型经验和先进单位,要及时予以表彰;要“聚劲”,政治文明建设、依法治理的根本是广大人民群众,要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积极投入到这项事业中来,建立广泛了解民意、倾听群众呼声的机制,建立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和平台,使人民的意志转变为政治文明建设的成果。

3、落实好自身职能,为政治文明、社会稳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继续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法制宣传的内容上突出宣传现代法治理念,如权力本位观念、民主理念、依法执政理念、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观念等,同时宣传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在依法治理上,着重对公共管理权力的规范和约束,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探索非公企业和社区依法治理的有效途径。发挥好司法行政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调处社会矛盾纠纷的有效机制;完善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开展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进一步深化法律进社区活动,为社区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法律服务和帮助。以上观点仅是笔者对在政治文明背景下司法行政如何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一些思考,鉴于此方面涉及的问题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仍有相当多的、深层次的关系还有待作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和思考。

第3篇:做实普法依法治理放大司法行政效应

nbsp;我们的优势和有利条件是:(1)政治文明建设目标的提出,为依法治市(区县)工作指明了方向。而司法行政机关在多年来坚持不懈地推进地方依法治理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令人注目的阶段性成果,造就了一支善于工作,能打硬仗的队伍,构建了一个运作有效的工作网络,为开展政治文明提供了一个层次较高的工作平台。(2)各级党委、政府已经按照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做出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决策。有的市、区已成立了政治文明协调机构,出台了政治文明发展纲要,着手研究和实施政治体制改革一系措施,为司法行政在这项事业中发挥作用提供了领导支持和政策支持。(3)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的增强,要求有序政治参与的愿望也日益高涨。政治文明建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顺应了~,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开拓了渠道和途

2、普法依法治理凸显在三个文明衔接的结合点上,司法行政机关不容回避。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都离不开先进的理论引导,离不开社会成员对先进制度的理解和认识,离不开人的素质的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开启民智、传播先进理念的桥梁和渠道。我国正在逐步深入开展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党的领导下,在宪法和法律框架内的改革,离不开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实施,离不开法治建设的规范和保驾护航,否则必然会危及到党的领导、国家政权和社会稳定。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也必须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因此,司法行政机关所承担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正处在三个文明衔接的结合点上,对于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就必须深入地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这是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所在,是不容回避和弱化的工作。我们只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根据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不断加以深化。

3、勇于迎接挑战,做时代的弄潮儿。既然时代的发展已经将司法行政推向了改革的潮头,既然改革和发展已经赋予了司法行政新的使命,对于司法行政机关来讲,是挑战更是机遇,困难和问题的存在正是对我们的考验和锻炼,怯懦和回避是没有出路的。在社会文明的进程中,司法行政机关与其强调困难、畏缩不前、无所作为,不如迎难而上,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围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挥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作用和优势,毫不退缩地承担起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在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也是放大司法行政效应,提升司法行政地位的最佳契机。

三、把握政治文明背景下普法依法治理的特点,找准定位

1、跳出司法行政,成为党委、政府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参谋助手,服务决策层。政治体制改革往往是涉及全局性的,涉及法律的重大事项。司法行政机关要发挥法律人才优势、为党政机关领导决策进行法律论证,从法律角度研究制度、体制上的问题,保证党政机关的重大决策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同时,宣传领导,及时向领导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党政领导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支持。对于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方案、计划要负责地去抓落实,协助党委、政府掌握面上工作的进展情况,协助领导解决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协助领导和有关部门依法建立和完善本地区、本部门的规章制度。

2、敢于协调,善于协调,以依法治理为杠杆,撬动本地区政治文明。协调各方。在没有建立政治文明协调机构的地方,司法行政机关要主动承担起协调各方的任务,要敢于和善于向平级组织和下级组织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要善于总结经验,推广成功做法。工作中要“借劲”,以依法治市(区、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出面,代表党委、政府推动这项工作;要“鼓劲”,对于典型经验和先进单位,要及时予以表彰;要“聚劲”,政治文明建设、依法治理的根本是广大人民群众,要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积极投入到这项事业中来,建立广泛了解~、倾听群众呼声的机制,建立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和平台,使人民的意志转变为政治文明建设的成果。

3、落实好自身职能,为政治文明、社会稳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继续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法制宣传的内容上突出宣传现代法治理念,如权力本位观念、民主理念、依法执政理念、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观念等,同时宣传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在依法治理上,着重对公共管理权力的规范和约束,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探索非公企业和社区依法治理的有效途径。发挥好司法行政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调处社会矛盾纠纷的有效机制;完善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开展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进一步深化法律进社区活动,为社区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法律服务和帮助。以上观点仅是笔者对在政治文明背景下司法行政如何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一些思考,鉴于此方面涉及的问题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仍有相当多的、深层次的关系还有待作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和思考。

第4篇:做实普法依法治理放大司法行政效应

党的十六大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大决策,全国范围内的政治体制改革、政治文明建设的帷幕已经拉开。已开展多年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作为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和组成部分,被纳入政治文明建设的总体框架之中。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普法依法治理的主管机关,如何顺应时代变革的要求,重新审视政治文明建设带给普法依法治理的新内容,探索新形势下普法依

法治理的新思路和新途径,是已经摆在我们各级司法行政机关面前不容回避的课题。我们必须顺应改革的潮流,找准司法行政在这场伟大变革中的定位,才能更好地履行我们的职能,放大司法行政的效应。

一、审视政治文明背景下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抓住重点政治文明建设的开展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摆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来操作。一是因为法治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执政党的依法执政、权力机关依法行使权力、司法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人民当家作主的目标和实现途径,都需要用法律和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守的准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制度、机制改革;将制度、机制上升为全体人民意志就是法治建设。可以说法治建设和政治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是同义语、同一概念。二是法治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抓手和实现途径。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往往使人感到很笼统和抽象,甚至有些神秘和缥缈,有些可望不可及。而法治建设则是针对统治阶级的统治行为、执政党的执政行为,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以及社会各类经济主体、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活动所作出的具体规定。而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定的执行则是明确的,具体的。因此,只有通过法治建设才能抓住政治文明的各个环节,才能有效实施政治体制改革;反之脱离了法治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就会缺乏实际内容而无从下手。三是法治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保障。政治体制改革宏大而复杂,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深层次的体制、制度的变革,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只有通过法治建设,才能保证政治体制改革的平稳和有序,才能保障政治体制的各项成果。作为政治文明建设组成部分的普法依法治理工程,不能不被时代的潮流所驱动,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因此,必须在内容上、形式上、措施上紧紧围绕政治文明建设的大背景和主旋律加以改进和变化,在更高的领域为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服务。1.作为司法行政机关,必须重新审视政治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提出的新课题,理性地分析其中的变化,才能更有效地把握住工作的重点,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做得更有成效。首先是在内容上的变化。在当前政治文明的概念下,党的依法执政、人民当家作主、对权力的约束制约、建设诚信政府、法治政府、人权的保障、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树立宪法和法律之上的观念等内容,不仅已经成为法制宣传的主要内容,而且成为依法治理的实施原则和实质内容。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以往在法制宣传上重条文宣传,轻理念启发;重义务说教,轻权利宣传;重基础知识,轻基本理论的做法,把法制宣传的重点放到以现代法治理念启发上来。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和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树立和强化尊重法律、崇拜法律、法律至上、法律神圣的观念,树立人权保护观念和依法行使自己权利的观念。在依法治理工作上要在以往有领导班子、有计划、有组织机构、有经费投入的要求基础上,开展以监督制约权力、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权利、人身权利和经济权利等法治实践活动,真正改革那些市场经济时代传下来的集权式的、行政命令式的、不合理的制度和机制。这些都对司法行政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是在形式上的变化。在法制宣传方面,以往以急用先学、普及常识性的讲座、咨询、辅导、培训等为主的灌输教育方式,正在被日益发达的新闻媒体宣传、网络法律知识查询、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社区民主自治活动、社会矛盾调处活动以及送法进社区活动等群众参与式、互动式和自我教育式等方式取代;在依法治理方面,正朝着公开化、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转变,这些相对以往的依法治理,在形式上和手段上都更为复杂和难以掌握。再次是在措施上的变化。党委政府对普法依法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各部门参与的主动性、自觉性大大增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内在需求日益紧密,要求将其融合在公共重大事务决策、公共管理行为、制度机制建设、行业企业依法治理的具体实践中。因此,再向以往那种以发文件、开大会、检查督促、考核验收等措施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显然已难以奏效。

二、做好政治文明背景下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履行使命

1、政治体制改革的大潮把司法行政机关推向了风口浪尖。政治文明建设的帷幕已经拉开,法治江苏的锣鼓也敲响了起来,而司法行政机关却意外地发现,自己在这场大戏中竟成了指导青旦净末丑的“导演”,承担了一定的指导协调职能。由于司法行政机关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承担了全民普法教育的主管职能,九十年代又承担了依法治理的组织协

调职能,又由于法治建设与政治文明是那样密不可分,因此,在各地大都没有专门设立政治文明指导协调机构的情况下,这项工作顺理成章的落到了司法行政头上。这对于司法行政机关来说既不是法定职能,又不是“三定”方案中所确定的职能,但却是不能推卸的职能,而且必将成为投入精力和工作量最大的“第一职能”。这项工作落到司法行政身上,使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

其巨大的压力和沉重的分量。因为我们深知,作为政府内的一个职能部门,既不具有指导协调全局性工作的权限,也不具有这方面的能力;既没有相应的组织运作机构和人员,也没有相应的措施和手段,几乎是赤手空拳上战场。而面对这一项全局性的、浩大的社会工程,司法行政机关的处境有些尴尬,“知不可为、又不能不为”。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我们承担并推动这项工作也并非没有优势和有利条件。我们的优势和有利条件是:(1)政治文明建设目标的提出,为依法治市(区县)工作指明了方向。而司法行政机关在多年来坚持不懈地推进地方依法治理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令人注目的阶段性成果,造就了一支善于工作,能打硬仗的队伍,构建了一个运作有效的工作网络,为开展政治文明提供了一个层次较高的工作平台。(2)各级党委、政府已经按照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做出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决策。有的市、区已成立了政治文明协调机构,出台了政治文明发展纲要,着手研究和实施政治体制改革一系措施,为司法行政在这项事业中发挥作用提供了领导支持和政策支持。(3)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的增强,要求有序政治参与的愿望也日益高涨。政治文明建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顺应了民意,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开拓了渠道和途径,必然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人民群众的支出和参与,为我们推动这项事业提供了群众基础。(4)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对政治文明、依法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公共政策、公共管理更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也为我们推动这项工作提供了经济基础。

2、普法依法治理凸显在三个文明衔接的结合点上,司法行政机关不容回避。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都离不开先进的理论引导,离不开社会成员对先进制度的理解和认识,离不开人的素质的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开启民智、传播先进理念的桥梁和渠道。我国正在逐步深入开展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党的领导下,在宪法和法律框架内的改革,离不开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实施,离不开法治建设的规范和保驾护航,否则必然会危及到党的领导、国家政权和社会稳定。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也必须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因此,司法行政机关所承担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正处在三个文明衔接的结合点上,对于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就必须深入地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这是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所在,是不容回避和弱化的工作。我们只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根据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不断加以深化。

3、勇于迎接挑战,做时代的弄潮儿。既然时代的发展已经将司法行政推向了改革的潮头,既然改革和发展已经赋予了司法行政新的使命,对于司法行政机关来讲,是挑战更是机遇,困难和问题的存在正是对我们的考验和锻炼,怯懦和回避是没有出路的。在社会文明的进程中,司法行政机关与其强调困难、畏缩不前、无所作为,不如迎难而上,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围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挥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作用和优势,毫不退缩地承担起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在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也是放大司法行政效应,提升司法行政地位的最佳契机。

三、把握政治文明背景下普法依法治理的特点,找准定位

1、跳出司法行政,成为党委、政府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参谋助手,服务决策层。政治体制改革往往是涉及全局性的,涉及法律的重大事项。司法行政机关要发挥法律人才优势、为党政机关领导决策进行法律论证,从法律角度研究制度、体制上的问题,保证党政机关的重大决策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同时,宣传领导,及时向领导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党政领导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支持。对于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方案、计划要负责地去抓落实,协助党委、政府掌握面上工作的进展情况,协助领导解决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协助领导和有关部门依法建立和完善本地区、本部门的规章制度。

2、敢于协调,善于协调,以依法治理为杠杆,撬动本地区政治文明。协调各方。在没有建立政治文明协调机构的地方,司法行政机关要主动承担起协调各方的任务,要敢于和善于向平级组织和下级组织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要善于总结经验,推广成功做法。工作中要“借劲”,以依法治市(区、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出面,代表党委、政府推动这项工作;要“鼓劲”,对于典型经验和先进单位,要及时予以表彰;要“聚劲”,政治文明建设、依法治理的根本是广大人民群众,要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积极投入到这项事业中来,建立广泛了解民意、倾听群众呼声的机制,建立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和平台,使人民的意志转变为政治文明建设的成果。

3、落实好自身职能,为政治文明、社会稳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继续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法制宣传的内容上突出宣传现代法治理念,如权力本位观念、民主理念、依法执政理念、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观念等,同时宣传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在依法治理上,着重对公共管理权力的规范和约束,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探索非公企业和社区依法治理的有效途径。发挥好司法行政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调处社会矛盾纠纷的有效机制;完善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开展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进一步深化法律进社区活动,为社区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法律服务和帮助。以上观点仅是笔者对在政治文明背景下司法行政如何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一些思考,鉴于此方面涉及的问题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仍有相当多的、深层次的关系还有待作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和思考。

第5篇:创新党建工作载体

创新党建工作载体 发挥党员示范岗作用

如何加强党建工作与行政工作的结合、如何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何创新党建工作载体,以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成为目前党的基层组织正在探求的难点和重点。集团党组织在这方面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以党员绩效管理规范,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带动,以党员示范岗促进”的“三位一体”党建工作新载体,有效地提高了党建工作“制度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创新党员管理方式,进行党员绩效管理

公司切实制订党员绩效目标,认真分析公司党建工作和行政工作的结合点,根据党章规定的党员“八项义务”,结合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研究制订了十项“党员绩效目标”,涵盖了党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诸方面;并设计了相应的党员绩效目标计划表、党员绩效目标考核自我小结表和党员绩效目标考核民主评议表、支部鉴定表,《方案》还确定了组织实施方法、具体考评措施等。

党员绩效管理启动后,党组织加强跟踪检查,由各支部每季进行自查,党总支每半年进行检查、交流,查找不足,加强整改,使党员绩效管理日趋完善。干部职工对党员绩效管理给予很高评价,认为这一管理方式较好地解决了党建工作中的一些难点。

第一,建立了科学的党员考评标准和方法,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克服了过去评价党员仅凭印象的局限,形成了对党员从工作到生活的全方位评估。而且对发展新党员也提供了科学的评价把关标准。同时,在确定发展对象时,各支部运用绩效管理方式,先由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绩效目标达标小结,然后由职工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现场民主评议(无记名填表评议),支部根据民主评议得分高低,择优选出发展对象建议人选,连同支部书面鉴定报党总支,由党总支会议集体讨论确定发展对象。改变了过去凭印象发展党员的做法,因而更科学、更全面、更民主,职工说:“采用这样的方法发展党员,我们信服!”

第二,有效促进了党建工作与行政工作结合,解决了“两张皮”老大难问题。党员绩效管理确定的绩效目标不仅包括政治方面,还紧紧围绕行政工作,而且将创优、创收两大工作难点列为量化考评项目。通过定性定量考核和群众民主评议,促进党员立足岗位争创佳绩。过去,有的党员对写论文不够重视,现在基本做到了党员人人写论文,带动群众在业务理论研究上蔚然成风。去年,公司在系统论文评比中,是选送论文最多的单位,而且得奖率很高。

第三,强化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意识,改进了党员的作风建设。针对有的党员混同于普通群众、惰性滋长的现象,党组织在实行党员绩效管理时响亮地提出:“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党员做到的,党员干部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党员经常对照自己制订的绩效目标计划,在群众中真正起好带头作用!通过党员绩效管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意识加强了,大家都争作表率。去年,在难度最大的创收工作中,党员都争作奉献,科室支部在科室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发起“创收志愿者”活动,科室党员帮助联系创收、到帐额达百万元,深受职工赞扬。

第四,创新了党建工作方式。党组织在开展党员绩效管理中,巧妙地运用目标管理、绩效管理、民主管理、图表管理和百分制考核等科学管理方法,对党员管理实行自律和他律相结合、民主评议和组织鉴定相结合、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相结合、百分制考核与评优奖励相结合,把党员管理纳入了科学化、制度化、民主化轨道。在支部书记会上,书记们指出:“把科学管理方法运用于党建工作,很有开拓创新。”

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公司以支部为单位,开展了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为确保这一活动不流于形式,公司认真制订了《学习型党组织(部门)、学习型个人考评办法》,明确规定“学习型党组织”的考评范围、考评项目、评分标准、考评措施,并配套了奖惩办法,颁发了相关奖励规定,对评选出的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并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作为创建学习型单位工作的龙头,要求各支部充分发挥好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组织好创建工作,号召全体党员在创建工作中充分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尽快提高自身素质。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开展以来,各支部都认真制订了创建计划,每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也都制订了个人学习计划。有的党支部还建立了创建学习型党组织(部门)园地,将支部学习计划和党员、职工个人学习计划都上墙公榜,并将学习研究课题、攻关小组、师徒结对等项目也一并制版公示,还及时将采访报道等业务练兵活动资料上墙介绍,创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有效促进了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按计划有序进行,各支部都推出了许多与行政工作密切结合的创新举措,如参观学习、研讨会等,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围绕中心,形式多样。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如火如茶,重点在于提高党员综合素质,根据党总支要求,党员带头努力学习政治理论、学习文化知识、学习业务知识,努力提高学历水平、岗位技能和职称等级。“认真学习,提高素质”在公司蔚然成风,自觉进行知识“充电”成为公司一道新的风景线。

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建立党员示范岗

建立“党员示范岗”的目的,在于促进党员加强自律、他律,强化先锋模范作用意识。按照“一个党员一面旗”的要求,公司在全体党员中推出“党员示范岗”。

每个党员将“党员示范岗”标志牌放置在本人办公台醒目处,标志牌既起到公示作用,接受群众监督,又起到自律作用,既成为党员的守则,又是“座右铭”。“党员示范岗”建立以后,党员同志们都认真对照《守则》,积极做好各项工作,真正起好示范作用。职工们说:“现在,党员更像党员了!”一句看似平常的评价,却道出了一个结论“党员示范岗”牌子不大,作用不小!后来又推出“优秀党员示范岗”,在评选出的优秀党员基础上,经各支部推荐,报上级党组织讨论通过,并召开党员大会进行隆重的授牌仪式。“优秀党员示范岗”属“流动红旗”性质,每年评选一次,评上者挂牌,没评上者已挂的金牌将被摘下。有的党员说:“今天这块金牌挂在我的台边墙上,对我既是荣誉,更是压力!”

党组织形成“以党员绩效管理规范、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带动、以党员示范岗促进”的党建工作新格局以来,党建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增强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促进党员更好地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在支部工作上勇于开拓,善于创新,设立了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园地,制作了党建工作专版,开展了与外单位党支部共建活动,组织党员带领职工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重大活动,先后推出几十个宣传活动,受到上级领导好评,管理创新和活动创新,适时组织、联办了知识竞赛等活动,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创收比上年增长二十个百分点。一些党员立足本职,认真踏实工作,树立起党员的先锋模范形象,赢得了职工赞誉,真正起到了“一个党员一面旗”的作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彰显,党建工作与行政工作紧密结合,结出累累硕果:一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出色完成了各项宣传任务。二是顺利推进干部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创收管理机制四大改革。三是创建学习型单位活动有声有色有成效,受到上级领导好评。四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获双丰收,成为公司发展史新亮点。五是公司被评为省文明单位。

第6篇: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周强

十七大征文活动――

丰富载体 大胆实践

努力推进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工作

周 强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加强基层党的组织建设中指出,要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这段论述对开展好党的基层组织活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落实好这一精神,就必需牢固树立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丰富载体,通过党建工作示范点的创建,创新活动方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开展“大树典型群、高唱正气歌”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的感召作用

典型带头、示范引路,是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方法。发挥典型的感召作用,通过各类典型的选树,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让老典型不退色、新典型层出不穷,激励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争先进、赶先进的热情,使先进典型成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步入先进行列的引路人。海青岛街道党工委在开展选树先进典型活动中,在社区党支部中选树了“坚强战斗堡垒”金源北里社区党总支等先进党支部典型;在社区书记中选树了“敢争第

一、 1

勇创品牌”的好书记孙丽等优秀党支部书记典型;在党员中选树了“爱岗敬业、勤于奉献”的老党员侯秉胜、“平凡岗位、不平凡”的老党员李玉贵、“退休不退色、关心社区建设” 的老党员宋吉忠等优秀共产党员典型。通过典型的选树,使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先进典型能够及时的展现在广大群众面前,更好的教育和引导了党员群众进行学习,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得到了充分发挥,有力的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开展“一社区一品牌”创建活动,助推基层党建工作新发展

培植特色,创建品牌,是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开展“一社区一品牌”创建活动,让基层党组织找准位置,选好结合点,发挥各自优长,推动社区党建工作整体上水平。海青岛街道党工委将所属社区党组织分别树为“共建型”“学习型”“服务型”“文娱型”“管理型”亮点社区加以重点培植和扶持,并纳入到街道党工委党建工作重点和目标计划之中,取得了明显实效。活动中,“共建型社区”以“架设合作共建桥梁,促进社区资源整合”为理念,激发社区单位积极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内在动力,通过“榜上有名”、“邻里节”等活动的开展,使驻区单位赢得了发展、社区党总支赢得了地位,“共驻共建”这一“品牌”也得到了推广。“学习型社区”以“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促进居民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抓好各种学习型载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满足居民群众对物质、

文化需求的同时,不断探索新路、丰富载体,“学习型社区”品牌创建工作取得明显实效。“服务型社区”以提升社区服务层次,满足居民不同需要为目标,通过构筑社区服务的新载体,打造社区健康向上,科学文明,好学上进,诚实乐观,互助博爱的生活理念,社区和谐建设有了新的起色。“文娱型社区”以提高社区文明水平,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为重点,通过各种文娱形式,培育“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社区文化理念,“文娱型社区”品牌创建成效明显,也较好的带动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管理型社区”以提高社区管理水平,打造平安稳定环境,促进和谐社区建设为重点,通过多样化的宣传教育形式,提高居民综合素质,不断完善防控网络建设,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社区调解委员会和五老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社区全面建设不断上新台阶。

三、开展“文明街区文明人”活动,街区居民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营造氛围,提升素质,是助推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手段。为进一步推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的开展,围绕“我就是投资环境、我就是海青岛形象”这一主题,海青岛街道党工委在社区党总支中广泛开展了以“文明街区、文明人”为主题的“争创文明街区、争当文明家庭、争做文明人”的实践活动。社区党支部采取“三进”“三讲”方式,“三进”即宣传进社区、标语进楼

院、材料进家庭;“三讲”即讲争创文明城市的意义、讲争当文明家庭的条件、讲争做文明人的要求。在面对面做宣传、手拉手做工作的同时,社区党支部把“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文明社区”、“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无暴力家庭”的创建工作也融入进来。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在整个辖区呈现了个个争做文明人、户户争当文明家、家家争创文明单位的良好氛围,街区居民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

围绕党建工作示范点的创建,不断探索基层党建工作新思路,建立和完善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让典型更突出、特色更鲜明、内容更丰富、效果更明显、群众更满意,以此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基层党建工作必将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第7篇:

上一篇:镇长就职演说稿下一篇:岗位设置方案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