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工作改善与创新(精选8篇)
赵正永
近年来,陕西省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创新行政管理,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民生持续改善,全省公共服务能力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明显提高。
一、按照改善民生的要求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随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不断深入,陕西省在坚持科学发展中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切实增强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的组织保障能力。
一是优化机构设置。针对长期以来政府机构设置中社会管理力量薄弱的情况,新一轮机构改革中,我们在保持各级政府编制总体精简的前提下,着重加强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事业管理部门的建设,充实了工作力量,调整了内部机构设置,将议事协调机构变为实体性机构。如,充实了社保、公安、信访等部门的人员,设立了食品安全监管委员会,部分乡镇增设了专门负责农村规划建设的公用事业办公室及文化、教育管理办公室。
二是创新工作机制。为了彻底改变过去零敲碎打解决民生问题的做法,我们采取统筹规划、项目推进的方式,把民生问题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整体考虑和谐发展,基本上做到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既解决了当前问题又兼顾了长远发展。与此同时,全省各级政府普遍建立了一站式便民服务工作机制,设立了政务中心、便民大厅及便民服务站点,并积极利用网络技术推进便民服务。
三是加强社区建设。我们通过加大投入、加强培训等措施,促进城市社区工作条件的改善和人员素质的提高,使其服务居民、维护稳定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积极建立农村新型社区,以满足农村居民对改善生活的要求。
四是主动接受监督。民生工程关乎千家万户,群众期望高、社会关注强、实施难度大,这就必须把群众满意作为根本标准。要做到把好事办好,必须把民生工程决策实施全程处于有效监督之下,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近年来,我省实施的一系列重大民生工程,作为重点审计项目和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向社会和群众公开项目的建设、资金、管理等情况,2011年还发布了《民生工程白皮书》。这些措施促进了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也调动了各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了民生工作的不断加强。实践证明,没有政府职能向服务民生上转变,就很难有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上的突破,社会管理也就很难取得良好效果。
二、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方向完善公共产品体系
提供社会公共产品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但如何完善公共产品体系,还需要各地政府进行大胆的实践与探索。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陕西从自身的财力情况出发,从群众最紧迫、最需要、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以均等化和城乡一体为方向,着力破除影响社会公平的障碍,努力建设比较完备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实施以促进就业、收入倍增、全民社保、教育提升、卫生健康、文化惠民、保障住房、消除贫困、改善环境、服务生产为主要内容的民生工程,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遵循先低水平起步再逐步提标的原则,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我们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垂直管理和社会化发放。宝鸡市积极探索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了 “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三结合”模式,得到了广大农民和国家主管部门的肯定,被全国推广并在陕西实现了全省覆盖。我们在全国较早开展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2011年7月又实行了城乡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基层医疗单位药品“三统一”取得显著成效,药品零售价下降了46.14%。
按照城乡一体的要求,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我们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两基”达标和义务教育城乡全免费,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等一大批项目,健全了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救助体系。2011年省财政又新增教育经费24.8亿元,大幅度提高了高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按城乡统一标准提高了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加大幼儿园建设力度,实行了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加强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医疗保障达到西部较高水平。以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为重点,实施大型公共服务和民生工程。我们先后组织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广播电视村村通、信息入户、农村道路、农村基层组织和社区设施建设等项目。五年来共解决了125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电话和信息入村、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电视。特别是坚持高点定位、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共同推进的做法,三年新建农村公路十余万公里,所有乡镇通油路、行政村通公路,使农村的交通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善。政府对公共产品体系的完善和供应能力的提升,既提高了群众生活水平,也为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
三、立足从根本上解决特殊群体的利益问题
改革必然带来利益格局的调整,特别是在当前我国贫富差距较大的情况下,在推行民生普惠制的同时,要高度重视解决为改革发展做出了利益牺牲的群体的利益问题,才能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有利于最大限度消除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为此,我们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并尽量着眼于从制度层面和根本上解决,形成长效机制,以避免同样同类问题在不同时期和区域反复出现。
根据多年来群众信访集中反映的突出问题采取解决措施。如对农村“八大员”、涉军群体的生活待遇以及国有、集体企业职工一些特殊遗留问题,以纳入养老、医疗保险序列或发放补贴的形式予以解决,从根本上消除了他们在养老、医疗上的后顾之忧。
以促进社会公平为目标主动出台保障部分群体利益的特殊政策。采取政府退税和财政补助等措施提高过低收入行业工资水平,实行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费用补贴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建立全省统一的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农村孕产妇女免费住院分娩、对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和65岁以上老人实行健康检查等制度,在全省寄宿制学校实施寄宿中小学生每天一个鸡蛋、一杯牛奶的“蛋奶工程”等等。
始终把居者有其屋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十一五”时期,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农民安居工程,“十二五”时期将新建保障性住房210万套,其中,去年计划建设47.43万套,列全国第三位,目前开工项目总数居全国前列。
采取超常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一些特殊群体的民生问题。用十年时间在陕南陕北实施涉及279万人的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工程,使这部分群众逐步告别不安全、不适宜生存的环境,生活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四、构建以民生事业为基点的公共财政框架
公共服务需要公共财政支撑。这就要求加快建立以服务民生为基点的公共财政体系。虽然这是一项长期任务,但必须大胆探索、积极推进。在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产业发展主要靠招商引资,民生项目主要靠公共财政投入。为不断增强民生保障能力,我们通过多种措施,调整投入方向,加快建立民生财政,宁可少上几个项目,也要加大公共支出。
一是全面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十一五”期间,全省民生支出累计5532亿元,为“十五”的3.5倍,有效解决了过去民生资金投入缺乏保障的问题。2011年又明确提出今后五年省级新增财力80%用于民生。
二是通过编制预算的办法确保民生投入。2008年,我们启动实施了“民生八大工程”,在全国开创了以财政中期预算为保证推进民生工作的先河。“十二五”时期,我们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进一步通过制度性的安排巩固和强化民生投入的长效机制。
三是整合资源强化民生投资。主要是改变部门条块分割造成的“买醋的钱不能买盐”的现象,以项目为载体调动部门和地方的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目前,我省民生工程基本上都采取这种方式。
四是充分运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投资。通过贷款贴息、专项补贴、与企业建立合资公司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民生领域。如,为保质保量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由省财政和延长集团分别出资共同组建了陕西省保障性住房建设集团公司,筹措120亿元支持启动资金困难的市县建设廉租房和公租房,陕南移民搬迁中也以同样的方式,由省财政和有色集团出资成立了搬迁工程有限公司,筹集启动资金60亿元。这些公司以公益性为宗旨,资金实行封闭运行,项目建成后由地方政府和群众按成本价回购,资金回笼再投入。财政的有力支撑,为不断改善民生提供了重要保障。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改善民生的过程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要做好这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思想认识和工作理念上的提升非常重要。一是要真正把群众装在心中。作为延安精神的发祥地,陕西更应该把为群众创造美好幸福生活作为神圣使命。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央的要求变成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的具体政策措施,才能通过政府管理上的创新让群众成为最大受益者。二是要有自觉自为的责任感。改善民生是党中央的要求、人民的需要,更是各地党委、政府的责任,决不能因为经济不发达或财力有限而放缓步伐。国家有政策法规的要坚决执行,没有要求但合情合理的要创造条件尽快解决,并鼓励支持下级政府先行先试。这种观念上的突破,是我省民生工程在投入、规模和成效上达到空前程度的重要因素。三是要坚持统筹协调的理念。民生工程投资大、项目多、涉及面广、实施时间长,而且是一个动态过程,政府必须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与之相适应,从解决最突出的问题入手,逐步推进,在坚持推进既定规划的基础上,根据群众需要和形势发展,适时开拓新的领域和提出新的要求,做到既有科学的发展规划,又有扎实的推进措施,从而使基层努力有目标,群众心中有盼头,每年都感受到民生有新的改善。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不足,改善
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业务的重要物质保障, 其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了其工作效率, 为此, 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 (比如, 2006年财政部出台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以下简称“两个办法”) , 国有资产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出现了长足的进步。然而,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深层次的观念性、制度性的束缚依然存在, 需要进一步的进行改进和完善。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若干不足之处
(一) 国有资产管理的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在我国当前行政管理制度下,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目标缺乏明确认识, 也没有明确相应岗位和人员责任, 甚至思想观念与政策要求相背离,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行政事业单位缺乏一支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的专业人才队伍。受制于人员编制等客观因素影响, 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主要集中在本单位业务部门中, 熟悉资产管理的人才严重不足, 甚至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的人才都很少, 内部没有形成国有资产管理的思想氛围。第二,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认为单位主要面向公众提供公益性服务, 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维护和受益不应过多考虑, 这导致预算管理失衡, 亏损时有发生。第三,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包括的范围广泛, 而“两个办法”对资产管理与固定资产管理的界定不明确, 在“两个办法”中主要涉及的是固定资产管理, 对无形资产和资金账款等在内的其他资产管理的界定和管理不够明确, 在具体实践中, 忽视了这些资产的相应管理, 计提折旧、计算盈亏等常规会计手段没有有效使用。
(二) 国有资产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转变, 原有的配套制度和管理模式与现在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缺乏有效匹配, 加之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与社会经济活动日渐融合, 国有资产的资金来源、使用途径日趋多元化, 原有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出现漏洞:第一, 国有资产的采购环节透明度低, 预算控制缺少规划。某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很好的执行预算管理, 国有资产的采购环节也缺乏合理的决策研究机制, 领导和采购人员在利益面前很容易动摇, 产生一定腐败现象。此外,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管理标准和纪检机关的配置标准二者之间有些地方存在差异, 导致国有资产的管理与配置使用相脱节, 常常出现超标准使用办公用房、超标准配置交通工具等现象。第二, 已购置的国有资产规范化、效益化的管理程度不高, 国有资产的利用率不高, 甚至沦为闲置资产。长久下去, 由于缺乏日常维护和保养, 最终只能低价处置或报废处理,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同时, 部门间缺乏国有资产的协调机制, 各单位资源难以共享, 或共同管理的国有资产出现问题相互推诿管理责任, 加剧了国有资产的浪费。第三, 财政部的“两个办法”对部分专业设备以外的国有资产使用年限没有做出明确规定, 这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的报废工作难以把握。比如, 某些单位账目中, 毛巾、自行车等列入固定资产, 由于多年之前已经灭失, 在核销国有资产时, 手续复杂, 加重了国有资产管理不必要的工作量。
(三) 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监管措施不到位
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 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很多事务党政主要负责人“一肩挑”, 缺乏完善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监管机制, 或者监督管理体系流于形式, 这导致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为自己谋私利留下操作空间, 甚至出现换一个领导一本帐的无序状态。这主要表现在:其一, 监督监管流于形式, 没在实效上下功夫。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注重资产的权利归属, 却处心积虑规避监管监督的责任;在国有资产的预算编制上下功夫, 却忽视了现存国有资产的账物核对检查, 每年财政部门的资产清查也只流于形式, 账目搞来搞去还是原来那一套, 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其二, 外部审计监督部门执行不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不是审计监督部门的检查重点, 或者, 很多情况下审计只是走过场, 财政部门如果不追究, 审计也会只查不改, 不了了之。
二、新形势下改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
(一) 提高思想意识,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单位人员素质
提高行政事业的国有资产管理意识要从领导层抓起, 明确自身的权力与责任, 顺应时代发展, 转变管理观念, 最大程度上担负起保护国有资产的重担。同时, 经常开展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方面的宣传培训, 加强广大干部职工重视国有资产管理的思想意识和业务素质。一是加强职业道德培养。行政事业的工作人员作为国家干部, 要严格要求自己, 时刻以集体利益为重, 增强保护国有资产的责任感, 坚决与破坏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等行为作斗争。二是加强法律知识普及。每名工作人员时时刻刻将“红线”牢记在心, 坚决杜绝违反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的行为发生。三是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行政事业单位应组织开展学习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知识, 认真学习财政部颁发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认真学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专业基础知识, 并运用到实践中, 力争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 完善管理制度, 创新国有资产的管理机制
在实际工作中, 要结合国家已经出台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还需要进一步细化, 与本单位、本系统实际情况相契合, 巩固和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首先,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产权登记工作要尽早完成, 及时建立详细完整的资产账目, 实时记录来往的各种款项, 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本单位人员充分掌握本单位家底, 给政府各级领导进行各项决策准备好详实的基础性资料。第二, 健全有关的各项规章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要对国有资产进行公开透明运作, 实现良性循环, 关键要落实各环节的规章制度, 国有资产的购置、使用、调配、报修、销毁等各节点要明确工作流程, 使国有资产管理各环节有制度保障和约束。三是建立国有资产共享、信息互通机制, 实现行政事业单位间资源共享, 整合各项闲置资源, 优化资源配置, 提升国有资产的利用率。
(三) 强化内外监督, 增强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监管力度
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管监督, 不仅要完善内部监管体系, 也需要强化外部监督体系, 甚至引入新闻媒体、第三方评估机构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国有资产监管监督的力量中, 形成相互配合的监督合力, 使得国有资产管理在阳光下运行。首先, 要加强单位内部监管机制。完善资产审批程序, 对资产处理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 针对不同种类的资产进行差别针对性的管理, 做好固定资产的投资预算和日常维护工作。组建国有资产监管领导小组, 确定人员和权限, 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国有资产进行清查核对, 并撰写调查报告, 将检查发现的问题反映给领导和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同时, 单位内部岗位设置中, 要坚持职务不相容和分离原则, 减少内部风险, 加大互相监督。其次, 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要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业务和审计监督, 特别是联合纪检、审计等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检查。一方面, 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配置、使用、报废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另一方面, 根据检查出现的问题, 追根溯源, 要求相关人员限期改正。如果涉及到违反组织规定或法律等行为, 依法依纪交由相应部门处理。
三、结语
伴随社会经济各项改革持续推进, 具有计划经济烙印的行政事业单位已发生重大变革, 资产管理工作流程逐步规范, 质量水平不断提升, 但仍呈现出思想认识不高、管理体制漏洞、监管监督缺失等现象, 这些现象阻碍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 我们需要从国有资产管理思想意识、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强化监管监督等方面着手, 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 以此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和科学化, 实现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 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参考文献
[1]赵素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 2016 (18) :272, 281.
【关键词】高校 行政 管理
进入新世纪以来,教学改革铺天盖地的进行各高校,课程考试改革,课程授课方式改革等,但是作高校重要组成部分的行政工作方面,没有主导性的文件,也没有社会的关注,只是关注了教育本身,没有关注教学的整个过程。作为高等教育与管理规律相融合的产物,高校行政工作存在人员多样性,管理复杂性,学科综合性等特点,由于高校特点决定,教学科研管理在高校中占据绝对地位,长期形成的重视科教管理,轻视行政工作,普遍认为高校行政工作就是发发文件,对外接待,端茶倒水等杂事,任何人都可以从事,没有专业技能,没有工作附加值,因而导致高校的行政工作部门多数是非专业人士,成为高校安置教职工的添头,这样导致高校行政工作不能按客观规律实行,使得管理停留在事务性性这个层面,被动接受,消极应付,仅仅作为领导的跟班,严重影响行政工作现代化的实行。
一、目前高校行政工作存在的问题
1 行政工作人员多样
高校一般都是按照政府行政工作部门制度建立,构成人员结构复杂,在机构考核、任用等方面基本上是仿效政府部门的工作方式,部分行政人员是教师兼任,各部门人员之间的权利,待遇差距较大,同时,对学术型行政人员,容易导致重行政,轻学术,弱化自己在教育体系的主要功能。
2 行政工作水平难于提高
在高校,行政工作岗位被认为是副业,在人才引进方面,重视教学、科研人才的引进,因为学生才是学校的主体,教学科研才是高校的核心,只有搞不了教学,科研能力不足的人会被调剂到行政岗位,因此,高校的行政岗位人员来自于不同的专业,基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管理学培训,他们进行工作的方式多数由老员工进行传授,在繁琐的行政工作中,积累自己有限的经验,没有创新意思,没有管理体系,整个行政工作水平难于提高。
3 行政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偏低
由于行政岗位在高校体系中的从轻地位,导致人员构成基本来源于学校自身的安排,没有做专业人才的引进,基本没有行政工作经历,再者,行政工作方面的培训几乎没有,同时,行政工作琐碎,时间不确定,服务性质等特点,使得很难在行政工作方面进行系统的培训,高校对行政工作的重视度也决定了该工作是“谁都可以做,谁都能做好”,导致整个行政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的层次。
4 机构膨胀,人员臃肿,部门间缺乏密切配合
由于建制设置是按照原有的政府机构进行配置的,行政工作分工较为细化,体制内的人员结构过多,给部门完成自身任务,相互之间缺乏配合,但是在进行相关工作又会涉及到多个部门,整个工作部门的分工细化,工作性质的综合性,让行政工作的办事效率低下,经常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
5 “官本位”情况严重
在行政工作中常有“官本位”情况,由于科研,教学都会受到行政工作的制约,没有较好的行政工作体系,会形成“官本位”思想,正常的科研教学工作会受到影响,符合要求的科研教学诉求难于实现,不能体现行政工作服务与科研教学的宗旨。
二、高校行政工作进行创新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取得了长足进步,对高校而言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也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这需要高校在加强教育科研的软实力基础上,推进行政工作职能的改革,更好的为教学科研服务,转变观点,创新行政工作方式方法,推进高校的持续性发展。
1 进行行政工作创新是社会转型的必要要求
当前社会已经进行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大数据云计算的提出对教学行业影响巨大,高校作为社会主流文化的传播场所,在社会整体变化的大环境下,不能停滞不前,需要对原有的行政工作制度进行创新,构建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符合当前教育特点的行政工作体系,走行政工作专业化的道路是提高高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 高等教育改革需要高校行政工作理念创新
目前高校分为应用性和研究性两个大类,将原有的大学体系重新进行了划分和规划,
高校行政工作部门需要针对当前的高校教育改革政策,对自有的行政工作制度和行政工作方法进行适应性修改,创新服务于自有学校特点的行政工作方法,原有的行政工作已经不再适应当前教学的改革,高等教育的改革不是单方面教学科研的改革,而应该是整个教学体系,教学过程的改变,因而行政工作进行创新是必然趋势。
3 高等教育发展呼唤高校行政工作理念创新
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迫切要求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进而提高高校教育行政工作效率。面对高等教育管理自身的发展与社会需求的急剧变化,高等教育行政工作要乘势而上,就必须转变理念,进行知识更新,及时捕捉和追踪全国乃至全球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不断进行自我调整、自我适应,这样才能在变化了的高等教育管理中,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着力研究、解决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三、高校行政工作创新的途径
现代高校突破以往封闭式的办学模式,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信息的迅速传递,高校的学术需求需要与时代同步,这就要求高校必须要创新观点,用“科学发展观”思想武装自己,健全管理体系,构建人性化,科学化,效率化的管理方式。
1 从管理对象出发,进行人性化处理
行政工作部门和师生之间的矛盾多于互相的不理解,因此在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同时,需要多方面考虑师生员工的真实诉求,考虑不同环境下,师生、员工工作方式、思维方式的不同,在进行行政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管人,而是为了学校的持续发展,师生、员工的工作有序,通过有效的管理活动促进高校的稳定,健康发展,所以在进行行政工作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师生员工的心里状况,有的放矢。
2 要有开发的思想。
世界是开发的,作为世界的部分,高校也不能封闭,只有不断与外界联系、互动,进行不要的交流才能感知体系外的变化,教育是为了培养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才,同时,社会的发展也应该推动高校持续发展,这些都需要作为行政工作部门要有开发的眼界,不能只是局限于校园内,需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推动高校往社会化,商业化,工厂化发展,构架一个开发的行政工作体系。
3 要有服务的理念
有效的管理可以提高教学科研在学校中的效果,提升学校质量,相反,低效的管理模式不但不能发挥推动作用,甚至会阻碍学校的持续发展。作为被管理者的师生,需要在公平、有效的行政工作体系下,发挥最佳功能,因而在进行行政工作制度化建设的同时,要贯彻服务为宗旨的核心理念,用科学、有效的行政工作手段,服务好学校的发展,服务好教学科研的有效开展。
4.要有改变自身的勇气
高校行政工作主要靠经验,靠传帮带,但是社会变迁,信息的快速传递,管理的对象也在极大发生改变,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经验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过去的经验积累可以满足基本的高校管理,但是要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建设富有竞争力的高校,远远不够,需要在专业人才引进,行政工作专业知识培训上面多做功夫,用现代的思维来做行政工作,用专业化的管理技能来服务高校。
行政工作在高校中进行教育改革中占据的地位非常重要,需要作为行政工作部门思考新形式下如何创新管理体制,构建符合社会需求,符合师生诉求,高效、科学的行政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郭武军《高校行政工作的重要性、意义与措施》《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6月
[2]国家行政学院“深化行政工作体制改革”课题组《我国行政工作体制改革的题难点和切入点》《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从城市管理与创新角度谈改善民生
——如何优化配置城市资源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推进,城市化节奏也不断加快。截至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数千年来首次超过农业人口,达到50%以上,这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城市的主要地位得到巩固,但是以城市为发展中心的经济发展模式面临了新的挑战。我们也要看到虽然城市化进程取得如此大进步,但是城市化还存在的各种问题不容小觑。中国的城镇人口占据中国乃至世界很大比例,城镇人民的生活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到国家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取得的成绩,怎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民生是国家面临的一个极具挑战性问题。
我们都知道城市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国家把大部分资源都投入到城市。无论是交通、建筑、人才等各方面的资源,城市都比农村占优势,这也是造成城乡差距的重大因素,但是尽管城市拥有这么多的资源,但所达到的效果却没有最好,意思是我们投入的比得到的多。也就是说资源没有得到最大利用,造成浪费,这是恶性循环,最终会严重影响到人民的生活质量,有悖于改善民生战略。
一、总体目标
根据现有的工作情况与存在不足,结合目前公司发展状况和今后趋势,行政办公室计划
从 6个部分开展完善下步的工作:
1、进一步完善部门的组织架构,确定每个岗位的权责,争取做到组织架构的科学适用,保
证部门的运作在既有的组织架构中运行。
2、完善部门的各项制度和工作流程,按照“用制度管人、按流程办事”的目标推进部门工作。
3、大力加强员工岗位知识、技能和素质培训,提高部门整体管理水平,杜绝员工自管的现象。
4、配合公司发展的需要,持续改善制度与工作实操中存在的不足,使部门的工作任务清晰化、工作量化、细化,确保部门的工作在可控的情况下不断推进,提高工作效率。
5、完善食堂、宿舍、车辆管理、办公室内务管理、保洁绿化、安保管理制度并执行,确保制度的持续可控。
6、加强安全管理,对危险因素实施控制,及时整改高风险作业活动,确保无重伤或以上事故发生。
二、注意事项:
行政办公工作对一个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公司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需要公司上下通力合作的工作,各部门配合共同做好的工作项目较多;因此,需要公司领导予以重视和支持。自上而下转变观念与否,各部门提供支持与配合的程度如何,都是行政工作成败的关键。
第一部分行政内务(办公室)整理
一、目标概述
部门迄今为止的组织架构及工作的流程事项严格来说是不完备的。而部门的组织架构建设决
定着部门的发展方向和工作开展能否按制度要求统筹兼顾。
鉴于此,行政办公室在下步的工作中首先应在现有人员基础上完善相关工作流程事项确
保工作不退步,然后逐步推进部门工作的完善。确定和区分每个岗位的权责,使每个职位的职责工作事项清晰明朗,做到既无空白、也无重叠,做到按公司规定要求的科学适用,保证部门的运作在既有的组织架构中运行良好、管理规范、不断推进部门工作。
二、行政内务(办公室)整理:
1、2011年11月7日前完成部门现有制度的检视,记录不完善制度及相关未建立制度、根据现有运行的制度要求初步拟定部门总体的工作事项流程。
2、2011年11月5日前完成部门所有存档表格资料的分类归档,(按月分类整理归档)。
3、2011年11月4日前将办公室所有空白表格资料电子档分类规范存档并分类打印常用空白表格备用,所有表格按制度要求在文件夹上贴上填表说明。
4、加强办公室文档的管理,整理完善文档资料的电子表格内容及纸质表格内容,电子存档资料与纸质存档资料相符。
5、加强办公用品的管理、办公用品的月度申购要完善、领用登记清晰、完善离职人员办公用品的回收管理;加强打印、复印机、打印纸等耗材的管理。
6、办公楼保洁、设施、门禁等管理单列管理。第二部分 安防及设施
一、目标概述:
现有的安防管理工作,要进一步的规范管理。下步将加强保安队组织体系;加强班组的安防管理职能;严格规范各项制度的制定及执行力度;重点完善保安队培训及管理体系的建设,完成区域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初步建立,逐渐提升保安人员接受风险能力;加强保安人员的职业化培训,提高保安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落实安全检查制度,奖惩有力;有能力控制重大、有影响力事故的发生,为公司平稳发展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二、具体实施要求:
1、强化保安班的职能,建立保安管理规定,加大处罚力度。
2、加强保安队伍的培训、考核、执行、检查力度。
3、各班签订责任状,实施班组、人员捆绑制度。
4、推行制度、文化、娱乐构想,开展多样活动,稳定队伍。
5、组织各班级安防技能培训及安防控制讨论会议,在值勤范围内推广重点可控、岗位标准、技能经验。
6、强化执行班级日、周、月、季度例会,挖掘问题,找出亮点,弘扬事迹。
7、加强队伍管理台帐建设,规范管理队伍的生活、考核、班组档案。
8、实施月、季、年终安防管理检查,组织安防队伍以模拟的形式应急抢险演练。
三、日常工作重点
1、抓好保安队伍建设,完善安防管理制度。
2、督促各班做好日常执勤、内务等工作,细化分类,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工作质量。
3、完善日常保安队伍管理,实施检查、考核、总结、评比工作。
4、做好每月队伍考勤、工作总结、计划的编制和上报工作。
第三部分 食堂工作管理
一、目标概述:
规范饭堂日常管理工作,监督人员管理、电器安全使用、食物原料采购、加工储存、餐具清洁消毒、环境卫生等各方面的运作,确保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公司要求,为全厂员工提供舒适、安全健康、良好的膳食服务。
二、具体实施要求:
1、严格监控食堂采购,食堂采购膳食质量的检查,市场菜价的询价制度,确保膳食的持续改善。
2、持续改善员工食堂的用餐环境及用餐秩序,确保报餐程序的有效实行。调整膳食菜谱,调整早餐标准及菜色,按照现有的标准改善。
3、加强食堂的安全检查,煤气瓶及煤气管道的检查,检讨并完善食堂环境清洁、监督食堂餐具的清洁、消毒防止因餐具不洁而导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4、做好食堂的预报餐工作,在食堂报餐机未安装期间,做好食堂餐票的发放、回收、稽核工作,控制好用餐人数,确保膳食的供应。
5、跟进食堂人员的招聘,招聘附厨,强化早餐及宵夜的改善。
第四部分 宿舍管理
一、目标概述
规范宿舍住宿相关流程及宿舍卫生评比,加强宿舍卫生、安全、设施的管理,确保员工有一个舒适、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
二、具体实施要求
1、建立《宿舍管理办法》按制度流程加强宿舍的管理及宿舍用品的管理。
2、完善员工入职宿舍用品的领用登记,加强离职人员宿舍用品的清洁、回收。
3、加强宿舍卫生、安全的管理,宿舍卫生间、走廊、楼梯等公共区域的卫生管理、加强宿舍安全用电及宿舍秩序的管理。
4、加强员工宿舍水、电使用管理,做好安全、节约水电工作。
5、加强宿舍设施的维护管理,做好宿舍设施的维修工作。
6、加强宿舍的文化氛围建设。
第五部分 车辆管理
一、目标概述
确保公司车辆管理统一合理化,合理有效的使用各种车辆,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更有效的控制车辆使用,最真实的反映车辆实际情况,尽可能的发挥最大经济效益以及对公司所有车辆的保养和维修进行控制,以确保车辆安全、良好的运行状况以及保养和维修的及时、经济、可靠。
二、具体实施要求
1、制定《车辆管理规定》,根据规定实行对车辆的管理。
2、建立车辆档案,每部车辆一份档案,完善车辆维修的记录及时归档。
3、持续完善车辆使用的登记管理,确保车辆使用的合理及安全。
4、完善车辆清洁、安全检查,完善监督流程,加强车辆的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车辆的良好的运行状况。
5、加强车辆加油的监控管理。
第六部分 保洁绿化
一、目标概述
二、具体实施要求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审计,创新
近年来, 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整体水平有所提升的基础上, 会计审计工作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并且在有效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项财务活动、提高单位的财政资金预算管理水平以及强化财务会计人员的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 由于我国地广人多, 行政事业体系规模庞大, 再加上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等原因, 导致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水平参差不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由于规模比较小, 涉及的事业发展范围比较窄, 单位的财务核算程序就相对地简化, 在某些方面, 单位的财务审计还存在比较明显的漏洞。如财务审计人员在对账审计时, 往往都只是走一个形式, 对对账本, 核对一下财务信息, 财务审计活动按照之前传统的模式延续下来, 缺乏新意,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效率严重低下。审计力度不够, 审计范围狭窄, 财务审计的处罚也多走走过场, 没有真正有效地执行。因此,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改革和创新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观念和意识不强
由于行政事业的战线长、范围广, 难免有部分单位在财务审计方面的意识比较淡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缺乏比较完善的对财务资金使用状况进行监管的内部控制制度。从单位领导到相关的财务会计人员, 在财务监管方面的意识都十分有限, 对单位内部各项财务活动管理的随意性很强。对财务资金的使用也是想用就用、想给谁管理、就给谁管理。虽然我国绝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建立起了项目专项资金管理体系, 但是部分单位对于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仍然不够规范, 甚至常常会出现单位的项目资金缺失、项目资金被挪用、侵吞等现象。
(二)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监督职能发挥不利
目前, 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与审计机关在行政级别上相差不多, 并且有些单位的行政级别还是财务审计机关的上级。这种状况就会导致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对象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 审计机关在进行财务审计时会有一定的压力, 这就会直接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结果。与此同时, 目前行政单位的财务审计发展明显跟不上行政体系改革的速度,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职能相分离、会计核算中心的成立等发展都给财务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三) 财务审计的宏观意识不够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根本职能是为规范社会服务而产生的。它属于社会监管和调控体系中一部分。而目前我国的会计审计体系除了事后审计之外, 事前审计与事中审计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但是, 部分财务审计人员在体现财务审计工作的连贯性和准确性等方面还存在比较大的问题, 不能有效地把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的审计工作有效结合起来, 在把握财务审计的全局性方面的宏观意识不够,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财务审计监管能力的低下。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的创新措施
面对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审计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的改革、发展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一) 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计, 树立全局意识
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计, 从整体上把握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和收支结果, 以便能够快速地对审计重点进行确认, 而且能够有效避免单一的就账查账、看到哪里查到哪里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通过对财务报表原始凭证的核查, 能够有效提升财务审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并且能够有效规避审计风险。此外, 在进行财财务资产审计工作之前, 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发展状况、财产明细、财务收支等状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和认识, 做好万全的准备工作, 尽量做到心中有数。这样, 才能在审计过程中保持审计的独立性, 不要完全相信被审计单位已有的财务信息, 要保持客观的立场。财务审计切忌不要只关注账面内容, 而应该从整体出发, 善于查找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缺口的根源。
(二) 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状况财务审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一个重点就是对其收支状况的审查。 (1) 要善于查找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是否存在隐性收入, 要即对单位的资产收入、财务收入、集资收入等进行审查, 查找那些没有被纳入账目的收入的去向, 查找是否存在将单位集体收入存入个人账户或以个人的名义使用的情况。 (2) 还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支出情况进行查证, 查证是否存在虚假项目的财务支出使用, 或者以做假账的方式来挪用单位现金等。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收支明细都要予以审计, 除了账目审计之外, 还要将账目与实际收支情况进行对比, 找出中间的差额, 查证其使用情况。在对行政事业单位收支情况进行审计时, 还要善于选择合法、合理的审计方法, 保证财务审计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的符合性测试职能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必须要根据相关审计方法的具体要求, 对各个审计事项进行合理的划分, 并抽查其中的几笔核算业务, 了解和掌握其核算的方法和过程, 检验其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并从找寻找到财务核算的缺陷和漏洞, 并将其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来抓。对照单位的固定资产、财政专户款等进行预算总额测试, 并对实际的财务资金的使用进行符合性测试, 严格核查单位财务款项的使用情况, 并对相关的收费文件、票据、原始凭证等进行核查和确定, 检查是否存在违规操作。通过加强审计工作的符合性测试来降低财务审计工作可能出现的工作漏洞。
(四) 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与财政改革内容相结合
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重视, 将它纳入行政体系财政预算审计体系之中, 对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的对象和侧重点予以调整, 自觉地将各个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与财政预算规划结合起来, 改变过去那种分散式的财务审计模式, 努力围绕现阶段财政改革的新内容来展开审计工作。把财政改革的新内容纳入到审计工作之中, 能够从人员设置是否超标、行政人员工资福利支出增加等方面来发现行政事业单位人员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 对预算外资金的有效审计, 能够及时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在后勤支出、人员补贴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将单位总预算与部门预算资金联系起来, 审计预算资金执行情况的合理性, 能够发现部门在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五) 围绕特定的项目进行审计──专项审计
专项审计工作的开展也是行政事业单位整体审计工作执行过程的一部分。对于专项审计中项目的审计工作, 首先要设立一定的审计目标, 并且围绕这一目标来搜集相关的资料和数据, 即做好开展审计工作的相关准备工作。在进入审计程序之后, 要比对单位的账目与相关证据进行核查。例如, 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某一项收费进行审查, 就要对照其账目, 对该项收费的费用设置、收费标准、一定时间内的总收入等进行查证, 并根据之前取得的资料, 查证缴费人数, 测算应该取得的收费总额, 然后与账面的收费总额进行对比, 如果二者的中间差额超过了控制范围, 就要依据审计结果来继续查找产生差额的原因。
(六) 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实现审计信息资源共享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 还要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电子信息技术。利用互联网和电子信息技术来搭建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立能够实现财务审计信息交流的内部信息网络, 优化资源配置, 实现内部信息资源的合理共享。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互联网建设, 通过建立与外界沟通的信息网络,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 并通过网络加强与全国审计机关的联系, 促进审计信息资源在全国审计系统的相互交流。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的发展和创新是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要求。只有不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制度, 努力探寻发展财务审计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 对规范相关财务人员的行为以及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平衡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审计部门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 也是健全行政体系的发展持续、维持行政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
参考文献
关键字:小学 行政管理 创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627.2
小学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承担着引领素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任,同时也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使命。行政管理工作作为小学运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于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促进小学教育事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道路上有着其特有的作用与地位,这是由于一旦行政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学校整体的办学效益、教学水平,还会进一步影响到学校师生、教职工的切身利益。鉴于此,从当前小学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积极开展创新行政管理思路的研究工作,无论是对于建设规范化、人性化的学校环境,还是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和优质的学习条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规范
目前,许多小学的行政管理部门在开展工作的实践过程中,具体配合不够严密,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进一步交流,难以形成合力管理的格局,再加上行政管理制度欠缺规范性和合理性,使得干部岗位职责划分不清,从而导致在实施行政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混乱,管理权责不清、工作中相互扯皮、工作被动等现象,这严重影响了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服务职能,管理水平日益低下,不利于学校其他教育、科研等工作的发展。
(二)重“人治”轻“法治”
虽然各个小学都设置了相应的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学校相关的行政管理工作,但实质上,这些行政管理部门都是做一些形式上的检查工作,行政人员和下属机构人员工作过于形式,不作为,重“人治”,轻“法治”的管理方式依然存在。管理方式缺乏针对性,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工作随意性较强,其执行力度自然大打折扣,更就谈不上规范行政管理。
(三)缺乏专业管理人员
行政管理人员是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实施者和策划者,他们专业技能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管理质量。然而,在现行的小学行政管理队伍中,部分管理人员非管理专业,他们尚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直接上岗,综合素质相比于学校的专职教师队伍而言相对较低。除外,小学行政管理人员中还有一大部分是从教师队伍中分离出来的,作为身兼两职的行政人员而言,他们在处理教学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无法同等兼顾,往往容易出现“重教学,轻行政”现象。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别谈给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带来活力与创新了。
二、新时期创新小学行政管理的新思路
(一)深化认识,提升员工思想意识
小学行政管理部門职工管理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了行政管理质量的高低。意识产生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而行为指向最终的发展目标,这是现代心理学揭示的根基内容。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实践过程中,应深化全体行政管理人员对行政管理工作的认识,增强他们的管理意识。一方面,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兼顾管理对象、管理手段、管理内容的全面性,从发展实际出发,进行管理途径的优化,以逐步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行政管理秩序。另一方面,要把学校领导重视行政管理的意识转化为全员、全历程、全方位的群体管理意识。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统一思想,达到提高行政管理质量的目的。
(二)加强建设,完善行政管理制度
制度是学校一切运行管理活动的基础和保障,一套规范的制度能对学校各教育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行为约束,从而改变他们的工作态度,提高工作积极性。为此,学校应要立足自身的教育管理情况,从行政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出发,废除部分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以“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为切入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规范化的规章制度,以督促各级行政管理人员认真执行行政管理规范,堵塞工作漏洞,形成各服务主体深度参与、积极配合的组织架构。除此以外,学校还要致力于工作环境的改善,为行政管理人员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并通过建立行之有效、操作简单的激励机制,解决行政人员的福利待遇问题,从而调动行政工作人员的工作自觉性和积极性,以全面提高行政管理质量。
(三)增强协调,构建良好的部门关系
从公共管理的视角进行分析,学校教育发展的过程实质就是行政部门和其他部门的一个互动过程。依据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去协调行政部门和学校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行政部门在其他部门心目中重塑形象,从而构建良好的部门关系。首先,行政部门要坚持利益的公平性原则。也就是说行政部门在开展行政活动的实践过程中,要秉承公平、公正的态度,当其他部门的利益和行政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实事求是,不能做出以权谋私行为。其次,要梳理清楚“齐抓共管”与“职能管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交流,在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开展齐抓共管工作,在工作中做到职责明确、分工合理,才能形成一股合力,进而做好各项配合工作,增强行政管理实效。再次,还要坚持“管理”和“服务”一致的原则,实现服务管理一体化,做到以管理推动服务,以服务带动管理,管理与服务并举。除此以外,行政管理部门还要坚持整体性原则,突出自身和学校师生、教职工的政治关系,实现与群众之间的互助团结、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注重培养,提升行政队伍整体素质
行政管理队伍是学校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领头羊”,他们专业素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行政任务的落实,同时他们服务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关联到行政管理工作在师生与教职工心目中的形象。可见,从素质建设入手,加强培养力度,以培养一支综合素质强且具备良好创新精神和服务精神的行政队伍是新时期创新小学行政管理工作的核心所在。首先,要培养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精神,增强他们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小学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为推进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小学必须要脱离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禁锢,根据学校与学生的发展需要,找出当中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进行行政管理思路的创新,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以满足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 刘佳;;加强学校行政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0年28期
[2] 苏学英;;新时期实施校长负责制的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年01期
【关键词】新公共行政学;高校;共青团工作
新公共行政学派是现代美国公共行政学领域非常著名和活跃的一个学派,研究新公共行政学理论,对指导当代高校共青团工作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本文以新公共行政学的主要思想在高校团工作中的实践与应用委主要内容,作如下思考。
一、新公共行政学的产生背景和基本意义
1.新公共行政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0世纪六七年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经济逐渐衰退,尤其是经过1973—1975年的经济危机,经济陷入“滞胀”,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在美国,反对越南战争、反对贫困和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交织在一起,斗争浪潮高涨。此时,以政治——行政二分原则和官僚制为论述的,以效率为中心的传统公共行政学已不适应解决理由的。故以倡导社会公平为中心的新公共行政学应运而生,新公共行政学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也说它是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社会革新在公共行政学探讨上的回音。
2.新公共行政学的论述主张与价值追求
(1)主张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新公共行政学的,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效率、经济目的和管理的协调性或许并错,协调性经常以牺牲社会公平为代价,而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恰恰是公共行政的目的,公共行政应当以经济的方式为社会高质量的服务,更强调把社会的公平作为公共行政所追求的目标,这是新公共行政学的论述基点与传统行政学的最的差别。
(2)主张民主行政,倡导社会性效率。新公共行政学的民主行政的核心价值观尊重人民主权和意愿,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反对滥用权力和行政无能。新公共行政学派对传统行政学“效率至上”的工具理性产生了质疑:“实用的或传统的公共行政学试图找出下列两个理由任何理由的答案:①怎样才可的资源更多的或更好的服务(效率)?②怎样才花费更少的资金保持服务(经济)?新公共行政学则增加了这样理由:服务增强了社会公平?这就意味着行政管理人员是价值中立的,担负着广泛的社会责任。新公共行政学强调建立规范价值,提高社会性效率,以改善人民的生活。
(3)突破传统政治——行政二分法的局限。新公共行政学,传统行政学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观念使得行政学的探讨局限在非常狭窄的领域内,尤其把探讨焦点放在行政机关预算、认识、组织大量其他的所谓“中性”的理由上,相反却很少与社会、政治密切的政策和政策浅析等理由的探讨,致使公共行政游离于社会政治现实之外。政治与行政二分论述虚构,而在现实的政治与行政运转中,行政系统游离于政策之外的情况是根本不存在的。行政人员既以事行政执行,也以事政策,“行政管理者是中性的。应责成承担责任,把出色的管理和社会公平社会准则、完成的事情原理。”
二、新公共行政学的思想对目前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的启迪
1.以社会公平观来创新思路
良好的工作思路是搞好共青团工作的基础,思路清晰,能促使共青团工作目标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并能整合团工作的整个资源,使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目标得以实现。对每一项团的活动和每一个时期的共青团工作我们都必须结合各种实际情况,以社会公平观来创新工作思路,使团的各项工作任务按照这一思路顺利得以实现。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之一就是对公平的关注空前的提高。创新工作思路必须按照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在服务大局的前提下进行,要正确处理好三服务的关系,既要考虑党政所需,社会所急,更要考虑青年所求。再次,必须在服务大局和服务社会中实现服务青年的成长成才。事实证明,以社会公平观来创新工作思路,是团的工作迎接挑战,克服困难,不断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胜利的前提和保障。
2.以开放组织观指导组织创新
主要是团组织的设置,必须适应高校学生“2+1”学习模式多样化和新的教学组合方式,与团组织建制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团组织活动变化相适应,一切从实际出发,对团的组织设置进行大胆的科学的改革和调整,打破地域界限,探索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新的流动团建模式,建立起灵活多样、动态开放的组织网络,实现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例如针对我校大三学生统一赴企业进行一年实习,深入开展了实习学生企业团建工作。同时,我们还在寒暑假期间、学生毕业初期等时间节点进行团组织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较好的适应了新形势发展变化,真正做到哪里有团员、团组织就建在哪里,打破了传统的建团模式,实现了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
3.以服务平等性指导内容创新
工作内容和工作主题是共青团工作实现工作职能,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根本。创新工作内容就是要在知识不断更新,科技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使团的活动和工作主题更加适应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更好地适应青年的需要,我们要努力做到在青年思想教育方向上更加符合知识经济时代青年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多元化和信息化以及青年成长成才需求的特点:在建功立业方面要围绕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开展活动,注重培养青年的科技素质和创新精神,造就高素质的青年人才。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要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把精神文明建设的总要求、总任务加以具体化。
4.手段创新
工作手段创新,主要是服务青年的功能与手段要更多的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服务和引导青年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提高青年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能力。创新工作方式必须正视经济发生根本性转变给资源的配置方式、政府职能的行使、企业的经营机制、社会的分配和保障制度等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对广大青年的价值观念、伦理操守、文化心态、行为模式等发生的深刻影响;对共青团组织的思想认识、管理制度,工作机制等提出的现实挑战。还必须对以前的运行方式进行冷静的思考和辩证的分析,继承其合理的部分,克服其不合理的东西,更必须对这场变革所引发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趋势进行超前性展望与预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作方式、载体和形式可以丰富内容,更好地突出工作内容。
5.以社会公平论指导机制创新
工作机制的创新,主要是建立科学的社会化运行机制,重点在工作网络、阵地建设、物质依托、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创新,使团组织在新形势下能够延伸工作手臂,拓宽工作领域,增强工作依托,扩大工作阵地,壮大工作队伍。共青团组织应在坚持发展政治功能的前提下,完善和扩大团的社会功能,通过接受政府委托,加大共青团在青少年事务中的工作分量。应紧紧围绕学校党政工作大局,针对社会和群众需要开展工作,努力扩大工作外延,使工作触角延伸到学生工作各个领域,工作内容更加贴近社会生活,更加适应青年需求。社会化的青年工作运行机制的建立,将为在服务大局与服务青年的有机结合中加强团的建设提供一种工作依托,从而更有效地吸引青年,凝聚青年,教育青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行政工作改善与创新】推荐阅读:
安监行政审批工作创新09-22
行政工作分析与评价10-21
酒店行政人事年度工作总结与计划10-19
北大行政管理:秘书学与秘书工作11-05
行政工作职务06-06
行政工作要点10-07
面试行政工作10-23
推进政府管理创新 全面提高行政效率10-10
行政后勤工作汇报06-01
行政文员工作简历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