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发展权在法律层面的实现

2022-10-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发展权应当实现从国际法向国内法的转变

第一, 国际法关于发展权只能做出极为原则和抽象的规定, 而忽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现实差异。根据《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第一款的规定, 国际法的渊源有条约、国际习惯法、一般法律原则和司法判例及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学家学说等。其中, 对于条约的基本规则是“条约对于第三国无损益”原则;对于国际习惯法的认识则是“各国重复类似的行为”。由此可见, 能够成为国际法的各项渊源和基本原则都是建立在普适于各国共同承认和遵守的基础之上的, 这种普适的要求使得国际法从渊源上就排除了对于各国或地区的差异性考虑, 这注定其关于发展权的法律规定也无法与各国的特殊性紧密结合, 从而失去了现实的基础。

第二, 发展权在国际法上无法获得外部强制力的保障。展的权利应该得到外部强制力的保障;因为发展权的权利法定化就是为了通过法的实施使得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生活中获得实现, 在人们行为中得以具体落实, 表现为权利被享用、义务被履行、禁令被遵守。而这个实现的程度会受到下列因素的重要影响: (1) 国家的阶级本质; (2) 法律、法规等法律规范性文件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程度; (3) 现行法与社会生活, 归根到底与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程度; (4) 国家机关活动中贯彻法治原则的程度; (5) 社会成员, 特别是国家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法律文化水平。除此之外, 在国际法律的效力等级上也会存在冲突, 随着全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交往的增多, 国际法之间难免会产生冲突, 而对于这种冲突, 在国际法上还没形成一套完整的效力等级的金字塔结构。因此发展权只有从国际法的层面转化为国内法, 才能够获得强制力的保障, 使其在司法、执法中得以实现。

第三, 法的渊源是指与法的创制方式相关的法律规范的外部表现形式。在不同的国家, 在不同的时期, 法的形式渊源往往有所不同, 除了阶级本质和经济条件外, 也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的政治制度、思想道德、宗教信仰、历史传统乃至国际交往等因素有关, 其中法的形式渊源可概括以下几种:制定法、判例法、习惯法、学说、法理和解释;这几种渊源并没有排除来自国际法的法律规定, 实际上, 就国内法渊源而言, 国际法是国内法的一个重要渊源,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发展权具备从国际法转变为国内法的可能性。

二、发展权的实现要通过法律上的原则性规定和政策的具体规定相结合来推进

第一, 发展权的法治机制构建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发展权在主体上涉及每个人, 这就意味着对于发展权进行法律规定时既要关注作为集体的人, 同时又要考虑个体的人;而且, 发展权不仅要在参与发展的阶段得以实现, 而且要贯穿到发展结果的享有, 也就是说, 既要为涉及参与发展的机会公平, 还要涉及福利的分配公平;另外, 围绕发展权的制度建设不能只限制于经济领域, 而且要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他各项基本权利领域得以体现, 其中一项福利的增进不能损害其他福利。因此, 发展权的法治机制构建既要提纲挈领, 全局考虑, 通篇谋划, 又要注重差别, 甄别差异。

第二, 从制定的主体和程序上来看, 政策是由党和各级政府依照其职权制定的。包括国家政策和政党政策, 位阶上含有中央政策和地方政策;与法律制定的程序相比较而言, 政策制定的程序显得不很严格。因此, 关于发展权实现的具体内容可以由政府率先制定, 以适应易变的现实环境;从稳定性来看。法律比政策更具有稳定性。政策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其内容随时随地在发生变化, 政策依靠其应对性和灵活性来维持其对社会生活、社会关系调整的有效性, 而法律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在制定后相对稳定地存在一个时期, 它主要依靠其稳定性来维护其权威性、效力和尊严。因此, 对于发展权的内在性要求和本质规定需要在在法律规范中获得稳定;从调整和适用范围来看, 政策与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有交叉、重合的地方、但也有区别。政策比律调整的社会关系而更广, 政策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发挥作用。政治、民族、宗教、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的一切领域, 社会主体之间的各种关系都要受政策的调整和影响。而法律的调整则具有强制性和协调性相结合的特点, 通过具体明确社会上不同群体、个体之间的权利义务达到目的。由此, 在高位阶的法律和具体的政策规定之下的发展权才能更全面地涵盖各个社会领域, 从而获得实现。

摘要:关于发展权的法律规定最先在国际法层面上得到确认, 但这并不意味着关于发展权的法律规定最终止步于国际法, 相反, 发展权只是以国际法为起点或突破口通过向国内法的转变而最终获得生命力。另外, 发展权既要获得上位阶法律的规定, 以保证其稳定性;同时也要通过政策实现, 以保证其现实化过程中所需的灵活性。

关键词:发展权,国内法,政策

参考文献

[1] 梁志.冷战与“民族国家建构”韩国政治经济发展中的美国因素.1945-198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2] 李林.走向人权的探索[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0

[3] 方世荣, 孙才华.关于政策与法律关系的再思考——从集中和反映人民意志的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 2006 (5)

[4] 段刚.论政策与法律的关系[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4 (4)

上一篇:高校辅导员有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研究下一篇:传感器技术在机电技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