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兵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推荐11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参与。各行各业都要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民兵预备役人员是社会的一分子,肩负着 “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职能,应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有所作为。
北道德乡武装部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的作用,取得了明显效果,北道德东村承前启后,再接再厉将红色革命精神不断宏扬,民兵组织为社会进步和发展更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早在1935年10月11日,直罗战役之前,毛主席率领的中央红军到达东村,在东村福严院塔下同徐海东率领的红15军团会师,开始了直罗镇战役的战前准备工作。直罗镇战役的具体作战方案就是在东村形成的。毛主席在这里听取汇报、组织会议、拟发电文、安排军务、部署兵力,指挥了举世闻名的直罗镇战役。直罗镇战役胜利后,毛主席于11月30日在东村教堂内主持召开了营以上干部会议,会上毛主席作了《直罗镇战役同目前的形势与任务》的报告,对直罗镇战役的伟大胜利作了全面的历史性总结。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北道德东村民兵听从党的指挥,不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都能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紧责练兵,闲责务农,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两不务。现在的东村继承了优良传统,改变了落后的村容村貌,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东村现有103户647人,其中民兵预备役人员37人,现已达到户户通油路,通自来水、通电、通有线电视、通电话;29户房屋进行了穿衣戴帽,并有乒乓台、群众活动广场等为主的文体设施,其中3户建起了小洋楼,投资100万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苹果液氮冷藏库。在新农村建设中,乡党委、政府号召建设沼气池,全村共建成98户,建沼户达到了95﹪,基本上达到了家家养猪,户户有沼,东村新农村建设试点成为全县的示范点之一。
北道德乡民兵预备役人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北道德乡对全乡民兵预备人员提出明确要求。
一、发挥主力军作用,当好“实干创业,农民增收”的带头人;组织发动民兵带动农民创新技术、推广优良品种、争当科技致富带头人,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北道德乡农村的农民知识落后,技术单薄,直接影响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脱贫致富。乡武装部组织会技术,懂科技的民兵开展“一兵带一户”活动,不仅要求民兵自己致富,还要求民兵能够扶贫帮困,总体拓宽群众增收。
二、发挥先锋队作用,当好“倡导文明,传承美德”的排
头兵,民兵预备役人员是青年中的活跃分子,易于接受新生事物,东村民兵连开展“一兵带一户,一连带一村”的挂钩帮扶、结对帮扶活动,倡导文明新风、根治脏乱差、改善人居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等建设中率先打头阵,以此来团结和凝聚广大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激发他们热情和干劲,在村风村貌建设中当排头兵。第一是传播文明树新风。组建民兵文明服务队、民兵乡土文化队等开展“文化入户建新村”活动。第二是带头树立文明新风。全村民兵在新农村建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民兵在今年的新农村建设中率先打头阵,联合在一起,从自身做起,开展以治脏、治乱、治差、治旧、治愚为主要内容的五治活动,搞房屋的穿衣戴帽,修入户柏油路,搞环境整治,改栏、改厕和建沼气池等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居住环境改善,大大改善了户容户貌,倡导了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推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第三是结对帮扶树文明新风。通过“一兵带一户,一连带一村”的结对帮扶活动,对帮扶对象户房屋、道路、环境等规划和督促,东村青年民兵秦红军在改善个人居住环境的同时,又为帮扶对象户冯志城指导房屋的穿衣戴帽、三改一建、入户道路整治卫生环境等生活基础设施的配套。全乡新农村示范点中57名基干民兵与83户农户结为帮扶对子,目前帮扶对象在居住环境、生产条件上较大程度有了明显好转。第四是根除陋习树正气。组建民兵治安小分队开展护村护院、民事调解等活动,发挥卫士作用,维护一方平安,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践行党员先进
中共中央2005年1号文件提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按照这一部署, 在全国迅速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党的十七大从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 再次强调要把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和共同的奋斗目标。按中央、省委的部署, 佳木斯地区广大民兵广泛深入地进行思想发动, 结合民兵队伍建设的实际, 积极深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仅一年的时间, 佳木斯地区的民兵组织, 在参与新农村建设中出动民兵总数128 764人次, 比过去提高了28%。其中成建制用兵10 304人次, 比过去提高了25%。民兵中各种专业户达1 261家, 比过去提高了42%;民兵领办企业达47家, 比过去提高了52%;民兵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比过去增加了63%。可以说, 民兵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初见端倪, 而且越发显示了这支队伍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蕴藏的巨大潜能。
但是, 一方面由于广大农村自然条件艰苦, 经济基础薄弱, 人才匮乏;另一方面, 对民兵队伍的作用估计不足, 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第三, 在新农村建设中民兵建设问题没有形成系统, 内在潜能没有发挥出来。因此对佳木斯地区民兵组织的参建能力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思考, 充分发挥民兵组织的作用, 对于加强新农村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佳木斯地区民兵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优势
1.发挥传统优势, 为新农村建设宣传造势
佳木斯地区历来十分重视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的工作。参加和支援新农村建设, 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把党和国家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各项方针政策宣传好、贯彻好, 最大限度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 共同建设美好家园。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教育手段, 通过广大民兵预备役骨干和宣传分队, 会同地方工会、妇联等部门, 采取编演节目、墙报板报、授课讲座等办法, 把宣传发动工作做到田间地头, 做到每村每户。同时, 在宣传发动中要特别重视用事实说话, 引导他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发挥“能人”聚集的人才优势, 为新农村建设示范引路
佳木斯地区的民兵预备役人员都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 其中复转军人见识广、观念新、能吃苦, 大多有一技之长, 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要注重引导民兵预备役人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唱主角、当模范, 为新农村建设示范引路。一要引导培养民兵预备役人员成为发家致富的带头人。二要引导培养民兵预备役人员成为倡导文明的排头兵。三要引导培养民兵预备役人员成为民主建设的推动者。
3.发挥整体制胜的组织优势, 为新农村建设攻坚克难
要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 进一步加强民兵预备役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击队作用。一要积极参加地方重点工程建设。二要主动承担抢险救灾和应急维稳任务。三要深入开展扶贫帮困活动。注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帮助困难群众提高科技文化素质, 增强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
4.发挥牵头协调的特殊优势, 为新农村建设集财聚力
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协调和组织当地驻军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要动员驻军根据自身特点抓好参建工作。比如, 院校、科研单位和部队的技术部门, 要利用人才、科技资源, 帮助农村培养人才, 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 驻军医院和部队医疗院 ( 所) , 要派出医疗分队为群众防病治病, 从医疗、技术、设备上, 力所能及地对口支援乡镇医院;要协调组织城镇民兵预备役人员踊跃参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志愿者行动, 有钱出钱, 有力出力, 积极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三、发挥民兵组织优势, 在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
1.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发挥宣传队作用
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民兵组织的宣传鼓动优势, 积极学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具体要依托民兵训练基地, 采取开办文化夜校、举办科技讲座等多种形式, 向群众传授科技知识、致富信息, 提高群众的科技素质。通过组织民兵学习贯彻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积极参加文明村镇和“文明户”等创建活动, 争做新思想、新道德、新风尚的传播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2.在发展农业经济中发挥骨干作用
当前, 佳木斯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已经成为实现小康目标的“瓶颈”。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增加农民收入。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现代农业建设, 必须抓住农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开展“一兵带一户、一班带一组、一连带一村”活动, 带领群众进行良种培育、科学种养、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 努力形成粮食生产、经济作物种植、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等门类齐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利用“青年民兵之家”和党员电教活动室的作用, 抓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学习现代农业科技知识, 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职业技能, 增强发展农业生产的本领。组织农业技术咨询服务队、产业服务队, 深入农村宣传农业技术, 现场解决农业发展难题,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坚持在发展粮食生产、保护基本农田的基础上, 发动民兵预备役人员带头搞好农业生产, 发展特色经济, 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3.在乡村文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农村先进文化建设, 要在参与乡村文化建设上求突破。充分利用部队文化资源和人才优势, 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文化高、观念新的特点, 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绘画、诗词、服饰等乡土文化, 弘扬传统文化, 改造落后文化, 抵制腐朽文化, 形成既有时代特色, 又有乡村风格的文化新格局。围绕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 组织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及文化对口支援活动, 重点捐助文化站 (室) 、图书室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公益性文化实体和文化活动, 夯实农村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利用民兵训练基地、农民夜校、村镇文化站等文化阵地, 举办市场知识、科技文化、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等教育讲座, 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4. 在改善人居环境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民兵预备役人员投身农村环境建设, 更要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民兵、预备役部队的组织优势, 成建制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以村容村貌为重点的公益事业建设, 大力支持农村水、路、电、气等农民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生活设施建设, 切实抓好人畜饮水工程、农村电网改造、乡村公路和“一池三改”建设 (建沼气池, 改厨、改厕、改圈) 。搞好规划, 加强引导, 带领农民利用洁净能源, 搞好村庄绿化、街院净化和污水与垃圾治理, 帮助解决脏、乱、差问题, 整洁村容。要大力支持农村医疗卫生建设。派出技术精湛的医疗队, 深入边远贫困县医院开展帮扶工作, 合作开展科研活动, 免费接收进修人员, 无偿捐赠医疗设备和药品, 提高农村医疗技术水平, 切实解决农村特别是老、少、边、穷乡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积极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开展护村、护路、护矿、护水、护林活动, 配合基层党组织和公安机关搞好农村综合治理, 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维护村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以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5.在维护社会安定中发挥卫士作用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前提之一就是要有一个安宁稳定的社会环境。在这一工作中, 发挥佳木斯地区民兵组织牵头协调的特殊优势, 为新农村建设集财聚力。民兵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一定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基层政权作为一项重要职责。积极参加各种应急训练, 努力提高遂行任务能力, 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
摘要:佳木斯地区民兵组织参建新农村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为此, 应注意发挥宣传队作用;在经济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在文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改善人居环境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在维护社会安定中发挥卫士作用。
关键词:现状,优势,建功立业
参考文献
[1]李光明.军分区人武部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所作为[J].中国民兵, 2006 (9) .
[2]郑建国.积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J].华北民兵, 2007 (11) .
关键词 农机推广;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03-074-2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农业机械逐渐在农村农业生产中得以应用,但其应用还未得到普及。为此,应注重农机的推广工作,将新进的、适用的农机化新成果、新技术等应用到农业生长当中,进而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整体而言,其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农机推广可有效改善农业生产
条件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结合农机的应用,能够显著地将农民的劳动强度降低,并促进劳动劳动效率的提升。在具体的应用中,如机械化苗期残膜的回收技术、机械化的可降解生物地膜等技术。前者主要是在作物浇头水时实施残膜的回收,该技术已经应用得极为成熟,并已得到推广应用,对于农作物收获后的回收技术,主要是在完成农作物的采收之后,实施残膜的回收,该技术处于不断发展成熟当中,可将残膜的回收率达到80%以上[1];另外一项技术为机械化的秸秆还田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在完成相应的农业收获之后,采用机械化的秸秆还田,可有效的促进耕作土壤有机物含量的提升。该项技术主要应用于旱作区和灌溉区,可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
同时,农业机械的推广还显著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该作用可在农业生产中的变化中得到体现。20世纪80年代,农忙季节一般需要持续6个月,但结合农机的应用后,一般仅需3个月便可将全年农业生产完成。特别对于主要作物的生产过程,结合各类收获机械、耕作机械的应用,能够极大地将劳作时间降低。另外,机械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更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所以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民的增收。
2 农机推广可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在目前农村发展中,大多农民为提升自身收入水平选择了外出打工,但同时还需保证土地的收益。但就目前而言,农村的生产生活存在农忙季节缺乏人手,非农忙季节又有很多剩余劳动力的现象。为此,结合农业机械化的应用,能够有效的解决农忙时节人手缺乏的问题。结合相应机械的应用,能够在较少的劳动力条件下高效地完成农业生产,进而能够确保外出打工人员无后顾之忧。可有效的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同时,劳动力转移还能够促进农业机械,以及相应服务组织的进一步推广,如订单作业和代耕作业,以及小麦联合收割等作业和服务的应用推广,最终能够促进农机服务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实现通过服务创收、以商补农等方式的农村致富目的。
3 农机推广可有效促进农业资源应用方式的转变
结合农业机械的应用能够有效实现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形式的转变。由于在目前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关系到环境保护,以及国内外市场所施加的压力,同时还需综合考虑到粮食等农产品的保障,以及促进农民收入的提升。为促进该类矛盾的解决,需进行生产关系的调整,在促进生产力大力提升的基础上,实现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的大幅度提升,促进农业资源应用方式的改变,并进一步改变农村经济增长的方式,进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实现相应的建设工作。采用机械化耕作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将土壤被风蚀的情况减少,并减少地表扬尘,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为实现农村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应用机械化秸秆技术的应用,可有效解决焚烧所致的安全隐患、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将秸秆用作沼气池的原料,粉碎还田,以及用作食用菌的原料等,均能够实现对秸秆的有效应用,对于增进农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
作用[2]。
4 农机推广可有效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农业机械作为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和物化,其还是实现科技成果向农业生产力转变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能够将新进的科技成果应用到农业生产和农机作业当中,可有效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进而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应用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能够发挥推动加速和桥梁纽带的作用。在目前的生产中,结合地膜覆盖、均衡技术、深耕深松和均衡施肥等新进技术的应用,可有效实现新进科技成果的应用[3]。
5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的农业生产更加趋向于优质、高产、生态、安全和高效等综合技术的应用,所以农机的推广还应实现更高层次的要求,进而突出农机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颖.搞好农机推广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科技致富向导,2012,5(19):124-125.
[2] 王建合,杨淑华.以农机推广带动农村经济发展[J].农机科技推广,2011,7(9):641-642.
[3] 李桂松.发挥农机推广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当代农机,2010,3(7):621-622.
【内容摘要】教育为人才之本,人才为立国之本。教育在国家各项社会事业中的基础性重要作用毋庸置疑。作为教育事业基础的义务教育事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更是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基础的基础”的作用,而作为“中国的根本问题”——“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面的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就无疑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首要复杂难题了。本文将以我国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现实困境为立足点,着重探讨在这个问题中,作为政府在其中实际发挥的作用和应当发挥的作用,并提出笔者个人的一些观点和态度,以期能从一个侧面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未来出路和发展前景提供些许浮浅的参考意见。
【关 键 词】政府;教育;农村义务教育
一、引论:问题的提出
二、社会历史背景的再分析
三、直面当前的现实困境
四、政府的缺位和相应对策
在实行“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后,相当一部分县级政府财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现。很多县财政状况通常也只能做到维持县本级的人员供养及机构运行。依靠县级财政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可以说本身已非常吃力,而这些县,往往也就是过去以乡、村为责任主体时,义务教育面临困境的县。也就是说,如果改革前县级财政没有富余的财力,乡、村两级普遍存在义务教育的资金缺口,那么,在将义务教育的统筹层次提高到县一级后,也只是将乡、村的资金缺口集中到了县级财政,总量不足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另外,农村税费的改革,也使这一危机进一步加深了。农村税费的改革确实让农民的负担减轻了,但它却直接冲击了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来源,取消了过去可征收的农村教育附加费和教育集资,上面不许收,下面又不够,原本基础薄弱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缺口变得更大。国家级贫困县财政支出更是捉襟见肘,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农村义务教育需求,加上“普九”欠债过多,非国家予以重点倾斜和照顾,实难以继续维持下去。对于这些由于政府体制原因导致的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免费的方案,因为九年义务教育是每个社会成员均须接受的基本教育,它作为典型的公共产品,必须由国家承担,政府提供,因为“政府组织的存在是为了向公众提供服务”。随着近年来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完全免费制,已具备一定的条件和基础,特别是在未来不久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及以上时,国家更应该而且也完全有可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完全免费制。之所以应从农村开始首先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制,主要基于以下理由:第一,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在校生占全国在校生的绝大多数。虽然农村在校生的受教育条件已有很大改观,但他们仍是我们这个人口大国、教育大国亟须特别关注和关心的最大的学生群体。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农村教育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成败。第二,欠发达地区经济实力薄弱,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义务教育阶段所占比例过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始终低于60%,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占总投入比重近年来还不足30%。而且,在农村义务教育总投入中,政府财政拨款所占比例也不高。尽管近年来,由于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有所增加,但最高也只达到64.9%,还有相当部分的经费是通过农村教育费附加、教育集资、学杂费等非政府渠道来筹集的。通过以上对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中的缺位现象的分析可以发现:不合理的公共管理体制成了严重束缚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而对此最迫切的必要措施便是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投入力度,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乃至全国范围的义务教育事业的完全免费。
五、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
六、结论:发挥政府的核心作用
沼气在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沼气作为一种可再生洁净能源可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减少农村薪材需求量,有利于封山育林.以沼气为纽带,把种养业和种植业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农业资源的多层次利用和良性循环,实施有特色的`生态农业工程.沼气厌氧发酵是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方法.发展沼气对确保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作 者:曹艳云 作者单位: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南宁,530001刊 名:广西林业科学英文刊名:GUANGXI FORESTRY SCIENCE年,卷(期):30(3)分类号:F3关键词:沼气 能源 生态农业 绿色经营 可持续发展
民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武装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现代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重要基础。它既是一支战略威慑力量,也是一支实战力量,既是一支保障力量,也是一支动员力量,平时还是一支维护力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民兵作用需要我们去认真思考。
一、全镇民兵队伍现状
全镇现有民兵476人,其中基干民兵70人,民兵连长16人。民兵干部都为兼任,都是通过选举产生,有些年龄偏大,不符合民兵要求,年龄最大的53岁,最小的26岁,45岁以上有7人。部分民兵干部军事素质不高,业务素质不强,民兵干部中,有44%的人员既没当过兵也没接受过正规的训练,还有几个只有初中文化,很难适应基层民兵工作的需要,给开展民兵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同时受“外出务工”经济的影响,民兵在位率越来越低,基层民兵“在编不在籍、在册不在位”的现象较严重,存在召之不来、来之要钱、钱少不干和凭感情凭关系参加民兵的现象。
二、民兵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经费保障难。民兵基层武装工作经费保障没有规定的标准、没有专门预算,主要靠村两委的重视支持才能得到经费保障。
二是人员集中难。近年来,在组织民兵整组、训练和开展活动时,找不到人、到不齐人、集中不了人的现象比较突出,在组织民兵分队担负处置突发事件、抢险救灾、森林防火等任务时,在册民兵经常不在位,很难召集起来,直接影响了民兵执行任务的能力。
三是活动开展难。多数村委开展民兵工作往往靠“人情”办事,靠民兵干部的资历、面子、关系“疏通”来落实,难形成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氛围。另一方面因经费保障不足,民兵参加训练的误工补贴过低,导致很大一部分民兵不愿参加训练,召集不齐人员,导致训练难组织、效果难落实。
三、建议:
1、加强学习国防知识,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上级武装部门应多组织民兵应急分队进行国防知识培训与防化演练,学习国防知识,加强民兵对国防的认识,提高民兵自身素质,牢固掌握各种应急技能、防范知识,来应对各种不稳定因素。“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如果一旦需要,民兵这支队伍必须确保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充分发挥民兵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2、加强社会治安维护,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镇属城关镇,有16个村(场)分布在县城周边,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吸引大量乡下务工人员不断涌入,矛盾纠纷较聚集,给我镇的综合治理和社会治安工作带来许多不利因素,这就需要我们把民兵这支队伍建设好、利用好,切实维护社会的稳定。一是要强化民兵工作机制,制订严格的工作纪律和工作原则,建立和完善民兵学习制度、排查分析纠纷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二是要制订重点区域、重点路段的巡防体系,集中巡防、集中防范。三是要做好抢险救灾等应急工作准备。根据工作要求和实际情况及时、迅速、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维护一方平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加强民兵政治教育,树立备战意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给民兵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民兵政治教育的内容上、方法手段上想办法,找对策,在教育对象上加以区别分类。要改变思路,以变应变,适新求活。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突出教育效果,改变教育方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使民兵预备役人员进一步明确职责和义务,提高其履职尽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军事斗争准备,以更好地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打赢信息化战争,为实现祖国统一,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1 信息化正在进入农村
随着科学技术与信息时代的发展, 各地的乡村管理逐步实现信息化、快捷化。当地各级政府把构建为农服务信息高速公路作为一项战略大计来抓落实, 努力搭建农民信息、农村网络平台, 开拓信息产业。目前已经实施了一批镇村两级公务活动信息化、社会治安综合管理信息化, 从而正在逐步实现镇村信息互动、资源共享的社会管理信息化要求。以江苏溧阳市上黄镇为例, 该镇总人口不足3万, 截至2008年6月底, 全镇农民家庭拥有宽带上网电脑已达1300台, 固定电话6650门, 小灵通3000只, 构成了覆盖镇村的一张通信网络, 形成了服务全镇生产、生活、社会管理、市场链接的新兴信息产业。同时, 各行政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级均开通了党员远程教育网。现有65%的村顺利完成了信息化村达标创建工作, 分批次建立了村级门户网站。镇政府工作人员和各村委、社区负责人用上了镇村OA办公系统、短信通、会易通等业务。还开通了村镇总机, 提高办公效率。所有行政村都开通了远程教育点, 有11个村开通了IPTV业务。“平安上黄”技防设施已进入试用, 全镇共设有80多个全球眼监控点, 覆盖各镇村级公路、街道巷口, 为农家平安配置了一道道绿色屏障。
2 信息产业的作用
改革开放三十年, 尤其是近年来, 农村逐渐形成了售后服务、生活服务、生产服务、社会服务、治安管理一体的信息产业链。从上黄镇的信息化产业发展以及正在兴起的乡村信息产业势头中, 我们清楚地看到, 一个波及亿万中国农民生产、生活领域, 推动我国“三农”即将和正在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信息时代已经叩响了“农门”, 形成了我国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得力导航器!
2.1 信息导航, 引领城乡市场
信息时代在我国雏形初现的今天, 政府致力于大力发展农村信息产业, 让现代经济与科技信息快速传播乡村。以信息导航, 引领市场, 架起农副产品通向市场, 快速形成城乡产销、生产、生活之链。广大农户通过互联网建立了远在千里之外的供需网路, 使自己放养的螃蟹直接从池塘爬上港台居民的餐桌。网路购物帮助城市物流找到了广袤乡村的新市场, 农户在网上订购的生活、生产新商品, 在键盘点击声中, 如约而至。
2.2 技术导航, 引领农村产业
暴雪灾害性气候袭击江苏南部地区, 连日来的大暴雪, 使城乡之间交通中断, 阡陌田埂上更是无法通行, 技术人员难以下乡面对面指导农民抗雪灾、保庄稼。溧阳市农林局农科人员就采用手机短消息的形式向养殖、种植、茶果大户们宣传冬季农作物、畜禽防冻防雪知识, 指导农户正确规避雪冻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他们已经向全市农家发送防冻防雪短信3000多条。农业科技部门用信息网络观天测云, 又通过信息网络快速发布, 这样的技术导航, 在引领农村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 大大提高了农民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农村信息产业的另一个功用是快速传播科学技术, 大量新消息、新技术象汹涌的洪流, 引领着农村产业的时代潮流发展方向。乡镇企业在信息化引领与推动中迅速脱胎换骨, 不断形成一群群崭新的现代科技产业集团。在信息化的作用下, 科技新品种绽开着耀眼的花蕾, 结出了高产、优质和美味的累累硕果。农村信息产业已经成了城乡居民根深叶茂的“信息菜篮子”。
2.3 政策导航, 引领乡村和谐
改革开放30年来, 各级政府组织协调了电信、科技、工业、农业、金融等一系列部门, 紧紧围绕开发农村, 拓展农业, 致富农民,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发展战略, 着力打造农村信息化产业链。农村信息产业靠政策扶持, 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又通过信息产业的迅速传播, 以最快的速度, 传递到农村, 是农村信息产业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得力工具。从而引领乡村和谐。
3 发展思路
对于农村信息化这样一个新兴产业, 需要着力扶持, 让信息产业在农村“进得来, 留得住, 发展好”。
3.1 加强技术培训, 培养一支农村信息产业队伍
要加大培养农村信息人才的投入力度, 注重在信息技术基础应用方面为“三农”培养专门人才。通过岗位短训、社会培训、院校委培和机关委派等多种渠道, 多形式和多方位培训培养本地农民信息产业技术人才。同时, 扩大信息产业应用技术的基本技能应用传授范围, 使农民在信息化应用中尝甜头, 不经意间置身于信息化技术的学习运用中。从而培养与建立起一支庞大的农村信息产业大军。
3.2 加速信息转化, 营造一方农村应用科技热土
政府要组织电信等相关部门, 积极搭建实现城市与农村互动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和服务的网络平台。重点打造以农副产品流通为重点的市级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 为农村中小企业提供简便易行、经济合理、使用方便的各类信息化应用。及时发布企业信息和农产品信息, 开展类似上黄螃蟹、羊糕、天目湖果品等农产品网上交易, 扩大农副产品市场销售渠道, 实现农贸市场和农产品产地间的信息互联互通。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产品运输、销售环节的应用, 为农村各类信息出户、出村和出镇 (乡) 提供传播渠道, 促进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信息化需要“政府牵头, 市场运作, 各方配合, 共同推进”。要加速转化信息产业中适合本地市场与宏观市场的部分, 使有用信息加快转化成为生产力, 把广大农村营造成为一片信息科技应用的新天地, 让实用科技信息尽快地在信息产业园开花结果, 产生社会经济效益。
3.3 加大发展力度, 构建一块城乡信息共享市场
【关键词】社区体育 现状 作用
1.农村社区体育及发展现状
1.1农村居民休闲时间、生活状况、健身观念行为。闲暇时间是体育锻炼形成的必要条件。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地区差异和文化发展有较大差距,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闲暇时间、人均收入相对较低,他们为生活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精神生活的享受。但居民健身锻炼的需求意识较高,已经认识到体育锻炼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大多数居民认为有必要开展体育活动。
1.2农村乡镇社区体育的组织。部分乡镇领导在群众体育锻炼的发展中没有起主导作用,没有把全民健身工程落实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中,对社区体育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还跟不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步伐。不少人对体育锻炼的重视仍停留在口头和文字上,真正采取积极措施的不多或甚少。體育设施的配套工程还不能满足最基本的需求,还有的乡镇或社区没有商业性的体育健身或休闲活动场所。
1.3农村学校体育需要关怀。农村学校体育本可以承担起推动农村群众体育活动、增加体育人口的功能,但是,各种原因制约着学校的发展,也削弱了学校在促进农村社区体育发展方面的功能。体育经费、体育场地、体育师资严重不足是农村学校目前面临的窘境。村级小学几乎没有像样的体育场地,乡镇级中学体育器材严重不足,体育师范生毕业不愿去农村,众多民办学校连教师的工资都无法按时发放,更不要说保证场地器材了。另外,农村乡镇社区体育活动中缺乏专门的组织机构,没有体育健身指导员为居民提供相关的服务,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农村社区体育的顺利开展。
2.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村社区体育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2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
2.3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
2.4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3.农村乡镇社区体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3.1农村乡镇社区体育是中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农村人的身心健康、体格健美与快乐幸福生活。农村人是中国居民中的中流砥柱,其身心健美快乐幸福的生活与健康长寿,又直接关系到国家或民族的社会稳定和繁荣昌盛,因此深入持久地开展中国农村乡镇社区体育,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影响。
3.2做好群众体育工作,培养和造就体魄强健的高素质劳动者及全面发展的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首先,体育属于文化范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体育是居民喜闻乐见、休闲为主的社会活动,对居民的身心健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是一种健康文化;体育活动中讲求平等、互助、公正等行为规范,具有高尚的文化品位,丰富健康的体育活动是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另外,体育活动作为生活活动内容的一个部分,使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提高了生活质量,对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积极的促进。
3.3社区体育为居民提供了社交机会和场合,促进了人们之间的情感联络,建立了友谊,增进了团结,改善了社区人际关系,提高了人们的综合素质,使人与人之间形成轻松愉快、平等自由、团结友爱的局面。现代生活的紧张节奏给人们造成了较大的压力,需要通过某些活动来加以解除,社区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娱乐活动,对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消除紧张跑,转换心情,带来无情乐趣都具有重要作用。另外,现代独门、独户、独子的生活方式,使邻里关系变得淡薄,而社区体育为居民提供了社交机会和场合,同时体育活动轻松愉快,平等自由,尤其适合社交活动。通过社区体育活动,加深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使社区体育活动形成团结友爱的局面,对改善社区人际关心有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农村社区体育作为群众体育的一种新的活动模式,正在成为大众健身娱乐的重要基地,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供可靠的保证,对农村居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诸方面会产生良好的效应,无疑对促进中国小康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作为农村体育重要组成部分和两个文明建设重要内容的乡镇体育,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随着城镇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展农村社区体育,促进乡镇居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是推动中国全民健身计划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动员全体人民和整个社会积极参与和支持群众性体育活动,努力提高全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对于中国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邓壁娟.论新形势下中国社区体育的地位和作用[J].福建体育科技,2002,(3).
[2]顾渊彦,等.21世纪中国社区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1).
[3]李卫平,等.山东群众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1.
小学美术教育,为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增强国民的现代素养,为未来和谐而文明的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美术教育有其应有的、不可替代的学科地位。从人的全面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小学美术教育在漫长人生当中所负载的对于儿童的智力开发、个性发展与创造品质的激发与养成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实然联系。
作为文化课之外的艺术课程,其技巧性、操作性与审美性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多样情趣,而且让学生在疲惫的文化课间隙有了一个另类学习的放松精神的空间,并在这个相对欢愉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一门技巧,并陶冶了情操。这充分体现了寓教于乐和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
小学美术教育在人的个性发展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具有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它能激发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产生对它物观察的独特视角。美术教育对小学生来说,还有生成其自我张力,锻炼其独立建构能力,独立观察力和想象力的作用。可以说他不但有利于儿童健康个性的发展,而且在锻炼孩子生存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小学美术教育教育还有激发孩子创造性,促进儿童创造精神发展的作用。我们必须确信创造性是可以培养的,而我们未来要获得创造性的人才,必须从小通过一些措施来培养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针对本年段儿童的小学美术教育,由于有着独特的发挥空间,积极地思考意向,视觉、触觉的协调配合,手脑并用的合作创作,色彩斑斓的美学冲击,一片空白中构建蓝图的合理布局与积极的创作欲望,因而其明显的具有培养儿童创造性地作用。
小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儿童的全面发展上具有着不可替代的确切功用。其不但使得整个小学教育阶段的课程建设更加多彩,丰富并合理化了儿童的课程结构,而且是培养未来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课程。小学阶段是人生中重要的起点和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受什么样的教育,会影响人一生的思维模式和发展方向。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全面发展,而在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增强人的综合素质中,音体美这些传统上的副科发挥着直接而显著的作用。因此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小学美术教育提高了人的审美情趣,培养并增强了人的艺术欣赏水平,促进了人志趣的高雅化。当然,对于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在水平上我们追求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为艺术鉴赏能力打下初步基础,以后在此基础上可以追求更高的目标。但基础是从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来打下的,如果小学阶段美术教育的效果不好,导致受教育者的这个基础没打好,那对他延伸的负面影响可能会是一生。尽管有的人可能以后会有补救的机会,但更多的人将难以得到补救。所以我们必须从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高度来重视美术教育。
小学美术教育使人获得了基本的绘画能力,既让人消遣娱乐、打发时光时有了高尚的娱乐工具,也让人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了一项实用的技能。于生活和社会都有裨益。人在闲暇无聊时,一旦有了
1.农村村屯之间居住太分散,浪费了大量土地、能源、资金。农电、广电、电信等部门为了家家通,线路设备投入很多资金及人力、物力。可是现在还有一些用户仍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这也是因村民居住不集中而造成浪费的原因。农民每户的承包田仅一公顷左右,每户都需要购置农机具,拖拉机2-3台、水田犁、旱田犁、喷雾器等家家必备,还得备有农机具库房,而且这些农机具都是季节性使用,大部分时间都在闲着,浪费许多资金和资源。
2.农村卫生环境差,火灾隐患大,毁林开荒严重。因村屯之间居住太分散,很难实现统一供气供暖。所以农村做饭取暖都靠烧柴草和农作物秸秆,家家必有柴草垛,每到做饭时间烟熏火燎、灰尘飞扬,既不卫生又污染环境,人也遭罪,还很容易引起火灾的发生。农村年年都有因为柴草垛着火连上了住房,给村民的财产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住在山区的农民毁林开荒破坏生态和植被越来越严重,引起水土大量流失,使自然灾害频繁的发生。屯里养殖户把垃圾、粪便到处乱堆乱放,造成路难行的现象屡屡发生。既破坏卫生环境,又影响了村容村貌。
3.农村有些用户电视、电话、电脑出现故障时维修难。农村用户普遍存在着电器有故障,找维修人员很不容易,特别是冬天,雪大路滑,天气又冷,想维修更困难。根据目前形势的发展,电脑已逐步进入农民家中,现在发现有些村民买了电脑却不能上网,找线路维修人员也很难,其理由是因为电缆老化无钱换新,或是用户太少不给安装宽带。
4.有些村屯不通小客车,村民出行难。农村道路不好,车主不愿去,使村民坐车难,打出租车还贵,特别是在风雪天气,打车更难。因离城市偏远,常因没车误事,如果有病重的村民不能及时送到医院,就更加危险了。有的村虽然通了小客车,也有时因天气原因无法通行,耽误了村民的正常出行;有的屯离小学校较远,小学生上学不方便,现在虽然有了校车的接送,可是一到风雪天气,校车无法通行,就影响到孩子们的正常学习。也存在着交通事故的隐患。
5.农村留守人员和劳动力越来越少,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最近几年,因城里的居住条件比农村好,一些年轻人纷纷进城买楼,特别是正在恋爱中的年轻女孩给男方提出无楼不结婚的条件,也给农村一些家庭增加了经济压力。目前农村出现老人与孩子城乡分居的事情越来越多,老人在农村种田,供孩子在城里生活和居住,农村将要变成老人村,在老人身体逐渐衰老的情况下,没有能力再种地,又将怎么办?将来农村会出现大部分房屋空闲,这也是农民很大的一个浪费。
二、村屯合并的好处
如想彻底解决此事,必须施行村屯合并的方法,就是把几个村屯集中到一起居住,选择交通方便的公路旁边作为住宅基地,建成楼房。
1.节约出大量的土地,增加耕地的面积。根据调查,农村每个行政村都有3-5个自然屯组成,每个自然屯的占地面积均在15公顷左右,如果把这些屯合并到一起,就能重新获得土地45-70公顷。
2.对农电、广电、电信等部门将能减少线路设备的投资,在线路维修工作中省工省力,又减少了耸立满地的电线杆。
3.农民把土地搞合作化、股份制经营的方法,有利于实现机械化,会使大部分农民节省时间和许多的投资,从农田里走出来,搞第二产业,将会增加很大的经济收入。
4.合并后,全村可实现统一的供气、供暖,养殖户专有养殖园区,把秸秆充分利用,制造成燃气,供给村民做饭取暖。把畜、禽的粪便和垃圾集中处理,变成沼气和肥料再次利用。既节省能源又益国益民保护了卫生环境。这样农村的卫生环境自然会好起来,毁林开荒的行为自然会消失,生态也会逐步的恢复起来。
5.学生就地就近上学既方便又安全,村民出行乘车也方便了,老年人也有了活动场所。使农民养殖、种植、打工、经商都形成专业化,再也没有春种秋收的牵挂,每一个农民的收入都会大幅度增加。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把几个自然屯都合并到一个大屯或成立社区,建设六层式的楼房,集中居住,一楼建有车库、商店、饭店等门市房,附近建有小学校、村卫生院、村支部(村委会或社区)、小市场、养老院、老年活动室、文化科技书屋。
2.建一个统一供暖、供气站,养殖园区,蔬菜瓜果种植园区,自来水站,农机库,小型储粮仓等。充分利用招商引资措施,建起一座工厂,使一些闲置人员进场打工。既利民便民,又整体规范化,好管理。既解决了农民就业的问题,又使农民有一个稳定较好的收入。
[关键词]浙江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家书屋;作用;对策
浙江地区在农家书屋工程实施过程中,始终将整合资源、纳入体系、加快进度、加大力度和确保质量为基本工作思路与要求。截止2011年10月25日,全省简称的农家书屋有19567个,覆盖了74.43%的行政村,达标且挂牌的农家书屋有13425个,覆盖了51.07%的行政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目前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基于此,笔者就此展开以下分析。
一、浅谈农家书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就浙江地区而言,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书屋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和指导,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农民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了建设的基础;二是培养了农民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传统的赌博陋习中解脱出来,更加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生活、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强化了农民的思想素质、法律意识、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三是有助于农民自身技能的提升,通过农家书屋内提供的各种科技书刊,及时的掌握各种新型的生产技能,掌握更多重要的信息,开动脑筋,激发农民科技创富的激情;四是为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方针的宣传、贯彻和传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好地促进现代化农民的培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总的来说,农家书屋在新农村建设中成为了广大农民朋友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在促进浙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促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家书屋工程实施的几点发展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农家书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为了更好地将其作用发挥出来,在注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为了更好的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对浙江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总的来说,遇到的问题较多,而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资金保障不足、发展建设不均、建设进度控制不当、督查验收不到位等。所以下一步的发展对策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从资金上予以保障
当前,浙江地区在农家书屋工程实施过程中,面临最为紧要的问题就在于如何确保资金保障落实。因此,笔者结合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全省各地区应严格按照《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意见》,切实加大农村的公共投入,确保建设资金及时保障到位。由于我省在这方面的投入是以欠发达地区为主和其它地区利用自身力量建设的总方针,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市县,则应紧密结合实际采取针对性的配套措施,而其它地区则应尽可能地将市、县、乡的主动积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筹集的建设资金足额、及时到位,尤其是经济实力较强的农村,应致力于农民群众在农家书屋建设方面的主动积极性的调动,切实加强村级资金的利用,确保农家书屋建设资金,并在建设过程中加强资金管理,做好高效廉洁的使用资金,并对资金的动向进行全程动态监管。
2.着力实现均衡发展
未来应狠抓薄弱环节,找准扶持的重点所在,将建设中心转移到经济条件差和自然条件差的县市之中,对已经实现全覆盖的地区,应及时做好相应的挂牌工作,并采取与更高标准切实加强对其的管理。而其它地区则应加强对重难点问题的研究和破解,确保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项建设目标,从而更好地实现不同地区的均衡发展。
3.切实加快建设进度
在2012年6月基本完成第一轮农家书屋工程的基础上,在第二轮农家书屋建设工程中,应切实加快农家书屋的建设进度,各市应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县,从县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乡,实现全覆盖提前,并对工作目标进行细化,对工程建设工期进行倒排,确保各项责任落实的基础上加大考核力度,采取硬性的指标和手段确保任务高效的完成,着力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前实现全省100%的覆盖率。
4.切实加强对其的督查验收
一是及时组织验收,注重实效,防止走过场,并建立检查指导制,改进考核办法,加大督导力度,细化评价指标。二是着重检查任务是否如期完成、资金是否足额落实、面积是否达标、硬件设施是否完善、出版物配送是否到位、制度是否落实等。三是明确责任主体,将农家书屋作为村级集体财产纳入统一管理;四是建立健全农家书屋电子档案,进行实时动态追踪,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限期整改,追究责任。五是加强对其开放和使用情况的督查考评,避免重建轻管、重建轻用现象发生。
5.切实抓好管理
在结合农家书屋建设的宗旨下,必须在确保所选的刊物符合农民的需要,并成立专业的机构加强对其的管理,每周的开放时间应不少于40个小时,并尽可能地做到全天候的开放,及时的填报农家书屋管理信息,才能更好地利用将其作用发挥出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家书屋在浙江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将其作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出来,必须认真分析和总结当前在农家书屋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更好地强化其作用。
参考文献:
[1]朱丽洁.论农家书屋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A]..西北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创新与发展[C].:,2012:5
[2]周冬梅.浅析“农家书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9:3
【民兵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推荐阅读:
民兵整顿10-02
民兵工作半年总结10-09
民兵演练情况汇报10-11
民兵代表发言稿11-30
民兵训练工作简报12-07
民兵连工作总结12-10
2024年民兵整组活动方案06-08
新入队民兵代表发言稿07-24
民兵教练员协议书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