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抢抓机遇 努力实现xx经济跨越式发展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以人为本 抢抓机遇 努力实现xx经济跨越式发展(共6篇)

以人为本 抢抓机遇 努力实现xx经济跨越式发展 篇1

党的十六大后,省委省政府结合江苏实际,提出了江苏要在全国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两个率先战略目标。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和江泽民主席先后到江苏代表团作了重要讲话,明确要求江苏要实现两个率先,为全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当前,全省干群牢记着两任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以奔放的豪情,聚焦两个率先,谋划两个率先,实现两个

率先。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决定大力实施沿江开发战略,牢牢抓住国际资本和产业踊跃向长三角地区转移的重大机遇,推进经济跨越式发展,早日实现两个率先。作为省会城市、长江中下游区域中心城市和省内惟一的跨江城市,南京以其在沿江开发战略中不可替代的地位,迎来了抢抓机遇、跨江发展、整体推进的大好时机。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抢抓沿江开发机遇,将沿江开发作为实现两个率先和新一轮发展的着力点,做全省沿江开发排头兵的奋斗目标。这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江北地区仿若阵阵春雷,江北人民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迎来了飞速发展的大好时机。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与江南仅仅一江之隔的江北地区发展迟缓,城乡二元化结构明显,城乡差别大,江北地域占全市的三分之一,但GDP却不到全市的五分之一。江北成了落后、贫困的代名词。2002年5月,市委、市政府做出了调整江北行政区划的重大决策,原xx区和原江浦县合并成立了新的xx区,地域902平方公里,人口47万,对新xx区实行城乡一体的管理体制、五不变的政策方针,确定新xx的发展目标是建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优势突出、科教发达、生态环境一流的新市区,xx的发展获得了广阔的自然空间和政策空间。2003年,南京以江为轴,跨江发展,呼应上海,辐射周边的沿江开发战略的提出更是给xx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为xx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xx的腾飞指日可待。现今的xx作为南京的北大门,具有明显的区位交通和沿江资源优势。xx是南京辐射苏北、皖南的前沿阵地,水、陆交通网络齐全,拥有南京最大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拥有南京最好的大学;拥有绵延数百公里的自然生态公园环境;拥有长达55公里,占全市四分之一长的长江沿岸线,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都是xx在沿江开发建设中最大的潜力和优势。同时,南京经济发展重心向郊区县转移、发展要素向郊区县集中、权力向郊区县下放、服务向郊区县延伸,市委市政府为促进资本、产业、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加速向沿江地区集聚出台的6个方面12条优惠政策,都为xx抓住沿江开发机遇提供了强大的保障和支持。面对难得的机遇,xx人积极响应,主动融入,区委区政府提出了按照两个率先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南京新市区的目标,大力调整生产力布局、城镇布局,努力建成个性鲜明的南京现代化新市区的奋斗目标;制定了工业、农业、交通等产业布局规划;推出了一系列吸引投资,加快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确定了从盘城至珠江一带为新市区的中心区域;形成以老山为城市背景,以山水之间的新市区为主体,以滨江景观为特色的山-城-江带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美好的前景已展现在广大干群面前,xx已经拥有了实现经济起飞的条件和信心。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为xx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xx要实现起飞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xx综合实力较弱,农业产业化尚未完成,第二产业欠发达,新兴服务业还在成长阶段,竞争力不强;城市化水平低,2002年只有54.2,与小康水平的75以上还有较大的距离;基础设施薄弱,与江南的沟通渠道不畅,尤其是两个收费站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xx虽然拥有长达55公里的长江岸线,但绝大部分岸线未得到开发,处于自然闲置状态;江南江北之间的心理距离大,人才流失严重,人口整体素质不高。这五大制约因素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直接影响甚至导致加速经济发展的努力付之东流,抢抓沿江开发机遇势必成为一句空话。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要克服制约因素,抓住机遇实现xx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除了要有良好的政治、经济、社会气候等外部条件和积极争取省、市政策支持外,最根本还在于xx人自身能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抓住机遇,从而实现经济的飞跃。笔者认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广大干群能否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敢为人先;二是政府是否做到科学决策、高效廉洁,尤其是领导班子是否团结精干;三是能否采取有效措施吸引、留住人才,提高xx人口的综合素质;四是广大劳动者能否认识到沿江开发的重要性,从而齐心协力,积极投身各项建设事业中去。衰亡源自思想僵化,落后在于思想停滞,进步始于思想解放。第一,要取得先机,加快发展,首要的动力是人的思想解放,这是被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所证明的真理。xx的广大干群,特别是制定决策的领导者,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与时俱进,把党的十六大所蕴涵的解放思想的容量充分发挥出来,坚决冲破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

以人为本 抢抓机遇 努力实现xx经济跨越式发展 篇2

近年来, 在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全省实施沿海开发开放、盘锦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号角的催进下, 经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 大洼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不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产业布局更加科学合理, 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 市场化程度大幅提升, 基础设施条件积极改善, 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重点民生问题得到逐步解决。尤其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 我们采取有力有效措施, 积极应对, 县域经济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态势。这些都为我们实现县域经济提质提速、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我县作为重要节点, 已经站上了“国字号”发展平台, 迎来了新一轮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政策磁场效应空前增强;辽滨沿海经济区成为“第四经济增长极”的重要组成部分, 招商引资如火如荼, 产业项目加速集聚, 水城建设整体推进, 承接国内外资本和产业转移能力空前增强;以辽滨沿海经济区为龙头、以乡镇项目集聚区为补充的临海、临路、临市三大经济带已形成规模, 具备了良好的项目承载功能, 产业集群发展的空间支撑空前增强;滨海公路、盘锦新港、疏港铁路、客运专线等重大基础设施正在加紧建设中, 将陆续投入使用, 我县的区位优势更加彰显, 区位“引力”空前增强;全县上下的思想和行动都统一到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上来, 把到2011年争进全国百强县 (市) 行列当作一面旗帜, 干事创业的干劲和加快发展的合力空前增强。这些都为我们冲击全国百强县 (市) , 创造了先决条件。

县域经济的最终目标是现代化经济, 选准并坚持一条适宜本地发展的路子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因此我们必须以现代化眼光来总揽县域经济发展的全局。当前, 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已经呈现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格局, 作为要代表辽宁参与全国县域经济竞争的梯队的一分子, 容不得我们有丝毫的懈怠。面对省委、省政府的殷切期望, 我们一定会坚定信心, 提振精神, 集聚一切发展力量, 凝心聚力完成好省委、省政府交给的重大任务;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我们一定只争朝夕、躬身实干, 挖掘一切发展潜能, 全力以赴推动大洼经济社会发展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跃进。

站在新起点, 迈步从头越!今后几年, 我县要以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 紧紧围绕2011年进入全国百强县 (市) 行列的奋斗目标, 高度树立沿海意识, 抓住机遇, 向海而动, 乘势而上, 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 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 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每一项工作, 保持好发展的连续性, 迅速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是,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按照土地集约利用、项目集聚建设、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 着力抓好园区建设、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企业运行四个关键环节, 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建设临海、临市、临路三大经济带, 把资源、区位、产业、政策等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积极构筑产业发展平台, 围绕产业链招商, 主动承接国内外发达地区资本、技术和产业的梯度转移, 加速产业集聚, 发展壮大海洋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机械加工、电子通讯、食品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生物科技、软件和服务外包等主导产业集群。加快现有企业的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特别是要把辽滨沿海经济区作为县域经济超常规发展的重要支撑, 进一步加快滨海公路、辽河大桥、盘锦新港、疏港铁路、填海造地、客运专线、舾装码头、水城水系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为加快发展造好势、做优环境, 充分利用辽滨沿海经济区连接盘锦、营口两市的特殊区位优势, 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 加快辽滨水城建设, 把生产力向沿海集中,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以城市经济溢出效益、带动效应, 利用3到5年时间, 把辽滨沿海经济区打造成全省对外开放的先导区、国家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世界级海洋装备制造基地。

二是, 坚持以工促农,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加强农业基础条件建设, 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支撑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实施好稻子、蟹子、鸭子、棚子“四子”工程, 培育和壮大一批龙头企业, 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把我县建成全国重要的优势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县。特别是, 要大力发展“一县一品”, 突出抓好肉鸭养殖“倍增计划”, 确保实现今年养殖3000万只、到2011年养殖1亿只的目标, 把我县建成全国最大的肉鸭养殖加工基地。

三是, 坚持以旅游业为牵动,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天下奇观”红海滩等湿地资源, 积极打造“一带三区十景”, 推进温泉度假城等重大项目建设, 把我县建成世界级湿地休闲旅游度假胜地。借助港口、滨海公路、高速公路和毗邻市区等优势, 加快建设辽宁汇美建材交易中心等建材、油品、农产品等仓储、输运、批发大型专业市场和物流园区, 把我县建成全国知名的物流集散中心。要通过招商引资, 推进辽滨水城金融、信息、文化、教育等现代服务业和公益性事业大发展快发展。

以人为本 抢抓机遇 努力实现xx经济跨越式发展 篇3

构建和谐税收环境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努力实现XX经济区国税局国税工作新跨越

2005—2010年是XX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循环经济良性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成为全省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活力最强、发展质量最好、外向型经济最高的新型工业集聚区的六年,也是XX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税务局艰苦创业、夯实基础、急起直追、发展跨越,实现XX国税事业发展规划、实现XX国税率先发展的六年。从2005年6月成立至今,我局始终以服务纳税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中心,坚持在整体上谋发展,难点上求突破,业绩上创一流,实现了税收收入快速增长,征管质效明显提高,纳税服务持续优化,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打造精品初见成效,各项国税工作呈现出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国税事业和经济区经济实现了互动互利、双赢发展。

一、高速增长的税收收入是经济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不竭源泉

六年来,随着全省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XX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全省经济转型发展的引擎。经济

152.89%;所得税由467万元增长到3294.22%,年均增长658.84%;消费税由43万元增长到218万元,增长了406.98%,各项税收收入指标增幅均高于经济区经济增长幅度,对促进经济区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二)结合经济区产业结构特点,构建以五大龙头行业为主体的税源格局。六年来,我局结合经济区产业结构特点,逐步构建了以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业、通讯设备制造业、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以及生物制药业为五大行业为主体的税源格局。税源分布涉及49个行业,XX工业园区、XX公司等27户重点税源企业增值税、所得税“两税”收入占到全局入库数的80%,外资企业税收举足轻重,外向性特点明显。六年来外资企业税收收入累计实现270036万元。

二、依法治税强化管理是经济区税收环境持续优化的必要前提

依法治税是国税工作的灵魂和生命线,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良好税收环境,是推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和重要途径。我局始终以促进经济发展为己任,自觉服务于服从于经济发展大局,紧紧围绕税收中心工作,以依法治税为前提,以管理强税为思路,大力强化科学管理,税收征管各项工作成效显著,良好的税收法治环境初步形成。

(一)坚持依法治税,规范税收执法,以良好的税收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一是内外并举规范税收执法。全面落实税

准确的依据。2006年至2010年,我局税种管理各项指标全面完成,纳税申报率由98.45%提高到99.75%,增值税零负申报率由50.77%下降至31.98%,所得税亏损面由58%下降至10%,各项管理指标始终保持着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三是着力强化“五位一体”机制的执行落实,初步建立了税负分析长效机制,完善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监控企业税负预警系统,总结提炼出“两结合、三比对、四审查”的评估法,先后制定了《XX行业管理指南》、《XX行业管理指南》等行业管理办法,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实施“三化”管理。四是以“堵漏增收”为工作重点,加大稽查力度,大力开展对煤焦、商贸流通、农产品经营等行业开展了税收专项检查工作,实现以查促管,以查促收。五是深入开展执法检查、执法监察,加强对征收、管理、稽查岗位的执法监督,累计下发征管建议和执法监督提示256条。二是共对103人(次)责任追究,经济惩戒6523元;对4个税源管理部门和35名税收管理员通报表扬,奖励金额2169元。六年来,我局累计开展日常检查273户次,查补入库税款1828万元;纳税评估1364户次,查补税款1666万元;稽查查补入库6528.78万元,稽查入库率、滞纳金加收率均达到100%。

三、全面落实税收政策是促进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局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在服务产业结构调整、

100%,推动产业集群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方向发展,有效推动了经济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加大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力度,政策扶持推动企业转型发展。

六年来,我局不断加大税收政策宣传力度,及时将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到位,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搞好税收政策的落实与帮扶,大力推动企业的转型发展。2008-2010年,我局对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执行到期企业所得税等10年类别实施了税收减免,其中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减免9235.87万元、执行到期企业所得税4359.29万元、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减免2251.19万元,外商投资企业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减免116.18万元,累计给予企业各类税收政策支持30.41亿元,为促进经济区企业转型发展、减轻负担和经济区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优质高效的税收服务是推动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六年来,我局按照市局提出的“三个围绕三个转”要求,牢固树立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纳税人意识,在理念上求创新,在环境上抓优化,在内容上求突破,在方式上求便捷,积极构建“大服务”格局,优化纳税服务,密切征纳关系,实现了税收工作由“监督打击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以优质高效的税收服务推动地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建立纳税人投诉快速处理机制,开展纳税人满意度测评工作,及时制止和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依法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和正当利益。

(四)大力实施信息管税,推动税收服务多元化发展。一是积极做好与工商、地税等部门的信息交换登记工作,努力缩小信息不对称差距。加强获取的信息的开发、利用,进一步实现对信息的多部门共享。二是先后开发了“XX”桌面管理软件和“XX”软件,有效提升工作效能。三是全面推行远程抄报税、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和“缴税一卡通”等多元化申报缴税系统,为纳税人提供高效便捷的税收服务。截至2010年底,我局共推行远程抄报税系统245户,占一般纳税人的95%;推行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 417户,占全局总管户的85%。四是完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系统,为推进信息管税、优化纳税服务提供基础资料和基本依据;五是通过办税指南短信平台进行税收政策、法规宣传,积极开展“手机短信送税法”活动,累计向纳税人发送各类税收政策信息13175条。

五、构建和谐税收环境是促进经济区经济民生发展的根本要求。

(一)投资环境优化推动经济区经济快速发展。六年来,我局抓好三化管理,实施信息管税,大力优化服务,全面创先争优,为经济区构建了和谐公平的税收环境,投资环境进

七、回顾六年国税历程,认真总结基本经验推动工作新发展

六年来,在省、市局的统一部署和正确领导下,我局在税收工作实践中主要取得了以下几点基本经验:

(一)围绕税收中心,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是国税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国税工作必须将地方经济的发展融入到税收工作全局中去思考、谋划,推动国税事业和地方经济共同发展,国税工作才更具有生命力。

(二)突出优化服务,科学管理强化征管是做好国税工作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服务与管理是开展国税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协调税企关系,促进征纳和谐的必要手段,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采取统筹兼顾,协调配合的工作方法,才能推动国税事业实现科学、全面、均衡发展。

(三)求真务实、勇于开拓的拼搏和创新精神是推动国税事业进步的不竭动力。当前,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机遇,必须在税收法律法规的框架之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国税工作才能有深度、有特色,才能走出富有经济区国税局特点的新路子。

(四)加强队伍建设,是国税工作取得新成效的重要保证。必须要以更新理念为先导,以先进的管理机制为约束,以勤政为民、执法为民为目标,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国税工作才能焕发出更强的生机与活力。

以人为本 抢抓机遇 努力实现xx经济跨越式发展 篇4

以来,我县紧紧抓住国家支持农村公路建设的有利契机,按照“以民为本、超前规划、多元筹资、合力攻坚、全程监管”的农村公路建设总体思路,举全县之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了农村公路建设的历史性突破。全年建成农村公路44条,总长度252.4公里,其中:通畅工程37条174.9公里,通达工程7条77.5公里;完成投资6025万元,其中地方配套近2275万元。目前,全县9个乡镇全部实现通畅,73个行政村85通了公路,其中13个村实现了村内道路全部硬化,村级路硬化达到64.4。极大的改善了城乡交通环境,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进程。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领导,做到组织保障到位

为保证农村公路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加强了对项目实施的领导,建立了县、乡、村三级领导组织机构,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组织体系。

一是县政府成立了全县农村公路建设指挥部。由县长任总指挥,主管副县长任副总指挥,交通局局长任常务指挥,成员包括各乡镇及县直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办公室设在县交通局,下设工程技术部、监理检测部、财务部、协调部、材料采购部、质监站等6个工作部门,具体负责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指挥、协调和管理等工作。交通部门抽调技术骨干人员充实到指挥部中来,全员上路,始终工作在第一线,加强质量监督。指挥部领导经常深入到施工现场,对所有建设项目每周检查两次以上,发现问题就地解决,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是各乡镇成立了农村公路建设分指挥部。各乡镇确定一名副职领导具体负责,抽调专职干部工作在施工现场,帮助施工单位协调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保证每个分项工程、每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明确目标,责任到人,有效的推进了工作开展。

三是村委会成立了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农村公路与农民利益最直接,与农民的关系也最密切,我们注重发挥农村公路建设直接受益者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积极性,增强参与性。将项目所在村的村长和敢于负责、有影响力的村民聘为群众质量义务监督员,对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向指挥部进行反映,确保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

二、强化机制,做到资金筹集到位

资金是农村公路建设的“血脉”。特别是在国家政策调整的情况下,资金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成为农村公路建设成败的关键。为此,我们全县总动员,上下齐争取,通过“八个一块”的办法,有效地破解了资金难题。一是积极向上争一块。切实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瞄准国家和省的投资方向,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畅通信息渠道,准确掌握投资信息,确保把该争取的资金和项目争取到位。20交通部门对上争取资金3千余万,为顺利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县政府投一块。县政府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保证农村公路建设配套资金。年,县财政投入补贴资金200多万元。三是乡村筹资出一块。坚持村民自愿、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的原则,调动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全县农户为修建公路主动无偿投入折合资金达327万元。四是交通内部筹一块。积极发扬交通部门职工主人翁精神,统一思想起动员,增强工作责任感,在职工内部借资140万元。五是施工单位垫一块。动员施工队垫付建设资金200万元。六是精打细算降一块。在建设过程中,我们精打细算,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成本,缩小利润空间。2006年,我们通过核算节省资金200万元。七是冬贮水泥省一块。在备料过程中,考虑到各地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材料供应将会紧缺,年初我们与省内各大水泥厂提前签订了订货合同,没有受到后期材料紧缺和市场价格上浮的影响,保证了工程进度和质量。一年来,仅冬贮水泥就节约资金近300万元。八是出台政策减一块。2006年我县制定并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减免砂石管理费、林地补偿费等费用达1400多万元。通过上述措施,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

三、强化管理,做到质量保证到位

在省交通厅和省公路局、市交通局的全力支持下,去年我们争取到了252.4公里的建设计划。可以说,公路建设规模之大、投资之大、工作量之大,对我县来说是史无前例的,各方面难度更是可想而知,必须千方百计形成全县上下的整体合力。

一是组织精干的技术力量。我们从内部挖潜,从全系统抽调10余名有着丰富的公路建设经验的技术骨干,充实到第一线,人人超负荷运转,没有节假日,吃住在工地。在工程备料期间,县政府先后召开两次协调会安排部署,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备料任务。这样既减少了推诿扯皮现象,提高了办事效率,也节省了费用;同时为确保工程质量,在每个工地都聘请两名由乡村干部和群众代表组成的群众质监员,对工程质量进行全程跟踪监督。由此,形成了“管理人员负责、工程技术人员把关、企业自检、农民参与”的四级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确保了工程质量。

二是变农民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在广泛进行宣传动员的基础上,我们采取了更加积极的措施,直接引领农民参与到建设中来,提出让村民代表全程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工程机制,使广大农民参与修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现在是争着抢着修路,涉及到需要农民出工出车出资的时候,也是踊跃争先,主动前来,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热情达到了历史新高。

三是促进管理与服务相结合。一般情况下,工程招标后,除质量、工期外,工程指挥部门很少过问其它工作。但农村公路建设有它的特殊性,资金少、利润小、工作条件艰苦,大工程队一般都不愿意干。为此,我们从为施工部门提供行之有效的服务入手,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协调交警部门对农村公路建设车辆不扣、不罚、不堵,有毛病的帮助改正,确保交通安全;协调电业部门免收增容费,保证路在哪里修,电就架设到哪里;同时由指挥部统一购运原材料,切实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以人为本 抢抓机遇 努力实现xx经济跨越式发展 篇5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增强发展民营经济的紧迫感、责任感

我们这里是一个传统观念比较多的城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会后,有关部门要在全市组织一次发展民营经济思想大解放的大讨论,进一步统一全体干部的思想认识。解放思想要体现在,形成全社会支持关心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上,体现在各级对民营经济的服务上,体现在为民营经济发展排忧解难上。否则,解放思想就是一句空话。

当前,我市改革发展的任务相当艰巨。民营经济发展如何是影响全市经济全局的大问题。发展民营经济对于提高我市的综合实力,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增强经济活力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市与先进地市的差距,主要落后在民营经济和经济外向度上。目前,我省不管经济发达的地方还是欠发达的地方,都在大抓民营经济。在各地竞相发展,“标兵走远、追兵逼近”的形式面前,如果我们不奋起直追,尽快把民营经济搞上去,一方面的差距就可能变成整体上的差距。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认真发挥我们现有的基础、优势、条件,认真解决好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大工作措施,创造性的开展好工作,掀起发展民营经济高潮。

二、理清思路,突出重点,推动民营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市委、市政府确定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富民强市的一条重要途径,作为全市的工作重点之一,把民营经济培养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总的要求是:以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努力扩大总量,提高质量,拓宽领域,增加份额,实现民营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尽快使民营经济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支撑力量,以此增加社会总量、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增加群众收入。奋斗目标是:力争今年年底,民营经济占全市gdp达到40%以上;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0%以上。围绕上述目标和要求,就全市来讲,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放宽领域,扩大民营经济总量

在发展民营经济问题上,我们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主要是总量偏小、规模不大。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进一步放宽领域,放手发展,力争在总量规模上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要在所有制结构调整中拓展,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大胆进入公有经济逐步退出的竞争性、服务性领域。针对我市国有经济比重大、国有、集体中小企业众多的实际,要按照“有进有退”的原则,放手让各类民营企业发展,鼓励让他们积极参与国有、集体经济改制、改组和改造,并在偿还贷款、职工安置、费用收取、企业税收等方面,享受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政策。要向农业和农村拓展,围绕发展农业、繁荣农村、致富农民,引导民营经济向种植业、养殖业和都市型农业发展;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向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拓展,支持私营个体企业在继续从事商贸、饮食等传统行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咨询、技术、法律、会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业。要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拓展,鼓励私营个体经济参与水利、交通、能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参与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今后,在经营领域上,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允许民营经济生产经营;凡是允许外资经营的,都要向民营经济放开;凡是国有、集体资本退出的领域,都要支持鼓励民营经济大胆进入。

(二)培植骨干,择优扶持,提高发展水平

扶持不起骨干企业和市场,就带不起产业,形不成行业优势。我们要发挥我市工业基础较好、科技实力较强等方面的优势,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要求,形成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有关部门要对民营企业家进行分类排队,排出部分骨干大户,在项目审批、银行贷款、产品销售、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帮扶,切实为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促其向规模化、集体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培植骨干企业,要突出三点:一是加快科技型民营企业发展。目前我市科技型民营企业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基础,科技型民营企业已经发展到了520多家,但还很不够。要积极引导和帮助民营企业同国有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利用高新技术,开发关键技术,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做到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使新产品和适销对路产品不断投向市场,确保企业长盛不衰。要大力支持在职技术人员,海外留学人员以及大中专毕业生创办、领办、承包民营科技型企业。力争今年年底,全市科技型私营企业发展到700家,产值、利税达到全市个体和私营相关指标的20%以上。二是加强发展一批规模型私营企业。要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以资本为纽带,以名牌、拳头产品为依托,以龙头企业为骨干,进行联合与合作,组建成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三是发挥农业优势,发展一批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三)加大村、镇、园建设力度,培育发展民营经济的有效载体

搞好村、镇、园建设,有利于民营经济的规模化发展,有利于集中统一管理和实施有效保护,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信息、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迅速聚集,加快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市通过发展村、镇、园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好的解决了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单体分散的问题。下一步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并举、发展与管理并重,把村、镇、园建设纳入全市经济发展规划,科学论证,分类指导,合理布局,构建特色鲜明、资源共享、良性运转的民营经济村、镇、园新格局。要按照“整体规划、分布实施、循序渐进、滚动发展”的总体要求,扎扎实实的抓好民营经济园区建设,把园区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载体和招商引资的基础。原则上,新上的民营企业都要向园区集中。对于市里确定的重点园区,可以按照园中园的思路,建设民营经济园。市里定的20个强乡镇,要结合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建设一处高标准的民营经济园。要继续加大现有园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功能,改善条件,不断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四)扩大对外开放,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

我市民营经济要实现跨跃式发展,必须走对外开放、借力发展的路子。各区县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民营经济机制灵活的优势,以出口创汇、招商引资为突破口,提高民营经济外向度,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来我市投资办厂、合资合作。支持民营企业到国外、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加工贸易、劳务合作和国际经贸活动,努力推动跨国经营。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大搞外贸业务,在产品出口、进出口配额、出口退税、贸发基金使用等方面,实行与国有企业同等待遇,充分利用国家鼓励非公有制企业自营进出口的时机,扩大对外开放的水平。同时,要鼓励我市民营企业积极参与西部开发,到西部办厂、发展实业。这方面,我市已有很多的成功的例子,大家一定要做好这方面的文章。

(五)加快机制、管理、技术三个创新,提高民营经济的整体素质

民营经济要再上新台阶、实现大突破,就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由家庭经营型向合作经营型、公司经营型转变,由用亲型向用贤型转变。这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的方向。一是要抓机制创新。民营企业虽具有产权明晰,机制灵活、利益直接等优势,但也需要不断深化改革,通过机制创新,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民营企业要推进资本运营,抓住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这一时机,通过兼并、租赁、收购、等形式实现低成本扩张。民营企业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抓管理创新。引导民营企业,从制度出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管理路子。要突出管理重点,切实加强基础管理,抓好专项管理,优化现场管理,推进现代化管理。要广泛开展向海尔学习的活动,对照先进找差距。民营企业要注重对员工的智力投资,选派有前途的员工到大中专院校进修、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要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尽快形成一批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三是技术创新。科技进步的力度有多大,民营企业发展就有多快。要引导民营企业多积累,少分配,集中资金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尽快改变技术装备茶、工艺落后、产品档次低的现状。市直有关部门要帮助民营企业向上积极争取各类扶持基金,要与国有企业同等对待。民营企业要继续完善厂办科研机构,对具备条件的加快建立国家、省级开发中心。要进一步加快“产学研”的结合,采取以共建中试基地、联合攻关、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形式与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结成利益共同体。

三、完善政策,加强服务,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上,张高丽代省长指出:环境也是生产力。环境是一个地方思想解放程度、市场发育程度和依法行政水平的集中体现。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对民营经济来说比什么都重要、都迫切。我认为,张代省长的讲话非常精辟,充分肯定了环境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这几年我市发展民营经济之所以没有大的突破,环境不宽松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把制定落实政策,优化经营环境作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重点来抓。

(一)发挥政策威力,全面放开搞活。市委、市政府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制定了一个新的文件,有关部门还制定了具体实施意见。这次制定的文件,与以往相比有较大的突破,可操作性强。这个文件主要遵循了三个原则:进一步放开限制。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降低民营经济进入的门槛。二是放水养鱼。本着先予后取得原则,实行轻赋薄税。三是放手支持。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资产重组,鼓励金融部门加大信贷力度,坚决制止“三乱”行为,建立担保基金等。这些政策的调整和制定,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心。通过这些政策,要在全市掀起新一轮发展民营经济的高潮,还要看各级各部门以多大的决心、以什么样的态度来抓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对于这个文件,各级各部门都要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只能突破,更不能顶着不办。根据这个文件,各部门制定的实施意见,要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凡是过去的一些政策与现行政策相抵触的,一律以现行政策为准。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级新闻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舆论阵地,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个体私营经济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党和国家鼓励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宣传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努力创造一种予个体私营经济光荣;勤劳致富、守法经营高尚的社会舆论氛围,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鸣锣开道,同时也以此教育、影响和引导更多的有志者加入到个体私营经济行列中来。要通过宣传,提高民营企业家的声誉和社会地位,让他们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各级党政领导,应该打消一切顾虑,关心支持民营企业家,敢于同他们交朋友,为他们解忧排难,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心情舒畅,全身心的干事业。市委、市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每年都要召开民营经济会议,表彰奖励发展民营经济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企业和个人。

(三)改进服务方法,提高服务水平。要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简化登记注册手续,推行“工商管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期办结”的审批制度,借助市计算机网络为企业提供网上管理、网上审批、网上核准的“一网式”服务,通过网上为企业办理核准、年检、注册等手续。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为民营经济开拓市场铺路搭桥。如组织到外地举办新闻发布会、产品展销会,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信息,等等。通过优质高效的服务,为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打开方便之门。

(四)坚决制止 “三乱”,维护个体私营业户的合法权益。群众对 “三乱”问题深恶痛绝。经过多年治理,“三乱”清理工作已经大见成效,但各种巧立名目的乱收费、乱摊派层出不穷,屡禁不止,直接阻碍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个别地方由于乱查车、乱罚款严重,外地客商不仅不敢来投资,而且不敢和当地业户做生意。今后,纪检、中小办、监察、审计、物价等部门要组成专门班子,定期对各类收费项目进行检查清理。坚决取消法律法规和省政府以上的文件规定外的一切收费项目,市直部门一律不准出台收费项目。要实行“一个漏斗向下”的收费项目。有市里统一核发收费证,表明收费项目,用途、数额。部门持证收费,业户持证监督。对超出规定范围的,业户有权拒缴。严禁任何部门和个人向民营企业摊派出版物、录像制品等,严禁向企业强买强卖,严禁强制企业购买产品和接受服务,已经发现,严肃查处。现在许多部门对民营企业检查过多过滥,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工作秩序,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推行一家检查,多家认可,给企业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为了便于企业投诉,市里决定由纪委、监察、中小办等部门成立维权中心,设立举报电话,负责查处各种“三乱”行为,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范文网】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推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我市的民营经济能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在领导的认识和领导的决心。这是上上下下一致的看法。因此,我们在领导问题上必须采取一些硬措施。

一要强化领导,全面落实责任制。要拿出德州、临沂等市的劲头来抓个体私营经济。从现在开始,从区县到乡村,都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整个国民经济和改革调整突出重点来抓。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要投入很大精力研究达个问题,下大力推动这项工作;分管领导要真正做到亲自抓、直接管,实施强有力的领导;具体工作要按照职责范围进一步分工细化,责任到部门、到人。要实行严格的任期目标责任制,真正把责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身上。要调整各级党委、政府政绩考核评比内容和办法,把民营经济发展纳入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作为“两个文明”建设评比、表彰的重要内容。每年年底都要对民营经济发展进行检查验收和考评,主要看哪个区县、乡镇、村民营经济的群体规模大、发展快、效益好;培育出了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特色产品、专业市场和知名度较高的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中占的比重高、交税多、对经济拉动大。对工作成绩突出的领导干部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对在领导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无所作为的干部,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决不能让无能的人、有能力不干工作的人误事。组织部门要考虑是否采取干部下派的办法,组织优秀干部到民营企业去帮助工作,既提高了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又把信息和政策带给了企业,一举双得。各级领导同志要拿出当年搞 “乡镇企业”那样的决心和气魄来发展民营经济;要象抓国有企业改革一样来抓民营经济。真正形成上边领导重视、支持,下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万众一心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强大合力。积极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各类人才大胆下海创业,这方面的政策各地有很多,有些也不一定写在文件上,只要别人能办,我们也能办。

二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健全服务机构。一是要调整充实个体私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或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担任组长,分管的领导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今后属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都要由领导小组决定。个体私营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社在世中小企业办公室,负责制订协调落实有关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规划、政策。对个体私营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就象安全生产局那样,给编、给钱、给车,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好的条件。各区县也要在机构改革中,按照上下对口的原则,设立相应机构,配备素质高的干部,努力建设强有力的工作网络。二是要在市纪检监察部门设立经济环境保护办公室。负责整治经济领域的“三乱”及其它违法违纪行为,切实保护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对民营企业大户实行重点保护,挂牌服务。三是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商会的建设,在其内部尽快建立各行业协会,不断扩大会员队伍,引导个体私经济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路子。

三要掉转架子,转变作风,全力帮助个体私营业者排忧解难。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各职能部门承担着引导发展和为发展服务的重要职能。要针对本部门的业务特点,在系统和行业管理上,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要一视同仁,积极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排忧解难,保驾护航。市委、市政府要求,各职能部门从领导到一般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大局观念和服从服务经济建设的中心意识,正确处理监督管理与搞好服务的关系,增强领导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的观念,做开明的领导者,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促进派。今后,衡量职能部门在这方面工作实绩的一条重要标准,就是看你是否从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角度履行职能,搞好服务。对此,不光要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下一步,我们要在部门服务上开展“一比一评”活动:“一比”就是比谁服务优、效果好。“一评”就是开展“下评上”活动,组织个体私营业户评比职能部门工作。“一比一评”活动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对连续两次评比后三名的职能部门,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批评;连续三次评比后三名的,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我们要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大力倡导开拓进取、铺下身子干事业的风气。特别是市直各部门要适应市场经济包括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既善于从宏观上想问题,又注意在微观上抓落实,坚决反对和摒弃脱离实际空谈阔论,只注意宏观上部署指导,高高在上不抓落实,以及形式主义等不良风气。提倡少开会、开短会,减少应酬活动,多挤出一些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问题。要善于发展、培养总结和推广发展民营经济方面的好典型、新经验,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人为本 抢抓机遇 努力实现xx经济跨越式发展 篇6

抢抓机遇 借势而谋 跨越发展

中共雨露白族乡委员会 雨露白族乡人民政府

(2011年8月25日)

1999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敲定了对西部进行大开发的战略决策。10多年来,云南省围绕“大通道”目标全面推进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交通建设,使对外开放经络逐步打开,“内陆边陲”成了“开放前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云南省委又明确了新的发展战略: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而滇中楚雄大城市建设又为南华县提升县城建设的潜力和优势,为增强城镇承载力和带动力带来了新的机遇,县委提出了建设“彝州西大门”的发展思路。在西大门建设中,雨露乡究竟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到底能发挥多大的作用?怎样才能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跨越发展,这是乡党委、政府及干部群众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下面就如何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争取更多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投入到我乡来,实现人气、商气、财气的大聚集,推进全乡跨越式发展,谈谈几点想法。

一、基本情况

雨露白族乡位于南华县东南部, 乡政府驻地距县城14公里,东接楚雄市的紫溪镇、南华县的龙川镇,西与楚雄的大过口乡和南华县的

龙川镇接壤,全乡国土面积24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76万亩,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6%,境内最高海拔2310米,最低海拔1578米,相对高差732米。属典型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5—15度,年平均降雨量800—1000毫米。辖7个村委会123个村民小组3382户14369人,境内世居汉、白、彝、苗四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1620人,占总人口的80.63%,是全州四个民族乡中唯一的白族乡,也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农业贫困乡。概括起来,雨露白族乡有五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一是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雨露的白族、彝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绚丽多彩、各具特色的音乐舞蹈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至今保留着传统的民族服饰和民族语言以及民风民俗,古朴的白家祠堂、男扮女装的白戏灯班表演、豪放的“大刀舞”等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气息,白族、彝族文化渊远流长、底蕴深厚。

二是优越的林业发展潜力。雨露白族乡林地面积广阔,有林地30.68万亩,境内植被多以云南松和壳斗科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森林覆盖率达75.6%,立体气候明显,野生菌等森林资源丰富,有弥猴、绿孔雀、锦鸡等115种珍稀动物,加快林业及林下资源开发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三是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在交通条件改善的前提下,把生态美食、民族民俗文化等人文资源与自然风光相结合,发展乡村旅游业,有可能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四是广阔的矿业开发前景。境内分布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铅厂砷矿、铅矿,罗文铜矿等,储量丰富、含量高,矿产资源开发前景广阔。

五是良好的发展基础条件。通过历届党委、政府及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城镇、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目前,雨露乡境内有小

(二)型水库以上水库12件,其中,小

(一)水库工程1件,小

(二)型水库11件;有小坝塘868座、小水窖2817个、小型泵站8座;截至2009年12月底,全乡有48个自然村9232人饮水基本安全,有50个自然村6915人饮水不安全或未解决。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也迅速发展,为雨露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拥有着一支素质高、作风正、熟悉农村工作、热心发展、深受群众信赖的干部队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

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西部大开发的十年,是雨露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十年,是群众享受实惠最多的十年;十年开拓创新,十年不负众望,雨露乡由一个贫穷落后地区迈入了现代化发展的“快车道”,综合考核由全县倒数第三跃居全县第一。特别是“十一五”期间,雨露白族乡共向各级争取资金1.03亿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1254件,工程量85.3万立方米,改善耕地灌溉面积4000亩,解决了6220人3625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新修、扩建乡村组公路41段68公里,使我乡的水利化程度从2005年的46%上升到了现在的63%,通路里程达363公里,农村沼气池达到了3200口,占总户数的95%。

通过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了雨露的发展基础,有力地促进了全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028.46万元,比上年增10.32 %;农民人均纯收入3574元比上年增

8.1%;粮食播种25959亩,总产536万公,单产206.5公斤,农民人均有粮256公斤;财政总收入592.6万元,居民储蓄余额4339万元,贷款余额1889万元。初中阶段入学率为99.86%,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1.67%;全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3367人,参合率为96.19%,大病补充保险参保9541人,参保率68.66%,全年累计共有26145人得到补偿,医疗总费用为2562898.82元, 人均费用99.03元,共补偿资金1229224.01元,人均补偿47.02元。合作医疗总受益率为187.56%,住院(门诊)平均补偿比为47.96%,合作医疗基金使用率达65.16%;新农保参保8289人,参保率达91.8%。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落后。首先,水利化程度低。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用水主要是靠境内水库坝塘,坝、沟、渠、池等配套设施基础较差,水量损失大,农业生产“看天吃饭”的现状短时间内难于改变。其次,交通基础薄弱。由于我乡区位为交通死角,与外界联系极为困难。道路状况差,绝大部分村组路晴通雨阻,交通基础的薄弱已经成为阻碍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再次,民族文化缺乏专业的整理和传承,文化活动场所建设落后,比较有代表性的“灯班”艺术固定演出地点多是过去的祠堂,大多已破损不堪,民族文化软硬件的建设已迫在眉睫。二是产业结构单一。雨露白族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经济作物大量种植的是烤烟,是典型的“烤烟财政”,各村虽然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但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制定和产品市场培育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四、采取的主要措施

在全国范围新一轮加快发展的浪潮中,参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摆脱贫穷和落后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像我们这样一个集“老、少、边、山、穷”的贫困乡,要赶上全县、全州乃至全省的发展大势,就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实现这种赶超,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享受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国家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几代人坚持不懈地共同努力奋斗,这绝不是短期行为。今后五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五年,也是我乡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拓宽视野,进一步理清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和措施,扎扎实实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科学谋划,确立目标引发展。乡党委、政府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次、州委七届九次和县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在不断深化乡情认识的基础上,尽早谋划,争取主动,把贯彻中央精神同本地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是循序渐进与跨越式发展的关系,二是扩大总量与提高质量效益的关系,三是当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四是争取支持与自力更生的关系,周密思考,科学谋划,全面推进雨露增长极建设,实现“十二五”期间雨露白族乡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今后五年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州、县党代会精神,按照“打造楚南后花园,建设魅力新雨露”总体定位,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重点,突出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两大任务,打造“文

化雨露”一张名片,打牢交通、水利两项基础,推进“特色产业区、白族风情展示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三区建设,突出“兴农富民、文化提质、旅游促动、民族团结、生态靓丽”五个重点,培强粮食、烤烟、畜牧三大传统产业,发展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生态林业三个后续产业,全力构建“和谐雨露”,实现“十二五”期间雨露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十二五”期间,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递增12%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00万公斤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9%以上;财政自收收入年均递增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基本解决出行难、饮水难、就学难、看病难问题,社会更加安定、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日益提高。

(二)准确定位,臵身全县思发展。紧紧抓住全县“十二五”规划生产力空间布局定位中雨露作为龙川这个极点的重要支撑的机遇,充分认识自身发展优势,推进雨露“三区”建设:一是发挥离城近承接外部交通便利,气候类型多样,生态环境良好,资源丰富的优势,在抓牢烤烟生产的同时,利用季节茬口和闲臵土地,开发绿色资源和反季冬早蔬菜,建设雨露特色产业区,形成对全县综合产业区的支撑。二是我乡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有融入楚雄半小时经济圈的交通区位优势,具备了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和条件。要充分发挥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在交通条件改善的前提下,把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与自然风光相结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并与白族特色民居改造与新农村建设、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统筹结合起来,打造雨露

白族风情展示区。三是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随着“两横两纵”公路网建设的推进和县城的发展,雨露将作为副城来建设,所以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要借势而谋,依托核心发展,聚集人气,融入全县的发展,使雨露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

(三)夯实基础,增强后劲促发展。致力于解决制约雨露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瓶颈——交通和水利,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雨露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根据我乡的贫困状况和民族分布特点,重点划成以下几个片区进行集中连片开发,即红河流域片区综合开发、金沙江流域农业综合开发、镇模河沿河整村推进项目片区开发、雨露集镇片区民居改造和河牛公路沿线新农村示范带建设。并以项目为抓手,以交通、水利建设为重点,统筹好小城镇发展与农村村容村貌提升、迤片与外片协调、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关系。交通上要打通与外界的联系,解决“断头路”的问题;水利上要兴建和加固骨干水利工程,解决“用水难”的问题;小城镇建设上要完善配套设施,解决“人难聚”的问题。我乡根据上级投资重点和导向,规划了10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概算总投资1.6亿元。在交通方面重点规划和实施乡内干道的硬化,积极向上汇报争取,力争雨镇公路通村小油路建设项目的及早实施,新建雨露通往紫溪山的公路,提升镇模河至二街公路等级与南华至大过口油路连通,解决交通死角问题,同时实施好乡内村组公路的通达工程,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完成乡村主干道硬化38公里,实施通达工程72公里;在水利方面重点规划和实施11座小二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及主要干渠的节水改造工程,新建龙角山小二型水库,加快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步伐,力争“十二五”末水

利化程度达65%;在小城镇建设方面要做好整体规划,按照白族传统民居建筑风格改造,配套建设好交易市场、供、排水工程和垃圾处理工程,使雨露小集镇成为楚南后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同时,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规划实施好涉及烟田建设、整村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危房改造、能源建设、村容村貌整治、财政奖补等方面的项目。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每年争取实施项目资金不低于4000万元。

上一篇:初中教师开学工作计划下一篇:主席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