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 已经严重的阻碍素质教育的发展。试想, 在这一学习方式中度过9年或12年的学生, 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 这样的学生怎么能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 怎么能够成为美好生活的建设者。难怪在大学中, 有60%~70%的学生基本上是整天过着无所事事, 漫无目的的生活, 没有一个明确目标和方向, 更谈不上学术上有什么发展。这与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应试教育不无关系, 所以在初中阶段就应该培养积极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本人认为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应从课前、课上、课后下功夫。

1 在课前

首先, 认真组织好预习。预习就是为了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使学生在心里上处于一种“心欲求而未得, 口欲言而不能”的进取状态。围绕着要学的新知识, 构置出“已知”与“未知”的矛盾, 用“问题”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 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

预习前, 要给学生一个预习提纲, 明确预习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一开始就带着任务去思考、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最终达到完成任务的目的。但任务的完成绝对不是被动的加给学生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保持一定的兴趣是学好数学的保证。当然也贯穿在预习之中, 可以设计预习情境。

本人总结为三种: (1) 新旧联系式。新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已学的知识、方法基础之上的。可以让学生复习旧知识来预习新知识, 这样可以排除学生心中的障碍, 分散学生的难点, 增强学生的自信。 (2) 操作体验式。学习不仅要用脑子思考, 而且还要调动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去参与, 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 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可以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去操作去体验。 (3) 激发兴趣式。为了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可以讲一些数学史或有趣的故事, 来吸引学生寻根究底;也可揭示一些数学矛盾, 让学生去探究解决, 从而产生自学情境。

在预习的过程中进行引发, 引发是预习的延伸。不要认为预习都是脱离课堂完成的, 其实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所以在初中阶段预习大部分还是在课堂上完成的。通过预习学生会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这正是把教材引向深化的有利时机, 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提出、思考在学习中的问题,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以保证学生在课上有足够解决问题的欲望。为课上讨论、解惑打好坚实的思想基础。

2 在课内

数学的教学方式不能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 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 解除困惑, 更清楚的明确自己的思想, 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同学的想法;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 解决问题, 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直至感到豁然开朗。这一过程怎么能实现, 作为教师应从以下两点上下功夫。

2.1 建立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 创设一个自主探索的自由空间

课堂氛围指教学中包括老师在内的群体心理氛围。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民主, 和谐, 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教师要放松课堂, 丢去“严肃性”大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允许学生充分讨论, 提出不同的见解, 特别对一些独特的看法, 思维方式, 解题思路应给予肯定和赞扬, 让学习感到成功的喜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 对于一些典型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充分的讨论, 让他们合作、交流、探究解决问题, 老师不要急于回答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2.2 注重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 精心设计练习

课堂上不仅要重视教师的教学方式, 更应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是多样的, 比如:有的学生偏爱用概念去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 有的学生倾向于借助具体形象进行记忆和思考, 有的学生善于运用视觉, 听觉通道等等。在学习过程中也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偏爱, 有人喜欢在竞争中学习, 有人喜欢在合作中学习等等。因此, 教师应因人而异, 个别引导。建立起一套“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

根据不同的学生练习设计应有梯度, 做到模仿练习与变式练习相结合。模仿练习目的是巩固所学基础知识。变式练习是创造性思维活动, 是对基础知识的灵活、综合应用。他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做不同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让思维得到不同的锻炼, 让他们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逐渐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上具体做法我是四个流程完成的。在上述预习, 引发的基础之上。 (1) 讨论。讨论是初步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小组讨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巡视各组给予初步的启发、点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对于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可以组织全班讨论, 但是这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 (2) 解惑。相信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学生对没有解决的问题的好奇心已经到了极点, 这时老师再给予引导和讲解, 让他们逐渐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 (3) 练习 (前面已说过不再赘述) 。 (4) 小结。让学生自己说出这节所学内容, 并提出不理解之处。这样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深化的过程, 老师也可以提出相关扩展内容让学生课后解决。

3 在课后

课后可以适当的布置一些问题, 鼓励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或查阅一些书籍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没有这样条件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课后合作学习, 互补学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的学习能力。另外让他们学以致用, 教师要从现实生活中或教学材料中挖掘和构建出有创新的问题为导向, 启发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重要作用, 以激发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也可以让他们课后自己做一些课堂中用的教具, 使他们体验学习的快乐。

总之, 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需要所有老师的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才能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

摘要:初中阶段就应该培养积极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在课前认真组织好预习,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课上应建立一个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 自主探索的自由空间。注重学法指导, 精心设计练习。在课后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通过多渠道解决问题,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自主学习,激发兴趣,探索合作

参考文献

[1] 刘芳.新课程教师学科教学培训教材[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2]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 冯克诚, 西尔枭.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M].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4.

上一篇:中小企业票据融资优化的研究下一篇:分析化学中的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