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精神培育与高职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融合的有效途径研究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我国食品行业的不断发展, 导致食品行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加大, 使得我国各大高职院校的食品专业教学目标成为培养高素质食品技能型专业人才,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快速变化的食品专业人才需求, 各大高职院校需要认真完成的任务则是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除此之外, 随着我国实施的“互联网+”等重大战略, 向我国劳动者的素质提出重大挑战, 其中, 较为重要的便是职业精神, 各大高校除了对人才进行技术方面的培养外, 培养人才职业素质也是高职院校的责任之一。据目前了解, 各大高校教学方式还存在着传授技能而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出现忽视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除了需要对技能型人才进行培养外, 还要对技术型人才进行素质培养。

一、职业精神的意义和内涵

(一) 内涵

一个怎样对待职业、社会工作的态度体现了一个人的职业精神, 一个具有良好职业精神的人需有对所从事职业具有使命感、团队合作精神、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等元素。职业精神密切联系到职场活动, 是人在从事某种职业时对该职业所具备的特定精神、能力和自觉。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更与职业精神紧密相连。从实践上来看, 职业人的职业精神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敬业、勤业、创立、立业。

(二) 意义

1. 从国家层面来看

根据2010年9月份我国教育部全面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会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加大对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还需要强化职业技能训练, 让学生的发展更加全面。”我国教育部在2015年印发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1]中强调, 要融合并重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这恰恰说明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便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学校应当调整职业技能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 帮助学生树立未来职业的信心, 树立职业理想。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得到落实[2]。

2. 从企业层面来看

信息技术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在不断发展, 对企业提出生存挑战。根据历史经验和发达国家企业发展的实践表明, 世界上众多知名企业能够长期发展下去的秘诀就是职业精神。我国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 也会特意强调“工作严谨负责、能吃苦、具有某项或多项特殊技能”[3]。从这点看来, 企业已经将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放在同一重要位置, 甚至与中职业技能相比更加看中职业精神。因此, 高等院校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3. 从学生层面来看

目前有大多数企业认为, 毕业生与单位不相符的职业价值观、职业精神和素质结构是毕业生出现就业难以及频繁跳槽问题的主要原因。这种不相符的原因大多是求职者自身素质问题, 存在部分学生缺乏积极主动、吃苦耐劳、勤劳专注、忠诚守信等职业精神。因此高等职校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势在必行, 此举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对自己的就业方向和就业意愿进行明确, 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 能够增强其自身职业发展的内动力, 让学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符。

二、高职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 改革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改革的难点之一便是课程教学改革。想要与企业的岗位技术标准进行对接, 实现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性的课程开发, 那么其课程开发团队就必须遵循校企联合的原则, 开发的培训体系既要满足学校教学课程的需要, 又要满足企业培训的需要。

1. 以企业需求为标准构建课程体系

在以往教学的过程中, 是以本科的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的食品专业进行培养, 一本教材教授几年。连课程设置照搬本科教育, 多理论, 少实践。长此以往会导致教学内容与产业不符或落后, 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悖。真正好的课程, 要依照食品企业校企共同建设, 突出其专业特色。在理论中学习不到的东西则可以通过企业间交流去了解, 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不少缺陷, 也是需要进行探讨的问题。

2. 课程内容要推陈出新

目前, 我国对食品企业各项标准法规还在不断完善, 要想改革教学内容, 必须让其适应企业对技术发展的要求, 要有选择性的淘汰掉不符合当下企业发展的陈旧要求, 另外对于技术内容要及时进行修改更新。教师讲解教材都是以前的授课内容, 与当下企业发展的要求不符合或者严重滞后。因此要按照国家的最新标准对食品工程系进行授课, 当学生走出学校时, 能够与企业发展的步伐接轨, 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 建设师资队伍

1. 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教学改革在高职院校实施中最主要的一环便是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中, 教师作为主动承担者, 因此在教学改革中, 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至关重要;其教学理念进行是否转变, 决定了教学改革是否成功, 转变教学理念是教师队伍建设加快的前提条件。例如, 在进行教学活动中, 将学生转移为教学主体是首要任务, 而教师则是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去带领大家, 在实验的整体设计和实施中, 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采用做游戏的方式, 让学生对实验原理、步骤等知识进行掌握, 将实际生活与所学知识进行连接, 让学生有对知识的渴望。不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教师也是, 因此教学内容能够更好的实现和完成。

2. 建立双师队伍

双师教师队伍的建立对高职院校进行深化改革和对教学质量有着关键性影响。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可以借助教师下厂挂职顶岗、为企业的新产品、新工艺进行开发等模式, 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想要实现培养双师队伍则需要老师在企业挂职, 在企业教学改课中企业技术人才对其授课, 与此同时, 教师还能够对生产车间的新工艺和新技术进行及时教学内容补充,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 对教学多媒体使用进行完善

传统教学方式都是通过老师讲述, 学生听讲, 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完成授课。为了让学校的节堂教育更加生动有趣,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关键应用。在实验课、教学实习和操作技能训练等多个方面都可以体现出多媒体教学的突出特点, 尤为突出的便是食品专业的教学应用。在进行实验实训技能课时, 很难重复一些抽象、微观、机理复杂的实验内容或实践难度较高的教学内容我们则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完成, 借助课件、模拟仿真、添加动画、AR等系统, 要更加生动详细的讲解学习内容、生产工艺以及操作步骤, 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 让学生们能在该氛围下学习完成对工艺过程的操作;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反复演示可以借助反复播放来完成, 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该项技能, 同时还能节约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

(四) 加强建设实验室和实训室

食品专业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所需要的便是实验室和实训室这类关键场所。学校除了要与企业生产线紧密联系以外, 仪器的先进也要得到保证。一个良好的实验、实训条件带给学生的不只是学习的条件, 更是让学生能够在毕业后快速进入企业并对企业实操的需求进行满足。除此之外, 可以开放处理实验室, 保证学生工作学习时能够随时进入实验室, 甚至可以对教学的科研项目进行参与研究, 为学生的创造潜能提供一个挖掘和发挥的平台, 将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国民经济不断提高, 为了满足企业的新需求, 高职院校进行教育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对于高职院校食品专业的学生来说, 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还需对其培养职业精神, 同时满足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新需求。通过对高职院校食品专业进行改革, 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保证学生在毕业后能快速进入企业, 上岗就业。还要将职业精神培养融入其中, 保证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精神, 促进我国高职院校职业精神的培育与高职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够相互融合, 保证我国企业能够快速发展。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职能是提升学生服务区域经济和技术技能水平, 而校企高效融合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为了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能够满足食品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结合食品行业的发展需求和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实际情况, 本文主要对职业精神培育与人才培养模式相融合下的高职食品专业人才进行全面探索。

关键词:职业精神,培育,高职,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贾海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视阈下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 2015 (36) :72-75.

[2] 冷雪艳, 刘进涛, 沙珍珍等.高职会计专业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相融合的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现代教育, 2016 (7) :51.

[3] 崔惠玲, 李轲, 杨雯雯等.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实践“六段三阶式”人才培养模式[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14 (2) :107-110.

上一篇:创设有效课堂教学的情境下一篇:独立学院CIMA成建制班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