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以生为本的体现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学校德育教育“以生为本”的内涵

1.1把“生”当人, 使“人”成为人

我们的学生首先是人, 是有尊严有人格有感情有人权的人, 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忽略这一简单的道理。学校德育是学生调动自身经验, 接触语言材料, 参与学校德育活动, 从中获得发展和提高的学习过程, 学生道德素养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因此, 学生独特的言语经验和生活体验相当重要。一个人的德育素养不是一次考试能准确反映出来的,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 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 以及在德育活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

1.2关注每一个学生

从考试分数看, 的确有高低差异, 即所谓优生和差生; 从学习过程看, 也会有差异, 即能力的强弱。但是我们不能就此认定某些学生没有前途, 甚至无可救药, 因而冷眼以对。学生的差异除了水平的差异, 还有爱好的不同、个性的不同。即使学生对学校德育不感兴趣, 也不见得是学生的不对, 学校的德育形式、德育活动、教师的教学教育方式和手段等都有可能有问题, 这恰是德育老师应该反思的地方。正是由于学生的差异, 才让学校德育更加丰富多彩!我们老师眼中不要只有“优生”, 要给每一个学生机会, 更多耐心, 更多关爱。

1.3关注学生现在和将来的生存、发展与幸福

人的发展绝不仅靠所学的知识, 还需要强壮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非智力因素尤其是“情商”对一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 而学校德育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学校德育教育要发现人的价值, 发挥人的力量, 发掘人的潜能, 发展人的个性, 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 培养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 养成学生的关爱情怀, 使他们学会过现代文明的生活。

2学校德育教育改革思路

目前, 基础教育学校提出“学校德育素养”的概念, 学校德育教育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学校德育素养, 而学校德育储备需要长期积累、积淀, 学校德育学习的动力需要逐渐培养、形成。 学校德育素养是综合素养, 只能在整体推进中才能更好地发展。

具体的学校德育教育目标的确定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能力、需要和意愿, “充分关注学生在学校德育学习中面临的选择, 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 支持其学习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有弹性, 个性化, 注意“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

3学校德育工作“以生为本”教学策略

3.1以生为本, 重视个性

以生为本, 就是要看到眼前的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 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个体, 我们要通过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个性心理素质和民族文化素质的全面培养, 使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和高尚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修养和踏实的科学态度, 在学校德育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2以生为本, 培植创新

前国家教育部部长、国家督学柳斌同志指出:素质教育的三个要义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这论述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以此为原则, 改变过去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容器, 牵着学生鼻子走, 机械地灌输知识的做法, 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还必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 运用新的教育方法, 以教会学生学习, 激发学生探索创新潜能为主, 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 促进创新教育发展。

3.3以生为本, 完善评价

学校德育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校德育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改善课程设计, 完善教学过程,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不刻意追求评价的客观和精确。反映在评价标准的确定上, 则在于不求全、不求细, 而关键在于评价的有效性。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校德育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 客观地描述学生学校德育学习的进步和不足, 并提出建议。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日常表现, 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 采用激励性的评语, 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3.4以学生为本, 打造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

1) 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 有利于学校的稳定和发展。要保证学生管理制度和纪律的全面性。从时间上看, 对学生的制度约束包括学生的日常规范, 从开学时到学期结束, 从入学到毕业, 从学校的学习生活到平时的寒、暑假, 应该说制度和纪律是无时不在的。从空间上看, 我们制定的制度和纪律应该是无处不在的, 在课堂上有课堂纪律, 下课有课间纪律, 在图书、阅览室、实验室有规则等等。俗话说, 家有家规, 校有校纪。

2) 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 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 实践证明, 学生热爱一位教师, 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 “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1)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应该是朋友式的而不是服从式的, 每个教师应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来提高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构建自己的师道尊严, 放弃那种长期以来形成的高高在上的自我意识, 和学生形成一个统一体, 帮助他们进步, 引导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 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2) 以尊重为前提。每个人生下来就有被尊重的权利, 我们教师队伍当中一个致命的顽疾就是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这是对学生的不尊重, 甚至是人格上的侮辱。教师要尊重学生, 更要尊重那些学习成绩差, 没有信心的学生, 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扬起理想的风帆。

(3) 要学会激励和表扬。每个人都喜欢听到溢美之词, 当一个孩子在激励和赞扬中生活时, 他会产生自信。所以, 我们不要吝啬我们的语言, 对成绩好的学生要表扬, 对学困生要激励。 总之, 教师只有放下“师”的架子, 以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现在学生心目之中, 才能真正体现平等的师生关系。

摘要:本文主要就当前学校德育实际出发,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谈德育工作“以生为本”教学策略。

关键词:德育,以生为本,策略

参考文献

[1] 侯文华.构建生活化的德育新理念[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 (3) .

[2] 冯建军.人的道德主体性与主体道德教育[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2) .

上一篇:关于房地产项目管理的思考下一篇:化工机械设备的安装技术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