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德育(精选8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因为孩子托起了整个家庭的期望,是父母的全部感情寄托。那么如何教育孩子呢?我认为家庭教育中的德育是最重要的。
古人云:德者才之主也,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几何不魍魉猖狂?德,在人之所以“立人”,人之所以“立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司马光曾说过:“德胜才者谓之君子,才胜徳者谓之小人。”足见德乃立人、立事之基础,那么人之德在先,对孩子的教育也必须德育先行。
德育是一个很宏观的概念,那么如何进行德育呢?依我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我们应该让孩子“知礼”。大家都清楚这句俗语——礼多人不怪,礼反映在我们的待人接物上,落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一举一动都有礼可遵。我更希望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多多实践,通过实实在在的与社会生活多接触去懂礼、知礼、行礼。生活中我们是社会化的人,与人见面应微微笑主动地打招呼,寒暄几句,这是见面礼;与人有意见分歧时,应沉着冷静,对事不对人,尊重对方;与朋友交,真诚为先,互相理解,互相体谅。其实“礼”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处处行礼,才不失礼,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其次,我们应该让孩子“知敬”。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只有懂的孝敬父母,才能做到真正的爱人、爱自己、爱家庭、爱事业。我们让孩子们从小知道生活、了解生活,知道是干什么的,工作时怎么样的,知道父母的辛苦。让孩子们知道父母为家庭、为事业、为了他们付出了多少。他们终会慢慢长大,他们会成家立业,会成为父母,也会有自己的家庭,知敬才能拥有幸福美好的生活。“敬”的另外一层含义是“敬老”,不仅仅是敬自己的父母,也要对每一个老人有尊敬之心,知敬也是知礼的一个方面。
最后,我们应该让孩子“知恩”。我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可能独立生活。因此我们必须知道感恩,也必须让我们的下一代知道感恩,心怀感恩。让他们感恩父母,因为父母生他养他,给予物质和精神;让我们感恩大自然,自然提供阳光、空气、水扥给我们生存所必需的东西;让他们感恩师长,师长交给他们知识,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让他们感恩对他们好的人,因为他们爱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感恩对他们不好的人,因为他们让他们认识生活。总之,心存感恩,才能拥有幸福和快乐。
德是才之魂, 是立身之本。当我们对孩子进行教育时, 应以德为先。一个人, 他的学习成绩如何, 他的考分如何, 对其未来有一定影响。但是, 一个人品德的好坏, 则影响他的一生!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第一步。而德育, 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那么, 它包括哪些方面呢?
一、爱心教育
一个人要有爱心。爱心教育包括爱国、爱家、尊老爱幼, 也包括爱护身边的植物、动物。爱心教育, 应寓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要通过具体的人和事, 培养一个人的爱心。
在与孩子一同游玩时如发现有清洁工在清理垃圾, 一定要驻足与孩子交谈:人们随意倾倒垃圾, 给环卫工人带来了繁重的劳动, 我们不能乱扔垃圾, 爱国、爱家就要从这样的小事做起。这样的交谈, 孩子会从内心里有所感, 就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如看到有年迈的老人过马路, 作为家长应立刻带领孩子走上前, 将这位老人搀扶过去, 与老人分手后, 孩子定会听到老人的赞扬声, 此时, 我们做家长的要教导孩子牢记一句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的榜样作用胜于多次的说教, 这会使得孩子在与我们同行间通过这具体的人和事从而深深地感受和传递着爱, 这无疑是一种爱的教育。
二、礼貌教育
一个人必须讲文明礼貌, 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尊重, 有一个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文明礼貌教育,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礼貌用语, 如“请”“对不起”“不客气”。 (2) 待人接物的礼节。比如, 当大人讲话时, 孩子不要随便插嘴;不经过别人允许, 不随便拿他人东西;到别人家串门, 要先轻轻敲门。 (3) 文明行为规则。比如讲究个人卫生, 不随地吐痰, 乱扔东西;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 不破坏公物。进行礼貌教育时, 最重要的一点是, 父母要身体力行, 做好表率。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刻。
三、劳动教育
人是在劳动中成长起来的, 劳动锻炼着我们的能力与智慧。在劳动中, 孩子才能理解劳动的重要意义, 懂得劳动的艰辛, 知道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平时, 家长要让孩子多参加各种劳动, 这可以让孩子的意志得到锻炼, 责任心得到培养。劳动教育内容主要有:生活自理、家务劳动。作为家长千万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行为, 特别是他应该自己能完成的任务 (如:穿衣、叠被、洗脸、刷牙等) 。要有明确的休息日程表, 他每日都要按照作息时间来进行, 当然我们做父母的也要有自己的时间表, 我们为了能培养出一个具有好习惯的孩子, 我们自身就要有一些好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身教胜于言教的目的。
四、品格教育
品格教育包括:诚实守信教育 (如:答应他人之事定要如期做到) 、为人正直教育 (如:不要有欺骗他人的思想和行为) 、正视勇敢教育 (如:区分鲁莽、义气和真正的勇敢) 、坚定毅力教育 (如:做正事一定要坚持不懈) 、树立进取心教育 (如:努力的战胜自己、超越自己) 、诚恳待人教育 (如:对身边的亲人、朋友要以诚相等) 、谦虚谨慎教育 (如:做人做事要认真、不要自傲) 。
我们知道了道德教育的内容, 那么, 该怎样对孩子进行德育呢?
(1) 做一个好榜样。以身作则非常重要。家长自己的德行如何, 会深刻地影响孩子的品行。因此, 家长平时要严格要求自己, 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这样, 孩子才能以父母为榜样, 健康成长。
(2) 从小抓细节。德育要从孩子小时候开始, 从小事入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是至理名言。
(3) 教导结合。在进行德育时, 家长要善于引导, 让孩子思考从事例中能学到什么。平时讲故事、看电影时, 更要引导孩子从中学到做人的道理。
(4) 形象趣味。说理是枯燥的, 孩子有时不爱听。这时, 家长要注意使用具有形象性、榜样性的教育方式。大家都知道, 孩子喜欢游戏、故事。因此, 可以通过一些健康的游戏、故事, 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5) 经常交流。要经常与孩子沟通, 了解其思想和心理状况, 及时疏导。
(6) 家校合作。双管齐下, 对孩子的思想言行进行引导, 才能让孩子懂得人生的道理, 学会如何做一个好人。拥有好的品行和健康的性格, 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 孩子的人生才会光明。
关键词:幼儿教育;德育;情境教育
幼儿德育是教育幼儿如何做人,包括幼儿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主要是道德品质教育,让幼儿学会初步辨别是非、善恶,初步懂得爱党、爱国、爱集体、爱同学、爱科学、爱劳动,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幼儿德育在幼儿全面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和决定性作用。加强幼儿德育是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所要求的,也是关系社会未来的大事。
重视幼儿德育既是幼教工作者的基本职责,也是全社会和幼儿家长的光荣义务。幼儿教育是一个知、情、意、行的过程,幼教工作者和幼儿家长必须有正确的理性认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必须掌握和了解以下几种教育方法,从点滴做起,共同做好幼儿德育教育工作。
一、说理法
就是说服教育,即借助语言、事实、示范等方式,影响幼儿的思想认识,使幼儿弄懂道德,提高认识。说服教育主要有以下三类:
1.用语言图片说服
如讲解、看图话说、讲故事、谈话等。语言课常用讲解法。讲解要联系实际,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系统性。谈话是幼儿德育一种有效方式。谈话要有准备,要了解幼儿的详细情况,明确谈话的中心和要解决的问题。谈话态度要诚恳、耐心,力求气氛和谐,使幼儿感到教师的关怀,能无拘无束地谈心里话。谈话要有启发性,要让幼儿思考,自己想通道理,得出结论。可以让幼儿讲自己熟知的故事,从中取得启发和教育。
2.用实例进行说服
组织幼儿走出教室,走出家庭,去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这是用具体实用的事实说服教育幼儿的,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幼儿能亲眼看或亲耳听到,直观性强,说服力大。
3.运用榜样示范说服教育
运用榜样人物优秀品德来影响幼儿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以达到教育的目的,是说服中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种方式对幼儿有巨大的激励和影响作用,这是和幼儿积极向上、爱好模仿的心理特点相适应的。
幼儿思想直观具体,示范可以借助形象,帮助幼儿理解各种行为规范,领会和模仿榜样人物的言行。父母、家庭成员和教师是对幼儿经常地直接发生影响的人,是和幼儿交往最多的人,他们的言行都会被幼儿当作示范去模仿。
二、训练法
训练法就是在幼儿学习及日常生活实践中接受教育的方法,实际训练的主要方式有以下两种:
1.学习活动,这是幼儿最经常训练方式
一般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它对培养幼儿刻苦认真、耐心细致、克服困难等品质都有重大意义。认真完成作业,可以培养幼儿学习的责任感、纪律性、创造性。学习过程的交往,能养成幼儿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等优良品德。
2.执行幼儿日常行为规范
无数事实证明,人的所有的素质,都植根于人的幼儿期,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习惯,是幼儿教育最主要、最根本的。要训练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严格进行遵守学习、卫生及日常行为规范的经常性练习。养成幼儿珍惜时间的观念,培养组织性、纪律性,使幼儿从小养成自觉地、规范的日常行为。父母和教师应对幼儿多提醒、多示范、多引导,经常强化训练,并及时耐心地督促、检查和校正。
三、情境教育法
就是利用环境、气氛或设置情境以及教育者自身素质等因素,对幼儿进行教育。要从提高教育素质、美化校容、整顿园风班风入手,幼儿在其中能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感受和体验是幼儿获得内化的行为品质的有效途径,幼儿只有通过各种活动以及与同伴的相互作用中才能获得真实的感受和体验。
四、奖励法
对幼儿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给予肯定的评价。奖励是一种鼓励的方法。它能使幼儿肯定自己正当的、优良的思想行为,并引发他们巩固发展这些优良品德的愿望和信心。奖励的方式一般有赞许、表扬、奖赏三种。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可用口头表示赞成,也可用目光、点头、微笑、手势来表示肯定。组织幼儿开展争当好娃娃、争戴小红花活动,每学期可以对表现突出的幼儿给予奖励,既鼓励本人,又树立榜样,激励全体幼儿学习。家长通过写表扬卡的方式把幼儿在家的良好行为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老师读给小朋友听,使幼儿更加自信,也促使同伴之间互相学习,来自家园双方的鼓励和表扬,使幼儿逐步建立积极的情感,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奖励必须公正、适量、灵活,实事求是,不能滥用。对幼儿的某些不良行为要适量应用一些劝诫的手段,及时予以纠正。
以上几种方法,只是笔者在从事幼教多年研究摸索出的一点德育教育方法。只有靠全社会示范帮教,共同努力,才能把幼儿的德教工作搞上去,培养出体、智、德、美、诸方面优秀的21世纪的接班人。
參考文献:
文/刘迎新
加强和改进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做出的重大决策。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他各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骑着主导作用。因此,如何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一个班主任必须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德育教育,这将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我每学期都会认真贯彻《小学生德育纲要》,在严格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的基础上,严格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纪律教育及法制教育。具体做法如下:
一、严格抓好常规训练。
学校生活,要求学生们树立严格的时间观念,遵守纪律。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有许多道理道理根本不懂,有的道理即使懂一点,如不经常强调,也不一定能记住。因此,从开学起,我就严格抓好常规教育,大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遇见客人要主动问好,小到上下课师生的问候,回答问题要举手,与老师说话要以站立的姿势交谈……然后及时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与表扬,随时随地树立“小榜样”,使全班同学随处在身边就能发现自己学习的榜样。同时,在教育学生时做到:耐心、细心;对犯错的学生鼓励为主,引导他们树立一定能做的更好更优秀的信心。
二、坚持正面教育,寓教育于讲故事之中。
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教育仅凭单纯的讲道理是行不通的,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即使是最顽皮好动的孩子一听讲故事,马上会静下来。抓住低年级学生这一年龄特点,我经常借助故事教育他们。为了让他们养成谦虚的品质,我给他们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为了教育学生珍惜时间,我给他们讲“闻鸡起舞”的故事。
三、联系实际,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恰当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身边触手可及的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对学生的预计碍于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如:个别学生对别人精美的文具特别感兴趣,就趁人不注意时顺手牵羊,遇到这样的时候,我就会先找几个“拾金不昧”的故事讲给学生听,然后过渡班中的现象:有的学生可能装错了别人的文具,想在就在书包里找一下,如果发现了不是你的东西请主动交到老师这来……结果那件学具真的“完璧归赵”了!全班同学也受到了教育,从此,班中拾金不昧的事屡见不鲜。
四、耐心教育,表扬为主。
爱听表扬是儿童的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恰到好处,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在班中蔓延开来,进而产生不可估计的力量。如:上课铃响了,一些同学还在吵嚷,没做好上课的准备,如果泛泛的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也许还会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的学生中找个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同学就会效仿,一会就秩序井然了。人人都有自尊心,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也不例外,表扬兼具批评的作用,是不上海学生自尊的批评,这样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利于学生间互相促进,取长补短。
五、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低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强。教师的言行举止时刻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工作中,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我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我首先每天至少提前半小时到班;要求学生讲话要有礼貌,我就带头使用礼貌用语。
特殊教育是义务教育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聋哑儿童由于生理的缺陷,他们自卑感强、性格倔强、不守规矩、缺乏自信心,到学校后不愿与老师交往,不认真学习,身心各方面充满了矛盾,容易接受不良影响。因此做好聋哑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要内容,我到特殊学校工作近两年,如何对聋哑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以下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在学科教学中育人
学科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
思想品德课是系统地、直接地对残疾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初中阶段的《思想政治》,都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通过图文并茂的故事,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为基本内容,循序渐进地开展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华民族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道德和民主法制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语文学科的教学间接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补充。语文课的每一篇课文有一个主题思想,写景课文一般表现了热爱祖国的思想,能使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性情,美化灵魂,并以此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家乡的高尚情操。如《我的家乡》一课。写人课文一般表现了人们的良好品质,在教学时《好朋友》一课时,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使学生的心境受到熏陶,老师可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的好朋友是不是像严良和陆英俊一样,让学生对内容进行表演,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接受了教育。写事课文一般表现了对美丑、善恶、好坏、是非的辨别,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以获得教育效果,例如《帮助李奶奶大扫除》教育学生帮助、尊敬老人,在生活中,也应该这么做。
数学课的教材中也蕴含着德育因素,自然地进行德育渗透,提高学生思想素质,许多数学知识如计量单位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学习目的教学;在教学圆周率时,介绍我国的发明和创造,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体育课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积极进取的精神;美术课培养学生认识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劳动课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及珍惜劳动成果的品德,认识劳动最光荣。
二、在活动课中育人
活动课程是对学科课程的补充,是促进残疾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聋校学生的管理是封闭式的,因此要积极探讨校本活动课程,强化活动的载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接受教育。
每周星期一,升国旗仪式是少先队员思想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坚持规范的升旗仪式,在仪式教育中激发学生爱祖国的激情。以手语“唱”国歌,让他们感受国歌的雄壮与威严,国旗下的手语讲话,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学生明辨美丑是非,规范总结的言行。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的道德能力,从而提高每一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如组织学生观看残奥会,引导学生学习残疾健儿的自强不息获得成功的事迹,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不做“他们”的朋友》,教育学生远离社会上聋哑犯罪分子,不参与聋哑人犯罪活动,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公民。与孤儿班学生联欢,让学生懂得只有自己尊重自己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正确认识残疾人和健全人都是社会中的成员,都具有同等的人生价值。参加残疾人体育运动会,参加各种演出活动,展示残疾人的风采。开展读书活动,参加技能培训,使他们在认识自身不足的基础上,把消极因素变为前进的动力,从小立大志、树信心、学本领,做残而不废的有用人才,明白要学好知识、掌握技能,将来才能自食其力。
充分利用每年的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加强学生的道德能力的培养。例如,清明节开展扫墓活动,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知道今天的幸福是由无数革命者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助残日,教育学生做身残志坚,残而不废的人。六一节,我们也是新一代的祖国花朵,我们要尽情地展现自己的风采。9月20日“公民道德宣传日”,我们要做文明有礼的新时代的少年。10月1日,我们祖国的生日,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等,12月4日,法制宣传日,我们要做遵纪守法的小公民。每次活动确定主题,集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接受教育。
三、在环境中育人
环境课程是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延伸,校园处处能德育,充分挖掘环境优势,发挥环境育人作用。利用宣传栏、黑板报、文化长廊等阵地,刊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求、信息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好事迹、好典型,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感悟、理解、思考,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
教学楼、生活楼等学生经常出入的楼道、墙壁张贴文明礼貌用语和宣传画;设置文化墙,为更好地提醒残疾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在最显眼的墙壁悬挂《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行为规范的教育,是良好品德的开端也是最终体现。
在宣传橱窗做好表扬栏,表扬在学习、生活中品德优秀的好学生,评定优秀学生、优秀少先队员,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创设了一个积极向上、催人进取的育人环境,促进了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
四、以爱育人
教师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真诚的热爱学生,对学生倾注满腔热情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教育的过程也是师生感情互相影响、互相交流的过程。老师只有对学生抱有深深的爱,才能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信任和亲近,使学生对你所传授的知识感兴趣,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种爱源于对教育事业崇高责任感。
聋哑人都有自卑心理,他们的生活圈较小。有的孩子一直沉湎
于自己的小圈子里,根本不知道参与的乐趣,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教师要亲近他们,用爱心让他们走出封闭世界,激发他们参与社会,融入社会,知道自己受人关注,于是建立了自尊、自信。教师给予学生的爱,学生也有回报社会的爱。“5.12”汶川打地震,聋哑学生积极捐款,让爱心传递。
一、正常的生活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保证学习生活要有节奏,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如按时上学上课,按时就餐,按时参加学校、班级各项活动;按时放学及时回家。中小学生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校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助人为乐,热爱学习和劳动,遵守校纪校规,合理安排好学习和休息时间,做到劳逸结合。现代生理学家提倡的积极的休息!指的就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学习一旦形成了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就会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就会对其所进行的学习产生兴趣,形成一种自觉性,并把学习看作是一种享受,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反之,会产生人长大了为什么要读书,做作业多累呀!的厌学情绪,出现逆向心理现象。
二、健全的人格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本培养中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很重要。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学习征途上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机遇和竞争并存,成功与失败同在,挫折与困难时时会与奋斗同行。要教育中小学生增强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和自制能力,树立起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具备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这就是现代中小学生应有的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全的人格必须在群体的活动中进行,让学生在群体生活中去享受成功的喜悦,感受集体的力量,经受挫折的磨炼,学习他人对待胜利与失败的坦然态度和沉着应付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会爱己爱人,尊己尊人,相互帮助,培养群体意识和集体观念,学会生存、做人、处世、善解人意,知己知彼,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的竞争,勤奋学习,积极进取,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这样在个人利益和别的个体利益、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也不至于把个人利益提得至高无上,有一个平衡健康的心理。有了这个平衡健康的心理,就不会去千方百计算计别人和集体。就不会绞尽脑汁地想把别人或集体的利益占为己有。
三、和谐的环境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一个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具有民主思想和作风,善于引导、激发、组织学生,促使师生成为学习、探究、发现的伙伴,从而为中小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一、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小学生是公民, 他们有一定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尊重学生首先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 也就是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一种文化存在, 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蹲下来跟学生说话”, 要少一点教育者的威严, 多一点慈母般的温和;少一点公众场合的批评指责, 多一点两人世界的情感交流。循循善诱地启发他们, 让他们慢慢理解其中的道理很重要。从内容上讲就是以美好的、进步的人和事为主要教育内容, 从正面讲清道理, 坚持以表扬为主, 启发诱导, 说服教育。要从关心和爱护出发, 抚慰他们稚嫩的心灵, 不给他们增添痛苦, 不去触动他们心灵的创伤。
二、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 孩子爱谁, 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教育植根于爱, 爱心是打开小学生心扉, 开启小学生道德和智慧, 塑造小学生美好人格的金钥匙。对暂时学习困难的学生, 更要持宽容的态度, 不厌弃, 诲人不倦, 耐心帮助, 期待进步。爱学生就不会发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情。
三、理解学生
理解学生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里, 洞悉学生的喜怒哀乐, 不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学生,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求全责备, 而是对学生的一点点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 在学生的学习或者生活出现困难时及时送上精神和物质的援助。教师真正理解了学生, 在学生学习成长中出现困难时给予理解和帮助, 就能化解学生一时的焦虑和胆怯, 学生也必定会把教师视为自己永远的朋友。
四、让教师的行为规范影响学生
教师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 在讲课时应体现语言美, 操作时表现出协调美, 板书时表现出文字美, 教态中展现气质美, 运动、劳动和其他活动中的动态美,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五、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工作中, 不断用班级获得的集体荣誉和成绩激励学生, 在班级中形成向上的班风, 教育学生要热爱班级, 为班级的利益着想, 在思想意识中形成“我为班级, 班级为我”的思想, 促使班集体建设不断完善。
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人们在同一年龄对同一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 有早晚之分, 也有快慢之分, 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曲线;一个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 并不是件难事, 但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 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则是难上加难, 所以在我们对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 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 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并且方方面面、时时刻刻地贯串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德育工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让我们的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 让未来的社会多一份安定和谐。
孩子对性知识、性道德的了解往往是通过观察父母的态度和行为,所以父母能成为恩爱体贴的夫妻就是无形中向孩子进行了最具说服力的性教育。对于家长,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孩子主要是善于模仿——不仅模仿你所说的,更重要的是模仿你所做的。
2.注重正面教育
有些家长往往热衷于讲给孩子听一些害怕的故事,把性与性传播疾病联系在一起,什么艾滋病、少女怀孕、强奸……当然,告诉孩子这些是必要的。但我们更要注重正面教育,要告诉孩子,正当的性是人类美好的东西。
当孩子向我们提出性问题时,我们不必惊慌失措。当他(她)们做了一些诸如手淫之类的事时,我们既不要大喊大叫,也不要痛斥他们是什么“坏”孩子。手淫不会使孩子性狂热。性无知和羞怯才会对他们产生消极的影响。
性应该是对爱的表达,还应该是一种生活乐趣。
3.从儿时开始
许多家长认为,要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就必须坐下来,长篇大论一番。准确地说,这种做法是不妥的。因为长篇大论会令人难堪和尴尬,还通常不能满足孩子的真正需求。性教育应该是一种日常的、循循善诱的知识教育,要从儿时开始。
开始教育的最佳时间是3~5岁,要根据孩子天然的好奇心来进行。对待生殖器官要像对待手指和脚趾一样,把正确的名称告诉他们。如果孩子在儿童时代,你就能同他们谈论这些东西,那么当他们长到15~18岁时,就更容易谈论性的问题了,因为他们已对有关性的词语不感羞怯,习以为常了。孩子有了问题就会主动地请教于你。
4.态度要坦率
要做到坦率地与孩子谈论性问题。孩子看到怀孕的妇女会引发出许多问题,直到他们弄明白了婴儿诞生和生存的道理方才罢休。如果一个4岁的男孩问:“为什么这个刚出生的小娃娃(女婴)没有‘小鸡儿’?”你可以这样解释:“女孩的排尿器官藏在体内,而男孩的排尿器官长在体外。”一定要解释清楚——两者的差别不是什么缺点,不存在这一种好,那一种不好的问题。
5.认真对待孩子的感情
孩子对性的关心和忧虑对你来说可能是荒谬的,甚至是愚蠢的。但这确实是孩子的真正情感,作为家长千万不可不屑一顾。
假如你对孩子的问题加以嘲笑,说什么:“这是大人的事,小孩子别管。”这样就关闭了交谈的大门。
【如何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推荐阅读: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和法制教育11-04
浅谈家庭教育如何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06-03
别忽视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07-26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09-26
国外父母如何教育孩子07-25
如何教育孩子尊重老师09-11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07-07
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教育07-21
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教育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