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专德育课的创新教育

2024-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职业中专德育课的创新教育(精选9篇)

职业中专德育课的创新教育 篇1

[摘要] 中等职业学校在招生时受到现实条件和各种客观因素影响,生源要比普通高中的学生差一些,在授课时就容易出现学生厌学等现象。针对职业中专德育课内容的抽象性,教师应该结合德育课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开展教学,提高德育课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职业中专 德育课 创新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在招生时受到现实条件和各种客观因素影响,生源要比普通高中的学生差一些,在授课时就容易出现学生厌学等现象。针对职业中专德育课内容的抽象性,教师应该结合德育课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开展教学,提高德育课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那么,如何在德育课中进行创新教育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案例、故事等方法,创设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进行的动力,是获取知识的向导。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就会产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提高学习效率有促进作用。

职业中专的德育课,知识覆盖面比较广泛,许多基本理论观点具有理论性和抽象性,很难培养学生的情感、兴趣和价值观。运用提问、案例、故事等方式教学可以创设情景,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讲授《避免误入犯罪歧途》一课,举出北京的一个案例,北京海淀区学院路的“蓝极速网吧”突然起火,造成多人伤亡,是建国以来北京市伤亡最多的群死群伤惨案。纵火者是几名中学生,因和网吧服务员发生纠纷而起意报复,故意纵火。法院判处以放火罪判处刘某、宋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张某有期徒刑12年,参与纵火的张某因不满14岁,未追究刑事责任,被北京市公安局收容教养。讲完案例,请同学们说说我们收到什么教训,如何避免误入犯罪的企图?举例说明?这样的案例不仅用事实说话吸引了学生,而且对学生的触动很大,更让学生明白要知法守法。

在讲授《挫折也是财富》这一内容时,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胡萝卜、鸡蛋、茶叶要登山比赛,可是中途它们要过一条河,一条沸水的河,它们遭遇了相同的逆境——沸腾的开水,它们都纷纷跳了下去,大家猜猜看,它们跳下去之后会怎样?谁登到了山顶?”学生对这样的游戏设计感到新鲜而有趣,学生们顿

时七嘴八舌议论开了:“胡萝卜一遇到沸水就会变软,不像以前那样结实了。”“鸡蛋到开水里煮,变成了熟鸡蛋,反而更加柔韧,不容易碎了,它是最后的胜利者。”“茶叶遇到开水就变了颜色,成了茶水,失去了它的本色。”我在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进一步问:“胡萝卜、鸡蛋和茶叶实际上像我们生活中什么样的人?”“你遇到逆境,会是胡萝卜、鸡蛋还是茶叶?”学生们信心十足地回答:“要做一个‘鸡蛋’,不向困难低头,历经挫折更坚强!”我又一步发问:“刚才的这个故事,让你怎样来看待挫折呢?”让学生明白“挫折也是一种财富。”用“胡萝卜、鸡蛋、茶叶遇到开水所发生的变化”这个支点,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二、运用多媒体、视频,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分析能力。

职业中专德育课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师课前编制好教学课件,节约了大量的板书时间,使得教学过程紧凑,教学信息量大。同时,课堂上通过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及视频等图文并茂进行展示,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最新信息,延伸学生的各种感官,启发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为学生提供深入思考和评价活动的机会,增强教学内容和过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例如:讲授《哲学与人生》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课时,运用多媒体展示《一个洞的“网”》、《三个和尚没水喝》、《丁渭修宫殿》漫画,让学生讨论漫画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最后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然后分别播放“井底之蛙”、“杀鸡取卵”、“鹬蚌相争”的视频故事,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用普遍联系观点看问题,明确事物之间的联系应该是怎样的?使原本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形象、直观易于学生理解。多媒体教学正是把视听觉结合起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并能满足学生心理的不同要求,促进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等能力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展探究性学习

职业中专的学生自学能力一般,要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必须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养成带着问题去阅读书籍的习惯,在网上查询资料、相互讨论,积极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各具特色的体验。

例如:讲授《哲学与人生》中“我诚信”一课时,提前给学生布置工作单,让学生预习本课内容,分组按照工作单的问题查找资料,课堂中让学生分组进行展示,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德育课中无论是《职业生涯与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还是《哲学与人生》让学生在课下预习收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故事、名人名言,并且要求同学们在课堂上谈谈自己的体会,这样的做法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潜移默化的激励学生。每次德育课我都用一句能激励学生上进的话结束课程,达到我们德育课寓教于乐的目的。

四、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社会调查

我国目前人口13亿,有7.5亿劳动力,而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就业难的形势日趋严峻,作为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直接就业,但是他们相对于大学生、研究生职业的选择性小。因此,教师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时,针对“正确认识就业”一课时,让学生去招聘会进行社会调查,然后说一说自己的优势和弱势,让学生正视就业难的现状,明确“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观念,正确把握择业观。另外可以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思考什么问题,有什么困难,面临哪些疑惑;了解学生对专业课的认识;了解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和对德育课的要求,教师针对调查的情况,用科学的理论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脚踏实地、弥补差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制定一份职业生涯的规划,以达到《职业生涯规划》整本教材的教育教学目的。

当今社会知识具有了很强的渗透性和交叉性,要求人才必须具备纵横结合的综合能力,因此,德育课的教学应该让学生明白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人生价值,就要从现在做起,丰富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综合能力。

五、德育课期末考评方式创新

传统的德育课教学中,以期末考试定成绩,这样不能评价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职业中专德育课应以综合能力考核为目的,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强弱和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特长。例如:这学期我们班硬件专业的“市场营销”一课的期末考试,教务科和老师采

用一种创新的考评方式---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做好硬件销售的市场调查,然后每位学生说说硬件市场中各个品牌和产品的销售情况,其他学生讨论发言,进行评价,最后由老师点评、得出考核结果。这样的考试重在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学生自己调查市场,分析产品,总结、讨论,锻炼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以后就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们德育课也可以运用这种考核方式,例如:理论考核占40%,采用小辩论、小竞赛、小论文等方式,主要考核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参与课堂活动占30%,主要考核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表现,使不同层次学生在相应的评价体系中得到充分展示;社会实践考核占30%,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的动力,创新教育是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因此,作为职业中专的德育课教师,必须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开展创新教育、有目的地培养职校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职业中专德育课的创新教育 篇2

德育

与效途径, 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管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 谈谈在职校德育课教学中如理何实施创新教育的教学“三部曲”。

一、“前奏曲”———课前预习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手段

课前预习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契机, 也是启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前奏。叶圣陶先生曾对预习做过精辟的论述, 他说:“要加强预习, 预习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 ”“预习的事项无非翻查、分析、综合、体会、审度之类;应该取什么方法, 认定哪一些着眼点, 教师自当测知他们所不及, 给他们指点, 可是实际下手得让他们自己动手。”由此可见, 预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导下, 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 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新知识和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

教师要结合德育课教学内容, 事先拟定或设置预习方案, 鼓励学生探索, 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开展预习活动的形式多样:让学生阅读教材, 积极思考, 带着求知解惑的渴望走进课堂;鼓励学生查阅资料, 了解与待授知识相关的材料或背景资料,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激发学习兴趣, 如在讲授“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的大国关系、朝核问题等, 让学生上网、读报、看杂志, 了解有关素材, 为课堂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 进行资料的收集、分析和整理, 使学生融入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 如在讲授价值规律之前, 可以让学生走访农户、调查农贸市场, 了解农产品价格的变化情况, 分析导致价格波动的原因, 从而为讲授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打下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 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 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通过有目的的预习活动,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求异探究, 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 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 启迪创新思维, 从而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进行曲”———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渠道

课堂教学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战场, 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渠道。作为德育课教师, 要切实贯彻创新教育理念, 把握课堂教学诸多环节, 充分运用有效教学手段,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认为, 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要做到“五要”:

1. 导入要吸引学生

作为课堂教学的开端, 平淡无奇、枯燥乏味的开场白, 势必会让课堂气氛从头就进入冷场, 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和开展思想教育的预期目的。而别开生面、情趣盎然、机敏巧妙的导课就像磁场一样, 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理, 开启创造性思维的阀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应当根据德育课教学内容以及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精心而巧妙设计导课模式。例如在讲授经济常识时, 其内容注重获得知识的体验性、应用性和操作性, 教师可采取情境创设、故事引入等导课方式;在讲授政治常识时, 由于其内容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教师可通过案例引入、问题辨析、行为表现等导课方式, 进一步拉近学生与政治理论之间的距离。

2. 举例要贴近学生

举例是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教学手段,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对于内容抽象、理论性强的德育课教学来说, 适时、适当的举例能使抽象、难懂的政治概念具体化、简单化, 从而开启思维, 加深理解, 提高教学效果。德育课教学举例要富于启发性、思想性、时代性、趣味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要贴近学生的实际, 注重开阔学生的视野,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做到教与导有机结合。如讲授法律知识时, 教材只是罗列了相关的法律规定、法律条文, 缺乏丰富的实例, 学生很难准确地理解和掌握, 教师应当通过翔实的案例来进行阐述和说明, 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讲授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相关知识时, 切忌照本宣科、夸夸其谈, 空洞的说教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应力求以丰富翔实的典型事例充实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真正使课堂活起来。

3. 提问要启发学生

古人云:“学成于思, 思源于疑, 学贵有疑。”有疑才会去探索、去思维、去创新, 生疑解惑的过程其实就是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 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设疑, 巧妙质疑, 灵活释疑, 要善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创设情境, 使学生乐问;要鼓励质疑批判, 使学生善问;要鼓励尝试错误, 使学生敢问;要鼓励解决问题, 使学生善思。在提问过程中, 教师要循循善诱, 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只有这样, 课堂教学才能达到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目的。

4. 讨论要引导学生

“有疑必有思”, 讨论是一种合作学习与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途径。在德育课教学中, 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有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启发创新思维;有利于发挥师生、生生群体共同参与的积极功能, 活跃课堂气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师要注重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讨论氛围, 要联系热点、关注焦点、紧扣重点、突出难点而精心设计讨论点。如在学习“我国的对外关系”时, 教师可通过收集近年来中美、中日、中俄等关系的相关资料, 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 引导学生讨论。此外, 教师对讨论过程要进行必要的指导与调控, 要尊重差异、崇尚个性, 注重互动交流。

5. 小结要提高学生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整堂课的“点睛之笔”, 成功的课堂小结能帮助学生总结重点、加深理解, 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德育课的课堂小结方式有延伸式、归纳式、讨论式、前呼后应式和铺垫式等, 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适当选择、精心设计, 注重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课堂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三、“协奏曲”———课外活动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

《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中指出:“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 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 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 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 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因此, 课外活动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 进一步延续对学生的创新教育, 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 促进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培养创新精神, 努力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德育课要结合职校实际和学生实际, 坚持生本理念, 组织开展辩论赛、主题演讲、专题报告会、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撰写政治小论文等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 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感受、思考发现和探索锻炼, 从而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企业这一部分内容时, 可以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开展调查研究, 分析企业成功的原因、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企业的管理模式等, 并要求学生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出合理化建议, 让学生切实把课本中的概念、原理化为具体, 巧妙地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结合起来, 为德育课不断发展的知、情、意、信转化为“行”提供良好的磨炼场所, 从而使学生锻炼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人才。

“创新不仅是一种能力, 更重要的是这个时代的人格特征。教学创新是教师应有的时代人格特征的体现。”德育课要进行创新教育, 需要转变传统教育思想、树立创新教育理念, 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需要寻找创新教育契机、采用创新教学方法, 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开展创新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著.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M].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2]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3]吴松年.教学创新理念的构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2 (4) .

[4]屠妍秋.浅谈政治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昆明大学学报, 2004 (1) .

[5]田慧生.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重建[J].教育科学研究, 2005 (7) .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教学创新初探 篇3

(一)中等职业教育德育教学观念必须更新

德育创新的先决条件是观念的更新,包括德育目标设置和德育模式的更新。

1.德育目标设置的更新。德育目标设置的更新,也就是目标的现实性、层次性和导向性的结合。党的教育方针明确规定了培养人才的目标,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计划经济时代的德育目标是培养任意拔高的政治人,用一刀切的要求强制学生认同共产主义理想的自由王国。这是一种低力度、低效度的教育,企图把价值取向变成德育起点,这是不符合道德修养主体内在需求的。因此,德育目标应该重新设置,把现实性、层次性和导向性结合起来,自下而上,低重心起点,由基础道德文明逐步上升到共产主义道德理想,先学会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再学做一个优秀的中国人,不断升化人生境界。这是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而科学的德育目标。

2.德育教学模式的更新。德育教学模式的更新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德育课传授模式要变传统封闭维持型为现代开放发展型,变单向静态灌输型为双向动态启发型,变认知就范教育型为行为养成教育型。其二,德育接受模式要从客体教育转为主体教育。在我国,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淡化了人的个性。市场经济的转型为人的个性张扬拓展了广阔的天空,青少年学生的主体意识觉醒了,自我意识迅速强化,我们德育教育观念也必须从传统的客体教育变为主体教育,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把德育目标价值的应然取向与德育主体的实际要求水平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驱动力,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真正符合教育科学的接受心理规律,从而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二)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内容的创新扩展

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教导我们,德育内容必须更新,要有时代性、针对性、切身性和前瞻性。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素质教育的决定,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世纪创新之举。学校德育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核心,以“三观”和“三义”为重点内容,结合青少年学生的新特点,力求德育内容的创新。

1.现代人性教育,也即真善美平衡发展的现代人格教育。如果说智育主要是认知教育,那么,德育主要是情感教育。人性教育并不是新课题,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发出了“学会做人”的呼吁。“教育应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德育应该重新回到真实的起点,首先教会学生做一个现代人,然后学做一个优秀的中国人,最后朝着一个共产党人的目标前进。面对世界教育的挑战,资本主义教育不可能真正做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教育,理应在世界全球化、多元化的进程中,在现代人性教育方面走在世界先列。

2.道德教育充实新的内容。对于道德专题教育内容必须加以拓展创新,做到时代性、贴近性、开放性和实用性,应把下列新的内容列入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计划。

(1)现代孝文化教育。中国是传统农业文明的国家,伦理文化的特点是小时要靠父母,大了要养父母;西方工业文明伦理文化特点是“小时不靠父母,大了也不养父母”。然而,现在中国的一些年轻人却 “洋为中用”地奉行“小时要靠父母,大了不养父母”这有悖中国优秀传统文明的所谓的理念!这是什么伦理文化?孔子曰:“百行孝为先。”这里所说的孝当然不是毫无批判的“三从四德”、“二十四孝”,而是现代中国社会东方伦理文化的新发展。我们应该继承和吸纳中外优秀伦理文化,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春节、中秋节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宏扬中华优秀伦理文化,才能挽救濒临崩溃的道德文明。

(2)现代礼仪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人的交往日益频繁。“人无理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现代礼仪教育的意义不言而喻。实践证明,德育课中现代礼仪与国际交往礼仪行为操练是大受欢迎的内容。

(3)环境道德教育。现代世界教育已兴起一门新学科,即“环境伦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改变自然环境的宏观行为产生的后果所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即环境道德关系。加强环境道德教育是现代德育全新的内容,对于培养现代人全面素质有着重要作用。中国的发展走在世界先列,中国的环境保护也必须走在世界先列。

(4)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根据网络文化的正负作用影响,网络道德与法制教育十分紧迫,必须有高度的前瞻性,切勿麻木忽视、滞后被动。第一是网络文化意识形态教育,要教育学生警惕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网络实行“西化、分化”的阴谋,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领域的侵蚀。第二是网络安全意识、保密意识、防范意识教育,包括严守国家政治、军事秘密,经济活动的安全,对黑客的防范,对上网者企图尝试黑客行动的警戒劝阻。第三是网络道德与法制观念教育,防止网络交友陷阱和网络犯罪,抵御黄色网络诱惑等。第四是网络身心健康,防止沉溺网络心理变态和现代网络身心综合病的发生。要引导学生超脱电子文化虚幻图像时空世界,防止脱离自然、社会人生等本真世界,防止人格扭曲异化等。网络教育是一个全新的德育课题,必须下大力气进行探索。

3.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要推陈出新。随着世界发展一体化与多元化趋势的形成,爱国主义教育日显其重要性。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应该推陈出新,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弘扬中华东方优秀传统文化,吸纳西方优秀现代文化。以儒学为中心的中华东方文化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绚丽多姿、海涵宇内、历久弥新,长期以来处于世界之先,对全人类的文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所声称:“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那么必须回头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作为中国青少年,应当深刻理解中华东方文化的精髓,热爱民族传统文化。既要有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认同意识,又要有对世界现代优秀文化的理性吸纳觉悟。以民族文化为精神支柱,以世界民族优秀文化为现代精神营养,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拓展宏大的国际主义胸怀。

4.现代心理素质教育要赋予新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德育的热点。从现状来看,中等职业学校心理教育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转型期造成了人们的心态失衡。青少年学生存在诸多心理问题,如自卑、自我否定、自我拒绝、不负责任、玩世不恭、压抑宣泄、行为放荡、成才焦虑、物欲焦虑,甚至自弃自毁等,亟需疏导。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亟需发展、创造性人才。因此,学校心理教育应该充实全新的教学内容,从心理健康的排障维护型教育发展为心理能力的发展创造型教育。

5.学习、成材、求职等实用性知识面技能教育。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目标是成才,最切身的近期理想是求职。德育是否为学生所受纳有效,就看内容是否为学生所需求。因此,德育课安排学习成才、求职等实用的知识技能教育是深受学生欢迎的。首先,要教育学生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指出良好的自学能力是人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力。其次,要帮助学生制订在校几年的学习计划,列出职业能力考证一览表。最后,还要进行面试求职等前瞻性指导。

(三)中等职业教育德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

德育改革创新问题讨论已久,我们不能长时间进行半空踏虚的理论研讨,而是应该抓紧时间从事脚踏实地的实践探索。笔者在德育的教学实践中,曾经尝试了以下几种有效的创新探索。

1.德育渠道、资源的拓展。德育不可囿限在封闭的课堂内,而应该拓展时空涵盖面,把单一封闭式学校育人渠道扩展为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多元育人渠道。社会育人渠道是走出去、请进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请英模、名人、校友作专题报告。例如,请本校有成就的毕业生回校,就以前的学习生活和目前的工作经历的关系作的报告,以真实的人物和事例,让学生信服,激发学生在校认真学习的热情;我们还请家长写信,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多方面教育,组织课堂家信交流,让学生上台读家信,互相交流心得。这种教育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家长的好评。

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的运用是德育创新的又一条渠道。我们地处广东粤西山区,很多学生毕业后都去发达的地方工作,经历坎坷,但顽强拼搏,对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感受有了较深刻的感性认识,也有了理性的比较,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爱家乡的情感。很多人学完后都又重新回到家乡创业,为家乡的建设献策出力。这些内容新颖、生动,具有时空广袤性和真实可信性,是极好的德育资源,它的运用使德育内容涵盖更广。

2.德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育的力度和效度主要来源于老师的人格感染力和真理说服力,其实就是教育方法的吸引力和情感震撼力。教学模式要打破赫尔巴特三中心论(课堂、教师、课本),打破“两个凡是”:凡是书上写的都是对的,凡是老师说的都是对的。要变牧羊策略为师生参与双向交流,变我打你通为思想沟通,变思想凿洞式刚性教育为开户心扉式柔性教育,变板脸式教育为微笑教育,变共性划一教育为个性舒展教育。教育方法的创新原则是要有新颖性、形象性、时代性、参与性、民主性、启发性和审美性,其最终目的是要增强德育的悦纳性和实效性。

比如“名”含义探究法:在新学期开学的德育课上,教师请学生做自我介绍,并要说明父母为自己取名的美好含义。这个要求立刻会使全班同学感到新鲜。教师再把全班学生的名字按照不同的美好含义引申到可敬可叹天下父母心,子女应该孝敬父母,再进一步深化到青少年应该报答民族、国家、社会的厚望。第一堂绪论课就为德育做了良好的开端。又如写信法:在第一节德育课上,要求每一位新生写一封家信,表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表达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答父母、报效社会的决心。在课堂内交流时,一些同学积极发言,全班学生深受教育。家长看后也深受感动,十分赞赏这种教育方法。互相赞美法:规定每个宿舍成员必须对每一位室友写出一句以上赞美的话,然后互相传阅,并在课堂上作典型发言。这一做法对训练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心理相容性颇有效果。

此外,还有德育周记写作法、三分钟学子论坛、创新思维的训练法以及礼仪小品训练、课间唱歌、小论文交流、案例讨论、个别谈心、宿舍访问等,都收到了一定效果。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使德育课为学生所认同悦纳,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德育教学手段的创新。运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是提高德育课效果的有效手段。形象教育媒体具有鲜明生动性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情感震撼力。比如运用电脑、VCD等,把一些新闻和案例直接演示出来,让枯燥无味的上课内容显得生动丰满,教育效果也会更明显一些。

4.德育考核方法的创新。闭卷考试法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书本内容,还可能造成逆反心理。开卷考试是合情合理的考核方法,它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减轻,容易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期末开卷考试应该与作业相结合,作业可以灵活一些。可以是案例分析,可以是小论文,也可以是调查报告等,可占部分的50%。这样的考核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职业中专德育课的创新教育 篇4

教职成[2008]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

现将我部组织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四门德育课必修课程教学大纲和“心理健康”选修课程教学大纲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一并执行。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是国家制定的指导德育课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材的编写与审查、教学督导与评估、学习评价与考核都必须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

附件:

1、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

2、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

3、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4、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

5、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职业中专德育课的创新教育 篇5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刘峥

【案例简介】:

针对班级里出现有学生对现有的教学工具进行破坏这一情况进行探讨,弃绝传统的一教到底的教育模式,采用“交流-考察-分析-探寻-动手”这一套全方位立体式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和教育,有效的解决了“课桌文化”这一扎根在班级里的顽疾。

【案例背景】:

我们教室去年换了新课桌,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课桌上出现了同学写画的痕迹,不少同学向我反映有的写得很不文明,据了解,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而且屡禁不止,很是头疼。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我决定和学生一起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询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就有了这次活动„„

【主要做法】

一、交流、引导,发现问题

学校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环境,上学期投资几万元装备了所有教室,新添了一些硬件设施,我发现有些同学在上课的时候注意力总是不够集中,眼睛总是看课桌他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告诉我:我们的教室设施是很齐全,但是我们发现课桌上总有一些刻画的痕迹,我们上课的时候总会情不自禁地去看这些内容。结果导致没有认真听老师讲课,降低了上课45分钟效率,影响了课程的学习。

二、实地考察“课桌文化”

这些东西就是人们常说的“课桌文化”课桌文化这东西是早有渊源的。你们除了在我们的教室里看到过还在其他教室里看到过。

内容比较“丰富”,有简单的画儿,还有鸟兽鱼虫甚至奥特曼等动漫形象,还有看上去蛮通顺诗歌,有的绘画,颇有专业水平,当然也有的是乱涂乱画的一些很不文明内容。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看得出所谓的“课桌文化”的内容开始有文学,不成文词或是词组,再有些短句;甚至连诗、散文,连ABC也搬上了桌面。在众多的内容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不健康的甚至是不堪入目的。至此时,课桌上的东西便俨然形成了一种文化——于是有大家美其名曰为“课桌文化”。

三、分析“课桌文化”出现的原因。

“课桌文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不少学生认为主要是无聊

有同学对我说:老师啊!说实话,有的是因为实在无聊,学校生活太乏味了。有的是因为表现一下,还有的人是看别人写了他也就效仿了。有的把考试内容抄在桌子上,方便考试作弊。当然,还有的人素质不好,故意破坏,刻画一些不堪入目的东西„„

实际上,“课桌文化”的出现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职校生正处在青春叛逆期,荷尔蒙的分泌过剩决定了他们相比我们成年人有着更旺盛的精力,水满自缢,精力也一样。当课堂内容无法吸引孩子,没法让孩子集中注意力,没法让孩子释放精力时,孩子就把注意力放在别的方面,利用肢体去释放掉那些过剩的精力,因此,“课桌文化”就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下慢慢滋生出来了。

四、探寻杜绝“课桌文化”出现的方法。

其实,不单单在我们苏高职,在很多的学校都有“课桌文化”现象,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仅仅靠批评教育是不够的。于是我们在活动中请同学出主意,看看我们有没有办法减少或杜绝“课桌文化”出现并把好的建议写出来。

同学们交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调查的情况,并针对“课桌文化”现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我们认为所谓的“课桌文化”出现原因:校园内出现的这种“课桌文化”,首先是因为人们有一种把自己的主观想法留在客观事物上的意愿,这能使他们的心理产生一种成效感;其次,少数正值青春期的学生,总想发泄内心的情绪,但又没有发泄的途径,于是他们就通过这种课桌留言的形式刺激自己;第三是环境问题,即有的学生看到桌子上已经有人留下了刻痕或笔迹,就去模仿,这便使“课桌文化”愈演愈烈。

当然,课桌文化的产生,教师也值得反思,如果仅仅是让学生去整、去改,只解决表面问题而不去挖掘改变深层次的东西的做法是否具有长效性?在我看来,只疏不导,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只能解决燃眉之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不是应该改变一些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具有灵活性的,具有互动性的元素,这样一来丰富了教学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上课的效率;二来释放了学生过剩的精力,从根本上杜绝了课桌文化的衍生,起到了一个双赢的作用。

五、自己动手。治理“课桌文化”

要改变这样的状况,首先应该加强教育与管理,由于教室人员流动量大,出现问题不容易找到“始作俑者”。所以我首先将班级学生排定座次,即使每周轮换座位,也做到桌椅一起换,做到包产到户。同时,每周的班会课都进行定时的督察,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找到

课桌的所有者,采用一些手段如罚做值日,有限赔偿等方法进行及时处理,以儆效尤,杜绝“课桌文化”泛滥成灾,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其次,针对已经出现的“课桌文化”同学们提出了很好的治理方法。

1、对出现的用笔写的文字和图形课余用擦洗的方法进行清除;

2、对刻画在课桌上面的文字和图形,先用砂纸打磨,然后用清漆油漆。

3、实在因严重破损而擦洗不了的文字和图片,采用上报总务,由总务派专业人士进行处理,费用由班费支付。并做好历史记录。

4、建议老师上课多给我们开展些动手又动脑的实践活动,让我们班级那些捣蛋鬼没那时间也没心思再去开发课桌文化。

同学们的建议非常好,也有操作性,为了验证建议的可行性,我们利用一节班会课的时间先对艺术教室的“课桌文化”进行整治,我们用擦洗和油漆的方法将课桌文化进行了彻底的清除。有的同学还顺便将破损的课桌椅进行修缮。大家表现的都很积极。同时,我也和大家保证,老师今后将会多多开展一些课堂互动性教学,让大家的手动在学习上而不是课桌上。大家听了都很高兴,响亮的掌声顿时在班上响起。

【基本成效】

经过努力,教室焕然一新,当同学们看到修缮一新的课桌整齐排列在教室里的时候,都开心地笑了。同时,大家也知道了这份整齐来之不易,同时也知道,如果自己的课桌出现人为的“课桌文化”,那自己将会承担一定的思想责任甚至经济责任。因此大家不但不再破坏自己的桌椅,还保护好自己的桌椅不让别人破坏。通过这样一套管理体系的执行,在整个一学年中,班级再也没有出现“课桌文化”事件。学期结束时,教室桌椅就像新的一样。

【创新点】

在整治“课桌文化”的过程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缺乏,使得他们对学习生活产生了无聊和厌倦的感觉,这些成为“课桌文化”产生的温床。简单的进行口头教育,去掉痕迹只是从表面清理掉“课桌文化”。而要让所谓的“课桌文化”永远消失就需要我们各方面一起努力,我的做法是:加强教育宣传,教室定人定课桌,经常性进行检查和监督,并将检查结果和个人操行甚至德育学分挂钩,从制度上保证了此项整治活动的效果。此外,我们还应组织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课程。让学生将自己的艺术才华发挥出来,有了正确的引导和施展才华的舞台,他们也就不用在课桌上“一显身手”了。认为此项活动不仅仅是让课桌表面干净整洁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活动中增强是非观念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普及推广】

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德育教育论文 篇6

1及时发现问题,因人而异采取相应教育措施

一个班级中的学生由于受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心理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心理需要。因此,班主任要通过查阅学生档案,尽快熟悉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情况,家庭状况及个人特长和喜好等内容并进行分类,从而主动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状态、学习情况以及各种表现,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提供第一手资料,并及早发现较难适应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正确指导和教育,有的放矢地给予全方位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自信心,积极引导学生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勤练职业技能,努力完成学业。

2注重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德育工作环境

2.1提供美化的教室环境

教室环境是学生学习的外部环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教室环境体现了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布局合理、干净整洁、环境舒畅、充满文化氛围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以美的感悟、美的享受,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美的熏陶,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道德情感。

2.2倡导高尚的道德价值观

道德价值观主要包括学生的精神面貌、道德情操、价值观念等内容。倡导高尚的道德价值观要强化三方面工作。第一,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感,形成正确的利益观,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能以班级大局为重,自觉抵御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的不良影响。第二,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班级文化建设范畴,使学生在接受传统优秀文化教育过程中汲取正统的道德精神,自觉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道德价值观念。第三,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要给予正确指导,树立优秀典型,大力推广宣扬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在班级内树立正气,为很好地开展德育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3制定规范的班级制度

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制订符合本班特色、具有人性化的班纪和班规,建立班规执行情况通报和奖惩、个人操行评定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对班级集体、个人的表现进行总结评比,大力表扬奖励表现突出的学生,对少数违纪学生给以严厉处罚,做到赏罚分明。

3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促使全班学生共同进步

在开展各项班级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具体体现在开班会、出板报、开展知识竞赛活动、联欢会、运动会、游园活动、为社区居民服务活动等各种集体活动时要求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集体思想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样,班级内某个学生在学习上出现困难,或犯了错误,或身体不适,或家庭经济困难,或家庭发生变故,倡导班级中每个成员都要伸出温暖的手来给予帮助。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要努力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热情,培养班级精神,鼓励每个学生为班级荣誉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促使全班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和成才。

4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

班主任是学生的偶像,班主任平时和工作时的形象、言谈举止都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注重处事方式、仪表举止、人格情操,以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比如,到教室或宿舍只要看到身边有纸屑能弯腰拾起,讲台上物品凌乱能自然整理,宣传栏上纸张脱落能随手用胶带贴好,流动红旗没挂正督促学生马上挂好,在处理这些细节中体现榜样的作用。其次,要多注重给予赏识教育,多理解学生,用“宽容”心去包容他们,以博大的胸怀去感化他们。此外,还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多给予关爱,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去感化学生,树立自己的威信,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使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难题或不顺心时就会想到要找值得信赖的班主任一吐为快,借以寻求寄托和答案。同时,批评学生时要注意“理、力、度、时、地”,真正做到使学生心服口服。

5结语

职业中专德育课的创新教育 篇7

关键词:中职学生,德育教育,托管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

南疆经济落后, 职业教育观念和办学理念普遍滞后, 师资队伍数量与质量严重不足, 招生就业困难, 大量适龄孩子初中毕业后就流入社会, 成为“三股势力”拉拢、洗脑、培养暴恐分子的主要对象。

南疆的稳定与发展已上升到国家顶层设计层面, 南疆职业教育处于优先战略地位。

在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研究, 其目的就是发挥国家级示范校——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德育教育优势资源, 进一步推进南疆中职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 以民族团结的新成果喜迎自治区成立60周年, 为学校的稳定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思想保证。

一、充分认识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对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要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不论是在内地还是在边疆, 不论是在汉族地区还是在少数民族地区, 都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教育。”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把增强民族团结, 维护祖国统一, 列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高举民族团结进步的伟大旗帜, 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 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要把维护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教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中明确:“学校应当加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并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 贯穿学生成长成才的各阶段。”

条例还将每年5月定为新疆民族团结教育月。上述重要精神从各个方面都进一步明确了在各级各类学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深刻指出:“新疆的问题, 最难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就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强调:“我们要教育各族群众牢记一个道理:动乱遭殃, 稳定安康;树立一个观念:民族分裂势力越是企图破坏民族团结, 我们就越要高举民族大团结的旗帜, 筑牢各族人民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

新疆的稳定和发展一再向我们证实:团结稳定是福, 分裂动乱是祸。

一年来的托管工作实践告诉我们:在新疆“三期叠加” (暴力恐怖活动的活跃期、反分裂斗争的激烈期、干预治疗阵痛期) 特殊阶段, 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要更有担当, 要在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工作下不断创新手段和方法, 让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德育之树硕果累累, 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常盛。

二、创新民族团结教育手段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的一些做法及取得的实效

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位于新疆洛浦县, 学校德育教育特别是民族团结教育相对北疆地区职业学校面临巨大挑战。

在现实中, 特别是在南疆和田等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 民族团结工作显性和隐性形态相互交织, 情况极其复杂。

“三股势力”通过散布宗教极端音像制品和印刷品及设立地下讲经点传播宗教极端思想, 甚至采取暴力威胁等手段把宗教极端思想向人们日常生活和学校校园渗透, 破坏民族团结, 制造民族分裂。

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秉承托管方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先进职教理念:把办好南疆少数民族职业教育作为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战略担当;把实现中央提出的让南疆适龄孩子生活在学校、成长在学校和提高就业能力的目标作为自身社会责任;把“托起农牧民孩子美好明天”作为自身价值追求。

具体做法包括:

第一, 充分利用每周升国旗仪式、班会、校园广播、电子屏、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进行“去宗教极端化”宣传, 教育引导全校师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和民族团结“三个离不开”的思想, 不断增强全校师生的中国国家意识、中国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巩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认同。

第二, 充分运用演讲比赛、小品大赛、校园随手拍等宣传载体, 把宣传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把落脚点放在民生上, 建立和兑现激励奖励制度、校内打井绿化美化校园、提高伙食补助标准和伙食质量、新建32个专业工作室和主题展厅满足师生专业实训需求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等, 让适龄孩子都能够自由唱歌跳舞和学习并实现学习在校园快乐在校园成长在校园的梦想, 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

第三, 把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结合起来, 在学生中开展“心连心、手拉手、结对子、交朋友”结对互学语言、交真心、结挚友活动, 组织观看电影《梦开始的地方》和《真爱》, 参加洛浦县“6000名党员干部走亲人”每周温暖入户活动, 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教师广泛开展“下乡进村大家访”等活动, 用拉家常、讲土话的方式, 敞开心窝与学生家长交流, 交心交融, 拉近与学生家长距离, 民族团结教育以月促年, 形成了自觉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

第四, 在充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将《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育读本》课程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德育活动课读本》全校统一开设, 固定时间、固定师资、固定教材, 根据不同专业学生成长特点和教育规律, 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在课程教学方面, 注重把德育教育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 最终能把专业学习的主动权力交给学生个人, 充分调动中职少数民族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在日常行为习惯方面, 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 引导中职少数民族学生从身边事、从一点一滴做起, 多说有利民族团结的话, 多做维护民族团结的事;在日常教育管理方面, 注重培养中职少数民族学生的参与学校管理和学生教育服务意识, 进而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校委会通过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指定班级帮助和指导德育课……

以上做法, 特别是创新民族团结教育手段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做法为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提供了有益借鉴。

创新民族团结教育手段提高德育实效性有益尝试不仅激发了师生热爱伟大祖国、热爱家乡新疆·洛浦、热爱职业学校、热爱专业的感情, 还给学校德育工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增长了学生见识, 了解了社会和即将从事的职业, 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得到增强, 很好的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先后有230余名师生荣登校园光荣榜, 感动校园人物、最美职校生发挥越来越积极的正能量。

3名德育课任课教师参加自治区中职学校第五届德育课“精彩一课”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10篇德育论文和德育心得体会在新疆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15年会暨第十届学术研讨会获奖, 2人获2014~2015年度新疆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

在稳定的校园环境下, 学校发展越来越好, 更成为家长希望孩子去、学生愿意留下来的理想之地, 学生稳定率达95%以上, 在南疆同类学校中居高。

20余名学生参加2015年5~6月举办的和田地区、自治区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优异成绩, 多件学生作品在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术技能创新成果交流赛获奖, 1名学生还代表新疆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疆日报》、和田地区电视台、《新疆新闻联播》等都对学校进行了宣传报道。

三、创新民族团结教育手段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尚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整体托管以来, 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在提高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使稳定基础更加坚固, 人心更加凝聚, 职业教育发展更具活力, 民生保障更得民心, 校园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但我们注意到, 仍有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去思考、去实践、去解决。

1) 在思想认识上对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研究有明确的认识, 但在民族团结教育手段方面, 还存在有一定的随意性, 德育教育效果就容易受到削弱, 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难以有效和持久地进行, 就会流于形式。

再者, 在南疆少数民族中职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具体德育措施之一, 创新民族团结教育手段应当成为学校的常规教育实践活动和不同年级及不同专业班级的自觉行为。

就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而言, 托管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一个创新, 由于没有明文规定和统一要求, 个别一些部门和人员对学校托管工作还不是太热心, 甚至把它看成一种额外负担。

随着自治区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 下一步, 学校需要借助南疆职教联盟领导小组会议协商机制, 在深刻领会《中职德育活动课教学大纲 (2014年修订) 》的基础上, 研究制定德育评估相应的激励机制, 明确和细化各部门具体职责, 把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德育实效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把不断创新民族团结教育手段建设平安校园作为重要载体, 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以保障有关活动的顺利开展。

2) 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普遍存在客观上的就业压力, 就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育而言, 在第三年学生离校进入顶岗实习期就很难有效的开展。

然而, 在南疆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的三年级学生都是即将升入高职或进入社会的准毕业生, 这些准毕业生今后要接触的工作及生活中交流合作的范围会更大, 培养中职三年级学生科学的民族观, 强化民族团结教育和实践对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来说更具现实意义。如何更好的解决这一矛盾问题, 不断创新民族团结教育手段提高德育教育时效性是重点。

3) 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时效性, 创新民族团结教育手段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有一批素质较高的德育课教师, 但是从整体托管后学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原有教师编制十余年未变的情况看, 德育课教师工作受制因素较多。

不难理解, 加强德育课教师队伍建设将会是一项目前迫不及待、今后又需要长期坚持做好的重要工作。

同时, 民族团结教育如何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课内与课外的结合, 如何对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进行科学评价等一系列问题都还有待我们共同去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发布, 1994.

[2]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1994.

[3]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 (国发[2002]14号) , 2002.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天山网, 2009.

关于职业院校德育创新的理性思考 篇8

关键词:职业院校;德育创新;理性思考

一、传统职业院校在德育教育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教育是文化与道德传承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一个人才的重要途径,加强德育教育可以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与高尚的品德。这对其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进行德育教育并不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全部,也不能单纯的依靠德育教育来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受传统德育教育的影响,当前职业院校的德育教育方面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德育教育创新方面受到了一定的阻碍,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在德育教育创新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有:

(一)固守传统德育教育的思想观念,理念较陈旧,不能符合当今社会发展规律,会指导错误的实践活动,影响对学生的教育。

(二)缺乏对外的交流与合作,在这个经济全球化,世界化明显的年代里,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进行着世界性的交流。当然,职业院校的德育教育也不例外,但是,在这方面我们的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们做的还并不够,落后的思想观念与国外的现今理念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是目前职业院校在的德育教育创新方面存在的另一个问题。

(三)德育教育与专业文化教育的结合度还不够高,二者尚处在独立与分离的状态,只有德育教育,而没有科学文化的教育,那就失去了进入大学的意义。只有科学文化的教育而没有德育教育,就会造成学生的人格缺陷,所以在对人的教育上,二者都是不能缺失的。只有将二者加以结合,互相渗透,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作为职业院校,其技术性,专业性较强,从这方面来说,就要加强学校和企业的联系,然而在这一方面,我们国家做的还是不够的。我们没有良好的校企联动机制,企业并没有成为学校的第二课堂,学生不能在企业中让自己得到成长,不能真正的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锻炼自己,这样的德育教育史不健全也是不完全的,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职业院校在德育教育创新方面的实施战略

(一)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更新思想,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从思想意识上彻底的转变过来,重视德育教育,加强理论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利用正确的理论指导正确的德育教育活动。

(二)其次,加强对外联系合作,多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完善德育教育体系,加强德育教育创新,多邀请国外先进的教育专家来到国内,进行专业的讲座和指导活动,依据正确理论,根据不同国情加以适当的调整。同时也可以派遣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多到在德育教育创新方面领先的国家进行实地的考查和学习,将先进的理论和教育理念带回国内,对国内职业院校在德育教育创新方面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基础上,重视其与文化教育的结合,使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用文化教育来指导德育教育,同时有运用德育教育来辅助文化教育,让学生们在文化教育中逐渐受到德育的教育的感染,使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同时在德育教育获得一定成果的时候,学生们会具有较高的道德情操,将这种情绪投入到学习中,一定会事半功倍。

(四)最后一点也是较为实用的一点是:作为职业院校,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应用性及专业性,要发展德育教育创新,就一定要将这些特点结合好。具体做法是:将学校与企业结合好,将企业作为学校的第二课堂,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德育教育,积极打造实践型,专业型,发展型德育人才,可以采用认知式模式与模仿式模式、实习式模式与结果式模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

三、结语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要想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高精尖人才,就要在进行專业课程教授的基础上加大德育教育的力度,同时加强德育教育创新能力,不断的与时俱进。进入二十一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逐渐登上了世界的舞台,无论在经济、政治还是文化方面,我国在世界舞台上都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并且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也是商品出口大国,作为“世界工厂”,旺盛,国内对技术型、制造型、加工型人才的需求更加的旺盛,这就更要求我们重视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加强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创新,使其成为专业技能过硬,道德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江梅,高亚滨. 高职德育研究现状与德育工作创新构想[J].职业技术教育 2012(05)

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全程路线图 篇9

安徽蚌埠机电技师学院

中职一年级德育路线图设计

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生刚刚结束义务教育的生活,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心理存在自卑;部分学生长期成为应试教育的“不适应者”,对养成行为的前期规范不够,理想盲目;学生家庭背景存在缺憾,需要“爱”的艺术;学习缺乏动力,对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模糊;对今后的人生需要明确定位,需要信念教育,需要吹响未来学习的冲锋号。

第一阶段(入学—期中)

德育目标:

1、做好应试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衔接工作,尽早使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2、初步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和健康的舆论。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

德育流程:

1、报到工作:

(1)查阅、登记学生的各种资料,建立学生档案。

(2)与每个学生接触,获取感性印象,重点了解学生干部及特殊的学生,建立分类档案。

(3)精心设计第一次集体见面活动和班级环境布置。

2、筹建临时班委、团支部,讨论通过班级计划,制定学习、值日、出勤、奖惩等常规制度。建立《班级考评日志》、《光荣榜》等。

3、开展入学教育,进行为期两周左右军事训练。(含自我管理能力训练、校情校史教育、专业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就业形势教育等)。组织好“校史校情”报告会。

4、以《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为主阵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在专业理论课、公共基础课以及实习实训课中贯穿理想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设条件。

5、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1)庆祝教师节;“中秋赏月”晚会。

(2)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如设计班徽、设计教室宿舍文化、创作班歌、筹建班刊、开展小才艺比赛等)。

(3)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庆联欢庆祝活动。

(4)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编制的《学生手册》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试行)》并严格执行。

(5)组织学生深入学校实习实训场所,引导学生对未来学习和职业生涯有一个直观印象。

(6)认真组织班级劳动周,并在劳动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6S现场管理。

(7)组织学生参加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含每年一次各工种(专业)的职业能力竞赛)。

6、开展心理辅导(1)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状态及个性。

(2)按照谈话专题,开展师生对话、笔谈、个别谈心活动,尊重学生的人格,重塑学生的信心。

(3)关心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7、进行学习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

(1)专题讲座之一:《中职学习的特点与方法》

(2)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训练。

(3)班主任及时和任课教师联系,编制班级各科学习方法指导。

8、发挥团组织的作用,帮助他们建立正常的团组织生活,督促班级团支部做好各项工作,为形成良好班风、学风做出努力。

9、建立班级“社区家长委员会”,制定具体的活动计划。进行部分家访,或请部分家长到学校听课,参与班级活动。

10、按照学校《师风师德教育活动方案》,通过个人自学、集中学习、演讲交流、征文评选、签订师德承诺书等活动,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系统的师风师德教育、督查、评比与考核。

第二阶段(期中—期末)

德育目标:初步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和健康的舆论。

德育流程:

1、讲评班级开学以来的情况,提出班级下阶段工作目标。

2、组织学生进行“路在脚下”学习信心的交流。

3、组织人生观、价值观的大讨论,使学生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树立“为融入社会走进来,为服务社会走出去”职业价值观。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

4、充分发扬民主,激发学生当家作主意识,正式民主选举班委、团支部。

5、召开家长会或者通过书信、电话,向家长通报近学期学生学习、思想生活情况及下学期的工作打算,请家长配合班级工作。

6、心理健康教育:

(1)专题讲座之二:《学习心理障碍及调适方法》(针对少数学生学习自卑、担忧、失望、学习动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从心理学角度进行指导,激励信心,分析探索适应他们自身发展的科学学习方法)。

(2)设立师生双向谈心信箱,加强师生间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7、依靠班委、团支部干部,加强常规管理和教育,督促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对个别学生要进行谈心、家访,给予个别教育。

8、创建文明班级,组织评优、评先活动。

9、制定寒假工作计划,落实假期教育管理措施。要求学生学会人际交往,尊师爱友,读两本好书,关心就业市场信息,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三阶段(寒假—期中)

德育目标:

1、引导学生关心家乡和国家大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2、加强职业道德、纪律和法制观念。

德育流程:

1、寒假工作:

(1)指导班委和团支部利用寒假时间在社会中进行与专业有关的就业市场调查。

(2)对上学期的学习、生活和寒假活动进行小结,表彰先进,树立榜样,提出新学期的奋斗目标。

(3)重新修定班级文明公约,引导学生把《学生手册》的要求变成自己自觉的行为。

2、开设《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3、围绕三八妇女节、雷锋活动月、母亲节等重大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开展“感恩与升华”主题系列教育活动。

(1)“人生成长百例”思考笔谈会(出黑板报)。

(2)“共同扬起理想的风帆”与毕业就业学生联谊活动。

(3)校园个人才艺晚会。

(4)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组织一次图书交换活动。

(5)学会一首感恩歌曲。

(6)进行学习雷锋精神教育,组织好主题班会。

(7)专题讲座之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与雷锋精神》。

4、围绕3?15消费者维权日、五一国际劳动节、植树节等节日广泛开展征文、演讲、志愿者服务等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学生道德和法制教育、劳动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环境意识、生命意识。

5、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区的实习基地、校企共建企业,引导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模式,以此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劳动操守。

6、组织学生开展宿舍文化建设。

7、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矫治与训练。

(1)开展学生行为规范教育

(2)组织学生畅谈假期感言

第四阶段(期中—期末)

德育目标: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养成良好的规范规则意识。

1、引导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进一步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初步适应社会道德和法制,能知法、守法、用法。

德育流程:

1、举行以“人生路标”为主题的读书、用书、评书教育活动。

(1)与图书馆联系,为每位学生借阅一本好书,要求做好读书笔记或者卡片。

(2)举行一次“理想与人生”的演讲比赛。

(3)编辑一期“精彩片段”的报刊。

2、请本地的一些专家或者企业人士到学校开展“专业技术帮扶培训”。

3、配合《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请专家开设专题讲座之四:《纪律与自我成长》,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

4、开展形象化教育,将执行《学生手册》中的一些偏见、偏差变成情景剧或者小品,在班级晚会演出,或者进行知识竞赛。

5、开展校园文明行为与十大最不文明行为大调查。

6、组织学生参与筹备并积极参加校园体育文化艺术节。

7、鼓励优秀学生干部和团干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建立兴趣小组。

8、创建文明班级,组织评优、评先活动。

9、分析一学年来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做好下学期德育工作准备。

10、推荐优秀团员、团干参加学校的“三下乡”活动。

中职二年级德育路线图设计

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二年级学生开始进入思维发展的初步成熟期,智力基本上趋向定型;记忆力的发展达到高峰;意志自觉性增强,但易出现独断性,争强好胜,常坚持错误意见;性格日趋稳定,对社会、现实、人生等问题的思考深度和广度增加;渴望参与丰富的活动,对社会实践实训有新鲜感,希望过“自由”的生活;基本上适应职业教育生活,渴求友谊,群体意识强烈,爱交往,小群体初步形成;对美的追求强烈,并随着身心发展,少数学生出现早恋或者单相思情结;思想上带有片面性和不稳定性,易受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部分学生由于学业受挫,会产生消极情绪。

第一阶段(开学—期中)

德育目标:正确处理青春期的人际关系交往,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德育流程:

1、开学初工作:

(1)总结假期生活,表彰交流。

(2)竞选班团干部,注重培养学生干部的素质,发挥他们在班级事务中的自治、自理作用。

2、开设课程《经济政治与社会》,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其他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时事政治教育,配合该课程的教学。

3、教师节前后开展形式多样的尊师重学活动,沟通师生情感。

4、结合国庆节,组织学生到蚌埠海军士官学校、蚌埠坦克学院、蚌埠飞行学院、以及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烈士陵园、博物馆等场所参观学习,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活动。

5、组织学生参加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含每年一次各工种(专业)的职业能力竞赛)。

6、做好校内实习实训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把“手把手,放开手,育巧手,手脑并用;学会做,做中学,学会做,做学结合”教学理念渗透到所有的实践性课程之中。

7、结合班级常规建设状况,进一步提高行为规范训练的要求,注重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和良好人际关系的指导与培训。

8、专题讲座之五:《正常的异性交往与爱情观》

9、组织开展学生“结对子”活动,积极推广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建立学习互助小组。

第二阶段(期中—期末)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战胜挫折的心理品质,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迎接就业的挑战。

德育流程:

1、对班级学生学习进行质量分析,发现和研究学习效果“最佳”的学生,鼓励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风与意志品格。

2、注重学生干部和优秀学生的教育。

(1)着重于学生干部的自立、自理能力的培养,完成从“拉着走—带着走—放手走”的训练,班级日常工作逐步由学生干部主持。

(2)重视对团员的思想品质教育,发挥团支部的战斗力。

(3)建立学习小组,推行班级学生干部周工作问责制度。

3、专题讲座之六:《心理健康标准与自我调节》。

4、组织、指导学生自查班级常规执行情况,设立文明监督队。

5、聘请有关老师成立“职业指导咨询站”,为学习上有困惑的学生排忧解难。

6、创建文明班级,组织评优、评先活动。

7、做好寒假工作,主要强调以下几点:

(1)遵纪守法,注意安全。

(2)读书与就业调查相结合。

(3)由班级组织至少一次学习补差补缺的互助活动。

第三阶段(寒假—期中)

德育目标: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学生的经营意识,铸练创业转岗的职业理想。

德育流程:

1、寒假工作:

(1)交流寒假期间获得的各种社会信息,并运用所学的知识,采取讨论、辩论或者心得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特点与规律,克服思想上的片面性,增强经营理念。

(2)结合所学专业,组织学生假期到与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和职业生涯规划书。

2、德育课程开设: 开好《哲学与人生》课程,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3、开设“学生服务台”专题信息渠道,组织指导学生自行解答学生的间的各种忧虑和难题,培养学生自立的综合分析能力。

4、进行“就业零距离”主题系列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参观企业的观摩会。

(2)“6S现场管理”培训与实训。

(3)以“我创业,我生存”为主题,走访当地各行各业的优秀创业成功人士。(4)开展一次“我与老板在交往”的就业学生自荐信活动。

(5)开展“让青春更美好”等主题班会。

(6)专题讲座七:《改革开放中的人才观念与就业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新型成才观。

(7)结合实际情况,按照教学进程安排学生赴企业“职场体验”教学实习。

5、围绕3?15消费者维权日、五一国际劳动节、植树节等节日开展问卷调查、义务植树、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广泛参与社会生活,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环境意识、生命意识。

6、辅导学生进行面试应答、撰写求职简历。

7、组织学生参加校园体育文化艺术节。

8、学生参加各项与就业有关的“职业二技能”,掌握一门技术或者一种特长。

第四阶段(期中—期末)

德育目标:为顶岗实习的学生做好后续服务,给下届学生铺垫基础,促使学生顺利就业。

德育流程:

1、结合学生顶岗实习情况分析,开展学生就业心理指导活动,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起勇气,争取顺利就业。

2、“十八岁成人”教育

(1)开展“十八年历程”征文活动(出黑板报)。

(2)举行“十八岁生日晚会”,请老师和家长代表出席致辞,并举行成人仪式。

(3)举办“十八岁意味着什么”讨论班会。

3、“理想与成才”为主题系列教育

(1)“人生、理想、信仰”优秀党员报告会。

(2)劳动技能成果展示。

(3)“理想——人生的路标”班级手抄报评比。

4、专题讲座之八:《智商与情商》,着重引导学生的意志培养。

5、抓好就业前的思想动员,进行个别指导。

6、创建文明班级,做好优秀学生评比工作。

7、组织指导好少数未进入顶岗实习学生的暑假生活。

(1)有目的有重点的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2)组织部分学生在假期中面试。

(3)组织“我为学校做宣传”行为礼仪培训。

(4)召开学生顶岗实习前欢送会(邀请部分家长参加)。

(5)学管、教学与招生就业办等部门建立学生顶岗实习档案。

中职三年级(顶岗实习)德育路线图设计

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认识能力得到发展并趋向成熟;生活经验不断丰富,逐渐能按一定原则、观点选择合适的方式去解决一些问题;意志的果断性和坚定性有了很大的发展,进入了以自律形式遵守道德准则和调节行为的成熟期;世界观、人生观初步形成;性格趋于成熟,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轻信别人说教,对人生、社会、现实等问题有个人的观点;面对顶岗实习,对个人前途问题考虑较多。

第一阶段

德育目标:体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强化学生的爱校尊师意识。

德育流程:

1、学校继续做部分未就业学生就业工作。

2、安排辅导员进驻企业做好学生德育工作。

3、建立班级QQ群,及时了解学生的各项情况。

4、适时邀请顶岗实习的不同专业或者不同企业的学生回校交流经验。

5、组织学生以“留给母校一份情”的书信交流倡议。

6、由学生自发负责搞好两项活动:

(1)庆祝教师节,开展“给恩师写一封信”等感恩活动。

(2)开展“给父母写一封信”活动。要求学生向父母汇报顶岗实习以来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表达对父母家人的感激之情。

第二阶段

德育目标:做好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前期调查,为下一届毕业生顺利作出决策依据。

德育流程:

1、进行认真细致的就业情况分析,运用各种沟通渠道,指导学生适应工作。

2、做好部分学生召回制度。

3、建立家长代表联系网络,正确评估学生的职业发展。

4、结合对本地就业学生的调查,做好学生的跟踪调查工作。

第三阶段

德育目标:让学生找到母校的关爱与温暖,体现人性化管理。

德育流程:

1、利用寒假,组织好相对集中的学生春运返乡与返工包车接送工作,让学生找到母校的关爱与温暖。

2、组织部分德育课老师、班主任、招生就业办人员进行企业回访。

3、让部分优秀学生回校向下一届毕业生做经验介绍,增强其工作的成就感。

4、有招生就业老师牵头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第四阶段

德育目标:为部分有心理困惑学生解除疑团,促进学生就业、转岗和创业能力的提高。

德育流程:

1、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后续服务工作和跟踪调查。

2、做好就业挫折学生的安抚工作。

3、以茶话会的形式组织部分学生和家长参加“我们走向美好的明天”毕业典礼。

4、做好部分学生转岗、企业维权事宜和进修高等学历的指导工作。

5、建立健全毕业生各种分类档案。

上一篇:说明文阅读的指导下一篇:2022感恩节活动方案